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研总结精

2024-07-11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精(精选11篇)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精 篇1

◇首

页◇课改动态◇国内外信息◇课程理论◇管理与评价◇学校发展◇协作组活动◇视频资料 ◇学术活动◇高中课改◇案例选载◇工作文档 ◇教科研工作◇图片资料◇音频资料◇PPT文件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区县信息 >> 顺义区课改实验工作 >> 正文 杨镇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时间:2005年1月14日15:15 出处: 作者:shunyi 本学期在区教委及考研中心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我们学校的教科研以新课改为导向、培养教师教研能力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为宗旨,制定了学校校本教研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校本教研任务。现把这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教研集体,完善规章制度 校本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意味着教学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之中,教学研究的问题是要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因此,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变教室为研究室,变教师为研究者,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每位教师自我反思创新,将学校建成具有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化集体。学校作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主体,教学领导首先应主动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是基本研究单位,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区、校骨干教师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开展,学校拟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如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制度,教研论文评选、奖励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教师学习制度等。学校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要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校长、主任都要具体联系一个教研组、年级组,参与活动。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二、加强理论培训,促进观念转变。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知识、新理念,新成果,新信息的传播,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为使全体教师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其实践。首先在广大教师中广泛开展新课程实验的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利用办公会议、教工大会、学科活动宣传学习课程改革实施的有关材料,统一认识。在全校教职工中,我们重点学习了《国务院关于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及其他相关的配套文件。着重领悟课改意义,理解课改内涵,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参与意识;着重研究教学与课程的整合问题、师生关系的互动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老师通过学习使实践活动有了理论的支撑,目标更明确条理更清晰。我们还把区教研员请到学校进行大面积地说课、听课和评课活动,并分学科进行专题指导,有利地促进了全体教师对课改的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促进了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三、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整体素质

1、抓集体备课。实行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增进平时的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题,以新理念指导教学,采用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方式,活动时,中心发言人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然后,全体成员再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及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参与式讨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然后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次进行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2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学校明确要求,每周的二、四为全校的听课日,干部每周听课不得少于六节。同一科目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要达到学校规定节次,同时,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为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搭建平台。学校还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集体“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3.组织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实况摄像,然后拿到备课组或教研组播放,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进行比较,发现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找出其中不足,引以为戒。

4、开展评优课活动,给青年教师发展空间。本学期正值区教学基本功竞赛分片评优课活动,我校借此机会,举办校级评优课,共有三十四名中青年教师积极报名参赛,六个年级组长和四个教研组长都参加了此次活动,三十岁以下的教师有二十人。他们积极备课,虚心向同组教师求教,精心制作课件,反复推敲教学设计,用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三十四节课各具

特点,堂堂精彩。每位教师结合这节课写出了案例或论文,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之处。经评委认真讨论,评出十五节课为一等奖,十七节课二等奖,还评出十件优秀电脑课件,十篇优秀教案。经学校领导层讨论决定,给予获奖教师现金奖励。奖金虽然不多,却是对获奖教师的一种肯定,因此极大的鼓舞了获奖青年教师的积极性。5.创造机会,使骨干教师再放光芒。骨干教师是一个学校的财富,如何使这笔财富增值,是学校领导应关注的问题。本学期,我校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工作。首先,组织骨干教师于十月份每人上一节校内的公开课,课后自评。在校级评优课中,学校聘请骨干教师当评委,形成了十六人的评议团。刘占红、张连芳等骨干教师既是评委又是参赛教师,时间非常紧张,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既是一个称职的评委,又献上了一节优秀课,既提高了自己又帮助了年轻教师成长,不愧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6.加大力度,提高教师的电化教学水平。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在及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个教师如果不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机教学,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本学期,我校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在原有三个电化教室的基础上,又建起三个电化教室。在我校校长的努力下,近日区装备部又配备给我校二十七台电脑,供教师办公,现已全部投入使用。在软件方面,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在校普遍培训一遍的基础上,又有八名教师结束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在制作课件方面,学校提出了高标准,改变过去只会制作演示文稿的低级局面,在评优课中,大量运用了动画,使我校电脑课件制作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层次。同时,我校还注意了课件的整理积累,共收集了六十四个较成功的课件,把它们全部刻录在光盘上,以利于保存和其他教师使用。

7、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们要求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例如:“怎样备课”、“怎样写教案”、“怎样上好一节课”、“如何听课、评课”、“如何引导学生课堂质疑”、“怎样发挥学生教学资源的作用”等,这些问题虽细小、具体,却是教师几乎每天都可能碰到的教学实际问题,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旋律。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养成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后记、案例分析,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

