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的危害与防治

2024-06-13

酸雨的危害与防治(通用7篇)

酸雨的危害与防治 篇1

1. 酸雨概述

“酸雨”:通常把p H值小于5.6的雨雪或者其他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称为“酸雨”, “酸雨”正确的名称应为“酸性沉降”, 它可分为“干沉降”和“湿沉降”两大类。不下雨时, 大气中酸性物质可被植被吸附或重力沉降到地面叫“干沉降”;下雨时, 高空雨滴吸收包含酸性物质继而降下时再冲刷酸性物质降到地面叫“湿沉降”。酸性降水中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 硝酸和盐酸。

2. 酸雨的成因

酸雨的形成涉及了大气中的氧化剂, 酸性物质及碱性物质, 包括了污染源的排放, 大气输送, 大气气象化学转化, 云雨化学转化和大气沉降等过程。酸雨的形成大体上有以下四个过程:水蒸汽冷凝在含有硫酸盐、硝酸盐等的凝结核上;形成云雾时, SO2、NOX、CO2等被水滴吸收;气溶胶颗粒物质和水滴在云雾形成过程中互相碰撞、聚凝并与雨滴结合在一起;降水时空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被冲洗进雨里。

3. 酸雨的危害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研究表明, 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 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更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3.1 对水域生物的危害。

江河、湖泊等水域环境, 受到酸雨的污染, 影响最大的是水生动物, 特别是鱼类。

水体的酸化抑制细菌的繁殖, 使细菌总数减少, 降低了对有机物的分解速度, 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 导致水体生产力的丧失。在酸化的水体中, 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减少, 多样性降低, 生物量下降。

3.2 对陆生植物的危害。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给人类提供必需的木材的林副产品, 而且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功能。

3.3 对土壤的危害。

酸雨可使土壤发生物理化学性质变化。影响之一是酸雨落地渗入土壤后, 使土壤酸化, 破坏土壤的营养结构。酸雨使植物营养元素从土壤中淋洗出来, 特别是Ca、Mg、Fe等阳离子迅速损失, 所以长期的酸雨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被淋失, 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严重不足, 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 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影响之二是过量酸雨的降落, 造成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下降, 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氨化、硝化、固氮等作用, 直接抑制由微生物参与的氮素分解、同化、与固定, 最终降低土壤养分供应能力, 影响植物的营养代谢.酸雨对土壤的影响是积累的, 土壤对酸沉降也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所以在若干年后才会出现土壤酸化现象。

3.4 对建筑物的危害。

酸雨对金属、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均有很强的腐蚀作用。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 (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 表面硬化水泥溶解, 出现空洞和裂缝, 导致强度降低, 从而建筑物损坏。特别是许多以大理石和石灰石为材料的历史建筑物和艺术品, 耐酸性差, 容易受酸雨腐蚀和变色。

酸雨对金属物品腐蚀十分严重。因而对电线、铁轨、船舶车辆、输电线路、桥梁、房屋、机电设备等均会造成严重损害。

酸雨对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腐蚀十分严重。世界上许多古建筑和石雕艺术品遭酸雨腐蚀而严重损坏, 如罗马的文物遗迹, 加拿大的议会大厦、我国的乐山大佛等。

3.5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直接危害, 二是间接危害。酸雨通过它的形成物质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直接刺激皮肤, 眼角膜和呼吸道粘膜对酸类十分敏感, 酸雨或酸雾对这些器官有明显刺激作用, 会引起呼吸方面的疾病, 导致红眼病和支气管炎, 咳嗽不止, 还可诱发肺病, 它的微粒还可以侵入肺的深层组织, 引起肺水肿、肺硬化甚至癌变。酸雨可使儿童免疫力下降, 易感染慢性咽炎和支气管哮喘, 致使老人眼睛、呼吸道患病率增加。

其次, 酸雨还对人体健康产生间接影响。酸雨使土壤中的有害金属被冲刷带入河流、湖泊, 一方面使饮用水水源被污染;另一方面, 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如汞、铅、镉会在鱼类机体中沉积, 人类因食用而受害, 可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 再次, 农田土壤酸化, 使本来固定在土壤矿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属, 如汞、镉、铅等, 再溶出, 继而为粮食, 蔬菜吸收和富集, 人类摄取后, 中毒, 得病。

