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残留与食品安全(精选8篇)
兽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篇1
1 动物性药物残留对人类人体危害
1.1 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与细菌耐药性
兽用抗菌素残留积累, 人食用后可引发过敏反应 (变态反应) 、中毒现象。或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过量使用抗菌素会使敏感菌产生耐药性, 使药效下降。
l.2致畸作用、致突变作用和致癌作用
丙咪唑类抗蠕虫药残留对人体最大的潜在危害是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雌激素、砷制剂、喹恶啉类、硝基呋喃类、硝基咪唑类药物都已证明有“三致”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个别品种已在真核细胞内显示出致突变作用。磺胺二甲嘧啶等一些磺胺类药物连续给药可诱发啮齿动物甲状腺增生, 并有有致肿瘤倾向。链霉素具有潜在的致畸作用, 这些药物引发动物体细胞发生突变, 从而对生育及后代造成危害, 并造成遗传疾病。
1.3 激素样作用
兽用激素类药物残留, 会影响人体正常激素水平、功能, 并有一定的致癌性, 可表现为儿童早熟、肥胖儿。儿童异性化倾向、肿瘤等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引发急性中毒, 出现头痛、心动过速。狂躁不安、血压下降。氯霉素蓄积造成慢性中毒, 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 并且其发生与使用剂量和频率无关。兽药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尤为显著。
兽药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粪便、尿等进入环境, 由于仍具生物活性, 对周围环境有潜在的毒性会对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昆虫等造成影响。进入环境中的兽药被动、植物富集, 然后进入食物链, 同样危害人类健康。兽药残留目前严重影响畜禽产品出口贸易。
2 造成动物性药物残留的原因
(1) 动物疫病总体状况不良, 疫情疫病复杂, 为获得经济利益, 对动物用药治疗或预防性用药成为必然。
(2) 未按动物用药品标示 (标签及说明书) 内容正确使用。药物标签上的用法指示不当。
(3) 对药物型添加剂管理失控, 饲料厂或自配饲料户未按“饲料添加物使用准则”的规定合理使用药物饲料添加物。
(4) 养殖业者直接将动物用原料药任意添加在饲料或饮水中。
(5) 养殖业者使用标有停药期的动物用药品及含药物饲料添加剂后, 未遵守停药期就将禽畜、水产品类及乳蛋品等出售。这是造成药物残留最主要的原因。
(6) 饲料厂制造空白饲料 (未加药饲料) 时, 饲料生产系统中交叉污染到药物。
(7) 畜禽经投药或注射冶疗后, 未做明显记号或隔离处理即一起出售。
(8) 养殖业者购用品质不良、来历不明及不合法动物用药品或药物添加剂。
(9) 生产、销售违禁药物和假冒伪劣产品的源头广, 违法行为隐蔽。有关执法人员素质不高, 玩忽职守。
(10) 对畜禽产品质量认识的较晚, 只注意畜禽产品是否有传染病、是否有寄生虫、外现状态是否卫生、产品是否注水等等表面上的问题, 而对产品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 政府部门也缺乏对畜禽产品深层问题的监督、监测及管理。
(11) 国家投资搞相关研究和管理人员太少, 检测手段较落后。有关政策对内销和出口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规定不一致, 给了违禁药品以使用机会, 不能完全禁止。
(12) 食品产业链中, 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材料的药物残留监测工作有所忽略。
3 动物性药物残留的控制措施
3.1 行政管理措施
3.1.1 加大执法力度, 实现兽药法制管理
除了继续贯彻实施《兽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规定外, 正确面对问题, 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依据我国目前现实存在问题, 根据国际兽疫局规定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OIE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以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食品添加剂、兽药、农残、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和准则制订相关法律规定。完善动物性食品安全法规, 把兽药监控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和国际接轨。
3.1.2 抓好兽药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 (1) 加强队伍建
设, 提高人员素质。一是加大培训兽药执法人员力度。二是建立和完善投诉、举报, 查处, 大要案跟踪、听证、公示等制度, 提高兽药执法监督效能。三是编印兽药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资料, 为兽药管理人员、生产经营人员提供学习材料。四是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 不断改善兽药行政执法手段和装备, 提高办案工作效率。 (2) 广泛宣传, 增强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提高兽药从业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通过各种方式, 开展广泛的兽药法制宣传活动, 为兽药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 加强日常监管, 保障产品质量。维护兽药抽检工作的严肃性, 加大对抽检不合格产品的处罚力度。
3.1.3 继续努力, 切实履行好兽药行业管理职责
(1) 加大执法力度, 继续深入开展兽药专项整顿工作, 严厉打击无生产许可证, 无产品批准文号、无经营许可证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监督企业依法生产、经营、使用兽药, 禁止不明成分以及与所标成分不符的兽药进入市场, 加大对违禁兽药的查处力度;严格规定和遵守兽药的使用对象, 使用期限、使用剂量和休药期等。加大对饲料生产企业的监控、严禁使用农业部规定以外的兽药作为饲料添加剂, 严厉查处违禁药品。 (2) 改革我国的兽医体制, 通过立法建立国家兽医官制度, 实行兽医师执业制度和处方药制度, 任命国家兽医官, 加强兽医师执业鉴定及兽医官考核, 明确各自职责。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维护兽药生产、经营秩序和用药制度。 (3) 深入开展《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规章的宣贯工作, 努力提高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者的法律意识。 (4) 切实做好畜产品中药物残留检测工作, 充分发挥各地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和兽药残留监测中心的作用, 加大对畜产品的抽检密度和抽检频率, 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确保动物及动物性食品质量。 (5) 加大兽药GMP实施力度。把兽药GMP规定作为从事兽药生产的准入条件, 认真贯彻落实《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农麻业部第11号令》和农业部第202号公告的规定, 加快对原有兽药生产企业GMP规划和改造步伐, 努力和世界接轨。 (6) 加强队伍建设, 完善兽药管理制度, 努力提高兽药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3.2 加强对养殖业者及动物性食品加工企业的管理
(1) 根据不同畜禽的不同生长阶段, 加强畜禽饲养管理。提高畜禽的机体抵抗能力, 防止畜禽发生疾病, 减少用药机会。 (2) 要加强饲养畜禽的兽医卫生管理工作, 改善畜禽的生存环境。 (3) 预防畜禽发生疾病, 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使用科学的免疫程序。用药程序、消毒程序、病畜禽处理程序。搞好消毒, 驱虫等工作。科学养殖、用药, 确保畜禽及其产品健康安全、无残留。 (4) 一旦畜禽发病, 要及早淘汰病畜禽。发生传染病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隔离、扑杀等措施, 以防疫情扩散。 (5) 使用安全无毒药物, 要坚持治疗为辅的原则, 在冶疗过程中, 要做到合理。科学用药, 对症适度用药。只能使用通过认证的兽药和饲料厂生产的产品, 避免产生药物残留和中毒等不良反应。尽量使用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兽药”, 不得滥用。 (6) 治疗用药要在兽医人员指导下规范使用, 不得私自用药。用药必须有兽医的处方。处方上的每种药必须标明休药期, 饲养过程的用药必须有详细的记录。要了解兽药的常识, 认识掌握畜禽病情、病因, 准确用药。宰前按规定停药, 对允许使用的药物要按要求使用, 并严格遵守休药期的规定。 (7) 要按照不同畜禽、不同的生长阶段, 正确使用畜禽饲料, 要饲喂“绿色饲料”, 保证原料安全, 要保证所选作饲料的作物无残留。不应将含药的前、中期饲料错用于动物饲养后期, 不得将成药或原药直接拌料使用。不得在饲料中自行再添加药物或合药饲料添加物。 (8) 饲养畜禽, 要做到适时出栏安全上市。必须在规定停药期后, 有条件的要取得当地兽药管理部门发放的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验合格证方可出栏, 在休药期未到时, 不得出售畜禽供人食用。在实际生产中要做到:畜禽免疫注射死苗7d后无并发症才能屠宰食用, 免疫注射活苗对天后无并发症才能屠宰食用;应用抗生素、磺胺药治疗疾病的畜禽, 其肉、奶在停药3d以上才能食用, 如喂含砷饲料, 其肉、奶要停喂5d以上才可食用。
