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兽药残留

2024-07-22

控制兽药残留(精选8篇)

控制兽药残留 篇1

1 加强生产管理

1.1 正确使用兽药, 执行休药期规定

畜禽饲养期间, 必定会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的侵袭。集约化养殖水品越高, 畜禽疫病防治越显得重要, 兽药在调解动物生理机能, 促进动物生长方面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 兽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应在兽医的指导下按作用、用途、用法、用量、休药期的规定使用。做到“八不”:不自行乱投药物, 不随意添加剂量, 不将原料药直接拌入饲料, 不使用国家禁用的药物, 不购买含药物添加剂的预混剂, 休药期未到不屠宰、不出售、不自食。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中对文中几类药物的休药期规定如下:青霉素类屠宰前休药期肉羊9d、肉牛28d、奶牛弃奶27d;磺胺类药物屠宰前休药肉牛28d、奶牛10d、肉鸡7d、蛋鸡5d;喹乙醇禁用与牛、羊、鸡和35kg以上的猪;盐酸克仑特罗严格禁用。

1.2 加强兽药饲料管理

兽药管理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公布禁用兽药、限用兽药详细名单, 加大兽药市场监管力度, 饲料管理部门要抽样监控预混料中药物的添加情况。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加快养殖业投入品的结构调整与优化, 逐渐淘汰高残留兽药品种, 取缔高残留药物添加剂, 举办养殖培训班, 科学合理地使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

1.3 推进标准化养殖模式

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部门要针对目前畜牧业养殖特点, 制定科学标准的养殖技术规程。努力解决饲养环境卫生状况差、畜禽种类来源复杂、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差、动物饲养档案空白等问题。针对不同动物、不同品种建立养殖规范性强制性文件, 营造有中国特色的畜牧产品化经营模式, 从各个环节杜绝有毒有害物质对畜禽产品的潜在威胁, 提升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2 推进市场准入

2.1 加强残留监测方法的研究

从1994年开始, 我国从畜产品 (猪肉、禽肉、水产品) 中重要禁用兽药 (激素、β-受体激动剂等) 残留的多组分监测技术下手, 建立了一套从筛选、定量到确证的系统分析方法。但在可检品种、检测速度等方面, 在简便、快速、准确等要求上, 距离国际一流水平还有一定距离。为此加强残留监测方法的研究势在必行。

2.2 加强饲料添加剂使用安全性的研究

这些研究应包括添加剂对于靶动物使用的安全性;肠道病原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畜产品中含添加剂或其代谢残留时, 潜在的对消费者的风险;当处理添加剂时, 对接触人员的呼吸道、其他黏膜、眼或皮肤存在的风险;添加剂对环境产生影响的风险;在各种动物中残留物的特性;在动物组织中的消除规律等。

2.3 全面贯彻“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实施标识管理, 增强防范意识

无公害畜禽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动物性食品, 因此, 它是受法律保护的产品, 是比较安全的。

2.3.1 增加识别知识

在购买时应当多家比较, 尤其是将有无公害标识和没有无公害标识的畜禽产品相互比较并从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认真对比。

2.3.2 注意加工

按照食品卫生的要求, 将买回的畜禽产品根据不同的品种, 采取浸泡、清洗、高温消毒处理, 生熟分开等方法也可以降低一部分残留量。

2.3.3 防止污染

尽量不要购买被化肥、药物等污染的包装袋包装过的动物性食品。

2.3.4 关注信息

关注国家公布的有关无公害畜禽产品安全质量信息, 拒绝购买不合格产品。

3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3.1 提高全民意识

站在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的高度, 站在提高国民待遇的高度, 广泛宣传动物性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危害性, 深入残留物对人体所致危害的研究, 建立抗病能力优良动物选育培育计划, 筛选低残留、微残留、无残留的动物疫病防治药品, 制订动物安全养殖用药指南和残留监控操作规范, 依法养殖以提供健康食品。

3.2 加强体系建设, 加大执法力度

畜产品中限制残留量不超标的物质很多, 不允许存在的残留物质更多, 这就必须要求食品检验部门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部门具备高尖端的痕量微量检验设备, 探求更新、更快、更准的检验方法, 培育一支高水平、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同时加大执法力度, 工商、检疫、卫生、技术监督等部门通力合作, 建立绿色、无公害食品良性循环的一条链, 为人类造福。

3.3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各新闻媒体扩大舆论宣传

通过开展科普教育和加强基层技术推广服务, 使养殖户、广大农牧民、兽药生产和经营企业,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 经营企业以及广大消费者了解、掌握兽药科学使用知识和认识饲料安全的重要性, 提高全民的畜产品安全意识, 形成降低残留危害, 保障畜产品安全的良好外部环境。

控制兽药残留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兽药监管工作,提升兽药质量,降低兽药残留危害,促进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加大假劣兽药和违法案件查办力度,进一步规范兽药生产经营秩序;强化兽药和兽药残留监管,兽药产品合格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进一步提高。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

1、禁用兽药(品种见农业部第202号公告、第560号公告)及未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兽药;

2、假劣兽药(品种见2008年兽药质量通报)及兽药标签组方违规产品;

3、非法企业生产的非法产品;

3、猪、禽、牛奶等动物性产品中禁用药物、抗生素(抗菌剂)类药物残留;

