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共8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篇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此可以看出,数学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主体,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价值。 20xx---20xx年是我校教学改革年,对于我来说也是促进自身改革,不断提升自己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一年,下面就针对教育教学改革做如下总结:
一、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
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的教育意义不在于培养数学家,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开拓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提倡数学教育教学,既要体现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从这个层面讲教育教学改革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它促使学生改变了旧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新的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小组合作时,我们会先指导学生产生自己的观点,而后小组内展示汇报,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而后班级展示,学生展示,这个环节,倾听与质疑是我重视的两大要素,只有让学生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对思考思路的共同点和需要质疑的地方,从而为自己的发言找准契合点??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基本都能自己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是需要老师去把握的,既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权利,更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学境界。教育课程改革给我的一个更大的感触就是课堂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能给自己以及同伴的学习一个正确、科学的评价,通过这个评价来实现自我反思,这种机制特别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我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引导孩子自我反思,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我在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二年级孩子较小对课堂纪律、课堂、小组汇报的评价均有教师把握,,我们是以4人为一小组,编为1号、2号、3号、4号,1号为组长,2号为副组长,4号一般为学困生,这样在组内实行1—4结对,2—3结对的帮扶模式,当有困难时,互相帮助,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两种模式。在班内,对于学生的管理实行捆绑式的评价,不针对个人。也就是对整个小队进行评价,这就要求小队内每一个学生都不能掉队,有一人跟不上,整个小队就不会得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等,所以小队内每个成员都要帮助相对落后的成员,小队长在家里就会打电话问4号同学知识掌握情况,这样就会出现三个帮一个或四个帮一个的局面。再就是在小组展示的时候,4号回答的40分,3号得30分,2号得20分,1号得10分,这样就不会出现只是1回答问题的现象,可以把机会让给4号,而在有些课堂上,很多时候4号是没有机会回答问题的,因为他学习不好呀。在学习型的组织中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都有一个发展、展示的舞台。这个学习型组织最大的特点把常规管理和学习等各个方面都捆绑在一起。小组合作是本学期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变动较大的地方,也初见成效,但由于年级低,多数由教师评价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长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通过实践谈得失。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数学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显著的成绩,在小组结对互帮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个人而言,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小组合作中也有些许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评价方式单一,以教师评价和学优生评价为主,没有充分挖掘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得热情,另外就是对学困生的把握不够到位,有时当堂达标时,学困生并不能按时完成,从而导致他们依赖本组学优生的现象。这也是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认真关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增加前置性学习。在每节课前,前置性学习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然后让他们在课上展示,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方式,转变了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动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2
20xx年是肥城教育的教学改革年,下面就针对半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做如下总结:
一、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识
从小学数学的角度来看,数学的教育意义不在于培养数学家,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探索一些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开拓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在提倡数学教育教学,既要体现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从这个层面讲教育教学改革对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它促使学生改变了旧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并不断探索新的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合作探究环节,引导小组合作时,我们会先指导学生产生自己的观点,而后小组内展示汇报,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而后班级展示,学生展示,这个环节,倾听与质疑是我重视的两大要素,只有让学生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对思考思路的共同点和需要质疑的地方,从而为自己的发言找准契合点……经过思维的碰撞,学生基本都能自己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是需要老师去把握的,既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权利,更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学境界。
教育课程改革给我的一个更大的感触就是课堂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能给自己以及同伴的学习一个正确、科学的评价,通过这个评价来实现自我反思,这种机制特别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我在教学中也在不断引导孩子自我反思,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4月份,我校承办了老城街道百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会上赵霞老师执教了一节研讨课《统计》。展现了我们百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初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还是学生的小组合作、教师的引导,都使我对教学改革有了更加明确的的认识,感觉到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改变是巨大的、有益的。
小组合作是本学期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变动较大的地方,也初见成效,但由于年级低,多数由教师评价为主,随着年级的增长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三、通过实践谈得失。
