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上的互动

2024-10-11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上的互动(精选8篇)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上的互动 篇1

高中语文教学上的互动的论文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大力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激励、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高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师互动,明确目标、努力提升高中课堂师生互动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互动;高中语文;师生互动

“互动”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在娱乐节目中,“互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不管是大型的演唱会,还是微型的知识竞赛,抑或是一般的挑战剧场,“互动”都少不了。如,中央三套节目的“星光大道”,参加表演的选手每完成一个环节,主持人毕福剑都会号召台下观众一起倒数五个数,让观众一起参与到节目中来,期待扣人心弦的结果。还有,不管是哪个歌星开演唱会,都一定会引导台下的“粉丝”融入演唱会中,让他们倾情为偶像演唱、呐喊、欢腾……掀起一阵又一阵的高潮。既然“互动”如此受人推崇,那我们语文教学上也必然少不了“互动”。

互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评估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形式。”简单来说,互动教学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表现。

互动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一、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一)学生与教师互动的必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日益明显,昔日的“填鸭式”教学已被丢进历史的舞台。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今,我们教师也少不了要传道、授业、解惑,但不同的是,方式已改变。课堂上的气氛不再是教师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教师也不再把自己的见解硬生生地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只是圣人的传话体。现在是师生共同探讨课文的内容,在学生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教师作恰当的指导;学生在教师的稍微点拨下,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如,我在讲解《鸿门宴》这篇古文时,第一、二课时首先让学生自己疏通文义,然后叫个别学生做代表来逐段翻译。当他们翻译有误时,我及时地纠正,并指出哪些字词是要重点掌握的。译完之后,又叫学生来概述这篇文章,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把课本的内容化为自己的知识。第三课时重点叫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项羽、刘邦等的性格特征,探讨文章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形象的。由此让学生透彻地了解项羽和刘邦,并生发出要吸取项羽的教训、学习刘邦的闪光点之情。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刻画人物形象可以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写,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假如,这些都是由教师和盘托出的话,教师也许会讲得兴趣盎然,但学生就会听得非常乏味。因为他们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学习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这样课堂气氛也会显得非常沉闷。久而久之,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学生对一门课程失去了兴趣,教师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是枉然。

所以,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创造积极、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过程。师生互动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群体性活动”,在互动过程中要注意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小组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群体的互动等。

(二)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意义

互动是社会学的基本分析单元,是微观社会学的主要课题,它是个体层次与社会结构层次及文化层次的中介,是由个人走向群体以及更大的社会组织制度的转折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课堂师生互动的建立对于缓解高中阶段紧张的师生关系,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由于其青春期的叛逆性以及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容易与教师产生对立关系。然而,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交流,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令师生产生集体归属感,使教师尊重学生特殊的心理需求,从而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师生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调整以及相互适应的过程,对师生共同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中课堂中,师生互动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影响过程,高中生已经可以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反思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不足,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出有效的建议,以此来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更有动力。

3.有利于高中生的社会化

良好的课堂师生互动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过程,学生在课堂教学这一社会情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相互作用,学习文化知识价值目标和社会规范,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与之相应的社会观念。通过师生互动,使高中生在认知、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训练,趋于成熟,加深其对于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帮助其建立起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之间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充实和完善其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个体内心世界的组成部分,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与书本的互动

“预习―听课―复习”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三个重要环节。而生本互动就是处于第一个环节。有好些学生反映,在课堂上听不明白老师讲的内容,或者是听起来感觉很陌生,那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和课本互动起来,所以生本互动是学生与教师互动的重要前提。对于学习基础好、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不用教师引导,也会主动去预习课文。但是,对于学习基础较差,自控力又较弱的学生来说,要他们自觉主动地去看课文,了解课文,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候,就非常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与课本互动。因此,在讲新课之前,教师根据新课的内容,要有所侧重地设计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给学生,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课文。学生学习怕的不是没有精力,而是没有目标。教师设计的这些问题就相当于学生学习的指明灯,使他们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就好像战士有了进攻的对象,航船有了前行的灯塔。这是课前的生本互动。

在课堂上,生本互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一节课只有45分钟,但教师也要安排适当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课文。这里的阅读包括集体朗读、个人朗读、快速默读和片断精读,以及教师的范读。在讲课的时候,教师没必要把所有的阅读方式都用到,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有选择性地指导学生与书本互动。例如,学习古文,教师可以首先范读一遍,然后让学生集体朗读;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先叫个别学生朗读,分析完后,再让全班学生一起朗读。尽量以多样化的形式引导学生不断地与课本互动,使学生对课本由陌生变为熟悉,进而理解透彻。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学生对课本产生了兴趣,接下来的学生与教师互动就容易多了。

三、学生与学生互动

生生互动自古就有,不同时间、不同背景的互动形式、互动特点都不同。互动教学模式的直接理论依据是交际教学法。“它强调语言的多种用途和学习的多种目的,强调教学应以人为本,课堂组织应以学生为主,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提供交际情景、场合,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自由地表达,交流自己的意念和思想。”也就是说,互动不只是传递信息的过程,更是整理信息、理解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真正的互动信息走向应该是多维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等。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具有反馈和双向互动的特点,学生甚至可能直接获取老师没有讲授的外部信息。因此,学生的主体性即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就得以充分的发展。

学习要有一个交流的平台,才能更好地进步、提高。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不可或缺的,而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互动的舞台。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再派代表发言;或是组织演讲或辩论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交流;或是让学生互改作文,在改作中交流。在课后,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学习心得,互相帮助,一起进步。

总而言之,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教师必须很好地做好学生的互动工作,只有学生互动起来,兴趣才会提起来,学习语文的能力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肖东洋。浅谈互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阅读与鉴赏:中旬,(11):36.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单洪轩,李佳孝。高中课堂师生互动的价值与思考[J]。文史博览:理论,(01):73-75.

[4]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郑金洲。互动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上的互动 篇2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互动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情感进行交流的方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目标进行指导, 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这两个主体地位互不冲突, 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 师生双方都能获得提高和发展。在互动式教学中, 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 用心去关心和爱护他们,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还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这种关爱能变成一种激励作用, 让学生在心理产生努力学习的信念, 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更好地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 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也更高。

二、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实践及有效性

(一) 创设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在高中地理课堂学习过程中,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和教师进行互动, 需要教师运用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创设出一个融洽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感到地理学习的枯燥, 而是喜欢上地理学科。在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之间水平不同的差异, 用对地理的热爱来感染学生, 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使课堂学习气氛活跃起来。

(二)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促进互动生成语言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摆脱枯燥的学习情境, 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来让他们融入到地理情境中去学习和思考, 达到学习的高效。通过多媒体来创设地理情境,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来体会地理知识,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都得到提高。例如, 在教学“中国的南北地区”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来了解和掌握南北地区存在的差异, 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热情和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资料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 让他们把这些差异通过直观的影像记忆到脑海中, 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同时积极主动的课堂参与能让他们更好地和教师进行交流, 使学习内容通过互动来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三) 引导学生有方, 疏通互动渠道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要注重师生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通过教师在“教”中的主导地位来引导学生发挥其在“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 在讲授抽象的地理知识时, 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可以从学生生活中引入具体事例, 让他们在熟悉的学习环境中来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究,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积极主动地和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建立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知识进行运用, 提高他们的地理素质。

(四) 合理编排小组, 确保互动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之间的学生进行讨论分析, 使地理知识和问题获得解决, 这个过程中, 要保证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教师需要在编排小组时进行有效调整,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在编排小组时, 教师要保持“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 同时要注重男女搭配和优劣结合等。分组之后更要注意小组之间和小组内的互动, 让学生在竞争和合作中完成地理课堂学习。

