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植物景观

2024-10-02

生态型植物景观(精选11篇)

生态型植物景观 篇1

1 引言

目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和生态有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为了不让生态问题成为困扰人们生活和发展的因素, 园林设计的必要性日益显现出来, 目前城市的景观设计重心已经渐渐向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方向发展, 而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 植物的配置又关系到设计是否合理, 能否达到最优。另外, 研究植物本身就是研究一种美学。为了使生态园林建设与城市建设相协调、园林景观建设和植物配置相协调, 建立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建设, 最好相关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

2 生态园林与植物配置概念简介

2.1 生态园林简介

生态园林的基础是生态学理论, 而生态园林就是依据生态学原理而建立的园林景观设计系统。在生态园林中, 所有植物的配置摆放都需要按照合理的方式来进行, 园林空间是有限的, 要充分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 使各种植物间能够相互的协调, 达到一种生态的相对稳定状态, 共同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小型生态系统。生态园林不仅给了人们视觉上的享受, 对改善环境也意义重大, 因为其具有生态调节作用。生态环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体现, 因为是在艺术的基础指导下而建设起来的, 因此它自然具有观赏美观内在作用, 成为人们闲暇时休闲娱乐, 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同时, 生态园林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依据而建立起来的, 所以存在的本身就是为了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因此, 生态园林也具有为城市改善空气质量, 防沙防尘, 调节气候等生态作用。

2.2 植物配置简介

植物配置是指以植物园林布局和生态习性为基础, 让园林中的各种植物能够达到合理的配置, 使其发挥出园林该有的生态和观赏的功能。园林的植物配置实际上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的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园林植物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配置:1不同种类植物之间的相互配置, 这种配置要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 色彩、构图, 树丛组合以及园林意境等等;2园林中的植物与其他的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 其他园林要素包括水体、建筑、山石、园路等等。

3 现状分析

我国南方现今的园林植物配置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植物种类毫无创新, 缺少地方特色。有些地方在生态园林设计中过度地借鉴与模仿其他地区成功案例, 甚至连植物的种类都一层不变, 完全对当地的气候因素和土质缺乏思考, 直接导致较低的植物成活率, 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增加了园林的维护费用。同时这样也达不到地方特色传扬效果, 又如南方内陆某些地区一味照搬江浙一带小桥流水的生态园林设计模式, 使得园林的样子千篇一律, 枯燥单调。还有甚至部分地区为搏眼球, 在生态园林建设中试图引进国外稀有品种, 这不仅耗资巨大, 还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外来物种的威胁, 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2) 植物种类单调。体现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原则, 也就是说同一个物种数量不能过多, 否则会给人造成单调乏味的感觉。并且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 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四季常青, 能够做到四季分明为最佳, 已获得更好的观赏性。

(3) 夸大植物观赏性, 忽视植物功能性。城市园林建设中存在的最大的弊端是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植物的观赏性而忽视了植物该有的功能性, 一些地方在生态园林的设计上过度去追求其视觉上的效果, 却不重视生态园林最重要的生态方面的作用。例如:在一些有雾霾风沙的城市, 仅仅为了追求美观, 却在设计中选用矮灌木等不具备防风防霾效果的植物, 这种做法无法满足该城市中生态园林应提供的生态作用, 追求了美观却对城市和居住其中的居民带来诸多不便。

4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方法和原则

4.1 如何进行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多样性的景观设计, 使生态环境得以调节, 现有生态结构得以整合, 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相处的景观设计方式。其中植物又是生态园林设计的基础, 所以为了达到理想的生态效果, 在选用植物方面, 首先要优先选用能够进行较强光合作用的植物, 或由城市p H值含量的情况确定过滤相应的具有某种吸收性强度的某些植物。另外, 一些能够帮助人们强身健体、抑制细菌的植物也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首选。

4.2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 因地制宜。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地实际的情况, 比如地形气候等, 作出合理的设计。这也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过度模仿和抄袭情况的发生, 有效防止各地生态园林景观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 做到因地制宜是一种以实际为出发点的做法。除此之外, 因地制宜还可以帮助设计者制定出符合本地生态特点的设计方案, 因为以本地的生态环境为根本出发点, 能够将生态的园林生态作用达到最佳状态。另一方面, 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栽种适合本地土质的植物, 还能体现地方的特色。

(2) 以人为本。城市园林除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外, 最主要的是要迎合居民对环境的需求, 城市园林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息放松的场所。以人为本为出发点, 是做到让生态园林满足居民休憩娱乐这一点的关键, 设计者在进行设计建设时, 需要在适当的范围内从居民的需求出发, 使设计满足居民的要求, 让所有居民在步入城市林园中时感到怡然自得。

(3) 勇于创新。我国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 传统园林艺术是现代生态园林建设的基础, 但是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古代的社会环境和现代的有所不同。也因此,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设计者还应该将现代社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结合起来, 勇于创新, 以该城市现有的生态环境需求为出发点, 运用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 在生态园林建设中进行不断创新。

5 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5.1 植物配置原则

进行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时, 并不仅仅是指简单地将植物堆在一起, 而是应该考虑生态学原理, 在该原理的指导下对各种不同的植物进行合理有效的栽种和设计。植物配置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则:

(1) 协调统一。植物配置如果能够协调和统一, 就能使人感到愉快舒心。在进行植物配置时, 需要注意在植物比例上要达到和谐和统一, 否则会给人造成一种凌乱视觉效果。同时植物种类之间的配置也要注意其协调感, 植物配置除非能够做到给人眼前一亮感, 否则不建议进行混搭配置。

(2) 避免过度刻板。协调统一的植物配置并不意味着所有配置都要一模一样, 这样会使园林艺术丧失韵律感, 给人一种单调乏味的感觉。有时植物配置也需要一些跳跃感, 避免过度刻板。

5.2 如何进行植物配置

(1) 做好植物配搭。搭配艺术在园林艺术中是需要得到特别重视的, 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 不同植物的色彩、高度、品种要采用不同的搭配艺术来实现分层的搭配, 使生态园林中的各种植物搭配出色彩缤纷、高低分明的感觉, 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2) 协调开花与不开花植物的数量。整个生态园林里除了开花植物, 还有不开花植物, 协调开花植物与不开花植物的数量, 使景色达到时间空间上的平衡, 避免除了某个特定时间段, 其他时间都单调乏味的情况发生。

(3) 实现四季分明。在植物的配置方面还需要注意其季节性, 比如说, 要避免出现所有的植物花卉的花期都集中在同一时段的情况, 这样会造成只有单季有花景, 显得过于单调。植物的选择最好可以展示出不同的季节景观, 因此按照季节来选择植物为最佳, 使得四季都能有美丽缤纷的景色供人观赏。

6 结语

伴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 使得人们对生态园林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园林的设计内容对整座城市和居民都有长远深刻的影响。因此, 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上, 要结合历史的继承和中国悠久博大的园林艺术, 以生态原理为基础, 并用最新的科学理论知识, 以建设出有特色并且满足各方面需求的生态园林, 帮助我们构建出一个和谐健康的生态环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人们的生态意识在逐渐的提高, 现代城市的建设已经不单单只满足于单纯的钢筋混凝土, 与之相协调的景观设计也十分重要, 目前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正向生态园林景观设计靠拢, 尤其是南方地区, 因其雨水充沛、气候适宜,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更是大受欢迎。同时, 这也意味着城市的景观设计已经从简单的绿化美观层次上升到了生态的层面。为了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使人们更为重视生态园林的作用, 建设一个节约型生态景观环境, 以南方地区为重点, 对在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建设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素、植物的配置方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方法

参考文献

[1]彭静, 郭勇君.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南方农业, 2015 (36) .

