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危害

2024-10-23

植物的危害(共8篇)

植物的危害 篇1

在自然森林群落中, 藻、苔藓、地衣等孢子植物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维护系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在园林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中, 这些附生于植物上的各类孢子植物的存在却常常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成为一类不可忽视的有害生物。为了让广大园林工作者提高对这类孢子植物有害性的认识, 笔者根据调查结果与实践经验, 对园林有害藻、苔藓、地衣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

1 藻、苔藓、地衣的为害后果

传统上认为, 由于藻、苔藓、地衣等孢子植物自身能进行光合作用, 它在植物体上附生并不会对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任何的影响。然而实践证明情况并非如此, 从园林植物健康的角度看, 上述孢子植物对园林植物的不利影响至少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少数藻类植物具寄生性

藻类植物中的少数种类 (主要是橘色藻目Trentepohliales的藻类) 具有一定的寄生能力,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由藻类Cephaleuros spp.引起的藻斑病[1]。这里值得一提的是, Trentepohliales藻类具有类似低等真菌的丝状体、刚毛、孢囊梗及游动孢子等结构, 同时还容易与真菌共生形成地衣, 容易被人们所误鉴。另外, 尽管相关的研究证据不多, 地衣共生体中的另外一个参与者——真菌也常常会被怀疑对其附生的植物有致病性后果。

1.2 影响新梢发芽

覆盖于枝条上的藻、苔藓与地衣植物如果过密, 会导致叶芽不能正常萌发或推迟萌发, 导致植物生长不良和衰退。

1.3 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及气体交换

显然, 生长于叶上的藻、苔藓与地衣植物将会直接影响叶片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从而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枝、干上生长过于旺盛的时候也会通过阻碍枝、干组织的气体交换及光线的吸收而影响枝或干的正常生长, 甚至会导致一些小枝的死亡。

1.4 苔藓生长是植物衰退进程的重要参与者

我们常常见到一些衰退的植物枝上长满苔藓及地衣植物, 虽然这并不意味这些苔藓或地衣植物的附生导致了植物衰退 (有些文献资料误认为如此, 然事实上这是由于植物发生衰退后形成了对苔藓及地衣植物生长有利的条件, 特别是光线, 因而苔藓与地衣植物得以快速发展) , 但是, 正由于苔藓及地衣植物的侵入生长, 促使植物的衰退进程加快, 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1.5 影响植物的景观效果和环境卫生

藻、苔藓或地衣植物发生严重时, 可见植物的叶、干、枝上布满厚厚的青苔或藓,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林植物自身的观赏价值, 特别是长在植物叶片上的厚厚的暗绿色的藻层, 就象绿色的煤污病 (堪称“绿污病”) 。另外, 枝、干、叶上的藻层如果不慎接触, 还很容易弄脏游人的身体或衣物。

1.6 其它为害

枝、干上如果长有较密的苔藓或地衣植物, 可能还会带来以下负面作用:1) 为植物的一些害虫提供越冬或产卵场所[2];2) 有利于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种子的固着, 苔藓或地衣植物贮藏的水分还会助其发芽;3) 发生凝冻时会加重枝干冰层厚度及重量, 增加枝干折断危险。

2 发生分布及受害植物种类

藻、苔藓及地衣在园林植物上的为害大多见于郊区、公园;市区在绿化植物生长较密、环境湿度较大的地点也会发现其发生为害。

对于非寄生的孢子植物, 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条件下, 大多数植物都可能受其危害;常见受害的园林植物种类有柏、杉、罗汉松、竹柏、木兰科植物、油茶、山茶、杜鹃、枫树、女贞、杨梅、柑桔等。

对于寄生性的孢子植物, 如Cephaleuros spp., 受害的园林植物种类主要为油茶、山茶、广玉兰、樟、棕榈、柑桔、芒果、胡椒等;具体危害程度往往与寄生藻的种类、寄主植物的种类及其生长环境、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3 藻、苔藓、地衣的野外鉴别

对于藻、苔藓及地衣植物, 实践中人们常常混淆不分。事实上, 各类孢子植物都有自己的明显特征、并有与之相适应的生活特性, 十分容易区别 (见表1) 。

4 发生规律

一般来说, 藻类、苔藓及地衣植物的生长必须具有3个条件:1) 适宜的附着表面 (有些苔藓植物可能对基质有一定的选择性) ;2) 一定的时间 (需要一定的不受干扰的时间才能定殖和发展) ;3) 清洁的空气 (污染重的环境不利其生长) , 因而, 公园、郊区等环境中的园林植物最容易发现有苔藓病害;4) 适宜的温度、湿度与光照。但具体上, 不同的孢子植物种类将会有不同发生规律:

藻类大多喜生长于阴湿环境, 因而在郁闭度大的景观林中十分常见, 潮湿环境下单生的植株也常见藻类生长。其中具有致病能力的藻斑病, 在炎热潮湿的环境条件下, 产生游动孢子囊及大量的游动孢子, 借风雨传播、遇水后散出游动孢子, 游动孢子通过气孔或皮孔侵入植物组织内并产生菌丝状的藻细胞。因而, 每年的夏秋雨季是其蔓延为害的主要时节。

苔藓类植物也喜欢生长于阴湿环境, 每逢初春时节, 紧贴地表的苔藓会竖起制造孢子的茎状物。由于孢子非常微小, 风起时它们就被带到很远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

地衣是藻类与菌类的共生体, 由于共生效应, 其抗逆的能力大大增强, 因而生长分布范围比藻类更广。此时地衣植物最需要的是光照条件, 因而在发生衰退的植物树冠层, 由于光线充足, 地衣植物便凭借其强大的生存竞争力而入侵生长;而对于落叶树种来说, 秋冬落叶时期也是苔藓植物侵入生长的好时期。这也是为什么在高度荫蔽的健康植物枝干上较难见到地衣植物生长 (而主要是藻类) 。也正由于地衣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性, 在一些环境污染较重的地段, 也会觅见其踪迹。地衣的增殖一方面可以通过其叶状体碎片借风、雨等方式直接传播扩散;另一方面, 共生体中的真菌子实体成熟后可能翻译大量孢子, 孢子遇到适合的藻类后将有可能发生共生作用而形成新的地衣。地衣生长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大多是从空气中吸收的, 在夏季长时间干旱的时节, 地衣可能会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态。

5 防治措施

少量存在时, 藻、苔藓及地衣植物的存在不会造成太大的后果, 可能不考虑进行防治。当这些苔藓植物大量生长, 已经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或者植物本身原有的观赏价值时, 就要考虑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进行控制。

5.1 农业措施

通过改善环境使之不适宜藻、苔藓或地衣类植物生长, 如通过修剪疏冠, 增强环境的透光性和空气流动性;由于苔藓类植物容易生长于速度较慢或者是衰退的植物, 因而要加强园林植物的水肥管理, 增强植物长势;另外, 有机农药会促进苔藓及地衣植物生长, 故日常的植物病虫防治要尽量避免使用。农业措施虽然不能完全阻止这些孢子植物的生长, 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数量及其发展速度。