(五) “讨论式”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地理思维

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可以采用给学生布置一个地理问题, 让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来分析问题, 使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互动。例如, 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一节时, 我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如果全球持续变暖, 那么将会对农业生产来说是利大于弊, 还是弊大于利”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由于这一问题与生产生活十分密切, 学生讨论非常热烈。在讨论过程中,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六) 实现互动目标, 完善评价机制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要考虑到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之间的差异, 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进行评价, 正确全面的评价能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让他们在自信心的引导下不断取得进步。通过综合、全面的评价, 让班级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对课堂学习更积极主动, 不断提高地理能力;对于后进生, 通过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灯, 让他们能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 并不断发展地理思维, 提高地理能力。

总之, 高中地理教学要实现完美的互动模式不是短时期内能够完成的, 这个过程中既需要教师努力对教材进行探究, 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来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 又需要学生和教师之间建立深厚的情感桥梁, 还需要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他们的主动探究来使自身的地理素质不断提高。在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下, 互动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起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互动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使整个高中地理课堂都充满活力, 使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要让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不断提高,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和教师进行积极的互动。通过这种互动, 学生在获得教师的激励和表扬之后更主动地探究地理知识;教师也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促进地理课堂高效进行。

关键词:互动教学,课堂氛围,合理安排,有效评价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互动教学策略浅谈 篇3

一、为课堂互动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师要想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开展互动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是顺利开展互动教学的重要保证。第一,要具备充足的时间条件,其中的含义就是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不要一直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对于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让学生能够体会讨论探究、独立思考与实践练习等各个环节,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第二就是具备充分的空间条件,在此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增设各種情景教学、分角色表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还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化得到突显,充分展示自己,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在课堂上扮演着自说自演的角色,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已经失去了学习兴趣,很难达到预想的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教育部门也对高中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想的束缚,改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利用新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刺激,同时,在语文课堂上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还能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思考,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的提高,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实现课堂互动评价

在对高中语文进行互动教学的时候,互动成效的反思和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教学原则,不因学生的学习优劣而对待有别。在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不要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将学生平时的表现和进步综合纳入评价中,对于学生欠缺的地方教师要积极帮助提高,对于近期有进步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进行语文的学习。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互动策略分析论文 篇4

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为了使互动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课堂实验,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实施小组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关键词:高中地理;互动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学效果不理想。鉴于这种情况,许多教师做出了尝试性的改变,在课堂上采用互动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已渐渐应用到高中各学科教学中,其中,高中地理也不例外。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较之以前具有灵活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对地理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与此同时,高中地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深化教材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由于互动教学模式应用起步较晚,至今国内没有形成科学的方法去指导教师的具体应用。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让课堂互动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呢?

一、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对学生而言,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是抽象的,不利于理解和记忆。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相关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两种方式,其一是选用生活中的真实例子,其二是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比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行星地球”时,教师会向学生讲述,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对于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教师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给学生设置问题情境。比如,人类活着需要什么?呼吸需要什么?我们生活中的温度你觉得舒服吗?这样,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对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这一原因,学生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要及时给予补充。再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时,介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时,教师完全不用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列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我们平时都见过的运输方式。这种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可以高效完成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开展课堂实验,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

地理学科不是纯理论性的科目,教师完全可以将实验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同老师一起解决问题。当然,地理课堂实验最主要的是对地理地图的应用,地图又不仅仅是指平面地图。比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几个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表面找水的部分,探究水、陆面积的分布情况,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向教师请教,进行师生互动。学习“大规模海水运动”时,可以以沙盘代替海水,真实模拟海水的运动情况。学习“地表形态”时,也可以利用沙盘来模拟地形。在课堂实验中,教师不仅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全局,及时发现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比如,学生看地球仪时不知道哪些颜色表示海水,不知道黄色又代表着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向学生进行详细解释,以便课堂实验顺利完成。

三、实施小组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

所谓互动教学,不仅仅指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指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是同龄人,他们彼此更容易亲近和理解,在学习上更能互帮互助。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完全有条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可以按照学生人数进行平均分组,让学生一起探讨“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辩论赛,正方观点“农民工有利于城市发展”,反方则相反。通过这个辩论赛,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学过的有关“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及“人口合理容量”等知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辩论赛,学生不仅仅巩固了已经学过的知识,加强了对知识的运用,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再如,学习高中地理必修二“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时,同样可以给学生分组,让每组学生分别讨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进而得出农业的区位是如何选择的,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实现了有效沟通,互动学习模式的成效也就显现出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应用互动学习模式,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当然,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创新方式、方法,争取将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将互动教学模式同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张云.提升高中地理教学互动性实践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04).

[2]张家兴.信息化环境下开展地理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亚太教育,(01).

高中英语互动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篇5

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未能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听众。它忽视了作为独立的且处于不同状态的师生个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多边、多层的交互作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因此,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根据现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以及现代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互动教育科研课题

这种模式是小组(groups)形式进行学习,它有利于同学共同研讨,组际相互交流,也更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多向交流,多维互动,达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目的。

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图示:

附图

一、提示导学

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多向交流、多维互动,同时不忽视教师的主导的作用。提示导学是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在新课伊始或前一节课,从以下几方面提示导学。

展示新目标。用口头或书面提纲挈领地提出学习新课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能力目标。如SEFC 2B Unit 19 Lesson74 Martin Luther King,Jr.一课,笔者提示导学时就提出以下目标:①认知目标:能整体理解课文大意;能就课文内容进行口头和笔头操练;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交流。②情意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人人平等、协同合作的观念,培养学生参与、交往、协同、竞争等意识。③能力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的统一操练,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论辨之能力。

揭示重点、难点。揭示新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给予思路、方法上的提示,为学生预习排除障碍。

提出教学要求。教师说明新课教学的基本程序、组织形式,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智力潜能及英语专长,以便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创设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二、学生自学

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是作为一个发现者(discoverer)、研究者(researcher)、探索者(ex-plorer)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因此,要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尤其是小组活动中更好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互动,学生个体就应在课前进行自学预习。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导学阅读课文,理解重点内容,攻克疑难问题。如阅读课文后,做一做课后的练习题;复习与新课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找出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以便实现学习迁移。又如在预习SEFC Book 2B Unit 20 Lesson77时,学生复习有关谈论天气和旅游用语,为上课时创造新的对话作好准备。学生要整理、归纳自己所弄懂的知识,以便小组发言交流;列出尚未理解的知识,准备提交小组讨论,寻求答案。学生自学可采用阅读思考、自我质疑、自查自练、自我归纳等方式进行。学生自学是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小组活动的必要准备。

三、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主体互动、情知互动、人境互动,关键在于小组活动的组织。

教师依据基本均等的原则组建小组。小组宜小,4-6人为一组,均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最好是中等2-4人,优差各1人)。各小组设有主持人(主持小组讨论)、记录员(简单记录每位发言人的讲话要点)和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报告)。

小组活动操作方式:首先由教师或组长提出当天要研讨的主要问题,或由组内成员提出自己在预习中尚未理解的问题,提供大家研讨;其次各人交流自已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结果或者答问;再者,组内成员就某种观点或见解的正确性展开讨论,提出质疑或提出补充意见;最后由主持人作总结发言,对小组经过讨论所达成的共识、所产生的歧见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并整理成纲要,拟在组际交流时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不应过多干涉。教师主要提出有关的评价标准,给出词语或句型等文字提示或口头提示,巡视各组讨论情况,重点参与一两个小组活动,了解各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及时肯定、推广某一小组的学习成果和有效方法。

小组活动是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一环,它也为下一步组际交流创造了条件。

四、组际交流

组际交流是小组活动的延伸和发展,是培养学生言语技能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组活动所营造的生动活泼、协调和谐的教学氛围,已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意识。在这基础上,教师应因势利导,进一步组织组际交流,为学生信息交流、思维撞击、协同研讨提供更大空间和更活化的情境,从而有利于师生、生生、小组、情知、人境等方面的互动。组际交流可采用组际研讨、组际互查和组际竞赛等形式进行。

组际研讨:由教师指定讨论较成熟的两个小组发言,汇报本组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提出本组仍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然后由其他小组和教师作出评价、补充,或提出质疑,或进行辩论,或给予解答和纠正;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

