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体育公园(精选10篇)
聊城市体育公园 篇1
一般而言,体育公园指投资金额较大,基建规模较大,能承办大型竞技体育比赛和群众体育表演活动的体育场馆及其相关设施。这些体育场馆及其相关设施的建设、运营与管理带有较浓厚的公益性色彩,除了投资金额较大外,日常开支、成本折旧等运行与管理成本较大,使政府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当前,聊城市作为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的部分项目承办城市,聊城市体育公园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应该如何去有效地经营以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借鉴国内外体育公园建设、运营与管理的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对聊城市体育公园的建设、管理与经营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投资建设结构分析
1. 国外体育公园
国外体育公园的前期建设投资大部分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这是因为修建体育公园被视为政府的一项责任和义务,是对纳税人生活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另外,体育公园属基础性投资,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的特点,较难吸引社会和个人资金。国外体育公园建设的程序通常是:由政府体育管理职能部门或国家奥委会按照城市建筑规划,指出总体发展设想和体育设施技术标准,经议会或政府讨论通过后,由各级政府分层负责建设。中央政府一般负责重点体育场馆建设,如奥林匹克中心的建设;地方公共体育场馆建设,以地方政府为主投资,中央政府酌情资助。
国外近年来出现了大型体育场馆投资结构多元化的趋势,社会资本以及私人资本积极参与到场馆投资中。比如悉尼奥运会主会场,在总共6.1亿澳元的预算投资中,政府、企业、个人分别为1.2亿、2.1亿、2.8亿,还有英国温布利大球场的改建工程等。因为政府的投入力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公民增长迅速的大众体育和体育竞赛表演的需求,西方政府为了调动社团、企业和个人对体育场馆建设的积极性,分别在建设资金补贴、贷款、税收和土地征用等方面提供优惠。如西班牙政府规定,凡公司、企业或个人在市政规划内投资修建的体育场馆项目均给予投资额2 0%的资助,德国则提供优惠的土地价格,意大利还对私人建场馆赋予土地无偿使用权,这些相关政策措施较大地调动了企业和个人对修建体育场馆的积极性。据报道,目前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三国中,社会共建的体育场馆均占有一定比例,德国有些州市已达4 0%。
2. 国内大型体育场馆
国内大型体育场馆的前期投资建设基本上都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负责,其中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如广东省政府投资12.3亿元建设的广东省奥林匹克中心,武汉市政府投资15亿元建设的武汉体育中心。上海八运会的各项场馆建设,中央政府只给了6000万元的拨款(用于运动会支出),其余资金均由上海市政府筹措。八运会主会场上海体育场总投资12.9亿元,资金来源分别是银行贷款7亿,市计委贴息3.5亿元,东亚运动会结存2.4亿元。考虑到我国经济所有制的特点,这种情况并不能称为投资结构的多元化,只能看作政府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由于现阶段我国社会力量相对较弱,所以流入体育场馆建设的资金有限。
目前,国内投资建设结构多元化的大型体育场馆为数甚少。广州体育馆投资结构采用产权多元化的形式,在总共10亿元的投资中,广州市政府9亿,珠江实业集团1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资本的不断积累壮大,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环境、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这种产权结构多元化、融资渠道灵活,符合市场规律的多元化投资结构,可能将是聊城市体育公园建设的发展方向。
二、运营分析
1. 多功能综合开发
大型体育场馆利用其基础建设的优势,如何进行多功能开发以提高其利用率,是世界各国都很关注的问题。国外虽然将体育场馆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在经费和政策上进行扶持,但他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保证体育场馆的运作更多的还是要靠经营创收,必须走多功能开发的道路。
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国外在新建的多数大型体育场馆中都装有移动看台或升降挂幕。移动看台可以扩大体育场馆活动空间,解决单一训练或单一比赛馆存在的结构性缺陷,1998年法国世界杯主会场就是采用移动看台。升降挂幕可以随时根据参加体育比赛活动人数的多少和项目不同,用挂幕将场馆分割成不同大小的场地。国内的上海体育馆经过改造,在主席台对面加建了一个舞台,场地中央可安装2 0 0 0个座位,同时挂上“上海大舞台’,的牌子,使之更适于文艺演出,其主要收入渠道如图(一)。另外,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在看台较好的位置均设置包厢,既可迎合消费较高观众,又可常年出租。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项目的设置非常灵活多样,纵观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聊城市体育公园多功能综合开发可归纳为以下主要方面:竞赛表演、竞技训练、大众健身娱乐、大型汇演、大型博览会、物业开发、广告出租、包厢出租、餐饮、住宿等。
2. 政府支持
国外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政府将它们作为社会公益事业,不光以政府为主投资建设,在后期的经营管理中,为了保证其正常运作,政府的支持更是不可缺少,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优惠政策。政府在土地使用、社会捐赠、彩票分成、银行贷款、税收征管等方面给予体育场馆许多优惠政策,如意大利政府规定,对公司用于资助体育的钱可在税前列支。其二是财政补贴。由政府财政拨款,负责解决体育场馆的大型维修和设备更新。这部分补贴是动态的,一般随着场馆的经营环境、经济效益的趋好而逐年减少,直至为零。我国的大部分体育场馆也采用类似的方法,如差额预算管理。
3. 经济效益
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资大,回报期长,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很高,加之很多场馆要兼顾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所以到目前为止,国外大型体育场馆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后,能够赢利的并不多。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体育市场规模还不大;另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机制的运作模式在体育场馆的经营中还不成熟,可以预料,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容乐观,甚至是举步维艰,到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在扣除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后,能够赢利的屈指可数。
三、管理方式分析
目前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资都是以政府为主,所以政府对场馆拥有管理权。过去,政府对大型体育场馆一般采用直接管理的方式,但随着场馆的不断增多,管理不善,经营乏术,经费不足,活动不多,设备年久失修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政府的一件头疼事。因而,各国政府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针对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改革。目前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式灵活多样。
1. 按资金的运行机制分类
(1)全额预算管理
由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场馆的一切运营费用和维护费用由政府财政经费全额支出。目前,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如西藏、青海、新疆等省、自治区的公共体育场馆采用此种管理方式。
(2)差额预算管理
由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实行房屋场地设备维修费、设备购置费和人员经费等定项补助的差额预算管理,少数实行以收抵支定额补助的差额预算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共体育场馆采用此种管理方式,香港小西湾运动场,港府每年的差额补贴占维持费的7 0%,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也采用这种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一方面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政府每年给予设备维护费和人头经费等差额补贴,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企业化运作的单位,它又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上交一定的税收。
(3)承包管理
政府拥有场馆所有权,通过招标、谈判、协商、聘任后,将场馆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在一定时间内移交某一公司、社团或个人全权管理,场馆运作经费自收自支。政府对场馆的承包法人或个人有比较具体的、明确的条件和要求,如体育场馆的资产评估、体育场馆的保养、维修、开放时间、门票价格、利润分成、经营年限、政府应提供的保障条件和管理权限,以及承包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等。承包者要保证履行上述职责和义务。目前,国外较多大型场馆采用此种管理方式,称之为“托管”。国内首都体育馆采用承包管理,要求每年完成320万利润,利润按3:4:3分配,即3 0%作为发展基金,4 0%上交管理中心,3 0%自由分配。
(4)资本多元化的现代企业管理
政府以其场馆的投资作为股份,再吸纳其他社会资金进行融资扩股,作为场馆经营开发的后期投入,成立拥有体育场馆产权和经营权的独立的现代企业,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政府作为企业的大股东,对企业的重大事务具有决策权,按股份多少享有收益权。这是一种较新的按市场机制运作的管理方式,国外的一些大型体育场馆已经开始作这方面的尝试,如澳大利亚墨尔本体育中心。
2. 按经营者的性质分类
(1)政府管理
政府以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为股份,成立独资或股份制的法人公司,专门经营管理体育场馆。它的缺点是政府不熟悉体育业务,容易陷入具体事务的泥潭。
(2)体育行政部门管理
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代表政府行使投资人的权益,以体育场馆的投资为股份,成立独资或股份制的法人公司,专门经营管理体育场馆。特别是在我国,体育行政部门一般作为职能部门从场馆的论证、招标、建设等一系列环节都直接参与,加之谙熟体育领域的业务,这种管理方式可以较好地弥补政府管理的不足。
(3)法人管理
将场馆的经营权在一定时间内移交或委托给经营性公司、非赢利性社团进行管理,该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容易滋生短期行为,难以保证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比如,香港温布莱有限管理公司管理香港大球场期间,因唯利是图,最后被港府收回管理权。再比如八运会建成的上海体育馆,原归东亚集团下属的上海体育公司负责经营和管理,后因各种原因又移交上海市体委管理。
(4)个人管理
将场馆的经营权在一定时间内移交或委托给个人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除了具有法人管理已有的缺点之外,个体作为自然人在市场经济中规范性和安全性较差,因此,个人承包管理只是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定产物,不适宜今后的发展需要。
四、结语
1. 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的前期建设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主,投资建设结构的多元化可能将是聊城市体育公园投资建设的发展方向,关键问题是如何吸引社会资金的参与。
