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

2024-08-27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通用12篇)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 篇1

小学数学作业的作用大多数是为了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 教师应从家庭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 让数学作业的趣味性、

小实践性和开放性功能齐备, 充分发挥学生

学的潜能, 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数学作业, 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巩固, 数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掌握技能的主要方法。, 同时也是学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倡导真家◎实学习张三力口号的, 提出培养, 传统的学生创新、具有很大主观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庭起了教师们的反思川机械性的数学家庭:首先作业在, 内容枯燥内容及形式, 形式上引作单一, 作业过分要求数学的严谨性, 同学业尤其是数学学科缺少生活化、儿童化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偏离得太, 很远, 设多学生对学习数学缺少热情。其次, 在具计体源和的具教体学运过用程, 中学, 生教缺师少几应乎用不意讲识知。识的来

由此可看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 传统的作业观念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 必须进行深刻

的改革。而作业的改革如果仍是仅仅站在传统的教学理论角度, 将很难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过程中应体现出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使每个人都能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 使数学在不同的人群身上有不同的发展。因此, 我在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上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家庭作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布置作业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布置作业要求生活化, 让学生主动探索互相交流, 让学生在对数学知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完全的掌握和理解, 同时得到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1. 生活观察:

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 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做一名生活的细心人, 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也可以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些轴对称图形, 可以是剪的、画的, 甚至还可以折。

2. 生活调查:

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 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当孩子们拿着自己调查之后的统计表在小组里侃侃而谈时, 当他们因白色污染的猖獗而义愤填膺时, 我知道自己这样的家庭作业所关注的不仅是学生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的能力了, 更延伸到了学生的课外。

二、把家庭作业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探究, 完成作业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 家庭作业学生是没有选择性的, 学生做作业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以老师要修改观念, 充分发挥作业的自主性。作业本身是课堂知识的扩展和延伸, 布置作业时并不是完全脱离教材知识, 而是结合教材知识巧妙地来布置自主作业。同时, 老师也不要勉强学生, 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自主做作业。

在教学中渗透“整合”、“综合”观点, 用联系的、整体的眼光重新审视知识的内涵, 这样的家庭作业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更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正实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 设计童趣性的家庭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作为出发点, 寻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小学生渴求尝试形式新颖, 有新鲜感、探索性、开放性、与实践密切联系类的创新类题目, 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业完成的质量,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旧观念会把学与玩分得很清, 认为学就是学, 玩就是玩。学好了, 才能玩;学不好, 就不能玩。渐渐地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 而不是一种兴趣, 做家庭作业只是完成任务, 根本不投入感情, 更谈不上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所以, 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 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可以把一些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成“玩”, 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感觉学和玩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后, 设计一次“扑克牌”的游戏性作业, 即:两名学生用手中的数字卡片快速“出牌”然后轮流报出结果, 记录谁对得多谁便获胜。

四、利用开放性作业, 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

教师要有能力开发知识的潜在因素, 恰当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空间, 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学的技能, 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得到满意的答案,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能够大胆创新, 提出更多的问题。同时开放性作业答案多样化, 能够使学生找到符合自己的切入点, 能够实现每个人掌握数学、每个人都能学习不同的数学知识的大众数学目标。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 篇2

郭店学校 王婷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把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作业对学生的学习固然重要,但目前,我们的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完成的情况、质量不容客观。做作业马虎、潦草,应付完成,问题多多。问题的源头在哪里?我们如何才能改变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如何设计适应学生发展和学生喜欢的作业?针对这些的问题我进行了观察分析:

1、完成情况: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占95%

2、书写情况:作业书写认真的占80%左右

3、卷面整洁情况:卷面整洁的占90%左右

4、作业正确度:优占40%——50%,差占7%左右

通过上述的调查,我分析存在不少学生对家庭作业的完成有着消极的态度。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通过实践研究分析,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改变这一状况。

一、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过程中,要做到:

1、作业布置必须清楚而且具体。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做什么,那么他就不会去做任何事情。作业布置的作用就是使每个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业必须清楚而具体。最好是以书面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口头布置作业这种形式应该尽量避免。作业的要求、内容可以写在黑板上,也可以让学生写在作业本上。我在班上专门布置了部分学生在班级备忘录上记载家庭作业的要求和内容。当然,我会特意安排“特殊”的学生进行记录,可以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责任心。书面形式的作业布置既可以减少学生对作业的遗忘,还可以减少学生对作业的误解——这里既有教师的责任,又有学生的责任。

2、家庭作业要有针对性。布置作业要“精”,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教材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习达到大纲的要求。

3、家庭作业要讲究适度。作业是教学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在讲授阶段已经理解和记忆的新知识,通过独立作业转化为技能技巧,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抓好作业这一环。学生的作业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这对于当前泡在作业堆中的学生来说更有现实意义。单纯强调多练是不行的,只有练得准,练得巧,练得及时,练在刀口上,才会有效果。

