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2024-07-04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共12篇)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篇1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 人们对健康生活环境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本文从健康的园林景观定义入手, 就如何打造健康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做了重要论述, 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健康,园林景观,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是经济的不断发展, 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人们开始对居住质量和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在这种形势下, 探究园林景观的健康生态设计, 不仅满足了人们提高居住质量的要求, 也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对整个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城市人居环境的现状

(1) 北京2015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86天, 实际据统计, 全天都是晴天只有169天。京津冀、山东、河南和整个华北都遭受了雾霾的袭击, 范围之广、时间之久、形势之严峻都是历史最强。 (2) 2002年, 零点调查公司在全国做了1次市场调查:“你最想拥有什么?”被调查者中有70%以上的人选择了“健康”。 (3) 日前, 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 超80%的受访者认为健康是决定个人和家庭幸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 健康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定义

景观是一个复杂的词汇, 地理学家把景观理解为一种地表景象, 如森林景观、河流景观、城市景观等;生态学家把景观理解为生态系统, 如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旅游学家把景观理解为一种资源;景观学家认为景观是与我们密切相关一系列环境系统的统称, 既是一种景象, 也是一套系统, 还是我们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一种媒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指一个人在肉体、精神、社会等方面处于良好的水平”。健康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不仅要满足视觉审美的需求, 而且要在满足基本园林需求的基础上, 从生态、可持续等方面着手, 提升环境的健康、生态要素, 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 营建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3 健康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影响因素

3.1 绿化指标

现行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推行“以法治绿”的原则, 根据建设部发布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等规章的规定, 小区绿地率不应低于30%, 即绿地与规划用地面积之比不应低于30%。对比现在开发商推广常用词汇——“绿化率”, 与国家标准一字之差, 却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绿地率要求距建筑1.5m和道路边线1m以内的土地和地表覆土达不到3m深度的土地, 不管其是否有绿化都不能计入绿地面积, 绿化率却计入绿地面积。绿化指标控制的松懈和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 导致城市居住环境出现各种常见问题:如重视平面绿地、轻视垂直绿化;重常绿、轻落叶;重草坪、轻乔木等。只有从源头控制好绿地率和绿化率等绿化指标, 才能为健康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提供更好的保障。

3.2 功能配置

谈及功能, 有合理的交通流线, 适合目标人群的活动场所等, 本文以传统民居为例, 探究健康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功能配置。传统的四合院闭合环绕的天井建筑阻挡了酷暑、风沙等室外污染的进入, 阳光照射下重的污染空气下沉到庭院底部, 与接近地面的湿气接触沉到地面随排水沟排出, 夏天会使室外空气流通进院落, 利用蒸发物理降低院内湿度。人们创造并沿用了适应自然气候的健康功能配置, 更多考虑的是从热、声、光等方面, 实现区域健康需求的生活环境。健康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亦是如此, 只有对热环境、自然采光、噪音、风向、污染、空气质量等方面融入更多综合考量, 才能实现健康的功能配置。

4 健康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绿化体系

4.1 适地适树是设计健康园林景观生态绿化体系的前提

(1) 从经济、本地适宜性及区域生态平衡上来看, 本土植物具有很大优势。 (2) 通过梳理植物的布局, 营造适合本地场所特征的空间。例如, 南方广场空间的设计尽量保持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 利于气流疏导, 增大空气流速及场地热交换, 以改善夏季小气候热环境。北方居住区更多考虑冬季西北风的影响, 偏重于避风向阳小气候环境的打造。

4.2 充分发挥植物的净化作用是打造健康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绿化体系的重中之重

研究数据显示, 1hm2树林每天可吸收CO21t, 产生O20.735t;1hm2草地每天可吸收CO20.9t, 产生O20.6t;浓密的人工林带可降低噪声10~20d B;在绿化覆盖率达30%的地方, 空气中的CO2至少下降90%, 致癌物质下降58%。我国对一般工业区的初步测定, 空气中的飘尘浓度, 绿化区比非绿化区少10%~50%;1hm2的柳杉每月可以吸收SO260kg。现对植物降尘降霾、灭菌降噪、释放O2、净化空气方面的功效总结如下:

(1) 北方地区设计中选取合适的碳汇林树种, 如油松、红松、落叶松、云杉、楸树、刺槐、杨树、水曲柳、侧柏、沙棘等, 固碳减排, 调节生态平衡。 (2) 植物对净化空气、降尘降霾的部分功效总结如下:紫薇、石榴、广玉兰、珊瑚树、银杏、桧柏等对SO2有较强抗性;木槿、合欢、杨树、紫荆、紫穗槐、紫藤等对氯气、氯化氢有较强抗性;泡桐、刺槐、女贞、梧桐、大叶黄杨等对氟有较强抗性, (3) 植物对康体健身的部分功效总结如下:荷花香气使人们心情平和;梅花、玉兰、丁香花香让人心情舒适;桂花香气减轻疲劳、金银花降低血压, 练功时面对松树 (雪松、油松、黑松等) 呼吸, 具有祛除风湿、舒筋作用;银杏叶的清香, 益心、化湿, 含有桉叶油醇、柠檬醇的植物具有杀菌驱蚊的作用。桂花与香樟搭配可发挥消炎止痛的作用。总之, 合理搭配各种植物, 构建复杂、稳定的生态绿化体系, 才能达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实现健康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5 健康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配套设施

景观是一个复杂的词汇, 是一个复合的系统, 各元素之间相互依存, 又相互制约。谈及健康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离不开健康的配套设施、生态的材料和过硬的技术。

(1) 设计中把雾化喷淋系统与某些特定场所相结合, 能使植物的滞尘、降尘功能发挥得更充分, 从空气质量、空气湿度、舒适度等方面更好地调节小气候, 缓解热岛效应。 (2) 更多地响应海绵城市的号召, 运用透水材料 (如透水混凝土) , 调节生态环境, 改善城市综合病。 (3) 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 例如, 装配式技术。我国现行的施工工艺大多停留在现场制作阶段, 由此带来较严重的现场扬尘问题, 是雾霾形成的一个重要诱因。只有对材料、技术、设施进行综合利用, 才能更好地实现健康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6 结语

据统计, 全世界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48.1%, 我国1998年城镇人口约占30%, 到2030年我国城镇人口可达60%。城市化进程的极速推进, 带来的人口增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消耗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 如何调控好城市建设的生态问题也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总之, 探究健康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不仅是时代的需求、社会的需求, 更是每个社会个体的需求, 未来将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 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为提高城市健康的园林景观生态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冉琼芳.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绿色科技, 2011 (2)

[2]祁云枝, 谢天寿.养生保健型生态群落在城市园林中的构建[J].中国园林, 2003 (10)

[3][美]帕特里克·弗朗西斯·穆尼著, 陈进勇译.康复景观的世界发展[J].中国园林, 2009 (8)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篇2

关键词: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生态化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自己的居住环境是理想中的“桃花源居”、“精神家园”,不仅要拥有田园、惬意和文化底蕴,还有具备现代、时尚和精致的特色,更应该是一个和谐发展、可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因此,在这种大环境的要求下,为了保护自然、回归自然,各地房地厂商也不断推陈出新,各种花园式小区、生态小区和绿地小区相继出现,“生态”渐渐成为一种时尚。

1当前我国生态化住宅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生态化设计”这一概念提出后,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方面,我国的生态住宅小区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很多先进的理论研究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的发展中,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理论研究的更新与注入,阻碍了住宅小区生态化发展的道路,具体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1对生态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

目前,相关专家和政府部门对“生态住宅小区”这一概念没有明确的解释,导致各建筑开发商对住宅小区生态化建设的认识比较模糊。虽然很多房地产公司相继推出生态住宅小区、绿色小区等房产项目,但由于市民对这些绿化的概念认识比较笼统,这就使房地产商对小区的宣传带给人们一种炒作的印象,降低了对生态小区的信任感。

1.2将生态化简单的归为绿化率

大部分开发商对生态小区的认识非常局限,认为提高住宅小区的绿化率就是对小区进行生态化建设,因此,开发商在小区的绿地建设中大做文章,甚至为了较快达到预期效果,不惜从国外移植大树、名树,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严重破坏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路径研究

2.1全面理解“生态”的概念,景观设计要符合生态化的设计理念

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就是要遵循自然,避免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这是新时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趋势和发展目标,既要结合当地的民族风情、传统文化,又要凸显现代生活的时尚和智慧,与生活紧密相连,体现出生态建设的科学内涵。与此同时,住宅园林的景观设计要尽量采用环保型和新型材料,在确保用户拥有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状态。西安绿地城项目,是2014年绿地集团西北事业部重点打造的首个中式风格产品,景观跟随整体建筑风格定位,结合绿地理想家社区景观人居标准体系,展开了一系列设计,在景观风格、功能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研究。既融合了中式的传统理念,处处表达了“道法自然”的境界,又与大自然紧密接触,是一个春赏花、秋赏月、天人合一的风水居住宝地。此外,绿地城小区的儿童活动场所采用的是柔软的全塑胶作为地面材料,环保、降低污染的同时,又能保障儿童的安全,提供适合各阶段儿童的活动玩具,与老人活动场相结合,方便实时看护儿童。

