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危害

2024-10-06

农药残留危害(精选10篇)

农药残留危害 篇1

为增加农产品产量,确保食物稳定与充足,做好农产品的病虫害防治,农药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农药在农产品增产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却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在农药使用中,我们应了解其危害性,并且针对农药残留做好相应的检测,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药残留现状分析,在农作物生产中防治病、虫、杂草危害时,农药是不可或缺的物质,它在农业增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伴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化学农药的品种越来越多,且化学农药已经成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一项主要手段。最近几年,在种植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过程中,很多农户对正确、合理地使用农药的认识不足,导致农药污染问题屡次发生,农产品中残留农药量严重超标,并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做好农产品农残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新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免疫分析法.荧光免疫测定法,荧光免疫测定法(FIA)是将抗血清、待测的农药和荧光标记的待测的农药进行混合后,在聚苯乙烯管中进行培育,培育后加入球蛋和聚乙二醇,使与之结合的待测把农药和荧光标记的农药沉淀下来,未标记的农药留在清夜中。当抗血清与荧光标记农药的量一定时,含待测农药多的试管中,抗体结合的荧光标记农药少,,清液中游离的荧光标记的农药就多,即待测物含量与游离的荧光标记物含量成正比,测定上清液的荧光强度,即可算出待测物含量。酶免疫测试法,酶免疫测试法(ELISA),它是用酶对抗原、半抗原以及抗体进行标记而建立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酶放大免疫测试法。在这之中,经典的均质酶免疫测试技术就是酶放大免疫测试法,其基本原理为:待测农药经过特定的酶进行标记后,同时将标记过的农药、抗体、待测农药放入反应试管;当完成竞争反应后,标记的待测农药就跟抗体结合,酶受到抑制而丧失活性;待测农药的含量越多,未被抑制的游离酶含量就越多,因而可按照吸附反应之后酶活性的变化对农药含量进行测定。

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流动注射免疫分析(FIIA),是免疫分析和流动注射系统相互结合而建立起来的,主要是在膜上固定抗农药抗体,通过泵使农药样品流过膜,清洗膜之后将酶标记的半抗原流过膜,数次清洗膜之后,底物过柱,对有色的物质进行检测,信号和农药浓度之间是反比关系。FIIA需要的时间缩短至6.5min,远远小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所需的1.5h,但FIIA的缺点在于变异系数较大,膜的柱芯需要一次性安装,使用酶标半抗原、抗体的量较大,所以一次只能对一个农药样品进行检测[2]。放射免疫测定法,放射免疫测定法(RIA)起步相对较晚,在试管中加入抗血清及待测农药进行一定时间的培育,再在试管之中加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待测农药,反应一段时间后,对标记农药进行分离处理,在溶液之中的残留就是没有进行标记的农药。如果需要待测的农药量大,那么被抗体结合的就会越小,这样会让标记的农药游离量增加,最终增大溶液本身的放射强度。生物传感器法,Biosensor即生物传感器,它是通过转换器和敏感部件之间的紧密配合,对待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化学物质具备选择性、可逆响应的一个分析装置[3]。依据生物功能进行区分,Biosensor包含酶、组织、微生物等传感器,复杂样品里待定的抗体与抗原、酶与底物等目标分析物与传感器生物敏感层之间的识别反应会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信号的变化,包括光、热、颜色、电化学等,它们通过离子选择性电极、热敏电阻、光敏管等转换成电信号,放大显示之后就会对农药残留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检测农药残留的技术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且各种技术都有自己的特征,不同的检测技术方法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不同,使用的仪器设备不同,需要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如何减少农药残留 篇2

1.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这对果树、蔬菜、药材、烟草等作物来说特别重要。

2.不能在安全间隔期内施药或收获作物。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放牧、收获、使用或消耗作物前的时期,也就是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允许残留量时所需的时间。各种药剂的安全间隔期因药剂品种、作物种类及施药季节的不同而异,如40%乐果乳剂在苹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而在柑橘上为15天。在实际生产中,最后一次喷药到作物收获之前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所规定安全间隔,不允许在安全间隔期内收获作物。

3.准确掌握用药量,尽量减少药剂的浓度、剂量和使用次数。

4.进行去污处理。对残留在水果、蔬菜表皮或内部的农药可用水、溶剂、或蒸汽洗涤,减少残留。

农药残留危害 篇3

1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种类、特点及产生危害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 (或食品) 及环境中的微量农药, 除农药本身外, 也包括农药的有毒代谢物和杂质, 是农药及其他相关物质的总称[2]。目前, 我国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主要分为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四大类农药。

1.1 有机磷类农药

有机磷类农药包括氧化乐果、敌敌畏、甲胺磷、甲拌磷、甲基对硫磷、甲基异柳磷、马拉硫磷、乐果、敌百虫等。这一类农药具备品种多、药效高、用途广、易分解等特点。有机磷类农药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积累, 但是可以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及完整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 并分布于各个器官, 其中以肝脏含量最大, 脑内含量则取决于农药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

