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污染危害防治措施

2024-12-02

农药污染危害防治措施(共7篇)

农药污染危害防治措施 篇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生产和消费农药的大国。目前,农民大多直接向土壤或植物表面喷洒农药,使得土壤受农药污染严重。研究表明,农药在施用过程中只有一部分留在植物上,另一部分进入土壤、空气中[1]。而土壤是农药在环境中的“贮藏库”与“集散地”。研究表明,使用的农药量的80%~90%将最终进入土壤,其中80%以上残留在土壤0~20 cm的表土层[2,3]。土壤农药污染现在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亟需解决。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施用农药的量特别大,因此土壤受农药污染的程度也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生产和发展[4]。

1 土壤农药污染的来源

土壤中农药污染的来源主要有直接和间接2种形式[5,6,7]。

1.1 直接进入土壤

一是农药直接施于土壤。如一些除草剂或以拌种、浸种和毒谷等形式施入土壤。二是向作物喷洒农药时有一部分直接落到地面上。农药按此途径进入土壤所占的比例在作物生长前期大于生长后期、农作物叶面积指数小的大于叶面积指数大的、颗粒剂大于粉剂、农药雾滴大的大于雾滴小的、静风小于有风。

1.2 间接进入土壤

一是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为防治病虫害向作物喷洒农药时,除一部分直接落到地面,相当部分附着在作物表面,经风吹雨淋落入土壤中。二是悬浮大气中的农药。部分农药随喷洒过程直接进入大气,悬浮于大气中的农药颗粒或以气态形式存在的农药,经雨水溶解和淋失,降落到土壤中。三是动植物残体上的农药。含有农药的动植物残体经分解将农药带入土壤。四是灌溉水中含有的农药。用来灌溉的水体被农药污染,农药随着灌溉过程进入土壤。

2 土壤农药污染的危害

虽然土壤自身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当进入土壤的农药量超过土壤的环境容量时就会形成土壤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总之,土壤农药污染的危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6,7,8,9,10]。

2.1 对农作物的影响

土壤中残留的农药会通过植物的根系活动逐渐转移至植物中,使得植物中的农药残留量增大,影响农产品的质量,造成农民的经济效益下降。

2.2 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很多农药都会毒杀土壤中的生物,如蚯蚓等。蚯蚓是一种重要的土壤有利生物,可以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并能使土壤中的肥力提高,但是部分高毒农药会杀死蚯蚓。

2.3 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不同的农药对土壤中微生物的影响也不同,同一种农药对不同种微生物类群的影响也不同,但总的来讲农药可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和种群数量。杀菌剂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不管是有益微生物还是有害微生物,均被其杀灭或者是抑制生长,如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此外,土壤中残留的农药还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失调,营养成分不平衡、失调或缺乏,对土壤中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不利。

2.4 对人畜健康的影响

土壤中残留农药可被粮食、蔬菜作物吸收,使之遭受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畜健康。另外,还可随着土壤表层饮用水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2.5 其他影响

土壤中残留的农药还会使土壤的物理性状发生改变,养分不均匀,最终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土壤长期受农药影响,最终会使土壤明显酸化。此外,还会使土壤受重金属污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当土壤中的残留农药通过影响某种生物的数量从而影响了当地的生物链就会严重影响环境。比如农药通过稻穗使鸟类数量大减从而使田鼠数量剧增,并进一步影响当地植被物种,破坏环境。除此之外,土壤中的残留农药会破坏土壤的酸碱性从而改变土壤有机物质含量,使土地沙漠化,土壤可用面积减少,进一步影响环境[11]。

参考文献

[1]万雷,张琼.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2012(5):51-52.

[2]侯洪刚.关于土壤中农药污染残留及降解途径研究[J].现代农业,2012(5):50-51.

[3]田兴云,冯德华.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6):245-246.

[4]陈菊,周青.土壤农药污染的现状与生物修复[J].生物学教学,2006(11):3-6.

[5]洪坚平.土壤污染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81-85.

[6]吴敏.农药污染对土壤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耕作与栽培,2003(6):49-50.

[7]武俊.Sphingobium sp.BHC-A中六六六异构体降解基因的克隆与降解途径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8]权桂芝.土壤的农药污染及修复技术[J].天津农业科学,2007,13(1):35-38.

[9]刘娜.农药污染的危害[J].剑南文学,2010(8):217.

[10]覃彩丽.农药污染现状与环境保护措施[J].新农村,2012(1):136-137.

[11]福山.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8(S1):172-174.

农药污染危害防治措施 篇2

农药污染现状与环境保护措施

摘要:使用农药是人类防治病虫草害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介绍了使用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及污染现状,提出了减少农药污染环境的举措.作 者:刘世友 作者单位:丰县乡镇工业技术研究所,江苏,丰县,221700期 刊:河北化工 Journal:HEBEI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INDUSTRY年,卷(期):,(1)分类号:X592关键词:农药 污染 环境保护 措施

农药污染危害防治措施 篇3

摘 要:随着我国种植业的不断发展,果树种植的发展也越来越好。在果树种植的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和农药污染的治理问题对于果树的有效生长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结合我国种植业当下的实际情况对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及治理措施这一研究课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今后如何有效治理果树病虫害和农药污染等问题提供有利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果树种植;病虫害防治;农药污染

我国种植业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果树病虫害和农药污染等问题。近年来,果树病虫害的种类和成灾频率越来越多,病虫害问题和农药污染问题带来的损失也随之越来越多。因此,我国积极倡导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同时,如何做好果树病虫害防治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农药污染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果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较为严重。这些农药中最为常见的是为有机磷和菊酯类等残留期相对较长的杀虫剂。由于有机氯是禁止使用在农作物和果蔬等食品中,其残留问题并不严重。而杀虫剂的使用是我国农药污染中最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差的部分地区,过度不当的使用农药使大量农副产品和自然环境的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