2.2确保设计工作的实用性

住宅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这是因为人是住宅园林的观赏主体,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业主的需求,切实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修建一些常用的休闲娱乐场地;第二,利用景观小品提高住宅园林景观的实用性,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烘托氛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的效果,还可以供人们观赏和休息。

2.3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园林植被

住宅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要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避免对现场地形进行改动。比如,在小区挖湖时剩下的土堆,不要盲目地将其运走,既浪费时间,又增加成本。将土堆设计成为一座小型的假山,不仅满足了业主休闲娱乐的要求,还符合艺术美的特征。同时,园林植物的选择也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考虑不同植物品种间的生态特征,合理搭配组合,从而突出景观特色。西安绿地城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不同植物品种的生态位特征,采用西安当地常见的树种,如国槐、女贞、石榴、紫荆、木槿、梅花等,并依据植物属性配置植物群落,形成种群稳定、季相变化丰富的复层群落结构,营造出一种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生态化植物景观。

3结论

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建筑开发商要充分理解“生态”的含义,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从根本上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化住宅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景观生态;生态设计;生态园林

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景观设计的对象是具有特殊属性的生态系统,人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是一种连续动态变化的特殊景观,其自发的过程是自然景观的破坏和人工景观要素的扩大.其景观结构的具体表现为:工业斑块数量增多,环境污染源增多,面扩大;内部绿地和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锐减;城市建筑急剧膨胀并向郊区扩展,取代农田基质和绿地斑块;城市景观的平均净生产力是负值,比其它任何景观斑块却更具有依赖性,需要依靠廊道运输大量能源来维持正常运转.可见城市景观的自发发展具有日趋恶劣的趋势。

1.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

1.1整体优化原则

城市景观是城市尺度上是—系列生态系统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整体,在设计中应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和研究,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在把握城市总体景观结构的基础上对于城市中的自然绿地、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的分布和发展趋势要做系统的调查分析,以此作为宏观基础来对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中观的城市景观要素进行指导和协调。

1.2异质性原则

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属性,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原则。

1.3多样性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生态镶嵌式结构的拼块的复杂性、多样性,可以采用多度、均匀度、镶嵌度和连通度等加以描述.生态学的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内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1.4景观个性原则

每个景观都具有与其它景观不同的个性特征,即不同的景观具有不同的结构与功能,这是地域分异客观规律的要求.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1.5遗留地保护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是扎根于土地之上的,地域性因素直接影响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对策和方法.城市的气候、水文、地理、土壤、植被、动物、微生物等地域性自然条件是因地制宜设计的基础.同时,根植于地域的文化传统与文化遗迹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一定要绝对保护自然保留地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

1.6生态关系协调共生原则

指人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景观利用的人为结构与自然结构及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网的协调,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建立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2.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由于生态化设计的特殊性和系统性,照搬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方法是不完全适用的,城市景观的网络生态化设计应该在根本上从景观生态出发。

2.1廊道的构建

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也就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城市中的公路、铁路、河流、各种绿化带、林荫带均属于廊道.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景观的连通性,也影响着拼块间物种、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城市廊道网络的构建不仅仅是道路和绿地系统的规划,它奠定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空间格局,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各景观生态元相互作用的通道,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例如:方向和规模恰当的廊道可引入自然气流,改善局部气候环境,也可以阻挡风沙或寒流.再如:控制廊道对拼块的干扰,可以控制拼块的发展趋势,从而保护自然资源拼块,协调人工景观拼块的发展.以“廊道”的概念来设计城市的基本生态网络,可以不再局限于仅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的城市空间和交通层面的规划,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性.廊道网络的构建应遵循整体性和地域性原则,并预留动态发展的弹性空间。

2.2景观生态元的分级

景观生态元的分级并不是仅仅依据其自身的规模或面积而定,一般可分为三级.对于城市的生态环境系统有较强的调控影响能力的景观生态元为一级,如城市级中心绿地公园,规模大的自然水体及绿化带等.相对而言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但对局部环境有较强调控作用的为二级,如小区级的游园、绿地、林荫道等.对局部微环境调控能力也较小的为三级,如以铺地为主的活动广场等.景观生态元的分级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为景观生态元的配置提供依据,使城市景观不仅在功能和视觉上布局合理,生态调控容量也张弛有致,不致出现盲区.第二,为景观生态元的进一步细化设计提供依据,对生态调控量大的景观生态元,应尽量控制人的干扰,保持其局部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调控作用.而生态调控容量小的景观生态元往往功能性较强,人为干扰多,应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同时防止负面效应,并借助廊道和相邻景观生态元的作用来强化调控能力。

2.3景观生态元的配置

景观生态元的配置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R.T.T.Foreman和MichelGodron对宏观尺度的景观格局提出了基础格局和最优景观格局的模式:保留生态学上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大型自然植被拼块用以涵养水源,保护稀有植物;有足够宽的廊道以保护水系和满足物种、能源的流动;在开发区或已建成区内用小的自然资源拼块和廊道以保证景观的异质性.这种集聚间有离析的景观格局对城市景观生态元的配置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廊道网络的节点是廊道的交结区域和物流、能流的源或汇,其空间可达性和生态调控的辐射性都很强,因此景观生态元的位置与廊道网络节点相耦合,可更好地发挥其美化和生态的效能.同时,景观生态元在廊道网络节点上的布置应参照最优景观格局的模式,级别大小相间,物流、能流高效畅通,生态调控容量互补,从而分担人为干扰的压力和生态变化的风险,确保各个景观生态元融入城市生态网络,提高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4景观生态元的异质性和多样性

景观生态元都有其美学和功能上的意义,而这些意义的实现应充分考虑到景观元素的异质性和多样性的要求.在自然状态下,景观生态元中各种自然资源是异质分布的,而在城市景观生态元中,由于人的审美和使用需求,往往倾向于同质分布,例如:我们需要大面积的活动硬地,需要大面积的观赏草皮或单一林带等等.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要从无序状态进化到有序状态,就必须不断吸收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也就是说,景观生态元維持同质分布状态比异质分布状态要耗费更多的物质和能源.因此,在设计中可以用局部的同质来造就整体的异质性.尽量保护景观生态元中景观的异质性,可以减少人工维护的费用,提高景观生态元的稳定性.同时,景观的异质性也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因此生态化设计就应该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即保持有效数量的乡土生物种群;保护各种类型及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尊重各种生态过程.在城市中,以城市绿地为代表的景观生态元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城市绿地应该走出唯美价值标准的层次,从大草坪和观赏花木的集合地走向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的生态化绿地。

3.结语

关于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探究 篇4

1 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分析

1.1 生态设计分析

所谓生态设计是指在设计的过程中保证设计方案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也就是说充分尊重自然, 尊重生物生长特性, 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掠夺,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其主要目的就是为城市居民创建一个美好的宜居环境。

1.2 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

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是针对园林的地上部分以及建筑室外空间来说的,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尊重自然环境的本身特点, 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加入各种景观元素, 使城市发展与自然系统相协调。在生态园林建设中, 人是主体, 从设计、使用到管理, 都是人类来完成。生态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涉及山水地形、建筑、小品、园路, 还有亲水设计, 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结构。不管是人工园林还是自然园林, 都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又能够起到美化的作用。

生态设计应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原则。在设计过程中, 不应当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应将人看作自然系统中的一个因子, 生态设计意味着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对协调, 遵循生命的规律, 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但是这个最小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所以生态设计应当是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朝这个方向的努力。

2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基本要求

2.1 要尊重地域特色

1) 要充分尊重地域性的特点。生态园林设计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尊重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与文化传统。

2) 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通过生态学, 我们可以了解到园林周围的环境对园林本身的影响是很大的, 因此在设计的时候不能限定在园林这个范围内, 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地理特征、水文条件、生物群落特征等因素, 通过科学的设计将这些元素充分融入到设计方案当中, 减少因设计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从而保证生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3) 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 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 对原有的景观要素合理利用。其次就是要利用本地的植物品种, 其是最适合本地环境的, 可以减少管理与维护的费用。目前有很多的物种在逐渐消失或数量正在急剧减少, 保护和利用本地植物品种是每个园林设计师的基本要求。同时, 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生态斑块理论, 而自然形成的生态斑块正好符合这一设计要求, 只要适当改造就可以发挥其自然之美。

4) 气候对园林景观的影响。我国地域广阔, 各地的气候条件不一, 气候的差异性对当地的地质水文、地形构造、物种选择、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在设计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气温、日照等条件, 有针对性选择适宜的植物, 各种植物搭配需错落有致, 季相分明, 夏季可遮阳降温, 冬季不影响采光。还可以对当地的温度变化、降水情况、湿度变化等进行分析, 选择不同花期的植物进行配置, 达到季相变化、美化环境的目的。还应该考虑风向的影响, 结合当地风向特点合理的设置景观廊道, 利用自然风, 达到自然通风的效果, 缓解与日俱增的城市热岛效应。