4、家庭作业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教师不顾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统一作业内容、统一作业量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应当承认差异,并在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种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分层作业也有特例,就是教师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是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优秀的学生免做家庭作业,而选择自主创意的作业;中等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做一部分创意休闲作业,同时完成一定量的巩固性作业;班级中的差生则完成老师布置的巩固性作业。这样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质量地完成练习,尝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

5、家庭作业要讲究形式。

(1)、趣味性家庭作业。农村学生缺少家长督促,小学生自控力又不强,本身又不愿做作业,因此教师在作业布置时,要注意讲究形式,注重新异,要做到生动活泼,有趣味性,避免千篇一律笔头作业。(2)、开放型家庭作业。我们的家庭作业必须要跳出书本,走向开放。

(3)、生活型家庭作业。生活是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把家庭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用生活丰富家庭作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将生活充实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就为家庭作业注入了新的内涵,赋予作业新的生命,促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知识,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从而对家庭作业产生兴趣。

二、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学生是家庭作业的完成者,也是作业的主体。我们要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提高家庭作业的效率。

1、开展学习目的教育,激发作业动机 教师要让学生深深懂得,作业架设了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的桥梁。今天的作业不仅与昨天的学习有关,而且同明天的学习有关。前面的作业为后来的学习提供了准备条件,后面的作业是前面的学习的补充和发展。

2、端正作业态度,改变不良作业行为

学生总是互相影响的,教师可以利用班上榜样或范例的力量来博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端正作业态度。对一些后进生,教师应引导分析错误的作业态度,让他们认识到不认真、不诚实的作业行为所产生的危害性,改变其不良的作业行为,努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认真做”、“独立做”。同时教给学生合理的分配时间,有的同学放学先玩耍,然后再做作业,于是在做作业时就容易感到疲劳,效率就不会高。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给自己制定计划,什么时间学习,什么时间休息,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要教会学生选择光线好、安静、桌椅高矮合适的地方做作业。要求自觉远离电视机、录音机等噪声源,不要在人经常走动的地方做作业。作业时要有积极的心态,准备做作业时,与学习无关的事要全部抛开,尤其是不要想那些让人不高兴的事,要静下心来,只关心作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以提高作业效率。

3、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帮助后进生正确归因,鼓励其自信和进步,多鼓励性评价,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形成愉快、和谐、乐意作业的良好心态。

4、经常给学生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好处,应时常特意找那些作业习惯差的学生谈心,肯定他们平时的闪光点或近阶段的些许进步,提出认真完成作业的要求。与此同时,与家长联系,共同进行督促,努力矫正他们不良的作业习惯。

总而言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每个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三、家校沟通,提高学生家庭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在提高小学生家庭作业效率的研究中,学生家长的因素不容忽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学生家长的自身素质、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到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态度,因为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一般回家做,教师不能直接控制,因而家长既是小学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督促者,也是提高作业效率的配合者。这就要求家长做到:

1、作为家长,要重在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上下功夫。为防止孩子作业不认真完成,敷衍了事,家校之间的沟通就成为保证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应和教师达成约定定时到学校走访老师,经常电话联系教师,以便随时监控孩子的作业态度及作业完成情况。

2、作为家长还要正确对待自己孩子近阶段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态度,并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帮助措施。

3、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认真作业,仔细检查,按时完成。当然,针对个别学困生的作业,家长可以适当辅导。

四、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

1、重点评价法

即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一部分学生,尤其对班级中尖子生和较差生的作业,采取当面批改、现场解说的做法,而不以一般性的态度对待他们,也不以界定答案的正误为终极目标。经过我近一年实践证明,这样做对于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是相当有效的,使他们看清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互评与自评法

采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一种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后,先给自己打上等级并注明打上这个等级的原因;还有一种就是同桌同学或前后同学相互交换各自的作业,并对对方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再有就是集体评议,一般是采取实物投影或放在教室“展览区”展览的方式来展示同学的作业,先让学生来点评,听一听大家的意见,作业好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还不够需要改进,教师可以作必要的引导及最后的分析点评。

3、多次评价法

多次评价摒弃以往那种一次性评分的做法,而由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先打一个基本成绩,并配以切中要害、恰如其分的评语然后将作业发还学生,要求他们对照评语,深刻反思自己的作业过程,认真修改已做的有关作业如果达到要求,便追加成绩,否则便不给加分。事实表明,多次评价这种艺术性策略的实施,一方面能有效地纠正学生对评语只看不行动的不良态度,调动他们及时修改自己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逐渐养成仔细检测作业过程、自觉优化作业思路等良好习惯。

4、小组评价法

课堂作业评价小组通常以4人为宜,即前后桌组合。作业批改时,教师提出批改要求,由组长主持,先以某一人的作业做“示范作业”,大家逐题研究,集体批改。这一过程是明确正确答案,集体进行反思的过程,批完“示范作业”,然后逐个自批、互查。小组批改这种形式的主要好处有:

第一,由于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呈现在小组全体同学面前,集体的赞扬与鼓励,批评与帮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空前高涨,作业水平明显提高。

第二,小组批改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传播信息的动态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彼此之间的横向交流,又有与教师之间的纵向交流,这种信息交流,可以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多向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第三,作业批改方式的改革,推动了教学民主,学生在问题面前善于动脑,敢于发表意见,在不同观点面前,善于追根究底,敢于据理力争。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 篇3

一、作业内容生活化

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因此,家庭作业的设计要联系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感到喜闻乐见。另外,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例如我在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安排学生的作业是:去家里找一找贴有重量标志的物品,看看各是多少千克?这道题目会让学生从中充分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作业过程活动化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也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知识,但远远不如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那样深刻,不如动手操作掌握得那样牢固,不如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因此,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应该活动化、具有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受、探索、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完善知识建构。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安排这样两道题:①通过度量、计算,求出制造一个火柴盒的外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制造一个火柴盒的内盒又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②如果每平方米墙面需2千克油漆,重新粉刷你的卧室,100千克油漆够吗?(本题学生要知道先测量出自己卧室的长、宽和高,再求出自己的卧室四壁和天花板的面积,最后还应扣除门窗的面积,然后再计算出100千克油漆够不够。)通过这两题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深度和广度上发展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三、作业形式多样化

“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皮亚杰)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它不仅限于书面作业,还可以是一项活动,也可以是一件制作。我们的作业设计正应还其本来面目。

1.书面作业要创新,要讲究图文并茂,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表格、对话、情境图等形式,做到“寓做作业于兴趣中”。

2.设计一些操作、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做到“寓做作业于实践中”。例如学了统计之后,可以布置调查所在的村民小组各户的月用水量和用电量,并完成相应的统计表或者调查报告。

3.设计一些制作或者创作,做到“寓做作业于创作中”。例如教学“有趣的七巧板”后,布置学生用七巧板拼出一些有趣的图案。又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以后,布置学生用若干个圆创作一幅美丽的图案(如:奥运五环图、肥猪“嘟嘟”等)。

四、作业数量个性化

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必须有多样性。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家庭作业的设计要增加选择性、层次感,把作业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家庭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易程度及数量各不相同的题目,一般可分为必做题(A类学生完成)、选做题(B类学生完成)、挑战题(C类学生完成)。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后,设计出:(1)3道必做题(已知长和宽,求周长的基本题)。(2)2道选做题:①学校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比宽长40米,操场的周长是多少米?②量出家里的书桌或者饭桌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周长。(3)1道挑战题:用一根长20厘米的线,你能围出几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就是同一层次的题目,例如上述2道选做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同学之间或者和爸爸妈妈讨论、交流、合作)或者咨询完成(向家长、老师请教)等。

总之,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应该是可以选择的、个性化的,它应该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展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它应该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家庭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愿这个礼物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策略初探 篇4

一、设计快乐作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很难坐下来做枯燥的作业, 所以, 在作业设计的时候, 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这一特点, 多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天性的作业。为此, 笔者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中, 就注意到了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开心, 设计一些享受型的作业。另一个是让学生乐意做, 设计一些既能动手又能活动的作业。前一种作业类型, 就是涂涂画画类型的作业。数学新课标指出, 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激发探索的学习热情。基于此, 笔者在教学中, 努力让学生对每一个作业都产生兴趣, 这是作业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设计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家庭作业的乐趣所在。

如, 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之后, 学生对这个图形的抽象认识还不充分, 为了让他们能够积累丰富的感性认知, 我布置了相关的涂涂画画作业, 让题目根据自己的经验, 用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设计图案, 并规定一定的尺寸。另外, 还让他们设计一定尺寸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进行剪切拼贴, 看看能有什么样的新图案出来。学生将课本中的数学图形变成日常生活中可以随手做出来的图案, 无形中增加了趣味性, 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有一种游戏型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体验数学思维的乐趣, 我特意设计了一些游戏型的作业, 如, 在学习完“方程”这一内容之后,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游戏经验, 设计一些跟游戏有关的习题, 并自己解答, 然后将这种习题传递给其他的同学来做, 这样大家你传我, 我传你, 作业变成了像游戏一样好玩的传作业, 学生之间可以你做我的题目, 我做你的题目, 学生都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心。在这种互相传递的游戏精神之下, 每一个学生都对数学作业充满了期待, 也由此提升了数学作业的效能。

二、设计操作活动,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而动手操作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往往会忽略掉操作的作用, 而只顾布置一些单纯的练习题。笔者认为, 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 让他们既能够动手操作, 又能够获得思维提升, 这是在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中也非常值得尝试的。为此, 笔者结合新课程倡导的发挥学生主体特性这一教学理念, 为学生设计了一些富有动手操作能力的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从中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操作型作业主要是将课本中的一些富有设计功能的习题综合起来, 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些作业大多是围绕着现实生活, 拓展学生的作业空间, 将学生引向家庭和社会等广阔的实践领域, 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关联起来。如,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 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寻找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或者包装箱, 如果能够拆装的话, 最好将它拆装开来, 看看发现什么问题, 并写下你的操作日记。很多学生非常乐于做这样的习题。他们在日记中会非常认真地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如, 发现了长方体的表面共有几个, 共有几个棱, 拆开能组成一个菱形等各种不同的发现。这些发现和想法, 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 也是他们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的真实体验, 都是难能可贵的思维萌芽。