1.植物的农药污染。农药的残留一般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果树枝叶和果实的表面,一个是果树角质和内部组织。这些农药残留对植物本身的生长和果实的健康都会产生很严重的污染问题。农药残留在果树和果实内外的渗透和传输有很多,比如,不溶于水的农药残留在植物表面会因为一些化学作用而变成可溶于水的物质并向植物内部组织进行渗透。农药对植物的污染不但会影响果树本身的光合作用,还会对植物的生长和果实的成熟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2.大气、水体及土壤的农药污染。直接向水体喷洒农药和含有农药的雨水都会造成水体的农药污染。土壤的农药污染和水体的农药污染有类似的地方。果园土壤的农药污染会使土壤的质量和透气性下降,对土壤的肥力也十分不利。而农药的喷撒在气流的作用下也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这些农药污染对果树和植物的正常都十分不利。

3.人畜的农药污染。在施药的过程中,空气中的农药会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而残留在果品蔬菜等的农药都会进入人体。这些进入人体的农药会使人产生代谢失调甚至致癌等问题,对人体的健康十分不利。

二、农药污染的治理措施

对于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问题,最有效的治理措施是综合农业、化学、生物、机械等几方面的防治办法来进行有效的农药污染防治工作。

1.加强果树种植的管理和农药控制。农业防治是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问题的治理方法中最基本最实惠的一个。主要措施有:第一、应用无病虫的繁殖材料来进行无病虫苗木培育工作,同时做好病虫害的检疫和控制工作。第二、做好果园的卫生工作。清理病虫害和杂草,从而有效减少病虫害的感染和传播。第三、加强果树的抗性。果园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合理施肥除草,加强种植管理,创造良好的果园环境,这些都是保证果树良好生长的基本条件。第四、选择抗性良好的品种并定期观察。条件良好的果园,可以做好定期观察果苗生长的工作,尽早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和恶化。

2.采用化学以外的方法有效防治病虫害问题。除了化学防治以外,生物防治的方法在果树种植的农药污染问题中的应用也比较多。保护和利用自然天地,积极采用以虫治虫的方法,通过真菌、细菌等有益生物等方式都可以进行果树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另外,生物防治的方法成本较低且没有公害。物理机械捕杀的方法在病虫害治理方面也应用较多。比如,诱杀法、树干涂白和高温处理等方法。

3.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农药的污染问题有一部分原因是农药的使用方式和使用数量不当造成的。因此,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有效避免用药不当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药污染。

(1)适时并对症施药。苹果病虫害、杂草等有害生物的种类繁多,化学农药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果树病虫害防治中使用农药的过程中,要保证一定的针对性,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问题进行合理准确的对症用药。另外,病虫害的用药时机也十分重要。而用药时机要根据病虫害的动态变化和防治指标进行合理的选择。比如,在防治苹果食心虫的过程中,要根据卵果率的实际情况和孵果率的要求进行农药防治工作。用药时机过早或者过完都会影响药效和防治效果。

(2)专性和适量用药。一些杀螨药剂和杀蚜药剂不仅对病虫有毒杀作用,而且对其他有益生物的毒性轻微,所以,这些药剂属于首选药剂。反之,一些药物在使用时要相对谨慎一些。另外,在农药用量方面,应该注意所采用的浓度是否得当。配制农药的过程中,要对水和农药的量进行合理的计算和选择。

(3)选择用药。根据施药方式的动态变化来进行农药的选择。比如,防治桃小食心虫的过程中,将树上喷药改为土壤地面用药。选择有害生物对药剂较为敏感而天敌生物抗药性较强的时间进行用药。选择一种能够杀害大量的有害病虫而最低限度的有益生物的用药剂量进行施药。在施药的过程中,如果可以采取局部施药防治的情况尽量避免全面施药。比如防治桃小食心虫,八月份有早、中、晚三种品种,可以根据品种的不同进行合理的用药时间、品种和剂量的选择。

(4)混合和轮换用药。在苹果的种植过程中,同一时期的病虫害基本可以通过混合用药的方式进行几种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这是果树种植中最常用的防治办法之一。一般来说,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病菌和害虫会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在我国的苹果种植的病虫害中,山植叶螨、苹果全爪螨等对硫磷、乐果、三氯杀螨醇等一些药剂产生了抗性。因此,在果树的种植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该根据农药的不同特性在一年里进行轮换使用,尽量避免在同一个果园内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

三、结语

本文结合当下实际对我国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措施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果树种植是我国植物种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病虫害和农药污染等问题在果树种植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果树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和农药使用方面,相关人员应该注意农药的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和使用方式,科学合理的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成利霞.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及治理措施[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34-36.

[2]刘香玲.果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药污染及治理措施[J].作物研究,2004,S1:439-441.

