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互动问题

2024-08-21

高中互动问题(共12篇)

高中互动问题 篇1

摘要:在数学中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性依赖于教师的正确指导, 在正确指导下的学生将学习我们主观能动性的实现主体角色扮演。为了实现教师反映的目的指导和学生主体性、数学素质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必要。作为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师生互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提出了影响因素的数学老师的互动教学以及存在的问题, 从而加强互动课堂教学, 已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互动,课堂教学

为了保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互动的质量,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这样就可以真正提升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效果。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主要从教学理论教学的古典数学教学需要遵守原则方面为主要切入点, 同时结合我国高中数学教学情况, 分析可能影响我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些原因, 和我们高中数学课堂交互的部分原因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高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

数学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它是属于一种独立的存在, 从而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也就有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想要实现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这种互动的过程中能够影响其效果的因素非常多, 对于这些因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可以有利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 数学的特点。

数学利用嗓子来传播, 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其他学科来比较, 数学没有对错, 只有音律是否优美。学生的不同主观差异性也决定了数学教学效果的高低。另外, 语言表达能力也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互动。

(二) 数学老师的因素。

在学习数学, 只有数学知识给学生, 学生可以发送主观能动性。数学老师有自己的教学习惯, 但教学习惯形成后, 固定思维模式的教学, 因此, 僵化的思维方式必然影响数学教学学习的效果。教学方法直接决定学生的兴趣教学, 教师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指导学生, 显著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此外, 如果老师性格很好魅力, 会让学生在互动教学数学更喜欢数学, 并努力学习学习数学, 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 学生因素。

学习的好坏是最终的决定因素的学生, 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 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因素在小学, 教育在我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中, 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衡量学生学习的结果, 这一点给学生们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 数学学科的学科, 几乎成为了学生心理减压, 建立良好的心态。因此, 在数学互动教学, 教师的任务三:一个是教学生的数学知识, 二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和艺术欣赏能力, 三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课程,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利于学生学习其他课程。

二、数学教师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高中生由于年龄小, 缺乏自制力, 因而课堂纪律常常难以控制。

数学类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 老师在上面, 学生睡眠或以下直接说开小差, 注意力不集中, 导致很难获得好的高中历史课良好的教学效果, 甚至迫使班上老师不断强调纪律:“不说话”学会“倾听”等等情况。

(二) 数学教学指导方法单调。

高度重视声音形式, 不仅重视内心体验, 只注重表面的技能, 不重看到包含数学和情感之间, 必然会带来学生的数学学习的道路部分, 误导学生学习数学太单调, 没有美感。

(三) 情感互动不充分。

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情调情感方面的参与, 因为数学可以激发人最多情感的波澜, 所以如果你能在数学互动教学情感交互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情绪。遗憾的是, 目前我国数学几乎没有情感因素在互动教学过程之中, 学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几乎是处于一种空白的状态。

三、加强课堂教学互动, 提高教学效率

(一) 构建师生课堂互动的理想环境。

教学环境最好是能够达到学生所理想中的那种情况, 为主体间有效的沟通, 寻求共识的基础所有通信主体必须首先承认和接受的条件。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和理解的第一个条件是构建理想的话语环境。教师和学生双方在一起课堂教学过程的主体,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相互依存的前提, 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需要和渴望了解对方, 我们可以互动顺利, 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 实现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的转变。

课程是承运人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和当前的中学数学课程强调知识的客观性, 对知识概念和中立和普遍性的特点强大的教师绝对权威为主题的特点为理论基础和构建。本课程是一种传统的课程, 强调知识的固定性, 教学, 和单向性。太多的主体性理论课程取决于文本和主体间性理论强调建设体验课程。经验课程强调知识的多样性、生成有机性和情感, 克服了传统课程的学生的主体性, 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间性调节, 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从而使得课程教学和谐发展。

(三)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缺乏沟通、情感冷漠。教师和学生交互模式, 应该要改变像现在的这种模式。应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盟吗系统和交流, 缩短距离, 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可以深水平沟通, 容易达到互动的目的, 然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 教学目的的重点和学习的重要性对于知识逐步转化为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头发最有效的方式来展示学生的主体性。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的复杂性和多个因素, 还因为样品是这项研究的作者小, 有限的研究时间、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 使高中数学教学师生互动的深度是不够的, 在老师们的帮助下, 在学习和将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提高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戈德蓓.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问题的完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

[2]蔡静.在数学教育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1 (3) .

[3]王婷.论数学欣赏教学中对立统一理论的体现和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 2007.

[4]马鹏.浅谈数学的术科教学和数学艺术审美的关系[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 2011 (8) .

[5]邢海燕.关于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文化拓展问题的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6.

高中互动问题 篇2

高中生物课堂互动策略优化谈

文/胡宗会

摘 要:课堂是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知识生成与发展的互动交流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有针对性地设置对应的教学方案和流程,引导学生追本溯源,互动生成。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互动;探究实验;课堂反思

新课改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不是照本宣科的理论宣讲,也不是昏天暗地的题海战术,而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求证的动态生成过程。这就要求一线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分析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并能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流程和方案,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互动,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索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鉴于此,笔者特借片语之地联系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完善高中生物课堂互动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课堂伊始,激情导入

良好的学习互动得益于科学的课堂导入,生动有趣的导入才能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紧跟老师步伐进行探索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一上台就一节课滔滔不绝地宣讲抽象理论,而要事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感设置大家喜闻乐见的情境,来牵引大家进入探索和学习的状态。

例如,笔者在引导大家学习“遗传规律”内容时,就联系学生都熟悉的生活问题,来牵引大家的注意力:咱们身边有的人是天生卷发有的人是直发,有的人会卷舌尖,有的人则不会,这是咋回事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是怎样的生物学道理?……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和常见的现象,追问其原理,却一时色难,心中的疑窦被打开,激活了探索欲望。这时教师再适时诱导,就能产生出最大效能的学习动力,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二、以史为鉴,学习方法