食品动物中兽药残留的控制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既需要兽药生产者的职业责任感, 也需要兽药使用者的自觉自律心;既需要从业者的公德意识, 也需要管理者的严格监管。但是就目前的行业状况而言, 彻底消除兽药残留还任重而道远。要凝聚社会多方面力量, 积极奔走疾呼, 大力倡导和宣传无公害畜牧业, 严厉制止和打击养殖业中非法添加行为, 切实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9–07–20)
肉类兽药残留有多可怕? 篇2
抗生素超标的原因有几个方面,如重复用药、剂量过大、延期用药、不遵守休药期规定等。目前,我国养殖业(猪、牛、羊)的规模太小,一个养殖户可能只养十几头猪,由于缺乏知识和守法意识,滥用抗生素(包括不遵守休药期)的情况还是难以杜绝,这也使得抗生素超标的情况依然存在。
抗生素与抗菌药物
抗生素是指一种由微生物产生、分子量较小,在低浓度下可以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抗菌药物是比抗生素更宽泛的定义,抗菌药物是指能杀灭微生物或者抑制微生物生长,但对宿主有较小甚至没有危害的所有天然的、半合成的或合成的物质。所以,抗生素与抗菌药物只是来源不同而已,作用一样,都可以杀灭微生物或者抑制微生物生长。
和人类一样,动物也会生病。许多致病菌,如大肠杆菌O157、副伤寒沙门氏菌等,不仅会感染动物,而且会通过食物链感染人。养殖业使用抗生素,保障了动物的生长,减少了人类感染人畜共患病的几率,保证了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可以说,抗生素的出现和使用不仅预防与控制了动物疫病,也为人类健康做出了贡献。
我国畜禽产品兽药残留合格率较高
国际上兽药残留安全限量标准主要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标准为主要依据,我国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主要参考CAC,少量参考美国和欧盟。据了解,我国农业部公布的食物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中有302个残留限量指标值与CAC相同,29个残留限量指标值严于CAC,8个残留限量指标值宽于CAC。因此,我国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中有98%的可比指标值已达到或超过CAC标准。
对于批准作为兽药使用的抗生素,我国也有严格的规定。在批准使用前都要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必须完成相关的药学、安全性和药效试验,并经过严格的评价和审查后方予批准生产、使用。除此之外,我国还规定兽用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规范使用。规范使用,是指使用的兽用抗生素产品必须是经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并严格按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使用,包括使用动物对象、适应症、用法和用量、休药期等。可见,我国对兽药使用有着严格的监管措施。只要规范使用兽用抗生素,动物产品不会出现抗生素残留超标情况。
自1999年开始,农业部每年组织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年均抽检动物产品1.4万余批,检测包括肉、蛋、奶等9种动物组织样品,检测的兽药共计24种(类)。检测结果显示,兽药残留超标率从1999年的1.43%降至2015年底的0.11%,2015年共检测畜禽及其产品兽药残留样品16462批次,合格率99.89%。而国家食药监总局的风险监测数据也显示,2015年上半年动物制品的兽药残留合格率达到99.6%。
从目前的监测情况来看,虽然局部可能存在一些滥用情况,但我国的畜禽产品兽药残留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低量残留超标不足以造成危害
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不合格的磺胺、土霉素、氟苯尼考、沙拉沙星和恩诺沙星都是治疗用抗菌药物。产品中兽药残留超标,不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应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但此次抽检不合格产品的残留量还不足以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此次检出的这4种抗生素残留,都有国家经过风险评估制定的残留限量标准(MRL,Maximum Residue Limit)。国家在制定MRL时,首先要根据各种毒理学评价得出的不引起任何毒副作用的剂量,来制定即便一个人一辈子每天都消费有药物残留的肉,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毒副作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然后根据这个ADI值以及人的膳食消费数据,规定各种动物食品中的MRL。举例来说,国家根据对氟苯尼考的科学评价,得出ADI值为600μg/人,进而按照普通人一天吃300克肉计算,规定氟苯尼考在猪肌肉中最高残留限量为300μg/kg,而每天吃600μg的氟苯尼考残留也不会有任何毒副作用。其次,根据我国居民的膳食调查,膳食建议每日消费畜禽肉50—75克。
浅析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与监控 篇3
1 兽药残留的含义及常见兽药残留种类
1.1 兽药及兽药残留的概念
关于“兽药”。食品中兽药残留立法委员会认可的“兽药”指以治疗、预防或诊断为目的, 或者为改变生理功能或行为而用于肉用动物或泌乳动物、畜禽、鱼或蜂等任何食用动物的任何物质。所谓“兽药残留”, 是指“动物产品的任何食用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 (或) 其代谢物, 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在畜禽生产中, 兽药使用不合理, 就会使动物性食品中有兽药残留。
1.2 常见兽药残留的种类
主要有: (1) 主要用于防治动物的传染性疾病的抗生素类药物; (2) 主要用于抗菌消炎的磺胺类药物和硝基呋喃类药物; (3) 用于驱虫或杀虫的抗寄生虫药; (4) 用于提高动物的繁殖和生产性能的激素类药物。
2 兽药残留的原因
2.1 滥用兽药和不规范使用兽药
加之养殖业集约化程度不高, 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生产中不严格按照用药规定合理使用兽药, 致使兽药在预防和治疗动物疫病中滥用现象十分严重。在用药剂量、给药途径和用药部位等方面不符合用药规定, 导致药物在动物体内残留, 从而导致兽药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由于监管不利, 没有严格执行休药期的规定, 休药期过短现象普遍存在, 由此造成动物性食品中残留量严重超标。
2.2 饲料添加剂使用不规范, 违规违法现象严重
一些不法生产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以危害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代价, 把一些国家已经明令禁止使用的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以提高饲料转化率, 增加动物性食品供给量。例如某些性激素、克伦特罗、某些抗生素、抗寄生虫虫等, 由此可能造成畜禽体内药物残留, 而导致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 性激素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畜牧业生产, 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使用性激素类化合物后, 牛羊增重可提高20%左右, 也改善了胴体品质, 提高了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 一定时期内对养殖业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在提高动物性食品产量和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 却出现了激素类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残留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问题。
2.3 使用违禁药物, 造成食品污染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有人甚至使用国家明文规定的禁用药物应用于畜牧业生产, 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食品不同程度的药物污染, 例如“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的作法添加等。
2.4 饲料污染、用药错误或突击使用兽药
