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2024-05-15

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共10篇)

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1

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教务处2012年10月15为使新课改扎实有序、稳步落实、抓出实效,碧云小学把“依托校本教研,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作为教改行动的方向,通过《走进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案》的实施,我校先摸清底数,树立校内新课改标杆,占领理论至高点,举行师德在岗位上闪光活动,课堂教学大比武,校内优秀课展示,全校课改成果展示。活动本着出新课,创新课的原则,体现了各科课堂教学的新思路,展示了各科教师的新风采,使该校教学真正走进了新课程。此次汇报活动一共展示六节不同类型的课,课型全面,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这充分说明了我校把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综合素养的形成和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作为课堂的主旋律。而且在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时,还关注常态,拉近公开课与常态课的距离,洗去铅华,追求自然本色,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强的导向作用。活动还设立了说课、评课、互动环节,授课教师谈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思路,听课教师谈了自己的收获和启示,并针对教学相关问题提出了质疑,授课教师认真回答了问题,气氛异常活跃。

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2

从温州实验小学外语教研组的现场可以看出, 他们制订了非常详细的课堂观察表, 掌握了一些课堂观察的技术, 并形成了思考和课堂教学反思的意识。他们讨论的问题多是现在国际外语教学界研究的问题。当然, 有时由于缺乏外语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机会, 教师难以从理论上更清楚地分析和研究, 这就需要专家的引领和指导, 需要带着问题寻求支持, 以制订下一步的研究方案。我们这次刊登了龚亚夫老师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和夏谷鸣老师 (浙江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分会会长, 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的相关观点, 希望通过典型案例和专家观点, 引起读者反思外语校本教研的开展情况, 通过反思, 不断解决外语校本教研中出现的问题, 从而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外语校本教研活动。

一、背景概述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 为了探讨外语校本教研工作的功能和定位, 明确中小学外语校本教研工作的新任务和新方向,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十届全国外语教研工作会议, 以推广第一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校的成功经验。会议提供了经验介绍与交流的平台, 同时设计了现场校本教研案例分析的形式。作为第一届全国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校之一, 本校有幸承担了现场校本教研的任务。

接到这次的任务后, 学期开始, 英语教研组 (一共27人, 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 小学高级教师7人。最大年龄39岁, 最小年龄25岁, 平均年龄28岁) 就开始进行准备工作, 像往常一样, 本研究组进行了课堂调研, 并与全组成员商议本学期的研究专题, 初步确定了主题“语言支架的搭建与学生语言输出的质量”。确定主题后, 本研究组首先开展了一次支架理论学习, 讨论了支架的定义及支架的类型, 通过学习发现, 支架是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而提出的。因此, 本研究组成员共同分析了学生在语言输出方面的困难:一是词汇和句式的提取困难;二是相关背景知识的缺乏;三是表达内容的组织困难。针对这些学习困难, 教师要有目的地设计相应的支架并在课堂上实施, 以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接着由组内教师陈录叶在五年级上了一堂研讨课, 课上教师针对这三方面的困难分别搭建了不同的支架, 如词汇的激活、句式的梳理、语言表达的框架提供等, 实施效果良好, 学生的语言输出比较丰富, 但在合作研讨过程中, 却发现这一主题范围太大, 如支架的搭建包括它的差异性、正确性、时机性等, 语言输出质量涵盖的范围也太广, 如准确性、流利性、丰富性等, 而两者的关系也更为复杂, 这不利于研究的深入。

因此, 本研究组在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 选择了大家谈论较多、较感兴趣的“学生语言丰富性”为主要研究内容, 将研究问题逐渐聚焦为“怎样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更丰富”, 希望通过基于课例的校本教学研究, 寻找出促进学生语言输出丰富性的有效策略和积极影响因素, 并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形成教学研究系列, 以更好地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本研究组经过问题的归因分析, 确立了三个研究纬度:第一, 教师预设的学习活动是否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了足够的平台;第二, 教师的哪些课堂引导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丰富性;第三, 学生的实际语言输出是否丰富。

同时, 本研究组确定了在此次大会上将要在现场进行的校本教研活动人员:夏恩力老师 (英文名字是Summer, 2002年毕业于温州市师范学院, 曾获全国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荣誉, 承担市级以上的观摩课、示范课十多次, 国家级示范课一节) 担任执教教师, 她是此次研究问题的具体执行者, 也是被观察的主体之一。课堂上的学习主体为六年级学生, 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 是被观察的对象, 也是语言输出是否丰富的表现者。英语教研组是同伴互助的主要承担者, 也是教学研究的反思者与承担者。基于对课堂观察的认识与理解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 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 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 , 本研究组决定在夏恩力老师授课时, 采用现场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 并选择了简便易操作的课堂观察表作为研究工具。为了引导教研组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 笔者同研究组成员共同分析相关的重要因素, 并根据研究纬度设计了课堂观察表。[2]由于观察是常态化的, 课堂观察表格的设计以质性观察为主, 并不断地简化记录方法, 提供选择项, 以使研究组成员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观察课堂教学过程上。在夏恩力老师课堂教学及研究组成员同步观察结束之后, 本研究组以夏老师的课例为平台围绕教研主题展开研讨, 并交流彼此的思想, 提高校本教研能力 (本次现场校本教研活动都是现场真实的反映, 并没有在会前演示过) 。

二、现场校本教研活动

(一) 夏恩力老师课例

1. 课题选择

1) 课题:Friendship

2) 教学目标

学生能结合自身感受, 从What’s friendship like?What colour is friendship?When can you feel friendship?等方面, 用一段话描述friendship。

3) 教学难点

激活学生的相关语言知识, 能对friendship这一抽象概念进行具体描述。

4) 选题背景

该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为六年级毕业前夕。从语言水平上,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词汇、句型的积累;在情感上, 六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同窗相处, 彼此之间已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在课题选择上, 更注重让所选课题能滚动复现所学语言, 为学生的语用提供空间, 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 促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表达自己的想法。基于此, 经过教材重组, 将课题定为Friend-ship。

5) 本课中试图解决的问题

(1) 怎样为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平台, 为学生的表达提供空间。

(2) 怎样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为学生的表达提供帮助。

(3) 怎样让学生体会并演绎出语言的美感。

2. 教学过程

1) 课前准备

(1) 相关词条、课件

(2) 学生人手一首小诗Friendship

Friendship is the seed.

