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景观设计规划原则(共11篇)
公园景观设计规划原则 篇1
1.1坚持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 有机地组织公园各个部分。在公园地形地貌的艺术处理中, 要注意:因地制宜, 利用为主, 改造为辅, 就地掘池, 因势掇山, 力求达到园内填挖土方量平衡;地形设计要充分考虑园林使用功能、园林景观、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生长等诸方面的要求, 合理开掘布局。在公园各景点的组织上, 可采用以两三处主景为构园重心, 利用园路、溪水、山丘等造园要素连接各景区, 使其前呼后应, 过渡自然, 构成协调的园林空间序列。
1.2坚持以人为本
要依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 尽可能满足游览活动的需要。公园, 是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 公园规划设计要依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进行。注意与周围环境配合, 与邻近的建筑群、道路网、绿地等取得密切联系, 使公园自然地融合在城市之中。在设景分区时, 要充分考虑公园的功能要求, 设置人们喜爱的各种内容。一个完整的社区公园, 应全面设置下列内容:观赏游览、安静活动、儿童活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政治文化和科普教育, 服务设施、园务管理等。
1.3注重创新
社区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其他规划设计一样, 要不断创新, 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不同的设计。公园的规划设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 它应以自然为主线, 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 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 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 而且要灵活运用, 能够将时代气息和公园设计巧妙地融为一体。
要表现地方特点和风格, 要有自己的特色, 避免景观的重复。我国有名的公园很多, 各有特色。在设计中, 我们要有选择地汲取一些名园在设计上的经验, 但不可全套照搬。在景点处理、树种选择等方面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 突出地方特点和风格。公园内各景区的设计要有特点, 不能整个公园一个样。
2 公园的规划布局
2.1位置选择
公园应建设在方便附近居民的位置。一般说来, 在规模较小的社区中, 公园应设在社区一侧, 沿街布置。这种布置形式是将绿化空间从社区引向“外向”空间, 与城市街道绿化相连。其优点是:既能为小区居民服务, 也可向小区外市民开放, 利用率较高;由于其位置沿街, 不仅为居民游憩所用, 还能丰富街道的景观;沿街布置绿地, 亦可分隔居住建筑与城市道路, 阻滞尘埃, 降低噪音, 防风, 调节温度、湿度等, 有利于社区小气候的改善。而另一种设计形式则是将公园布置在社区中心, 使其成为“内向”绿化空间。其优点是公园至社区各个方向的服务距离均匀, 便于居民使用。
2.2面积规划
公园的大小应适宜适度, 如面积太小, 则与宅旁绿地相差无几, 不便于设置活动场地;反之, 如集中太大面积, 不分设小块绿地, 则会使绿地分布不均, 给居民带来不便。因此应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我国居住小区规模一般以一万人左右为宜, 小区公共绿地面积平均每个居民12m2, 则公园面积约为5~6万m2左右为宜, 即公园面积为社区公共绿地总面积一半左右, 另一半可以分散安排为住宅组团绿地。另外, 在公园的利用率上, 其服务半径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服务半径一般以200~300m为宜, 最多不超过500m, 使居民步行5~8分钟即可到达。
2.3园路的设计
园路的布局地形地貌往往决定了园路系统的形式。狭长的绿化用地, 主要活动设施和景点沿带状分布, 和它们相连的主要园路必呈带状形式。有山有水的绿地, 其主要活动设施往往沿湖和环山布置, 主路则多为环状。从游览的角度而言, 路网的安排应尽可能呈环状, 以避免出现“死胡同”或走回头路。方格状路网会使园路过分长直、景观单调, 设计中应予避免。
3 园林建筑及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
园林建筑具有使用和造景的双重功能, 在空间构图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园林建筑在公园内所占比重, 应根据面积大小和功能需要来决定。受面积限制, 一般多采用小品。园林建筑小品功能简明、造型别致、体量小巧, 是构成公园空间活跃的要素, 起到丰富空间和点缀、强化景观的作用。常见的小品有园桌、园凳、栏杆、花架、园灯、园门、窗、景墙等。建筑小品既可独立成景, 也可成组设置。如形式多样、构造简单的花架, 既能自成一景, 也能与花坛、园灯组合, 形成活泼的景观。园林小品要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重点是突出其点缀功能, 同时也要注重与环境的紧密结合。
摘要:现代城市人民快节奏的生活, 造成人们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 人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休闲娱乐活动来缓解。社区内的公园建设就是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好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 使人们下班回家以后, 可以在公园内游玩、休憩, 缓和由紧张工作带来的压力, 解除疲劳。因此, 公园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与对策 篇2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原则;对策.
城市公园以绿地为主,并具有一定的面积,由政府出资建设,归城市绿化局管理,建成后向社会大众开放的公园,它是人们休闲、放松的自然化活动空间。而传统的公园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新的城市公园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人、物、自然环境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兼具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适合各个不同层次的使用者,其目的在于供广大市民休闲娱乐,享受都市生活的乐趣。
1、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充分和谐交融,因此在做景观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重视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强调人与环境的双向互动,强调人在公园中的主体地位,而不能单纯为了满足漂亮的景观设计样式而设置若干障碍物。总之,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应该显示出对人的理解与关怀,各项设施的布局应该强调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1.2 艺术与实用性原则
最初人们对环境设施的认识仅限于纯功能性的实体构筑物,单纯地发挥了设施最基本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提升,现代城市环境设施已不再单纯地满足功能要求,而是更注重形态的艺术性及与整体环境的结合,其参与城市景观构成是户外空间环境具有公共性和交流性的元素。尽管户外空间形式的组合和创造是城市景观环境设计的首要因素,但作为景观元素与公共艺术品的总和的环境设施,通过对其体量形式轮廓和材料的色彩质感以及内涵等,把握与其他景观构成要素一起营造了户外空间氛围,逐渐成为整体环境中的视觉中心之一,起到发挥或重塑地域风格的效应,从中传递出艺术美感,用艺术魅力来促进环境育人。
1.3 生态化原则
生态化作为城市公园其最基础的功能,也是公园建造的初衷,能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固景观设计首先就要从生态角度的出发,要符合生态化的特点,利用乔灌等植物的复合种植,保持植物的多样性,满足人们对于绿色植物的鉴赏。
2、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对策
2.1 公园的地形
地形是公园的骨架,通过合理利用地形,可在公园中创造供人们休闲娱乐的优美环境。造园讲究因地制宜,对公园内原有的地形地貌要适当地保留,采用合适的处理手法使其发挥最大的景观效益。在处理不同地形时,可根据其特点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如,自然坡地可以成为人们休憩、静坐的好去处;梯形地可以设置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台阶;垂直地则可以布置舒服的座椅等等。
2.2 公园的园路
