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初探

2024-07-30

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初探(通用9篇)

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初探 篇1

小 学 数 学 作 业 评 语 初 探

休宁县蓝渡-环居小学 黄洲海

批改数学作业时,我们已习惯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这种评价方法方便快捷,但缺乏激励性、引导性。为了弥补此法的不足,我在批改作业时,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方加上恰当的评语,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学生的不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做也符合《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下面就谈谈我在数学作业中写评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激励之语,让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评语,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点燃学生心底的火种,激发学生深藏的情感,从而引发出学生不可估量的学习潜能。在数学作业批改中,学生哪怕只有一个小小的进步或闪光点,教师都要捕捉到,给予表扬、激励。如学生的作业正确率高且书写工整清晰,就可以写上这样的评语:“老师看你的作业真是一种艺术享受!”“你的作业令老师赏心悦目!”„„当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思路新颖、方法独特、简便易行,那不妨写下这样的评语:“你真聪明,解答巧妙!”“你真行,不愧是少年华罗庚!”„„若发现后进生有一点点进步时,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有进步,继续努力!”„„这些带着感情色彩的评语,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让优等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后进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期待之语,帮学生自我改错,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起隐蔽的强化作用。1972年E·布罗菲和T·古德曾评论罗森塔尔效应的最初研究与许多重复实验,肯定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能够影响学生。他们在70年代的一些研究中,发现教师无意中强化高分学生的正确答案甚于低分学生,给高分学生提供更多的反馈。他们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强化是根据他们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则以证实期望的方式来反应。这个解释已被心理学界接受。所以我们教师在批改学生数学作业时应多给学生一些期望。如当学生为了图快而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时,我们对这些学生可以提出殷切的希望,帮学生自我改错。评语可以这样写:“凭你的聪明劲儿,坚信你会写出一手好字!”“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老师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远离‘粗心’,与‘细心’交上好朋友!”“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的!”„„对学生因非智力因素出现的错误,我们教师要宽容,不要打击学生的自信,我们应利用期待性评语让学生纠正不良倾向,并使学生逐渐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商榷之语,消除学生抵抗情绪,指导方法。

商榷性评语,就是跟学生商量着怎么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跟学生商量是把学生看作平等的人,是尊重学生的具体表现。如果硬性命令,容易使学生产生抵抗情绪;如果你跟学生商量着怎么做,他还会有抵抗情绪吗?不但没有,还会非常乐意去做。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作业的不同情况,不必直接更正,而是用商榷性评语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去更正。如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在错误的地方作上提示符号,写上商榷性评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商榷性评语可以这样写:“运算顺序正确吗?”“读读法则再做,好吗?”“利用逆推方法试试看,好吗?”„„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和正确方法,还知道了自己的薄弱环节。有的题可以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用了一种,这时可在旁边写上:“还有更好的简便方法吗?”“爱动脑筋的你,想想看,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这样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做。

总之,评语是教师情感输出的载体,评语内容所蕴含的情感意义,从某种角度来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数学作业批改中评语的运用,可以弥补传统数学评价的不足,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作业批语中得到感悟、得到信心、得到力量、得到价值、得到一颗师生友谊的心。因此,我们老师在数学作业批改时多写写一些恰当的评语。当然,写评语本身要简洁、明了、自然、亲切、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初探 篇2

同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尽相同,一堂课下来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为此,“80后”的小李老师推出了“分层作业”———按学生的成绩好坏来布置作业,学习能力强的多做一些,能力弱的少做一些。不想,此举却“伤了人的心”,引发了是非之争。一些家长还在学校的网站中留言质疑李老师的做法,他们认为李老师是在用作业给学生划分等级。年长的老师们纷纷劝李老师放弃新花样,以平衡家长的心理。

二、分层作业的正确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教师不能无视这种差异,而应因人定标、因材施教。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实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从“最近发展区”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应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在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一跳,摘到桃”。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发挥求知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在实施作业布置时,因为照顾到了上、中、下三方面的学生,所以既使后进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学生作业的分层,应该是一种隐性分层,而且应该是一种动态分层。我们所谓的分层,并不是给学生贴标签,下结论,而是适度地根据学生的现状,帮他搭架子,分梯度。

三、分层作业的迫切性

目前,宝应中学在卢志文总校长的指引下,学习山东杜郎口模式,全面开展了新的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高一的所有班级都按照AABBCC分成学习小组,课后作业变成了前置的作业(导学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导学案,然后针对导学案完成的情况,进行学生自我展示结合教师重点的点评的课堂教学……面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何能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效益最大化,是关系这场改革成功的关键。分层作业能有效地解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或较好完成能力范围内的学习任务,从而使得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效益最大化,对导学案未能完成或未能完全理解的部分,可以带着疑问到课堂上解决,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学习更有目标性。