农药污染的防治技术措施 篇4

1. 农业防治技术措施。

通过品种的选育、选择,栽培制度的调整、改良,科学的田间管理,合理的间套复种和嫁接技术措施的选用等,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达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从而科学地避开和防治病虫害。抗病、虫、草育种,优良品种的选择,可以提高农作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达到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污染的目的。

栽培管理。通过肥水的调整、播种期选择、田间管理、间套轮作、清洁田园等农艺措施,提高农作物抵抗病虫的能力,或错开病虫草害侵染、发生时期,达到减少农药的使用目的。

2. 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灯光、热和某些器械等物理机械防治农作物害虫;利用物理和机械的方法处理种苗和土壤防治农作物病害。如,用杀虫灯、色板诱杀害虫,用纱网阻隔害虫为害;用温汤浸种杀灭植物种子上的病原菌;用风选、筛选、盐水漂选等措施,淘汰劣种和虫瘿。

3. 杀虫灯防治技术。

工作原理是利用害虫趋光特性,制成具有一定波段范围的诱杀害虫的灯具(杀虫灯诱杀农作物害虫)。杀虫灯至少可以诱杀7个目、36个科、百种以上的害虫。它不同于化学农药,辐射面积大,使用方便、成本低,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目前杀虫灯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杀灭害虫的措施。它安全性高,选择性好,对天敌的杀伤均较白炽灯、高压汞灯和黑光灯轻,但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一些害虫的天敌。因此,要尽量减少使用时间,仅在害虫高发时段使用,以减少对天敌的杀伤。

4. 赤眼蜂防治技术。

赤眼蜂是一类以玉米螟、大豆食心虫、松毛虫等农林害虫卵为“食物”的寄生蜂种类。松毛虫赤眼蜂可以防治玉米螟,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大豆食心虫等。将它们的“卵卡”按要求别、插在植株或叶片上。过一段时间,卵卡上的卵就会飞出赤眼蜂。这些赤眼蜂就会主动寻找害虫的卵,在害虫的卵上产卵,害虫的卵变成了赤眼蜂的食物。许多鳞翅目害虫都有赤眼蜂和其他寄生蜂天敌(如,菜青虫、地老虎、棉铃虫、黏虫等)。这些都是我们研究和利用的对象。

5. 抗菌素防治技术。

与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一样都属于微生物源农药。它们防治对象单一,与环境的相容性好,不污染环境,对天敌及周围生物和人畜安全,不易产生抗药性,如,目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浏阳霉素、井冈霉素、宁南霉素、链霉素等。

6. 蚜虫防治技术。

蚜虫的天敌很多,在田间可以随处见到。如,瓢虫、蚜茧蜂、食蚜蝇、草蛉、寄生菌等。它们是控制蚜虫数量消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蚜虫防治关键措施就是保护和利用天敌。以大豆蚜虫防治为例:采用与小麦间作,利用小麦招引蚜虫的天敌;人工采集瓢虫、蚜茧蜂、食蚜蝇和草蛉等天敌昆虫放置田间;尽量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不到万不得已不使用农药(在田间如发现“窝子蜜”时,采取人工摘除的方法摘除窝子蜜,这样可达到降低蚜虫密度和扩散目的;只有当田间的有蚜株率达到30%、卷叶率达到10%时,才可以考虑使用农药防治),以减少对天敌的杀伤,通过保护天敌控制蚜虫。

7. 农家土法防治病虫害。

在田间采集得病的害虫(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害的害虫)。捣成糊状,对水、过滤、喷洒,让害虫的病害迅速传染而达到防治目的;用烟草碎末、烟梗子、烟草叶等泡水喷洒,防治蚜虫、二化螟、红蜘蛛等;用谷草把、杨树枝把诱杀黏虫;用糖、酒、醋、水(3:10:3:10)诱杀黏虫和地老虎等害虫;用鲜马粪诱杀蝼蛄(田间挖20~30厘米大小深浅的坑,放入马粪,每天上午9~10点捕杀蝼蛄);把韭菜、大蒜、洋葱、姜的汁液对水可以用来防治稻瘟病。

二、农药污染防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基因漂移污染问题。

现在的转基因育种、基因工程等到高科技手段的介入,为减少农药污染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转基因存在着基因飘移污染、危害的问题。如果基因飘移污染、危害的后果一旦显现出来,那么,它所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将远远超出有机农药的危害。

2. 农用抗生素的滥用问题。

由于农用抗生素链霉素、土霉素等的过度使用,导致了一些植物病害产生了抗药性。不仅如此,它还为人类使用的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埋下了隐患。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先后出台了限制或禁止使用农用抗生素的规定。

3. 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

六六六(HCH)、滴滴涕(DDT)、毒杀芬 (camphechlor) 、二溴氧丙烷 (dibromochloropane) 、杀虫脒 (chlordimeform) 、二溴乙烷 (EDB) 、除草醚 (nitrofen) 、艾氏剂 (aldrin) 、狄氏剂 (dieldrin) 、汞制剂 (Mercurycompounds) 、砷 (arsena) 、铅 (acetate) 类、敌枯双、氟乙酰胺 (fluoroacetamide) 、甘氟 (gliftor) 、毒鼠强 (tetramine) 、氟乙酸钠 (sodiumflouoroacetate) 、毒鼠硅 (silartrane) 。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

4. 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

甲胺磷 (methamidophos) ,甲基对硫磷 (parathionmethly) ,对硫磷 (parathion) ,久效磷 (monocrotophos) ,磷胺 (phosphamidon) ,甲拌磷 (phorate) ,甲基异硫磷 (isofenphosmethyl) ,特丁硫磷 (terbufos) ,甲基硫环磷 (phosfolan-methyl) ,治螟磷 (sulfotep) ,内吸磷 (demeton) ,克百威 (carbofuran) ,涕灭威 (aldicarb) ,灭线磷 (ethoprophos) ,硫环磷 (phosfolan) ,蝇毒磷 (coumaphos) ,地虫硫磷 (fonofos) ,氯唑磷 (isazofos) ,苯线磷 (fenamiphos) 19种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三氯杀螨醇 (dicofol) ,氰戊菊酯 (fenvalerate) 不得用于茶树上。任何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范围使用。

参考文献

[1]付克文.《农业环境的化学污染》.中国农业出版社.1985.