饲料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不慎被兽药污染;工作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给同一个 (群) 动物重复使用同类药物或者在出栏前使用大剂量的兽药, 以缓解疾病的表面症状, 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兽药残留, 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危害。
3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带来的危害
3.1 毒性损害
人如果长期食用有兽药残留的动物性食品, 就会使药物蓄积, 当达到一定程度后, 就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例如磺胺类、氨基糖苷类等能够损害肾脏和耳神经。氯霉素是一个特例, 能导致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幼婴儿最为敏感, 可出现致命的“灰婴综合症”。
3.2 过敏与变态反应
过敏与变态反应是一种与药物有关的抗原抗体反应, 与遗传性有关, 与药物剂量的大小无关, 一些人食用因药物残留污染的食物后会出现这种反应。最常见的当属青霉素过敏反应。
3.3 病原菌产生耐药性
如果给动物经常反复使用一种抗菌药物, 就会产生耐药性, 成为耐药菌株。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 使耐药菌株不断增加。这些耐药菌株进入人体, 就会给治疗带来困难, 威胁人类的健康。
3.4“三致”作用
某些残留的药物在人体内蓄积以后, 就会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治疗剂量的四环素类、链霉素具有致畸作用, 硫苯咪唑、丁苯咪唑、硫苯氨酯对动物具有致畸作用, 目前发现的苯唑氨基甲酸甲酯对哺乳动物有致突变作用, 喹乙醇、卡巴氧、硝基呋喃、洛硝达唑等在动物试验中已显示有“三致”效应。
3.5 激素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前, 许多国家均将雌激素用作畜、禽的促生长剂, 一定时期内带来了良好的养殖效益。但是经过研究发现, 雌激素具有致癌的副作用, 就禁止再使用。
4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监控对策
(1) 切实加强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生产和使用的监督管理, 确保《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等法规的实施。
(2) 建立并完善兽药和添加剂残留监测体系, 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由于在药物残留监测方面投入不够, 对检测技术要求高, 检测成本也高, 监测覆盖面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只有尽快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 业务、科研和行政部门通力合作, 建立完善监控体系, 并尽早研制出快速、准确、简便和廉价的检测方法, 才能满足检测的需要。
(3) 开展宣传教育, 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整体意识。只有使整个社会认识到兽药残留的危害性, 增强群众自我防范意识, 使人们都能自觉行动, 铲除危害动物性食品违法行为的土壤, 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宣传, 还可提升养殖从业人员的素质, 增加食品安全生产意识, 自觉遵守《兽药管理条例》等系列法律法规, 禁止使用违禁兽药。
(4) 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积极探索、研制和推广使用新型天然药物制剂, 是减少和预防兽药残留的根本办法。加强监管, 虽然可以从法制方面禁止使用违禁药物, 规范安全生产, 减少药物残留, 但这仅仅是治标不治本, 要从根本上解决兽药残留问题, 只有靠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找到安全、有效、无有害残留的替代品, 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对此国内一些专家和养殖企业一直在探索运用中草药解决抗生素污染问题, 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例如北京大兴区推广“生态环保养猪模式”, 用“天然植物免疫增强剂”替代抗生素, 猪肉中的药物残留问题解决了, 出栏率也得到相应地提高。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动物性食品是人类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其富含优质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 备受消费者青睐。但是由于抗生素在兽医临床和预防动物疫病方面的滥用以及外源性激素和其他药物的不规范应用, 使药物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给人们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食以安为先”。可以说, 食品安全是继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之后又一热点问题。面对“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和“速生鸡”等接踵而来的食品安全事件, 人们不禁要问, 还有什么食物是安全的?现在的时代我们究竟还能吃什么?笔者根据工作实践, 简单阐述了兽药残留的原因、危害和监控对策, 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兽药,残留,危害,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卜明生.浅谈兽药残留的控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6年12期.
如何控制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 篇4
关键词: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兽药,监督管理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是指对食品动物用药后,兽药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和有关杂质可能蓄积残留在动物的组织器官或食用产品中,造成了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我国虽已制定了控制兽药残留的法律法规,但是兽药残留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兽药残害事件时有发生。
1 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研究表明,人体长期摄入低剂量的同样残留物并逐渐蓄积而导致各种器官病变,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导致疾病的发生。其毒害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毒性作用
长期食用兽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后,当体内蓄积的药物浓度达到一定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多种急、慢性中毒。如人食用二噁英后可引起人体软组织、结缔组织、肺和肝肿瘤,降低男性精子数和性功能,降低女性受孕率,导致婴儿出生缺陷如腭裂等,甚至对后代产生有害影响。“瘦肉精”残留中毒事件,导致食用者头痛、手脚颤抖、狂躁不安、心动过速和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危及生命。等等事件不一而足。
1.2 三致作用
研究发现许多药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丙硫咪唑有致畸作用;雌激素等已被证明具有致癌作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个别品种已在真核细胞内发现有致突变作用;磺胺二甲嘧啶等磺胺类药物在连续给药中能够诱发啮齿动物甲状腺增生,并具有致肿瘤倾向;链霉素具有潜在的致畸作用。这些药物的残留量超标无疑会对人类产生潜在的危害。
1.3 过敏反应
许多抗菌药物能使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如青霉素类药物具有很强的致敏作用,轻者表现为接触性皮炎和皮肤反应,重者表现为致死的过敏性休克。
1.4 耐药性
给动物长期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动物体内的细菌就会产生耐药性。而动物体内细菌的耐药性可能会传递给人体的细菌,人体就会出现用抗生素无法控制细菌感染的情况。
1.5 影响人体胃肠道的正常菌群
研究表明,有抗菌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可对人类胃肠的正常菌群产生不良的影响,使一些非致病菌被抑制或死亡,造成人体内菌群的平衡失调,造成病原菌的交替感染,使得具有选择性作用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学药物失去疗效。
1.6 促进性早熟作用
有些饲养场(户)在奶牛和蛋鸡饲料中添加雌激素,以提高产奶产蛋量。研究发现儿童性早熟及肥胖症与此有很大关系。长期摄入含有激素残留的动物性食品不仅破坏了人体的激素平衡,而且有致癌危险。食品中的激素残留对青少年发育有严重的影响。