1.2 有机氯类农药

有机氯类农药包括六六六、滴滴涕、百菌清、三唑酮、狄氏剂、氯丹、七氯等等。由于它是脂溶性物质, 对于富含脂肪的组织具有特殊亲和力, 因此可长期蓄积于脂肪组织中。有机氯农药自然降解缓慢, 容易进入食物链, 其一旦聚集于人体脂肪内就会长期存留, 一般要经过25~110年才能复原。目前, 很多种有机氯类农药已经被禁止使用。

1.3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包括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氟氰菊酯、醚菊酯、氰戊菊酯 (速灭杀丁) 、呋喃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氯氰菊酯 (安绿保) 、高效氯氰菊酯、戊菊酯 (功夫) 、氟菊酯等, 其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易降解等特点, 是目前蔬菜上使用较为理想的一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不会像有机氯类农药那样在人体内残留很长时间, 但会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吸入人体, 引起皮炎、头晕、头痛、恶心、食欲不振、乏力、哮喘等症状。

1.4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包括西维因、叶蝉散、涕灭威、呋喃丹、异索威等。由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机体内很快会被水解, 胆碱酯酶活性比较容易恢复, 因此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毒性作用较有机磷农药毒性轻。

2 应对措施

2.1 改变观念, 改变行为, 从源头抓起

2.1.1 增强安全用药意识。

要想改变蔬菜种植户的农药使用观念及行为, 就要加强其农药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宣传, 增强蔬菜种植户的安全用药意识。使农户从只看重产量到产量与品质并重。只有加强大多数甚至全体蔬菜种植户农药安全使用意识, 才能真正从源头上保障蔬菜的安全[3]。

2.1.2 改变落后用药行为。

通过对农户的用药培训, 提高农户科学的用药水平, 比如掌握如何选择对路农药、如何把握最佳施药时间、如何选择适宜的施药方法、如何选择性能良好的施药器械、如何控制安全间隔期等用药技能。使其彻底改变落后用药行为, 从而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生产。

2.2 使农药的生产、经营和流通规范化

2.2.1 加大管理力度。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农药经营流通行为的监管。加强对农药经营单位销售产品生产许可 (生产批准证书) 和登记真实性、标签合法性的核查;在蔬菜主产区要特别重视禁限用高毒农药的监管;加强对农药运输的监管, 对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高毒农药不得运输, 对合法生产、使用的高毒农药按照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执行;加强对农药广告的审查和监管, 依法查处虚假违法农药广告;加强其惩治手段, 使违法者无利可图。

2.3 提高人员素质

我国目前农药经营单位很多, 个别区县已达到上百家, 农药经营人员普遍存在法制意识淡薄、业务素质偏低、缺乏起码的农药基本知识的问题, “卖药不懂药”的现象很突出。因此, 加强农药经营人员的业务素质刻不容缓。

2.4 加强检测、监管力度

蔬菜在进入市场之前即使有违规用药行为, 只要监管部门把好关, 禁止不合格蔬菜入市销售, 毒蔬菜事件也不会频繁发生。因此, 要加强蔬菜的检验监测队伍建设, 通过多种形式不断提升检测人员水平, 多在基层设置检验监测站点, 杜绝不合格蔬菜流通入市。

2.5 加大蔬菜种植规模化建设的力度

近年来, 我国蔬菜种植正由单一的农户种植逐渐向企业或集团规模化种植转变。比如建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等, 实行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4]。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还能使农产品污染超标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让农业生产走出一条高效发展的新路子, 全面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

摘要:每年都有大量的农药用于蔬菜病虫害防治, 农药残留给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 这些农药残留有何性质、对身体又会造成哪些伤害、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等也成为当今蔬菜生产中较为关注的安全问题。此文就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分类、性质、危害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 以指导农药的应用。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种类,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叶建人, 施海平, 陈謇.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原因和控制对策[J]湖北植保, 2002 (4) ;15-16.

[2]张俊, 王定勇.蔬菜的农药污染现状及农药残留危害[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4 (15) :3.

[3]庞莺莺.蔬菜农药残留污染分析及防治对策[J].现代园艺, 2014 (1) :

[4]李立辉.规模化蔬菜种植优化规划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 2002 (3) :5-8.

农药及其残留限量措施 篇4

美国通报数量最多

在所有关于农药及其残留的通报中,美国通报的数量最多,为629件,占该项通报总量的66.42%;其次为加拿大,为105件,占11.08%;列第三位的是歐盟为56条,占5.91%,三者通报量所占比例高达该项通报总量的83.42%。这表明发达国家对农药及其残留管理非常重视,在通过立法来控制和管理农药及其残留方面远远领先于发展中国家。

通报数量逐年上升

截止2004年2月,WTO的46个成员就农药及其残留管理措施提交了947件通报。通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95年,有关该项的通报仅为5件。5年后的1999年达到63件,增加了11倍多。2000年,达到151件,又翻了一倍多。2003年,该项通报量更是达到了228件。这表明农药及其残留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正在成为食品安全领域最热点的问题之一,各国通过制订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要求对其进行越来越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通报主要集中在SPS领域