园路是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园景观的营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组织园林空间和引导交通游览路线,还是人们休息散步的场所。在城市公园中,需要通过对游人特征、行为、数量等的调查与预测,全面系统地考虑游人的行为特点,进行人性化的园道设计。如人们有抄近路、走捷径的行为习惯,在布置公园游览路线时,就应该考虑不同的使用者的需求,使他们能迅速便捷地到达自己想去的活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路程,避免相互之间形成干扰。又如,当公园中道路存在高差的变化时,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台阶,用缓坡代替,这样可方便坐轮椅的使用者。
2.3 公园的植物
植物是营造公园景观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可以构成优美的环境,还有衬托主景的作用。植物景观人性化的要点,首先是合理选择植物,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可以体现当地的民风民俗,从而使公园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其次,在植物配置上,結合当地气候特点,合理搭配各种乔木、灌木、花草等,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风景优美的休憩处,并创造一个宜人的气候环境。在草坪的布置中,要注意选择耐践踏的草坪品种,为人们休息、嬉戏、聚餐提供便利。切忌布置纯观赏性的草坪,避免使草坪成为人们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此外,还需要考虑公园中一些特殊使用者对欣赏植物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一些残疾人、老人和儿童,在植物的配置中,要合理配置其高度,方便残疾人接近植物;对于儿童群体,应注意避免选择毒的、带刺的、花粉引起过敏的植物,保证其安全、舒适性;对于盲人的欣赏需要,注意选择一些芳香的、声响的和树干有质感的植物品种,让他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感受大自然。
2.4 公园的水景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公园里的水体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净化空气,形成气候宜人的环境。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能给人以不同的体验。作为公园中的主要活动者,人都具有亲水性,在公园中适当地设置水体,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在人性化的水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要对池岸和水体深度进行控制,处理成浅水或设置深水防护措施,保证游人的安全。同时,在因人而异,结合不同年龄的不同要求,设置不同的具有亲和力的水景,如涉水池、旱喷泉、水台阶、水流雕塑等,使人能与水亲密接触,增加空间的活力。
2.5 公园的设施小品
公园设施小品应遵循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安全性和舒适性,又要能够体现地域特色,并具有亲切的尺度,能够反映生活情趣等。设施小品也是公园中和人最贴近的要素,所以必须保证设施小品的数量充足,位置布置合理,并且保证每个单体具有人性的尺度,给使用者以认同和亲切感。例如座椅布置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的生理舒适性以及适度的开放与私密性。同时,人们在公园中活动,游园的安全性尤为重要。这不但依赖于必要的防护设施,还要特别注意公园的晚间照明设施。另外,必须在整个公园设置清晰、醒目、引导性强的标志牌,标明道路、设施、出入口、电话亭、厕所,并提供如何求助等标示性设施。
2.6 公园的建筑及构筑物
建筑及构筑物作为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附属要素,也可以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除了本身作为公园的景点外,它们也是为方便游人休息和观赏而设置的景观空间,所以其内部空间使用的舒适性也应该给予注意。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说,要求建筑内部空间尺度亲切宜人,遮荫蔽雨的效果好,视野开阔,座椅等配套休息设施使用起来舒服。不同的建筑及构筑物设计的方式也应根据功能不同而适宜安排,如小卖部要考虑选址及为大众服务的宗旨;雕塑要符合公园的主题和人的美感需求等。
3、结语
园林景观设计说明之公园规划要点 篇3
一、现状概述及分析
1、区域位置分析
秋思园位于 XX 市的中间部分, 是在市文化用地和建设局旁, 是唯一的一个公园。
2、场地现状分析
根据对方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公园的用地面积约为 1200平方米(不包括公园 门口专用停车场 , 东至建设局办公用地, 西至文化馆用地, 整个用地比较完整。公园实际的规划用地面积约为 1200平方米。其中有体育娱乐中心 , 和老年活动地 区的蒙古包 , 还有小孩子的乐园 —— 儿童乐园.每一处地方都是按照其所有的要求 来的,按照低挖高堆的方式来整理土地的,进行规划全园。
3、周边环境 公园西临文化馆用地,南临城市主要道路,东部与建设局办公 用地相邻,其他部分与城市道路相邻,其中该地的中部有着一条河流。其中,公 园东北角的住宅区将会对公园产生直接影响。此外, 在基地内还可以看到远处城 市的高层建筑。详见 “ 现状图 ”。
4、现状分析 根据公园的区域位置、场 地现状和周边环境, 在规划设计之前对基地的用地适宜性、使用者人群、公园对 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以便使公园规划功能合理健全、景 观优美并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
东北部的建筑群将按照设计的需要进行拆迁, 由于没有任何的历史意义, 而且这 样的建筑群让人感到杂乱的情绪, 使人感到厌恶。至于河道我们按照设计的需求, 进行扩展延伸的地方, 我们将挖河成湖, 源头和河尾只是将改建, 其他没有改变。原来的梨园我们将实行保留,但由于需要,我们也将把它铲平,改做其他用。至 于此地中的农田, 我们也将其改掉, 不保留, 因为保留我们的公园将会是一片湿 地,所以为了减少工作量把它改做其他。
二、规划社计依据 1.秋思园规划设计条件书。2.1:1000场地现状地形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 92。4.关于秋思园规划方案的修改意见以及变更规划用地边界的通知。5.关于同意秋思园规划最终方案。
三、规划目标(公园性质
根据上述分析, 本规划将秋思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城市和满 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四、规划原则
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2、功能性原则: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需求。
3、生态原则: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考虑公园的经济效益。
五、总体设计思想
秋思园是开放的城市空间, 它是线索也是故事, 讲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 的交流以及人与城市的交流。它以特殊的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来使人、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
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
特别按原有线路修建了一条公园景观主路, 把拆迁住房的红砖经过处理作为该路 面的主要铺装材料。路两侧按现状条件和规划意向的不同分别布置了三个场景, 展示在该地区生活工作的人的历史遗迹。
在一些比较悠远的地方建了老年的活动区, 用蒙古包的形式出现, 同时该处也是 公园中一个集中的休闲、娱乐和交流空间。
在某些地方可以用做烧烤的好地方, 绿地占据了主要地区, 可以和朋友们在一起 观光和娱乐, 称的上为一个好地方。
2、功能性 — 功能合理的综合性市级公园(人 与人的交流
(1开放性城市公共空间
规划中, 公园设围墙和大门, 及次入口和专用入口, 通过对不同性质空间的特殊 处理来达到吸引人流和限制人流的作用,并方便管理和游览人员的出入。
(2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需求 通过对场地现状和 使用者人群的分析,规划的秋思园功能有以下几方面:体育活动、休闲:以体育 活动场地、器械等来满足康体休闲活动的需要。与水相关的系列活动:满足划船、钓鱼、戏水、科普教育等活动的需要。综合性活动:提供观景展览、烧烤、餐饮、喝茶、晨练等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3、生态性 — 尊重自然过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的交流
(1 充分利用场地的特殊位置和现状条件, 在场地中部规划大面积水体、湿地、强化该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
