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质量生态工程

2024-10-14

园林景观质量生态工程(共12篇)

园林景观质量生态工程 篇1

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 人类文明发展史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生态文明受到广泛关注。根据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 生态节约型园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苗木是园林的物质基础, 苗木质量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发展, 对生态文明进程发挥重要作用。因此, 建立科学的工程苗木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节约型园林,苗木,质量评价体系

1生态节约型园林工程

生态节约型园林工程实质是生态型园林和节约型园林的集合体。生态型园林是指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 充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使园林保持少人类操作的自然状态, 全面凸显园林的生态功能。节约型园林是指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 尽量选择适应能力强的苗木进行利用, 将建设资本减少、维护资本减少、管理资本减少的思想贯穿于园林工程建设的始终[1]。

根据生态型园林和节约型园林的共同要求, 必须强化苗木选择力度,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强调苗木在生态上的附加值和在种植培养上的成本减少, 尽量减少对苗木品种、规格、形状、根系、姿态、病虫害等方面的资本投入。因此,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完善苗木评价体系, 为园林工程建设的行政管理、规划设计、实施监理、苗木采购与培植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切实推进我国生态节约型园林工程的建设步伐。

2苗木质量评价指标分析

2.1 苗木的品种

以构建生态节约型园林国内工程为研究视角, 在选择苗木的品种上需要实现2 大目标:一是苗木品种要符合生态型园林的要求, 利用乔灌草将苗木之间进行连接, 通过科学的比例配置形成高生态效益的苗木群体。二是对园林工程区域进行分析, 因地制宜, 选择合适的苗木品种进行工程建设, 提高苗木成活率, 降低管理成本。

2.2 苗木的规格

选择规格合理的苗木进行园林工程建设能够直接提高园林工程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根据苗木的用途不同, 苗木的规格分为主控指标、基本指标和允许偏差指标。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差异, 充分对以上规格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 选择合适规格的苗木进行应用, 提高园林工程的生态价值, 降低园林建设的成本投入[2]。

2.3 苗木的根系

根系是苗木成活率的根本保障。苗木的根系类型因苗木的培植方式改变而发生变化, 目前苗木的培植类型主要有地苗、假植苗和容器苗3 种。根据生态节约型园林工程的要求, 选择全冠类型工程苗木加以利用较为合适, 而全冠型工程苗木的成活和生长需要具备发达的根系。因此, 为保证园林工程的建设效率, 容器苗是极佳的培植方式。

3完善工程苗木质量评价体系

3.1 评价方法

工程苗木评价方法是工程苗木质量评价体系的技术基础。在进行苗木质量评价过程中, 常见的评价方法是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2 种。主观评价法由德尔菲法 (专家打分法) 和AHP法 (相邻指标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 构成, 主观评价法会受到评价人审美取向的影响, 评价结果容易出现偏差。客观评价法的主要依据是工程苗木各项指标的相互关系及各项指标的变异程度, 有效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由此产生的评价结果偏差较小, 具有客观性。客观分析法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辅助工具, 主要类型有模糊理论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法、关联系数法等。生态节约型园林工程苗木评价体系应当综合分析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的实质, 扬长避短,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寻找最为合适的工程苗木评价法支撑工程苗木评价体系的完善[3]。

3.2 科学确定评价值

评价值是工程苗木各项指标的标准值。生态节约型苗木工程评价体系的评价值确定过程应当充分遵循国际标准和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规定, 以园林工程建设地点的土质条件、气候条件等地理因素为根本出发点, 遵循生态节约型园林的具体要求进行, 使评价值真正成为工程苗木评价体系的科学依据。

3.3 全面分析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是指每个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程度。指标权重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决定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是工程苗木评价体系应该着重考虑的因素。建立科学的工程苗木评价体系应当采用主观赋权与统计分析并行的方式确定指标权重, 保证工程苗木评价体系能够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

4结语

综上所述, 确立科学完善的工程苗木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为我国园林建设部门确立科学的工程苗木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促进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红芸, 杨鹏飞等.低成本植物在关中绿道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 2014 (12)

[2] 聂磊.关于建设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的研究[J].广东园林, 2007 (9)

园林景观质量生态工程 篇2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工作部署,加快推进全省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工程(以下简称“三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意见》(粤府〔2011〕101号)和《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和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组织实施和对象

(一)组织机构。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牵头负责省三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考核工作,并负责制订考核检查实施细则和量化评分标准。根据工作需要,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监察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厅、海洋渔业局、旅游局等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开展考核、评分工作。

(二)考核对象。考核对象为有建设任务的地级以上市政府和县(市、区)政府。

二、考核范围和内容

(一)考核范围。

1.对广州、珠海、佛山、惠州、江门、肇庆等6个地级以上市及其所辖县(市、区)考核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和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建设情况。

2.对深圳市及其所辖区和东莞、中山市考核生态景观林带和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建设情况。

3.对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清远、潮州、揭阳、云浮等12个地级市及其所辖县(市、区)考核生态景观林带和森林碳汇工程建设情况。

(二)考核内容。

对各地考核的内容为有建设任务的地级以上市和县(市、区)贯彻落实粤府〔2011〕101号文,以及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与各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提出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年度和总体工作任务。

1.年度考核内容。

(1)造林任务完成情况。包括造林面积和造林质量,主要检查生态景观林带建设里程、造林面积核实率、造林成活率、当年抚育率等。

(2)资金管理情况。包括中央、省补助资金落实情况,地方资金投入情况,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等。

(3)综合管护情况。包括防火、防病虫害、防林木毁坏工作开展情况等。

2.总验收考核内容。

(1)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和森林碳汇工程建设总任务和成效情况。包括林带建设总里程、造林总合格面积、造林保存率等。

(2)森林进城围城工程总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创建森林家园个数、新增森林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个数和新增森林面积等。

三、考核方式

从2012年起,对各地级以上市及其所辖县(市、区)完成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情况进行考核,采用年度自查和总验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为:

(一)年度自查与考核。

1.年度自查。各县(市、区)政府按照本办法和有关考核检查实施细则及量化评分标准要求,对所辖乡(镇、场)的工程年度建设情况进行检查,于每年10月上旬前将自查报告报所属地级以上市政府。各地级以上市政府于每年10月中旬前将本市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年度建设情况和所辖县(市、区)自查报告一并报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

2.年度考核。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于每年12月底前完成对各地级以上市自评情况和相关指标数据的审核,并根据审核情况对有关地级以上市进行抽查,将考核总体情况及时上报省政府。

(二)总验收考核。

1.2016年6月底前,有碳汇林工程建设任务的地级以上市政府要将碳汇林工程建设总体完成情况报送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对有关地级以上市完成碳汇林工程建设的情况进行总验收,并将验收情况及时报省政府。

2.2021年6月底前,有生态景观林带和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建设任务的地级以上市政府要将生态景观林带和森林进城围城工程建设总体完成情况报送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对有关地级以上市工程建设完成情况进行总验收,并将验收情况及时报省政府。

四、考核结果运用

(一)年度考核结果运用。

年度考核结果由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按本办法要求上报省政府审定后予以通报。对全省考核全额或超额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前5名的地级以上市和前20名的县(市、区)给予全省通报表扬;对年度生态景观林带和森林碳汇工程建设任务完成率达不到70%以上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给予“提醒注意”;对年度生态景观林带和森林碳汇工程建设任务完成率达不到60%以上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出示“黄牌”警告;对年度生态景观林带和森林碳汇工程建设任务完成率达不到50%以上(不含50%)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出示“红牌”警告。

对被出示“黄牌”和“红牌”警告且未按要求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按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可暂停下年度国家和省造林补助。

(二)总验收考核结果运用。工程总验收考核结束后,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及时将总验收考核结果上报省政府审定并予以全省通报。