(二)重点单位

1、列入农业部兽药质量通报的重点监控企业、假劣兽药生产企业;

2、非法生产企业;

3、列入农业部兽药质量通报的兽药经营企业;

4、兽药使用单位(动物养殖场[户]、动物诊疗所[医院]);

5、兽药残留被取样单位。

(三)重点区域

1、兽药产品合格率偏低省份;

2、兽药残留问题突出省份;

3、畜牧主产区;

4、动物性产品主要出口地区。

四、整治任务

(一)强化兽药GMp监管。完善兽药GMp检查验收标准,规范检查验收活动,保证兽药GMp质量。加强兽药GMp企业后续监管,加大GMp飞行检查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巩固兽药GMp成效,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二)组织兽药市场整治。加大兽药市场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重点区域非法企业、非法产品;加强兽药重大案件查处、曝光工作,进一步净化兽药市场;建立健全兽药重大案件查办、报告、督办及案件处理信息反馈制度,规范执法行为。

(三)加大兽药抽检力度。组织实施兽药监督抽检计划,完善兽药监督抽检制度,规范兽药抽检程序,建立兽药产品抽检与执法联动机制,加大假劣产品通报、处罚力度,提高兽药合格率。

(四)加强兽药使用管理。开展兽药安全合理使用政策、技术指导,建立兽药使用制度,完善养殖用药记录,加强安全用药知识普及,提高养殖用药水平。

(五)加强兽药残留监控。组织实施动物性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扩大残留监测品种、范围,完善残留超标追溯制度,降低残留超标率。

五、工作要求

各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细化方案,明确责任,认真组织落实本方案。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省、地、县三级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二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责任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应整治工作方案。三要严格执法、组织落实,在整治活动中采取专项检查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交叉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法规宣传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把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四要通力合作、协同作战,积极会同公安、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加大整治、查处力度。五是突出重点、查处大案要案,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对大案要案追根溯源,一查到底,严厉处罚。

六、工作安排

本方案实施时间为2009年2月至12月。

(一)部署阶段

2009年2月,我部制定下达2009年兽药监督抽检计划、2009年动物性产品中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全面部署兽药质量监督检测和残留监控工作重点。

(二)集中整治阶段

1.各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兽药GMp监管、市场整治和安全用药活动,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并及时曝光。

2.各兽药和兽药残留检测任务承担单位按要求认真完成兽药和兽药残留抽检工作,按时上报检测结果,积极配合兽医行政部门开展相关工作。

3.组织开展兽药市场执法重点检查和交叉互检活动。

4.加强兽药合理使用指导工作,结合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积极组织兽药法规、安全用药科普宣传报道和资料发放活动。

(三)总结阶段

兽药残留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篇3

1 兽药残留的危害

1.1 毒性作用

有些兽药和添加剂因为在畜产品中残留, 人食用后会对人直接产生毒害作用或累积毒害作用, 如“瘦肉精”。还有一些隐蔽的危害, 如氯霉素等抗生药物, 为人畜共用, 人长期食用含有这种抗生素的肉会产生抗药性, 当人生病时再吃相同的药, 就不会起作用。兽药残留还通过动物粪便排入土壤, 增加土壤的毒性, 使土壤中生长出的植物富含有毒因子, 继续对人类产生危害。且土壤一旦被兽药污染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据了解, 目前几乎所有的圈养动物在生长、生产过程中至少使用1~2种兽药或添加剂, 必然会以残留的方式进入人体及生态系统。

1.2 兽药残留与环境

动物用药后, 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随粪便、尿等排泄物排出, 残留于环境中。

绝大多数兽药排入环境后, 仍然具有活性, 会对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昆虫等造成影响。低剂量的抗生药长期排入环境中, 会造成敏感菌耐药性的增加。耐药基因不但可以贮存于水环境中, 而且可以通过水环境扩展和演化。

进入环境中的动物性药物残留, 在多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 可产生转移、转化或在动植物中富积, 并可以继续进入河流, 对河流造成污染。

2 动物性药物残留的控制措施

2.1 行政管理措施

2.1.1 国家立法

加快立法速度, 加大执法力度, 实现兽药管理和使用的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除了继续贯彻实施《兽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外, 正确面对问题, 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依据我国目前现实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际兽疫局 (International office of Epizootics, OIE) 规定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OIE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以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odex Alimentarlus Comission, CAC) 制定食品添加剂、兽药、农残、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和准则制订相关法律规定。完善动物性食品安全法规, 把兽药监控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和国际接轨。

2.1.2 围绕依法兴牧, 认真抓好兽药法规的宣传、贯彻工作

(1)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人员素质。一是加大培训兽药执法人员力度;二是建立和完善投诉、举报, 查处, 大要案跟踪、听证、公示等制度, 提高兽药执法监督效能;三是编印兽药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资料, 为兽药管理人员、生产经营人员提供学习材料;四是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 不断改善兽药行政执法手段和装备, 提高办案工作效率。

(2) 广泛宣传, 增强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提高兽药从业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通过各种方式, 开展广泛的兽药法制宣传活动, 为兽药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1.3 继续努力, 切实履行好兽药行业管理职责