4. 酸雨的防治

控制酸雨的方法有很多种方法。大气中的SO2和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因此, 减少SO2和NOx的排放量, 是防止酸雨的主要途径。

4.1 完善环境法规, 加强监督管理。

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 实施SO2排放总量控制。

经济刺激措施。其手段有征收SO2排污费, 排污税费、产品税 (包括燃料税) 、排放交易和一些经济补助等, 充分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大气污染的治理。

建立酸雨监测网络和SO2排放监测网络, 以便及时了解酸雨和SO2污染动态, 从而采取措施, 控制污染。

推行清洁生产, 强化全程环境管理,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法规、政策和措施主要以达标为最终要求, 在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显然是不合适的。

4.2 调整能源结构, 改进燃烧技术。

调整工业布局, 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 淘汰落后的工艺与陈旧的设备, 限制高硫煤的生产和使用, 限制、淘汰现有煤耗高、热效低、污染重的工业锅炉和炉窑。

严格选择材料和燃料, 尽可能使用低硫燃料。减少SO2排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改用低硫煤。煤中含硫量一般在0.2~5.5%之间, 当煤的含硫量大于1.5%时, 就应加一道洗煤工序, 以降低硫含量。

加大烟道气脱硫脱氮技术。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

型煤固硫。型煤固硫, 就是在型煤加工时加入固硫剂, 煤在燃烧时不排出SO2, 从而实现燃煤固硫, 固硫率可达50%左右。

调整民用燃料结构, 减轻能源污染。逐渐实现民用燃料气体化, 逐渐实现城市集中供热。

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开发可以替代燃煤的清洁能源, 如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将会对减排SO2作出很大贡献。但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保证从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获得大规模稳定的工业电力。因此, 替代能源的主要开发目标应当是水电和核电。

4.3 改善交通环境, 控制汽车尾气。

城市要着力发展公共交通, 适当限制私人汽车数量, 保证交通畅顺, 才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大力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改进汽车发动机技术, 安装尾气净化器及节能装置。

呼吁使用“绿色汽车”, 即用天然气、氢气、酒精、甲醇、电等清洁燃料作为汽车动力的汽车, 可大大降低NOx的排放量。

4.4 加强植树栽花, 扩大绿化面积。

植物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阻留粉尘、吸收有害物的功能。因此, 根据城市环境规划, 选择种植一些较强吸收SO2和粉尘的如石榴、菊花、桑树、银杉等花草树木, 可以净化空气, 改善城市环境, 这也是防止酸雨的有效途径。

酸雨的危害与防治 篇2

结题书

酸 雨 的 危 害

组长:*** 指导老师:罗经雄

学生班级:高一(7)

一、班级 高一(7)

二、组长:黄烨华

组员:陈泳怡 莫文勇 黄子鹏 黄紫荧 冯嘉豪

冯灯科 欧大全 梁凯俊 邝雯瑜 蓝楚柔 指导老师:池少夫

三、内容摘要

1.成因: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2.危害: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程度的改变了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的规律;此外,城市云量增多的结果,使城区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均有减少;.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

3.防治:原煤脱硫技术;优先使用低硫燃料;改进燃煤技术;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开发新能源。

四、探究目的

通过对酸雨的成因危害防治3方面探究,关注城市密布区域的酸雨问题,感受酸雨危害的严重性,了解解决方法,树立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

五、1.酸雨的定义

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

定义:pH值小于5.65的大气降水被称为酸雨。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

酸化土壤肥力减退、农业减产。酸雨可使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细菌个体生长变小,生长繁殖速度降低,如分解有机质及其蛋白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牙孢杆菌,极毛杆菌和有关真菌数量降低,影响营养元 素的良性循环,造成农业减产。特别是酸雨可降低土壤中氨化细菌和固氮细菌的数量,使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能力下降,对农作物大为不利。

