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演练论文(精选3篇)
套路演练论文 篇1
对时空的知觉有两个表示极端相反的成语:“一日三秋”和“时间如梭”, 它们深刻地说明了主观的知觉并不像客观事物那样的恒常。著名地“米勒———莱尔错觉”实验也充分地说明了心理的变更对知觉结果的影响。虽然知觉的易变性使我们对知觉或知觉学习之类的问题的研究看上去非常困难, 但对这些问题作出相应回答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却不容我们放弃对它们的研究。我们几乎可以断言没有任何一件事可以脱离知觉而被我们发现或认识到。如笛卡儿提出的“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 虽然其理论带有唯我论的主观主义思想, 但它清楚地反映了对事物知觉的重要性。在武术套路中, 不管是教学还是训练, 或是鉴赏等等, 也都离不开知觉, 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 但本文需要强调的是许多知觉能力并非先天赋予的, 它是需要学习的。学习对知觉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从威廉·詹姆斯 (William James) 的笔下就可略见一斑:“那些长年从事采购和鉴别的专业人员有着精湛的技艺, 有些人单凭味觉就能区分出易平马德拉白葡萄酒的年份, 有些人通过触摸桶中的面粉就能辨别出它产于衣阿华周而非田纳西州。”[1]美国心理学家J·吉布森认为詹姆斯所谓的“精湛技艺”例证就属于日常的知觉学习。
可以说世界万物都不能离开时空而存在, 如俄国伟大的思想家巴赫金在其时空理论中所作的精辟论断:“每次要进入意义领域, 都只能通过时空体的大门。”[2]对于时空的界定, 本文认为时空本是一体———四维时空体。因此不能将之拆分为时间和空间来看待作为万物存在形式的时空体。人的知觉活动首先要依赖于客观世界的素材, 这也就是知觉学习 (或知觉) 与时空的相互依赖性, 对于人类的认知活动来说, 二者互为依存, 缺一不可。因此, 本文将武术套路演练的时空知觉学习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将武术套路演练的时空表现作一具体论述, 以及探究其知觉学习特殊性和具体方法、原理 (这是直接指向实践的) , 作为针对武术套路演练的时空理论而搭建通向实践的桥梁。
1 解释与构建
1.1 何谓武术套路的时空知觉学习
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吉布森看来, 知觉学习是指个体从周围环境获取信息的一种能力, 亦是随着周围环境刺激而异的经验和实践结果。知觉适应性的结果取决于个体与作为刺激源的事件和物件之间建立较好的相互关系, 取决于他们利用潜在的刺激的能力。[3]将环境作为学习对象的观点, 进而认为可以看作是个体对刺激特性认识的增长以及对各种特性和模式、区别性的察觉的过程。当我们把研究视线投向武术套路演练的时空体现时, 那么其知觉的刺激就来自于武术套路演练时空方面的素材如动作造型、节奏、腾空动作体位的各种特征等等。
1.2 武术套路知觉学习学什么
如J·吉布森所言:“发现关键差异的过程是一个抽象过程……抽象是指从变化的物体或事件中发现不变的关系。”[4]抽象是知觉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机制, 结合过虑及注意等机制一起为发现刺激的特性、差异、模式而服务。也可以说, 关于知觉学习学习什么的问题“能被视为对特性、模式和特征的察觉”。[5]然而, 这毕竟是对一般领域知觉学习的概括性的研究, 在特殊领域, 知觉学习有其特殊的运用。因此本研究必须结合武术套路的自性提出另外的重点———武术套路的时空表现除了作为现代体育项目的技术特性外, 还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内涵的艺术特性。
2 两个层面的时空知觉学习的构建
“中国人希翼从体育活动中寻找心灵的慰籍, 西方人则通过体育活动来表现人格意志的欢乐”。[6]对于作为东方文化的武术与西方体育在目的上的区别, 从熊志冲先生的这一论断中即可见一斑, 而作为中国全力争取进入奥林匹克的民族体育瑰宝, 武术套路不得不汲取西方体育的技术量化特征。也正是由于武术套路其自身目的的指向和西方体育特征的渗入, 造就了在时空表现上既重视技术规格的物理量化又要求精气神兼备的艺术性的现代武术套路。由于现代武术套路在时空表现上的这种特性, 致使我们必须运用物化思维 (科学思维方式) 和人化思维 (艺术思维方式) 两种知觉方式知觉武术套路演练的时空表现。因此, 武术套路演练的时空的知觉学习内容分为了两个层面———技术层面的知觉学习和艺术层面的时空知觉学习。当然, 这种知觉方式的区别本身就是知觉学习的范围。
2.1 技术层面的时空知觉学习