己教学中的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学校定期交流教师教学案例、论文。

四、加强教学交流,掌握最新动态。开展校本培训除了练好内功,还要派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开拓视野和思路。因此,学校积极为广大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本学期,学校抓住每次机会派教师到兄弟学校参加听课、听讲座、参观交流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并把优秀教师送出去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研讨班,从而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拓宽了教师们的思路,并把他们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育信息带回学校,使学校的发展充满生机。总之,本学期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量工作尚待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完成。我们将继续保持开拓创新之锐气,务实求真之作风,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努力探求校本教研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在课程改革及教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我们相信,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首页 ‖ 内容维护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内部邮局 Copyright 2001-2003 KECHENG.NET All Rights Reserved 2003/11/26 第二版·版权所有:课程网,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中国北京 Powered by eOKNEWS system and improved by jimmyye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精 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研

近年来, 随着我市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 特别是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 基本上我市所有的农村中心小学及片校都具备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条件, 也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在教育设备基本达标的同时, 信息技术课程却走向了“边缘”, 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急需行之有效的教研来引领这一学科的发展。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 以学校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 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 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推进有效的校本教研来引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 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 笔者认为是解决目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这方面问题谈一些看法。

1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研现状及成因

1.1 没有开展或难以开展

(1) 小学信息技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特别是在农村小学, 学校压缩电脑课时或占用电脑课已成家常便饭。如此一来, 规定的教学内容就不能如期完成, 或只是走过场, 根本没有落实。信息技术校本教研更是无暇顾及了。

(2) 当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任务繁重。除了按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外, 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还承担着其他一些工作, 如机房维护、网络管理和协助其他学科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等, 甚至还有兼任其他课程的。上信息技术课成了副业, 本末倒置, 这使得本欲开展校本教研的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3) 对于目前大多数学校来说, 特别是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教师人数偏少, 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名, 而且不是专职的。这都使得校本教研只能成为一句口号。

1.2 过于形式, 实效性低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每次正在进行市教研观摩课时, 前来听课的教师都能做到认真听课, 做好笔记。但当上课教师进行说课、反思或让听课教师评课时, 听课教师要么就悄悄地走开了, 要么就坐着一言不发。一年一度的市教研会成了上课者和主持人的独角戏。市级教研会摩尚且如此, 镇内、校内教研效果可想而知。

1.3 重技轻教, 主题错位

平时教师在各类聚会及信息技术教师群中交流时, 交流的往往都是技术方面的问题, 对于课堂教学方面问题的研究则很少。很多教师很注重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具备了相当专业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但对课堂教学却不愿多花时间。他们认为解决技术问题的紧迫性似乎强于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紧迫性。这也跟目前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不清有关。我们首先是教师, 然后才是信息技术教师。我们的“主业”是教学。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掌握灵活实用的教法, 无疑比掌握高深的编程语言更具有实际价值。

1.4 形式老化, 不合潮流

纵观各校教研和各级教研, 教研形式不外乎是听课、集体备课和上观摩课。大多教研都成了为应付检查而进行的“空壳”活动, 缺少明确的价值目标, 缺少一些有用的实质性的内容, 这样的教研年复一年, 原地踏步式地简单重复着。

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出现以上几种情况, 存在着种种因素, 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首先主要是因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不够清晰。由于开设时间短, 理论经验和实践研究相对较少, 信息技术成为副课中的“副课”。其次就是信息技术教师定位不够清晰, 他们往往对技术发展本身的关注比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及其学科发展方向更有兴趣。长此以往, 信息技术教师即从学科教师的身份变成学校“技术服务员”, 学科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也会被人淡忘。最后就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评价体系不健全。

2 对策及建议:搭建信息技术校本教研平台

针对信息技术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以校本教研理论为指导, 结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的教研现状, 本着以“如何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研,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为目标, 笔者提出一些简单的设想,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2.1 以网络为平台, 进行自我反思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或者是简单的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审视, 而是反省、探究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问题, 具有研究的性质。反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过程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对于当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可以撰写个人教学网络日志 (Blog) 或开通信息技术教师博客群。博客平台最好用在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 而且建议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在同一平台中建立博客。通过反思, 教师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对教学现象有独立的、创造性的见解, 从而克服教学中的被动性、盲目性, 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 实现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2.2 互相开放, 互相提高