(1) 加大执法力度, 继续深入开展兽药专项整顿工作, 严厉打击无生产许可证, 无产品批准文号、无经营许可证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监督企业依法生产、经营、使用兽药, 禁止不明成分以及与所标成分不符的兽药进入市场, 加大对违禁兽药的查处力度;严格规定和遵守兽药的使用对象, 使用期限, 使用剂量和休药期等;加大对饲料生产企业的监控, 严禁使用农业部规定以外的兽药作为饲料添加剂, 严厉查处违禁药品。

(2) 改革我国的兽医体制, 通过立法建立国家兽医官制度, 实行兽医师执业制度和处方药制度。任命国家兽医官, 加强兽医师执业鉴定及兽医官考核, 明确各自职责。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维护兽药生产、经营秩序和用药制度。

(3) 切实做好畜产品中药物残留检测工作。充分发挥各地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和兽药残留监测中心的作用, 加大对畜产品的抽检密度和抽检频率, 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确保动物及动物性食品质量。

(4) 加大兽药GMP实施力度。把兽药GMP规定作为从事兽药生产的准入条件, 认真贯彻落实《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农业部第11号令》和农业部第202号公告的规定, 加快对原有兽药生产企业GMP规划和改造步伐, 努力和世界接轨。

2.2 对养殖业者及动物性食品加工企业的管理措施

2.2.l 对养殖业者的管理和技术要求

(1) 根据不同畜禽的不同生长阶段, 加强畜禽饲养管理。提高畜禽的机体抵抗能力, 防止畜禽发生疾病, 减少用药机会。

(2) 预防畜禽发生疾病, 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使用科学的免疫程序, 用药程序、消毒程序、病畜禽处理程序, 搞好消毒, 驱虫等工作。科学养殖、用药, 确保畜禽及其产品健康安全、无残留。

(3) 治疗用药要在兽医人员指导下规范使用, 不得私自用药。用药必须有兽医的处方, 处方上的每种药必须标明休药期, 饲养过程的用药必须有详细的记录。要了解兽药的常识, 认识掌握畜禽病情、病因, 准确用药。宰前按规定停药, 对允许使用的药物要按要求使用, 并严格遵守休药期的规定。

(4) 要按照不同畜禽、不同的生长阶段, 正确使用畜禽饲料, 要饲喂“绿色饲料”, 保证原料安全, 要保证所选作饲料的作物无残留。不应将含药的前、中期饲料错用于动物饲养后期, 不得将成药或原药直接拌料使用。不得在饲料中自行再添加药物或含药饲料添加物。

2.2.2 对动物性食品加工企业的管理

对于实行“企业+农户”经营方式的企业, 应该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支持, 提供药物残留监控服务, 作好药物残留检测工作。对于单纯的加工企业, 要作好原材料的药物残留检测工作, 防止成品中有药物残留, 危害消费者人身健康。

2.3 采用先进和科学的技术

养殖过程中控制兽药残留的措施 篇4

1 改善养殖环境

畜禽饲养场要符合动物防疫要求, 其选址、设计应选择无工业污染、环境安静之处, 防止“工业三废”和噪音对畜禽的侵害, 其空气、水质、土壤均应通过专门机构监测并达到规定标准, 其中空气质量必须符合GB3095-1996中新国标一级, 畜禽用水须达到国家居民生活用水标准GB5749-85的要求, 土壤环境质量参照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食品标准。其建设要标准化设计和施工, 做到地面硬化、粪便易除、光线充足、通风良好、能防暑防寒。

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脑组织代谢障碍。慢性汞中毒时可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此外, 甲基汞对家禽的肝脏和肾脏有毒害作用。

3.4砷的危害砷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 又是剧毒物质。近年来随着砷的生物学作用被发现和证实, 砷化合物在饲料中的添加备受重视。在早期的生产中砷曾以无机态形式添加, 并随之出现动物中毒现象。近年来一些有机砷制剂被开发出来, 如商品名为“洛克沙胂”和“阿散酸”。这些有机砷制剂尽管毒性很小, 但其添加量目前高达80~150mg/kg。大量的砷被动物吸收后在肝脏中蓄积, 绝大多数的砷没有被利用而随粪便排出。砷与巯基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从而阻碍细胞呼吸, 造成细胞代谢障碍。砷对多种酶有抑制作用, 会引起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发生病变。此外, 砷随血液循环进入毛细血管, 会导致血管壁扩张, 通透性增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若长期食用砷含量较高的动物组织会导致病情恶化。

3.5铜、锌的危害铜和锌在饲料中的含量比其它重金属元素高, 可在家禽肝脏中蓄积, 当其在饲料中含量增

2 搞好兽医卫生管理

2.1 搞好圈舍卫生要及时清除和处理粪便、更换垫草、清洁圈舍、定期消毒、保持畜禽体表卫生。

2.2 消毒措施

为了预防疫病, 消毒是养殖场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要有适宜的消毒设施,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消毒目的而定, 通常应选高效、低廉、使用方便, 对人和畜禽安全、无残留毒性, 并且对畜禽体内不产生有害物质的消毒剂。在反复消毒时, 最好选用两种以上化学性质不同的消毒剂, 同时也必须遵守消毒剂配合使用原则及配伍禁忌原则。蛋鸡场不能用酚类消毒剂, 产蛋期禁用酚类、醛类消毒剂。

