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心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2024-07-11

街心公园景观设计说明(共6篇)

街心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篇1

《街心广场》教学设计分析

明山区东胜小学

冯丽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街心广场(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整数(买文具),了解了小数的意义(第一单元),知道了小数点位置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为接下来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奠定基础。这节课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教材是通过计算街心广场,花坛,地砖三种大小不同的面积,以如何计算地板砖面积设疑,引发学生思考,在比较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从而发现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中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过程,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的过程,并能运用这个规律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究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个关系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积中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

设计理念:通过计算三种大小不同长方形的面积,引发学生思考,在比较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从而发现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中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过程,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1. 2. 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单位换算

0.3米=()分米

7米=()分米 口算

0.2×8=

2.5×4=

6—0.7=

【说明】在接下来的新知探究环节,我们要让孩子自主探究出0.3×0.2的计算方法,其中就要用到通过单位转化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计算;小数乘整数是第一课时学的内容,复习这一知识,为研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情境导入,引导探索

(课件出示街心广场情境图)

这是美丽的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坛,花坛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从图中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1:我发现街心广场、花坛、地砖都是长方形的。

生2:我还知道了它们的长和宽.街心广场长 30米,宽20米;花坛长3米、宽2米;地砖长0.3米、宽0.2米.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花坛的面积?

(3)地砖的面积?

(4)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快速计算一下: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花坛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生:汇报:(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板书)

(1)街心广场的面积为:30×20=600(米2)

(2)花坛的面积为:3×2=6(米2)

地板砖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想一想怎样计算0.3×0.2,然后四人一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各自的想法。

1.我们小组是把0.3米变成3分米,0.2米变成2分米,3×2=6(分米2)=0.06(米2)。

2.把0.2看成是2,把0.3看成是3, 2乘3得6,因为扩大100倍。所以要再缩小100倍,得0.06

3.有的同学也可以不把两个数都扩大,只把0.2扩大10倍,2乘0.3得0.6,再缩小10倍也得0.06.4.0.3乘0.2就是把0.3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两份。0.3的十分之一是0.03,也就是一份是0.03,两份就是0.06 5.可以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计算,看成02乘03的006,小数点点哪呢?如果是00.6,小数点前面的两个零就没有意义了,只能是0.06了,这可是大胆的想法。【说明】为什么把0.3米、0.2米要变成3分米,2分米呢?因为0.3、0.2是小数,学生们不会计算,变成3和2就可以计算了,这样就把未知的小数乘法转变成整数乘法了。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式子:

街心广场面积: 30×20=600(米2)

花坛的面积: 3×2=6(米2)

看一看长与长之间、宽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小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 生:我们发现:这两个长方形的长有关系,从30→3,缩小到原来的1 / 10,宽从20→2,宽缩小到原来的1 /10。

同学们对这两个式子中的长、宽进行了比较,现在我们比较一下(1)和(2)两式的面积,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指板书:30 × 20 = 600 × 2 = 6

生:面积从600→6,面积缩小到原来的1/100。

同学们的发现非常正确,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比较一下3×2=6和0.3×0.2=0.06,看一看它们的面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

生:长.宽分别缩小到原来的1 / 10,面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所以0.3×0.2=0.06 从刚才的比较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发现了乘数变化积也变化,而且乘数各缩小到原来的1 / 10,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反之,乘数扩大,积就扩大)。

【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运用转化的策略算出0.3×0.2的结果,在初步会计算0.3×0.2的基础上,及时进行以下的巩固。

(三)感知规律,提高能力

1.试一试.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做一做下面两组题,做完之后相邻两人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1)4×0.3=(2)0.13×2=

0.4×0.3=

0.13×0.2= “0.4×0.3”的积是多少?怎样得到的?(第一组中最下面一个算式与最上面一个算是比较,4缩小到原来的1/10,所以,积“12”也应缩小原来的1/10,所以等于0.4×0.3= 0.12。)

“0.13乘0.2”的积是多少?(从2到0.2缩小到原来的1/10,所以积应缩小到原来的1/10,0.13×0.2的积是0.026。)

2.课本例题下面的填一填.完成之后独立思考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总结:我们发现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生举一个例子说明:例如“0.13×0.2”第一个乘数是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一位小数,积就是三位小数。

(四)归纳小结

以后我们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然后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

如“0.3×0.2”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板书乘法竖式)

计算时可以先算3×2=6,再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0.3×0.2=0.06。

【说明】在归纳小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算式并质疑“同样是小数乘法,为什么有的结果是一位小数,有的结果却是两位小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学生根据表格体会到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后,创设了验证的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个结论的认识。运用猜想—验证—概括的模式,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师:下面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

1.完成P43练一练一题,完成后与同伴互相交流。

2.利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还可以帮助淘气解决一个问题呢!完成P44第2题。

(全班反馈)重点讨论错误的情况。

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计算了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花坛的面积、地砖的面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两个小数相乘,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和。

(五)布置作业

看看你学的怎样?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学生能说清“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有几位小数。”)

0.78×0.3 1.53×2.25

16.7×18.2

0.001×0.01 15×0.723

0.05×0.05

街心公园作文300字 篇2

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妈妈来到了街心公园。只见一扇绿色古代样式的大门被两棵参天大树掩映着,穿过大门一直向里走,一条彩色石子铺成的小路显得格外干净,路边最引人注目的是几株月季,它们那粉红色的.花瓣就像一张张孩子的笑脸,给平淡无奇的草坪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氛。向前走,清晨的雾气中一株高大的塔松出现在眼前,好像是忠诚的卫士在守护着整个街心花园。

再向前走是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这里有滑梯、转椅、蹦床等,每天都充满着孩子们欢乐笑声。

晚上是街心公园最热闹的时候,大人们在这里聊天,小孩子在这里追逐嬉戏。

某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篇3

城市绿化是城市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涉及城市形象、环境改善、居民休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那么我们如何理解现代城市公园的本质内涵?古代园林的最初设计是从景观意境出发,其中没有商业目的.现代中国以园林用地作为商业赢利场地,大兴土木,充斥着混乱的商业气息,严重破坏了绿化景观,也扭曲了园林本身应该具有的生态本质。

我们可以把景观定义为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人文过程和人类的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所谓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显现。因此乡土景观是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聚落、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这种乡土景观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乡土景观的这种理解包含几个核心的关键词:即,它是适应于当地自然和土地的,它是当地人的,它是为了生存和生活的,三者却一不可。[1]所以相对于“城市景观”而言,“乡土景观”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结果,其本质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为当地人的生活而设计,也为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景观提供了不尽的源泉。

从现在来看,乡土景观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体现为“自然之美、文化延续、城乡一体”的核心思想。乡土景观作为后工业时代的战略定位,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先进理念:

1、具有环境优美、和谐高效、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等主要特征,是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2]

2、乡土景观是人性化、生活化的园林景观。

3、乡土景观具有有历史底蕴和人文特色。

4、乡土景观是绿色、低碳的生活景观。

5、乡土景观是后工业化时代的审美导向。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城市绿地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其环境质量得到显著的改善。但另一方面,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一些列问题也开始显露并呈现出逐渐蔓延扩大的趋势。其中最为突出的几点为:

1、“过度开发、生态失衡“;”千城一面,失去特色“;

3、盲目崇洋,文脉流失”。[3]那么如何给人们提供一个生态化、人文化、合理化的乡土化景观环境是城市景观发展的趋势,也是我们所追求的。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求,乡土化景观的时代即将出现。法国在建设新城时引入农业景观,把农田作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隔离带。2004年,沈阳建筑工业大学新校区出现了中国首个校园里的农田景观。

在收集大量资料及现场考察后,我们选择了广东省广州市白云新城中心地带的一块占有约

为34万平方米,毗邻白云山的地块作为乡土化景观公园设计。在原有的地形基础中进行景观设计,并重点把 “将农村带入城市” 的概念融入本项目设计中,向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生态并且人文化与人性化的景观场所。相关资料收集

2.1 乡村化景观的哲学基础 2.1.1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贯穿了我国整个古代文化思想史,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其反映到造园中,既表现为园林造景中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想方设法在有限的空间中再现自然。[1]同样乡村景观也在这种自然观的影响下,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

2.2 乡土化景观的特征 2.2.1 乡土性

溢乡生态园侧重于乡土气息的表达,延续广州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从传统的园林吸收营养,注重环境景观与当地风土环境的融合,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2.2.2 生态性[4]

1、充分利用场地的特殊位置和现状条件,在场地中规划水体、湿地,尊重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2、利用地形公园自然化,将道路在需要时做成栈桥,人在芦苇丛、花丛、树丛中行走。

3、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强化生物多样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2.3 乡土化环境在城市景观中运用的意义

乡土化景观源于乡村生活、来源于自然,朴实无华,但却与地域特征密切相关,并蕴含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地方精神,不同地域之间的乡土景观元素保持较为明显的差别。我们认为,从平凡的乡土景观元素入手,去发现其朴实的美和透露出的真情,进而对当前的园林创作活动提供思路,应该是一件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事情。[5] 2.3.1 维护和重塑生态环境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进步,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已经逐渐发生了偏差。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日渐升高的全球气温、束手无策的各种疾病„„这些残酷的现实都在告诉我们,没有大自然,人类什么也不是。[6]

因此,为了重新找回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了寻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我们必须重新学习古人对待自然与土地的态度,学习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学习他们对乡土景观的保护与传承。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文明走的更远也更加辉煌。

2.3.2 保持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总是受当地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个城市,每个区域所特有的景观风貌各不相同。它标志着一个地域所特有的景观风貌和历史人文,是地方特色最准确的表达方式之一。[7] 2.3.3 延续地域文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加速,土地上每天都在不断上演着崭新的故事,今天可能是农田,明天就变成了住宅区;今天还是乡野古镇,明天就开发成了旅游度假村„„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进步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历史呢?一一丢掉的历史,我们该怎样对待它?是毫无留恋的扔掉,还是换一种方式保留?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已经不需要再论证,因为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明天,还有那些血脉相连的过去!所以,即使是一块小小的农田,一片长满水草的池塘,一条孩童嬉戏的小溪,它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因此当必须改变现状的时候,我们应该怀着虔诚的心,对自然、对乡土环境进行合理改造。即使另作他用,也尽可能的将这块土地的记忆保留下来,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相关案例解读——溢乡生态园景观设计

3.1 项目区位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新城内,东临云城东路,西靠云城西路,北至齐富路,南至齐乐路,是白云新城的中心地带。公园占地约为34万平方米,毗邻白云山,基地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学校和居民区;东部主要是特色文化区,如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南部的齐富路连接白云新城的商业区。3.2 基地现状条件 3.2.1 地理条件

白云新城是广州城区内重点规划的新城,政府重点支持开发,毗邻万达广场,使白云新城拥有了更大的升值潜力,成为继珠江新城外广州城市最受瞩目的重点开发区域。将被打造成一个可容忍24万居住人口的城市副中心。3.2.2 交通条件

区内交通网络四纵四横划分清晰,交通方便,地铁2号线延长线和多个公交枢纽途径白云新城核心区,现规划中的9号、12号、14号轨道线也途径新城核心区。3.2.3 环境条件

地块毗邻白云山。全园以平坦地形为主,南部较为平坦,北部较为复杂,以现状环路为中心,环路内存在自北向南下降的台地地形,整体较为平整。其绿地率达到40.6%,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0平方米,居民在步行500米范围内可到达公园„„白云新城一带将成为广州的“新绿洲”。3.2.4 植被状况

平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植被分布不均衡,种类单一。基地现有植物以青草,棕榈树未主。部分地块分布有榕树等植物。基地中央靠近水体部分分布有大面积的芦苇和野草,除此之外,榕树和松树也成片分布于梯田处。3.2.5 水系

基地南部以湿地为主,水资源丰富,由北向南的流向汇成一条水沟。南部有几处面积较小的水塘,皆由地势的高低汇水形成的。总体而言,基地水系主要靠雨水和地下水供给,北部水

源相对汇集,南部水源相对分散。3.2.6 土壤

由于基地曾经是飞机跑道,基地土层较薄,土壤贫瘠,表层黄土下为岩石,沙砾。3.3 特色景观资源归纳

广州市景观资源丰富,本项目从生态景观资源与文化景观资源两方面进行归纳,其中乡土化景观属于文化景观资源的一部分。3.3.1 生态资源特色

1、现状山坡和梯田特色

公园北部地表起伏较大,空间层次丰富,内部独特的台地形成,并且在公园制高点可俯瞰荣成全景,观景视野开阔。乡土地形条件为营造特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平原水系特色

公园中部低洼,植被稀虚,特色鲜明,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也是公园生态建设的特色所在。3.3.2 文化资源特色

1、周边环境文化特色

该区依托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新体育馆,以及毗邻各所学校等,为打造特色文化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乡土文化特色

当地民俗活动丰富,民间艺术繁荣。其中特色民俗活动包括秧歌、荷塘垂钓、划船,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有茶艺、雕刻和武术。3.4 设计理念 3.4.1 设计概念

“把乡村带入城市”,为在这嘈杂城市中的人们创造一片心灵净土。3.4.2 设计主题

“隐”是溢乡生态园的主题,我们更多的是想通过景观营造空间的形式,让人们在这个空间形态里形成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间的交流,让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从精神层面上去改变,最终达到关注自然,保护环境的目的。3.4.3 设计载体

乡村景观作为设计载体,营造一个生态的乡村景观公园。人类的发展史告诉了我们人类的进步都是从原始一步一步的走来的,而农业的发展是延续至今的一个见证体,它沉淀了太多太多的历史,而乡村景观作为它最直接的呈现体,给予了人们太多的精神记忆。在这里儿童可以找到本性的童趣,老年人可以重拾孩时记忆,青年们在这记忆的家园里规划这自己的人生蓝图„„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成为自己的精神寄托。3.4.4 设计目标