森林衰退 比较不同年代树木年轮,可知产生酸雨前后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在我国南方森林地区,50年前树木生长较为粗壮,近年来状况不佳。酸雨可造成叶面损伤和坏死,早落叶,林木生长不良,以致单株死亡。土壤肥力降低,产量下降,造成大面积森林衰退。

酸雨与建筑

酸雨能使非金属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强度降低,从而建筑物损坏。科学家曾收集许多被酸雨毁害的石灰石和大理石建筑材料, 分析发现该样品的碳酸盐的颗粒中总是嵌入硫酸钙晶体, 硫从哪里来? 认定与酸雨有关。沙浆混凝土墙面经酸雨侵蚀后, 出现 “白霜”;经分析此种白霜就是石膏(硫酸钙)。

酸雨与人体健康

人体耐酸能力高于耐碱能力,如经常用弱碱性洗衣粉洗衣服,不带手套,手就会变得粗糙,皮革工人,经常接触碱液,也有类似情况;但皮肤角质层遇酸就好一些。可是,眼角膜和呼吸道粘膜对酸类却十分敏感,酸雨或酸雾对这些器官有明显刺激作用,导致红眼病和支气管炎,咳嗽不止,尚可诱发肺病,这是酸雨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农田土壤酸化,使本来固定在土壤矿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属,如汞、镉、铅等,再溶出,继而为粮食,蔬菜吸收和富集,人类摄取后,中毒,得病。这是酸雨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影响。

酸雨与文物

酸雨能使文物面目皆非。碑林文字模糊;著名的杭州灵隐寺的“摩崖石刻”近年经酸雨侵蚀,佛像眼睛、鼻子、耳朵等剥蚀严重,面目皆非,修补后,古迹不“古”。碑林、石刻大都由石灰岩雕成,遇到酸雨立即起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即被腐蚀。

我国酸雨主要是硫酸型,我国三大酸雨区分别为: 1.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

2.华中酸雨区:目前它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

3.华东沿海酸雨区:它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酸雨防治

1.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2.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

4.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

6.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

七、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小组成员深刻了解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由于人类活动过度给自然界带来的灾害。保护环境,防治酸雨不光是为了人类自己,更是为了维系生态平衡,呵护自然界一切共存的生物。

论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措施 篇3

关键词:酸雨,形成,环境,危害,社会危害性,防治措施

1 引言

酸雨呈酸性这时雨水的p H值小于5.6, 通过云雨的形式进行强降水, 同时是大气受到外界污染产生的表现。酸雨对环境和农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也给我国农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酸雨是超越国境的污染物, 它可以随同大气转移到更远的地区, 甚至是1000KM以外, 科学家认为地球上最干净的水存在与北极圈的冰雪层, 但是, 经过科研研究人员检测后北极圈的冰雪层含有相当高的酸雨。因此, 我们得知酸雨不再是一个局部的环境问题, 它更多的是发展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中了, 因此, 这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当前, 我国是东亚地区降水酸度最强, 降雨面积最大的酸雨区。并且有不断蔓延的可能性。其中四大酸雨区分别是西南、华南、华东、华中, 其中最为严重的是重庆地区的西南酸雨区。酸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形成酸雨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以及防治的措施都是为了加深对酸雨的认识, 从而使得大家积极的参与到酸雨的防治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氛围中。

2 对酸雨的形成原因分析

酸雨的形成条件极其复杂, 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都是影响酸雨的主要因素, 酸雨的形成离不开两大物质, 有机酸和无机酸。但是绝大部分的含量都有硝酸和硫酸的组分。工业生产和民用生产是排出二氧化硫的主要地区。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合物, 燃烧的石油经过云内雨逐渐形成水汽, 水汽的凝结主要是附在硝酸根和硫酸根等凝结核中, 这样不仅可以进行液相反应还可以形成硝酸雨滴和硫酸雨滴, 酸雨在整个云下冲涮洗礼之后, 逐渐下降, 并且不断的吸附空气中的尘粒然后合并成云雨, 最后形成酸雨。酸雨的气体和其他含酸的气体会直接形成较大的雨滴。最后形成硫酸型的雨水。通常, 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降水溶解在二氧化碳时, 可能会形成较弱的硫酸型降雨, 因此, 正常的雨水斗含有酸雨的成分, 可以是微酸性, PH值在5~6之间。其中1986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 第一次将PH值定为小于5.6的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硝酸 (可占25%~30%) 和硫酸 (可占65%~70%) 。

