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有机质

2024-10-02

活性有机质(共8篇)

活性有机质 篇1

所谓有机建筑, 可以追溯到19世纪拉斯金和莫里斯对自然秩序的推崇和对传统手工艺以及自然美学的追求。但一般是指以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 (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 经典作品流水别墅为代表的一种现代建筑思想。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 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样每个建筑的形式、构成, 以及与之有关问题的解决, 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 力求合情合理, 依照大自然的规律办事。该思想的核心即“道法自然”。

一、有机建筑属性

通过对赖特作品和思想的总结, 有机建筑的特征也有规律可循, 其属性如下:

(一) 有机建筑是“自然”的建筑

赖特对大自然非常崇敬, 自然的建筑即适应其环境的建筑。特定环境形成特定建筑, 它是环境天然的一部分, 并可为环境增色。如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流水别墅, 像植物一样从地上生长出来, 同周围的自然环境密切结合, 自然而然。

(二) 有机建筑是由内到外的建筑, 其准则是“形式和功能合一”

赖特提出的“形式和功能合一”, 认为形式可以超越功能。建筑功能首先影响建筑形式, 为适应建筑所处的特殊环境, 建筑形式又要因此而变, 形成内外限定的建筑形式。

(三) 有机建筑理论充分表现材料的内在性能和外部形态

赖特主张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 真实地体现材料的本来面目, 而不能歪曲它。认为每一种不同的材料要求不同的处理, 如流水别墅和西塔里埃森石材和木材都恰如其分地展现材料的纹理、色彩和工艺。

(四) 有机建筑是生态的建筑

赖特的有机建筑论来源于他对自然界有机生物的观察和对自然界有机生命的深刻理解, 他的大多数建筑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 极富个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 善待地球, 尊重自然。

二、医疗建筑属性

医疗建筑具有特殊的使用人群、医疗流程和社会功能, 对周边环境、内部空间、建筑材料和建筑形态都有其特殊的要求, 这些要求又与有机建筑的属性不谋而合。

(一) 医疗建筑需要“自然”的环境

医疗建筑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就医治病的场所, 患者在医疗器械和医生救治方案之外, 需要借助优美的环境来辅助治疗, 所以医院选址必须选择环境相对幽静, 品质优良的地段;医院用地内部必定建设优美的环境供患者欣赏和游玩放松, 此建筑必定是“自然”的建筑。

(二) 医疗建筑外部形态, 主要由其内部特殊的功能要求来决定

医疗建筑的形式具有特殊性, 其外部形态主要由其内部特殊的功能要求来决定。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医疗主街是众多医院的显著特征;病房楼因患者视觉心理等原因, 病房外观具有统一性;门诊科室等房间因医患分离设置也特征明显。这是医疗建筑的内部功能特点。外部则受病房采光、视觉景色、通风和方便清洁等要求限制。建筑形式是内外部特征的反映。

(三) 医疗建筑为防止细菌滋生和方便清洁, 对建筑材料有特殊的要求

外部材料要考虑病人心理的因素, 也要选择不易积灰和方便清洁的材料;内部地面因使用者的弱者属性和使用器械等原因而选择防滑、防摔伤、耐磨等材料, 因器械频繁的碰撞, 墙面选择耐碰撞的材料;尤其是在洁净度要求高的区域选择无接缝、光滑、耐碰撞, 耐久的材料。在医疗建筑中, 材料发挥了其最优良的品质, 材以致用。

(四) 医疗建筑是生态的建筑

医疗建筑因患者的弱者属性, 在室内外品质方面要求严格。室外优良的环境是患者放松辅助治疗的要求;室内良好的空气质量又是患者治疗的必要条件, 室内外的生态品质必然打造生态的建筑。

以上医疗建筑的属性与赖特有机建筑的属性严丝合缝, 不谋而合。

三、医疗建筑的有机建筑属性

然而医疗建筑还有不同的需求和属性——

(一) 整体性

医疗建筑中功能与功能之间, 建筑单体与单体之间不能割裂开来, 是互相关联的, 因而, 某一个医疗单体是一个整体, 某个医疗区域更是一个整体。建筑单体内, 中心供应为手术部提供用品和处理废品;重症患者需要从ICU最便捷地进入手术室, 手术室的重症患者也要迅速进入ICU;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复杂的网络。建筑群组之间, 门诊的患者频繁地往返于检查和诊室之间, 这是一种网络联系;急诊的患者需要及时的检查和入住病房;住院的患者要往返于检查、手术部和病房之间, 外部的顺畅交通和环境又为建筑服务, 整个区域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

(二) 系统性

不同的医疗功能形成不同的系统, 综合医院有各种医疗功能, 各个医疗功能内部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而整个医院又是一个综合系统。每个医疗区域因医疗功能的不同而要求有不同的空间大小和组织形态;不同医疗区域之间因相互的医疗需求和隔离而关系各异, 诊断与检查之间有频繁的联系, 相对较近;有传染源的区域相对隔离或与其他区域较远;有特殊洁净要求的区域独立或特殊措施处理。

(三) 不可更改性

合理的医疗区域一旦形成系统, 便具有不可更改性。因为建设调试完成后的医疗建筑是一台运行正常的机器, 而医护人员和患者一旦就位, 它就是一个活的生命, 不可更改。这也是活性有机体与机器的区别。机器损坏可以通过更换零件重新启动, 而活性有机体一旦损坏, 整个系统可能停止, 整体可能死亡。医疗建筑任何一个部门停止工作, 势必影响其他部门的工作, 而整体的停止, 就是活性有机建筑。

四、结束语

通过属性对比和分析, 医疗建筑必然是有机建筑, 而且是不可更改的活性有机建筑, 而非医疗机器。希望把医院建筑是否是活性有机建筑也纳为检验医疗建筑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活性有机质 篇2

活性天然有机肥在萝卜上的肥效研究

研究了活性天然有机肥在萝卜上的.肥效.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和不施肥相比,施用活性天然有机肥可促进萝卜的生长,改善其品质,显著促进萝卜增产,增产分别达28.3%和59.2%.土壤耕层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3.20%~23.07%、14.81%~47.61%、12.70%~31.87%、21.57%~40.91%.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依次增加45.45%~60.00%、14.29%~33.33%、44.19%~100.00%.