溢乡生态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上和地方特色,表达乡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并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浏览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3.5 总体构思 3.5.1 功能分析

根据主题概念“把乡村带入城市”,我们在规划的景观空间中以乡土诗意的语言融入到设计当中。在总体布局中我们充分考虑了景观规划中两地块的长形景观空间,并通过特色天桥的景观过渡与连接,形成了公园内部南北互动的景观空间。3.5.2 环境景观分析

1、交通分析:

整个公园的交通流线以环形的车道包围着,主要的人行流线通过入口的整合联结,使之合理有效地贯穿于基地的每个景观空间,且步移景异。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车行与人行线路的分离,让人与车都可以畅通舒坦。(见图3.1)

2、视觉景观分析:

整体以自然乡土风光为主,将乡土文化融入城市公园中。在视觉的衔接考虑上,我们以宽阔空间与高低空间的结合设置视点,将视线范围更广化,满足人们观赏各角度的景观形态,让景观空间丰富多样化。(见图3.2)

(1)对外(公园外)视线的开与合

公园四周视线有开有合,娱乐区和休闲区在视线和空间上半开放;入口广场视觉完全开放;健身区和梳云揽翠区则通过地形和植物加以围合。

(2)内部视觉体验的多样性

空间的闭合与开放,场景的不同,动静的不同等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3)借景和框景

周边高层建筑群会成为公园的借景和对景,而主要园路则成为一个景框,从而和水体形成

一系列的观景平台,通过主要园路可以远远看到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和其他建筑高楼,从而将城市景观引入公园。[11]

3、空间组织分析:

结合以水、绿、土为主体的乡土景观元素的构成,通过“S”环形流线,将涵珠娱乐区、静宜休闲区、稻乡印象区、科普感知区、水景健身区、峡涧涵街区、梳云揽翠区衔接于一体。将景观效应增至最大,满足人们对景观均好性方面的需求,并让各景观共享成为人们的互动交流的平台。(见图3.3)3.5.3 环境景观设计

1、软质环境设计 ⑴ 水体

本公园分为自然式水体和人工水体。

① 在场地南部采用自然式堤岸,沿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

② 在场地北中部利用人工开挖,并用暗管(必要时用水泵)和挖水渠的方式将水引到场地各部。该水系南北循环流动,起蓄洪作用。

③ 在某些广场等分别设计了小型的人工水景。有旱喷泉、涌泉、滚水、溪流、池塘、小型瀑布等共人观赏和儿童戏水。

⑵ 绿化

本公园绿化分为七个区,即密林区、观赏区、桃园区、亲水活动区、生态湿地区、湖滨区、休闲区,形成乔木、灌木、地被三者有机结合的立体生态密林,形成一个具有亚热带特征的乡土植物生态群落。

①密林区(健身区):公园的健身运动区以香樟松、雪柳为主体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公园周围以及其他用以分隔空间的区域内。

②观赏区(梳云揽翠区)以银杏、桂花、栾树、木槿等植物为主,清幽的观赏空间。③桃园区(峡谷涵街区)以樱花、紫薇为主,营造梦幻的植被景观。

④亲水活动区(科普感知区)以柳树、芦苇、水芋等,陆上以保留原有植被,加强其密度,让人们亲近大自然,寻找野趣。

⑤生态湿地区(水乡印象区)利用原有湿地改造成一个个小池塘,水域种植荷花、荇菜、茭白、莼菜、芦苇等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以及开花植物鸢尾、千屈菜等,浅水处种植柳树、芦苇、水芋等,为水鸟提供栖身之地,造就一派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让人们体验水乡

生活。

2、硬质环境设计 ⑴ 硬质铺地

①园内主道采用彩色混凝土铺设,明度低,避免地面反光的出现。同时在各园路交叉口出设计乡土文化符号的铺装图案,各广场中的特色铺装都增加了公园的文化感、艺术感、时代感、可读性和趣味性。

② 园区内开敞空间的铺装以花岗岩为主,充分利用了花岗岩自然、稳定、耐磨、耐冲击、抗滑能力较好的特点,给各年龄段的人们提供了优越的空间环境。

③ 园内的水岸空间的铺装设计力求与自然水面充分融合,以新型聚氨酯透水材料、防腐木、天然石块叠加砌筑进行铺设,形成自然式驳岸,并统一于自然和谐的大环境中。

④ 园内的私密空间采用混凝土砌块砖、鹅卵石、马赛克等材料进行铺设,园路本身的曲折性和铺装材料之间相互搭配构成的多样性,不仅延长了浏览路线,活跃空间气氛,而且是园路与环境充分融合,将铺装与人、自然融为一体。

⑵ 景观小品

在公园环境中设置园林小品的目的有:一是满足功能的需要,二是满足审美的需要。① 蛇形雕塑:设计色彩鲜明,将其布置在空间环境中人的视觉交汇点,与整体环境形成对比效果,以形成空间环境趣味中心。

② 置石:本公园对于不同环境采用不同的置石方法,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构成多幅美好的组景。如忆乡园中的干枯河流,就是利用不规则石头的堆砌而形成的,它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破坏的一种见证。

③ 凉亭:在本公园中点状布置,形成多个观赏点,同时凉亭下,设木椅,供人们休息、坐赏周围风景,同时凉亭外形美观,可供装饰环境,与周围植物等有组景功能。

④休息座椅:根据人的活动习惯及场所性进行布置,形式简洁古朴,色彩沉着,材料选用天然木材、石材与塑料。

3、竖向设计

①场地总体地形为中低外高,南低北高,雨水排放到人工湖中。在地形处理上注意用地形变化来围合空间,场地整体向水中倾斜。

②生态建筑利用植被和石材为外立面,形成自然、开敞的坡地,让空间丰富起来。人们可以观赏公园内的立面景观的同时,享受其场所的功能服务。

4、灯光夜景设计

园灯在夜间柔和的照明可充分发挥其指示和引导游人的作用,同时丰富了公园夜色。结合公园个景观点的需要,分为园径高杆灯、低杆灯、草坪灯、景点泛光灯、指示系统灯。造型简洁、色彩为黑色或深灰色为佳,点缀装饰园林景色。

5、标识系统设计

标识牌形式、色彩、风格均与公园主题相结合,造型简洁,形式活泼,色彩鲜艳,平面设计感强,材料选用木、铝板、铁等,起到指示方位、提供简明信息的作用,其类型可分为:

①环境标志:在公园各主要出入口及主景区设置公园导游图,并标明游客当前的位置。②名称标志:设置于园内各种游玩设施或植物上注明去其名称和功能或植物科属、学名、特征等。

③指示标志:在各景点、建筑附近和园路交叉口设置,起到导向作用。

④设施及警告示标志:设置在公园内各功能区域公共设施及可能发生危险的地带,起告示提醒的功能。3.6 景点设计说明 3.6.1 总体布局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公园周边环境及公园对外交通等情况,将公园分成五个得大功能区:涵珠娱乐区、静宜休闲区、水乡印象区、科普感知区、水景健身区、峡谷涵街区、梳云揽翠区。(见图3.4)3.6.2 分区景观设计