酸雨的形成过程, 可用以下两种类型的化学反应来表示:

硫酸型酸雨

S+O2 (点燃) =SO2SO2+H2O=H2SO3 (亚硫酸)

2H2SO3+O2=2H2SO4 (硫酸)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S+O2 (点燃) =SO2

硝酸型酸雨

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

A→NOy HNO3 (硝酸)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注:元素后的数字为脚标, 化学式前的数为化学计量数。)

我国的酸雨是典型的硫酸型酸雨。

3 酸雨的危害性概述

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使土壤酸化

破坏土壤微生物的群落数量影响微生物的整体数量, 抑制了土壤中氮的有机物分解, 土壤贫瘠化加剧, 导致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逐渐的退化。

3.2 破坏水环境

当PH值下降到5.0时, 河底淤泥中有毒的金属不断溶解, 鱼卵不能正常孵化, 即使孵化也会加速水生生物的死亡。

3.3 腐蚀了大量的建筑物、通讯电缆、历史古迹和工业设备等。

3.4 直接危害植物

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部位是叶片。会直接导致光合作用降低, 生长缓慢, 矿病虫害能力减小, 农作物产量下降。

3.5 危及人体健康

酸雨中含有丙烯酸、甲醛等有毒危害物质, 容易给人体的眼睛带来刺激作用。硫酸盐雾和硫酸雾的毒性比SO2要高10倍, 其中一些微粒可以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 引起肺硬化和肺水肿等疾病导致人体死亡。空气中含有0.8mg/L硫酸雾时, 会导致人难以呼吸最后治病, 又或者是人们饮用了酸化的土壤水和地面水渗透到金属含量较高的地下水中, 食用的湖泊水和酸化的河流水是导致水生生物进入高危地带的表现, 随着重金属元素流过人体食物链来进入人体, 最终会危害人体的健康, 给人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

4 酸雨的控制措施

酸雨是当前人类需要面对的空气质量问题之一, 因此, 控制酸雨刻不容缓, 以下是一些控制手段。

4.1 工厂应采取的措施

主要是提高煤炭的燃烧利用率, 主要是采用烟气脱硫装置进行脱硫处理, 在技术上改进脱硫装置, 抑制酸雨的形成。

4.2 社会和公民应采取的措施

节约燃煤用电, 用天然气代替燃煤, 支持公共交通 (减少车辆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 大部分的电厂是煤燃烧时的电量, 购买商品包装简单的货品 (生产包装豪华的用品实际需要消耗许多的电能, 同时, 对消费者来说又没有任何的价值) 因此, 支持废物在回收可以 (节约电能和减少煤炭的使用) 。

参考文献

[1]程云峰.酸雨形成过程中SO2与H2O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2007.

酸雨的危害与防治 篇4

随着工业的日益发展,酸雨的危害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和“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被称为人类面临的三大灾难性挑战。那么,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酸雨的危害又有那些呢?

酸雨是由于地球上燃煤或燃油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转化而产生的。这些酸性氧化物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便结合成云雾状酸,下雨时同雨水一起下落,就形成了酸雨。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以及硝酸,也就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品,它的污染也是世界性的。目前,整个欧洲都在降酸雨,俄罗斯西部地区的酸雨pH值竟达到了4、6~5、3!酸雨也逐渐开始席卷亚洲地区,我国的酸雨危害就特别严重。我国目前酸雨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30%,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长江下游地区。这些地区中,平均每三次降雨就有一次酸雨。

酸雨破坏水土环境,它可以破坏大面积的森林和农作物。据报道,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的森林面积受酸雨危害率高达30%~50%。我国南方的酸雨区也出现类似的情况:重庆地区50%的松树枯死;峨眉山金顶冷杉的死亡率高达40%……酸雨会危害植物的表皮以及角质层,使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弱。