三、设计调查作业, 培养学生的数据观

曾经有数学家指出, 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世界里。每一个地方都有数字, 数据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一个大数学观影响了很多人。事实上, 生活中的确处处是数据。每一个家庭中都有数以万计的数据, 教师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数据, 正确引导, 这样就能够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 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如, 在教学《利息》这个知识之后, 我让学生征得家长的配合, 到银行调查或者向家长们进行调查, 了解储蓄的常识并从中比较定期、活期储蓄的利率。有的学生了解到股票、基金, 还有一些相关的银行利率、收益率等, 在此基础上, 学生对这些产品比较和分析, 计算哪些更划算一些, 哪些对自己的家庭有益。通过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学生对多种理财产品有所了解, 同时也能从数据的角度体验数学, 由于全程经历了调查和分析过程, 学生无形中积累了经验, 计算能力、概括能力都获得了提升, 从而大大提升了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 篇5

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东洲小学 李利娟

摘要:数学家庭作业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作业,学生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的教学内容。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布置家庭作业,应做到作业的科学性、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家庭作业 布置 科学性 趣味性 层次性 创新性

家庭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家庭作业,学生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的教学内容。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总结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给孩子布置数学家庭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既然家庭作业的布置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法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布置数学家庭作业。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尽量不要在微信群上布置家庭作业。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每家每户的必备通讯工具。随着微信的出现,教师喜欢在微信上布置家庭作业。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在微信群上布置家庭作业是不恰当。首先,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务工,基本上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他们用的是老人机,没有微信功能,或是手机上有微信功能却不会使用,这对学生作业的完成造成阻碍;其次,孩子的自觉性和自制力比较差,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管不住,不少学生以做作业为由趁机拿着手机做其他事情去了,比如打游戏。其实,作业说到底,只是起辅导作用,最终落实到位的是孩子,家庭作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考验孩子和巩固孩子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老师在课堂上把作业通知到孩子,微信群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告诉家长孩子今天的作业是什么。

(二)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注重科学性和适度性。

1、作业内容要准确无误。题目中不能出现错别字、错数字和符号;不能设计出模棱两可或根本无法解决的题目。例如,我们学校有一位四年级的数学教师在布置“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的家庭作业时,出了一道这样的题:数学老师组织四年级(2)班43名同学去春游,有大巴和小巴两种交通工具,请问需要租几辆大巴和小巴?结果全班同学苦思冥想都没有解答出。原因很简单:这是一道缺少关键条件的应用题,根本就解答不出来。

2、作业布置要做到少而精。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许多教师都采取了题海战术的战略,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布置大量的题目让学生沉浸在题海中。据调查,有的学生甚至做题做到深夜,这严重耽误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学生真是苦不堪言,效果又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首先要减少作业的量,布置的作业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做到少而精。比如《乘法的运算定律》这一节,我布置四道小题:用简便方法计算(1)25×23×8(2)125×24(3)125×4×25×4(4)125×4+25×4,每道题都对应一个运算定律。然后请学生认真思考:第(3)(4)小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的家庭作业量少,学生没有太多的负担,也愿意做。作业精,针对性强,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巩固当天所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三)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传统的家庭作业都离不开作业本,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可以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例如教师可以将家庭作业和学生感兴趣的事情结合起来,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置身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例如在学习“容积单位”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在家搜集标有容积单位的物体,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毫升和升是液体的容积单位”。在学习“比例尺”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从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在图纸上画出从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这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总之,趣味性作业使学生做题时不再变得枯燥乏味,能更好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四)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层次性。每一位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思维能力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同样一道题,有的学生马上就能顺利地解答出来,而有的学生解题缓慢,或冥思苦想半天都没有解答出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是要注重层次性。教师可以按照作业难度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型、提高型和拓展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作业的机会,例如在布置“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家庭作业时,我设计如下:(1)基础型:一个四位数187A,当A=()时,这个四位数是2的倍数;当A=()时,这个四位数是5的倍数;当A=()时,这个四位数是3的倍数;b,提高型:4□□□是有两个数字相同的四位数,它同时是2、5、3的倍数,这个数最大是多少;c,拓展型:一个五位数29ABC(A、B、C是0~9中不同的数字)同时是2、5、3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只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教学才能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发展创造空间。

