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教研论文

2024-07-14

小学校本教研论文(共12篇)

小学校本教研论文 篇1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一、教师队伍的现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长期以来,我校一直把教师队伍的建设确定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我校的教师队伍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教师的学历有所提高,但实际素质偏低。

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我校教师的学历有了较快提高,但实际素质偏低。目前我校有教师 人,其中本科学历 人,专科 人,中师 人,尽管大家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教学

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需进行调整培训以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师年龄结构老化。

学校在岗的 名教职工中,50岁以上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40岁以上教师 人,占教师总数的 %,30—40岁的中年教师 人,占 %,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人,占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问题较为突出。

3、课改意识较强,苦于在黑暗中摸索。

我校教师教学观念有很大转变,有一定课改意识。但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薄弱。“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虽然大家在积极探讨,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但目前只是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困惑。

二、教师队伍现状的反思及对策措施

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我校本学期以做好校本教研工作为重要突破点,在局小学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以局小学教研室2016-2016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继续坚持以“实”字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教学素质和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在原来的基础上反思、改进、深入,切实提高了“教学研一体”的水平和实效,努力开创了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我校的十二字目标“体内涵、高服务、把质量、争一流”而努力。

继续实施校本研修规划

本学期我校重点推进 “行动教育”。确立校本教研的突破点——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校本教研,使教师保持同事间的互助指导,行为跃进的全过程反思,同时学校注重纵向的理念引领,充分体现了“教学、教研、科研和培训”相

结合。

拓宽校本教研方式

我校校本教研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中心,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行动教育”为模式,带着问题教研,围绕问题讨论,立足于解决现存的问题。

构建校本教研模式

我校校本教研的立足点是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是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升点是改革创新的精品意识;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高上。因此,我校校本教研采用了接受性学习教研,指导参与性学习教研和探究性学习教研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校本教研模式。下面把主要工作简述如下:

1、扎实进行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学习和新教材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校继续围绕新教材执教工作采用集体培训、小组学习和个人自学三种形式对教师进行了“新课标”、和

“新教材”等内容的多次培训工作。教师们通过观看视频、文本材料等的学习对新教材有了深刻的了解,使教师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引路人,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技能,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使自己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继续组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A、听讲座,加强理论提升

本学期,我校分别组织观看了魏书生、吴宗宪、李烈等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聆听教学专家的理论报告,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B、看录像课例,体会教材、理论、实践有效结合

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分组观看了教师用书中的录像光盘,要求教师认真观看录像及课后专家的评析内容,通过读教材、看录像课、听专家评课和组内教师交流学习体会的学习过程使全体教

师对“教材、理论、实践教学”三者如何有效结合有了更直观的的理解和提升。

C、校领导进行教学专题讲座,用理论引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我校教师在教学观、理论知识、技巧等方面虽有了很大提高但经过听课、查作业等调查我们仍发现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部分教师感觉课堂教学无法定位,不知如何进行教学;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套,以讲解为重点,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结论,轻过程;课堂上教师启发不够,学生参与不够,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现代化教学状况不容乐观;作文批改不规范等等。结合这些实际问题我校习校长、李副校长等高度重视纷纷进行理论引领先后进行了“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五课”活动与教师专业成长”、“ 备好一堂课”、“ 说好一堂课”、“如何评课”、“ 如何写课后反思”、“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等专题讲座为教师解疑答惑收到了

较好的效果。

小学校本教研论文 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研

近年来, 随着我市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 特别是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 基本上我市所有的农村中心小学及片校都具备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条件, 也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在教育设备基本达标的同时, 信息技术课程却走向了“边缘”, 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急需行之有效的教研来引领这一学科的发展。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基地, 以学校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 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 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推进有效的校本教研来引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 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 笔者认为是解决目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这方面问题谈一些看法。

1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研现状及成因

1.1 没有开展或难以开展

(1) 小学信息技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特别是在农村小学, 学校压缩电脑课时或占用电脑课已成家常便饭。如此一来, 规定的教学内容就不能如期完成, 或只是走过场, 根本没有落实。信息技术校本教研更是无暇顾及了。

(2) 当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任务繁重。除了按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外, 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还承担着其他一些工作, 如机房维护、网络管理和协助其他学科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等, 甚至还有兼任其他课程的。上信息技术课成了副业, 本末倒置, 这使得本欲开展校本教研的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3) 对于目前大多数学校来说, 特别是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教师人数偏少, 有的学校甚至只有一名, 而且不是专职的。这都使得校本教研只能成为一句口号。

1.2 过于形式, 实效性低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每次正在进行市教研观摩课时, 前来听课的教师都能做到认真听课, 做好笔记。但当上课教师进行说课、反思或让听课教师评课时, 听课教师要么就悄悄地走开了, 要么就坐着一言不发。一年一度的市教研会成了上课者和主持人的独角戏。市级教研会摩尚且如此, 镇内、校内教研效果可想而知。

1.3 重技轻教, 主题错位

平时教师在各类聚会及信息技术教师群中交流时, 交流的往往都是技术方面的问题, 对于课堂教学方面问题的研究则很少。很多教师很注重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具备了相当专业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但对课堂教学却不愿多花时间。他们认为解决技术问题的紧迫性似乎强于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紧迫性。这也跟目前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不清有关。我们首先是教师, 然后才是信息技术教师。我们的“主业”是教学。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掌握灵活实用的教法, 无疑比掌握高深的编程语言更具有实际价值。