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篇5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 周 敏 王安群

1.前言

地球岩石圈经历了千百万年的漫长的地质变化后才形成了土壤。土壤和人类之间保持着一种自然平衡关系,土壤和其他环境因素一样对人类起作用,人类活动也可以影响土壤环境,他们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取得资源和能量,再以“三废”形式向土壤系统排放,造成土壤污染,然后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积累,人吃了污染的粮食、蔬菜等食物后,重金属元素就在人体蓄积,产生各种危害,所以充分认识土壤污染及危害,保护土壤,防治污染是十分重要的任务。

2.土壤重金属污染 2.1.概论

在土壤的无机污染物中,突出表现为重金属的污染。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铅、镉、汞、砷、铬、铜、铁、锌等,砷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因其行为与来源及危害都与重金属相似,故通常列入重金属类进行讨论。就对植物需要而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植物生长发育不需要的元素,而对人体健康危害比较明显,如镉、汞、铅等,另一类是植物正常发育所需元素,且对人体又有一定生理功能,如铜、锌等,但过多会发生污染,妨碍植物生长发育。同种金属,由于它们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不同,其迁移转化特点和污染性质也不同,因此在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危害时,不仅要注意它们的总含量,还必须重视各种形态的含量。

2.2.汞

土壤的汞污染主要来自于污染灌溉、燃煤、汞冶炼厂和汞制剂厂(仪表、电气、氯碱工业)的排放。如一个700兆瓦的热电站,每天可排放汞215公斤,估计全世界仅由燃煤而排放到大气中的汞,一年就有3000吨左右。含汞颜料的应用、用汞做原料的工厂、含汞农药的施用等也是重要的汞污染源。汞进入土壤后95%以上能迅速被土壤吸持或固定,这主要是土壤的粘土矿物和有机质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因此汞容易在表层积累,并沿土壤的纵深垂直分布递减。土壤中汞的存在形态有金属汞、无机态与有机态,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正常EH和pH范围内,汞能以零价状态存在是土壤中汞的重要特点。植物能直接通过根系吸收汞,在很多情况下,汞化合物可能是在土壤中先转化为金属汞或甲基汞后才能被植物吸收。无机汞有HgSO4、Hg OH

2、HgCl2、HgO,它们因溶解度低,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能力很弱,但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具有剧烈毒性的甲基汞,也称汞的甲基化。微生物合成甲基汞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在好氧条件下主要形成脂溶性的甲基汞,可被微生物吸收、积累而转入食物链,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在厌氧有酶催化下,主要形成二甲基汞,它不溶于水,在微酸性环境中,二甲基汞也可转化为甲基汞。汞对植物的危害因作物的种类不同而异,汞在一定浓度下使作物减产,较高浓度下甚至可使作物死亡。植物吸收和累积与汞的形态有关,其顺序是:氯化甲基汞>氯化乙基汞>醋酸苯汞>氯化汞>氧化汞>硫化汞。不同植物对汞吸收能力是:针叶植物>落叶植物;水稻>玉米>高果>小麦;叶菜类>根菜类>果菜类。土壤中汞含量过高,汞不但能在植物体内累积,还会对植物产生毒害,引起植物汞中毒,严重情况下引起叶子和幼蕾掉落。汞化合物侵入人体,被血液吸收后可迅速弥散到全身各器官,当重复接触汞后,就会引起肾脏损害。

2.3.镉

镉主要来源于镉矿、冶炼厂。因镉与锌同族,常与锌共生,所以冶炼锌的排放物中必有ZnO、CdO,它们挥发性强,以污染源为中心可波及数千米远。镉工业废水灌溉农田也是镉污染的重要来源。镉被土壤吸附,一般在0-15cm的土壤层累积,15cm以下含量显著减少。土壤中的镉以CdCO3、Cd PO4

2、及Cd OH 2的形态存在,其中以CdCO3为主,尤其是在pH>7的石灰性土壤中,土壤中的镉的形态可划分为可给态和代换态,它们易于迁移转化,而且能被植物吸收,不溶态镉在土壤中累积,不易被植物吸收,但随环境条件的改变二者可互相转化。如土壤偏酸时,镉的溶解度增高,而且在土壤中易于迁移;土壤处于氧化条件下(稻田排水期及旱田)镉也易变成可溶性,被植物吸收也多。土壤对镉有很强的吸着力,因而镉易在土壤中造成蓄积。镉在土壤中吸附迁移还受伴随离子如Zn2+、Pb2+、Cu2+、Fe2+、Ca2+等的影响,如锌的存在就可抑制植物对镉的吸收。

镉是植物体不需要的元素,但许多植物均能从水中和土壤中摄取镉,并在体内累积。累积量取决于环境中的镉的含量和形态。镉在植物各部分分布基本上是:根>叶>枝的干皮>花、果、籽粒。水稻研究表明同样规律,即主要在根部累积,为总量的82.5%,地上部分仅占17.5%,其顺序:为根>茎叶>稻米>糙米。

土壤中过量的镉,不仅能在植物体内残留,而且也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明显的危害。镉能使植物叶片受到严重伤害,致使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根系受到抑制,造成生物障碍,降低产量,在高浓度镉的毒害下发生死亡。

镉对农业最大的威胁是产生“镉米”、“镉菜”,人食用这种被镉污染的农作物,则会得骨痛病。另外,镉会损伤肾小管,出现糖尿病,镉还会造成肺部损害,心血管损害,甚至还有致癌、致畸、致突变[2]的报道。