2 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原因
2.1 用药不当
如使用未经批准的兽药,饲料加工或运输错误,滥用抗生素,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和用药动物的种类等不符合用药指示,使得兽药在体内残留的时间延长。
2.2 不遵守休药期限
不在休药期结束后屠宰动物。
2.3 屠宰前用兽药掩饰病症
为了逃避宰前检查,减少经济损失,个别养殖户对发病动物给药,掩盖病症,增加了兽药在畜体内的残留。
3 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控制的意义
随着我国养殖业由传统饲养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的转变,养殖业中对兽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威胁到了人体健康,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另外,我国动物性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也要必须严格控制兽药残留问题。因此,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控制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4 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的控制对策
我国的兽药残留监控工作起步较晚,但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问题,制订了各种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然而,兽药残留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和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民众的支持,针对目前的现状,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引导
为了规范兽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有效控制兽药等有害物质在畜产品中的残留,国务院和农业部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与控制兽药及其他有害物质残留有关的有:《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定》、《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等。以上这些法规和规章,各兽药生产、经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动物饲养者,畜产品加工者,动物诊疗者,都要认真学习、坚决执行,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政府主管部门也要通过各种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畜产品安全知识,提高饲养户和消费者对兽药残留危害性和兽药残留监控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大家的法制观念,从根本上控制兽药的乱加滥用。
4.2 加强对兽药生产和使用的管理
兽药残留形成的原因涉及诸多方面,但其直接原因是不规范生产、使用兽药,包括:使用违禁药物;不遵守休药期;用于未经批准的对象;采用规定以外的给药途径;不在规定的生长期使用;延长使用期限;不恰当的配伍用药;用作饲料添加剂时,生产、加工、贮存不当。因此,必须加强兽药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养殖者个人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利用政策鼓励和扶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使企业和农户掌握相关的生产技术,自觉按国家标准、准则组织生产。要及时总结生产经验,以典型引路,使生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成为广大农民和企业的共识。避免滥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从源头上控制兽药残留。
4.3 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和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
畜禽饲养场要根据不同畜禽的不同生长阶段,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畜禽的机体抵抗能力,减少畜禽发病和用药。加强畜禽饲养的兽医卫生管理工作,搞好圈舍卫生,改善畜禽的生存环境。及时清除和处理粪便、更换垫草、清洁圈舍、定期消毒、保持畜体卫生。要按照不同畜禽、不同的生长阶段,正确使用畜禽饲料,不得将含药的前、中期饲料用于动物饲养后期,不得将兽药或原料药直接拌料使用。预防畜禽疾病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使用科学的免疫程序、用药程序、消毒程序、病畜禽处理程序等。确有疾病发生时,治疗用药要在兽医人员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得私自用药。用药必须有兽医的处方,有详细的记录。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对症下药,适度用药,避免产生药物残留和中毒等不良反应。尽量使用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残留的兽药。
4.4 建立健全兽药残留监控体系
各级畜牧部门要切实加强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建设,形成地方完善的兽药残留检测网络结构,对兽药、饲料、添加剂、畜产品安全进行统一监控,开展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常规检测,加强兽药残留的监控力度。严把检验检疫关,严防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产品进入市场,使其无销路、无市场。
4.5 加大新兽药研究力度
重视中兽药、微生态剂和酶制剂等高效、低毒、无公害兽药或兽药添加剂的研制、开发和应用,逐步淘汰有潜在危险性的兽药,用高效、残留量少的产品替代残留危害大、易产生耐药性的兽药,减轻兽药残留的危害,从根本上解决兽药残留的危害。
云计算助推现代畜牧业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认为,基于云计算的管理系统给现代奶业发展提供了一个信息化平台,使牧场内部的数据更加精确、全面、即时,而通过云计算进行的数据挖掘可以有效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
Farmeron就是这样的一个网络数据服务商,农场主可以通过Farmeron来收集所饲养牲畜的信息,比如进食、健康状况、繁殖情况、牛奶产量、药物种类或药物计量等信息。而面对如此繁杂的数据,Farmeron可以帮助农场主对其进行更快的分析。而在北京,一家从事云计算应用的公司研发了中国首款奶牛牧场云计算管理系统,向合作牧场提供云应用软件、牧场数据托管、牧场数据智能分析、数据日常监管服务、信息部外包、专家智能分析等服务。
参考文献
[1]马艳梅.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及控制措施.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5(1):37-38.
[2]李翠枝,刘艳辉,郭军.抗生素和其他兽药残留的危害.中国乳品工业,2004(10):17-22.
[3]张宏伟,刘伟,王喆.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原因及控制对策.中国动物检疫,2004(7):1-18.
[4]邓瑛,涂晓明.食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现状.首都公共卫生,2007(4):166-168.
兽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篇5
1 研究资料
中国国家标准: 农业部235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新加坡国家标准;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 CAC /MRL 02—2012《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
2 研究方法
采用逐级对比法,从标准涉及的兽药种类、残留具体食品种类( 靶组织) 、残留限量值三个层面逐级对比,并得出相应结论,对比流程如图1所示。
3 结果表述
3. 1 兽药种类比较结果表述
根据牛类产品兽药的种类差异,分为我国与新加坡相同的兽药种类、我国与CAC相同的兽药种类、我国独有的兽药种类、新加坡独有的兽药种类、CAC独有的兽药种类五种情况。
3. 2 兽药残留具体食品( 靶组织) 比较结果表述
根据牛类产品兽药残留具体食品( 靶组织) 差异,对中国与新加坡以及中国与CAC两个方面的脂肪、肝脏、肾脏、肌肉、乳类以及可食副产品等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3. 3 兽药残留限量值比较结果表述
根据牛类产品兽药残留限量值的高低差异,把某项兽药残留限量值的规定分为六种情况: 中国比新加坡宽松、中国比新加坡严格、中国比CAC宽松、中国比CAC严格、中国与新加坡相同、中国与CAC相同。