武术套路技术层面的时空表现是具体可感的动作组成的, 这是武术套路作为体育形式存在的条件。对这一层面的时空所表现的内容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加以解释———即为何一个动作须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的解释。而物理解释又与其时空表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它们的联系是相应的、有规律的。其知觉学习也就是建立在这种规律之上, 去发现其特征、特性、差异等等而提高武术套路的学习、训练效率。
2.1.1 物理解释
人在地面上运动, 就和地面构成作用力的互为对象, 同时也与空气发生力的关系。而在武术套路的演练中, 有着其它体育项目所没有的、独一无二的特性。武术套路动作复杂多变, 既有地面动作、也有腾空动作;即有直线运动、也有旋转运动;既需顺力而加速、又需逆力而制动等等。这些特性关意味着其时空变化的多样性以及掌握其时空变化的重要性。
在武术套路演练中, 每个瞬间都在空间上形成一个画面, 每个画面都可以作为物理的力学构图进行力学分析的。事实上, 现代武术套路正在“高、难、美”的指引下, 越来越向精确的力学要求靠近。如竞技套路中的许多指定难度始终围绕着如何跳得更高、转得更快、落地更稳而进行研究和训练, 这些都要求力学研究的精确性和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的精确性。但是, 如何使精确的力学原理转化为运动员精确的技术动作呢?这就需要涉及到运动员的知觉能力和知觉的对象———技术动作的时空表现。
2.1.2 时空表现
可以说, 武术套路的动作在任一时空点都有其构造, 其技术的合理性都可以从力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然而不管多精确的力学原理也只是理论而已, 此时, 与该动作的力学原理相对应的时空构造就成为了其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不管在教学和训练中我们更多地是使运动员 (学生) 明白不同的动作应该以什么样的时空结构出现才更为合理, 而并非将每个动作及其过程的力学原理告诉运动员。当然, 其实动作的时空结构就反映出其力学原理了。如以下引文所反映的:“要实现踏跳是垂直速度最大, 从动量定理出发, 理论上要通过一下途径: (1) 加快助跑速度, 增大踏跳前的动量; (2) 踏跳时缩短脚与地面的接触时间, 以获得较大的地面反作用力; (3) ……”。[7]从上段文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将技术动作的科学理论转化成实践, 必须通过表现与其相对应时空结构来实现。正如巴赫金所言:“每次要进入意义领域, 都只能通过时空体的大门。”
2.1.3 知觉学习
对武术套路演练的时空知觉学习 (技术层面) 主要表现在对特性的发现和差异性的辨别两方面, 不管是在动作的造型上;还是运行路线上;或是节奏体现上等等。每个动作都有其自身独一无二的特性, 动作之间都有其区别性特征。知觉学习就是要这些内容, 以提高实践活动 (如教学、训练) 中的效率和精确性。
2.1.3. 1 特性的发现
许多知觉学习方面的研究证明, 学习者在重复知觉一个事件过程中, 判断的精确性会逐渐增长, 对该事件的特性了解会逐渐清晰。对武术套路技术层面的时空特性的发现是在教学及训练等实践活动中极其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叶伟、蔡仲林采用电教化教学的实验方式, 针对武术跳跃动作进行专门化知觉培养, 得出如下结论:“在武术跳跃教学中把握专门化知觉的培养重点, 针对不同运动水平的教学对象正确处理‘动作焦点’与‘意识焦点’的位置关系, 并实施电化教学, 是武术跳跃这一类技术结构较复杂的封闭性运动技能专门化知觉的最佳培养方式。”[8]在这个实验中, 叶伟等人将动作的客观物理特性 (特征) 称之为“动作焦点”, 而“意识焦点”即与本文所讲的“知觉”的指向是向吻合的, 它说明使学习者的意识焦点指向动作焦点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这很好地说明了特性的发现在掌握技术动作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在武术套路的教学和训练中, 每一个动作都有其自身的特性, 它需要我们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去发现。这种发现对于学习者 (或运动员) 精确地掌握动作技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1.3. 2 差异的辨别