1.4 形式老化, 不合潮流

纵观各校教研和各级教研, 教研形式不外乎是听课、集体备课和上观摩课。大多教研都成了为应付检查而进行的“空壳”活动, 缺少明确的价值目标, 缺少一些有用的实质性的内容, 这样的教研年复一年, 原地踏步式地简单重复着。

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出现以上几种情况, 存在着种种因素, 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首先主要是因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不够清晰。由于开设时间短, 理论经验和实践研究相对较少, 信息技术成为副课中的“副课”。其次就是信息技术教师定位不够清晰, 他们往往对技术发展本身的关注比研究教学方式、方法及其学科发展方向更有兴趣。长此以往, 信息技术教师即从学科教师的身份变成学校“技术服务员”, 学科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 信息技术学科本身也会被人淡忘。最后就是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评价体系不健全。

2 对策及建议:搭建信息技术校本教研平台

针对信息技术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以校本教研理论为指导, 结合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的教研现状, 本着以“如何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研,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为目标, 笔者提出一些简单的设想,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2.1 以网络为平台, 进行自我反思

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或者是简单的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审视, 而是反省、探究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问题, 具有研究的性质。反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过程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对于当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可以撰写个人教学网络日志 (Blog) 或开通信息技术教师博客群。博客平台最好用在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 而且建议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在同一平台中建立博客。通过反思, 教师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对教学现象有独立的、创造性的见解, 从而克服教学中的被动性、盲目性, 提升教学活动的自主性、目的性, 实现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2.2 互相开放, 互相提高

强调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最大特点, 但还要对其他教师开放自己, 主动地与其他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合作性的探讨, 可以是跟其他学科教师一起探究问题, 共同分享经验。这种互相开放的活动形式可以是学校组织的, 如师徒结对、发展共同体等, 也可以是自发的互相学习。例如, 在教研课前进行课前会议, 讨论如“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怎样让学生学会?你如何让学生投入学习?你将做什么?学生将做什么?”等问题。课后再进行一次会议, 对课前会议上提出的问题进行重新审视解答。除此之外, 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方法, 如指导帮助, 让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绩的骨干教师 (学科带头人) , 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亟待提升的教师, 使其尽快适应环境和角色的基本要求。这些无疑会为信息技术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除了经常性的听课, 集中备课以外, 也可以建立小学信息技术教师QQ群, 这无疑是大家研讨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的特点有目共睹, 具有即时性, 可定期开会交流, 摆脱空间的限制。也可建立信息技术教研论坛, 建议由各教研大组成员互相积极配合, 每周或每月确定一个教研主题进行讨论研究, 为农村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网上研修提供平台。另外, 每学期应举行镇内或教研大组内的教学论文、课件、学生电脑作品等评比, 促进各片校交流, 促进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

种种开放式的互助是建立在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之上, 是校本研究最本质的活动形式。只有通过这种群体性的研究方式, 才能改革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局面, 信息技术教师群体的专业才能有所发展, 有所提高。

2.3 信息技术课程更需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主要是指各层次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相关的专家、学者对校本教研的介入。引领的主要方式, 一是靠教师自觉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 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教学研究活动之中;二是靠专家、学者的指导, 通过他们, 提炼聚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分析问题, 设计改进的策略, 验证教学研究的成果。

例如, 对于以镇为范围的农村信息技术校本教研, 建议由镇中心小学或教研片出面邀请若干信息技术教学专家和技术专家, 担任本镇信息技术教研的顾问, 或在教研论坛中担任评论员或专家组成员, 对本镇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各信息技术教师可每月将教学中的典型疑难问题集中, 通过网络提交专家, 接受专家指导。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可以邀请专家来校, 通过主题讲座、上观摩课等形式, 直接指导交流。通过这一系列的专业引领, 相信广大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会有灿烂的明天。

3 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着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校本教研实践的展开, 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对校本的认识会越来越清晰, 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其中, 有更多的专家学者走进校本教研, 平等参与, 真正成为教师的知心朋友。只要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肯努力, 学校领导重视信息技术校本教研, 群策群力, 一定能扫除障碍, 克服困难, 走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刘良华.校本教学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3.

中小学校本教研引领人——教研员 篇3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研员;教研制度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113-01

通常情况下,教研员发挥着两种作用:一是教研员提供思想,教师记录思想,看教研员有没有水平也就是看其有没有思想。但就笔者的实践看,就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言,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思想固然重要,但要实现思想的转化和教师的转变,非得让教师把思想用做动词不可,教研员的核心工作在于促使教师思想,使教师都能自觉而主动地关注自己的处境、现状、角色、使命和前途,主动寻找更加幸福快乐的自我人生道路,更加积极地为学生光明而美好的前途承担责任,这是教研员的另一种更为重要的作用。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农村中小学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校本教研制度,一些地方的教研工作仍然原地踏步。那么,基层教研员作为专业研究人员,在当前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1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近年来,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对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普遍认识不足。要么认为校本教研与学校过去开展的教研活动没什么本质区别;要么觉得教改、科研是专家的事,农村学校领导和教师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和条件组织、开展好以校为本的教研工作。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教研室通过采取活动宣传渗透、下乡专题辅导、组织座谈讨论、印发学习资料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理论学习、舆论宣传、氛围营造工作,着力帮助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在思想认识上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校本教研是一种为了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新的教研制度,具有突出的校本性、人本性、牵引性、依托性和制度性,与过去学校开展的自发性、随意性的教研活动有着本质区别,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加紧建立校本教研制度非常必要、刻不容缓;二是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完全有精力,也有能力和条件组织、开展好校本教研。因为学校是教育家的摇篮,而校本教研又是主张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直接面对自身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而展开的思考、探究和改进等活动,从而使他们坚信,通过校本研究,完全可以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由于学校领导和教师思想认识上的不断深化,主动性、积极性的不断增强,经过不到一年的努力,我市就在全市初中和乡(镇)级小学基本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