[2]陈琦.城市居住小区经济型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3.

生态园林景观中的植物配置探讨 篇2

关键词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02

在城市生态系统当中,生态园林景观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可以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而且可以为人们开展休闲娱乐活动提供较好的场所,园林绿化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可以使人身心愉悦,感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接触大自然。城市绿化面积也可以有效缓解快节奏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压力,为城市环境的改善做出巨大贡献,为人们出行的环境提供较好的条件,推动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

1 生态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大量种植植物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大自然,让大自然的一花一树向人们传递它的语言和情感[1]。植被具有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灰尘的作用,在城市中开展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可以为城市带来绿色,缓解人们日常的生活压力。

1.1 维护生态平衡

开展生态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对植被的种植进行合理分解。植被不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车辆等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和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而且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对于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植物的种植也可以调节空气的质量,改善空气的湿润度,减少水土资源的浪费,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1.2 美化环境

通过对植被的种植,可以大大增加地区的园林绿化面积,减少沙土的飞扬,使人随处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调节人们紧张烦闷的心情,环境好起来后,人们的心情才会随之好起来,如果每天面临一个尘土飞扬的世界,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你会无形中增加生活压力么,导致情绪不稳。且植被的种植也可以改善当地的环境,给人身心双重愉悦的享受。

2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

2.1 统一原则

在对植物进行种植时,要考虑颜色是否统一,形状是否和谐等问题,如果颜色和形状变化太多,或者差距较为明显,那么会使人在视觉上产生冲突,不利于景观的协调。

2.2 调和原则

对种植植物的品种进行筛选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颜色的搭配的重视,色彩搭配得好能够给人带来祥和、安宁的功效,搭配得不好就会给人带来不好的冲击,因此要合理搭配色彩,给人身心愉悦的享受[2]。

2.3 均衡原则

与周边的事物能够融合,得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2.4 布局和谐原则

对同一地点一段距离的植被的种植,应当进行事先规划,形成柔和的韵律,给人整齐洁净的感觉。

3 植物配置中,生态学的运用

3.1 遵循适度原则,合理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长期对自己原来生存的环境相适应。因此,在原来的固有的环境中会获得较好的发展。如果不考虑植被原来生存的环境,就贸然以自己的喜好将植物种植,那么对植物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在对生态景观进行设计和移植树木时,应当充分考虑植被的适应能力,生态习性,是否适应园林地区的气候、土壤等外部环境。而在对园林所需种植植被进行采集时,也应当充分考虑植被适应的条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由于现代人们思想都较以往不同,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设计时,往往会不拘泥形式。但是不顾问题的考虑显然是缺乏根据的,我们要综合各个方面的考虑,尽量保持植被原有的特性,同时较好地引进一些具有特色的植物和一些在环境中能够较好地生存的植物。这样做,一方面减少了植物的损失度,另一方面也大大节约成本,避免为追求自我的标准造成从生态资源的浪费。

而对于水文景观的设计当中,在平时游玩的公园当中不难发现,很多都是借助湖泊造就人工湖,或者活水设计成流水的画面,水的动态影响着湖泊的设计,而湿地中,大部分的植被都有较强的自动净化能力和去污能力,因此对于水文的景观建设是有利于生态环境发展的。

3.2 选择合适的植物种植

在选择植物种植时,应当有选择有原则地进行挑选,这一点对于植物的生活习性,环境要求,当地的环境都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匹配度[3]。各种动植物,在原有的环境生活久了都会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对周边的动植物也存在一定的协调,每一种植物在其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都存在着自己的领域。因此,在对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考虑植被的习性,在种植地域也能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挑选合适的植被进行种植,避免动植物之间内部生存空间的争夺,使植物的种植可以将生态效果发挥到最大,达到协调。

3.3 景观多样性,合理进行资源配置

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在生态园林的布局当中,应当有相应的森林的面积来满足城市所需要的绿化用地面积,还需要有一些特殊的植被来保护一些罕见的生态物种。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应当加强物种多样性的选择,在对景观进行规划设计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考虑植物的环境适应程度,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只有这样才不容易造成物种之间的竞争,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和谐。

4 结语

人类产生的活动和行为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环节,人类活动不仅影响着生态环境,反过来生态环境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人类的生活对环境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变化,但是人们对空气质量和环境绿化的要求现当代已经逐渐提高,人类活动也会引起生态环境各种因素的变化,如空气、湿度、空间和水分等的变化,从而需要通过对大自然的了解和一些有效的途径去解决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在种植花草树木时,要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开发利用,以免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和物种的消失。

生态园林对于环境的净化作用以及对于整个地区的美化效果都是有目共睹的,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生态园林景观进行合理的设计,最终的目的是适合人们发展和居住,为人们创作出更合适居住的环境。因此,在队生态园林景观进行布局和设计时,应充分利用生态学和生物学所学到的知识,对大自然的环境和有效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这样才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静.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1,20(3):170-173.

[2]胡文芳,韩莉.重要的植物景观元素—以石家庄植物园花卉园改造工程设计为例[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3].郝润全,高建国,李云鹏.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呼伦湖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11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1.

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 篇3

国家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物质基础, 矿产资源就是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 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促使我国对矿产的需求量不断上涨。矿产资源的急速开发, 为植物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矿区的开发, 对土地资源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开发矿产资源, 本身就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 因此对土地也有着大量的破坏。其次, 开发矿产资源之后的土地由于受尾矿坝、倾卸固体废石和地面塌陷等问题影响而使土地丧失了原有的使用价值, 并且在矿产开发过程中, 大量的粉尘与有毒物质沉积于地表, 改变了地质的结构, 使植物景观等生态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甚至水土流失等恶性灾害, 导致生态建设难以恢复[1]。由此可见, 矿区的植物景观生态问题甚至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

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更为矿区的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更容易因此而引发严重的地质灾害, 因此, 做好矿区植物景观生态建设, 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

2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理念

矿区不同于其他的一般地区, 前文阐述过矿区的地质特点, 因此矿区的植物景观设计也应根据矿区的实际条件来进行。矿产资源开发一般分为化工矿山、有色金属矿山、煤矸石山和煤粉灰堆场等, 植物的生态建设要以绿化造林为主, 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矿区的污染, 以此来执行服务于环境的生态建设。在矿区进行生态建设的每一步都需要专门的技术保障, 具有高投入的特点, 并且对植物的维护力度也要加强, 因为矿区的植物景观生态建设有着极高的回报率[2]。以山西省为例, 曾经在矿区种植了大量的乔木和灌木, 并撒播草本植物, 平均成活率达到了90%, 到了后期, 整个矿区的植被覆盖率超过半数, 并逐渐开始有了动物的出现, 一座废弃的矿山变成了一座活山, 使矿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3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规划

首先, 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 同时考虑到生态建设的功能。要以改善环境和重塑自然景观为主, 并同时做好原有植被的保护, 将植物品种的生态功能最大化发挥。