在全部947件通报中,涉及SPS领域的837件,占该项总通报数量的88.38%;涉及TBT领域的77件,占通报总数的8.13%;涉及进口许可、与贸易相关知识产权和贸易及环境领域的共33件,占通报总数的3.48%。

各国对农药及其残留的管理力度加强

对WTO成员关于农药及其残留控制措施通报分析表明,各成员均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农药及其残留的控制力度。各成员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确定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

截止到2004年2月,WTO成员共通报了458件有关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的规定,占农药通报总数的48.36%,这表明制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是控制农药危害健康的最重要手段。

这类通报主要包括申请、制定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建立临时的农药残留限量等。分析表明,WTO成员针对几乎所有农药种类制定了残留限量标准,要求在相关产品,特别是农产品,如水果、蔬菜、肉类、乳类、蛋类植物种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农药残留不能超过标准。因此,这些标准常常是强制性,并影响到产品的市场准入,对贸易的影响很大。

对新开发农药的有关通报研究表明,由于发达国家成员在新农药开发研究方面有着雄厚的资金支持,不断开发出新农药面世。所以,首次申请建立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通报往往是由发达国家发布的。发展中国家农药产品开发主要依赖仿制,自行开发的能力和水平相对较低,多采取拿来主义,沿用发达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常常以法规的形式一次性制订/修订大批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如加拿大2003年分别就烟嘧黄隆、三乙膦酸铝、喹禾灵、S-玉嘧磺隆、亚胺菌、恶醚唑、草甘膦、甲霜灵、Picolinafen、艾克敌、氯氟氰菊酯、咯菌腈、Trimethylsulfonium、嘧霉胺等15种农药发出15条通报,要求建立相应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而我国在2003年发布通报一次性规定食品中136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由于发达国家在新农药开发上具有的绝对优势,往往在制订新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同时,已经着手迅速让老农药品种淘汰出市场,如此一来,发展中国家仿制的农药刚刚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就在市场上陷入禁止使用的困境,不仅不能生产,更严重的是由于农产品和食品中旧农药残留导致产品出口频频受阻,损害国家经济利益。目前,由于新农药研发周期及农药使用周期的不断缩短,发展中国家疲于应付农药管理及农药残留监控,发达国家的农药及农药残留法规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农药及农食产品出口的重要技术性壁垒。

撤消或免除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截止到2004年2月,撤消或免除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通报共90件,占通报总量的9.50%。主要包括: 申请撤消农药残留限量、限时免除残留限量、有条件豁免残留限量、法规规定撤消残留限量要求等,这其中主要原因有:该农药已经被禁止已经不需要最大残留限量要求、农药缺乏检测化验结果而被撤消、新的毒理学数据或风险评估证据支持撤消该农药,或在某些条件下该农药或活性物质可被免除限量要求使用。其中引人注目的有:瑞士1999年修改法令免除几种农药限量要求、1998年美国先是要求撤消54种农药及与之相关的416项农药残留限量要求,后又宣布撤消55种农药、455项农药残留限量要求。2002年欧盟决定禁止320种包括杀虫剂、除菌剂和除草剂在内的农药在欧盟市场上销售,2003年12月欧盟又禁止18种农药销售和使用。其他国家也根据上述禁令,发布了部分撤消或免除相应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通报。从通报显示农药淘汰的趋势看,世界农药产业在整体上已经呈现了高效、高选择性、低毒和低残留的发展趋势,对剧毒或高残留农药,发达国家均采取禁用或限制使用措施。

确立完整的农药风险评估

包括农药风险评估程序、政策及各种评估步骤在内,该类通报共60条,一套完整的农药风险评估步骤包括有召开风险评议通知、初步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修订、风险评估完成/风险评估管理文件形成等。一般涉及具体某种农药风险评估的通报往往不需要经过上述所有步骤,有些农药还需要再评估或重新评估。WTO有关农药风险评估的第一项通报始于1999年8月,由美国发起,当年美国共有19条有关农药风险评估的通报,不但初步建立起开展农药累积暴露及风险评估指南,而且在短短几个月内先后对甲基对硫磷、灭克磷、甲拌磷、克线磷、特丁磷、香豆磷、杀螟松、Tribuphos、二溴磷、双硫磷、倍硫磷、烯虫磷、杀扑磷、砜吸磷、乐果等进行了初步风险评估或风险评估修订通报。发达国家成员随后逐步完善了农药管理制度,农药风险评估已经成为农药管理的重要环节。

临时行销许可

该类通报主要由加拿大发布。加拿大先后批准含吡虫啉的樱桃、含环酰菌胺的番茄、含氯氟氰菊酯的韭菜、含环酰菌胺的莴苣、越橘、黑醋栗、接骨木果、醋栗、bushberries及黑果、含丙环唑的蓝莓、覆盆子、罗甘梅、含三乙膦酸铝的中国椰菜和bok choy卷心菜临时销售。