2开展校本教研业务组织

校本教研制度建立起来后要有条不紊、持之以恒、卓有成效地落实,才能显示出这种教研制度的生命力,从而得到广大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认同,而落实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培养土生土长的组织、指导骨干。为此,我们通过办培训班、組织专题研讨、进行个别指导等方式对教导主任(或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或课题组长、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使他们成长为组织、指导开展校本研究的土专家。这样,既解决了燃眉之急,又充分发挥了校本资源的作用,激发了学校业务领导和骨干开展教改、科研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帮助领导和教师排忧解难

校本教研既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请校外专家代劳,作为基层教研人员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恰当?我们的实践和体会是应该扮演指导者角色,而且是深入学校指导,切不可高高在上,搞大而空的宏观控制。深入学校指导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根据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来确定,以增强专业指导的针对性、情境性和实效性。在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初期,基层教研员深入学校指导的侧重点:一是指导学校领导和教师分析校情、师情、学情,并结合教改形势、课改要求,确立校本教研的主攻方向,作出短、中、长期规划,以克服研究的盲目性;二是利用案例对学校领导和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方式、评价等具体操作环节进行点拨性、策略性的指导,使他们尽快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得心应手的程度,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因方法、策略上的难题带来的研究挫折,切实增强他们组织与开展好校本教研的信心。

4校本教研尽快迈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校本教研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不仅在于它是为谋求学校发展,在学校中进行,基于学校和教师实际而开展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教研制度,是一种新的有利于增强农村中小学教研实效的运行机制。基层教研员要协助学校建章立制,形成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如“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校本教研操作规程”、“校本教研成果评定奖励办法”等,从而使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逐步迈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Research Eagerly Anticipates the Human——Research

Li Xuewen

Abstract: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research sophistication, scientific nature, usability, not only lies in it is to seek the school development, carries on the school, does the work actually based on the school and the teacher, more importantly, it is one kind of research system, is one kind new is advantageous in strengthens the countrysid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research actual effect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篇4

(2010---2011学)

一、树立校本研究的全新理念。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观念。实现以校为本,就必须树立校本研究思想,建立教学研究的各项机制,走科研兴校之路。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把教育理论和课改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只有这样的校本教研才是切实有效的。

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本学期,我校以吕校长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以教导主任为具体教研的实施者和指导者。就学校的教师现状和教研现状进行评估,由全体教师集体讨论,制定了校本研究的工作计划,并把有关实施工作纳入了学校的行事议程。建立教研互动制度,形成学校、学科教研组和教师个人的网络。一是学校充分地发挥校长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以校为本的教研校长应身体力行,真正地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确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导处、教师个人的合力。形成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巩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职能建设。结合教学质量年,组织了大量的听课评课活动,校长带头次次参与听课、评课、讲座和指导等。听了大量的“推门课”,对照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在评课的当中,克服了那种说套话、说好话对提高教研目的毫无帮助旧习惯。而是能够结合课改理念、新课标的要求,提出较有批判性的评课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我校的吴宝霞教师的语文中片汇报课受到了广大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二是充分发挥教导主任领导作用。学校教导处的着力点,不仅仅是备课的职能,要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理论和安排教研活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和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分工合作,共同成长。结合教学质量年实际,安排了大量的校内公开课。人人上课,人人评课,扎扎实实地进行。三是充分地发挥教师个人的作用。以往“传授型”的教师己远远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课改需要“研究型学者式”的教师我们提出要求,在教师参与集体学习之外,应挤出时间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不断增强研究的意识。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开一节校本教研课。每周进行一次的教研会进行布置和小结,安排一周的教研内容和教研活动。每周进行一次教研监控检查,随时掌握教师的教研动态,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并将这些收获写进《课改动态》当中。

三、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1、学习理论,更新观念。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教学大纲与《数学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2、人人钻研教研,人人有自己的教研专题。我们指导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将这些问题作为自己的教研专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一做法极大的推动了各科教学。

小学校本教研计划 篇5

总目标:

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学志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科学探究的活动之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方式,内容丰富,趣味无穷,诱发少年儿童对科学探索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中感受科学的奥秘。同时,鼓励同学们主动参与、大胆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根据我校校本教材的教学实际,现制定如下计划:

各单元教学要求:

一、生活经纬

二、奥秘宝岛

三、生物在线

四、休闲小屋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教材由“生活经纬”“奥秘宝岛”“生物在线”和“休闲小屋”四个单元组成。 “生活经纬”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奥秘宝岛”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生物在线”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休闲小屋”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还不是很多,大部分知识和教材部分都得由教师讲解和示范。所以,我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就达到目标了。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于知识已经有一定量的积累,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初步地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 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五)教学评价方案

1、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

常庄小学校本教研计划 篇6

校本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紧紧围绕课程改革,以科研为先导,素质教育为核心,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管理水平和校本教研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水平。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使教师们领悟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或困惑,使教师熟悉新的课程标准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总体思路:

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达到五个结合 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四、校本教研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

①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活动。主备教师要提前两天把“导学互动”教案送到组内教师手中,组内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案,并提出改正意见,在上课前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完善教案设计,经过大家讨论形成共识,再进行上课。