2.4.铅

铅是土壤污染较普遍的元素。污染源主要来自汽油里添加抗爆剂烷基铅,汽油燃烧后的尾气中含大量铅,飘落在公路两侧数百米范围内的土壤中。另外矿山开采、金属冶炼、煤的燃烧等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在矿山、冶炼厂附近土壤含铅量高达1500mg/kg以上[3]。随着我国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三废”中的铅也大量进入农田,一般进入土壤中的铅在土壤中易与有机物结合,不易溶解,土壤铅大多发现在表土层,表土铅在土壤中几乎不向下移动。

植物对铅的吸收与积累,决定于环境中铅的浓度、土壤条件、植物的叶片大小和形状等。植物吸收的铅主要累积在根部,只有少数才转移到地上部分。积累在根、茎和叶内的铅,可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使植物受害。铅对植物的危害表现为叶绿素下降。阻碍植物的呼吸及光合作用。谷类作物吸铅量较大,但多数集中在根部,茎秆次之,籽实较少。因此,铅污染的土壤所生产的禾谷类茎秆不易作饲料。

铅对动物的危害则是积累中毒。铅是作用于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毒物,能与体内的一系列蛋白质、酶和氨基酸内的官能团络合,干扰机体多方面的生化和生理活动,导致对全身器官产生危害。

2.5.铬

铬的污染源主要是铬电镀、制革废水、铬渣等。铬在土壤中主要有两种价态:Cr+6和Cr3+。土壤中主要以三价铬化合物存在,当它们进入土壤后,90%以上迅速被土壤吸附固定,在土壤中难以再迁移。Cr+6毒性大,其毒害程度比Cr3+大100倍。而Cr3+则恰恰相反,Cr3+主要存在于土壤与沉积物中。土壤胶体对三价铬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并随pH的升高而增强。土壤对六价铬的吸附固定能力较低,仅有8.5%~36.2%。不过普通土壤中可溶性六价铬的含量很小,这是因为进入土壤中的六价铬很容易还原成三价铬,这其中,有机质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这种还原作用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实验已证明,在pH6.5—8.5的条件下,土壤的三价铬能被氧化为六价铬,同时,土壤中存在氧化锰也能使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因此,三价铬转化成六价铬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

植物对铬的吸收,95%蓄积于根部。据研究,低浓度Cr+6能提高植物体内酶活性与葡萄糖含量,高浓度时,则阻碍水分和营养向上部输送,并破坏代谢作用。

铬对人体与动物也是有利有弊。人体含铬过低会产生食欲减退等症状。而Cr+6具有强氧化作用,对人体主要是慢性危害,长期作用可引起肺硬化、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甚至引发癌症[5]。

2.6.砷

土壤砷污染主要来自大气降尘、尾矿与含砷农药,燃煤是大气中砷的主要来源。通常砷集中在表土层10cm左右,只有在某些情况下可淋洗至较深土层,如施磷肥可稍增加砷的移动性。土壤中砷的形态按植物吸收的难易划分,一般可分为水溶性砷、吸附性砷和难溶性砷,通常把水溶性砷、吸附性砷总称为可给性砷,是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部分。土壤中砷大部分为胶体吸收或和有机物络合——螯合或和磷一样与土壤中铁、铝、钙离子相结合,形成难溶化合物,或与铁、铝等氢氧化物发生共沉。pH和EH值影响土壤对砷的吸附,pH值高,土壤砷吸附量减少而水溶性砷增加;土壤在氧化条件下,大部分是砷酸,砷酸易被胶体吸附,而增加土壤固砷量。随EH降低,砷酸转化为亚砷酸,可促进砷的可溶性,增加砷害。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有机态砷后可在体内逐渐降解为无机态砷。砷可通过植物根系及叶片的吸收并转移至体内各部分,砷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器官。作物根茎叶、籽粒含砷量差异很大,如水稻含砷量分布顺序是稻根>茎叶>谷壳>糙米,呈自下而上递降变化规律。

砷中毒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砷对植物危害的最初症状是叶片卷曲枯萎,进一步是根系发育受阻,最后是植物根、茎、叶全部枯死。砷对人体危害很大,在体内有明显的蓄积性,它能使红血球溶解,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并具有遗传性、致癌性和致畸性等[5]。

3.治理措施

土壤受污染后,蓄积在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能迁移到水、空气和植物中,最终进入人体。土壤污染一旦形成,就会造成长远的影响,而且难以消除。因此,我们应以“预防为主”,积极做好土壤的保护工作。

土壤污染的防护要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土壤的污染源,同时对已经污染的土壤采取措施,消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控制污染物迁移转化,使其不能进入食物链。

生物防治土壤污染物质可通过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净化土壤。如羊齿铁角蕨属的一种植物,有较强的吸收土壤重金属能力,对土壤中镉的吸收率可达到10%,连种多年可使土壤镉含量降低50%。

施加抑制剂轻度污染的土壤,施加某种抑制剂,可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减少作物吸收,如使用石灰可增加土壤pH,使铜、锌、汞、镉等金属或氢氧化物沉淀。据实验,施用石灰后稻米含镉量可降低30%。碱性磷酸盐可与土壤中的镉形成磷酸镉沉淀,对消除镉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增施有机肥有机胶体和粘土矿物胶体,对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有一定吸附力。因此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砂性土壤,能促进土壤对土壤有毒物的吸附作用,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的自净能力。

加强水浆管理水稻土壤的氧化还原状态可影响水稻土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淹水可明显抑制水稻对镉、铜、铅、锌的吸收,落干将促进水稻的吸收。

客土、深翻被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土壤,若面积不大,可用客土换土法,对换出土壤要妥善处理,防止次生污染。亦可将污染土壤翻到下层,深埋程度以不污染作物而定。

