武术套路论文(共11篇)
武术套路论文 篇1
武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产生和发展,它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刻凝聚着中国哲学的智慧,美学的意境,艺术学的神韵,文化学的精神。武术之美,是东方的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武术被誉为国粹,它之所以有这样的殊荣,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它有“套路”这样独特的运动形式。套路的存在和发展,使武术运动永远闪烁着中华文化的风采。
武术套路的艺术之美在于演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优美的形态、鲜明的韵味和浓烈的神韵之间的和谐统一,是与审美立体产生共鸣而获得的美感情绪是分不开的,这种独特美,一方面来自表演者对动作攻防含义的理解,与身体姿态的高度配合和节奏的处理以及艺术的表现;另一方面来自武术套路那浑厚、雄壮的气势和身体运动的特殊形式。
1 武术套路的固有属性——艺术性
美是套路的本色,体育本身就重视健与美。艺术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反映的产物,塑造形象,反映现实,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是艺术的特性,武术套路是中华民族对技击格斗术的艺术再创造。
1.1 武术套路动作创造的艺术手法
武术套路动作的艺术特征虽然取材于技击,但不是技击动作的纯客观模仿和简单再现,而是根据中华民族传统的“华实相辅、虚实相成”等文艺创作思想,将其素材进行艺术的再现,使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象”——技击动作得到艺术的升华,成为“虚功花击”、“形神兼备”的套路动作。
武术套路创造既有艺术性又具有时代性。“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集中体现”,这种说法同样适用于套路。武术套路的艺术性非今日始,纵观套路发展史,“技为艺用,谈击重艺”,轻形似,重神似,一直是其发展趋势。古今套路相比,不同时代套路的击、艺比重和艺术的境界有所不同,归根到底是反映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所以,创编“质量优、难度高、形象美、意境新”的套路,是时代的呼唤,是武术走向世界的需要。
1.2 武术套路动作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武术套路是用艺术形象再现技击,使技击动作从内容到功能都发生了变化。既淡化了技击动作外露的杀伐斗狠之形,还要含蓄地显露出攻防招数的原形。这种“似象非象、离形似态、意真神似”的动作就是高度艺术化了的套路动作。器械套路中的各种连续舞花,风声呼呼,使人在眼花缭乱中感到赏心悦目,并联想到中国武术的“神威”。如:旋风脚动作的击响,在实战中未必有多少价值,但出现在套路中,声脆势威的视听效果,不但令人陶醉,还可得出“击中目标、无坚不摧”的遐想,给人以体悟的艺术空间。又如刚开始接触中国武术的外国人,可从套路表演中感到中国功夫的深度,这是因为他们从套路形象中领略到了中国技击的妙功和实战威力,这就是套路的艺术魅力。
1.3 武术套路表现了武术家的感情
武术家在创编套路时,不管他的自觉程度如何,总要把他的思想、感情、观念、对攻防动作的认识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由于武术家按自己的情趣、理想、集聚观创编套路,那么套路自然要蕴涵他的感情观念,创造出的形象也会有别于他人。“拳如其人”,同样套路的演练也会风格各异。在创编和演练套路时,武术家本来虚幻无形的情思、愿望等便凭借具体动作透露出来,变得具体可感,使武术家的“神”和动作的“形”浑然一体。这样“以技渲情、以情耀技、情动与中而形于外”的艺术特征,就是套路神形兼备,情技交融的艺术形象。
2 武术套路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人们改造世界、创造生活能力活动的具体体现,是体现社会生活本质、规律,能引起特定情感,反映武术套路之美的具体形象。武术套路美的本质则是人的本质力量在武术套路运动领域中合乎规律性与目的性的感性显现,它反映的是人与武术套路运动的审美关系。
2.1 自然力量是武术套路美的基础
自然力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基础组成部分。武术套路运动中“自然力量”形成的武术套路美可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武术套路技术动作独具特色的名称美,因为它们概括力强,生动形象,名实相符,贴切而富有诗意,有的是采用客观世界诸物态或社会历史中的文学典故,使拳技功法产生美感。
多种多样的武术套路礼仪美,像简单的抱拳礼中左拳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拳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右拳为武,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和,恭候师友、前辈指教。展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礼仪之美。
套路运动中的传统服饰展示中华民族强调主观心灵感受,讲究写意和情感寄托,不主张对现实外貌作机械模拟,而将伦理道德融于美感之中的审美风格,也展示出中华民族的人格含蓄美。
套路动作形象完整,力度恰到好处,或撑拨张展,或勾扣翘绷,都匀称工整,清晰顺畅,不仅表现出动、静造型美,结构、身资、神采、意境等还在创建形与美的高度统一的运动艺术美,令人感到既抽象又精微、既宽泛又细腻的心灵领悟,展示出东方传统文化审美意识的神奇魅力。
从“发劲”和招式着眼的劲力美。如长拳讲“劲力顺达”,富有“寸劲”而出手含蓄,要求“起于腿,发于腰,顺于肩,催于肘,达于手”,协调顺畅,力点清晰;南拳步稳势猛,多短拳,擅标手,动作紧凑而刚劲有力,常以发声吐气助发力,助拳势,能充分表现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展示南拳的“阳刚之美”。哪怕是朴素无华的形意拳,整齐简练而充实的劲力也使人的心潮、筋肉随之而动,均寓劲力美于劲健之中。
武术套路的配合组织美。现代武术套路表演犹如一首首乐章,起、承、转、合都匠心构思,反复推敲,同时注意使动作顺畅又符合技击规律,注意虚实、高低、轻重、合开、起伏等变化,注重布局上往返穿插迂回转折,不偏重任何一侧,更不散乱无章。
拳家对武术套路中的节奏形象描绘为“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立如鸡,站如松,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在动静、起落、快慢、轻重、高低刚柔的对立转化中表现鲜明的节奏美。刚柔相挤而生变化是武术套路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节奏,其他如进退、往来、开会、始终、虚实、仰俯、屈伸、吞吐等都是阴阳转化中的具体化。武术套路对形与美和艺术密切相关的生命节奏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领悟,从而使武术呈现出一种奋发向上,生生不息的节奏美。
2.2 精神力量是武术套路美的灵魂
人们在改造世界、创造生活的同时,武术套路运动凝聚的智慧、才能、思想、情感、理想、愿望等本质力量是武术套路运动中人们的精神力量。它们体现了人的自由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的本质,而成为本质力量感性显现的东西。这也是武术套路引起人们喜悦、使人产生情感反映和美感体验的实质性原因。
一套技术高超、精彩传神的武术套路表演,虽并不表现什么性格、情节、感情,但从招式之中,眉宇之间,动作的腾挪的变幻之中再现出一种力之美,同时制造特殊的氛围,感染他人。另外,套路侧重于心灵的“自我”的表现也恰恰是“意发神传,心动形随”,尽得“神形兼备,内外合一”的意境美之奥秘。意境美是武术套路演练中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它展示了武术套路自己的风格和富有想象的内容,从而揭示出武术的创造特征。
在武术套路运动中,人们不仅追求外在的“形”美,而且是追求内在的“神”(拳家内在精神世界,如高尚的情操、美好的道德、完美的个性、乐观的人生态度等)美,这也是套路特有的神形美。因为套路历来强调兼备,内外合一。如长拳的八法,“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南拳中的内练与气,气与力,外三合“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跨”。拳家们认为神是形的内涵、灵魂,离开了神,就失去了中华武术特有的韵味,就不成其为中华武术。人们通过观赏、实践套路的运动形式,能体验生命生生不息的运动及勃勃生机,从而引起审美愉悦。
3 武术套路的娱乐欣赏美
武术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适应战争的需要,积极开展带有军事目的的娱乐活动,统治者之间常常举行斗剑、角力的比赛,借以娱乐观赏。武术运动内容丰富多彩,演练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散手、有套路,可以单练、对练、集体表演;由许多单个动作按照独特的攻防技击方法和劲力运用规律,跌宕起伏,协调而严谨地编排在一起,风格多样。如太极拳连绵不断、刚柔相济;查拳动作短小精悍、干净利落。如集体太极拳、太极剑的表演,它优雅的动作,优美的造型,加以轻柔的音乐,给人一种心情舒畅、无限遐想的感觉。它有很高的艺术性、观赏性,动作形象矫健优美,极具无穷艺术魅力。练以健身,用以自卫,乐以畅心,美以悦目;体现了一种精致和准确的“和谐美”,这正是当今武术运动的价值所在。而以散手为代表的各种技击格斗,在有效和合理的技击法则的规范性下,技击同样能唤起对其动作“美”的追求,体现其精神“美”的内涵。实战中的进退攻防,闪展腾挪的身法变化、惊险别致的攻防技术,无不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觉。无论是显示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套路,还是斗智较强的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武术的娱乐作用与武术健、力、美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分不开的,武术攻防的哲理性,修心养生的集体健身性与和谐统一使武术产生了特殊的艺术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武术给人的美是一种矫健的运动之美。武术套路之美在它不仅要求完成动作的外形美,更重要的是把外形美和体现武术内涵的意境美融合在一起的和谐美,再就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完美表现;真实地再现了客观事物的运动与发展规律,显示出中国武术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风采。
参考文献
[1]陈青山,王宏.中华武术美的本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
[2]周享有.中华武术的美学本质[J].湖北体育科技,2001(2).
