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教师教学

2024-10-18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精选12篇)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 篇1

我1996年毕业于四川省长寿师范学校, 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对三尺讲台的无限向往, 对生我养我的家乡无限眷恋之情, 我回到了我的母校——一所偏远的农村中学。光阴似箭, 岁月如梭, 一晃就上16个年头。作为一名农村教师, 面对农村学生, 又面对频频变换的教材, 对自己的教学工作, 我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反思。

一、对农村学生的反思

据调查统计我现在任教的两个班, 父母外出打工的占75%, 孩子的饮食起居、思想教育直接或间接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从农村学生到农村老师的转变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 所以看到那些学生仿佛就看到自己过去的影子, 所以通过课间与与学生的交流, 自己仿佛是个大孩子, 对同学板不下脸, 威严性不够, 现在农村的孩子本身就是从父母、公婆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 所以对待越是脾气好的老师就越是淘气, 这就是我这十多年来的最大感受。年轻就得付出代价, 所以对学生得反思无论是对于年轻教师, 还是老教师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掌握好学生得心理,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学生心悦诚服, 因为喜欢老师, 也就喜欢老师教的学科, 学习成绩自然就会大幅度提升。而且, 现在的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才会花更多心思, 数学课本就乏味, 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这是我执教十多年来十分关注的问题, 对于教学质量的好坏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二、对农村教师的反思

农村教师长时间身处穷乡僻壤, 信息闭塞, 知识陈旧, 观念滞后, 再加上年龄结构偏老, 学习主动性不强严重制约、束缚新课改高效课堂的快速推进。面对新课程, 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 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如今的教材更注重的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并不是一味的老师为主体, 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要求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教学工作, 我一个最大的认识就是给学生自主交流的时间多了, 学生渐渐成了教室、课堂的主体, 老师只是引导学生、辅助学生的一个个体。如我现在任教的初二两班的数学里, 我讲授的内容可谓微乎其微, 基本都是学生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上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派代表展示探索结果, 我看准时机适当点拨, 这就是新课程的特点。让学生讨论、动脑、学会总结, 老师只是引导学生思考, 最后判断、汇总学生结论正确与否的人。所以作为农村教师的我, 在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方面还需改进, 比如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研活动, 取长补短, 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对近年来教学过程的反思

(一)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识经验基础之上, 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 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 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 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是由内向外的生长, 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 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 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 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了解他们已知的, 分析他们未知的, 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二)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 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适合21世纪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 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1、一期一次的综合素质测评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发展。

淡化考试的功能, 淡化分数的概念, 使“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应该用不同的标准。

比如, 基础好一点的、能力强一点的孩子对他们的要求就高一点, 反之, 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求目标低一点。如果用一个标准来衡量, 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评价中应始终遵循“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原则。

学生在这种激励机制下, 才会觉得有追求、有奋斗目标, 才会有不断探索和挑战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上述几点正是我在农村教学16年的实践和学习时的反思。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 作为一名农村中青年教师, 我们应该尽快成长、成熟起来, 开拓进取, 攻坚克难, 要不断学习、反思, 不断充实自己, 完善自我, 积累经验, 扎根农村中学, 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 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懈奋斗。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 篇2

一、农村生物教师教学行为无效性的原因

1.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导致教学行为无效性。特别在农村有些生物教师对教学不重视,总认为是小学科,心思不放在教学上,有了课就糊弄,教学行为的无效性较普遍。

2.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教师的教学行为无效性。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儿童对学习非常不重视,父母不在身边缺乏有效管理。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又不采取科学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无效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3.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强,导致教学行为无效性。农村生物教师大多数是由一些年龄大的、或者非专业的教师替代,因此对教学设计、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都是非专业化教学。