作 者:杨满兰 刘瑛 黄小英 YANG Man-lan LIU Ying HUANG Xiao-ying  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农业局,土肥站,江西,宜春,336000 刊 名:江西农业学报  ISTIC英文刊名: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年,卷(期): 19(9) 分类号:S631.1 关键词:活性天然有机肥   萝卜   肥效   土壤养分  

活性有机质 篇3

本文以ACF为吸附剂,以亚甲基蓝、中性红及结晶紫溶液为吸附质,研究ACF对染料的吸附规律。并探索活性炭孔径、 温度及p H值对其吸附作用的影响,确定ACF吸附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类型。本研究对染料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实验

1. 1材料

实验所用两种活性炭纤维由河南省某活性炭纤维厂提供。三种染料均为分析纯,溶液浓度均为200 mg/L,染料其他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

1. 2实验方法

1. 2. 1 ACF的预处理与特征参数

将ACF研磨过80目筛,将筛下物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煮沸并冷却烘干后备用。其比表面积与孔径由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测得,具体参数如表2所示。

根据IUPAC的规定,吸附剂孔径在2 nm以下的均为微孔。 ACF材料的微孔均开口与表面,其孔径小,吸附容量大且吸附速度快,产生的毛细管凝聚作用还能加强吸附效果[6]。

1. 2. 2染料吸附实验

取25 mg ACF分别置于6个250 m L的三角瓶中,加入染料溶液100 m L,在35 ℃,p H = 7的条件下,以120 r/min进行振荡吸附,每隔一段时间取10 m L上层清液,以3000 r/min离心后测定其吸光度。测完后将溶液及离心沉淀的ACF倒回三角瓶中继续振荡,直至吸附平衡。根据标准曲线可由吸光度确定染料的剩余质量浓度,从而求出不同时间的吸附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qt———t时间活性炭的吸附量,mg/g

C0———染料溶液的初始浓度,mg/L

Ct———t时刻染料溶液的剩余浓度浓度,mg/L

V———染料溶液的体积,L

m———ACF的质量,g

1. 2. 3 p H与温度对ACF1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测定实验

取25 mg ACF1分别置于6个250 m L三角瓶中,加入亚甲基蓝溶液100 m L,对于温度条件实验,在p H = 7的条件下将温度条件设置为35 ℃,45 ℃ 两个水平,对于p H条件实验,在温度为35 ℃的条件下,调节溶液p H分别为5、6、8,以120 r/min进行振荡吸附,每隔一段时间取样测定其吸光度,直至吸附平衡。根据公式( 1) 可求出不同时间的ACF1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

2结果与分析

2. 1 ACF对不同染料吸附量研究

由图1、图2可知,在相同温度及p H条件下,两种ACF材料对3种染料的饱和吸附量均为中性红> 亚甲基蓝> 结晶紫。这是由于此三种活性染料的分子体积排序为结晶紫> 亚甲基蓝> 中性红,而ACF的孔径较小,染料分子不易进人内孔, 故其内表面不能充分利用,使得其对分子体积较大的染料分子吸附量相对较小。因此相同孔径的ACF对于分子体积较小的有机分子吸附量明显高于大分子。

比较图1、图2可知两种ACF对中性红的吸附容量差距不大,而对亚甲基蓝及结晶紫则有很大差别。对比分子大小可知,ACF1的孔径尺寸大于ACF2,故对于分子体积较小的中性红染料,其吸附容量区别不大,而对于分子体积较大的亚甲基蓝和结晶紫染料,ACF1的吸附容量要明显高于ACF2。

2. 2 ACF对不同染料分子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2. 2. 1常用动力学模型

( 1) 伪一级吸附模型以Lagergren方程描述吸附过程:

式中: qt和qe———t时刻和平衡态时的吸附量,mg·g- 1

k1———伪一级吸附速率常数,min- 1

对上式进行积分可得:

故基于伪一级动力学方程,以ln( qe- qt) 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作图应得一条直线。

( 2) 伪二级吸附模型以Mc Kay方程计算吸附速率:

对上式进行积分可得:

式中: k2———伪二级吸附速率常数,min- 1

故基于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以t/qt为纵坐标,以t为横坐标作图应得一条直线。

2. 2. 2 ACF对不同染料分子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将实验数据分别用伪一级和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 其数据结果如表3与表4所示。

由表3和表4可知,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的R2值远大于伪一级动力学模型,且其拟合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故吸附过程更适合用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ACF1吸附亚甲基蓝、中性红、结晶紫的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曲线分别为y =0. 0022x + 0. 0216、y = 0. 0015x + 0. 0157、y = 0. 0067x + 0. 119。ACF2吸附亚甲基蓝、中性红、结晶紫的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曲线分别为y = 0. 0062x + 0. 1018、y = 0. 015x + 0. 0191、y = 0. 0545x + 0. 857。其拟合曲线如图3、图4所示。

2. 3 p H对ACF1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由图5可知,当pH在5 ~ 8的范围内,ACF1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饱和吸附量和吸附速率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故适当的增加pH值,可以提高ACF1对亚甲基蓝红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

2. 4温度对ACF1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

由图6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ACF1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饱和吸附量略有升高,这是由于ACF1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为吸热增熵过程,且染料溶液的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故而ACF1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饱和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但温度的上升也会促进染料的脱附解吸,故在本实验条件下, 温度对ACF1吸附亚甲基蓝的平衡吸附量影响不大。

3结论

本实验通过比较两种不同ACF对亚甲基蓝、中性红、结晶紫三种染料的吸附情况,可得到以下结论:

( 1) ACF孔径大小与其对有机分子的吸附速率成正比。

( 2) ACF对分子体积较小有机分子的吸附能力强于大分子。其孔径的减小对于小分子的吸附能力影响不大,而对大分子则有较大影响。

( 3) 在p H为5 ~ 8的范围内,随着p H的增大,ACF1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速率与吸附容量也随之上升。故适当的增加p H值,可以提高ACF1对亚甲基蓝红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

( 4) 温度的提高可使ACF1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饱和吸附量略有升高但差别不大。

( 5) ACF对有机分子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

参考文献

[1]陈水挟.剑麻基活性嵌纤维对水中染料的吸附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1998,21(3):22-25.