其次, 在对矿区进行植物景观综合治理的规划中, 要结合矿区的实际气候特点来进行, 做到因地制宜地构筑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生态系统, 以恢复土地的结构, 促进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良性发展, 减少水土流失。

最后,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矿区各景观区域之间的关系, 并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实现矿区植物景观的信息化建设和有序化管理。

矿区植物景观生态建设中最主要的就是植物的选择。矿产开发地区一般以山区居多, 春季常见大风和沙尘天气, 因此应考虑选择配置一定比例的常绿树种, 有利于防风和防尘, 并且常绿的植物景观更能增强视觉冲击力。常绿植物与其他植物的比例以4:6为宜。其次要选择适合在当地过冬的树种和展叶期较早的树种。最后一点就是尽可能根据矿区的地理位置选择本土的植物, 也可以少量搭配经过改良的外来树种, 以丰富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矿区的地理环境和周边环境较差, 并且空气污染严重、土质贫瘠呈弱碱性, 因此要选择耐碱、抗性强的植物品种。在进行矿区整体的植物景观设计时, 也可以利用植物的群落关系, 使之能够相互创造更为适应的生存环境, 此时就需要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来进行植物的选择。

4结语

综上所述, 社会的工业化进程, 为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人类的发展, 不能仅仅依靠经济的建设, 更要注重对大自然的保护。矿区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为严重, 因此, 做好矿区的植物景观生态建设工作更为重要。本文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矿区生态的现状, 并提出合理的矿区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理念, 以期能够为进一步做好矿区的植物景观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建设, 工业化水平逐渐提高, 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也逐渐加大, 造成了我国矿区的植物景观等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加快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文明建设, 已经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加强矿区的植物景观生态建设, 才能更好地实现工业化与生态文明的共同进步, 实现人类文明与自然文明的和谐和统一。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建设, 不仅能够维持稳定的生态平衡, 更能够使矿区具有具体的利用方式和体现一定水平的生产力。基于此, 本文将对矿区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矿区,植物景观,生态设计

参考文献

[1] 黄锵杰.煤炭矿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探讨[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2 (4)

生态型植物景观 篇4

一、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1.以生态功能为前提

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增强,为了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加大了城市化建设力度,进而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当前,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日益严峻,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需要加大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力度,从而为人们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在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前,必须对景观进行优化设计,为节约型生态园林建设提供有利依据。对于生态设计而言,其指的是运用多样性景观进行构建,对绿化整体生态空间予以科学配置。在实际配置期间,系统渗透生态性的因素,确保景观生态结构能够使得生产力更加健全。同时,为了保证城市绿化生态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应当发挥绿化的重要作用,合理的运用灌木和乔木等植被,继而构成具有复合性的群落结构,使得叶面积指数有所提高。在对造景进行设计时,一定要选择叶面积大的植被,并且植物的光合效率较高,也为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在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为了向居民营造适宜的环境,可以选取耐污染与抗污染等的植物,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植物能够吸收污染物的作用,进而促进城市生态的平衡。同时,在对景观进行设计期间,也要发挥植物景观的其他功能,比如,植物释放保健物质与抑菌等功能,选择一些有卫生保健的植物,从而有利于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2.景观设计时保证物种多样性

在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遵循保证物种多样性的原则,逐步增强品种意识,为了优化景观设计,选取地带性植物品种,并且逐步扩大绿化空间,保证对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进行设计过程中,能够设计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3.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期间,还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为了增强植物的适应能力,需要保证生态园林景观与当地的环境相互协调,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因素,确保与植物的生长规律相符。

二、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1.科学的进行植物配置

在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不但要对景观进行设计,而且要科学的配置植物,从而保证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质量。在对植物予以配置期间,要充分考虑到组合构图和色彩季相等因素,将这些因素渗透在植物配置中,可以将山石与水体等建筑有机整合在一起,确保植物配置得到优化。同时,要对地区条件和植物特性等予以深入了解,然后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植物配置,通过结合植物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植物,最终对植物予以科学的配置。通常情况下,植物自身有较多的特性,例如,广玉兰、月季和夹竹桃等则是观花;飘带兰和旅人蕉等的花型比较奇特,梅花和月季则有很大的香味。总之,不同的花有其独特的特性。在配种植物时,要将不同的花色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色彩斑斓的图案。同时,结合不同的品种花卉,将其配置成色彩园与芳香园。如优选巴西棕和恍榔等拥有巨大叶片的花卉,通过对其进行配置,从而实现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完善。

2.合理的运用乡土植物进行造景

当前,全国各省拥有丰富的资源,包含了很多的植物品种,所以为当地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3]。因此,在对植物进行配置过程中,应当优选当地的树种作为园景树,继而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尤其结合不同树种的特点,优选树种再将其相互整合,使得当地树种优势予以最大程度发挥。通过选取乡土树种进行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不仅达到了造景的效果,使得植物的色彩与线条得到充分发挥,而且有利于对空间进行分割,对优化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保护生态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生态型植物景观 篇5

【关键词】植物;城市生态环境;原则;景观功能

1.植物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

1.1以人为本原则

城市的建设是为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服务的,在污染日益加剧,环境日益恶化的城市中,为了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我们倡导着城市生态景观的建设。而我们在这个建设中首先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要以人的需求为建设的基础。在设计的过程中,遵循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理,认识本土植物所赋予的文化,最大程度的利用本土植物对人的益处,建设人文的城市生态景观。

1.2科学原则

城市的生态景观建设应遵循科学的原理来进行设计。了解本土植物的生理、生态方面的优势,大力的利用本土植物来创造城市景观。在设计中应尽量保留和利用原有植物,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性,因地制宜,建设科学的、稳定的城市生态景观。

1.3经济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每一个设计都要遵守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具体的经费额度,在有限的经费下创造无限的美丽。有效地利用本土植物在培育、栽植、养护过程中节约成本的一大优势,同时也要加强经济树种的利用。利用本土植物创造经济的,合理的城市生态景观。

1.4艺术原则

城市生态景观不仅仅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对美的需求。所以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遵循一些美学原理,采用一些艺术手法。充分的利用本土植物在形状、色彩、气味等方面的特色,采用植物配置的基本方法,来设计出充满艺术美感的城市生态景观。

2.植物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景观功能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底蕴,即地方风格特色。如华盛顿林阴景观大道、纽约中央公园、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外滩、莫斯科红场等都已成为该城市的象征。利用园林植物配置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以植物景观展示传统的城市文化,如荷兰的郁金香文化、日本的樱花文化以及我国北京的香山红叶(黄栌)、杭州的柳浪闻莺(垂柳)、海口的椰风海韵(椰子),这些植物景观都和城市的历史文化密不可分。在树种选择上,首先应考虑适地适树的原则,如太原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因此在树种应用方面也要体现地方特色,应以落叶树种为主。有的树种春花烂漫具有姹紫嫣红的特色,有的树种秋色艳丽,形成层林尽染的风格,季相变化十分明显,在太原汾河公园,就充分利用了植物的这种变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植物不仅有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的形式美,而且具有丰富多彩、寓意深长的内容美。景观规划是按照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应用绿化树种。以发挥它们的绿化功能和观赏特性。