组际互查:各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对方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包括预习或复习的`效果,作业完成的质量等,也可以互相批改练习题。如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完课文后,小组之间相互问答,以检查对课文理解。

组际竞赛:教师提出一组问题,或听一段录音后,各小组抢答或按顺序回答。当某一小组成员回答错误或不完整时,同组其他成员可作纠正或补充,也可以由其他小组作纠正或补充。教师根据各小组答题速度和质量评分,并适时给予鼓励。如在SEFC Book 1A Unit 10 Lesson37的教学中,把part2用竞赛的形式检查学生,教师读一个句子让学生抢答,指出是指哪幅图。又如本课的Work book练习三,要学生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哪一组最快写出这五种运动的名称。

组际交流时,教师应对交流的方式、程序等作出规划和安排,不失时机地提出有关内容重点、难点或关键的问题,如某些词、词组用法,某些句子的理解,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引导各小组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地开展研讨交流,并适时进行讲评;要牢牢把握时间,对各个环节的活动效率及时作出调控,使组际交流高效进行。

五、总结评价

组际交流后,教师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小组之间的互动作出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表扬某些小组活动或组际交流中的良好的表现,指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所研讨交流的知识作出归纳,检查目标达成度。可采用复述课文,完型填空或利用情景创造对话,角色表演等形式进行。如在SEFC Book 2B Unit 20 Lesson77的教学中,笔者自制了三幅图,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模仿课文创造对话,用以检查和巩固学生在本课所学的知识,深化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总结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的升华和教学目标的深化,是学生巩固知识、进行补救学习的关键环节。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上的互动 篇6

结 题 报 告

亳州二中 吕敬

[摘要]

该研究主要涉及高中地理教学网络互动平台的构建以及利用该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研究者通过参与构建、使用该平台教学以及发放调查问卷来收集数据。数据表明:平台提供的信息量大,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提高;一定的交互性为学生与资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方便;练习和反馈可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均获得提高。

[关键词]

高中地理 网络教学 网络互动平台

[正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世界各国重视利用网络进行教育

网络教育具有其它技术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无不对此给予高度的重视。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6年初就要求在2000年以前把每一间教室和每一个图书馆都联到Internet上。英国到2000年已有24门学科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课程与网络的结合。日本政府在100所中小学进行的联网试验研究项目要通过一系列科学试验探索新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

2、我国在网络教育中处于尝试阶段

在我国,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策略主要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程,“即在教师的教学设计及讲稿中注入互联网上新的内容,用新的资料更新教学设计或者在讲授中加入交互演示,或者改编在线找到的教学设计,或者围绕一些以前从未得到的资料创作新的教学设计”(潘东标语)。这种策略中,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不是为了开发新的教学方法,而是用这些策略丰富课程,用互联网资源作为增进课堂活力的催化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应止于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而应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根据学习需要评价和选用合适的IT工具,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表达和交流信息,并能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以新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必须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使之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必须把信息技术从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平台,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方式。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许多中小学尝试让学生上网就某一主题收集资料或者开展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但这种环境下教师的指导作用微乎其微。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将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通过课堂这一主渠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2000年3月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在全国首创网络教学,在初中实验班的地理、外语课试行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随后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相继有学校进行网络教学的尝试。但从网络技术的应用来看,当时网络技术的应用还只是停留在课程内容的发布上,网络只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媒体,而没有当作一种通讯平台来使用,尽管某些课程充分考虑了网络更高层次的应用,但基本上处于尝试阶段;“构建高中地理教学网络互动平台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建构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互动平台,促进师生互动,探索互动模式,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学改革,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形势

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及教学计划纲要已颁行,基于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实践,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效果观。那就是评价课堂教学,只看结果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看过程。一堂课结束了,即便学生说不出得到了怎样明确的知识,然而,他确实交流了,沟通了,讨论了,体验了,操作了,经历了,他就不会一无所获,教学效果应该深厚持久,至少要比记住几条干巴巴的结论得到的多。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可供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操作、探究和实践的平台。这也就是最初我们递交申请书的题目“构建网络互动平台·实践高中地理教学”的来源。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不再是“发布”,而成为一种交流和对话;学生的“练”不再是做规范的习题,而更多的是操作、探究和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接受地理知识的视野和途径,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得到增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有利于学生协作学习的形成

协作学习主要是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争论、甚至辩论,以此保持自己的知识,升华自己的认识。网络环境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习的要点,利用网络调用信息资料,自由浏览,或者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相互交流形成共识,教师也可调用某一学生的资料进行点评。这样,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协作可在网络环境中实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提高教师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转变教学理念,以适应网络教育的发展

高中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网络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在构建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并利用它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取得一定的创新和突破。

4、拓展校园网络的功能,提高网络利用率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推进,我校校园网络趋于完善,怎样提高网络的利用率,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怎样避免使校园网只是学校“展览”的延伸成为一个花瓶摆设,也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我们选择构建高中地理互动教学平台,就是要使校园网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舞台,使校园网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媒体,而成为一锅大家都来添菜加料的美味“石头汤”。从中我们将探索出网络与教学相结合的最佳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网的功能,提高利用率。

三、概念界定

1、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指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互连起来,并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进行管理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从微观上来说,网络的功能就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联结起来,使其相互之间可以收发电子信号。对两台通信的终端而言,网络可以虚拟成连接它们的一根电缆。

2、网络互动

在网络中进行的双向、多向的交流。互动常用的有调查、论坛、即时反馈、QQ、E-Mail等。

3、高中地理教学网络互动平台

该平台运行于校园网,也可以通过Internet访问,是面向校内地理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教与学平台。平台基于windows2000 Advanced Server操作系统,使用ASP(Active Server Page)开发环境和Access数据库,以Dreamweaver为开发工具。预设互动模块有BBS论坛、教学反馈留言本、课堂练习等,并提供国内外地理教学和资源的优秀权威链接。

四、理论假设

在建构主义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在新的教学环境(地理网络课堂)中实施教学,培养学生适应网络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获取、保存、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研究目标

1、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高中地理教学网络互动平台,运用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初步了解在地理教学中使用网络互动平台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最佳契机。

2、通过此课题研究,转变教师观念,使教师形成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不断地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拓宽学生接受地理知识的视野和途径,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得到增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尝试整理出在地理网络互动教学中能有效进行的非量化评价标准等。

六、研究内容

1、高中地理网络互动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构建亳州二中地理平台和地理网络课堂,创设学习情境。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索课程内容与网络整合的最佳途径。优化互动方式,比较网络环境中多种互动方式的优劣,探索互动方式的最佳设计,让学生在互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2、跟踪记录教师和学生利用该平台进行互动教学的情况

建构基于该网络平台的教学流程。选择实验对比班级,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和记录教师与学生利用该平台互动的动态情况,发放调查问卷获取实验数据,在实验数据比较中分析和寻求网络与教学相结合的最佳切入点。

3、探索网络教学评价体系

尝试整理出在地理网络互动教学中能有效进行的评价表,对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态度、水平、能力、效果等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尝试对学生使用平台学习的心理状况进行初步了解。

七、研究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05年5月~2005年10月)

构思、规划、制订出本课题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组建实验组织机构,组织参与本研究的老师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做法。我们在2005年4月份提交的课题申请书,2005年8月获得立项(详见附录安徽省教育厅文件教科研[2005]1号《关于公布2005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评审结果的通知》),2005年9月向学校科研中心提交了开题报告。

2、课题实施阶段(2005年11月~2007年6月)

完成地理网络互动教学平台构建。实施互动教学对比实验,跟踪记录实验数据并写出分析报告。发放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结果统计并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3、课题总结阶段(2007年7月~2007年8月)

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认识成果和操作成果。丰富平台中的课程学习资料,完善各项统计分析报告,整理论文、教学设计、课件等资料,开展课题自评,找出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解决,为下一阶段推出公开课和课题结题做充分的准备。

4、成果展示阶段(2007年9月~2007年12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把获得的成果在校园网上向全社会公布,并邀请专家和兄弟学校的老师来学校听课观摩。向听课的专家和老师发放调查问卷,听听他们的意见反馈。