强调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最大特点, 但还要对其他教师开放自己, 主动地与其他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合作性的探讨, 可以是跟其他学科教师一起探究问题, 共同分享经验。这种互相开放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学校组织的, 如师徒结对、发展共同体等, 也可以是自发的互相学习。例如, 在教研课前进行课前会议, 讨论如“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怎样让学生学会?你如何让学生投入学习?你将做什么?学生将做什么?”等问题。课后再进行一次会议, 对课前会议上提出的问题进行重新审视解答。除此之外, 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方法, 如指导帮助, 让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绩的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 , 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亟待提升的教师, 使其尽快适应环境和角色的基本要求。这些无疑会为信息技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除了经常性的听课, 集中备课以外, 也可以建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QQ群, 这无疑是大家研讨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的特点有目共睹, 具有即时性, 可定期开会交流, 摆脱空间的限制。也可建立信息技术教研论坛, 建议由各教研大组成员互相积极配合, 每周或每月确定一个教研主题进行讨论研究, 为农村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网上研修提供平台。另外, 每学期应举行镇内或教研大组内的教学论文、课件、学生电脑作品等评比, 促进各片校交流, 促进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种种开放式的互助是建立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之上, 是校本研究最本质的活动形式。只有通过这种群体性的研究方式, 才能改革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局面, 信息技术教师群体的专业才能有所发展, 有所提高。

2.3 信息技术课程更需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主要是指各层次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相关的专家、学者对校本教研的介入。引领的主要方式, 一是靠教师自觉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 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二是靠专家、学者的指导, 通过他们, 提炼聚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分析问题, 设计改进的策略, 验证教学研究的成果。

例如, 对于以镇为范围的农村信息技术校本教研, 建议由镇中心小学或教研片出面邀请若干信息技术教学专家和技术专家, 担任本镇信息技术教研的顾问, 或在教研论坛中担任评论员或专家组成员, 对本镇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各信息技术教师可每月将教学中的典型疑难问题集中, 通过网络提交专家, 接受专家指导。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可以邀请专家来校, 通过主题讲座、上观摩课等形式, 直接指导交流。通过这一系列的专业引领, 相信广大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会有灿烂的明天。

3 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研实践的展开, 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对校本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 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其中, 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走进校本教研, 平等参与, 真正成为教师的知心朋友。只要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肯努力, 学校领导重视信息技术校本教研, 群策群力, 一定能扫除障碍, 克服困难, 走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3.

中小学校本教研引领人——教研员 篇3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研员;教研制度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113-01

通常情况下,教研员发挥着两种作用:一是教研员提供思想,教师记录思想,看教研员有没有水平也就是看其有没有思想。但就笔者的实践看,就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思想固然重要,但要实现思想的转化和教师的转变,非得让教师把思想用做动词不可,教研员的核心工作在于促使教师思想,使教师都能自觉而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处境、现状、角色、使命和前途,主动寻找更加幸福快乐的自我人生道路,更加积极地为学生光明而美好的前途承担责任,这是教研员的另一种更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中小学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校本教研制度,一些地方的教研工作仍然原地踏步。那么,基层教研员作为专业研究人员,在当前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1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近年来,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对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普遍认识不足。要么认为校本教研与学校过去开展的教研活动没什么本质区别;要么觉得教改、科研是专家的事,农村学校领导和教师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和条件组织、开展好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教研室通过采取活动宣传渗透、下乡专题辅导、组织座谈讨论、印发学习资料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理论学习、舆论宣传、氛围营造工作,着力帮助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在思想认识上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校本教研是一种为了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新的教研制度,具有突出的校本性、人本性、牵引性、依托性和制度性,与过去学校开展的自发性、随意性的教研活动有着本质区别,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加紧建立校本教研制度非常必要、刻不容缓;二是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完全有精力,也有能力和条件组织、开展好校本教研。因为学校是教育家的摇篮,而校本教研又是主张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直接面对自身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而展开的思考、探究和改进等活动,从而使他们坚信,通过校本研究,完全可以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由于学校领导和教师思想认识上的不断深化,主动性、积极性的不断增强,经过不到一年的努力,我市就在全市初中和乡(镇)级小学基本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

2开展校本教研业务组织

校本教研制度建立起来后要有条不紊、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落实,才能显示出这种教研制度的生命力,从而得到广大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认同,而落实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培养土生土长的组织、指导骨干。为此,我们通过办培训班、組织专题研讨、进行个别指导等方式对教导主任(或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或课题组长、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使他们成长为组织、指导开展校本研究的土专家。这样,既解决了燃眉之急,又充分发挥了校本资源的作用,激发了学校业务领导和骨干开展教改、科研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帮助领导和教师排忧解难