2. 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运营中,很难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尽管它们都进行了多功能开发。政府必须适当给予聊城市体育公园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的支持。
3. 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方式较多,相比而言,由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代行投资人权益,成立专门的聊城市体育公园法人公司进行管理是当前比较理想的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谢萍萍陆亨伯:公共体育场馆的高成本运作及其民营化改革[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2]胡庆山郭敏王健:论我国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02)
[3]邹本旭曹亚东马艳红曹连仲陈祥岩:我国体育系统体育场地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4]吴晓强张爱平:珠三角体育场馆经营模式及市场运作机制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5]赵轶龙杨枭:政府投资大型体育场(馆)的效益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06)
[6]鲍明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聊城市体育公园 篇2
海南文昌国际现代五项城市体育公园项目位于文昌市东海岸,锦山镇潮滩鼻以北滨海区域,建设用地约1500亩,是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海南马术、现代五项的运动训练、赛事基地,是以马术和现代五项为特色的休闲度假中心,设计有完善的宾馆、酒店、商业、会所、公寓、别墅、医疗、康复等配套设施。预计项目总投资人民币约30亿元。
文昌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春梅在致辞中说,海南文昌国际现代五项城市体育公园项目是文昌市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做出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切实把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文昌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推动文昌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实施项目,建成后必定为文昌提升旅游竞争力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在致辞中表示,为发展特色体育旅游,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体育,服务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奥克斯集团发挥民营经济的特色、活力与优势,开创甬商联合投资新思想、新模式,经过国内外考察,多次咨询国家马术和现代五项训练基地专家,借鉴国际经验,计划建设一座超一流(规模、设施、服务)的体育公园。
城市体育公园发展前景探讨 篇3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公园,体育公园,发展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越来越来的人将生活在城市。城市的环境污染持续恶化、工作压力不断增大以及体育锻炼缺乏, 导致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流行一种病——乏力症, 其关键原因就是体力减退。资料显示:有比例高达70%的居民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之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运动不足。
由于城市土地的稀缺性日益体现, 城市居民可以利用的户外运动场地越来越少。而城市公园是城市里为数不多的绿色空间, 体育锻炼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关键是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倡导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氛围。因此, 将现有城市公园进行功能化改造, 满足居民体育运动需要。为居民提供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 将运动与绿色相结合,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国内外体育公园发展现状
古希腊人认为, 只有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 对人的智慧和身体发育才能产生有益的作用和影响。最早的奥林匹克场地就是修建在绿地附近, 很多运动体育设施基本上都修建在进行绿化或在大片绿地附近, 或直接建在草地上。
20世纪90时代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体育公园的概念, 在欧美地区体育公园又称运动休闲公园。体育公园成为评判一个城市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形象品位的重要标志。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中, 每6 km2就建有一个城市体育公园。这类公园特点就是将体育运动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英国第一座体育公园——可片-希尔公园, 该体育公园修建了游泳池、网球场等运动设施, 公园草地和林中空地也可作为户外运动场地, 使该公园体现出浓厚的体育特色。
瑞士苏黎世体育公园将体操场、体操馆修建在乔灌木之间开阔的林中空地上, 将游戏场、游泳设施修建在草坪和硬质地面上, 利用有限的面积建造了很多运动设施, 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和绿化划分成不同活动区域, 相互之间不受影响。
瑞典格夫列市体育公园东部游泳池和水上娱乐设施, 夏季利用率很高。公园西部利用不同坡度和地形修建雪上项目, 供市民冬季进行体育锻炼。
这些都是国外体育休闲公园中较为成功的范例。目前, 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已在建或筹建体育公园, 以完善城市功能, 提高城市形象与品位。国内目前运营较好的是常州“飞龙运动休闲公园”, 该公园采用政府出地, 开发商商建设, 体育专业人士运营的模式。公园内设置的体育场地与运动设施不以运动竞技比赛为目的, 重在满足城市居民的健身锻炼需要。在公园内, 设有3个网球场、2个5人制足球场, 1个3人制足球场、2个标准篮球场、4个篮球半场等室外运动场地和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室内运动场馆等。
2 体育公园的发展前景
以网球为主题的体育公园将城市公园绿色景观正与健身运动有机结合, 极大满足了人们的健康需求以及对高品质现代生活的追求。它符合人们回归自然、追求幸福感的实际需求。利用在绿色中创造出功能完全、设施完善和环境优美的体育运动区, 将极大激发市民的运动热情。因此, 体育公园是城市居民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满足之后, 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的必然趋势。它符合人们追求健康、低碳、环保的现代生活方式, 体育公园必将在我国有更大潜力的发展。
2.1 体育公园是城市建设规划的理性选择
近年来, 各类主题的体育公园相继兴起, 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情趣, 释放了工作压力。其中, 体育运动为主题公园体现出了极高的人气和强劲的可持续性。第一, 强身健体意识已为越来越多的国民所接受, 运动已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成为了一种生活的需要, 而不再只是一种职业, 老年人是健身运动的主体, 青少年又是运动的新生力量。第二, 运动源自生活, 这就注定了它一定要具备大众化的特点, 运动及休闲运动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第三, 体育公园以城市绿地为依托, 从而实现各类公园主题鲜明, 与老百姓文体生活互动, 有利于起到优化旅游资源结构, 增加公园利用率, 提高市民幸福指数, 有力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和谐发展。
因此, 如何利用相对有限的城市用地将城市绿地与运动场所有机地融为一体, 在创造出自然景观的同时, 建成了体育健身场地。使人们在优美环境中运动的同时, 享受优雅的环境, 而不破坏自然景观, 不仅节约了城市用地, 又可以更好地让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利用体育公园多元功能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 将体育锻炼、休闲娱乐与生态环境改善等功能融为一体, 能极大推动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要解决土地供给与人民群众健身需求, 必须将体育公园纳入城市规划。南京利用南京体育学院附近钟山风景区开发出南京体育公园,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2 城市公园运动休闲化改造的必要性
城市公园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改善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增强文化娱乐休闲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证。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 市民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方式将成为必然趋势。市民在除了观看公园风景的同时, 需要参与更多活动元素, 促进身心健康, 创造幸福生活。因此, 对当前城市公园改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是民心工程的重要体现。
随着现代人对体育运动休闲活动场所的需求日增, 国务院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个地区运动设施的数量多寡、规模大小、使用率高低、是否有完善的科学管理等现况, 不仅反映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 而且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经济、文化水平。为落实全民健身计划, 根据各地城市公园的规划及设施内容, 在城市空间随着都市化扩张背景下各种空间也逐渐的受到限制, 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 兼顾让城市更好发展同时兼顾市民的休闲质量, 城市公园运动休闲化改造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3 体育公园是人们对城市公园功能的必然选择
城市公园由于其功能的不同, 有不同的定位和规划。而体育公园除了常规的公园绿地、观赏景观、表演舞台、儿童游乐场之外, 主要功能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从事各种体育运动以及娱乐休闲的作用, 其作用也不同与城市社区小区内的设置运动设施活动区。体育公园能弥补城市建设与市民需求之间的差距, 可以发挥出满足社会群体竞赛以及训练功能。因此, 体育公园作为一种公有、动态、健身性的城市休闲设施, 提供的运动设施需满足一定水平运动竞赛规格或标准。体育公园以绿地或树林为建设为主体, 除了具备一般都市公园之休闲娱乐设施与环境绿化、美化设施之外, 还需要才为城市居民提供运动、休闲、娱乐、教育等多种活动参与机会。
在当前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时代背景下, 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建筑让更多都市人向往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城市公园应该从更多地注重其景观功能而忽视人的真正需求中走出来, 并把城市公园的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 并更加注重城市公园的多元功能, 也为更合理的设计城市公共绿地, 最终使稀缺的城市景观系统的功能得到整体优化。因此, 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体育公园符合了人们崇尚自然, 关注生命的诉求。在绿化环境下参与运动、增强体质是城市居民的心声, 将城市公园向体育公园发展符合时代潮流, 体育公园将会在更多的城市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颜玉璞.现代体育公园规划设计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 2008.
[2]褚文婷.当代体育型景观设计的分析与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 (现代园林) , 2010 (12) :27-29.