(2利用地形将驳岸完全自然化,将道路在需要时做成栈桥,人在芦苇丛、花 丛、树丛中行走。
(3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强化生物多样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4、经济性
(1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植被、水体和拆迁建筑物,力求减少工程量和造价。(2在材料的运用上力求经济美观相结合,在环境维护中力求减少维护费用。(3通过经营性项目如:划船、卡丁车赛车等增加经济效益。
六、总体布局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公园周边环境及公园对外交通等情况, 将公园 分成五个大的功能区:(1娱乐休闲区
根据 XX 市规划局提供的《秋思公园规划设计条件书》的要求,在公园西北部, 以双悦亭为核心,有占地面积约为 100平方米的娱乐休闲区。在主入口的附近, 人们可以在很累的情况下, 在期间可以自由的进行娱乐, 由于双悦亭是古典的建 筑, 可以在那里思考许多烦心的事, 想通了事情就可以继续的向前走了。可以说 这里也是人们散心的好地方。
用于住宅开发用地用掉了居民最方便使用的原公园用地的东北部, 所以位于公园 西北部设置少量体育设施, 形成娱乐休闲区。里面有不少的体育设施, 还有的是 广场中心有个游泳池, 可以进行水上的娱乐。如果游泳池不够的话, 在另一个娱 乐区有更广泛的水上游乐场,可以让人们游的更欢。
(2儿童游乐区
位于公园入口相对的部位,由广场群、大型疏林草地组成,是人流最为集中,儿 童进入公园很容易可以找到的一个区域。中间有小孩子玩的卡丁车赛车场, 蹦蹦 床,儿童练胆活动园,等等的娱乐项目。在该功能区南部,设计了一系列与公园 南北轴线相呼应的城市观景林带。公园整体结构受到破坏的影响;强化儿童游乐 区 的突出地位;同时,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冲击和空间体验。其间还有进行密林设计, 可以让带孩子来的家长或是爷爷奶奶们进行休息、看孩 子。可以双方面间顾,和乐不为。
(3水上活动区
位于公园南部,以曲折有致的水面(起蓄洪作用为核心。周围以堤、岛、港、河湾、码头、栈桥等围绕,形成各种形态的水景和植物景观,满足划船、钓鱼、探险、野餐、烧烤和湿地景观观赏等多种需求。详见 “ 功能结构分析图 ”。
(4老年活动区
老年活动区是位于东面的次入口附近的地方,那里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 不会很吵闹, 很适合老年人来此进行娱乐休息。其建筑主要为蒙古包的形式来突 出。老年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广泛了, 但由于儿女都没有空去陪伴他们, 所以用 蒙古包的形式来突出,可以让所有的老年朋友一起聊天,下棋 …… 欢乐无穷。(5最后说的是最南部的休息区。游至全园,有点累了,刚好这里可以是休息 的最好地方,在休憩之余,我们还可以在这里烧烤,垂钓,等等的娱乐,观赏着 风景。这里也是全园绿荫最好的地方。
2、景观和空间格局
本公园的景观格局和空间格局可以概括为以直线形和弧线形景观轴贯穿起来的 空间系列。
3、景观视觉分析(1对外(城市视线的开与合
公园四周视线有开有合, 体育娱乐休闲区在视线和空间上半开放;有一次入口对 新开河视觉完全开放;老年活动区和一体育娱乐区则通过地形和植物加以围合。(2内部视觉体验的多样性
景观轴同时也是视线廊道。空间的闭合与开放, 场景的不同, 动静的不同等都给 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3借景和框景 远处城市高层建筑群会成为公园的借景和对景,而主要园 路则成为一个景框, 从而和水体形成一系列的观景平台, 透过主要园路, 可以远 远地看到建设局的高楼群, 从而将城市景观引入公园。此外, 在综合活动区内规 划的城市观景林带也极大地强化了这种关系。
4、道路系统规划(1道路系统
弧线形景观路:也即是公园环路,规划路宽为 5米。为公园主路,沿公园边界内 布置,自由舒展,连接和贯穿各功能区和多个景观(功能节点,该路在住宅开 发用地中作为主路使用。是一条供市民散步和慢跑的道路。在部分地段做成堤、桥。局部道路加宽可以通行机动车。
方便游人快速抵达各景区和景点。路面铺装较为独特(砖铺地面, 铁路及步行路 结合等。次要线路:宽为 2.5米,个主要园路里分出来,绕至个景点,可以从 一景点走至另一景点。在连接中有水便以栈桥的形式来完成。
广场式林荫道:将道路宽至 10米,以广场式铺装和大树种植形成林荫路与林荫 广场相结合的道路形式。在住宅区内做成绿色通道, 以保持公园与外部的良好联
系。小径(直线形和自由式 :路宽 1.5米,连接各景点。栈桥:宽 2.5米。一高 架栈桥斜穿水面, 轻盈活泼, 局部柳枝夹道, 与高架铁路的恢弘稳重形成鲜明的 对比,并方便易达,是水中的观景走廊。而斜伸入水的小栈桥则是钓鱼、观景的 好去处。
(2广场
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入口设置入口广场。运动场、儿童游戏场与林下广场相结合。宗教广场则做成圆的坏绕形状,形成广场系列。
(3停车场
在公园主要入口公两侧设置战地约 0.8公顷的专用停车场。其他入口则在林下布 置小型自行车停车场。
5、对外交通和内部游览分析
为了便于开放式公园的管理, 本规划根据人流来向分析, 将入口分成主入口、次 入口和一般入口,公园周边规划成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在交通上 ,通过地形 变化、植物种植和水体分隔等来阻止游人随意进入公园。
6、种植规划
植物种植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针阔叶混交林以樟子松、雪柳为主体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个 景点周围以及其他用以分隔空间的区域内。
(2城市观景林带以新疆杨为主体树,强调其挺拔的姿态。(3行道树以黄檗、臭椿为主体树,结合道路所在地区景观进行布置。
(4广场庭荫树以黄檗为主体,遮荫和观赏性相结合。
(5滨水植物以柳树为主体(乔木的湿生植物区,以丛生柳树、芦苇、白茅 为主体,配以观赏性湿生、水生植物如千屈菜、鸢尾、荷花、睡莲等。
7、水系格局
分为自然式水体和人工水体。
在场地西南角用暗管(必要时用水泵将新开河河水引入。沿长大铁路挖水渠, 将水引到场地个部, 再经大水面从水体西北角最低处流回新开河。该水体系人工 开挖,起蓄洪作用。该水体可部分深入到住宅开发用地种。采用自然式堤岸,沿 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
此外, 在某些广场等分别设计了小型的人工水景。有旱喷泉、涌泉、滚水、溪流、池塘等供人观赏和儿童戏水。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文本目录 篇4
前言
十堰
因汽车接轨世界,因森林润泽生活
目录
一 项目概况
区位分析
四方山风景区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市中心区域,根据《十堰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30)》拟定规划面积约4800余亩,经多次政府及专家组协商讨论,现确定本次设计地块为南起
,东靠
,北毗
,西至
,地块东西长
,南北宽
,最大高差,总占地面积
,覆盖
等多村镇区域。
现状建设情况
四方山城区森林公园辖区范围内,建设有十堰市四方山植物园;以及集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四方山庄”;还有形态各异、意境幽远的园林建筑达15处,并曾建设过多处人文景点;区域山顶位置建设有电视发射塔及微波站;区域内尚有村民居住,并建设有养殖场、苗木基地,林场等经济设施。
3相关传说
四方山上文物古迹、历史景观较少,经实地考证及搜寻相关资料,可参考的民间传说及典故有以下几个:
小结
(1)现状景区景点相对分散,各片区功能不明确;
(2)历史人文景观规模小,无人护理,破坏严重。
(3)为城市重要道路环抱,但可达性不强,仅有一条上下车道,公园整体游览性差。
(4)现状建设混乱,无统一园林景观风格,对整体景观风貌产生一定影响。
(5)周边地区建设情况较复杂,需进行外围管理及交通梳理。
二 设计任务解读
业主期许
依据四方山城区森林公园的设计要求,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十堰市中心最集中的运动休闲公园,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对其自然生态的延续和保护,有利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建独特的城市绿色空间,并结合居民出行的需求,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生态良好、景色优美、充满活力、有极强吸引力的多功能运动休闲森林公园。
设计任务
根据甲方要求,本次规划将整个项目设计分解为总体规划和焦点区域详细设计两个层面。总体规划主要是针对公园现有条件及城市要求提出总体发展意向,进行功能设置、景区设计定向等;而焦点区域详细设计是对总体规划思想进行诠释表达。
三 总体分析
公园城市地位
根据上位规划及甲方提供的资料,四方山城区森林公园是十堰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山地运动、娱乐休闲、科普拓展的主要场所。公园及周边地区的建设发展充分利用它的生态景观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强化融合渗透的进程。
公园自身资源潜力