4.教师缺乏知识、能力的更新和提高,导致教学行为无效性。有些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开展的活动偏少,由于缺乏经费很少安排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特别是有些农村学校教师的视野更是狭窄,有的仍然采用自己上学时老师教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5.特别是有些生物教师的无效语言,导致教学行为无效性。教师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无效的语言,有些是辞不达意,有些是语病、废话或口误。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引出更多笑声,时不时地讲些自嘲式的幽默,但这笑声里并无智慧的启迪。

二、农村生物教师教学行为无效性的对策

当前,我区的建构式生态课堂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和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建构、应用等实现内涵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因此,建构式生态课堂强调和关注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特长发展。

1.要从教师的教风抓起。一所学校的教风怎样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认识到这个重要性,怎样抓好学校的教风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时刻要把抓好教风这项工作放在第一位上。

2.要从学生的学风抓起。一个班的学生学习风气不正,这个班的课就不好上,无论教师的水平有多高,都很难做好教学工作,因此班主任是个重要的角色,一个优秀班主任所带的`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都很高,这就需要生物教师要经常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的学情。

3.要从落实好教学常规管理抓起。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不外乎“备、上、辅、改、检”五个环节,可以说,这些环节如果真正落实好了,我们的课堂就一定是高效的。但要落实好这五个环节,也必须要在各个环节的管理上下工夫。

4.要从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抓起。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首先,要从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学奖、各种表彰的评选、先进的评选等方面给予满足;其次,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研究,学校在对教师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老师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来满足老师不同层次的需要,激励老师更热爱教育事业。

5.要从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培训等方面抓起。围绕“如何优化教学行为”为主题开展校本研训活动:骨干教师开示范课,给别人提供高效课堂的样板;中老年教师开研究课,大家共同会诊课堂、研究优化教学行为的有效方法;青年教师开过关课,通过讲评课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也可以由教学业务精湛、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以讲座的形式介绍教学经验。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使教师深入其中,相互取长补短。

对农村教师教学效能的思考 篇3

一、正视农村教师教学效能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师这一地域性群体是相对城市教师而言的。大量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在教学成绩、学生成就、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知识更新、社会圈子、视野眼界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社会资源不断向城市聚集,农村优秀教师不断流向城市变成城市教师,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不断转向城市,久而久之,农村学校的教师自卑感越来越强,自信心越来越弱,教学效能越来越低。

二、农村教师教学效能低的原因

(一)教师因素

造成农村教师教学效能低的首要因素是教师自身。长期的教学实践让农村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缺乏自信,这种自信的缺乏不仅仅源于教学业绩不丰厚,还在于社会地位不高,收入不多,学生成就不显赫,也有知识退化,视域不宽,等等。尽管这些因素并不全是由教师造成的,但却无情地叠加在一个农村教师身上。这样,必然会造成自信心不足,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能,造成教学效能低。

(二)管理因素

一个教师在学校工作,工作状态如何,教学效能高低,与学校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农村教师教学效能低,管理者在其中难辞其咎。有些农村学校的管理者,面对学校现状,自甘堕落,教学管理不规范,对教师要求不严格,得过且过。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成绩不高,教师教学业绩不好,正如温水煮青蛙,渐渐地,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越来越没有信心,教师效能岂能不低。

(三)家长因素

现在义务教育实行的就近划片招生,免试入学,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对学校进行着单向选择。留在农村就读的学生往往是经济条件较差的,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尽管同样也望子成龙,却因子女接受不到与城市学校一样的优质教育而灰心。家长的这种心态通过学生、家校联系传递给了教师,于是在农村教师的口中经常能听到他们转述家长的话,“老师,你把孩子看着就行,让他在学校混到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家长这样的语言、心态,哪能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

(四)社会因素

激荡的社会转型时期,人的价值观正在破碎、重建,多数人对社会价值的认可由原来对社会的贡献变成了对物质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占有。从物质上看,教师历来不丰,农村教师更是清贫。在一浪浪打工经济的冲击下,农村出现了严重的“脑体倒挂”,教师工资低、收入少,伴之而来的是社会地位低,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甚至其工作艰辛、价值也不被社会所认可,久而久之,农村教师在社会中再也不能昂起头,挺起胸,表现在教学上就是工作热情减退,工作自信消散,工作效能降低。