②反思交流:通过前一阶段组内的教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反思交流,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③主题教研:以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为研究内容,确立一个教研主题进行研究,组内每人至少围绕主题选择一单元中内容进行备课,再选择这一单元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上公开课,通过说课、听课、评课、教学论坛等多种形式展开讨论,谈自己的想法、看法,集思广益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

④理论学习:围绕教学主题组内教师还不明白,这时候需要理论指导。理

论学习做到组内学习与自己自学相结合,通过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五、主要工作措施:

1、本学期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是“导学互动”课堂教学实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各教研组要围绕校本教研主要形式积极开展活动,落实好集体备课、反思交流、主题教研、理论学习的四项活动,在活动时把集体备课与反思交流活动结合起来,主题教研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认真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学习、讲座等活动,形成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

4、实施“七个一”工程,学——每周学习一篇教育教改理论文章;记——写好每堂课教学札记及教后反思,积极撰写学科教学论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论文评比;听——每周至少听课2节;讲——每学期主讲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编——每学期拟一份标准的考试试卷;读——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研——每学期写一篇研讨文章。

5、鼓励“随机式”教研方式,提倡同伴互助风气。同事间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随机就某个教学问题或教育现象,进行闲谈,发表评论,并努力获取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另外,就个别教师工作中碰到的难题,提倡同伴积极协助,共同解决。

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备课。做到每科有备课,课课有教案。做到每科有备课,课课有教案。

2、上课。课堂教学要按照“导学互动”的“四步十环节”组织上课,改革传统的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要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新的学习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面向全体学生。

3、作业。要求每次作业量适中,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学生书写工整,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仔细,红笔下无误。家庭作业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作业量适中。

4、辅导。教师辅导既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辅导要做到“三心”,“两性”即:细心、耐心、恒心;及时性,针对性。

5、评价。要改革以往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将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方式由单一的、定量的、静态的变为多元的、定性的、动态的。要以课堂表现、技能测试、纸笔测试三者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

七、完善教研机构,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学校教研组要在学习教育理论,广泛搜集各科教研信息的基础上,结合上级的要求和学校的实际,确定教研的目标,全盘部署教研工作,各学科教研组要依据学校的教研目标及学科特点,确定科组的教研计划,组织教研活动,真正做到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考勤,有总结。

八:工作安排:

9月份:

1、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2、秋季开学常规检查。

3、制订教研计划。

10月份:

1、举行“导学互动”研讨课听评课活动。

2、举行校本教研活动(语文数学综合)。

11月份:

1、校本教研工作交流。

2、期中考试。

3、公开课、教师备批、学生作业检查。

12月份:

1、做好优秀论文、优质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2、举行新课程学习活动。

2012元月份:

1、期末检测。

2、常规检查。

小学校本教研论文 篇7

一、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石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学会学习, 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 教师培训工作量大、面广, 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 我们的校本教研模式首先强调“学为先”。因为教师既是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引导者, 又是评价者;既是教育者, 又是受教育者。例如, 我们在教研的时候, 经常向数学老师推荐相关学习网站、各种报刊资料目录以及可操作性强的书籍等。通过学习,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转变教学观念。

二、诊———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推力

“诊”, 即像医生会诊病例一样, 诊断教育教学上的疑难问题。我们把教研活动变作“会诊室”, 辨难解疑, 解决需要研讨、交流、辩论的问题。无论是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骨干教师或新教师, 根据自己存在的困惑, 提出问题或设想, 都可以借助“会诊室”, 开展群体合作式的教研。

我们利用集体教研时间, 规定内容和中心发言人, 由中心发言人提出每次在教育教学上的问题, 然后通过集体讨论, 得出统一的意见。通过教研会诊, 增强了教研氛围, 促进了教师参与教研, 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我们为了调控教学, 及时了解教学情况, 开展了“诊断式教学考查”。不定期对一些重点单元进行测试, 并且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 找差距, 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薄弱环节, 及时查漏补缺。如一年级上册, 我们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考查, 二年级上册, 我们就对“表内乘法口诀”进行考查。通过这样的诊断教学, 拉近了班级差距, 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

青年教师就如璞玉, 如一把未开锋的刀, 只要用心打磨, 璞玉就能焕发光彩, 钝刀也能成为利刃。“磨课”这种教研形式, 突出的就是教学历练。在教研活动中, 让他们“磨”设计, 磨的是理念, “磨”课堂, 磨的是技能。“磨课”强调同伴参与, 突出一个“练”字, 而且还是反复地练, 才能达到效果。

“磨”是在教师现有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 并非局限于特定的人群, 任何一位教师都有做主角的机会, 都可以形成自己的精品课, 就像璞玉一样, 经过雕琢都可以成为良器。这种“临床式”的历练, 其价值不仅仅能让教师上出精品课, “磨”的经历更是一笔财富, 对于所上的每一节课都不是以最好为终极目标, 体验成长、体验成功才是闪光的东西。

四、思———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窍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 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让教师终身受益。”反思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思想、语言、行为、效果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 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设计思路、学生实际情况等进行反思, 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和修正的过程, 更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 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 捕捉教学中的灵感, 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 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 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总之, 构建“学·诊·磨·思”校本教研模式, 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 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它将给校本教研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我们就着手对数学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制度建设、开展形式、开展的流程等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索和研究, 总结出“学·诊·磨·思”的校本教研模式。“学”, 重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 重在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诊”, 重在发现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工作实效;“磨”, 重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历练, 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技能上得到培养;“思”, 重在教学得失反思, 让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策略上得到提升和拓展。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成长,教研模式