酸雨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也很大,它能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欧洲、北美的许多湖泊因酸雨危害,已经变成死湖。

除了这些以外,酸雨还会使土壤酸化,土壤中的钙、镁等营养成分被酸溶解,使土壤中的水分流失;酸雨对建筑物和金属的腐损也非常严重;它还会影响人和动物的身体健康,会引起结膜炎、咽喉炎、皮炎等病症。

酸雨的危害日趋严重,如果我们还不采取行动的话,将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我们现在必须从根本上消除酸雨,减少废气排放、发展新技术、开发新能源,从根本上消灭酸雨。

大气污染与酸雨防治的关系与对策 篇5

酸雨因其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巨大危害而有着“空中死神”之称,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正在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酸雨的形成与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大量人口集中而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及人口剧增等因素紧密相关, 正是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燃烧以煤炭和石油等为主体的化石燃料造成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入大气中, 一旦遭遇雨雪天气就会从大气层降落, 给自然界动植物、人类社会建筑物、日常生活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 酸雨正日渐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环境污染问题, 世界各国几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酸雨的危害。一般来说, 酸雨指的是PH值小于5.6的降水, 这种降水具有腐蚀性, 能够对暴露在大气环境中接触降水的物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自1975年第一次国际酸性降水讨论会在美国召开后, 40年来酸雨已经成为公认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我国, 酸雨的主要类型是硫酸型, 也就是说中国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缘故, 因此探究我国酸雨的防治必须要与治理大气污染特别是二氧化硫排放相结合。从整体来看, 我国酸雨的危害东部强于西部, 南方高于北方, 这是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工业发展进程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紧密相关的。根据相关报道, 我国南方地区已经成为了继欧洲、美国之外的世界第三大酸沉降区, 酸雨正在我国的国民生产生活中产生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 给我国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危害。

2 我国酸雨的主要危害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2.1 影响植物生长

酸雨在我国最突出的影响首先出现在影响植物生长方面。根据我国的野外植物生长调查研究, 当一个地区的降水PH值长期小于4.5时, 当地的植物会出现大量落叶、成片死亡等情况, 这种影响对于马尾松、华山松、冷杉等树木的影响尤为突出。酸雨影响植物的生长主要是通过改变了植物生长所依附的土地实现的, 酸性降水进入土壤后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 造成土壤板结、营养质减少等问题, 从而影响植物的根部吸收。同时酸雨还会直接作用于植物本身, 从对植物枝叶的损害过程中破坏植物的形态结构, 抑制植物的代谢功能, 从而极大地增加了植物的死亡率。

2.2 影响土壤环境

酸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是深远持久且范围广阔的, 通过酸性降水对土壤的作用可以降低土壤PH值, 造成土壤板结, 加速土壤中矿物质元素的风化, 从而降低土壤养分库的营养质, 最终造成土壤贫瘠, 并由此给以土壤为基础的一切生命带来严峻挑战。相关研究表明, 酸雨能够大幅度提高土壤中的氧化铁活性, 减少土壤团聚体中的胶结物质数量, 很大程度上破坏土壤的稳定性, 加速了土壤侵蚀。同时, 不同性质的土壤对酸雨的反应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 碱性土壤对于酸雨的抵抗力较强。

2.3 影响动物生长与人类健康

酸雨作用于自然水体中会给水生生物带来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甚至造成鱼类的死亡。同样对于从受酸雨影响过的水体中摄取水或食物的其他鸟类、哺乳动物等来说, 酸化的湖泊和溪流会使动物在饮食中中毒, 极大程度地影响其健康。由于我国酸雨的主要成因是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 因而我国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异常显著。酸雨会刺激人的皮肤, 造成各种皮肤问题, 同时酸雨的有害成分还会给人体呼吸道带来影响, 诱发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除此之外, 酸雨还会加速建筑材料的腐蚀, 加快建筑物的损坏速度和损坏强度, 给建筑物、桥梁等带来严重损坏, 既影响了我国的建筑物寿命, 又会加剧一些人类文化遗产的腐蚀。