布朗和希尔顿在1956年做的音素辨别实验就已经证明, 对事件之间差异性辨别的精确性取决于其间差别特征的数量。这一研究结果在1968年再次为蒂科夫斯基和麦金尼什所做的实验所证实, 其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的辨别混淆错误只在具有一个特征差异时出现[9]。在武术套路演练时空上的区别性特征的辨别是及其重要的, 如习练者对腾空旋风脚360度与720度在技术动作上时空表现的差异辨别可通过动作的时空结构发现诸如击响角度、击响幅度、转头时机、并腿时机等差异;而在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和弓步掤手的手上动作的辨别则表现在路线、掌心朝向、力点等方面。这些辨别对武术套路的教学和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直接影响教学 (训练) 的精确性和效率。
根据知觉学习中差异辨别的理论, 本文认为作为传授者 (教师或教练等) 必须尽量开发套路动作在时空表现中的区别性特征, 在教学中使学生尽快知觉到这些信息, 使学习更直观、更精确。
2.2 艺术层面的时空知觉学习
2.2.1“诗性关系”中产生艺术时空
作为现代体育项目, 武术套路区别于田径、举重等项目, 它无法用秒和千克来评判优胜, 而必须用裁判的知觉系统去知觉它, 既要知觉物理层面的技术规格, 又要知觉艺术层面的风格、精神、意识等等。风格、精神、意识等内容是作为艺术内容被知觉的, 评判它的尺度在于一个“美”字。对于这种美感, 本文认为它并不像物理层面上的技术动作那样以具体的身体形态在时空中得以表现, 也不是以物化思维的时空知觉方式可以知觉到的。对这一层面时空的发现和创作须依赖于另一种时空知觉方式———艺术时空知觉。这种知觉和被知觉的事物构成了美学中所谓的“诗性联系”。如以下引言所描述的:“人与客观世界构成诗性关联, 万千艺术才由此而产生。……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在物化思维的关照中, 所构成的是“物理”关系, 只能产生科学的结论;而人化思维的关照使人与客体之间构成一种非客观的、虚构的、想象的“诗性”关系。”[10]可以说, 武术套路中的艺术时空是由于诗性关系的出现而产生的, 这一点可以从乔治·桑塔耶纳的论述中见证:“美只存在于知觉之中, 而不能存在于其它地方。”[11]作为武术套路运动员, 他既是艺术的创造者, 又是艺术的鉴赏者, 并且其创造往往得益于鉴赏。因此, 提高运动员艺术时空知觉能力及进行必要的艺术时空知觉学习是决不可忽视的。
2.2.2 知觉学习
这一层面的时空知觉学习是比较复杂的, 对它的特征、特性的发现和辨别是需要明显的艺术思维作基础的。也就是说在知觉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首先要与学习对象建立“诗性联系”。但是这又不是简单的审美过程, 学习这还要做到的是知觉到艺术美 (精神、意识、风格等) 产生的原因。虽然武术套路中艺术之时空不是以具体的实物形态出现, 但追究其产生, 则有赖于知觉者对具体动作的知觉———即艺术时空的知觉需以物理时空知觉为基础。如H·帕克所说:“就其本身而言, 事物从来都不是美的。……但是, 美是可以存在于我们对事物的知觉中。”[12]美学奠基者夏夫兹伯里也认为:美“决不在物质”。“我们可以假想美引起我们快感的是它实体的坚固部分。但是如果这问题经过仔细剖析, 我们也就发现, 就连外在形状里我们所欣赏的还是性情中某种内在东西的一种奇怪表现, 一种阴影”[13]以上引言很好地说明了武术套路中艺术时空是隐含于物理时空之中的, 这一点对知觉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它告诉我们对武术套路艺术时空的知觉学习需要从具体的动作入手, 观察其动作表现的细节特征、差异。如一个眼神、脸部的一个表情、身体某个部位的一点形态特征等等。由于武术中的精气神包涵深厚的民族文化特征, 这让我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传统文化知识对知觉学习的影响作用, 著名的棋局记忆实验告诉我们经验对知觉和记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了解很深的人往往能更快地掌握精气神的表现, 这也可以间接地说明为什么外国人或缺少传统文化知识的儿童在套路演练中总是很难表现精气神的这一现实。因此, 在我武术教学、训练中, 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应该被重视。
3 结论
武术套路的时空知觉学习主要表现在对特征、特性的发现和差异性特征的察觉, 这种学习对武术套路教学、训练的效率和精确性促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必须看到时空知觉学习在武术套路中的特殊运用———即技术层面的时空知觉学习和艺术层面的时空知觉须并存, 缺一不可。这是由武术套路自身所蕴涵的深厚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艺术特性所决定的。
在武术套路的艺术时空知觉学习中,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促进其学习的重要因素, 对这一因素的认识和重视对武术向世界推广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论武术套路演练与音乐的融合 篇2