四、分层作业的操作性

分层作业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种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分层作业也有特例,就是教师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是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如应用题,学困生一题一解,优秀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分层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作业“一刀切”,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既要让学困生跳一跳能搞到“桃子”,又要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例如:一位低年级教师是这样留课堂作业的,她说:小朋友们,现在大家写一写。会的字就不用写了,不会的一个字写三遍,第一遍要写得对,第二遍要写得好,第三遍要写得既快又好。这位老师有针对性地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完成作业,而且这一切都进行得非常巧妙。

五、分层作业的评价性

无论学习内容有多么新,学习方法有多么先进,如果在评价上采取老一套,新内容和新方式的价值就根本体现不了,对学生作业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改变作业的方式十分重要。

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很看中老师对自己作业的看法和评价,但教师往往根据学生书面作业的正误或对错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知识掌握水平和技能水平,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研究表明,智能共有八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是: (1) 语言; (2) 逻辑数学智能; (3) 音乐智能; (4) 肢体—运作智能; (5) 空间智能; (6) 人际智能; (7) 内省智能; (8) 自然智力。过去的所谓智商测试,都集中在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上,学校教育也把注意力片面集中在这两种能力上,致使我们对大脑学习潜力产生了一种不正常的、有局限性的看法。在加德纳看来,人拥有这八种形式的智力,但其强弱与熟练程度却因人而各不相同。教育工作者要善待学生的“多元智能”,要尽最大可能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同时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我们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征的不同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同样,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有必要采取新的作业评价方式,不单单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结果,还要与作业方式改革相呼应,同时尽量从学生本身角度去看问题,要注意学生本身的智能特征,在布置一些有针对性作业的同时,采取与其作业形式相适应的评价方式,这样评价才能个性化,教育才能个性化。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新课程改革下数学作业分层的争议性、正确性、迫切性、操作性和评价性。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数学,作业分层

参考文献

[1]林宗德, 辛涛.智力的培养.

[2]余文森.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课程·教材·教法.2002, (1) .

[4]关鸿羽, 白铭欣主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5]中学数学教材法总论.

小学数学弹性作业初探 篇3

所谓弹性作业,是指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数量和要求上具有弹性。同样的作业内容,不同的学生完成的时间可长可短;同样的作业时间,不同的学生完成的数量可多可少;同样的一道习题,不同的学生评价的要求可高可低。很明显,弹性作业在要求上具有机动性,不必“一把尺”;在数量上具有灵活性,不必“一刀切”;在时间上具有实用性,不必“齐步走”。

二、弹性作业的功能

1.可有效地挖掘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能

由于遗传因素、教育影响和个人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学生不但发展水平不一,而且对学习的量和质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此,如果用硬性划一、毫无伸缩余地的作业,让每一个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统一完成,是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做法,无法让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发挥,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弹性作业的设置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它能让“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落到实处,从而有效地挖掘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能。

2.可有效地减轻各类学生的学习负担

对于学困生来说,让他们跟随“大部队”做一些难题,往往是以失败告终,他们的失败往往又并非是成功之母,反而是加重学习的心理负担,挫伤学习的基本热情,难度大一点的题目不必强求他们做,只要他们做一些应知应会的基本题。对于优等生来说,让他们跟随“大部队”做一些基本题,他们的感觉往往是淡而无味,反而是浪费他们的时间,消耗他们的精力,基本题不必强求他们做,只要他们做难度大一点的题目。这样就能让学生从题海战术里解脱出来,从而有效地减轻各类学生的学习负担。

3.可有效地提升各类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困生做稍难的题,屡屡做不起来,他们将心灰意懒,丧失学习信心。中等生既要做基本题,又要做常态题,还要做稍难题,屡屡陷入题海,他们将心力交瘁,也会丧失学习信心。优等生做那些淡如凉水的基本题,屡屡打不起精神,他们将心里打鼓,同样会丧失学习信心。如果作业有了弹性,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基本题:学困生一定要做,中等生可以选做,优等生可以不做。常态题:学困生可以选做,中等生一定要做,优等生可以选做。稍难题:学困生可以不做,中等生可以选做,优等生一定要做。这样便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从而有效地提升各类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弹性作业的形式

通常情况下,弹性作业有下列五种形式:

1.阅读

数学课本既要阅,更要读。自学新知时的试读、消化新知时的精读和应用新知时的熟读等,读三分钟可以,读五分钟也行,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

2.讨论

可以是同桌间的讨论,可以是学习小组内的讨论。一般情况下,讨论的的内容可分为:自学例题后,讨论题目的特点和思路;自学应用题后,讨论解题的关键和规律;作业完成后,讨论解法对不对,解法巧不巧等。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小数乘法和除法(一)例4”时,我向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是:(1)想一想,求苹果、香蕉、橘子的单价,各应怎样列式?(2)议一议,求苹果的单价,竖式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怎么样?求香蕉的单价,竖式计算时的第一步余下2,要继续往下除该怎么办?求橘子的单价,竖式计算时个位不够商1怎么办?(3)试一试,把书上求香蕉单价、橘子单价的两个未完成的除法竖式继续往下算。这三个学习要求,要求(2)的灵活性比较大,“议一议”可多议可少议,议的时间可长可短,议得圆满更好,议得不到位也无妨。还可以在全班展示交流时,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来完善。

