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共12篇)
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篇1
是谁在为住区景观买单?通过对房产市场新闻的调研不难发现:主力群的年龄集中在30至40岁区间, 人生最繁忙的时期:朝九晚五, 上有老下有小……由于生活和工作需要以及价值观对行为方式的影响, 能消费起商品楼盘的买房者往往只是宅墙内院的使用者, 却不是屋外绿苑的常客。那么, 谁才是住区景观目前真正服务的对象?
1 人——谁正在使用住区景观
1.1 主力人群:老年人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 老年人已日渐成为社区景观和公共空间的主要使用人群。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区多配套未完善, 距离市中心较远且早期入住率低。老年人往往就近使用住区内的健身场所, 因其便捷而安全, 并有亲切和归属感。
1.2 第二人群: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处于头脑身体双发育阶段, 对世界充满好奇, 需要家长经常陪同户外活动。因此傍晚和周末在看护下活跃于儿童活动场地的情况很普遍。
青少年处于学生时代, 精力充沛, 并拥有相对成人更多的空余时间。放学、周末、寒暑假期都可以看见他们活跃在各种户外活动中, 住区景观便是其中之一。在这里, 他们和社区的同年人或同学进行学业外的交流。
1.3少数人群
这类人群的组成有:晨练或黄昏练的健康爱好者;周期性带婴儿或宠物散步的保姆或家长;工作时间弹性的中青年;社区工作的管理人员及后勤人员等等。
2 人性——使用人群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2.1 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老年人虽然空余时间充裕并能自主分配, 但因脱离工作岗位容易产生失落感。他们因为文化背景往往不适应网络社交, 且由于代沟和与子女互动不足的原因容易产生孤寂感。所以老年人对人际交往的需求极大, 也侧面促进了社区活动的积极发展。另一方面, 老年人身体的衰老现象不可避免, 他们往往比年轻人更注重养生、锻炼和健康问题, 对社区的生态环境和健身设施的依赖性也更强[1]。
2.2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 新陈代谢旺盛, 而良好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充裕的户外锻炼:无论是游戏娱乐还是体育活动。在心理上, 青少年需求人际交往中的被认同心理, 另外普遍背负学业上的压力, 需要阳光环境的正面影响和适当的渠道释放。景观中的活动场地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上一定程度满足儿童和青少年的需求。
3 为真正使用景观的人群做实用性设计
3.1调研指导量化设计
无论是城市规划设计还是建筑设计, 其规范中均对社区各种功能区域设定了数据标准或参考。但社区景观的量化指导似乎仍是盲点, 比如公园附近的小型居住区不因地制宜布置大湖面和大草坪。因此设计师在实际深化设计任何住区景观前, 应先对同类型住区做一定数据调研, 研究各年龄群的人数比例和场地实际参与活动情况, 进行社区访问和居民调查, 得出居民心理期望数值。然后根据这些经验数值推算各种功能场地的量化需求, 并尽可能做实用性的改进设计。
3.2 满足老年人社交和锻炼的功能性景观
设计面积足够的冬阳夏荫的活动广场, 在四周配备足够的休憩设施, 以满足老年人自发组织或社区指导下的群体活动, 建议活动时间与上班族工作时间错开, 以避免噪音对社区其他居民的干扰。场地中应巧妙地布置棋牌类设施, 鼓励文化熏陶和脑力锻炼。选择阳光充足的位置设计老年人健身场地, 同样需要考虑足够的场地面积和休憩设施。选择健身器械前应调研市场的实际使用情况, 选择市面上实用且受欢迎的产品。设施附近应有简单易懂的器械图文指导, 并可提供几种有针对性的满足不同锻炼需求的健身套餐。建议设计双人或多人合作的健身项目和配套设施, 以提高老年人锻炼的丰富性和积极性[2]。
3.3 满足儿童求知发展的趣味安全景观
首先是足够的阳光和活动场地面积, 并用多彩而安全的游戏活动设施填满这些面积。儿童充满猎奇心理, 儿童活动场地的设施应足够复杂且可拆卸组合变化, 以尽可能长久地留住他们的新鲜感。另外, 儿童缺少判断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除了设施本身的安全性到位, 距离适宜的家长和保姆用休憩设施也极其重要。建议健身场地与儿童活动场地毗邻设计便于家长看顾。寓教于乐, 场地周围可以布置儿童用宣传栏, 由社区和幼稚园联合, 周期性提供教育建议、儿童读物或者作品比赛, 帮助儿童和家长共同进步。
3.4 满足青少年“多动症”的体育专项设施
青少年和儿童的需要其实大相径庭, 但多数社区仅设置儿童活动场地。也许学校的体育场地已经足够, 但在大中城市, 中小学往往并不临近学生家, 而且在周末实际很少对学生开放。区级体育场的室内活动场和体育专项班爆棚不是个例。那么该如何为这部分群体考虑呢?答案是体育专项设施。环塑胶跑道、羽毛球场、半篮球场、乒乓球场等等, 这些设施即可满足未成年人, 也可以满足成年人, 甚至可以由社区周期安排友谊竞赛[3]。只要做到足够的距离控制和防噪隔离, 这里将是社区最充满活力的心脏地区。
3.5 成年人——潜在大量使用者的动力挖掘
营造积极活力的运动社区氛围, 感染每一个居民, 用健康生活方式替代“宅”生活方式, 这一切的起点便是设计师。通常一位景观设计师对项目的可控跟踪只能持续到施工结束。但作为场所的创造者, 完全有权力也有义务对场所的行为进行指导, 这便需要与社区服务机构进行沟通, 或者在客观障碍难以克服的情况下拟一份建议书。用环境鼓舞健康生活方式。用宣传和配套活动宣传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上班族、青年人走出户外健身, 而不是单纯从一个室内转移至另一个室内。
4 结束语
住区景观设计是沟通城市人与自然的桥梁, 是满足老年居民社交锻炼的必需品, 是培养儿童好奇阳光的催化剂, 是鼓舞青少年热情朝气的改良剂, 是塑造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石。因人而异、针对性地将设计落到实处才是真正人性化的住区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陈丽霞.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 2014 (4) :153.
[2]史培行.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与居住人群心理关系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10:30-41.
[3]郑振忠.住宅小区园林规划探析[J].商品与质量, 2009, (04) :110-112.
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篇2
据刘滨谊的“景观三元论”理论,景观设计的内容包括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3部分。大众行为心理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
1.1对生理需要的满足
景观应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城市居民,不同的生理活动需求,如运动、休憩、交往等。设计中,应注意令人感到舒适的各种物理性指标:如光照、温度、噪音、通风等以及生理尺度与行为尺度的合理运用。尤其应对残疾人使用景观场所给予更多的重视。
1.2对安全需要的满足
景观环境应避免对人造成威胁与伤害,保持自身安全和个人私密性,运用设计手段增强人对环境的定向与认知能力。
1.3对交往与归属需要的满足
人是社会的,社会是人们在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景观环境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更是交往的空间,因而景观设计应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交往空间,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1.4对尊重需要的满足
尊重侧重于心理的感知与精神的共鸣,是建立在交往的基础之上,获得社会与他人对自身的认同感。好的景观给人受到尊重的感觉,劣质的景观忽略了人的需求,否定对人的尊重。
2景观设计人性化的运用
2.1道路设计
道路的设计应该尽量采用使人感觉亲切的尺度与造型,比如人行步道宜采用自然曲线。除了车道外,其他道路不应过宽,以增加游客之间的接触机会,促进游客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设计师还需要结合当地城市道路发展的特点,考虑到人们实际的需求进行道路设计。例如,在设计某条道路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人流量,对于人流量大的区域,可多安置一些座椅,并选择一些更经久耐用的石材进行道路铺设等,这样才能够保证道路的设计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
2.2场地设计
好的场地设计,应在具备休闲活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增强打造趣味性和参与性。如今,许多场地的设计盲目地追求所谓的风格设计,比如罗马式柱走道,看起来很豪华气派,但这样既不能挡风遮雨,又不能提供休息空间,徒有其表,缺乏实用性。而中国传统园林就很注重人与景的交融,山可登,石可坐,水可赏,园林道路更是曲折有致,趣味无穷。
2.3植被绿化
植物景观人性化设计,要求首先达到相关规定的绿化面积,满足量的要求;但更要考虑绿化的质量。第一,要注意植物种类的搭配,注重地被植物、灌木和乔木结合;第二,要注意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的结合,长廊、建筑外墙、阳台、护栏等可以用攀爬植物或悬垂植物加以各种小材料配合,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第三要注意植物的合理布局,比如乔木不能离建筑太近。以避免挡光的作用;第四注意植物在时间上的搭配,包括速生与慢生结合,不同季节、不同的观赏植物结合2.4水体设计
在水体景观设计中,应该巧妙地利用现状地形、水体、雨水等有利条件,加强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对水体的宽窄、形态变化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这样的水景不仅更接近自然,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界的向往,还可以完善水体的循环和净化机制,减少管养成本。不同的水景设计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便可形成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进而有助于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进行水体景观的观赏,满足人们对于水体景观的需求。
2.5景观构筑与公共设施
景观构筑的设计应加强挖掘当地历史文脉,重视视觉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这样才可以使游客在观赏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达到“情与景”的相遇,令人愉悦目心,韵味无穷。另外,还要注重细节方面的设计,缺少细节刻化的景物容易让人觉得产生简单化,缺少激情。公共设施布置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设计规范,在充分研究人的行为活动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景观设计构思进行合理布局。平面构图上,要对植物种植、道路交通、设施布局进行统筹考虑;立体造型上,更要注重公共设施与周边景观环境之间形成的空间关系。
2.6夜景照明设计
夜晚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于白天环境的独特氛围。良好的夜景和舒适优美的灯光环境,可以营造出娱乐氛围、文化气氛和休闲气氛。照明依照“点、线、面(重点、道路、广场)”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达到“和谐统一”的夜景照明效果。同时推广应用新型节能光源LED灯和分时段灯光设计等措施,使夜景照明设计更有针对性。