(五)学生因素

如果说孩子是家长快乐的源泉,那么学生就是教师快乐的源泉。现在,让农村教师快乐的源泉正在消失,倒不是说农村教师没有了学生,而是让农村教师快乐得起来的学生越来越少了。都说现在的孩子难管,学校里问题学生更是层出不穷,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都通过家长、学生汇集到学校,留守儿童问题、单亲家庭问题、品行不良问题、上网成瘾问题、早恋问题……在老师眼中,问题是越来越多,闪光点就越来越少;厌学的越来越多,好学的越来越少;经常是带着满腔热情去,收获一腔怒火回。农村教师从学生那里获得的快乐越来越少,对教学越来越失望,教学效能越来越低下。

三、提升农村教师教学效能的方法

农村教师教学效能低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既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也关系到教师的发展。教师自己要正确应对,同时政府、社会、学校都要真切重视起来,切实行动起来,共同解决农村教师教学效能低问题。

(一)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素养

1.增强责任意识。责任,是一种使命,体现着人的社会必然性,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心,是一种使命感,是个人品德的核心,高度的责任心是高尚品德和良好人格的重要标志。教育事关青少年的成长、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发展,其责任之重,意义之大,其它工作无出其右。教师肩负千钧重担,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克己奉公,将教书育人内化为自身需要,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把职业的责任升华为博大的爱心,于细微处发现丰富,于琐碎中寻找欢乐,于平凡中创造奇迹。

2.更新专业知识。光有一颗教好书、育好人的心是不够的,还要有干好工作的本领,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就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飞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学科、新理论不断喷涌,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模式正深刻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形式。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教师吸收少、消化慢,不能及时优化与更新专业知识、充实教学内容,必将不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影响学生的成长,就会成为教育现代化的绊脚石,阻碍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倒逼着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

3.提升教学能力。有了良好师德,有了丰富知识,能否搞好教学,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磨炼得来。教师要自己给自己定目标,系统地进行教师基本功、学科教学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训练,参加现代教学技能培训,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多看优质课光盘和网络优秀课例。教师要敢于上台展示自己,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诚心向同行请教,真心和他人交流,静心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提炼,形成“学习——展示——交流——改进”螺旋式的进步阶梯,实现教学能力提升。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力度

一所学校的教师,少则几人,多则几百人,如何将这么多知识分子出身的教师组织好,让他们在其中都能人尽其才,在管理上是一个难题,无数人在苦苦探索,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管理模式。一个好校长,往往能团结带领绝大多数教师朝着学校目标合力向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工作的斗志和热情,唤醒教师的工作自信,增进教师对团队、集体的认知,让教师能够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

1.建立效能考核评价及运用制度。教师教学效能如何,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来进行评判。在建立考核评价制度时,要作充分的调研,考虑各种因素,体现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制度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基本一致,如一市、一县,同时也需要让学校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允许学校对制度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制度对教师的效能评价应该是发展性评价,避免只重结果不重变化过程的机械评价。在建立效能考核评价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起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制度。

2.公正运用效能考评结果。一部好的法律,不仅在于制定,更在于执行。教师教学效能能否被激发,不在于是否拥有了科学的效能考核评价制度,而在于对考评结果的正确运用。如何才算正确运用?只有公正运用,不管是奖励也好,惩罚也罢,对考评的结果都要做到公正地运用。“公生明,廉生威”,一项制度从制定、到运用都对所有人平等,才会产生正能量,被大家尊重,并自觉遵守、执行,实现制度目的。