八、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的策略,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自然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经验筛选、对比研究等多种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网络教学的理论已有很多,付诸实践的则很少,因此我们多方面搜集可供指导实践的理论,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2、调查研究法

对参与实验的学生发放问卷,对使用和观摩平台的教师发放问卷,统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

挑选出“地理网络课堂”中的典型课例,分析其内容与网络环境整合的利弊,最终形成该学科该类教材在网络教学环境中的科学流程,而相应的网站平台及网页资源则成为学校信息化资源库的一部分。

4、对比研究法

运用等组设计原理,随机选定两个平等班,对实验班采取网络互动教学,使实验班学生有机会在互动平台上学习和交流。而对对照班,则采用常态教育教学。

九、对比研究实验

1、选择原则:随机、平等。

2、实验班和普通班对比研究时间表

时间段

实验班

普通班

任课教师

2005.11——2006.6 高一(3)班

高一(4)班

李景文

高三(15)班

高三(20)班

于铁柱

2006.9——

2007.6 高一(23)班

高一(24)班

李景文

高二(9)班

高二(10)班

于铁柱

2007.9——

2007.12 高一(35)班

高一(34)班

于铁柱

高二(23)班

高二(24)班

李景文

高三(9)班

高三(10)班

于铁柱

3、实验说明

(1)实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实验研究的内容:

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怎样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解决问题是我们实验研究的重点。

实验研究的目标:

A、形成性目标:争取大部分学生在实验结束时,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B、发展性目标:使学生对使用信息技术学习地理有明显的兴趣,能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学习效率高。

C、认识性目标:指本实验课题的参与者对与实验因素有关的问题如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影响。

(2)实验的变量

A、自变量

教学中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正确应用是本实验研究课题中由教师控制的自变量。其中正确应用包括学生登陆和退出平台的方法,学生搜索信息、回答问题、课堂练习、教学反馈的提交等。

B、因变量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本实验的因变量。“形成性和发展性目标”是因变量的具体体现。

C、无关变量

教师和学生及家长的心理因素是实验的无关变量。

我们的控制:在实验中,实验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题组的实验方案在“地理网络课堂”中进行教学。

4、实验效果的检测

A、检测项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 级 指 标 学

自 主

学习

提出问题能力

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提出有价值问题。

网上资源检索的能力

能借助网络平台进行网上资源检索以解决问题。

得出结论的能力

能在网上搜集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出科学的结论。

B、实验数据对比

年级

实验班

独立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

对比班

独立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

高一

3班(60人)57 58 4班(60人)51 49

23班(62人)59 60 24班(62人)52 50 35班(58人)57 57 34班(58人)49 49 高二

9班(72人)68 70 10班(72人)62 61

23班(62人)61 61 24班(62人)47 47 高三

15班(70人)68 69 20班(70人)64 65

9班(72人)71 70 10班(72人)54 51

B、实验结果与分析

年 级

是否实验班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能力

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一年级

实验班 96% 97%

对比班 84% 82%

高二年级

实验班 97% 98%

对比班 82% 81%

高三年级

实验班 98% 98%

对比班 84% 82%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实验验证了假设,达到了预期目标。我们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他们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利用网络资源自主解决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详见附录《基于网络平台的地理学习自主性的培养》)

实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地理教师的专业成长。(详见附录《“亳州二中地理平台”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报告(学生)》和《“亳州二中地理平台”公开课教学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报告》)

5、实验教学实例

来自于铁柱老师给实验班高一(35)班上的《自然界的水循环》。

A、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融合(本课介绍模块如图1)

图1 本课介绍

B、教学结构(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混合

(1)资料展示:教师讲解教学目标后,布置相关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登录地理网络课堂,浏览教师事先编入的电子课文和相关资料。(如图2学生登录信息、图3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图2 高一(35)班学生登录信息

图3 黄婷婷同学在阅读课本相关资料

(2)课堂交流(问题提出模块):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所给材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还可以在校园网上浏览、搜索其他的相关资料。(如图4 学生查看问题、图5学生回答问题)

图4 凡慧同学在查看问题

图5 王永敏同学在回答问题1并观看播放的水循环示意动画

(3)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控制学生机后用PowerPoint演示并重点讲解知识重点和难点。(如图6学生问题回答反馈、图7教师讲解内容)

图6 教师浏览学生问题回答反馈情况

图7 教师讲解内容

(4)老师讲解结束后,学生进入相关的课堂练习模块,进行课堂练习,检测所学知识点,并且系统能及时给出每位同学的练习成绩,学生交卷后可看到正确答案。(如图8、9、10、11学生做练习情况)

图8 学生在做课堂练习

图9 学生在做课堂练习

图10 学生在做课堂练习

图11 学生提交练习后可看正确答案(5)教师根据即时反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集中讲解错误率高的题目。(如图12学生练习成绩反馈信息)

图12 学生课堂练习成绩

(6)教学反馈模块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迁移。把学习中的疑问和想对老师说的话写在里面反馈给老师。这里掀起一个高潮,教师可以接收到学生的发言,是增强师生互动的绝好机会。(如图13学生填写教学反馈、图14教师收到的部分反馈信息)

图13 学生填写教学反馈

图14 学生反馈信息

C、本节课实施效果检测

主要通过检测来评价这种授课方式的效果。本次检测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地理网络课堂”的即时反馈功能进行的。

在教学时选择了两个平行班高一(35)班和高一(34)班分别采用常规教学和数字化平台“地理网络课堂”教学进行比较实验。为了检验和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效能,在测试之前对这两个班学生的智力水平(用总分统计)和地理基础知识进行了前测,在大体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教学。两个班前测的结果如下:

高一

年级

平均分

均方差

标准差

各分数段人数

100-90 90-80 80-70 70-60 60以下

(35)班 77.38 52.49 7.24 1 24 26 6 1

(34)班 77.36 57.10 7.77 1 25 24 7 1

高一(35)班利用数字化平台“地理网络课堂”在信息中心微机房Ⅲ上课,通过“问题提出”栏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回答问题,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规律。而在高一(34)班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与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学习方式。

一学期后,用这节课的“课堂练习”栏目进行后测。并对这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和各分数段分别加以比较,如下:

高一

年级

平均分

均方差

标准差

各分数段人数

100-90 90-80 80-70 70-60 60以下

(35)班 80.17 80.50 8.49 9 24 16 6 1

(34)班 68.91 130.43 11.42 0 14 18 15 11

从考核反馈中可看出,两种教学方法有显著的差异,采用基于“地理网络课堂”上课的高一(35)班,无论是平均分还是高分数段的人数都要高于高一(34)班;标准差、均方差实验班比普通班小,说明基于平台的授课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且能关注全体同学,从而极大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6、实验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它与地理课堂教学恰当地整合,能有效地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但在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过程中,要想克服重教学资源设计建设,轻互动设计;计算机“反客为主”,教师失去教学个性;人机交往,教学缺乏人性化;滥用“效果”分散学生注意力等问题,必须找到一种混合教学和学习方式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认为混合学习是指人们把传统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既重视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等主导作用,同时又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习作用。混合学习是一种教育思想,在资源应用上,主张灵活运用信息资源和非信息资源。在学习方式上,主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师生关系上,主张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相结合,“亳州二中地理平台”、“地理网络课堂”既能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又能避免教师在课件制作上的耗时劳心;它既可做到及时反馈,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又能进行差别化实时指导,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它既可保留传统教学的优点,又能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长处。

可以看出,该教学流程使建构主义认识得到深化,使信息传播技术教育应用的认识得到深化,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得到深化,使教学设计认识得到深化。地理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课堂教学组织的有序性和有效性;要精心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递近性;要避免教学受计算机的约束。

十、研究结论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研究和不断调整、完善,我们课题组构建了“亳州二中地理平台”、“地理网络课堂”,其基本教学流程是:教师给出问题和资料——学生自主探索——互动合作——实践体验——教学反馈,初步建立了网络课堂教学学生学习非量化评价体系。