[3]冯银红.论体育休闲公园[J].中国市场, 2008 (9) :132-133.
让公园拥抱城市 篇4
1868年中国第一座公园“公共公园”落成于上海,自此,现代意义上的公园正式现身中国城市。在约150年后的今天,城市公园已经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城市公园的建设速度惊人:公园数量每年增长800个以上,公园面积每年增加2.5万公顷。
以上海为例,1949年上海有14个公园;如今这一数字已经增加了10倍多,达到165个。
数量变化的同时,城市公园在设计、管理方式上也在悄然变化。
201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城市公园原则上要免费开放。
实际上,早在十多年前,很多城市就已开始实行公园免费开放政策。比如,上海在1994年开始实行该政策,目前公园免费开放比例为88%;北京公园免费开放比例为87%;厦门只有两个城市公园还在收费。
在设计上,中国城市公園出现了按照全天开放需求设计的、不设围墙、不收费、市民可以自由出入的开放型公园绿地,并逐渐成为主流。
城市公园的“公”,意味着要为大众设计,为大众使用,为大众共享。人们逐渐意识到,公园和城市道路一样,同属城市公共空间,公园应该融入城市生活,并串联起城市的步行网络。
然而,一些患有“自闭症”的城市公园,仍固守其内在封闭的空间状态,或是收费,或是严守其按照传统收费公园进行的设计、管理,没有充分考虑城市步行者对公园开放通达的需求,割裂了城市步行空间。
从全国范围看,一些大型的城市公园仍然无法做到完全开放。究其原因,据说多数是出于“管理上的考虑”。游园质量会受影响、存在安全隐患、管理不便等,是比较常见的理由。
无论有怎样的顾虑,既有的经验已经表明,作为城市空间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可以呈现出更亲和、更多元、更友好的姿态。换句话说,一个公园的内向和封闭,影响的不只是公园的人气,还有一个城市的风气。
公园建设功在政府,利在民生,其功之大,其利之彰,呼唤着城市公园建设、管理、设计的理念与实践的修正与提高。而对于公园而言,最为迫切的任务莫过于:真正拥抱城市。
聊城市体育公园 篇5
1 项目概况
南秦新区位于商洛市老城区以南,地势为南北高中间低、西高东低。南秦河自西向东流经规划区,沿河地势较低,向两侧逐渐升高。南秦河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用地位于南秦新区北部,北依龟山,南接203省道,东临南秦路,西至柏朵山村桥,规划长度约5.1km,规划总面积104hm2。《商洛市南秦新区控制新详细规划》将南秦新区定位为以康体旅游为核心的生态居住新区,南秦河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新区的绿肺终将形成区域的滨水绿廊、生物宝库及城市滨水休闲空间。
现状规划范围上游建有南秦水库,它的存在确保了防洪安全,保证了河道水质清澈,但由于径流量小,所以不易发挥湿地功效,且现状建设了较长的浆砌石硬质驳岸。场地现状植被以农田与杨树群落为主,植物种类少。南秦河北侧的巴人洞,是这里独特的文化遗存。
2 规划总则
2.1 规划指导思想
考虑规划诉求结合现状场地特质,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彰显区域历史文化,建设兼具生物多样性保护、休闲娱乐、文化体验及科普教育等功能的城市湿地公园,并成为南秦新区开发建设的生态引擎。
2.2 规划原则
在南秦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过程中,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即:加强对规划区内水系、山体等生态敏感区的保护,保护规划区整体生态环境和山水格局;从场地现状出发,设计应尊重区域自然历史文脉;从人使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公园建设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问题,创造宜居环境。
3 规划布局
南秦河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南秦新区的重要生态景观资源,必将成为区域绿色生态新引擎、历史文化新体验、活力城市新体验的载体,因而,在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之后,最终形成了兼具生态效益、游憩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的南秦河城市湿地公园(图1)。
3.1 功能结构
公园的功能分区上主要包括4大部分,即:湿地公园、南秦水街、医养公园以及特色商业街。南秦河湿地为南秦水街、医养公园、特色商业街提供了优良的环境禀赋,使得南秦水街富有湿地气质,医养公园享受活水湿地氛围,特色商业街拥有亲水乐活空间。而南秦水街、医养公园、特色商业街与湿地公园相互融合,集聚人气,带动湿地公园和南秦新区共同发展。
3.1.1 湿地公园区。
湿地公园区沿南秦河河道及两岸布局,全长5.6km,总面积75.6hm2具体分为保育、展示、体验等多个区域。湿地保育区,以保护或恢复的湿地原本状态,展示原生景观为主的区域;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则是通过人工塑造景观以展示湿地生态特征、生物多样性、水质净化等生态功能的区域;湿地体验区则是具有较高的人流量,以展示湿地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分布,能够有游人参与活动的湿地区域。
在整个湿地公园区着重表现包含药草、唐诗等文化的传承,通过百草仙谷、白蘋青洲、烟水沁荷、枳花映墙等景观节点的塑造提升场地特有的文化气质,进一步延续传承历史文脉。
3.1.2 南秦水街。
依据上位规划,南秦水街地块占地面积2.8hm2。本次规划立意为“水润秦风,街衔楚韵”,场地规划主要分为东西两个区域,由一条自西向东的轴线贯穿,设置了8个景观组团,分别是九凤朝阳、渔歌楚辞、水田花溪、荷塘月色、曲水流觞、花样龙水湖、小山从桂和四皓养生地。
3.1.3 医养公园。
依据上位规划,医养公园地块位于规划的环城西路与203省道交汇处,面积10hm2,有健康管理、康复护理、药膳养生、湿地疗养等功能。
3.1.4 特色商业街。
商业街位于湿地公园东侧,面积为13hm2。特色商业街以展示地方风俗文化、健康养生为特色,具有涵盖健康养生、展览展示、民俗生活手艺、亲水乐活在内的四大类商业休闲功能,包含荆棘广场、南秦书院、药膳馆、怡心居在内的众多人文景观节点。
3.2 水系规划
设计范围的南秦河河道整体比较小,水径流量小,所以在营造湿地景观、湿地效应不够,因而在进行水系规划时,首先确立河道有效行洪宽度,在行洪宽度以内仅梳理水系,确保行洪安全。在此基础上,为营造适宜的湿地生境,在河道内设浅塘低坝,营造水面,给动植物提供丰富良好的栖息环境。其次,满足河道行洪前提下,顺应水流方向,在河流转弯内侧流速较缓处、支流汇入处布设生态岛与生态水泡,保证丰水期、枯水期景观效果,同时提供更多生物栖息地。
在梳理水系的基础上,丰富现状植物,进一步完成各类动物适宜生境的构建,例如通过沉水、浮水、挺水、湿生等植物构建多样的、层次丰富的湿地群落,为蜻蜓、萤火虫等动物提供休憩、求偶空间。现状驳岸尽可能予以保留并进行生态化改造,考虑从硬性驳岸到柔性驳岸的转变。新建驳岸根据湿地景观需要直接设计为软质驳岸,材质为木桩或植物护坡等。
4 绿化规划
绿化规划结合公园功能分区,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风貌。湿地涵养风貌区种植特征以多生态的地被为主,以小乔木结合灌木、地被、湿地植物配置,自然而又充满野趣,同时结合雨水处理,选用本土湿生植物营造出一个好的生态环境,为整个公园创造出野趣、自然的植物景观;滨水植物观赏区种植特以展示湿地特色、增添亲水乐趣为特点。秋色叶植物与花果植物相结合、幽静与开放空间相结合,岸上空间与亲水空间相结合,创造活力、健康、轻松的自然氛围;滨河湿地风貌区通过种植结合建筑与广场的造型特点,展示公园的门户形象,打造规整、大气的沿街界面,追求人工造景的规整感及轴线延伸的恢宏气势;园艺植物疗养区则以疗养、安抚、清新凝神为主要功能。外部密林隔离外界干扰,疏林草地适于活动与疗愈,中心广场节点种植适于停留与休憩,医养植物的栽植有助于病人身心修复。
5 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正在国内如火如荼地进行,总结借鉴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方法,完善相关理论研究体系,探索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方法,进一步推进城市湿地公园实践进程,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希望通过南秦河湿地公园的规划实践对城市湿地公园设计能够抛砖引玉进一步带来更多关于这方面的思考,共同为湿地在城市景观中的合理运用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Bolund P,Hunhammar S.Ecosystem services in urban areas[J].Ecological economics,1999,29:293-301.
[2]Duana N,Liu X.D,Dai J,et al.Evaluat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n urban wetland park based on emergy accounting and life cycle assessment:A case study in Beijing[J].Ecological Modelling,2011,222:351-359.