本办法由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管理 篇3

这就要求我们在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中,树立起质量意思,积极、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管理,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提高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和品质,提升园林工程的景观效果。

1园林景观工程施工前的管理工作

(1)树立“质量第一”的管理目标。项目部成员应摆正“质量第一”的意思,坚持以“质量第一”的原则去组织和检查工作,正确执行有关规范、标准,加强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保证工程质量。

(2)組建一只高素质管理队伍与施工队伍。配备合格管理人员,组建项目管理机构,配齐各专业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要求施工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施工各项管理制度。

(3)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把图纸、招标文件、变更通知作为操作标准,落实施工所需设备的进场,落实各专业材料及苗木的看样、定购工作。制定资金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节点完成。

(4)做好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工作。园林建设工程涉及专业广,交接口多,工程建设需要多方面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对于施工单位,应提前认真研究设计图纸,研究工序、工艺,研究硬质景观是否满足使用功能,研究植物配置是否符合其生长习性和生态学要求。园林景观工程是建设项目的最后一道工序,需要做大量的收尾工作,在技术交底时要明确交接口处理方案。通过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把发现的问题及早通过设计单位和监理解决,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返工。施工中主动与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加强沟通并接受监督,从不同角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

2园林硬质景观工程质量管理

施工以图纸、图纸会审纪要为依据,每道工序、工艺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落实。

2.1材料验收

材料直接决定工程质量。打造任何优质工程必须从材料抓起。

(1)给排水工程所用的管材、管件、配件、器具、线缆及设备必须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材料的规格、型号达到设计及合同要求。

(2)铺装材料的材质、规格、颜色、异型材料的切割达到设计及合同要求。

所有材料进场需经监理工程师确定验收。

2.2施工管理

(1)隐蔽工程在隐蔽前需经验收合格方能隐蔽,再进入下步施工。

(2)铺贴是体现园林景观工程品质高低的重要环节,铺贴进行之前需对模数和尺寸规格进行提前排版,保证铺装收边的最佳效果;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所要求的铺贴方法对各部位进行铺贴。

(3)对装饰性强的园林构筑物、灯具、雕塑、假山石等按照设计图纸所要求的工序、工艺、效果进行加工、制作,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设计图进行定点放线,随时控制各部分的立面形状及尺寸关系。

3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

3.1种植前的苗木管理

(1)苗木选择。绿化工程用苗应选择规格相符的干形好、项芽饱满、色泽正常、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苗木。苗木在苗圃起苗后,应选择背风、避阴处放置,严禁在大风天、光照强烈时起苗。

乔木应选移植苗。根据乔木、亚乔木用途、栽植部位选择不同级别、不同分枝点、不同冠形苗木。

(2)起苗质量控制。起苗前5~6 d要浇透水,确保苗木根系完整。起苗深度要根据各树种的根系分布规律,确保土球有足够的直径。保证树枝、土球完整,避免撕裂根和树皮。

(3)苗木运输质量管理。苗木在装卸时应轻吊轻放,避免损伤树皮。装车时应顺序码放整齐,乔木要包扎树尾。装好苗之后要盖好篷布,无论长距离还是短距离运输,要经常检查包内温度和湿度,若包内温度高,要将包打开通风。

(4)苗木到达工地后的质量管理。卸苗时严禁整车倒卸,对于土球小于40 cm的苗木可以直接搬下,土球大于80 cm的苗木需用吊车吊卸。裸根苗木从起苗开始暴露时间不超过8 h,苗木运到现场后应及时栽植,做到“随掘、随运、随栽”。当天不能栽植的苗木,盖好遮盖物。

3.2施工种植管理

(1)乔灌木栽植质量控制。场地的排水坡度要合适,提前定点放线。栽植乔木前分析其生态学特性,对不耐积水的乔木做抬高种植、穴内垫沙等技术措施。乔木种植前做必要的修剪,保证树势上下平衡。栽植完后立即浇定根水。胸径大于6 cm的树木,应立支柱。对花灌木进行整形修剪。对多干型苗木适当疏枝。绿篱、色块、造型苗木按设计要求修剪,确保达到符合设计要求的景观效果。

(2)草坪铺植质量控制。铺植前细整场地,做好土壤改良、撒腐殖土等工作。铺植前1~3 d灌足水。铺植草块时,草间距为1 cm。铺植后及时浇水压实。

3.3养护过程的质量管理

(1)土壤管理。对表土层除草、松土,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

(2)施肥管理。针对不同苗木特性、土壤性状采取不同的施肥方法和肥料使用数量;对长势弱、生长不良苗木进行单株重点施肥;确保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由于树木根群分布广,吸收养料和水分全在须根部位,因此,施肥要在根部的四周,不要靠近树干。施肥后必须及时适量灌水,使肥料渗入土内。应选天气晴朗、土壤干燥时施肥。城镇园林绿化地施肥,在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时,应考虑到不影响市容卫生,散发臭味的肥料不宜施用。影响施肥的因素还有季节。叶面喷肥要严格掌握浓度,以免烧伤叶片,最好在阴天或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喷施,以免气温高,溶液很快浓缩,导致药害。

(3)水份管理。浇灌应注意浇水时间、浇水量、浇水方法三个方面。夏季避免正午浇水,冬季避免一早一晚浇水。要根据植物品种、气候、天气来确定浇水量和浇水频率。

(4)病虫害防治。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掌握病虫害的薄弱环节,确定适当的防治时期,清除越冬虫蛹,及时修剪病虫害枯枝,树杆涂白,喷洒化学药剂等。

(5)修剪。适时修剪与疏枝,旺长突出部位多剪,弱长凹陷部位少剪,顶部多剪,周围少剪,保证线条流畅,冠形丰满,达到观赏效果。

(6)加强养护技术指导。根据不同时间段,科学制定养护措施,加强养护技术指导。结合不同苗木的生长特点及不同季节的生长需求,合理安排施肥,对肥料种类、施肥方法、时间等做出具本要求;夏季是病虫害高发期,制定防治方式,减少大规模病虫害发生;草坪及色块较多的地区,及时清除杂草和修剪,加强精细化管理。

4结束语

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管理包括二个方面:即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后期养护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把科学性、技术性、专业性、艺术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出优质的园林景观作品。在后期养护管理中要讲究科学性,做到精细管理,让园林景观工程充分发挥其观赏效果。

(责任编辑:唐 岚)

园林景观工程生态铺装施工技术 篇4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园林景观铺装硬质程度逐渐增大, 给城市可持续生态景观带来较大影响。首先, 硬质路面透水性能较差, 雨天容易造成路面积水;地表积水未经土壤生态净化, 即通过下水道管网直接排入城市河道, 增加市域水系的生态负荷。其次, 硬质铺装对太阳辐射具有较强的吸热和储热能力, 尤其在居住区使用硬质铺装, 将使夏季更为炎热, 增强热岛效应。第三, 硬质铺装阻断园林生态地表径流。保护和节约资源是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工程实践推广采用生态铺装技术, 寻求景观工程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铺装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新技术理念, 它强调环保、安全、经济, 着力于增强城市铺装的渗水性、降噪音性和抗滑性。渗水性是指雨水能通过铺装面渗透到土壤中或景铺装面组织排水, 渗透性能够缓解雨季园林积水问题, 加强生态水系统循环。降噪性是利用铺装材料的孔隙率吸收声波, 降低城市噪音。防滑性是指通过增大铺砖表面的凹凸程度而增大表面摩擦系数, 减少园林中雨季跌滑等事故。

2 常见生态铺装材料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生态铺装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园林施工中常见的生态铺装材料。主要有混凝土类、砂土类、木制类、嵌草类等。

2.1 混凝土类

混凝土类透水铺装材料是以混凝土为基础材料, 渗入若干级配材料及辅助添加, 以改善混凝土材料的透水性能。通常, 透水率可以达1-15毫米/秒, 孔隙率在15%-25%之间。但是, 混凝土透水材料的基本原理是因为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空隙, 如果空隙过大将造成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减弱。