2.2 资源的节约与保护

资源通常被划分为两类, 即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其中可再生资源主要有水、动植物、太阳能、风能等等, 而非再生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化学能等等。由于人类的大量开发与利用, 导致不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人类不得不面对能源紧缺的现状。人类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 就必须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研发, 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中应多运用乡土植物, 尊重场地上的自然再生植被, 自然有它的演变和更新的规律。从生态的角度看, 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 更有生命力。从大的尺度来看, 一片森林作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 一片水域作为一个水域生态系统, 一片湿地作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从小的尺度上看, 景观内的一个池塘、一小片树林、一条溪流同样可以被视为生态系统。在对某一尺度上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所要考虑和实现的目标, 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使各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结构与物质和能量流尽可能达到动态平衡, 同时与相邻生态系统保持有机的联系。

2.3 注重园林景观的整体性

园林景观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 现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于园林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园林景观既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还要符合自然规律, 并且还要加入艺术元素, 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园林设计终究会被淘汰的。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种景观元素的整体性, 在结合自然景观的基础上, 对加入的人工景观进行合理的配置, 与自然景观形成一个整体。在现代景观中广场、街景、绿道等等, 都是人类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重要途径, 在设计中要注重人的感受与生活体验。生态设计的目的是协调人与人、结构和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矛盾, 保证景观设计能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创建一个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

2.4 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在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协调好保护、开发与管理之间的矛盾, 做好引导性规划。做好自然环境的保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 生态系统保护。在园林景观建设中, 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 不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 还要提高原有生态资源的生态价值。

2) 做好山体的保护。在园林景观建设中要保护现状原有的植被, 并通过植树造林, 对自然山体进行保护, 严禁私自开挖、滥挖。

3) 做好景观环境保护。对现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重点保护, 对景区进行严格的管理, 保证园林景观中各部分相协调, 和谐统一, 全面发展。

3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具体体现

3.1 绿地分布合理

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 在进行绿地规划的时候要有整体性的观念, 保证分布均匀合理, 将更大范围的城市空间都纳入到绿地系统内, 尤其是市中心、居民比较集中的地段, 更要做好绿地规划, 为更多的居民创造优美的环境体系。

3.2 做好园林植物配置

在园林植物配置设计中, 要多采用复层混交绿化的方法, 对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花等进行合理搭配, 对小区、道路、广场等部位采用“林荫”型的绿化方式, 提高夏季遮阴的效果。丰富植物的色彩美, 在美化环境的同时, 为城市居民接触自然、亲近自然提供便利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多采用立体绿化、多层次的形式, 比如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做好物种的保护与新品种的开发工作, 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涉及内容广泛, 属于综合性学科, 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运用生态学理念是今后园林建设的主要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 更多的新技术将会应用到园林建设中, 更加有利于园林景观生态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一佳.浅析景观植物配置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10) :111.

[2]田姣.我国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现状与实践[J].科技资讯, 2012 (2) :59.

[3]李燕.谈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园林文化内涵[J].知识经济, 2011 (20) :88.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篇5

生态型园林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生态型园林是以建筑、植物,山石和水为基本要素,运用生态建设方法和景观设计理念,结合科学技术与生态理论的绿地系统。分析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并对生态型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进行讨论。

关键词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人们对城市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生态型园林成为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生态型园林的内涵有2个方面:一是观赏性和艺术性,生态型园林可以美化环境、营造一个优美宜人的自然景观,为人们提供休闲、观光的场所,使城市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1];二是改善生态环境,在生态型园林中,草本、藤本、灌木和乔木等各种植物通过光合、吸收、蒸腾作用,发挥防尘挡风、降低噪声、净化空气、调节地区小气候、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的作用。生态型园林成为了人们娱乐和休闲的好地方,改善了城市的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1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1统一性原则

生态型园林景观在设计时,线条、色彩、比例及质地等都要有一定的变化和差异,呈现出多样性,但又要保持它们之间要有一定的相似性,有一定的统一感,这样才能既和谐统一,又生动活泼。如果赋予太多的变化,整体将变得杂乱无章,太过复杂,则失去了美感;但太平淡,没有任何变化又会显得呆板单调。因此,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力求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实现景观与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协调[3]。

1.2美观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是指生态型园林景观应满足大众的审美,可以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美,展现艺术与科学的价值。这就要求在植物配置时,掌握植物的造景功能和观赏特性,整体把握植物群落的配置效果,根据人们的观赏需求和美学原理进行配置;同时,要预见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季节性和动态变化,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之中,“收四时之烂漫”,丰富景观的美感,提高观赏价值[4]。

1.3因地制宜原则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地域文化特点等进行设计。只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才能打造出被当地群众喜爱的生态型园林景观。

1.4经济性原则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并非盲目追求奢侈豪华,不能以过度开发环境资源作为营造园林景观的代价,应当以较少的投入达到较好的效果,尽量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2生态型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

2.1观花和观叶植物有效结合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搭配色彩反差对比强烈的植物能够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将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与观花植物组合在一起,能延长观赏期。此外,还可以将这些观叶树种作为主景放在明显位置,也有不错的观赏效果[5]。例如,多变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枫,叶色变黄的银杏等都十分美观;常绿树种通过颜色深浅的搭配也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浅绿色的梧桐、暗绿色的云杉和深绿色的香椿等。

2.2层次分明

为了有效地防止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出现单调的现象,应该运用绿草、花卉和乔木等不同植物,不同样式,不同颜色,多层次艺术搭配,使层次和色彩更加丰富。如高1m的黄杨球,高3m的红叶李,配置高5m的桧柏和高10m的枫树,从低到高,四层排列,形成绿色、红色和黄色等多层树种,不同花期的分层配置,可以延长观赏期。不同种类植物排列有序、层次分明,使植物得到充分利用,形成具有多种色彩的一道风景线。

2.3配置植物应注意其季节性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设计时,不仅需要避免植物的单调性,还要注意一年四季都要有不同的景致。景观在不同的季节,能够展示不同的自然风光,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形成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阴,秋天叶色多变,冬天银装素裹的自然景观,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活力。根据季节的变化可选择的植物有早春开花的迎春花、丁香、桃花和连翘等;晚春盛开的玫瑰、棣棠和蔷薇等;初夏盛开的紫薇、木槿等;秋天观叶的红枫和银杏等;冬天翠绿的龙柏、油松等,使游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2.4巧妙利用草本花卉

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木本花卉配置的不足之处,可以用草本花卉巧妙地弥补。木绣球可以搭配美人蕉;樱花树可以搭配万寿菊、堰柏;郁金香可以搭配黄金树;紫花三叶草可以搭配各类果树,能够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效果。园林植物应在花型、色彩,树冠高度和形状、植物长势和寿命等方面协调配置。同时,要全面考虑裸露在外的地面、草坪、水池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每个配置组合之中植物构成的比例及这种配置与游览的线路之间的关系。

3结语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不是绿色植物的随意堆积,而是美学原理基础上的科学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是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生态型园林景观是我国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有效利用生态学理论,加强园林艺术研究,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环境,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篇6

关键词:景观设计 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 绿色生态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051-01

景观工程师需要对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室外空间环境创造等方面的掌控,还要具有极高的美学修养,将建筑与园林的知识极好地融合,运用于建筑景观与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施工当中。在不同的时代由于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自然与社会的问题,园林景观设计者所面临的任务对象和指导的理论是不同的。该文主要以贵阳市生态绿色示范城区实际为例,探索了切合地方生态环境实际需求的园林景观设计策略。

1 节约资源的景观设计方法

通过对土地的规划、利用和管理,让每一处景观充分发挥它的特性和潜力。常规来讲,对土地的改造应是越少越好。而景观设计的最基本原理就是在规划中充分发挥原有自然地貌特点并加以利用。中天·未来方舟贵阳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位于贵阳母亲河南明河的下游流域起点,是政府宏大规划的未来城市“中央公园区”,生态景观十分优越。在贵阳,被视为母亲河的南明河源远流长,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贵阳人。而依山畔河而建的中天·未来方舟,则“以河为荣,因山而贵”。在南明河畔生态走廊7 km长的水域里,可欣赏到两岸滴翠,百鸟回旋,方舟独享的美景。仰望四周,山体森林环绕,原始古朴。据项目规划,设计独特的贵州歌剧院、全国最大的IMAX以及室内家庭娱乐中心、室内滑雪场、水上世界等,让人心旷神怡。因河而有梦,“未来”,因河而美丽。水是生命之源,逐水而居是人类千百年来的传统,城市因为水才有了生命。中天·未来方舟依南明河而建的7公里景观长廊打造梦幻河景两岸,树木葱茏,花香浮动,河水清澈见底,偶尔几只白鹭掠过水面,河面涟漪阵阵。300余株银杏树间杂各种珍稀植物,随风飘摇,绿意融融。