(五)加强作业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改变传统的家庭作业的内容,就必须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相联的作业,这样会使学生使其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学了“克和千克的认识”后,让学生称一称家里的物品;学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布置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商店调查一下商品的价格。这类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参与性,充实了生活,给学生带来了无穷乐趣。此外,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教师还可以布置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了“购物问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六年级一班有48名学生,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本单价为5元的书。书店对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九折优惠。利用以上信息,请同学们制定购书方案。对上述问题,启发学生充分利用以上信息进行分析探究和交流,自行制定最佳购买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设计 篇6

关键词:趣味性;自主性;操作性

一、趣味性设计

机械、单调、过多的家庭作业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更谈不上能力培养。因此,设计家庭作业要摆脱那种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而要增加趣味性,使学生感到好奇有趣,从而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具体设计时,可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设计一些找一找、画一画、连一连的趣味体型,比如,一年级学习20以内的加法的家庭作业可设计成“帮小动物找家(找一找)”“寻找门牌号(连一连)”等。把训练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既增添了趣味性,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学生只有觉得有趣好奇才会兴致盎然地去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

二、自主性设计

传统的作业都是教师布置学生做,养成了学生按部就班的习惯,改革这一单调作业设计就是要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让学生自选作业、自编作业、自批作业。自选作业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可以是书上的练习,也可以自己在课外找一些练习题。自编作业就是学生自己根据新课内容编一些能够巩固新课内容的作业,并且自己写出答案,作为家庭作业。自批作业就是学生之间把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相互交换为对方批改,让学生自己当一次小老师,这样学生就成了作业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操作性设计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的原因,好奇好动,因此,要设计多样化的家庭作业。设计自己动手操作性的作业,可满足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探索的心理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时候,布置家庭作业时就可以让学生回家后,用纸壳自制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和表面积后,再让学生算出自制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这样学生首先要动手制作,然后动手测量,再动手计算。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不但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习能力。

总之,身处教学一线的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设计出形式多样,符合小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家庭作业。

参考文献:

邵健胜.新课程背景下家庭作业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8(14).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 篇7

一、用操作性作业培养学生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一些几何公式的学习都是通过例题, 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公式的推导过程, 比较抽象, 不利于小学生的理解, 如“圆的面积”、“圆柱体的体积”, 等等。在教学过这些内容后, 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完成一些操作性的作业, 帮助他们探究公式的推导过程, 引导他们弄清楚公式每一步的由来, 明白公式的内在意义。如, 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内容后, 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完成“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 让学生在课后把学具剪一剪、拼一拼, 并分析在剪的时候的注意点;然后动手拼出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在这个长方形中寻找出“长”和“宽”在圆中的对应部分, 用笔记录下自己的发现。学生可以通过尝试, 较为清晰地发现圆的面积与这个近似长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 慢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从而对公式更较深的理解和认识。操作类的家庭作业, 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明白公式的由来, 认清事理, 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发展他们的空间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用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数感

在小学阶段, “量与计量”的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 内容涉及长度单位教学、重量单位教学、时间单位教学、面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这些量的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 比较抽象, 由于学生的认识比较缺乏, 所以难以对这些量建立起正确的认知, 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对于这类知识, 教师与其费力口头说教或实施“题海战术”, 还不如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途径, 帮助他们去实践, 引导他们用切身感受去增加对这些量的认识。在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 教师再辅以适量的练习, 以不同的题型, 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继续加强实践, 增加实际感受。例如, 学习了“米与千米”后, 可以布置家庭作业:“量一量不同的物体, 估一估, 测一测等, 感受1千米和1米的距离。”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 用尺子量两处1米的距离或沿着400米的操场走两圈半。让他们去亲身实践, 自然地对“米”和“千米”的知识有所体验, 进一步促进他们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认识。实践类的家庭作业, 需要许多不同类型的活动作为载体, 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加深认识, 使其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用调查性作业培养学生统计能力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在小学阶段, 数学教材中安排了“统计与概率”板块内容。这部分的内容大多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内容比较开放, 形式相对灵活, 结果也丰富多样。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后,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有科学的认识, 提前预设学生在统计和调查中可能会出现的干扰因素, 摒弃无关条件, 消除负面影响。如, 在学习了“百分数”后, 可以设计家庭作业:调查固定电话在调查户数中的百分比, 调查手机用户在调查户数中的百分比, 然后分析二者在家庭使用中的未来趋势。得出结论:因为手机很便利, 使用用户还将不断增加, 固定电话因为有所不便, 使用用户还会有少量减少。这类家庭作业, 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查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动手能力和主动实践、积极为社会服务的优秀品质。

四、用查阅性作业拓展学生数学视野

教材因为受版面所限, 一些数学知识介绍得比较浅显、比较简单。对于这些, 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查阅书籍、上网搜索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认识, 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对学生的认识进行拓宽、延伸。如, 在学习了关于“圆周率”的知识后, 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查阅祖冲之与圆周率的一些知识, 认识我国古代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对中国的数学史形成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认识我国科学家在世界文明中做出的贡献, 认识中国古代科学家对科学知识不屈不挠地钻研的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豪感,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设计这类家庭作业时, 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 先行查找, 了解学生可能在查找中出现的错误, 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查找的过程有全盘的掌控, 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完成作业。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 篇8

1. 家庭作业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 基础不同, 接受能力不同, 运用能力更不相同, 因此, 布置数学家庭作业, 需要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热情。一般的操作策略是把学生粗略分成A、B、C三类:A类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 有较强的运用与创新能力;B类学生为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但创新能力一般的学生;C类学生为基础知识掌握困难, 没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后, 我们布置了以下三类家庭作业, 让学生自主选择。

A类作业:小张、小孙、小李、小明四人玩扑克牌, 依次每人摸一张牌, 谁会摸到第12张牌, 谁会摸到第23张牌, 谁会摸到第51张牌?其中有怎样的规律性?