2.2 砂土类

将各种不同粒径, 按照一定比例配置的铺装材料, 称为沙土材料。才将的砂土材料是砂砾和砂石混合物, 在园林施工中, 由于材料的限制, 也常将贝壳、小石子等块状、硬质颗粒纳入其中。根据砂土颗粒的大小, 还可以分为粗砂路面和细沙路面。粗砂路面也可加面层稳定剂作为路面铺设, 常作为内庭院、公园园路的铺设材料。风积沙作为常见的材料, 应用在风景区的道路铺设中可以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细沙路面则运用在尺度较小的庭院景观中, 砂还是儿童游乐场所的理想铺装材料。

2.3 木制类

在园林施工中, 常就地取材, 采用木屑、树皮、木渣板等铺装材料。由木屑和树皮散铺形成的场地, 能够产生原生态的景观效果, 从性能上说, 具有较强的松软、透气等特性, 在施工也取材也较为方便。在应用过程中, 应该选择耐湿性较强的木料。市场中应用较多的木板铺装一般为防腐木。由于防腐木经过化学处理, 对于周围环境有一定的污染。木板路常应用在园路、游乐场中。木砖路面也比较柔软、舒适, 但需要进行防腐处理、成本较高、容易起翘, 常应用于园路中。

2.4 嵌草砖

嵌草砖有2种类型:一种为在块料之间留有空隙, 在其间种草;另一种是制成可以种草的各种纹样的混凝土路面砖。植草板是由高密度聚乙烯或PP塑料制成的连串塑料的连锁结构。嵌草砖和植草板由于承重有限, 适用于停车场、人行道、林下休憩空间、树池的地面铺装等交通与承载量不大的环境中。

3 生态铺装的渗水性

坚持“渗排结合”是生态铺装的渗水性施工的重要原则。根据路面铺装的渗排组合, 可以分为全渗透铺砖和半渗透铺装。

全渗透铺装由面层、基层、垫层、砂土层四层结构。首先, 铺装路面具有排水坡度, 施工中通常控制在2°至5°之间, 通过铺装坡度先将部分地表水排除;其次, 面层应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 能够实现地表水的缓慢下渗, 施工中面层材料可以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植草等形式。

透水砖规格尺寸一般常用有100mm×200mm, 125mm×250 mm等, 厚度有60 mm、80 mm、100 mm等多种, 根据路面使用条件选用。渗水砖的渗水指标:采用渗水系数表示, 渗水系数平均值≥0.5 mm/s, 最小值≥0.4 mm/s。度Cc≥35, 抗折强度≥Cf4.0;用于小区道路、小车停车场, 抗压强度Cc≥40, 抗折强度≥Cf4.5。从表3-1中可见, 植草面层的透水率最高, 达4m/s;普通混凝土的透水率在1m/s;花岗岩的透水率为0。

第三, 基层常采用级配砾石。采用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 7 d抗压强度≥2.5~3.5 MPa, 水泥用量按4%、5%、6%剂量试配, 碎石的压碎值不大于30%。基层具有一定的蓄水功能, 能将面层渗透的雨水暂时集聚, 并以缓慢的的速度向垫层下渗。如果是半渗透性铺装结构, 基层还应具有一定的坡度, 能够组织蓄水的排放和调节。根据路面坡度和基层的蓄水调节能力, 在施工中还将设置部分地下蓄水空间, 成为垫层排水的缓冲地带。实验证明, 不同级配的垫层孔隙率不同, 孔隙率直接影响到垫层的蓄水能力。第四, 垫层。垫层材料通常是素土, 在施工中采用三合土、四合土或粘土等乡土材料较多。如果是半渗透铺装, 施工中应在基层与垫层之间设置防水层, 防止基层中的蓄水下渗到垫层, 影响排水效果。

生态铺装施工中, 还可以在园路两侧每隔开一定间距设置渗水井, 渗水井直接收集由基层组织的排水。渗水井的半径一般为15-30毫米, 间距根据园路承载的雨量控制, 一般在10-15米之间设置一处渗水井。园路两侧的渗水井通过管道系统将雨水排入城市河道。

4 生态铺装的阻热性

以混凝土为代表的传统铺装材料, 具有较强的吸热的储热性能。这使得在炎热的夏季, 混凝土路面白天吸收较多的太阳辐射, 铺装路面温度较高;晚上, 这部分热量被逐渐释放, 周围温度较高。硬质混凝土路面的使用, 将增强城市热岛效应。目前, 在园林施工中, 为了降低硬质混凝土路面产生的热岛效应。生态铺装通常采用植草铺装、陶砂铺装两种形式。

植草铺装, 即是在采用成片草皮或嵌草铺装的形式, 在园路中设置若干草皮, 其构造形态与透水铺装一致。

为研究草地和混凝土两种类型路面铺装的阻热量性能。笔者对两个生态铺装点 (即:草地和混凝土) 进行测量。测量地点为昆明市某住宅小区, 测量参数为总辐射强度, 测量工具为TBQ型太阳辐射表 (锦州322研究所) , 数据可以直接从仪器上读取, 测量时间为夏至日全天24小时。

从数据整理情况, 可以看出:草地下垫面的总辐射观测值呈现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 1点到6点五个观测点的总辐射值均为0w/m2, 7点至13点总辐射数值显著上升。草地下垫面总辐射的特点是, 白天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 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 出现较大的辐射量;下午至夜晚时分能缓慢释放白天积蓄的太阳辐射总量, 使其在夜晚21点之前仍能保证其总辐射量为正值。

与草地下垫面相比, 混凝土下垫面上观测点总辐射数值呈现较不规律的变化趋势, 1点到6点五个观测点的总辐射值均为0w/m2, 而后在10点到12点的时间段内, 观测点分别上升至总辐射数值最大点, 在12时达到的总辐射数值最大, 约为415w/m2。与草地下垫面相比, 混凝土下垫面上的总辐射数值不到其一半;混凝土下垫面上总辐射峰值最小的点出现在11点时, 此时总辐射数值约为99w/m2。随后各点总辐射观测值开始下降, 直到17点至20点时间段内, 各观测点呈现负值, 21点后总辐射数值又回归至0线附近。混凝土总辐射数值的波动随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混凝土表面的蓄热能力不强, 在太阳辐射减弱后, 混凝土表面的辐射热量从放热转化为吸热。

5 结语

生态铺装是可持续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铺装施工技术的关键是生态材料和铺装构造。生态铺装的核心目标实现铺装的透水性、阻热性、防滑性、降噪性。本文着重研究了生态铺装的透水性和阻热性。目前, 常见的生态铺砖材料主要是透水性混凝土、透水砖、生态植草等。生态铺装的构造可分为面层、基层、垫层和土层四部分。常见的生态材料有混凝土类、砂土类、木制类、嵌草类等。草地和混凝土面层具有不同的阻热性能。通过测定发现, 草地面层具有较好的阻热性。

参考文献

[1]侯光旭.对生态型停车场透水铺装结构的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2, (12) .