校本教研既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请校外专家代劳,作为基层教研人员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恰当?我们的实践和体会是应该扮演指导者角色,而且是深入学校指导,切不可高高在上,搞大而空的宏观控制。深入学校指导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根据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来确定,以增强专业指导的针对性、情境性和实效性。在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初期,基层教研员深入学校指导的侧重点:一是指导学校领导和教师分析校情、师情、学情,并结合教改形势、课改要求,确立校本教研的主攻方向,作出短、中、长期规划,以克服研究的盲目性;二是利用案例对学校领导和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方式、评价等具体操作环节进行点拨性、策略性的指导,使他们尽快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得心应手的程度,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因方法、策略上的难题带来的研究挫折,切实增强他们组织与开展好校本教研的信心。

4校本教研尽快迈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校本教研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不仅在于它是为谋求学校发展,在学校中进行,基于学校和教师实际而开展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教研制度,是一种新的有利于增强农村中小学教研实效的运行机制。基层教研员要协助学校建章立制,形成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如“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校本教研操作规程”、“校本教研成果评定奖励办法”等,从而使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逐步迈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Research Eagerly Anticipates the Human——Research

Li Xuewen

Abstract: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research sophistication, scientific nature, usability, not only lies in it is to seek the school development, carries on the school, does the work actually based on the school and the teacher, more importantly, it is one kind of research system, is one kind new is advantageous in strengthens the countrysid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research actual effect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精 篇4

一、完善教研组织、强化制度约束,为校本教研提供组织保障。针对我校有平行班的实际情况, 学校成立了以教务、教研为主体, 全体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工作小组。明确了由“校长、主任引 领,语文、数学和英语教研组具体落实”的工作职责;组织全体教师 讨论并制订了 《校本教研制度》、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校本培训制度 等,并汇编成册,通过制度约束,将校本教研与教师考核、评优选先 紧密挂钩, 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也为推动 “以校为本” 的教研活动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远程教育资 源,组织教师观看名师上课,聆听专家讲座,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纲要(试行 》及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同时学校还开通 了校园局域网、接通了宽带,为教师查询资料提供了方便,促使教师 进一步了解课改目标,主动投身于教改实践。积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 养。

三、充分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校本教研。为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需要并能早日脱颖而出。我校采取积 极鼓励新老协作,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方法。学校要求一位骨 干教师或老教师帮扶一名新上岗教师,带教的教师从教学常规、教案 备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传、帮、带。我们的老 教师热情、无私奉献,新教师积极上进、勤学苦练、踏实主动。

四、探索集体备课方式,促进教师共同发展,为校本教研注入活 力。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教研活动方式,我校一直在摸索着前进。在具 体操作上,我们分语、数、英 3个备课组,第一步确定课题,第二步 由主讲教师备课、上课,备课组集体听课;第三步由备课组教师根据 上课的情况,交流意见,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对原有教案进行修改;第 三步由主讲教师进行归纳整理,进行再设计;第四步在平行班里再

上 研讨课。实行了教学资源共享,保证了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形成了积 极热烈的校本教研氛围,让教师能够在反思中交流自己的思想,在交 流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五、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为校本教研深入落实搭建平台。

为强化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领导经 常性地开展推门课、跟踪课、达标课的听评课活动,强化每位教师备 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观摩、研讨、竞赛活动。

加大教案、作业等的检查力度, 坚持教案教研组长每周签, 教案、作业月月查,学校不定期抽查,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使每 位教师明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不断提高,并 定期组织教案、作业展评活动。

六、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扎实推进校本教研。

媒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为提高教师熟练操作电脑的能 力,我校制定了《远程教育量化考核细则》、《远程教育培训计划》 ,并 把远程教育培训纳入教师量化考核之中。

七、深入课题研究,实现校本教研的创新与升华。

近年来,我校在课题研究方面也迈出了尝试性的第一步。针对课 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 教学中的口头表达能力”课题,因为是第一次,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 河,一边学习,一边摸索,虽还没有圆满结题,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教师通过搜集资料、课堂实践、总结反思、交流学习、等有效地 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转变。

问题与反思

总结我校的教研工作,在取得小小的一点成绩的同时,我们还有 着更多的思考和追求。

1、校本教研,要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仅一小部分教师的努力还不 行,得上下级的整体协调,才能使其具有规范化和指导意义。

2、教研活动缺乏开展的深度, 学习内容较为局限;同时新课程对 我们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我们的理论水平还不高,需要 多“走出去、请进来”开阔视野

3、我们的工作还处于层面之上, 还未深入到校本教研的精髓, 没 有留下多少值得细细品味、或供人评判的资料,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 中注意收集和整理。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精) 篇5

这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全体语文教师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全面贯彻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形式多样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组的每一个老师都深深地意识到,教研组应该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头,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和才能。因此,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以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为研修内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1月、12月,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在多媒体教室多次观看了陈大伟教授的《有效观课议课》讲座,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激烈地探讨,写出心得,并把新的理念贯彻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在教师的自主学习中,每位语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二、积极开展各种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1、认真积极地开展观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活动中,我们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观课,议课、总结。其中高单单老师低年级语文课,教研组内同事纷纷