2.1困势利导,合理安排空间

巧妙地利用地形特点。如起伏的地形、弯曲的水面等变化及空间的大小等立地条件巧夺天工、匠心独运,欲“扬”则“扬”,欲“抑”则“抑”,以达到“自成天然之趣”的目的。

2.2合理利用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具有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我们应利用植物造景,分隔划分空间,尊重植物生物学特性。构建近于自然的植物群落环境。形成多样植物的统一合理组合,合理利用空间。空间植物应丰富而不散乱。在变化中求得统一。

2.3植物组合主次分明,疏落有致

植物造景要根据植物的形态、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色彩、质地等,分清主次。突出主题,确定骨干树和伴生树,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群体配置。虚实结合,若隐若现,充分体现自然环境美。

2.4保持植物景观的均衡韵律和优美轮廓

植物应具有优美的林冠、林缘线。植物空间的轮廓,要有平有直,有弯有曲。行道树以整齐为美。而风景林以自然为美。

2.5植物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建筑环境与植物景观相得益彰

植物应与其周围的建筑小品以及水体等环境相和谐,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美的线条以及优美的风姿会给建筑以美感,使建筑与自然协调统一起来。无论何种水体,其主景、配景或小景都可借助植物来丰富其景观。水巾、水旁的植物姿态、色彩均可增加水体的美感。水中倒影,波光粼粼,自成景象。

2.6充分利用植物时间和空间的季相感

植物随季节、年龄而异,植物的四季变化与生长发育,使其产生不同的季相变化,形成生动活泼,变化多样的季相感。

(1)彩叶植物。彩叶植物因具有花朵一样绚丽的色彩,且枝叶茂盛,易形成大面积的群体景观而备受人们的欢迎,在目前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量应用。彩叶植物一般分为常色、春色和秋色叶植物。常见的春色叶植物有卫矛、臭椿等;常见的秋色叶植物有元宝枫、银杏、鸡爪械、鹅掌楸、黄栌、火炬树、漆树等;常见的常色叶植物有金叶女贞、紫叶李、紫叶桃、紫叶小檗等。一般的栽植方式有孤植、丛植、基础种植、群植和片植、彩篱或模纹花坛。如北京的“香山红叶”主要栽种的是大片的黄栌,形成壮观的红色森林景观。

(2)地被植物。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说无处不在,是植物造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划分空间、林缘线处理、营造主景、隔离树丛、背景树组合、草坪植物色彩与季相的装饰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地被植物的枝、叶、花、果富有变化,色彩万紫千红,可营造多种生态景观。地被植物中的木本植物有高低、层次上的变化,而且易于造型修饰成模纹图案。在树木下、溪水边、山坡上、岩石旁、草坪上均可栽植,形成不同的生态景观效果。

(3)攀缘植物。攀缘植物在园林中主要应用于垂直绿化,占地少,充分利用空间,增加绿化的立体效果,通过美化光秃的墙面、土坡等提高环境质量。攀缘植物可分为缠绕类、吸附类、卷须类和蔓生类。附着于墙体造景的可用于各种墙面、挡土墻、桥梁、楼房、篱架、栏杆、铁丝网、栅栏、矮墙、花格等垂直侧面的绿化。如爬山虎、五叶地锦、络石、凌霄、牵牛、金银花、蔷薇等植物可附着于棚架进行造景。可“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棚架可以是木架、石架和水泥架,也可以和亭、廊、水榭、圊门、园桥相结合。点缀装饰小游园、庭院等。

(4)水生植物。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荷花,在晨光晚霞中湖光倒影,向人们展现出一幅幅迷人的画卷。另外,水生植物也是营造野趣的上好材料,在河岸密植芦苇林和大片的香蒲、水葱、浮萍等能使水景野趣盎然。

3.结束语

植物景观是唯一能使人们感受到生命变化的风景。景观规划应适地适树。近远结合,速慢生搭配。常绿树和落叶树按比例栽植,讲究季相变化。景观规划的共同目标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为大众创造出生态、美观、经济、舒适的生存环境,通过经济、环境与景观设计的结合,使城市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相配合。生产、生活与生态建设相适应,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张剑,张志国,隋艳晖,王森.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性原则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01).

[2]陈飞平,李华,刘纯青.浅探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5(07).

[3]张亚芬.浅谈城市中的垂直绿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5(08).

生态型植物景观 篇6

1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对于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1 统一性的原则

在城市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相关的线条、色彩、比例以及质地都进行进一步的变化与完善,在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多样性的设计特点,并且,在整体的构建方面应该融合统一性的优势,这样的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才能进一步展现和谐统一、生动活泼的双方面内容。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统一性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展现,在同一种进行变化的内容渗透,最终实现景观与其他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相互协调。

1.2 美观性原则

在城市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美观性的原则进行逐步的实现,这种目的的展现就是应该将生态型园林景观最大程度上进行大众审美的满足,这种思维与视野的满足可以缓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疲劳,展现生态型园林景观的特殊美感,实现艺术与科学的双重目的。在进行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该将植物造景的功能与相关的观赏价值进行进一步的展现,整体性的完善植物群落的配置效果,按照人们对于植物的观赏眼光进行进一步的规划。

1.3 因地制宜原则

在城市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城市自身的特色进行进一步的条件、地域内容设计,只有将城市的各个因素进行进一步的规划,才能全面性的保证因地制宜方针的落实,根据人们对于生态型园林景观艺术的观赏要求进行全面性的融合,从整体性的层面上进行生态型园林景观造型的打造。

1.4 经济型原则

在城市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将经济型的原则进行逐步的渗透。生态型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就是为了给城市中人们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不是一种追求奢华的渠道。在城市生态型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保证以较少的投入进行最好效果的展现,尽可能的使用绿色的建筑环保材料,将城市中自身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以保证国家要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进行进一步的落实。

2 生态型园林植物的配置模式

对于生态型园林植物的配置模式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2.1 观赏植物的有效配置

在城市的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观赏植物的配置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要求。合理搭配色彩反差可以进一步提升最后的观赏效果。在这种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背景的要求之下,应该满足观赏以及经济的多方面要求。将观赏性的植物放置在比较明显的位置,可以有比较优质的观赏效果。比如:可以使用多变的植物进行生态型园林景观的植物放置,这种植物类型的放置可以进一步的提升生态型园林景观的美观效果;使用常绿树种可以利用其自身颜色的深浅效果进行观赏层次的搭配。

2.2 层次分明的植物配置

在城市的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将层次分明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规划,这种规划可以有效地降低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单调的现象产生。使用绿草、花卉以及乔木等不同的植物类型进行不同样式的多种层次艺术搭配,使得整个生态型园林景观能够达到丰富的层次以及色彩效果。如高1m的黄杨球,高3m的红叶李,配置高5m的桧柏和高10m的枫树,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搭配,在搭配的过程中,应该将从高到低,层次分明的原则进行进一步的实现,不同地花期应该进行分层的搭配,延长整个城市生态型园林景观的观赏时间,保证所有的植物都能够进行充分的运用,形成比较具有自身特色的观赏效果。