3人居环境中景观人性化设计方法
3.1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科学的规划
在景观设计人性化的实践中,设计师应该对当地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进行充分的调研,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人们的需求制定景观设计的流程,使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够保证人性化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在景观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可以邀请当地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景观设计规划中,积极地为景观设计献计献策,如此设计出来的景观作品才能够与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相符,实现人性化设计的目的。
3.2运用环保生态手段进行景观的设计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活环境景观的环保也越来越关注,希望生活中的景观都能够生态环保,确保人身体的健康[5]。因此,景观设计师可以利用环保材料作为景观的主材料,能够吸附有毒气体、阻隔噪音、保持水土、调节气温等,有助于实现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而这些也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以及社会人文特点,科学地进行,进而使设计出来的景观能够与当地融为一体。
3.3注重景观环境的共享性
所谓景观环境的共享性,是指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周围居民能够共享。如居民的文化水平不同,在进行景观观赏的过程中感受也不同,如果设计的景观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将导致很多文化层次低的居民无法欣赏,进而影响到景观的实用性。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充分权衡各方面因素,确保景观能够实现共享,这样设计出来的景观才能够符合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3.4科学的设计景观空间网络
进行观赏性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设计亲地空间、亲水空间以及亲绿空间。所谓的亲地空间主要就是指创造适合人们活动的场地,使人们在平时工作之余可以到景观周围进行活动、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等。亲水空间主要就是指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使人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亲绿空间主要就是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人居景观设计师通过充分的设计景观空间网络,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人们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观赏景观。
4结束语
浅谈园林景观之人性化设计 篇3
关键词:园林景观 设计 人性化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了,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却只有40多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只是挖湖堆山、只是置石理水。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了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在居住小区中盛行,但这些园林景观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也没有考虑到小区人性空间和功能性空间。
一、人性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体现
(一)在小区营销推广中的品牌功能体现
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打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这是房地产开发重要环节,也是房地产园林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同时对项目的品牌形象也影响至深。因此在倡导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实践过程中,作为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要在挖掘目标客户特点,满足目标客户需求的前提下,结合项目特点,确立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思路,塑造独树一帜的品牌个性形象,并进一步延伸到设计和施工操作中,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产生极佳的销售业绩、市场反响,从而树立企业和项目的良好品牌形象。
(二)在小区环境中的协调功能体现
居住、生存、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身心疲惫的业主以更大热情渴望大自然,希望生活于在大自然的环境当中,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始终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坚持住宅空间形态规划的合理格局,做到住宅和环境的和谐、功能的完善,使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植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环境、景观的多样性。其次从人文景观小品、建筑、灯光、道路等要素来规划住宅绿地生态系统,即创造回归自然、融于自然的景观效果。
(三)在小区环境中的空间功能体现
小区内园林景观空间其实就是供业主室外休息、交往、观赏用的空间,常与各类绿地结合设置,有的可在院落绿化、组团绿地及架空层绿化中进行人工园林绿化建造,在小区内设置一定的硬质景观、为小区业主提供足够交往及活动的中心场地,营造和谐、友好、温馨的人际关系氛围。人性化的园林景观设计重视室外空间层次的划分和空间序列的完整性,更重视环境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使得整个小区的空间序列更为完整,也使得人性化设计能够贯穿始终。
二、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实施原则
植物造景为主原则:以植物材料为主组合成幽静的环境,丰富绚丽的景观。它们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多姿多彩的布置形式,改善了人们生活的生态环境,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用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和花卉,不但可以降低绿化费用,还有利于管理养护。植物有其特有的生长环境,因此植物的种植和艺术配置要依据植物的特性和特殊的生态环境来进行。植物配置应注重乔、灌、草复层结构、植物群落的建成,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效益和功能,增加生态作用;地方特色原则: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设计,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适地适景、因地制宜原则: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自然美与几何规则美结合,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则自然,宜规则则规则。
三、园林景观与人性化的有机融合
(一)园林绿化的安排
绿化具有调节光、温度、湿度,改善气候,美化环境,消除身心疲惫,有益居者身心健康的功能。住宅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同时充分考虑绿化的系统性、空间组合的多样性,从而获得多维的景观效应。公共景观体系,则应该以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往来的自由生长的树木为主。
(二)山水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也称山水园林,足见山水景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地位,人类自来就有亲水的欲望,在中国,水象征着活力与生机,风水学中水还代表着财运,有了水,整个园林景观仿佛都活了起来。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景观中可以设计喷泉、跌水、瀑布、水池等水景,增加景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石景可以使人感到坚实可依、心境平和,空间较大的景观可做假山,假山往往与水相依成为景点,小空间可设叠石、点石或题名石。
(三)道路设计
空间景观内的道路具有引导人流、控制赏景节奏、分割空间等作用,是人性化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中的主路应方便平缓,小路则可采用不同质感的路面和高差变化,给人丰富的空间体验。设计道路走向时,在原来有景的地段,应服从人们赏景的需要,将景点放在路的对景上;少景的地段,可先定路再建景。通过道路的设计来调整线路的减速与增留,减少在无景可赏地段的停留时间和景色优美地段的滞留时间,还可以在路边设亭、廊等供人们赏景小憩。在树荫处或人流集中的路段对道路采取放大设计,设置园凳、园椅供人们休息,更是人性化设计的体现。
(四)植物种类的选择
植物种类的选择上应多选用地方树种,既具有地方特色和亲和力,而且易成活,易管护,可以最快地实现景观效果,并且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形成新的植物生态群落。多选用乔木类植物,落叶型与常绿型结合种植,夏季有树荫遮挡烈日,冬季落叶后又不影响日照,并且落叶树明显的季相变化也是景观中的一道风景。尊重地方习俗,尽量避免大量使用当地百姓忌讳的树种,比如,人们喜欢在庭院里栽植牡丹、海棠、迎春、桂花、柿子等,取意“海棠春富贵,事事如意”等美好的愿望,不喜欢合欢(北方有的地区称其为鬼树)、桧柏(祭祀用树)等,选用时最好加以注意。选择植物种类时还要注意其使用的环境,如分车带绿化尽量避免选用颜色亮丽的树种,以避免分散汽车司机的注意力,造成事故;小区绿化或小游园绿化,尽量避免选用有毒的或有尖硬针叶的植物,以免伤到居民或游人。
四、总结
总而言之,人永远是社会的主体,不断向着文明和理性发展的社会发展趋势,将越来越多地关注人的需求和健康。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就是要通过人性化设计使人与自然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和谐共生,从而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也是我们今后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乔峰,贾廷宇.现代住区园林景观环境的设计原则探析[J].广西城镇建设,2009.