延长评议期

应成员国要求,共有19条通报涉及延长评议期。

由进口许可委员会发布的有关农药进口注册程序的通报共17条,其中香港6条、澳门5条、安提瓜岛及巴布达岛2条、危地马拉、阿尔巴尼亚、菲律宾、布基纳法索各1条。

撤消农药注册或批准

农药管理法规、程序及技术法规。主要为涉及产品注册、毒性及环境评估、农药进口条例、残留分析取样、植物检疫法规修改、执照及许可证的审批、农药成分、加工和销售技术要求、农药标签、农药名称修改、公众参与程序、农药种子处理、农药科学政策、农药政策文件制订、修改及执行程序等57条。

该类通报自1998年才开始出现,1998年比利时撤消含Z-[(4-氯-邻用苯基)氧]丙酸及2,4滴丙酸农用杀虫剂批准、欧盟撤消Dinoterb、丙烯菊酯批准、马来西亚撤消氯丹注册;1999年欧盟撤消含chlozolinate、DNOC、定菌磷、Monolinuron植保产品的批准;2000年欧盟撤消四氯硝基苯批准,美国取消/补充毒死蜱注册;2001年美国撤消苯菌灵注册,对注册农药二嗪农取消和修改注册用途,要求撤消乙硫磷注册;2002年美国自愿撤消蔗糖辛烷酯、克线磷注册;2003年欧盟撤消了西玛津、莠去津、氟磺酰草胺、双甲脒批准,美国自愿撤消禾草特、亚胺硫磷、倍硫磷、二嗪磷、4-chloro-alpha-(1-methylethyl)、苯乙酸、氰戊菊酯生物丙烯菊酯、二嗪农、2,4-滴丙酸及2甲4氯丙酸注册,2003年6月和9月,美国又分别收到自愿取消某些杀虫剂注册的请求。2004年初美国自愿撤消苯线磷注册。从通报趋势来看,鉴于新农药研究开发速度的加快,高效、高选择性、低毒农药不断问世,世界农药生产/研发龙头企业除考虑到提高农药残留安全性外,更多的是从市场开发、产品换代、知识产权保护等角度出发,发达国家农药生产/研发企业逐步转向自愿取消旧农药注册,不断以高性能新农药替代,期望保持长期的技术领先优势。

申请注册及再注册

2000年农药密灭汀、Virosoft CP4、Virosoft BA4在美国申请注册,氯甲草、氯唑灵和烯菌酮再注册合格,2001年美国要求农药野麦畏重新注册,2003年已完成再注册。2003年美国批准杀虫剂Nut GuardV/Fruit GuardV、诺维信的Green-ReleafTM7140-140、GB34浓缩杀真菌剂及生物技术杀真菌剂GB34注册,对农药乙氧氟草醚、林丹、三嗪磷、噻苯达唑、消螨普要求进行再注册;Flonicamid、Dinotefuran、水解精酵母、97.8%的Spirodiclofen及22.3%的Spirodiclofen、Butafenacil、75%Trifloxysulfuron及94%的Trifloxysulfuron-sodium申请注册。

勘误。包括通报内容、通报全文链接、修改评议截止期、残留限量、附录等的勘误。

农药残留危害 篇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健康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 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蔬菜是餐桌上必备的主要副食品, 其质量安全尤其受到关注。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化肥、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质, 而这些物质的不合理使用, 必将导致其在蔬菜产品中累积残留, 从而对食用者的身体造成危害。农药残留会直接危及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肝、肾等重要器官, 同时残留农药在人体内蓄积, 超过一定量后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 如肌肉麻木、咳嗽等, 甚至会诱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

长期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农药残留的蔬菜会导致急性中毒事故, 造成食用者死亡。1995年9月24日中央电视台报导, 广西宾阳县一所学校的学生因食用喷洒过剧毒农药的白菜, 造成540人集体农药中毒。

此外长期食用含有超标农药的蔬菜、水果, 可使农药在体内不断蓄积, 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形成慢性中毒。慢性中毒会降低人体免疫力, 致使其它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

控制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关键环节, 一是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严把生产质量关;二是上市前对蔬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检测, 监督、控制、减少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产品上市销售。

2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

2.1 承包土地种植蔬菜

大部分蔬菜种植人员主要来自外地, 承包土地种植蔬菜, 土地承包费高, 菜农为了获得更多利润, 施用有机磷农药和化肥获取高产。

2.2 外地供给蔬菜

外地供给蔬菜主要是靠蔬菜商调运, 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准入制度, 而造成大量高产不优质的蔬菜进入市场。

2.3 蔬菜种植的水源污染

莲藕种植中大量利用稻田尾水和村寨的废水、工业废水等, 部分施在稻田中的农药被莲藕间接吸收并积存于体内。

3 控制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民以食为天, 蔬菜质量安全事关重大, 各级各部门要把蔬菜质量安全问题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蔬菜农药残留的监督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包括蔬菜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管理。这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对产前、产中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 特别是加强对国家明文规定的严禁在蔬菜生产上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监督查处力度, 从生产环节入手, 控制源头, 全面提升蔬菜质量安全水平。

3.2 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 采取强制监管手段, 只允许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的农产品入市交易和销售, 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农产品的产销环节建立起一套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 使农产品市场准入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才能彻底解决蔬菜农药残留的超标问题。