景观设计与建设的同时还应该利用和保护好水资源,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湖岸、河流边界和湿地,形成了鸟类和动物的自然食物资源和栖息地。水还是调节微气候的有效因素,景观范围内的空气温度、湿度都可以通过水来调节。这种效应通过合理规划用地、建筑与水体之间的布局而得到提高。在任何一个景观区域的场地开发时,首先应关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与量的保护。通过植物配置可以对气候进行控制,缓和风暴。

2 因地制宜的景观设计

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一定充分考虑当地的各种特点,比如当地的气候,建筑特点,地区风情,民风民俗等一系列的当地现状进行总体考虑。经济上也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可以使设计方案优越性凸现出来,因地制宜就是不需要大修大建,而是巧妙的运用场地的自有特征,比如废弃材料、现状水文、现有交通道路、原有植被、人文地貌等。贵阳中天·未来方舟项目为打造天人合一的生态新城,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社区,把绿色生活、低碳生活贯穿到社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特别要保护森林和提高绿化率,高标准建设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在规划设计上,通过专家论证未来方舟项目的可行性。在保护性开发下,规划总面积1.2万多亩的东线片区,只有1/3的土地进行开发建设,2/3近万亩土地全部用于森林、水文、植被等生态环境的保护。小区的开发建设中坚持自然与景观的相得益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了让之前的“主人”燕隼、乌雕、白鹭等珍惜鸟类继续留在这里,开发商还将专门建造大型燕隼生态公园,利用适地适树、景观植物造景加大片区的绿化面积,包括420亩的阳明文化山体公园和3个百亩以上的主题公园。

此外,因地制宜能够有效的补救已破坏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氛围,借鉴前人经验,并不断创新,才能使因地制宜这种设计方法为我们所用。在微观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高效性,使资源和自然环境能循环可持续发展,并保存乡土动植物的多样性,与当地环境充分融合,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生态的破坏,另一方面更要充分发挥自然要素的生态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可持续发展。

3 景观设计应符合地区自然生态环境需求

景观建设应该拥有其宏大的背景可供欣赏,同时强调住宅形式的科学化,生活上的人性化和智能化,建筑周边选择以较为弱势的方式进行围合或者选择半开放的形式,充分尊重自然空间的真实存在感和建筑本身体量关系,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室内外的自然过渡空间,人不是自然的主体,我们只是地球的客人,充分的尊重自然,自然才会给人们的发展提供资源,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互动空间,使自然和人们成朋友,景观设计因此依着于自然景观,人类的建筑不该过于强势的存在自然界,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不能代替自然本身。

应尽量增加植物的覆盖率,而不要让硬质铺地等白白占用了宝贵的绿化空间,而失去了生态意义。在结合建筑功能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上,打造既能满足人类需求,美化环境,又有生态效应的公共空间。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住宅小区周边的生态环境,也成为重要参考因素。中天·未来方舟有与生俱来的优势,3833亩的环城林带,蜿蜒流淌的南明河,15.3 ℃的年平均气温,每立方厘米10000个以上负氧离子,面对所具备的良好生态资源,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是,采取怎样的开发模式才能尊重、保护和提升原生态环境,以构建人与城镇、人与自然、城镇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之城。

4 结论

生态景观具有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作用,调节小气候,减少噪音,能够吸收并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应结合场地的要素,考虑不同气候条件下,城市环境的多样复杂性,以及屋面的特殊环境、位置和功能等综合因素,重视植物配置与建筑物环境的协调,将建筑与景观合理的融合为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刘沛林,刘春腊,李伯华,等.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聚落景观特征及其基因分析[J]. 地理科学,2010(6):810-817.

[2]陈志华.中国乡土建筑之现状——陈志华教授访谈录[J].中国名城,2010(4):53-56.

[3]方贤松.试论古村落景观环境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0(6):24-25.

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探讨 篇7

一、园林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1. 生态型景观工程应该是多专业高度合作的结果

总体规划师、环境规划师、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建筑师组成的跨学科团队在景观设计师的统筹下, 为一个具体的生态规划设计, 做出一个整合型工作团队相互密切协助的新范例。每个项目基地都拥有其复杂性, 特别是大型生态公园项目。如果生态条件本身脆弱, 那么设计团队更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实地勘测和评估以了解基地条件, 严谨地推出科学的设计策略和综合性的总体规划方案。

2. 园林景观设计与生态规划互相融合

园林景观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组成的一种复合型生态系统。任何一种园林景观都是赋予了生命气息的, 是流动的, 是发展演化行进中的。在建设园林景观时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 都与自然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 互相影响并融合的。

3.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应该处理好人类与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

从外表看, 多数的景观设计作品都体现出绿色生态的需求, 但是许多绿色工程进行的背后还是会有许多资源的浪费, 这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是因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经济上, 人类的活动都会对整个景观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设计中, 应当关注生态环境敏感度与人流使用量的计算结果, 严格的思考和审慎该空间在未来5年、10年、20年的环境发展问题, 锻造可持续的和谐未来。

二、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特点

1. 因地制宜, 注重地方环境特点

基于生态节约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因地制宜, 对于不同地域, 它的文化、环境、经济等都不同, 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和风土人情, 当地民俗民风、自然环境情况等因素进行设计。比如,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特色:地势地貌、土壤状况、气候条件、植被物种等因素,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2. 最小干预原则, 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自然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 要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浪费。在生态节约型的园林景观设计中, 尽可能地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和消耗, 尽少地依赖自然资源, 努力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对有些自然资源消耗过大的不妨考虑使用替代品。

尊重场地遗址痕迹, 保持其当地材质质感和自然风貌, 采用“减法”的设计原则, 尽量避免人工气息。场地的“潜质”存在于景观上的不足和瑕疵, 主要是距离设计者审美理想的距离。设计者将这些消除瑕疵的手段, 往往是通过实施较小规模、与场地原有肌理相和谐的改造措施, 基于“潜质”的设计可称为是力图以最小干预的手段达到或接近自然景观的理想状态。

3. 可持续性

在进行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时, 要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人们针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提出新的价值观, 其目的是利用现代的科技, 不断改善和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 促使自然界和人能够和谐的共生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充分考虑利用景观资源的可持续性, 以此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三、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性途径

整体设计中, 应落实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纲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着力提高城市发展可持续性、宜居性。为城市的建设提供绿色、集约、民生、循环、低碳、智慧的创新型解决方案。下面结合“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来解读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性途径:

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总规划面积15万亩, 是以湿地保护、科普教育、水质净化、生态观光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公益性生态工程, 是亚洲最大的草甸型湖泊湿地, 未来几年, 微山县将结合保障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维持湖区生态平衡, 协调推进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 把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我国淡水湖泊湿地旅游的精品工程和湿地生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建成湖滨湿地公园的典范。

1. 优化水资源管理

微山湖高洪水位和季节性水位波动较大的现状影响了基地的水文系统, 这为景观设计带来了极大挑战。水系设计要仔细考虑地形、水池和河道构造的现状, 打造高度防洪的水系网以及畅通无阻的水脉联系。为了优化水环境, 在进出口处设置净水湿地, 以确保流入和流出的水都是高度清洁的。与此同时, 植入最好的雨水管理系统, 最大化地控制和移除表面径流带来的潜在污染。

2. 利用当地植被修复湿地

在分析环境现状, 如水体、植被和地形以及未来人类活动可能带来的污染之后, 在高度易污染的区域建立湿地净化系统, 以确保水质的洁净。使用当地地被植物群落打造复合湿地结构, 既优化了净化效果, 又提升了景观视觉美感。

3. 多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方案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建立一个生态栖息地网络, 首先塑造一处核心栖息地, 来锁定周围具有新兴生态价值的栖息地。设计团队创造了多种栖息地 (林地、农田和湿地) 来优化河岸生态系统, 增加和增强动植物多样性。人们有望在将来观测到当地典型的水鸟, 如鹳形目、鹤形目和雁形目。而现在已经能够看到一些鸟类的筑巢行为, 这激发了游客来此寻求新鲜体验的欲望, 实现生态教育的价值。

4. 无车旅游胜地

方案严格控制进入公园的车辆。所有游客用车必须通过现有的, 与度假区和保护区相分离的道路停置在公园外, 将机动车对栖息地的影响降至最低。公园里大部分的道路都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并提供水上交通工具。道路和水上交通系统构成双回路, 作为南北区各自的主要交通模式, 可形成不同的换乘组合。因为一些景点只能在船上观看, 所以机动车道主要位于主功能区附近。总而言之, 方案修正和优化了现有路网, 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增强植物多样性

设计师通过改善现有相对低矮的土生植被的多样性、减少区域水体中外来藻类植物的入侵, 来保护和优化包括水体、湿地和森林等栖息地;在森林和湿地修复过程中补充种植本土植物, 进一步提高植被的生态价值。多样化的植被结构 (包含树、灌木和草地) 有利于塑造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 丰富公园的视觉多样性。