参考文献

小学校本教研论文 篇8

一、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小学美术的教育现状可谓是不容乐观,由于中国中小学学校教育主要是以学生升学率为教学的指挥棒,而美术科目又不在招生考试的考试范围之内,所以造成了学校及学生对美术科目的严重忽视。美术学科在当今社会没有取得它应有的地位主要跟传统教育模式所造成的传统观念有关,这些传统教育留下的弊病需要及时发现然后解决,不然不足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小学美术教育并不像主要学科那样拥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对于美术学科也没有明确的教学规划和教学目标,美术老师就处于没有指挥的混乱无组织的体系之下,也就导致了教学水平的低下,学生在美术课程中鲜少获得收获。

而且美术学科的课程资源缺乏,美术老师并没有多少教学资源可供参考,教育信息又闭塞,老师之间缺乏沟通了解,最新的美术教学资讯不够畅通,导致美术教学落后于美术学的发展。

学校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白的衡量美术老师素养的标准,导致了美术老师的素养参差不齐,因为美术教学标准的不明朗,美术教学的质量主要依靠美术老师的基础素养,但是老师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了学校美术教学质量的不平均。

在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要科目成绩,会发生征用美术课程时间的现象,导致美术课程不能够得到正常开展,就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了。

二、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方法

1.建立美术教学理论体系

要想提升美术教学水平,学校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美术教学理论体系,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设完备的理论体系,才能够使美术老师有理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不至于茫然,觉得无从下手。当然学校要经过完备的考察与研究,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章程,使美术教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美术教学。在世界文化日益融合的今天,各个国家的美学文化在不断的交融碰撞,小学是学生正式系统地接触美术的最初时期,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眼界的开阔性,在教学内容上要达到兼收并蓄,使学生接触到全世界的美术文化,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在日后的美学素养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丰富美术教师教学手段

美术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实现美术教学的多样化,增加学生美术学习的渠道。美术学习主要分为两大块,一部分是美术基础理论的学习,另一部分是通过美术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

在进行美术基础理论学习时,老师切忌不能生硬地灌输理论知识,枯燥生硬的教学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开展。美术老师不妨多向学生展示各个流派的绘画作品,通过不同风格的作品使学生了解不同的绘画手段以及艺术表现形式。人的大脑思维对色彩与图画更加敏感,所以教师在展示绘画作品中教学更能提高学生注意力以及大脑思维能力。

在课余时间,美术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美术馆和艺术展廊进行实地观察,毕竟图片与真实绘画作品还是略有不同,通过近距离与绘画作品的接触,能够得到更多更细微的感受。而且参观美术展览更大的意义是养成学生观看艺术作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也使学生融于艺术文化之中,用展厅的艺术氛围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

教师不可忽视学生的绘画实践活动,毕竟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所以老师要多开展绘画训练,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在锻炼绘画技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倡个性化的自我创作,提高学生艺术创造力。

3.提升教师美术素养

美术教师是实施美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水平直接关乎学生美术成绩的好坏,学校要建立美术教师的考核机制,督促教师提升自我美术素养,以便于更好地教授学生,培养全面型的美术人才。

小学校本教研引领制度 篇9

一、建立引领活动小组,加强对校本教研的指导。校长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教研组长、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为成员。

二、建立引领保障机制。每学年要有重点培养对象,每教研组要完成2——3名骨干教师培养任务,开展3——6次新课程培训活动。

三、建立引领实施机制。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有效落实专家指导与引领。

四、引领小组成员要有专家意识和责任感。要积极带头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指导、引领、参与、合作、实践者角色的作用,做到在参与中实践,在实践中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引领,在引领中提高。

小学校本教研个人计划 篇10

一、加强学习,端正思想,抓教师队伍建设。

1、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利用每双周的业务学习时间为主,采用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确保学习时间、内容、组织形式和学习效果,及时了解教改动态、信息,开阔视野。建立以“尊重、民主、平等、合作”为特点的新型师生关系,与新思想接轨,与先进同行,确保教学研究的前瞻性。

2、继续开展“一师一课一议一反思”的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拓展师生交往空间,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以此为载体抓好教师的“五个一”即:每周学习一篇课改理论或有关学习资料;每单元写一篇反思;每月提供一个教学个案(片断或实录);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每学期主持一次教研活动。

3、通过学校搭设平台,给机会(加强专业指导)、搭台子(提供教学平台及参赛机会)、压担子(要求开设观摩课及撰写一定量的论文),促进教师迅速成长,达到以点带面,促整体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高。

4、积极推进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结合课题研究,学科教研活动,以教学现场为载体,以个人反思、自我对话、同伴互助、本土化专业引领为主要形式,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课改实验“老教师”的作用,加强对应届毕业(包括聘用合同管理老师)的新教师进行传、帮、带工作。

5、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以案例研究为突破口,推动教师积累经验,提高理论素养,争取在镇优秀案例评选中再创佳绩。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参加各类培训特别是“新课程”的培训,以适应课改发展的需要。加快英语、信息技术、综合类课程等师资的培养步伐。

6、成立信息技术小组。利用信息技术小组建立校园素材库,为教师提供课程必要的素材资源。并推广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促进教师自身业务技能的发展。

7、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组建校园数字图书馆、校园VOD视频点播系统。利用数字图书馆发布最新的教育动态;利用校园VOD视频点播系统发布优质课、讲座等录像,以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

二、健全制度,转变方式,让教科研走向校本。

1、根据学科特点,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坚持少而精,专题性,研训一体原则,既有教研课的观摩研讨,又有专题性的理论学习。每次活动都要事先定内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确保活动不走过场。教研组长要深入到教研活动中去,加强活动指导,活动结束后要认真记载好活动档案,每学期结束后写出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2、制定校本教研制度,确保校本教研扎实进行。