园林景观质量生态工程 篇5

 园林工程 园林景观工程

(一)工序间的交工验收工作的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中往往上道工序的质量成果被下道工序所覆盖;分项或分部工程质量成果被后续的分项或分部工程所掩盖。因此,要对施工全过程的分项与分部施工的各工序进行质量控制。要求班组实行保证本工序、监督前工序、服务后工序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和专业性的“中间”质量检查,保证不合格工序不转入下道工序。出现不合格工序时,做到“三不放过”(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未明确不放过、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再发生。

(二)竣工交付使用阶段的质量控制

园林景观质量生态工程 篇6

关键词:生态工程方法;城市水体景观;设计;实践

有关研究表明,在设计城市水体景观的时候,合理引入生态工程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水体景观的美感,还有助于增强水体景观的动态稳定性,有效减少环境干扰因素对水体景观的消极影响。[1]究其缘由,是因为利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水体景观设计,既能打破千篇一律的设计构架,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也有助于水体景观周边物种消耗的资源实现再生,进而可以减少资源流失,使物种多样性得到较好保护。

1 生态工程方法的基本内涵

1.1 生态工程方法的涵义

生态工程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当前环境的生态完整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为后世维持良好生活状况的重要举措。它期望生成一种强有力的应变力,以应对将来不可抗拒的环境干扰因素,并打造具有动态稳定性的环境,以供人类和非人类群体生存和活动。通过发挥生态工程方法的作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作用,如促进物种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发展,实现自然系统的自力更生,推动自然发展的进程,促进生态物种不断消耗的资源实现再生。在城市环境中,它更有着缓解诸多环境问题的作用,例如改善全球气候变化、水土等资源流失状况以及脆弱物种减少现状等。

1.2 生态工程方法的现实思考

生态工程方法在生态思想的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相关数据可知,受人类活动而引起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并形成了全球性的认知:因人类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将对人类和相关物种造成全球性的质量恶化。生态工程方法能有效缓解并有效适应这些变化,它通过打造更宜居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弱化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形成具有生态弹性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居住舒适度。[2]

2 运用生态工程方法设计城市水体景观要遵循的原则

2.1 要遵循易识别性

一般认为,易识别性是设计城市水体景观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为此,设计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开展有关工作。首先,要注意设计视觉层面的秩序性,切忌景观画面混乱或缺乏合理逻辑,以充分保证水体景观的美感。其次,应当在做到统一水体景观周围各个环境要素的同时,突出水体景观的个性特征,以有效增强水体景观给人的视觉冲击。

2.2 要满足优化效应

通常,在设计城市水体景观时,为做到充分满足优化效应,需要突出主要意象景观。究其缘由,是因为其他的意象景观都是服务于主要意象景观的,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喧宾夺主的现象,将大大降低水体景观的设计效果和质量。例如,在设计由多个水体景观构成的组合景观时,要将各个水体景观的元素搭配纳入考虑范围,并结合水体景观的规划要求、使用者的使用需要等,对水体景观的主次地位进行合理定位。[3]此外,由于水体景观周围可能已经存在其他建筑物或物体。此时,就要确保周围环境和水体景观是能够互为补充,并且完全协调的。

2.3 要坚持空间取向性

如今,水体景观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景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确保城市水体景观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有必要坚持空间取向性,切实做到对景观空间进行科学划分。例如,某水体景观的规划目标是将其作为一种城市标志性景观,那么,在设计的时候,就要保证该水体景观是一定空间范围当中的中心景观。

3 运用生态工程方法设计城市水体景观要注意的问题

3.1 充分保证水体的质量

如果水体的质量不达标,水体景观的设计感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为了充分保证水体的质量,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众所周知,水具有一定净化功能,而要发挥这种功用,有效提高水质,在设计水体景观时要满足水能自由流动的要求,确保水边断面构造科学合理。同时,植物、微生物等都有助于水更好地发挥净化作用。所以,设计师可以合理利用周边的生物,将其有效融入水体景观设计中,以进一步提高水质。

3.2 合理呈现多元化景观

一般来说,水体景观的基本设计形式有四种,即喷水、流水、静水和落水。从水的基本形态来看,主要分为气态、固态和液体三种类型。同时,当水处于流动的状态时,能够形成很多不一样的形状。所以,设计师应当根据水体景观所在地区和实际需要,灵活利用水的多样化形态、形状和设计的多元化形式,对水体景观进行合理设计。

3.3 增强水边生态的丰富性

如果水边构造十分复杂,那么,水边的生态性往往会非常多样。所以,设计水体景观的时候,要将水流速度、底层质地、水岸线和水深的变化情况纳入考虑范围,同时充分利用底层的木材、石材和土壤以及周边环境中的植被。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水体景观设计的效果与质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生物生息环境与水边构造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所以,为了能够充分发挥上述作用,有必要针对湿生、水生植物制定合理的种植规划,以便可以创造优质的生物生息环境,充分增强水边生态的丰富性。如此一来,在进行水体景观设计的时候,便可以将山林、湿地、浅的静水区、大水面、深水区、多孔质驳岸、自然植被带和人工植被带等有效纳入水体景观中。

3.4 设计好生态滨水驳岸

在美国,有一个“人间仙境”——苏州水乡居住区。设计此处景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使用者创建一个可以临水而居的世外桃源。在该小区的景观中,水边都堆有一定数量的石头(这主要是借鉴的我国江南园林的设计),同时通过设立灌木护坡、草皮护坡等方式,对湖岸与沿湖道路作了必要的生态化处理。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生态滨水驳岸设计。在我国园林驳岸的设计中,通常都是使用黄石、太湖石等硬质石头,不过会留有一定的空隙,这样螃蟹等可以自由活动。但是,也有些驳岸设计将陆地和水完全分割开来,这样一来,陆地无法得到滋润,水也难以汲取到营养物质。这种做法不能够设计好生态滨水驳岸,不值得提倡。可见,要呈现完美的生态滨水驳岸,在设计时,就要将自然和生存因素充分体现出来。

4 结语

通常情况下,城市水体景观都处于具有较强开放性的空间中,好的城市水体景观不仅能够给人带来美感,还有助于提升景观所在地的对外形象。然而,当前许多城市水体景观的呈现效果大同小异,不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城市水体景观的设计存在雷同。因此,有必要引入生态工程方法进行景观设计,以打破人们的审美疲劳,有效提升城市水体景观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松.生态工程方法在城市水体景观中的设计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3(15):6775-6777.

[2]原雅静,杨智良,张雄.城市水体景观的生态设计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150-151.

[3]刘瑞瑜,艾友明.现代城市景观的生态工程设计探讨[J].绿色科技,2015(11):89-91.

现代城市景观的生态工程设计探讨 篇7

当前, 人口分布从农村分布为主逐渐转向城市化, 聚居模式的转变, 体现了一种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革, 它同时也带来了自然、社会和生态方面的诸多挑战。今天, 城市中许多待开发地区仍然充满了改善未来环境的潜力。然而, 这一转变中出现的挑战和障碍是巨大的。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地方存在社会、政治和环境的不公平性, 公正被经济利益的诱导所掩盖。比如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河水、湖水水质的持续恶化, 以及导致气候变化的首要因素———高浓度温室气体的排放等。

将生态设计手法运用到对现有城镇及新城市化区域的规划中, 能够使社区重新形成, 并且发展成一种对环境产生极小影响同时又能提高社会平等性的组织模式。

2“生态工程设计”的释义

2.1 对“生态工程设计”的理解

生态工程设计不仅指“可持续”, 其目的也不只是为后代维持现状, 而是要改善现有环境的生态完整性。它渴望形成一种应变能力来应对未来不可避免的环境干扰因素, 从而为人类和非人类群体提供一种动态的稳定性[1]。生态工程设计能提供多方面的机会, 如丰富物种多样性、参与自然发展进程、促使自然系统自力更生以及人类和其他物种所持续消耗的资源再生。在城市环境中, 它是面对诸如全球气候变化、脆弱物种数量的减少和重要资源的流失等诸多挑战的一种解决办法。

2.2 当代生态思想

当前, 生态工程设计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和更广泛的思考范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已引发了一种全球性的认识和关注, 即对脆弱人类、敏感物种造成的即将到来的影响和世界范围内的环境质量恶化。而生态工程设计有助于通过创造更适宜居住并具有生态弹性的城市来减缓和适应这些变化, 弱化人们和本土生物的城市压力, 同时减少每个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设计元素分析