1 音乐在武术套路演练中的作用
在武术国际化的今天,武术想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就要与世界体育文化相接轨,还要进一步提升武术套路的美感与观赏性。而在现今社会,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武术套路的观赏性,除了提高动作难度和套路演练的观赏度来冲击观众的视觉外,还要以优美的音乐相配合来有效冲击观众的听觉。通过动听的音韵来体现运动员的演练动作、技术特征和精气神等内在神韵。
1.1 音乐节奏对武术套路动作有调节作用
武术与音乐相结合的形式,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武术,诞生于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劳动之中,人们为了生存下去,需要不断地与野兽搏斗、与人搏斗,这样就逐渐掌握了一些格斗的基本技能,而人们出于磨练格斗技术的需要以及对武力的崇尚,就出现了最原始的配合———简单鼓点节奏进行演练“武舞”。随之武术的进一步发展,武术的运用层面也随之越来越宽广,无论是从最初的为了生存而进行搏斗,还是到后来的因利益而爆发的军事战争,无论什么形式的武术,除了最直接的人与人之间的对抗之外,还应按照一定的节奏演练固定的武术动作组合,使其磨练格斗技术最主要的方式。再至后来,武术进入宫廷,又作为一种娱乐节目,人们将音乐与其结合,以音乐的音韵突出武术的神韵,以武术动作显现音乐的意境,达到一种美的享受。
节奏,即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轻重、缓急,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音乐把时间变成节奏把空间变成旋律,继而形成优美且有序的节拍。而音乐与武术的共同点就是节奏感强。武术套路的节奏是动力在时空上的动静、疾徐,而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在时间上的长短、缓急。所以,武术套路与音乐的融合,是运用音乐本身的优美旋律和节奏,衬托出武术的意境,使武术套路动作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更直接、更充分的体现出来。音乐节奏可以改善神经反应的节律性,通过音乐节奏的变换,正确感知动作所在的不同阶段以及在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速度、劲力、节奏、幅度,并且音乐节奏直接控制着动作速度、节奏以及动作之间的连贯性。经过多次的训练,同时加强运动员的乐感及对节奏的掌控力,可以使音乐节奏的高低起伏与武术套路动作的动静疾徐完美契合,当二者融为一体时,音乐的连贯性使武术动作节奏感增强,变得协调流畅,不仅不会失去套路自身的美感,又可以在音乐的衬托下使套路表现力更加丰满。
而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对武术这种竞技性项目有着特殊的调控作用,它对运动员的心理、动作技能及运动负荷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音乐节奏可以协调和帮助运动员控制武术动作的节奏和幅度以及调节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有音乐伴奏下的武术套路训练和比赛中,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各部位协调能力,同时也可以改善运动员神经反应的节律性规律。同时音乐还有助于集中运动员的注意力和思维,控制其心理活动的指向,使技能练习更有效,从而达到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目的。
1.2 音乐的意境衬托武术的内涵
与西方体育文化所追求的单一而精确的本质不同,中国武术文化所追求的是多元而模糊的,是人们内心中的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如少林武术所讲究的“禅武合一”和太极拳所追求的“天人合一”。所以,武术运动员所演练出的武术套路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成套的武术动作,更多的是通过武术动作来表达出武术本身所蕴含的内在含义。音乐是以曲调、旋律、节奏等构成的听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信息,对人体运动和人内心的情感变化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在武术套路中,音乐已是武术套路的重要部分,用音乐衬托武术,可以使武术套路更具美感,也更具观赏价值。武术动作的身体形态和眼神是武术套路演练中最为基础的两方面,只有掌握标准和规范的动作和套路,通过运动员优美的身体形态和锐利的眼神进行演练,并用音乐丰富其色彩,充分体现出武术套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技术特点,才能完美体现出中华武术的气质和丰富内涵。