3.3 改善藕塘的灌溉水质

禁止利用稻田和工业污染的水源进行藕塘种植。

3.4 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 提高劳动者素质

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和广播、电视宣传等方式, 大力宣传高毒农药对人体健康及畜牧业的各种危害, 开展入村入户的农药知识宣传。广大农民群众由于文化水平低, 不可能接受很专业的知识, 对他们进行宣传时, 应通俗易懂地告诉他们“什么病虫、何时打药、打什么药、”等知识。对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种菜大户, 应积极举办各种讲座、培训班, 帮助他们学习相关农药知识, 使他们真正做到持“绿色证书”上岗。

3.5 狠抓落实, 重点监控

对农药残留超标的品种, 工商部门要进一步确定后作劝退出市场的处理, 并教育菜农要将消费者的安全放在首位。对抽检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产地进行重点监控, 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3.6 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指导菜农正确使用农药, 引导他们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防治蔬菜病虫害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有:金云一号生物杀虫剂、1.8%虫螨克乳油、10%高效灭百乳油、巴丹原粉、48%乐斯本、2.5%锋芒乳油、58%风雷激乳油、50%消菌灵可湿性粉剂、12%绿乳铜乳剂、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根据不同蔬菜的病虫害来选用适宜农药, 这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起来安全可靠, 既能减少对人、畜的危害, 又能维护生态平衡, 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3.7 加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力度

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前蔬菜的质量安全管理, 确保人民群众的食菜安全。在蔬菜种植区设立农药残留检测点, 同时采用先进的速测手段进行检测, 对抽样检测符合标准的产品配发市场准入证。同时对重点菜市场设立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 及时对各类上市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抽样检测, 让市民吃上“放心菜”。

3.8 去除农药残留的简易方法

蔬菜是人们餐桌上必备的食品, 在消费者无法改变市售蔬菜中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状况的情况下, 建议广大市民使用以下科学方法, 尽量减少购买蔬菜中可能存在的残留农药。

3.8.1 浸泡水洗法。

常用于油菜、生菜、甘蓝等叶菜类, 这些蔬菜上的农药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 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 然后用清水浸泡30min, 如此反复清洗浸泡2至3次, 基本上可清除绝大部分残留农药。

3.8.2 碱水浸泡法。

用大量碱水浸泡, 一般500ml水中加入碱面5~10g, 浸泡5~15min后用清水冲洗, 重复2~3次即可, 常用于番茄、黄瓜、青椒等。

3.8.3 储存法。

如冬瓜、南瓜等不易腐烂的蔬菜, 可存放一周后再食用。

3.8.4 热水煮。

常用于芹菜、菠菜、花椰菜、豆角等, 放入沸水中烫2~5min后捞出, 然后用清水洗一两遍即可。

4 小结

综上所述,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将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本文所提出的各项技术措施, 若能引起各级领导和同行们的重视, 将对改变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现状, 促进高产优质的蔬菜生产, 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减少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保证人们身体健康, 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蔬菜农药残留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蔬菜中的现象。本文阐述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分析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原因, 指出了解决蔬菜农药残留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危害,对策

参考文献

[1]刘领, 赵晓春.宿州市蔬菜农药残留情况及改善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3, 31 (5) :889.

[2]杨武英.浅析临翔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原因及对策[J].临沧科技, 2009, (2) :32-33.

农药残留危害 篇6

1 氯磺隆与甲磺隆的残留危害

1.1 残留伤害明显

1.1.1 在蚕豆、油菜播前使用。

2007年秋播, 悦来镇木行村4组一农户种植蚕豆866.67 m2、油菜1 133.34 m2, 在播前10 d, 用20%麦草灵75 g/hm2 (有效成分:20%氯磺隆45 g/hm2+20%甲磺隆30 g/hm2, 下同) , 防除田间小根蒜。蚕豆、油菜 (移栽油菜) 出现根系受损变褐色、根系肿大, 植株生长停滞, 其中在生长前期30%植株死亡, 蚕豆与油菜基本失收。1.1.2秋播使用对苗床棉花影响。2006年秋播, 海门市开发区柿树村8组一农户800 m2小麦使用了20%麦草灵75 g/hm2 (氯磺隆、甲磺隆复配剂) , 同时把预留的800 m2棉花苗床基地也喷了1遍。2007年4月下旬, 苗床棉苗虽然能出苗, 但是子叶变厚不展平, 棉苗矮小、颜色浓绿, 真叶出叶速度慢, 生长迟缓。

1.1.3 播后苗前使用对苗床棉花的影响。

2008年4月6日, 海门市正余镇双烈村7组一农户, 拿错了除草剂误用麦草灵, 即12 kg水加20%麦草灵2.5 g (使用半包, 麦草灵5 g装, 氯磺隆、甲磺隆复配剂) , 喷洒48 m长苗床 (苗床宽1.6 m) 。4月26日海门市植保站现场观察, 棉花出土后, 主根膨大, 侧根不生长, 棉苗矮而不长, 60%棉苗逐渐枯死。