试论景观设计的人性化 篇4
人生来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特征在于其精神活动和心理感受。如今,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 人文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即人们越来越渴望自由、舒适、便捷、和谐的生活, 这就对各领域人性化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景观设计人性化设计是以人的基本生理、心理、行为、社会文化特征、生活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设计, 是服务大众生活的设计。简单地说, 人性化设计就是从过去对功能的单一满足上升为对人的精神层面的关怀, 在设计中赋予更多情感的、文化的、审美的内涵, 建立一种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妙境界。
2 景观设计人性化的主要内容
据刘滨谊的“景观三元论”理论, 景观设计的内容包括景观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3部分。大众行为心理主要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 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 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 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1]
2.1 对生理需要的满足
景观应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城市居民, 不同的生理活动需求, 如运动、休憩、交往等。设计中, 应注意令人感到舒适的各种物理性指标:如光照、温度、噪音、通风等以及生理尺度与行为尺度的合理运用。尤其应对残疾人使用景观场所给予更多的重视。
2.2 对安全需要的满足
景观环境应避免对人造成威胁与伤害, 保持自身安全和个人私密性, 运用设计手段增强人对环境的定向与认知能力。
2.3 对交往与归属需要的满足
人是社会的, 社会是人们在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景观环境是人们活动的场所, 更是交往的空间, 因而景观设计应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交往空间, 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
2.4 对尊重需要的满足
尊重侧重于心理的感知与精神的共鸣, 是建立在交往的基础之上, 获得社会与他人对自身的认同感。好的景观给人受到尊重的感觉, 劣质的景观忽略了人的需求, 否定对人的尊重。
3 景观设计人性化的运用
3.1 道路设计
道路的设计应该尽量采用使人感觉亲切的尺度与造型, 比如人行步道宜采用自然曲线。除了车道外, 其他道路不应过宽, 以增加游客之间的接触机会, 促进游客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 设计师还需要结合当地城市道路发展的特点, 考虑到人们实际的需求进行道路设计[2]。例如, 在设计某条道路时,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人流量, 对于人流量大的区域, 可多安置一些座椅, 并选择一些更经久耐用的石材进行道路铺设等, 这样才能够保证道路的设计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
3.2 场地设计
好的场地设计, 应在具备休闲活动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增强打造趣味性和参与性。如今, 许多场地的设计盲目地追求所谓的风格设计, 比如罗马式柱走道, 看起来很豪华气派, 但这样既不能挡风遮雨, 又不能提供休息空间, 徒有其表, 缺乏实用性。而中国传统园林就很注重人与景的交融, 山可登, 石可坐, 水可赏, 园林道路更是曲折有致, 趣味无穷。
3.3 植被绿化
植物景观人性化设计, 要求首先达到相关规定的绿化面积, 满足量的要求;但更要考虑绿化的质量。
第一, 要注意植物种类的搭配, 注重地被植物、灌木和乔木结合;第二, 要注意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的结合, 长廊、建筑外墙、阳台、护栏等可以用攀爬植物或悬垂植物加以各种小材料配合, 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第三要注意植物的合理布局, 比如乔木不能离建筑太近, 以避免挡光的作用;第四注意植物在时间上的搭配, 包括速生与慢生结合, 不同季节、不同的观赏植物结合等。
3.4 水体设计
在水体景观设计中, 应该巧妙地利用现状地形、水体、雨水等有利条件, 加强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对水体的宽窄、形态变化控制水流速度, 制造急流、缓流、静水, 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 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这样的水景不仅更接近自然, 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界的向往, 还可以完善水体的循环和净化机制, 减少管养成本。
不同的水景设计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 便可形成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 进而有助于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进行水体景观的观赏, 满足人们对于水体景观的需求[3]。
3.5 景观构筑与公共设施
景观构筑的设计应加强挖掘当地历史文脉, 重视视觉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这样才可以使游客在观赏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 才能达到“情与景”的相遇, 令人愉悦目心, 韵味无穷。另外, 还要注重细节方面的设计, 缺少细节刻化的景物容易让人觉得产生简单化, 缺少激情。
公共设施布置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设计规范, 在充分研究人的行为活动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 结合景观设计构思进行合理布局。平面构图上, 要对植物种植、道路交通、设施布局进行统筹考虑;立体造型上, 更要注重公共设施与周边景观环境之间形成的空间关系。
3.6 夜景照明设计
夜晚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于白天环境的独特氛围。良好的夜景和舒适优美的灯光环境, 可以营造出娱乐氛围、文化气氛和休闲气氛。照明依照“点、线、面 (重点、道路、广场) ”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 达到“和谐统一”的夜景照明效果。同时推广应用新型节能光源LED灯和分时段灯光设计等措施, 使夜景照明设计更有针对性。
4 人居环境中景观人性化设计方法
4.1 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科学的规划
在景观设计人性化的实践中, 设计师应该对当地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进行充分的调研, 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人们的需求制定景观设计的流程, 使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 这样才能够保证人性化景观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4]。此外, 在景观设计规划的过程中, 可以邀请当地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景观设计规划中, 积极地为景观设计献计献策, 如此设计出来的景观作品才能够与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相符, 实现人性化设计的目的。
4.2 运用环保生态手段进行景观的设计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于生活环境景观的环保也越来越关注, 希望生活中的景观都能够生态环保, 确保人身体的健康[5]。因此, 景观设计师可以利用环保材料作为景观的主材料, 能够吸附有毒气体、阻隔噪音、保持水土、调节气温等, 有助于实现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而这些也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以及社会人文特点, 科学地进行, 进而使设计出来的景观能够与当地融为一体。
4.3 注重景观环境的共享性
所谓景观环境的共享性, 是指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到周围居民能够共享。如居民的文化水平不同, 在进行景观观赏的过程中感受也不同, 如果设计的景观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 将导致很多文化层次低的居民无法欣赏, 进而影响到景观的实用性[6]。因此,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 设计师需要充分权衡各方面因素, 确保景观能够实现共享, 这样设计出来的景观才能够符合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4.4 科学的设计景观空间网络
进行观赏性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师应该设计亲地空间、亲水空间以及亲绿空间。所谓的亲地空间主要就是指创造适合人们活动的场地, 使人们在平时工作之余可以到景观周围进行活动、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等。亲水空间主要就是指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 使人们能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亲绿空间主要就是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人居景观设计师通过充分的设计景观空间网络, 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 人们可根据自身情况, 有选择性地观赏景观。
5 结束语
环境景观设计涉及面广, 内容复杂, 对人的影响也较大, 如果设计出来的景观不符合人们的要求, 将会影响到日后的良好使用, 不利于景观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此, 设计师在日常实践中, 应该充分分析使用者的心理, 站在人性化的角度进行景观设计, 这样设计出来的景观才符合人们的需求, 进而实现对景观的良好利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景观设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久居于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居民, 也对景观环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期待。景观设计师在进行环境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通过结合人们的需求进行人性化设计, 进而实现了对环境的科学设计和合理设计。
关键词:人居环境,景观设计,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刘滨谊,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J].新建筑, 2001 (05)
[2]王秀华, 张承谦, 江兵, 张丽立, 王淼, 陈利建.现代景观环境基本属性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2)
[3]但新球, 龚艳, 李小军, 苏军, 韩志磊, 郭利杰, 张继辉, 孙东亮.现代森林景观设计美学原则[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0 (02)
[4]英柏, 念冬, 东婧.楼高但凭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南京月安花园景观设计浅析[J].建筑学报, 2011 (07)
[5]王文卓, 李培仙, 沈嘉钬.21世纪校园环境与景观设计[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14 (02)
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篇5
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要确保能够完全的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到其中,必须要明确一些基本性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
1.1坚持实用性和情调性统一
风景园林设计最为基本的目的在于能够满足广大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这要求在规划设计园林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需要将艺术性以及品味性充分的展现出来[1],并且能够与人性化设计理念充分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满足群众对生活的要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中,如果仅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着手进行设计是不可取的,其原因在于这种设计会忽视风景园林设计的实用性,会大大地削减园林设计的质量,更无法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入结合.为此,在设计风景园林过程中,需要将园林的实用性和情调性结合起来,并且要确保风景园林内的植物能够与周边环境融合,能够符合当地的气候,并要确保园林设计能够成为生态环境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同时也是人性化设计方面的重要的要求.1.2确保园林风景设计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统一
实践表明,对于具有不同历史的不同地区而言,风景园林设计的理念会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传统历史的存在会给风景园林设计带来极大的影响,同时,传统历史与当地的群众需求、设计者的审美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此,设计人员在设计风景园林过程中,必须给予历史传统高度重视,将其融入到设计的理念当中,以便风景园林设计更符合人们的需要.因此,坚持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基本要求,由于时代与社会不断的进步与变化,如果设计风格等一成不变,那么风景园林不仅不会满足人们的需求,还会从视觉上干扰城市的整体美观度,更加无法体现出我国的文化所在.2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分析
通过近年来风景园林设计的情况看,当前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还有一定的缺陷存在,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
2.1风景园林设计中缺少个性化的元素
长久以来,我国风景园林设计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设计中有很多传统的观念存在,并且政府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过度干预,社会中很多公共事物的建设都由政府负责,这导致社会公众严重的缺少社会公共事物建设的参与意识,使园林设计无法结合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不仅缺少个性化的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还导致了风景园林设计很难满足人们各个方面的需求.2.2园林风景设计没有独创性做支撑
由于我国在城市化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晚,因此导致风景园林设计中有很多缺陷存在.为此我国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的设计来完善风景园林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但是实际上,我国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整体设计水平比较低,对于国外的一些设计过度的模仿,设计中缺少独创性在其中,并且无法脱离气候、文化以及土壤等方面因素的束缚,过分的模仿使得我国风景园林设计与现实需求脱节,不仅无法满足我国环境发展的要求,还无法达到人们的满意程度.2.3风景园林设计中缺少专业性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园林设计规划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常由同一个单位负责园林设计规划工作以及园林工程中各项工作[2],但是,这种设计一般都是为了能够迎合领导而设计的,缺少专业性元素做设计支撑.也有的风景园林设计为了能够提升利润进行规划设计,这大大的降低了风景园林的观赏性,使得园林设计作品无法与当今城市发展要求相吻合,最终使得整个城市建设都陷入到一个尴尬的局面当中.为此,风景园林设计缺少专业性设计理念也是存在的重要缺陷之一.3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如果要确保人性化理念能够融入到其中,并且能够被充分的利用起来,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设计.3.1重视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细节部分设计