If you water it often,

It will grow up like a tall tree.

The color of friendship is white.

White is the color of snow.

The snow is clean.Friendship is clean too.

Friendship is everywhere.

When Sam helps me, I feel it.

When I play football with Bob, I feel it.

When Jim says“happy birthday!”to me, I feel it.

Thank you, Sam!You make me feel warm.

Thank you, Bob!You make me feel happy.

Thank you, my friend!For the days with me!

(3) 纸制卡通大手套四只, 一面写“Y”, 一面写“N”。

(4) 信封装有已分好的供学生补充的诗歌若干组。

2) 教学步骤 (见表1)

(二) 课堂观察

为了更深入、细致地对夏恩力老师的教学进行现场课堂观察, 本研究组分成四组。第一组是教师观察小组, 重点观察教师的引导方法;第二组是学生观察小组, 主要观察学生的参与状况, 该组又分为三个小组, 每一个人观察几个学生;第三组是学生个案观察组, 抽样对学生进行个案追踪, 他们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状况、学习风格等方面特征抽取了三类4个学生, 并进行相应的前测访谈及后测访谈;第四组是学生整体观察组。同时, 4个观察小组根据预定的观察目的在现场课堂的不同方位并以观察量表 (见表2, 表3, 表4及表5) 为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 其中学生观察组主要坐在教室的前面, 教师观察组主要坐在教室的后面, 个案观察小组则坐在观察对象身边, 进行了课堂前测与访谈。研讨课结束后, 个案观察小组跟踪开展了后测与访谈, 随即四个小组成员讨论所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 并分析效果及原因。

执教者:夏恩力 观察记录者:

说明:1.教师引导方法可参考如下:A图片呈现直观引导;B已知词汇或句式的激活引导;C提供表达框架;D提供典型语段范例;E激发学生的想象;F铺垫;G追问;H其他。

执教者:夏恩力 观察记录者:

说明:参与水平可参考如下选项 (A.准确性;B流畅性;C多样性;D创造性;E其他) 。评价时可用数字记录:1好;2一般;3差。

执教者:夏恩力 学生姓名: 观察记录者:

说明:选项A举手发言;B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活动;C认真倾听;D游离;E做小动作;F开小差;G表情迷茫;H大惑不解;I其他。

说明:所观察学生的位置 (可以用圆圈来表示学生的位置) A类☆;B类誙;C类荏 (X代表学生姓名) 。

在整个观察过程中, 各观察小组以观察量表为手段, 根据预定的观察目的开展针对性观察。

(三) 现场研讨

1. 各研究小组讨论、反馈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 并简单分析

1) 教师观察小组

夏老师主要采用了简笔画的引导 (如通过夏老师的自画像巧妙地将学生引入话题:say something about Summer) 、课件的引导、歌曲的引导 (如在引入Friendship采用了“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 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friendship) 、游戏的引导 (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诗歌及背景音乐的引导 (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之中感受到英语语言的魅力) 。

此外, 夏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既有内容的反馈、情感的交流, 也有对学生知识性的输入评价。例如, 学生有一句话是:I think friendship is colorful, because friendship is like the rainbow.Rainbow is colorful, friendship is colorful, too.此时, 夏老师总结了学生的这句话的意思:Rainbow can make your life colorful.又如, 有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语误:If you play with me, you will feel friendship。此时, 夏老师并没有立刻指出学生的错误, 而是通过带有疑问的重复:play with me, you will feel friendship?引导学生自己纠正语误If you play with me, I will feel friendship.

但是, 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中, 夏老师有时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例如, 当夏老师在找话筒时, 有个学生为她递过话筒, 她只是一语带过“You are helpful!”, 假如, 她换成“You are helpful!I feel friendship!I feel the warm!”这样课堂教学生成效果可能更好。

2) 学生观察小组

学生在Talk about good friends和Good friends test两个教学环节中参与度 (包括隐性和显性两项) 较高, 可以达到90%以上, 但在Talk about friendship, Learn a poem和Make a new poem这两个环节中, 学生的参与度有所下降, 有几个学生出现片刻游离。学生在Talk about good friends和Good friends test两个教学环节中参与水平 (包括准确性、流畅性、多样性、创造性及其他方面) 较高, 其中准确性与流畅性较多样性与创造性及其他方面高。在教学后期, 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有所提高, 但是在英语语言准确性与流畅性方面有所下降。

3) 学生个案观察小组

该小组是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进行观察, 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状况、学习风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类, 并抽取了3类学生进行个案观察。A类学生 (1人) , 上课非常投入、遇到新词会记笔记, 认真倾听教师的指令并且可以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活动。此节课, 该学生一共举手25次, 被叫到4次, 4次发言均很好。B类学生 (2人) , 其中一个学生很关注教师的课堂活动, 也很投入, Pairwork环节很主动, 但是在Poem-reading这一环节有些犹豫, 一共举手11次, 被叫到2次;另一个学生听课很认真, 可以有效地完成每个教学环节的学习任务, 但因词汇量有限, 语言表达有些困难。C类学生 (1人) , 上课认真倾听, 对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非常感兴趣, 但是在执行一些课堂活动时, 如main points-outlining和Poem-making环节, 需要更多的时间, 同时需要小组成员的帮助。此外, 本小组还对这3类4个学生进行了前后测。通过前后测发现:在介绍朋友的语言方面表达丰富;丰富的课堂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朋友的情感, 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何谓友谊;学生在课后有明显的成就感, 如从写画上升到写诗。

2. 自由讨论

教师观察小组1:

在课堂活动中, 有一位学生发言时的语言非常优美:A star in the sky is single, but many stars in the sky are beautiful.此时, 夏老师抓住了学生的闪光点, 对其很隐性地进行了评价, 重复了一遍这句话, 这样可以有效地让其他学生学习与享受, 领会其中的情感因素。但是, 在学生进行“Yes or No”的游戏时, 做游戏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并未进行相互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夏老师也并未引导, 这一方面有所欠缺。

学生个案观察小组1:

当学生用非常优美的语言发言时:A star in the sky is single, but many stars in the sky are beautiful, 感觉他还想继续说, 此时, 夏老师很着急地打断了他, 并未让他继续, 没有很好地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也未能让其他学生一起重复、深刻地感受其中的意境。此外, 学生的这句话并未与friendship联系起来, 如果夏老师可以追问, 使其深化到friendship这个主题, 效果可能更好。

学生整体观察小组:

学生输出的很多语言都很优美, 在多样性与创造性方面都有所提高, 但在语言的准确性与流畅性方面却随着课堂内容的继续深入而有所下降, 那么语言的准确性与创造性以哪个为重呢?还是两者并重呢?在英语教学中是否要帮助学生纠正语言错误, 提高他们的语言准确性呢?

学生个案观察小组2: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例如, 在该堂课的教学中, 当有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出现语言错误时, 夏老师及时予以纠正时, 该学生也能理解夏老师的用意, 并还以会心的微笑。

学生观察小组1:

在Learn a poem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所下降, 有几个学生出现片刻游离, 那么是否说明该环节的语言目标是有难度的, 教师是否应该在教学设计时进行语言预设, 如制作PPT时, 是否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 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个案观察小组3:

本次研讨的主题是如何使语言更加丰富。语言的丰富性不仅仅可以体现于知识的层面, 而且可以体现于情感的因素层面。例如, 夏老师在课上让学生将What friendship is like?用简笔画画出来, 这样就使friendship这个抽象概念实物化, 同时, 夏老师通过画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促使学生将friendship内化。

学生在用实物来表达自己对friendship的理解时, 有一个学生说:Friendship is the wind, because we can’t see it and catch it, but it is everywhere, and we can feel it.这种语言很优美, 充分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另外, 针对学生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是否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进行处理。一种情况是当学生已经学过的, 并影响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想法的低级错误, 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予以纠正;另一种情况是学生新学的语言, 这种语言错误, 教师应暂时予以忽略。但是, 夏老师在这节课中, 针对学生的低级语言错误纠正的不多, 从而致使学生在语言输出环节虽然丰富了, 但出现较多的语言低级错误。当学生出现语言错误时, 教师除了及时予以纠正外, 是否可以引导其他学生帮助其纠正语言错误?

教师的语言支架没有搭好, 致使学生在语言输出时准确性不高。例如, 在学生做“Yes or No”游戏时, 其他学生对其进行提问:Do you often make your friend feel warm?可能提问的学生自己及台上做游戏的学生都没有理解此句中warm的真正意思, 此时, 夏老师只是采用了放慢语速再重复一遍问题的方式, 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由于此句中的warm没有处理好, 导致学生在语言输出环节中, 不能按夏老师预设的那样说出:I think friendship is like a scarf The scarf can make me feel warm in winter.教师的语言支架是否可以细化?

教师观察小组2:

学生语言输出的清晰度与教师语言示范的清晰度有很大的关系。例如, 夏老师在这节课上, 原先的示范语言很多是so...so..., and...and..., 学生语言输出时则会模仿教师的语言。另外, 夏老师在Present the word“friendship”环节播放Auld Lang Syne, 这首歌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friendship的学习, 但是在此之后, 还在播放这首歌是否会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

夏老师在Present the word“friendship”这一教学环节巧妙地运用了Auld Lang Syne这首英文歌曲, 引导学生输出“friendship”一词, 在诗歌教学环节又将这首英文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使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学习诗歌, 这样不但为他们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还影响着他们对友谊的理解与态度, 是对学生的一种情感教育与影响。

学生个案观察小组4:

夏老师在该节课上, 充分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 挖掘他们本身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 将friendship这样一个抽象概念具体化, 从而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教研组长: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 如何考虑学生英语语言的准确性与丰富性、创造性与流畅性之间的关系呢?

教师观察小组3:

英语语言的准确性与丰富性本来就是矛盾的。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丰富性的同时, 尽量使他们的语言更加准确。例如有的教师提出, 在该节课上, 有的学生输出的语言不够准确, 那是因为他输出的语言很多, 输出的多, 犯的错误也就会多。教师应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犯错误, 否则就会限制他们对问题的思考, 对语言的思维, 但是也可以适当地纠正学生的低级语言错误。另外, 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搭建语言支架时, 也不宜过于细致, 否则, 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夏恩力老师:

语言纠错理论中有一个倒U型理论, 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学生的语言错误的比率是呈倒U型的。当学生初学英语时, 语言错误是最少的, 语言的准确性也是最高的。随着学生学习时间的加长, 学生的语言错误逐渐增多, 语言准确性也会随之降低。当学生的学习时间达到一个中间点时, 学生的语言错误最多, 语言准确性也最低, 但随着学生学习时间的加长, 学习程度的加深, 他们的语言错误也又随之减少, 语言准确性也会随之有所提高。教师在教学中, 应给学生提供输出语言的时间与空间, 鼓励他们更多地输出语言, 允许他们先犯错误, 在学到一定程度时, 再去纠正错误。

三、收获与思考

此次现场校本教研活动引发的深度思考, 使每个研究组成员在教研活动反馈表上抒发了自己的想法 (见表6) 。

(一) 收获

1. 深化了对外语教学的认识

虽然每个人的经验和理解都不同, 得到的启发也带有个人倾向, 但是教研组的每个成员都深化了对外语教学的认识, 如对错误的理解和纠错的不同方式, 对课堂结构的认识, 对课堂效度的理解, 对语言输出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复杂性的理解等。针对研究主题“怎样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更丰富”, 每个成员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要使语言丰富, 必定要经过不断积累的过程, 需要长期地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输入和浸润, 提供丰富的英语支持材料。同时,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成长, 寻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共鸣的激活点。本研究组在讨论中发现了新问题, 如是否可以制订相应年级学生应该达到的语言水平, 给出一个清晰的目标和参照;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提供不同的语言支持, 使其语言表达更丰富。