2.3 及时淘汰患病畜禽

一旦畜禽发病, 要及早淘汰病畜禽。必要时可添加作用强、代谢快、毒副作用小、残留最低的非人用药品和添加剂, 或以生物制剂作为治病的药品, 控制畜禽疾病的发生、发展。发生传染病时, 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隔离、扑杀等措施, 以防疫情扩散。

加时, 家禽肝脏蓄积随之增加, 超过一定限度后, 即转移入肾脏, 此时家禽体开始出现慢性中毒现象。当肝脏中蓄积铜超过一定量时, 就会抑制多种酶的活性而导致肝功能异常, 并发生坏死。同时, 肝脏中的铜大量释放入血也进入红细胞, 导致大量红细胞溶血, 引起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大量的铜进入肾脏, 可引起肾小球坏死、肾衰竭等。高锌主要抑制某些酶的活性, 并降低机体免疫能力, 影响动物食欲和干扰其它矿物元素的正常代谢。另外, 大量的铜、锌随粪便排入土壤, 进而造成土壤铜、锌含量超标, 危害作物生长。

4加强家禽饲料重金属污染的防制

饲料重金属污染, 必然会给畜牧业发展、生态环境、人类自身健康带来难以预料的隐患。防止饲料重金属污染刻不容缓, 应采取一些措施如严控工业“三废”排放、加强农业生产管理, 尽量减少含重金属有毒物质的化肥、农药的施入;减少矿区土壤中重金属向植物中的迁移、加强饲料生产管理等均可以降低家禽饲料中重金属的污染, 从而加强家禽健康, 保障人类安全。

2.4 疾病防治

防治畜禽疾病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使用科学免疫程序、用药程序、消毒程序、病畜禽处理程序, 搞好消毒、驱虫等工作。有的畜禽传染病只能早期预防, 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适时使用疫苗进行预防, 及时搞好疫苗的免疫注射, 搞好疫情监测。防止畜禽发生疫病, 避免动物发病再用药, 确保畜禽及产品健康安全。

3 加强畜禽饲养管理

畜禽的饲养管理是无公害畜禽生产的重要环节, 因此, 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提高畜禽及产品质量。

3.1 选择优良畜禽品种

为保障畜禽产品质量, 要选用优良的畜禽品种, 饲养商品杂交畜禽, 不断改进畜禽品质, 推广先进和改良技术及人工受精技术, 搞好畜禽品种繁育, 以满足畜禽产品安全、优质的要求。

3.2 坚持自繁自养

尽可能避免疫病传染人, 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3.3 科学的饲养技术

无公害畜禽的饲养是以围绕无公害饲料正确使用为核心的技术, 采取限量的采食方式, 视具体情况每日饲喂3~4次, 防止畜禽过分采食引起下痢。每天都要给畜禽充足的饮水。无公害饲料的保存要做到防潮、防霉、防鼠、防污染。

3.4 采用阶段饲喂法

根据不同畜禽的不同生长阶段,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畜禽的机体抵抗能力, 防止畜禽发生疫病、减少用药几率。

3.5 控制环境卫生

饲养户每天必须清理环境卫生, 每户必须建适合饲养规模的防渗透贮粪池, 每千克粪、尿大约用2~5g漂白粉消毒后, 贮于地中待腐熟后送到田里。

4 饲料使用要科学

饲料是畜禽生产的物质基础, 饲料的卫生质量与畜产品的卫生质量是密切相关的, 要提高畜产品的质量, 必须首先提高饲料的质量。一定要做好原料检测、脱毒、保鲜等工作, 尤其是饲料添加剂、配合饲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 应具有该品种应用的色、嗅、味等形态特征, 无发霉、变质、结块、异味、异嗅等现象, 且不得使用违禁药物, 如氯苯砷酸、洛克沙砷不能作为饲料添加剂。要按照不同畜禽, 不同生长阶段, 正确使用畜禽饲料。要饲喂绿色饲料, 保证原料安全, 所选作饲料的作物无残毒。要应用微生态制剂、低聚糖、酶制剂、酸制剂、防腐剂、中草药等绿色添加剂。不将含药的前、中期饲料用于饲养后期, 不得将含成药或原料药直接拌料使用。不得在饲料中自行添加药物或含药物饲料添加物。

5 兽药使用注意事项

5.1 要坚持治疗为辅的原则

需要治疗时, 在治疗过程中, 要做到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对症下药、适度用药, 只能使用通过GMP认证的兽药厂生产的产品, 避免产生药物残留和中毒等不良反应。尽量使用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兽药, 要在兽医指导下规范用药, 不得私自用药。用药必须有兽医的处方, 处方上的每种药物必须标明休药期, 饲养过程的用药必须有详细的记录。

5.2 要有用药情况记录

要对免疫情况、用药情况及饲养管理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必须按兽药的使用对象、使用期限、使用剂量以及休药期等规定严格使用兽药。遵守用药规定, 及时停药。必须填写用药登记表, 其内容至少包括用药名称、用药方式、剂量、停药日期, 并将处方保留5年。

5.3 要遵守药物的休药期规定

要按照不关规定要求, 根据药物及其停药期的不同, 在畜禽出栏或屠宰前或其产品上市前及时停药, 以避免残留药物污染畜禽及其产品, 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5.4 切勿使用禁用药物

饲养畜禽过程中要严格用药管理, 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饲料、兽药管理规定, 严禁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国际卫生组织禁止使用的所有药物 (如已烯雌酚、盐酸克伦特罗和氯霉素等) 不得将人畜共用的抗菌药物作饲料添加剂使用。