参考文献

室内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 篇6

人类在各种活动中(生产活动、生活活动、社会活动),约有80%的时间是处在室内环境中。故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提高,装修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话题。办公室要装修,买到的新房要装修。然而,多数人只知道沉浸在装修后新居的浪漫中,却不知您的身边可能危机四伏。最近,中国室内环境检测治理中心经常接到有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咨询电话,很多人在入住新装修的住宅或写字楼后,就感到头痛、头晕、恶心、嗓子干疼、全身无力、疲劳、记忆力下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楼宇综合症”。

一、室内空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室外空气的侵入污染物和室内建筑材料及装饰、装修材料,现代办公设施自身所产生的污染物。

1、室外空气污染物及来源

室外空气中的污染物是通过房屋的门、窗进入室内。它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燃料燃烧、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SO2、NO、CO、TSP等。在我国,这些污染物主要产生于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占污染物中的70%,而在美国,56%的污染物来源于交通运输。

2、室内空气中的污染物及来源

(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散发的污染物。室内装饰、装修及木制家具,在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各种人造板材,由于这些板材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程度使用了各种胶粘剂,故室内空气中含有甲醛、苯及其它挥发性有机物。其释放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释放期一般长达5年。日本曾有人对各种建材的甲醛释放量进行过测试。(表1是测试结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胶合板中甲醛的含量是相当高的另外装饰、装修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油漆、胶、内墙涂料、防水涂料中的苯类也是人类的一个致命大敌。除此这外,建筑施工中所用混凝土,沙子灰里添加“早强剂”尿素所造成的氨气,大理石、电器密集造成的“氡气”、超高频、微波等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近几年来,室内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吸烟对室内环境的污染。吸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可以通过有关文献对吸烟环境室污染物的测定(见表2)使人一目了然。

(3)人体自身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人的自身活动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人体的代谢产物。人的代谢产生有400多种,其中25种为有毒物质。如CO2,一个成年人每小时要呼出25L CO2,故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空气中CO2浓度高,从而会使人感到胸闷、头晕等症状。其次,人类排泄在室内空气中的汗臭味(主要成分为丁酸)、体臭味,脚臭味及各种病毒和细菌,也严重影响着室内空气的质量。

二、室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1、气态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1)甲醛。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它主要来源于人造纤维,化纤地毯,油漆和涂料中。甲醛可以经呼吸道吸收,对粘膜和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当室内含量为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浓度再高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长期接触低浓度剂量甲醛可以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引起胎儿畸形,新生儿体制降低,甚至引起鼻咽癌。

(2)苯。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甲苯和二甲苯属于苯的同系物。如果长期接触苯系物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出现头痛、失眠、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甚至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胎儿的先天性缺陷。苯类化合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强烈的致癌物质。

(3)氡气。氡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是天然石材放射性元素的产物。一般岩石中都含有镭,镭在衰变过程中会产生氡气。氡气可以通过地层断裂带进入土壤,并沿地的裂缝,地下道,电缆缝隙扩散到建筑物和室内。被人类吸入后,进一步衰变成放射性元素钋,钋在人类的呼吸道粘膜上继续衰变成稳定的元素铅,同时放出a射线,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人类在各种活动中,每时每刻都会接触到氡气,它对人体辐射伤害占人体所受到的全部伤害的55%以上。氡是除吸烟以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

(4)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碳氢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不完全的产物。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窒息性毒气,人们不易察觉其存在,所以危险性更大。

一氧化碳对人类和动物的毒性作用是由于它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要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当大气中存在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时,它抢先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这些血红蛋白就不能再与氧结合,因而降低血红蛋白输送氧气的能力,减少对体内细胞的氧气供应,从而造成体内缺氧。一般而言,一氧化碳浓度在40mg/l-60mg/l,会造成头痛、疲劳;在75mg/l-200mg/l时,人会感到恶心、失眠。另处,一氧化碳还会减慢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过程,所以血液中即使载有几倍于身体所需的氧气,因为不能释放出来而发生缺氧症。一氧化碳对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末稍会起麻痹作用,因此中毒初期,尽管患者心里明白,但手足已不听使唤,要想采取自救措施(如开门窗、逃离现场)已不可能,所以它的危险性更大。

(5)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燃烧含硫的燃料,其对人体细胞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可损伤呼吸道器官,而导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短期接触二氧化硫浓度为0.5mg/m3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浓度不高于0.25mg/m3,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长期接触浓度为0.1mg/m3空气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增加,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15mg/m3,年平均浓度低于0.06mg/m3

(6)氮氧化物。包括NO和NO2,在燃烧过程中,由于高温使得N2和O2反应生成毒性较弱的NO,但很快NO被氧化成毒性较大的NO2,当浓度达到13 mg/l时,进入人体肺部,造成呼吸道粘膜刺激,严重性哮喘。当浓度达到100-150 mg/l时,接触30-60min可致死。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氮氧化物日平均浓度低于0.10mg/m2,年平均浓度低于0.05mg/m2

2、总悬浮颗粒物(TSP)

指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简称TSP。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自身粒度大小及化学组成。TSP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物质几乎都可以被鼻腔和咽喉所捕集,不进入肺泡。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称为漂尘,可经呼吸道沉积于肺泡。慢性呼吸道炎症,肺气肿、肺癌的发病与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明显有关。当长期接触颗粒物浓度高于0.2mg/m3的空气时,其呼吸系统病症增加。