[3]刘占鲁,苏长来.武术套路是技击的艺术化[J].体育学刊,2003(2).
[4]编写组.中国武术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武术套路论文 篇2
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以及武术本身的社会功能等三方面阐述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它既有健身作用,又有技击性能, 还由于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对活跃文化生活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武术成为最广泛、最普及的运动 项目之一,得到了蓬勃而健康的发展。同时,通过国际体育交往,我国武术已开始流行世界,逐步为世界各国 人民所喜爱。
武术运动主要包括技击和套路两种运动形式,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 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被称之为“套路运动”。一般认为套路运动是技击的高度 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之所以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就 在于它来自技击,而又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正如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样,而套路中绝大多数 动作取材于技击,仍保持了实用技击的一面,既具有攻防特点,又具有健身意义的一项体育运动。
1、人的生理需要是套路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起因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庞大而凶猛的野兽对原始人的生存是一个主要的威胁。狩猎,是原始人类 为了维护生存所必需的活动。一个猎手,同时也是战士,战斗时的武器,也就是狩猎的工具。严酷的生活条件 ,迫使人类不断地改善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并在集体劳动过程中及部落战争中发展徒手或简单武器的攻防格斗 技能。如拳打脚踢、躲闪、跳跃、摔跌等,这就是拳术的萌芽。劈、砍、扎、刺、撩则是武术长短器械使用方 法的萌芽。可见,武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当战争胜利后或劳动休息时,人们往往会把战斗和狩猎致胜的技术以“舞”的形式表演一番以示威武和荣 誉。用这种“舞”的形式把攻防动作予以抽象再现,目的是抒发自己的心情感受或表演一下技击方法。在战争 中动用成功的一拳一腿、一击一刺没有固定的动作规格。因而在舞练的过程中也没有呆板的程式。经过漫长的 历史岁月,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人们技击方式及“舞”的形式都在不断提高。这种没有程式的舞练逐渐 变成了有程式和表现主题的“武舞”。以后“武舞”随着“舞”的艺术因素不断增多,“武”的攻防格斗因素 减少,而成为专门供人欣赏的一种艺术活动,而“武舞”中的舞练形式及丰富的演练技巧都成了以后套路技艺 中的主要内容。
2、人的心理需要促进套路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世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其它事物的推动和制约。武术的套路运动作为人为的艺术, 它的产生和发展必定受到人类的制约和推动。人们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维持生命)以后,接着而来的 便是心理需要了。心理需要的满足也就是人们各种情趣的满足,这种情趣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随社会物质生 产的发展而发展。武术套路运动作为一种艺术要想得以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也势必随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而 改变,这是它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规律。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战争繁多,“武舞”虽是经过加工提炼过的技击动作,但它仍较近于实战。 到了中国古代文化高度发展的唐代,由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文化交流频繁,为各种艺术的 繁盛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可以从唐代诗人杜甫所描绘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里看出当时“武舞”的 特点和性质。“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看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低昂……”从这首诗中,我们 可以看出它和原始社会中“武舞”的区别。即原始社会的“武舞”有实战意义,而后者则更多的是从表演艺术 效果为主,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这和社会物质生产水平及人们审美观的发展而发展有关。
套路是由许多连续活动的技击动作和艺术动作构成。人们不仅能从这些动作中获得外在形体美的感受,而 且还能从动作力度的强弱、运动速度的快慢、沉浮节奏上的对比中获得国画般意境美的感受,使人们产生无限 的联想。这种联想的产生,可以使人们的感情得以抒发,而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套路除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外,还具有较强的健身价值,它的健身价值和欣赏价值一样,从套路萌芽之日起就被人们所认识了。正是人们 健身和艺术欣赏的需要,才使其得以产生和发展。
3、套路的自身功能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武术套路源于技击,我们可以从武术套路的绝大多数动作都体现了攻防的方法中得以证明,但它又不同于 技击。如果用套路中的动作来进行实战显然是不符合实践需要的。因此套路不等于攻防实战,它是技击动作经 人们改造、组织和提炼后再加入其它艺术内容串连编排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产越加丰富,套路内 容和各种演练技巧就越加多样,从而出现了象“木兰拳”等这样很少有实战技术意义的观赏和健身类拳术。
构成套路内容的动作不具备实战技击的要求,这种性质决定了套路的发展方向。在套路尚未完全成形以前 ,从历史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武术套路或是武术套路的雏形是多以“武舞”或“健舞”的舞蹈形式出现 。如《干戚舞》、《东海黄公》、《破陈乐》等,这些“武舞”表现与技击有关的场面都是从实战的动作中加 工提炼编排而成,而武舞的目的:一是伸展人们的筋骨,锻炼人们的身体;二是表现生活,从昔日战争和人兽 相斗场面的再现中激发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套路内容多数取材于技击,因而技击内容的发展无疑也将促进其形式――套路的发展。殷周交替时出现了 朴素的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武术家越女是把“阴阳五行学说”运用到武术技击中的 古代前人之一。在《吴越春秋》中越女所谈的创术之道,精辟地阐述了动与静、快与慢、攻与守、虚与实、逆 与顺等矛盾的.辩证关系,这种用阴阳这一古代哲学的朴素的辩证法来解释剑理的思想对以后套路的演练风格起 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后人把实战技击中的阴阳学说运用到套路中,并加以改造使其为套路的演练效果服务。 从今天的“刚柔虚实、动静疾徐、起伏转折”等套路节奏转换的特点中,不难看出这一影响所产生的效果之大 。正是这种节奏的参入,套路才得以能充分表现攻防技击含意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才使得其更加符合人们健 身和审美的需要。在表演和演练的过程中,通过这种节奏所组织起来的步法、动作、姿态和动作组合,实际就 是套路表演中动作意义的主要提示,从视觉和本体感觉上感染观者和练者,从而直接从套路演练中感受套路动 作的寓意。所以,套路这种功能的存在是它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4、套路运动的发展趋势
目前,人们习惯于把武术称之为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而实际上这是现代人从现代社会意识出发给它下的 定义。中华武术在其千百年的发生、发展历史中,一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宗教思想的影响,并受到中国封建 社会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社会环境的制约,它在表现形式上是一种格斗手段和大众的文娱活动形式,至 少在近代体育传入中国之前是这样的。所以在没有受到现代体育规范之前,武术不可能是现代体育的内容之一 。严格地说,这种状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改变的,武术这种社会功能的转变是人们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 对武术做出的选择。武术的实际性,在今天只能与其他体育项目存在的目的一样,使锻炼达到自我身心锻炼, 就象西方人学习拳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打架,而是为了比赛、为了强健身体。只有这样,武术才有可能被大多 数人所接受。
我们今天社会所需要的武术套路运动,应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技与西方现代体育融合的一种人体锻炼形式。 它在内容上可以是传统的、民族的,但在形式上必须是现代的、中西通用的。武术套路做为一种被规范了的体 育运动项目,才有可能被生活在其它文化传统氛围中的人所接受。武术作为传统的一种格斗手段,已渐渐地趋 向消亡,这是我们今天武术套路运动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宝贵遗产时,我们必须站 在时代的高度。对于传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传统的东西仅是现代社会的点缀。因为现代人、现代社会正 在不断创造和形成新的传统,这种新的传统离他们更近,更具有实际意义。对于武术,人们亦会以同样的态度 对待,所以发展武术套路运动必须从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迈向奥运会,成为被世界更多的民族所接受的 一种良好的健身体育项目才是唯一的出路。
综上所述,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使武术套路运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武术套路的形成与完善同社会的进 步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原始人类在与自然界抗争中以求生存为目的,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人 们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的,武术套路必须也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种发展方向又直接和 人们的各种需要发生着必然的联系,即人们的需要决定着武术套路的发展方向。
1、习云太:《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年第1版
2、《武魂》,《社会需要与武术的发展》,1989年第2期
3、邱丕相:《试谈现代武术的美学特征》, 《山东体育科技》1985年第1期
4、邱丕相:《古代武艺与今之武术》,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5年第1期
浅析武术套路的教学方法 篇3
摘要: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武术具有健体防身,娱乐表演,修身养性和防病治病等功能,是全民健身锻炼的重要内容,有广泛的社会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并且武术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武术教学的整个进程中,它包含着各种的因素,如:教师、学生、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这些因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既相互对立又促进统一。特别是教师的组织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直接影响着武术教学的整个质量的变化。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掌握武术的技术动作方法,更大限度地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获取理想的整体效益。必须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从教学教法入手,把握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并与实际情况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直观教学法 积极性 套路