[2]周怀国,张俊贞,赵惠敏,等.活性炭纤堆的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11(3):5-7.

[3]Ko T-H,Chlranaradul P.Regeneration of PAN-based activatedcarbon fibers by thermal treatments in air and carbon doxide[J].Materials Research,1995,10(8):1969-1976.

[4]高德林,孙小玉.活性炭纤难和微孔吸附的容积充填理论[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3(10):2-3.

[5]阎怀国.活性炭纤维的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11(5):5-7.

活性有机质 篇4

关键词:抗菌活性,有机粘土矿物,表面疏水性,绿色季铵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虽然用粘土矿物治理赤潮具有成本低、对环境和非赤潮生物影响小等方面的优点,但因其溶胶性质差,迅速凝聚、沉淀赤潮生物能力偏低,量少时难以消除赤潮生物,所以在实际应用时必须大量撒播粘土,给大面积治理赤潮带来了原料量和淤渣量过大的问题。而经季铵盐改性的有机黏土矿物(O-MMT)不仅使用范围更广泛,而且其具有缓释性能。为了提高粘土矿物的除、杀藻能力,减少除、杀藻中粘土矿物的使用量,使用进行粘土矿物改性是一个有效途径[1]。

粘土有机改性研究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修复中[2],特别是在水环境污染和土壤污染的修复研究中应用较多,但利用有机改性粘土去除藻类生物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外还鲜见报道。以往用于藻类去除的粘土矿物有机改性剂皆为季铵盐阳离子活性剂(QACs)。QACs是一类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机化合物,用于粘土矿物的改性的确可以改进粘土矿物的除藻性能,但是实践证明还存在许多的问题[3,4]。目前用于粘土改性的QACs基本上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属于mono型季铵盐,杀藻能力很弱。而且CTAB不易自然生物降解,存在环境二次污染问题,而采用导入酯基的Bis型季铵盐制备绿色有机粘土矿物,不但可以提高天然粘土矿物的杀、除藻能力,而且还可以消除其二次环境毒性问题。

本文分别以传统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新型绿色季铵盐1,5-(戊撑) 双(N,N'-乙酸十二酯溴化铵)作为MMT 的改性剂,通过离子交换法分别制备了有机改性粘土矿物O-MMT1和O-MMT2,并用X-射线衍射法和红外法表征了Na-MMT 和改性所得O-MMT 的结构,分别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典型试验菌种,通过“最小抑菌浓度法”测试了各OMMT 的抗菌性能。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药品和仪器

钠基蒙脱石(Na-MMT),阳离子交换容量CEC=90 meq/100 g,浙江丰虹黏土化工有限公司;1,5-(戊撑) 双(N,N'-乙酸十二酯溴化铵)为本实验室合成(化学结构见图1)[5];蛋白胨、牛肉膏,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X'Pert PRO X-射线衍射仪,荷兰帕纳科公司PANalytical B.V.;接触角的测定,JY-82A视频接触角测定仪,河北承德鼎盛试验机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1.2 机蒙脱石阳离子交换总容量的测定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 5395-916中的“黏土阳离子交换容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1.3 O-MMT的制备

准确称取4 g MMT, 加入100 mL去离子水, 搅拌分散, 用0.1 mol/L稀盐酸或0.1 mol/L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其pH 至一定值(pH计精确测量), 加热至75~80 ℃, 当MMT 充分溶胀后缓慢滴加一定量的季铵盐(季铵盐溶液的pH值用稀盐酸或者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与MMT悬浊液相同), 所用摩尔数与MMT的CEC 相同, 快速搅拌反应2 h(季铵盐溶液滴加完毕后开始计时), 静置1 h,将产物倾出、抽滤,充分洗涤,直到无季铵盐中的阴离子流出为止, 115 ℃下烘干、粉碎、干燥器中保存备用。

1.4 O-MMT抗菌活性的测定

在0~1.4 g/L的O-MMT浓度梯度范围(浓度梯度为0.2 g/L)内,103~104 cell/L的微生物浓度下测定了O-MMT的抗菌活性[6]。本研究中以鱼腥藻(Anabaena), 绿藻(Chlor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coli)作为抗菌活性测试对象,并以天然Na-MMT作为对照。

血球计数法对存活微生物进行计数,以存活率评价OMMT的抗菌活性。计算公式(1):

式中:A——抗菌测定体系中的最初微生物计数 (微生物个数/mL 培养基)

B——经O-MMT处理后的最终微生物计数

2 结果与讨论

2.1 O-MMT的确认

根据图2的FT-IR和图3XRD的结果分析可以断定,1,5-(戊撑) 双(N,N'-乙酸十二酯溴化铵)已经插入蒙脱石层间,而且使层间距发生显著变化。

2.2 蒙脱石有机化前后的表面疏水性变化

不同季铵盐浓度下制备得到了各种有机粘土矿物,它们的接触角列于表1。接触角反映了粘土矿物的疏水性。随着制备时季铵盐的浓度增加,粘土矿物的疏水性增加。

*1#~9# O-MMT2分别为在每100 g Na-MMT中使用50、60、70、80、90、100、110、120和130 mmol的1,5-(戊撑) 双(N,N'-乙酸十二酯溴化铵)所制备的有机粘土矿物。