B类作业:有19根同样长的小棒, 总共可以摆出多少个正方形?还余下多少根小棒?

C类作业:计算下列四题, 分析余数与被除数间有怎样的关系, 并与家长讨论。

布置多层次的家庭作业, 让学生自主选择,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同时在动手操作与家长讨论互动中, 增进亲子感情, 促进数学知识的运用与拓展。

2. 家庭作业要有一定的游戏性

游戏深受小学生喜欢。以往数学家庭作业多以书面作业为主, 学生被迫完成作业, 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又不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布置家庭作业时, 如果能更多地调动学生游戏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动手中操作, 在游戏互动过程中运用与拓展数学知识, 那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如在学习“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后, 我们要求学生回家制作年历。学生因为要制作年历, 就需要了解闰年、闰月、平年、平月、大月、小月、星期、节假日等相关信息, 并根据纸张的大小和裁剪来统筹安排与设计年历。这样一来, 学生在制作年历过程中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 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与实践, 收获了运用数学知识的喜悦。

3. 家庭作业要有一定的运动性

学生在数学课与体育课中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前者死气沉沉, 学生普遍表示压抑;后者生机勃勃, 学生普遍表示喜欢。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反差呢?我们认为, 这与小学生天性好动的年龄特性有关。为此, 我们借鉴体育运动现象, 设计家庭作业时, 将学习与作业的主体地位真正还给学生, 更多地让学生参与其中, 动手操作。实践体验。

如在学习利率知识后, 布置的家庭作业是要求学生与家长一起, 搜集各种资料, 了解各种理财方式的风险与回报, 各种理财产品有何优点与缺点, 家庭如何投资等。

4. 家庭作业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答案不唯一、解题方式多元化的作业对学生的挑战性更大,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探究性、发散性等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家庭作业要有一定的策划性

策划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运用能力, 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显得非常必要。鼓励学生策划一些生活中的小常例能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策划能力,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紧密。

小学数学家庭实践性作业的设计, 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性和学科知识结构, 灵活设计与安排,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动手又动脑, 让学生在实践中边学边用边创新, 教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摘要: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 有助于学生回家后能温习数学功课, 还能将知识加以拓展与运用, 体验数学知识的魅力, 使学生慢慢爱上数学。小学数学实践性家庭作业布置, 需要有一定的层次性、游戏性、运动性、开放性和策划性,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作业,策略

参考文献

[1]丁永红.小学数学有效家庭作业设计与实践[J].文理导航, 2015, (5) .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 篇9

一、布置家庭作业的策略

一项设计精巧的作业,不仅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能对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如果我们懂得如何重视作业的设计,它将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争取充分的发挥作业的应有的作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这方面的探索,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乐中求知”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特别要在“寓做于兴趣之中”上下功夫,最好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童话、游戏等形式,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来劲,就跃跃欲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学生学完整数混合运算后,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玩扑克牌“算24”的游戏作业,比一比,谁算的又快又好。这样的作业布置,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又能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再如学习完“人民币的认识”后,设计“小小超市”的情境活动,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人民币自主购物,算一算“1元钱可以买什么?”“10元钱可以买什么?”“你最喜欢买什么?”“共要花多少钱?”……这样,将枯燥的“人民币的认识”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学生倍感数学作业的有趣,而且真正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连,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进而喜爱上了数学作业。

(二)设计“多梯级”作业让学生”各显其能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早在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可我们的教学却往往表现在,课外作业尤其为明显。一样的作业内容,一样的作业要求,使差生越来越差,优生又得不到发展。为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不能“一刀切”,在作业布置上采取因材施教,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可以让学生愉快地完成作业,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如:在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星级作业:

此作业题,要求每个学生针对自己的能力选择完成。这样的设计既兼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虽然学生做同一作业,却显示出不同的个性,虽然做不同的作业但达到了同一目的,这样,每一位学生在自选作业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三)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活”中求知

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对学生思维进行求“新”、求“活”的调控,让学生发散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提出问题,大胆创新。例如教了长、正方形的面积后,设计这样一道家庭作业:一根16厘米长的铁丝,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宽都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谁的面积最大?你发现了什么?