2.3 季节性的植物配置

在进行城市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最大限度的避免植物配置的单调性,还应该在城市的四季中进行不同植物景观的展现。景观在不同的季节情况下,应该展现不一样的自然特色,让城市中的人们可以感受到城市中自然风光变化的多种多样。按照城市季节的变化进行相关植物的配置,可以让观赏者在生态型园林景观的观赏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自身的变化以及活力。这种季节性植物的配置类型,不仅仅可以将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融合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还可以将生态型园林景观中相关的植物进行全面性的讲解,让人们在观赏过程中,还能够进行植物的认识,充实自身对于四季植物的了解。

3 结语

随着国家对于环境的不断规划,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也在进行着进一步的完善,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将这种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充分落实的一种渠道。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这种设计的要求并不是将所有的绿色植物进行全面性的堆积,而是按照美学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观赏展现,这种和谐统一的原则才是园林景观意识不断发展与提升的关键内容。生态型园林景观就是我国在现阶段城市绿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的趋势就是今后城市中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力量。这种隐含的力量可以有效地将城市进行进一步的推动,给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营造一个比较优质的环境观赏范围,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整体目标进行全面性的落实,按照国家的战略方向进行全方位的发展。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经济状况的不断提升,在现有的经济模式下,人们对于生活的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型园林就是城市中生态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这种园林景观的建设已经逐渐变成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的必备过程。生态型园林在建造的过程中,就是以建筑物、植物、山石以及水源为基础的一项建筑工程,这种建筑工程有效地融合于生态建设方法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的理念,结合现有的建筑技术,将生态理论中的植物进行进一步的配置与分析。本文以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生态,生态园林,园林景观,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彭静,郭勇君.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南方农业,2015(36):92+94.

[2]吴玉.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11(01):105-107.

[3]郑烨.中亚热带城市公园植物群落节约性评价及优化模式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5.

[4]赵旭.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

生态型植物景观 篇7

1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坚持的原则分析

1.1统一性原则

在设计生态型园林景观过程中,线条、色彩以及比例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变化与差异,并且一般都以多样性特点呈现。尽管如此,在设计中设计人员还需要确保彼此之间拥有一定的相似性,给人以相应的统一感,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和谐统一,同时也能够使得生态型园林建设更加活泼。如果在园林型生态设计中赋予过多的变化,那么园林的整体将会过于复杂,给人以凌乱感,导致园林失去了美感,同时也无法发挥出其美化城市的作用[1]。可是设计过程中,如果过于平淡便会导致园林景观过于呆板,同样无法满足人们对美的要求。为此,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坚持统一性原则极为重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寻求变化,最终实现景观和其他方面相协调的目标。

1.2美观性原则

美观性原则主要指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与大众审美要求相符合,缓解人们视觉疲惫感,充分体现出植物群落美,同时艺术和科学的价值也能够充分体现出来。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植物群落配置工程中,充分体现出植物造景功能以及观赏特性。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将人们的观赏需求以及美学原理作为基础,并且要掌握植物群落的季节性与动态变化,使得植物的生长期被延长,达到丰富景观美感、提升其观赏价值的目标。

1.3因地制宜原则[2]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期间,设计人员需要将城市自然条件、地域文化特点等作为基础进行设计。因此,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态型园林美的要求,这样打造出的园林景观才能够容易被大众接受。

1.4经济性原则

设计生态型园林景观的目的在于:能够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加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并不是盲目地追求奢侈豪华设计。在此过程中,不能将营造园林景观作为目的去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要以较少的投入达到最好的设计目标。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坚持经济型原则,应用绿色环保材料进行设计,合理利用相应的资源,实现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方式探究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需要选择正确的配置方式,即:

2.1将观花与观叶植物结合起来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期间,合理搭配色彩反差较为强烈的植物,能够得到较好的植物观赏效果。例如将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以及观花植物结合起来,便能够延长植物观赏期限。

2.2层次分明

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避免出现景观配置单调的情况,需要运用相应的绿草、花卉以及乔木等不同的植物、不同颜色进行搭配,做到多层次艺术搭配,从而使得层次以及色彩更加丰富鲜明。

2.3注重季节性

生态型园林景观配置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避免园林植物配置的单调性[3],同时还需要注意景观的季节性。不同季节的景观能够显示出不同的自然风光,引导人类充分的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

3总结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分析了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坚持的原则,另一方面探究了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方式。通过分析明确,在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为了能够满足城市需求以及城市人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例如统一性原则、美观性原则等,同时还需要选择正确的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生态型园林设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标。

摘要:城市生态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园林生态景观设计在当前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型园林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建筑、植物以及山石等,通过生态建设方法以及景观设计理念的结合,使得生态型园林建设更符合标准要求,从而实现美化城市环境的目标。本文主要针对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展开深入的分析,旨在确保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更加有效,植物配置更加合理,其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关键词: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彭静,郭勇君.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南方农业,2015(9)

[2] 谢红霞.关于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意问题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3)

生态与人文园林植物景观的探讨 篇8

遵循“生态平衡”的主导地位, 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我们设计的园林植物保持其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则, 其主要目的是我们设计的园林植物更加稳定并使我们设计的园林植物与周围环境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协调统一, 使园林植物在城市中释放的能量与吸收的能量达到一个平衡值, 使整个园林植物生态系统达到一个最佳效益。在现代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过程中, 在绿地的设计上要与当地的自然地貌环境和当地的河流系统互相协调一致更好地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园林植物设计要着力考虑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 在布局上, 更重要的是把园林植物引进到城市当中, 是整个城市环境更加平衡, 园林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具有主导地位, 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如, 调节温度和空气湿度, 制造氧气, 减缓噪音, 保持水土的稳定, 杀菌保健等。因此一个好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够更好的维持和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多种多样的植物组成能了层次分明、结构复杂、 稳定性强的植物群落, 使得城市在防风固沙、降低噪音、吸收有害气体等方面的能力也有明显的增强。有关数据表明城市绿化区域较城市非绿化区域在温度上面, 夏天气温要降低3-5摄氏度, 冬天气温要高2-4摄氏度, 在湿度上面一般比无绿化区域要高10%-20%。因此在有限的城市空间规划好园林植物, 是提高我们环境质量的必由之路。

二:以“生态”原则为基础。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

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必不可少的功能就是美化环境首先我们要考虑到植物他自身的美, 然后是植物的配置。但是无论哪种美, 都要遵循“生态”的原则,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国际通行的衡量空气污染的标准, 是测量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悬浮微细粒子。 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20微克。中国只有1% 的城市居民生活在40微克的标准以下, 有58% 的城市居民生活在100微克标准以上的空气中。近年来“灰霾”这个词在各种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仅2007年12月, 广州的灰霾天就达到22天。2006年, 深圳灰霾天气是164天, 2007年已达231天。深圳灰霾天气不是单独的, 珠三角城市都受到了这种区域性灰霾的影响. 最近南方地区又发生大面积雾霾天气, 为了更好地解决污染问题, 作为一名景观设计者, 我们首先就要从景观设计方面缓解城市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关园林设计应充分考虑物种自身的生态特征, 更加合理的选择植物的配置, 据计算, 1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千克二氧化硫;1公顷银桦林每年可吸收11.8千克氟化氢;1公顷刺槐林每年可吸收氯气42千克;美洲槭等能吸收二氧化氮; 栓皮栎、加拿大白杨、 桂香柳等能吸收醛、酮、醇、醚和安息香砒啉等毒气。向日葵、 夹竹桃等吸收污染气体的能力也很强。芦苇、小糠草、泽泻能杀死水中的细菌, 净化污水;水葱、田蓟、水生薄荷等能杀死水中的大肠杆菌;凤眼莲、浮萍、菹草、金鱼藻等都有较高的吸收锌等重金属的能力, 是天然消音器, 据测定: 1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弱噪声30%, 2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弱噪声40%, 3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弱噪声50%, 40米宽的林带可以减弱噪声60%。因此, 我们要跟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地点, 以及这个地点的土地、空气特性合理地进行植物搭配。