2.3 O-MMT的抗菌活性

本研究分别调查了O-MMT1和O-MMT2对于两种藻类和两种细菌的抗菌活性。从图4和图5的调查结果来看,天然粘土矿物对绿藻有一定的杀灭能力,但是相对于季铵盐改性有机粘土而言,其杀菌活性很弱,即使使用量增加到了1.2 g/L,其对于绿藻的去除率也只能达到40%。就季铵盐改性粘土矿物而言,O-MMT2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O-MMT1。在使用量分别为0.6 g/L和1.0 g/L时,O-MMT2就可以完全杀死藻类和细菌,而对于O-MMT1要达到同样的效果,则分别需要1.0 g/L和1.2 g/L。

图6显示了O-MMT2的杀菌动力学,可见O-MMT2对于藻类的杀灭速度高于细菌,在48 h内O-MMT2可以完全杀灭藻类,而对于细菌而言则需要60 h。

3 结 论

FT-IR与XRD分析表明, 粘土矿物的季铵盐改性达到了预期目标,有机粘土矿物的合成成功。改性后的天然粘土矿物的表面疏水性有了明显的增加,由Na-MMT的45.3°提高到了O-MMT的56.4°至143.5°(接触角的变化随着制备时季铵盐的使用量增加而上升)。

相对于季铵盐改性有机粘土而言,天然粘土矿物的杀菌活性很弱。本研究中的实验数据表明,天然粘土矿物对于绿藻的去除率最高只能达到40%。双子型季铵盐改性粘土矿物O-MMT2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单季铵盐改性的粘土矿物O-MMT1。在使用量分别为0.6 g/L和1.0 g/L时,O-MMT2就可以完全杀死藻类和细菌,而对于O-MMT1要达到同样的效果,则分别需要1.0 g/L和1.2 g/L。

双子型季铵盐改性粘土矿物O-MMT2对于藻类的杀灭速度高于细菌,在48 h内O-MMT2可以完全杀灭藻类,而对于细菌而言则需要60 h。

参考文献

[1]He Hong-ping,Dan Yang,Peng Yuan,et al.A novel organoclaywith antibacterial activity prepared from montmorillonite and Chlorhexi-dini Acetas[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6,297:235-243.

[2]Sengco M R,Hagstrǒm J A,Granéli E,et al.Removal of Prymnesiumparvum(Hap tophyceae)and its toxins using clayminerals[J].Harm-fulAlgae,2005,4:261-274.

[3]Xi Yun-fei,Ding Zhe,He Hong-ping,et al.Structure of organo-claysan X-ray diffraction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study[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4,277:116-120.

[4]曹西华,俞志明.有机改性粘土去除有害赤潮藻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7):1169-1172.

[5]周飞,孙玉寒,张芝利.环境友好季铵盐杀菌剂的合成与抗菌特性[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5):39-42.

活性有机质 篇5

活性炭是由含碳物质 ( 木炭、木屑、果核、煤等) 作为原料,经高温脱水碳化和活化制成的多孔性疏水性吸附剂。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吸附能力,因此被应用于多种行业[2,3]。在吸附过程中, 活性炭比表面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污染物的溶解度、活性炭用量、溶液的酸碱度、环境温度的变化也可能对污染物的吸附速度有一定影响[4,5]。本论文以甲基蓝和腐殖酸作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活性炭对两种目标污染物的吸附热力学,并重点探讨了腐殖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以及环境条件p H、共存物对腐殖酸吸附的影响。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试剂与仪器

材料: 活性炭 ( 采用人工碾碎的方法,将颗粒活性炭碾碎,并用40目滤网筛选出粒径相近的活性炭备用) ; 亚甲基蓝; 腐殖酸; HCl; KOH。

仪器: 分析天平; 分光光度计; 恒温振荡器。

1.2静态等温吸附实验

1.2.1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

( 1) 称取0. 1 g亚甲基蓝,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 m L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用移液管分别移取亚甲基蓝标准溶液1、 2、5、10、20、30、40 m L于100 m 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标线,摇匀,以水为参比,在波长470 nm处,用1 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 2) 称量20 mg活性炭,分别放入装有35 m L浓度梯度为5、10、20、50、200、300 mg / L亚甲基蓝溶液的瓶中,将瓶子放入恒温振荡器上震动24 h,之后溶液用0. 45 μm滤膜过滤, 测其在470 nm的吸光度。通过亚甲基蓝浓度标线计算出剩余亚甲基蓝 浓度,绘制吸附 等温线,并对实验 结果进行Freundlich和Langmuir公式的拟合。

1.2.2活性炭吸附腐殖酸

( 1) 配制一定浓度梯度的腐殖酸,以水为参比,于254 nm波长处测其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 2) 称量20 mg活性炭,分别放入浓度梯度的腐殖酸中, 置于恒温振荡器上震动24 h,之后溶液用0. 45 μm滤膜过滤, 测其在254 nm的吸光度。通过腐植酸浓度标线计算出剩余腐殖酸浓度,绘制吸附等温线,并对实验结果进行Freundlich和Langmuir公式的拟合。

1.3活性炭吸附动力学

分别将浓度为5 mg/L的腐殖酸溶液100 m L置于7个烧杯中,每个烧杯投加活性炭粉末20 mg,同时放入恒温振荡器中震动,吸附时间 分别为20 min、30 min、35 min、45 min、 55 min、120 min、150 min。吸附结束后测定剩余腐殖酸浓度, 计算出腐殖酸去除率。