5.2 人工除治

当植物枝干上生长的苔藓或地衣密度很大时, 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 直接将成块的地衣、藓从树干上刮除 (一般要待到天气干旱较长时间, 苔藓或地衣植物变干成块时进行) , 刮除下来的地衣和苔藓必须收集烧毁。

5.3 化学防治

部分常规杀菌剂可以起到控制孢子植物的功效, 特别福美锌、石硫合剂以及含铜类杀菌剂如波尔多液、硫酸铜等的效果良好, 但要注意这些化学农药的正确使用。在防治时间上, 尽量避免在植物生长季节进行, 以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最好是在植物休眠期间进行 (此期间还可以使用较高一点药剂浓度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实践中, 根据藻、苔藓或地衣植物发生量大小、本地环境条件, 目标植物的健康状况决定是否用药及所用药量、喷药次数。另外, 考虑到园林环境的特殊性, 建议采用无公害的生物农药制剂进行防治, 例如, 有人采用印楝油乳化剂对寄生在树干上的苔藓和地衣进行防治, 可取得显著的杀灭效果[3]。

摘要:园林环境中, 藻、苔藓、地衣等孢子植物是一类有害的生物, 应当引起大家重新认识与重视。笔者就藻、苔藓、地衣类植物对园林植物的为害特点、形态识别、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初步的总结介绍。

关键词:藻,苔藓,地衣,园林植物,为害,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Brooks, F.Plant parasitic algae (Trentepohliales, Chlorophyta) inAmerican Samoa[R].Technical Report no.2004:39. (Also published inPacific Science 58:419-428,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

[2]Gary Simmons and Dan Mosher.Spruce Budworm:Biology and Con-trol.MSU Ag Facts, Extension Bulletin 1983:E-1245.

[3]李娟, 金可可.一种杀灭苔癣与地衣的生物制剂[P].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ZL 03117721.2, 2003-09-24.

植物的危害 篇2

外来入侵生物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已经成为国家生态安全的`严重隐患.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在我国的生态危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至今我国所有关于薇甘菊的文献中,均未提及该种在云南的分布.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相关标本,确认云南分布有两种假泽兰属植物,即假泽兰(Mikania cordata(Burm.f.)B.L. Robinson)和薇甘菊(M.micrantha),并介绍了薇甘菊在云南西南部德宏州的危害现状.根据薇甘菊的生物学习性,作者预测薇甘菊将进一步在德宏州扩散,还可能入侵到与德宏州气候相似的其他地区,有关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对此问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作 者:杜凡 杨宇明 李俊清 尹五元 DU Fan YANG Yu-Ming LI Jun-Qing YIN Wu-Yuan 作者单位:杜凡,DU Fan(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西南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杨宇明,尹五元,YANG Yu-Ming,YIN Wu-Yuan(西南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李俊清,LI Jun-Qing(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植物的危害 篇3

1. 危害严重

(1) 生物生态危害。少花蒺藜草生命力极强, 与其他牧草争光、争水、争肥, 抑制其他牧草生长, 几乎形成单一的杂草群落, 使草场品质下降, 优良牧草产量降低。 (2) 对家畜的危害。其刺苞非常坚硬, 对牛、羊造成机械损伤, 使羊不同程度地发生乳房炎、阴囊炎、蹄夹炎等疾病。羊采食后容易刺伤口腔形成溃疡, 严重时造成肠胃穿孔引起死亡。采食其刺苞没有死亡的家畜屠宰后其肠胃已布满草结, 根本不能食用, 影响畜产品的价值。直接影响家畜的采食、哺乳、配种、放牧和健康, 降低其生产性能。 (3) 经济损失及其他危害。少花蒺藜草侵染严重时对羊毛生产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产毛量下降。在田间, 给农事操作带来很多不便, 降低了农事操作效率, 增加了投入成本。同时, 身上带着少花蒺藜草的刺苞对羊的鉴定、测重、驱虫、药浴、接产、哺乳、分群、转群尤其是出售等管理带来极大不便, 降低工作效率。另外, 少花蒺藜草对其分布地区周围的人类活动也有危害, 其坚硬的刺苞很容易刺伤皮肤, 造成皮肤红肿搔痒、疼痛难忍, 如骑自行车、摩托车到田间, 轮胎也会被少花蒺藜草的刺苞扎坏。

2. 形态特征

少花蒺藜草须根分布在5~20厘米土层, 具沙套。茎圆柱形, 高15~70厘米, 基部屈膝或横卧地面而在节上生根, 下部各节常分枝, 个别植株在叶片处出现腋芽。叶狭长条状, 叶长5~40厘米、宽3~10毫米;叶鞘具脊;叶舌短具纤毛。穗状花序, 长3~10毫米, 穗轴粗糙;小穗2~6个, 其外围由不孕小穗愈合而成的球形刺苞含2朵小花, 第1朵小花雄性或中性, 第2朵小花两性。刺苞呈球形, 长6.2~6.8毫米、宽4.2~5.5毫米;刺长2~4.2毫米;刺苞淡黄色到深黄色或紫色, 总梗密被短毛。小穗卵形无柄, 长4.6~4.9毫米、宽2.5~2.8毫米。第1颖缺, 第二颖与第一外稃均具3~5脉。外稃质硬, 背面平坦先端尖, 具5脉上部明显, 边缘薄, 包卷内稃。内稃凸起具2脉, 稍成脊。颖果黄褐色或黑褐色几呈球形, 长2.7~3毫米、宽2.4~2.7毫米, 顶端具残存的花柱;背面平坦;腹面凸起;脐明显, 深灰色, 下方具种柄残余;胚极大, 圆形。

3. 生物学特性

少花蒺藜草以种子繁殖。种子常在刺苞内萌发, 且在整个生育期内随时可以萌发、开花、结实。少花蒺藜草的繁殖系数很高, 平均每株结实70~80粒 (可长成140~160棵植株) , 最多在500粒以上。当环境特别恶劣时分蘖减少, 但植株能结实, 完成其生活周期。土壤中不同深度的少花蒺藜草种子遇到适宜的温湿度和空气时可随时萌发。每个刺苞中的2粒种子, 有时3粒, 在遇到适宜的条件时只其中的1粒吸水萌发形成植株, 另1粒被抑制, 处于几乎不吸水的休眠状态, 保持生命力。当萌发形成的植株受损死亡时, 另1粒未萌发的种子可以迅速打破休眠, 长成植株并进行繁殖。有时刺苞内的2粒或3粒种子同时萌发, 形成正常植株。少花蒺藜草生命力旺盛, 任何土壤上都能生长, 尤其适合在砂质土壤生长, 耐旱、耐瘠薄、抗寒、抗病虫害。裸露在地面的少花蒺藜草种子在-20~-30℃的条件下, 第2年仍能萌发、生长繁殖。

辽宁地区分布的少花蒺藜草一般在4月25日左右种子开始萌发, 5月10日左右针叶出土, 6月1日左右为3叶期, 6月20日左右抽茎分蘖, 7月20日左右抽穗, 8月5日左右开花结实, 10月10日左右严霜后停止发育。