中图分类号:G852
武术套路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与途径,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学条件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应力求做到以任务为目标,以方法为途径,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来保证任务的完成。武术套路教学中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语言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练习法、比赛法等方法。
一、直观教学法
(一)动作示范
动作示范是直观教学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以准确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通过直观了解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正确的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来获得正确的动作全貌,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为了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观察示范的动作,突出示范的目的,取得更好的效果,示范动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示范位置的选择
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应以全体学生便于全面观察为主要依据。一般有三角形顶点示范(教师站在学生横队的等边三角形顶点)、中心示范(教师站在学生队伍的中间)、斜前方示范(教师站在学生学习套路前进方向的庄或右前方)。
2.示范面的运用
正确地使用示范面可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会动作,掌握要领。一般情况下,凡是身体侧向行进的动作,可做镜面示范;凡是身体正向行进的动作,可做侧面示范;不能做镜面与侧面示范的动作,可做斜面示范;比较复杂繁难的动作,可做多面示范。另外,还可以将动作进行分解或重点进行示范。
3,领做示范
学习新动作要求教师采用领做示范。领做示范时,教师应注意示范的位置与示范的速度。
领做示范时教师应根据套路的运动方向来选择位置,一般位于学生的左、右前方或正前方,要使学生尽可能看到教师领做,以便进行模仿,掌握动作的运动路线、方法与姿势。当运动方向改变时,教师应更换位置。
领做的速度,通常在开始学习时要慢速进行,以利于学生进行模仿,随着对动作的逐渐熟练,逐步过渡到正常领做。
4.示范与讲解结合运用
动作示范是作用于视觉器官的直观教学方式,易于收到感知动作形象的效果。生动形象地讲解则是通过语言作用于听觉器官的直观方式,可准确地揭示动作的内在联系。示范与讲解结合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模仿动作,而且可以通过语言刺激,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动作要领,体脑并用,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对水平比较低的学生以示范为主,以讲解为辅;对水平较高的学生以讲解为主。学习新动作时,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水平等情况来采用示范与讲解结合。
(二)多媒体教学
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武术套路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体育运动中。多媒体教学是一种以交互方式将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重媒体信息,经过计算机设备的获取、操作、编辑、存储等综合处理后,以单独或合成的形态表现出来的技术和方法。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训练的手段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能充分显示动作的结构、过程、关键、要领与细节,特别是对结构复杂、腾空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能提供生动、形象的直观方式,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动作要领,领会单个动作至全套动作的演练风格。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丰富教学内容,对于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媒体教学将以多种媒体的表现形式、有效的交互能力、灵活多变等特点在武术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完整与分解教学法
武术套路是由单个动作组成的,每个动作难易程度不一,所以武术教学常用完整与分解的教学方法。
(-)完整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了解单个动作的全貌,形成完整的概念,因而它是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缺点是遇到比较复杂或难度大的动作时,学生不易正确地掌握动作细节,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因此,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运用完整教学法:
1.动作结构简单和难度不大的动作。
2.对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进行教学时。
(二)分解教学法
是将完整的单个动作合理地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便于学生掌握动作细节,更好更快地达到动作要求。在下列情况下可运用分解教学法:
1.结构和方向路线较复杂繁难的动作。
2.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
3.富于顿挫、节奏感变化较强的动作。
三、语言法
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启发和提示,能使学生明确任务,端正学习态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因此,对于正确理解动作、加速掌握技术要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讲解是语言法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富有启发性,并且注意讲解的时机与效果。
教学中一般需要讲解的内容有:
(1)讲解动作的规格与要求
动作的规格与要求,是武术科学化、规格化的关键,通过讲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动作的规格与要求,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技术动作的质量,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2)讲解动作的基本规律
讲解武术套路运动的基本规律不仅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更好地掌握技术,而且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如武术动作技法的基本规律、呼吸与动作配合的基本规律、套路运动的节奏规律等。
(3)讲解动作易犯的错误
讲解动作易犯的错误与纠正方法,可以提示学生防止发生此类错误,即使在独自练中
武术套路教学探讨 篇4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武术套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教法,但总体来说,武术是集健身、修身、防身于一体的中华国粹,它以特有的踢、打、摔、拿、击、刺等技术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各种套路。我结合多年的学习、实践和教学经验,对套路教学谈一点看法,并与同仁探讨。
2. 从教学步骤分析
武术教学首先从基本功开始,以后逐步过渡到套路练习,一般先从拳术练习开始,然后进行器械练习。在教学中要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逐步掌握武术运动的技术。
2.1 基本功练习。
学生的基本身体条件、技术基础、意志品质等各有差异,因此,对基本功的练习要有不同的要求,并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观察、发现和总结,因材施教。结合武术术语进行讲解、示范、慢速领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动作运动方向路线及手型、步型的变化,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渐掌握动作要领,为后续套路教学奠定基础。
2.2 套路中的组合练习。
武术套路是将各种不同动作按一定顺序排列组合在一起的练习,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因此,在学生基本功提高的基础上,要先把套路中的部分动作进行组合练习,按顺序熟记动作名称,而教师边说名称边示范动作,同时学生一边念动作名称,一边练习动作;还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练习动作时,教师讲出第一个动作名称,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说出第二个动作名称,这种手、脑、口并用的接力式练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然后教师的示范速度相对加快,逐步变为正常速度,并且对动作进行分析讲解,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改进动作细节并较准确地掌握套路技术。
2.3 完整套路的练习。
武术套路一般由十几个、几十个单势动作有机组成,动作复杂多变,形式要求各异,如太极拳的演练,每一招、每一式都以柔和、缓慢、轻灵为主,行功走架如行云流水,动作之间节节贯穿,绵绵不断。而长拳练习要求节奏鲜明,快速有力,舒展大方。教师通过对每个动作的分析讲解与示范,和学生反复练习,让学生体会武术的技法;手眼身步法,呼吸与劲力,以及运动节奏的配合,以便进一步达到“形神兼备”的要求。
3. 从教学方法分析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要快速掌握武术套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教学质量,必须注重教学方法。
3.1 完整法与分解法。
在武术练习中,不论是徒手还是器械演练,套路中的动作路线、方向、架势结构、发力特点都比较复杂,初学者要完整掌握套路,必须通过一定的步骤,层层深入,最终掌握完整的动作。
完整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练习内容从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地完整教给学生的一种方法。完整法能给学生以完整的概念,因而它是武术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法。对动作结构简单和难度不大的动作,或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一般采用完整法。但是武术套路是由几十个动作所组成,包括起势、收势和每个单势动作。在教学中可根据动作的结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
分解教学是指把一个完整的练习内容合理的分解成若干部分,并按部分多次练习,然后达到完整地掌握运动技术的一种教学方法。分解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积极创造条件,运用分解法是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所以,必须与完整教学法及时配合。对动作难度大,手法、步法变化复杂的单势动作,如旋风脚、侧空翻等,可运用先分解后完整的教学方法;有些动作虽然难度不大,但方向变化较多的单势动作,也可用先分解后完整的教学方法;对攻防含意较强的动作,可进行攻防性分解。当学生理解动作含意后,再转入完整练习。
3.2 直观示范法。
直观示范法是教师本人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和明确所学习的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动作路线、技术结构和运动方向等。在教学中,采取直观示范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示范给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因此,示范要根据套路的不同特点,表现出特有的风格,而且要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及速度,可做多方位的示范。在教学时,应按照各类拳种、器械的特点,先进行一次正常速度的完整示范。示范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全貌,形成完整概念。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学生人数和队形决定,若教师示范位置的选择或对运动路线变化方向考虑不周,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示范时还要注意示范面的选择,以单个动作来说,示范面可分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四种。示范的选择要根据教师的意图而决定。就套路示范来说,由于动作方向变换较多,在教学时一般采用背向,以使学生建立与教师相同方向的概念。