议课,在研讨中,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了一些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见解,为各个层次的教师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交流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开发,从多方面对一堂好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结合学校各阶段工作的进展来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这样的教研氛围,不仅加深了教师间的相互了解,更促进了教师教学技术上的提高,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每个月的常规检查,都狠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督促、检查,教师们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每到月底总能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四、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我们语文组在学校、教导处的带领下,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利用教研活动进行学习、交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这学期,我校语文教师紧紧围绕学校的一个市级课题《留守儿童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为研究目标。全体老师根据教研组确定的主课题选定子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做到人人都有明确的目标,个个都有自己的实验操作。以此来加大教科研的力度,做好随机的监测、统计等资料的积累工作,集中力量突

破主课题。

五、教研组工作存在的不足:

1、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在许多具体工作环节上缺乏创意,活动效率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出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

2、个别教师对教研组活动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学能力提高不快,影响了教学成绩的提高。

3、学生活动开展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在学生活动的组织上依然没有跳出应试的窠臼,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不够。

六、下一步工作的四点措施:

1、教师是教育的关键,我们要从自身找原因,不怨天尤人,不抱怨环境,努力加强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的艺术性,促使教师之间更进一步地交流沟通,努力提高我们组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2、严格抓好教学常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能力训练入手,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古语“教不严,师之惰”,以此相互勉励。

3、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我们将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树立竞争的学习风气为主,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扩大阅读量和作文量,进行有序地专门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

4、尽力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想各种办法,常抓不懈,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总之,在本学期里,我们语文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了困难和不足。我们相信,只要全校上下切实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总结本学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下学期各方面的工作会做得更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篇6

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体制的构建顺应了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阶梯。而建立健全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并使之常规化,是校本教研得以稳步推进的成功之首要。

一、校本教研制度化,加强教研常规管理

为能更好地实施校本教研,促进校本教研的落实,在开学初,学校领导层就与教研组长一起商讨学校校本教研办法,并确立了《怡合小学校本教研学分制管理办法》。使校本教研常态化、制度化,给教师的校本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加强教研常规管理,是落实教研计划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始终认真落实我校的《怡合小学校本教研学分制管理办法》,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校本教研。本学期初认真制定了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说课——磨课——上课——听课评课的制度,坚持周五集中学习制度,坚持共案与教案重建和个性反思结合,加强教研过程管理,以保证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扎实高效。

二、加强师资建设

现代化的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经验性”转向“科研型”,由“知识型”转向“学者型”。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驾驭课堂的艺术。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我校教师结构处于调整时期,中青年教师较少,而且学校教研组规模偏小,教师的流动性相对较弱。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从职业的疲惫感、倦怠感中脱离出来,继续前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同时教师也只有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才能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平时我们经常组织全体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课程标准,利用一切机会给自己充电,以增加自身的知识含量,提高教学技能。我们在教研组计划中落实集中学习内容,要求每一学期或一学年有计划地围绕某一板块的内容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或是针对学校教研组的现状提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案。

2.建规划,促成长。我们要求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从自己实际出发,分析自己的优势,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制定三年成长规划,建立短、中和长期目标,坚持每年都有奋斗的目标。同时,我们也抓好骨干教师帮带同年段教师,从而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规范校本教研管理体系,开拓校本教研新途径 1.健全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1)建立领导听课和深入教研活动制度,领导经常深入教研活动,掌握分管学科的教学和教研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听课,课后和任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及时反馈,及时做出评价,以促进教学。示范自我反思,加快经验积累。

(2)建全教导处校本教研制度,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学科组、备课组不但要有教研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

(3)建立教研组校本教研制度,抓好各学科组的教育理论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围绕重点专题研究开展听课、举办观摩活动。认真总结本学科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交流、宣传、推广,组织本学科教师参加有关的继续教育学习。

(4)建立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制度。教导处及时掌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并把参与情况和质量纳入业务考评,并规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入继续教育学时。在校本教研活动制度上,做到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

(5)建立教师自我学习制度。以往“传授型”的教师己远远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课改需要“研究型学者式”的教师,我们提出要求,在教师参与集体学习之外,应挤出时间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不断增强研究的意识。

2.学校定期开展常态课、观摩课和模仿课等活动。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建立以校为本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创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使教师有机会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公开而自由的讨论。同时,我们鼓励教师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加深教师对改革目标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作为研究者、作为主人来参与的,不以任何形式、任何权威来压制教师个人的专业见解,教师们带着疑问与困惑,进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是通过批判性的反思,做出新的理性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显得尤为重要。