四方山城区森林公园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公园辖区内绿化覆盖率极高,是城市重要的“绿肺”,并生长着种类丰富的植物资源。为此,总体开发建设上应依托公园自由山体资源,发展自然生态、运动休闲、养生康乐、展示城市人文特质、丰富城市公园功能等方向。
总体开发目标定位
四方山,国际乐活山
回归·梦想生活
生态自然——亲近自然,并提供学习、探险的机会 运动休闲——亲近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人文展示——亲近城市,体现友好、文明的城市内涵
四 设计理念及相关依据
展示低于人文历史
城市的魅力在于文化,在于历史,在于地域。四方山城市森林公园是城市绿地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必须依据公园现有资源,发展城市地域人文历史情趣。保护核心山体,珍惜稀有资源
四方山城市森林公园的的核心是山地森林,公园当前的规划建设须竭力维护山体景观,珍惜公园特有的自然植被、峭壁水体、沟谷平台等特色资源景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空间
秉承自然生态,维护城市绿肺,坚持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公共开放运动休闲空间,满足城市休闲、旅游的综合需求,吸引市民的积极参与。完善整体概念,构造品牌形象
为使城市公园体系更加完整,设计中应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如景观要素设计、交通组织设计、标识系统设计等,体现整体和谐的设计构思、贯彻整体和谐的设计理念
五 基地分析
地形地貌
气象条件
植被条件
六 总体规划方案
总体设计说明
四方山城区森林公园应以生态植被为基础,以山地景观为重点,结合现状进行综合开发建设,选择低敏感度区域,打通必要的交通联系,结合地形地貌引入适量的休闲活动,进行主题景观设计,构造低、中、高不同的景观层次。
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结合山体形态、生态密林、自然天象、历史景观、沟谷平台、生态地形、环境小品、摩崖石刻、台阶铺地、灯光照明等进行巧妙结合,集中处理好材质材料的选择、绿化植被的改造、周边环境的净化,强化公园管理,放置自然灾害。
在功能建设上,重点打造运动休闲、科普教育、健身娱乐三大主题,配合建设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最终形成多功能综合性公园,为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提供新的选择。
总平面图功能分区交通组织规划
a 机动车交通系统图
b 电瓶车及自行车交通系统图
c 人行交通系统图
d 登山交通系统图
总体景观视线分析图总体夜景设计图公共设施规划图植被改造设计
a 现状及问题
b 改造原则
c 主要任务
d 林相改造设计图 七 焦点区域详细设计区域设计说明区域设计平面图区域设计效果图区域空间组织分析图区域交通组织分析图 6 区域经济技术指标
物流中心规划设计原则 篇5
当前许多城市都将建设物流中心提到重要的日程中进行规划,但社会上有很多人对于物流中心的理解仅限于仓库的范围,而在建筑业中也将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定位为四五类取费标准。其实物流中心的建设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系统规划和详细论证。
物流中心的目的:在预定的区域内合理地布置好各功能块相对位置是非常重要的。(1)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2)最大限度的减少物料搬运;(3)简化作业流程;(4)缩短生产周期;(5)力求投资最低;(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
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 篇6
任何事物都具备质量、能量和信息3种属性, 三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和转化。对公园自身来说, 质量 (或称"形质") 包括形态和空间结构, 如山水名胜、地质地貌、生态系统和有形的文化遗产, 即我们所见到的当时景观。在人们开发、利用风景资源的过程中, 人与自然必然产生质量、能量和信息层面的交换,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 (但公园中的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与城市中的截然不同) 。比如, 观赏风景就是游人与环境的信息交换;游览和设施动力输入就是对景区的能量输入;设施及其环境建设就是对形质的改造。
2 景观生态理论指导公园景观建设全程
2.1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学科, 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 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在地球表层传输和交换, 通过生物与非生物的相互转化, 研究景观的空间构造、内部功能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异质性发生发展及保持异质性的机理, 建立景观的时———空模型。景观生态学把景观Landscape定义为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 由相互作用的拼块patch或生态系统组成, 以相似形式重复出现。景观在这里与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相类似, 但避免了不同等级生态系统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易引起的混乱。景观生态学中“模块”、“廊道”、“网络”、“结点”等概念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整体描述提供了手段, 把园林绿化与整体的城市景观联结起来, 赋予了新的内涵。
2.2 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公园景观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是对城市公园系统、绿地系统和城郊风景区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是其对象与主体。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 城市是典型的以人类干扰为主的景观, 是一种连续动态变化的特定景观, 也就是说, 城市园林绿化的主体是一种特殊的景观, 其主要特点在于自然景观的破坏和人工景观要素的扩大。具体表现为: (1) 工业拼块数量增多, 环境污染源增多、面扩大; (2) 内部绿地和水域等环境资源拼块锐减; (3) 城市建筑急剧膨胀, 向郊区扩展, 取代农田模地和绿地拼块; (4) 城市景观的平均净生产力呈负值, 比其它任何景观都更具有依赖性, 需要依靠廊道运输大量燃料及其它形式的能量来维持其正常运转。
3 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的几点要素
3.1 因循自然、显露自然
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 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 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 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 如何将自然元素及自然过程在城市公园规划建设中显露, 引导人们体验自然?公园的规划不应当仅从单一的旅游经济等目的出发, 而应当结合生态系统的目的需求, 因循自然、显露自然, 组景应注重意境的创造, 以自然美为主, 辅以人工美, 充分利用山石、水体、植物、动物、天象之美, 塑造自然景观, 并把人工设施和雕琢痕迹融于自然景色之中, 从而实现生态价值的最大化。
3.2 环境关联
外部和内部都存在着环境相关关系。我国古人既创造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也创造了风水相关的思想。城市外部有自然山脉、河湖、森林、湿地等大环境景观背景, 城市内部有不同立地条件和围合空间形式, 在城市公园生态规划建设时, 要抓住大环境景观特色和公园环境景观特色, 做好环境关联的文章。例如, 西湖公园与杭州市形成以湖为主的景观形态等。城市公园生态景观建设的环境关联重要的是找出公园的主导因素和城市大环境的环境特征。
3.3 相地合宜
城市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中, 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原有地形和植被优势, 结合自然, 塑造自然也是十分关键的要素。相地合宜要体现在公园的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景点营造等建设的全过程。如在公园布局上, 上海的长风公园结合低地和河湾, 理水叠山, 水以聚为主, 以分为辅;山分主峰、次峰, 高低错落、相互顾盼、效法自然。公园的布局相地合宜, 还要根据公园大小, 周围环境不同, 采取不同的规划布局方式, 大公园可划分多景区、多“园中园”, 小公园可适当运用多方借景的手法以开拓空间的局限性。