[3]Li X P,Chen M M,Bruce C.Anderson.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a water quality treatment wetland in a public park in Shanghai,China[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09,35:18-24.
[4]Li Y F,Liu H Y,Zheng N,et al.Analysis of Trophic status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of different water body types in Xixi national wetland park,China[J].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0,2:768-880.
聊城市体育公园 篇6
让城市公园成为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场所, 就必须进一步完善生态建设, 尤其是在园林植物配置方面, 更需要注重植物的形态、色彩、神韵, 结合公园环境、内容、特色, 改造、充实原有的植物群落, 使之更好地迎合公园景观的主题, 突出特色。植物配置就是利用植物材料同时结合园林建设的基本需要, 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征, 以不同的构图、不同的园林空间营造等表现方式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园林景色。因此, 城市公园作为居民的重要场所, 除了有进一步完善生态建设, 园林植物科学而合理地配置好并具有组景、衬景、观景的园林艺术价值功能, 又具有改善局部气候、环保抗灾的生态作用外, 还要求城市公园四季美观, 繁花似锦, 活泼明快。本文根据广东清远市区城市公园的实际情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就城市公园的园林植物配置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
2 以生态效益为主, 全面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化量
城市公园的定位是集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康体、休闲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公园, 突出体现自然、生态、休闲、运动的理念, 加大单位面积绿化量, 以发挥其作为城市组团绿地的高氧巴的功能特性。以清远市区中山公园为例, 或许早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考虑不周到的缘故, 该公园对外部空间的组织缺乏整体考虑, 使公园绿地结构过于单调、呆板, 但又介于建筑小品、建筑物等多方面的因素, 公园的单位面积绿化量远远达不到规划的要求, 公园的绿地仍然存在着凌乱的感觉。因此, 笔者认为:城市公园的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以自然生态效益为主, 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化量”的原则, 以最大限度改善和提高市区环境质量为前提, 重视公园绿地的建设与管理, 尤其是在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时, 公园的单位面积绿化量应在85 %以上。如今, 改造后的中山公园绿量大、景色美, 公园定位清晰, 并且具有城市组团绿地的氧巴的功能特性, 因此深受市民和游人的赞赏。
2.1 适地适树, 适树适植, 精心区划布局
2.1.1 基本要求
适地适树和适树适植, 是指根据园林植物种植的环境去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且适应性强、抗性较好的植物种类, 并且按照不同的地区种植不同的植物, 同时还要注意与外来植物品种相结合。只要做到公园绿地的平面区划布局和园林植物合理配置, 注重植物的形态、色彩、神韵, 结合公园环境、内容、特色改造、充实原有的植物群落, 宜树则树、宜花则花, 更好地迎合公园景观的主题又突出特色, 才能解决绿化树种单调所带来的生态防护效益不高等问题, 从而有效地提高经济、生态效益与植物景观的美观性, 使人和自然共存和谐发展。
2.1.2 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的使用
乡土植物是发挥公园绿地生态功能的核心物种群, 也是城市生态多样性构成的基础。像新建成的凤城文化体育公园、汝珍公园使用乡土植物既能节约成本, 还有适应性强、抗性较好、本地特色明显等先天的独特自然优势。
外来植物是丰富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功能的重要材料, 是丰富多采的植物景观补充。引种外来植物、特别是优良的外来植物, 也是丰富公园绿地景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清远市区飞来湖公园以乡土植物为主, 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发展本地丰富而多样性的资源、特别是优良的乡土树种的推广应用, 并非一概而论拒外来植物于“门外”。
2.1.3 植物的种植布局
仍以新建成的飞来湖公园为例, 在引种和种植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时, 要力求区划布局多目的、多树种、多层次, 适地适树, 尽量做到从多方面来展示地方风貌, 尤其是能表现地方特色, 显现文化底蕴, 注重体现大自然的风光、人文景观等特殊元素。例如:公园的植物园区, 就是要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植物资源, 本着“师法自然”的原则, 通过科学而合理的植物配置来体现植物景观。其中选择细叶榕 (Ficus microcarpa) 、人面子 (Dracontomelon) 、细叶榄仁 (Terminalin mantaly) 、秋枫 (Bischofia jav anica) 、木棉 (Bombax) 、美丽异木棉 (chorisia speciosa) 等作为公园的主要树种或者说是骨干树种种植, 用以降噪、滞尘、遮挡太阳辐射和提供给游人遮荫, 同时还起到发挥园林空间围合的作用, 也为其它的荫生植物生长创造生境条件。
2.2 突出主景, 以生态型植物造景为主, 兼顾人文景观
城市公园应是以生态型植物造景为主的公园, 科学而合理地配置乔、灌木、藤和花卉草本植物, 丰富植物种类, 为营造更多的植物景观提供方便, 以培育能体现地方韵味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特色。
2.2.1 植物群落与植物造景
植物群落是植物造景的基本元素。植物群落是指在环境相对均一的地段内, 有规律地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类的组合。植物群落有天然植物群落和园林群落之分, 而园林群落属于人工群落, 它是借鉴和模仿生境条件相似的天然植物群落。作为公园植物造景而形成的植物景观, 一般可分为观赏性植物景群、棕榈科属植物景群、基调树林景群、附生植物景群、竹林景群等5大景群。
正是这些植物景群, 其各类植物千变万化的形态, 对于改建的秀丽公园的景观及氛围的营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2.2 园林植物的搭配
作为公园的植物造景, 要注重植物的搭配和品种的多样性。因此, 在乔、灌木、藤和花卉草本植物搭配时, 要在充分了解种植地环境条件和植物本身特性的基础上选用植物种类。配置时必须处理好植物种类的高低、色彩搭配, 能使园林植物群落层次分明, 主体突出, 以形成丰富的季相变化又不“喧宾夺主”。如:秀丽公园、凤城文化体育公园等城市公园绿地群落中花木草园区, 可充分利用亚热带开花的乔木资源造景, 以木棉 (Bombax) 、美丽异木棉 (chorisia speciosa) 、凤凰木 (Delonix regia) 、红花紫荆 (Bauhinia blakeana) 、大叶紫薇 (Lagerstroemia speciosa) 等开花乔木为主景, 毛杜鹃 (Rhododendron pulchrum) 、福建茶 (Carmona microphylla) 、黄金榕 (Ficus microcarpa) 、红花檵木 (Loropetalum chinense) 、黄叶假莲翘 (Duranta erecta) 等灌木为配景护基, 采用弧植、群植的配置手法, 使之与草园组景。草园组景又以大叶油草、紫鸭趾草 (Setcreasea purpurea) 、花纹竹草 (Picturata) 等草本植物合理搭配, 采用片植或群植的配置手法, 使其搭配得当又能显示出粗犷的自然景观。
2.2.3 植物群落、植物造景与人文景观的组合
除了植物群落、植物造景之外, 还可通过植物群落营造景观并与人文景观的组合。可以设置一些必要的亭、台、廊、碑林、灯塔或是纪念标记物等人文景观作衬托, 以增加植物景观以外的观赏点。也就是说, 在欣赏植物景观的同时再通过人为的空间组合, 把不同的景观经过植物的传、承、转、接等一系列的媒介作用组合在一起, 促使人由植物欣赏再转入园中其它景物的观赏。例如以自然山体、原有植物群落为主而建的凤城公园, 就是一个典型的植物群落、植物造景与人文景观的组合。
2.3 生物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并举
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对于保障城市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坚持多样性的植物种类、群落与景观的协调统一, 城市公园不能追求单一物种的植物群落, 而是要追求生物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并举的植物群落。况且, 单一物种的植物群落很小在天然形成的植物群落中出现。一般说来, 公园内的植物种类多, 动物、微生物的种类也会多,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 或者说是功能性的植物群落。所以, 在清远市区的城市公园绿地中, 一定要做好园林植物的规划设计工作, 要求骨干树种、基调树种要“少、精、特”, 一般的园林植物种类应丰富多样。同时, 还要处理好多样性的植物种类、群落与景观的协调统一关系。
3 结语
构建一个完整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 一定要坚持园林植物种植的树种规划“以当地景观与植被构成为主的乡土植物群落为目的, 基调树种的乔、灌木、花卉草本与早期形成的植物景观骨干树种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好”。广东清远市区的城市公园在园林植物配置中, 将生态性、美观性、功能性放在首当其冲, 旨在搞好园林植物的区划布局及植物的合理配置。综观清远市区现有的城市公园, 构建生物多样性高的复层结构, 使得园林植物配置避免人们视觉园林的弊端, 从而较好地体现出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并通过提高植物景观的美景度、生态效益、空间舒适度、生态适应程度等等, 以实现建设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康体、休闲为一体的开放式综合性城市公园的目标, 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摘要:以城市公园的园林植物配置为主题, 结合清远市区城市公园的现状, 从适地适树、乡土植物、种植部局、植物造景等方面对公园园林植物的配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公园,园林植物,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 1991 (2) :17~18.