3.探索教师有序退出机制。教师,是一项从事知识传播、更新、创造的职业,如果不持续学习、不提升能力,过不了多久,这样的教师就不适合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退出教师行列。通过效能考评制度,可以清楚地知道谁适合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谁不适合再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了,对于后者,应该有序退出教师行列,否则,真的会误人子弟。

(三)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1.引导社会舆论科学评价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但绝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社会舆论,特别是媒体,需要科学评价学校教育对人的意义,这不仅有利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效能的提升。

2.动员学生家长促进教师效能提升。在城市,普遍的看法是将学校教育看成一辈子幸福的寄托,读书考大学是唯一通向美好未来的道路,以致各类补习班、辅导班占据了孩子快乐假期;在农村,不少人将学校教育当成是“托儿所”,学校只要将孩子看守长大即可,孩子接受完义务教育或长大了就出去打工。家长、学生对教育过度依赖和重视不够,都是对教育作用的不恰当认识,受此影响,也将会不能正确评价教师的作用,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

(四)政府适当提高教师待遇

一个人的自信源于自身的能力、别人的肯定、社会的。各类调研报告、网络数据显示,农村教师的实际收入水平都比较低,与社会其他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相比,这样的收入水平实在不能反映农村教师的职业声望和社会贡献,实在不能让农村教师体面地工作和生活。低下的工资福利待遇,较差的家庭经济状况,是农村教师面临的巨大窘境,且通过教师自身无法得以改变,长期的生活压力,让教师渐渐失去了自信,影响教学效能。教师,本是一个崇高而光荣的职业,应该是一个体面的职业,为了让教师“不为五斗米折腰”,政府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增强教师生活、工作自信,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效能的途径之一。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 篇4

一、调查背景

为了了解农村幼儿教师数学教学语言的使用现状,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和农村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研究”课题组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随班听课、资料检索等调研方式,于2013年9月初至2014年1月底共四次对湘南永州、衡阳、郴州等地区农村幼儿园的1500余名教师进行了调研。本项调研涵盖学前儿童四大数学核心内容:集合与模式、数概念与运算、图形与空间和比较与测量,分别从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趣味性等方面进行考察,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二、现状分析

数学教学语言是指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为了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并达到一定活动目标而使用的语言,它是数学语言与教学语言的有机结合。经调查,农村幼儿教师在数学教学语言使用中时常出现以下情况:

(一)教学语言不准确

1.导入语不准确

案例:中班的数学活动“我的超市开张啦”的导入部分,教师说:“我的超市就要开张了,这些物品该怎样整齐地摆放, 才能让顾客很快拿到他所需要的呢?”听完教师的要求,幼儿操作起自己手中的材料……

教师预先设计的意图是想通过导入语指导幼儿将物品按类别摆放到货架上,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幼儿只是将物品一样一样整齐地摆放到货架上。究其原因,教师的要求———这些物品该怎样整齐地摆放才能让顾客很快拿到他所需要的呢———过于空泛,描述不准确。教师的语言能直接引起幼儿对观察对象的注意,上述要求的语言描述不准确,致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整齐地摆放”之上,没有想到要“分类”摆放。

2.提问语不准确

案例:小班的数学活动“认识2”的拓展中,教师问:“谁能在我身上找出什么是2?”

教师预先设计的意图是想要通过拓展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能运用数字2描述身边数量为2的事物,但这样一个啼笑皆非的问题———谁能在我身上找出什么是2———让幼儿感到困惑,到底是要找老师身上像2的东西还是找2在老师身上的变身……

3.讲述语不准确

案例:中班的数学活动“认识5以内的序数”,教师准备了一排5个房子,每个房子里都住着一只小动物,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每间房子里住着什么小动物, 并领着小朋友说第几间房子里住着什么小动物。

序数具有三个属性:起始性、方向性和位置性。教幼儿认识序数,要求能理解序数的含义,就不能脱离此三性。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序数,就看他能否从不同的方向来确定和表达事物的排列次序。 在此教学案例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没有指出和强调按什么方向定顺序。