城市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产物, 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 极易受到人为和环境条件的干扰。因此, 城市公园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不单从生态、绿地建设方面考虑, 而且涉及面更广, 更应发掘城市的内在景观、人文渊源等元素, 对城市在生态、社会人文、经济、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充分展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牛若峰.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J].中国园林, 1998 (5)
[2] 周生贤.滑坡和斜坡崩塌及其防治[M].科学出版社, 2001
公园景观设计规划原则 篇7
关键词: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前言:城市是人们生活、工作最重要的空间,在现代化城市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人们面临的生存环境、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大气污染等生态问题成为当前城市建设需要处理的重要问题。为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生态公园建设的行列中,下面就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方法进行必要的分析。
1. 城市生态公园选址
在进行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前,首先要科学的确定生态公园的位置,这样才能从总体上保证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规范性。在进行城市生态公园选址时,要确保生态公园分布和城市总体发展格局相统一,还能通过生态公园去优化城市景观。一般情况下,可以将特定自然条件当做城市生态公园选址的重要因素,如城市原有的名胜古迹、绿地、湖泊等。在城市生态公园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合理布局,适度开发的原则,在充分保护现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设有利于人们活动的生态公园,另外城市生态公园的位置还应该具有防火、防震、避难等功能,其施工位置应该交通方便、有利于管理。总的来说,在进行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时,要对生态因素、社会因素、人文因素等进行全方位的考虑,通过城市系统和生态系统的不断完善,更加全面的将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现出来。
2.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格局规划原则
2.1 生态优先原则
对于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城市生态发展的基础上,其主要目标是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在进行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时,首先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要尽可能多的满足城市生态设计要求。在进行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时,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当地的自然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在保护自然资源,体现自然植物演变特征的前提下,合理的改造和利用自然资源。在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当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地域特征,并充分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光照条件、水分等,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具有自然条件指标的生态类型。
2.2 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
对于城市生态景观,空间异质性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特征,在城市生态景观中,不同的空间尺寸有不同的变异性,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相同空间板块连接、相邻空间板块对比、空间排列等方式来实现。对于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不仅仅是只植物品种的多样性、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还体现在空间的多样性,在进行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时,可以利用环境空间的多样性来塑造多样的植物景观和植物群落。同时也要合理布局满足鸟类生存的蜜源性植物群落的营建,还要考虑满足小型哺乳动物活动、繁衍空间和通道。
3. 核心生态区的规划
在一个城市中,生态公园的面积、规模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最大限度的提高城市生态公园改善环境的作用,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进行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时,要尽量将核心生态区设计在一个区域,并最大限度的减少外界环境对不同植物的影响。
不同等级的生态公园,其核心生态区的设计方向有一定的差异,当城市生态公园的自然生境规模为1km2时,一般能支持50-90多种植物,并且能支持4种以上的小型哺乳动物栖息,如果水体面积达到占地面积的一半,还能支持4种两栖动物,对于该规模的生态公园,虽然场地的规模限制了生物的多样性,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然维持能力,但这种规模的生态公园能广泛的分布在城市中,其核心生态区的设计方向为城市生态教育场地及城市生态保护的基础。当城市生态公园的自然生境规模达到10km2时,能够支持200-300多种植物,并且能适合喜爱浓密草地的小型哺乳动物栖息,其种群密度多达300-600多个。对于这类大规模的生态公园,能支持很多常见物种及特殊物种的生长,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从复合生境、自我演进的半自然生态系统角度出发,从而达到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的目的。
在城市生态公园核心生态区域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交通廊路。而交通廊道则可以分为特别管理游廊、日常交通廊道、生态廊道等三类,它主要负责连接生态公园的各个板块,是城市生态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城市生态公园交通廊道设计时,要保证其尺度的均衡性。一般情况下,城市生态公园的陆地面积小于2km2时,其主路的宽度要控制在2-3.5m,支路的宽度要控制在1.2-2m,小路的宽度要控制在0.9-1.2m;城市生态公园的陆地面积为2-10km2时,其主路的宽度要控制在2.5-4.5m,支路的宽度要控制在2-3.5m,小路的宽度要控制在0.9-2m;城市生态公园的陆地面积为10-50km2时,其主路的宽度要控制在3.5-5m,支路的宽度要控制在2-3.5m,小路的宽度要控制在1.2-2m.对于城市生态公园的交通廊道,其宽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公园生物种群的数量。
4.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格局构成
城市生态公园景观格局能将该生态公园的功能特征、内部生态结构等充分体现出来,在构建生态公园景观格局时,要对现有的生态条件和生态公园的生态目标进行全面分析。从景观元素的角度看,城市生态公园景观格局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使用功能区域景观、缓冲生态区域景观、核心生态区域景观。从总体上看城市生态公园景观格局可以分为单核心型格局和多核心型格局两种情况,其中单核心型格局可以分为并列式单核心型格局、环绕式单核心型格局两种情况,多核心型格局可以分为非单元环绕式多核心型格局、非单元并列式多核心型格局、单元网络式多核心型格局等三种情况。对于不同形式的景观格局,其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城市生态公园景观格局时,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5. 总结
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要从人与自然的角度出发,合理的设计城市生态公园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锋.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实践探讨[J].科技传播,2011,(12):125-126.