作品设计中的细微部分决定了设计的整体质量以及水平,设计的细节部分能够将人性化理念充分的体现出来[3],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水平高低.为此,细节设计对于整个风景园林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这要求在风景园林设计期间,设计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要注意设计的细节,从细节着手,确保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并且能够将人性化设计的要求充分的表现出来.例如,在风景园林设计灯光设计中,要确保灯光能够覆盖在园林内所有路面上,灯光的光源要选择黄色的揉合的光源,并且能够利用太阳能照明;在道路设计方面,要确保能够让观赏的人以最短的距离到达每一个能够观赏的景点所在地,并且要确保能够曲径幽深之美在燕林设计当中体现出来;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些较为基本的建设设施,例如单杠、双杠等,以便方便游玩人员锻炼,增添他们的娱乐项目,确保人们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时,自己的身体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锻炼.另外,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池的设计不应该太深,需要有充足的保护措施,人与水的交界地方,要确保水深在20到30cm左右,其目的在于有效的避免人在游玩的时候发生事故等等.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工作人员需要注意园林设计的细节部分,并且在细节部分要体现出人的那种需求,这样才能够将人性化设计理念充分的体现出来.3.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要真正的做到满足人们多样性需求
除了在细节上需要风景园林设计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还需要在规划中重视其多样性的需求,做好模块化的规划工作[5].由于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人类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多样化,为此,以往的、单一的园林设计风格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更加无法达到城市建设的标准要求.为此,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将风景园林规划建设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在明确园林设计所应该具备的功能以后,对园林中的布局情况等展开规划设计,并且要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以及手段实现园林设计[6].例如,在设计建设厂的时候,首先在位置的选择上应该确保能够与居民区的区域接近,并且要避开人流较多的地方;在设计儿童活动区域和成人活动区域的时候,需要将儿童活动区域与成人活动区域分开,还要远离主要的人行道或者一些危险的区域等.3.3要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风景园林设
计中充分的体现出来在以人性化设计理念作为重要的设计基础的风景园林设计当中,要求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充分的体现出来[7].这给风景园林设计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挑战,设计人员在设计当中,必须从施工的整体角度出发,研究林园设计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这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中,首先必须将景观设计和建筑物设计协调起来.并且,要保证园区内所设置的各种景观设计能够和建筑物之间的设计保持协调性与一致性,并且使得风景园林建设项目能够在明确的定位背景之下,风景园林设计更加合理,更符合广大人民的需求[8].其次,设计人员应该从人和自然的角度出发,对各种生态技能在云林规划设计当中的应用进行仔细的研究,例如建筑节能技术、太阳能技术以及生态农业技术等等,应用这些技术能够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降低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并且能够为风景园林建成后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奠定良好的基础.3.4给予风景园林设计人性化标识设计高度重视
人性化标识主要指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也是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一种重要的细节体现.通常在很多设计当中,往往由于缺少标识性建设导致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危险事故[9].如:在园林区的动物园,需要设置标识出动物伤人的标识,并且需要设计具有独特性质的提示性的标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风景园林建设更加美观,还能够让游人重视危险性区域.另外,在设计标识的时候,应该确保标识能够具有间接、美观并且优美等方面的性质,并且能够与园林景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适应性,并且将标识的有趣性与创意性充分的体现出来.3.5重视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个性化设计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如果要将人性化理念充分的体现出来,就需要在设计中将个性元素充分地发挥出来[10].这里所说的个性是指根据不同地域、文化以及人文等不同方面的需要,确保能够设计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园林景观.实际上,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并不受到局限性设计标准的限制,其原因在于设计中不同组织以及不同的设计人员都有各自的设计模式,如果限制设计标准,会导致风景园林设计无法将个性化设计体现出来,也会导致设计中缺少个性化设计的元素.尽管不受到设计标准的束缚,在设计中还需要从园林的总体上将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体现出来,例如园林设计中的建筑物朝向以及人文文化等,真正的做到既能够满足现阶段城市发展建设的需求,还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方面的要求.另外,在设计中需要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一一排查,全面考察是巩固设计方案,在园林中不同地形以及地区的特点基础之上,设计出更具有个性化性质的景观.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园林风景的时候,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其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视园林设计的效益性和资源性的利用与结合.还需要充分地考虑园林建设后的维护与养护工作,确保园林设计能够为养护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从而将风景园林的实效性充分的发挥出来.4总结
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篇6
关键词 文化传承;人性关怀;园林景观;设计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7.036
设计园林景观的主要作用是满足现代人放松以及休憩的需求,因此,它不应该是一个冷冰冰的建筑,而应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能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的建筑。这就要求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考虑文化传承及人文关怀,从而满足人的需要[1]。本文结合多方经验,重点探讨基于文化传承与人文关怀的景观设计研究,希望能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起到作用。
1 文化传承及人文关怀对景观设计的作用分析
1.1 文化传承具有超越性以及继承性,并具有时空上的延续性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考虑到文化传承的因素,因此可以起到一个教育功能。景观作为一个实体教材,对我国文化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就把我国的文化理念传递给人们。景观存在的历史比较悠久,有的甚至历经几千年,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文化也就得到了时空上的延续,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世人会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增加我们的文化内涵,实现了文化的超越性。
1.2 基于人文关怀的景观设计能和人形成最自然融洽的互生关系
现代社会如此发达,各方面技术都越来越成熟,精湛,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大部分设计者的专业性和艺术性都已经很强,但设计中对人文因素的考虑却不是很充分。所谓人文关怀,主要强调以人为本,从人的视觉角度,心理感受来设计景观,从而使人赏心悦目,并且心理上舒适。例如,在设计林阴大道时,除了要考虑最基本的树木整齐,修剪合理及遮阴等功能,还要在道路两旁树下面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座椅,方便人在这里短暂停留,驻足观赏。如果没有这些,即便人走的很累,想在这里稍作休息,也办不到,也就失去了欣赏美景的可能[2]。人文关怀重在细节,类似这样的设计才能与人产生情感共鸣。
2 基于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的景观设计原则
2.1 尊重自然规律
园林景观设计的本意就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学、美学、植物学和史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对原有景观进行有意识改造,从而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其中的土壤、空气、水分等都浑然天成,互相协调,人们不应该破坏这个系统。所以,尊重自然规律要求我们,尽最大可能地保留和利用原有资源,通过小幅度的改动和修饰,达到设计的目的。
2.2 尊重本土文化
原生的自然景观本身就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有关联,对当地的本土文化等都具有一定的表现。所以,在设计景观时,一定要注意,尊重历史,尊重本土文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对古建筑的保护越来越多地强调保留原貌。例如,帕特农神庙,是屹立在希腊首都雅典的一座巍峨的长方形建筑物,是雅典娜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但是历经两千多年,雕像腐蚀很是严重,可以说是断壁残垣,但是到现在人们仍然让其保持现有的状态,从巍然屹立的雕像中,仍然可以看出神庙的庄严气势。
3 如何设计基于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的景观
3.1 保护原景观的地形,地貌特征,保留特色景观
最近看了一部关于建筑题材的电视剧,对其中的建筑理念感受颇深,人类穷尽一生的智慧,也很难与自然的鬼斧神工相媲美,每一处景观都是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它们不叫建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山水。它们不应该是横空出世,被我们添加在特定环境中,而是天然生成,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的,这种契合的美,我们不应该破坏。所以一定要尽最大可能保护原景观的地形地貌特征。前面已经提到过,自然本身是一个良性生态系统,其中的水分、土壤、植被等都可以自我协调,和谐共存。各个地方的环境不一样,培养出来的植被类型,建筑风格也不一样。如果强行改变地形地貌,增加外来植被,恐怕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真正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保留特色景观是因为所谓特色景观,必然有其独一无二,人工很难特意模仿出来的地方,对于这种建筑,要尽最大可能地保护和完善,使其长久地传承,发扬光大。
3.2 维持景观原有的生命力,创造一片景观绿地
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演进,人们所能到达地方到处都披上了现代化的外衣,柏油马路、水泥地面、塑料、玻璃、人工植被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原有的田园气息,绿色植被渐渐失去了踪影,在这样几乎与大自然隔离的环境中,人们感觉不到活力与生机,渐渐迷失了自我。可能人们一味追求现代化,所以忽视了这些最重要的东西。笔者认为,真正充满现代化气息又宜人居住的城市应该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是在一个干净清洁的环境中,并使用各种现代化设备,这才是发展现代城市及园林景观设计应该追求的目标。这正体现了基于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所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一定要强调环保,还大地一片绿色[3]。对于景观的原生态气息一定要保留并且加以保护,要在此基础上对园林进行美化设计。
3.3 加强历史文化的人性化融入
优秀历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有必要将其代代传承,发扬光大。而园林景观作为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将历史文化融入园林景观之后,就可以很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园林建筑可以历经几千年而不消失,增加了文化的在时空上的延续性。其次,作为园林景观,会有很多人前来参观展览,可以将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播得更加久远。这样就达到了代代传承和发扬光大的目的。此外,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多以诗情画意,风景优美为目标,而融入历史文化元素之后,可以丰富景观的内涵,增加其文化底蕴,提升历史和文化价值。
3.4 注重地方文化风俗的渗透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其民俗文化,且各具特色。我国不少民间故事、传说和歌谣,不论是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可以将这些内容以铭刻或者雕塑的形式融入园林建筑中。民俗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提升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将地方风俗文化融入园林景观之后,与历史文化一样,就达到了代代传承,发扬光大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
4 结语
现代人对园林景观的要求不仅仅是巍峨雄壮、气势恢宏的建筑,所以基于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的景观设计中俨然成为了现代设计一种新型的趋势。要有选择地根据以上文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等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实现设计的长足发展。在未来的道路中,还要继续探索园林景观设计的新思路、新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燕萍.基于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的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15(10):84.