1、涵珠娱乐区 ⑴ 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的设计提取了中国八卦文化中的乾、坤、离、坎四卦作为四周的景观布置,通过虚实的形式布置形成以种向心的围合广场。水体以太极形式进行设计,中心的喷泉是为一个以石磨是结构进行解构设计,中心向外八个口留出,形成一种容纳八方的韵意。

⑵ 涵珠会所

本设计由张开的蛤蚌演化而形成露天剧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公园的一景。露天剧场由下而上呈分层式圆弧状,错落有致。是一处功能人性化的景观设施。(见图3.5)

2、静宜休闲区

⑴流水画廊

流水画廊连接着茶馆,仿佛是茶馆的延伸,给人们更多地去关注延续本土文化,又探索新的艺术。(见图3.6)

3、水乡印象区 ⑴ 湿地浮岛

把乡村景观——池塘引入公园。人们在野草的熏香里,感受诗意地栖居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这就是人们所祈求的田园城市。(见图3.7)

⑵ 喷泉蛇道

喷泉蛇道连接着科普感知区与地铁预留的公共空间,像一条带有菱形斑纹的响尾蛇。人仿佛走在蛇身上,与骑在老虎尾巴上是等同的,这暗示着人与野生自然的精神联系。

从反向的蛇道聚集而形成的蛇形雕塑,象征着一对夫妻在此逆境中仍然相濡以沫,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见图3.8)

⑶ 桃源茶馆

设计灵感来源于水风车,建筑就像一架横式的水风车。它以循转的舞台为中心扩散,周围是观赏美景与享受美食的顾客。整座建筑被樱花包围着,就像处于世外桃源之中,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见图3.9)

4、科普感知区 ⑴ 戏水涧

设计灵感来源于矴步桥,以矴步桥的形式穿过一个自然的场景,一种自然界生存法则的场景,让孩子对自然产生好奇,进而去了解自然,关爱自然。

5、水景健身区 ⑴ 梯田运动场

设计灵感来源于梯田,运动健儿们就像是在田间作业的农民,亲身跟自然接触。而在每个场地的角落空间成为了人们场下的一个交流空间,同时也避免了以往运动场地大面积铺砖的情况 入口广场。

⑵ 游船码头

富有韵味的折线码头穿梭于湖岸,并把富有禅意的凉亭运用于观景亭中,码头中间的沉船雕塑,它既是一种景观,又给人起一种警戒作用,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6、峡谷涵街区

⑴ 峡谷艺术街

设计灵感来源于峡谷,悠长的峡谷景观不禁让人感叹自然的魅力与力量,峡谷中有不同的穴洞概念空间,成为各种不同的休闲服务空间,创造了空间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给整个公园创造了地形上的变化。

7、梳云揽翠区 ⑴ 云顶眺望台

云顶眺望台提取了鸟巢的结构形式进行在设计,通过旋转楼梯可到达三个层次的观景点,每个观景点的观景方式都不用,第一个层次是观景方式主要是引用相机构图的方式进行设计,第二个层次的观景方式主要是引用了圈景的方式进行设计,在预留的开窗前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观。而顶层的观景方式是引用环形原理,采用了一种开放式的方式进行设计,游客可以全角度的观赏到公园的全景。(见图3.10)

⑵ 忆乡园

设计灵感来源于板凳桥,通过架高的板凳桥完成整条观赏的路线,而路线的走向是根据树木的存在而形成,它代表着对自然的一种尊重,为自然让路。整条观赏路线贯穿着一条干枯的河流,它是人类对自然生态破坏的一种见证。(见图3.11)

⑶ 螺景艺术馆

设计灵感来源于一只螺,建筑就想是一只被埋在大地里面的巨型化石螺,它的表面爬满了植被,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而高低变化的旋转楼梯更是全方位的让人去感受空间、了解自然。(见图3.12)设计创新点

1、公园建筑:建筑以“隐”的形式展现,让建筑与绿地真正融合在一起,形成自然、开敞的坡地,让空间丰富起来。人们可以观赏公园内的立面景观的同时,享受其场所的功能服务。

2、公园里的各个景点源于乡村景观,将乡村意境引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为现代人的生活增添几丝浪漫和诗意。

3、“流水长廊”:是茶馆的延伸,人仿佛身处于山水之间感受文化气息。

4、“蛇道喷泉”: 集文化气息与科普教育于一体。

5、“戏水涧”: 功能性、亲民性、人文性的设计。

结论

本文探讨了乡土化景观在城市景观中的运用理念以及运用方法,在寻求突破和创新点的基础上,还存在一些缺憾。比如从公园规划与实施方法两方面探讨乡土景观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运用时,由于笔者实践经验的不足与时间的限制,对于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未能作出很好的阐释。但在方案构思方面提出的概念设计对于今后乡土景观对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具有参考价值。值得一说的一点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我们考虑到人文景观的可持续性,它应该与整个社会生活相适应,以人为本,突出原始的人文思想。如果在设计当中我们仅仅以景观文化为目的,而脱离人的中心,也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总是,景观文化是一个维系人、自然与社会的共生机制系统,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考虑系统外的多方面因素。随着乡土景观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体系和实践项目都将逐渐完善和丰富,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中也必将发挥更大的用途。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图3.1 道路分析图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图3.2 视线分析图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图3.3 功能分区图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图3.4 功能分区图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图3.5 涵珠会所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图3.6 流水画廊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图3.7 湿地浮岛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图3.8 喷泉蛇道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图3.9 桃园茶馆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图3.10 云顶眺望台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图3.11 忆乡园

注:此图为方案《溢乡生态公园景观设计》的设计图.图3.12 螺景艺术馆

参 考 文 献

[1] 场博幸.乡土景观设计手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2] 刘蔓,刘宇.景观设计方法与程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 俞孔坚.低碳美学下的新桃源憧憬[R].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报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5] 荆其敏,张丽安.地景网络环境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 孙晶译.第二自然:当代美国景观[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7]

俞孔坚.文化城市时代的景观探索与实践——从生态学“入世”到文化身份的认同[N].建筑与文化,2009年第60期

湿地公园设计说明 篇4

湿地是生命的摇篮、自然之“肾”、水禽舒适的乐园、物种的基因库、粮食和原料之乡、暂时储水和舒缓洪水的宝地,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独特的和多功能的生态系统。本方案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以展现农村田园风光为主题,进一步打造融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园。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

该项目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1、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保持水土、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地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地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地重要基础。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地原则。

2、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三江口湿地历经了上千年地发展,是湿地生态体系与人类渔耕、农耕文化交合演替而形成,具有非常突出地独特性,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尊重这一特性,尊重湿地自然生态地演替过程,尊重人类在三江口湿地上千年地渔耕文化、农耕文化地历史沉淀,在建设中应对湿地地原生形态尽量保护与恢复、坚持最晓干预地原则。