(四)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行中求知”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灵活合理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作业。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比例尺之后,让学生在学校与家之间走走看看,通过步测的方法,确定不同区间的距离,然后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绘制出学校与家之间的简易地图。再如,学习了比例知识后,让学生通过研究竹竿与影子之间的关系,会去测量学校楼房、旗杆的高度。这样的应用性作业训练,有利于让学生走出模仿书本的死知识,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改变作业布置的评价方式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在作业评价中我们不可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一个班的所有学生,要承认每个学生间的差异。所以评价时要以“成功体验”为依据,以各层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标准,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进行分层评价,要求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分层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分层评价表现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题目上,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使学困生达到较低标准时也有得优的机会。使优等生在较高要求的标准下,追求更高质量的作业。比如,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对于学困生如果算错,及时订正到全对,可以给一个优,而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一次或最多两次成功才能得优。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他们完成作业并积极完成作业的兴趣。

其次,作业的及时批改很重要。如果在作业的批改中能合理的使用评语,将非常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作用。如:学生在解题时读题时,会把“+”号,读成“x”,把“÷”看成“+”号,抄错数字等,针对这些现象,我就在错题处眉批“查对一下题目”、“粗心不好”等。发现学生作业有进步,我就用“好”、“认真”、“很好”、“有进步”等简短而带有感情色彩的评语,这样就能逐步纠正学生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 篇10

对家庭作业的价值的意见虽然很难统一,但众人对它的性质和目的还是有大体一致的看法:它是正式布置的学校功课,要求在课外完成。它包括一系列活动:复习旧课、预习新课、扩大研究和课外自修项目,以及进一步自习等。因此,对于家庭作业的结论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是”或“非”、“立”或“废”的层面上,更需要斟酌推敲的是布置多少家庭作业才是合适的,布置什么类型的家庭作业才是最好的?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数学学科的特征而言,其主要教学任务便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施。如果一味注重发展能力而忽视基础知识的掌握,那这种能力就是不全面的;只注重基础不发展能力,这种知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家庭作业的布置是必要的,但不是单一的题海战术,而应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动手能力等融入作业,让作业变得立体生动,更大程度地发挥其辅助功能。

一、作业内容生活化,呈现开放性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复杂的数字游戏,它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与生活相结合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因此,家庭作业的设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学生喜闻乐见。另外,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家庭作业的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适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心理态势。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后笔者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1)去超市找一找1千克重的物品有哪些?(2)调查:一根火腿肠、一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一袋黄酒、一个鸡蛋等的重量。(3)和爸爸妈妈一起先猜一猜1千克的红枣大约有多少颗?然后称一称、数一数。

二、作业过程活动化,突出实践性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逐渐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心理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听和看虽然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和学识,但远远不及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深刻,动手操作更能将有关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因此,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应该活动化、具有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受、探索、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完善知识建构。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笔者安排了两道题:(1)通过度量、计算,求出制造一个火柴盒的外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制造一个火柴盒的内盒又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2)如果粉刷1平方米墙面需2千克油漆,重新粉刷你的卧室,100千克油漆够吗?(学生要先测量出自己卧室的长、宽和高,然后求出自己的卧室四壁和天面的面积,还应扣除门窗的面积,再计算出100千克油漆够不够。)通过这两题的实践操作,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其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也会得到发展,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三、作业形式游戏化,具有趣味性

“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皮亚杰语)。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它不仅仅限于书面作业,还可以是一项活动,或是一件制作。我们的作业设计应还其本来面目。比如布置阅读一些数学故事、数学知识(数学家庭作业还要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开展一些数学游戏活动,做到“寓做作业于游戏中”。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笔者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可设计一些如“小猴闯关”、“小壁虎找尾巴”、“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入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四、作业数量个性化,迭现层次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合在一起并以不同的智力来学习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必须有多样性。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参与学习,家庭作业的设计增加了选择性、层次感,把作业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家庭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难易程度及数量各不相同的题目,一般可分为必做题(A类学生完成)、选做题(B类学生完成)、挑战题(C类学生完成)。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后,设计出3道必做题(已知长和宽,求周长的基本题)。2道选做题:(1)学校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比宽长40米。操场的周长是多少米?(2)量出家里的书桌或者饭桌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周长。1道挑战题:用一根长20厘米的线,你能围出几个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就是同一层次的题目,例如上述2道选做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同学之间或者和父母讨论、交流、合作),或者咨询完成(向家长、教师请教)等。

这样设计数学家庭作业更精彩 篇11

关键词家庭作业数学教学趣味层次性开放性

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教师对课外作业重视不够,有的是简单地让学生做教辅资料,缺少针对性和系统性;有的对所有学生统一要求,不能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布置作业;还有的不顾学生情绪,讲究题海战术,追求“难、繁、偏”,学生只能被动地完成作业。这样的家庭作业缺少科学性、灵活性,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全无、信心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对老师、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如何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令学生喜欢的家庭作业呢?