一个完整的武术套路演练,是不能孤立而行的,应是在具备完整的技术框架的同时,着重加强技术风格、音乐选配、动作演练等方面,通过音乐抒发运动员内心情感,并加以运动员自身的演绎,形成运动员独一无二的技术风格。这样,不仅能清晰的表现出武术套路与音乐所蕴含的意境,而且可以使套路整体演练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一个好的武术套路配乐,与音乐与动作发展的快慢、轻重、动静、疾徐相契合,与武术套路动作的发展相连贯,而且能很好的烘托出套路演练的整体气势,突出动作特点,衬托出运动员演练时的形神兼备,塑造出一个崭新、完整的武术形象。武术套路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在演练过程中的节奏是在多个动作组合之间,由于套路演练效果的需要而产生的,把动作演练融合进音乐的节奏之中,通过音乐的音韵突出动作的神韵,通过肢体动作刻画出武术的意境。
2 音乐在武术表演中的作用
武术表演所涉及的层面非常广,它包罗万象内容十分丰富,它吸收了武术各种流派的拳种、器械,结合各种演练的形式及方法,将之融合在一起,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气象万千。虽说演出中并不可能同时包含所有拳种,但它能代表中华五千年来武术的文化底蕴,集中展示了中华武术五千年来的文化精髓。
中华武术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其中诞生的武术流派数不胜数,各个流派的拳种和器械的演练方式和风格也不尽相同。有些拳种风格相近,有些拳种的风格却截然相反。那么如何在一场表演中将这些演练风格完全不同的拳种、器械全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之中就需要音乐来调和,通过音乐旋律、曲调的婉转变化将各个武术流派的套路演练完美的衔接在一起,而不会显得生硬、不协调,可以把一段节奏鲜明、大气奔放的音乐与一组节奏明快、脚步轻盈的动作相结合。而一组动作舒展大方并带有步伐、方向变化的组合动作,应选择一段绵长悠扬、节奏飞扬的音乐来体现武术的柔美。武术表演中的音乐可以使演练者精神振奋、勇于表现,使其通过对套路动作的理解,尽展武术之美。而武术表演之中音乐的选择要根据不同项目演练风格的不同配以与之特点相符合的音乐,使音乐与武术动作之间相互协调、和谐,共同体现出武术之内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无国界的,它无需用语言去表达,却能使人们在其美妙的旋律与节奏之中领会其蕴意。而武术所蕴含的是一种内在的境界之美,是无法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其表达方式是暗示的,是通过肢体语言使人们领会武术的内在含义,这其中起重要引导作用的就是音乐。音乐的抽象意念十分浓厚,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动作的技法表现的是武术内在的境界,二者相遇相合,互为因果,遥相呼应。音乐旋律的节奏风格更能使武术内在的神韵体现得淋漓尽致,运用音乐的节奏韵律演绎武术动作中的动静、疾徐、潇洒自如的技术风格特点。以武之技,现武之魂,通过音乐的空间给人无限遐想,增加了演练内容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3 武术套路演练中音乐的选用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五千年来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武术全球化的进程中,就必须提升武术的价值和观赏性,才能更有利于武术推向全世界。在武术套路演练的过程中选配音乐,是对武术套路演练效果本质上的提升,它使得套路的演练更有观赏性,更加突出套路的美感。但是,音乐的选择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要遵循科学性、民族性、大众性的原则,才能更让人们喜爱,更加与时俱进。
3.1 在竞技武术套路中音乐的选用