通过半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数学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显著的成绩,在小组结对互帮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数学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个人而言,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在小组合作中也有些许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小组合作评价方式单一,以教师评价和学优生评价为主,没有充分挖掘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得热情,另外就是对学困生的把握不够到位,有时当堂达标时,学困生并不能按时完成,从而导致他们依赖本组学优生的现象。这也是在以后教学中必须认真关注的问题。
四、新学期的发展方向。
1、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远程研修,名师的行为和理念与我们坚持的的教育教学课堂改革理念是完全相吻合的,这充分证明了我们肥城实施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它也给我们无穷的力量,促使我们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在此我也意识到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困乏,要及时的学习充电,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适应改革的发展。
2、充分关注学生。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此可以看出,数学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主体,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价值。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多年来也是励志研究儿童数学教育,提出了“吴正宪的儿童数学教育观真心与儿童做朋友”其儿童观的核心理念就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名师指引,要求我们都要充分的关注学生,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也是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与学生做朋友,用心去了解学生,只有教师有走进学生心灵的能力,才能真正的盘活课堂,实现课堂的高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3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为了更好地落实和贯彻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精神,为了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为了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在上学期开展了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为切入点的课堂教学改革。
从人与数学的关系来看:人不是为数学服务的,而要让数学为人服务。因此,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教师不应该把数学当作一个已经完成了的形式理论来教,不应该将各种定义、规则、算法、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合适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和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案中尝试、感受、自主探索,领会理解。在运用过程中进一步升华、建构。基于对数学教育方法的认识,我们认真地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和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结合我们备课组的教学感受,以及今天早上余蔓茜老师的课例《勾股定理》和大家一块交流一下:
一、设计好学案(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是新教学模式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预习时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准确地找出预习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份预习学案,明确学习的目标,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习知识。问题的设置要贴近教材,要在学生的预习中给予启发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以勾股定理这份学案来说,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的明珠,充满魅力,作为反映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一条结论,它在数学发展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勾股定理的发现、验证和应用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证明趋之若鹜,其中有著名的数学家、画家,也有业余数学爱好者,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尊贵的政要权贵,甚至有国家总统。也许是因为勾股定理既重要又简单又实用,更容易吸引人,才使它成百次地反复被人炒作,反复被人论证。美国学者史韦兹(F.Swetz)认为,用历史来丰富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一个直接的方法是让学生去了解一些早期数学家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让学生回到问题提出的时代,反映当时人们所关心的数学主体.学生在解决源于数世纪以前的问题时,会经历某种激动和满足.让学生预习,收集整理验证勾股定理的各种方法,选择最喜欢的验证方法,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和证明的过程,有助于消除学生一向对证明的恐惧,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传播过程。以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数学的教育功能,同时,也使学生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
课上的预习检测是对学生预习成果的展示,我们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提问等形式进行,并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为“后教”作好准备。
二、抓住疑难,解决问题(精讲多练)
学生在预习检测后对知识有了初步理解,充分地展现了自学成果。但也暴露了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教师要调整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完善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准确把握所学知识。众所周知我们的教学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做到:所教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就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独立完成。哪怕是一小部分或是那些不能完成的部分,可以在老师的点拨下,组织演示、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老师的“精讲”,目的就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思考,去开拓思维。
因此,教师的“精讲”要真正做到课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重点疑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当导演角色。传统的讲授教学讲究教学环节的完整、知识传授的完美,淡化学生主动思维,学生坐等享受教师打来的“猎物”,而我们的教学改革则是倡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教师的精讲,只要讲清方法、学法,把学习上的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印证发挥。如:在学生掌握勾股定理所揭示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之后,余老师及时进行思维点拨,对勾股定理的运用技巧、使用中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梳理。精讲是少讲的升华,精讲也是为了给学生多练的机会,余老师在学案里设计了A、B、C三组题。A组题是最基础的填空判断题,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使用条件以及书写格式、表示方法等,B组题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的问题,C组题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30°的直角三角形的综合题,这样的练习能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最大限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