每一项自然科学的发展进步,都有刻苦的治学精神和科学的探索方法在里面。为了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先人的探索方法,我们可以借用生物科学家的科学方法来进行启发,并引导大家运用到实际的知识探索中。

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时,我们可以借鉴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来探究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克里克和沃森通过分析DNAX射线的衍射图谱成功构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斯塔尔和梅塞尔森共同用等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证实了DNA传递信息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又如,在教学遗传的基本规律时,可以给学生渗透孟德尔能成功发现遗传的两大规律的重要原因,一是精心选材,二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观察方法。在信息繁芜的杂交实验数据中,只选取其中的一对性状,对其他性状先行搁置,这样就简化了研究对象,然后再用数学统计法进行科学探索,取得了成功。知识探索史是趣味的,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知识探索精神是严谨的,可以启发学生一丝不苟治学精神。

三、学生为主,实验探究

生物教学中,学生对许多概念都比较陌生,许多生物规律也比较抽象,为了完善学生的形象认知,提高课堂效率,高中一线生物教师必须努力为学生创建自由讨论和自主实践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动脑思考和积极动手实践创造机会。笔者建议,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或探索实验来将抽象理论知识形象化,达到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验证试验时,先让学生从细节问题开始探索,指导学生对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实验方案等进行讨论和探索:(1)在遴选实验材料时,为何选择紫色的洋葱,选择其他植物的外表皮细胞可以不可以?(2)试剂选用蔗糖溶液有什么优势和劣势?需要如何来调配试剂浓度范围,如果用其他试剂可以吗?(3)最后再反思,实验操作过程还能优化和改进吗?

在这些有针对性的问题的启发下,学生经过分析和实验探索来思考答案:(1)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一下其他植物表皮细胞来完成实验,从而证实也是可以用的,这时再总结用紫色洋葱的`原因是:其紫色部分细胞液泡和细胞壁以及原生质层对比观察起来相对方便,用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情况更为清晰。(2)蔗糖试剂的缺点是容易黏染实验器材。在笔者的启发下大家经过理论推理得出选用其他试剂也可以,比如有的学生就提出NaCl溶液。实验中,一定要注意调控实验浓度,太浓会杀死细胞;太淡,实验效果不明显。(3)实验过后,学生通过反思和讨论,得出实验操作时如果直接把盖玻片打开滴入外液,可以避免操作不当而污染显微镜,这就是大家切实体味知识生成后得出的创新性结论。

这样设置在实验探索中让学生感悟知识生成、发展的过程,不仅帮学生夯实知识基础,还让他们掌握了积极探索、大胆分析的治学精神。

四、教学反思,完善课堂

反思是对课堂的回顾,反思可以发扬优势,弥补不足。每堂课我们都不能忽视教学反思过程,一方面教师通过反思寻找自己的教学漏洞,从而弥补不足,提升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反思完善自我认知,提升探索能力,让基础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反思中得到矫正和强化,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总会给学生留白,给他们时间回顾知识,并用新学的知识来解释有关生物的热点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诱导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应用技巧,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新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内化,最终生成技能。如,教学“生长素发现”相关内容时,笔者就先通过阳台上的植物向光源弯着生长,指导大家透过现象提出问题,然后设计探索方案,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还原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思想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不但利于大家及时巩固知识,激发探索兴趣,还能帮大家树立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最终由知识生成技能,这样的课堂才是流畅的、高效的。

诚实地说,限于课时关系,一线生物教师务必摒弃以往的照本宣科的抽象流水账式理论说教,要从课堂伊始就注意趣味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通过有效问题牵引大家探索认知,最后在反思阶段渗透应用提升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产生良性的学习互动,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青为。高中生物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学习:综合,(12)。

[2]李辉。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高中互动问题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 师生互动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90031

随着高中英语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新的教学方法的不断引进,目前,很多一线的教师开始在他们的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从而对相关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然而,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本文将首先分析这些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高中英语课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差生的参与面较小

在目前的很多高中英语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总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好,性格外向,愿意展现自己的学生,而差生的参与面非常小。另外,从教师这方面来看,很多教师也在无意之中忽略了差生这部分群体,没有给予他们充足的机会展示自己和参与课堂学习。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能会越来越糟糕,从而对他们的学习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2.师生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

纵观目前的高中英语课堂,很多教师对师生互动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造成师生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教师认为师生互动就是指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这种理解过于片面,从而导致师生间的互动没有深入性。第二,很多教师为了能够套用这一教学模式,出现了为了互动而互动的情况,从而导致互动的形式化特别严重。而在这些互动的背后,教师并没有认真思考在本堂课上这样的互动是否有意义,是否有更深层次的互动,是否能够将师生互动设置得更有趣味等问题。长此以往,高中英语的教学效率还是得不到有效地提高,甚至还会使得学生讨厌这种教学模式,得不偿失。

二、针对该模式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1.努力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为了能够使得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起到应有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努力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这样,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为了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时,需要明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并且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层式的互动,针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互动内容。比如,在讲解牛津高中英语第一模块第一单元School life时,为了能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课堂互动,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教师可以设置难度不同的题目。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设置较简单的题目,如:“It is known that all of your have experienced the school life. Now, you are required to tell me the related words that you remember about your school life. Of course, you should tell me as many as possible.” 而对于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的互动问题可以如下: “Just now, we had a review of these words on school life. Now, you are required to tell us a story that happened in your school. After that, I will give you a score according to your presentation. Thus, 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your pronunciation, your word choice, your sentence structure and so on.