1.1.4 对水稻生长影响。

海门市四甲镇二桥村13组一农户于2007—2008年连续2年对1 400 m2小麦田使用20%麦草灵75 g/hm2 (氯磺隆、甲磺隆复配剂) , 小麦后茬水稻。第1年水稻基本正常, 第2年水稻苗期出现叶片狭长, 叶色加深, 植株矮小, 根系严重受抑[1,2]。水稻分蘖减少40%。

1.1.5 对小葱的影响。

2009年秋播, 三星镇益民村5组种田大户一农户种植小麦1.73 hm2, 使用了氯磺隆、甲磺隆复配剂。2010年1.73 hm2小麦后茬, 一块0.8 hm2种植大豆, 另一块0.93 hm2种植水稻。当年大豆、水稻后茬没有种植作物。2011年3月1日种植小葱。小葱出苗后, 豆茬田陆续死苗, 死苗率达90%以上, 稻茬田小葱生长基本正常。究其原因, 水稻田不断灌水换水, 氯磺隆、甲磺隆在土壤中得到淋洗, 氯磺隆、甲磺隆残留量大幅减少。

1.2 杀伤力大

1.2.1 防治加拿大一枝黄花。

2004年海门市发生加拿大一枝黄花, 尽管年年使用除草剂, 但发生面积几乎没有减少, 除了其种子远距离传播外, 其根系十分发达, 像竹根一样, 盘根纵横, 是公认的难除杂草。海门市对非耕地, 示范使用41%草甘膦1 125 mL/hm2+20%麦草灵75 g/hm2 (氯磺隆、甲磺隆复配剂) , 4月进行茎叶喷雾。经观察, 非耕地上至少2年不见加拿大一枝黄花。

1.2.2 防治野茭白。

沟河整治, 基层干群对清除野茭白感到头疼。在实践中, 使用上述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配方, 10 d后植株茎叶枯死, 20 d后连根枯死。

1.2.3 对树木的影响。

2010年笔者在6月下旬梅雨季节, 对一块拆迁废弃的1株直径25 cm杨树进行埋药试验。6月21日下午在离杨树根10 cm处, 挖洞深20 cm, 放入20%麦草灵10 g (氯磺隆、甲磺隆复配剂) , 接着盖土。10 d (10 d累计下雨71 mm) 后树叶开始陆续发黄、凋落。虽然往后新叶长出, 但叶色明显淡化。2011年杨树的生长势明显受抑。

1.3 敏感性强

1.3.1 在沟河中喷洒。

近年来, 海门市部分乡镇沟河保洁员用12 kg水加20%水花生一次净15 mL (有效成分:使它隆占75%、氯磺隆占25%) 防除沟河中水花生。在实践中经多次鉴定, 得出初步结论:在20 d内使用该沟河中水, 叶菜类蔬菜心叶发黄, 茄果类、草莓生长迟缓。尽管沟河中大量水稀释了氯磺隆, 浓度极低, 但蔬菜与草莓对氯磺隆十分敏感。

1.3.2飘移药害。

2009年12月上旬, 三厂镇孝汉村外来承包户汪某使用机动弥雾机对逾3.33 hm2小麦田, 用20%麦草灵75 g/hm2 (氯磺隆、甲磺隆复配剂) 对水喷雾, 飘移至周边油菜、蚕豆产生药害。2010年4月13日鉴定, 重则油菜主茎死亡, 基本绝收;较重油菜花朵畸形、花粉败育, 油菜结实率下降;重则蚕豆植株严重矮化, 不能正常发棵, 产量损失较大[3,4]。田间药害程度呈梯度型, 越靠近小麦田越严重。

2 对策

2.1 建议农业部发布公告

全面禁止氯磺隆、甲磺隆在耕地、沟河使用。目前, 在农药安全使用方面, 农业部对高毒农药已作出禁、限用的管理措施, 而对残留时间长的除草剂尚无明确规定, 仅仅省级农业植保部门在秋播技术意见中提出建议, 缺乏约束力。在农业部出台有关规定前, 要在氯磺隆、甲磺隆包装袋标签上, 醒目提示:禁止使用在耕地及沟河。

2.2 推广使用替代除草剂

对小麦田除草, 根据海门市多年实践, 建议推广异丙隆加苯磺隆复配除草, 以替代氯磺隆、甲磺隆复配剂。即在麦苗二叶一心期、杂草一叶一心期, 用25%异丙隆3.75 kg/hm2+10%苯磺隆150 g/hm2, 可有效地防除麦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且对后茬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厚学.《农药残留危害风险评估》实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138-140.

[2]方圆, 水清.氯甲磺隆残留对直播稻有危害[J].农化市场十日讯, 2010 (16) :39.

[3]傅桂平, 陈景芬, 刘绍仁.甲磺隆、氯磺隆等除草剂的登记应用现状及防止药害的几项管理措施[J].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6, 27 (9) :49-52.