3.师徒结对,促进教师交流。我们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与分水实验小学、杭州西子湖小学结对,教师间实行师徒结对制度,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每年的11月和12月,我们按照学科组织教师赴结对学校进行蹲点学习、听课,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班级管理等,并与结对班级和教师进行近距离的交流等;4月和5月,进行教学互助活动,互派教师参加教学论坛,一起研讨,促进教师成长。

4.教研共享,常态交流。每周的教学常态课和教研课,我们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并邀请结对学校教师一起交流和指导;结对学校的教学研讨课,我们鼓励每一位教师只要安排好课程就可以直接参加,使我们教师的交流处于一种常态化,促进教师自主的学习和成长。

四、评价激励,推进校本教研健康开展。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精 篇7

一、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石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学会学习, 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 教师培训工作量大、面广, 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 我们的校本教研模式首先强调“学为先”。因为教师既是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引导者, 又是评价者;既是教育者, 又是受教育者。例如, 我们在教研的时候, 经常向数学老师推荐相关学习网站、各种报刊资料目录以及可操作性强的书籍等。通过学习,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转变教学观念。

二、诊———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推力

“诊”, 即像医生会诊病例一样, 诊断教育教学上的疑难问题。我们把教研活动变作“会诊室”, 辨难解疑, 解决需要研讨、交流、辩论的问题。无论是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或新教师, 根据自己存在的困惑, 提出问题或设想, 都可以借助“会诊室”, 开展群体合作式的教研。

我们利用集体教研时间, 规定内容和中心发言人, 由中心发言人提出每次在教育教学上的问题, 然后通过集体讨论, 得出统一的意见。通过教研会诊, 增强了教研氛围, 促进了教师参与教研, 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我们为了调控教学, 及时了解教学情况, 开展了“诊断式教学考查”。不定期对一些重点单元进行测试, 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 找差距, 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薄弱环节, 及时查漏补缺。如一年级上册, 我们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考查, 二年级上册, 我们就对“表内乘法口诀”进行考查。通过这样的诊断教学, 拉近了班级差距,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

青年教师就如璞玉, 如一把未开锋的刀, 只要用心打磨, 璞玉就能焕发光彩, 钝刀也能成为利刃。“磨课”这种教研形式, 突出的就是教学历练。在教研活动中, 让他们“磨”设计, 磨的是理念, “磨”课堂, 磨的是技能。“磨课”强调同伴参与, 突出一个“练”字, 而且还是反复地练, 才能达到效果。

“磨”是在教师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 并非局限于特定的人群, 任何一位教师都有做主角的机会, 都可以形成自己的精品课, 就像璞玉一样, 经过雕琢都可以成为良器。这种“临床式”的历练, 其价值不仅仅能让教师上出精品课, “磨”的经历更是一笔财富, 对于所上的每一节课都不是以最好为终极目标, 体验成长、体验成功才是闪光的东西。

四、思———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窍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 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让教师终身受益。”反思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思想、语言、行为、效果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 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设计思路、学生实际情况等进行反思, 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和修正的过程, 更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 捕捉教学中的灵感, 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 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 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总之, 构建“学·诊·磨·思”校本教研模式, 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 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它将给校本教研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我们就着手对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制度建设、开展形式、开展的流程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索和研究, 总结出“学·诊·磨·思”的校本教研模式。“学”, 重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 重在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诊”, 重在发现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工作实效;“磨”, 重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历练, 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技能上得到培养;“思”, 重在教学得失反思, 让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策略上得到提升和拓展。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成长,教研模式

参考文献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精 篇8

一、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小学美术的教育现状可谓是不容乐观,由于中国中小学学校教育主要是以学生升学率为教学的指挥棒,而美术科目又不在招生考试的考试范围之内,所以造成了学校及学生对美术科目的严重忽视。美术学科在当今社会没有取得它应有的地位主要跟传统教育模式所造成的传统观念有关,这些传统教育留下的弊病需要及时发现然后解决,不然不足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小学美术教育并不像主要学科那样拥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对于美术学科也没有明确的教学规划和教学目标,美术老师就处于没有指挥的混乱无组织的体系之下,也就导致了教学水平的低下,学生在美术课程中鲜少获得收获。

而且美术学科的课程资源缺乏,美术老师并没有多少教学资源可供参考,教育信息又闭塞,老师之间缺乏沟通了解,最新的美术教学资讯不够畅通,导致美术教学落后于美术学的发展。