4. 从练习方法分析
练习法是学生根据课的任务与内容要求,有目的、有意识地以自身反复实践来掌握练习内容的一种方法。练习是掌握动作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4.1 先粗练,后细练。
粗练,即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弄清和掌握动作的方向路线及来龙去脉,对于手型、步型的准确性要求不高,对套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细练,让学生更加明确方向路线,提高动作质量,使动作姿势更加优美,步型更加准确,身法体现出武术的风格。
4.2 先集中,后分散。
武术教学多采用集体练习,它不仅便于教师纠正学生的技术错误,而且有利于学生在相互比较中更快地掌握动作,在集中练习时,可采用领做或口令指挥方式进行练习。当学生初步掌握动作后,可进行分组练习。分组练习不仅能充分发挥小组作用,而且便于教师巡视指导。当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动作后,要安排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单个练习。这个方法能加深对动作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套路的熟练程度,也便于帮助学生不断改进技术。
4.3 比赛性练习。
作为中国武术特有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通过一招一式,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它以这种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当学生已经掌握部分动作或完整套路时,可以分小组进行比赛。比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而且能通过学生互评、老师点评,便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动脑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5. 结语
对竞技武术套路现状及发展研究 篇5
摘要 武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占据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半壁江山。武术集防身、健身、修身、养性等多功能于一体,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武术在发展方面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生存空间也逐渐变小。要改善这种局面,就要求我们从新的视角,运用新的方法,对武术进行新的审视和研究,找出其发展的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竞技武术 套路 发展现状 对策 价值 多元化
中国成立后,代表武术发展方向的竞技武术应运而生。竞技武术是现代武术的辉煌,它以高、难、美、新为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套路和散打两种运动形式。尤其竞技武术套路是竞技武术共同关注的问题。竞技武术套路在当今世界的发展现状、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当前发展应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者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思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竞技武术套路的前人的研究
(一)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薛欣在《我国竞技武术的区域性差异特征及致因分析》中提出,由于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经济条件、人力资源、武术历史文化及政策导向的不同,竞技武术呈现非均衡发展状况,应根据资源有效配置原则,使各省、地区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以竞技武术非均衡发展带动均衡发展,最终实现我国竞技武术全面、科学、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竞技武术套路影响因素的研究
刘同为等在《武术套路竞技化历史寻绎》中认为武术套路竞技化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国粹体育下的改良、纳入现代竞技体育范畴的迂回前进、新时期竞技化演进、武术申奥进取中的努力。通过对武术竞技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荐,为武术在新世纪的竞技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思考。
郭强在《试析竞技武术套路观赏性降低的影响因素》中指出了竞技武术套路观赏性降低的影响因素:武术竞赛规则所限、套路缺乏创新性、武术本质特征淡化、武术套路市场化运作不够、忽视观众对武术套路审美心理。
(三)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对策研究
栗胜夫在《武术表演市场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中提出武术的商业演出是带动其产业发展的核心部分,是研究武术产业市场化运作的切入点,并提出武术表演市场的发展对策:更新管理观念,明确市场定位,重视武术文化内涵,开发相关文化产品,简化武术动作难度,加强宣传力度,打造强势品牌,制定营销战略,扩大市场份额。
从以上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但这些研究只是从一个侧面对竞技武术套路发展面临的问题或发展的趋势进行阐述,究竟面临哪些问题,今后应该如何发展没有详尽地研究。因此,本文在总结概括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这几个方面進行更为详细的研究与探索,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二、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竞赛规则的不完善
竞赛规则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杠杆,好的竞赛规则引导着竞技武术套路向着高难美新的技术方向发展,但是,规则并不是尽善尽美。规则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目前的竞技武术套路规则太繁杂,扣分内容太详细,不易操作。因此需要本着实践—实践—再实践的原则,在实践中发现规则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从而引导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向着更高的水平前进。
(二)武术套路过于单调、缺乏刺激性和悬念性
目前,全国共有6500多万武术习练人口,因此,武术比赛观众应该像球类比赛一样,甚至比球类比赛有更加火爆的场面。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竞技武术套路比赛看台上的观众少得可怜。日本柔道和韩国跆拳道是两两直接对抗的运动项目,而且比赛中双方很有可能是身材、体重相差悬殊,那么到底鹿死谁手,这样的比赛给观众以悬念和刺激。武术套路不会给人带来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使得竞技武术套路比赛的观众越来越少。
(三)武术套路比赛内容太繁杂
目前,武术套路比赛内容太多,少则十几项,多则三四十项,让人看了感觉就像是一个大杂烩。而且运动员表演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导致观众视觉上的疲劳,这使得竞技武术套路观赏性大大降低,像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样世界最高规格的体育盛会,“减肥“的呼声都一浪高过一浪,更何况竞技武术套路这样一个小项目。
(四)媒体宣传的不利因素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武打片过多地采用特技镜头,让观众感觉武术就是飞来飞去的神功,这给武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电影电视中的功夫片,只要一到双方决战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神功,这对武术的宣传很不利,我们需要的是像《少林寺》这样真打实战的功夫,而不是特技镜头掩饰下的所谓的功夫片。
(五)理论体系不完善和科研能力水平低
在向世界推广武术的过程中,我们国家缺乏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理论,外语水平高的优秀教练员及科研人员。竞技武术套路产生至今,虽然也吸收了西方竞技体育的一些理论,但是,其理论体系并不完善,理论研究滞后必定会阻碍技术动作的发展。因此需要完善规则,科学把关竞赛规则引导着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发展的方向。
三、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对策研究
(一)以动作组合为单元创编套路
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掌握大量的动作素材,并从套路技术的运动规律出发。根据项目特点和个人特点,在学习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发展创新,创新单个动作、创新动作连接、创新成套动作编排,结合竞技运动的特点进行再创造,从而形成运动员个人技术风格,同时,整个套路动作要表现一个主题,并配以适当的音乐其次,还应适当缩短套路动作的时间。
(二)缩短竞技武术套路的时间
套路动作时间有点长,特别是太极类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自选套路及集体项目时间为三四分钟,太极拳规定套路动作时间多达五六分钟,而且太极拳动作慢慢悠悠,没有耐性的人很难从头到尾地观看比赛,所以,缩短太极拳类套路动作的时间很有必要。
(三)尝试改革套路竞赛的内容和形式
目前的竞技武术套路包含以下内容:长拳、南拳、太极拳、刃、枪、剑、棍、南刀、南棍、太极剑、对练项目、集体项目共十二项。中华武术内容博大精深,但是在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中没必要样样俱全。因此目前的竞技武术套路内容太繁杂,必须精简项目内容。对于器械类我们可以考虑规定运动员在整个套路演练过程中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器械进行比赛,而且软硬器械兼有,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想象力与创造性,而且能够提高套路的观赏性,避免千篇一律的单调表演。
(四)套路与散打相结合
竞技武术套路的优越性在于,它根植于传统武术,而且动作较之传统武术更加洒脱,并以高难美新为发展方向。但是,竞技武术套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片面追求高难美新,而偏离了自己的轨道,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竞技武术套路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与散打相结合,抓住自己的技击特色,抓住自己的技击美,在技击的基础上,追求高难美新。现在的套路运动员不懂技击,而散打运动员不会中国的武术套路,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将套路与散打相结合,走打练结合的道路,才是竞技武术正确的出路。因此,教练员、运动员在创编套路的过程中,要吸取各种各样的素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把套路与散打相结合,既重演练,又重技击,把武术的真功夫展现给世人。
四、结束语
总之,竞技武术套路必须走市场化、产业化道路,这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竞技武术套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物质保证,以武养武才是武术发展的根本,只有努力开拓武术市场,挖掘武术市场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才能迎来武术的腾飞。
参考文献:
[1] 陈永辉.竞技武术套路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1):108-110.
[2] 任丽娟,申玲.中西方民族文化差异与武术的国际化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4):58-60.