3 我国酸雨防治对策

在我国开展酸雨防治工作必须要与治理大气污染工作相结合, 这是由我国大气污染与酸雨问题的互动关系决定的。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正是造成我国硫酸型酸雨的主要成因, 因此防止酸雨根本上就要控制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排放。

3.1 优化能源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燃料是煤炭、石油, 这一现状当前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加强酸雨问题防治就要不断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我国能源结构中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 降低煤炭、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改进能源利用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对于煤炭采取脱硫措施, 提高煤炭的燃烧率, 降低高硫煤的生产和使用,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

3.2 完善植物净化体系

众所周知, 植物对于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有着极为强大的功能, 为提高空气质量, 净化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可以不断完善植物净化体系。通过有计划地开展植物净化工作, 发挥植物在净化空气中的作用, 吸附二氧化硫, 提升空气质量, 从而降低酸雨的发生概率。

3.3 健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制度

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居高不下问题的主要成因是工业二氧化硫排放, 因而工业生产对于我国酸雨的产生有着不容推卸的责任。通过建立健全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制度, 加强工业生产中对二氧化硫污染的控制,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对于二氧化硫排放问题突出的企业要加大惩罚力度, 坚决抵制排放超标的工业锅炉、窑炉投产, 对于二氧化硫排放不达标且拒绝整改的企业要依法关停。

3.4 强化环境执法

我国《环境保护法》颁布以来对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是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大潮流中环境保护问题很大程度上被人们有意忽视, 因此推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与酸雨防治必须要加强环境执法。在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基础上, 健全地方性环保法规, 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处力度, 提升环境保护的整体力度, 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环境质量, 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硫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水平, 从而为我国酸雨防治工作提供坚强助力。

摘要:大气污染对酸雨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本文从大气污染与酸雨防治之间的关系入手, 指出酸雨已经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 提出了大气污染造成酸雨的几种途径。通过对我国近年来酸雨问题的调查, 研究我国酸雨的主要成因、酸雨面积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现状, 对酸雨防治工作提出相关对策, 以期为我国酸雨防治工作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大气污染,酸雨,防治,关系,对策

参考文献

[1]孙绍清, 郭丽梅.大气污染与酸雨防治[J].天津化工, 2008, 10 (10) :14-17.

酸雨、铝对森林的危害及预防 篇6

纯净的降水, 在温度为25℃, 1个大气压下, PH大约是5.65, 呈弱酸性。但是, 由于大气中含有天然的或人为的污染物, 如NOX (NO、NO2) 、SO2等酸性气体, 降水过程中 (云中云水酸化及云下降水下落过程对大气冲刷而酸化) 将大气中的SO2和NOX以及其他杂质, 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亚硫酸、硫酸、硝酸等, 因而使雨水酸化。雨水的PH小于5.6即为酸雨。

2 酸雨、铝对森林的危害

酸雨问题是同工业高度发展联系在一起的。酸雨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 正在危及人类的生存, 它与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一起被称为全球的三大危机。酸雨最显而易见的危害是森林的大面积枯死及古建筑石雕被腐蚀。

铝是地球中蕴藏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约占地球总质量的8.15%。铝的两性使其在土壤中被酸沉降激活的铝元素, 能破坏植物对外界环境的抵抗性, 导致植物体中毒染病, 被人们称作森林植物的“艾滋病毒”, 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 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燃烧排放出大量的SO2和其他一些酸性物质, 它们在大气中的屡经迁徙和转化, 最终沉降到地表, 形成“大名鼎鼎”的酸雨。酸沉降作用于森林土壤的主要影响是导致土壤中铝元素的活化。正常土壤中的铝元素大多以铝硅酸盐矿物和氢氧化铝的固体形式存在, 活性溶解态铝 (主要为一羟铝和二羟铝离子) 的含量非常有限, 一般不会对植物的根系造成伤害, 但大量的酸雨渗入土壤, 可使土壤明显酸化, 造成交换态的钾、钙、镁等对植物有益的营养元素从土壤中交换流失掉, 又使固态的铝溶解释放出来, 进入土壤溶液, 从而增加土壤中活性铝的含量。当土壤溶液中钙含量减少和铝含量升高到一定极限时, 溶解性的铝就具毒性, 危害植物的地下营养器官———根毛, 使植物生长受到抑制, 进而使植物抵御外来侵害的功能变得十分脆弱, 若再蒙受水涝、干旱、病虫之危害, 则极易枯萎死亡。许多植物表面上是因旱、涝、虫、病等因素致死, 但究其根本原因是与酸化造成的铝中毒有关;正如人类感染了艾滋病毒一样, 植物体本身丧失了对外来侵害的抵抗能力, 森林植物的大面积死亡也就不可避免了。