4. 传播途径

目前, 少花蒺藜草入侵中国的途径尚不十分明确。主要的传播途径的几种可能: (1) 从国外传入。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入侵中国东北垦殖时带入, 繁殖后随着人们的打草、放牧及风刮雨冲等迅速蔓延。 (2) 随动植物引种时带入。尤其是引入种牛、种羊时带入。 (3) 随车船带入。以其刺苞作为主要传播方式。刺苞具多数微小的倒刺, 可附着在衣服、动物皮毛和货物上传播, 其刺苞还可混在农作物种子、秸秆中传播, 也可随水流、农具、风远距离传播。

5. 防除方法

植物的危害 篇4

雾霾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 所以它的治理是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态共同协调治理。本文主要探讨北方地区利用园林乔灌木植物治理和减少雾霾。

1 植物抗霾原理与机制

乔灌木抗霾主要表现在对PM2.5的阻滞吸附上[2], 我们都知道, 雾霾是水汽凝结于微尘之上, 如果将空气中灰尘颗粒减少, 雾霾也就少了生成的基础。

乔灌木植物叶片有滞留、附着和粘附3种滞尘方式。滞留是植物对空气颗粒数量影响的主要因素。空气颗粒在重力和空气对流的影响下运动, 当到达植物枝叶时停下留在枝叶上。滞留量与叶片、枝条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越是粗糙不平的枝叶越容易滞尘。枝叶上的滞尘可被风吹起回到空气中。降雨或喷淋可把颗粒物冲淋到地面上。附着是指植物枝叶表皮一般具有气孔和枝条毛或叶片毛, 还有的植物具有含蜡质的角质层, 可将空气颗粒拦截和固定在枝叶之上。附着的方式根据不同植物枝叶结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附着空气颗粒能力。叶片毛密、蜡质层厚的植物附着能力强。粘附是指植物枝叶表面分泌的粘性物质, 可以粘附大气颗粒物。

2 北方地区地域、气候及园林植物特点

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 夏季温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北方地区人口数量庞大, 空气质量问题在冬季均比较严重。

北方植物分类中, 根据叶片生长周期, 乔木分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灌木分为落叶灌木和常绿灌木。根据树木叶片形状, 乔灌木可分为阔叶树和针叶树。落叶乔木树形高大, 姿态优美, 易于成活, 是园林绿化中优选的种类。落叶乔灌木一般是在每年的3~4月份开始发芽长叶, 到当年11月份前后落叶, 每年大约4~5个月的时间是只有枝条没有叶片的状态。

在城市绿化园林植物的选择中, 以往都是以落叶乔木为主, 甚至形成以某一品种落叶乔木为主栽树种, 其他树种作为辅助选择的情况, 例如:辽宁省朝阳市过去因在城市中大量种植柳树被称为“柳城”, 辽宁省丹东市市树为银杏, 故绿化树木也以银杏为主, 根据调查, 落叶乔木在目前的北方城市绿化中, 其所占面积比例均在40%以上。

由于气候条件限制, 北方的常绿乔木多为针叶树, 东北三省常绿乔木则全为针叶树;常绿灌木在北京同纬度以南有阔叶灌木, 以北很少有阔叶灌木。常绿乔灌木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有以下几个弱点:第一, 北方冬季寒冷漫长, 常绿乔木遮挡阳光对地面的照射, 不利升温。第二, 常绿乔木往往枝条细密、分支点低, 容易阻隔视线。第三, 常绿乔木颜色多为深绿色, 尤其冬季更显暗淡, 不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3 不同植物群体在吸附阻滞PM2.5中的表现

李新宇[3]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冬季阔叶乔木林带内PM2.5浓度比针叶林中要高30%。阔叶由于冬季落叶, 只靠枝条来滞尘、吸附, 作用微乎其微。梁丹[4]等也在实验中证实了常绿灌木在冬季也可产生较好的阻滞吸附能力。针叶树在东北冬季有很强的滞尘作用[5], 不同的针叶树滞尘能力排序为沙松冷杉>沙地云杉>红皮云杉>东北红豆杉>白皮松>华山松>油松。滞尘能力与叶面组织结构相关, 滞尘量较小的白皮松、华山松和油松表面平滑, 细胞与气孔排列整齐, 而滞尘量较大的红皮云杉、沙松冷杉、东北红豆杉的针叶表皮平滑程度较差, 细胞与气孔排列较前3种植物差, 在红皮云杉叶表面上有大小不等的瘤状物, 更增强了滞尘能力。不同针叶树叶断面形状与滞尘量相关, 白皮松和油松叶片的上表面呈弧形, 不易附着灰尘;华山松叶片呈三棱形, 上表面较窄, 附着灰尘的量较小;2种云杉的叶片呈四棱形, 上表面较3种松属植物的叶片要宽与平展, 因此相对滞尘量要大;沙松冷杉和东北红豆杉的叶断面形状都较扁平, 这种断面较利于吸附灰尘。

4 应如何选择抗霾树种

雾霾在当前已经十分严重, 抗击雾霾是一个系统工程, 各相关行业都在努力减少雾霾造成的影响, 但根据历史的经验, 空气质量由好变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由坏变好也不会在短短3~5年时间内完成。因此在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中, 应在保证原有园林绿化植物合理配置的基础上, 针对雾霾严重的问题, 选择可以滞尘、吸附PM2.5的树种, 尤其要考虑在雾霾多发的冬季, 如何利用植物来降低雾霾的出现。所以, 在北方绿化树种的选择上, 可以增加常绿针叶树的使用, 尤其是杉属树种, 乔木类如红皮云杉、沙松冷杉。红皮云杉枝条较青扦云杉疏松, 在园林绿化中是该树种的弱项, 但现在可以将其用于需要有一定通透性的绿化区域, 如道路、广场周边。灌木类可以选择丛状东北红豆杉、气候适宜的地区, 也可选用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等灌木。

以往, 常绿树木在整个绿化设计比例中, 一般不超过20%, 现在应给予提高, 达到30%左右, 以增强整个植物群体的冬季抗霾能力。以往行道树大多采用阔叶乔木, 以后应改为阔叶针叶混合出现的方式。

5 冬季春季对植物采取哪些措施以提高抗霾作用

树木滞尘后对其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而降尘通过改变土壤的组成和性质影响植物的生长,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生长季。有关树木对降尘的适应能力方面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目前所知, 杉属植物叶片气孔多, 对灰尘反应较严重, 如叶片聚集过多灰尘, 遮住气孔, 则会影响植物生长甚至死亡。

植物叶片去尘方式一般有气流和雨水2种情况, 气流方式又将灰尘颗粒转移到空气中, 故不能人工实施;雨水方式应为目前植物叶片去尘的主要手段, 可以人工干预, 相关部门可根据天气情况, 对植物进行洒水喷淋等方法进行去尘。洒水频率应观察叶片灰尘量而定, 尤其在春季气温升高, 植物开始萌动期, 要及时洒水去掉植物叶片上的灰尘, 保证树木正常生长。

参考文献

[1]叶依.钟南山传[M].作家出版社, 2010.

[2]郑少文.城市绿地滞尘效应研究[D].晋中:山西农业大学, 2005.