2.采用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形式

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除了应该努力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之外,还应该采用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形式,从而使得学生对这一模式有新鲜感,并且愿意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 比如,牛津高中英语第二模块第一单元Tales of the unexplained是一个故事性较强的单元。因此,在讲解这个单元之前,教师所采取的师生互动方式可以是设计一个相关的表演展示给学生,并在展示之后向学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供他们思考。

总之,任何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各位一线的高中英语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摸索和总结,探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在这一过程中,英语教师绝对不能被一时的困难所打倒,而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正确引领下不断进步,从而全面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王灵祖.试为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开妙方——初探英语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

[2]马兰芳. 挖掘潜力,激发活力,提升功效——英文游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2).

高中互动问题 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随着高中英语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新的教学方法的不断引进,目前,很多一线的教师开始在他们的课堂上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帮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从而对相关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然而,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本文将首先分析这些问题 所在,并在此基 础上探讨 有效的解 决策略。

一、高中英语课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 问题

1.差生的参与面较小

在目前的很多高中英语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总是那些学习成绩较好,性格外向,愿意展现自己的学生,而差生的参与面非常小。另外,从教师这 方面来看,很多教师 也在无意 之中忽略 了差生这 部分群体,没有给予他们 充足的机 会展示自 己和参与 课堂学习。久而久 之,这些学生 的学习成 绩可能会 越来越糟 糕,从而对他们的学习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2.师生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

纵观目前的高中英语课堂,很多教师对师生互动这一教学模式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造成师生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很多教师认为师生互动就是指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这种理解过于片面,从而导致师生间的互动没有深入性。第二,很多教师为了能够套用这一教学 模式,出现了为了互动而互动的情况,从而导致互动的形式化特别严重。而在这些互动的背后,教师并没有认真思考在本堂课上这样的互动是否有意义,是否有更深层次的互动,是否能够将师生互动设置得更有趣味等问题。长此以往,高中英语的教学效率还是得不到有效地提高,甚至还会使得学生讨厌这种教学模式,得不偿失。

二、针对该模式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1.努力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为了能够使得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努力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这样,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为了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时,需要明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并且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层式的互动,针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互动内容。比如,在讲解牛津高中英语第一模块第一单元School life时,为了能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课堂互动,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教师可以设置难度不同的题目。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教师可以设置较简单的题目, 如:“It is known that all of your have experienced the school life.Now,you are required to tell me the related words that you remember about your school life.Of course,you should tell me as many as possible.”而对于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的互动问题可以如下: “Just now,we had a review of these words on school life.Now,you are required to tell us a story that happened in your school.After that,I will give you a score according to your presentation.Thus,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your pronunciation,your word choice,your sentence structure and so on.

2.采用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形式

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除了应该努力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之外,还应该采用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形式,从而使得学生对这一模式有新鲜感,并且愿意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去。比如,牛津高中英语第二模块第一单元Tales of the unexplained是一个故事性较强的单元。因此,在讲解这个单元之前,教师所采 取的师生互动方式可以是设计一个相关的表演展示给学生, 并在展示之后向学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供他们思考。

高中地理教学互动策略分析论文 篇5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为了使互动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课堂实验,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实施小组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关键词:高中地理;互动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学效果不理想。鉴于这种情况,许多教师做出了尝试性的改变,在课堂上采用互动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已渐渐应用到高中各学科教学中,其中,高中地理也不例外。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较之以前具有灵活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对地理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与此同时,高中地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深化教材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由于互动教学模式应用起步较晚,至今国内没有形成科学的方法去指导教师的具体应用。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让课堂互动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呢?

一、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对学生而言,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是抽象的,不利于理解和记忆。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相关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两种方式,其一是选用生活中的真实例子,其二是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比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行星地球”时,教师会向学生讲述,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对于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教师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比如,人类活着需要什么?呼吸需要什么?我们生活中的温度你觉得舒服吗?这样,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对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这一原因,学生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要及时给予补充。再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时,介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时,教师完全不用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列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我们平时都见过的运输方式。这种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高效完成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开展课堂实验,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

地理学科不是纯理论性的科目,教师完全可以将实验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同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当然,地理课堂实验最主要的是对地理地图的应用,地图又不仅仅是指平面地图。比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几个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表面找水的部分,探究水、陆面积的分布情况,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向教师请教,进行师生互动。学习“大规模海水运动”时,可以以沙盘代替海水,真实模拟海水的运动情况。学习“地表形态”时,也可以利用沙盘来模拟地形。在课堂实验中,教师不仅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全局,及时发现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比如,学生看地球仪时不知道哪些颜色表示海水,不知道黄色又代表着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向学生进行详细解释,以便课堂实验顺利完成。

三、实施小组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所谓互动教学,不仅仅指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指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是同龄人,他们彼此更容易亲近和理解,在学习上更能互帮互助。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完全有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可以按照学生人数进行平均分组,让学生一起探讨“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辩论赛,正方观点“农民工有利于城市发展”,反方则相反。通过这个辩论赛,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学过的有关“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等知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辩论赛,学生不仅仅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加强了对知识的运用,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再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时,同样可以给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分别讨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进而得出农业的区位是如何选择的,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实现了有效沟通,互动学习模式的成效也就显现出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应用互动学习模式,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当然,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创新方式、方法,争取将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将互动教学模式同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张云.提升高中地理教学互动性实践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04).

[2]张家兴.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地理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亚太教育,(01).