(1)业务学习制度。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参加业务学习,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每学期认真解读一部教育专著或教学刊物,写出读书心得。

(2)听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听课活动,除教研部门组织的校级听课活动以外,教师之间应加强互相听课制度,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要求一学期教师听课不少于9节。

(3)说课评课制度。凡由学校组织的全校性的教研观摩课和教研组的开课,都必须认真组织好说课评课活动,要求执教教师写出说课稿,听课教师要认真评课,认真做好活动记录,以备学期结束检查,并填写听课意见反馈表,及时与上课老师反馈交流。(听课意见反馈表要求实事求是,认真对待)

(4)新教师过关课制度。组建新教师结队子活动,指导教师深入到日常课堂中,听新教师上课情况,下课后及时给予指导。本学期,借用的新老师上一节公开课,开展学科集体备课,以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重视各学科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语文学科要重视学生阅读、朗读、习作、写字这四个维度的指导和培养。阅读强调学生的个性培养,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课内阅读及课外阅读的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朗读的培养既要有时间的保证更要有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为习作打下基础。作文的指导,一要讲究方法,二要重视训练,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写。本学期,中高年级在完成教材规定的作文篇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日记或周记。二年级学生开始写一句话或一段话日记。对学生的日记或周记都要认真批阅,优秀的文章及时上传到学校网站上的学生作文专栏,每班每月至少一篇。写字教学要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写字一要规范,二要整洁。

2、数学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基本体现新课标的数学教学理念,即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加强英语、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这两门课程的教师要善于学习,善于研究。

小学校本教研论文 篇11

【关键词】 校本教研;调研;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各个学校都几乎相似地提出了“实施教研强校战略,打造教研型校园”的办学思想,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但是当今的校本教研作为推进课改,促进教育发展的主要策略和关键环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问题是普遍共存在的: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如何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深化校本研训等,解决这些共性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必须。因此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应用操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构建与新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一、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实验教学的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明确提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这一调整反映了权力重心的层层下移,使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培训等各种校本形式在学校兴起。教育部近年提出了《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其中强调指出:“当前教学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和工作方式。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25日第4版)。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的内容及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初步形成我区小学体育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探索适合我区体育校本教研的内容方法及途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研究氛围。

2.通过开展校际间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加强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交流思想观点,形成团结互助,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提升我区体育教师专业化素质。

2.调查方法

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研究。一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三元校区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根据调查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同行专家、部分一线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此外还通过实验法、沙龙聊天法,帮扶结队法、数据统计等方法进行课题的论证,选择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研究,确保课题研究实效性。

三、实验教学的相关措施

计划方案制定好后重点从校本教研的内容方法上进行论证研究。本次实验共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思想先行。

1.树立以校为本开展教学研究的思想,建立体育校本教研学习型组织。

在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各学校体育教研组的全体教师认识到作为校本教研的主体,自己是否具有高度的专业兴趣和必需的知识与能力,对于研究的影响非常之大,一致认同应建立终身学习理念,建构学习文化,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自己专业发展。首先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对参与课题的全体教师进行了校本教研的通识培训。接着各校课题负责人组织每月一次分组理论学习研讨,期间有以片区范围内的沙龙式研讨,共同交流校本教研在教学中的疑惑及解决办法活动等。

2.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构建新型校本体育教研模式,增强实效性。

(1)理论先行

集中理论学习培训、分组交流:由教研员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培训,通过理论学习,达到对校本教研通识培训的目的,从而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接着由各校课题组组长负责每月一次对本组教师进行分组学习讨论,交流与实践相结合的体会,使一线教师能利用理论指导实践,使之有机地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2)加强反思

反思以往的教研活动,教师常处于被动管理的状态,存在形式主义、内容窄化、经验主义、研教分离等现象,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增强教研实效性,根据教师不同的需求与活动主题,问题出现或课后及时进行反思,以文字形成呈现。

(3)片区活动,推进校本教研

以片区活动进一步推进校本教研。首先在第一片区学校研讨活动开始。东霞小学王海霞老师执教的发展跑的反应练习课,老师在这堂课中大展风采,教法新颖别致,独具匠心,赢得了应邀参加活动的体育骨干教师的一致好评。课后就本课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本次活动的开展使学校体育教学更加扎实有效,校本教研的氛围更加浓厚。

(4)以研带训,提升专业素养

历时3天的研训,有讲座、课堂教学比武、互动式交流研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次活动很有幸地邀请到市教科所的教研员参加,给我们指导点评,并做了专题发言。

通过这次研训,真正起到在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内容方法上的提升。

第二阶段:侧重校本教研实践研究:结合校本教研开展行动研究。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校本教研。

1.体育沙龙活跃

各校教研组负责人进一步组织每月一次课题组研讨沙龙,教研员亲自参与,共同探讨校本教研的内容方法及途径的实践体会。对身边发生的教学问题畅所欲言,说出心中的不解,大家出谋献策,尽力帮助。并将问题及解决办法及时进行思考,让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并形成有形成果。

2.教研科研一体化

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的现状及对策 篇12

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的现状

通过对笔者所到的几所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的调研和对部分教师走访与座谈, 笔者发现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的现状令人堪忧。