[2]李淑玲.文化傳承与人性关怀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5(5):169-170.
[3]侯文珠.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的景观设计研究[J].民营科技,2010(10):319.
滨水驳岸景观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篇7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滨水景观普遍采用垂直的硬质化驳岸,硬质化的驳岸不仅使水岸线变得僵直、整体设计缺乏生气,而且垂直的驳岸犹如一个无形的屏障阻碍了市民亲近水体的天性。驳岸作为滨水景观设计的首要因素,驳岸人性化设计的缺失将直接导致滨水景观的游赏体验下降。在当今社会,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更多的是融入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特色,滨水景观的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2 滨水驳岸的概念及分类
驳岸是水域和陆域的交界部分,相对于水域而言是陆域的最前沿[1]。人们在观赏水景时,驳岸自然地会映入眼帘;人们在接触水时,也必须经过驳岸才能实现,所以驳岸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城市滨水景观的观景体验,驳岸的设计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另外,由于驳岸自然因素结构的复杂性与特殊性,驳岸的处理方式都对滨水区域的生态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合理的驳岸设计需要基于所在滨水城市的自然与人文历史条件,呼应滨水设计区域的设计主题。
城市滨水景观的驳岸种类多种多样,风格迥异,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从人类改造程度可分为自然驳岸和人工驳岸;从材料角度可分为自然驳岸、生物有机材料驳岸、硬质工程驳岸等;从断面形式角度可分为立式驳岸、斜式驳岸和阶梯式驳岸[2]。
3 徐汇滨江驳岸景观现状分析
徐汇滨江沿龙腾大道展开,北起东安路,南至规划三路,被人们称为黄浦江上的第二湾,全长约1.7 km,宽40 m~300 m不等。规划分三期完成,2010年建成的徐汇滨江公园是一期工程,位于黄浦江的延伸路段,北起日晖港,南到中航油油库,岸线总长3.6 km,占地24 hm2。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徐汇黄浦滨江大部分土地仍为农田,一派田园风光。六七十年代以来,徐汇滨江成为工业聚集区。众多重工业污染黄浦江,使黄浦江又黑又丑。徐汇滨江公园原址为港口货场,昔日铁路货站、砂石码头、煤炭堆场、水泥厂、造纸厂等大型污染企业扎堆在徐汇滨江。由于上海世博会的规划建设,与世博会园区隔江相望的徐汇滨江也列入了改造的行列。2007年徐汇滨江的整治拉开帷幕,徐汇滨江改造进入市政工程。
经过改造后,北票码头与南浦站共有的钢筋混凝土高桩码头被改造成亲水平台。码头存在一些宽度0.3 m~3 m不等的缝隙,为了保证游人使用安全,现浇了钢筋混凝土,填补了这些缝隙。徐汇滨江的驳岸类型主要是硬质驳岸,在混凝土的基础上建有木材质的亲水平台、橡胶材质的滨江跑道、砖石铺装的滨水游步道等设施来满足人们的各种亲水需求。
3.1 工业遗产塑造人文景观
徐汇滨江保留昔日港口货场、铁路货站、砂石码头等工业旧址,滨水驳岸的设计保留了工业遗产元素,留存的码头、栓锚桩、设计钢架雨棚等沿江景小品,这些工业符号向游人彰显徐汇滨江的老工业记忆。除了单纯地保留工业遗址,徐汇滨江还对保留下来的工业遗产改造赋予其新的功能,如海事瞭望塔被改造成装饰性观光塔,夜晚装饰霓虹灯成为徐汇滨江的标志性景观;南浦火车站被改造成火车花园,完整地保留了铁轨,游人行走其中,昔日南浦站的熙熙攘攘仿佛映入眼帘;原北票码头煤炭传送带通过新技术修复,两头连接橘红色塔吊,形成420 m的空中观景廊道。突破了过去只可邻水不可亲水的模式,提供给市民全新的滨江体验。由于塔吊的特殊性,增添了徐汇滨江的文化特色,成为徐汇滨江一道独特的景观。
3.2 防洪墙违背设计初衷
作为防洪景观,徐汇滨江还承担着防洪抗洪的作用。采用砖石混凝土砌造的防洪墙的设计手法来实现徐汇滨江防洪的功能。经过笔者亲身的体验以及一些现场调查了解到,呆板僵直的防汛墙违背了规划初“路堤合一,亲水”的人性化构想,造成落差大,亲水性不足,严重影响了景观视觉感受。如何处理好滨水景观的防洪功能和景观功能一直是滨水驳岸设计的难点,如何在兼顾以上两点的情况下实现滨水驳岸的亲水性是滨水驳岸景观设计的追求。徐汇滨江的处理方式存在不足,在接下来的改造设计中,徐汇滨江的防洪景观建设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
3.3 亲水设施人性化设计
徐汇滨江公园在东面近水区域设计木质栈以来满足游客亲水性。木材质的步行栈道,从空间处理上讲,是陆域到水域的良好过渡,远水区到近水区空间变化自然流畅。采用木材质使得整体景观效果简洁大方,木材质能使人产生亲切感和舒适感。但是木材质易磨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容易年久失修,在公园中有多处木质栈道已经出现腐坏的情况。而且,公园方面并没有做到及时的维护管理,在腐坏处,没有树立警示标志,存在安全隐患。其次,木材质在雨后湿滑,游人容易滑倒,较为危险。木质亲水平台见图1。
徐汇滨江公园在形态处理上采用了折线元素,有的地方开阔,有的狭长,有的则将江水围合起来并搭配植物种植。在景观体验上,折线驳岸的处理方式容易使空间变得自由多变,丰富景观空间层次。能给人不同的空间体验,使得滨水驳岸空间不显得沉闷乏味。
徐汇滨江的亲水平台是在原来货运码头的基础上建造的,宽约2 m~3 m深入水面部分,人们可以在此近距离的观察水。但是徐汇滨江亲水平台的基座都普遍偏高,造成亲水平台离水较远。同时,为了安全起见亲水平台周围设置栏杆,由于时间较长栏杆的破旧情况严重,影响了美观。在亲水平台的处理手法上,徐汇滨江总体处理手法单一,缺乏一些可以近水、触水的设施,没有很好地满足人们近水的需求(见图2)。
3.4 驳岸生态化设计
徐汇滨江普遍采用硬质化驳岸,从某种意义上影响了陆域与水域物质流的交换,不利于徐汇滨江区整体生态性的实现。徐汇滨江整条岸线缺少植被覆盖,只有木栈桥围合形成的水中种植了一些美人蕉等近水生植物。徐汇滨江的硬质化驳岸岸线僵直缺乏生气,加之缺少植物的点缀,整体景观游赏体验较差。上海夏季酷热冬季湿冷,因缺少植被覆盖不能形成舒适的小气候,导致徐汇滨江沿江在夏冬两季游赏体验差,缺少人文关怀。
4 徐汇滨江驳岸人性化设计总结与建议
驳岸的人性化设计需遵从视觉可达性、行为可达性、水路延伸与交融等原则[3]。徐汇滨江驳岸的整体设计很好的保留了徐汇工业老工业旧址,留存下来的轮渡码头保留了徐汇滨江的工业场所记忆,符合后现代设计主义强调地方历史文脉的设计思想。但是工业遗存的驳岸类型为硬质化驳岸,在徐汇滨江转型作为城市公园后,驳岸类型单一、整体设计缺乏变化。根据笔者多次不同时间季节的实地调研,调查发现步行平台到江面的高差最大有4 m~5 m,较小的也有2 m~3 m。虽然在公园的东部有小部分深入江中的亲水平台,但出于安全防护的需要都围以护栏,所以徐汇滨江公园的驳岸设计还只停留在见水的层面,缺少能够近水、触水、游水的条件。为提高行为可达性,可利用滨水游步道、码头、台阶、平台等设施,强化驳岸的亲水性;硬质化的驳岸缺少植被覆盖、人工痕迹明显,硬质化的岸线和黄埔江水之间缺少融合渗透,整体景观形式单调缺少滨水景观特色和游赏趣味,营造出的景观缺少空间层次,更不利于地块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性实现。为实现驳岸的生态性,增加陆域和水域物质流的交换,同时又不影响驳岸的抗洪功能,徐汇滨江公园可把部分岸段改造成生物驳岸,也可尝试把黄埔江水引入公园内营造小型湿地花园,既有利于生态性的实现又可增强亲水性;徐汇滨江的驳岸虽然在2007年经过了再设计,人性化设计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有不足。为把徐汇滨江营造成兼顾亲水性、文化性、娱乐性、生态性的特色城市景观和休闲娱乐场所,驳岸的设计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只有不断丰富滨江的人性化设计,滨江空间才能持续发展,才能保持本地特色成为上海市民永久的娱乐和精神文化场所。
所以,徐汇滨江的驳岸设计应始终秉承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应更加重视在保留大部分工业遗址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驳岸的亲水性、生态性和娱乐性,从而使徐汇滨江公园持续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树全.城市水景中的驳岸设计[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篇8
一、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设计的原则
1) 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园林建筑小品的本质和价值, 是要满足人多样化需求, 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要作出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规划, 各层级的公共空间需要精心规划, 可利用地面高差、植物、色彩、铺地、设施等创造积极的空间环境, 关注空间边缘部分, 保留中介空间、阴角空间, 增强公共空间的领域感, 各类设施要考虑到通风、日照、遮阳等因素。
2) 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性即是要关注城市景观空间的演变过程以及影响, 关注社会、自然、经济效益三者的统一。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设计, 要从空间效率、生态环境和地域文脉三个方面予以关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不仅要考虑环境资源、空间效率, 还要考虑人类的文化。
3) 系统与整体性原则。如果把城市区域被看作“点”, 城市街道系统就可比作“线”, 城市空间系统可当作一个“面”, 园林建筑小品是“点”下一层次的小点, 点线面缺一不可, 只有完美结合, 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国城市的设计与建设中要建立起灵活的城市整体结构, 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创建整体城市空间结构。
4) 弹性原则。许多城市虽然历史久远, 却始终处于新陈代谢之中。城市景观的建设不断出现反馈信息, 其规划也被反复调整, 设计框架也在变化, 这种弹性互动架起了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桥梁, 使城市景观既美观又适用。这也净化与塑造了使用者的行为, 让使用者们自觉维护公共开放空间的环境。
二、关注多层次人的需求
1) 儿童的需求。儿童生长发育快, 模仿能力强, 可塑性大, 但处世少、阅历浅, 活动范围小, 缺乏正确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需要启发和引导。绿地设计要尊重儿童的天性, 巧妙地满足孩子们的冒险和趣味心理, 设置恰当的儿童游戏场系统, 均衡布局适合各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游戏场所, 将地形、草坪、园路的设计、植物、铺地设置、水、沙、石以及游戏设施等因素考虑进去, 尽可能做到功能齐全、自然、安全、尺度适宜、要素多样等。
2) 老人与残障人。因老人与残疾人的生理机能都有所衰退与缺陷, 并且他们大多数已经告别职业活动, 多具有孤独感和失落感, 为了使他们老有所乐, 其活动空间的设计主要应考虑安全性、可锻炼性、多样性、可休息性以及可交往性。绿地空间应健康并无障碍, 无潜在危险。不同的设施, 构成静态活动区和动态活动区。交往空间的设计, 可以弥补老年人的寂寞感和孤独感, 锻炼之余, 可以与他人聊天、谈心。无障碍设计可以从多个个方面着手, 如停车场、坡道、盲道、标志物、地面铺装、绿化、休息设施等。
3) 女士以及中青年的需求的需求。当今社会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引起部分少女、中年女士肥胖。故城市绿地中可以设置小型的健身娱乐设施, 这样既经济, 又健康, 外地游客也可以用来减少旅途疲劳。而中青年的工作压力较大, 他们可以通过欣赏城市绿地的自然风景, 放松心情。
三、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设计的方法与程序
(一) 调查研究