3.1.1 根据拳种的特点选用音乐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内容也是多种多样,从外在演练形式到演练风格都不尽相同。比如说,长拳舒展大方、灵活多变;南拳节奏铿锵、拳势刚烈;太极拳心静体松、轻柔舒缓。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演练特点和风格,拳种的风格特点决定了音乐的选择,选择的好,可以使套路熠熠生辉,选择的不好将使缺点暴露无遗,也将直接影响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演练效果和比赛情绪。理想的配乐,是具有感染力的,能激发运动员昂扬的比赛情绪,丰富运动员的表现能力。最重要的是,音乐节奏的变换将直接影响动作的节奏、力度、幅度,直接影响着演练的整体效果,也就是说音乐选配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在2012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上,福建选手周斌的太极拳配乐选用了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铁血丹心》,音乐旋律优美婉转,音乐节奏的进行与套路动作节奏完美结合,在跳跃动作时有轻扬的曲调相配合,在套路最后临近收势的阶段,以整首歌曲节奏鲜明的高潮阶段配以重鼓点用以配合一连串的发力动作完美的表现出了太极拳柔中带刚的一面。周斌的套路演练的表现意识与套路主体与音乐本身的意境融为一体,音乐的音韵配以动作的神韵,加之运动员自身的演绎,达到神形兼备、神情并茂的效果。山西队的袁晓超,以一段慷慨激昂的音乐,配上长拳灵活、舒展、大方的动作风格,加之他自己风格独特的演练,将长拳节奏鲜明、气势磅礴的特点演绎得淋漓尽致。在第十届全运会太极拳比赛中,广东队的庄志勇运用音乐模仿技术,与发力动作交相辉映,并在音乐中增加了虫鸣鸟叫的声音,加上轻柔舒缓的音乐,配合以太极拳轻松自然、舒缓平顺的动作,更显得细腻、空灵。
3.1.2 根据武术运动员的特点选用音乐
由于身体素质的不同、对套路理解的不同,对套路的表现方法的不同,所以,就算是同样的套路,不同的武术运动员所表现出的技术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于不同风格特点的运动员,要配以不同的音乐。音乐风格要与运动员演练风格相匹配,如演练风格较刚猛的运动员,要配以节奏慷慨激昂的音乐,而演练风格较平缓的运动员,要以相对平和的音乐来搭配。而且,不同的武术套路运动员,乐感的强弱不同、对于节奏的把握不同,选取的音乐也不相同。对于乐感较弱的运动员可以选择音乐节奏较平淡的、节奏变化不大的音乐来搭配,而对于乐感较强的运动员则可以选择快慢节奏分明、节奏感强的音乐。大部分的优秀运动员,拥有很好的节奏感并且自身运动能力较好,使得他们感知动作节奏与音乐节拍时能较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将武术套路演练的节奏和音乐节奏很好的协调一致,能使音乐与套路的演练更加契合,完美的融于一体。竞技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在套路演练的整体技术风格特点上,就更容易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风格,于是在选配音乐的时候,就更加趋向于用音乐背景来体现自己个性化的演练风格。只有依据运动员自身不同的特点配合以不同风格的音乐,才可以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3.2 在武术表演中音乐的选用
在媒体传播业格外发达的今天,在武术步入世界化的进程中,武术表演是促进武术推广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武术表演作为一种文艺表演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而武术表演中的音乐,在武术表演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音乐将多种不同风格的拳种,通过不同阶段音乐不同的节奏、不同旋律的变换将整场表演融为一体,可以选用一整段音乐,然后将其中曲调风格不同的阶段配以不同的拳种,或者依据拳种的不同,分别配以一段音乐,然后再对选好的音乐进行剪接。武术表演配乐要突出武术整体的气势,重在调动观众的情绪,通过音乐对武术的衬托,使观众同时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如,可以将一段大气磅礴的音乐配以双刀的表演;将一段节奏较激烈的音乐搭配上对练。
在武术表演中,最重要的就是观众,只有让观众接受认可了武术,才是一场成功过的表演,才能更有利于武术的发展。所以,不同的表演场合也要根据观众的不同来选取不同的音乐。总体来说,要选择社会性、大众性、能够被观众所接受的音乐。
4 音乐选用的原则和条件
武术套路配乐演练的形式,是武术演练本质上的一种升华,它使得武术套路的演练更具观赏价值,丰富了武术套路的表现形式。其次,音乐自身的价值也能为套路演练的整体效果增光添彩,一首脍炙人口的乐曲,一段优美的旋律都丰富体现出音乐自身独特的魅力。好的音乐,可以通过自身的魅力衬托出武术神韵,使武术套路演练更加丰满。所以,音乐的选配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具有现代意义和时代特征的乐曲,中国民族的传统乐曲应以现代方式进行超越传统的演绎;能突出武术技击性的音乐,节奏明快、分明的音乐;具有科学性、社会性、大众性的音乐,能够体现出武术套路现代化、精品化、人性化的音乐。