4 结果与分析
4. 1 我国、新加坡和 CAC 牛类产品兽药种类的差异
我国有关牛类产品的兽药种类有75项,新加坡有关牛类产品的兽药种类有24项,CAC有关牛类产品的兽药种类有52项。其中,新加坡与我国相同的兽药种类有23项,CAC与我国相同的兽药种类有37项; 与新加坡和CAC相比,我国独有的兽药种类有52项; 与新加坡相比,我国缺失的兽药种类只有1项,与CAC相比我国缺失15项兽药种类。
4. 2 我国、新加坡和 CAC 牛类组织兽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数量比较
脂肪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我国有29种,新加坡有13种,CAC有37种。新加坡比我国缺少16种,两国都有的有13种。CAC比我国缺少7种,而我国比CAC缺少15种,我国和CAC都有的有22种。
肝脏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我国有29种,新加坡有15种,CAC有44种。新加坡相对于我国缺少15种,而我国相对于新加坡的缺少1种,两国都有的有14种。CAC比我国缺少8种,而我国比CAC缺少23种,我国和CAC都有的有21种。
肾脏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我国有20种,新加坡有16种,CAC有39种。新加坡相对于我国缺少4种,两国都有的有16种。CAC比我国缺少9种,而我国比CAC缺少28种,我国和CAC都有的有11种。
肌肉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我国有57种,新加坡有13种,CAC有41种。新加坡相对于我国缺少44种,两国都有有13种。CAC比我国缺少34种,而我国比CAC缺少18种,我国和CAC都有的有23种。
乳类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我国有42种,新加坡有5种,CAC有32种。新加坡相 对于我国 缺少37种,两国都有的有5种。CAC比我国缺少21种,而我国比CAC缺少11种,我国和CAC都有的有21种。
对可食组织、副产品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我国是单独规定,现有7种; 新加坡和CAC对此未作规定。新加坡对牛皮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是单独规定,现有4种; 而我国和CAC对此类产品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均未作规定。
4. 3 我国、新加坡和 CAC 牛类组织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值差异类型的数量比较( 见表 1、表 2)
种
mg/kg
注: 新加坡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中的恩诺沙星指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总和。
由表1、表2可见: 脂肪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中有9种我国和新加坡规定的限量标准相同,有20种我国和CAC的规定限量相同。对红霉素、噁喹酸/恶喹酸的限量值中国比新加坡严格,中国限量值分别为0. 20 mg / kg、0. 05 mg / kg,新加坡限 量值分别 为0. 40 mg / kg、0. 15 mg / kg; 对泰乐菌素、链霉素 / 双氢链霉素的限量值中国比新加坡宽松,泰乐菌素、马拉硫磷的规定我国比CAC宽松。
肝脏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中有11种我国和新加坡规定的标准相同,有15种和CAC的标准相同。对于红霉素的规定中国比新加坡严格,新加坡限量值为0. 40 mg / kg,中国限量值为0. 20 mg / kg; 对于恩诺沙星、双氢链霉素的规定中国比新加坡宽松,新加坡的限量值分别为0. 10 mg /kg和0. 50 mg /kg,中国限量值分别为0. 30 mg /kg、0. 60 mg /kg。有3种我国规定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比CAC严格: 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地塞米松、三氮脒; 有3种我国规定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比CAC宽松,分别为: 多拉菌素、氟甲喹、马拉硫磷。
肾脏的兽药残留标准中有11种我国和新加坡规定的残留限量标准相同,有6种和CAC兽药残留标准规定相同。对泰乐菌素、恩诺沙星、新霉素的限量值中国比新 加坡宽松,中国限量 值分别为0. 20 mg / kg、0. 20 mg / kg和10. 00 mg / kg,新加坡限量值分别为0. 10 mg /kg、0. 10 mg /kg和5. 00 mg /kg;对二氟沙星、红霉素的限量值中国比新加坡严格; 有3种中国规定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比CAC严格; 有2种我国规定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比CAC宽松,替米考星、泰乐菌素中国的限量值分别为1. 00 mg /kg和0. 20 mg /kg,CAC的限量值分别为0. 30 mg /kg和0. 10 mg / kg。
肌肉的兽药残留标准中我国有10种和新加坡规定的限量标准相同,有17种和CAC的规定相同。红霉素的规定中国比新加坡严格,新加坡限量值为0. 40 mg / kg,中国限量值为0. 10 mg / kg; 链霉素 / 双氢链霉素、泰乐菌素的规定中国比新加坡宽松,新加坡对链霉素/双氢链霉素和泰乐菌素限量值分别为0. 50 mg / kg和0. 10 mg / kg,中国限量 值分别为0. 60 mg / kg、0. 20 mg / kg。中国规定的肌肉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有3种比CAC宽松,中国规定的肌肉兽药残留马拉硫磷、磺胺类以及泰乐菌素限制标准分别为4. 00 mg / kg、0. 10 mg / kg、0. 20 mg / kg,CAC规定的限制标准分 别为0. 001 mg /kg、0. 025 mg /kg和0. 10 mg / kg; 有3种中国规定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比CAC严格。
乳类的兽药残留标准中我国有4种和新加坡规定的标准相同,17种和CAC规定标准相同。只有对泰乐菌素的限量值中国比新加坡严格,中国限量值为0. 05 mg / kg,新加坡限量值为0. 20 mg / kg。有2种中国规定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比CAC宽松: 中国规定的阿西莫 林、头孢噻呋 兽药残留 限量分别 是0. 01 mg / kg和0. 10 mg / kg,CAC规定的残留限量标准则分别是0. 004 mg /kg和0. 01 mg /kg; 还有2种中国规定的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比CAC严格,分别为新霉素和泰乐菌素。我国对牛可食组织、副产品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是单独规定,而新加坡和CAC对此未作规定。
5 结论与建议
5. 1 我国与新加坡及 CAC 牛类产品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存在差距
5. 1. 1兽药残留靶组织分类规定缺少统一规划、不够全面我国关于兽药残留的规定基本是农业部的法规规章,多数以公告、令等形式发布,缺乏统一规划,相对分散,不利于查找。我国对牛类产品( 靶组织) 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只涉及脂肪、肾脏、肝脏、肌肉、乳类等,对某些兽药残留限量的规定未涉及牛皮产品( 靶组织) ,而新加坡对牛皮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单独列出,便于参照和实施。
5. 1. 2部分兽药的限量值合理性、科学性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国与新加坡、CAC在一些兽药残留限量的规定上有很大的不同,我国规定的限量值有的过于宽松,例如对肌肉中的马拉硫磷中国规定的兽药残留限量是CAC兽药残留限量的4 000倍; 但有的又过于严格,例如对肌肉中的红霉素、乳类中的泰乐菌素等药物的残留限量规定中国是新加坡的1 /4。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牛类产品兽药残留种类的总量明显多于新加坡和CAC,但种类繁多会给监督和检验检疫带来一定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我国养牛企业的压力,并影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而且部分在国际上没有明确规定的兽药限量标准,在其科学性、适用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5. 2 提高我国牛类产品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水平的建议
兽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篇6
范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海1兽药残留的产生
霞
畜禽在疫病防治过程中, 随意加大用药
(西南盘量和次数, 不按规定的合理配伍使用, 非法大祖使用违禁药品[2], 抗生素亚治疗量使用, 学香不遵守休药期的要求而使用标有休药期的药学 (贵兽药及含药物的饲料添加剂, 从而导致产院州生兽药残留。除了由于疾病防治用药引起