三、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疑惑和问题
在课改的实践和应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思维活动明显多于以前的课堂,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疑惑例如:
1、学生的课余时间有限,如何更合理的设计预习提纲,让学生能在完成的基础上有所收获?现在学生的作业太多了,很多学生为作业疲于奔命,根本无暇预习,在实践中我们甚至发现有部分学生抄别人的学案。
2、如何把握和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检测地完成和及时的反馈。
3、怎样对待课堂讨论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比如,“讨论不起来”、“不会提问题”、“不敢发言”等等,是学生在“传统方式”教学中形成的不良习惯造成的,怎样逐渐培育敢争善辩的学风是我们老师最想学习的一个问题。
4、怎样防止老师依赖学案而忽略备课。
随着新课程的到来和校本教学改革的开展,集体备课成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平台,为教师共同面对、解决新课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每人负责一章的中心发言、学案、周练和测验,这种途径可以实现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容易忽视的教学细节问题,减轻教师的负担,但同时我们也对集体备课的一些具体做法有争议和质疑。如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思想,都有自己的教学个性,都有自己对一个教学环节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有些问题和见解恐怕是永远都不能达成统一的。也惟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百花齐放。而目前的集体备课呢,就好像把大家往一个笼子里赶,不利于个性化教学和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还有集体备课容易让某些教师产生惰性,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学案是大家智慧的结晶,对课堂教学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不考虑实际教学情况,只是简单的从网上下载学案,或者上课时完全照搬学案里设定的内容,那么对教师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5、是否会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中,勇于改进教法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学法的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不快。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法指导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研究。而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是一个正在研究的问题。
6、容易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思维结果的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过分偏重于数学知识的工具性,偏重于整理性的论证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而忽视了它在发展思维方面的智力价值,从而削弱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忽视探索性非论证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的培养。在解题过程中,过分强调“框题型、对套路”,企图强化思维定势,其结果是使学生陷入思路呆板、单一状态。数学教学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不懈的追求。即使学生离开学校后会忘记数学知识,但留在心中的数学观念是永恒的,这是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已经欣喜的看到了新的教学改革给我们学生带来的转变和提高,同时看到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相信随着课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江门市第九中学教育的明天会更好,让我们将课堂改革进行到底。
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篇2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来自外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才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提高学习能力, 吸收融合外部知识。假若无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活动, 一味地将知识板书在黑板上, 让学生刻板机械地抄写, 这样只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叛逆的情绪。学生的学习内化系统一旦关闭, 学习过程也就被终止了, 尽管学生仍然坐在课桌前, 仍然在抄写笔记, 但是, 一切就只是过眼烟云, 不会被他们真正记在大脑中, 更何况理解。
教学情境就是一种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 教学情境是根据教学课程中的内容以及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设立教学情境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学习的过程, 其注重点在于“学”, 发现在学得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处理方法, 将传统的、枯燥抽象的数学教学生动化, 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 在讲解“平移和旋转”的不同过程中, 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工具火车、缆车、电梯、风扇、闹钟、旋转的木马, 等等, 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所蕴涵的数学哲理。还可以在课堂上观看这些生活实物图的运动画面, 让学生一边看一边跟着做动作, 亲身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不同, 再向学生讲解平移和旋转两个运动的特征和区别。这样教学, 不仅能让学生区别两者的概念, 还能丰富学生的生活乐趣, 加深对学习的理解, 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尊重学生学习心理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 往往只注重课程要求和进度, 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占有绝对的优先权, 控制着课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节奏, 经常为了完成学习进度, 机械盲目的教授课程内容, 完全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 不管学生学习状态是否已经饱和, 是否还能学得进, 只为着完成教学任务, 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只能是事倍功半。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课堂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帮助学生完成认知的过程, 又是学生培养情、意、知、行能力的过程。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实践活动, 在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前提下, 帮助学生完成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 对于过错要循序渐进地引导, 不能一上来就完全否认学生的做法, 世界的规则又是谁规定了人人都必须去遵守的呢?又有谁能确保它们就一定是对的呢?所以, 我们的任务是协助学生找到更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照顾到了学生的自尊心, 而且还能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 开动自己的思维寻找更多更好的解题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就感和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多留心学生的心理需求, 多征求学生的学习建议, 让学生从心里接受数学知识。