设计指导思想

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

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

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

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岛是一个原生态场所,拥有自成体系的生态平衡系统和生物链,拥有繁茂的自然植被和特色的地貌文化,是黄河景观湿地设计的主题。

黄河景观湿地总体布局从设计构思出发,拓展了传统天然合一的理念,挖掘地方特色,展现岛、水、树林的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岛、水、树林的概念,将整个环境融入到黄河的大背景中,表达出对岛、水、树林的追求,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岛与水的融合,创造出了富于趣味的空间;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湿地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周边环境及对外交通等情况,规划提出兴建一个黄河码头,两个滨河广场,三条景观轴,六个新区入口广场的功能结构。

一个黄河码头

在位于黄河排水渠入河口处规划兴建一个黄河码头。通过这个码头将黄河北岸的自然山、水、树林等景观环境引入到景观区内,成为整个景区的大背景。同时黄河码头也是黄河景观湿地景观区内少数的几个永久性建筑之一。

两个滨河广场

两个滨河广场即纬一路滨河广场和纬四路滨河广场。其中纬一路滨河广场是整个黄河景观湿地的休闲、集会区。黄河景观湿地内的大部分硬质铺地都集中在这个区。而纬四路滨河广场即为纬四路入口广场,是一个休闲小广场。

三条景观轴

三条景观轴即是一零九国道、自然水系、排水渠。

六个新区入口广场

六个新区入口广场即是在根据对景原则的基础上,为了使黄河景观湿地与惠农新区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新区东西走向的六条主路尽头相应位置处设计六个入口广场在延续了新区城市机理的同时,为游人提供了休闲娱乐的良好空间。

2、景观和空间格局

本规划的景观格局和空间格局可以概括为以直线形和弧线形景观轴贯穿起来的空间系列。

3、景观视觉分析

内部视觉体验的多样性

景观轴同时也是视线廊道。空间的闭合与开放,场景的不同,动静的不同等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借景和框景

远处城市建筑群会成为湿地的借景和对景,而主要园路则成为一个景框,从而和水体形成一系列的观景平台,透过主要园路,可以远远地看到黄河,从而将黄河景观引入湿地。此外在综合活动区内规划的城市观景林带也极大地强化了这种关系。

4、道路系统规划

道路系统

曲线形景观路:为了保护黄河景观湿地内的红柳林等自然树木和植被,湿地内道路的设计是在利用原有地块分割区和现有道路的前提下形成的自由型道路系统。规划路宽度以2米为主。湿地内的主路,自由舒展,连接和贯穿各功能区和多个景观节点。在部分地段做成堤、桥。方便游人快速抵达各景区和景点。路面铺装较为独特。次要线路:宽为均在1

.2米左右,从主要园路里分出来,绕至各景点,可以从一景点走至另一景点。在连接中有水便以栈桥的形式来完成。

5、对外交通和内部游览分析 本规划根据人流来向分析,将入口分成主入口、次入口和一般入口,通过地形变化、植物种植和水体分隔等来阻止游人随意湿地。

6、水系格局

分为自然式水体和人工水体。采用自然式堤岸,沿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此外在某些广场等分别设计了小型的人工水景。

7、竖向规划:

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并保持场地内的土方填挖平衡。在地形处理上注意用地形变化来围合空间。

三、规划设计目标、理念

1、在本规划中我们通过对黄河畔现状的考察研究,提出新建可延续惠农城市文脉的生态景观湿地。进而确定黄河湿地的主导规划目标,打造石嘴山黄河文化生态景观廊,借以传达丰厚的黄河文化底蕴,展示石嘴山地区特色,为人们提供可观赏生态湿地景观的公共活动空间。

2、开启黄河休闲娱乐天堂,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对黄河岸边用地功能划分的原则在防洪设施的前提下大范围治理水系,恢复其活力,结合黄河湿地原有现状植物植被,为人们创造出多层次舒适怡人的滨水空间。

××公园初步设计说明1 篇5

一、基地的位置

长兴县地处浙、苏、皖三省交界地带,拟建的龙山公园位于龙山开发新区西南部,北面为规划中的体育文化休闲中心,东面为规划中的行政中心,基地占地面积约38公顷。

二、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

龙山公园地形走势:西北高、东南低。在基地中,分别有龙山南、北两座山头。两山头东面为农业用地,地势开阔平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长兴属北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适合植被的生长。

三、植被情况

植被形式较简单,龙山山脚为杉木林,以上为以马尾松为主的乔木林,植物种类比较少,应在规划设计时配置较多种类的植物树种,丰富、陪衬、升华公园内的人文历史景观。第二章 设计依据、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设计任务书

2、甲方提供的1:1000地形图

3、国家省有关法规、规范、规定

4、设计人员现场勘察

5、中标方案及专家修改意见

二、设计目标与原则

1、目标

根据长兴有关部门及领导意见将原植物园西区改建为纪念陈霸先及陈列、展现陈霸先丰功伟绩的综合性主题公园。合理安排游览空间序列,统筹规划区内的各类用地,综合安排配套服务设施,使景观和功能相互统一,强化景观空间的整体性,使龙山公园真正成为流芳百世的风景名胜区。

强化入口空间的引导功能和牌坊区的视觉景深透视效果,吸引公路上人流的注意,使之成为龙山公园第一景,成为龙山公园标志性的入口空间。

2、原则

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使基础设施区域共享、有效利用;切实继承和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风景区内的保护工作,尤其是反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要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放在首位。

(1)以现代园林艺术构成理论为指导

遵循龙山开发新区总体规划,以现代园林艺术构成理论指导园林规划设计。通过园林建筑及小品、石景、绿化造景等造园要素,突出陈霸先的主题,使其与龙山的自然景观相融合,创造优美的人文环境,提高龙山新城区的城市品味。

(2)运用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手法

注重运用园林环境艺术设计手法,使整体环境具有较好的景观观赏性,同时使公园景观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有载体,突出陈霸先主题公园的景观不同于其他景观的特色。

(3)保护好现存绿地和大树

龙山现有野生植被现状较好,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景,应严格的加以保护。在新的环境景观建设时,尤其是园林建筑和小品建设,应尽可能保护好现存乔灌木,并根据景观建设的需要,采用乔灌草多层次配置造景的手法,增加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树种,以提高植物群落的景观品味。

(4)园林建筑和小品力求体现时代特征并充分融入到周围的自然环境

园林建筑和小品既要具有现代建筑所必须的设施和便利,体现时代特征,又要在外形上力求与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相符。使瞻仰参观者能够充分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建筑规划形式和历史文化背景。

(5)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

贯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吸收国外环境景观设计的先进理念,继承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充分发挥绿地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形成龙山公园完整的环境体系,使建筑及小品能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中去,成为大自然的一分子。

三、规划目的

本次规划的主要目的:

1. 明确龙山公园性质定位

2. 提出龙山公园发展建设的主题,即以陈霸先为主题的文化公园 3. 建立龙山公园与龙山开发新区协调发展的空间关系

4. 构建纪念陈霸先和展现陈霸先丰功伟绩及南朝历史文化的整体形象 第三章 历史背景与分析

1. 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开国皇帝大多生长在北方,土生土长在江南的开国皇帝屈指可数,他们就是南朝宋、齐、梁、陈的四位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其中陈霸先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出生并成长在浙江土地上的开国皇帝,开国皇帝的出生地,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究其原因,无论迷信也好,崇拜也好,猎奇也好,瞻仰者总受一种好奇的心理因素驱使。于是,帝王的出生地就成了宝贵的旅游资源,2003年,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诞辰1500周年,借此,建立以陈霸先为主题的龙山公园,使之成为纪念陈霸先的风景名胜地。第四章

设计构思

龙山公园面积约310000余平方米,如同一副古代绢本画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龙山由南北两座山头组成,并且南部山头低与北部山头20余米,在两座山头中间形成了一山窝,北部山头南侧面有好几处较为平坦的台地,根据此现状特点,在南部山头上设置了郊坛区,北部设置了宫殿区。中间山窝设置陈霸先“戎马一生、亲政廉明”的红铜雕塑,作为连接牌坊区、宫殿区、郊坛区的纽带,既是牌坊区的景观焦点和视觉收尾,又是宫殿区和郊坛区入口的起点。在龙山东面为农田,土质肥沃,地势较为平坦,适合建造以展现陈霸先伟绩和南北朝历史文化的展馆区,从外部水系引入水流进入园区,丰富区内的景色。其南部为民俗园区,民俗园区内主要体现长兴古代,特别是南北朝时期和近代的民俗文化,让游人不但了解历史故事,还能亲身体念到长兴的悠久民俗。第五章

结构功能分区

根据本案基地区块现状特色,本着尊重场地个性,重视长兴的山水文化,以龙山为中心,结合基地内河道水网及农田特色环境,因地制宜,设计为八大景观区块,以蜿蜒通幽的园路贯穿,以不同性质和功能的功能需要,按功能及景观效能分为入口区、江南古典园林式展馆区、牌坊区、宫殿区、郊坛区、摩崖石刻园区、民俗园区、梁陈名将纪念区等八大区块。

1. 入口区

入口区有如龙山公园的招牌,应重点加以修饰。使其成为公园的标志性入口景观,为使公园突出其主题特征,在规划设计中,于入口处设置了南北朝时期建筑风格的传达室和入口大门,让游人能明显感觉到龙山公园与对面植物园为两处完全不同性质的公园。入口区中部为以植物造景为主的游步道,两侧为图腾柱,图腾柱上雕刻物反映出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游客再一次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同时让游客了解到长兴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间为四季草花围合成的色彩带,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入口区西侧为陈霸先纪念碑,此处为入口区的视觉焦点,首先向游客交代了公园的主题,入口区最西端为一组太湖石假山,以此为入口区的景观结点,成为收尾景观。同时转移游人的游线,具有游览导向性。2. 江南古典园林式展馆区

此区位于龙山公园的东北部,为一处具有鲜明江南园林特征的古典建筑群。此去的功能为展现陈霸先的丰功伟绩和南征北战的历史故事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民俗及科技等。展馆整个展馆区以兴国堂为中心建筑,其为展现陈霸先伟绩及故事的场馆。兴国堂对面水池为展馆区的主水体,其外形轮廓为陈朝疆域图,以赋予展馆区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游人在游玩及参观中更加深入的了解陈朝的历史。此区东部为主入口,西北部为次入口,次入口连接展馆区和宫殿区,让游人能来回于两区。3. 牌坊区

此区位于龙山南北两山头山窝的东部,此区现状地形为一缓坡,根据此合适的地形,因地制宜,建造成九重牌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大数,九九归一,天人合一等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词汇,牌坊正面上刻有“功盖东南”“用贤惠民”“德显古今”“文韬武略”“志度弘远”“怀抱豁如”“恒崇宽政”“任贤使才”“亲政廉明”等反映陈霸先卓异品质的词汇,反面刻有为诸如“度海讨敌”等反映陈霸先南征北战,戎马生涯和陈霸先在国家危难之中为挽民于水火登上政治颠峰的词汇。在牌坊区步行道面上刻有陈霸先南征北战的历史故事浮雕。以此纪念陈霸先曲折的一生,并让游人深刻了解到陈霸先的高贵品质。4. 宫殿区

此区位于龙山北部山头的南侧面,根据龙山的现状地形,将宫殿区设计成台地式的皇家园林。此区的规划参照了南北朝宫廷的规划形式,即:以中轴线为基准,主要建筑左右对称,全区内又分为南北两部分的布局风格,以回廊围合成大庭院与主体建筑形成一组合群,建筑形式为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入口大门为“应门”,大门两侧为两座“貔貅”石刻雕塑,“貔貅”为南北朝独特样式的雕塑,进入“应门”后,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是由回廊和入口大门围合成的南院落,回廊为南北朝建筑群体的一大特征,此院落中部为一方形水池,设置此水池一方面体现皇家园林庄严的气势和氛围,另外又起到提供消防用水的作用。与“应门”对应的入口为“太阳门”,“太阳门”位于宫殿区中部,经过此门就进入到宫殿区内由主体建筑和回廊围合成的北院落。北院落中,主体建筑为“显德殿”,此殿构成了宫殿区的焦点,此殿左右两侧为“显德东堂”“显德西堂”,与“显德殿”共同一起成为整个龙山公园的灵魂,为游人提供一处瞻仰陈霸先,烧香纪拜陈霸先的场所。“显德殿”北面为钟楼,以此构成宫殿区的规划结束点。5. 郊坛区

此区位于龙山南部山头,外形为由一组方形拼接的几何形体,其中间设置祭天的圆形圜丘。郊坛的规划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说法。圜丘的设置一是为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陈朝的皇家园林规划,另外为游人提供观景平台。圜丘左右两侧各设置“貔貅华表”和石质观景亭。从整个郊坛区外形上看,基本体现了陈朝的建筑风格和规划形式,同时赋予了现代的时代特征,那就是“以人为本”,为游人服务,为游人提供良好的观景平台和休息场所。

6. 摩崖石刻园区

此区位于钟楼北面,现状为一处采石场,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并出于反映陈霸先主题的需要,将原采石场改建为摩崖石刻园,在现有的石壁上雕刻上富有文化内涵的石刻文字或将刻好的石刻碑镶入石壁中。以丰富龙山公园内的景观表现形式。7. 民俗园区

此区位于龙山公园的东南部,此区主要表现长兴悠久的水乡历史文化和陈朝的民俗文化,从农耕、桑蚕、渔事、服饰等等方面,通过巧妙的造园手法,将其表现在方寸之间。园区内放置了长兴的特色物产,如:百叶龙、手摇船等等;并能让游客亲身体念制茶的工艺。8. 陈朝名将纪念区

此区位于龙山公园的南部树林中,以小品形式分散在区内合适位置设置塑像、简介或小型纪念馆,以纪念包括杜僧明、周文育、欧阳頠、周铁虎、程灵洗、侯瑱、鲁悉达、韦载、徐陵、杜稜等跟随陈霸先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得力干将和有如谢安、归有光、吴承恩、陆羽等等文化名人。