2. 激发了理论学习的热情

在以前的校本教研活动中, 教师更多地是总结自己的经验, 缺乏理论指导。但是, 在现场经过龚亚夫老师的指点, 使本研究组成员深刻地意识到英语语言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同时, 加强英语语言理论知识的学习, 寻找相关知识, 从理论的高度解读英语教学实际问题, 创新与发展外语校本教研活动。

(二) 思考

通过此次现场校本研讨, 本研究组成员都在思考如何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并确定了今后的校本教研活动方案:基于教研组成员的学习热情与学习需求, 举行一次关于complexity的理论学习, 由有兴趣的教师去查找相关理论资料, 并上传到校园网, 各教研组成员下载学习, 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展讨论, 并请大学里的语言学教师为大家进行理论指导与专业引领。

摘要:校本教研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如何使校本教研活动真正促进教师的发展, 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这是外语教学的关键课题。本文主要围绕温州实验小学在第十届全国外语教研工作会议上的现场校本教研活动案例, 通过跟踪活动策划的全过程, 探索了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校本教研,案例

参考文献

[1]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3

一、认识不足,观念陈旧

学校教师大部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升学率。在一些教师眼中,教研就是一种对行政命令的执行,是完成校长布置的“任务”。大部分教师视教研活动为“负担”,缺乏主动性、持久性、创新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不太清楚,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还不十分明确,特别是45岁以上的教师,以前的母语教师大部分没有承担主要教学任务,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教书几十年,用不着培训同样能教好。陈旧的观念、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教师研究意识的培养和研究习惯的养成。

二、功底薄弱,资料不足

学校大部分教师被日常的教学业务工作和各项大小检查牵绊,没时间读书也不知道读什么书。学校的教学业务类杂志很少,教师个人订阅业务杂志的也是少之又少,更难见到教师购买教育书籍阅读,大多数教师基本上还是教材、教参,一两本教辅资料在支撑着课堂教学,虽然有图书室,但是书籍数量不足,也很陈旧,基本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也很难见到教师借阅。

三、任务繁重,教研受限

我校是一所基层小学,又是民汉合校,大部分教师,特别是双语班教师,工作繁重,一些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空堂课的时间要忙于备课,批改作业,开展各项活动,早、晚还要下班辅导学生自习,特别是中午,学校还要安排教师值班,老师工作一天下来往往是身心很疲惫,所以教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即使参加了也多半是敷衍了事,根本没有什么效果。

四、内容枯燥,形式单调

目前学校的校本教研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常规的教研活动一般还停留在一般性的听听课,有时间就大家议一议,没有什么主题;期末考试结束后,老师写一份试卷分析上交;学期结束老师们写一份教学工作小结,再有就有双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也就大家相互发发言,也没有太多对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探讨和研究。正是因为教学教研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大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缺乏兴趣,认为基层学校的校本教研也搞不出什么名堂;二是缺乏自信,因为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有时又难于解决,而又孤子无援,自然就会产生退缩心理。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已经不错,用不着什么研究,教学成绩是教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三是一些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认为多数是流于形式,并不能帮助提高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无直接关系,更多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评比时的点缀。

五、没有课题,缺乏研究

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学校没有真真意义上开始研究课题,学校部分教师虽然对一些教学问题有一定的困惑,但由于对“课题研究”的陌生。对课题研究的内容,选题,研究的方法,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成果的表述等都一无所知,有畏难情绪,所以研究只是纸上谈兵。

结合我校实际,我认为以后我校的校本教研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1、以校为本。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规划符合学校实际的教研活动,让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方法都符合本校的具体情况,使这一活动既具备时效性,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加强培训,科学指导。我认为在加强培训科学指导方面,一是学校要舍得花钱,投入一定经费对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让他们出去参加一些层次较高的培训班或出席一些影响较大的教学研究活动,给他们一定的任务,回来之后要作相应的研究工作。二是可以聘请县里有影响的教师担任学校教研活动的技术指导,只要他们有一定的空闲时间,多请他们到學校进行讲座、指导,这比花大量经费请专家学者到学校指导更实在。三是要通过培训后有一定基础的教师“传、帮、带”的形式来带领“徒弟”,把教研的力量不断扩大。四是通过本校的力量进行校本培训,校本培训的内容要根据学校实际,采取案例教学的形式,以问题为核心,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深入地讨论,对当前的教学进行反思,抓住具体过程和细节,借助有关的资料,告诉教师教学工作应该怎样做,教学研究应该怎样搞,教研成果应该怎样呈现。

虽然课题研究对基层中小学教师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认识,重视课题研究,选派一批有热心、教研能力强的教师参与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在开展课题研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开展课题研究时要注意从身边的教育现象中去发现课题、选择课题。要对自己身边熟悉的问题进行选择,特别要注意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二是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作为一线的基层民汉合校小学教师要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有计划、有系统、准确地获取有关调查对象的各种间接材料,以认识教育的现状、趋势,并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研究方法。三是恰当地表述研究成果。教育科研是一种源于教育实践而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造性劳动。因此,研究者必须对整个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将研究结果明确地,有说服力地表述出来,通过科学的评价使之得以推广运用。科研成果一般通过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表述出来。

要想做好民汉合校小学的校本教研,就要密切联系实际,不盲目追随,不流于形式,切实开展符合学校实际、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研讨活动,努力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校本教研之路,形成自己的教研特色,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4