农药残留速测技术研究 篇7

关键词:农药残留,速测技术,技术发展

目前, 我国已有的如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仪等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的结合运用, 能够满足农产品农药检测的精度需求。但存在成本高、耗时长等缺点, 不适合在农业生产基地或者菜市场等场所开展快速检测。因此, 研究并发展农药残留速测技术至关重要。

1 酶抑制快速检测法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且有效性较高的农药残留速测技术之一就是酶抑制法, 其原理是昆虫毒学原理, 当农产品提取液中残留少量或者不存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或有机磷类农药时, 酶的活性就不会受到限制, 会水解试验中加入的基质, 产生水解物, 水解物会与显色剂发生反应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如果农产品提取物中存在大量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或有机磷类农药, 那么酶的活性就会被抑制。可以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 根据显色剂的颜色变化来计算抑制率, 以精准判断农药的残留情况。在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 如果酶的抑制率超过50%, 就可以判定农产品中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或有机磷农药已经超标, 但是一次检测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准确。第一次检测数据超过50%的农产品, 要经过若干次重复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1]。

2 影响酶抑制法检测效果的因素

酶抑制法具有方法简便、检测时间较短等优点, 非常适合在农产品市场或者生产基地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但是, 由于样品质量、检测环境、显色剂等因素影响, 会导致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等状况, 影响对检测结果的正确判断。

2.1 酶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对于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直接影响, 酶的质量、稳定性关系到检测灵敏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 检测前必须检查酶的活性, 确保酶处于正常的活性范围内, 以免得到不准确的结果。为了实现快速检测, 检测前应将适量的酶溶解得到的溶解液分装在玻璃瓶中, 将暂时不用的溶解液放在冷冻室内。但是, 为了保证酶的可用性, 酶溶解液的解冻次数不应超过2次。

2.2 检测样品

一些农产品包含的色素如叶绿素等会给显色带来干扰, 如果没有恰当处理, 将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在采集样品前, 要将农产品表面清理干净, 但是不能水洗样品, 将样品切成1 cm3的小块, 太碎会导致色素流失。如果样品是叶子数量较多的蔬菜, 应选取不同植株的叶尖作为样本;如果是西红柿等果实蔬菜, 应该在表皮取样, 并且选择不同个体的表皮, 以保证取样的一般性, 不要让样品中含有果实或者叶片的汁水, 防止出现试样浑浊, 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 应严格控制检测时间。如果时间太短, 无法完全提取样品表面的农药残留;如果检测时间太长, 样品中的色素会逐渐析出, 对显色剂造成干扰。因此, 应控制好检测时间, 防止各种不利因素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干扰。

2.3 检测温度

温度和时间也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当温度高于40℃时, 或者反应时间相对较长, 酶的活性就会大幅度下降, 对于农药检测的敏感性降低;如果检测温度低于20℃, 酶的活性无法完全发挥, 反应速度就会变慢。因此, 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酶和缓冲剂的反应时间, 确保样品和对比样品的反应时间和温度的一致性。

2.4 农产品的种类

酶抑制法在蘑菇、洋葱、蒜、辣椒等农产品检测中并不适用, 主要是因为农产品成分会破坏酶的成分, 还可能导致出现显色剂褪色等问题。对于这些农产品, 检测时要控制好样品大小和反应时间, 适当缩短浸泡时间, 增加充分检测次数, 或者将整颗蔬菜浸泡在酶提取液中提取样本, 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结语

酶的活性和敏感度对于不同的蔬菜和不同的农药有较大差别, 因此在检测中要尽量降低无关因素带来的影响, 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预防农药残留中毒的方法 篇8

防止农药残留中毒需注意3个环节: (1) 购买绿叶蔬菜最好去正规市场。 (2) 蔬菜可食部分如果有破损, 应立即食用, 不要储存, 以免破损部分在长时间摆放后发生反应, 产生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 (3) 如果是用蔬果专用的洗涤剂清洗, 按照洗涤剂的产品说明书使用即可;如果是用清水清洗, 建议洗3遍。需要提醒的是, 在清洗前要浸泡20~30 min。另外, 用淘米水清洗蔬菜, 可以有效清除残留农药。

张裕“农药残留”门之伤 篇9

在食品安全风声鹤唳的背景下,这样的一条微博震撼力可想而知。就在人们把张裕看成一个人人喊打的“落水狗”时,事情又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机。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报告显示,张裕的部分葡萄酒样本中,“农残”含量仅为欧盟及中国标准的数十分之一。而被指为“美国禁用农药”的多菌灵,也以另外的商品名在被允许使用。8月13日,在卫生部例行发布会上,相关人员也表示,农药残留只要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这是国际公认的。

农药不超标,看来张裕是躺着中枪了。那爆料的媒体又该如何解释。“我们只说葡萄酒‘有农药残留’,并没说‘农药超标’。”该媒体如是说。如果按文字游戏,这么说确实没有问题。但在这个莫须有的安全事件中,造成张裕的股价剧烈波动,这期间必然造成“有人欢喜有人忧”的财富流动。谁喜?谁忧?我不知道,但很可能有人知道,而且预先就已经知道。但可以肯定,损失最大的,肯定还是中小投资者。就连张裕公司的负责人都公开表示,“不排除恶意做空”。