3.操作

操作,基本上是一种动手为主的作业。要想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少不了要挖掘学生手指尖的功能。对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然而,针对不同的学生,操作的速度能快更好,即使稍慢了一点也无碍大局。

4.游戏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薄弱,教学中有计划地安排短小精悍的游戏作业,既可活跃学生的身心,又可减轻学生的学习疲劳,还可调节课堂的学习气氛。关于游戏作业的时间,既可长也可短;游戏作业的量,既可多也可少。

5.机动

在基本题、常态题、稍难题之外,适当安排一两道机动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由选做。如果学生有时间做就做,没有时间做就不做;如果学生有精力做就做,没有精力做就不做。

四、弹性作业的应用

首先,要从班级实际、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出发,精心组织、精心安排,切忌搞形式主义。

其次,要考虑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让各类学生学有所得。那种损害基本教学要求的“弹性”,绝对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弹性。那种连优等生“跳一跳”也无法“摘到果子”的“弹性”,也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弹性。

最后,要对各类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讲,对完成了自己应该完成的作业,还做对了一些弹性作业(特别是高一层次)的学生,应给予特别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能饱尝到“争取更大进步”或“更上一层楼”的学习乐趣,从而激起奋发向上的热情。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初探 篇4

制定评价的目标系列需要经过一个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的双向过程。首先由教师在深入学习大纲,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分析知识点的分布、能力培养的载体以及思想教育的因素,初步制定出评价的目标系列;然后由教科研人员和部分骨干教师研究评价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最后确定评价的目标系列,并向师生公布。经过初步的探

索,我们认为评价的目标系列一般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知识评价系列。教材把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具体化了,因此,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教材,找出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一册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构建一个知识评价系列。如:第一册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知识评价系列:

附图{图}

能力评价系列。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数学知识和必要的教学活动,数学能力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认为,建立能力评价系列既离不开“数学知识”这个载体,又要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建立能力评价系列的主要目标不是为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鉴定性的评价,而是为了促使教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中自觉的行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尝试建立各年级的能力评价系列。(参见表一)

非智力因素评价系列。即对学生学习数学时所表现的情感、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定性的评价。根据大纲的要求,我们初步拟定出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评价系列:

2.评价时空过程化

评价时空过程化是指要随时随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从时间上看,应有学习前的准备性评价、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从空间上看,在学校应该包括课堂上的评价、活动课的评价;在校外,应有家庭评价和其它活动的评价。

附图{图}

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就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行为,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要求注重平时的了解、考查,包括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时达标测试、课堂操作、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等。显然,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评价的指向是唯一的,而评价者既可能是学生本人,也可能是同学、教师、家长或其他教育者。因此评价时空过程化,要求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3.评价方法多样化

(1)个人、小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2)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

口试的主要内容是说理,即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讲公式的推导过程等。面试的主要内容是操作,如操作小棒演示算理,拼摆学具推导公式,测量,制作等。笔试的主要内容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题能力。加强口试与面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提供帮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和临场心理素质。

(3)免试与重试相结合。

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认真,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可以允许免试。对于评价成绩待及格的学生,应当给他们重新应试的机会,并以重试的成绩为准,这样能使学困生在重试之前找出不足,进行重点学习,同时可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评价结果的表现科学化

以往把百分制作为教学评价结果的唯一表现形式,无论是在信度上还是在效度上,都有较大的缺陷。因此,应寻求评价结果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科学化,尽可能地把评价结果描述得准确些。(参见表二)

(1)平时考查与综合考查的结果相结合,以平时的结果为主。

(2)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评价初探 篇5

[导读]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有着自主性创新性与能动性,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构建知识,提高能力。

张 剑(武定县田心乡田心中心小学 云南 武定 651609)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有着自主性创新性与能动性,学生通过参与学习构建知识,提高能力。学生也是教学的平等参与者。美术教学作业的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作业评价中被重新审视。根据教学的经验有以下几点想法与各位同仁探讨。

1.从评价角度的转变开始

因为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这个差异就决定了学生能力的不同,教师进行作业的评价时就不能以同一角度和同一标准衡量每个学生,避免评价的一概性,一致性。有一部分学生在星期三下午活动课的时间在学校的美术兴趣小组学了一些专业的美术知识技能,学校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目标,要求学生必须练习。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倒是还很高涨,可是到后来,学生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对大量普通的小学生的美术评价来说专业美术知识只会让他们觉的枯燥。《风景写生》教学内容有着透视与构图的专业知识,评价作业从专业的技能,技巧角度评价,作业以黑白为主色,线条为表现元素,学生会觉的很枯燥。采用“真像”、“太逼真了”之类的话语。这样评价是单一片面而过于主观。忽略了作品的内涵,独特的表现方式,与众不同的审美观等,无法深入诠释作品内在的含义。评价中我们应加重于作品的内涵,发现作品中独特的亮点。换个角度从学生的视角,阅历出发,认识、解读作业,画面表现了学生视野里的风景,以幼稚的表现手法描绘了景物。画面中的建筑物夸张变形,画面上只有一座高大的建筑,其他的景物围绕在周围。这样的画面体现了学生对风景的最初影响,洋溢着对世界天真的理解,有着儿童跳跃的童心。避免以成人的角度主观、武断的评价儿童作品,对画面有自己己独特见解,独特风格的画给与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视角的转变,给学生的学习会有意想不到的影响,应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以评价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学习。