3 减少和防止酸雨形成和铝危害的预防措施

减少和防止酸雨的形成有许多预防措施, 主要应从消除污染源着手, 尽量减少工业污染, 综合治理废气、污水等, 使大气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 而达到消灭酸雨, 创造出人类美好环境的目的。

铝本来就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又加上大力开采铝矿、炼铝、制铝、用铝做各种炊具、用具和玩具, 以及广泛用铝制剂治疗胃肠疾病与用铝盐净水等, 铝对环境污染已是相当普遍公开的问题。特别是明矾净水, 将导致水中的含铝量增多;由于环境污染雨水日益变酸而出现酸雨, 从土壤溶出的铝量增多污染水源;不少地方用铝制品做自来水管及用铝做贮水具等也是污染的日常原因之一。为避免铝污染水源除保护环境外, 应减少自来水内的含铝量, 尚需在沉淀和处理水时采用更好的方法。尽量减少使用铝制品, 从现在开始, 就应当引起各行各业及每个人的注意, 采用各种措施, 尽量减少铝对环境、农作物、食物、水源及空气的污染, 以确保人类的良好生成环境。

摘要:酸雨及铝能破坏植物对外界环境的抵抗性, 导致植物体中毒染病, 从而造成森林植物大面积死亡。要减少和防止酸雨对森林的危害, 主要应从消除污染源着手, 尽量减少工业污染。

关键词:酸雨,森林,污染,危害

参考文献

[1]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编《普通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6.

[2]北师大等无机化学教研室, 无机化学 (下) 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酸雨的危害与防治 篇7

1. 酸雨的概念

酸雨正式的名称为酸性沉降, 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 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 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 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 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在自然条件下, 大气中的CO2浓度一般为300ppm。, 当大气中的CO2溶于纯净的雨水中后, 得出雨水的PH值在5.5~5.7之间, 国际值一般取5.6为本底质。PH值在5.0~5.6之间, 不产生明显危害, 小于4.5, 产生严重危害。

2. 我国酸雨的分布

当前, 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最早发现酸雨, 并引起注意的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 西北欧的降水p H值曾降至4.0, 还向海洋和东欧方面不断扩展, 北美的东部降水p H已降至4.5。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 因此, 在我国, 酸雨一般属于硫酸型。我国自70年代开始对酸雨进行监测。我国酸雨大部分分布在长江以南, 其中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附近酸雨频率在40%以上, 西自四川峨眉山、重庆、金佛山、贵州遵义、广西柳州、湖南洪江和长沙, 向东直至安徽徽州, 形成一条突出的酸雨带, 酸雨频率均在80%以上 (见右上图) 。我国酸雨一直呈发展趋势, 已经形成华中、西南、华南和华东四大酸雨区。目前, 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个主要酸雨区。

3.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1.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

酸雨或酸雾对人类的最重要影响是呼吸系统的问题, 酸性物质会对肺的呼吸功能产生影响, 尤其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少儿肺脏支气管相对较直, 酸性物质容易到达细支气管和肺泡, 对末梢小气道的通气功能造成损害。这可引起急性和慢性呼吸道损害, 轻者可引起咳嗽、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炎症;重者可产生呼吸急促、胸痛, 甚至可发生肺气肿及肺心病。此外,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 若形成酸雾, 侵入人的肺部, 能够导致肺水肿、肺硬化。另外大量研究表明, SO2对于在呼吸道中起主要防御功能的肺泡巨噬细胞有严重损伤作用, 其后果将会使呼吸道感染, 肺肿瘤的发生机会大大增加;当SO2经过呼