[2]舒怡达.关于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中旬,2011,(09):141-142.
[3]陈日逢.城市公园生态园林设计探討[J].中华民居,2011,(02):117-118.
[4]朱芳.关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4,(21):19-20.
温泉规划设计的六大原则 篇8
温泉规划设计的六大原则
1、线性原则:消费流线以服务综合楼为起点和终点,沿主流线设置功能温泉池,按动-静-动-闹-静规则组合分布;也可以采用环形消费流线设计,就象在温泉管网中采用的环形管网一样,保证温泉供水的完整和安全,而采用环形流线,是为了保证人流的不乱不散,统一有序,即让客人由室内—露天—半室内的消费流程。员工后勤与物料运送设置独立的通道、合理分流。
2、和谐生态原则:以温泉为中心,师法自然,因地制宜,利用地形的变化,设计丰富的视线景观,运用传统借景手法,力求建筑与生态的相互呼应,营造景观序列感,创造舒适的温泉体验氛围。温泉设计中也要考虑到风水问题。我们不能迷信,在我个人的理解中,什么是风水,就是与当地的环境融合得自然而和谐。
3、成本原则。尽量减少土方工程和选用生态本土材料,最大限度节约建设成本;流线合理化,人力效率最大化;加料池、天然原汤池、spa池、造浪池、娱乐动感合理分区,科学配合用水,在设备及技术上合理管选型,从而减少温泉水对管网的腐蚀,最大限度合理利用温泉水资源和节省成本。温泉度假村项目的投资都比较大,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经营者的综合运营成本,不能是设计只管设计,不为经营考量。
4、效益原则:根据室内外空间大小和客流量的需求,迎合市场需求的合理设置项目,加入矿沙、鱼疗、保健、温泉小食、水疗、漂流、水上乐园等项目,加强非亲水性的温泉养生产品的开发,布局上方便管理,在门票基础上强化二次消费,增加营业收入。温泉在规划时要考虑季节性差异,淡季经营时增加水上乐园项目来弥补温泉经营的季节性差异。
5、温泉定位原则:做好水文章,温泉不过是水加健康,还有娱乐,温泉之所以是温泉度假村就是因为有温泉,是主打菜,是核心东西,一定要把温泉做好;游客来此旅游,无非是冲着温泉来的,把温泉作为核心推出去,吸引客户。
公园景观设计规划原则 篇9
一、项目概况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城区山体公园位于椒江城区的山体,具体为白云山(包括大、小白云山,葭沚山)、太和山(包括太和山,腾云山)、枫山、凤凰山和东山等山体部分,面积约400公顷。
二、规划目标及要求
根据台州市总体规划,椒江城区的山体是重要的自然景观资源,将其规划成各具特色的休闲风景游览区。本次规划要充分整合规划范围内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将之规划成为具有独特文化和环境优美的森林公园及城市空中花园。
本次规划的设计要求为:
1.各山体应有完整的游步道系统,将所有景点有机结合,使之成为供人们游览、休闲、观景的完善的山体森林公园。
2.据山体原有椒江“八景八胜”的恢复性规划设计,充分挖掘其丰富的人文、历史自然资源,规划设计成新的景观。
3.据原有植被条件,提出各山体植物景观改造要求及规划。
4.规划深度,总体范围按总体规划要求,山体景观范围内的一些重点景观及景点规划深度,特别是各山体的进出口要按修建性详规进行规划设计。
三、1.枫山桥
为了方便居住在枫山东侧的居民,同时为了便于游客在枫山和太和山各景点之间游览,建议在建设路上,太和山乃崦岭与枫山相距最近的地方搭建天桥,取名为“枫山桥”。枫山桥横跨城市交通干道之一——建设路,连接两座山体,考虑到城市现代景观和山体的自然风光,枫山桥采用了现代与古朴相结合的设计风格,具有景观和城市交通双重功能。
2.明珠百花谷
充分利用太和山茶园、明珠里水库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水库周围规划一个以休闲、旅游、疗养、度假为主的山中绿地。久居闹市的市民,可以在这里找回只有自然相伴的乐趣。在水库边建茶室、望塔亭、休息木屋,但体量不大,建筑风格以当地古建和民居风格为主,同时建筑材料选用生态型,以木材为主。水库周围种植垂柳、白玉兰、二乔玉兰,休息庭廊旁以樱花、碧桃和海棠为主,地被灌木采用栽培品种丰富的杜鹃花科植物,以展现春天山花烂漫的美景。茶室中可以安排民间乐器演奏。从太和山顶望去,一派“嘉树列道,被野茶园,弦歌四间,民安其业”的美景。
3.白云山北入口
现状:位于轮渡路与云西路的交叉处。轮渡路的对景,周边地块属于云西路沿山地块拆迁改造计划用地。节点东侧为规划中的商业街,西侧为规划中的高档商住区。一条土路通往白云山脚下的宗教区。
规划思路:白云山宗教文化浓厚,山中有许多道教和佛教的宫、观、寺、庙。主入口山门的设计采用传统的牌楼形式。此牌楼也是轮渡路的对景。正中央横刻“白云胜景”,竖刻“上有白云野望之胜,下有半山避暑之乐,佛经道经声声,不绝真参悟之得也”。山门前置三个香炉,内设红色灯光,意喻山中“香火旺盛”。牌楼和香炉共同构成白云山主入口的标志性景点。进入山门,为一条“佛主题”大道,路面每隔一段距离,刻有“佛”文化主题的雕刻。道路两旁植高大的松柏,如罗汉松、白皮松等。主入口两侧规划为停车场,停车场两侧设弧形大幅宣传幕,既起到了宣传景点,突出主题的功能,又与东侧规划中的商业街公共绿地和西侧商住区自然衔接。
4.枫山西入口
现状:枫山路经一条土路与上山园路相连,缺乏入口标志。
规划思路:在入口处用塑石堆砌的入口标志,简单,大方。
5.流香涧
现状:无入口标志,通向景点的园路需要疏理,景点周围植被现状欠佳。
规划构思:增设景点入口标志。选用天然石材置于景点的入口处,上刻“流香涧”。在现有园路基础上,改善园路两旁植被情况。沿路种植各种清香的花草,一路走去,有淙淙流水声与飞花相随,一缕缕淡淡幽香,不时扑鼻而来。
6.凤凰双亭
“凤凰双亭”将凤凰山主体和南面的坡地意境相连,与北观景台、凤凰山北入口文化广场共同位于凤凰山南北中轴线上。
现状:凤凰山主体西南54米高处已建有一六角亭,亭前为一块三层坡地,未经规划。
规划思路:建议将这一坡地处理为三层平台,供市民活动和休息之用。采用天然石片嵌草,设栏杆,对亭前植被做疏林处理,适当打开“观景窗”。同时,在凤凰山南面的小山坡上建亭,与现有的六角亭两两相望,合称为“凤凰双亭”。通过此二亭达到将凤凰山的两部分意境相连的效果。
7.醉夕阳
现状:“醉夕阳”景点位于枫山西面,现状为一小面积的山中平地,无任何人工设计。然而此平地为山中一块不可多得的好地块。主要观赏面朝西,为城市景观。
规划构思:此平地的设计主要依托于夕阳西下时的自然景观。平地上设置一花架,为游人提供休息、观景的场所。平地上种植杜鹃花,当杜鹃花开放时鲜艳的红色与夕阳的红色相互辉映,好似“一园红艳醉坡坨”的意境,令人陶醉。利用花架与山体之间的空地种植竹子,与现有的松、柏相搭配,意喻长寿,与“夕照台”意境相合。
8.鱼欢坳
在水库边选择了一处植被茂密、环境清幽的向内凹进的地块,规划为以钓鱼为主的集观赏和娱乐为一体的平台。
9.白云山岩场驳坎
公园景观设计规划原则 篇10
文化承载着一个城市最为根本的特征,而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很好的诠释城市的品味与特色,同时也传承着当地的人文精神。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城市公园的整体规划也在悄然声息地改变着,由原先注重外表建设慢慢上升到注重精神文化内涵的整体规划。公园作为构成一个现代化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元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对城市公园的设计上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现如今,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公园已然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首选。城市公园的设计也从最开始的单一风景到适当增加一些游戏设施,再到现如今的集娱乐、休闲、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娱乐场所,城市公园的涉及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形式也日渐多样,而这些也对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最先要考虑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园的功能,要满足使用者最基本的要求和期望。因此,我们在对公园设计之初,必须对该地区的人们当下和未来的日常生活环境和变化作系统全面的分析探讨,还要明确城市公园在改善当地人们生活环境的意义与价值;其次,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还要对该地区的环境特性作充分的了解,以便更好的挖掘适应当地的环境特性,做出更为合理的公园规划,设计建造出更有利于人们日常生活,有益于环境健康发展的城市公园。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规划整体,功能划分合理
在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中,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范围广泛。在设计时,结合要设计的城市公园类型,对公园所选区域的居民、地形、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在整个城市空间环境体系中的地位做到全面的分析,使之在功能上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在景观规划上相呼应。城市公园整体规划与设计,功能划分合理的价值在于通过全面分析协调,使公园的各个局部之间得到合理的安排,从而使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妥善的处理好城市绿化系统与公园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满足休闲娱乐、艺术欣赏、文化教育以及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功能要求。