2.要注重作业过程的评价,而不是其结果

从过去的传统上看,美术教师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成绩,常以完成一件较为满意的作品来决定学生一个学期的美术学习成绩。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促进的作用。学生作业努力的过程就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的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因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差异。我们应该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去发现学生的绘画热情,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挖掘他们的创造力,保护孩子的个性特点。注重最终静态的作业评价演变成对作业过程中学生情感动态,态度变化,能力深浅的评价。学生作业过程的评价可了解在学习活动中参与意识,认知水平,操作技能等能力的综合评价。同时适时反馈给学生,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一年级的《水墨游戏》,学生初次接触水墨,对水墨画的工具材料一无所知,想让他们完成一幅水墨画是完全不可能的。学习以游戏形式展开与学生一起游戏,让学生用毛笔蘸墨调和不同水分在宣纸上画出不同深浅浓淡墨色的电,线,墨块,在随意的涂鸦中学习墨色变化与水分的多少有关。同时对于一些学生涂鸦过程中适时点评墨与不同水分调和可以表现水墨丰富的层次,提升学习的兴趣。由对竟态的的教学成果的评价转入动态作业过程的分析,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3.多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把发言权力还给学生

在评价的过程中如果只有教师个人评价观,没有学生发言权,这是美术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受欣赏者个人阅历、兴趣爱好、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造成了不同的审美观。教师常常以教科书为唯一标准,用书中搬来的观点去统筹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不尊重学生个性,不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评价也应有学生的参与,评价的主体,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重新审视自己的作业,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引导学生精益求精,积极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远近的奥秘》评价时让学生和同桌比较,运用比较法分析自己的画面,学生认为画中画得比较好近大远小表现出来了这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从总体上看图画,线条不算流畅,仔细检查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如构图感觉太散,没有紧密感。和自己以前的作业比较有很大进步,画画的灵活有层次感。这样横向、纵向比较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自我的经验构建了认识。学生对作品认真地进行理性分析后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体现出个体的审美。学生审视自己的作业,发现作业中有许多完美的成分与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从而引发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尽管有时显得较为幼稚,但这是一种自我发现美、自我获得美、自我创造美的过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4.采用激励学生相互评价的方法,完善教学评价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常常会被老师批评,作业多不敢展示给同学,怕受到老师的嘲笑。但是同学的评价会让这些成绩不好的差生对美术学习产生爱好,喜欢上美术课。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眼光要比教师的评价和自己的自我评价会更加敏锐,这是美术评价中不可替代的。有个班的学生在班里是出了名的调皮的差生,到了他们班的美术课我特意的走到这个所味的差生的桌子边上看了一眼他的美术作业《风景写生》,发现他的画面线条有力,抓住了画面的主要景物。当我正想看他的画时,他却不让我看,让他自己发表对自己画的评价时也是一言不发。作业评价时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班里的一个学生发现了他的画面,用文字在他的画面下方写上了几句话:“画面景色优美,选景很好。线条流畅,画面远近层次分明。”这样的话让这个所味的差生发现了自己不是什么都不如人都比人差,从这次课中找到了自信。从此也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有了努力学习的自信。

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初探 篇6

批改作业,是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而进行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教师布置了作业就要进行批改,否则教师就不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只有在批改作业中摸清同学们的具体情况,教师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查漏补缺,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批改作业,我们素来提倡面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完全明白错因,这有利于基础较好学生的成绩保持稳定或稳步上升,也使基础较差学生的成绩有效明显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创造条件。但面批耗时太多,又没有给学生一个自己发现错误的机会,这种方式对于差生有明显的助益,而对于优生来说效果并不显著。我们还提倡使用一本作业本,促使教师及时批改出作业,有利于学生及时把知识进行反馈,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们更提倡精简作业,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最多的收获。

而这些完全正确的针对批改作业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在实际的大班教学中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我们的班级实在太大了,不少班级人数都超过了正常的人数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往往执教两个班级的数学,学生人数常常突破120大关。这就出现了办公室里教师们埋头苦批的情景。在教学完《小数乘法》之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调查几种蔬菜每千克的价格。假如给你20元钱,你想购买哪些蔬菜?购买多少千克?(钱可以有剩余,蔬菜的价格最好是小数。)就这一项作业,由于每个学生选择的蔬菜不同,价格不同,答案各不相同,就算以每本1分钟计,也需要125分钟。这就需要相当于三节空课的时间。又惶论面批?若抽不出这些时间,批改岂非得滞后?若空余时间都留给批改作业,那又拿什么时间去备课去思考去研究教学?