省
40榕外, 也可由于使用了添加含兽药的饲料添07江加剂, 畜禽接触或吃入环境中的污染物, ) 平15县如重金属、霉菌毒素、农药等引起[3]。
罗永2兽药残留的危害由萍牧畜2.1“三致”作用
(西兽“三致医用。当人们”长期食用三致作用即致癌、作用药致畸、物残留的致突变作南大站动物性食品时, 药物在人体内不断蓄积, 学55最终可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造成
药72
学04对人群的潜在危害。最典型的是雌激素、院) 硝基呋喃类、砷制剂等违禁药物, 都已被40证明具有致癌作用。近来发现一些抗生素07也具有“三致”作用, 如四环素类、氨基) 15糖甙类和β-内酰胺类等抗生素均被怀疑具
有“三致”作用[4]。
2.2污染生态环境
兽药对环境的释放程度及释放速度直接决定兽药残留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有的抗生素在肉制品降解速度缓慢, 如链霉素加热也不会丧失活性。有的抗生素降解产物比自体的毒性更大, 如四环素的溶血及肝毒作用。动物养殖生产中滥用兽药、药物添加剂会导致其动物的排泄物及动物产品加工的废弃物未经无害化处理就排放于自然界中, 使得有毒有害物质持续性蓄积, 从而导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最后导致对人类的危害。
2.3影响畜牧业发展
我国是畜禽产品生产大国, 加入WTO使我国畜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而药物残留往往是引发国际贸易中非贸易性技术壁垒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而且严重冲击我们的国际市场的地位。美国以我国输美猪肉、牛肉兽药残留含量超标为由限制输入, 1997年以来, 我国的猪肉、牛肉几乎不能进入美国市场。2000年7月, 欧盟从我国出口的虾仁中检出氯霉素, 由于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超标, 2002年1月31日, 欧盟全面禁止进口中国虾、兔和禽肉等动物性食品[5]。
3应对策略
3.1严格规范兽药的安全生产和使用
要坚持治疗为辅的原则, 需要治疗时, 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合理用药, 科学用药, 对症下药, 适度用药, 并只能使用通过认证的兽药和饲料厂生产的产品, 避免产生药物残留和中毒等不良反应。尽量使用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兽药。要在兽医指导下规范用药, 不得私自用药。
3.2建立科学的兽药残留监控体系
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快国家级、省、市级兽药残留监控机构建设, 建立兽药残留监管网络。整合并充分利用现有食品检验检测资源, 严格实验室资质管理, 初步建立协调统一、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实现检测资源共享, 满足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安全监管的需要。促进检验检测机构社会化, 积极鼓励和发展第三方检测机构, 力争使国家级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兽药安全评价机制, 及时淘汰对动物性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的产品, 完善禁用兽药清单, 统一国家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建立兽药残留监控计划, 尤其要制订中、长期的兽药残留监控计划。
3.3食品企业采取严格管理体系
食品企业严格按照GMP、HACCP等管理体系, 建立良好的肉品原料供应基地, 控制好生产的每一道环节, 把好质量关。在强化广大畜禽养殖和食品加工人员对人兽共用药物使用范围、剂量、休药期等管理意识的同时, 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发动广大兽医卫检和食品卫生监督人员开展技术服务, 食品企业需要采用良好的管理规范, 利用HACCP管理体系, 杜绝有药残的肉源作为加工原料投入市场, 以保证生产出卫生安全的动物源性食品, 防患于未然[6]。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动物性食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 安全与否关系到全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只有真正了解我国兽药残留的现状, 摸清存在的问题, 才能从根本上防控兽药残留, 最大限度地保障畜禽产品的安全, 减少环境污染, 促进和保证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迭部县是甘南地区农牧相结合的县份之一。全县辖11个乡镇, 5.8万人口, 藏族占97%, 有着深远的畜牧业生产根基。全县牲畜存栏21.83万 (头、只、匹) , 年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1/3, 可利用草地面积达14万公顷, 具有很大的利用潜力和发展前景。但是长期以来, 由于信息的闭塞, 技术落后, 加之畜牧业交流较少, 品种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良和延续, 使得原有畜禽品种严重退化, 生产性能较差, 从而阻碍了本县畜牧业的积极发展。现针对影响本县畜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谈一些个人看法。
1畜种改良在发展畜牧业中的意义
家畜育种改良是提高种畜品质、增加良种数量以及改进畜产品的质量与扩大优质产品份额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不断扩大和改良现有家畜品种生产性能和创造新的品种、品系以及利用杂交优势的有效手段。家畜育种改良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 它能提供优良的种畜, 以保证畜群生产力的提高。在畜群中不断的选择优良个体作为种用, 同时淘汰品质较差、生产性能低下的个体, 可以将畜群品质及生产性能逐步提高。
其次, 国内外在培育杂交亲本工作中已取得了很大进展, 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目前, 杂交优势已广泛地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例如, 养猪业中利用杂交优势, 一般商品猪的增重率提高10~20%。
再次, 通过育种改良可以改变家畜产品的类型。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育种改良工作目的的不同, 所形成的家畜和它们产品的类型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 在绵羊中有的是粗毛类型, 有的是细毛类型。而这种类型是可以根据人民生活的需求, 通过育种改良加以改变的。可以把粗毛类型改变为细毛类型, 把役用牛改变为具有一定乳用性能的或肉用性能的类型等等。
最后, 通过育种改良工作可以为畜牧业养殖生产提供相应的合乎规格的家畜品种。在现代畜牧业中, 特别是集约化养猪, 养鸡, 畜禽个体大小, 生长快慢都有一定规格要求, 以适应“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 从而便于科学的经营管理和增加经济效益。
2家畜改良工作的特点
家畜改良工作由于其对象的生物学特性不同于植物, 群体较小, 世代间隔较长, 人工引变较难, 个体价值与饲养成本较高, 受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更复杂等原因, 决定了育种改良工作有以下特点:
2.1长期性
按照常规育种改良, 进展速度是很缓慢的, 特别是光靠表面形状选择更难顺利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是家畜的世代更替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猪最快也1年1个世代, 牛则一般要2年多。由于世代间隔长, 也就决定了育种工作时间较长。加上每一世
浅谈迭部县畜种改良工作发展思路
严肃才 (甘肃省迭部县家畜良种繁育推广站747400)
参考文献
[1]黄邦富.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原因分析[J].福建畜牧兽医, 2008 (2) :39
[2]Committee on Drug Use in Food Animal, Panel on Animal Health, Food Safety and Public Health, Board on Agricultur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The use of drugs in foodanimal:benefits and risks,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2002
[3]WIL SON R C Antibiotic Residues and Public Health[J].Veterinary Sciences and Techniques, 2002, 9 (2) :74~82
[4]贺家亮.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现状及对策[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6 (6) :176~178
[5]聂芳红, 徐晓彬.食品动物兽药残留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 2006 (9) :71~75