[3] 辛双双.从竞赛规则的嬗变看竞技套路技术的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武术套路论文 篇6
1958年国内第一届武术协会成立。就马上邀请了一些经验丰富的武术工作者,并经过多次研究讨论,起草了第一个以南拳、长拳、太极拳为主要内容的《武术竞赛规则》。将比赛的内容按各个项目进行比较细致的分类,这套规则一直沿用到1965年才废弃。
第二届全国运动会,武术项目被列为比赛的表演项目,并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队和运动员进行了二百多项的项目表演。这次表演不受以前规则的约束,充分把武术的本质进行展示,使武术内容丰富多彩。曝露出了以往规则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2003年颁发的新的规则中,改进了竞赛的组织机构和评分方法。各项成绩的满分为10分。动作的质量分数为5分;动作的演练水平分数为3分;动作的难度分数为2分。
由于第九届世界武术表演赛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武术比赛预选赛,国家武术管理中心在2003年的规则基础上又做出了一些新的调整,从这为起点标志着《竞赛规则》已经慢慢的朝着国际化方向的前进。
2、增加了武术套路编排的自由空间
在以往的规则中明确了自选项目需要选做一些不同组别的和一定数量的步型、手型。如自选长拳套路中拳、掌、勾三种手型和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五种步型都要出现(女运动员可以不用马步),其中,弓步不得少于四次,马步不得少于两次。而2003的规则却没有。在新规则中,加入了动作的难度分值为2分,而不再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的动作进行限定。运动员除了可以选做一定难度动作之外,还可以选择任何动作的组合套路。这使得运动员在编排套路上能够自由发挥了,可以充分发挥运动员的创造,编排出更加符合自身特点和个性的套路,突出了套路风格的个性。
3、改进了对自选套路内容的规定
以往的规则中规定了自选项目必须要选做不同组别和一定数量的步型、步法、手型、手法。如自选长拳套路中拳、掌、勾三种手型和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五种步型都要出现(女运动员可以不用马步),其中,弓步不得少于四次,马步不得少于两次。而2003的规则中对此却没有规定。也就是说在新规则中,加入了难度动作的分值2分,而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的动作不再进行规则的限制和限定。运动员除了在自选项目的比赛套路中可以选一定组别的难度动作,还可以选择任意动作组成套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运动员自由编排的空间,但在也导致了运动员动作规格的普遍下滑。在2007年的规则中对自选套路的内容又重新进行了规定,这主要是考虑到武术国际化的问题。如自选长拳套路中拳、掌、勾三种手型和弓步、虚步、仆步、三种步型;弹腿、踹腿、后扫腿三种腿法和顶肘及扣腿平衡。剑术、刀术、枪术、太极拳、太极剑、自选南拳、南刀、南棍套路也都规定了一定数量的步型以及相应的器械方法。
2003和2007年的规则在动作的连接难度分值上进行了一定的变化,完成一个A级连接动作的难度,由原来的0.05加分改为0.1加分,完成一个B级连接动作的难度,由原来的0.1加分改为0.15加分,完成一个C级连接动作的难度,有由原来的0.15加分改为0.20加分,完成一个D级连接动作的难度,由原来的0.2加分改为0.25加分。考虑到外国武术运动员的动作难度技术水平,规程中对动作难度级别进行了降分处理,例如运动员选择C组的动作难度将得到B组动作难度的得分,但连接难度的分值不变。这样增加了外国运动员的竞争能力,使规则更加科学化。
4、结论
1991年以前,武术规则还处在不够完善的阶段,许多规定还不利于武术发展和传播。1991年武术竞赛规则出台后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对套路中的动作组别规定做出了新的规定。
2003年版本的武术竞赛规则更加细化了裁判员的工作,将难度动作分数增加到2分并且对难度动作分成三个等级,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
为了与国际竞技体育发展方向接轨,适应奥运会武术套路比赛的需要2007年的武术竞赛规则问世了,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是武术国际化而做出的修改。
根据规则变化和发展,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的训练重点应试是在保证完成难度动作质量的情况下,去重视一般动作的质量水平,从而提高演练的整体水平,并由此形成自己风格应是当今训练的重点。
摘要:《武术竞赛规则》产生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对套路表演水平的评价标准,是为套路运动服务的。从1958年第一次制定武术竞赛规则到今天进行了多次的修改,每次规则的修改都会对武术套路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而武术套路技术发展又会促进武术竞赛规则的更新,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研究武术竞赛规则不仅能够探寻武术套路运动发展的趋势,也能促进武术竞赛规则更加完善,为武术套路运动训练以及规则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武术竞赛规则,武术套路,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套路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2]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武术套路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竞技武术套路配乐之探究 篇7
1 竞技武术套路配乐概念的界定
通过竞技武术套路及配乐演练的概念, 得出竞技武术套路配乐的概念:给竞技武术套路配上合适的乐曲, 在有音乐的背景下进行比赛的身体运动。通过将武术与音乐完美的结合更好突出武术的运动之美, 从而提高武术演练水平。
2 竞技武术套路配乐的价值
2.1 符合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时代背景
最新出台的武术竞赛规则背景是:“作为‘难美技能类项目’, 武术套路要想进入奥运会, 必须和其他的同类项目 (如:跳水、体操、花样游泳等) 一样, 不仅要在比赛的评分中充分体现客观性、公正性, 同时还要鼓励技术上的不断创新, 提高动作难度, 使武术比赛更精彩, 更具有观赏价值。”[1]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武术套路有了创新之处, 这不仅体现在动作技术上, 还体现在它的点睛之笔——配乐技术上, 竞赛规则规定长拳、太极拳、太极剑必须在音乐 (不带歌词) 的伴奏下进行, 这给武术套路翻开了崭新一页。
2.2 彰显竞技武术套路的技击性
竞技武术以传统武术为基础, 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攻防技击性是它的基本特性。在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中, 运动员一味地追求动作质量, 但枯燥的动作表达不出任何情感, 只能说明个人身体素质好, 没有技击意义, 这时新规则中的配乐让武术套路“活”起来, 哪些动作该疾哪些动作该缓, 哪些动作需定格亮相哪些动作需迅速连贯。在电影《霍元甲》中, 那首《霍元甲》将电影推向高潮, 技击性被表现淋漓尽致。有了配乐会让动作跟着音乐走, 那抑扬顿挫、节奏鲜明的音乐能让运动员感受动作的节奏性、体会动作的发力程度, 让运动员有攻防意识, 甚至让运动员感觉自己就处在攻防格斗中, 突显技击性。
2.3 表现竞技武术套路的体育美学价值
人们接受外来事物、感知大千世界主要是来自听觉和视觉两大器官。音乐, 这具有魔法的事物总是能触动人们的心灵深处, 一首乐曲, 有人慷慨激昂, 有人热泪盈眶, 有人陷入沉思恐惧之中……武术套路运动, 这极具直观性与表现力的艺术品在它的发展中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武术套路在强调动作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演练风格的突出, 好的乐曲会是点睛之笔, 如在演练太极拳配合《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古筝曲时, 优美顺畅的旋律与动作技术巧妙结合, 更加突出太极拳行云流水的技术风格。所以说它会引领运动员超常发挥, 它会带动观众情绪, 它更会打动裁判, 这就是音乐的美妙, 给不同风格的套路配上不同的乐曲会有意外效果, 会提高竞技武术套路的体育美学价值。
2.4 提高运动员的演练水平
在演练水平中裁判主要对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劲力、节奏和音乐进行评分,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 武术套路也是节奏鲜明, 二者具有共性, “音乐节奏的快慢和强弱, 直接影响动作节奏快慢、动作力度、幅度和难度。”[2]音乐的重鼓点可尽显发力的程度, 那快节奏、舒缓等动作完全可通过音乐来控制……在十二届全运会的长拳比赛中, 冠军王曦就很好“利用”了这一点, 他的动作与音乐相得益彰。运动员的套路动作通过音乐的渲染可达到声形兼备的效果, 着实提高了武术套路的演练水平。
2.5 增强武术套路的观赏性
有音乐的地方就有活力, 音乐能让人身心愉悦, 尽情聆听与观赏身边的所有。在花样滑冰这项极具艺术美的竞技体育项目中, 优美的舞姿与高强的难度配上唯美的音乐那堪称一绝。如果没有音乐, 人们可能除了看运动员的动作就是听那冰鞋与冰面的摩擦声了, 那观赏性会大大减弱。武术套路也一样, 一个眼神、一个甩头若有了音乐的带领、有了音乐的烘托, 那效果不言而喻, 观赏性极具增强。
3 目前竞技武术套路配乐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3.1 竞技武术套路配乐项目过于单一化
2003年颁布的《武术竞赛规则》规定长拳、太极拳在比赛中必须配乐, 音乐的分值包含在演练水平中, 在2004年又对竞赛规则作了修改, 配乐项目又增加了太极剑, 一些集体项目也可配乐。但器械、南拳和传统武术项目则不能使用配乐。长拳、太极拳、太极剑第一次配乐是在2005年的十运会上, 至今也就10年时间。花样滑冰不如武术套路那样多, 只有单人滑、双人滑和冰上舞蹈三个项目, 都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要知道健美操其定义就是在音乐的伴奏下, 大众、竞技都包含了好多项目, 这跟武术套路在项目的数量上有的一拼, 但健美操全都要配乐, 武术套路却还没有做到。这些足够说明武术套路配乐的单一性, 在配乐方面还很不成熟, 好多项目都还没要求配乐, 更别说如何配好的问题了。
3.2 为保留武术项目特有的技术特点而牺牲配乐
竞技武术套路比赛项目很多, 他们都是在继承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形成自身的技术体系。长拳是一项动迅静定、姿势舒展、动作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的拳术, 它由基本的手法和步法构成, 再结合踢、打、摔、拿等技术动作。[3]长拳的这些特点为它能配乐提供了依据。太极拳轻柔舒缓, 却柔中带刚, 配上行云流水, 有民族风的音乐, 那种气势会更能显示出来。南拳技术套路繁多, 它结构紧凑, 短手连打, 关键是它常伴有声音来给自己打气加油, 没要求配乐的原因可能就在这。刀、枪、棍、剑这些器械类竞技武术套路, 它们会发出器械本身所特有的声响, 若配乐会把这些动人的器械声给掩盖。其实要给这些器械类配乐也不是不可以, 让专业人士将器械声录入音乐中, 适时在演练时配合运动员的动作加以放出, 这样更会增强运动员的演练效果。
3.3 竞技武术套路演练时与音乐衔接的相互干扰