第六章

种植设计及地形设计 1. 种植设计

现状原有野生植被保存良好,并形成了龙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应尽最大努力加以保护利用。因此,本方案的植物配置主要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填补,以丰富景观带内的植物种类。在植物配置时以生态造景为原则,以营造多种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小森林、树丛、疏林灌草丛、林荫带等植物景观。从而获得稳定、多样的植物群落景观。选植长兴当地的乡土树种,常绿树和阔叶树相结合,与灌木、地被、水生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以分隔竖向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因为城市的绿地生态效益大小是由绿量决定的,而绿量的大小则取决于园林植物叶面积的大小,所以乔灌草合理配植绿地的生态绿量远大于大草坪和大色块的平面绿量,所以在本案中极少采用草坪和色块,尽可能利用品种较多的植物进行植物配景。大乔木的种植也能产生很好的绿廊效果。列植榉树,夏天可以遮荫,冬天落叶可以使人们充分享受阳光。点植银杏、广玉兰等,以丰富植物景观。灌木树种考虑到植物的季相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景观效果:春季,山茶、杜鹃花展开鲜艳的花朵;初夏,广玉兰宽大的叶子中间露出洁白花朵,栀子花散发出迷人的香气;秋天,阵阵桂花香气四溢,红枫,鸡爪槭以其鲜红的叶色吸引游人的视线;冬季,常绿树尽显身姿。总之,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夏季的浓荫和冬季的充足阳光。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结合配置观花、观叶、观果及芳香树种。下层采用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

在牌坊区、宫殿区及郊坛区内配置较多的侧柏、圆柏、龙柏、翠柏、黑松、马尾松、五针松、湿地松、罗汉松、柳杉、水杉等针叶树种和银杏等变叶树种,以陪衬体现和营造出皇家园林庄严肃穆的氛围。

树种的选择:

a)上层乔木:侧柏、圆柏、龙柏、翠柏、黑松、马尾松、湿地松、柳杉、日本冷杉、香樟、小叶杨、柿树、乐昌含笑、杜英、枇杷、枫杨、花石榴、广玉兰、水杉、鹅掌楸、枫香、银杏、榉树、白玉兰、紫玉兰、垂柳、合欢、栾树、金钱松、白桦、泡桐、三角枫等;

b)中层乔木:桂花、樱花、罗汉松、无患子、红枫、鸡爪槭、海棠、紫薇、乌桕、木槿、碧桃、腊梅、紫竹等;

c)花灌木、色叶灌木:杜鹃、金丝桃、含笑、黄栀子、女贞、火棘、日本五针松、茶梅、山茶花、紫叶小蘗、南天竹、苏铁等;

d)草花、水生植物及地被植物:迎春、云南黄馨、剑麻、麦冬、石蒜、二月兰、葱兰、红花酢浆草、大花萱草、鸢尾、唐菖蒲、美人蕉、睡莲、葡地柏、羊齿苋、蔷薇等; e)攀援及藤本植物:紫藤、络石、爬山虎、花叶蔓长春花、常春藤等;

2. 地形设计

遛狗公园设计说明书 篇6

一、规划背景

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被誉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温、降水集中,冬季稍凉湿润等特点,而且自然风光独特,四季气候分明,拥有大都市罕有的100多个湖泊和众多山峦。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之一,水域面积占全市市区面积的1/4,现有大小湖泊166个,被称为“百湖之市”,构成了武汉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截止2011年底拥有公园70个,公园绿地面积6038.48公顷。绿化覆盖率37.54%。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2.8万公顷。森林面积1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6.80%。2011年,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随着社会发展,截止到2012年年末常住人口1012万人。然而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饲养宠物狗,以作为减少孤独感,弥补精神空虚和培养爱心的一种途径。而在胁迫的城市环境中,如何有效地使用城市公共绿地,为人和宠物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禁止在公园中遛狗”——这项在不养犬的人看来非常合理的要求,对众多养犬人士而言,却可以算是一项严重的歧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荣誉退休教授克莱尔·库珀·马科斯(Clare Cooper Marcus)在其专著《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曾经说过,“大多数城市都应该至少有这样一个公园.它里面可以包含一处狗专用的部分。与所有公园都禁止狗入内相比,这看起来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因为禁令常常难以实行下去。随着我国养犬人士的增多,宠物犬数量的增加引起了一系列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遛狗行为对城市公共场所造成的影响以及缺乏专为遛狗提供的场地等。如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2008年),对饲养宠物犬只的多个方面作出规定,提出市政园林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在其管理的公园内开设公共犬只活动区域。居民委员会、住宅区业主委员会可以划定本居住区内的犬只活动区域。犬只活动区域应当设立相关环境卫生设施,并将区域范围、开放时间、警示事项予以明示”。因此,如何创造符合国情的解决办法对建设良好居住环境意义重大。

二、规划总则

2.1规划依据、原则及目标(1)规划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②《城市规划编制实施细则》 ③《公园设计规范CJJ48》 ④《武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⑤《武汉市养犬管理条例》(2)规划原则 ①功能设置始终是首位

遛狗公园是由于功能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在设计时功能必须放在首要位置考虑。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有:是否需要根据犬只体型分区,如何清晰地将标志与告示提供给犬主,选择恰当的位置与范围,配置大小适中的停车场,挑选耐用的铺地材质与休憩设施。设计灯光与夜景的效果,设置能有效保持清洁的粪便箱等。值得一提的是休憩设施的设置,由于养犬者都在集中的时间段和地段遛狗,犬的主人们会乐于交谈而忘记看管犬只,因此在设计时有意将凳子分开摆放,避免人与犬只过多聚集在同一处。②以景观美感的营造为辅

功能第一,并不代表遛狗公园可以完全忽略美感。毋庸置疑的是.虽属锦上添花,但是美感的营造仍然是犬主评判遛狗公园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小小的的构思,如骨头型的铺地、犬只形状的艺术绿篱都能成为来往游人津津乐道的话题。③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遛狗公园同样需要考虑植物的种植。粗壮葱郁的大乔木是遮荫的首选,而灌木和草本植物除了可作为分隔大小型犬不同区域的自然屏障外,应种植在人和犬聚集较少的地点,避免影响其生长。所以配置植物时应特别注意选择能抵抗恶劣环境的本土物种。. ④根据地域气候作调整

合理应对各种气候有利保护犬只的身体健康。在炎热的环境下,足够的树荫与饮用水是让犬避免中暑的有效措施。犬只必须很容易地接近水源且不能在公园内停留过长的时间。因此最好的遛狗时间是在气温升高前的早晨。相反,在寒冷的日子,一旦气温跌至零摄氏度以下,让犬留在室内才是明智的选择。⑤配合当地政策法规