6. 可持续建筑

游客中心及剩余部分的建筑设计都采用绿色屋顶, 其形式顺应下坡的地形, 塑造出平顶山式的雨水花园, 屋顶的雨水在这里收集起来, 经过处理, 流入当地石材砌筑而成的墙体基部水道中, 从而汇入大型水体。小型独立的服务设施建筑, 全部使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来满足自身的照明需求。

四、结语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以万科为例 篇8

早在20世纪70年代, 人们就开始意识到地球所面临的环境危机, 从工业化的梦想中惊醒, 尤其是在景观设计方面, 更倾向于同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 以往体现对文化与自然的全新认识。所以, 做好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化建设的重要, 同时, 对于改善人类当前的生存环境也具备重要意义。园林景观属性:一是自然属性, 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 一定的空间形态, 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二是社会属性, 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 有观赏功能, 改善环境及使用功能, 可以通过其内涵, 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 即所谓景观效应。但是, 如果在园林设计中不去考虑生态因素, 仅仅是考虑到人们的舒适度、使用度或者是观赏度, 那么在“肆意”破坏的前提下, 就没有任何生态可言, 这样的园林景观就不存在意义, 也无法适应新时代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1 万科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之初

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 是深圳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10年左右的时间, 深圳迅速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地区向新兴的高度城市化地区转化的过程。发展过程中城市开发用地占用大量的农业用地与自然林地。为了避免在开发利用中大量的农业用地与自然林地的利用, 所以, 万科计划进行园林生态景观生态设计, 以“城市中自然的延续”为主题, 希望能够表达出再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 也表现出万科对自然地域的渴求心理。

2 万科园林生态设计

2.1 园林生态设计的特点

所谓园林, 指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地段之内, 结合建筑布置以及植物的实际栽植, 再配合上人为开辟或者是天然山水地貌的利用, 从而建造一个供人们居住、观赏以及休息的环境。而生态设计则指的是在设计中, 能够保持同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协调性, 并且还能够达到最小化的生态环境破坏[1]。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如图1所示。

进行园林设计是为了创建一个生态家园,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于生态环境所提出的要求在改变, 而园林景观设计也在随之改变, 越来越多的设计开始关注生态特性。

相比常规设计,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所拥有的特点如下:第一, 在生态设计方面, 更偏向于可再生物质的利用, 循环利用以及容易回收。第二, 尽可能降低污染的程度, 要求废弃物的分子与量能够同生态系统本身的吸收能力能够保持相互的适应。第三, 生态设计更注重自然的尊重, 反对将设计强加于自然生态之上, 提倡与自然之间保持相互合作的关系, 设计的核心观点在于系统之内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第四, 尊重生态景观区域的传统文化, 避免出现“大同”的尴尬局面。

2.2 万科中心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2.2.1 居住小区园林景观现状调查分析———万科城

万科城作为集休闲娱乐、主题餐饮以及特色购物于一体的“全生活广场”, 采取哑铃型的布局方式, 参考美国加州洛杉矶“Fashion Island”中心设计方法, 合理地融合西班牙风情, 再配合因地构势, 作为其核心的设计理念[2]。

整个万科城主要是由其中心的愿望湖相互的牵引, 让整个园林景观都能够围绕这一个中心展开, 虽然沿湖而行, 没有什么特别的设计, 但是由于湖水的曲折, 也使得所有的景色都呈现出变幻的色彩, 这样的场面, 从高处往下看, 就能有一种碧波荡漾, 身心舒畅之感。

2.2.2 万科中心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为了做好万科中心的园林生态设计, 从万科中心周边不同类型的景观斑块入手, 做出细致分析。由于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综合的、交叉性的学科, 集系统科学与现代地理学之所长, 通过空间要素以及景观要素的研究, 了解人类系统与景观系统功能、结构以及演变规律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而为管理景观、优化利用景观提供有效措施。随着园林景观生态领域不断地扩大, 人们将目光放置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之中, 通过景观生态学, 对城市这一生活中心进行研究, 从而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来研究城市景观生态, 从而为深思景观的格局以及空间结构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基于景观的分类原则, 将万科中心周边的城市用地划分为多个类型, 具体数据如表1中所示。

就表格显示, 在不同类型的用地数量中, 林地面积占据了63.2%, 其余几类型的用地比例共计36.8%, 这表明万科中心自然景观的保护措施非常良好, 在这一区域之中, 风井林地占据了绝对优势, 对于城市的扩张不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在后续的万科中心规划中, 依旧是以自然景观的保护为主。除开没经过开发的林地, 已经开发的用地主要用于居住, 占据开发用地的34.94%。另外, 在已经开发的用地中, 绿地建设占据其中的21.33%, 这表明, 在城市扩张中, 以万科为中心的建设依旧是以绿化建设为主打核心。商业用地占据14.59%, 位列第三。随后才是教育、水域以及发展等方面的用地, 其比例分别是2.02%、2.70%、2.05%, 旅游用地与市政用地占地比例则是1.41%、1.68%[3]。

2.2.3 基地内不同功能区景观设计

(1) 观光休闲区。

位于中心广场的观光休闲区主要是提供人们休憩的场所, 在广场设计中, 秉承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之间的相互融合, 在中心处设置有喷泉水池小品, 其水池呈现出花瓣样式, 并朝着四周延伸, 人工铺地的外围水池与中心喷泉水池在广场底部保持相互的连通, 让人在流水中就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灵动。在万科广场中, 还环绕着一圈绿地景观, 以单调的硬质铺来搭配上绿草红花, 保持与喷泉的相互呼应, 以此来缓解硬质铺装带来的生硬之感, 让人从内心感到愉悦。而广场上的半圆形花架则让广场的景观看起来更具层次感, 半围栏的构造, 也将部分外部景观遮掩, 这样会让人们产生继续前行的欲望, 而花架则给人们添加的优美的情趣。另外, 周边的建筑与广场保持放射状小径的连接, 并且在整片绿地之中穿插小径, 这样可以避免绿地景观受到人为的干扰。在放射性的道路中间还有这花坛的设立, 同时提供一圈座椅供人们休憩。位于广场的西南侧, 有着一小片底板铺地的设置, 此处由于树荫环绕, 设置起居与桌椅, 就能给人们一种融入大自然, 放松心情的感受。合理地利用建筑地层的架空部位, 来设置咖啡厅与茶室等, 再利用透明玻璃围绕, 这样也可以让休憩的人们观赏外面的景观。另外, 底层还有大量座椅和花坛小品的设置, 这样也能为人们提供充分地休息娱乐的场所。如图2所示。

(2) 生态休闲区。

对于休闲区的景观设计, 在保持休闲的基本功能之外, 要注重对周边自然景观产生的影响。所以, 自然景观的延续才是这一区域的核心。此处的景观设置共有南北两处。南部的景观由环形状的花架围绕绿地而构成, 让人们在休憩的同时, 还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自然景观。而北部主要是以石板铺为主, 设置有小广场与花坛, 并且在临水的地带还有近圆形露水平台的设计, 在上面有工人们休憩的帐篷。南北两处景观主要是通过外围湖水将两者相互联系起来, 这样让整个生态休闲区域拥有完整性的景观。而该区域的铺底则是由能够渗水的石板、木质地板以及实质堆起而成, 当然也留有一定的生态保育区, 从而保护到该区域的生态特性。如图3所示。

(3) 入口广场设计。

万科广场的入手主要是给soho的办公人员和万科中心使用。因此, 这一出的设计相对较少, 但是层次性较高, 并且在广场中还有绿地构成的景观小品的设置, 这样也明确表示在景观设计商依旧是注重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相互结合。而第二个广场入口则是提供给酒店的消费者使用, 酒店属于公共开放性的场所, 所以在设计商以宽敞明亮为主, 让人们有一个活跃通透之感[4]。如图4所示。

3 进行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之后的万科

通过万科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之后, 万科中心完成了基地内不同功能区景观设计, 主要包含了:中心广场、临水景观节点、生态休闲景观、广场入口的设计, 并且也实现了不同功能区内部各个景观的要素生态设计以及植物的配置。在设计之后, 中心区节点植物配置拥有更高的美学价值, 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景观舒适性;生态保育区的植物配置增让区域的生态系统更加完整;生态防护区植物配置, 有效地做好了外界的阻挡, 也让群落的配置更加具有层次性。因此, 通过一系列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之后, 万科实现了“城市中自然的延续”这一主题, 让自然永存。

4 结语

一直以来,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都注重自然与人之间的相互协调, 不仅要体现出园林本身的美感, 同时, 还要体现出生态环境的和谐设计。在自然资源平衡得以维护的前提下, 在保护自然资源循环能力的前提下, 合理地利用自然环境, 创造自然环境, 才能够让其拥有人性化的生态设计理念, 在保持基本功能的前提下, 融入自然景观, 就能够促进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本文对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探讨, 将原本园林景观中只注重外形、外观、经济利益的局面加以改善, 并且也为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方向, 生态设计, 同时, 注重生态设计才能让园林景观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先进社会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园林景观的设计者开始追求城市生态化以及最佳人居环境这一目标。考虑到园林景观本身存在的生态特性与景观特性, 从而成为主流的园林设计要素。本文在园林生态设计特点的基础上, 以万科中心为例, 探讨了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具体内容, 以供后续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万科

参考文献

[1]李毅.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J].硅谷, 2013, 07:146, 125.