设计创作的依据是调查研究, 这是一种通过发现问题, 使目标设计的条件更加明确的重要手段, 对于城市园林建筑小品的人性化设计十分重要。1) 人的行为调查研究。人的行为调查研究, 即对空间功能的调查研究。目的是为了研究怎样使其园林建筑小品能满足人的行为心理需要, 了解人们在城市空间中的行为, 并总结出城市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准则, 使人们更为默契地与其环境空间配合、使用。常用的基本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和观察法。可以采用面谈调查、表格询问、邮寄调查、电话询问等, 也可以在局部地段做些试验或试用, 了解人们所需。2) 设计条件的研究。这是通过分析现状调查的结果, 提出构成新城市园林建筑小品的不利条件、限制条件以及有利条件。从系统工程学方法论看来, 本阶段的成果主要有:现状分析、防灾与安全分析、空间环境分析、使用功能分析、城市政治、文化传统与艺术风貌分析、交通分析、投资效益分析、广场及绿化需要分析、社会生活心理分析等。
(二) 设计成果
1) 方案设计内容。城市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设计的主体是方案设计。为了实现设计目的, 方案的设计需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上进行创作构思, 将公众看不见的需要实体化, 设计内容主要有空间设计、构思意象、环境景观、小品设施设计以及细部构造等。2) 设计方法及成果。在城市设计中, 为了更好的控制城市空间的物理环境, 布置建筑及其他设施, 应充分过程, 因为许多因素是相互制约的。此外, 因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对象的多层次性, 整个城市或区域、一块地段、一项工程, 其设计成果的要求都不一样, 通常有两种类型, 即工程———产品型和政策———过程型。规模越大, 涉及的因素愈多越繁杂, 就越靠近政策———过程型, 反过来, 则为工程———产品型。
(三) 验证与反馈———调整与实施阶段
因设计的产品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如社会文化、城市建设决策领导人或设计师的个人知识、当时的科学技术、市场信息等, 故城市园林建筑小品在设计成果出来时, 在某些方面可能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及消费者需求。加之使用者是一面镜子, 人们对城市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的需求一直在发展, 设计师要及时了解使用者的反馈意见, 及时对设计作出调整, 做好准备进行下一轮的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设计。
(四) 项目评价
人性化设计的综合评价需从从生态、社会及空间效率三方面进行。检测设计方案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空间利用效益。城市园林建筑小品人性化设计的几个基本阶段, 尽管各个阶段中的设计内容是不尽相同, 但所有的设计活动均以“人性化”为中心, 故这几个阶段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 每个阶段中的内容会出现循环和渗透。
总之, 为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景观规划设计们在设计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能动的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以维护人及其他生命体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丹, 郑志权.“人性化”景观环境设计观在城市环境整治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篇9
关键词:文化传承,人性关怀,园林景观,设计与研究
设计园林景观的主要作用是满足现代人放松以及休憩的需求, 因此, 它不应该是一个冷冰冰的建筑, 而应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 能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的建筑。这就要求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 要考虑文化传承及人文关怀, 从而满足人的需要[1]。本文结合多方经验, 重点探讨基于文化传承与人文关怀的景观设计研究, 希望能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起到作用。
1 文化传承及人文关怀对景观设计的作用分析
1.1 文化传承具有超越性以及继承性, 并具有时空上的延续性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考虑到文化传承的因素, 因此可以起到一个教育功能。景观作为一个实体教材, 对我国文化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就把我国的文化理念传递给人们。景观存在的历史比较悠久, 有的甚至历经几千年, 在这个过程中, 我国的文化也就得到了时空上的延续, 而且, 在这个过程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世人会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 不断丰富和增加我们的文化内涵, 实现了文化的超越性。
1.2 基于人文关怀的景观设计能和人形成最自然融洽的互生关系
现代社会如此发达, 各方面技术都越来越成熟, 精湛, 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 大部分设计者的专业性和艺术性都已经很强, 但设计中对人文因素的考虑却不是很充分。所谓人文关怀, 主要强调以人为本, 从人的视觉角度, 心理感受来设计景观, 从而使人赏心悦目, 并且心理上舒适。例如, 在设计林阴大道时, 除了要考虑最基本的树木整齐, 修剪合理及遮阴等功能, 还要在道路两旁树下面要设置一定数量的座椅, 方便人在这里短暂停留, 驻足观赏。如果没有这些, 即便人走的很累, 想在这里稍作休息, 也办不到, 也就失去了欣赏美景的可能[2]。人文关怀重在细节, 类似这样的设计才能与人产生情感共鸣。
2 基于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的景观设计原则
2.1 尊重自然规律
园林景观设计的本意就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 结合建筑学、美学、植物学和史学等相关专业知识, 对原有景观进行有意识改造, 从而达到赏心悦目的效果。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 其中的土壤、空气、水分等都浑然天成, 互相协调, 人们不应该破坏这个系统。所以, 尊重自然规律要求我们, 尽最大可能地保留和利用原有资源, 通过小幅度的改动和修饰, 达到设计的目的。
2.2 尊重本土文化
原生的自然景观本身就与当地的风土人情, 民俗习惯等有关联, 对当地的本土文化等都具有一定的表现。所以, 在设计景观时, 一定要注意, 尊重历史, 尊重本土文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对古建筑的保护越来越多地强调保留原貌。例如, 帕特农神庙, 是屹立在希腊首都雅典的一座巍峨的长方形建筑物, 是雅典娜卫城最重要的主体建筑。但是历经两千多年, 雕像腐蚀很是严重, 可以说是断壁残垣, 但是到现在人们仍然让其保持现有的状态, 从巍然屹立的雕像中, 仍然可以看出神庙的庄严气势。
3 如何设计基于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的景观
3.1 保护原景观的地形, 地貌特征, 保留特色景观
最近看了一部关于建筑题材的电视剧, 对其中的建筑理念感受颇深, 人类穷尽一生的智慧, 也很难与自然的鬼斧神工相媲美, 每一处景观都是自然对人类的恩赐, 它们不叫建筑,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叫做山水。它们不应该是横空出世, 被我们添加在特定环境中, 而是天然生成, 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的, 这种契合的美, 我们不应该破坏。所以一定要尽最大可能保护原景观的地形地貌特征。前面已经提到过, 自然本身是一个良性生态系统, 其中的水分、土壤、植被等都可以自我协调, 和谐共存。各个地方的环境不一样, 培养出来的植被类型, 建筑风格也不一样。如果强行改变地形地貌, 增加外来植被, 恐怕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真正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保留特色景观是因为所谓特色景观, 必然有其独一无二, 人工很难特意模仿出来的地方, 对于这种建筑, 要尽最大可能地保护和完善, 使其长久地传承, 发扬光大。
3.2 维持景观原有的生命力, 创造一片景观绿地
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演进, 人们所能到达地方到处都披上了现代化的外衣, 柏油马路、水泥地面、塑料、玻璃、人工植被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原有的田园气息, 绿色植被渐渐失去了踪影, 在这样几乎与大自然隔离的环境中, 人们感觉不到活力与生机, 渐渐迷失了自我。可能人们一味追求现代化, 所以忽视了这些最重要的东西。笔者认为, 真正充满现代化气息又宜人居住的城市应该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 是在一个干净清洁的环境中, 并使用各种现代化设备, 这才是发展现代城市及园林景观设计应该追求的目标。这正体现了基于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所以,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一定要强调环保, 还大地一片绿色[3]。对于景观的原生态气息一定要保留并且加以保护, 要在此基础上对园林进行美化设计。
3.3 加强历史文化的人性化融入
优秀历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 有必要将其代代传承, 发扬光大。而园林景观作为一个强有力的载体, 将历史文化融入园林景观之后, 就可以很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首先, 园林建筑可以历经几千年而不消失, 增加了文化的在时空上的延续性。其次, 作为园林景观, 会有很多人前来参观展览, 可以将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播得更加久远。这样就达到了代代传承和发扬光大的目的。此外, 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 多以诗情画意, 风景优美为目标, 而融入历史文化元素之后, 可以丰富景观的内涵, 增加其文化底蕴, 提升历史和文化价值。
3.4 注重地方文化风俗的渗透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 千里不同俗”, 每个地方都有其民俗文化, 且各具特色。我国不少民间故事、传说和歌谣, 不论是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 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可以将这些内容以铭刻或者雕塑的形式融入园林建筑中。民俗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以提升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将地方风俗文化融入园林景观之后, 与历史文化一样, 就达到了代代传承, 发扬光大的目的, 而且还可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
4 结语
现代人对园林景观的要求不仅仅是巍峨雄壮、气势恢宏的建筑, 所以基于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的景观设计中俨然成为了现代设计一种新型的趋势。要有选择地根据以上文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等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 这样才能实现设计的长足发展。在未来的道路中, 还要继续探索园林景观设计的新思路、新理念,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燕萍.基于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的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 2015 (10) :84.