5 结语
虽然说武术规则之中规定的音乐分值不高,但是在实际比赛中,音乐所起到的作用远远超过它所规定的分值。因为在比赛中要求运动员要有很好的演练表现能力,通过演练表现出自己的高超技术还有套路编排。若有一个优秀的套路配乐,并且运动员的演练与音乐达到完美的结合,可以使运动员的演练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单可以表现出套路的意境,更能体现出运动员自身的风格魅力,为一套精彩的套路演练锦上添花。
当我们掌握了音乐在套路演练中起到的作用,运用音乐的魅力使武术套路的演练更加具有美感。套路与音乐搭配的演练形式在武术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套路演练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套路演练之中融合音乐,不仅保持了武术演练的传统性,更是超越了传统,提升了武术的价值和观赏性,拓展了武术套路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勾庆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发挥音乐效应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
[2]周丽娟,黄晓华.论武术运动中音乐与套路相结合的演练形式[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
[3]周丽娟,李旺华.对新规则下武术套路配乐演练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6.
[4]周丽娟.关于武术套路演练配乐的若干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
套路演练论文 篇3
一、什么是攻防演练
武术套路, 要求动作有法。“拳无空出, 掌无空回”, 这是历代武术学家对武术动作具有攻防特色的严格要求。动作的攻与防, 决定着动作的规格要求, 也是动作规格的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讲, 武术如果失去了技击特色, 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因此, 武术套路中许多动作在练法中都具有攻防的内涵, 它们都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和攻防规律。因此, 称动作具有攻防含意, 或曰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这是武术套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显著特点。
攻防演练, 就是在套路技术教学中教师把具有攻防含意的动作进行剖析, 使学生明确其攻防内涵并使之掌握的传授过程。在武术套路教学中, 必须重视演练意识的教学。
二、攻防演练的教学分析
对于套路中具有攻防含意的动作, 可采用“假设敌”的方法进行攻防的讲解和示范。并紧紧围绕动作的攻防性质、攻防方法、攻防时机、攻防作用等内容进行剖析, 组织学生进行对抗性练习。
(一) 攻防是武术套路运动进攻或防守的本质
教师在讲解某一具有攻防含意的动作时, 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动作是进攻还是防守, 或是防中有攻, 攻中有防;其次剖析动作是踢、打、摔、拿四法中的哪一法 (器械亦如此) 。如, 格挡冲拳这一动作。分析:这是一个先防后攻的打法动作, 格挡是防守动作的挡法;冲拳是进攻动作的打法。这样, 学生就明确了动作的攻防意义, 动作就有了目的性, 演练起来就不会那么空洞和没有意义了。
(二) 攻防是完成动作规格的基本保证
完成攻防动作时, 人体各部位在空间运动的方位变化, 起止路线, 用力方法, 力达点, 以及完成动作时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的要求和要点。如初级长拳 (第三路) 第一段前三动便是“弓步冲拳”—————“弹踢冲拳”—————“马步冲拳”。如完成弓步冲拳时, 含有意识:左脚向左一步成马步, 同时左拳格挡防守, 接着右拳从腰间向前冲出攻击对方面部或胸部。完成时要求蹬腿、转髋、拧腰、送肩协调一致, 力达拳面, 成左弓步冲拳势。这样在武术套路动作中的攻与防, 格与打的用力方法、方向路线和力点更加明确, 使演练达到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 为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条件, 使学生从意识上提高了对武术套路的认识, 形成了武术意识的初步概念, 动作规格也提高了, 完成时练习者便富有了新的意义。