1、地理网络课堂互动教学的目标

(1)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信息化决定了其环境下的社会必是个终身学习化社会,要帮助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重点在于让他们懂得如何学习,形成学习的基本能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多沟通、多参与、多尝试、多体验,学会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并且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

有效地学习,需要由学习者自发地去追求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很诧异为什么有的老师向他抱怨班级里总有一些调皮不学习的学生,他说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脑力劳动的乐趣,他们就不会有时间去调皮捣乱了。我们力求创设出让他们的脑力动起来的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

信息素养不仅仅是指学生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的能力,更关键的是能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专业化水平

信息社会的到来,挑战着教师在课堂中的传统地位,教师必须适应网络信息成功转换角色,从以前的“三个中心”模式转换到现在的网络互动模式,变成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不断提升个人的信息化素养和专业化知识。

2、地理网络课堂互动教学的流程

(1)如下图所示:

(2)流程说明: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学生每人一台电脑。

课前准备:课前教师事先准备好各种资料,录入到网络课堂网站数据库中,并设置好上课章节、班级、教师。准备好本节课课件。

时间

学生活动

老师活动

设置意图

15分钟

①学生以自己中文姓名登录到网络课堂,查看“本课介绍”。

②紧接着回答“问题提出”栏目中设置的问题,在回答问题的页面中有教材电子书、各种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的链接,学生可以点击查阅,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③也可以与左右的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①从网站平台的教师入口登录,实时查看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②并及时快速地总结和分析出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出学生容易正确掌握和容易理解错误或不能自学理解的知识点和技能。

③为后面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思路和重难点把握等作好准备。

④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如死机、难题等)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合作,分析问题,检索信息,处理信息,回答问题。

15分钟

认真听课

通过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的分析,对上课思路作一些调整,然后利用软件控制住学生机的屏幕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

突破重难点,巩固知识链。

15分钟

① “课堂练习”,完成本节的练习。

② 做完练习提交后可以得出自己的总分,并可查看正确答案。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举手询问老师。

③ 如有空余时间可在“教学反馈”中留下自己的各种问题和建议。

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并对同学们错的比较多的题进行公开提示或讲解。

查看学生反馈,有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流程。

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把握学生认知规律,改进教学流程。

课后工作:对学生的问题回答、练习成绩、课堂表现、“教学反馈”栏目中学生的留言进行资料的存储和分析,继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网络课堂互动教学的个案

(1)以高中必修3中的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为例加以阐述:

从教师的角度,案例来自李景文老师的地理网络课堂教学(有删节,详见附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设计地理课堂教学》)

A、创设情境

首先运用网络平台给出相关的照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直观感受三江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三江平原的农业景观以及三江平原农业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阅读图片和文字学生对三江平原有了整体的感知。

B、提出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对“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有更深入的理解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2)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种自然条件?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

(3)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湿地,并且加以保护?

C、学生利用“亳州二中地理平台”和“地理网络课堂”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以调动学生主体性为中心,提倡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动,采取多边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对以上三个问题,我要求学生首先搜索平台上提供的资料后形成自己的答案,用时大约15分钟。然后学生之间交流答案,并对答案进行讨论、修改,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善、合理的结果,用时大约10分钟。如学生对问题(1)“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经过热烈讨论后给出的答案是:“

一、该平原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易积水。

二、处于中温带,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有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蒸发小。

三、夏秋多雨——河网密布,易涝。”,回答的比较全面而深入。

D、效果评价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我还设计了课堂练习。

学生做完练习后提交服务器,计算机就能自动计算出学生的成绩,反馈到教师机,教师能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掌握。另外服务器还能够把学生对这节课内容有疑问的地方通过教学平台反馈给教师,通过平台,老师可以做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学生的难点、疑问。互动效果很好,可以实现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为学生在网络上答问解疑。通过平台教师能了解具体某一位学生反映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实现与学生一对一的辅导交流。

整个过程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利用“亳州二中地理平台”和“地理网络课堂”学习的行为,为网络学习非量化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对于学生的反馈和交流要注意积累原始资料。

(2)别开生面的地理课

从学生的角度,案例来自高一(35)班怀灿灿(有删节,详见附录《记一堂别开生面的地理课》)

计算机老师在给我们讲登录事项,我记住了要输入自己的中文姓名,密码都是abc,而且不许有空格。他给我们演示怎样打开C盘,找到Web文件,双击后打开该文件,看到了“进入网站”四个字后,需要单击两次,才能进入登陆界面。

按照计算机老师演示的,在我看到“姓名”和“密码”时,我先选择智能ABC输入法,再输入自己的名字,切换到英文状态后输入密码abc。当我单击“登陆”按钮后,就看到学习内容了。

我们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看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他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我单击“问题提出”后就看到了问题。我单击“寻找答案”链接后就可以看到学习资料和其他图文资料。真的很方便,我可以直接单击电子教材来浏览。找到答案后可以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框里,再按“提交答案”按钮就可以了。做完一个可以单击“回答其他问题”继续回答。

大约15分钟过去了,我也基本上把题目答完了。

老师在他的教师机上看了我们提交的问题答案后,表示很满意,就把我们的计算机控制住了,仔细地讲解我们还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对于大家都会的问题他一带而过,大约15分钟的时间他就把知识点都解说完了,我心里上觉得早就会了一样,可能是我刚才自己寻找答案时已经有印象了吧。我觉得老师能够天天这样上课就好了。

老师讲解完后,不再控制我们的计算机了,让我们做课堂练习部分,我点击选完答案就“交卷”了。老师好像能够立即就知道我的练习成绩一样,立即给了我反馈,还特别说了为什么有的地方没有做对,容易出错。老师在我们做完练习后,让我们点击“教学反馈”写一下本节课的感受、没有弄懂的知识点、还想知道的内容、对老师的要求或者其他的看法等等。只恨我的打字速度不够快,不能多写,只拣一两个自己急想了解的内容写上,我记得我写的是:“老师,下一节我们还这样上课吗?我真想以后都能够来机房上课!”

学生的感受是很独特的,所以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注意搜集整理学生的反馈和心得。在校园BBS上学生也贴了一些学习问题和感受的帖子。以下是部分学生的感受和心得体会:

通过这几次在微机室里面学习地理,我觉得这种学习方式很好。在电脑上,我们能够看到动的物理图像,带我们走进五彩缤纷的地理世界,让我们更加容易记住内容,并且对地理感兴趣。而不会像书上那样枯燥无味,只有呆板的文字和没有活力的图片,从而觉得上地理课不太有趣。在电脑上做课堂练习不会的还能查阅相关资料,也能练习我们的打字速度。(韩远)

在这个学习的平台上,我们可以自己查阅资料,回答问题,测试自己的能力,并且还有三维动画来演示,真是有趣极了。电脑教学,不仅有意思,而且方便于记忆和理解。我喜欢电脑教学的方式。(赵仁豪)

以前从来没有这样上过课,看到电脑屏幕上老师讲的那些内容,感觉比老师在黑板上讲的速度快多了,老师用一些动画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做题也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我们自己来“消化”一节课的内容,觉得很轻松。(李佳)

我们去上电脑课,结果是高三的老师给我们上地理课,我们真的很好奇。随着好奇心,我一步一步地打开程序,一打开画面就弹出一个运动的地球,里面的一切都会运动,还有很多美丽的图片,真的很奇妙。想要看哪个环节,点一下鼠标就行了,真的很方便。同时,也激发了我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认为应该多开发这样的课,不过如果我会很好的用电脑就更好了。(龚慧慧)

(3)研究性学习案例

来自高三(9)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关于宋汤河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有删节,详见附录《关于宋汤河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我们的故乡亳州是一个充满魅力和希望的城市,文化底蕴丰富,老子、华佗、曹操等历史名人辈出。看不见黑烟滚滚的烟囱,城市规划井井有条,名胜古迹保护得很好,尤其是人们参与环保的氛围浓厚,但是亳州城区宋汤河水污染相当严重。当得知宋汤河综合治理工程已被列为市政府“十大民心工程”之一并马上全面启动的消息,我们为之欢呼雀跃:“这真好,水是万物之灵,一个城市有了活水就会有了灵气,有政府的重视,亳州的环境会更加美好的”。