三:坚持“互惠共生”原则, 合理分配植物之间关系

互惠共生指在生态学上指不同生物之间能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达到双赢。如藻类和菌类相互依存, 豆科植物与真菌植物互惠共生的例子;豆科植物的分泌物有固氮的作用有利于其他植物的生长, 皂荚与七里香等植物种植在一起时, 有相互存进的作用;但是有一些植物的分泌物不利于一些植物的生长, 如松树与云杉、胡桃和苹果都不应该种植在一起, 在森林植物群落中蕨类植物则对大多数幼苗的声场又不理的作用, 这些都是作为一名设计师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在保持物种多样性前提下合理种植植物, 我们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多模拟自然植物群落, 是植物之间达到互惠共生的原则, 生态学指出, 在园林设计中一个稳定的植物群落, 能够更好地利用空间和资源, 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使整个原理生态系统更加复杂, 因为越是复杂的植物生态群落它的系统就越加稳定。因此, 因此在城市将园林景观设计中尽量多物种的种植植物。

四:景观设计的人文文化因素

园林景观在设计中也要体现人文文化的因素。在中国古代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上设计师都会通过合理的植物搭配使其设计的园林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 建造了很多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人工园林生态系。园林景观通过人文因素的设计能够使人们在主观情感上与景观设计产生共鸣, 不同的植物材料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氛围, 如常绿的松树和柏树再进行种植时会给人一种严肃的心情, 会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气氛视野开阔的大片草地会给人一种旷达的心情, 茂密的长夜阔叶林会给人一种神秘的心情, 总之不同的植物选择会在人文情节上给人不一样的感受。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春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著名诗人白居易对春景的描写。中国文化博大精神同样也赋予了植物的文化内涵, 使人们在欣赏植物时, 不仅仅欣赏他的自然美, 还要赋予它人文的魅力, 将植物形象进行拟人化。一名设计师在了解了植物不同的文化内涵后, 在我们以后进行景观设计时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植物搭配赋予他们不同的文化内涵, 充分体现不同植物的文化价值, 并且通过我们的不同组合方式, 使园林景观设计更有品味与内涵, 实现其功能与文化的结合统一。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任务之一, 标志着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环境问题也在中国的发展中逐步体现出来, 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一步向生态人文方向发展, 人作为一个生命体也要在自然界中生活。人的生活需要有适合于人的自然条件, 可以生息的大地, 清洁的水, 适当的紫外线照射等等。而现在的很多的大城市的建设中, 很大的一部分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 就更需要我们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向着生态方面发展, 更好的结合人文生态环境, 创造一个个更好的人文生态园林景观设计。

关键词:生态,人文,植物,园林

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图鉴》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1972年5月作者:王文采

[2]《植物生理生态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1月作者:蒋高明

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设计的探讨 篇9

1 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建设的意义

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元素,以其独特的生理特性,能够对被污染的生态环境进行更新改造,公园植物作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在其建设中,引入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一,促使公园植物生态系统达到最佳状态,提高整个公园生态效益的发挥;第二,通过多样化植物景观的塑造,提升公园绿色景观环境品质,丰富整个城市的景观面貌;第三,给市民提供一个更为舒适、休闲的活动空间,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第四,乡土植物材料的推广应用,能突出体现所处城市植物的自然、人文特色景观;第五,更好地向广大游客讲述植物的生态功能、价值和意义,推动植物生态环保的科普宣传教育。总之,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建设,能更好地发挥城市公园的生态作用,对于公园环境、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走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植物种植乡土化

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的自然淘汰而保留下来的,最适宜当地的气候环境,它使用的投资、管理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然更新、养护,所创作的作品也更具地方风格。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是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应根据环境气候等条件,以选择乡土植物为主,提高合理的搭配,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稳定、持久、和谐的植物景观。

2.2 生态效益最大化

公园植物是保障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元素,在提供氧气、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担负着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在设计中,首先要保护原生态的植物及环境,减少对自然群落的干扰破坏;其次,科学的配置是发挥植物生态功能的重要因素,不但要从美学和造景角度,更要从植物生长的生态位原则与发挥生态效益角度来考虑,合理选择植物品种,科学地设计和搭配,构成一个稳定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景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效益。

2.3 植物种类多样化

植物种植要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当结合外来植物的使用,充分利用当地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性和变种的筛选与驯化,让地带性植被成为公园绿化的主角,让野生的乔木、灌木、地被形成自然绿化,这种地带性植物多样性和异质性的设计,有利于维持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运转,减少养护成本与使用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4 构建近自然植物群落

自然植物群落是对本区域生态适应后形成的,群落稳定并且功能良好,在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设计中,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结构,遵从生态位原则,合理地进行植物品种选择和结构配置,建立接近自然和符合潜在植被特征的生态系统,形成一个丰富物种的自我维持的绿地系统,提高绿地自身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2.5 体现城市植物自然和文化景观特色

乡土植物既体现了地域的自然风情,也是当地一项重要的文化特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家乡的植物景观是独具特色的、永远的记忆。有鉴于此,目前在城市公园植物设计中,都有意识地大量启用乡土植物,并与当地的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等融合在一起,构筑具有区域自然特色和城市个性文化的绿色景观,丰富和提升生态绿化的内涵和功能,提高公园绿化品味[3]。

2.6 植物种植养护管理减量化

公园植物景观应树立自然、大气、简朴、节约的生态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和资源,形成资金资源投入和良好环境产出之间比值的最大化,尽量避免费时费工、水分和肥力消耗过高、人工性过强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通过合理的植物种植设计以及新技术的使用等方法,充分发挥植物群落的自然能动性,达到节约能源和减少资源耗费的目的。

3 柳侯公园植物生态景观营建方案

3.1 建设的意义

柳侯公园位于广西柳州市中心,是为纪念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曾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而建的,始建于1906年,公园现已发展成占地15.5 hm2的综合性文化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公园分为南、北、中3个区,南部为文化古迹区,中部为文娱活动区,北部为花卉盆景园(见图1),公园自然植被环境基础好,对柳州市中心区域环境的改善有很大作用。

柳州是一座老牌工业城市,污染较严重,植物对与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尤为突出。在柳侯公园中建设植物生态景观,有利于加强公园的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柳州市中心的环境质量,向广大游客传达植物生态环保的宣传教育意义。

图片来自旅游联盟广西柳州旅游资讯中心:http://www.tourunion.com/info/htm/5938.htm,2013-01-30。 The figure from travel league information center of Liuzhou city of Guagnxi,http://www.tourunion,com/info/htm/5938.htm,2013,1,30.