武术套路要求配乐的时间不长, 运动员对音乐价值没有形成重要的概念和意识, 主要还是把精力放在了动作的质量与难度上, 以至于在套路演练过程中出现动作与音乐的不协调现象。竞技健美操是由组合动作组成的, 组合动作又是由几个八拍组成的, 竞技健美操速度是每10秒26拍以上, [4]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衔接是非常严谨的, 动作与音乐必须融为一体。在2013年十二届全运会的长拳比赛中, 江苏队的张凯出现多次失误, 他没有跟上节奏, 一直继续着自己的动作, 两个事物根本就没有形成一个系统体系, 给人感觉音乐是多余的。所以给武术套路配乐一定要处理好与音乐的衔接, 若音乐能与动作合二为一, 那才真正起到画龙点睛之笔。
3.4 音乐的选择、制作及后期处理业余化
武术套路配乐从头到尾基本上就是一首曲目, 没有专门的音乐团队。在十一届和十二届全运会上, 袁晓超在长拳套路比赛中的难度动作有许多不同, 但比赛用的音乐竟是同一首, 显然武术套路配乐太随意、不追求细节, 在音乐方面直接挑现成的。花滑在音乐的选择方面比较严格, 几乎要选择2~3首乐曲进行剪辑和组合, 在音乐的制作方面, 花滑直接将制作团队带到场边, 根据运动员的身材、技术特点等要求进行特别制作, 力求达到音乐与动作的完美结合。在武术套路音乐的制作中, 运动员根本就没有参与, 所以音乐与动作的融合度不高。在后期的处理过程中, 花滑会通过增加音色、运用动效衔接乐段等手法进行后期处理, 如果选用音乐不理想甚至会进行原创。武术套路的音乐后期处理就是将乐曲的歌词部分直接去掉, 其余部分不做任何修改。以上这些说明了武术套路在选配、制作、处理音乐这方面太业余, 要引起运动员与教练员的重视。
3.5 教练员、运动员音乐素养及艺术审美能力等有待强化
竞技武术运动员每天都是基本功、难度动作的练习, 忽视了艺术水平的提高, 教练员也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没有专门培养过, 短时间内让教练员在音乐素养方面迅速提高那是不可能的。武术套路配乐虽刚刚起步, 但从现在起就应加强教练员与运动员艺术方面的培养, 达到动作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武术套路动作千变万化, 没有较强的音乐素养与艺术审美能力会很难应对未来的趋势, 很难像花滑、艺术体操那样具有艺术性, 所以加强教练员与运动员的音乐素养与艺术审美能力迫在眉睫。
4 结语
将音乐与竞技武术套路紧密而合理的结合是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其具体表现在:彰显竞技武术套路的技击性, 表现竞技武术套路的艺术美学价值, 提高演练水平, 增强武术观赏性。竞技武术套路配乐在目前也存在诸多不足, 如:配乐项目过于单一, 竞技武术套路演练时与音乐衔接相互干扰;音乐的选择、制作及后期处理业余化;教练员、运动员音乐素养及艺术审美能力过低等。对此要巩固现阶段竞技武术套路配乐的成果, 进一步深入发展;加强教练员、运动员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 打造专业化竞技武术配乐团队。
摘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 对竞技武术套路配乐的价值以及目前配乐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认为:武术套路配乐符合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时代背景;配乐可以彰显竞技武术套路的技击性、表现竞技武术套路的体育美学价值、提高运动员的演练水平、增强武术套路的观赏性。虽然竞技武术套路与配乐的结合具有重要的价值, 但目前发展尚不成熟, 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对此提出可行性建议, 希望为武术配乐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关键词:竞技武术套路,配乐,价值,探究
参考文献
[1]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试行) [Z].中国武术协会审定, 2003.
[2]张臣, 赵云鹰, 李月.浅析音乐在花样滑冰动作编排中的运用[J].冰雪运动, 2003 (2) :40-41.
[3]蔡仲林, 周之华.武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4]黄宽柔, 姜桂萍.健美操体育舞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孙璐璐.花样滑冰节目音乐的编曲制作[J].演艺科技, 2013 (79) :21-24.
[6]任玉梅.音乐在花样滑冰运动中的作用及地位[J].冰雪运动, 2011, 33 (3) :18-23.
[7]郭三卿.竞技武术套路配乐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 2011.
论音乐与武术套路的融合 篇8
1 音乐让武术更具表现力
1.1 音乐节奏对武术套路节奏有调节作用
音乐与武术的共同特点是节奏感强, 音乐节奏是指音乐在时空上的轻重 缓急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 武术节奏是动力在时空上的分配方式, 是体育运动不同的阶段或各个环节以及负荷与恢复安排中的时间特征。音乐为武术所接受的就是节奏, 而音乐节奏对武术这一类体能性、技术性的项目起着特殊的控制作用, 它对运动员的心理、生理、运动负荷、动作技能、运动成绩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实践证明:音乐节奏可以控制和诱导运动员对武术动作的节奏和幅度及比赛中的心理状态, 因此, 在有音乐伴奏下的武术套路训练和比赛中, 有利于改善其神经反应的节律性规律, 提高运动员机体的协调能力, 同时音乐还有助于约束运动员的注意力和思维, 控制其心理活动的指向, 使技能练习更具实效, 从而达到提高训练和比赛的目的。
1.2 音乐与套路的形与神
音乐是以节奏、旋律等构成的听觉艺术, 对人体运动和人的感情、情绪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 将武术套路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后, 音乐不再是原先的音乐, 而且有了更深更具体的内涵。在武术套路中, 音乐不再单纯是音乐, 而是构成武术套路整体的一部分, 是武术套路更具美感, 也更具形神兼备。形态与眼神是武术套路演练中最为基本的两个方面, 只有掌握规范标准的动作, 及套路组合, 通过形态和眼神, 并赋予丰富的音乐色彩, 才能充分表现武术套路形神兼备, 内外合一的技术风格和特点, 才能完美体现武术运动的神韵、气质和丰富内涵。
1.3 武术的美感在音乐中得到体现
通过演练者对动作和音乐结构的理解, 把所要表现的武韵尽情得以展现。武术套路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 有着它特有的节奏和韵律, 在演练过程中的节奏是由多个动作组合而产生的, 把动作溶入到音乐中, 通过音乐的音韵捕捉动作的种韵, 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武术的意境, 武术蕴涵的是一种内在之美, 表现形式是暗示的, 这其中音乐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音乐的语言性很强, 抽象意念十分浓厚, 动作的技法和音乐丰富的语言相遇合, 互为因果, 遥相呼应。使表演效果与观众产生共鸣。音乐旋律的节奏风格更能使武术内在的神韵体现的淋漓尽致, 运用音乐的节奏韵律演绎武术动作中的动、静、快、慢、潇洒自如的技术风格特点。以武术之技, 体现武术之美, 通过音乐的空间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增加了演练内容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2 武术套路中音乐的选择与应用
在音乐选配上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大众的、民族的、科学的原则。选配音乐应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具有民族特征的、内容健康、清新并且与时俱进的。
2.1 根据不同类型拳术特点选择音乐
武术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拳术的运动风格特点决定了音乐的选择。如:在太极拳演练中配以悠扬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音乐, 使学习者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 随着舒缓柔慢的音乐节奏, 将轻灵、沉稳、连贯圆活得太极拳动作与音乐有机结合起来, 更好地表现太极拳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的技术特点, 使音乐与武术的动作和风格融为一体。而节奏鲜明, 刚健有力的南拳套路, 必须用奋发激昂的音乐;音乐的节奏快慢和强弱, 直接影响运动员动作节奏的快慢, 动作力度, 动作幅度的大小, 动作的高低起伏等。将音乐的“声”引入武术的“形”中。使音乐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2.2 根据运动员的演练风格来选编音乐
相同的一套武术套路, 不同的运动员来演绎, 得到的结果却不尽相同, 这与运动员的身体基本特点、身体素质, 文化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运动员, 他们的演练风格就不一样, 我们可以称之为独特演练风格。而独特演练风格的形式则取决于创编者, 把运动员的每一个有形动作合理的连接在一起, 并配上与之相得益彰的音乐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 在选编音乐中, 应该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特征, 素质, 运动水平, 难度等各个独特的演练风格特征来选编音乐。
2.3 根据动作的特点运用音乐
在武术套路中, 为提高成套动作完成的效果, 培养运动员对武术套路的表现能力, 可以根据成套动作的风格和每节动作的特点及其某种动作的特殊性进行音乐选编和运用, 譬如长拳, 可以选取一些旋律有连续不断的切分节奏组成, 即兴性强及强有力的打击乐, 节奏变化多, 音色鲜明而强烈、和声丰富的爵士乐, 具有民族特色, 节奏明快的中国京剧、民族乐曲等, 从而串联剪辑加以运用。如南拳, 可以选择一些在旋律上继承爵士乐的切分节奏, 更强调打击乐, 节奏感强劲的迪斯科舞曲, 或具有动感的重金属的摇滚乐等进行剪辑合成运用。太极, 可以选用一些旋律优美、轻松愉快、活泼自然的轻音乐, 以及世界名曲, 或者是旋律亲切, 优美抒情的民乐等。
2.4 注重教练员、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
在武术套路的音乐与动作的编排创作过程中, 教练员应根据音乐和动作的特点进行全套动作的设计, 确定整段动作段落的划分、节奏、路线、造型及难度动作, 快板和慢板动作编排的位置及表现方法等。须用全曲的高潮来衬托主要的难度串及高难度动作的转换。这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加强运动员的音乐修养, 应特别注重运动员分析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培养。从音乐的情感启发运动员, 帮助他们去体会每一段音乐的含义, 将音乐的韵律和节拍注释到每一个动作中, 举手投足都要与音乐风格相和谐, 显出动作的稳定、落落大方和气势磅礴, 使整套动作的编排做到动静结合、刚柔相济, 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3 结语
在武术套路中, 音乐和动作的表现要达到完美结合, 不仅能增强动作的节奏感和对音乐内涵的表现力, 而且能引起裁判员和观众的共感, 达到美感效果。在配乐时要根据不同类型拳术特点选择音乐, 根据运动员的演练风格来选编音乐, 根据动作的特点运用音乐, 注重运动员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避免出现音乐与套路的不和谐, 并应考虑音乐与套路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斌, 包卫平.浅析音乐节奏对体育运动的影响[J].阴山学刊, 2001, 14 (2) :5-6.