针对“批改作业的时间够吗?不够怎么办?”的问题,我调查了10位数学教师。发现主要存分为两种情况。

1、批改的作业是纯计算形式的,即每人答案相同。

这类作业,如果有两节空课,批改的时间就基本够了。因为答案千篇一律,使教师的批改速度加快。可是学校的工作不止一项,常会占去教师的空课时间,这样作业就会滞留。这时,教师往往采用集体校对,师报答案生批改或是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帮批代批的方法。

2、批改的作业灵活性很大,即答案五花八门。

这类作业,批改需要大量的时间,批改的时间就会不够。教师就采用把思考的重难点讲解一下,让个别学生汇报一下自己的做法的方法。但老师们又感觉这样的效果不是很好,学生会应付了事,精心设计的练习的目的没有达到。

二、大胆多元的尝试

基于这种“痛苦”的现状,我认为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对作业的批改进行一定地探究、改革、实践显得甚为重要。

新课标强调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上我们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尝试,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互相学习,做学习的主人,这些理念为什么就不可以融入到作业的批改中去呢?作业的批改,为什么就不能让学生试试?把学生的作业大胆地放给学生去批改?新课程不光提倡评价的形式多元化,也提倡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当然,这个“放”,要既能够让学生唱主角,又能够让教师完全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还要让学生得到发展。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在初步的探索实践中,我注重把批改作业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注重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直抒己见、互争互辩的能力。下面就多种不同的批改方式的具体做法作如下叙述:[!--empirenews.page--]

(一)汇报式批改

让学生批改,必须要让学生有批改的方法。在很多学生的心里,批改作业就是帮老师打个对错而已。在批改中,我和学生选用了分项评价的批改策略。例如,解题过程中,依据合理,步骤完整,结果正确可得“A”;所用文字、符号(包括标点符号)、图形正确,书写整洁,作业格式规范。可加得“B”;解题思路具有独创性,有超额完成作业的情况可加得“C”。当然,还要教育学生,当有的同学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些方面有所进步时,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就可以适当地抬高评价等级,对他们进行鼓励,使其体会到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现在的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是不容小觑的。

有了以上这种既关注到了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关注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的批改策略,接下来就让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自由对调批改。学生相互间的要求往往比教师更严格。他们一边批改,一边会进行着相互的评价。在学生交流批改时,教师巡回检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他们有困难的题目的批改。

第三步是每一个批改小组的情况汇报。比如,“我们组四个同学都得到了A和B,但C只有··一人得到。他是这样做的„„”。一般要求学生汇报一个大致的情况,以及一些比较差比较好的情况。特别是教师在巡回中发现的一些典型错误,要求这组学生详细地汇报做法、错因。

这样,就把批改作业当做了学生的一次数学学习活动。每个学生都有了充分从事的机会,他们也在探索评价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原有的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内化。而学生通过汇报组内同学的作业情况,又进行了一次评价,同时,也让教师比较全面地掌握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

(二)竞赛式批改

这种批改方式适用于量比较大,内容有一定难度的如单元知识拓展题之类题目的批改。

所谓竞赛式批改,就是把要批改的内容发给学生,完全放给学生批改,并且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批改的方法。批改的过程就是再学习再创造的过程。成绩优秀的同学,可能通过对别的同学的题目的批改更深地理解知识,或者拓宽思路;学习一般甚至困难的同学,也可能在批改中,通过同学不同的思维方法的撞击,获取到正确的理解。在批改中,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创新方式批改,可以写评语等等,会有学生会带给我们惊喜。竞赛,赛的是批改的水平。

在学生批改结束后,要给学生一定的质疑时间,听听他们在批改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和不解。最后给所有批改正确的学生都加10分,有创新方法、批改有特色的同学另外再加分。这样,批改就完全不是帮老师做事,而是他们自己的学习过程、创造过程、竞赛过程。

(三)辩论式批改 完成作业时,有时会出现个别同学的解题过程很特别,很简略,而结果是正确的;有时又会有学生不满足于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和某些个别数学问题的解决,于是发生向教师“刨根问底”甚至出现“标新立异”的见解的情况。这是一种结果的偶然巧合还是一种新颖别致的想法呢?面对学生的特殊表现和正常的求知欲,教师可以把这一切再还于学生,给予一个让学生辩论争论知识的机会。辩论式批改就适用于这类题量不大,题解灵活,往往有多种解法,有一定难度的题目的批改。[!--empirenews.page--]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独立批改,再让他们说说批改的情况,你认同你手中这本作业的做法吗?有不同意见和想法吗?你是怎么想的?由此展开班级大范围的辩论,最终肯定正确的做法,指出错误做法的错因。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议论与争辩常常能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纠错式批改