[3]李新宇, 赵松婷, 李延明, 等.北京北小河公园绿地PM2.5浓度变化规律[J].园林, 2013, 6:21-23

[4]梁丹, 王彬, 王云琦, 张会兰, 杨松楠, 李昂, 等.北京市典型绿化灌木阻滞吸附PM 2.5能力研究[J].环境科学, 2014, 35 (9) :3605-3610

江西园林植物常见蚜虫危害及防治 篇5

1江西省植物常见蚜虫

经查阅相关资料[2,3,4], 并请教相关专家, 统计出在江西省危害园林植物的蚜虫约30余种, 常见的有1 6种( 表1 ) 。

2蚜虫对园林观赏植物及景观的危害

蚜虫能危害寄主植物达数百种, 一般种类寄主较固定, 如紫薇长斑蚜只发现危害紫薇; 但有的蚜虫能同时危害多种植物, 如桃粉大尾蚜危害碧桃、火棘、金银花、杏、红叶李、郁李、海棠、桃、桑等;绣线菊蚜能危害绣线菊、 火棘、海棠等多种蔷薇科观赏植物;朴绵叶蚜能危害朴树、雏菊、金盏菊等观赏植物。 江西上述1 6种蚜虫又以棉蚜、 桃赤蚜和桃粉大尾蚜在园林植物上发生最为普遍, 这3种蚜虫皆属多食性蚜虫,可以危害多种园林植物,在寄主植物上的主要受害症状是叶片卷缩和霉污。

由于城市园林植物新品种大量应用、植物配置和栽植密度等不合理,常造成局部地区一些单食性或寡食性蚜虫严重发生,如:栾树作为行道树种广泛应用导致栾多态毛蚜每年早春严重发生; 竹类植物园林推广致使竹茎扁蚜发生; 大量蔷薇科集中配置以及花灌木大面积种植诱发桃粉蚜、 月季长管蚜、紫薇长斑蚜发生逐年加重。

经观察,在江西许多城区道路、河道绿地上发生海桐蚜而致海桐发生霉污病的发病率几乎达到1 00%,并导致再生枝叶细小、叶面破损。 桃蚜对碧桃的危害率达到95%以上,紫薇长斑蚜危害后传播的紫薇花叶缩叶型病毒,使紫薇不能在夏季正常开花, 或开花少而小,其发病率达到92.5%,严重影响观赏效果。 蚜虫是传播植物病毒病的主要中介媒体, 据报道有近1 60种蚜虫可传播植物病毒其中桃蚜可传播1 00余种病毒; 棉蚜可传播50余种病毒而病毒病是观赏植物最难防治的病害。

蚜虫一般种类一年可发生十余代,以无翅胎生雌虫进行孤雌生殖,所以有不少种类蚜虫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寄主的嫩叶、幼枝、花蕾等部位吸汁危害,待成熟后产生有翅蚜后,飞迁至其他植株上继续危害。 由此可见,蚜虫对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危害性极大, 因此必须在蚜虫发生的区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制止其发生及危害扩大。

3蚜虫的防治措施

3.1创造合理的生态环境,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株的抗虫能力

蚜虫发生和栽培环境密切相关, 郁闭不通风的环境蚜虫更易发生,因此选择合适的环境对减少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而在不适宜的环境下, 则会减低植株的抗病害能力,致使蚜虫盛发。 合理种植,科学养护,及时除草,清理枯枝败叶,植物间清洁通风, 正确施肥皆是促使植株健康生长发育, 提高抗病虫能力的有效措施。

3.2加强检疫可避免危险性蚜虫的侵入

随着近年园林事业的迅速发展, 种苗的调动十分频繁,应引起警惕,以免一旦引入新的危害性大的蚜虫,导致防治上的被动。

3.3适时喷药防治

应根据不同种类蚜虫的生活习性,在合适的季节喷药以内吸性、触杀性、渗透性强的药剂,及时控制其发生和蔓延。 一般蚜虫喷药时间,应选早期没有产生有翅蚜之前, 以防止其飞迁扩展危害。 造成植物畸形的蚜虫防治时间更宜早, 应在未成形畸形组织之前, 如对杭州新胸蚜飞回植株产越冬卵时。 由于蚜虫的繁殖力极强,为防遗漏,应在喷药后3 d左右复喷治1次, 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蚜虫一般盛发于春季, 此时园林植物新生组织娇嫩, 因此喷药浓度应适当控制,特别是梅花、樱花等蔷薇科观赏植物对农药较敏感,忌用敌敌畏、 乐果等有机磷农药,可选用菊酯、百虫杀、阿维菌素等较安全的农药。 一般触杀性、 内吸性强的杀虫剂对蚜虫的杀伤力都比较强。 刘剑丛等[5]使用20%灭多威乳油等几种杀虫剂对梨树上的绣线菊蚜野外喷杀试验,结果表明20%灭多威1 000倍液与其他4种杀虫剂( 抗蚜威和3种菊酯类杀虫剂) 相比, 具有投资成本小、防效高的特点。 据陈健[6]报道,在桃芽萌发前喷3- 5度石硫合剂,铲除枝条上芽腋中越冬虫卵。 早春开花前卵已孵化,但尚未大量繁殖, 在叶片未卷之前喷一次杀虫剂。 用5% 蚜虱净乳油2 000倍,1 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 一年2次) 、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喷雾等药剂防治,效果颇佳。

3.4保护天敌

在蚜虫盛发的时候会出现多种天敌昆虫,如瓢虫、食蚜蝇、草蛉、寄生小蜂等, 这些天敌昆虫会有效控制蚜虫的发生和危害。 唐桦等[7]报道:二星瓢虫成虫在l d之内捕食桃粉大尾蚜的最大捕食量上限为376.87头。 其捕食潜能是很大的, 是利用价值很高的一种蚜虫天敌。 据有关文献记载,七星瓢虫成虫1 d能捕食蚜虫78~ 201头,平均1 20头; 异色瓢虫成虫日平均捕食蚜虫1 60头, 幼虫平均捕食蚜虫1 20头; 十三星瓢虫成虫日平均捕食蚜虫1 00头; 龟纹瓢虫一生可捕食瓢虫1 456头;小草蛉成虫一生可捕食蚜虫4 000头以上;食蚜蝇日平均可捕食蚜虫1 20头。 因此,在建设和改建城市园林绿地时, 应注重合理配置蜜源植物种类,注重乔木、灌木、地被和草的合理搭配, 创造和保护捕食性天敌昆虫的栖息场所, 畅通天敌昆虫的空间通道, 是当代昆虫学研究保护捕食性天敌昆虫的有效措施[8]。 应采取合理措施,对这些天敌昆虫予以保护,使防治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4小结