(三) 攻防的理解和运用, 是套路演练过程中的韵律和表现
攻防时机指的是某一攻防方法的运用条件, 即在什么情况下, 用什么方法进攻或防守。这属于武术动作的应用范畴。攻防作用是指运用攻防方法作用于对方所产生的相应效果。不同的攻防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可以把自己放在这样一个特定的两人攻防的场景中, 取得逼真的效果。
三、攻防演练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 攻防演练寓兴趣于教学之中, 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武术套路多则由几十个少则十几个动作组成, 动作各异, 结构复杂, 运动方位、起止路线、劲力表达, 手、眼、身、步的配合均有特定要求。所以教学时, 光局限在一般性的讲解示范、分解和完整教法是不够的, 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而影响效果。由于武术套路中许多动作的攻防方法决定着动作的规格要求, 也是动作规格的依据, 所以在要求学生达到动作规格的教学过程中, 运用演练意识的教学方法, 剖析动作的攻防内涵, 启发学生从攻防角度出发去理解领会动作, 这对学生演练的方法体现、节奏处理、劲力表达以及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突出“武味”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加快了学习进程。
(二) 攻防演练有助于学生武术攻防意识的培养与建立
方法突出, 意识逼真, 是套路技术演练的特定要求。武术意识可解释为人们在进行套路演练过程中为追求攻防、健身以及表演的效果而进行的自觉的心理活动过程, 要紧紧依靠精神意识表达出来。如果没有招式动作和眼神眼法的表达, 那么武术意识, 心理活动便无法看到。所以, 内与外必须紧密结合才能突出武术意识, 提高技术水平。在武术意识中, 攻防格斗意识很重要, 攻防意识的建立恰恰是在对动作攻防含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之上的。攻防演练意识教学是使学生明确动作攻防内涵, 以达到培养建立套路演练的攻防意识, 使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受控于心理的支配并通过眼神眼法的表达使攻防意识达到定向性和目的性, 这样才能表现出套路武术所特有的技术要求:神形兼备、内与外高度和谐统一。
(三) 攻防演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武术知识面
通过攻防演练意识培养的教学, 从攻防性质、攻防方法、时机、作用等方面进行示范和讲解,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建立和培养套路演练的攻防意识, 同时还使学生学到一定的攻防格斗技术。攻防演练意识的教学是真正达到这一目的, 并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还要注意:对初学武术的学生进行武术单个动作教学时, 可以先采用两人对抗演练示范法进行外形上的解析, 并让学生通过对抗性模仿练习, 使其初步掌握动作的过程和路线;学生初步掌握了外型正确动作后, 可从讲解动作的攻击部位和防守动作入手, 掌握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先轻后重的原则, 并对演练时精气神的表达进行要求, 使学生建立起武术意识的概念;从实际出发, 善于将多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灵活运用, 需结合武术文化的教育及武德教育。
总体上讲, 攻防演练在武术套路教学中,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建立套路演练的攻防意识, 使中华传统项目得以传承和发扬;同时还使学生学到一定的攻防格斗技术。在武术教学中, 攻防演练的确是较为实用、可取的教学方法。
摘要:攻防演练在武术套路教学中,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建立套路演练的攻防意识, 使中华传统项目得以传承和发扬;同时还使学生学到一定的攻防格斗技术。在武术教学中, 攻防演练的确是较为实用、可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武术套路,攻防演练,运用分析
参考文献
[1]杨胜峰, 吴隆基.对武术套路攻防演练意识教学的分析与讨论[J].体育师友,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