高中互动问题 篇6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生生互动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30064

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的成效会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因此在采取合作学习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思想政治课堂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深入了解生生互动的情况和进行对策探究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在政治课堂的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待激活

(一) 合作学习促进生生互动

合作学习的引用为思想政治课堂带来了很大的活力。教师不是政治知识的灌输者,一改说教式的传授知识方式。比如,在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这个知识中,学生不用强记“供求是影响价格的变动因素,价值决定价格”,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在小组组织调查、采集资料、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自己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组成小组,为了共同探究同一个问题,深入生活进行体会,分工协作,各尽其责,不再是“等、靠、要”,而是积极主动去学习了解,同时进行思想碰撞,解决矛盾,最终形成小组成果。

(二)目前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的不足之处

虽然,目前的政治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合作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也很容易觉察其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尤其是没有对生生互动引起足够的重视,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1.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合作”。

2.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没有形成内在驱动性。

3.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缺乏合作学习技能。

4.教师没有对生生互动进行及时的指导与恰当的评估。

二、加强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应采取的对策

(一)完善合作学习设计方案,激发学生合作兴趣

合作学习中要预设恰当的问题情境。生生互动通常伴随着一定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能有效地开展合作交流。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水平,在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选择的主题内容要生活化,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并且在难度上应符合学生的发展进度,在空间上注重大小问题结合的发散性,在方式上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对象上应面向全体,能调动绝大多数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预设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多种反应,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出多种应对方案。

(二)合理建组分工,提高学生角色意识

合理建组分工,才能使思想政治课堂的合作学习有序展开。组建合作小组的方式主要有固定分组、自由组合、混合编组等。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注重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等方面的不同,小组成员中既要有成绩优秀的,也要有成绩差的以及成绩中等的,这样有利于他们互助提高。在分组中,注重实力的均衡和分配的科学,才能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一个公平、和谐的准入平台,这是合作学习得以开展的前提。学生准确的角色定位,有助于发挥能力的最大化。在一个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要有自己的角色(如小组组长、记录员等),每一个成员都要完成自己所扮演角色的任务。学生要准确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体现个体在团队中的价值,才能在团体中产生归属感。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观,密切互动关系

促进生生互动,实际上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在教学中,学生之间容易形成两种人际关系。一种是竞争的关系,即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同伴目标之间是相互排斥的,也就是说别人的成功意味着自己的失败。另一种是互相独立的关系,即学生各自朝着既定的目标独立学习,而不必管其他人学得如何,“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形成的是“利己不利人也不损人”的关系。教师应避免学生之间形成这两种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观。

合作学习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因为其组织有效和精神影响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其进行研究具有战略意义。合作学习中的生生互动在现实中虽然存在程度不够、有形无实等问题,但是对策的研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思想政治课堂必然因为合作学习中生生互动有效性的提高而呈现更动人的色彩。

高中互动问题 篇7

一、以导促思, 推进学生主体深入认知

“学数学”离不开思考研判辨析等“脑力劳动”。 主体的思辨能动行为, 是依托于积极学习情感智商的, 是依托在有效指引组织之上的”头脑风暴”。 高中生虽然学习能力、学习素养有所提升, 但现有学习实情与学科要求之间的不对等特点, 决定了教师要在指导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辨析中担当起“引导员”的重任教师自身所具有的主导地位, 要求教师以导促思应成为自身职责。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强化高中生主体思维辨析活动的引导, 在为其提供自主思考活动空间的基础上, 通过交谈手段、讨论策略、小组载体等方式, 组织高中生深入思考、仔细辨析、统筹考量, 进行有序深入的探究和思维活动, 实现学习效果的增强。

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第一课时, 教者围绕“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知识点, 组织高中生开展认知探究, 预设如下进程:

师:根据教学内容, 采用特殊问题案例引入方法, 设计如下探究问题:

1.请找出30°度角的终边和一个210°度角的终边二者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他们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那么sin210°与sin30°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按照教师所提的问题, 进行作图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思维辨析活动。

生:根据教师指引, 进行师生讨论, 对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有了初步了解, 指出他们关于原点对称;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是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二、以引促辨, 推动学生主体深刻探究

数学问题是教师讲授数学内涵的重要抓手, 案例讲析是教师必经教学环节, 解析案例是锤炼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渠道。 教者要切实利用案例课所具有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功能, 延长分析研判问题案例的活动时间, 拓宽数学研判推理的活动空间, 引导高中生依据设置的任务, 认真对条件进行思考, 对要求进行分析、对过程进行辨析等活动, 理顺问题条件关系、理清解题知识内涵, 构建正确解题思路, 推动主体判断、推理、概括解题活动的进程。

问题:已知有一个焦点为F1, F2的椭圆, 有一点M在该椭圆的图像上, 并且MF1·MF2=0, 试求出点M到x轴的距离为多少?

学生思考分析问题题意, 结合所需解决要求, 得到其解析思路:由MF1·MF2=0知△MF1F2为直角三角形, 可根据面积求M到x轴的距离。

教师依据所获得“情报”开展“指”和“点”, 明确该问题解析的重点是要科学应用椭圆及其方程等知识点。

学生对解析思路进行具体化, 展示其解题过程:由MF1·MF2=0, 得MF1⊥MF2, 可设, 在△F1MF2中, 由m2+n2=4c2得 (m+n) 2-2mn=4c2, 根据椭圆的定义有m+n=2a, 所以2mn=4a2-4c2, 故mn=2b2, 即mn=2, 所以, 设点M到x轴的距离为。

教者组织他们对此探索过程分析, 向他们指出需要关注的事项。同时, 就该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专题说明, 让高中生借助于自身实践心得体会, 对该解法有本质性的了解和认知, 拓展和优化高中生思维辨析的深度和质效。在此基础上, 教师设计“已知F1, F2是椭圆C:的两个焦点, P为椭圆C上的一点, 且, 若△PF1F2的面积为9, 试求b的值。”等问题组织高中生小组合作解析问题, 以此巩固强化高中生对椭圆及其方程知识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其思维和辨析的深度和效率。

三、以评促学, 强化学习主体思辨效果

评判指导学习对象学习效果及表现, 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经常实施的教学方式。 同时, 评价教学以期所具有的激励性、指导性和推动性等特点, 得到了众多教学工作者的青睐。 学生分析解答问题中出现不足或缺陷在所难免, 而学生自身由于认知水平和解析能力所限, 不能对其实施认知和了解, 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提醒和强调。 运用评价的手段, 教者在针对性评价中, 借助于评判的内容, 要求他们对自身的活动过程、判断推理等开展“回望”和“反刍”, 在深层次的“回炉”分析中, 对自己的学习实践有更进一步的推动和提升, 形成较正确全面的数学解析策略及学习习惯。

总之, 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思维辨析活动的开展及思考分析能力的训练, 强化教师的“指”和“引”注重学生的“思”和“辨”, 推动教学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摘要:学生的学习过程包含了思考分析、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活动。本文依托线性规划问题教学心得体会, 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特别是思维辨析活动的组织方面做了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辨析,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苟保国.谈解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学研究, 2012 (03) .