三、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其实就是逻辑能力、思维能力的学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维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 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堆积, 也不是死记硬背, 而是灵活运用的思维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切合数学教程的内容, 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 注重教学中的思维方法的传授, 让学生学习运用顺向、逆向思维, 学习推理、分析、综合等逻辑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感性和逻辑创造性。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设计多样、直观、新颖的练习方法, 采用分组学习、实验操作、游戏等教学形式,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脑、多动手、多思考、多合作, 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监督者和协助者, 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以启发学生为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发智力、灵活运用新旧知识点解决问题解决难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坚持“教”与“放”并重, 既要教授新的数学知识, 也要监督学生学习, 更要相信学生、放心学生学习。激发培养学生愿学、自学、乐学、好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热爱数学、热爱学习。
五、小结
所谓,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天之计在于晨”,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是国家的明天, 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应该从小学生抓起。“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代,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 改革传统教学中的弊端, 多激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思维创新、多动手动脑的能力, 只有这样, 国家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保有旺盛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也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东西, 应该结合我们自身的特点慢慢磨合, 不断创新, 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昕, 张骞.试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
[2]林春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改革 篇3
一、研究学生是优化课堂改革的决定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优化教学诸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者必须研究和了解儿童,否则就像在黑暗里走路,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具体的、是复杂的,科学地研究和了解儿童是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的最重要的交接点,是教师处理一切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总前提,是掌握教育艺术的基本功。”
研究学生就是要切实地研究所教班级学生的班情,真正做到备课既要吃透教材,又要 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可使教学从班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教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才能正确解决“少而精与多而杂”、“启发式与注入式”、“突出重点与平均使用力量”、“面向全体、分别对待”等许多关键问题,达到科学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地去优化教学。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习的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备条件
一是激发动机,培养兴趣,使学生成为积极的主体。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设置悬念,激起欲望,引起认知兴趣;巧提问题,促进思考,产生探索兴趣;操作训练,提供实践机会,体验学习的乐趣。如:“求平均数”的新课刚开始,教师这样创设情景:站起来两排同学,一排7人,一排6人,请同学们总体上比较每排同学的身高情况,对于这个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学生都会争先恐后,纷纷发表意见,当辨析比较各种方法都不能科学地解决问题时,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对新知识的渴求。这样,学生对问题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疑惑进入新课,主动学习意识就增强了,为发挥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二是创造机会,促其参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时机。一般应当做好铺垫好,新旧知识的连接处,让学生尝试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如教材中计算应用题等知识的教学,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做好铺垫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有了这样的参与机会,学生能积极投入,增强信心,有所收获的。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产生争取下次参与的机会,这样不知不觉地就优化了数学课堂改革。
三、优化练习设计,减轻学生负担,也是优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一是要强化练习的目的性。所谓目的性就是围绕数学目标安排练习。二是要讲究练习的阶梯性。综观一堂课的练习或是某一环节的练习,都应该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梯次安排。这样排列既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堂课的练习应是“前有铺垫、中有突破、后有发展。”三是要重视学生的多样性。练习的多样性是指针对某一知识采取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组织多样性练习,以达到灵活運用知识的目的。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四是要加强练习的整体性。知识是老师一堂课一堂课教的,学生是逐章节学的,但如果不注意对知识的阶段整理,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往往是杂乱的。为此,通过复习将知识理出规律,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设计高质量的练习,如教过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后可分层次组织练习,(1)324×2、132×3、1231×4(2)813×6、172×4、1816×6(3)263×4、254×8、1235×9(4)3006×6、5040×5、4700×7。其中第一组是每一位上的乘积都不进位,第二组是有的位上的乘积需进位的,第三组是乘积两次进位的,第四组是中间或末尾带“0”的。通过上述题组的训练,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顺序,又掌握了进位的方法,对这一知识块也有了一个全面深透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篇4
陈村小学:刘云锋
我校在上半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整体教师的思想和认识已开始有了飞越的转变,多年顽固的教学思想和僵化模式已开始破冰。教学和谐画卷正在逐渐向我们展开。这些都昭示着一个崭新的陈村小学在向我们走来。我深为自己是陈小的一员而感到无比的光荣、幸福。现就自己的教学谈一点体会,以便和同行切磋,共同进步。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的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合作探究就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
那如何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呢?