学校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白的衡量美术老师素养的标准,导致了美术老师的素养参差不齐,因为美术教学标准的不明朗,美术教学的质量主要依靠美术老师的基础素养,但是老师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了学校美术教学质量的不平均。

在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要科目成绩,会发生征用美术课程时间的现象,导致美术课程不能够得到正常开展,就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了。

二、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方法

1.建立美术教学理论体系

要想提升美术教学水平,学校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美术教学理论体系,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设完备的理论体系,才能够使美术老师有理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不至于茫然,觉得无从下手。当然学校要经过完备的考察与研究,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章程,使美术教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美术教学。在世界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各个国家的美学文化在不断的交融碰撞,小学是学生正式系统地接触美术的最初时期,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眼界的开阔性,在教学内容上要达到兼收并蓄,使学生接触到全世界的美术文化,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在日后的美学素养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丰富美术教师教学手段

美术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实现美术教学的多样化,增加学生美术学习的渠道。美术学习主要分为两大块,一部分是美术基础理论的学习,另一部分是通过美术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

在进行美术基础理论学习时,老师切忌不能生硬地灌输理论知识,枯燥生硬的教学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开展。美术老师不妨多向学生展示各个流派的绘画作品,通过不同风格的作品使学生了解不同的绘画手段以及艺术表现形式。人的大脑思维对色彩与图画更加敏感,所以教师在展示绘画作品中教学更能提高学生注意力以及大脑思维能力。

在课余时间,美术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美术馆和艺术展廊进行实地观察,毕竟图片与真实绘画作品还是略有不同,通过近距离与绘画作品的接触,能够得到更多更细微的感受。而且参观美术展览更大的意义是养成学生观看艺术作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也使学生融于艺术文化之中,用展厅的艺术氛围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教师不可忽视学生的绘画实践活动,毕竟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所以老师要多开展绘画训练,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在锻炼绘画技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倡个性化的自我创作,提高学生艺术创造力。

3.提升教师美术素养

美术教师是实施美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水平直接关乎学生美术成绩的好坏,学校要建立美术教师的考核机制,督促教师提升自我美术素养,以便于更好地教授学生,培养全面型的美术人才。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9

一、本学期开展的校本研究工作

1、成立组织,制度管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研究组织,形成了校办室、教导处、教研组齐抓共管的局面。制订了《陈汉乡中心小学校本研究制度》(含《教师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校本研究考核制度》)。确保了以制度促教研,以制度促发展。

2、积极开展校内教研活动。结合本学年校本培训内容《上好课》,学校组织开展了集体备课、集体培训、学习研讨、总结交流等多种方式的活动。把校本研修与教科研结合起来,每位教师在有效备课、上课基础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人人上了校内公开课和校际公开课。

3、重视教师学习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10月22日-25日,古都南京举行由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学》编辑部举办、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承办的“回眸二十年•记忆中的精彩课堂”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我们组织教师团队前往观摩学习,亲临感受全国小语界这次盛会的八位教师学习归来的汇报感言,让山乡广大语文教师深受启迪;10月28日-31日,校长王秀华同志赴江西婺源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11月20-21日,组织教师赴县松兹小学听课达40人次;11月25-26日,组织教师赴安庆听课达50人次;12月6日-12日,校长王秀华、支部书记虞其昌同志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安徽省宿松县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他们学习归来,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时传达给教师,开拓了教师视野。

4、承办教研协助会,展示教科研成果。11月30日,趾凤、柳坪、隘口、北浴、陈汉五个山区乡镇小学教研协作区在我校召开。县教育局副局长周才虎同志、县教科所何强志所长、县小学教研室副主任宋锦玉、县中学教研室英语教研员詹绪涛、松兹小学校长李啸春同志亲临指导。我校为此次研讨活动提供了6节研讨课(语文、数学、英语各2节)。研讨课结束,分乡镇、分学科对六节课进行小组研讨,然后分学科进行集中研讨。与会教师就研讨主题“优化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各位领导和专家对研讨课作了高度的评价和精彩的点评。本次活动还交流论文50余篇,教学设计30余篇。此次协作区教研活动,为山村小学教师创造了展示自我和互动交流的平台,锻炼了教师的业务技能,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5、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学校承担的市级数学课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和县级语文课题“农村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正处于紧张的研究进程中,均取得阶段性成果。另外,我校承担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实施的“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的“攀登英语、数学分层测试卡、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提升明德小学管理质量”四个子课题研究任务,目前该项目实验研究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本学期校本研究工作积累的经验