我们几个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跟踪调查宋汤河的治理情况。该工程于2006年9月29日全面开工,目标是完成宋汤河城区段治理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

我们准备通过互联网和实地调查两方面获得工程进展情况。我们先从互联网上获得了一些关于宋汤河治理工程的消息。

2006年9月29日早上我们从光明西路去上学的时候,看到宋汤河治理开工了。我们几个同学在星期天去拍了几张照片。

市民论坛中的宋汤河治理大家关注主题,我们也经常上去看看,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并把这些及时地放在“亳州二中地理平台”的BBS论坛中。此后我们几个在周末都会去看看工程的进度,河水慢慢地被抽完了,露出了肮脏的淤泥,以及污染物遍地的河床。

转眼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临了,我们觉得他们的工作进度太慢了,我们在市长热线里问了两个问题,没有想到还真得到了答复。

问:宋汤河治理工作为何进展缓慢?

答:河内污水管网未截流,施工通道狭窄、难度大,沿河障碍物未完全清除,淤泥、垃圾较多且需要倾倒到较远处等原因是工程进展缓慢的制约因素。但工作人员会想办法克服种种困难,力争在四月底完成主体工程。

问:宋汤河治理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答:工作正在稳步有序进行,目前已完成了小洋桥至幸福桥段1.4公里的清淤等工作。现在工人们正在实施幸福桥至南关桥段的清淤、护坡等工作,预计四月底前可把主体工程完成。

高三(9)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关于宋汤河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经过近一年的关注和调查,学生收获很大,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还学会了使用互联网浏览信息、搜索信息、保存信息、处理信息,学会了怎样去调查采访,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是我们全社会都必须关注的事情。通过这次调查唤起了同学们更广泛的环保道德。

还有一些问题探究的案例成果张贴在校园BBS上,并把PPT上传到地理平台的资源库里。通过开展探究活动,改变了以往用枯燥单一的纸质练习进行题海战术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兴趣和热情。通过搜索资料、检索信息增强了学生的现代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通过研究性学习,促进了对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较大部分学生研究思路清晰,搜集资料比较充分、详实,观点鲜明,论证有理有据,逻辑关系明朗。研究性学习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显露了学生独特的风格。

但部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探究活动中敷衍马虎,应付差事,作品质量较差。课题相关资料和信息搜集不足,没有充分、详实的论据支持论点,作品只有骨架显得单薄而力度不够。部分学生虽然资料搜集较多,但缺乏对资料的深入筛选、梳理、分析、整合。没有深刻思考,材料与观点之间逻辑关系不明,论证总体显得不够严谨,结论显得唐突和贸然,作品胡拼乱凑之感明显。部分学生作品不按要求呈现,没有使用办公软件编辑,没有用附件发送,整体显得凌乱无序、思维混乱。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信息意识亟待增强,信息能力亟待培养,表现为基本的电脑操作不会,Office办公软件根本不熟练,连E-mail不会发送。经过研究实验,我们相信绝大部分同学的信息素养获得了质的提高。

4、网络课堂互动教学的优点

(1)平台上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声情并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搜索、保存、分析、利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2)一定的交互性为学生与资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方便。每节课的前10-15分钟通过网络自主查阅资料、分析回答问题,把答案传输至教师机,可以及时地记录和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后续的教学提供全面真实的学情,节省很多时间。

(3)“课堂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习的效果,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教学反馈”教师还能从中得到反馈,并及时给予指导。

(4)论坛吸引着每个学生,大家都想要看到自己发的帖子有什么样的回应,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性。

(5)“地理网络课堂”真实、全面地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为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因材施教提供方便,为创造学生的发展空间提供依据。

5、网络课堂互动教学的互动方式

我们发现在网络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资源设计,轻互动设计;重间接互动,轻直接互动;重社会型互动,轻学习型互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网络教学中互动的地位、特征等进行再认识,以便更好的指导互动的设计。我们认为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没有互动就没有网络教学的观点,必须明确网络教学中间接互动和直接互动是相辅相承的。因此必须对不同类型的互动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主要策略有:①精制网页刺激学习型互动。②巧设问题激发社会型互动。③瞄准时机引导直接互动。

(1)回答问题:学生通过“地理网络课堂”中的“问题提出”栏目表达自己在网络互动平台或互联网中搜索到的信息整合后形成的问题答案。

(2)课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置的练习可以起到巩固知识链的作用,老师也可以根据回答情况判断学生掌握情况。

(3)教学反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上课的表达方式都有很大的帮助。

(4)BBS:(详见附录《基于BBS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关于论坛,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待突破。一要先选定主题,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二要统筹规划好教学流程。确定了主题,明确了教学目标,接下来就要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统筹规划,做好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探讨的知识点有哪些,探讨的主题范围有多宽?

2、BBS论坛的运用方式: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还是在课外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用多长时间?

3、主题版块和栏目的设立:是按照知识体系划分还是按照主题内容划分?主题帖子的内容用什么媒体格式?如何发布?

4、学生的参与方式:是分组讨论还是自由参与?如果分组,以什么为依据?

5、在论坛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怎样发挥?大量的帖子怎样回复,学生的认识和观点怎样引导?

6、选拔版主:在BBS中版主的作用很大,职责很强,如何选择版主需要谨慎考虑,是老师指定还是学生自己选择?

7、学习结果的检测:学生以什么方式展示交流结果,教师以什么方式把握整体效果。教师怎样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三要加强论坛管理,净化论坛环境。由于虚拟论坛中所具有的身份隐蔽性、观点多样性可能导致存在不文明的语言、不良信息甚至人身攻击事件会偶尔出现,所以必须加强虚拟论坛的管理。教师要及时而诚恳的回复每一个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发出的有意义的帖子。对学生的观点巧妙引导,注重点拨,控制讨论热点,净化虚拟环境。四要做好结果统计,及时反馈学生学习心得。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教学的成功与不足,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环节。在虚拟论坛中教师同样能迅速获得这样的反馈。例如:利用“主题数图例”可统计主题实例版块和其中各栏目的参与发帖数量和比例;利用“今日帖数图例”可了解当天参与各版块各栏目发帖数量和比例;利用“在线图例”可动态了解到某一时段参与每个主题讨论的用户是谁。此外,还可了解某个用户的发帖数。如果进到栏目内部就可详细浏览发帖内容。

教与学的过程其实也是师生之间人格魅力的相互感染和真情实感有效交流的过程。在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引用BBS教学法,把教与学的情感性、趣味性、集中性和专一性以及参与性、互动性结合起来,做到相互补充、综合运用。

(5)E-mail:学生可以发电子邮件,对于还没有尝试过E-mail的同学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毕竟只有老师一个人可以看到他(或她)想说的话。

(6)QQ或MSN:学生大概最爱QQ了,因为可以趁机与好朋友联络,但也影响了上课的实际效果,所以不太提倡在地理网络课堂上打开QQ。

(7)学生讨论:学生之间的分组讨论可以有助于集体智慧的发挥。

(8)询问老师:有的学生喜欢面对面和老师沟通,这是最好的方式,但老师的时间往往有限。

两年多来,实验班通过跟普通班对比我们发现,由于普通班无法直接接触计算机进行操作,教学环境没有改变,他们获得的信息量要少,刺激减少,学生思维发散程度较低,师生互动交流也少一些。实验班学生主动互动交流要多一些,即使离开实验环境他们与别人交流的次数也明显增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明显多样化。

6、网络课堂互动教学对师生的影响

从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年级越高的学生对使用网络互动平台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所抱的期望越少,这也是思维发展的一个必然,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不需要多大的刺激也能够自觉地去学习了。从这点来看,对于高一年级实施网络教学最好,有助于他们思维方式的锻炼。