1.4吸附剂投加量的影响

称取10、15、20、25、30、40、60、85、90 mg的活性炭于9个试管中,同时加入5 mg/L腐殖酸100 m L,于室温条件下放入恒温振荡器中震动24 h,之后溶液用0. 45 μm滤膜过滤,吸附结束后测定剩余腐殖酸浓度,计算腐殖酸的去除率。

1.5pH的影响

称取8份浓度为5 mg/L腐殖酸100 m L于锥形瓶中,以1. 0 mol / L的HCl或KOH分别调节溶液p H值至3、5、6、7、 8、9、10、12,再分别加入20 mg活性炭,将锥形瓶放在恒温振荡器上,在20 ℃ 的温度下震动0. 5 h,取出过滤,测定剩余腐殖酸浓度,计算腐殖酸去除率。

2结果与讨论

2.1静态等温吸附实验

2.1.1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

图1是亚甲基蓝标准曲线。图2是在室温条件下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等温线。图3是其吸附等温线拟合至两种吸附模型的情况。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方程如下:

Freundlich方程: lg Qe= 1 / n( lg Ce) + lg KfLangmuir方程: Ce/ Qe= 1 / ( Qmb) + Ce/ Qm

式中: Qe——吸附达到平衡时亚甲基蓝在活性炭上的吸附量,mg/g

Ce——吸附达到平衡时亚甲基蓝溶液的平衡浓度,mg / L

Qm——依据Langmuir模型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mg / g

n,Kf,b——特征常数

图1是亚甲基蓝标准曲线,可看出吸光度与亚甲基蓝初始浓度成线性关系。图2是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 图3为亚甲基蓝吸附的Freundlich方程( a) 拟合与Langmuir方程( b) 拟合,对比两种拟合结果,可以看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等温吸 附曲线用Langmuir方程的拟 合效果要 略好于Freundlich方程,其相关系数达到0. 9947。亚甲基蓝在活性炭上的饱和吸附量达到100 mg/L。

2.1.2活性炭吸附腐殖酸

图4是腐殖酸标准曲线。图5为活性炭吸附腐殖酸的吸附等温线。图6为腐殖酸 吸附的Freundlich方程 ( a) 拟合与Langmuir方程( b) 拟合,对比两种拟合结果,可以看出活性炭对腐殖酸的等温吸附曲线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要略好于Freundlich方程,其相关系数达到0. 9936。

2.2活性炭吸附动力学

图7是在室温,中性p H条件下腐殖酸去除率与吸附时间的关系曲线图。分析图7可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腐殖酸去除率与时间成正比,当时间达到120 min去除率趋于平缓活性炭吸附饱和,腐殖酸浓度趋于平衡。

2.3活性炭投加量的影响

图8示活性炭投加量不同时,腐殖酸去除率的变化趋势。 分析图8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腐殖酸去除率随着活性炭投加量增多而增大,这是因为活性炭提供给腐殖酸的吸附位点增加。分析可得,对5 mg/L、100 m L的腐殖酸来说,60 g活性炭投加量即可较好实现对腐殖酸的吸附,可达到90% 。

2.4pH的影响

图9表示在其它条件一致时,不同p H条件下腐殖酸的去除率。由图9可得,随着p H的增加,腐殖酸去除率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在p H较低的条件下,腐殖酸结构主要是纤维和纤维素状态,相对分散开放,分子间由于相互作用而易于凝聚; 而在p H较高条件下,纤维缠绕成精细编织的网状,并产生类海绵结构,这时,腐殖酸具有高分子电解质的性质[6]。由于含氧官能团离子化作用增强,使分子间相互排斥而趋于分散。p H可能会影响腐殖酸的结构,改变腐殖酸分子内部的键长及氢键等作用强度,从而改变它与活性炭之间的作用力。

3结论

( 1) Freundlich方程与Langmuir方程均可拟合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等温吸附曲线,相比之下,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更好,其相关系数达到0. 9947。亚甲基蓝在活性炭上的饱和吸附量达到100 mg/L。

( 2) 活性炭对腐殖酸的等温吸附曲线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要略好于Freundlich方程,其相关系数达到0. 9936; 腐殖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 h; p H对腐殖酸在活性炭上吸附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腐殖酸自身的分散 - 凝聚性质、分子内部键长和氢键强度来完成的。p H越高,腐殖酸的吸附容量越低。

( 3) 活性炭具有一种强烈的 “物理吸附”和 “化学吸附” 的作用,可将某些有机化合物吸附而达到去除效果。

摘要:从活性炭对低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着手,选择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以亚甲基蓝和腐殖酸作为目标污染物,分别研究活性炭对两种目标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热力学,并重点探讨了腐殖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以及环境条件p H、共存物对腐殖酸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效果更好,其相关系数达到0.9947,亚甲基蓝在活性炭上的饱和吸附量达到100 mg/L;腐殖酸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时间为2 h,p H越高,腐殖酸的吸附容量越低,活性炭对腐殖酸的等温吸附曲线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要略好于Freundlich方程,其相关系数达到0.9936。

关键词:活性炭,亚甲基蓝,腐殖酸,吸附

参考文献

[1]晓蓉.环境化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173-181.

[2]韦朝海.活性炭催化氧化处理电镀厂含氰废水[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7(3):19-22.

[3]Lao S G.Mechanism of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high fluidized-bed Proeess for treating phenols wastewater[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2002,14(1):132-135.

[4]陈芳艳,唐玉斌,陈君.活性炭纤维对水中福离子的吸附研究[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0,20(3):26-29.

[5]赵振业,张诗方,孙伟,等.粉末活性炭吸附性能对比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5,31(8):18-20.