[2]尹菲, 关毅.健美操的动作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内在效应[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3, 13 (4) :41-42.
[3]林小美, 徐岸青, 徐国芳等.武术套路演练的形态与眼神[J].浙江体育科学, 2003, 16 (3) :20-23.
[4]周滨, 范爱苓.浅谈武术的艺术美及表现形式[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0, 10 (1) :18-20.
[5]周丽娟.关于武术套路演练配乐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4 (3) :46-47.
[6]龚江泳, 淤世海.浅谈音乐在武术套路动作编排中的运用[J].湖北体育科技, 2001, 14 (4) :6-8.
[7]勾庆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发挥音乐效应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0 (3) :30-32.
武术套路串联法教学研究 篇9
1 串联能力的培养
要具备一定串联套路动作的能力, 在学练基本动作阶段, 就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学练单个手型、步法, 引导学生感受动作与动作之间不同的组合方法及合理的转换, 并尝试串联出自己的动作组合。
1.1 基本手型、步法
一些基本手型、步法的动作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 如冲拳与推掌, 其动作方法的相同之处均是“从腰间旋臂向前快速击出”。教学时, 可基于这点, 学练一种基本手型或步法后, 而不接着教授下一种手型或步法, 改为引导学生对比之前学的手型或步法, 自己模仿, 尝试练习。如:先教会学生冲拳、砸拳等有关拳的基本练习, 再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其相同之处, 尝试推掌、劈掌等有关掌的基本练习。
虽然只是简单的从被动模仿练习变为主动的模仿尝试, 却能提高学生主动学练的意识, 为动作间串联方法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1.2 动作间的串联
动作间的串联, 就是基本手型与手型、步法与步法、手型与步法之间的组合。为培养学生的串联能力, 教学过程中可从单一步法结合一种手型开始教学, 接着引导学生尝试一种步法配合多种手型、不同步法搭配、不同手型的练习方法, 让学生感受到动作间串联的不同形式和方法, 体验到串联动作时手型与手型之间、步法与步法之间方向路线的变化。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动作间串联的方法及合理的转换, 初步形成串联动作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重视学生对串联动作名称的认知, 知道动作命名的一般方法、规则, 能正确说出相应动作的名称。动作名称一般以下肢的主要动作配合上肢的主要动作而命名, 如“弓步冲拳”、“弓步顶肘”等。在练习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知道自己练习的是什么动作, 名称是什么, 练的同时大声喊出动作名称。可由教师或同伴演示若干简单动作, 看谁能准确地在第一时间说出动作名称, 或说出若干简单的动作名称, 比比谁做得准确、做的快。
(2) 提高学生串联动作时发力方法的合理运用能力及身体协调配合的能力。出拳出掌时, 要学会借助后腿蹬地和拧腰转体的发力方法, 以达到“寸劲”发力的效果, 并做到上下肢协同一致, 避免出现上下肢动作间的脱节、断拍。如“弓步冲拳”, 就要做到力生于足 (右腿蹬地发力) , 起于腰 (向左侧转体拧腰) , 达于手 (前冲右拳, 力达拳面) 。并做到“左腿前跨成弓步的同时, 收左拳、冲右拳”, 而不是先“左腿前跨成弓步”, 再“收左拳、冲右拳”, 或者先“收左拳、冲右拳”, 再“左腿前跨成弓步”。
(3) 注重串联动作时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避免单一乏味的练习消耗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体验动作间组合不同变化的乐趣。如可根据“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规则, 结合动作的串联形成游戏:“弓步推掌”替代“剪刀”、“并步抱拳”替代“石头”、“马步分拳”替代“布”。游戏时, 可运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学生一对一的挑战, 小组之间的对抗, 教师亦可参与其中, 与全班学生一起游戏。
学生在尝试串联自己的动作时, 不要一味强调动作的新, 而要着重于已学动作的二次串联。要注重学习小组的作用, 发挥集体的智慧。教师要适时引导, 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积极的评价。
2 串联套路动作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串联能力, 并不意味着能串起动作联成套路, 还要在不断尝试串联套路动作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为了增强学生串联的能力, 提高教学效率, 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教学。
2.1 套路动作的分析
在套路动作教学过程中发现, 套路中命名的动作, 一些是单个动作, 如健身拳第三式“抽拳弹踢”就是一个动作;而一些是由多个动作构成的动作组合, 如健身拳第二式“戳掌冲拳”则是由“弓步戳掌”、“马步摆掌”、“跪步冲拳”等三个动作组合而成。
为了便于学生区分之间的不同, 易化套路动作串联的难度, 特将套路动作名称对应一个动作的, 称为单式动作;将套路动作名称由多个动作构成的, 称为复式动作。在串联过程中, 遇到复式动作时, 采取先引导学生串联出复式动作, 再与其他动作进行串联的方法进行尝试。如复式动作“戳掌冲拳”与单式动作“抽拳弹踢”的之间串联, 若将复式动作“戳掌冲拳”的三个动作依次教给学生, 就与单式动作“抽拳弹踢”直接串联, 就会破坏原有的套路结构, 使学生误认为这是构成套路的四个动作;若直接让学生串联复式动作“戳掌冲拳”与单式动作“抽拳弹踢”, 则会增强学生串联的难度;只有先引导学生串联出复式动作“戳掌冲拳”, 并告知这是由三个动作构成的复式动作, 再与单式动作“抽拳弹踢”进行串联, 这样才既不破坏套路结构, 又降低了学生串联套路动作的难度。
2.2 套路动作的方向路线
串联法教学, 就是让学生主动探究套路动作的方向路线, 即套路动作之间身体各部位运动方向的各种转换、运动路线的不同转变。
为了理清其中的变化, 降低学生在串联时的难度, 采取先方向后路线的方法, 即先引导学生弄清运动方向的转换, 再理顺运动路线的转变, 最后协调身体各部位运动方向、路线的变化, 完成套路动作间的串联。如健身拳第五式“转身按摔”是复式动作, 在学生串联这式动作时, 首先应学会构成“转身按摔”的“弓步勾手”、“跪步按摔”两个动作;其次弄清两个动作之间“身体向左后方拧转”的运动方向转换, 理顺下肢“右腿屈膝下跪”、上肢“左手平掳变拳收到腰侧, 右勾手变掌随之下按”的运动路线转变;最后协调一致其方向路线的变化, 串联出“转身按摔”的动作。
2.3 套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
串联套路动作, 并不能仅局限于套路动作方向路线的变化。毕竟套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才是武术套路的本质。这也是学生学练武术套路的兴趣点之一。套路动作攻与守的方法及涵义, 是要靠套路动作方向路线的变化, 才能体现出来的。因此, 加强学生对套路动作攻与守方法的演练, 不仅不会影响学生串联套路动作, 反而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深学生对套路动作方向路线的理解。
在串联套路动作时, 对一些攻防技击性较强的套路动作, 可引导在学生感受套路动作攻与守的同时, 体会串联套路动作的方法。如健身拳第九式“跳步顶膝”是攻击动作, 教学时可通过强化练习“下拉对方头颈的同时, 用膝上顶”的攻击方法, 让学生体会其“左脚落地的同时右腿屈膝跳顶, 同时双掌拍膝”的方向路线改变, 进而串联出复式动作“跳步顶膝”。
2.4 套路动作的递进式串联
在学生串联套路动作时, 不能将所有的套路动作都一次性教给学生, 就让学生去串联, 这样不仅套路串联不出来, 反而会消磨学生的兴趣。而要采取递进的方式, 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尝试串联。
(1) 根据一节课预设的套路教学任务, 依次教学套路动作。可采取学练本课教学套路的第一式动作、第二式动作—尝试串联—学练第三式动作—尝试串联……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可从本课教学套路的最后一式动作开始教学, 采取依次往前教一式动作, 串联一次的方法进行教学。无论采取哪种方法, 都要注意对已串联动作的复习, 不能只关注是否能串联出套路动作。也要注意对串联难易程度的掌控。若是简单的动作间过渡, 就可让学生直接尝试串联;若是连续多个简单的过渡, 也可让学生直接尝试;若是变化相对复杂的动作间过渡, 则要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尝试, 教师也要适时给予指导, 以提高教学效率。
(2) 在学生具备较强串联能力的基础上, 可发挥武术图解的作用。在学生明白图解中运动方向如何确定、理解图解中运动路线如何表述等知识之后, 引导学生根据图解尝试串联已学会的套路动作。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 可引导他们根据图解中套路动作的图示、动作的名称、要领说明等, 共同探讨, 自学套路动作, 并进行串联。
摘要:武术套路教学中, 尝试以套路中动作的方向路线为突破口, 采取先将套路动作有序交给学生, 在教师的引导下, 由学生根据其方向路线的不同变化, 将套路动作串起来、联成套路的方法实践教学。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在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学生单调、枯燥的跟随练习方式。本文主要从学生串联能力的培养, 及如何串联武术动作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武术套路,串联法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英.浅谈武术美学价值[J].搏击 (武术科学) , 2011 (6) .