在实际生产中要做到:畜禽免疫注射灭活苗7d后且无并发症才能屠宰作为食品, 免疫注射活苗21d后且无并发症才能屠宰作为食品。应用抗生素、磺胺药物治疗患病畜禽, 其肉、奶在停药3d以上才能食用, 如喂含砷饲料, 其肉、奶要停喂5d以上才可食用。

6 定期进行药残监测

在饲养过程的整个过程中, 要定期对水样、饲料、畜禽粪便、血样及有关样品进行药物残留监测, 及时掌握用药情况, 以便正确采取措施, 控制药物残留。

规模养殖场如何控制兽药残留 篇5

1 兽药残留的危害

药物的代谢途径多种多样,但大多数以肝脏代谢为主。药物经胆汁由粪便排出体外,也会通过泌乳和产蛋过程残留在乳和蛋等畜产品中。一些性质稳定的药物被排到环境后仍能稳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从而造成环境中药物残留。这些残留的药物通过畜产品和环境慢慢蓄积于人体和其他植物中,最终汇集于人体,导致人体耐药菌的增加,失去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或因大量蓄积而对畜体产生毒害作用。医学界已证实,畜禽产品中的抗生素、激素及其他合成药物的滥用与残留,往往与人类常见的癌症、畸形、抗药性、青少年性早熟、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等问题以及某些食物中毒有关。

2 控制措施

2.1 注重产地环境

禽场是家禽赖以生存的场所,其环境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禽产品的卫生质量。畜禽饲养场要符合动物防疫要求,其选址、设计应选择无工业污染、环境安静之处,防止工业三废和噪音对畜禽的侵害,其空气、水质、土壤均应经过专门机构监测并达到规定的标准,其中空气质量必须符合GB3095-1996中新国标一级,家禽用水须达到国家居民生活用水标准(GB5749-85)的要求,土壤环境质量参照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食品标准、蔬菜产地环境条件中土壤环境质量指标执行。其建设要标准化设计和施工,做到地面硬化、粪便易除、光线充足、通风良好、能防暑防寒。

2.2 搞好兽医卫生管理

搞好圈舍卫生,改善畜禽的生存环境。要及时清除和处理粪便,更换垫草,清洁圈舍,定期消毒,保持畜体卫生。

(1)消毒措施。为了预防疫病,消毒是禽场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要有适宜的消毒设施,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消毒目的而定,通常应选高效、低廉、使用方便,对人和家禽安全、无残留毒性,并且在禽体内不产生有害物质的消毒剂。在反复消毒时最好选用两种以上化学性质不同的消毒剂,同时也必须遵守消毒剂配合使用的原则及配伍禁忌的原则。蛋鸡场不能使用酚类消毒剂,产蛋期禁用酚类、醛类消毒剂。

(2)及时淘汰患病畜禽。一旦畜禽发病,要及早淘汰病畜禽。必要时可添加作用强、代谢快、毒副作用小、残留最低的非人用药品和添加剂,或以生物学制剂作为治病的药品,控制畜禽疾病的发生发展。发生传染病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隔离、扑杀等措施,以防疫情扩散。

(3)疾病防治。对畜禽疫病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使用科学的免疫程序、用药程序、消毒程序、病畜禽处理程序,搞好消毒、驱虫等工作。有的畜禽传染病只能早期预防,不能治疗,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适时使用疫(菌)苗进行预防,及时搞好疫(菌)苗的免疫注射,搞好疫情监测。防止畜禽发生疫病,避免动物发病用药,确保畜禽及产品健康安全、无残留。

2.3 加强畜禽饲养管理

畜禽的饲养管理是无公害畜禽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要采取以下主要措施,提高畜禽及产品质量。

2.3.1 选择优良畜禽品种

为保证畜禽产品的质量,要选用优良的畜禽品种,饲养商品杂交畜禽,不断改进畜禽品质,推广先进的改良技术及人工授精技术,搞好畜禽品种繁育,以满足畜产品安全、优质的要求。

2.3.2 规范饲养

坚持自繁自养,尽可能地避免疫病传入,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2.3.3 正确使用饲料

无公害畜禽的饲养是以围绕无公害饲料正确使用为核心的技术,采取限量的采食方式,视具体情况饲喂3~4次/d,防止畜禽过分采食引起下痢。每夭都要给畜禽充足的饮水,无公害饲料的保存要做到防潮、防霉、防鼠、防污染。

2.3.4 分阶段饲养管理

采用阶段饲喂法,掌握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根据不同畜禽的不同生长阶段,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畜禽的机体抵抗能力,防止畜禽发生疾病,减少用药机会。

2.3.5 保持环境卫生

采用以粪便无害化处理为中心的环境控制技术。饲养户每天必须清理环境卫生,每户必须建适合饲养规模且防渗的储粪池,粪尿大约用2~5g/kg漂白粉消毒后,储于地中待腐熟后送到田里。

2.4 饲料使用

饲料是畜禽生长的物质基础,饲料的卫生质量与畜产品的卫生质量是密切相关的,要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必须首先提高饲料的质量。一定要做好原料检测、脱毒、保鲜等工作,尤其是饲料添加剂、配合饲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应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嗅、味组织形态特征,无发霉、变质、结块、异味、异嗅,且不得使用违禁药物,如氯苯砷酸、洛克沙砷不能作为饲料添加剂。