[2]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3]武小慧.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区植物景观配置赏析[J].中国园林, 1999 (5) :61~62.
[4]熊运海.提高校园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策略[J].生物学报, 2005 (7) :79~80.
聊城市体育公园 篇7
城市公园是城市的组成部分, 它和城市一样, 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 并且永远不会结束。公园在形成初期与城市之间处于对立关系, 是作为抵消城市不良影响的一种手段, 对公园的主要需求放在了让城市劳动者恢复体力、舒缓精神压力上。这时期的公园作为公共空间是与日常城市生活脱离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公园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内涵在演变。公园的规划和被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 公园与城市的关系也重新定义。现如今, 城市公园不单单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也是一种积极影响现代城市生活的工具, 更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
二、规划背景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破坏, 全球出现了温室效应、资源枯竭、公害频发、物种多样性减少等全球环境问题, 且日益严重, 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的推动下, 作为城市中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场所, 公园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前沿阵地。
与此同时,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公园和城市建立了一种不可分割的互联发展关系。因此, 公园相对于城市需要被重新解释, 以适应当前居民对城市的需求。为此, 本文以深圳市光明新区牛山城市公园的规划为例, 浅议开放性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如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三、项目概况
牛山城市公园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街道光侨路西侧, 新区管委会以东, 与光明中心区最南端接壤, 与郊野公园隔路相连, 面积约55.93公顷。基地所辖用地为牛山及周边用地, 用地内建设量少, 基本由荔枝经济林、菜地、林地组成。公园周边产业发展齐全, 主要为办公、居住、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将来建设有敬老院、老年人服务及护理中心、游泳池、综合市场、图书馆、影剧院、政府综合办公等公共设施。
四、设计原理
公园的规划设计, 既要使公园所在地“符合自然”, 又要使公园满足人们的需要。牛山城市公园通过可持续发展策略应对城市对自然的需求, 通过公园的开放性及防灾功能的规划设计满足市民使用的需要。两种需求的延伸交错, 最终使公园形成适应城市发展并与之互动的联合体。
可持续发展:通过设计与城市其他用地形成生态格局, 贯彻低碳设计的理念。
开放性:深化公园的开放性, 让公园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系。
防灾功能:具备防灾公园的功能。
五、规划策略与方法
(一) 可持续发展策略
1.生态格局
城市公园是生物恢复和动植物栖息地变化的场所, 是生态环境改善的基地。它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大的绿色生态斑块, 与城市其他斑块、廊道、基质组成生态安全格局, 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牛山城市公园与未来将建设成大面积生态公园的郊野公园隔城市道路相接, 连接面宽450m。规划在充分考虑了周边用地发展情况后, 确定通过预留或者建设绿地带、景观带、慢行交通设施连接周边用地内的绿地, 使区域之间的绿地相连接, 以便把公园的生态活力引入其他绿色空间;另外, 公园在与郊野公园连接处设置大型生态通廊。通廊全长超过200m, 采用道路高架和地面沉降的方式将竖向空间高度增至10m, 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具备真正生态桥功能的通廊空间, 为动物迁徙提供无障碍通道, 实现城市绿色地毯的无缝联结、区域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 丰富公园物种的多样性。
2.低碳设计
进入工业社会以来, 城市产生并排放出大量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 导致地球气候迅速变暖, 引发了极端气候频频发生。公园作为城市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地, 更应贯彻低碳要求, 从设计、材料、施工、项目维护和更新中控制、减少其二氧化碳排放量。
牛山城市公园通过选择低成本、适合粗放管理的造景材料和合理的景观规划方式, 创造低碳的开放性公园景观。
植物作为城市公园主要自然元素, 是公园实施低碳设计的主体, 因此设计重点放在植物上。植物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储存于植物根际或土壤中, 达到减碳作用。在低碳景观的营造中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碳汇功能, 多建生态景观, 少建大面积硬地广场和草坪广场, 多营造林荫地等, 并保留现状水塘建设为湿地, 借此增强碳汇能力, 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在植物品种组合上, 根据群落原理、生态位原则、互惠共生原则等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植物配置, 建立一种生态型植物景观。这样的植物群落自身修复能力较强, 即使有轻微的破坏, 也能自我恢复, 不影响整体的景观性和植物生长。另外, 植物的生长有时效性, 为了保有现状的生态兼顾景观需要, 将植物分“临时”、“长期”两类进行种植。“临时”指的是速生树种及现状将被替换的树种, 它保护现有生态环境、给“长期”树种的初期生长提供必要的庇护, 当它经历了生长历程后被砍伐掉来确保长期树种的生长。这样既保证公园建设初期的生态环境, 又增加了公园多层次的景观。
另外, 对植物材料的选择, 坚持以经济性、实用性、景观性为原则, 在满足其景观性的前提下, 优先选择一些耐践踏、成本低、适合粗放式管理、节约用水的植物品种。植物材料采用生态效益大、省水、游人可以进入活动的高大乔木为主。树木优先选用具有本地特色、易成活、无需精心养护、成本低而观赏价值高的乡土树种, 创造出具地方性特色的景观;在一些设计有草坪的地方, 铺设耐践踏的“实用型”草坪而不是“观赏型”草坪, 以供人们进行聚餐、嬉戏等活动。同时还注意优先使用一些如野牛草、结缕草和高羊茅等省水的草种。
(二) 公园开放性设计方法
我国城市公园由于种种原因,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 城市公园都被围墙围合、保护着, 与城市发展脱离。直到近十年, 在经济快速发展下, 人们对生活品质的强烈追求, 我国城市公园才逐渐免费开放。
公园的开放是与城市共同发展的前提。
1.公园边界的开放性
开放性公园由于边界的消失, 公园与城市之间的隔阂消失了。基地周边用地不再只是公园借景的目标, 而是与公园的景观互相渗透, 形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品牌, 体现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和市民的文化品位。如今, 公园与周边地块在空间、用地性质上的连通也是公园整体性考虑的内容, 不再局限于公园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牛山城市公园根据基地周边用地人流量分析进行功能分区:公园南面与北面是居民集聚的区域, 为了服务周边居民, 布置了锻炼所需的设施, 形成康体活动健身区;公园东北面有一个轨道站, 规划建设为综合服务娱乐区;公园东北面的出入口, 是公园主要客源的疏散地等。
2.公园内部空间的开放性
公园的服务对象是人, 非开放式公园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以公园的场地、设施或者提供的活动内容为特定目标的人群———游人, 开放性公园除了考虑游人还要关注那些利用公园的步行系统穿越公园的人群———过客。过客要求的步行系统若太过迂回, 会不人性化, 不符合过客的需求。
牛山城市公园周边公共设施密集, 在东北角有轨道站点, 这将会造成很多过客从公园穿越, 形成比专门来公园游玩的游人数目大得多的人群。出于这一需求的考虑, 规划设计多条纵横交错的步行道使过客方便、快速地穿过公园, 设置下穿通道与轨道交通牛山公园站相结合, 为游人提供安全、便捷的道路横跨通道。这样既直接扩大了公园的受益人群, 也增加了公园的利用率。
3.城市公园的功能内涵的开放性
城市公园从产生至今, 经历了几次大变革, 从最初的田园风格模式到几何布局, 到加入“娱乐设施”的实用主义设计, 再到运动休闲观念的贯彻和露天场所体系的形成等, 城市公园的功能内涵越来越丰富。但是这些功能也只是公园内部的系统, 未能与城市生活功能融合。现如今, 国内出现一种新的趋势, 一些城市将公园和城市、城市生活紧密相连, 在保证公园绿地率的前提下, 对城市其他公共项目开放, 强调城市公园与其他城市公建在提供“公共空间”方面的一致性, 共同打造城市的“公共生活走廊”。
牛山城市公园在规划设计中加入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的功能设施:餐厅、咖啡厅、酒吧、公园纪念品和城市其他文化产品的展示与销售场地等, 给市民提供一片风光独好的绿地上文化和休闲生活密切相关的交往空间。
4.开放性公园的管理模式