我认为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前我总认为我教的学生笨,怎么就不能圆满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由此我曾有一段茫然,觉得自己是不是不称职做语文教师,当我在工作后,读到这样一段话:没有贫瘠的土地,只有不会种地的农民。这段话在我心中产生极大的反响,今后的教学之路该怎样走?直到在邰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大胆地进行了教学改革,特别是通过同课异构活动,我在教学方面的困惑一下子拨云见日了。我不再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而努力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也深深地知道,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如在教《背影》一课时,由于离学生的年代久远,要想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本的主旨,就需要老师详细地讲解文题背景。如我在教学《与朱元思书》 这课时,第一课时学生自由读文扫除字词障碍,翻译课文梳理重点字词,学生在自主、合作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第二课时,理解本文的内容,我原先的打算是想让学生分组分题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但一上课,我问同学们本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问2、3个学生都没答上或答错了,我发现学生学习情绪有些低落。我马上给同学们讲什么叫表达方式,怎么运用,运用的技巧是什么?又结合本文举了一些例子,这样课堂又活跃起来。虽然在这个环节中用了大约16分钟教师讲解,但是它是对课堂有效的教学。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如我班现在的座位是先召开小组长会议,征求意见,再有小组长向同学们征求意见,组长可以选组员,组员也有权利选组长。最后达成共识。我开学让他们有两周磨合期,到期不合的组,再商量怎么办。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地指导、引导、辅导等,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其次,在教学中重点要注意的是,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如我在教《与朱元思书》的第二课时,有这样一道题:《与朱元思书》与《三峡》从内容和形式上比较异同。没上课时我担心两个班的学生不会很好的完成这道题或者是说点皮毛而已。要是以前的我,一公布答案就完了,如今我虽然担心孩子们说不好,但我也要尊重他们,给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给他们提供在一起交互学习的平台,也就是创造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这一试不要紧,使我很受震撼,学生们经过小组交流,他们找出的相同点、不同点很全,甚至是老师没想到的,学生们都找到了。课堂上我给了学生很高的评价。学生由于受到我的鼓励,学习热情更高张了。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个别辅导,调控、已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质,形成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
今后,我认为还是应从自身找原因,提高业务能力和驾驭课堂能力,才能驾轻就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观念要改,学生的观念也要改,帮助学生扭转以往的“等着老师追,为着老师学”的消极懈怠观念是课改的前提。在今后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中,还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检查也好,测验也好切实做到让学生动起来,自觉主动的动起来,这是学习的前提。二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三是落实预习内容,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效率。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查漏补缺,师生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起来。四是优化评价方式,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检测仪、发动机,而不是可有可无的。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篇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创造过程,是一个开展思维活动的互动过程。多少年来就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已成为课堂改革的重点,“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堂上我们教师要致力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将数学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呢?下面说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效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数和形的学科,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有着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习起来枯燥、单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法,创设活泼、积极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合作环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美、理解美、创造美,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主动地学习,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时,教师先用多媒体计算机出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指出平行四边形的一周后,缓慢地闪动三下,动态地标出平行四边形边长的单位,然后让学生在心里想象一下,如果把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周展开拉直,将会成为什么图形?有的学生会想到,这是一条线段。然后用计算机把平行四边形的一周动态展开,慢慢拉直,闪动两下,学生就很容易看出“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周就是要求这四条边的总和”,这样,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动态演示教学内容的优势,以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出知识的内涵,增强了“周长”这一概念的清晰印象,让学生的思维发展趋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静结合,较好地解决了教学内容的难点。
二、以学生自主为核心,促使学生动脑动手 ⑴在操作中学 让学生手脑并用、益智益能,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使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进行思维变通。在教学应用题“三角形有4个,正方形比三角形多2个,正方形有几朵?”时,让学生在边摆图形的过程中边表述两个问题:①摆的三角形、正方形各有多少个?②用什么方法计算正方形的个数?为什么?正方形的个数除了与三角形同样多的4个外,还多2个,也就是求比4多2的数,用加法计算。通过以上这样让学生手脑并用、益智益能,表述不同阶段的操作感受,让学生多种感官得到协调发展,把客观上的“要我学”转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既增长了知识,又增长了智慧。⑵在观察中学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进行比较异同,引发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动地去探究,去发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进而掌握知识的本质。如在教学“乘法分配率”时,先出示口算题:(15+6)×4=15×4+6×4(10+20)×4= 10×4+20×4(5+3)×2= 5×2+3×2