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设计
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体现在硬质条件上,同样也要注重人文尺度的内涵,也就是人性化设计。景观环境包括视觉景观、生态绿化以及公众的行为心理这三部分,前两者是从人们的视觉感受与生理角度出发,旨在研究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广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让人感到舒适。这就是我们常所说的,“以人为本”的设计。城市公园在所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选区域的周边居民是该公园在设计之初要考虑的主要人群,因此,要从根本上实现“以人为本”的大城市公园设计就必须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活动特点。城市公园的人性化的设计手法主要体现在公园的选址、周围的交通组织、空间围合感、功能区域的划分、公园的边界、景观雕塑小品以及公共设施的设计上等等。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
在景观规划中,无论是城市公园还是广场,设计时都要避免为刻意追求宏达的气势而规划,要因地制宜,将该地区原有的景观设计要素加以合理利用。我们在设计城市公园时要充分尊重当地原有景观,利用该城市该地区的地形、界面、基地的起伏等等,在设计中加以善待,并加以适当的改造,创造出即有休闲娱乐功能又有环境保护作用的现代化城市公园。而上述这些都是一个城市印象、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能体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环境之美。
尊重文化,突出当地人文特色
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特定的自然与文化,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协同发展,共同构成当地的景观特色,凸显出地方文化精神。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尤其是城市公园的设计,更应该充分尊重其地方文化,突出自身的风土乡情和历史文化的特色,而这也是确保城市公园景观多样性的重要方法。以文化为中心的城市景观规划中,历史风貌与地方文化应该得到充分展现。因此,在具有特定的自然景观组成的城市景观设计中,突出地方文化,远比盲目的营建大量的人工景观,更具有景观价值和公众吸引力。
植物多样,强调生态性与功能化
城市公园的植物在种植上不但要遵循植物种植的一般规律,同时也应该结合公园不同的功能分区因地制宜,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环境,结合各个功能分区,将公园各出入口、道路、景观小品等与绿色植物合理搭配,形成有特色景点,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功能作用;在植物种类的选择上,要注意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生态保护作用和功能性,这样既能增加公园景观的层次性,有利于塑造景观的季节变化,同时也有利于病虫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生态价值与可观赏性。
总之,城市公园常常被视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场所,它为整个城市的环境建设、城市品位增光添彩。因此,一个优秀的城市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充分考虑当地人们的行为心理,以他们为依据来进行设计,同样也要结合当地特色,展现城市历史文化以及地域特色。只有充满爱、充满人性化的城市公园才能展现当地的城市风貌,也才能更好地体现一座现代化城市应有的本质。在设计时,一定要采取合适的设计手法,还要注重处理地面铺装、绿化、雕塑等等各方面的关系,使之相互促进,相互配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加和谐、宜人的城市公园。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郭泽亮,研究生,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设计;
公园景观设计规划原则 篇11
关键词: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整体布局,景观元素,自然生态
1工程概况
雁栖湖公园位于衡阳市北部石鼓区东方红渔场和团结村所在地, 南侧通过雁栖大桥与市中心联系, 基地西临蔡伦大道 (107国道) , 东北临规划道路, 南侧临蒸水北路, 交通便利;基地现有渔塘、旱地、水域等, 地势较低凹, 现有自然标高51 m~52 m, 地势平坦, 区域内河道纵横交错, 水系丰富, 自然条件优越。本片内建筑以居住建筑为主, 有少量的商业和企业厂房建筑, 其中107国道与蒸水北路沿街地段大部分为临街门面的多层建筑, 湖周边住宅建筑布局混乱, 大多为2层~4层低层建筑, 拆迁总建筑面积为67 520 m2, 其中雁栖湖外面西侧的拆迁建筑面积为49 836 m2, 湖包围的范围拆迁建筑面积为17 684 m2。
2雁栖湖公园规划理念与构思
2.1 规划目标定位
将雁栖湖公园规划设计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休闲景区, 集观赏、健身、娱乐、文化、自然保护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满足城市总体规划对本区的定位要求, 围绕“雁”和“水”文化做足景观文章, 同时保证公园与周边石鼓公园、蒸水河风光带等的有机联系, 发挥其对于区域开发所起的生态、景观、经济、等方面的作用, 更好的服务与民众, 突出“蓝天、碧水、花园”这一主题。
2.2 公园规划设计理念与整体构思
衡阳气候温和, 地层发育较全, 水系发达, 植被丰富, 立地条件优越。规划定位为综合性的公园, 是供城市居民休闲、欣赏、使用的, 因而这首先决定了它要以大尺度的概念来规划设计, 规划中着眼考虑设计空间和自然空间的融合, 不仅仅关注于平面的构图及功能分区, 还注重于全方位的立体层次分布, 运用地形处理, 植物配置等手段进行高差的创造和空间转换。平面构成线条流畅, 从容大度, 空间分布错落有致, 变化丰富, 再加上满园的植物随季节变换造成的景观变迁, 使整个公园规划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 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规划中自然生态的理念一直贯穿始终, 体现了尊重自然而不仅仅是改造自然的现代设计思想, 追求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密切结合, 相互辉映, 相得益彰。
3景观元素分析
雁栖湖公园场地内现有的景观元素主要体现在丘陵 (山) 、水系 (水) 二个方面。由于长期不尽合理的利用以及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 使得各景观元素的质量大大下降, 山水之间的联系也被切断, 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效益。合理再现并有机组织场地中已有的景观元素, 是因地制宜、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基本要求。
3.1 丘陵资源
公园用地以低丘山地为主, 面积较大。相对完整的山形和缓起伏的山势, 以及由山脊、山谷、坡地、台地等形成的丰富多变的空间, 为公园空间的营造、与园外相互借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公园设计可充分利用丘陵地貌作为空间骨架, 形成以山地为特色的景观类型, 并借助公园建设改变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群落单一的现有不足。
3.2 水系资源
充沛的降水、丰富的水源, 以及溪流、池塘、水洼等形成公园用地内多样的水景形态。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完善的公园水系, 既能形成灵动的公园气氛, 也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水系的循环利用与水质的改善、维护应作为公园设计优先考虑的技术措施。
4雁栖湖公园整体规划设计
根据以上良好的天然条件, 在规划设计时因山就势、因地制宜, 注重生态环保, 不破坏与扰动, 具体如下:
4.1 总体布局规划
雁栖湖公园规划总面积约388 000 m2, 其中水域面积约15 300 m2, 陆地约372 700 m2。功能性是公园规划的重点之一, 规划中功能划分井井有条, 在保持总体风格的基础上追求各自的特色, 考虑全面周到, 分布人性科学, 强烈吸引城市居民来公园, 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溶入绿色的环境, 享受美好的优质生活。本方案规划将按公园绿地不同的地势、景观等分为十个功能分区:入口区、健身游戏区、荷塘月色、候雁雕塑区、临波花榭区、休闲垂钓区、特色植物园区、阳光草坪区。各景区通过环湖景观路紧密关联, 视线通透, 互为借景。