3.2 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

3.2.1 营造小范围的热带植物特殊景观

柳州地处热带及亚热带交界的地理位置,植物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特性,目前在露地条件下,柳侯公园中生长着一定数量的热带植物景观,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体现柳州的地域性植物特征。

(1)目前公园已有的热带植物景观。

盆景园的黄葛榕抱苦楝、小草坪西的榕树抱槐树,是公园已形成的绞杀植物景观;能形成独木成林的植物有榕树、垂叶榕和黄葛榕等;板状根植物有大型榕树和垂叶榕等;老茎生花、结果的植物有笔管榕和聚果榕,空中花园植物有巢蕨和肾蕨等[4]。

(2)通过人工引根、靠接等方法,促进热带植物景观的形成。

在原有植物环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通过人工引根和靠接等方法,可大大缩短自然条件下景观形成的时间,促进热带植物景观的形成。景观1:根据小叶榕气生根发达的特征,结合柳州奇石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公园长势好的小叶榕旁设置奇石,并人为将小叶榕的气生根引导到石头上生长发育,制造出树抱石的原始森林景观。景观2:对公园内现有榕属植物,如榕树和黄葛榕,选择气生根发达的植株,从主干上采取人工引根下地的方法,或者缠靠在板根上的方法,形成独木成林和板状根的景观。景观3:对公园内现有的在高大树上附生的榕属植物,适当选择,采取人工引根的方法,形成榕抱树的绞杀现象。景观4:在园内选取五六株种植距离近、长势良好、气生根发达的小叶榕,人工引根下地,让树与树之间枝条靠接,组成一个多树成林的景现。

在这一系列景观的树下,种植各种半耐荫的花灌木、地被、藤本植物,又将藤本植物引到树干、根茎上,营造一个小范围的板根、茎花、藤缠树的热带自然生态林[5]。

(3)建立热带植物景观解说系统。

在已形成和正在形成的热带植物景观旁,设立文字和图片结合的说明牌或者电子触摸屏,说明自然界中这些热带植物景观的成因和效果以及植物生长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让更多的游客了解自然、保护自然。

3.2.2 注重市树市花的应用,营造地域性植物景观

市树市花是适应当地气候及地理条件并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柳州市树为小叶榕和柳树,市花为杜鹃、三角梅,它们体现柳州人民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在公园绿化中应用市树市花可体现独特的地域风貌。

(1)地域性植物文化景观的保留和再现。

在柳州,一些与柳宗元有关的植物已形成特定的柳州文化。例如:柳宗元在《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中写到:“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描绘了柳州榕树的景观特色。在公园盆景园内已形成榕抱树绞杀景观的黄葛榕,由于盘根错节,苍劲古朴,柳州人一直把它当作柳宗元时代的千年古树来供赏,并重点保护此树。又如:在柳州有“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的千古佳话,而且柳州、柳江、柳树、柳宗元,都姓“柳”,市民一直对柳树有着特殊的亲切感。在柳侯公园中,柳树以及叶子在农历二月间全部落尽的有黄葛榕、笔管榕等植物有相当数量,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延续和发展了柳宗元诗句中的意境,继承和宏扬柳州古老、自然的植物文化。

(2)以小叶榕等榕属、柳树、杜鹃、三角梅等为主的乡土树种的大量运用。

柳州可利用的榕属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公园中榕属植物有小叶榕、黄葛榕、笔管榕、橡胶榕、斜叶榕、钝叶榕、地瓜榕等,杜鹃、三角梅等适合在林缘、溪边、石旁等处栽植,在公园的绿化中,有意识地加强小叶榕等榕属植物、柳树、杜鹃、三角梅等为主的乡土植物的种植,营造浓郁的地域植物特色,让更多的游人知晓柳州的市树市花及其寓意内涵,激励更多的市民热爱自己的城市。

3.2.3 营造近自然植物群落景观

拟选址在公园花圃后面的坡地上,目前这里种植的植物主要有:小叶榕、天竺桂、朴树、柳树、红花羊蹄甲、木棉、桂花、山茶、白兰、蒲桃、蒲葵、鱼尾葵、鸡血藤、南天竹、杜鹃、石蒜和海芋等。在植物群落的建设中,在加强对原生态植被保护的同时,增加乡土植物品种,如:小叶榕、苦楝、花榈木和洋紫荆等乔木、当地野生的灌木和地被植物:冬青、络石、马蹄金、弓果黍和假俭草等,营造一个近自然的、多样化的植物群落。

3.2.4 植物生态作用的展示

为了让游客更真切实在地体会到不同植物群落在空气净化和增湿降温等方面的生态作用,拟在公园的不同区域,选择3组场地作对比试验。

所选择的3个试验场地分别是:第一个是在公园正门处,距离城市主干道约10 m。第二个是在公园内思柳轩旁边的广场空间中,这里的植物以单一的、高大的樟树为主,距离城市主干道约80 m。第三个是在公园花圃后面的坡地上,这里植被生长模拟自然植物群落,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品种丰富,距离城市主干道约200 m。

在这3个场地,分别放置有空气温湿度测定计、负离子检测仪和PM2.5的自动监测仪等,测量不同植物环境中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空气中负离子的含量、PM2.5的含量等,每组场地中配备相应的电子显示仪器,每4 h就会自动显示相关测量数据,并且游客在3处场地,用电子屏幕可以同时看到3个试验场地的不同测量数据。

通过3个场地测量数据的对比结果可看出,3个场地中,对于植物的降温增湿、净化空气中的生态作用是依次加强。在这里,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让游人真切地体会到:不同植物群落在降温增湿和净化空气等方面的不同生态作用,相对单一的植物空间来说,近自然植物群落效果更为显著,可见丰富度、优势度越高的群落改善小环境温湿度等的生态功能就越高。

3.2.5 完善公园植物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生态教育功能

公园内的主要植物都要挂上铭牌,牌上注明植物名称、主要生态习性和价值等信息,在园内游人密集的地方,以科普展板、橱窗或电子展示窗等图文并茂的多种形式介绍植物学的相关知识,让游客在认识、欣赏各种奇花异木的同时,了解植物的名称和用途、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人们对于植物的热爱、对植物维持生态平衡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人们生态环保的意识。

植物不仅能形成优美的景观,更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肺、城市中公众活动的场所,在其建设中,通过植物生态景观的营建,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公园植物生态作用的发挥,解决城市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让游人在欣赏优美景观的同时,了解植物对于人居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作用,激发人们热爱植物、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摘要:公园植物作为所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在其建设中引入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能更好地发挥公园植物的生态作用,对公园生态环境、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建设的意义、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柳州市柳侯公园为例,提出了在公园中植物生态景观营建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城市公园,植物,生态景观设计,柳侯公园

参考文献

[1]秦春林.对旅游景区中生态景观设计的思考[J].北方园艺,2011(24):127-129.

[2]舒怡达.关于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1(9):74-75.

[3]欧阳育林.把森林引入城市——构建城市近自然生态植物群落[J].中国建设信息,2007(2):44-45.

[4]王小斌,丰晓春.在柳侯公园营造热带植物景观的建议[J].中国园林,2001(3):82-83.