2018年4月19日,我校七位老师组织了 “校本研修”培训活动,本次活动是进行我校一年级教师刘卫芬的语文公开课《

6、古对今》及评课议课活动,内容丰富,我校每位教师都收获颇丰。刘卫芬完成了一份教学设计和PPT课件,并认真进行了教学反思,圆满地完成了“三个一”教学活动。

刘卫芬老师执教的《古对今》,课堂教学重点突出。体现了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在重点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刘卫芬老师抓住重点字词进行讲解的同时也注重了朗读训练和说话练习,真正地体现了一堂语文课该有的东西。刘卫芬老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也是培养学生激情朗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带有饱满感情的充分朗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都得到发展。

李永坤老师为这节课进行了重点点评,他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实例,在轻松氛围中将教学中的新理念清楚明白的讲解给在场的每位老师。宋成俊老师讲的关于

“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大家感受颇深。各位老师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一些体会,这些观点或许不是很成熟,但能

让我们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帮助很大。活动结束后老师均写出课堂教学心得或教学反思。

本次的培训活动,让我们沉浸在交流与分享中,迸发出的对教育的热情和执着,深深感染着参加培训的每位教师,激励我们在以后的专业成长道路上,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大步前行。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探讨,让我们的课堂处处有惊喜!

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5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一、教师队伍的现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把教师队伍的建设确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我校的教师队伍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教师的学历有所提高,但实际素质偏低。

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我校教师的学历有了较快提高,但实际素质偏低。目前我校有教师 人,其中本科学历 人,专科 人,中师 人,尽管大家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教学

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需进行调整培训以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师年龄结构老化。

学校在岗的 名教职工中,50岁以上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40岁以上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30—40岁的中年教师 人,占 %,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人,占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较为突出。

3、课改意识较强,苦于在黑暗中摸索。

我校教师教学观念有很大转变,有一定课改意识。但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薄弱。“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虽然大家在积极探讨,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但目前只是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困惑。

二、教师队伍现状的反思及对策措施

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我校本学期以做好校本教研工作为重要突破点,在局小学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以局小学教研室2016-2016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继续坚持以“实”字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教学素质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在原来的基础上反思、改进、深入,切实提高了“教学研一体”的水平和实效,努力开创了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我校的十二字目标“体内涵、高服务、把质量、争一流”而努力。

继续实施校本研修规划

本学期我校重点推进 “行动教育”。确立校本教研的突破点——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校本教研,使教师保持同事间的互助指导,行为跃进的全过程反思,同时学校注重纵向的理念引领,充分体现了“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相

结合。

拓宽校本教研方式

我校校本教研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中心,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行动教育”为模式,带着问题教研,围绕问题讨论,立足于解决现存的问题。

构建校本教研模式

我校校本教研的立足点是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是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升点是改革创新的精品意识;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高上。因此,我校校本教研采用了接受性学习教研,指导参与性学习教研和探究性学习教研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校本教研模式。下面把主要工作简述如下:

1、扎实进行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学习和新教材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校继续围绕新教材执教工作采用集体培训、小组学习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标”、和

“新教材”等内容的多次培训工作。教师们通过观看视频、文本材料等的学习对新教材有了深刻的了解,使教师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引路人,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技能,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继续组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A、听讲座,加强理论提升

本学期,我校分别组织观看了魏书生、吴宗宪、李烈等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聆听教学专家的理论报告,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B、看录像课例,体会教材、理论、实践有效结合

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分组观看了教师用书中的录像光盘,要求教师认真观看录像及课后专家的评析内容,通过读教材、看录像课、听专家评课和组内教师交流学习体会的学习过程使全体教

师对“教材、理论、实践教学”三者如何有效结合有了更直观的的理解和提升。

C、校领导进行教学专题讲座,用理论引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我校教师在教学观、理论知识、技巧等方面虽有了很大提高但经过听课、查作业等调查我们仍发现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教师感觉课堂教学无法定位,不知如何进行教学;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套,以讲解为重点,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结论,轻过程;课堂上教师启发不够,学生参与不够,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现代化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作文批改不规范等等。结合这些实际问题我校习校长、李副校长等高度重视纷纷进行理论引领先后进行了“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五课”活动与教师专业成长”、“ 备好一堂课”、“ 说好一堂课”、“如何评课”、“ 如何写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等专题讲座为教师解疑答惑收到了

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6

关键词:农村学校,名师录像,校本教研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各校对校本教研都越来越重视。不论城市农村,几乎所有学校都开设了校本教研,主要的形式是上校内公开课。在实行了一段时间后,许多农村学校都觉得这样的校内公开课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不大。

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农村学校课堂教学水平杰出的教师较少,大家水平差不多,听来听去也听不出什么“花头”,用农村的俗语来说,就是“萝卜炒萝卜还是萝卜”;二是很难请到专家来指导, 一方面专家数量有限,这么多学校很难都照顾过来,另一方面许多农村学校也经费有限,如果要专家经常参与,经费上不允许。

现在虽然实行的城乡教育共同体,但城区学校的教师也不可能都参与到农村学校每周的校本研究中来,毕竟城区学校的教师也有自己的教学任务。所以要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一方面是要“请进来”,但更重要的是“自力更生”,靠自己。

学校通过网上购买账号,得到了数百个各学科的名师课堂录像,拜“名师录像课”为师,采用“对照课”“摹课”“专项研究课”等多种形式开展校本教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常规武器———名师对照课

所谓的名师对照课就是教师在学校提供的“名师录像课”范围内,选一堂课,事先不看名师的录像课,教师上完课后,再看名师的录像,将自己的课与名师的课进行比较,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如,一教师选了数学特级教师钱金铎执教过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事先没看钱老师的录像,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上了一堂较为成功的课。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是: “为了不过分逊色于钱老师,我在备课时充分借鉴了别人的经验, 广泛收集材料,对每一个环节设计出具体方案,确保万无一失。”这样的课,如果不是通过名师对照课的形式,我们已经发现不了多少问题,评课也评不出什么东西,这样的校本教研对教师的帮助也就不大。