纠错式批改其实就是一个再作业的过程。这种方法主要针对一些重难点和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出错的习题。这类题目往往不是特别难,学生能发现错误,但又特别容易错,如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等,一般需要重复的练习。教师如果把对一次练习的批改作为其中的一次重复练习,就既不会额外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得到大于一次普通练习的学习效果。

纠错式批改的重点是纠错。学生要把同学做的对的地方圈出来,把错的地方摘录下来,写出同学共错几题,并针对同学详细的做法详细地写出他错误的原因,并在一旁改正。教师就只需浏览一下这些分析表,掌握学生错的最多的类型,随时调节教学方法。而学生在分析别人的过程中又深刻地理解了一遍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纠偏能力,增强对错误的“免疫能力”。实际的实施是灵活的,对于某些较难发现的错误,教师要随时给予帮助,而一些容易纠正的错误,则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正。我们的学生是非常灵活的。在实践中,我发现不少学生会去询问自己要批改的同学的解题思路并记录下来,再写上自己正确的理解。

纠错式批改法告诉学生不能容易只满足于答案是否正确,而忽视解题的思维过程,纠错重要的是要纠出错因。

(五)评价式批改

评价式批改法,主要是为了鼓励学生的作业积极性。教师不可能经常花大量的时间大面积的鼓励评价学生。让学生互相评价,生生互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学习本身是一项复杂的认识、实践活动,造成一些学生作业水平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要想使困难生改变现状,取得大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优等生也时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

因此,可以采取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的批改策略。这主要针对一些与新课同步的常规性练习。在学生通过小组校对批改出对错后,要求他们在作业下面写上一句或者几句评语。主要写“你的„„值得我学习。”、“你这道题做的真好”、“你做的比我好”之类鼓励性的评语。虽然是同学的评价,却也让很多同学兴奋不已。

刚开始实践时,常会有学生抱怨“他做的一点都不好。”教师要鼓励学生好好寻找同学作业中的亮点,哪怕是一点点。后来,学生都很珍惜同学的评价,做作业都比以前认真了,亮点也就越来越多了。学生还常会把同学的评价亮给父母看。

(六)辅导式批改

辅导式批改所针对的面比较窄,一般由学习优秀的同学来批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的作业,以此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这首先需要教师培养一批能干的学习者,教师经常做一些示范和讲解就可以了。辅导式批改的一个方法就是暂时不加以评判等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是不平衡的。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过严重时,为了避免学生作业等级太低,心理压力太大,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而是加以眉批:“请参考××例题后重做。”指导他去复习课本上的同类例题。等学生弄懂了算理,把错题纠正以后,再进行评判。这样,学生既弄清了错误的原因,补充了所欠缺的知识,又避免丧失信心。[!--empirenews.page--] 辅导式批改最常见的形式是学生间的当面批改和指导。其实质是优生代替老师进行面批。在批改中,优生又理了一遍思路,使解题思路更清晰,解题方法更凝练,而同学的辅导,同学的语言又更能让困难生接受。在这种批改方式的实践中,教师要注意的是既要让优生对此充满兴趣,毫无怨言,又要使困难生喜欢来自同学的辅导,不觉得丢脸。这可以采用“拜师法”,让困难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选择结对拜师。被选择的优生就有了一份责任感和喜悦感。同时,一旦困难生有进步,教师就要加以表扬,更要表扬他的“师傅”。

三、探索、实践后的思考

这些放给学生批改的批改方式,在大班的数学教学中是很有可行性的。我一年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批改得开心,批改得有收获。学生通过批改作业是对自身实践活动的再认识,是对知识的再次推敲和琢磨,更能“悟”出其深刻含义,更能升华为自己的才能,也就使批改过程变成了主动性、独立性、个性化的体验过程。整个过程,也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批改作业遇到了难题,想法、体验、感受、见解时,要尽量安排时间,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在实施这些批改方式时,常常需要占用课堂的时间,课余完成作业的时间。教师就要摆正“批改”的位置,要清楚学生不是在帮我们做事,而是我们有目的性地让学生在完成一项新的、有挑战的、对他们的学习很有意义的任务,那么占用课堂的时间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占用课余完成作业的时间则更是本该如此。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篇7

关键词:趣味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合作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传统的作业机械重复,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只会令学生厌倦,造成了小学生不喜欢数学家庭作业,出现作业拖拉、少做甚至不做的情况,使作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此,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和借鉴了先进教师的经验,积极进行教改,探索设计有效的练习。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对于作业内容的理解。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语言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操作的和体验的。

1. 画画作业。

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学“美丽的花边”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好多现实生活中的花边,如衣服花边,板报花边,装潢设计中的花边……并布置学生模仿这些花边设计2—3个作业,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

2. 生活性作业。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努力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例如学习了重量计量单位后,建议学生回家后称一称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一袋食盐、一个苹果大概有多重;还可以让学生上市场去先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再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学生对物品重量才有实际感受,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