[2]江玉成.数学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一点尝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 (综合一专辑) [C].2006.

[3]王书娟.高中特级与普通数学教师解题教学元认知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2.

高中互动问题 篇8

1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比比皆是, 但核心问题是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推动师生互动工作, 具体表现为师生互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选择、教师与学生谁是真正的主体、互动效果的判定等问题。

1.1 师生互动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选择

传统习惯认为,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这个过程的“主体”, 而学生是整个过程中的“客体”。我们先姑且不争论这种区分方式的对错与否, 也不去探讨这种分类有无科学依据, 我们要关注的重点是:教师真的履行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责任了么?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成为课堂教学中的“客体”了么?事实上, 二者经常会出现不对称的关系, 具体表现在教师刻意把自己当成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主演”, 而很少关注“客体”的存在, 甚至有些“客体”基本少有机会得到“主体”的关注和问津, 只是填充了整个教室中“被遗忘的角落”。他们还是“客体”么?不是。他们是被忽略的角色, 久而久之, 他们也习惯了忽略了“主体”, 变成了“主体”和“客体”各自为政, 互不相干。试问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么?没有互动就是没有沟通, 没有沟通就很难取得进步, 课堂教学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另一方面, “客体”也应积极参与到“主体”的课堂教学中去, 特别是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客体”更要积极参与, 否则可能会永远成为脱离雁群的那只孤雁。

1.2 教师与学生谁是真正的主体

教师与学生谁才是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体?这个问题很值得商榷。生活中, 教师通常会带领学生走入一个误区, 错误地认为老师只是教的, 学生只是学的。这在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错, 但如果单纯地按照这种惯性思维去灌输性教学, 则必将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抹杀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主观能动性。结果是教师是被动式的教, 学生是被动式的学。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应该不断地轮换“主体”角色才是正确的做法。比如, 作为长期占据“主体”位置的教师更应该让学生有更多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多发问、讨论、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因此, 教师要学会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成为“主体”的机会, 让互动真正动起来。

1.3 互动效果的判定

有了正确的认识, 有了准确的定位, 有了科学的方法, 当然还少不了对整个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互动效果的判定。互动的效果究竟如何, 是衡量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这是一个定性的问题, 也是一个定量的问题。它需要加以细化、量化。比如,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提出很多具体的代表性问题, 通过汇总找出存在的问题;或者通过座谈、访谈等方式, 随机了解互动的效果, 准确把握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事实上, 这种传统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极大的缺陷, 例如学生因担心得罪教师而不吐露真言等, 势必会给判定效果带来很大误差。互动效果的判定应该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 需要结合实践不断探索和完善。

2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思路

终上所述,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存在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关系, 没有准确处理好学生获得满足感的心理需求, 缺乏科学干预, 正确引导等。

2.1 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关系

师生关系对于教育质量、教学效益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丝毫不亚于空气对人的价值。这有利于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一是教师要学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伙伴, 去用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 才能获得学生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有利条件, 才能促进师生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相互提高才可能实现。特别是对于落后生的回答要充分照顾他们的感情, 切不可嘲笑奚落。二是学生要学会尊重教师, “亲其师, 信其道”。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只有学生从心理“尊其师”, 才能真正从“信其道”深入到“学其道”、“用其道”的境界。教师要用自己扎实的文化功底、高尚的道德情操、伟大的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尊重, 让学生产生主动向你学习的愿望。三是要做处理教学矛盾的公正裁判。作为教师, 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经常性“回头看”存在的问题, 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过失, 要如实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 增进彼此间的信任是化解矛盾的有效选择。

2.2 经常性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强调, 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可以使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 自觉性提高。作为学生他们同样有获得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高中数学知识, 可能很枯燥、很乏味, 没有理由点燃学生学习的足够兴趣, 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硬任务, 是一种无法脱卸的重包袱。怎么办呢?他们的心理需要自我实现的满足。这就要求我们要主动参与教学互动工作中来, 要有意创设问题情境, 让他们轻松实现满足, 从而让他们有更多学习动力。

2.3 加强科学干预, 采取正确引导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拥有统筹兼顾的本领, 既要科学干预师生互动的全过程, 做到在教师有计划引导下明确教学目标, 又要实现正确引导进行有序的、分步骤的学习活动, 激发、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新性, 从而保证师生互动的效果。一是要做好任务引导工作。结合学习内容提出明确的讨论议题, 促使学生围绕议题发散自己的思维去主动参与, 这实质上是实现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互动。比如, 为提高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可以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性提出解决方案, 对于优秀的方案要在全班进行推广。二是要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教师要结合实际鼓励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 让他们养成带着问题, 独立查阅资料、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三是要经常性开展总结工作。通过对学习情况的经常性检查, 真正摸清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从而及时进行调整。 测试是很好的总结方式, 可以帮助教师、学生快速找出存在的问题, 促进彼此进一步加深互动工作。

摘要:如何有效地实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事关重要, 它是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共同课题,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不可逾越的过程, 需要站在教师、学生共同的交集出发, 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 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有针对性开展工作, 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有效地推动师生互动工作。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高中互动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高中互动问题 篇9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

一般认为,师生互动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教师与学生在课堂的角色关系,如何平衡教与学这两个互为矛盾却又相互交融的过程.因此,将师生互动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切入点,能够极大地控制高中数学课堂的氛围与教学成果.