从教师的问卷来看,教师对网络教学模式很感兴趣,也愿意自己摸索应用网络进行教学,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认识也基本一致,认为平台应该提供丰富的形式多样的可检索的资源,应该是一个可以及时交流互动的平台,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的平台,是一个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但是大部分老师对于网络教学的效率还是持两可的态度,认为不好说,这也说明目前网络教学模式还不成熟,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我们希望借助我们的研究能够帮助大家找到最佳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的途径而少走一些弯路。我们认为网络教学:

(1)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网络学习进入课堂,不仅是对传统教学理论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它能转变和丰富教师头脑中沿袭已久的教学理念和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

(2)增强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两年多以来,实验班的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当然并不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7、网络课堂互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非量化评价

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使用网络互动平台学习的情况,我们制作了一个评价表来进行评价。

学生利用地理网络平台学习的非量化评价表

姓名_______ 班级_______

分类

评 价 项 目 内 容

分值

学习 态度

1.该学生基本上能按教师预定的课程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7

2.该学生愿意去完成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5

3.该学生在网络教学模式下,能自我管理,主动学习。5

4.该学生能积极的参加教师组织的网上教学活动。6

5.该学生愿意与其他学习伙伴相互交流。7 相互

作用

交流

1.该学生能及时做“课堂练习”,不敷衍了事。5

2.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没有抄袭、作弊行为。4

3.在“教学反馈”中该学生经常向教师提问问题。7

4.该学生在BBS论坛内经常发表自己的见解。7

5.该学生经常与教师交流各种学习上的问题。7

6.在论坛中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6

7.该学生经常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5

8.该学生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时应答。5

9.该学生对教师的反馈能及时进行再反馈。5 资源

利用

1.该学生曾为地理平台上载过有价值的资源。5

2.该学生经常在地理平台中查询资料。7

3.该学生能有效的利用各种学习资源。7 总评

1.你对该学生的总体评价是:

2.你认为该学生要提高学习效果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十一、研究成果

1、构建了“亳州二中地理平台”

构建了基于亳州二中校园网的“亳州二中地理平台”,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一个互动平台上查找经过筛选的优秀地理教学资源和交流教与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了校园网的利用率。该平台包括:“新闻”、“专辑”、“课本”、“课件”、“论文”、“试卷”、“BBS”、“链接”等栏目,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其实用性、专业性和趣味性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2、构建了“地理网络课堂”

让网络真正走进课堂教学,探索了网络教学流程和网络教学非量化评价体系,分析了网络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产生的意义,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关于这一点在前面“

八、对比研究实验”中有详细说明。

3、对网络课堂教学中互动的地位、作用和设计策略进行了理论探讨。

利用地理网络课堂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或帮其寻找学习的伙伴,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及时补救。在这种互动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自制的课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自主探索,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还可以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尽快了解老师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评价。

利用网络互动教学能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一方面体现在课前的准备(包括教学设计、资源准备、课件设计等)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及时有效的控制上。而网络互动本身又存在多种互动类型,其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流程的创新是亮点与难点所在。实施网络互动教学,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与更有意义,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备好课本,而且要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资料用以制作网络课件,这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等,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有机的整合起来,运用到局域网中得到高速的传输。

教师的教学思想与设计要在课件的制作中体现出来,对学生在利用网络课件上课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出适当的预测,抓住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思维的契机,使传统意义上的书本课堂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并且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课件进行精心的设计。在网络氛围下,教师可以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资料的搜集与材料的整理与加工,变学生被动学习式的教学为内在诱导思维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的对新知识已经有一定了解。

网络互动教学具有如下优势: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扩大学生的知识摄取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减轻学生学习的身心负担、提高学习效率等等。这就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问题一:教学目标如何实现的问题。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何避免网络迷航而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标?如何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已经实现了教学设计的认知、情感以及动作目标?

相应对策:在线测试(目标测试):精心设计的问题陷阱、极具挑战性的测试题目、生动活泼的激励画面、体现教学目标的测试内容等等,让学生在测试中可以重复学习基本内容知识,达到认知方面的目标。

问题二:BBS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积极作用?网络上的讨论组是自由的聊天空间,如果教师使用得当,它为教学提供了方便的讨论与共同探索的气氛,如果使用不当,它则为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提供了随便说话开小差的机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相应对策:这其实正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显示的时候。教师要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控制,并引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使BBS论坛的主要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未来的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素质外,还要具备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支配资源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应用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正是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呼唤。优化教学结构,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多向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分析事物特征,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发挥创造潜能。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自由广阔的空间。

我们认为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没有互动就没有网络教学的观点,必须明确网络教学中间接互动和直接互动是相辅相承的。

4、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教师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突破了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能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做学生的支持、合作者,及时为学生的网络学习活动做好记录。教师能够从不情愿逐步转化为有意识、有目的地做好各类研究工作,真正使教与研相结合,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撰写研究论文,有效地提高了科研能力。学生通过参与实践,从对计算机的键盘不熟悉到能够熟练搜索信息、整理信息、保存信息、利用信息来进行表述,有利于他们创新思

维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十二、研究反思

在基于地理网络平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要从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出发。因此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1)超前的教育观念,真正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2)高超的教学技能:①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能力;②能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能力。学生是研究的主体,除了要有积极的态度外,学生必须学会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借助现代教学媒体表达自己的见解,会熟练使用浏览器,会使用论坛或反馈留言版,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分享研究成果。但也存在这样的问题:(1)课堂内探究性学习不能适用于所有知识的学习如思维容量大的问题就不太适合;(2)耗费的时间较多,使其它内容的教学难以得到时间保证。

1、网络教学的环境不容乐观。

在现有评价体系下,学生的信息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并不能在高考中反映出来,因此从学校领导、教师到家长、学生,对网络学习都不是太热心,尽管学生对此种学习方式十分感兴趣。硬件资源跟不上。学校的网络教室还比较少,只有四个学生机房,因此普通老师实践的机会比较少。

2、专题章节课程网络资源还不够丰富。

仅靠教师自己做专题章节网页难度较大,时间上也不允许。提供高质量的专题章节网站,对网络互动教学十分必要。实际上现在全国许多学校和教师都在做专题网页,许多网页的质量也很好,但由于知识产权问题和交流不多,无法实现资源的共享。

3、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跟不上。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高考制度的制约,许多学生还不适应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还是习惯于教师讲,自己听,学习比较被动,因此网络教学中互动的组织难度较大。

由于自身理论水平限制、学校硬件条件及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师建设一个网站、或者高质量的课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更要不断更新维护,这样网站才不会失去生命和活力。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需要教师自身的热情、奉献精神和持久的耐力以外,还需要学校管理层的支持和鼓励。受现实教育制度的影响,从学校领导到学生,一切还是围绕着高考应试安排的,网络环境下的互动学习只能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夹缝中求生存。网络课堂是一种学习途径,但网络不能代替一切,如何把网络学习有机地融合到常规教学中,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十三、参考文献

1、杨晓萍 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2、[美]C.M.Charles 著.张莉莉 张学文 等译.张莉莉审校.《教育研究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4

3、刘芳总主编.钟启泉主审.《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严淡如.《新型活动课程指导》.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5、杨小微 刘卫华 主编.《教育研究理论与方法》.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6、顾明远.《教育技术学和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7、李克东.《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8、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9、刘儒德 赵妍等.《多媒体学习的影响因素》.中国电化教育.2007.10

10.余胜泉 陈玲.《1:1课堂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变革》.中国电化教育.2007.11

11、马秀芳 吴向东.《Blog在小学网络教学中应用效果的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7.9

十四、附录

各类成果统计表

形式

成果名称、作者

获奖级别或刊发

课件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于铁柱)

国家级三等奖

《聚落的形成》(吕敬)

国家级三等奖

论文

《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构建网络互动平台》(方迎春)

省级二等奖《谯城教育》(06.6)

《浅谈网络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于铁柱)