[2]李淑玲.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 2015 (5) :169-170.
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篇10
1 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基本要求
所谓人性化理念, 是规划设计人员通过对样本设计功能以及形式等方面人性化因素的注入, 赋予设计样本以人性化的品质, 使其具有类似人的个性、情感和生命。人性化设计的主要表达方式就是用有形的物质去衬托和反映无形的精神, 它既是样本在设计当中的一种人文情怀, 也是对人性的尊重, 更是对人的心理和精神追求的满足和尊重。
1.1 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基本要求之一, 就是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在历史发展演化当中, 不同地区的风景园林其设计理念一般存在较大差异, 特别是一些传统的历史文化对风景园林的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它极大带动了人们的审美, 促使设计人员不断地规划出符合人们要求的风景园林。可是, 社会文化是在不断向前发展的, 这就要求设计者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应当具有现代性的文化特质, 必须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融合本地特有的文化, 将新时期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互相交融在一起, 这样才会使得身处园林中的人产生心灵、文化上的感应及共鸣。
1.2 坚持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风景园林设计、施工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 不过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规划设计时, 却不能简简单单局限在这一方面, 此外, 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和品味, 只有这样才会满足人们真正的要求。如果仅仅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而忽视了风景园林的艺术性, 必定在将来影响到规划设计的效果。为此, 在设计风景园林时, 要将艺术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 规划设计的方案必须能够满足园林内植物的生长, 同时也能和周边环境有机结合, 使其能够成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方法
2.1 把人性化的设计作为主题
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要以人性化为主题, 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有一种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既要满足人们的娱乐和观赏, 也要与城市化的发展步伐相适应, 因此, 要从整体来把握, 把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和城市的发展建设相连接, 注重个人空间与开放性空间设计的有机结合。依据不同的地区需要, 关注地区之间文化的差异性, 从而规划设计出不同的园林景观。把人性化设计作为风景园林的主题, 从有利于人们发展的方面去设计, 开拓人性化的布局空间, 加强景观资源的共享, 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前的自然资源去创造更有发展前景的人造空间。利用各种城市资源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相承接, 既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又能不断推动特色景观园林的发展。
2.2 从规划设计中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 应该做好风景园林的板块规划。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功能单一的风景园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规划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 必须依据风景园林施工建设的目的, 统筹规划具体的布局以及应当具备的功能, 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该方案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来实现。例如, 将儿童游乐场所和普通的成人活动场所隔开, 并要使之尽量避免主要的人行道等区域;将健身锻炼场所设在较为接近居民区的地方, 避开人流密集处;将自然景观和人工建造的楼阁庭院有机设计在一起, 使得景观园林在人们面前充分显现, 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
2.3 从细节上满足人们的需要
从规划设计的角度上来说, 细节决定了样本的水平和质量, 同时也能够从细微之处体现出在风景园林中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水平, 这就要求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过程当中从细节着手, 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例如, 设计出来的道路应该让人可以以最短的路线达到相应的景点, 同时道路要适当体现出中国古典的幽静之美;在灯光设计上, 要让灯光可以覆盖到所有路面, 灯光的选择宜柔和。另外, 还要建设一些基本的体育锻炼设施, 让群众在享受自然的过程中, 锻炼自己的身体。设计过程当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都要以人为本, 考虑到人们的需要, 将人性化理念真正渗透到规划设计中。
2.4 强调人和景观的有机结合
风景园林在设计中要想体现人性化的理念, 最主要的就是把人和景观有机结合。实现人和园林景观有机结合, 就要认识到人和水源的紧密性、人和地域的紧密性、人和绿地的紧密性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紧密性, 然后从这些方面来综合地分析和研究。其中, 人和地域的紧密性是指人和陆地的接触空间, 要关注不同地区的地域特点, 人和水源的紧密性是指人和水的接触, 水不仅包括日常的生活用水, 还包括赏水、听水等艺术方面。此外, 人们对水质普遍有较高的需求, 这就要求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人们对生活用水的需求, 还要考虑一些赏水、戏水等艺术需求。
2.5 注重人性化标识设计
所谓人性化标识, 是指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提示要素, 这是规划设计的细节所在, 在许多地方有的时候会因为没有标识性的提示而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危险。比如, 在景观园林区内的动物园需要标记出动物伤人的图示, 同时该标示还需要设计造型独特, 尽量做到美观、简洁, 对于不同的园林要有不同的适应性, 即还要强调趣味性。这样不仅能够引起人们对相关区域的重视, 同时也能够让园林更加美丽。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风景园林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应用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需要。设计人员应该准确把握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基本要求, 充分认识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一项综合、长期、复杂的工程, 需要设计者从多方面综合统筹研讨, 把人性化建设作为风景园林设计的主题, 将人和景物有机结合, 强调设计中的独特个性, 将有效地借鉴和设计的独创性进行结合, 从而促进景观园林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与社会。
参考文献
[1]唐林炜.如何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28)
[2] 姚占锋, 刘娟.聊城市居住区绿化植物利用现状及调整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7)
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篇11
摘要:风景园林设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如何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是当前风景园林设计关注的焦点。本文以风景园林设计要点为切入点,在阐述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的体现的基础上,分析了人性化设计理念下风景园林设计的策略,旨在说明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以期为风景园林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性化理念;风景园林设计
前 言:在设计实践中,设计人员很少从生活细节场景出发,基于民众生活需求来开展环境设计,这种设计是僵硬的,无生命的,与绿色﹑生态﹑节能的设计发展趋势也不相符。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的体现如下。
1人性化设计理念下风景园林设计的要点
1.1物理层次的关怀,了解使用者物质需求
人性化设计是以理性化和功能化为前提,人性化设计理念下风景园林设计,首先要给予风景园林设计物理层次上的关怀,即设计的景观不仅给生活带来了方便,更要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方式。设计时要考虑不同文化和不同年龄人的特点,要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与此同时,人性化设计体现在细节上,如各种配套服务是否完善,尺度、材质的选择等。
1.2心理层次的关怀,协调人和景观的关系
人性化设计理念下风景园林设计还应注重心理层次的关怀。心理层次的关怀不像物理层次上的那样直观,更注重人们对景观的心理感受。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后,其精神需求也不容忽视。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对景观的心理感知过程正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表现。协调好人和景观的关系,人与景观统一的过程,是实现人性化设计的重要环节。
2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中的体现分析
2.1 植物种植规划
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首先应从社区实际生活需求出发,根据居住人群个性化需求来设计植被种植方案。例如在老年社区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不仅应对四季变化有所体现,还应对生态园林固有优势加以充分利用,遵循美观﹑生态以及保健原则,将植物固有的空气洁净﹑药用保健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帮助老年人提高健身效果。推动设计理念回归到本真,将设计方案融入到自然状态,从而在保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前提下更富有魅力。
2.2 建筑物与景观的有机结合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应以实际地形为参考,并对建筑物与该区域地形之间的关系予以充分考虑,在确保建筑风格多样化的基础上,使景观设计能够与其中的建筑物整合为一体,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其统一格调得到自然延续。
2.3 营造真实的美感
设计师通过思维构成展现出美感,这种美感的体现以合理的规划配置方案为前提,并以如下两个方面为主要表现:简约与质朴风格下营造的效果以及现代元素融合古风的潮流信息,二者的存在为自然美感的营造与表现创造了基础。设计师们首先应充分结合质朴与简约两种特性,前者是现阶段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必要前提,并让人能够深刻感受到环境中各类美好元素的存在,如阳光﹑土地﹑风﹑动植物等等,进而在推进住宅实现可持续的前提下,确保风景园林设计能够体现出开放性与文化性。此种环境追求与简约设计风格相互搭配,能够确保设计方案始终居于流行风潮前列而不落俗套。其次是现代元素与古风的融合,通过在现代作品设计中综合应用古朴﹑典雅或者高贵的古代设计元素,同时将冷酷的东西彻底摒弃,从古典园林精髓出发,引入最自然﹑亲切的手法营造园林景观,如同极简主义风格的设计,其中的灵活风采也得以充分诠释。