但通过名师对照课的形式,就能发现很多问题。这位教师自己也说:“可就是这设计大同小异的两节课,特级教师和普通教师上出来的效果却完全不同,特别是在细节的处理上,明显存在着差别。”她通过“新课教学设计的对比、意外事件处理的对比、练习设计的对比、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调控对比、教师教态和语言的对比、总体情况的对比”六大方面的对比,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改进的方向,从而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为什么名师对照课这种校本教研形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究其原因,学习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普通的校本教研知识是从人传递到人,名师对照课这种教研形式知识是从物(名师录像)传递到人。如下图:

名师对照课形式的校本教研,相当于每次校本教研都有名师、特级教师参与,效果当然不一样。

二、新手武器———摹课

摹课的“摹”,是临摹的意思。所谓的摹课,就是教师选取一堂名师录像课或一堂课的一个片段,不上课,而是把名师所讲的话, 包括语气、语调、教态等完全模仿出来,就像临字帖一样,把名师的上课情况完全再现出来。我们常说,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特别是课堂教学语言的语气、语调、教态等方面是一门艺术,众所周知,学习艺术都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或者是音乐。一般教师对这方面的掌握是通过一次次的听课、上课,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慢慢地形成的,现在我们通过“摹课”这种形式,进行专题式的训练,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说名师对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全面提高,那摹课就是针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语气、语调、语速、教态等表面的外在的东西。通过摹课,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教态等方面有了明显的快速的提高。摹课一般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背课。就是把某一堂名师录像课(或片段)中教师的语言背出来;第二步,在完全把名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背出来的基础上,模仿名师的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模仿名师的教态。

一开始,教师觉得要把课“背”出来很难,又要模仿语气、语调等,感觉很不好意思,但通过实实在在的摹课后,他们发现对自己的帮助很大。

如,一教师选取了特级教师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录像进行摹课,通过多次的背诵、模仿,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教态等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深有感触地写了一篇论文《如何让课堂教学语言通“电”带“磁”》。又如,一教师选取了特级教师崔云宏执教的《一夜工作》来进行摹课,通过反复的练习,克服了不好意思等心理,终于把课讲得惟妙惟肖。她深有感触地说:“教师肢体僵硬,缺乏热情,难以感染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感情,教师自己必须是热情洋溢的。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就是本人却经常没有做到这点。学生在‘冷空气’的包围中,又怎能‘热情似火’呢?”

三、进阶武器———专项研究课

一些业务成熟的骨干教师可以进行利用名师录像的教研形式———专项研究课。所谓的专项研究课就是教师利用名师录像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专项问题进行研究。如,对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研究,就可以通过检索若干个名师录像,把这些录像中的课堂导入进行研究,归纳整理,得出共性,总结出规律方法。

有位哲人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就是分解。要把各项课堂教学知识总结出来,必须先把课堂教学知识进行分解。通过请教专家和查阅有关文献我们把课堂教学知识分成三大块:课堂教学设计所需的知识、课堂生成时所需的知识、课堂语言所需知识,在这三大块的基础上再进行细分。具体如下图:

当然,课堂教学知识还可以细分下去,但也不宜分解过细,分解得过细反而对知识显化产生干扰。所以我们经过实践,最终把课堂教学知识分解成图中所示的这十二个细目。

在进行专项研究课时,我们采取了以下两个策略:

1.兴趣导向

所谓兴趣导向,就是在课堂教学专项知识总结归纳时,哪一位或几位教师对哪项知识比较有兴趣,就让这一位或几位教师完成这项知识的总结归纳。这样做,教师能愉快地完成专项知识的总结归纳,并有较高的质量。

2.弱点导向

所谓弱点导向,就是在课堂教学专项知识总结归纳时,哪一位或几位教师对哪项知识在课堂教学时表现得比较薄弱,就让这一位或几位教师完成这项知识的总结归纳。知识总结归纳的过程其实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这样让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一方面教师会比较有动力,另一方面能较快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创新思考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性阶段,这一阶段教学效果的好坏将对未来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教学中,数学是重要的学科,通过数学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加快速敏捷的思考问题,强化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通过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得到创新,从而促使教学效果得到顺利提升。

一、学校校本教研的意义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对于学校而言,教学就是其中心以及核心工作,这一情况也就决定了校本教研的作用和地位,校本教研有助于新课程的创新开展,能够促使教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强化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实现学校的积极、健康发展。当前很多学校都将校本开发、管理等工作作为自己的工作,[1]彼此间缺乏联系,整体性不强,认识上不到位,使得校本无序的现象比较严重,对于小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应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对学校进行积极指导和引导,使学校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将校本教研作为中心环节,将校本教研与校本的开发、管理、培训等相结合,强调学校中校本教研的重要作用。

二、小学数学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创新方法

1、建设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

教育工作需要由教师推行,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建设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教研员需要承担这一工作。

选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将事业心强、又热爱教学的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并给予他们锻炼的时间和机会,使其积极参与到县市活动中,更好地为教学改革作出贡献。

积极培养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青年教师个人成长的需要。教研员的职责:带动学科骨干引领青年教师在工作中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制定个人成长计划,磨练自己各项教育教学技能。成为充满教学智慧,洋溢教学热情,挥洒教学魅力,“享受教育”的现代型教师。同时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与师德修养,现代化教育理论水平,专业水平,课程整合能力,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能力,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学校要本着注重能力、讲求实效、更新观念、形成特色的原则,不仅在工作中关心青年教师,更要在生活中关心他们,调动他们的热情,释放他们的活力,让他们始终成为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前沿、最具活跃的群体。促使他们逐步形成学科教育教学的个人风格和特色,使他们在各方面尽快适应新形势下教学工作需要。

2、对教研内容进行优化

坚持科研为龙头,将课题实施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要把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教材教法研究中的问题等方面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并引导教师自觉地将日常教学工作有教育意义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做到“研究内容来源于教学,研究过程植根于教学,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同时在研讨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预设问题的研究,还要努力寻求解决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小学数学校本教研中,为了实现良好的校本教研效果,就需要教研员明确研究的课题,充分发挥整个教研工作的辐射作用,确定统一的核心数学课题,使得科研水平得到提升。因此,教研人员需要每年共同探究确定核心的数学课题,对所有学校的教研活动进行统领,学校的教研组依据这一核心课题制定子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创新学校的备课内容以及形式,这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教研人员需要加强研究,使得以往学校数学备课的形式发生变化,指导教师制定备课记录卡,比如课题内容、课时、教学的目标、重难点、过程、方法、反思、备课组长的审查意见、教研组长的审阅等,[2]明确备课中心的发言人。并组织学校教师进行集中备课,使所有教师都能够参与到教学研究中,能够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积极推进制度建设