要按照不同畜禽、不同的生长阶段,正确使用畜禽饲料,要饲喂绿色饲料,保证原料安全,所选作饲料的作物无残毒。要应用微生态制剂、低聚糖、酶制剂、酸制剂、防腐剂、中草药等绿色添加剂。不应将含药的前中期饲料错用于动物饲养后期,不得将成药或原药直接拌料使用。不得在饲料中自行再添加药物或含药饲料添加物。

2.5 兽药使用

2.5.1 要坚持治疗为辅的原则

需要治疗时,要做到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对症下药,适度用药,只能使用通过认证的兽药,避免产生药物残留和中毒等不良反应。尽量使用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兽药,要在兽医指导下规范用药,不得私自用药。用药必须有兽医的处方,处方上的每种药必须标明休药期。

2.5.2 要有用药情况记录

要对免疫情况、用药情况及饲养管理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必须按照兽药的使用对象、使用期限、使用剂量以及休药期等规定严格使用兽药。遵守用药规定,及时停药。必须填写用药登记,其内容至少包括用药名称、用药方式、剂量、停药日期,并将处方保留5年。

2.5.3 要遵守药物的休药期规定

要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根据药物及其停药期的不同,在畜禽出栏或屠宰前,或其产品上市前及时停药,以避免残留药物污染畜禽及其产品,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2.5.4 切勿使用禁用药物

饲养畜禽过程中要严格用药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饲料、兽药管理的规定,严禁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国际卫生组织禁止使用的所有药物,如已烯雌酚、盐酸克伦特罗和氯霉素等,不得将人畜共用的抗菌药物作饲料添加剂使用,宰前按规定停药。对允许使用的药物要按要求使用,并严格遵守休药期的规定。

在实际生产中要做到:畜禽免疫注射死苗7d后无并发症才能屠宰食用,免疫注射活苗21d后无并发症才能屠宰食用;应用抗生素、磺胺药治疗疾病的畜禽,其肉奶在停药3d以上才能食用,如喂含砷饲料,其肉奶要停喂5d以上才可食用。

2.6 定期进行药残监测

如何控制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 篇6

关键词: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兽药,监督管理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是指对食品动物用药后,兽药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和有关杂质可能蓄积残留在动物的组织器官或食用产品中,造成了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我国虽已制定了控制兽药残留的法律法规,但是兽药残留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兽药残害事件时有发生。

1 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研究表明,人体长期摄入低剂量的同样残留物并逐渐蓄积而导致各种器官病变,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导致疾病的发生。其毒害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毒性作用

长期食用兽药残留超标的食品后,当体内蓄积的药物浓度达到一定量时会对人体产生多种急、慢性中毒。如人食用二噁英后可引起人体软组织、结缔组织、肺和肝肿瘤,降低男性精子数和性功能,降低女性受孕率,导致婴儿出生缺陷如腭裂等,甚至对后代产生有害影响。“瘦肉精”残留中毒事件,导致食用者头痛、手脚颤抖、狂躁不安、心动过速和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危及生命。等等事件不一而足。

1.2 三致作用

研究发现许多药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如丙硫咪唑有致畸作用;雌激素等已被证明具有致癌作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个别品种已在真核细胞内发现有致突变作用;磺胺二甲嘧啶等磺胺类药物在连续给药中能够诱发啮齿动物甲状腺增生,并具有致肿瘤倾向;链霉素具有潜在的致畸作用。这些药物的残留量超标无疑会对人类产生潜在的危害。

1.3 过敏反应

许多抗菌药物能使部分人群发生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如青霉素类药物具有很强的致敏作用,轻者表现为接触性皮炎和皮肤反应,重者表现为致死的过敏性休克。

1.4 耐药性

给动物长期使用含有抗生素的添加剂时,动物体内的细菌就会产生耐药性。而动物体内细菌的耐药性可能会传递给人体的细菌,人体就会出现用抗生素无法控制细菌感染的情况。

1.5 影响人体胃肠道的正常菌群

研究表明,有抗菌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可对人类胃肠的正常菌群产生不良的影响,使一些非致病菌被抑制或死亡,造成人体内菌群的平衡失调,造成病原菌的交替感染,使得具有选择性作用的抗生素及其他化学药物失去疗效。

1.6 促进性早熟作用

有些饲养场(户)在奶牛和蛋鸡饲料中添加雌激素,以提高产奶产蛋量。研究发现儿童性早熟及肥胖症与此有很大关系。长期摄入含有激素残留的动物性食品不仅破坏了人体的激素平衡,而且有致癌危险。食品中的激素残留对青少年发育有严重的影响。

2 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原因

2.1 用药不当

如使用未经批准的兽药,饲料加工或运输错误,滥用抗生素,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用药部位和用药动物的种类等不符合用药指示,使得兽药在体内残留的时间延长。

2.2 不遵守休药期限

不在休药期结束后屠宰动物。

2.3 屠宰前用兽药掩饰病症

为了逃避宰前检查,减少经济损失,个别养殖户对发病动物给药,掩盖病症,增加了兽药在畜体内的残留。

3 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控制的意义

随着我国养殖业由传统饲养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的转变,养殖业中对兽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威胁到了人体健康,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另外,我国动物性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也要必须严格控制兽药残留问题。因此,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控制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4 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的控制对策