植物的危害 篇6

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 地处祁连山脉大板山南麓, 海拔高度2 100~4 384 m, 地理座标为东经101°46~102°45ˊ, 北纬36°30ˊ~37°09ˊ, 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镶嵌地带。年平均气温3.5℃, 属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多风, 夏秋温暖多雨, 全年无霜期110 d, 气温昼夜温差大, 年均降水量400~600 mm, 年均蒸发量1 191.9 mm, 牧草生长季110~140 d。全县土地总面积1.0 275×106 hm2, 可利用天然草地总面积7.6×104 hm2。受地理环境和气侯影响, 互助县草地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分为有灌丛草甸、蔬林草场、高山草甸、山地干草原、石质荒漠五种类型。植物资源丰富, 天然牧草资源种类多, 营养成分较高, 常见的植物有57科168种, 优良牧草7科32种, 是各类草场中的主体, 各类牲畜喜采食。各类草地平均产可食鲜草12.9亿kg, 实际可载畜6.2万只羊单位。互助辖19个乡 (镇) , 现有人口375 151人, 畜牧业经营方式上除巴扎乡柏木峡村、元圃村、松多乡松多村三个牧业村以天然草场放牧为主外其余各村农牧结合, 季节性畜牧业生产明显。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及对甘草、麻黄草、冬虫夏草以及发菜等野生植物和野生药材的大肆挖掘, 使草地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毒草不断增多和大量滋生蔓延, 使可食用牧草的营养和生活空间受阻, 并导致牲畜因误食而中毒死亡, 毒草大面积分布是草原退化的最明显标志, 毒草化是继荒漠化后第二大严重危害草原的退化现象。

2 主要有毒植物对家畜的危害

2.1 黄花棘豆

豆科棘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耐盐碱, 竞争力强, 常匍匐生长, 花淡黄色, 分布在海拔2 700~4 000 m的山地阳坡、河谷阶地、河滩、宽谷等地的高寒草甸、灌丛草甸、山地草原上, 全县各地广泛分布。

黄花棘豆全株有毒, 在返青期、盛花期及青果期毒性最大, 有毒成分主要为吲哚兹啶生物碱———苦马豆素, 家畜采食后出现各种急性或慢性中毒症状, 其生物碱可伤害神经系统, 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棘豆类毒草比一般牧草返青早, 生长速度快, 在返青初期缺草的情况下极易被羊和马采食, 个别情况下牛也会误食。家畜一旦采食棘豆类植物后, 则产生嗜食棘豆的现象, 以至在草群中挑食此类毒草, 在体内产生积累性中毒, 毒性潜伏期较长, 羊中毒后, 症状为精神萎靡, 食欲减少, 体质消瘦, 头歪, 呆立、迟钝, 步态蹒跚, 牙齿松动或脱落, 视力下降甚至双目失明, 病至后期被毛粗乱, 失去光泽, 机体衰竭, 出现贫血水肿和心脏哀弱, 卧地不起而死亡。病期1~3个月;马中毒后, 行动迟缓, 孤独呆立, 行为反常, 四肢发僵, 醉态摇摆, 行走失调, 后卧不起, 继而瞳孔放大, 视力减弱。轻者失去使役价值和生殖繁育后代的能力, 重者瘦弱, 水肿而死亡, 受孕母畜中毒会导致流产、难产或出现怪胎。

2.2 醉马草

禾本科芨芨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 植株高大, 返青早, 生长快, 叶色较芨芨草颜色暗绿, 分布于2 400~3 000 m左右的高山草甸、灌丛草甸。醉马草全草有毒, 但有毒成分目前还不能确定, 在干早缺草年份, 牧草返青时, 家畜往往采食醉马草而亢饥。马、骡、驴采食鲜草量达到体重的1%时, 30~60 min后即出现中毒症状, 口吐白沫, 食欲减退或不进食, 头耳下垂, 站立不稳, 行走摇晃, 蹒跚如醉;有时精神沉郁, 倒地不起, 昏睡无力;有时性情急促, 张口仲舌, 中毒严重可出现噎气, 肠鼓胀, 腹痛, 鼻出血及急性肠胃炎等症状, 家畜急性中毒发病快, 病程短, 多数可耐过不死, 较快恢复健康, 个别体弱或者严重者可致死亡。

2.3 狼毒

瑞香科狼毒属多年草本植物丛生, 高5~20 cm, 根肉质, 花密集, 为白色或浅紫红色, 主要分布在海拔2 300~3 500 m之间的田边、河漫滩、山地阴坡, 草场类型上高山草甸、灌丛草甸、山地草原上均有分布。

狼毒全株有毒, 根的毒性最大, 主要含毒成分为狼毒素, 家畜误食中毒后, 能引起呕吐, 腹痛, 腹泻, 可致母畜不孕, 孕畜流产, 严重时虚脱而死亡, 因此, 有断肠草之称;人接触时引起过敏性皮炎, 根粉对眼、鼻、喉有强烈的刺激性, 马和羊误食后, 多为急性中毒, 除呕吐, 腹泻外, 常常卧地发抖, 头向后弯, 心悸亢进, 粪便带血, 重者虚脱或惊蹶死亡。

3 有毒植物对草地的危害

3.1 有毒植物对草地的危害性

草地逆向发展, 棘豆、狼毒和醉马草等其他杂草迅速蔓延, 草地毒草化是该县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互助县棘豆, 狼毒和醉马草危害面积为2.56×104 hm2, 占全县可利用面积的33.6%, 狼毒发生面积1.42×104hm2, 平均密度为3.81株丛/m2, 占牧草总产量的34.6%, 严重地区达到45.51%, 因狼毒危害造成可食牧草减产2 161.88万kg, 经调查, 互助县天然草场上有甘肃棘豆、黑萼棘豆18~38株丛/m2, 平均盖度50%, 最高达80%, 急弯棘豆平均76株丛/m2, 最高323株丛/m2, 最低3株丛/m, 狼毒平均3.6株/m2, 最高6.2株丛/m2, 棘豆产量占总产量的71.09%, 覆盖度为5%~85%以上, 在棘豆高密度区可食牧草几乎不存在, 家畜采食后中毒死亡, 当地农牧民只好弃置不用, 经济损失甚为严重。

3.2 影响优良牧草的生长

有毒植物由于适应性强, 加上牲畜择食, 在与优良牧草竞争过程中, 有着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更强的种子繁殖优势, 特别是棘豆, 叶层覆盖面积大, 与优良牧草竞争生存空间, 争养分, 争水分, 争光照。生长受到抑制, 加之家畜的过度啃食而不能恢复, 在狼毒危害严重的天然草地上, 植物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 狼毒由伴生种成优势种, 致使天然草地的生产能力下降, 导致了草地的毒杂草型退化, 毒草大量滋生繁衍。

3.3 降低草场等级

草地由于有毒植物的大量滋生, 加剧退化, 抑制优良牧草的生长, 降低单位面积的草地载畜量, 降低草地的经济价值。

4 有毒植物种群密度及危害

草地毒草的危害重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因毒草的不断滋生蔓延直接与优良牧草争夺生境;从而抑制牧草的生长发育;优良牧草比例下降毒草和杂类草比例增加, 草地植被呈逆向演替而不断退化;生态系统呈恶性循环。二是直接引起牲畜中毒死亡甚至大量死亡, 造成母畜怀胎率低, 成畜死亡严重, 直接经济损失较大, 所以在今后的草地保护工作中, 防毒防莠应引起高度重视。