1. 认识不足, 观念陈旧

一些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的作用认识不足, 认为只要升学成绩好, 教师的教学水平就高,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好。校本教研的价值取向模糊, 指令性、应检式和跟风型教研在农村中小学有较大的市场。在一些教师眼中, 教研就是对行政命令的执行, 是完成校长布置的“任务”。一些教师视教研活动为“负担”, 缺乏主动性、持久性、创新性, 不是“我要求参与”, 而是“安排参加”“被迫参加”。被支配、被约束、被管制下的校本教研, 难以激活一线教师的实践与创新。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不太清楚, 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还不十分明确, 特别是45岁以上的教师, 几乎没有参加过新课程的业务培训,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教书几十年, 用不着培训同样能教好。陈旧的观念、落后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教师研究意识的培养和研究习惯的养成。

2. 功底薄弱, 资料不足

教师“教书”不“读书”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与教师的座谈中, 多数教师反映“没有时间”读书, 一部分教师反映“不知道读什么书”, 大部分学校几乎没有订阅学科业务杂志, 仅有的《江西教育》《教师博览》《中国教育报》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性指标, 教师个人订阅业务杂志的也是少之又少, 更难见到教师购买教育书籍阅读, 大多数教师基本上还是依靠教材、教参和一两本教辅资料在支撑着课堂教学, 虽然中心完小以上的学校一般都有图书室, 但是书籍数量不足, 也很陈旧, 基本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所以也很难见到教师借阅。

教师“教写”不“会写”的情况也同样不容乐观。许多教师没有把提高写作能力当作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主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并把它写成文字材料的教师很少;即使要写教育教学文章也是功利色彩非常明显, 什么时候要晋升职称, 对照晋升的条件, 东拼西奏得个证书, 几乎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3. 任务繁重, 教研受限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是很繁重的, 村小教师几乎没有空堂课, 中心完小教师每周大约16节课, 初中教师每周一般12节课, 一些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 空堂课的时间要忙于备课, 批改作业, 早、晚还要下班辅导学生自习, 特别是我们县农村中小学, 村完小以上的学校都是寄宿制学校, 晚上还要安排教师值班陪睡, 教师工作一天下来往往是身心很疲惫, 所以教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校本教研活动, 即使参加了也多半是敷衍了事, 根本没有什么效果。

4. 内容枯燥, 形式单调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校本教研内容枯燥, 形式单调。大多数学校的教研活动一般还停留在一般性的听听课, 有时间就大家议一议, 没有什么主题, 没有中心发言同志;期末考试结束后, 教师写一份试卷分析上交;学期结束, 教师写一份教学工作小结, 没有对新课程改革以来, 教学理念的转变, 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探讨和研究。正是因为教学教研内容枯燥、形式单调, 大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一是缺兴趣, 认为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也搞不出什么名堂;二是缺乏自信, 因为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 有时又难于解决, 而又孤立无援, 自然就会产生退缩心理。有些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已经不错, 用不着什么研究, 教学成绩是教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三是一些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认为多数是流于形式, 并不能帮助提高教学, 对提高课堂教学无直接关系, 更多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评比时的点缀。

5. 没有课题, 缺乏研究

笔者所在的县有65所中小学, 其中农村中小学就有60所, 占全县中小学的92%, 但是全县到目前为止省级立项的35个课题, 农村学校只有一个课题, 还是笔者曾经在带溪中学工作时主持研究的课题, 可见农村中小学的课题研究几乎是空白。那么是不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都没有课题研究的意愿呢?事实并非如此, 三都中学、三都小学、温泉中学、温泉实验小学这四所笔者所在县的农村学校, 他们就承担了省教研室《义务教育农村寄宿制学校校本课程开设、管理与评价》的课题试验研究任务, 笔者通过与他们交流发现这些教师在试验研究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但是这四所学校, 一百多教师, 就没有一个教师申报研究课题。主要是因为:一是认为“课题研究”是专家、学者事, 不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所能及的;二是认为“课题研究”对他们来说, 十分的陌生。课题研究的内容, 怎样选题, 研究的方法, 资料的收集整理, 研究成果的表述等都一无所知, 进行“课题研究”只是纸上谈兵;三是有畏难情绪, “课题研究”时间较长, 没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持之以恒的毅力, 难于做到。

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对策

1.校长重视, 强化措施

校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校本教研是教育教学动力源的思想, 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要为校本教研“出思想”“建体系”“立机制”;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去听课评课, 了解学校教研的真实情况, 带领教师共同提高教研能力, 与教师共成长;要给教师在进修、培训、理论学习等方面大开方便之门, 为教研活动开展提供时间、条件保障。为此, 要做到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体系。 (1) 管理制度, 包括校级领导参与教研活动的制度;教研活动的常规制度;教研组管理制度。 (2) 教师教研制度, 包括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学常规制度。 (3) 课题规划研究制度。 (4) 教研活动交流制度, 包括集体备课制度, 教师帮带制度;听课制度;公开课展示制度;教学经验交流制度。 (5) 教研成果奖励制度等。

二是要强化措施, 推动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要将制订的校本教研制度逐向落实, 加以兑现。要通过学校强有力的校本教研制度的落实, 来强化规范校本教研行为, 使教师的教学研究行为由被动行为逐步过渡到主动行为, 最后形成自然习惯行为, 达到教师将校本教研作为自己的一种工作、生活状态的境界。