1、加强自我学习和集体培训。通过自学,掌握新理念,加强自我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评价能力与教学理论水平。通过集体培训,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使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教学体现新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加强教研组的职能,使之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3、推行“走出去”的培训方式。教师的发展需要专业的引导,在名师引导中明确方向,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这是教师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因此,要改变目前课堂教学的“瓶颈现象”,通过进行大量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引导及教师自身教学实践研究,从中不断地获取新的理念、寻找新的方法、积累新得经验。

4、做好“请进来”的工作。专家、名师的参与是校本教研成功不可缺少的培训资源。个角度说,专家、名师的指点是校本教研的源头活水,他们的现场指导是最有效、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尽可能地邀请专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定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5、组织落实好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途径,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水平。

三、本学期校本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

少数教师自我学习走过场,研究工作开展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改进。

四、本学期校本研究的心得体会

校本研究有利于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有利于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和办学水平,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展好校本研究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和完善教学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五、本学期校本研究工作取得的成效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10

我校本着以上思想,一直以来踏踏实实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开学初,在全体老师的研讨下,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严格有效的工作制度,并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逐步完善各项制度。我校以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面对的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体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经过我校教研领导小组的商议,决定将全校老师分为语、数教研组和科任教研组,各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教研坚持以课例为载体,通过实际课例找出有价值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教研中还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老师们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全校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精 篇11

【关键词】 校本教研;调研;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各个学校都几乎相似地提出了“实施教研强校战略,打造教研型校园”的办学思想,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但是当今的校本教研作为推进课改,促进教育发展的主要策略和关键环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问题是普遍共存在的: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如何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深化校本研训等,解决这些共性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必须。因此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应用操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构建与新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一、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明确提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一调整反映了权力重心的层层下移,使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培训等各种校本形式在学校兴起。教育部近年提出了《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其中强调指出:“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和工作方式。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25日第4版)。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的内容及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初步形成我区小学体育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探索适合我区体育校本教研的内容方法及途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研究氛围。

2.通过开展校际间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加强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交流思想观点,形成团结互助,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提升我区体育教师专业化素质。

2.调查方法

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研究。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三元校区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根据调查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同行专家、部分一线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此外还通过实验法、沙龙聊天法,帮扶结队法、数据统计等方法进行课题的论证,选择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研究,确保课题研究实效性。

三、实验教学的相关措施

计划方案制定好后重点从校本教研的内容方法上进行论证研究。本次实验共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思想先行。

1.树立以校为本开展教学研究的思想,建立体育校本教研学习型组织。

在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各学校体育教研组的全体教师认识到作为校本教研的主体,自己是否具有高度的专业兴趣和必需的知识与能力,对于研究的影响非常之大,一致认同应建立终身学习理念,建构学习文化,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自己专业发展。首先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对参与课题的全体教师进行了校本教研的通识培训。接着各校课题负责人组织每月一次分组理论学习研讨,期间有以片区范围内的沙龙式研讨,共同交流校本教研在教学中的疑惑及解决办法活动等。

2.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构建新型校本体育教研模式,增强实效性。

(1)理论先行

集中理论学习培训、分组交流:由教研员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培训,通过理论学习,达到对校本教研通识培训的目的,从而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接着由各校课题组组长负责每月一次对本组教师进行分组学习讨论,交流与实践相结合的体会,使一线教师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使之有机地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2)加强反思

反思以往的教研活动,教师常处于被动管理的状态,存在形式主义、内容窄化、经验主义、研教分离等现象,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增强教研实效性,根据教师不同的需求与活动主题,问题出现或课后及时进行反思,以文字形成呈现。

(3)片区活动,推进校本教研

以片区活动进一步推进校本教研。首先在第一片区学校研讨活动开始。东霞小学王海霞老师执教的发展跑的反应练习课,老师在这堂课中大展风采,教法新颖别致,独具匠心,赢得了应邀参加活动的体育骨干教师的一致好评。课后就本课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本次活动的开展使学校体育教学更加扎实有效,校本教研的氛围更加浓厚。

(4)以研带训,提升专业素养

历时3天的研训,有讲座、课堂教学比武、互动式交流研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次活动很有幸地邀请到市教科所的教研员参加,给我们指导点评,并做了专题发言。

通过这次研训,真正起到在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内容方法上的提升。

第二阶段:侧重校本教研实践研究:结合校本教研开展行动研究。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校本教研。

1.体育沙龙活跃

各校教研组负责人进一步组织每月一次课题组研讨沙龙,教研员亲自参与,共同探讨校本教研的内容方法及途径的实践体会。对身边发生的教学问题畅所欲言,说出心中的不解,大家出谋献策,尽力帮助。并将问题及解决办法及时进行思考,让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并形成有形成果。

2.教研科研一体化

上一篇:学习铁人精神心得下一篇:街心公园景观设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