兽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篇7
1 危害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兽药残留
1.1 抗生素
1.1.1 耳毒性抗生素
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均属于耳毒性抗生素, 其中新霉素的毒性最大, 因这类药物导致的耳聋一旦发生, 很难治愈。有资料显示, 7岁以下的耳聋儿童中有58%是因滥用耳毒性抗生素所致。这类抗生素是使用最普遍的抗生素之一, 许多养殖动物的感染性疾病经常用到, 如大量用药造成在动物体内蓄积, 可能导致人体发病。
1.1.2 氨基甙类抗生素、头孢唑啉等
易引起儿童药源性肾病, 红霉素、四环素等可引起黄疸、干细胞损伤、严重者可以引起急性肝坏死, 如这些抗生素在动物体内大量蓄积也可引起人体的肾与肝的损伤。此外, 大多数抗菌药物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1.1.3 过敏反应抗生素
主要表现为药热、药疹、寻麻疹, 反应严重时引起剥落性皮炎、休克, 如青霉素类、头孢类、β-内酰胺类, 曾有报导, 因喝牛奶引起儿童青霉素过敏。
1.1.4 几种常用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氯霉素:主要的毒副作用是它的诱变和致癌作用, 氯霉素对畜禽的不良反应是对畜禽的造血系统有毒性, 人们食用有氯霉素残留的动物产品, 会抑制骨髓造血机能, 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和恶性肝细胞肿瘤。目前, 世界各国包括我国都已禁止氯霉素进入食物链。但是, 因为氯霉素在人医上仍可使用, 且药店有售, 加之氯霉素对畜禽肠道疾病的控制效果显著, 在调查中, 有的养殖场的兽药仓库内仍贮藏有少量的人用氯霉素注射液, 虽然调查人员进行了收缴, 但不排除再购和使用的可能。
土霉素:长期大剂量使用能引起肝脏损伤, 以致肝细胞坏死, 致使畜禽中毒死亡。含有土霉素残留的动物产品被人食后, 可使人体中的细菌产生耐药性, 影响抗生素对人体疾病的治疗, 并易使人产生过敏反应及二重感染。
硫酸庆大霉素:用于养鸡生产中, 易出现尿酸盐沉积、肾肿大、过敏休克和呼吸抑制, 特别是对鸡的脑部前庭神经有害。
1.2 氟喹诺酮类药物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较好的药物, 目前, 人医和兽医临床上广泛使用, 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等。原来认为氟喹诺酮类药物不易产生耐药性, 但经过较长期时间的使用, 也发现很多细菌产生了耐药性, 且毒副作用还较明显。因此, 农业部对这类药物也规定了停药期 (如恩诺沙星要求出栏前5天停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目前在各养殖场广泛使用, 每个养殖场都使用过或贮藏有氟喹诺酮类药物。此外, 在一些养殖场 (户) , 还有大剂量使用此类药物的情况。
1.3 其他抗菌药物
1.3.1 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主要使肝肾等器官负荷过重引发不良反应, 如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 急性及亚急性溶血性贫血, 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症状。磺胺类长期使用可造成蓄积中毒, 含有磺胺类药物残留物的动物产品被人食后, 能破坏人的造血系统, 引发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 血小板减少等病症。该类药物目前在养殖场使用也较普遍。
1.3.2 呋喃类药物
呋喃药物主要有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苯烯酸钠及制剂, 其主要危害是产生中枢反应, 如头痛、头晕、睡眠不良, 诱发癫痫、软骨病尿结石和肝损害等。呋喃唑酮 (痢特灵) 连续长期使用, 还可引起出血综合症。该类药物, 因禁止在食用动物中使用, 目前在养殖场基本找不到该类药物, 但有的鸡场承认最近使用过呋喃唑酮。
1.3.3 硝基类药物
主要有甲硝唑、地美硝唑, 临床上应用广泛, 主要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和滴虫病, 如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口腔感染、阑尾炎等。甲硝唑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作用, 如惊厥、共济失调及意识错乱, 偶尔出现末梢感觉神经病变。静脉用药可发生头痛、发热、头晕及虚脱, 还可引起过敏反应, 不仅有皮疹, 且会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 甚至导致白细胞减少。
硝基化合物中的硝基酚钠、硝呋烯腙能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引起中毒。早期中毒症状为嘴唇、指端等部位呈灰紫色。严重中毒者呈现溶血性黄疸出血、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1.3.4 喹噁啉类药物
如喹乙醇、喹烯酮, 是一类人工合成的, 具有优良的抗菌与促生长作用, 曾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作畜禽饲料药物添加剂, 但发现该药物具有致突变和致癌的作用及光敏毒性后, 现已被大多数国家禁止使用。虽然我国对该药品的使用规定是仅仅限于35千克前的肉猪, 不能用于禽类等, 但实际上, 目前, 该药的滥用现象仍较严重。
1.4 杀虫剂
主要包括有机氯、有机磷、砷、氮、有机硫类、拟除虫菊、氨基甲酸酯类、取代苯类、有机杂环类及抗生素等。这类药物有神经毒, 细胞毒等, 可引起人体严重的不可逆性的病变, 导致急慢性中毒或死亡。
1.4.1 有机氯杀虫剂
该类杀虫剂, 如林丹 (丙体六六六) , 在动物体有畜积作用, 可引起动物抽搐中毒症状, 血清转氨酶活性增高, 红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一些有机氯杀虫剂还有致癌作用。这类药物目前很少在兽医临床上使用。
1.4.2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该类杀虫剂高毒, 如呋喃丹 (克百威) , 所含有效成分是胆碱酯酶的不可逆抑制剂。目前主要是在饲草饲料种植中广泛使用, 农药在饲草饲料中的残留, 可能导致在畜产品中的蓄积。
1.4.3 杀虫脒 (克死螨) 与双甲脒
高毒杀虫剂, 对动物与人有致癌的危险。作为抗寄生虫药物在兽医临床仍有使用。
1.4.4 五氯酚钠
主要用于血吸虫疫区的灭螺, 也有的地方用于杀灭水体中鱼类寄生虫。它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肝、肾等器官的损害, 对鱼类等水生动物毒性极大。该药对人类也有一定的毒性, 对人的皮肤、鼻、眼等粘膜刺激性强, 引起中毒。
1.5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如病毒灵、病毒唑、盐酸金刚烷胺等, 现已在畜禽中全面禁止, 但有的养殖场仍在违规使用, 特别是养鸡场。病毒唑可引起心肌炎, 其粪便发干、便秘, 食欲废绝, 精神沉郁, 喜卧, 体温下降, 尿液变红, 出现血红蛋白尿, 黄疸, 严重的到6~7天发生死亡, 死亡率达20%以上。
2 应对措施
2.1 大力推广畜禽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
了解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具体要求与差异, 借鉴先进的畜禽产品生产技术, 大力推广畜禽产品无公害与健康养殖技术。饲养中要控制养殖密度, 关养与放养相结合, 实施分区、分段式饲养和全进全出养殖模式。
2.2 使用国家规定允许使用的兽药原料与成品, 按照规定选用兽药, 正确使用兽药
建立健全兽药使用档案, 随时记录用药情况。禁止使用违禁药品 (物质) , 定期检测药物的安全性, 严格执行休药期, 少使用或不使用促生长药物添加剂。
2.3 加强安全药品的研制开发
目前我国生产的部分兽药品种为国外已淘汰或将被禁用的产品, 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畜禽产品对外出口。因此, 国家和有关企业必须加大科研投入, 增加自主科研创新能力, 提高兽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安全性, 大力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产品, 推广运用酶制剂替代抗生素, 减少违禁药物、可能具有“三致”作用和过敏反应的药物使用, 确保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
2.4 净化养殖环境, 全程控制兽药残留
进入环境中的兽药残留, 在多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 可产生转移、转化或在动植物中富积。因此, 要注意养殖环境的净化, 不要随意改变饲养规程、重复使用污染药物的废水、废弃物和动物内脏, 动物接触厩舍粪尿池中含有药物的废水和排泄物。猪采食废弃物也是引起残留超标的原因之一。猪体内磺胺类药物主要通过粪尿排除到体外, 猪吃了混有磺胺药物粪尿, 血液和组织中就出现可检出的磺胺药物。动物的废弃物的再利用也是引起药物残留的原因之一。用鸡的废弃物喂牛和羊, 很可能引起药物或其他化学物质残留。
2.5 加强兽药残留监控、完善兽药残留监控体系
加快国家、部、省三级兽药残留监控机构的建立, 实格国家残留监控计划, 加大监控力度, 严把检验检疫关, 严防兽药残留超标的产品进入市场, 对超标者给予销毁和处罚, 促使畜禽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换, 使兽药残留超标的产品无销路、无市场、迫使广大养殖场户科学合理使用兽药、遵守休药期的规定, 从而控制兽药残留。