公园属于公益性项目, 它是政府为市民提供的公共物品。长期以来, 我国城市公园建设经营的资金绝大多数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但都无法满足公园多元化的建设需要。城市公园建设资金不足及经济合理性问题, 成为了城市公园经营中遇到的主要难题。再则, 政府作为公园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市场经济下的今天, 公园的管理将出现改革,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现今, 针对城市公园在资金来源、管理体制等方面社会上提出一些方案:
资金来源:多渠道。最基本的政府财政支出+灵活多样的市场化融资+运营公园收益资金。
管理体制:多形式。城市公园的公益性决定其公用事业体制短期内很难实现突破, 那么, 我们就要寻求事业管理体制之下的市场化之路。实行管理和运营整体外包、管理外包, 运营自主, 引入社区管理。
牛山城市公园的资金来源由专项基金+公园经营+社会资金捐赠组成。公园有提高房地产、周边的土地价值的作用, 建议政府划拨一部分因公园建设而增加的土地收益建立绿化专项基金;对公园设计时增加了一部分公共项目, 通过对这些项目的经营管理增加公园的收益;另外, 可在公园内部设施中研究设计植入企业或产品广告, 既可达到提升企业形象、宣传企业产品的目的, 又为公园创造广告收益, 还会起到提升和丰富城市公园景观的作用。
牛山城市公园的管理策略是引入社区管理。公园的主要使用者是公园周边的居民, 他们是公园的主人, 对公园有使命感。由居民管理公园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社区居民爱护公园和支持公园管理的积极性, 可以顺理成章地使居民成为公园的志愿者, 产生新的文化生活。
(三) 防灾功能
“防灾公园”是指发生灾害时作为避难场所和避难通道的城市公园。防灾公园在发生大地震等严重灾害时将会发挥如下的功能:防止火灾发生和延缓火势蔓延, 减轻或防止因爆炸而产生的损害, 成为临时避难场所 (紧急避难场所、发生大火时的暂时集合场所、避难中转地点等) 、最终避难场所、避难通道、急救场所、临时生活的场所, 作为修复家园和复兴城市的据点, 平时则作为学习有关防灾知识的场所等。
在极端气候频繁发生的今天, 我们认识到防灾意识的提高以及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而具备防灾和避难能力的城市公园对于多灾国家的城市居民来说, 公园的首要功能与其说是供休憩游览, 倒不如说是防灾减灾。因此, 公园规划时必须平灾结合, 布置防灾公园所需内容。
我们参考日本的防灾公园的理念, 注意公园绿地的布置, 以形成有阻滞火灾作用的公园。牛山城市公园为50公顷以上的大型公园, 作为减灾据点公园它将作为灾时紧急救援、灾后重建家园等各种减灾活动的根据地, 设立指挥机构、放置救灾设备、组织营救后援力量等。
六、结语
21世纪, 在地球环境不断恶化和城市化人口急速增加的情况下, 城市面临着诸多问题。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矛盾的调和剂, 通过开放逐渐深化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最终城市公园延伸式的开放性或许使城市立于公园中。
参考文献
[1]艾仑.泰特.城市公园设计[M].周玉鹏, 肖季川, 朱青模,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詹姆士.科纳.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M].吴琨, 韩晓晔,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赵鹏, 李永红.归位城市进入生活——城市公园“开放性”的达成[J].中国园林, 2005, 21 (6) .
[4]刘辉.创造城市开放性公园景观设计的解决方案[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2, 8 (4) .
[5]曹世焕.风景园林与城市的融合:对未来公园城市的提议[J].刘一虹, 译.中国园林, 2010, (4) .
[6]王贞, 万敏.低碳风景园林营造的功能特点及要则探讨[J].中国园林, 2010, (6) .
[7]麦华.广州城市公园问题思考[J].南方建筑, 2006, (7) .
聊城市体育公园 篇8
1.1 城市公园标识系统
所谓标识系统, “是不同的标识 (要素) 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 (结构) , 并设置在特定的场所 (环境) , 为使用者提供标识用途 (功能) 的整体。”[1]本文所指标识系统全部是建立在城市公园内的标识系统。
1.2 城市公园标识系统的分类
1.2.1 形象标识。
城市公园中的形象标识最为直观地体现公园文化, 一般将公园的主题与特色符号化, 例如用卡通形象、特色标语、文字LOGO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公园的主题文化特色。这种形象标识一般在公园中反复出现, 以使得标识的视觉冲击力加强, 达到强化游客脑中公园符号印象的作用。
1.2.2 指示导向标识。
指示导向类的标识是城市公园中必不可少的, 它在无人员提示的前提下, 指引游客游览的方向性。这类标识一般多设在园路交叉点与重要节点上, 并且要求指示导向的表达直观明了, 信息简单明确。
1.2.3 信息标识。
信息标识一般包括公园的总平面图、各景点分布图、景点信息介绍等, 它是城市公园与游客之间沟通的纽带。在这类信息标识中, 游人通过图片、文字及一些互动娱乐的展示方式, 获取公园的文化知识信息, 科普教育, 寓教于乐。
1.2.4 管理标识。
这一类标识的出现要依据游人需求和公园的环境要求而定, 一般会用或警示或委婉的标识语和图像, 提醒游人, 例如游园须知、禁止攀爬、禁止踩踏、小心落水等内容, 帮助公园管理, 规范游人活动。如今, 这类标牌的设计愈发的人性化并且创意十足。
1.3 城市公园标识系统的作用
城市公园的标识导向系统不仅起到引导游客、提醒安全的作用, 同时兼顾了将公园自身的文化含义直观传达给游客的作用。在整个公园环境中, 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也体现了公园整体的品味, 好的标识系统是可以参与公园的整体特色展现的, 在完成自身功能展示的同时, 还可以成为公园美化的一部分。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城市公园的标识系统, 还是公园设计者与游客最为直接的沟通方式, 它可以帮助设计者提示游客游览中忽略的地方, 帮助体现城市公园的精神与文化内涵。
2 城市公园标志系统的特色视觉表现方法
2.1 运用质感表现
质感, 是指通过物体的材质、质量等带给人的感受。其直接关注的问题就在于材料的选择。常用的材料一般为金属、木质和亚克力, 除此之外, 一些如石材、水泥、玻璃等材料的大胆应用, 也会让标识指示系统耳目一新, 别具特色。
材料所展现的语言情感是通过多方面体现的。其质感的光泽度、色泽度、肌理感和结构, 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或冷或暖, 或轻或重, 或光滑或粗糙。一般质感的营造分为人工质感与天然质感, 就传统的概念来说, 金属、亚克力、玻璃、陶瓷等都是属于人工质感的材料;天然质感是来源于木头、石材等天然材料的。无论是人工还是天然, 将这些材料与城市公园所要表达的意义巧妙配合, 使得标志指示系统既符合环境氛围, 又能标识醒目, 这才是恰当的设计。将这些材料的特性把握好, 在标识系统设计当中加以合理应用, 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奥地利, 格拉芬艾格皇家园林的标识牌的设计工作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将格拉芬艾格的新老空间融合为一体, 在不影响旧建筑的同时将较为明确的定位系统融入建筑环境中, 而不产生任何负面影响呢?设计者选择极简主义风格, 选择了极具现代风格的高抛光不锈钢的材质, 却意外地展现出如童话般的镜面效果, 将背景的树影与建筑折射过去, 而注有标识的信息牌仿佛漂浮在空中, 亦幻亦真。这种运用抛光金属达到镜面反射的例子, 巧妙地将金属的表皮质感加以利用, 解决了实际问题, 同时也不影响标识的美观与功能。
2.2 运用色彩表现
阿塔图尔克林木植物园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贝尔格莱德森林之中, 全园分4各部分, 18个地块, 标识导向系统则采用了色彩编码区域的划分方式, 将标识牌与园区指导手册有效结合, 方便游人区分。每种科目的树下方都会带有标识牌, 其颜色的选择也结合了区域树种的特性以及季节性, 让游览游客通过不同的色彩, 感受不同季节的阿塔图尔克林木植物园。
这种利用色彩图示分区的方法, 在许多公园与城市管理中经常应用。而分区与选色的标准, 是根据颜色的性质与人的感受来定的。建筑色彩学对颜色与人的心理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 最终证明, 不同的色彩能够带给人们带来例如距离、空间、冷暖等不同的感受, 这些都与颜色的冷暖色调、色彩的饱和度有关。例如冷色调会让人有清爽之感, 而空间上的距离感也会增强, 相反暖色调则使人温暖, 有舒适亲近的感觉;而对于饱和度而言, 纯度越大的颜色越使人感觉距离远、空间大、分量也较轻, 而纯度越低, 相应的感觉也随之减淡[4]。
颜色事物在光线照射下的显像, 虽为物理范畴, 但由于人的大脑会对颜色进行分析, 进而由认知、感官和思维的共同作用, 使得色彩也有了感情。如果把握好这种情感并运用于标志导向系统的设计当中, 相信会有匠心独运且打动游客的设计出现。
2.3 运用造型表现
通过造型与特殊装置配套的标识导向系统赋予其更多的的功能性与互动性, 这种大胆的尝试使得信息标识的涵盖量、丰富性和辨识度大大增强;同时一些新技术的应用, 以及人体工学的引入, 让这些有趣的标识牌承载了更多的功能。
当今的城市公园标识与导向系统, 除了运用直接的视觉感官刺激外, 还利用如光电技术等多种方式, 加强人的视觉体验, 并运用人的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手法, 来达到全方位的标志导向宣传作用。这些独特的方法令游客的感官集体调动, 使其游园的兴趣倍增, 同时也会让拥有特色标志导向系统的城市公园在游客的心里打上独特的烙印。
3 城市公园标志系统的趋势
3.1 设计人性化