三要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服务机制, 使校本教研活动长期持久地开展。

2.加强培训, 科学指导

要卓有成效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加强对有热情、业务能力好, 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的培训是不可少的, 笔者认为也是行之有效的, 笔者在《农村初中语文十六字教法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中, 有意识的对参与课题研究几位教师进行培训, 通过三年课题的研究, 这几位教师在专业成长上进步非常明显, 不但成为学校教学骨干力量, 而且在教学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且能开展一些教学研究活动, 笔者认为在加强培训科学指导方面, 一是学校要舍得花投入对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让他们出去参加一些层次较高的培训班或出席一些影响较大的教学研究活动, 给他们一定的任务, 回来之后要作相应的研究工作。二是可以聘请县里有影响的教师担任学校教研活动的技术指导, 只要他们有一定的空闲时间, 多请他们到学校进行讲座、指导, 这比花大量经费请专家学者到学校指导更实在。说实话农村中小学聘请专家学者到学校指导, 往往不现实, 即便是有这样的机会, 可能不如本县的教师骨干指导更服本地“水土”。三是要通过培训后有一定基础的教师“传、帮、带”的形式来带领“徒弟”, 把教研的力量不断扩大。在这方面铜鼓一小的做法取得很好的效果。铜鼓一小根据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和它对教学作用的效果明显的特点, 制定了培训教师掌握应用多媒技术的培训规划, 派出两教师到省市进行专门培训后, 利用双休日时间, 对学校的教师按照年龄分成45岁以下和45岁以上两个年龄段, 对不同的年龄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两年下来, 全校65位教师都能较熟练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能独立制作教学需要的课件。四是通过本校的力量进行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的内容要根据学校实际, 采取案例教学的形式, 以问题为核心, 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深入地讨论, 对当前的教学进行反思, 抓住具体过程和细节, 借助有关的资料, 告诉教师教学工作应该怎样做, 教学研究应该怎样搞, 教研成果应该怎样呈现。

3.搭建平台, 自我展示

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机会, 搭建平台, 让教师有机会自我展示, 是增强教师自信心,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为此, 笔者认为县教研室可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搭建三大教研平台,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是集中教研, 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集中教研是农村中小学协作区教研活动的一种有效形式, 是集中“优势兵力”研究解决实施新课改“难题”的“大会战”。可以根据县域实际, 将农村中小学划定一定协作区, 各协作区集中教研活动, 时间可长可短, 由协作区成员学校轮流承办, 各校校长带队, 根据教研主题, 相关学科教师参与, 与会教师共同参与交流研讨。承办学校根据自己学校教研特色, 教学工作亮点, 确定教研主题。活动过程可由承办学校进行教学展示, 然后各成员学校代表参与研讨, 最后由县学科教研员综合点评。

二是授课、说课竞赛, 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应该说最能展示教学能力还应该是课堂。笔者认为, 要将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充分展示出来, 就要为教师搭建展示课堂教学的舞台, 授课、说课竞赛要教师全员参与, 分为三个年龄组, 即老年教师组50~59岁, 中年教师组35~49岁, 青年教师组34岁以下, 每位教师参加其中的一项, 青年教师必须参加授课竞赛, 先由各校根据县教研室制定的方案进行校内初赛, 然后根据比例推荐, 参加县里的决赛, 决赛人员根据成绩评为一、二、三等奖, 由县教育局表彰。每两年举办一次。

三是送教下乡, 搭建专业引领的讲台。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选派教师到县外听课学习的机会很少, 省、市的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讲课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充分利用本县优秀、骨干教师资源, 每年组织1~2次教师到农村中小学讲课是完全可能, 事实上不少地方都是这样的做法, 效果很好。“用你的进度, 用你的学生, 我来教”, 同时学校也可以选择最能代表本校水平的课与送教下乡的教师同台展示。课后, 送教下乡教师现场教学反思, 与农村学校教师共同研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送教下乡教师展示新的课程观、师生观、多元评价方式、多维互动方式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统领的课堂教学, 为农村一线教师的教学起到指导作用, 对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4.课题引路, 提升水平

虽然课题研究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 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笔者认为只要学校校长重视, 有一批有热心、教研能力强的教师参与是完全可以在农村中小学广泛开展课题研究的。那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 根据笔者的体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注意从身边的教育现象中去发现课题、选择课题。课题的选择是进行课题研究的第一步。虽然从国家、省、市教育行部门下达的课题指南中, 可以进行选题, 但是这些课题往往比较大, 同时也很难与自己所熟悉的问题对上号, 很难发挥自己的优势。要对自己身边熟悉的问题进行选择, 特别要注意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 如新课程改革以来, 有很多教师在理念上、教学方法上还不适应, 那么农村教师应该怎样主动适应课改需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育中的应用, 那么广大农村教师应如何面对这种挑战?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课程改革中, 我们该如何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设置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等。

二是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的方法很多, 如,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比较法、文献法、统计法、预测法、行动研究法等。但是对于一线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 比较贴合实际的还是观察法、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应用的多些,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调查法。所谓调查法是研究者为了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 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 有计划、有系统、准确地获取有关调查对象的各种间接材料, 以认识教育的现状、趋势, 并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研究方法。其基本步骤为: (1)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确定调查课题, 选取调查对象, 草拟调查提纲, 制订调查计划, 组织领导工作; (2) 实施调查, 搜集资料。主要搜集两类资料, 一类是书面资料, 如教科书、教师教案、学生作业等。另一类是来自调查对象的口述资料, 以及由调查者观察所得的教育现象的事实材料等; (3) 整理资料。对各种方法搜集得来的资料, 通过整理, 使之系统, 并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分析, 作出合理解释, 做出相关结论; (4) 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材料整理后, 对于所调查的事实, 应加以分析, 探寻其优缺点及原因所在, 解释清楚, 下结论, 并提出改进意见或措施, 写成书面报告。调查报告一般包括调查目的、内容、方法、结果与分析等。

上一篇:五年级下册英语 刘英下一篇:财务工作廉政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