三、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室内污染源的控制

尽管室内空气污染日趋严重,但人们大可不必谈毒色变。中国室内环境检测治理中心的专家们指出,室内环境污染是可以防治的。

(1)在装修时选用绿色材料,如选择绿色地板、绿色涂料、绿色墙纸、绿色胶粘剂。选用带环保标志的材料,彻底消除污染源。

(2)选用绿色环保家具,辨别家具是否为“绿色”的最直接方法,就是打开柜门或抽屉,看是否能闻到刺鼻的气味。绿色家具一般来说,制作完成后几天就能消除异味。

(3)在室内养花,时常保持屋内空气清新,是一个既经济实惠,又能使室内充满生机的方法。

2、注意合理的通风

装修后的房间,一定要注意长时间的开窗通风。特别是预防冬季室内污染,家庭每天最好开窗换气不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写字楼和百货商场等公共场所也要注意增加室内新风量。

3、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消除室内污染

(1)利用纳米催化材料在光照射下可以持续产生大量活性极强的氧离子自由基和氢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可以分解装修产生的甲醛、苯、氨等污染物质及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此种方法能有效分解并降低室内装修污染物质的浓度,但是在无光条件下无法发挥作用。另外,比较难于处理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家具(特别是封闭的家具);同时,要用此种工艺治理装修污染,要求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下,需要时间较长,特别是在超标较为严重的情况下。

(2)甲醛清除剂+装修(家具)除味剂治理工艺。是利用植物吸收甲醛的原理研制的甲醛清除济,涂刷在家具及人造板材制品的裸露表面,使其渗透到板材内部,与板材内部的游离甲醛产生聚合反应以达到清除板材中的游离甲醛,同时,除味剂能快速分解家具或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氨等有害物质,对家具的处理效果相当明显。但此工艺要求较高,需对所有污染源进行处理,装修前介入,采用此工艺比较容易保证防治安全,但装修后介入,会存在无法处理的死角,另外,油漆表面虽然具有一定甲醛屏蔽作用,但也会极其缓慢地释放甲醛,因此,可能使治理后无法达到标准。

(3)净化器种类较多,主要有活性碳吸附、臭氧分解、化学分解等。但这些都需要持续耗电。由于污染物质是不断持续释放,一旦关闭电源,污染物浓度必然会持续升高。另外,净化器都无法对家具内部处理。

(4)其它方法,现在一些治理公司提出了从材料选择,设计方案,施工工艺等源头控制污染源的同时,采用了负离子抗菌功能涂料添加剂(光触媒)+甲醛清除济+装修(家具)除味剂综合治理工艺。在涂料中,添加负离子抗菌功能涂料添加剂,使其能够持续不断的氧化分解后期可能缓慢释放出来的甲醛、苯系物氨等装修污染物质,同时持续有效的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及致病微生物,并长期释放负离子和远红外,达到对人体的保健功能,据称使用此种负离子涂料添加剂,装修污染在超标10倍左右,96小时就可安全入住。如果效果真如此描述,那么人类室内污染防治又看到了新的曙光。

四、结束语

农药污染危害防治措施 篇7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动植物生长和工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是生命发生、发展和繁衍的源泉。水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介质,生物从外界环境吸收养分,通过水将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机体的各个部位,又通过水将新陈代谢产物排出机体之外。因此,水是联系生物体的营养过程和代谢过程的纽带,水参与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维持着生命的活力。水还对生物体起着散发热量、调节体温的作用。水是人体以及各种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体重的2/3。每天约需5L水,因此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生产和生活用水,基本上是淡水。地球上全部地表和地下的淡水资源总和仅占总水量的0.63%,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生活用水量也不断上升。人类年用水量近4万亿立方米,全球有60%的陆地面积淡水供应不足,近20亿人饮用水短缺。联合国早在1977年就向世界发出警告:水源不久将成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全球性危机。据估计,全球对水需求每20年将增加一倍,但水的供应却不会以这种形式增加。目前拥有世界人口4%的约80个国家正面临水资源不足,并使其农业、工业和人类健康受到威胁。

人类不但需水量大,且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排放的污水量也急剧增加,使许多江、河、湖、水库甚至地下水等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水质下降。而水质的优劣更关系到人体健康,因此水质的优劣极为重要。故有必要认真研究提高人类的节水、爱水、护水、治水的意识,即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为全人类共同保护地球资源而努力奋斗。

二、水体及水体污染简述

1.水体的定义

水体是水的集合体。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2.水体污染

所谓水体污染是指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或地下水等水体后,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

3.水污染的原因

水是怎样被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的,二是人为的。由于雨水对各种矿石的溶解作用,火山爆发和干旱地区的风蚀作用所产生的大量灰尘落入水体而引起的水污染,这属于自然污染。向水体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各种废弃物,造成水质恶化,这属于人为污染。

4.水体主要的污染物及危害

凡使水体的水质、生物质、底质质量恶化的各种物质均可称为水体污染物或水污染物。根据对环境污染危害的情况不同,可将水污染物分为以下10 大类,其特征概述如下:

(1)无机无毒物污染:主要指酸、碱、盐污染、酸雨、硬度升高等,此类污染对人体无毒,但对环境有害,如腐蚀农作物、建筑物、鱼类及海洋生物等。

(2)需氧有机物:也称耗氧有机物,其特征是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质恶化。

(3)毒污染:主要指毒物无机污染和毒物有机污染。有毒无机污染,该类污染物质主要有非金属无机毒物、重金属与类金属无机毒物.如,Hg、Pb、As、Ca、CN-、NO-2等,它们对人类及生态系统可产生直接的损害或长期积累性损害。有机毒物,如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多环芳烃、高分子聚合物、染料等,它们的公共特点是大多数为难降解有机物或持久性有机物。它们在水中的含量虽不高,但因在水体中残留时间长、有蓄积性、可造成人体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生理危害。