[2]鲁勇, 方汝辑.情动于中而形于技——武术套路“意境”与中国传统文化[J].运动, 2011 (8) .
[3]段三真, 金嘉鹏.武术传承之原始目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1 (14) .
武术套路教学的步骤方法及要求 篇10
【关键词】武术套路;动作表象;分节教学
0.前言
武术套路的教学与球类、田径相比较有自己独特之处。武术套路是以技击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变化规律为依据而编成的整套练习。动作空间、动作时间和动作机构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影响着武术套路教学训练过程的难易程度,也直接决定武术本身的审美价值和难易程度。因此有计划、有意识地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突出武术套路的教学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1.武术套路的教学步骤
武术套路是由数十个动作组成,包括动作的方向路线、结构架势、劲力特点、停歇顿挫、心志意向等要点。要使学生学会套路动作,就要通过一系列教学步骤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动作。
1.1建立初步动作表象
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得事物形象的再现。武术动作表象是指对已经学过的武术动作形象在大脑中的再现。在武术技能训练中,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正确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武术技能的首要环节。武术套路的训练包括:手型,步型,眼神及方向路线等因素。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武术套路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动作的数量多,二是方向路线变化复杂,三是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另外还有劲力、节奏等要求。所以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将每一个动作的示范都完整准确地展示给学生,并在示范过程中对动作进行适当的讲解,促进学生头脑中形成武术动作表象,使学生对武术套路中的“手、眼、身、法、步”形成初步的概念。由于学生学习新动作时注意范围比较狭窄,知觉的敏感性、准确性比较低,因此教师应以示范动作为主,适当讲解动作的要领为辅,随着学生练习次数的增加,逐步完善每个动作。
1.2强化、加深运动形象
学生在初步建立动作表象时,往往表现为动作呆板、不协调、多余动作多而且动作的进行多靠模仿完成,肌肉本体感觉差,控制能力不强,准确性低。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在示范领做和讲解动作要领时应适当加快速度,使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参与其中,对动作的时间、空间、速度、节奏等加强体会。如“抡臂砸拳”动作,一般学生在初学时建立动作表象多注意砸拳、振脚两个动作,而没有注意到手脚的配合协调,也就是说动作的时间结构控制得不准,这就要求教师在原来基础上加强学生上下肢的配合,使学生将砸拳、振脚连贯起来,加强动作的时间概念。要求学生多种感知觉参与,对动作的时间、空间、速度、节奏需要运用运动觉、触觉、平衡觉去感觉。
1.3动力定型和高度自动化阶段
当学生对整个武术套路基本掌握以后,教师应使学生在兼顾劲力、节奏、精神、眼法、手法的情况下,反复练习使其本体感觉性运动条件反射加强,进而达到高度自动化程度,主要表现为动作流畅、规范清楚、劲力顺达、节奏分明。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引导学生体会精神与动作、呼吸之间的配合,并结合拳种特点及自身的性格特点,逐步达到“形神兼备”。这个阶段的教学主要采取系统的、整体的观点,让学生在整套动作练习中体验自我知觉,并适时地加强语言指导,在时间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2.武术套路的教学要求
2.1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教学
重视对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传授和练习,不仅能使学生能使身体各部位做到较全面的锻炼,还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为掌握和提高套路技术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根据拳术套路内容确定教学基本功的重点,例如:“腾空飞脚”为教学重点,可选择前踢脚、单拍脚、提膝跳、交替摆跳作为辅助练习动作。
2.2难度动作和复杂动作放在前面,分解施教
学生在精力充沛的时候,精力集中,接受比较快。根据这一生理特点,我们将复杂的动作放在前面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加强难杂动作与整个套路的融会,使整个套路连贯顺畅,而且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对于杂难动作,我们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分节施教,运用反复练习法强化训练。分节教学就是把一套动作划分为若干小节或将套路中某些顺势连贯组合动作抽取出来进行示范和反复练习。这样既可以在集中时间内强化杂难动作,每节动作难易相当,做到巩固后再进行下一小节,节节之间各有特点,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
2.3突出机械基本技法
器械运动的特点就是肢体对器械的支配和身法相配合,体现攻防意识,表现出动作的技击性和艺术性。因此,对不同器械的套路教学,应突出器械的技击特色和艺术欣赏力,教师应对学生介绍器械名称、规格以及持械方法、历史演化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例如,初学者在学剑法时,握把太紧太死,不会使腕力,体现不出剑法,因此在组学习套路之前,先介绍几个主要剑法,如剪腕花、刺、点,体会用力顺序和力点,初步掌握基本动作技術与要求后再学习套路。
3.结论
综上所述,教学步骤应以建立武术动作表象为基础,在强化规范及熟练程度的基础上,应有意识的突出风格特点和器械特点。教学教法步骤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与保障,也是每一位教师应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教出版社.
[2]李成银.中国武术研究[M].银河出版社.
[3]王俊法.用矛盾比较法尝试武术运动节奏教学[J].体育教学.2003.5.
武术套路之动作节奏训练法 篇11
一、动作节奏训练的意义
1.强化攻防意识
在武术套路的整个编排过程中, 整套动作都是事先编排好的, 是在一个假定的虚拟的环境中与假想敌进行对战, 为此, 演练者在训练过程中往往很难想象与敌人的对战情况, 因此, 很难直接提升其演练的水平。 正是因为如此, 在日常训练过程中, 教师应当增强学生的攻防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好地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攻防的意义。
2.调节人员的体能
对于武术学生而言, 良好的体能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武术任务。 在竞技类的武术套路中, 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 为此, 为了让学生拥有足够的体力, 更好地完成相关的套路的演练, 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 就需要在日常的训练中, 加强对学生的耐力的训练, 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动作的节奏感。
3.衡量学生的技术
在不同的武术套路的训练中, 不同的套路都有不同的动作节奏和风格, 为此, 在进行不同的武术套路的演练中, 学生对于动静、快慢和刚柔等节奏的处理上也有所不同, 为此, 正是这样不同节奏的武术套路的演练, 才能真正增强衡量出学生的武术技术。
二、武术套路动作节奏训练方法
1.单一动作的训练
在进行武术套路的动作节奏的训练过程中, 单一的动作主要有手型、步型和身法等。 一个完整的武术套路, 涵盖许多不同的单一的动作, 而对于其中的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而言, 教师应当专门提出来, 让学生反复训练, 不断体会其中的动作节奏的变化, 为后来的连续动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在武术动作“腾空飞脚”中, 其中包括助跑、起跳和空中动作等多个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中各个方面都存在联系, 因此,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一动作, 应当加强对这一动作的训练, 从而更好地把握其节奏感。
2.组合动作的训练
在进行了单一动作的训练之后,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组合动作的训练, 其中组合动作主要是由不同的单一动作组合的, 其中包括至少三个单一的动作, 在训练组合动作的节奏过程中, 教师应当先让学生对整个动作进行熟悉, 充分掌握武术动作中的技击的含义, 从而从根本上理解整个动作节奏变化的规律。
在武术套路训练中, 对于动作之间的停顿是十分重视的, 其更是武术动作节奏的体现, 在武术套路中的停顿, 通常都是以顿挫为主要形式出现的, 以这种形式表现整个动作的节奏, 为此, 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对此进行反复训练。
3.分段动作的训练
在进行了组合动作的训练之后, 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分段动作的训练, 分段动作包含多个组合动作。 对于一整套的武术动作的节奏训练, 掌握分段动作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分段动作更是在整个武术套路中体现节奏完整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整套的武术套路训练中, 教师通常将其划分为几个部分, 让学生分别进行训练, 要求在分段训练中掌握动作的节奏感, 在分段训练中加强单一动作和组合动作的节奏, 使得动作间协调进行。
4.整套动作的训练
在进行分段动作训练之后, 应当加强整套动作的训练, 而整套动作则是武术套路表演和竞赛的主要形式, 学生需要对单一动作、组合动作和分段动作已经有所掌握,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整套动作的节奏感的训练。 在进行整套动作的训练过程中, 教师应当重视动作的成功率和规范程度, 针对其中掌握不好的动作进行单一训练或者是组合训练。
综上所述,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 其承载着我国数千年的文化内涵, 其丰富多彩的动作节奏感更是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 为此, 在武术套路动作节奏的训练中, 节奏的掌握直接影响整个武术的表现, 因此, 应当重视动作节奏感的训练, 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 以此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曾丽玲.武术套路动作节奏的训练方法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 (02) :7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