活性有机质 篇6

关键词:水源污染,活性炭,有机物,表面改性

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水质的要求不断升级,饮用水水质安全成为了影响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了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在已有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饮用水处理新技术,对饮用水进行强化处理已刻不容缓。

自来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除了重金属外,其余大部分都为有机物,且自来水中有机物的种类繁多[2]。活性炭作为一种优质的吸附材料[3,4]被广泛的应用于水处理领域,是由于其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及其巨大的比表面积,从而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而且具有强度好、不易被酸、碱等物质腐蚀的特性。在诸多方法中,活性炭迄今为止仍是最经济和有效的方法[5,6]。世界上利用活性炭处理水的主要国家有美国、德国、英国、瑞典及日本[7,8]。

本文主要对活性炭的基本特性以及活性炭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活性炭提出了相关的改性方法,以期提高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

1 活性炭的基本性质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径的炭化物,有极丰富的孔隙构造,具有良好的吸附特性,它的吸附作用藉物理及化学的吸咐力而成的,其外观色泽呈黑色。其成份除了主要的碳以外,还包含了少量的氢、氮、氧,其分子结构形似一个六边形,由于不规则的六边形结构,确定了其多体枳及高表面积的特点,比表面积高达1000 ~ 3000 m2/ g。

1. 1 孔结构特性

活性炭材料的结构比较特殊[10],从晶体学角度看,由石墨微晶和碳氢化合物组成,属于非结晶性物质。其固体部分之间的间隙形成了活性炭材料的孔隙,赋予活性炭材料特有的吸附性能。

按照孔径的大小可分为[11]微孔( 直径 < 2 nm) 、中孔( 直径2 ~ 50 nm) 和大孔( 直径 > 50 nm) 。微孔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主要是其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 中孔,又叫中间孔,能用于添载触媒及化学药品脱臭; 大孔通过微生物及菌类在其中繁殖,就可以使无机的碳材料发挥生物质的功能。

1. 2 表面化学特性

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不仅取决于其物理结构,更取决于其表面化学性质。表面化学特性一般与活性炭的原材料、表面官能团的种类与数量、表面杂原子、化合物的种类与状态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表面官能团、杂原子、化合物会影响活性炭的表面酸碱性、亲疏水性、催化性能、表面润湿性、吸附选择性能等。Boehm[12]在研究活性炭材料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的表征手段时,指出活性炭材料表面可能存在下面几种含氧官能团: 羰基、酸酐、乳醇基、羧基、醌基、醚基、内酯基、酚羟基。

2 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活性炭吸附是物质的浓度在相界面上自动发生累积或富集现象。它可以在液 - 液、气 - 液、气 - 固和液 - 固等任何两相界面之间作用。如活性炭净水是液 - 固两相界面之间的吸附作用,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性固体物质 ( 活性炭) ,称之为吸附剂; 水中被吸附的物质,称之为吸附质; 水是液相介质,称为溶剂。

由于活性炭的特殊物理结构和表面性质[13],在吸附过程中与吸附质之间存在三种不同的作用力,即分子间力、化学键力和静电引力,这三种不同作用力形成三种不同类型的吸附,即: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往往同时存在,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过程中,利用3种吸附的综合作用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3 影响活性炭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因素

吸附条件、有机物性质、活性炭本身的性质是影响活性炭吸附的三大因素[14]。

3. 1 吸附条件的影响

3. 1. 1 温 度

对于放热反应的吸附过程,低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而吸热反应,升温则有利于吸附进行。张曼曼[15]研究发现核桃壳基活性炭( NSAC) 对孔雀石绿( MG) 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该过程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对MG的吸附。

3. 1. 2 溶液 p H

活性炭从水中吸附有机污染物质的效果,一般随溶液p H值的增加而降低,pH值高于9. 0时,不易吸附,p H值越低时效果越好。陈艳等[16]研究了p H对粉末活性炭去除有机物的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效果受水的pH影响较大。把水的p H降低,可显著提高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效果。汤克勇等[17]研究了p H对活性炭吸附染料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p H的升高对活性炭吸附染料的效果影响不大。

3. 1. 3 运行时间

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周期直接影响着应用效果,因此要定期对活性炭进行再生或更新,以保证出水水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随着运行时间增长而下降[18]。为验证这一结论,分别称取60. 00 g烘干后的活性炭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浸透,置于电炉上煮沸5 min,用自来水冲洗3次。再将试样炭装入直径为35 mm,长为350 mm的交换柱中,接入COD评价装置中。在通水1 h、4 h、6 h时,分别取自来水和各柱出水,测定COD值。然后,采用CODMn作为进水与出水有机物检测的指标。

图1描述了不同炭样分别在1 h、4 h、6 h后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呈递减趋势; 图2对同一炭样做4次平行实验,在1 h、4 h、6 h后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也是呈递减趋势。图1、图2表明,活性炭的吸附性能随着运行时间增长而下降。

3. 2 有机物性质的影响

3. 2. 1 种 类

蓝庭钊等[19]采用酸碱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对活性炭自水溶液中对不同有机物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活性炭对相同浓度的不同有机物的吸附能力不一样。相同实验条件下活性炭对相同浓度的乙酸,丙酸,丁酸的吸附量( 丁酸 > 丙酸 > 乙酸) ,但它们的最大吸附量相差不大。

3. 2. 2 分子大小

马峥等[20]研究得出: 活性炭对分子量小于3000,尤其对分子量500 ~ 1000的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吸附速率受内扩散速率的影响,吸附质( 溶质) 分子的大小与活性炭孔径大小成一定比例,最利于吸附。在同系物中,分子大的较分子小的易吸附; 不饱和键的有机物较饱和的易吸附; 芳香族的有机物较脂肪族的有机物易于吸附。

3. 2. 3 分子结构

韩相奎等[21]发现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能力,除了受溶液的浓度、p H值和温度的影响外,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1活性炭对有机同系物的吸附能力随同系物的分子量增大而增大; 2活性炭对具烯键结构有机物的吸附能力较强; 3活性炭对二元醇的吸附能力小于对一元醇的吸附能力; 4活性炭对直链有机物的吸附能力大于对同类含支链或环状有机物的吸附能力。