(4)富营养性污染:主要指N、P等营养物质对水的污染,大多数情况下是生活污水所致,该类污染是造成“赤潮”、“水华”的根源。其主要危害为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5)病源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病毒、病虫卵等的污染,其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广、存活时间长。这类污染的主要危害是当病原微生物入侵人体后,人体就成为了病原体的宿主,它们能在宿主中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最后引起机体的感染。

(6)油污染:主要是石油污染,其特点是大部分漂浮在水面,少量溶于水中或呈吸附状态。污染对象主要是河口、码头地带。其危害表现为油气挥发物与其它有害气体被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直接对环境造成了危害。其次,石油的基本成分是烷烃、芳香烃等碳氢化合物,具有这些烃类化合物的毒性。其有毒物能通过农作物尤其是地下水进入食物链系统,最终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7)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核素造成的污染,其特点是难于处理和消除,主要靠自然衰变降低放射性强度。它会对人和动物造成直接、间接和远期效应,放射性物质直接使机体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电离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如蛋白质、核糖核酸以及一些重要酶类。有致癌、缩短寿命、遗传物质突变等危害。

(8)固体性污染:主要指悬浮物和泥沙。通常用悬浮物和浊度两个指标表示,地面径流中的主要组分是固体污染物。其会造成外观恶化、混浊度升高,改变水的颜色。悬浮物沉于河底淤积河道,危害水体底栖生物的繁殖,影响渔业生产,沉积于灌溉的农田,则会堵塞土壤孔隙,影响通风,不利于作物生长。

(9)感官性污染:包括异色、异味、浑浊、泡沫、恶臭等,这类污染物一般属物理性污染,其中恶臭是一种普遍的污染危害,它损坏水的功能,危害水环境。

(10)热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其危害主要是使水中溶解氧减少,从而使鱼等水中生物受到威胁。水温升高又使鱼和水生物新陈代谢加快,需要更多的氧。这样,鱼和水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会因发育受阻而很快死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繁衍,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以及饮用这类水的其它生物群体的身体健康。

三、水体污染对人身体健康的危害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需水量和排水量也急剧增多。直接造成了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威胁着人类生存必须的淡水资源的安全。

1.水体污染对人身体健康危害的方式

(1)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如受化学有毒物质污染的水体,通过饮用或生物富集作用可能造成中毒。

(2)致癌作用。有些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铬、镍、和一些多环芳烃等进入水体后蓄积于底泥或水生生物体内,长期饮用此类水和食用此类水生生物就可能诱发癌变。

(3)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如由粪便、厨房废水、洗衣废水等组成的生活污水污染的水体,可能引起细菌性肠道感染疾病、霍乱、肠炎的病症。

(4)间接影响。污染物没有达到一定浓度不会直接给人体带来影响,水体污染后一般会出现恶臭,异色,水面异物等现象,间接的妨碍着人们水体的正常利用。

2.水体中不同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同

(1)汞、镉、铅对人体健康危害

汞进入人体内会慢慢积累,汞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中毒体现的。汞中毒以脑、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症状常表现为头疼、发抖、神经过敏、贫血、腹泻等。汞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含有汞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或其他水体,使得生活在这类水体中的鱼类等水生生物体体内积累汞,通过食物链传递给营养级顶端的人类。镉通过人饮食进入身体后影响肾脏,使肾小管的再吸收能力下降,过多的钙长期通过尿液损失,从而导致骨质疏松和骨骼软化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疼痛。重金属铅对人体危害极大,即使是微量的也会严重的损害肾脏,大脑和中枢系统,尤其是对胎儿和儿童影响更大,因为小儿体内屏障作用都比较弱不能阻碍铅的伤害,会直接影响孩童的智力发育和正常生长。

(2)砷、镍、铬对人体健康危害

饮用受砷污染的水,可发生慢性砷中毒,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白细胞减少或贫血。砷可与细胞中的含巯基的酶结合,抑制细胞氧化过程,还能麻痹血管运动中枢,使毛细管麻痹,通透性增高。更让人咋舌的是砷可致皮肤癌和肺癌。

具有致癌作用的还有镍,镍虽说本身的毒性不大,但是它具有生物化学活性,能激活或抑制一些酶如羟化酶、精氨酸酶等

。此外毒性较大的胶体镍或氯化镍会引起脑、肺、 肾出现水肿、出血等症状。镍还会使正常细胞向癌细胞转变,能使核糖核苷酸或脱氧核糖核酸复制失常,引发突变,从而致癌。

铬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是摄入量超标也会影响人体危害,甚至会引发细胞癌变。

四、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

水是生命之本,是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而现如今污染又是这样厉害。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严重这是个让所有人都值得深虑的问题。因此,更应预防水污染,保护好水资源,合理利用好水是当务之急。

1.减少消耗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感到水资源的紧张,另一方面浪费污染很严重,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许多单位产品耗水量要高得多。耗水量大,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都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

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

3.产业结构调整

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关、停、并、转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也要对耗水大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减少水稻种植面积,走节水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4.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要解决面源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5.开发新水源

我国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节约潜力很大,需要抓好节水工作,减少浪费,达到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用水量。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于缓解山东华北地区严重缺水有重要作用。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净化海水等可缓解日益紧张的用水压力,但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时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6.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水资源规划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与其他规划同时进行。 合理开发还必须根据水的供需状况,实行定额用水,并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防止地表水源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

总之,现如今我国的水体污染十分严重,这直接关系到人类能否健康生存和社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保护水资源,治理污染已迫在眉睫。我们应该重视水体污染的形势,关注水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损害,从而要加大对水体污染的治理,使得我们拥有个健康美好的生活环境和强健的体质。

上一篇:细长轴车削的实习教学下一篇:冠状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