[2]马洪洋.浅谈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现代园艺, 2014, 16:126-127.

[3]徐从意.城市居住区景观生态设计应用[D].天津美术学院, 2009.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篇9

园林绿化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对建筑进行美化布局,通过将自然环境与人工营造的环境相结合,从而建造出适宜人们休憩、观赏、游玩的绿化环境。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理念,这是社会发展对保护生态环境提出的要求,需要园林绿化与生态发展相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人类创造理想的家园。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要充分考虑植物共生、循环、竞争的特性,将乔灌木、草木植物、藤本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形成和谐稳定的植物群落,确保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可以相互共生,保证该植物群落的繁衍生息。

与常规的园林绿化设计相比,生态设计具备以下特点:(1)尽量选用可再生物质作为绿化景观设计的材料,体现循环利用理念,并有利于材料的回收再利用;(2)最大程度减少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确保废弃物的排放量与生态系统的吸收能力相适应;(3)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尊重自然,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实现园林绿化系统内部的统一完整,既要注重美观,又要注重生态性;(4)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本地植物,体现当地的园林特色,避免园林绿化同质化。

2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方式与方法

2.1设计中要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实质上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生物圈的改造,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认清园林绿化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且力求通过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减少和避免负面影响,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营造和谐、舒适、生态的人类生活环境。尤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绿化景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场地外生态要素对基址的影响,坚持整体设计理念,将设计范围扩大到基址以外的生态环境中。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之前,要对园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和生态特征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气候、地形地貌、物种等要素特点,判断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是否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各要素造成破坏,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在设计中,要减少采用控制、改造、避开环境的方式,要采用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方法进行设计,充分尊重和利用环境,促使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与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宜。

2.2采用节约化的设计手法

在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能源和资源的耗费问题。通常情况下,能源和资源的耗费会贯穿于园林绿化景观的全生命周期内,从材料的选择开始,到施工建设,再到使用管理,直至废弃不用,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园林绿化景观的生态设计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1在选择硬质景观材料时,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其可回收利用性,以及在开采材料的过程中所耗费的能源;2在景观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原材料的运输、装卸要耗费一定的能源,作业期间则会引起噪音、粉尘、废料等污染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设计时,要尽可能地选用对环境无害的施工工艺;3在景观使用与维护中,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照明、植物灌溉、景观用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4如果景观设计时,有人工湖等水体景观,在开挖时,需要注入大量的水,而透水性较差的铺地材料,可能会导致补充地下水的机会丧失,同时还会增大排水系统的负荷,这些都是景观生态设计中必须予以重点考虑的问题;5当景观废弃改建时,会产生出大量的废弃物,这种情况在硬质景观上较为明显,为了达到再循环利用的目的,在景观设计时,要尽量选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或是能够直接降解的材料,并最大限度地提升景观的使用寿命,这样才能使设计出来的景观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2.3设计中要维持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具体是指植物群落系统内的植物综合体具备多样化、变异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要求植物群落涵盖多样的植物类型,赋予物种演化空间,强调物种的变异性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遗传多样性是指植物个体包含的遗传物质具备多样性,体现出植物的基因差异。生态系统多样性要求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要素和谐共生,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等。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要尽量维持植物的多样性,丰富群落中生物的种类,保证群落的稳定性和均匀度,使其与自然环境相适应,能满足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发展。对群落的设计,要保证群落之间形成相互补给资源、相互利用资源的关系,避免形成直接竞争关系,这样会导致群落的稳定性较差,不利于长期生长。从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园林的植物配置趋向于单一物种,尚未形成功能多样、结构完善、搭配合理的植物群落,使得群落易受到病虫害、自然灾害的破坏。所以,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必须配置与地带性植被结构相近的生物群落,保证群落植物的多样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其系统的工作,为了在发挥园林绿化景观各种功能作用的同时,体现出生态效益,要求设计人员应当从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降低景观建设过程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以此来确保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方式与方法进行论述。期望通过研究能够对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水平及生态效益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特点,方式

参考文献

[1]米海灵.景观设计和养护管理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应用[J].中国林业产业,2016,(7):121-123.

[2]李明菲.现代景观设计中微地形设计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

探索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 篇10

园林景观是指在城市建设中人们体会自然风情, 开展户外活动的场所, 在园林生态景观系统结构中, 园林景观的设计者一般都处于行为主体的地位。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 主要是规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 利用园林艺术和景观工程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 对地域现有景观进行改造或实施叠石、理水、筑山、增加绿量以及营造建筑物等方式, 进一步创作而形成的适合人们观光、游憩和生活的一系列行为过程。

要想实现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 应确保包含三方面的内涵:1) 具有较大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并通过合理的辅助设施进一步美化环境, 构建适宜人类游览、休憩和居住的休闲化场所;2) 具有改良生态环境的实际价值, 通过各种不同树种、植物的蒸腾和光合作用等, 有效调节地域气候, 降低噪音, 防风降尘, 净化空气、水质, 降低一些毒害气体或物质的毒害作用;3) 利用现代园林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优化配置, 构建集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于一体的植物群落和生态化环境。

2 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基本意义

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是为更好地满足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对土地实施的设计和改造等一系列活动。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主要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 巧妙利用区域内现有的自然环境基础, 达到园林景观和自然环境的有效交融, 使地形、水体、植物和人造景观等综合要素构成健康的生态系统, 具有稳固的景观环境基础输入和输出。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不仅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还应从经济、艺术和社会等多方面综合进行考虑, 最终展现的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达到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并且还要满足于人们的艺术审美、休闲、娱乐的基本需要, 并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不仅为是塑造稳定的生态化环境, 还涉及到日后管理和定期维护, 使其一直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3 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3.1 遵循统一的原则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 树种、树形、质地、线条等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呈现明显的多样化特征, 这就需要充分挖掘不同树种之间的类似特征和同义性, 即达到活泼生动的效果, 又能达到有机的和谐和统一。若变化差异性过于凸显, 整体即表现为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 丧失了内在的美感。过于纷杂的线条搭配还能使人心烦意乱, 不知所以, 然而过于平铺直叙, 没有任何变化特征, 也会显得枯燥无味, 因此, 进行园林生态化设计时应讲究求同存异, 在统一中求变化。

3.2 遵循均衡的原则

将各种质地、体量不同的树种和植物依据均衡的方式进行配植, 整体景观就会展现稳定、养眼的氛围特质。一些体量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色彩浓重、枝繁叶茂的植物品种, 会给人厚重、压抑的感觉;反之, 一些体量轻巧、数量稀少、质地细柔、色彩浅淡、枝叶疏朗的植物品种, 则给人轻盈、浮躁的感觉。因此, 应依据自然环境基础和周围环境特色, 达到规则式和自然式的合理均衡配值, 通常规则式均衡普遍用于规则化建筑, 像威严的皇家园林或庄严的陵园中;自然式均衡则用于风景区、植物园、花园、公园等凸显自然化的环境中。

3.3 遵循景观性原则

应最大限度展现植物配植的艺术美感, 达到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和谐。因此, 在对不同植物和树种进行配植时, 必须熟知不同植物树种的造景特质和观赏性能, 并从整体上对植物群落的植物配植合理掌控, 依据艺术美感和群落的观赏价值进行合理配植, 同时应科学预测所营造植物群落的季节特色和动态变化特征, 最大程度上提高其整体景观美感和观赏价值。

3.4 遵循生态位原则

生态位主要指某一物种在整体生态系统中体现在时间、空间中的综合功能和实际作用, 展现了不同植物物种之间、物种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在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时, 应依据不同物种自身的生态位特征, 促成植物种类的合理配植, 构建功能健全、结构合理、物种稳定的植物群落, 利于物种间的优势互补, 形成具有观赏性的优美景观。根据生态化景观的地域特点和人们的需求, 分别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 例如, 在污染严重的厂区内应配植抗性强、吸收性强的植物树种;在诊所、医院内应配植具有吸尘和杀菌功能的植物种类;城市绿化应配植成活率高、耐修剪、吸烟尘、枝叶茂盛的树种等等。

3.5 遵循经济、适用的原则

经济条件是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基础, 同样面积的绿地园林, 同一个规划设计方案, 由于采用不同规格的树种, 不同的施工方法, 将产生不同的投资结算结果。园林设计者应确保在限定的投资条件下, 发挥其设计才能, 以最小化的费用开支构造出最理想的作品。事实上, 解决经济问题的关键就是依据园林自然环境特征合理确定必要的投资, 采取各种措施和技术手段, 在最小化投资的基础上达到设计的基本要求。