再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上面的三组等式,启发学生思考:等号左右两边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竖着看左边算式有什么相同点?(两个数和一个数相乘),右边呢?(两个加数都与这个数相乘、相加),横着看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关系?在学生掌握了规律后,再让全班同学举例验证。刚才我们举例中提到的是“两个数”,如果是三个数、四个数也适用吗?乘法分配律指“两积的和”,如果是“两积的差”、“两积的商”适用吗?让学生逐一举例释疑。这种启发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方法,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学习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乘法分配律”,挖掘了数学知识的内在因素,学生学得更“活”,极大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他人的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设计既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根据学生的实际增删、调整数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巩固课时,我把班上的孩子分组(买东西的、卖东西的),在班上设计出一个模拟购物情景,让学习在采购中学会认识价格、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计算,甚至学会怎样识别假币,从而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中进行学习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改革策略论文 篇6
1.一些教师习惯于搞题海战术,过度追求算法多样化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计算教学认识理解不够深刻,不能够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的开展计算教学;同时,对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觉得计算教学就是搞题海战术,无休止的练习,导致学生对计算教学缺乏兴趣。近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情境教学的重视程度比较高,而对于计算教学还缺乏足够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学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然而,一些数学教师过度关注现代化教学手段,无论教学方案还是教学内容,都习惯于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过于形式化,反而影响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果。另外,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度追求算法多样化,追求新型教学方式,教学形式虽然越来越多样,但是却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对基本计算规则理解不透彻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逻辑思维没有发育完善,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往往只关注表面的数字,至于数字数据之间的关系,却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于数学计算缺乏完整性的认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一些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计算题,而是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粗心、马虎的不良习惯导致计算错误,或者是在计算过程中抄错数字,或者是在计算过程中把加法看成乘法,或者是在计算过程中漏写数字,总之,不良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影响着小学数学计算效果。对基本计算规则理解不透彻,也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教师讲解计算方法时,学生不认真听讲,觉得自己已经弄明白了,在遇到同类计算题时,也能够将结果算出来,在计算过程中不会举一反三,对概念规则理解不深,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改革
1.培养学生计算兴趣,注重学生口算、心算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非常关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以便于增加学生计算兴趣,培养学生坚韧的“计算意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心算的培养,心算是以书面为基础的,准确、快速的心算训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强意志,更有利于根据教学内容提高口算、心算能力。注重学生口算、心算的培养,不能够急于求成,要从易到难,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一步一步地提高,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注重学生口算、心算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口算、心算比赛,题目的设置可以突出一个主题,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找规律,注意探索规律,养成良好的口算、心算习惯,以便于学生日后做题过程中,能够主动寻找题目的规律所在,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以有效激发学生心算兴趣,提高学生心算能力。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要尽量贴近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同时,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生活数学融入数学教学中,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计算教学的价值。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有效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小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拿到数学题后看清楚要求,掌握主题中给出的信息,然后根据主题中最重要的信息找到解决方法,心里有了把握才能做对题目。其次,要引导学生仔细计算,仔细书写,仔细检查符号算法是否正确。写作一定要认真,要看清楚数字的标题和运算符号,在运输过程中书写格式必须规范,不急不抢,垂直对齐,数字连贯。做完数学题后,要将结果正确填入空格内,并仔细检查计算结果,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让枯燥的数学计算变得有趣。
3.端正学生计算数学态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还要端正学生计算数学态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小学生在计算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计算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死套公式,总是不能够摆脱固定的计算方法,导致一旦遇到计算步骤较多、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题,就会失去耐心,导致计算错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端正学生计算数学态度,引导学生认真计算、检查,使学生能够真正懂得计算的重要性。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数学计算是一个多种思维的过程,不仅需要观察力、判断力,更需要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学会总结和反思,以便于能够寻求最佳的解题方法,少走弯路,进一步理清解题思路,提升计算能力。
三、结语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重要一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对于学生学好数学非常关键,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促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田静.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5:169.
[2]彭光淑.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12:135-136.