3 几点建议
3.1 加强领导和舆论宣传, 提高质量安全意识
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领导, 要高度重视监管体系的建设。要加大投入, 要有专项资金和专人管理。与此同时, 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畜禽产品安全宣传活动, 提高全民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提倡文明经商, 促进企业自律, 定期公布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结果, 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合法权益, 形成人人讲质量, 守信用的良好社会氛围。
3.2 健全产品质量监管制度, 规范运行机制
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测、评价、披露、奖惩等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规范养殖、加工和经营行为, 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保证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理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 明确监管职责, 实现职责与权利相统一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
3.3 严格执法, 加大畜禽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兽药残留的危害与防控对策 篇8
1 兽药残留的原因
1.1 滥用药品
滥用的药品包括抗生素及违禁药品。在日常饲养过程中, 畜主为了控制疾病的发生, 在畜禽的日粮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及饲料添加剂;为了促进畜禽生长和更好的抗病毒, 盲目使用氯霉素、克伦特罗等违禁药。
1.2 临床上用药不遵守休药期
当前, 传染性的疾病对畜禽构成严重的威胁, 为控制疾病病原体的繁殖, 防止其暴发, 往往还没过休药期, 就又开始使用药物, 或者是进行屠宰等。
2 兽药残留产生的危害
2.1 急、慢性毒副作用
急性中毒的事件相对来说比较少, 但仍有报道。如“瘦肉精”具有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增加瘦肉率的作用, 人在使用后, 出现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症状。药物残留的毒性作用大多是通过长期接触或逐渐蓄积而造成的[2]。如氨基糖甙类可导致耳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的损害, 引起听力下降、眩晕, 儿童脑神经发育异常;四环素类药物能够与骨骼中的钙结合, 抑制骨骼和牙齿的发育;磺胺类药物能够破坏人体的造血机能。长期接触有这些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 可引起慢性中毒。
2.2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2.1 激素类。
一些激素类的残留药物对青少年的成长有极为严重的影响。如长期摄入过多的雌性激素, 会干扰人体的正常激素的平衡, 男的出现胸部扩大、早期秃头、睾丸萎缩等;女的会形成雄性化、月经失调、毛发增多等症状[3]。若长期食入过多雌性激素, 会导致女性化、性早熟等, 而且雌性激素具有明显的致癌作用, 使女性及其后代的生殖器官造成畸形和癌变等。
2.2.2 过敏及变态反应。
某些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氨基糖苷类等常引起变态反应。头孢类的药物使用比较广泛, 所以在代谢和降解产物的时候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轻度的变态反应, 比如像荨麻疹、皮炎、发热等, 严重的会导致休克, 甚至危及生命[4]。还有一些存在于食品中的一些抗微生物药物的残留极有可能引起人体肠道内菌群的紊乱, 破坏肠道的屏障。
2.3 对养殖业发展的危害
当畜禽食入食物中某些有毒物质, 就会抑制某些畜禽的生产性能, 严重的还会导致畜禽的发病或者是死亡。长期使用抗菌药易引起耐药性及二重感染, 并加重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量, 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同时还会影响某些疫苗的接种效果, 使畜禽的生产性能下降, 经济效益减少。由于我国的畜禽产品的兽药残留比较严重, 已经给我国的养殖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4 兽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
畜禽在使用某些兽药之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代谢, 一部分的药物会随着尿液、粪便等排出体外, 从而造成环境、饲料、饮水、场地等的污染。比如高铜、高锌等添加剂的长期使用, 以及有机砷的大量使用, 会造成土壤和饮水的污染。研究发现, 砷对土壤固氮细菌、解磷细菌、纤维分解菌、真菌和放线菌均有抑制作用[5]。
3 控制兽药残留的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
监测兽药残留最有效的措施是对兽药残留进行分析, 必须严格进行检验检疫, 加强监控力度, 严格防止兽药残留超标的畜禽产品流入市场;对于严重超标的, 要加以销毁, 并给予相关人员严厉的处罚。同时, 提高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 让他们切实履行好监测、监督、服务职责, 清楚地掌握兽药和畜禽产品使用说明、规格、不良反应 (毒副作用) 、适用对象、使用剂量以及休药期等, 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畜主, 使他们科学合理地使用兽药。尤其是注重休药期, 未过休药期的, 决不能再次使用兽药, 以免造成兽药残留。
3.2 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
首先, 要依据《饲料药添加剂使用规范》等法规, 加强对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批号、标签等方面的监控, 绝对不能生产没有批准文号的饲料药物添加剂等。其次, 加大对市场上饲料添加剂的收查和管理, 严禁使用未经批准的添加剂。最后, 要依靠法律, 建立完善的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的记录档案, 规范兽药饲料药物添加剂休药期的制度等;限制使用人畜共用的抗菌药物或可能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和过敏反应的药物, 尤其是禁止将它们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6]。
3.3 搞好兽医工作宣传管理
加大宣传是为了让生产者、消费者和相关部门具体的认识到兽药残留的严重危害性。积极推行“绿色”养殖, 达到科学养殖的目的。搞好圈舍卫生, 改善畜禽的生存环境, 一旦发现病畜禽, 要及时淘汰。发生传染病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隔离、扑杀等措施, 以防疫情扩散。
总之, 兽药残留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 一定要避免药物残留, 以保障家禽机体健康,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保障他人身体健康, 保障畜牧业持续发展。
摘要:兽药残留是目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兽药残留的危害直接影响动物性食品质量安全以及人类的身体健康。分析了兽药残留原因、危害, 并提出了相应的监控措施, 以为兽药残留的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兽药残留,危害,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大军.控制兽药残留兽医行业责无旁贷[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7 (1) :75-76.
[2]刘茹.浅谈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及其危害[J].现代农业科学, 2008, 15 (8) :71-72.
[3]黄邦富.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原因分析[J].福建畜牧兽医, 2008, 30 (2) ∶39.
[4]李伟华, 袁仲, 张慎举.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19) :58-65.
[5]贺家亮, 李开雄.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现状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 2006, 23 (7) :22-23.
【兽药残留与食品安全】推荐阅读:
控制兽药残留07-22
兽药安全使用规定05-31
食品残留检测方法05-20
新编兽药安全使用手册11-14
新建 新形势下兽药经销商的思维与策略08-08
兽医兽药06-19
兽药企业07-11
生物兽药08-29
兽药监管10-11
兽药、饲料监察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