我国的兽药残留监控工作起步较晚,但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问题,制订了各种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然而,兽药残留控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政府和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民众的支持,针对目前的现状,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4.1 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引导

为了规范兽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有效控制兽药等有害物质在畜产品中的残留,国务院和农业部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与控制兽药及其他有害物质残留有关的有:《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定》、《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等。以上这些法规和规章,各兽药生产、经营企业、饲料加工企业,动物饲养者,畜产品加工者,动物诊疗者,都要认真学习、坚决执行,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政府主管部门也要通过各种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畜产品安全知识,提高饲养户和消费者对兽药残留危害性和兽药残留监控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大家的法制观念,从根本上控制兽药的乱加滥用。

4.2 加强对兽药生产和使用的管理

兽药残留形成的原因涉及诸多方面,但其直接原因是不规范生产、使用兽药,包括:使用违禁药物;不遵守休药期;用于未经批准的对象;采用规定以外的给药途径;不在规定的生长期使用;延长使用期限;不恰当的配伍用药;用作饲料添加剂时,生产、加工、贮存不当。因此,必须加强兽药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及养殖者个人的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利用政策鼓励和扶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使企业和农户掌握相关的生产技术,自觉按国家标准、准则组织生产。要及时总结生产经验,以典型引路,使生产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成为广大农民和企业的共识。避免滥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从源头上控制兽药残留。

4.3 加强饲养管理,避免和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

畜禽饲养场要根据不同畜禽的不同生长阶段,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畜禽的机体抵抗能力,减少畜禽发病和用药。加强畜禽饲养的兽医卫生管理工作,搞好圈舍卫生,改善畜禽的生存环境。及时清除和处理粪便、更换垫草、清洁圈舍、定期消毒、保持畜体卫生。要按照不同畜禽、不同的生长阶段,正确使用畜禽饲料,不得将含药的前、中期饲料用于动物饲养后期,不得将兽药或原料药直接拌料使用。预防畜禽疾病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使用科学的免疫程序、用药程序、消毒程序、病畜禽处理程序等。确有疾病发生时,治疗用药要在兽医人员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得私自用药。用药必须有兽医的处方,有详细的记录。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对症下药,适度用药,避免产生药物残留和中毒等不良反应。尽量使用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残留的兽药。

4.4 建立健全兽药残留监控体系

各级畜牧部门要切实加强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建设,形成地方完善的兽药残留检测网络结构,对兽药、饲料、添加剂、畜产品安全进行统一监控,开展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常规检测,加强兽药残留的监控力度。严把检验检疫关,严防兽药残留超标的动物产品进入市场,使其无销路、无市场。

4.5 加大新兽药研究力度

重视中兽药、微生态剂和酶制剂等高效、低毒、无公害兽药或兽药添加剂的研制、开发和应用,逐步淘汰有潜在危险性的兽药,用高效、残留量少的产品替代残留危害大、易产生耐药性的兽药,减轻兽药残留的危害,从根本上解决兽药残留的危害。

云计算助推现代畜牧业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认为,基于云计算的管理系统给现代奶业发展提供了一个信息化平台,使牧场内部的数据更加精确、全面、即时,而通过云计算进行的数据挖掘可以有效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

Farmeron就是这样的一个网络数据服务商,农场主可以通过Farmeron来收集所饲养牲畜的信息,比如进食、健康状况、繁殖情况、牛奶产量、药物种类或药物计量等信息。而面对如此繁杂的数据,Farmeron可以帮助农场主对其进行更快的分析。而在北京,一家从事云计算应用的公司研发了中国首款奶牛牧场云计算管理系统,向合作牧场提供云应用软件、牧场数据托管、牧场数据智能分析、数据日常监管服务、信息部外包、专家智能分析等服务。

参考文献

[1]马艳梅.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及控制措施.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5(1):37-38.

[2]李翠枝,刘艳辉,郭军.抗生素和其他兽药残留的危害.中国乳品工业,2004(10):17-22.

[3]张宏伟,刘伟,王喆.动物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原因及控制对策.中国动物检疫,2004(7):1-18.

[4]邓瑛,涂晓明.食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现状.首都公共卫生,2007(4):166-168.

浅谈畜禽产品中兽药残留的控制 篇7

我国的兽药残留监控工作起步较晚, 但有关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问题, 制订了各种监控兽药残留的法规, 这是我国对兽药残留监控保证动物性食品安全的有力措施。但是, 兽药残留监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需要政府和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民众的支持。下面就如何控制兽药的残留谈谈几点想法和建议:

1 严格规范兽药的安全生产和使用

监督企业依法生产、经营、使用兽药, 禁止不明成分以及与所标成分不符的兽药进入市场, 加大对违禁兽药的查处力度, 一旦发现, 严厉打击;严格规定和遵守兽药的使用对象、使用期限、使用剂量和休药期等。加大对饲料生产企业的监控、严禁使用农业部规定以外的兽药作为饲料添加剂。

2 加强饲养管理、改变饲养观念

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 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 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 实施综合卫生防疫措施, 降低畜禽的发病率, 减少兽药的使用。同时, 充分利用中药制剂、微生态制剂、酶制剂以及多糖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制剂来防病、治病, 减少兽药残留。