[3]王媛媛.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两个注重”[J].学周刊,2012(1):58-5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篇7
一、数学课堂教学“简单生活化”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客观世界,并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
美国学者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所谓“简单化”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人类的认识发展过程及规律和教育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简单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将原本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数学课堂教学要以教材为主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知识的载体。教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许多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只要认真思考就能产生许多问题。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而教师对教学大纲的理解、对教材的认识程度,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方向和实际效果。在教师以往的观念中,只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的教学就是好的教学,这种观念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教师过分依赖于教材,限制了自己研究教学实际、创造性使用教学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力的提高,也形成了教师固定的思维模式。在新课程标准下,出现了大量的开放性试题,让教师变得无所适从也失去了评判标准。在现代课程教学改革要求下,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观念,在理解改革的思想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不同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受教需求。
三、数学课堂教学要把握“三实”
要想创建理想中的课堂,教师不仅要以教材为中心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更要以课堂教学的“三实”——真实性、朴实性、扎实性为立足点。
1. 真实性
由于个体对所学内容的情感、态度以及学习方法的不同,导致在信息提取、转化、贮存等各方面的个性差异,由此产生了能力结构的差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关注每个人的不同之处,全面考虑到课堂教学中不同的突发状况,并有与之对应的措施来解决。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户”时,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以课后帮助、一帮一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巩固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2. 朴实性
当今,各个学校以及教师为了绩效评价,纷纷开展“优质课”“观摩课”,出现种种“弄虚作假”的形式化“表演”,过于追求课堂氛围的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看似得到提高,整堂课掌声不断,但一堂课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却并不知道。然而这种课堂忽略了教学的本质是育人。有的教师在课前准备敷衍了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某个知识点是否需要讨论,通通让学生分组讨论,而学生很少会一直讨论问题,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3. 扎实性
一堂课成功与否,主要看学生从这堂课中学到了多少知识。教师要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教材为指导核心,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实际生活中,构建学生学习思维的框架,完善学习知识的网络体系,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简而言之,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勇于实践,不断思考和创新,为构建理想中的课堂坚持奋斗。
摘要:<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与时俱进,所以,数学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一、数学课堂教学“简单生活化”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本着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参考文献
[1]严群霞.实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软件(教育现代化版),2014(9):178.
[2]梁艳梅.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做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87.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有效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我积极投身于课改研究之中,把教学改革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大胆展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思想和方法,使学生获取必需的知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习自信心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问题的求知欲。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小学生对于数学的恐惧,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要想调动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首先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要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由于个体性差异,教师也要找准切入点,把握问题的关键,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可以专门地进行辅导帮助。其次,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也要注重教学情景的设定,小学数学很多的内容都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将这些日常场景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等手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定不同的教学情境。最终给予小学生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采用提问、抢答、辩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例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明有怎样的规律:3,5,7,______,_____,_______。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只要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就应该给予肯定。下面是学生可能给出的一些答案:在横线上依次填入9,11,13,形成奇数列;在横线上依次填入11,17,27,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减1;在横线上依次填入27,181,4879,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积减8,等等。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寻求数的规律的能力,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趣。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比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我就放手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找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数,怎样读,怎样写,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小数,使学生对小数有了深刻的印象,远比老师翻来复去的讲收到的效果好。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充分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提供给了技术保障。教育技术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数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整合了优质的数学课程资源,活化知识结构,启迪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保障。比如,在进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较为困难,教师针对具体实例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案例,如某城市一年内的月平均气温统计图、某小学近十年来学生人数的统计图、某个景区一年内每月接待游客人数的统计图等等。这些直观形象、贴近生活的数学知识案例,揭示了统计图在生活中的用途,为今后学生进行统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多媒体的使用为打造高校数学课堂提供强有力的手段保障,教给了学生一种统计的思想,这也是“大数据”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
五、恰当处理鼓励赞赏与客观评价之间的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不惜言词,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奋发学习的激情。然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指正,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可是,课堂上,大部分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不论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师:长方体有几个面,生:6个),只要学生发了言,不是说“好极了”,就是说“棒极了,很聪明,你真行……”这样下去,表扬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特别是在这种一味表扬的怂恿下,有些学生会产生思想的惰性,觉得自己“想一点,说一句”就可获得“超值”的嘉奖。笔者认为,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指正下才更有价值和张力。
事实证明,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改革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能否顺利有效实施,关系到小学教师基础素质教育的培养以及全民素质的提升与否。
参考文献:
[1]姜丽艳.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31).
[2]赵秉苓.探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学周刊,2013(3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改革12-14
小学数学课堂的改革07-19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08-02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思考07-11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12-30
本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09-12
浅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改革07-11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