教研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积极改革校本教研的运行机制,将理论思想作为指导,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提升。应要求学校通过各种措施强化教师的校本教研意识,提升教师的认识与理论。联系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提高教师对于校本教研的认识,使其能够在工作中有效地落实校本教研。

教研员,应深入课堂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分析,定期收集学校、教师反馈的意见,并建立专门的文件夹进行储存,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探讨。找到自己和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对问题进行督导,强化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

4、深入学校发挥教研员作用

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长期处于教学第一线会形成自己的教学惯势,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都是将简单直接的理论教给学生,并且已经满足当前的教学成绩,[3]对于实践理论研究不足。相比于教师,教研员的教学理论以及科研操作中都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有一线的经验,对于学生比较了解,作为教研员应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与教师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使教研员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结束语:

校本教研是为了更好地优化学校教育,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特色、优势的教学研究成果。让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能够很好的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帮助教师实现高效的教学水平。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有助于學生创新思维以及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研员要高度重视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实现教师与学生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乐平. “阅读·思考·交流·发展”主题校本教研新范式——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寻求[J].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1,05:9-11.

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8

【关键词】 校本教研;调研;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各个学校都几乎相似地提出了“实施教研强校战略,打造教研型校园”的办学思想,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但是当今的校本教研作为推进课改,促进教育发展的主要策略和关键环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问题是普遍共存在的: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如何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深化校本研训等,解决这些共性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必须。因此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应用操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构建与新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一、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明确提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一调整反映了权力重心的层层下移,使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培训等各种校本形式在学校兴起。教育部近年提出了《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其中强调指出:“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和工作方式。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25日第4版)。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的内容及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初步形成我区小学体育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探索适合我区体育校本教研的内容方法及途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研究氛围。

2.通过开展校际间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加强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交流思想观点,形成团结互助,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提升我区体育教师专业化素质。

2.调查方法

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研究。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三元校区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根据调查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同行专家、部分一线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此外还通过实验法、沙龙聊天法,帮扶结队法、数据统计等方法进行课题的论证,选择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研究,确保课题研究实效性。

三、实验教学的相关措施

计划方案制定好后重点从校本教研的内容方法上进行论证研究。本次实验共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思想先行。

1.树立以校为本开展教学研究的思想,建立体育校本教研学习型组织。

在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各学校体育教研组的全体教师认识到作为校本教研的主体,自己是否具有高度的专业兴趣和必需的知识与能力,对于研究的影响非常之大,一致认同应建立终身学习理念,建构学习文化,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自己专业发展。首先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对参与课题的全体教师进行了校本教研的通识培训。接着各校课题负责人组织每月一次分组理论学习研讨,期间有以片区范围内的沙龙式研讨,共同交流校本教研在教学中的疑惑及解决办法活动等。

2.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构建新型校本体育教研模式,增强实效性。

(1)理论先行

集中理论学习培训、分组交流:由教研员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培训,通过理论学习,达到对校本教研通识培训的目的,从而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接着由各校课题组组长负责每月一次对本组教师进行分组学习讨论,交流与实践相结合的体会,使一线教师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使之有机地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2)加强反思

反思以往的教研活动,教师常处于被动管理的状态,存在形式主义、内容窄化、经验主义、研教分离等现象,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增强教研实效性,根据教师不同的需求与活动主题,问题出现或课后及时进行反思,以文字形成呈现。

(3)片区活动,推进校本教研

以片区活动进一步推进校本教研。首先在第一片区学校研讨活动开始。东霞小学王海霞老师执教的发展跑的反应练习课,老师在这堂课中大展风采,教法新颖别致,独具匠心,赢得了应邀参加活动的体育骨干教师的一致好评。课后就本课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本次活动的开展使学校体育教学更加扎实有效,校本教研的氛围更加浓厚。

(4)以研带训,提升专业素养

历时3天的研训,有讲座、课堂教学比武、互动式交流研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次活动很有幸地邀请到市教科所的教研员参加,给我们指导点评,并做了专题发言。

通过这次研训,真正起到在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内容方法上的提升。

第二阶段:侧重校本教研实践研究:结合校本教研开展行动研究。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校本教研。

1.体育沙龙活跃

各校教研组负责人进一步组织每月一次课题组研讨沙龙,教研员亲自参与,共同探讨校本教研的内容方法及途径的实践体会。对身边发生的教学问题畅所欲言,说出心中的不解,大家出谋献策,尽力帮助。并将问题及解决办法及时进行思考,让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并形成有形成果。

2.教研科研一体化

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9

一、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数学校本教研受到了农村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从上到下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 从人员、物资、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量投入, 有效促进了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但在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活动时, 忽视数学教师成长的需要, 忽视教师的能动性, 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认识不到位, 参与意识不强

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由于知识水平、专业知识匮乏、教学观念陈旧等原因, 对于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升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认为学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是搞花架子, 自己只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常规教学, 能考出好的分数就行, 学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是年轻教师、骨干教师的事情, 自己只要参与、听听课, 听听别人的发言就行, 缺乏主动思考、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

2.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单一, 教师缺乏积极性

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往往限于上上课, 评评课, 写写教学反思, 撰写论文等形式单一的常规教研活动, 缺乏研究的专题化、缺乏研究的深度, 无法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毫无作用。 长期单一、 乏味的校本教研活动, 让教师麻木参与, 根本引发不了教师思维的碰撞, 激发不了教师主动去思考、消化教研的成果。