5 讨论与小结

5.1 毒草蔓延危害牲畜健康

有毒植物一般生长势强, 特别是棘豆、狼毒等生长迅速, 繁蕴快, 在草地群落中迅速占据优势, 繁茂的叶层覆盖面积大, 与优良牧草争夺生存空间, 个体数量及其在群落中的作用加强, 使优良牧草产量大幅度下降, 草地逐年退化。家畜采食有毒植物后, 呈积累性中毒, 轻则出现中毒症状, 重则死亡。5.2防治措施草地有毒植物对家畜的危害不亚于草地鼠害、虫害。已成为互助县草地上三大灾害之一 (鼠害、虫害、毒草害) 。因此加大防治力度, 主要方法是化学除草剂灭除毒草的防治方法。化学除草剂是实现农牧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内容, 它具有工效高、效果好、增产显著, 使用有选择性的除草剂可以机械化喷雾达到清除毒草的目的。使用灭生性的除草剂, 应当严格实行点喷式, 且在喷头上加防护罩, 以便使雾滴集中喷落在毒杂草的植株体上, 以防止伤害其他的优良牧草。

5.2.1 草甘磷

为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 喷施最佳浓度为0.3%, 防治适期为盛花期, 药物经叶面吸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 7 d后叶面逐渐枯黄, 根部逐渐腐烂, 15~25 d整株死亡, 地上部分干枯, 次年检查, 根部全部腐烂, 灭除效果一般可达95%~100%。

5.2.2 2, 4-2氯苯乙酸

是内吸型选择性除草剂, 对1年生或多生双子叶植物杀伤性很强;对单子叶植物杀伤性较差, 常用的有2, 4-D丁酯, 2, 4-D铵盐和2, 4-D钠盐等, 其中以2, 4-D钠盐除草效率最高。应用2, 4-D丁酯防除小花棘豆, 用药前将药液稀释成0.5%的浓度, 对其幼苗杀伤率较高, 盛花期防除死亡率可达80%左右。

5.2.3 人工清除

植物的危害 篇7

1SO2气 体 污 染 物 的 来 源 与 排 出实例

1.1 SO2气体污染物的来源

20世纪70年代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 ( 1 970—1 996年) , 国家的大、中型化工企业、橡胶化工企业与大、中型燃煤发电厂及大、中型农药厂等 烟囱里直 接排出来 的SO2、CO2气体污染物; 上海市郊各县公社办的煤烧砖瓦窑厂、橡胶化工企业与化工企业及铸造 ( 生铁翻砂) 厂 , 极个别土制 的砖头窑厂等烟囱里直接排出来的SO2、CO2气体污染物。

1.2 烟囱里排出 SO2气体污染物的实例

20世纪70年代某公社 主办的铸造 ( 生铁翻砂) 厂, 要铸件氧化2 t生铁 ( 切成的小块) 。配方原料 :1 kg熔石 ( 白色矿产资源) 及其他化工原料 , 经过900~ 1 400℃高温的大 熔炉 ( 燃料为焦炭) 铸件氧化, 上述化工配方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生成有害物质, 再通过高1 3~ 1 5 m的烟囱直接排出黄白色 或白色SO2、CO2的气体污 染物 ( 其中, 黄白色气体SO2含量高、白色气体CO2含量低) 。1天气晴朗时 ( 一般风力3~ 4级或4~ 5级) , SO2、CO2气体为白色, 气体污染物随着风向而扩散。如吹东南风, 气体污染物随即向西北方向扩散, 当日就危害西北方向的农作物 ;2在下中雨 或大雨之 前 , 短时间内人体 感觉到较 闷或很闷 , 大气中的气 压相对低 或较低 ( 风力 :2~ 3级或无风) 时, SO2、CO2气体为黄白色 , 人们会感觉到一 股刺鼻的 酸味 , 气体污染物 同样也会 危害着风 向四周的 农作物。

2 大气中 SO2气体污染物对植物危害的方式

2.1 急性危害

高浓度的SO2气体会大大 超出或超过植物的承受能力, 使植物在短时间内 ( 1 ~ 2 d或几小时内) 发生叶片枯焦脱落, 生长发育严重受限, 直到枯萎死亡。如1 981—1 993年间种植生长在土壤肥力不高并且保水性一般的青黄土上的棉花植株 ( 由于叶面积系数大) 在每年的9月中旬初—1 0月上旬初, 经常会遇到此种情况, 即1 0月20日前后植株叶片全部脱落 ( 包括每年8月30日以前结好的秋桃) , 即将枯萎死亡。这样导致产品质量降低, 农民收入受损。

2.2 慢性危害

植物因长期在 低浓度SO2污染的环境中生长, 逐渐产生不易被人们所察觉的一些症状, 使植物出现不同程度的生长不良。

2.3 隐性危害

植物长期在低浓度SO2的影响下, 并未表现出任何症状, 但植物内部的生理活动 ( 生理代谢过程) 已受到侵害, 生长发育受阻。如1 970—1 990年期间 , 上海市郊 农村宅基 地前后 ( 周围) 农村近代竹 子园林就是 遇到这种情况, 即竹子长期在低浓度SO2环境中生长, 并未表现出任何症状, 但在植株内部生理代 谢活动已经 受到影响 , 即生长发育受阻。

3 大气中 SO2气体污染物危害植物的化学机理与危害特点

3.1 危害机理

当SO2通过植物叶 片上的气孔 进入叶片后 , 被叶肉吸收 , 转变成SO32-, 然后又转变 成SO42-, 由于在植 物体内SO2转变成SO32-的速度要 比SO32-转变成SO42-的速度快, 所以当高浓度的SO2进入植物 体内后 , 会造成高 浓度的SO32-的积累 , 而SO32-对植物的 毒性比SO42-大30倍, 从这个意义 上分析 , SO2对植物造 成的损害 实际上是由 于其生理还原 作用所引 起的危害 。SO2从植物叶 片上进入 气孔后 , 逐渐扩散到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细胞。SO2对植物的伤害 起始于细 胞膜 ,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使其受害。

3.1.1对气孔机能的影响当SO2气体进入叶片以SO32-形式积累起后, 便会对气孔 的开启和 关闭机能 带来影响 , 使气孔机 能瘫痪 , 从而使大 量的SO2气体进入 植物内的 细胞 , 加重对植物 的危害。 此外 , 由于植物 气孔机能受 阻 , 还会引起 水分大量 蒸腾 , 并引起水分 外渗 , 导致植物 组织迅速枯 萎。

3.1.2对植物叶片组织结构的破坏当SO2气体通过 开放的气 孔进入叶 片组织后, 溶解在细胞中, 致使细胞内物质遭遇破坏或变形, 引起外渗与原生质分离, 使叶片组织结构遭到损害, 海绵细胞与栅栏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其主要症状为 :细胞失水变 形、组织破碎 。栅状组织细胞排列顺序紊乱、细胞间隙增大、叶片明显变薄等。

3.1.3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是植 物最重要 的生命活 动过程之一。 当SO2对植物产生影响时, 植物的光合作用便会受到抑制, 有关专家曾对地衣和苔藓植物进行研究, 让地衣植物暴露在SO2中以后, 叶绿素就会被转变成脱镁叶绿素。当p H下降以后, Mg2+ ( 镁离子) 就会从叶 绿素中失 去。同样 , 在对苔藓植 物中叶绿 素破坏情况测定中发现, 如果环境中SO2浓度和湿度都 较高时 , 叶绿素将 受到更大的破坏。 这种破坏即可认为SO2是以硫酸 ( H2SO4) 形式而发 挥作用 , 称为酸化作用。