一、家庭作业的布置要讲究趣味性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是我们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要做到这点,我们就必须为学生布置出具有浓郁趣味性的家庭作业。我们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实际出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动机,并将作业设计融入一定的情境中,以玩游戏、唱儿歌、讲故事、猜谜语和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改变家庭作业的单一形式,提高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为了巩固20以内加减法口算及表内乘法训练,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玩“24点”的游戏。“24点”计算时的拼凑,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让学生在频频体验成功的快乐时,不知不觉地完成家庭作业。

二、家庭作业的布置要讲究实用性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应该密切联系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体验,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的课堂知识进一步得到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充分展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我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是:铅笔1元1支,文具盒5元1个,三角板2元1套,练习本1元2本,修正液2元1瓶;现在给你10元钱,你可以买到哪些学习用品,还剩多少钱?这样的家庭作业,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家庭作业的布置要讲究层次性

学生在数学素养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方面必然存在差异,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的时候,要讲究层次性。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将家庭作业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必做题,呈现一些基础性的家庭作业;第二部分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层设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完成。分层作业可以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教学“长方体”后,我设计了如下家庭作业——

必做题: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选做题:①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2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请求出它的体积?②教室长10米,宽是5米,高是4米,门窗的面积是25平方米,要粉刷教室的四壁和屋顶,求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⑥在一个长25分米,宽8分米,高6分米的水槽中注入4分米的水,然后放入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铁块,问水位上升了多少分米?

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选择选做题。每个人在完成本层次的选做题时,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四、家庭作业的布置要讲究开放性

设计开放性的家庭作业,呈现新颖的内容形式,并具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学习过的知识与方法理解和处理问题,并得到最能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在教学“长方体”后,可以布置学生设计一种最节约的包装方式:①有6盒英语磁带,如果要包装一下,有几种方式?哪种更节约包装纸?(重叠处忽略不计)②如果是有8盒英语磁带,如何包装更节约包装纸呢?(重叠处忽略不计)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分析出了最佳的设计方案。这样的家庭作业比那些“纸上谈兵”式的家庭作业更加实用、有效。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力求新、活、近 篇12

一、新———由新鲜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然而, 有些教师给学生布置的数学作业形式呆板, 内容枯燥, 脱离实际, 这样不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设计富有新意、形式新颖的题目, 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人说过:“学习知识, 如果是听, 很容易忘掉;如果是看了, 就记住了;如果动手操作了, 就理解了。”例如, 在学生学完“千克的认识”后, 部分学生对一千克具体有多重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由于一节课的时间很短, 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来体验一千克到底有多重, 教师就可以布置下面的家庭作业:1.逛超市, 看看哪些商品的质量是用一千克来表示的;2.称一千克大米, 用手拎一下到底有多重, 称一千克鸡蛋, 数一数到底有几个。这样的作业使学生感觉新奇, 他们会很乐意地去完成, 通过实践来理解巩固课本中的知识, 也达到了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爱画画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特点, 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 通过绘画, 让学生巩固、应用所学知识。例如, 学生学习了平移、旋转和对称的知识后, 教师可以进行如下作业设计:每位同学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合平移、旋转和对称的知识, 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要求他们一节课中一直安静地听讲很难达到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爱动、爱表现的天性进行“动”的教学。例如, 在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以一位数”时, 教师天天布置同样类型的作业, 学生做得很厌烦, 这时, 教师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 和学生来个父子或父女大比拼, 比比谁算的快, 或者让家长做孩子批, 这样的训练能激发学生好胜的心理, 使单调的数学习题变得有趣味。

二、活———由思维的灵活开发智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课堂情境的设计, 在枯燥的数学课本面前, 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课堂充满乐趣, 让他们感到有求知的欲望。例如, 在讲解某一个例题时, 除了书本上给出的解题方法,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写出多种解题方法, 这样, 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还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种兴趣的支持下, 让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解题能力有了提高,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开发, 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的自主探索。所以, 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 让学生自主发挥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 在三年级教学“连乘应用题”后, 我布置了家庭作业, 其中有这样一道题:小强在50米长的游泳池游泳, 他一共游四个来回, 请问他游了多少米?解这道题的方法很多, 我要求学生至少要用两种方法解答, 这样做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他们知道同一道题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

三、近———贴近学生生活来感受数学

实施新课改以来, 要求教师改进以往的传统教学, 积极探寻适合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 教师通过灌输法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 学生在学习中只是机械地记忆书本上枯燥的公式, 做各种各样的数学试题。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只是为了拿高分, 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教师要不断充实自我,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通过观察, 发现自己身边的数学现象和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包含的数学知识。通过联系实际, 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生活, 生活中蕴含着数学。把数学题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实际的鲜活数学事例中, 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是快乐的。例如, 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 教师提出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 其中教师28人, 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 学生每人15元, 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元。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1.全买团体票: (28+150) ×20=3560 (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 (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 一部分不买: (28+2) ×20+ (150-2) ×15=2820 (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上一篇:混凝土连接下一篇:铝酸盐水泥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