生态型植物景观 篇10

关键词: 本土;植物;景观;意义

一、本土植物景观的含义及重要意义

(一)本土植物景观的含义

世界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性导致了植物生态习性的不同,植物的分布呈现出地域性特色。不同的地域环境会造就不同的植物景观,比如热带雨林及阔叶常绿林相植物景观、暖温带落叶阔叶混交林相植物景观、温带针叶林相植物景观都各具特色,各地的植物景观所展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使人一目了然。各地在漫长的植物栽培和观赏审美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影响下,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这些具有生长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被统称为本土植物景观。

(二)本土植物景观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审美水平不断提升,植物景观建设也逐步成为了当今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一重要课题。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大自然的象征,在当下社会中也代表商业与艺术审美的双结合产物,并以其本身特质具有的自然艺术美感,经过人工的后期种植与规划,逐渐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富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建设生态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城市急功近利及盲目规划导致对植物的利用存在误区与错误思想,其中较为突出就是问题就是大量的引进外来植物的植培,恰恰忽略了本土植物在生态景观建设中起到的主导作用,从而直接导致一些城市生态问题愈演愈烈。痛定思痛,人们经过反思后,开始重新审视本土植物在城市生态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与实践作用。

二、本土植物景观对于生态城市建设的作用

(一) 保护城市环境

植物景观最大的特点就是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从而达到减菌、杀菌的目的,并且在降低噪声及调节改善气候的作用上极大,并且从美感的角度上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植物景观就其独特的自然生理特性角度,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将碳氧比列维持合理比例。在生态城市建设中,植物景观可以承担着在低空范围内调节探徉比例的角色,缓解或消除因为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等因素导致的局部缺氧,并且吸收有害气体,比如二氧化硫、氯化氢、氯气等,缓解空气污染程度,从而更好的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些特别的植物,还可以分泌比如樟科、松科等这类具有挥发性的植物杀菌素,有效杀灭空气中的菌类,为城市空气的净化消毒起到一定作用。植物景观产生的这种独特作用是人工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植物景观特别是本土植物景观,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从经济因素上考虑,种植植物是创造舒适生态环境最有力、最划算的方式。比如,落叶乔木的植物景观的浓荫将在夏季为人们遮挡炽烈的阳光,作为风道又可以根据人们的意愿来疏导夏季风流;冬季的稀落枝干又能投射阳光的照耀,并且主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寒风的侵袭。比如,普通植物通过自身水分的蒸发更好的控制城市的“热岛效应”及“干岛效应”,降低城市气温,增加空气的湿度。

植物景观的营造可以有效的降低城市的不良噪声,起到隔音或者消声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与实践创造更好的环境,并且植物景观有着大量的枝叶,能够阻截和吸附灰尘,从而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

(二)美化城市环境

植物景观可以美化环境这是公认的事实。种植本土植物无疑是美化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建设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通俗易懂的理解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当下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中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建筑群密集程度越来越高,建筑群追求着现代质感,因此线条都略显生硬,缺少自然的随和感,而本土植物景观的种植可以调节生活在城市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的精神上的疲劳感,在生态城市建设下,可以帮助忙碌的人们愉悦身心,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弘扬当地文化

本土植物景观具有极大的特本土特色性,对于弘扬当地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与当地的文化融为一体,有甚者逐渐演变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象征。运用具有本土特色的植物类系营造植物景观对于弘扬当地文化、陶冶人们情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结语

本土植物景观可以突出展现地域的特色和生态个性特点,往往给人印象深刻。本土植物景观对于态城市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意义,作用巨大。

参考文献:

[1]卢圣主编.植物造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

[2]聂影,曹灿景编著.景观园林植物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

[3]王先杰,孙薇薇,冯丽 编著[M]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8.

生态型植物景观 篇11

森林生态旅游专业在学校属于新开专业, 森林景观植物课程设置与教学体系基本上与园林专业的园林植物教育相似, 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与设想的教学目的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 可能是内容多, 导致学生有畏难情绪, 学习兴趣不高, 且课时少, 教学强度不足。因此, 有必要针对专业, 对森林景观植物的教学做一些探索。

1 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按人才培养计划设计, 森林景观植物课程开设于大一阶段, 此时的学生常伴随着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喜欢所学专业等问题, 导致其对专业课程缺乏学习动力, 常把漆树、槭树混为一谈, 分不清桃花和梅花等。教师在授课前应对学生介绍本专业的概况, 要让学生懂得:不管是什么学校, 什么专业, 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就业。森林生态旅游的专业虽然看似专业领域窄, 但这也是学习内容专的体现。目前, 森林生态旅游行业缺乏专业人才, 正是此行业就业的黄金时期, 选择了本专业的学生应更加努力地学习, 只有这样, 才能成为合格的森林生态旅游专业人才。

2 强调学习森林景观植物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人们渴望远离喧嚣的城市, 走进森林, 回归自然, 因此森林生态旅游成为一种时尚[2]。人们来到在森林中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观赏森林景色, 这些都与森林植物密不可分。从就业上来说, 不论是当一名优秀的导游, 还是建设环境优美的景区, 都离不开森林景观植物方面的知识。只有掌握植物的形态特点, 才能知道什么植物观花, 什么植物赏果;才能知道用什么植物能形成香山红叶的效果。总之, 通过森林景观植物的学习, 学生可以为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和今后顺利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工作打下基础。

3 认真做好课前教学准备

由于景观植物课程只有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 在半年时间里, 植物的各个生长阶段不可能全部都在实践教学中观察到, 因此使用课件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3]。一方面, 课件能够以彩色图片的形式, 可准确地展示出植物各个生长阶段的特征,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的识别要点。另一方面, 课件教学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在快乐中学习。课前教师除精心准备课件之外, 还应准备一些新鲜的植物材料, 因为许多植物的某些识别要点, 通过课件是无法表达出来的, 例如樟树的叶子有香气, 广玉兰的叶子为硬革质等, 因此有必要使用新鲜植物材料辅助课件教学。总之, 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必备前提, 也是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

4 充分利用第一节课

在第一课上, 教师能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教学的开展至关重要。由于第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绪论, 内容枯燥无味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 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第一节课的后半段, 教师可以带学生实地观察植物, 以开花的植物或别具特色的植物为突破口, 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实地观察中讲到紫薇时, 学生由于联想到还珠格格而兴趣盎然。因此, 充分利用第一节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课程兴趣的关键[4]。

5 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鉴于森林生态旅游专业的特点, 教学中应重点讲解植物的识别特点和观赏价值。因为学生以后从事的森林生态旅游工作, 主要是以植物的识别和观赏为主。同时, 由于课程时间有限, 书本上列举的森林植物不可能全部细讲, 教师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对植物进行取舍和补充, 但应注意所讲植物要有地域特色。据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就业办的统计数据显示, 该校学生毕业后, 基本上都在河南省工作, 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本地植物为重点, 如重点介绍开封菊花、洛阳牡丹等。教师还应该关注新事物, 了解与专业有关的新动态, 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等[3], 及时进行教学反馈, 调整、补充教学内容。

6 结语

总之, 森林景观植物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识别的植物能力, 使学生掌握植物的观赏价值, 培养出高质量的森林生态旅游专门人才。

摘要:从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强调学习森林景观植物课的作用、做好课前准备、充分利用第一节课、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 对森林景观植物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 为培养合格的森林生态旅游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森林景观植物,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春燕, 秦华.城效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3) :244-255.

[2]裘晓雯.森林景观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3]韩红, 黄小金.风景园林美术教学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 2009 (1) :69.

上一篇:信号提取模型下一篇:活性有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