随着人体工学的发展, 人体工学理论越来越多地引入城市市政装置等方面, 城市公园的标志导向系统的设计, 也本着可识别性高、趣味性强、易读性强等的特点, 越来越趋于人性化。有些标识系统除了标识功能, 还引入座椅、娱乐设施等多种功能, 游人在游园过程中的乐趣大大增加。一些标识系统考虑到游人身高的差异性, 特别为儿童设计了底标高的指示牌。一些简单却合理的倾斜角度, 都是设计者为游人的舒适游园倾注心血的结晶, 不仅形式上变得丰富多变, 还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有一些设计不仅兼顾了人的使用, 更考虑到了宠物与主人一同游园时避免不了的问题。例如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西瓦斯工厂文化公园, 随处都可以看到一些高矮不一、标有小狗标识的木桩, 实际上就是帮助带宠物游园的主人指导自家爱犬在固定的地方如厕, 考虑到家犬的高度、性别、嗜好等差异, 因此用了标有不同颜色标识和高矮不一的木桩。
3.2 语言图示化
从图像学角度来说, 图形语言相对文字语言更易被人接受。在人类文字进化史上, 最早的楔形文字的形式便是简单的图形, 之后人类通过进化与发展, 逐渐产生了后来的象形文字。而中国的文字来源象形文字, 中国人对图形认知的基因世代相传, 从对文字的理解进化上, 图示化是比文字本身更易理解的。采用图示的形式代替文字说明, 使得人脑在瞬间产生形象的理解, 这会使得标识的目的和意义更加明确深刻。在此基础上, 城市公园的标识导向系统采用了更多的图示化语言, 标识牌的外形也越发简单, 如再加上一些幽默的图示语言, 会使标识更有趣味性。当然, 文字本身的表达准确性是图形无法取代的, 而图示与文字语言的相互配合, 会使得标识信息明确易懂, 这也是未来标识牌发展的趋势。
3.3 形式多样化
随着城市公园的类型与功能不断扩展, 城市公园内的标识导向系统也随之越发复杂多样。标识指示系统的形式多样化表现在色彩应用与空间构成的多变上, 同时也体现在展示内容形式的多样上。标识导向牌的颜色配比将会更加丰富多变, 也会引入富有时代感的元素;一些城市公园应用了许多大胆的配色, 其结果令人惊喜, 也成为了公园中极富特色的一笔。对于标识导向牌的空间结构形式, 则由早先的平面方盒子演变成各种奇特的立体形式, 这种二维标识向三维标识的转化也建立在电脑技术发展的基础上, 一些简单却抽象的形体使得标识系统视觉冲击更为强烈, 也更易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3.4 风格特色化
作为城市公园文化内容展示的一部分, 标志导向系统也趋向特色化的发展模式。这种特色化表现在形式、功能、内容等多方面。随着设计产业的进步, 标志导向系统赋予了更多的美学需求, 如何用简单而鲜明的方式将标识系统的信息传达清楚这样的问题, 较之特色化而言已经是设计师所需解决的基本问题。而特色化的标识导向系统将会成为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与客户们的追求。将美学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赋予趣味互动的情趣, 与环境的互动互融, 将会是设计师将要面临的下一个目标。这种探索需要不断地尝试, 而笔者认为根本的东西, 是还原那些原汁原味的记忆, 将一些真正宝贵的地域性的特色文化, 给予标识牌这样简单的形式, 通过它“讲”给游人。这种特色的、地域的、文化的内容, 是需要设计师自己挖掘, 而且更需要公园开发部门的参与, 是由大家的集体协作共同完成的。例如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城内, 有这样一排信息标识窗, 它将历史中路基、道路和车轮的发展用剖面图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展示窗中许多材料是原始的真实材料, 这一工作真正体现了设计师与公园开发者对地域、文化、历史的尊重, 是一种带着真诚的特色展示, 这种真诚也是最易打动游客的。
4 我国城市公园标识导向系统的问题
首先, 我国许多城市的城市公园中标识体系本身并不成为系统, 信息指示牌、方向导视牌等杂乱无章, 形式各异, 游人在游览过程中极易混淆, 这为游园造成了诸多不便;一些公园标志导向牌 (如警示牌) 缺失, 在给游园造成不便的同时, 还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还有一些标识牌的设立位置并不恰当, 尺度过高或者过低, 都不便于游人识别。其次, 我国城市公园的标志导向系统还存在管理不完善、维护不够充分的问题, 这些也会影响标识系统对游人的服务质量。最后, 标识牌的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化, 信息内容不够丰富, 也不够具有特色, 这些虽不是十分关键的因素, 但也会大大减少游人游园的乐趣。对于一个高品质要求的城市公园, 一个完善的、可识别度高、趣味性强、极富有特色设计的标志指示系统, 不仅会大大提高公园的档次与游客审美, 更会提升公园的文化品味。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城市公园标识系统的内容、分类及作用, 并以大量欧洲城市公园标识系统的实例为根据, 主要分析建立在视觉基础上的特色标识系统的表现方法。同时在本文最后, 将会对当代城市公园标识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相关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公园,标识导向系统,特色化,欧洲城市公园
参考文献
[1] 李路平.城市不行系统中的标识系统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 2006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浅析 篇9
梳理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及景观美学、休闲娱乐、康体健身、自然教育、民俗体验价值的内容。以伦敦湿地中心、香港城市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为案例,分析城市湿地公园在基础构成要素不同的背景下确立自身的规划设计和理念、开发模式、游憩产品策划。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开发模式;规划设计
游憩价值是指由游憩资源提供的,集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效益。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构成要素是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资源基础。以此开发利用的游憩价值包括景观美学价值、休闲娱乐价值、康体健身价值、生态教育价值。纵观国外的研究进程可以看出,在理论方面,对游憩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评估方法,如首先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TCM)被广泛应用于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中。在此,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国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开发提供借鉴。
一、 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分析
(一)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
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是城市湿地公园藉以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的资源基础,也是确保城市湿地公园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具体地说,城市湿地公园游憩功能地发挥受到景观要素、环境要素、文化要素的影响。
(二)游憩价值的内容
城市湿地公园游憩价值构成要素是湿地游憩价值的资源基础。以此可开发利用的游憩价值包括景观美学价值、休闲娱乐价值、康体健身价值、自然教育价值、民俗体验价值。
1.景观美学价值湿地景观的美学价值是基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的多样性及生境性。
2. 休闲娱乐价值城市湿地公园的岸段往往被辟为城市景观地带,绿化较好,并建有休闲小木屋、小竹客,城市居民可以在此品茗、聊天、观看湿地风光。有些地方还为游客提供船里娱乐,沿途欣赏水鸟、水景、岸景等。
3. 康体健身价值城市湿地公园一般来说是城市中自然环境受人干预最轻的区域。不仅是城市中环境和小气候最好的区域,同时也是空间较广阔的区域,是城市居民和旅游者回归自然的良好场所。无论是在湿地公园中散步、骑车、划船和其他健身活动一般都能得到比城市其他空间更佳的健身效果。
二、国内案例———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1. 西溪模式西溪模式可概括为:根据国家的湿地公园试点要求,坚持“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六大原则,全面加强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积极进行生态系统保护、园区环境修复、法规条例制定等。
2.西溪规划西溪湿地规划统筹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决定了湿地公园的保护规划是一个特殊的规划体系,是一种区域性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划体系。
3.游憩产品和项目的策划西溪湿地游憩产品和项目的策划主要考虑3方面的因素:(1)基于湿地自然生态,充分体现湿地特点。主要项目有陆地和水上湿地自然观光、观鸟、观鱼、观虫等,利用湿地进行自然知识和生态知识的教育,建造了中国湿地博物馆;(2)选择性保留原有民居,西溪湿地是将农居建筑分为搬迁型、控制型和聚居型3种类型来处理,尊重和挖掘民俗。民俗旅游项目包括农居、农具参观,每年开展的柿子节、龙舟节等;(3)放在杭州市城市公园体系中来策划、设计游憩产品,深受杭州市民和外地旅游者的喜爱。西溪湿地通过差异化来实现与城市其他 旅游区的一体化,已经形成西湖、西溪湿地、西冷印社杭州“三西”品牌。
三、经验与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湿地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获得一些启示:
1.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及科学的规划措施,对城市中的湿地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让湿地保护做到有法可依。而不因为城中土地巨大的商业价值而挪作商业开发。
2.湿地公园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政府应将湿地公园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考虑其基本建设与管理资金。在湿地公园内适当开发旅游项目,并采用多渠道,多元化投资策略。鼓励相关非政府组织参与管理,开展定期的生态效益评价,建立湿地公园评价体系,确保维护湿地公园的生态特征。
3.由政府引导寻求科研、规划、开发商、民众多方合作,合力促进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在保护和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兼顾经济利益、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实现“以地养地”的经济平衡。
4.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者要尊重湿地原有生态环境和地方乡土文化,做到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5.湿地游憩产品的开发要依据湿地所处的立地条件和在城市整个游憩体系来规划、设计,这样既保留了湿地的自然性特点,又能形成差异化的游憩产品,完善城市游憩体系结构,最大程度实现湿地的功能价值。
【参考文献】
[1]林爱瑜.杭州城市湿地游憩价值评价研究———以西湖和西溪湿地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8
[2]游憩需求视野下的中国城市游憩发展对策研究———基于中美城市游憩发展的比较[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3]李杨帆,刘青松.湿地与湿地保护[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4]汤蕾,赵冰梅,许东等.国外湿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01)
[5]卜菁华,王洋.伦敦湿地公园运作模式与设计概念[J].华中建筑,2005(02)
城市公园边界初探 篇10
凯文·林奇把城市意象的物质形态归纳为五种因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1]。他强调城市规划设计中边界的方向性、不可穿越性、连通性和记忆性。随着公园对于城市生活的作用日益突出,城市公园的边界作为与城市的对外接口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见图1)。它为人们提供了进行诸多活动的平台,但也一度被人们忽略。城园割裂向城园互融的转变中,边界改造的方式较为简单,仅仅通过管理的开放并不能兑现公园“开放”的初衷,更重要的是以开放式的规划布局实现与城市的融合。
1 公园开放性改造类型
过去,公园与城市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事物。“城是城,园是园”的局面一直让公园背对城市,脱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公园设计并未从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性出发,关注点聚焦于园区内部的功能组织,与城市大环境隔离,使得公园与城市成为了一种互为外在的关系。随着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要求的提升,设计师开始对这种切割关系进行反思。从人的行为和需求出发探讨公园绿地在城市生活中的作用,转变曾经景点化的地块处理方式,将公园边界作为共享地带。
不同的公园类型,对城市的融入程度有所不同。根据使用性质分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1]。其中,综合公园规模较大,可开展内容丰富的户外活动,是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的重要载体,开放性需求较高;专类公园由于特定的内容和形式,开放需求相对较低;社区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是供人们日常游憩、休闲的节点空间。城市公园边界改造方式根据封闭—半开放—开放的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类,以成都中心城区公园为例进行说明(见表1):
1)强制封闭型:用单排的高杆植物替代围墙,取消售票窗,配建一定比例的停车场。城市中心区的公园由于用地的局促性,往往采用这样的方式,但是对提升城市公共环境的品质作用不大。以成都人民公园为例,作为市中心的综合性公园,是“老成都”闲暇时常去的场所。随着城市透绿工程的启动,该公园被纳入首批整改工程。虽然围墙不在,公园却依然孤单。2)半开放休闲型:利用多层次的绿化屏障达到公园的围合目的,同时考虑公园在街区的功能作用,从行人的需求出发,在边界处增设广场、休憩空间,保证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永陵公园作为历史纪念公园,一方面需要保障园区内部环境的静谧,另一方面作为面向周边社区的公共服务空间,边界改造时融历史文化元素于人性化的活动空间,通过绿化、地形变化等景观处理方式将公园红线外的通行路径在空间感受上纳入公园范围。3)生态开放型:城市绿地系统的廊道或重要连接点,如滨河绿地、街头绿地等,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边界处理更加注重设计的景观性、自然性、趣味性,融有形于无形中。例如成都活水公园,还原生态特性,采用“曲径通幽”“欲扬先抑”等景观处理手法,借景于自然。
2 多样化的功能需求
城市公园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不仅内部园区满足市民休闲、游憩需求,同时边界空间也是城市生活的重要平台(见图2)。因此如何把公园红线变为城市绿带,将生活元素融入设计是新时期城市环境给设计者提出的要求。
2.1 周边用地的影响
城市公园的开放使功能和内涵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扩大,改善了周边环境,甚至对周边地区的工商业、旅游业、房产业、服务业等起到带动作用。因此过渡地带的处理,不仅仅只是作为公园的附属品,而应当从街区的整体性进行考虑,涉及公园周边一定区域的影响范围,从用地功能与规模、人群数量与性质、活动类型与强度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笔者将其分为核心区域—影响区域—辐射区域(见图3)。
以人民公园君平街段为例,现状边界处理主要为入口空间+停车空间。调查中发现该段街道环境较好,车流量较小,受周边居住、商业用地辐射影响,社区活动使用需求和频率较高。考虑到使用人群和功能活动类型(休闲娱乐、交往通行、健身运动、展示窗口等),建议边界以半开放或开放形态为主,区分休憩空间和通行路径,通过用地的复合使用实现功能的多样性(见图4)。
由此可见,影响区域是边界活动的诱因。因此,它的空间形态、建筑风貌、交通组织、景观视线、天际轮廓线的控制对于整个街区品质提升至关重要,是区域内人流的主要来源和边界设计的环境背景,设计时需要进行重点考虑。
2.2 服务对象的活动需求
服务对象不同,公园所承担的活动有所差异。城市公园走向开放,功能活动也更加的多元化,除了满足“游人”的休闲、游憩、娱乐等需求外,也需要关注“路人”和“过客”的通行感受。不管是公园边界路径上经过的“路人”还是从公园的步行系统穿越公园的“过客”,过渡带的规划布局是园区的形象展示,公园的开放扩大了受益人群,提升了使用价值。这三类人群他们的活动类型也存在一定的共性,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交通通行活动。
主要指公园外部人行道上行人的通行活动。满足通过性交通的前提是路径的通畅,它的凹凸直接影响着人流的聚与散。这种通行活动包含了向某个目的地前进或者散步,不同的目的对周边环境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掌握道路的收放尺度,是界面处理时交通空间设计的重点(见图5)。
2)休闲娱乐活动。
休闲活动包括聚会、健身、游戏、观看展览和商业购物等居民日常基本的活动类型。这类活动需要聚集大量人群,对空间的开阔性需求较高,主要发生在广场或建筑前的空地上。可考虑与入口空间一起设置,利用通畅的道路形成骨架,连接建筑、场地、景观,营造层次丰富、趣味性较强的活动空间。其中,商业购物区最好与城市其他商业街区相近,利于商业氛围的打造。人民公园周边改造建议见表2。
3)休息活动。
主要包括眺望、读书看报、等待或交谈等,相对于前两种空间环境较为静谧。设计时,该区域提供的活动项目宜少不宜多,位置要与喧闹的活动区分离,不宜靠近公园主要出入口。可与城市绿地系统相连接,并且相邻的城市用地相对安静、人流稀少。人民公园周边路段动静活动分区见图6~图8。
3 结语
公园与城市生活相融,边界空间承载的功能将更多元化。在规划布局时,不仅仅考虑与园区配合,还应当将周边影响区域内的用地纳入进行统一考虑,对整体风貌进行控制。同时基于人的活动行为配置相应的功能,实现空间的开放、设施的共享,从而提高使用价值,与城市对接。让公园面朝城市、回归生活,带动街区的发展。
摘要:从公园与城市的关系、边界空间影响要素入手,以功能活动为切入点对城市公园的边界处理进行讨论,通过过渡空间让绿地融入城市,公园回归生活,从而有效提高绿地利用率。
关键词:公园,边界,功能,城市
参考文献
[1]朱建宁.探索未来的城市公园——拉维莱特公园[J].中国园林,1999(2):74-76.
[2]赵鹏.自由与责任——当代户外空间设计[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2(27):94-98.
[3]张庭伟.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4]邢忠,王琦.论边缘空间[J].新建筑,2005(5):29-30.
【聊城市体育公园】推荐阅读:
聊城市园林绿地发展11-18
聊城地区06-29
聊城简介11-03
聊城大学中国08-29
聊城大学专业11-20
聊城市四新技术交流大会发言稿06-28
关于聊城概况导游词08-09
聊城创建全国文明城调查问卷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