2.4 人性化空间布局
環境设计以人为最终服务目标,因而其设计方案通常基于具体的人的需求。风景园林区域通常包括如下几类:(1)交往与休闲锻炼活动;(2)青少年活动与中老年活动;(3)喧闹活动与较为安静的活动;(4)个体活动与集体活动。而且不同活动类型往往存在交叉进行的情况,因此设计师们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对不同类型活动有充分考虑,确保居住者能够各得其乐,从而真正落实“家园”的概念。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控制开阔草坪面积,而应以林下活动为主,开辟出充足的空间;对于实际情况允许的区域可设置人工草坪。同时还可选择一些具有特殊意象﹑“时隐时现”的小品插入设计方案中,从而确保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具备外向扩展性,或者内向的向心力,又或者在内向与外向之间取其平衡点,为使用者创造广阔的想象空间,实现大自然意志同风景园林设计的合二为一,物理分割与视觉层面透过这两个对立概念在此情况下实现了共存。通过此种手法设计出的园林景观更具有人性化,整个社区环境与居住者生活更加贴近,同时也更具备舒雅格调,此种情况下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具备了高欣赏价值。
2.5 构建居住环境文化
设计师们应对地域历史文脉予以充分尊重并发展延续,将城市的传统与住宅区有效融合,提高居住者归属感,并且为居住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生活方式并加以引导。不少设计理念对于文化或者雕塑做了过多强调,而对于绿色环境的构建则缺乏重视;或只重视居住者活动空间,而忽视了居住环境的绿化建设。凡此种种,对于现代居住者而言都不是理想的居所。此外,在商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今天,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一现状导致生产商们越来越重视其商品附加值的塑造和拓展,以此来提升产品价值,因而产品文化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同样,在一个成熟的居住环境中社区文化也是维系居住者的一种重要文化,可视为社区灵魂所在。
3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的策略
3.1人性化空间布局,强调景观的共享性
人性化空间布局,强调景观的共享性,是风景园林设计中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从空间布局上就应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基于具体的人的需求加以考虑。从风景园林区域分类上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交往与休闲锻炼活动、青少年活动与中老年活动、喧闹活动与较为安静的活动、个体活动与集体活动,且不同活动类型往往存在交叉进行的情况。因此,人性化设计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应强调景观的共享性,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利用各种环境要素丰富空间层次,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3.2审美需求多元化,整合建筑景观文化
审美需求多元化,整合建筑景观文化,是风景园林设计中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审美需求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有必要整合建筑景观文化。人性化理念导向下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尽可能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设计师应以实际地形为参考,综合考虑建筑物与区域地形之间的关系,在确保建筑风格多样化的基础上整合建筑景观文化。
3.3坚持可持续发展,构建人居生态环境
坚持可持续发展,构建人居生态环境对人性化设计理念下的风景园林设计也必不可少。风景园林设计的人性化设计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地域历史文脉予以充分尊重并发展延续,推动居住环境设计更生态环保,构建有利于提高归属感的人居生态环。具体说来,坚持可持续发展,构建人居生态环境,应注意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和自然环境的结合与协作,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注意自然环境设计。
结束语
总之,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体现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以人性化设计理念为指导的风景园林设计,应注重人性化布局、强调景观的共享性;审美需求多元化,整合建筑景观文化;坚持可持续发展,构建人居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水平,进而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胡书钢.城市环境与景观设计[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09)
[2]夏凌云.我国风景园林设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J].科技资讯.2009(14)
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篇12
1 关于城市主题公园与景观设计的概述
1.1 城市主题公园
城市公园的主题不同, 其所采用的具体设计手法和表现形式也是不同的。主题公园是在公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提出的, 与人们现代的生活方式和模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通常情况下, 城市公园所具有的诸如休闲娱乐、教育活动等多种功能, 为不同年龄段的市民提供了具体的活动场所, 并还是一种可以从中获得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效益的全新景观形式。主题公园区别于其它公园在于, 其在整个的策划、设计以及建设和经营的过程中, 始终围绕一个主题, 以这个主题为中心, 对公园进行全方位的建设与运作。其所包含的3方面内涵主要有:主题公园是人工建造的, 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游客;主题公园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地域性因素;在主题公园的设计过程中, 要注意功能与主题的相互配合。
1.2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主要是指在设计的过程中, 有机的将相关的人为创造活动与自然要素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通过人工加工或再创作的方式改变自然资源的形式, 以满足人们生活中的物质或精神要求。在如今这个物质和精神建设不断发展的时代, 人们对城市公园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这就给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即要符合城市绿化的建设要求, 又要符合人们对休闲娱乐、缓解压力的要求。将人与景观进行有机的统一, 进行人性化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平衡并发展人、景观和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
2 国外与国内主题公园的现状
目前, 国外主题公园设计具有分区简单但功能较多、采用全开放式的服务形式、布局合理尊重自然以及注重绿化园艺水平四个方面的特点。其设计所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人为主体, 设计符合人的要求的公园;尊重自然, 在人工建造的基础上尽量保留自然风貌, 将各项活动设施与自然相结合;对公园的管理与交通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规划, 方便人们出行与游玩。以上是对人性化设计的最好体现, 充分说明国外主题公园设计的成熟性。而在我国, 主题公园的起步较晚, 对设计的研究还处于理论阶段, 缺少具体的实践操作。其所产生的问题具体有:
(1) 在我国的城市主题公园中很少有新颖、突出的主题, 没有自己的特色, 还有些主题虽然有自己的特色, 但是却不能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
(2) 主题公园中的娱乐设施缺乏科技含量, 对市民构不成良好的吸引力。增强主题公园的科技含量, 以促进其休闲娱乐功能的提高, 满足市民的精神享受。
(3) 在主题公园的设计过程中, 要重视市民的感受, 通过多种渠道, 采用多种形式, 使市民参与到设计当中, 进而使设计出来的主题公园与市民所要求的、所期望的相符合。
(4) 公园是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设计的过程中, 要注意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避免单方面考虑问题的现象出现。
3 对城市主题公园的人性化景观设计进行的具体规划
3.1 将人与物质进行有机的统一的融合
设计是一种人们在审美、道德、文化以及情感等方面的行为活动, 是对一定时期的具体体现。人类的文化、意识和情感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来表现。在城市主题公园中进行人性化的景观设计, 就需要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在设计的过程中, 将人与物质进行有机的、统一的融合, 使其设计能够遵守并体现人性化的理念, 实现人与景观和谐统一的目的。
3.2 注重安全性和实用性的设计
城市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是为广大市民服务的, 需要能够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因此, 要摒弃传统的公园景观设计理念与方式, 注重景观的安全性和实用性。避免出现设计出来的公园景观华而不实或是安全性不高等现象, 这些都是违背人性化设计原则的。
3.3 设计风格要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人们所处的区域不同, 其人文景观、生活习性等对城市公园景观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在设计城市主题公园时, 要对地域的差异性进行充分的考虑, 并将其融入到设计当中, 使地域的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同一地域所传承下来的历史事物能够勾起人们相同的回忆, 因此, 需要将多数人认同的事物融合到设计过程当中去;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 使设计出来的景观能够具体独特的代表性, 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4 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环境污染问题愈加的严重, 人们也开始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城市主题公园作为一个被频繁使用的公共场所, 更应该注重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因此, 在设计主题公园景观时, 应该融入低碳、环保等绿色设计理念。将人与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力求设计出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和精神方面的要求。
4 结语
【园林景观的人性化设计】推荐阅读:
试论景观设计的人性化08-24
园林景观中的色彩设计07-24
园林环境中的景观设计09-19
园林建设园林景观设计08-03
北方园林景观设计05-17
园林景观设计教学05-18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07-04
水景园林景观设计08-17
园林景观设计专业05-26
市政园林景观设计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