由于场地内外高差悬殊较大, 在竖向设计时不仅有绿地的起伏, 局部结合景点做些跌落, 在西南入口处利用地势高低做成台地景观。
通过各景观节点的穿插, 强调公园游赏的身心体验, 主要有四种:新奇而舒适的自然生态体验;激昂而深思的文化艺术体验;亲切宜人的水际体验;清爽幽静的林荫场地的交往体验。随着这些体验, 市民的身体得以释放, 心情也随之放飞。
4.2 分区布局规划设计
4.2.1 入口广场区
公园内有两个大的车行入口, 在西南沿蔡伦大道设人行入口, 也是城市居民进入公园的主要入口, 并在入口处设置了大小不一的集散广场、停车场等。入口的对景是一地景园, 利用地势的高差做成台阶状起伏的花坛, 再通过一木桥与构图中心广场相连, 构图中心广场是一标志灯塔, 曲水流觞行带、侯雁雕塑广场与弧形的服务中心用房相继布置, 衬托着侯雁雕塑和灯塔, 经曲桥与对岸的比冀广场及山水苑小区成轴向对称, 彼此呼应, 连成一个整体。
在西北侧入口, 设有开敞的入口广场, 渲染公园欢乐、详和的氛围。通过花坛、树池、铺装广场等的组合形成公园的入口标志, 营造入口热烈、活泼、大度的氛围。
4.2.2 健身游戏区
西南入口的北侧是游客的健身游戏区, 该区域设有茶室及露天茶座, 健身区与绿地间有景墙分割, 景墙虚实相间, 割而不断, 该场地有游路延至水面和中心广场, 人们可在台阶上或坐或立。诗人说:被环抱着的, 是心灵最好的港湾, 这块坡地、景墙围绕的健身游戏区即是如此, 在这里可以好好放松一下那沾满赴赴风尘的心灵。练一段太极拳, 活络一下筋骨, 感受身心的放松;再品一杯香茗, 欣赏着雁栖湖美景, 体味久远的水乡意境, 品着的是茶, 也是生活;谈笑间, 传说与新闻都随茶香飘散了开去……。
4.2.3 荷塘月色景区
在西南入口, 设一交通岛, 绿化中央设景石。沿入口前行设一入口广场, 上置雁栖湖主题雕塑, 作为风光带的景观序幕与文化立意。在往西走沿地形高差拾级而下, 则有一临水的小广场, 将原有水面保留, 修整其岸线, 设置亲水平台, 在水中设置音乐喷泉、水上汀步、并利用地势高差在水中设置跌水, 以丰富水景效果。
在规划的南面山头, 整个景区的制高点位置设置了两处观景亭, 在此即可遍览整个雁栖主景区美景。
4.2.4 候雁雕塑区
从西南入口下来, 沿公园的木拱桥经灯塔广场东行, 便是候雁雕塑区, 在这里设置各种造型的大雁雕塑, 生动活泼;传说:“北雁南飞, 至此歇翅停回”, 因着衡阳的人杰地灵、山清水秀, 更因我们开发建设的雁栖美景, 为大雁创造的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 大雁歇翅停回的美好传说在人们的潜心期待中、在雁栖湖的空灵秀水中将演变为现实成为可能。
4.2.5 临波花榭景区
衡阳是个人杰地灵的城市, 自然人文景观较多, 为使游客在公园的游走中充分感受身处衡阳福地的舒适与愉悦, 我们规划中做到步移景异, 设湖中的鹊桥、亭、临水的木栈道, 水面的睡莲、挑在湖面上的望湖阁, 在阁中可欣赏四周的美景, 感受古人醉袖凭栏的那份雅致, 同时该亭也成了其他区域欣赏的视觉焦点。
4.2.6 儿童游乐区
在西北侧入口南侧, 设有一儿童游乐园, 在该区设置了童趣园地、淘气沙滩、迷宫, 小朋友可以在此尽情的游玩, 在这里大人和孩子各得其所, 其乐融融。儿童是国家的未来, 是每个家长心中永远的牵挂, 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 陶冶孩子的心灵, 是我们的设计主旨。
4.2.7 特色植物园区
在公园的北侧, 紧接山水苑小区, 是欣赏公园植物景观的特色风光带, 以具衡阳乡土植物重阳木、马褂木、槭、三角枫等色叶植物成片栽植成色叶林带, 并配置大量的芳香植物, 结合衡阳市花茶花、月季等特色栽植, 形成公园的幽静所在。
4.2.8 阳光草坪区
在特色植物园区南侧的临湖绿地, 是一大片开敞的草坪, 在这里可尽情享受阳光的温情和烂漫, 在草地上坐息, 可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在宽敞的大草坪上还可放风筝, 家长与孩子一起追逐、游戏, 放飞心情, 享受天伦。
4.2.9 雁湖落影区
在山水苑小区与雁栖湖公园地景园的轴线上, 设水上俱乐部及观演舞台, 满足市民进行室外表演、音乐会等的功能需求, 舞台挑出水面, 此处是轴线的收尾点, 与标志灯塔遥相呼应;坐在亲水鹊桥、亭, 临水的木栈道上, 头上是白云缓缓飘动的蓝天, 脚下是哗哗流淌的湖水, 你既可以什么都不想, 完全忘记时间, 也可以把思绪托付给它们, 任由其带到那从没去过的远方。
4.2.10 休闲垂钓区
这里是雁栖湖的收口, 湖面相对小了许多, 局部形成较小的围合, 水面相对安静, 由于水流的蜿蜒, 此处是鱼类相对活跃的区域, 拟设置一些栈道和平台, 便于市民闲暇时垂钓, 享受蓑翁垂钓的清静、悠闲, 感受生活的美好。
4.3 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是公园空间骨架, 它串联各种序列空间, 并成为各个特色区域的界限。规划根据人的行为心理, 从交通、消防等多个方面精心考虑, 以浏览观光路线、人流及视线空间组织和景观意境表现等因素来规划道路交通系统, 将各大分区通达顺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人流主要交汇处均设有较大面积的活动空间, 体现了良好的疏通性和引导性, 这里也为市民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 城市的人文气息在此汇集, 一股高雅的品位和气质在不言之中弥漫于整个雁栖湖。
公园在与城市主干道相连的最近处设置了大小不一的车行、人行入口, 所有道路系统两旁均合理设置地方特色的指示牌和路灯, 在充分发挥其功用性的同时亦强化着主题, 为公园增色不少。在游园路的面层选择上, 有序的铺设一些特色图案, 可结合“雁”和“雁文化”, 突出“雁栖湖”特色, 使游客既有游走之乐, 又有视觉享受。
4.3.1 交通设施
规划中雁栖湖公园交通工具主要为自行车、电瓶车、自划船等无污染交通工具, 在公园的二个主要入口设置了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场;环湖在公园的主景点设置自行车临停点, 方便游客游览、休息之需。沿雁栖湖湖岸设一处游船码头, 分别靠近主入口及人流集散点, 游船临停点配合景观及湖岸线形态设置。
4.3.2 道路分级
公园内道路分为三个等级, 保证不同生态敏感域内的不同使用要求。一级路是公园的主路, 宽5 m, 两侧设行道树, 强调浓荫夹道的效果, 为湖两边的联系道路, 主要供人行并辅以少量车行;二级路是自行车道, 宽3 m, 与主路交叉环湖, 构筑特色交通游憩景观;三级路是小园路, 宽2米左右, 游客不仅能方便、快捷的到达景观节点, 同时又添林中游走之乐。
4.4 绿化与铺装地面配置
作为公共景观空间, 公园及沿湖风光带的绿化面积和铺装地面配置应根据设计总体效果合理搭配, 在人流集中处, 铺装地面的面积大而集中, 以满足人们的活动和集散要求, 在以绿化和自然景观为主的地段, 铺装地面面积比例减小, 仅起到组织游路和点缀环境的作用。
公园的绿化配置以本树种为主, 乔、灌木、花木的结合, 注重植物的季向搭配, 做到四季常青、季季有花。铺装地面材质选择根据设计总体构思选择、可选择花岗岩、人造装饰砖等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材料。
4.5 公园景观设计
该公园以自然景观而别具一格, 园林建筑、小品与雕塑均是为公园总体功能服务, 因此, 设计中园林建筑、小品与雕塑的设计均与公园整体风格相契合。设置的园林建筑在功能是公园必须的, 如公厕、管理服务房等, 该类建筑的体量造型精致典雅, 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设置的景观性小品及雕塑均与设置地段的景观主题相呼应, 以小品、雕塑的点缀,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公园及沿湖景观带上的功能性小品, 如栏杆、坐凳、果皮箱等, 在满足其功能要求的同、时, 必须成为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坐凳可独立布置, 亦可结合树池、花坛布置, 其材质可采用木制、石质、不锈钢、铁艺等不同类型。
5结语
综上所述, 本公园根据各个地块的位置、功能、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 在分区规划上划分为近10个主题景区, 并结合一系列景点的布局, 形成内容丰富、景色多变、适宜不同人群、不同季节活动、观光、休闲、运动等需求的公园游览区, 并形成了山水交融的、生态多样的良好自然风光。 [ID:5172]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与城市生态建设[J].城市规划汇刊.1999.
[2]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鲁敏, 林黄杰.园林景观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公园景观设计规划原则】推荐阅读:
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论文08-11
湿地公园景观09-28
公园景观设计问题08-14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10-19
公园景观小品赏析09-23
城市湿地景观公园设计09-21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05-21
森林公园景观设计07-22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09-15
公园景观设计的意义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