具体来说,师生互动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有如下意义:首先,师生互动能够避免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更关注走进学生内心的互动;其次,师生互动能够平衡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两相平衡的效果;最后,师生互动能够利于师生关系融洽,进而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生的内心,找出解决教学问题的良方.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剖析

高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环节几乎没有,更多的是尴尬的填鸭式教学.此外,还有诸多具体问题,它们主要表现为:

(一)课堂主体与客体的互选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是主导整堂课程的人,而学生则是被动听讲的人.这样,学生很难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尤其是像高中数学这样需要逻辑消化的课程,单纯地接受观点而非思考,容易流于形式,最终学生一无所获.此外,教师虽然在时间和地位上都占据主体地位,但本质上教师并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因而这样的主体地位是站不住脚的.

正是因为这样的主次不分,最终容易造成课堂上几乎没有互动环节.一方面,虽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教师却难以突破壁垒,教到学生的心中.而另一方面,被动接受的学生难以融入课堂,最终成绩不理想,陷入更加被动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选定课堂主体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老师往往会扮演主导者的角色.这样的角色固定很容易代入到课堂中来,进而让学生走入一种错误的认识: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虽然从某些层面来看,这样的说法有利于节约时间,但却在无形中抹杀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宜以老师为绝对主体来进行.本质上,应当教师与学生不断轮换作为主体来开展课堂教学.具体来说,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以及发表看法等形式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真正的师生互动关系.

(三)效果的判定

当确定好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与关系后,我们需要对互动的效果进行一个评定.也就是说,解决定性的问题后,应当着手解决定量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形式进行群体或个体的调查,将随机的群访结果和个体的深入挖掘进行结合最佳.当然,在进行效果评估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因素.毕竟学生可能会因为对老师的特殊情感而不敢说实话,进而可能影响最终的评判.因此,互动效果的评定应当是一个持久而系统的过程.

二、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效率的策略研究

既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因为师生关系等原因出现诸多矛盾,那么,如何运用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解决矛盾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一)科学调整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最为融洽的关系我们称之为教学相长.

教师方面,教师在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在思想上尊重学生,在心理上将学生视作平等的朋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获得学生来自内心的认可,从而获得他们的支持与信任.如此,方能创造师生互动的前提与契机.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后进生应当要格外投入感情,切忌放弃与奚落.此外,教师应当时时自省,做教与学是否和谐的仲裁者,判断进退与得失.

而学生方面,要继承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美德,从内心上尊重老师才能相信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而才能深入思考其中的奥妙.

(二)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愿望

根据马斯洛需求体系,自我实现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最高需求.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进行问题解决,进而实现自我满足与认可.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更多的学习动力,进而发掘数学的乐趣.

(三)教师进行合理引导与干预

教师虽然不是师生互动中的绝对主导者,但却需要把控全局,对师生互动的全过程进行引导与干预.具体来说,教师应当通过“提出任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维发散与参与.其次,鼓励学生养成自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最后,教师要经常开展检查,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以测试等形式来进行教学任务完成度的总结,加深对师生互动情况的了解.

(四)构建问题探究式教学

问题探究是实现师生互动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来进行铺垫,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引发学生讨论,然后再加入学生一起进行对问题的探究.如此,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同时也有利于对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地探究与学习.

结语

高中数学教学本身难度较高,又有着诸多与众不同之处,因而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往往需要更多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可以通过师生交流等形式拉近师生距离,解决学生问题,同时还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锻炼学生思维.本质上,这是一种依靠内心交流完成的独特教学方法.

摘要:传统教育方式逐步落伍面临淘汰的今天,如何运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来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亟须讨论的话题.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理解梳理,剖析师生互动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高中互动问题 篇10

一、设计生活化问题, 互动升华

由于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征, 虽然有着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 丰富多彩的历史场景, 但这些都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 加之教师照本宣科式教学, 因此历史给同学们的印象与感觉就是“遥远”、无用。所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 借助多媒体、对联、歌谣等生活化方式与手段, 联系时事新闻、生活热点等, 设置充满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 拉近历史知识与学生实际的距离, 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历史知识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感受历史就在身边, 与生活息息相关, 懂得学习历史, 可丰富生活阅历, 将历史视为乐在其中的趣味活动, 更主动地探究, 更积极地参与, 如此才会有课堂上的师生深入互动与对话。

如教学《儒学的兴起》时, 由当今的读经热、国学热、祭孔热等文化现象导入, 引发学生思考:儒学究竟有何魅力?儒家思想的地位是怎样得以确立的?这样, 由学生熟悉的现实着手, 将现实和历史有机结合, 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给课堂互动奠定基础。课堂上, 回归生活, 引导学生合作来探究: (1) 儒学在汉武帝时备受尊崇, 而后成为我国主流思想, 那儒家思想给后来的历史带来什么? (2) 现代社会, 儒学独尊地位已变为历史, 然而复兴儒学是不少人的精神诉求, 请问我们该怎样看待当前的“祭孔热”“读经热”等文化现象? (3) 还有人说, 儒学可促进中国现代化的转变, 对此, 在座的你们有何想法呢?这样, 由现实切入历史, 由历史回归现实, 引发学生思考, 互动升华, 提升认识。可见, 在有效教学与互动中, 问题的设计只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 同时抓住教学内容和社会现实的有机契合点, 就能引发同学们的思想震撼以及心灵启迪, 而不是纯粹地看教学气氛的活跃与否。

二、创设开放性的问题, 多向互动

在历史教学中, 有些教师所提的问题, 或者设置的问题情境比较单一化, 局限于课本内容, 答案与标准非常明确统一, 是现成定论, 扼杀了学生发散思维, 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索积极性与求知欲望, 影响课堂沟通与互动。另外, 由历史课程标准来看, 要重视探究学习, 指导学生敢于多角度、多方位提问, 把握解决历史问题的有关方法。这其中就隐含着开放性的教学原则, 要求教师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 打破单向思维、定势思维。这样, 当学生思维活跃时, 他们才会更主动地参与交流与讨论, 实现互动对话。所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适当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情境, 探寻弹性化、多元化结论或答案, 给学生预留广阔思索空间, 使其综合运用多种思维能力, 整合表层认识与理性思考, 结合所给材料, 联系所学知识, 多角度、多层次思考, 得出不同结论与理解, 而不是异口同声、千人一面。这样, 互动与对话才会更有效。