张裕事件发生前十天,就有大笔资金逐步融券卖出张裕A,之后微博曝光农药事件,张裕A冲击跌停,当天成交量放出天量,融券平仓36000股,超过前一个交易日融券余量的一半。在事件曝光第二个交易日,股价开始企稳回升。虽然张裕的“浑水式”做空和“农药残留”门是能否扯上关系,我们只能止于猜测,行外人也很难真正窥破证券市场的波谲云诡。但一条微博在市场上的巨大能量,却在此次事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网络微博时代,有太多的信息充斥于我们的耳边。作为媒体,遇到伤害行业利益的人和事,能毫不犹豫地去揭露、报道,初衷是好的,而且客观公正的报道也能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前进。但不管网民是什么态度,作为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首先应该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任,对所报道事件和对象要有确凿的证据,不能捕风捉影。

食品农药残留污染及预防 篇10

1.1 直接污染

即对作为食品原料的农作物、禽、畜直接施用农药造成的污染。农药对作物的污染程度由农药的剂型、品种、次数、浓度、施药方式、土壤和气象条件等决定。一般来说, 不同农药的残留形式和残留量会因不同的施用部位和施用时期而异。农药及其代谢物的残留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

1.2 间接污染

空气、水、土壤受农药污染后, 通过各种途径在农作物、水生和陆生动植物体内富集, 当这些食物被家禽、家畜及鱼类等摄入后, 通过食物链传递, 发生生物富集和生物积累作用, 进而导致农产品、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中农药的高残留[1]。

1.3 其他来源的污染

如在粮食、蔬菜、水果贮存、运输过程中, 为了防虫和保鲜而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厩舍和牲畜卫生用药以及错用、乱放农药等事故性污染。

2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

2.1 急性毒性

由于职业性 (生产和使用) 中毒, 误食、误服农药, 或者食用喷洒了高毒农药 (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 的蔬菜和瓜果, 或者食用因农药中毒而死亡的畜禽肉和水产品, 会导致急性中毒。症状为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胃肠道症状, 严重时会危及生命[2]。

2.2 慢性毒性

目前, 绝大多数使用脂溶性有机合成农药, 这类农药易残留于食品原料中。人长期食用导致农药在体内蓄积, 引起机体生理功能变化, 损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肝脏和肾脏, 影响酶活性, 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引起结膜炎、皮肤病、不育、贫血等疾病。这种中毒过程较为缓慢, 症状短时间内不明显, 易被人们忽视, 而其潜在危害性很大。

2.3“三致”作用

动物试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证明, 有些农药具有“三致”作用, 即致癌、致畸、致突变。

3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控制措施

3.1 加强农药管理

为了实现农药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我国政府颁布了《农药登记规定》, 要求农药在投产之前或进口国外农药之前, 必须进行登记。凡需登记的农药, 必须提供农药的毒理学评价资料和产品的性质、药效、残留、对环境的影响等资料。1997年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 规定农药的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归属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并实行农药生产许可证制度、产品检验合格制度和农药经营许可证制度[3]。未经登记的农药不准用于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

3.2 合理安全使用农药

为了合理安全使用农药,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后相继禁止或限制使用一些高毒、高残留、有“三致”作用的农药。1971年农业部发布命令, 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有机汞农药。1974年禁止在茶叶生产中使用六六六和DDT, 1983年全面禁止使用六六六、DDT和林丹。1982年颁布了《农药安全使用规定》, 将农药分为高、中、低毒3类, 规定了各种农药的使用范围。《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规定了常用农药所适用的作物、防治对象、施药时间、最高使用剂量、稀释倍数、施药方法、最多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最大残留量等, 以保证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不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严禁在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的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4,5]。

3.3 制定和完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农药施用于作物之后至食用前, 通过自然因素和作物代谢作用, 有一部分农药逐渐消失, 但也有一部分在食品中残留一定的时间。残留部位与作物、农药品种有关。为了保障人体健康, 我国政府制定了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相应的残留限量检测方法, 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进行测试。

3.4 消除食品农药残留

采用机械或热处理法, 消除或减少残留于粮食糠麸、蔬菜表面和水果表皮的农药。通过洗涤、浸泡、去壳、去皮、加热处理等方法, 大幅度消减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溶于水的农药。粮食经加热处理后, DDT可减少13%~49%。水果去皮后DDT可全部除去, 但有一部分六六六, 尚残留于果肉中。肉类经过炖煮、烧烤或油炸后, DDT可除去25%~47%。植物油经精炼后, 残留农药可减少70%~100%。通过碾磨、烹调加工及发酵, 可消减粮食中残留的有机磷农药。

参考文献

[1]陈倩, 骆海明, 赵春玲, 等.北京市食品中五种食源性致病细菌污染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3, 13 (5) :570-571.

[2]张森富, 赵婷.浅析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问题[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09 (3) :101-103, 85.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2761-2005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5.

[4]杨平, 牛春燕.浅谈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J].世界农业, 2009 (12) :43-46.

上一篇:政府影响下一篇:山区公路桥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