3.1 土地的生态工程设计

土壤这种材料, 随地可以得到, 具有可塑性, 并且具有优良的隔热与隔音效果。所以, 从过去至今, 它一直是土木、建筑、造园的重要材料。

3.1.1 土木工程领域

对于土地进行大规模挖培土工程的就是土木领域, 这个领域一直强调耐久性、安全性, 近几年开始逐渐关注环境景观的表达。比如在建设高速公路进行挖培土方时, 对土壤的形态和表面都进行了处理。至今为止, 景观工程的现状由考虑功能优先逐渐向采用设计的手法, 达到令人亲切的、有亲和感的、具有美感的方向转变。

3.1.2 建筑领域

从古代开始由土壤形成的“窑洞、陵墓建筑”等, 形成大地建筑的利用形式。土壤除了可以建造房屋的优点之外, 还具有隔热、防音效果好而形成舒适的居住环境, 并可以因气候的变化进行调控。因此, 现代建筑也希望能够采用这种自然的隔热、防音效果, 如体育馆等运动设施, 近来使用生态建筑技术的比较多。建筑形态还采用以土地为根本的设计方式[2]。在自然风景区, 为了和周围环境相调和, 建筑半地下化以及塑造地形进行植物栽植便是典型的实例。

3.1.3 造园领域

在现代造园中, 特别是孩子们比较集中的公园里的土地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设计出可以感受到作为游乐器具材料的土地感触场所, 人们能够感受到大地和人类的关系及土壤的重要性, 同时地形的起伏也使玩耍变得更加有情趣。在造园领域里, 通过土地的设计营造出舒适的休闲空间, 无论是过去, 还是将来都是不会改变的基本事项之一。

3.1.4 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考虑

(1) 自然生态系统和地形的设计。目前, 无视生态系统而随意改变地形的现象屡见不鲜, 将原本随着自然形状流动的河道改造为人工的直线河道, 两岸和河底都用混凝土覆盖, 这是将大地的形状、地面都抹杀了的行为。因此, 要做的不仅仅是对自然地形的保护, 而且还可以通过地形设计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比如, 在被垃圾、瓦砾等损害了自然性的场所, 用土壤覆盖后营造出人工城市山林等实例。另外, 在土堆上面以及周围, 用水、植物、石头营造出符合自然状态的动物生息环境, 这样的设计也正在兴起。

(2) 活用表土的设计。经过长久年代形成的表土, 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成分, 是植物分解所必须的微生物的宝库。生土, 下层部分的土壤属于地质学的土壤范畴, 而非具有多种有机物的生物学范畴的土壤, 植物的生长就比较困难。对这个事实的认识, 作为在进行土地开发时表土的保护方法, 一般都采用在土地建设的时候暂时将表土保存到别的场所, 然后再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手法。另外, 对于条件恶劣的土壤可以利用开发的机会采用各种各样改良的方法使之接近自然土壤。

3.2 水体的生态工程设计

水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根本条件, 水边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进行生息的最适宜的场所。故营造自然、生态、可持续的水体景观是城市滨水环境塑造的一个永恒的命题。

3.2.1 自由多样的水的展示

水的设计中有落水、静水、流水、喷水4种基本形式, 作为形态有液态、固态、气态3种形态。水的各种形状、形态, 对于丰富景观设计的情趣是极其重要的设计元素。此外, 水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形状, 不单单是做为修景的要素, 它还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生物的生息环境多样性功能。

3.2.2 水质的确保

为了充分发挥水质净化的功能, 遵循水流动的原则, 有必要留意水边的断面构造。也就是说, 由于微生物、植物对河流的“自净作用”有促进的效果, 借助横断面形状使河水的深度发生变化, 可以创造出多样的生物生息环境、提高净化功能。

3.2.3 生态化滨水驳岸

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有一个“苏州水乡居住区”, 其景观规划完全是为了创造一种临水而居的人间仙境[3]。水边堆两块石头, 采用的是中国江南园林的做法, 该小区的沿湖道路和湖岸均采用了生态化的处理, 即草皮护坡和灌木护坡。

中国园林的驳岸往往采用硬质的太湖石、黄石, 但都会有一些空隙, 螃蟹可以在其中爬来爬去。但是驳岸的设计如果使得水与陆地截然隔开, 不仅水得不到营养, 地也得不到滋润, 这是很糟糕的一种情况。园林中的规划设计最应该反映生存与自然的因素。

3.2.4 水边生态多样性的创造

一般来讲, 水边的构造越复杂, 生态性就变得越多样。由此在注意水深的变化、水岸线的变化、底层质地的变化、流速的变化的同时, 适时地对植被、底层的土壤、石材、木材进行利用十分关键。如整理水边的构造和生物生息环境的关系,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用地类型及生态特征:人工植被带 (野生鸟类的活动、觅食区) ;多孔质驳岸 (昆虫、爬虫类、鱼类的繁殖区) ;深水区、大水面 (鱼类、水生昆虫的繁殖区) ;陆地、中间的岛屿 (鸟类、昆虫类的繁殖区) ;浅的静水区、湿地 (水生昆虫、鱼类、两栖类的繁殖区, 鸟类觅食区) ;小水流、浅水面 (鱼、水生昆虫的繁殖区) ;自然植被带、山林 (野鸟、昆虫、爬虫类的繁殖区) 。由此可见, 水生、湿生植物的种植规划十分重要。

3.3 植物的生态工程设计

植物, 对人类、动物的生存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也是自然的象征, 使用植物, 可以说是生态工程设计的必要条件。现就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生态应用分别进行阐述。

3.3.1 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除了可以通过防止水土流失、减缓气候变暖、吸收转换二氧化碳等方式来改善环境外, 屋顶植物还提供了绿色隔离、增加生物多样性, 同时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因屋顶花园场所狭小, 所选用的植物应估计其生长速度, 以及其充分生长后所占有的空间和面积, 以便计算栽植距离及达到完全覆盖绿地面积所需的时间[4]。屋顶花园既然要保持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 就要有适应其生长的种植区。在种植区内首先可根据地被、草坪、花灌木、乔木的品种和形态, 形成一定的绿色生态群落;其次, 可利用种植区不同的植物要求、种植土深度, 使屋顶出现局部的微地形变化, 增加屋顶的造景层次, 微地形既符合种植的要求, 又便于排水;第三, 种植区与园路结合, 可使中国造园的基本特点得以体现。

3.3.2 生态沼泽、生物滞留区和雨水园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景观植物在雨水管理系统 (SWM) 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如今, 雨水管理系统中关于景观种植层面的新特征主要体现为生态沼泽、生物滞留区和雨水园, 这三种方式都是通过植物种植来减缓水土流失[5]。

生态沼泽被应用于收集地表流动的水, 就像一个生物滞留区或雨水管理系统中的“停车场”。沼泽里面的植物通过减缓水的流动速度来减少水土流失。

生物滞留区大多指能够收集并储存雨水径流的盆地。通过植物截流和土壤滞留处理径流雨水,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使雨水有效地过滤。景观植物作为过滤器, 不仅可以吸收污染物, 还可以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雨水园由大量的多年生花卉和草本植物, 以及散步的灌木丛组成, 它具有和生态滞留区一样的功能, 通常尺度规模相对较小, 不仅能带来感官的愉悦, 也是人们游戏的好场所;雨水园有利于植物种植, 植物种类越丰富, 对环境越有利, 有助于野生动物的生存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6]。

4 结语

城市是人类智慧、文化变革和创造力共同作用的产物, 城市也是我们处理全球环境危机的一种解决方式。在城市中, 当人们能够采用步行、公共交通和自行车这类交通方式, 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来获得生活必需品, 他们的化学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会减少, 必然将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修复。