3.1.4对氨基酸 (蛋白质) 组成的影响SO2对植物的氨基 酸代谢作 用也有影 响。有关专家曾用蔬菜作物的豌豆幼苗进行研究, 采用3 ml/L的SO2熏豌豆幼苗 , 研究其对谷 氨酸、谷氨酰 胺、谷氨脱氢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作用。当熏蒸24 h以后, 谷氨酸的含量降低了60%~ 80%, 而谷氨酰胺的含量则提高了30%~ 40%。谷氨酸脱氢酶在还原的胺化作用方向被活化了, 而在氧化的脱胺作用方向则被钝化了。被SO2熏蒸以后的叶片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蛋白质易消化性衰退, 新生代谢明显受到干扰。3.2 SO2气体污染物对植物危害特点

植物受SO2气体污染后 , 叶片褪绿, 变成黄白色。叶脉间出现黄白点状“烟斑”, 轻者在叶背气孔附近 , 重者从叶背到叶面均出现“烟斑”。随着时间的推移, “烟斑”由点扩展成面。危害严重时 :叶片萎蔫 , 叶脉褪色变 白 , 植株萎蔫, 直至死亡。植株受害顺序为先期叶片受害, 然后叶柄受害, 后期为整个植株受害。叶片受害与叶龄的关系:在一定浓度的SO2范围内, 叶片受害与叶龄有关, 其受害先后顺序是成熟叶、老叶和幼叶。

4大气中SO2气体污染物对主要植物 (竹子、水稻、棉花等) 的危害及影响

4.1大气中SO2气体污染物对竹子园林的危害与影响

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的1 970—1 990年期间, 上海市郊农村宅基地前后或周围近代竹子园林的品种一般为刚竹 属的雷竹 ( 燕笋竹) 、哺鸡竹、淡竹及苦竹属的苦竹 ( 密竹) 等。竹类是禾本科竹亚科植物, 竹子系统有高等植物自身的生育过程, 但它又有着不同于其 他禾本科 ( 如玉米、高粱) 植物特有的发育规律 ( 主要是指竹子根系系统, 即地下茎具有横向生长功能) 。

竹子生长发育习性的特点: 1竹类植物的生长只有初生生长, 没有次生生长, 形态生长在短期内一次完成;2竹寿命一般不超过10年; 3因生育周期长, 繁殖传播主要依靠自身的营养体分生组织来实现; 4根系地下茎具有横向地性, 既有养分贮存和输导的主要器官, 又有强大的分生繁殖能力。

20世纪上海市青浦县徐泾公社陆家角大队5队通波塘 ( 崧塘河) 河东边1 200 m2、联民大队新 宅队3 000 m2及高龙兴 队4 000 m23处种植苦 竹 ( 密竹) 、雷竹 ( 燕笋竹) 、哺鸡竹及淡竹等农用竹子园林。20世纪70年代该3处大片竹林终年常绿、生长十分茂盛。竹子直径5~ 7 cm, 高度5~ 7 m。当时该3处曾是生 态原貌与 环境条件 十分优美的地方。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 , 这3处园林竹 子已经全 部枯萎死亡。 同一时期 , 上海市郊 农用宅基地周围的竹子也大部分枯萎死亡。

为了探索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郊农用宅基地周围的竹子园林也大部分枯萎死亡的真正原因, 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实地调查, 并于201 3年的春节、4月、9月3次来到陆 家角大队5队等地重新实地调查 , 之后又进行重新整理与分析认为: 主要是那个年代 ( 1 970—1 990年) 大气中SO2浓度逐年偏高或 过高导致1 985年前后竹子逐渐枯萎死亡。 当年6月1 0日—9月30日期间 , 温度中等 或偏高 , 大气中SO2浓度处于中等或中等偏高或 过高;当年1 0月1日—翌年6月9日, 温度处于低温或中等温度, 大气中SO2浓度处于中等或低位。

4.2 大气中 SO2气体污染物对抽穗扬花期水稻的危害及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期 至90年代初期的1 977—1 993年期间 , 每年8月25日—9月25日正好是 水稻抽穗扬 花期 ( 种植品种 是浙江省 嘉兴市农业 科学院所 培育的秀 水04、秀水72与秀水61等) 。某农药 厂和某铸造 ( 生铁翻砂) 厂的烟囱 里排出的SO2、CO2气体污染 物 , 植物受害 有2个因素 : 1SO2、CO2的气体污 染物是随着 风向风速而扩 散 ;2根据当天 大气中气压 的高低状 况来决定 植物受气体污 染物受害程 度。若天 气晴朗 , 大气中的气 压高, 气体污染 物在高空扩 散 , 四周农作物 危害小 ;相反 , 若天气阴沉或 下雨, 大气中气 压就低 , 气体污染物 在高空以 下或离近 地面高处扩散 , 四周农作物 危害较大 或很严重。 某天随着 南风或东 南风方向 吹到了下游 的偏北方 或西北方 向面积在1 0 hm2水稻上 , 第2天随着北 风或东北风 方向吹到 下游的偏 南方或西南 方向的1 4 hm2水稻上 , 使水稻在这 个季节受 到了不同 程度的危 害和影响 , 部分田块 在植株上 部剑叶、倒1叶出现了 叶色逐渐 褪绿 , 变成黄白色 ( 图1) ; 至成熟收 割时基本绝 收 ; 部分田块 在稻穗上 出现颖花受 精不良 , 其后成熟 时生成秕 粒谷。一般 情况下 , 在其至成 熟收获后 的产量减产25%~ 35%。因而每 年的1 0月下旬初 , 服务中心 派员到厂 家单位进行 协商给农 民种植户 一定利润的 经济补偿 。

4.3 大气中 SO2气体污染物对棉花生育中、后期的危害与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至90年代初期的1 981—1 993年, 农民大多种植棉花 ( 品种:沪棉204) 。一方面棉花既是喜温植物, 又是喜光作物 ( 生育最适温度为25~ 30℃, 35℃以上对棉花生长不利) , 具有耐旱、怕渍的特点。棉花具有强大的根系, 主根入土中很深, 达1 .5 m左右 , 能够利用土壤深 层的水分, 所以比较耐旱。另一方面棉花叶面积系数很大, 蒸腾系统 ( 7—8月白天温度在35~ 37℃, 蒸发的水分量很大) 发达, 需水量比禾谷类作物大。若在关键时期缺水, 如在花龄期缺水 ( 生育中期的7月中旬—8月中旬) , 就会引起大量花蕾脱落, 导致早衰。在持续35℃以上高温、并不下雨的前提下, 于每年的7月28日—8月5日 , 选择某日夜间7:00进行沟系灌水抗旱 , 至隔日后的上午7:00, 经过1 2 h后, 把水放掉, 并且及时进行清理沟系。之前需了解棉花生长的实际情况, 即是否需要进行沟系灌水抗旱方可进行。