吸道被吸收后, 约40%~90%进入血液而分布于全身, 也有部分被红细饱吸收并有2/3的进入红细胞内部, 引起血液p H值显著下降, 使肺泡动脉血氧压差发生变化。大量吸入酸雨中的SO2后, 人体会感到窒息并引发细胞毒性, 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也产生一定的损害。

酸雨或酸雾也可刺激人的眼睛, 致使沙眼患病率提高, 酸雨污染较重区的沙眼检出率与污染较轻区检出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3.2. 酸雨对人体健康的间接危害

酸雨使土壤中的有害金属被冲刷带入河流、湖泊, 一方面使饮用水水源被污染;另一方面, 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如汞、铅、镉会在鱼类机体中沉积, 人类因食用而受害, 可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 再次, 农田土壤酸化, 使本来固定在土壤矿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属, 如汞、镉、铅等, 再溶出, 继而为粮食, 蔬菜吸收和富集, 人类摄取后, 中毒, 得病。据报道, 很多国家由于酸雨影响, 地下水中铝、铜、锌、镉的浓度已上升到正常值的10~100倍。

4. 面对酸雨的危害气象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

4.1. 加强我国的酸雨监测, 实现酸雨监测资料共享

我国现有两个国家级酸雨监测网, 一个是中国气象局于九十年代建立的, 拥有88个酸雨监测点, 覆盖全国所有省份, 主要布设在各地气象站和大气本底监测站, 监测结果代表我国大气酸雨的背景状况;另一个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立的, 拥有覆盖全国的239个酸雨监测站, 除了7个是背景监测站以外, 其余都设立在城镇地区, 代表我国城市地区的酸雨污染水平。为研究致酸污染物的跨国输送、不同地区酸性污染和临界负荷、酸雨的生态影响及其防治方法和提高中国酸雨防治水平, 中国气象局与国家环境保护局应加强合作, 建立两个国家级酸雨监测网之间的资料共享是势在必行的。

此外, 还需在巩固和加强现有观测站网的基础上, 增加我国西部和偏远地区观测站, 加强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在能够代表我国不同气候地区中, 选择50个站点开展降水、雾和干沉降的样品采集, 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选择30个左右的站点进行降水化学中的同位素观测。充分发挥酸雨监测网的效益, 以便更深入地分析我国酸雨的形成机制和远距离输送特征, 评价酸沉降数值预报模式。

4.2. 气象部门发布逆温预报对酸雨的防治有较大的意义

要形成酸雨, 首先要有污染源条件, 即酸性污染物的排放以及转化条件。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较大, 污染严重, 降水中SO42-的浓度就高, p H值就低。例如我国的西南地区直接使用高硫煤, 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大, 加上湿度大、气温高有利于二氧化硫的氧化, 所以我国西南地区酸雨比较严重。如果再出现逆温现象, 由于逆温的出现会限制空气的垂直对流, 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 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 只好原地不动, 越积越多, 污染物不易扩散, 这样, 污染将进一步加强, 酸雨的危害进一步加大。

但是气象部门关于逆温预报产品的发布目前还是空白, 因此在酸雨危害较大的地区, 由气象部门发布逆温预报对预防酸雨危害有较大意义。

摘要:酸雨是一种全球性的大气环境, 本文主要讨论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提出防治酸雨的气象学措施, 指出中国气象局与国家环境保护局应加强合作, 建立两个国家级酸雨监测网之间的资料共享势在必行, 同时气象部门发布逆温预报对酸雨的防治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酸雨,人体健康,酸雨监测,逆温预报

参考文献

[1]黄美元, 徐华英, 王庚辰.大气环境学.气象出版社

[2]姚丽华.气象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3]陈宇炼.酸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环境与健康杂志.1 9 9 0年0 2期

[4]南通市气象局.酸雨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及其防御建议

上一篇:地面流程下一篇:常见植物的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