景观设计师依照现代城市景观发展现状, 确立适宜的生态工程设计手法, 利用现有的机会来应对面临的各项挑战。着眼于城市可提供的发展潜力, 景观设计师不仅要为人类, 同时也要为无数的其他共享这些环境的物种, 设想、规划和设计丰富健康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美) 南希·罗特, 肯·尤科姆.生态景观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

[2] (日) 进士五十八, 铃木诚, 一场博幸.乡土景观设计手法——向乡村学习的城市环境营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第3版) [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

[4]刘晓明, 陈伟良.生态景观施工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5] (美) 巴里·W·斯塔克, 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原著第五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浅析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的设计 篇8

绿色生态水系景观是城市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景观工程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的保护、城市水源的合理利用有着多重的好处, 并对社会和群众有着许多方面的益处。随着各大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 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在社会经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被广泛地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水资源使用、保护水生物多样性和区域规划等方面。

1 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如果单从技术层面上对绿色生态景观工程进行分析, 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其工程设计的重要基础。对城市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并密切联系城市周边生态系统, 这在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设计的整体构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对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进行设计时, 不仅需要对当地水资源进行考虑, 也应对该城市的整体生态系统都进行详细地考虑。在设计城市郊区的绿色生态景观工程系统时, 例如在设计沿海城市的城郊水系景观时, 一定要结合该地近海的特点, 设计具有沿海风格的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因此, 应当根据当地具体地貌为基础对整个绿色生态水系工程进行设计和运作。这充分的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在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设计中的运用。根据相关规定, 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在设计时应当结合城市地形地貌、水资源情况、四季气候及周边环境等特点, 在再生水资源或雨水资源等非人造水资源充足的情况下, 应当提出适宜的水景规划面积比例, 以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根据绿色生态水系景观的用水需要及时的补充景观用水, 规划和设计最佳的景观组合, 并合理的加入新的景观内容, , 为营造适合当地生态系统的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创造必要的条件。

2 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设计分析

在对绿色生态景观工程进行设计时, 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居民生活习惯。这样可以使设计出来的绿色生态景观工程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环境中。在对绿色生态景观工程进行分析时, 应当充分考虑到在工程完工后当地环境的变化可能给景观带来的影响。例如河流的改道、气候的变化、水生生物种类的变化等。在某些具有季节特色的城市中, 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设计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色来进行设计。由于绿色水系生态景观工程是当地生态景观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应当结合城市的整体生态景观工程来进行设计。

在对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进行设计时, 尤其应当注意对景观用水做好处理。景观用水指的是绿色生态水系景观中流水、池水、喷水、涌水等用水。在绿色生态水系景观中, 景观用水是不能采用地下水或市政水来作为补充用水的。景观用水每月水位高度要在正常水位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上下波动。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在用水时应当注意需要据项目所在的地区地形地貌、气候以及水资源状况, 合理规划水景规模。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在用水时要注意水资源的循环使用, 布置循环水的处理设备, 实施景观用水的水质保障措施, 从而可以大量减少运营阶段的自来水浪费。用雨水和建筑用水来为景观用水来做补充时, 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的规模应该与当地的降水量保持一致, 从而保证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的用水能够得到满足。

城市绿色水系景观工程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当地的旱期和汛期, 从而更好地进行相关的防旱工程和防汛工程的建设, 例如在河流的上游建设橡胶坝蓄水池等。绿色水系景观工程的设计应当从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建设成本两个方面考虑, 建造优美、质朴的绿色生态水系景观。

自然湿地对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绿色生态水系景观的规划中对自然湿地的分布要进行合理的设计, 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其蓄水和调节气温、改善气候的作用。在绿色生态水系景观中保持适量的自然湿地, 对于整个绿色生态水系景观的植物配置和生态环境改善有着重要的影响, 是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设计的重要因素。

3 结语

城市水系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其建设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有着较大作用。但是由于城市地区的生态系统通常较为脆弱, 并且生态系统在遭到破坏后往往较难恢复。因此在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的设计上, 应当在结合设计数据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地貌结构。从当地的地貌结构和生态环境出发来对绿色生态景观工程进行设计。通过对相关案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 在绿色生态景观工程的设计中通过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不仅可以实现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的合理布局, 而且对于当地原始景观的保护、加强水资源的利用, 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 绿色生态水系景观工程的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思想中树立环保的概念, 从而在对城市水系景观的设计中, 做到美丽与生态相结合, 最终设计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水系工程。

参考文献

[1]王金凤.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5, 18 (6) :6-7.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篇9

园林景观工程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景观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在技术、资金和管理上存在巨大差异, 因此, 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管理, 以便实现对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的控制。

1 园林景观工程的特点

1.1 综合性强

园林是集建筑、艺术、生物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 这就需要园林工程的管理者有广博的学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方能在各种实际情况中自如发挥, 更好地完成园林景观工程的技术监控。

1.2 管理难度大

园林景观工程是城市整体建设的配套项目, 具有工程零碎、面积大、工程量烦琐等特性, 尤其是景观工程, 一般要等到主体项目基本完成后才开始进行, 这就导致景观工程受制于先决条件, 出现施工管理和进度上的种种难题。

1.3 制约条件多

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受天气、季节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材料质量、植物品质对景观工程带来的制约效果就更加明显。因此, 在景观工程建设中, 需要对不良条件加以控制, 以免影响到景观施工及后期效果。绿化是工程中重要的项目, 而植物受到自然和季节的影响十分明显, 因此, 园林景观工程要根据园林植物的生活习性进行配置, 这样有助于达到设计意图, 同时也有利于节省工程所损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1.4 材料广泛

园林景观工程要对材料予以高度关注, 除了在质量和成本上具有保障外, 还应该具有美化效果, 这样, 才能在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例如:植物材料要在姿态和冠形上符合设计需要, 以便实现美化目标。建筑材料要具有规定的尺寸和强度, 也要具有特定的纹理、色泽和形状,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建筑的装饰效果, 体现出相应的设计意图。

1.5 具有艺术价值

园林景观工程在追求功能和利润的同时, 更重要的目标是对艺术和文化的体现。行业将园林建设的整个进程看作是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的体验。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园林建筑等方面要讲究艺术性, 其效果要给人以美的享受。由于设计师在细节与现场把控方面存在一定限制, 这就需要通过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劳动, 去实现设计师的最终意图与境界, 达到使用价值与观赏价值的综合提升。

2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 对人员的控制

施工人员是工程建设的直接执行者, 只有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高了, 工程质量才能达到既定目标。因此, 对施工队伍进行谨慎选择和技术培训, 是提高队伍管理水平和施工水平的关键。同时, 项目部要建立质量责任制, 把质量保证体系贯彻落实到施工质量管理者中, 并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在各专业工种协同配合和全力工作的基础上, 达到园林景观工程的高质量目标。

2.2 对材料因素的控制

材料的质量控制, 除遵循一般建设项目控制原则外, 还要注重材料的艺术价值, 如对苗木质量的控制。工程所用植物, 除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外, 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孤植树尤应注意树型、姿态, 观赏性要强。列植树要高度、姿态较为均匀。景观工程师须严格把关, 不合格的植物材料坚决不能使用。

2.3 对机械因素的控制

园林机械、机具是影响园林景观工程质量不可疏忽的因素, 主要分为:园林土方工程机械、种植养护工程机械、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等几大类。作为景观工程师, 应以园林施工机具的型号、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及使用方法、操作技术等作为控制要点。

2.4 对施工工序的控制

为保证工程质量, 园林景观施工要依照合理的程序进行。首先, 应完成场地平整与测量定位等全场性工程。然后, 按单位工程的划分, 逐个或交叉进行园林小品工程、园路铺装工程、绿化工程、绿化给排水及喷灌工程、电气安装及灯光照明工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工程施工的相互衔接, 减少工种之间时间上的交叉冲突, 而且有利于节约工程成本, 提高工程文明施工程度。

3 结语

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控制, 需要一个完整的控制体系, 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执行、有检查、有总结, 才能使整个管理工作循序渐进, 保证工程质量不断提高。要形成对园林景观工程的全面认知, 在做好对人员、材料、机械、工序、环境等因素的控制基础上, 打造高品质的园林景观工程。

摘要:园林景观工程与其他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 需要在认识其特点的基础上, 展开相应的管理, 这样才能实现对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的控制, 体现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 更好地为市民和城市发展服务。本文说明了园林景观工程的特点, 提供了控制景观项目质量、提升园林工程品质的要点, 以供同人在实际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应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工程,质量控制,材料,机械

参考文献

[1]曹弘哲.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的误区与启示[J].中国园林, 2009, (08) :89.