省级三等奖《安徽电化教育》(07.2)

《亳州二中地理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吕敬·于铁柱)

亳州市三等奖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实践分析》(吕敬)

省课题会议交流

《基于BBS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于铁柱)

省课题会议交流

《基于网络平台的地理学习自主性的培养》(吕敬)省课题会议交流

《运用构建主义理论设计地理课堂教学》(李景文)

校课题会议交流

《运用网络平台,实践高中地理教学》(李景文)

校课题会议交流

《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实践地理课堂教学》(于铁柱)

校课题会议交流《亳州二中报》(07.11)

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选择》(徐媛媛)

市公开课

《综合国力竞争》(于铁柱)

市公开课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李景文)

市公开课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于铁柱)

校公开课

《宇宙中的地球》(于铁柱)

校公开课

《自然界的水循环》(于铁柱)

校公开课

调查报告

《亳州二中地理平台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报告》(吕敬)

课题组交流

《亳州二中地理平台公开课教学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报告》(吕敬)

《关于宋汤河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张梦雨 杜时敏 王标)

学生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

《鱼类毒性实验报告》(刘欣 王强 徐燕会 夏艳起)

学生研究性学习调查报告

体会与

反思

《亳州二中地理平台建设体会》(方迎春)

课题组交流

《亳州二中地理平台概述》(方迎春)课题组交流

《记我的一堂别开生面的地理课》(怀灿灿)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的互动教学 篇7

一、互动教学的意义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实践中学习, 采取多种方式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强调:“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 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 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 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充分而和谐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教学进度的全面把控, 而不是把教学任务机械地传授给学生。如果教师只是以教育者自居, 在课堂教学中就不免要走“填鸭式”的教学老路, 让课堂教学成为教师自己活动的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 思维和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发展, 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自然也不可能出现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所以说一切课堂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促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结为良好的学习伙伴。学生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质疑, 进而相互提高。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性地使用书本, 积极探索, 善于思考。因此, 教师与学生必须处理好互动关系, 让学生之间展开良性竞争, 创造性地探究教材, 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能力不断进步, 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益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互动教学的方式

1. 师生互动

古人早就强调“教学相长”, 即说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的。知识在不断更新, 学生知识更新的接受能力更强, 速度更快。教师不可能永远站在真理一边, 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 虚心向学生学习。新课程强调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不应以权威自居, 要改变以前“一言堂”的教学方法, 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教师要注意课堂生成,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合理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上课前, 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预期, 也常常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的“标准答案”上拉。这正是传统教学的弊端, 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 没有自己的思想, 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所以, 教师不应总是按照自己的教学预设去进行课堂教学, 而是要根据学生新的课堂生成来组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尊重学生的求异思维, 肯定他们的创造精神。有真诚的鼓励, 才会有真正的师生互动。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 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 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即强调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和学生之间展开平等对话。教学的师生互动还要注意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不能对成绩落后的学生有偏见。

2. 生生互动

合作探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它摒弃了课堂上学生“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学习方式, 而通过课堂上兴趣的相互激发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与沟通,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探究合作的机会, 使学生在探索中相互质疑, 在解决疑惑中受到启发,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进而相互欣赏, 共同提高, 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获得探索与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 这比教师的直接传授更有效果。

在课堂开展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当好导演, 始终要掌控学生活动的方向、进度、效果, 切不可袖手旁观, 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小组的活动当中去, 指导学生各尽所长地选择任务及角色。由于问题设置、时间安排、学习程度不同等因素, 有时课堂讨论有可能演变成说闲话、拉家常。教师就要发挥课堂导演的指挥作用, 及时发现问题, 找到解决方法, 把课堂讨论引领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另外, 教师应精心挑选各组组长, 使其在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教师应在平时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力争在合作活动中分出梯度, 让平时不善于表现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

3. 学生与文本的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每一章的授课主题去发掘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的相关背景材料, 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课堂教学的过程要为学生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因此, 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有必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英语实践的时间和机会, 让他们自己阅读、分析和思考, 从中掌握语言材料, 提高语言能力, 从而尽可能地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发挥其主体意识。

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 用互动式教学的模式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6-077-01

课堂互动是教师在授课时与学生或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通过这些交流后能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课堂互动中,同学们和老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个人都参与在课堂之中,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看法,赞扬其优秀之处,纠正其偏激的想法,实现分层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有区别的教学活动,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对接。

一、激发学生参与,实现师生之间交流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进与深入,枯燥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于现在的课堂。相反,更多的是采用课堂互动的方式来展现和传授知识。书面话的内容加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更深刻的让学生们记在内心而不用死记硬背。例如:在分析《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可以让学生们课前先自己分析这首词的意境内容和词人所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挑选几位学生来阐述他们的理解,在正确的地方给予表扬,而在理解误区中给予正确的引导。教师还可以采取分组来进行,一组可以分析写作手法,另一组来分析词人的感情.最后由教师来评价两组中哪一组更加贴切。这从另一个角度又是在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们能主动参与其中便是课堂互动的成功之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不停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的等着教师的讲解。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提高他们的学业,更能帮助一部分成绩稍差的同学,这在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调动学生思维,全程参与教学过程

高中语文不同于中小学语文,高中语文对于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要求更高。这种理解又不单单是指在阅读方面的理解能力,当学生在写一篇作文时,学生对于作文题目的理解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把题目看透彻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文章来。课堂互动在另一个方面又能培养学生在“说”方面的能力,通过互动,学生能够条理清晰的说出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这对其他方面也是很有帮助的。课堂互动无非就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中间不可避免的就会有对话,同学们互相听对方的发言,也可以从中获得灵感,每个人的想法都是大不相同的,当把每位同学的想法聚集在一起,那就是一个大的集合体,同样可以被称为知识的结晶。例如:在讨论《欧也妮 葛朗台》时,同学们可以再现其经典剧情,共同探讨这其中的人物性格和特点。老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分组表演,看哪组同学能把书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刻画的更淋漓尽致。让同学们来写评语,培养学生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各项学校组织的文学比赛,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不给自己的高中生活留下遗憾。

三、积极参与讨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

课堂互动的教学重点在于“动”,整个课堂上的上课气氛不应该是沉默枯燥的,相反,教师应使用课堂互动这种授课方法,使同学们加入讨论中来。同时,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也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是指教师应该抓住整堂课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同学们难以理解的地方,细细的给同学们疏导。教师给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也要基于学生本身的知识面上,当然偶尔给学生提出几个难题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斗志。教师在课堂互动上的作用是给学生起到启发引导作用,指引学生们朝正确的方向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教师本身要做好一个好的模范,在课前要对自己所要教授的内容作一个详细的分析,明确自己的教学重点,整理好大纲,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适应和听明白自己所讲的内容。例如:在教学《阿房宫赋》时,有些字词的解释在其他文言文中也是相同的含义,因此,同学们可以在其他文言文预习是提前注释,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教师对一篇课文的分析讲解,学生们能活用这种方法,并且在其他课文中也能融会贯通。

四、优化互动环节,构建互动课堂文化

高中语文的学习应该采用“活”的方法,教学课堂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来阐述自己对课文的独到见解。教师则应该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尊重。通过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学生就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过去的教学课堂形式过于单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多为机械化的你问我答,这种课堂很难激起学生的上课兴趣,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交流,整个课堂几乎失去活力,这样的上课形式在新时代课堂是不被赞许的。老师在课堂上应具备灵活应变能力,应鼓励学生们积极提出问题,当然这也就要求老师具备丰富的知识。授课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时间,抓住课文的重点,课堂提问要少而精,不提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不偏心,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真诚的关爱,并把这种爱化作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如果只是为了互动而互动,那么这种互动是无效的。因此,有效的师生互动是“启发式”和“诱导式”的教学方式,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的创造性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秋华.高中语文课堂“低效”归因及应对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3 (1).

[2] 陈志忠.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标准的要义[J].时代教育,2010(2).

上一篇:医患沟通现状与对策下一篇:加入工会的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