3.校本教研功利性强, 缺乏实效性

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活动, 从学校领导层来看, 往往重视的是应付上级的检查, 缺乏对数学教研活动的精心设计、引导。从数学教师层面来看, 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或评定职称的需要, 听一听, 写一写应付检查, 完成任务而已, 没有体现教师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自己发展的需要, 对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毫无作用, 校本教研形同虚设。

4.校本教研缺乏专业引领, 导致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高

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往往是推荐一个数学老师上课, 然后再一起评课, 缺乏骨干教师、教研员的专业引领, 导致同水平的往返重复, 教师的专业素质长期处于同一水平, 无法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质量的对策

农村小学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活动要立足学校实际, 解决数学教师教学实践中自身遇到的问题, 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质量, 笔者认为应采取下列措施:

1.加强学习, 提高数学教师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认识

学校要采取开展校本培训、外出学习、专家引领等方式组织数学教师仔细研读 《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理论以及校本教研理论, 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有利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 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给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教师肯定与奖励, 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效克服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开展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激发教师参与热情

学校在设计教研活动时, 要广泛调研, 充分发扬民主, 了解教师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 需要得到哪方面的帮助, 然后确定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形式。 最后组织开展主题学习、上研究课、教研沙龙、教学大讲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从而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趣味性, 有效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

3.校本教研主题化, 有效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

学校教研管理团队要经常深入班级以及教师开展听课、 座谈等, 充分了解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深入进行分析、梳理, 确定研究主题, 然后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究, 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提高校本教研质量, 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如, 在管理中我们发现, 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时, 存在“ 重算法, 轻算理, 学生计算能力低”的问题, 就相应地开展计算教学专题研究, 采取教学管理人员开展主题讲座, 进行理论引导, 骨干教师上示范课, 典型引路, 全员上公开课, 聘请教研员点评引领等形式, 形成主题研究系列, 切实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形成某一个教学问题的教学模式, 解决校本教研活动质量不高的问题。

4.专家引领, 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瓶颈

校本教研虽然立足校本研究, 但要真正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 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离不开数学教研专家的引领。学校要采取“ 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 一方面要大量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 一方面要聘请数学教研员到学校开展主题讲座、专题座谈、上示范课, 指导数学校本教研活动, 开阔教师眼界,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提高学校数学校本教研质量。

学校开展数学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校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要靠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数学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是校本教研。因此, 农村小学应把提高数学校本教研质量放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 不断完善数学校本教研管理机制, 为校本教研发展拓展空间。

摘要:开展数学校本教研是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和策略。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存在教师认识不到位、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缺乏专业引领等突出问题, 严重制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学习、丰富校本教研形式、校本教研主题化、强化专家引领等策略, 以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质量。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本教研,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碧云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简报 篇10

探究发现,保护环境。

二、活动目标

(一 )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 ,根据学生的身心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大自然各个方面充当角色,获得感受,明白道理,形成品质,学会本领,提高素质。

(三)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环保意识 。

三、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 )活动准备。

老师提前。

布置调查作业,出示调查提纲,分小组调查。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渔村小学更有不同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等。这些潜在的课程资源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了使课程内容更有系统性、层次性,更便于操作,我们把综合实践化为:主题探究活动、实践学习活动,它们互相联系、相互渗透。

主题探究: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学生通过相关问题的研究,着重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把综合实践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形成较强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有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二 )创设意境 ,以情激情 。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朝廷先后8次在山西洪洞县集结移民,其中一支渔民移民因怀恋故土,几经迁徙不得舍,最后找到一湾用贝壳垒起的金黄色的沙带, 又一次听到如千里之遥的故乡一样澎湃而熟悉的涛声。从此,他们定居下来。而这些居住下来的渔民,就是我们的先祖,那片沙带就是我们脚下的土地。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一种深重的历史责任感,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的未来。今天我们就“家乡的古贝滩”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希望学生把调查情况,结合我们学过的《自觉保护环境》中的内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三 )探究与发现 。

1. 就身边发生的故事 , 学生自由发言 , 把自己听到的故事、传说、看到的、由此想到的都说出来,讲给同学们听。

2.请各小组组长拿出调查表交流 。 教师指导 ,并对调查情况进行整理、概括,达成共识。

查:(网络资料) 古贝堤是7000多年以来成陆过程中潮起潮落冲击风化形成的,与南美古贝堤并称世界三大沙带。

访:(知情人士)过去,海边沙滩一望无际,有各种各样的贝壳,周围是茂密的森林。夏日到来,孩子们可以观日出;可以光着脚丫踏浪、玩耍;可以摘酸枣……可是人为的破坏,原本美好的一切都不见了,多么让人心痛啊!

问:(科研工作者) 海边的沙滩对于研究海洋贝类生物的形成、进化有无可代替的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

3.情感价值与态度 。

师:如果给古贝滩赋予灵魂的话,它会怎么说?

生1:我会伸出巨臂,挡住汹涌的潮水,不让它破坏农田、房舍……

生2:我会展开双臂,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

生3:印下孩子们成长的脚印,留下他们的欢声笑语。

……

每个同学都有答案, 每个答案都透着思维的灵光和人性的美丽。

师:你会怎样做?

生1:向有关部门提出好的建议。

生2:写一份倡议书,在学校师生中开展环保知识竞赛。

生3:从我做起,保护好沙堤。

生4:爱护植被,开展绿化活动。

……

也许这一只只争先恐后举起的小手,将会濡养出一片绿洲。

4.启发思维 ,自由创作。

教师:“让我们打开思维的门窗,放飞想象的翅膀,一同为我们渔区的未来、为美丽的海滩绘一蓝图,赋一首小诗,或写一段优美的文字吧! ”

同时放映事先准备好的幻灯片。

展示习作,附教学框架:

综合实践

四、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通过直观感性的教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收获:本次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增强研究意识,激发创新思维,学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热,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

教师感悟: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取向要紧紧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生活是课程资源,环境是课程资源,学生、教师是课程资源,总之,凡是有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有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

上一篇:到山下去看树练习题下一篇:祖先词语的含义及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