[2]杜立铭.对园林景观工程改造的各个环节分析[J].建材与装饰 (中旬刊) , 2007, (08) :96-98.

[3]刘铁坚.基于质量控制的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与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01) :69-72.

[4]党辉, 杜凯, 贾汇, 等.浅谈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05) :97-99.

生态理念在城市园林工程中的应用 篇10

(1) 生态理念导入城市园林工程的表现。在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 人们对生态理念的探索从未停止, 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城市园林工程中, 极大地改变了园林设计内涵和设计策略。其主要表现在:园林建设过程要符合绿色植被生长特性, 维护植物生长环境;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保护水资源, 使得绿色植物与水质的相互融合;保护绿色植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复杂性, 促进生态和谐稳定。 (2) 生态理念导入城市园林工程的作用。在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以后,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环境建设逐渐展开。将生态理念应用到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中, 不仅能维护城市环境生态平衡, 也能够运用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构建起复杂的群落关系,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建设选择移栽、栽种和养护多种植物, 丰富植物群落, 也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一些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分泌物, 能够促进其它植被的生长, 就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生长分布起到有益作用。生态理念应用到城市园林工程建设是必然发展趋势。

2 生态理念在城市园林工程的应用

2.1 维护生态和谐, 保护生态系统

传统思维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具备美观、整洁等特点,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 以及城市生活质量的逐渐降低, 人们开始关注生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与实践。保护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是现阶段城市园林工程应重视的目标。基于生态理念下的城市园林工程建设, 应该重视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总的来说, 城市园林建设既需要重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也需要重视生态平衡理念。认真分析城市环境现状, 结合城市人文特色、土地条件、现有规划等, 运用生态理念, 综合分析生态目标和环境质量目标、人们生活质量目标, 进行综合分析与设计。选用当地绿色植物, 依据周围环境的土壤、水质、地形, 构建和谐的生态园林景观, 也可以选择移栽等方式, 选择最适合城市的园林植物, 降低成本, 加大栽培与养护, 提升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质量。

2.2 使用生态物料, 应用园林工程

生态理念下, 基于可持续发展要求和理念, 在城市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 可以将具有生态性质的物料与资源有效应用到工程建设过程中, 有助于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对资源的节约, 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契合。从3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加土壤中有用物质。绿色植物的栽培和养护需要土壤中含有大量适合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由此, 园林建设时需要选择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在土壤中增加有益营养成分, 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成长。第二、可再生资源和材料的运用。在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中, 需要运用到大量的建设材料, 基于生态理念下, 选用可循环利用、对环境友好的生态材料和资源, 有效运用可再生资源进行景观的布设、规划, 提升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的同时, 也有效节约使用的物料和资源, 降低能源消耗, 提升生态理念的意味。

2.3 构建生态化植被设计方案

在设计园林工程的过程中, 需要选用多类别植被, 进行不同建设方案。通过不同的方案设计不同的布景, 提升生态园林的景观艺术性, 以维持生态园林的艺术性、生态性和人文性, 强化园林景观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充分结合不同植物生长特性的不同, 进行植物合理搭配设计。例如:水生植物需要围绕园林水质环境周围来布设景观, 而喜干植物则需要远离水质。同时选择不同植物物种时, 需要考虑生态效益、环境质量、艺术表现等因素。所以需要重视植物自身的生长特性, 充分利用园林空间与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 实现对生态园林的有效规划与设计。

3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园林工程未来发展

由现阶段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调查分析, 政府、人民对城市质量和城市建设规划越来越重视。将生态理念融入和应用到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中刻不容缓。保护环境, 重视生态和谐发展, 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现阶段时代赋予我们的生活理念。在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中, 工程项目的设计、规划、实施与养护等都需要应用生态理念, 基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人文规划等思想, 有效为提升生态效益做出贡献。每个城市所处环境、地区不同, 选用的生态植物也需要结合城市实际环境与规划目标进行考虑。为了提升城市生态效益, 需要选择生命力强、抗污染、适应城市综合环境的植被, 有效降低移栽或栽种、养护成本。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生态环境建设不局限于城市园林建设这个领域, 它涉及到人们生活理念、出行理念、居住理念等各个方面。将生态理念应用到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中, 使得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更具有实践价值, 也提升人们保护生态、爱护自然的素质, 强化人们内心的环保思想。

摘要:社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 造成了对自然环境极大的破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现阶段, 城市园林建设已经广泛开展, 如何规划和设计城市园林, 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跟上文明建设的步伐, 已经是现阶段城市建设关注的重点问题。将生态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城市园林工程建设应用中, 以此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 也实现城市环境的人文化、生态化、环境友好化、资源节约化。本文分析了生态理念与城市园林工程的关系和生态理念在城市园林工程的应用, 以及其未来发展。

关键词:生态理念,城市园林,园林工程,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凑群.论生态理念在城市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 2011 (9)

园林景观质量生态工程 篇11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质量是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它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具有重大意义。在园林绿化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园林工程亦面临着更高的质量要求。技术规范标准、设备保证和检验手段等常规方法,有时也会满足不了工程质量更高的潜在需要。多方位注重质量管理,园林工程才会越做越好,越做越精。而要确保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质量,必须加强园林绿化施工管理。

一、现阶段绿化施工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绿化施工队伍良莠不齐,难以充分体现工程的设计思想 由于绿化施工的严谨性、技术性都比建筑施工低,导致许多人误认为绿化施工不过是种种树,铺铺草而已;又加上其可观的利润,致使许多素质不高的施工队纷纷涌入绿化施工行业。他们往往只重视最后的景观效果,对土壤、基肥、树坑规格等不是很强调,致使一些树木生长不良,增加了后期维护管理的难度。

2、 由于施工管理水平低,造成返工率,施工进度慢,管理成本高,树木成活率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有由于胡乱施工,造成对环境污染。

二、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

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进行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目标控制。它们共同的基本方法就是目标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自2 0 世纪5 0 年代美国的德鲁克创建以来,之所以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被列为主要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就是因为它在实现目标上的特殊功效。目标管理是指集体中的成员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在实施中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行为科学,借助人们的事业感、能力、自信、自尊,实行自我控制,努力实现目标。因此,目标管理是以被管理活动的目标为中心,把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的任务转换为具体的目标加以实现和控制,通过目标的实现,完成经济活动的任务。这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目标管理的精髓是“以目标指导行动”。目标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是主动的、系统整体的管理,是一种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参与性和自主性的管理。由于它确定了人们的努力方向, 故是一种可以获得显著绩效的管理。管理的绩效= f (工作方向×工作效率)。它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管理领域,成功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目标管理方法应用于园林施工项目管理需经过以下几个阶段:首先,要确定项目组织内各层次,各部门的任务分工,提出完成施工任务的要求和工作效率的要求;其次,要把项目组织的任务转换为具体目标,既要明确成果性目标(如工程质量、进度等),又要明确效率性目标(如工程成本、劳动生产率等);第三,落实目标:一是要落实目标的责任主体,二是要明确责任主体的责权利,三是要落实进行检查与监督的责任人及手段,四是落实目标保证条件;第四,对目标的执行过程进行协调和控制,发现偏差,及时进行分析和纠正;第五,对目标的执行结果要进行评价, 把目标执行结果与计划目标进行对比,以评价目标管理的好坏。