3. 游戏作业。

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学了20以内加减法后,可以设计“拿卡片”游戏,在卡片上分别写上1—9各数。小朋友一次去拿两张卡片,进行相应的加减计算,比比谁算得快,赢者加一分,并累计得分定输赢。这样让学生在“玩”、“乐”中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4. 实验的作业。

动手做小制作和小实验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而且有利于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用硬纸自制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学了计算体积知识后,再让学生算出自制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这种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做一做,量一量,算一算,既让学生动脑思考,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兴趣激发、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如:在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让学生量一量家里的一些物品的长、宽;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布置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调查一下商品的价格。这类家庭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做家庭作业的积极性、参与性,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穷乐趣。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作业设计还应注意实践性,通过实践可以将课本中尝到的知识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开放式地储存信息,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和思维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把数学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知识、智力、能力同步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害怕枯燥无味的计算题,那往往是因为教师让学生脱离了现实生活。其实,“数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解决学生的计算作业兴趣问题,一定要给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寓计算训练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中学习计算。如学习了《年、月、日》后请同学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年历。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后,让学生自制一个钟面,通过动手设计制作,加深对时针、分针的认识,了解钟面上一大格是一时,一小格是一分,更真切地体会到一小时等于六十分。将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到学生的作业中,为数学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了作业新的生命。

三、设计探究性作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型作业旨在丰富生活体验、培养探索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因此教师适当布置一些有探究价值的家庭作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学生向高层挑战的求知心理,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更拓宽了视野。例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安排给学生的作业是:(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调查:一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个鸡蛋等的重量。(3)和爸爸妈妈一起先猜一猜1千克的花生仁大约有多少粒?然后称一称,数一数。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发展,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四、设计合作性作业

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明确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发挥作用,变“单干户”为“共同体”,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如:在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我把家住得比较近的同学分成一组,要求利用课外时间对某路口的过往车辆进行统计,有的同学记录摩托车的流量,有的同学记录小轿车的流量,有的同学记录货车的流量。通过合作,学生较好地完成了作业。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也给我带来了围绕新课程标准如何在作业中体现的一系列思考。

总之,作业设计形式多样、不胜枚举,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课堂,给我们一线数学教师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如何设计学生的作业却值得我们探讨,有待于我们更深入研究,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02.

[2]高永敏.让数学课堂回归简单.2009, 3, 31.

[3]李静.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选择.2005, 1.

新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 篇8

摘 要:传统的数学教学,作业的功能往往被定位为“知识的巩固”“技能的强化”,但传统的作业练习陷入机械重复、单调的误区。新课程理念下,对作业形式进行了改革,本文从作业布置的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自觉性惊醒了简单的阐述,突出数学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课堂作业 家庭作业

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但目前教学中,往往只局限于书本练习、练习册之类作业,有的学校可能还有其他相关配套练习,但却出现重复、机械现象。新课程标准对作业布置作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改变作业划一性的弊端,设计和布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

一、作业过程活动化,突出实践性

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因此,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的实际应用。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学生在课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富、深刻。因此,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应该活动化、具有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受、应用所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安排这样的家庭作业:1.调查几个长方体家用电器包装盒长、宽、高的数据,算出它们的表面积;2.通过测量、计算,求出制造一个火柴盒外壳和内盒各需多少硬板纸?通过这两题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实践活动能力得到提高。

二、作业布置个性化,突出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作业设计中要善于挖掘知识中潜在的因素,合理、恰当、灵活、巧妙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对数学的不同要求。

例如,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针对一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巩固练习。设计作业时,可以把作业分成基本知识、挑战自我、实际应用和思考题,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练习,而且收益也较好。

三、课堂练习游戏化,突出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练习缺乏趣味性,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练习,已经没有了兴趣。尤其是低中年级学生,课堂练习更应富有趣味性,这是由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决定的。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七巧板”时,课堂练习就可以布置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一些有趣的图案;又例如,学习“圆的认识”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让学生用若干个圆创造出一幅美丽的图案,然后在班上举办一次展览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四、家庭作业自留化,突出自觉性

面对老师统一布置作业,学优生完成的速度比较快,而且觉得一些作业简单重复,毫无新意。而后进生完成的速度比较慢,总觉得课余时间被作业占据,根本没有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利。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自己应该做什么样的练习,应该做多少题目,心中还是有一定分寸的。所以,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把布置作业的权利下放给学生,这样后进生可根据自己的弱点加强练习,学优生就可以多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更深的知识。当然,为了避免缺乏自觉性的学生偷懒,教师还可以定期对学生的自留作业给予分类与评比。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最大程度地提高作业的质量与效果。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应该给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展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真正使作业发挥它应有的效能,使作业成为学生业余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学语文作业教学改革浅见 篇9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区当前课堂改革方向,综合我校实际情况和语文老师看法,整理浅见如下:

主题思路——不管是素质教育的大要求,还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都要求我们为学生松绑、减负。小学阶段应尽可能不布置或少布置家庭作业,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少了许多批改作业的麻烦,因为我们更应该花心思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多样,少而精地设计家庭作业,让学生既能减负又能提质。