如教学《辛亥革命》后, 可设置如下的开放性问题: (1) 倘若你们穿越时空, 变成了孙中山先生, 会怎样构建“中华民国”? (2) 假设袁世凯没有窃取革命果实, 孙中山是否可以完成“民主共和”的梦想?请分析并说明原因。这样, 通过开放性问题, 可引发同学们多元看法, 使其主动参与讨论活动, 发挥想象思维与创造力, 表达不同想法。当然, 若要真正解决上述问题, 学生需深入探究“民主共和”, 以事实说话, 促进生本交流。可见, 思维的多向度, 并非信马由缰, 结论的多元化, 绝非随心所欲, 需要符合题意, 注意史论结合, 避免空发议论, 胡说一通。另外, 在不同观点碰撞下, 会形成智慧与思维火花, 深化师生、生生互动, 培养学生不拘泥、勇于批判与创造的习惯, 而不是死守课本、人云亦云。

三、提出阶梯式问题, 互动对话

放眼传统教学, 大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即便在新课程背景下, 有些历史教师也未落于实际, 对学生个性重视不够。如在设计问题时, 未兼顾学生整体与个体差异, 在课堂上, 当学生提出问题后, 常常是几个优秀生回答, 其他学生因为问题难度太大而“噤若寒蝉”。长此以往, 出现“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也不足为奇了。所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 为了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 教师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的教学原则, 考虑学生知识结构、接受能力等差异, 设计阶梯式问题, 适应全体学生, 也顾及个体差异, 诱导学生主动参与, 使其在教师引导、点拨之下, 思维步步深入, 实现师生互动。

如教学《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时, 教师可将本课知识分解为若干阶梯式小问题, 紧扣问题开展教学, 比如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工具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何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等等。同时, 可让学生当当老师, 讲解分析。这样, 给学生创造自主展示的平台, 而台下的“听众”也会更认真聆听, 以挑剔的眼光审视他人讲解, 质疑提问, 引发讨论, 促进师生互动。

浅析高中地理互动式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互动式;教学高中地理具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若一味的强调教师的授课,那么灌输式的教育的后果就是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地理知识。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应当运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

一、高中地理互动式教学概述

(一)互动式教学概述。互动式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主题探讨式互动。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二是归纳问题式互动。就是课前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归纳互动问题。教学开始,教师向学生抛出问题,学生广泛思辨、争论,最后达到了解熟悉所学内容的目的,同时开阔思路。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但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备课。三是精选案例式互动。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

(二)高中地理许可的特点。高中地理的特点简单地说就是理论性和实际性强。理论性强,具体表现知识的综合性和基础性。从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上来看,其综合性体现在多学科的融合,如历史人文、物理规律、化学规律等内容。知识点的融合性内容越多,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难度越大。简单地使用灌输式的教学,老师给学生灌输知识在高中地理学科上有点勉为其难。高中地理所涉及的知识点除了综合性外,还有基础性。在高中地理的教学大纲上有大量的知识点,其教学内容牵涉的范围很大,仅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就有地质、气象气候、水文等,还有天文、生物、旅游、经济、城市等等,几乎每一个都可以从属于一个单独的学科,如地质学、气象学、气候学,这些知识点需要学生记忆,并且知识点都是基础性内容。高中地理最典型的特点是实践性,地理学科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要求相对较高。每一个区域在不同的时间上,人文、地质、气候的表现差异巨大,更何况不同区域。因此,需要实际的考查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性课程。然而现实是无法完全做到的。

目前高中地理的教学模式主要就是灌输式教育。不可回避的是目前的高中地理灌输式教育难以提高教学效率,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所谓灌输式教育,一般也称“注入式”教育,它是以强调教育者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为主要特征的。在此不是彻底否认灌输式教育,灌输式教育在教学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高中地理学科具有其独特性,简单、一味地使用灌输式教育是难以达到高中地理教学目的的。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强调教师单方的参与,而应该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的过程,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高中地理互动式教学的作用

(一)突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高中地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学生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的效力才会提高。高中地理老师在很大程度上要启发学生在学习地理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互动式教学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单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的参与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不是一门好学的课。对高中生来说,课业负担繁重,高中地理所涉及的知识点繁多,尤其是很多内容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需要理解。当老师只是灌输的时候,学习就是被动的,一旦在理解上出现问题,无法解决的话,长此以往会形成会形成厌学心理。互动式教学的作用就在于让学生全程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高中地理教学的课时是有限

的,而高中地理所涉及的知识点确实相当多的。因此在规定的课时内,教师要讲授完规定的内容,需要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课堂学习中效率底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在于难点知识点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面对难点知识点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出击,主动探究。互动式教学通过三种模式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难点知识点通过探究的方式分解开,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三)让学生最大限度的理解知识点。高中地理的知识点不仅仅是需要背诵记忆,而是需要理解运用。互动式教学,突出学生的感受,让老师知道学生那些地方不懂,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吸收消化知识。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往往就是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也是如此。互动式教学综合运用三种互动模式,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知识点,而是通过各种探究和互动,启发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至于在课后,学生仍然有足够的动力去探究知识。这些都是帮助学生最大限度的理解知识点。

三、开展高校高中地理互动式教学的措施

(一) 准确定位教师角色。按照一般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布道者,学生是听众,教师自然对学生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优势。互动式教学是教师学生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和心理,来共同完成一项认知过程,是一种相互协作、互相分工的合作者的心态。因此教师首先要确定自己的角色。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是一项认知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监工。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在互动式教学开展时,从组织者角度出发要明确哪些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范围,哪些是学生的课堂学习范围,不能越俎代庖。作为参与者,应当明确自己不是整个教学的唯一参与者,而是与学生互相配合。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角色的定位不能过犹不及,互动式教学不是简单的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师的本职工作还是教授学生知识。