适用性主要指园林景观的综合功能所服务于的对象群体, 而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长久性。园林设计者应从社会大众的基本需求出发, 构建出景色优美、功能健全、舒适健康的园林空间, 满足游客游览、休憩、健身和娱乐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于不同需求的功能分区, 应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法, 例如儿童活动区, 应切实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 考虑到交通便捷, 靠近主要出入口, 建筑造型设计新颖, 色彩鲜艳, 构建一种生机勃勃、欢快愉悦的景观氛围。

4 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对策

4.1 促进景观视觉设计和生态设计的有机结合

经过多年的园林景观设计实践证明, 当园林景观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时, 并不能产生预期的生态效益。例如, 要想构建一片灿烂的秋天景观, 一般设计者会采用枫树群落来展现秋天的灼灼迷人, 然而从生态学角度上分析, 单一化物种的生态价值远远比不上多样树种构成的植物群落的生态价值。还有一些景观设计特意去改变自然规律, 将弯曲的河流改为笔直的状态, 并将河岸利用混凝土硬化, 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笔者认为生态化设计应以自然规律为根据, 遵循自然规律实现景观设计的均衡合理。例如, 依据自然规律模拟自然风景, 将自然情境融入到城市景观中;研究不同植物树种的生物特征构建迷人健康的园林景观;探索自然规律构建水利景观以节约投资, 仿生设计也能在节约投资的基础上获得最佳的设计效果。

4.2 应以地域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为依据

园林景观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在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时必须以当地地质和气候条件为依据。气候条件对于地域的生物条件、水文条件等都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 园林景观风格的设计和气候特征有直接的联系, 在进行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过程中应掌握当地气象的综合要素, 科学进行合理化分析和设计。比如, 设计师在进行初步设计时应依据当地气候条件、日照变化规律和气温变化特点对不同植物树种进行均衡的搭配种植, 使树种群落在夏季的节气季候时段能够遮阳, 在冬季的气候中则不影响其采光效果;也可根据降雨气候、温度和湿度的气候变化合理选择花期不同的植物树种进行配植, 使景观展现其季相变化, 产生最佳的观赏价值。

此外, 进行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和地貌等要素, 每个城市都具有固定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以及特有的植物树种生态体系, 并具有特色化的历史文化气息。因此, 在进行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时, 应尽量不破坏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 并利用区域内具备的自然条件和建筑设施构造一个新感觉的园林景观, 这样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文化古迹, 又满足了人们审美、娱乐、活动的基本需求。对于原有地形、植被和水系等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 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风情是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4.3 确保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丰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近年来进行生物学和生态系统研究的重点内容, 主要指生物物种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一般来讲,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几方面的基本内容。遗传多样性主要指不同生物物种自身具备的遗传基因和遗传信息, 既包括不同种群的基因变异, 也包括同一种群内产生的基因差异, 多种生物起源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是形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物种多样性主要指不同种来的生物物种和类型, 突显生物物种的变异性, 物种多样性是物种发生逐步演化的时间、空间界定和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是生物进化论发展最重要的产物。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指植物、动物、微生物的不同物种的种族群落及其生态环境系统的总称, 物种则被指定为开发和研究生物多样性的生物基础。

4.4 应充分考虑不同植物树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经研究发现, 植物在进行正常生命活动中, 会引起周围其他植物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而且能改变其生存环境和周围环境, 尤其是很多有毒的植物树种产生一定的有毒物质, 严重影响了其它植物的生长。例如, 榆树如果和栎树配植在一起, 榆树便成背向方式生长;桉树和刺槐这些树种能产生一定量的挥发性物质, 严重抑制周围植物的生长, 使其生存环境成为裸地等。

研究还发现, 一些植物树种能分泌一种有益物质, 能促进周围植物健康快速的生长。例如, 刺槐根部渗出液能促进杨树快速生长;核桃和山楂能互相促进生长;油松和板栗也相互促进生长等。因此, 必须熟悉掌握生物学理论知识, 设计者在设计时能有效避免各种不同植物混交造成的损失, 并能利用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行合理的配植, 以有效地营造出最佳的景观效果。

4.5 凸显地域地方特色和文化特征

不同地域都有各自不同的长久形成的地域特色风情和文化特征, 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往往无法被大众所认同, 而融入地方风土人情、地方特色、和文化特点的景观设计不仅节约了投资费用, 且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

例如, 苏州园林在设计和改造中, 按照历史记载和风俗特点, 并充分挖掘了地方历史、文化和地方特点, 恢复和构建了一批园林景观, 因此普遍得到高度地评价和欢迎。然而仍有一些园林景观设计, 忽视文化特征和地方特点, 盲目效仿和媚外, 这样不仅抑制了地方文化特征和风土人情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根本不能满足现代人追求园林景观差异性的基本要求。因此, 进行园林设计时, 尽量避免一味追求视觉效果而盲目引入奇异植物和西方文化。事实证明, 这样的设计形式在短期内能满足受众的新奇感, 但经过时间的推移, 势必会由于违背于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心理而被排斥。

4.6 实现社会化和生态化的和谐统一

生态功能、使用功能和社会化功能是现代化景观设计推崇的三个目标。园林景观作为一个综合统一体, 应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和生态化原则, 而且必须满足社会化和艺术化得功能, 其中任何一方面都必须得到切实展现, 即构建有健全的使用功能、高效的生态效益以及较大经济效益的园林生态化景观。尤其要强调人性化的融入, 人作为城市行为活动主体, 城市景观设计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建设的, 趋于理性化的社会逐渐将人的需求和健康作为关注重点, 园林景观设计应适合大众的需求, 并不断向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景观设计和人的需求达到有机结合是园林造景设计的最高境界, 因此, 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所构建的环境氛围必须充满人情化气息, 达到人景有效融合的最佳情境。

5 结语

总之, 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应以生态理念作为核心指引, 将生态化特质逐渐融入景观设计中, 通过科学的组织和设计, 将其生态化和社会化特征实现有机的和谐和统一。现代化景观生态化设计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全面展现, 做好人和自然关系的协调和融合, 将其作为我们必须实现的重大使命, 只要我们掌握人类自身, 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有效实现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化特性。为了人类正常的生存和发展, 构建美好的、生态化的园林景观系统, 每个设计者都应发挥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锐, 张业伟.中国与意大利, 日本古典园林的风格差异及其生态理念[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崔素娅.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09.

[3]戴英娜, 魏德巍.浅谈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的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 2012.

[4]叶果.用行动实践理念——深圳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城市纪实[J].风景园林, 2008.

现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文化 篇11

【关键词】景观设计;生态设计;原则;理念;文化

景观设计是时间与空间艺术的融合,设计的内容涉及自然生态环境、人工建筑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等各个领域。景观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将建筑、雕塑、绿化诸要素综合进行的空间环境设计,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美化自然景色。景观设计的空间位置包括建筑的内外、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道路之间、建筑与绿化之间的这些空间位置。

高度工业化,创造了高度的物质生活,却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当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希望创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相和谐的环境。在城市规划中,建筑景观设计被人们越来越多的提到,它在城市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公园、社区、街道、住宅、建筑内外设计等等都少了它的参与。建筑景观的协调与质量,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发达水平和文明程度,建筑物是一种文化型建筑,承载着所在城市的过去和现在,也代表着城市的未来。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以传统文化为前提,把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赋予现代化以民族特色,如某图书馆的建筑物从外表到室内见不到水泥、瓷砖、石灰、塑料、壁纸、油漆、涂料等材料,整个建筑物能看到的只是四种材料:玻璃、金属、木板、红地毯、所有的墙壁或是铝合金或是玻璃,地面从室外到室内全是木质的,家具大都是木质的,玻璃及金属材料给人以强烈现代意识,木地板和森林则使人反璞归真。四座大厦外表是玻璃的,为了保护图书,避免阳光辐身,玻璃内则增加了一层活动木板墙。因此,当阳光照射时,大厦就变成了本木色,背阳光时则亮丽透明。如果说露在外面的亮丽透明,高耸入云四本打开的书,向高空伸展是在追求它的标志性,是法国国家建筑物地城市的航标,在强化着它的方位的话,那么这深入木地板广场下边的下半身,深入地下则诣在寻觅寂静、沉思、象征着人类漫长的永无止境的文化沉积,而在这片积淀的中心的绿色森林则是在追求抽象和真空从而结束了这座建筑的标志性,使读者忘记了自己在城市的位置,而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这便是这座建筑物建筑设计本身所表达的内含。体现了古朴与现代的融合。

现代景观设计的生态设计原则:首先是要尊重自然。自然有其自身的演变和更新规律,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复能力,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动性来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增强场地的自我调节能力,发展可持续的、生态的当代景观。