3 加强兽药残留监控、完善兽药残留监控体系

加快国家、部、省三级兽药残留监控机构的建立, 加大监控力度, 严把检验检疫关, 严防兽药残留超标的产品进入市场, 对超标者给予销毁和处罚, 促使畜禽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换, 使兽药残留超标的产品无销路、无市场、迫使广大养殖场户科学合理使用兽药、遵守休药期的规定, 从而控制兽药残留。

4 加快建立兽药残留检测方法,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畜产品兽药残留分析及控制对策 篇8

目前,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造成兽药残留超标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因素。

1.1 饲料中滥用原料药、药物添加剂造成兽药残留超标

一些企业为追求高效益和高利润,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抗生素、磺胺类、呋喃唑酮等化学药品和其他违禁药品),且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化学药名称和休药期,并向养殖户销售,使畜禽在生长周期体内不断蓄积药物,导致畜产品兽药残留超标。

1.2 治疗疾病中滥用药物造成兽药残留超标

目前抗菌药在畜禽养殖中使用量惊人,经调查发现当前由于一些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非法产品的使用者。同时基层兽医的医疗技术水平不高,一些兽医在治疗疾病中,往往采取“大包围”的方法,一头患病动物要用多种抗生素和多种化学药,致使动物体内蓄积多种药物。特别严重的是由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早期的抗菌药在动物疫病防治中效果逐渐下降,目前不少养殖场为提高疗效、减少损失,超剂量使用抗菌药物,甚至使用在人药中尚属新药的一些头孢类抗生素,不仅造成畜体药物残留超标准,而且加速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对医药资源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是畜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隐患。

1.3 忽视休药期造成兽药残留超标

一些养殖企业或养猪户不按停药期的要求,在动物出栏前的休药期内还继续使用含有兽药的饲料,造成动物产品的药物残留超标。虽然目前国家对大部分兽药制订了明确的休药期,但养殖场为避免停药后可能面临的动物疫病风险,往往不遵守停药期规定,休药期未满就出售畜禽,造成了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超标。

1.4 生产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化学物质屡禁不止

尽管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中添加瘦肉精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不法养殖场户能够通过医药、化工等渠道取得该种类产品,一些替代兴奋剂类物质在养殖中私下使用,由此看来禁用药物的使用未得到彻底禁止。

1.5 技术支称体系不健全

目前在区县级只有种植业产品质量监测检验建设项目,还没有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建设项目,区县对畜产品兽药残留不能检测,缺乏对其执法监管技术支撑依据。虽然当前区乡两级畜牧兽医部门对饲料企业和养殖场加强了日常巡查,而对于有意在饲料生产环节和养殖环节不按规定使用药物的饲料企业或养殖业主,日常巡查的监管作用非常有限。因此,目前区县级不能对畜产品的兽药残留进行检测的现状给不法分子在饲料生产环节和养殖环节违规使用药物提供了可趁之机,导致畜产品残留超标。

2 控制对策

2.1 抓好动物疫病防制,减少疾病发生和兽药用量

要构建动物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按照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在动物饲养场的选址、设计、布局等方面着手,从引种、自繁自养与人工授精制度建立,合理生产工艺流程的建立,科学的消毒、免疫与驱虫程序的建立三方面构建动物饲养场生物安全体系。要做好免疫注射,并加强对免疫效果的监测和动物疫病的检测。要增强动物疫病预防、预警。及时沟通各地区的动物疫病发生情况,进行信息互通和开展风险评估,减少因为动物及其产品的大流通而带来的动物疫病隐患。要严格检疫、隔离制度。

2.2 抓好兽药监管,确保质量安全

进一步加强兽药生产、经营秩序的整顿,从源头杜绝违禁药物和不合格兽药流入养殖环节。特别是当前要大力推进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兽药GSP)的实施,兽药GSP是我国在兽药生产企业实施GMP认证后,从经营环节提高兽药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养殖场兽医技术人员强化兽药法规和科学用药的培训,科学使用抗菌药物,督促养殖场户严格遵守休药期有关规定,减少畜产品中的兽药残留和耐药性病原微生物。同时,要鼓励优质高效低残留的新兽药研发。

2.3 强化畜牧业执法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严格动物饲养投入品的监督管理, 进行兴奋剂检测, 加大对使用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执法检查不能仅针对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 对动物饲养单位也要进行检查, 利用动物耳标等免疫标识推行可追溯制度, 一查到底, 从源头上堵截各类违禁药物的使用。重点打击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物和在饲料中添加兽药而不标识的违法行为, 以及假劣兽药的生产经营行为。对在养殖环节使用禁用药物、以人用药物代替兽用药物的不法养殖场户, 要坚决依法处理, 对典型案件依法从重处理, 以此起到震慑作用。

2.4 加强宣传,提高养殖场户的质量安全意识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养殖场户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接受监督和配合监测工作的自觉性。积极开展安全用药宣传和培训活动。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等媒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加大兽药法律法规和兽药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让农民了解兽药使用的政策法规,及药物使用标准和药物知识。组织开展兽药安全使用现场咨询和培训活动,解决养殖户生产用药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特别要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宣传培训工作,确保农民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促进健康养殖。

2.5 建立药残监测机构,实现畜产品检测常态化

上一篇:狼文化下一篇:公共空间与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