8月中下旬—1 0月上旬初是棉花生育的中、后期。此时正是大气中SO2气体污染物的入侵危害时, 不同土壤上生长的 棉花受害 症状表现 存在差异: 1生长在土壤肥力比较好的青紫泥土或中等以上肥力土壤的黏土 ( 2种土壤的保水性能均很好) 棉花。此时棉花叶子已经受到了SO2气体污染物危害, 上部叶片发生红色或紫红色病斑, 之后有病斑的叶片就会脱落 ( 图2) 。但棉花叶片生育的补偿能力很强, 所以生长在青紫泥土或黏土中的棉花不会引起叶片 脱落或枯 萎死亡 , 但生育中、 后期生长 都会受到 很大的影 响 ( 降低籽棉产量) 。2生长在土壤肥力不高或一般, 并且保水 性较差或 一般青黄土 上的棉花 会有叶子 脱落和枯萎死亡的现象。 二者之间差别在于土壤肥力与 土壤保水 性能存在 着明显的差异。

5 酸雨的形成机理及对植物的危害

5.1酸雨形成的机理

通常认为, 清洁地区降水的p H背景值在5.0~ 5.6, p H<5.0的降水被称为酸性降水或酸雨。酸雨所以有酸性, 主要是在降 雨过程中 混进了硫 酸 ( H2SO4) 、硝酸 ( HNO3) 和一些其他的有机酸, 其中以硫酸起关键作用, 而硫酸的形成就是来源SO2的污染。大 气中的SO2在阳光、水蒸气和飘尘等联合作用下 , 发生一系 列的化学 反应生成 了SO3, SO3与水滴接触并溶解 , 形成硫酸酸雾。这种酸雾以气溶胶形式飘荡在大 气中 , 或依附于 云雾和微 粒尘埃上 , 如果遇到 降雨的气 象条件 , 硫酸被雨滴 冲洗下来 , 降落在地 面 , 从而形成酸雨。

5.2 酸雨对植物的危害

大气中的SO2在阳光、水蒸汽和飘尘等共同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结果生成了SO3, 而SO3随即以降雨的形式生 成了酸雨 降落至地 面 , 淋洒在植物上, 使植物叶片表皮蜡质保护层受损, 使正常的蒸腾作用及气体交换过程发生障碍。其次, 酸雨还破坏土壤中 钾、钙、 磷等一类 碱性营养物 质 , 导致植物在 肥力不足 的土壤中吸 收不到营 养物质 ( 氮肥养料) 而枯萎死亡。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1 985—1 992年, 上海市高泾、宅东、联民3个村的农民于7月1 5日—8月1 0日播种的青菜、大白菜、 大头菜、卷心菜、胡萝卜等蔬菜品种出苗后刚满2~ 3片真叶的幼苗, 每年的农历节气7月1 5日前后夜间1 ~ 2 d内, 一般情况下普降中等以上的雨量。由于白天温度偏高, 在26~ 37℃, 或偏闷热与大气环流共同作用下, 普降了2~ 3场的酸雨, 导致了青菜、大白菜等刚长出的2片真叶的幼苗被灼伤。由于幼苗吸收不到土壤中的养分, 而逐渐枯萎死亡。

6 建议与讨论

6.1 建议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较大的叶面积系数, 所以对SO2具有较强的 吸收能力, 建议有条件的地方种植有较强吸收SO2能力的植物。当SO2被植物吸收后, 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 可形成亚硫酸盐, 然后再氧化成硫酸盐, 变成对植物生长 所有用的营 养物质。 因而 , 只要大气中SO2的浓度不超过一 定的限度 ( 保证不构成危害植物为标准) , 并能有充分的时间使亚硫酸盐转化为硫酸盐, 此时的植物叶片就能不断地吸收大气中的SO2。随着叶片的衰老凋落, 所吸收的硫元素也一同落到地上, 为土壤所吸收, 因此在植物叶枯叶荣的周期变化中, 就不断地将空气中的硫元素转移到土壤中, 这样, 在大气与地面中形成了循环, 使空气不断地得以净化。如大中型园林公园内或草坪禾草绿地内空气中的SO2含量要比非绿化区少1 0%~ 50%。悬铃木、垂柳、银杏、柳杉等树木都有较强的吸收SO2能力。如种植1 hm2柳杉树于3~ 5年成林后, 在1年内能从大气层吸收720kg的SO2。种植1 hm2紫花苜蓿1年内也可使空气中的SO2减少1 0.3 kg。所以建议有条件的地方, 如工业技术开发区、园林公园及公路两侧大量种植能够较强吸收大气中SO2的植物, 逐年改善生态环境。这样可以在今后, 自当年的1 0月中旬—1 2月 ( 秋、冬) 至翌年1—3月 ( 冬、春) 季节里有效地减轻北方地区的河 北石家庄、北 京、天津、山 东济南直至 长江以南地 区的南京 、上海、杭州等其他一些大城市雾霾天气的发生。

6.2 讨论

植物的危害 篇8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供试药剂

3%触破/氯氰菊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山林药厂生产

1.2%苦·烟乳油 赤峰市帅旗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48%毒死蜱乳油 江苏省东台市东南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1.2 供试虫种:

松纵坑切梢小蠹虫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时间:

2010年4月1日~2012年11月1日

1.3.2 试验地点: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

1.3.3 室外生活史观察

从2010年4月1日期, 在园内选择固定的100棵樟子松做好标记, 每3d进行一次观察, 观察蛀梢情况、产卵情况、化蛹情况等相关生物信息, 总结出松纵坑切梢小蠹的生活史。

1.3.4 化学药剂防效试验

在成虫出土活动高峰期选取同一地点的樟子松各400株, 每100株喷洒一种化学杀虫剂, 一共喷洒3中化学药剂, 另100株喷洒等量清水作为对照。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生活史

注:“●”:卵;“▲”:幼虫;“◆”:蛹;“+”:成虫;“ (+) ”:越冬成虫

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在长春地区1年1代, 以成虫在树干基部皮层内越冬, 越冬成虫翌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离开越冬位置。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 4月中旬~5月中旬为产卵盛期, 产卵期直至6月中、下旬。卵期10天左右, 5月上旬~7月上旬为卵孵化期, 幼虫期15~20d。6月上旬~7月中旬为蛹期, 6月中下旬为蛹盛期, 蛹期一周。7月初~8月初为成虫羽化盛期, 成虫一直危害到10月中、下旬, 根据气温的情况, 在-3~-5℃的时候集中在4、5d的时间内集中下树在数根部的皮层内越冬。

2.2 药剂防效结果

从表2通过统计可以看出, 在纵坑切梢小蠹虫发生高峰期喷洒不同的杀虫剂, 防治效果不一样, 其中触破防治效果最好, 蛀梢数只有2.4头/株;其次是毒死蜱, 蛀梢数达到5.7头/株;苦.烟乳油蛀梢率为9.3头/株;对照的蛀梢率为56.3头/株。

3 讨论

室内试验三种杀虫剂对纵坑切梢小蠹虫的防治效果都能达到95%以上, 但是在自然界应用中防治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原因可能是杀虫剂的渗透性不一样, 或者是杀虫剂的持效期不一样, 这还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肖刚柔.中国森林病虫 (第2版)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637-639.

[2]徐公天.中国园林害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348.

上一篇:黏附分子下一篇:三大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