根据园林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实践经验,要解决目前问题,必须具体做到如下几点 :

(一) 要求綠化主管部门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绿化工程,必须实行招投标制,让具有一定绿化施工资质,有一定绿化施工业绩的施工单位参加,实行优胜劣汰制,让那些施工质量差,信誉不好的退出绿化施工行业。即便是小规模的绿化工程的施工,也必须有绿化施工资质,无资质者,不允许从事任何绿化工程的施工活动。

(二) 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推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理制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障。随着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的不断完善,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制已全面进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行业。园林绿化工程监理是一种高智能的技术服务,遵循科学准则,以科学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园林绿化监理工程师既维护业主的利益,又维护施工单位的利益,做到守法、诚信、公正、科学,从而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园林绿化监理人员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能够做到全过程跟踪,发现不合格材料、工序、产品做到及时整改,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每个环节不出问题,从而保证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

(三) 推行设计和质量现场交底制度,通过图纸会审、现场调整,使一线的作业人员理解设计意图,了解工序的技术、工艺和验收要求。

(四) 推行样板大样制度。在关键部位、细致部位全部施工前,必须先做出样板,获得批准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五) 实行预验收制度,工程交业主验收前,项目部、公司质检部门先按标准进行预验收,施工过程中,对半成品、乔灌木进行货源地预验收,增强业主信心,减少现场验收程序,确保施工进度。

(六)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

1、 切实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掌握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据设计图纸对现场进行核对,编制施工计划书,认真做好场地平整、定点放线、给排水工程等前期工作。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准备工作,往往会加快施工进度。

2 、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 绿化工程施工就是按设计要求艺术地种植植物并使其成活,设法使植物尽早发挥绿化美化的作用。所以说设计是绿化工程的灵魂,离开了设计,绿化工程的施工将无从入手;如不严格按图施工,将会歪曲整个设计意念,影响绿化美化效果。施工人员对设计意图的掌握、与设计单位的密切联系、严格按图施工,是保证绿化工程的质量的基本前提。

3 、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 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今后的生长,要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进行分析、测试,再采取相应的消毒、施基肥、客土等措施。尤其是土壤的翻挖深度、客土质量、基肥的腐熟程度及施入量、地形的平整度都要符合相关要求。

4、 定点放线的处理 一般要求位置准确,标记明显,种植穴标明中心点位置,种植槽标明边线,放线时遇特殊情况就须灵活处理,适当调整株间距离。

5、 严格控制园林绿化材料的质量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是构成工程质量的基础,投入材料的质量,如土方质量、苗木质量规格、各种管线、铺装材料、亮化设施、控制设备等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严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

6 、遵循植物生长规律,掌握苗木栽植时间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的好坏与苗木的成活率有很大关系,园林绿化工程中投入的苗木材料是有生命的绿化植物,不同的绿化苗木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栽植季节和栽植时间也各有差别。掌握不同苗木的最佳栽植时间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因此,必须遵循苗木生长规律,在苗木最适宜时间内栽植,确保苗木成活,提高工程质量。

7、 严把园林绿化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关 园林绿化工程分项工程质量等级是分项工程、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基础,分项工程质量等级不符合标准,分项工程、单位工程的质量也不可能评为合格,而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正确与否,又直接影响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此,在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时,一定要坚持标准,严格检查,避免出现判断错误,每一分项工程检查验收时不可降低标准。

结束语

园林景观质量生态工程 篇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 城市的发展, 环境变得日益恶劣, 加强绿化生态建设变得日益迫切。目前我国各地市已经加强道路、广场和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但是不可盲目乐观, 与党和国家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 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当我们用科学的态度, 专业的观点去分析, 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2 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2.1 实施对象大部分是活体

园林绿化工程大部分实施对象, 都是有生命的活本, 通过各种彩叶植物的配置, 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 来净化空气, 吸尘降温, 隔音杀菌, 营造观光休闲与美化环境空间。

2.2 养护管理的长期性

只有长期的精心养护管理, 才能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和良好长势, 否则, 难以达到生态园林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效果。园林绿化工程建成后必须提供长期的管护计划和必要的资金投入。

2.3 营造工程的艺术美

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等方面更讲究艺术性, 其景观效果要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给施工技术人员提出了专业上的深层次要求和对于园林艺术美的特殊要求。

3 提高城市园林工程的绿化效益

城市绿化不仅是增加绿地面积, 还应该对城市具有较强的美化效果, 体现赏心悦目的美学功能。园林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 也是城市环境设计的核心所在。作为人居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 园林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户外空间, 它不仅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还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因此, 园林绿化、美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园林工程的绿化效益有以下几方面:

3.1 改善气候条件, 净化空气质量

绿色环境有降温增湿、改善光照、净化大气污染物、杀菌等功能, 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效应和作用。

3.2 绿化建设加快了旧城改造进程

随着市中心大型绿地的建设, 众多长期居住在拥挤环境中。受到没有卫生设备, 没有煤气困扰的市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结合旧城改造建设绿地改善生态环境, 对政府、对市民来说是“双赢”的好事。

园林工程的综合效益, 最显著的是由其公益性特性所产生的绿化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绿化建设的成效来看, 得益最大的是生态环境日益优化的城市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广大市民, 这完全符合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时, 由绿化建设带动起来的旧城改造、房地产业、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绿化环境的改善对吸引国内外企业到我国城市投资产生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 花钱发展的绿化, 最终将反馈于经济的发展。这种由“绿化经济链”引起的互动效应, 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的协调发展起到长远而有效的推进作用。

4 提高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

4.1 发展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能充分利用了土地和空间, 在短期内形成绿化效果, 美化了环境, 还可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墙面绿化可保护墙体结构和保持室内适宜温度、湿度, 增加空气负离子, 减少粉尘和噪声。

4.2 增加乔、灌木层绿化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 草坪发展越来越快, 甚至大有以草代树之势, 这是很不科学的, 因为草坪和乔、灌木相比, 草坪层厚度非常小, 其绿量少, 生态功能弱、种植及维护费用高, 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而茂密森林层厚度非常高, 绿量差别明显。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时, 只在很有必要的地方如广场等才单独种植草坪, 其他地方应多造乔木混交林和乔、灌、草混交复层林, 改善植物空间结构, 向立体空间要绿量和效益。

4.3 绿化大环境, 发展城郊森林

目前园林界已经认识到独立、封闭、有限的城区绿化已不足以形成改变城市生态环境的绿地系统, 必须越出城区界, 向城郊一体化的大环境绿地方向迈进。通过绿量实现大规模组合, 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谋求人与环境进一步和谐的发展,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5 制定城市园林规划

城镇园林绿化规划是做好城镇绿化的根本依据。在城镇绿地系统规划时, 一是要保护好城镇的自然面貌, 尤其是要保护好有绿化基础和潜力的山体、水体;二是各类建设要按规划预留足够的绿化用地;三是在规划城镇景观时, 应把绿化作为重要内容。很多园林植物有多种用途, 既是经济植物, 又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还可以兼收不少副产品。因此, 把园林绿化和生产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既有可观的经济收入, 又起到绿化美化的效果, 进而实现园林绿化产业价值。园林植物可提供工业原料, 也可提供多种经营货源;还可利用园林植物树种的根加工成盆景和根雕等, 发展艺术产业。

6 结束语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 绿化在改善气候, 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 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的给人类和动物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在城市的绿化建设中, 我们要根据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制定好城市园林规划, 提高城市园林工程的绿化效益, 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打造美观漂亮的绿色城市。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的增多和环境的恶化, 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加强绿化生态建设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是对绿化效益进行分析, 提出提高园林工程绿化生态效益的方案。

上一篇:财务效益评估下一篇:食品品牌的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