第二,最小干预最大促进。景观设计总是在一定场地上进行的,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必然会产生干扰。生态设计就是要尽可能减小对场地的扰动,并努力通过设计的手段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利用和能量循环,维护场地的自然过程与原有生态格局,增强生物多样性。

第三,坚持减少对各种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谨慎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原则;坚持在符合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对基地原有的景观构件进行再利用的原则;坚持循环利用回收材料和资源的原则,坚持利用可回收材料与保留下的资源,创造新的景观,服务于新功能的原则。

第四,以科学技术为指导。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充分利用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为景观生态设计服务。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利用高科技技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用高科技材料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借助科技创造高技术的景观。

第五,艺术功能相结合。设计是一门艺术的学科,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设计师应当以现代艺术的思想理解现代景观的生态设计,以此来创造即饱含艺术美感,又满足社会功能的现代新景观。

当代景观设计的生态设计手法:第一,对场地的保留与再利用。充分尊重场地历史和现状特征,保留场地的原有元素,对原有材料再次利用。这种处理手法让场地诉说历史的同时,节省了材料,也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了对场地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无疑是一种生态的设计手法。

如:在主持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的景观设计时,设计师理查德•哈格从公园的现有条件出发,保持原本地貌,并选择性保留了基地中的旧工业设备。一些气压、水压设备则被刷上了红、黄、蓝、紫等鲜艳的颜色,有的覆盖在简单的坡屋顶之下,成为游戏室内的器械。工业设施和厂房被改建成餐饮、休息、儿童游戏等公园设施,这些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丑陋、肮脏的工业设备,经过哈格的改造,重新获得了极高的审美情趣和社会价值。

第二,对材料的处理——循环利用与生态优先。以本地材料为主,倡导使用绿色材料。材料选择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材料的耐久性;其次考虑的是材料使用中只需要少量维护或者维护中对环境影响较小。另外,应该尽量使用本地材料。因此,设计师应该力求寻找一种耐久性长,本地生产的、低维护性、低能耗的材料。材料内含能量与原料的开采、制造过程和方法、运输距离的远近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使用本地材料不仅可节省运输所需的时间及相关金钱的花费,还可大大减少对异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及相关运输路途中对环境的污染。生态透水材料的使用就是生态优先的体现。城市中大量的硬化材料有两大缺点:不透水、吸收和储存热量能力强。这两大缺点造成城市地下水源得不到补充,下雨时城市的雨水系统的压力巨大;熱岛效益增强,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而生态透水材料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两大难题。

第三,对生态资源的经济高效与科技创新处理。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以不可再生能源引起的环境影响最为严重和显著,而开发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则是改善环境、保护资源的有效途径。降低能源需求,减少能量消耗,使用高效节能技术,使用可更新和高效的能源供应技术,是利用清洁能源及节能的根本原则。

如:1983年彼得•拉茨在卡塞尔市建造了自己的住宅,这是一处以太阳能为主的生态住宅,这一住宅也为他赢得了相关建筑奖。在其设计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水是循环利用的。污水经过处理后汇集了收集的雨水,引至工厂中原有的冷却槽和沉淀池,经澄清过滤后流入埃姆舍河。原工厂的旧排水渠改造成水景公园,利用新建的风力设施带动净水系统,将收集的雨水输送到各个花园,用来灌溉。整治后的埃姆舍河段成为了一个长条形水池,干净的水被循环利用。

第四,对垃圾变废为宝再生利用的处理。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出发,通过对材料和资源的再生利用,将改造后的“废料”塑造新景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彼得•拉茨德国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在这里场地上的工业废料被循环使用,如砖被收集起来作红色混凝土的骨料;厂区堆积的焦炭、矿渣和金属物用作一些植物生长的媒介或地面表层的材料;用铁路护轨整修成新的道路,用49块废置的铁板铺设了金属广场。拉茨将基地中的重新利用,即减少了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也减少了施工中的废弃物,体现了生态的设计理念。

所以,生态设计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建立生态功能良好的景观格局,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再生,减少废物的排放,增强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当代景观设计中生态设计应该遵循三大理念:

一是保护性景观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物种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自然环境的破坏,以保护良好的生态系统。设计师利用生态的设计方法,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保护着基地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基地生态系统,使其更加健康的发展。

二是恢复与促进性景观生态设计。一般说来,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和逆向演替机制。生态环境除了受到自然因素的干扰之外,还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用景观的方式修复场地肌肤,促进场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成了当代景观设计师的重大责任。面对满是创伤的场地,设计师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生态的恢复,即使面对未被破坏的场地,也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景观设计的方法促进场地生态系统的完善。

三是补偿性景观生态设计。在设计中运用科学手段,探索更适宜在景观中应用而又能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设计手法和景观元素,有意识地为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是一种以景观形式对自然进行补偿的设计过程。现在,设计师们已经通过科学技术尽可能的减少了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而开始大量应用自然界中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适应现代生态环境。

生态设计的目的是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维持物种的多样性,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公众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生态设计的理念将日益深入人心,并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时对生态设计理论的深入和对设计手法的探索与拓展也必将更进一步。而在我国逐渐步入节约型社会的同时,景观设计师应该通过对生态理念的理解,遵循生态原则,使得人居环境逐步走向生态化,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要立足于自身的文化背景,结合现代的或是全球化的精髓,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的景观设计。

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路径 篇12

1当前我国生态化住宅小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生态化设计”这一概念提出后, 无论是理论研究, 还是实践探索方面, 我国的生态住宅小区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但是, 很多先进的理论研究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的发展中,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理论研究的更新与注入, 阻碍了住宅小区生态化发展的道路, 具体表现在以下2 个方面:

1.1 对生态概念理解的不够透彻

目前, 相关专家和政府部门对“生态住宅小区”这一概念没有明确的解释, 导致各建筑开发商对住宅小区生态化建设的认识比较模糊。虽然很多房地产公司相继推出生态住宅小区、绿色小区等房产项目, 但由于市民对这些绿化的概念认识比较笼统, 这就使房地产商对小区的宣传带给人们一种炒作的印象, 降低了对生态小区的信任感。

1.2 将生态化简单的归为绿化率

大部分开发商对生态小区的认识非常局限, 认为提高住宅小区的绿化率就是对小区进行生态化建设, 因此, 开发商在小区的绿地建设中大做文章, 甚至为了较快达到预期效果, 不惜从国外移植大树、名树,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更严重破坏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路径研究

2.1 全面理解“生态”的概念, 景观设计要符合生态化的设计理念

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就是要遵循自然, 避免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 这是新时代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趋势和发展目标, 既要结合当地的民族风情、传统文化, 又要凸显现代生活的时尚和智慧, 与生活紧密相连, 体现出生态建设的科学内涵。与此同时, 住宅园林的景观设计要尽量采用环保型和新型材料, 在确保用户拥有高质量生活的同时, 也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破坏,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状态。

西安·绿地城项目, 是2014 年绿地集团西北事业部重点打造的首个中式风格产品, 景观跟随整体建筑风格定位, 结合绿地理想·家社区景观人居标准体系, 展开了一系列设计, 在景观风格、功能设置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研究。既融合了中式的传统理念, 处处表达了“道法自然”的境界, 又与大自然紧密接触, 是一个春赏花、秋赏月、天人合一的风水居住宝地。此外, 绿地城小区的儿童活动场所采用的是柔软的全塑胶作为地面材料, 环保、降低污染的同时, 又能保障儿童的安全, 提供适合各阶段儿童的活动玩具, 与老人活动场相结合, 方便实时看护儿童。

2.2 确保设计工作的实用性

住宅园林景观的生态化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这是因为人是住宅园林的观赏主体, 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业主的需求, 切实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修建一些常用的休闲娱乐场地;第二, 利用景观小品提高住宅园林景观的实用性, 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烘托氛围、装饰陪衬主体建筑的效果, 还可以供人们观赏和休息。

2.3 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选择适当的园林植被

住宅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要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 尽量避免对现场地形进行改动。比如, 在小区挖湖时剩下的土堆, 不要盲目地将其运走, 既浪费时间, 又增加成本。将土堆设计成为一座小型的假山, 不仅满足了业主休闲娱乐的要求, 还符合艺术美的特征。同时, 园林植物的选择也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考虑不同植物品种间的生态特征, 合理搭配组合, 从而突出景观特色。西安·绿地城项目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了不同植物品种的生态位特征, 采用西安当地常见的树种, 如国槐、女贞、石榴、紫荆、木槿、梅花等, 并依据植物属性配置植物群落, 形成种群稳定、季相变化丰富的复层群落结构, 营造出一种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生态化植物景观

3结论

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 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建筑开发商要充分理解“生态”的含义,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因地制宜, 从根本上保护环境, 建设生态化住宅园林景观。

摘要:结合“西安·绿地城·理想家”小区进行分析, 对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生态化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生态化

参考文献

上一篇:资金管理使用下一篇:复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