(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互动式教学是一个教学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其根本。如果只是教师的独角戏,那么就不是互动教学而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中生经过初中阶段,基本上已经适应了传统的“独角戏”式的教学模式。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缺乏主动性的。因此,教师必须在开始阶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这样一个“活动”中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堂教学有“独角戏”变为“对手戏”。

(三) 充分科学的备课。互动式教学的三种模式,实施的前提必须是教师在课前充分科学的备课。充分的备课是指教师讲课堂讲授过程中所能预想的各种情况考虑在内,充分估计到学生在互动式教学的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进而作出预案。科学的备课,则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将知识点按照难易程度划分,并参考学生的一般接受程度,有的放矢的准备。充分科学的备课,是教师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课堂教学节奏,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点。

参考文献:

[1] 黄丽娜.创设有效互动,师生共同发展——谈高中地理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2,(12).

[2] 王秀慧.浅析高中地理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4,(1).

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互动 篇12

一、随堂测验,学生相互批改

众所周知,在学习知识后进行测验,在测验后再进行学习,可以把知识掌握得更透彻,随堂测验可以说是最快、最直接且有效性最高的一种测试,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专门挑出一部分时间,根据最近的讲课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测验。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随堂测验都有一点抵触,觉得这种测验很枯燥很无聊,自己的水平自己很清楚,这种测验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测验只是针对于学生和老师,大家都厌烦了这种互动,只要稍微做一点改变就能让这种互动变得有趣,增强它的有效性。在随堂测验完成了以后,让学生互相批改试题,批改人最后要写上自己的名字,相互认真负责,在这个互相批改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试题发回自己手中的时候认真改正错误,如果有疑问可以去找批改的同学商量,形成一个良好有效的互动,把知识掌握得更全面,更透彻。

生物课本必修一有一节专门讲细胞的化学组成,这些知识比较容易混淆,尤其是生物大分子:糖类、蛋白质、脂肪、核酸的种类构成以及功能,首先是各自的元素组成,有相同的又不是完全一样,其次是包括哪些种类以及功能,最重要的是核酸和蛋白质有其特殊的结构,在随堂测验的时候就让学生互相批改,有的学生会说:“它们的元素用列表记忆就不会出错了”、“你看,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其实差别很明显的”,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更避免了一些错误,互相吸取了经验,课堂的学习气氛也会增强。

二、利用多媒体,学生参与讲课

生物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大部分是微小的东西,不是肉眼可以直接观察的,而书上的图片文字又过于死板,很多变化过程不能表达清楚,如果运用一些视频就可以更直观地感受这个过程,就能更快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在利用多媒体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暂停,让学生去分析接下来的变化,如果有错误可以进行引导更正,让学生说出正确的思路,然后再继续观看视频,学生看到结果和自己分析的是吻合的,不但自信心会得到提高,这个知识点更是不会忘记。利用课件讲课的时候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采取他们正确的意见,对课件进行修改完善,不再是单一的老师主导学生,而是相互配合相互分析,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

在必修二中有一节关于减数分裂的内容,书上有很详细的图释,可是毕竟它只是截取了开始和结束的主要时间点,缺少了逐渐转变的过程,利用多媒体播放减数分裂的详细过程,从一开始的联会到最后的分裂可以表达得很清楚,在细胞分裂一次后暂停播放,问学生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的会说就结束了,有的就会说再进行一次分裂,这个时候引出减数分裂的定义:“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学生就能明白接下来细胞还会再分裂一次,然后再继续播放分裂过程视频,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制作教学模型,课上共同展示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听到学生反映:“生物的知识不像其他科目那样有规律,知识体系不明显”。可见,如何表现出生物的规律并且全面地传授知识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而模型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模型可以包括一节的知识点,它可以表现原型的形态、特征以及本质,更加形象地来解释对象。在教学中,遇到可以制作模型的内容,不但教师要动手去做,更要鼓励学生去做,在制作过程中就运用了相关知识。重要的是上课的时候让同学讲解自己的模型,用到的材料、每一块的意义、用到的知识,这样就相当于每个学生都讲解了一遍知识点,第一个同学讲解的不全面,后边的同学不断补充修正,就能逐渐接近完整的教学内容,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展示。既丰富了生物课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潜移默化中增强记忆,形成了一个有效且有趣的互动。

生物必修二中D N A是最重要的一节内容,它的结构也是非常复杂:特殊的反向螺旋结构、脱氧核苷酸长链两端不一样、碱基互补配对,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D N A模型,可以明确4种脱氧核糖的根本区别在于含氮碱基的不同以及D N A分子的结构特点。在展示时,发现有的同学会忽略碱基配对的原则,把长链两端弄成一样的方块,或者是各分子的比例严重失调。这些模型由同学们相互帮助修改,教师适时地插入相关的知识点,动手的同时运用课本内容,最后展示一下比较完整的模型,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就让学生成为了主体,更容易进入学习的状态中来,迅速跟上老师的节奏,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

总之,生物其实是很有趣很有探究性的学科,只要有一个良好的互动,一个好的气氛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管是互相批改作业和提出修改意见,还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都是相辅相成的,三种方式多加运用,就能使课堂互动的有效性更强,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提升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冯莉.浅谈生物课教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1994年01期

[2]孔艳秋,包研新.生物学OES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生物学教学1994年01期

[3]高曲虎,欧阳晓德.对高中生物水分代谢的教材分析和教学体会[J].生物学教学1994年01期

[4]李玉明.谈高考试题中的生物学实验题[J].生物学教学1994年01期

[5]窦昌义.实验教学评价[J].生物学教学1994年01期

上一篇:公立高等院校下一篇:复杂软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