3. 3 活性炭性质的影响

3. 3. 1 孔径大小

吸附剂的孔隙大小不仅影响其吸附速度,而且还直接影响吸附量的大小。若孔径太大则比表面强烈降低,从而对溶质的吸附量也会急剧减少。若活性炭的孔径太小,则会几乎完全不吸附某些溶质; 为了选择合适孔径的吸附剂时,溶质分子的临界大小应在吸附剂的孔径范围内。

3. 3. 2 表面化学官能团

影响吸附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活性炭本身的性质[22],其中最重要的表面官能团,它作为活性中心支配了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主要包括羧基、羟基、酚羟基、氢醌基、酯基、酮基、醛基、醌基等。

宋建刚等[23]通过硝酸改性对活性炭吸附的研究表明吸附速率主要受微孔结构限制,而最大吸附量与表面酸性官能团和微孔结构都相关。厉悦等[24]研究了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能力与活性炭的总酸度不存在规律性的关系,但和活性炭表面上的羧基和酚羟基数量密切相关,活性炭的羧基和酚羟基数量减少,对苯酚的吸附量增加,反之亦然,羧基和酚羟基数量增加,对苯酚的吸附量减少。

姚丽群等[25]发现采用表面化学氧化法和负载金属的方法使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根据某一种有机硫化物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负载金属氧化物的种类,会取得良好的吸附效果。其中负载Fe3 +的活性炭对汽油中难脱除的有机硫化物噻吩类硫化物表现出较好的吸附能力,对苯并噻吩的脱除率达到了85. 1% 。裴冰[26]采用辅助通入臭氧、金属盐浸渍改性等途径进行活性炭吸附净化低浓度VOCS增强效果的研究,探索了上述措施对活性炭吸附净化较低浓度有机物的强化作用。王国鹏[27]研究发现活性炭联合H2O2处理青霉素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活性炭。黄红梅[28]采用浸渍 - 微波法制备载铁活性炭。研究结果发现,载铁活性炭对大分子天然有机物、难降解有机物双酚A及草甘膦的饱和吸附量及吸附速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吸附能力增强。

4 结论与展望

目前,我国各地区水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现在人们饮用的自来水也越来越不安全,其中残留很多有害有机物。活性炭在水处理当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活性炭的各项性能指标是选用其进行水处理的重要依据,而被处理水中有机物的成分也同样影响活性炭的吸附效果。

活性有机质 篇7

试验地设在胜利农场10队1号地, 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 多年老水田, 有机质含量为3.76;PH值5.9;速效磷20.81ppm;速效钾282ppm;速效氮213.59ppm;速效硅331.86ppm。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空育131;供试肥料:“农丹”腐殖酸活性液肥;黑龙江省宝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2.2 试验方法

本实验在胜利农场从2005年至2008年, 共进行了4年试验。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三次重复, 10米行长, 20行区, 行距0.3米, 每小区面积60平方米。试验处理: (1) 水稻倒二叶长出一半时, 农丹125克/亩叶面喷施; (2) 水稻返青后分蘖期150克亩+倒二叶长出一半时100克/亩各喷一次; (3) 喷清水为对照; (4) 不喷为对照。

2.3 田间操作

4月16日播种, 4月25日出苗, 5月8日整地, 整地时全层施肥, 亩施二铵8kg, 尿素4kg, 硫酸钾3kg, 5月17日插秧, 分蘖期全田撒施分蘖肥4.0kg/亩, 6月15日分蘖期喷施农丹叶面肥;7月7日喷施倒二叶一半期农丹叶面肥, 9月23日成熟收获。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考种结果表 (见表一)

3.1.1 在水稻倒二叶期喷施农丹125克/亩与对照比

多年平均着粒数增加2粒;实粒数增加2.9粒, 结实率增加1.3%;千粒重增加0.3克。

3.1.2 在水稻分蘖期喷施农丹150克/亩加倒二叶期喷施农丹125克/亩与对照比

多年平均着粒数增加5.3粒;实粒数增加4.6粒, 结实率增加0.1%;千粒重增加0.4克。

3.2 产量分析: (单位:kg/亩) (见表二)

由上表可以看出, 喷施农丹的处理, 均较对照增产, 而且增产幅度较大。

3.2.1 倒二叶期喷施125m l/亩与对照对比

多年平均亩增产34.95公斤, 增产率为6.0%;

3.2.2 分蘖期150m l/亩加倒二叶期喷施100m l/亩与对照对比

亩增产40.13公斤, 增产率为6.8%。增产都比较显著。

3.3 效益分析表 (单位:公斤/亩, 元/亩) (见表三)

叶面肥作业成本以2元/亩次计, 水稻按1.6元/公斤计, 农丹按38元/公斤计。

由上表可以看出, 喷施农丹的处理, 均较对照增加效益。

3.3.1 倒二叶期喷施125m l/亩与对照对比亩增效益48.86元,

3.3.2 分蘖期150m l/亩加倒二叶期喷施100m l/亩, 两次喷施亩成本增加, 但是亩增效益较大, 亩增效益50.56元。

4 结论与讨论

4.1 通过综合多年试验分析可以看出, 农丹有机腐殖酸活性液肥对水稻有较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4.2 通过肥料分析可以看出, 施用农丹有机腐殖酸活性液肥, 使水稻具有较明显的无残留、品质优等特性。

摘要:农丹有机腐殖酸活性液肥是黑龙江省宝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用高新技术研制开发的高科技产品。该肥应用德国先进的酶促矿化剂为核心物质, 配以腐殖酸等有机物料和适量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 以独特工艺精制而成。具有改良土壤、沃土肥田、激活土壤微生物, 提高光合效率, 促进作物生长等工效, 同时可以降低农产品中有毒物质残留, 是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理想肥料。该产品参加了多年黑龙江垦区肥料联网试验。