一、家庭作业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课堂学习是课外学习的基础,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因此,我们在设计家庭作业时既要考虑当天的课堂情况,又要注意学生自己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而又受益于终身。

(一)宜重能力培养,切忌“题海战术”。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已不再是学到了什么,而更主要是学会怎样学习。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切忌“题海战术”,机械地重复只会让人产生厌烦心理。当然,有人认为,任何人想在某一学科领域内遨游,都必须牢固地掌握该门学科的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基础,不多作训练怎么行呢?但语文基础知识浩瀚纷繁,哪些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不宜非要小学生完全掌握。我们在布置家庭作业时,要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掌握活的语文知识。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就必须建立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相互融合的大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二)宜贴近生活,切忌“拿来主义”。

小学语文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教师要用心捕捉学生身边的各种现象,指导学生自觉地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切忌把书市上的一批训练册上的题让学生上一课就做一课,这种“拿来主义”多半是“无效或低效”的,既加重了学生和老师的负担,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用也甚微。

二、家庭作业的布置形式要灵活多样。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小学生的学习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色彩,对新、异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因此,家庭作业形式的灵活多样,有利于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轻松地完成作业,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我们作业布置的收效。

(一)口语型作业:

结合课前预习要求和提纲,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方法能力主要要求是会听、能说、读懂、善写,小语《新大纲》将过去的“听、说”分项训练改为综合的“口语交际”,目的是通过设置一些贴近生活的动态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训练“听”、“说”能力,并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待人处事的能力。因此,家庭作业中朗读与听说训练任务不容忽视。

1、读的作业: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一般都要做到听、说、读、写四合并举,朗读并不只是口的运动,它就像感性支柱,通过它保持言语视觉和其他器官之间的联系,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学习语文“语感”很重要,有了语感才有理解语言和运用语文的直觉能力,而语感的形成必须靠多读典范作品来实现。因此,读的作业必不可少,课前可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课后布置阅读相关课外书籍。如学完了《比尾巴》,可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作为家庭作业,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及用途。

2、说的作业:

小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让他们把课内学习到的有趣故事在家长面前“炫耀”一番,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又锻炼了他们的语文能力,巩固并延伸了课内知识。如读完《龟兔赛跑》的故事,不仅可让学生讲这个故事,还可让有能力的学生给家长讲《龟兔第二次赛跑》,拓展他们的思维。另外,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可布置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比如家人的生日,让学生和他们交谈,给他人送去祝福;节假日和家长一起出游,让学生给家长当小导游等。这些说的训练,学生的身边无所不在,对其学习语文有很大的帮助。

(二)视听型作业:

可以说每个孩子都喜爱动画片,有的老师和家长为了严管学生,根本不让孩子看电视;我却喜欢提前看节目预报,告诉同学们什么台什么时间有什么精彩的动画片(当然时间不会是太晚的),布置让他们回去看,并学习里面的精彩台词和动作,我也会同时间收看。还记得那次同学们看了《猫和老鼠》,第二天我们搞了个模仿秀,孩子们学得惟妙惟肖,教室里笑声不断,我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地学习并运用着语文。

(三)观察型作业: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发展他们的智力有直接作用。比如在学了《找春天》一课,时值阳春三月,可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找春天”,看看除了文中介绍的,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学了《夸家乡》这课后,根据我们临沂的特点,我则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逛一逛临沂,了解一些的名胜古迹,夸一夸我们美丽的家乡——蒙山沂水,学生从中学到的知识和受到的教育令人倍感欣慰。

(四)综合实践性作业: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大语文”观,融汇贯通各种知识,给学生创设综合实践性活动。比如学了《找春天》,学生找了春天,还可让学生把自己眼中美丽的春天画下来;学了《啄木鸟和大树》,可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本领,并分角色演一演。这样,学生在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五)限时作业

定义:限定时间在课上完成的作业,是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和课上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的检测。

内容:限时作业以书面形式为主,要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一次备课时进行设计,在二次备课时进行修改,可以和规范作业整合,作为规范作业的一部分。内容要全面,包括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思维训练等方面。

基础知识类。如:生字词的听写、默写,多音字的运用;各类词语、优美句段的积累等。

基本能力类。如: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句子、重点段落的意思,重点词语、关键词语的作用,修辞手法的运用,课文的结构、表达顺序,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的道理,文章的价值取向等。

综合运用类。如:学习文章的写法写句子,写一段话,续编故事,运用学过的学习方法完成某项任务等。

要求:限时作业要求限定时间闭卷完成,以促进学生集中精力做作业,提高作业效率,一般在一节课结束前的10——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下,时间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

评价:对限时作业要及时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矫正,避免知识缺陷的积累。评价的形式可以小组互评,可以教师批改,但是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做到反馈及时,矫正到位。

上一篇:感谢自然作文议论文下一篇:蛇年春节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