许多城市都对宠物犬的行为有严格的规定。在为一个地区设计遛狗公园时需结合当地的政策法规,才能使公园发挥最大的效用。(3)规划目标

根据茅屋岭地区的区位条件和周边环境特点,通过合理的改造和景观设计,塑造武汉市独有的、优美的、富有特色的景观形象,成为一个合法自由的宠物公共休闲场所,以达到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2规划范围

本设计规划范围从八一路和鲁磨路交叉口开始,以两条城市道路为边界,总占地面积32公顷。2.3规划主题

该遛狗公园定位于一种文化 旅游项目,是以市民休闲文化为基础,以宠物休闲娱乐为主导,集体育运动、娱乐休闲、餐饮住宿、宠物理疗服务、宠物培训等各种主题项目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公园

三、场地综合现状与服务对象分析研究

3.1区位现状分析

规划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茅屋岭,地处武昌中心地区光谷商业步行街附近,周边有东湖风景区,武汉市植物园等旅游休闲地带,近处有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也在其不远处。概括而言,该地块处于商业,旅游与教育的节点处,良好的区位优势对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对于城市公园来说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建设场地。3.2交通现状分析

茅屋岭周边是八一路,喻家山北路和鲁磨路交叉口处,同时在其外围不远处有珞瑜路城市主干道,交通可达性很便利。此外光谷作为城市中心交通枢纽,在此集聚了来往于城市各处的公共交通工具(的士,公交,地铁)。借助于光谷的优势的交通区位,可以拥有更广大的交通服务辐射范围,为公园的参观游览者提供更多的出行便利。3.3规划范围内气候、水文、土壤与植物、动物与建筑分析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雨量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旱涝更替、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以夏季最长约130多天;春秋二季各约60天。初夏从每年的五月中旬开始,7月进入盛夏,气温最高气温大部分时候在37-39度,但最低气温比较高,一般在29-30度,加上湿度往往较大,常令人感到闷热难受。十月之后进入初秋,气温逐渐下降,平均气温在20-25度,天气干燥,有时候气温也会异常达到接近30度或超过。从秋天步入冬天往往很快,只要有冷空气南下,气温迅速下降。12月底到次年2月是冬季,冬季的平均气温在一般在1-3度,天气好时可以有7-8度,但是有寒潮或雨雪时常常在0度以下,比较阴冷。该基地位于武汉市洪山区茅屋岭处,其开发的强度较小,整体上处于待开发状态,因此其气候特征受城市的“热岛效应”与“温室效应”等较小,该规划区的整体范围内的气候特征大体上等同于武汉的自然特征。

武汉水系发达,其间由长江和汉水通过,市域范围内有湖泊166个。该基地位于东湖湖畔,附近有严西湖,水果湖等湖泊,于长江相距也较为紧密。其规划区在较为广阔的地域内有较好的滨水沿江景观可以为狗狗及游览参观者提供更为充足的游览资源,将公园融入其中,更好的吸引旅游参观者。

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植被多为常绿阔叶林。多生长樟树,法国梧桐,石楠等植被。该规划区地处武汉开发较弱地带,植被保留了相对原始的树种,多以樟树等树种为主。该规区植被主要集中在中部山体沿线一带。其横向两侧分别各有一块山地,竖向则有较大湖泊水体,其余为相对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带,同时也是此次规划设计的重点部分,也是反映主要设计思想的主要承载体。

规划区内土壤类型以红土为主,土壤较为肥沃,其间仍有农户在此种植蔬菜等农作物,自然也有农户们饲养的家禽,也有在此长期聚居的原生种族。由于该地区所开发的强度相对较低,因此在其周边的建筑多为当地居民所居住房屋,同时还有少量的沿街的零碎零售店与小型超市。整体而言,其在建筑强度和高度上都能够很好的保证视野的通畅。3.4服务人群分析

基地周边多为居民区、高校区和东湖生态风景区,有较多宠物犬饲养者。

四、规划方案解析

4.1总体布局与规划结构

该遛狗公园总体布局上多以绿地植被和水景为主,设有多个功能分区,能让宠物犬及参观游览者充分的享受公园的每一处。公园设有多个宠物犬专区和综合游乐区,集娱乐休闲、餐饮文化、宠物医疗等多功能为一体。

4.2功能分区与景点设置

本方案设有个5个大型游玩区域,分别为中小型犬区、大型犬分区、宠物游泳区、森林轨道、儿童游乐区,有3个主园务管理区,还设有宠物训练场地、宠物酒店、宠物医院及宠物墓园。

五、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5.1路网规划

因公园总占地面积较大,园内车行道以环形为主,方便游览者到各个功能分区中参观游览。步行主路则连通各个入口及景观节点,园内小路分布在功能分区中。5.2交通设施规划

两个主入口设有停车场,车位共有98个。功能分区中还有森林轨道,园内还设有游园专用车,供游览者使用。

六、植被规划

6.1植被现状

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植被多为常绿阔叶林。多生长樟树,法国梧桐,石楠等植被。该规划区地处武汉开发较弱地带,植被保留了相对原始的树种,多以樟树等树种为主。该规区植被主要集中在中部山体沿线一带 6.2树种选择

因狗狗身体较为敏感,许多植物会对狗身体产生危害,例如:牵牛花、万年青、苏铁、文殊兰、黛粉叶、马铃薯叶、喇叭花、水仙、葱兰、韭兰、软枝黄蝉、长春花等,所以植物的选择尤为重要。尽量避免花粉多且带毛絮的植物,乔木如香樟、水杉、垂柳、杜英、国槐、广玉兰、红枫等,灌木多为法国冬青。

七、重要景观节点设计

7.1入口广场

入口广场主要采用植物、水景及铺地的结合,色彩艳丽突出立体效果,让游览者在入园时刻就能感受到宠物主题公园的趣味性。

7.2景观节点

狗狗的脚掌较为细嫩,多行走在水泥道路上会使脚掌产生磨损。时光长桥连接宠物宾馆与沙池,因此该节点处采用木料铺地,草坪中的小路采用鹅卵石铺地,对狗狗的脚掌可起到保护和按摩作用。

八、综合服务设施规划

8.1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三个主入口分别设有园务管理处,各功能分区中设有休憩小站,内有小卖部、电话亭及卫生间。8.2无障碍服务设施规划

无障碍设计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重要体现,在活动场所有地坪高差处均设坡道(坡度不大于1:12),于地面设盲人引导器,所有地面均有良好的排水与防滑措施,以保障老人及残疾人在园内游玩的安全及便捷。

九、景观设施规划

9.1街具系统

主路每隔80m设置直饮水设施和垃圾桶,每隔40米设置休息长椅

9.2照明系统

当前城市的“亮化、绿化、美化”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形象工程,夜景设计是道路景观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钟楼南路的空间布置及空间形态,设置恰当的灯光照明,通过明暗及色彩的变化,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好、和谐的印象。(1)广场和建筑的主入口及重点部位,设高杆灯柱,设计照度为20-50LX。(2)草坪及树丛,设草坪灯,设计照度5-10LX。(3)沿街主要建筑、雕塑、高大乔木设置泛光灯。

上一篇:小学校本教研总结精下一篇:2017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全场曲目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