活性有机质 篇8

作者以液体石蜡为选择性碳源,运用排油圈法、环法测定表面张力法对有机农药活性污泥进行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并对筛得的细菌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测序鉴定,以期为在OPs的环境治理中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材料

菌种采自河南某有机农药厂污泥处理池。

1.1.2 培养基

富集培养基[16](g/L):NaNO3 7.0, K2HPO4 1.0, KH2PO4 0.5, KCl 0.1, MgSO4 0.5, GaCl2 0.01, FeSO4·7H2O 0.01, Yeast extract 0.1, 微量元素溶液0.05mL。其中微量元素溶液(g/L):H3BO3 0.25, CuSO4·5H2O 0.5, MnSO4·H2O 0.5, MoNa2O·H2O 0.06, ZnSO4·7H2O 0.7。

平板/斜面培养基(g/L):胰蛋白胨10,葡萄糖20,酵母浸出粉0.1,琼脂粉20。

种子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

1.2 方法

1.2.1 菌种的培养与富集

前处理:污泥土样10g置于装有90mL无菌水的250 mL的锥形瓶中振荡20min,静置30min,吸取1mL的土壤悬液,置于9mL的无菌水中,制成10-2g/mL的土壤悬液。

菌种富集:取5mL上述土壤悬液接种于50mL置于加有1%液体石蜡(过滤除菌)的富集培养基中,于恒温空气浴振荡培养箱培养:30℃振荡(200r/min)培养3d~7d;再以2%的液体石蜡含量,以同样方法富集第二次。

1.2.2 菌种的初筛与复筛

将二次富集液做梯度稀释,取10-7、10-8、10-9三个梯度液0.1ml涂抹在筛选培养基上,再覆盖2滴过滤除菌的液体石蜡,各做3个重复。30℃培养1d~2d。其中,筛选培养基为富集培养基加2%的琼脂粉制得。选择形成单菌落较明显的平板做挑菌(长势良好的)划线纯化;纯化若干次,直至为纯菌落为止。

以液体富集培养基加2%的葡萄糖作为复筛培养基对初筛出的单菌落进行复筛发酵实验。30℃、200r/min振荡培养3d~5d,按参考文献[17,18]的方法分别检测各发酵液的排油圈和表面张力,以筛得产表面活性剂的优良菌株,并作斜面保藏。

1.2.3 菌种的鉴定

菌种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参照进行文献[19,20]进行。

基于16SrDNA的菌种鉴定:参照文献[21]提取筛得细菌的总DNA,并以细菌通用引物(V3区)[16](SRV3-1:5’-CGG(C/T)CCAGACTCCTACGGG-3’;SRV3-2:5’-TTACCGCGGCTGCTGGCAC-3’)进行PCR扩增。反应体系50μl(含1×PCR buffer、2.0mmol/L的MgCl2、200μmol/L的 dNTP混合物、SRV3-1和SRV3-2各0.2μmol/L、模板DNA约100ng、1.25U的Taq酶),按条件(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62℃退火1min,72℃延伸1min,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进行PCR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纯化测序由上海生工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最后,将16SrDNA的测序结果上传到GenBank中进行序列比对。将测序结果用BLAST软件与GenBank中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由GenBank中得到相关菌株的序列,与实验所测得序列一起输入ClustalX1.81程序进行DNA同源序列排列,经核查后,序列输入Phylip 3.66软件包,以简约法构建进化树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筛菌结果

氧化塘中运行的活性污泥,虽然因其运行时间的长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总体上来说,所包含的微生物种类较为单一,且往往会导致微生物种类的一致性或相近性。实验以液体石蜡作为惟一性碳源,对有机农药的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筛选,并通过平板分离纯化,仅得到4株能以液体石蜡为碳源的微生物。再通过复筛发酵试验,测定发酵液的排油圈和表面张力(见表1),发现其中3株具有较良好地产表面活性剂的能力,均能较为显著地降低发酵液的表面张力。

2.2 菌株的鉴定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菌株T2、W1和W2经基因组DNA提取和细菌通用引物扩增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如图1所示,并可以判断出一条200bp左右的条带。将测序结果的16SrDNA序列提交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024684、EU024683、NC009085.1),并分别用blast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图2),发现3株细菌中,T2与Acinetobacter sp. ADP1(NC005966.1)相似度最高(93%),W1和W2与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TCC 17978(NC009085.1相似度最高(94%))。为此,可以初步判断3株菌都属于不动杆菌属,且很有可能都是实验所发现的新种。

其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见表2。

1: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TCC 17978(NC009085.1);2:Acinetobacter sp. ADP1(NC005966.1);3:Marinobacter sp. ELB17(NZAAXY01000002.1);4:Yersinia enterocolitica(NC008800.1);5:Serratia proteamaculans 568(NZAAUN01000004.1);6:Yersinia pestis biovar(NZABAT01000001.1);7: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NZAAKT02000001.1).

注:-为阴性反应;+阳性反应。

3 讨论

有机农药(Organic Pesticides,OPs)是一类具有高毒性、持久性、易于在生物体内聚集和长距离迁移与沉淀、对环境和人体有着“三致”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物[22,23]。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然而,OPs极难以在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而分解,又多属于亲脂疏水性物质而难以被微生物降解,从而成为环境修复治理的难点[24,25,26]。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微生物代谢合成的有机物,由于其分子由亲水性和亲脂性两个基团所构成,所以可增加憎水性有机化合物与水相之间的接触面,从而提高憎水性有机化合物的水溶率,促进微生物对它的吸收和降解。因此,可能提高微生物对OPs的降解,从而促进OPs的环境修复与治理。

【活性有机质】推荐阅读:

活性07-19

杀虫活性05-17

活性因子07-28

土壤活性08-10

活性研究08-10

活性效应08-30

活性筛选09-02

活性机理09-03

增殖活性09-22

活性诱导09-27

上一篇:生态型植物景观下一篇:中药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