4.评价语不准确

案例:大班的数学活动“找座位”中, 教师出示座位票第3排第4座、第5排第2座,请幼儿将座位票正确地贴在相应的座位上,针对幼儿的表现,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语只有“不对”“好”“不错”,没有其他的评价。

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许。教师采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显然忽视了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的特点。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要做到心中有明确的目的,要让幼儿听到评价后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儿,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对幼儿有层次的评价,更能使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得到及时强化和纠正。

(二)教学语言不科学

1.无效提问太多

提问是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频繁使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提问语的教师占到被调查人数的70.39%。 这类提问是一种形式上的互动,使得教学活动看似热闹,但并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师幼互动,很多都属于无效提问。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会提出无需思考的事实性问题,或是只需回忆的简单问题,这些低层次的问题可以吸引幼儿注意,但是不能反复提,那样会使幼儿感到问题过于简单,无法实现启发幼儿思考的目的。有效提问一般具有启发性、 科学性、连续性、针对性等特征。

2.问题的层次性不够

案例:大班的数学活动“能不能”,老师出示了两张图(见图1、图2),并提问: “你认为乌龟能搬走蛋糕吗,为什么?”

面对这样的问题,孩子们不容易发现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往往感觉束手无策。但是通过有层次性的提问,如:“哪一幅图告诉我们苹果比蛋糕重?”“第二幅图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并在此基础上, 教师追问:“为什么乌龟能搬走苹果,就能搬走蛋糕呢?”这样,孩子们的思维不仅被激发得活跃,而且不难回答:“既然乌龟能搬走苹果,就一定能搬走比苹果轻的蛋糕。”在活动前充分分析并设计有层次性的提问就是帮助幼儿搭建思考的台阶。

(三)教学语言无趣味

1.冗长难懂

案例:大班的数学活动“认识球体”, 教师小结:圆形不能随意滚动,球体可以随意滚动;球体从任何位置看都是圆,圆形只是在两个位置上看是圆。

教师小结的重要性在于能使幼儿的感性认识条理化、理性化,给幼儿留下清渐、深刻的印象,因而语言要简明,生动和形象。上述小结语晦涩难懂,若改为: “小皮球,溜溜圆,哪边看去都是圈;小皮球,立不稳,哪边挨地都能滚。”这类直观、形象、有趣的儿歌、顺口溜等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2.缺乏情境、情感

案例:小班的数学活动“我会算”,教师提问:“一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呢?”

虽然教师在提问中考虑到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用一个苹果替代了抽象的数字“1”,但是问题本身还是不免枯燥,倘若创设情境、增添情感,如 “小熊想让小朋友帮它解决一个问题: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几个苹果?你们愿意吗?”这样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和思考的积极性。

三、对策与建议

(一)遵循农村幼儿认识发展规律

农村学龄前幼儿还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因此,农村幼儿教师选择活动内容时应该把尊重幼儿的兴趣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放在首位,遵循幼儿的认识发展规律。要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充分利用农村大自然的现有资源,创设与活动内容相一致的情境,提供操作性强的材料以唤起幼儿的好奇心。借助预设的教学语言引导幼儿开展观察、猜想、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通过生活和游戏来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逐步体验到数学存在的价值。把数学植根于农村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有价值、适合幼儿发展的数学活动过程,让每个幼儿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数学素养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 幼儿教师应在掌握一定的数学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把相关知识融入到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活动中,具备设计适合幼儿特点的各种数学游戏的能力;要求表达清晰、 思考有条理;具备实事求是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能够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指导实际工作。数学素养的提高意味着教师对数学活动的教育目标、内容及核心概念的理解更加准确、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自然,对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趣味性把握得更好。

(三)积极构建自身数学教学语言

农村幼儿教师应在数学活动前准备教学语言、在活动后反思教学语言,在实践中积极建构和提升自己对数学教学语言的认识与把握。在备课时,备注本次活动的关键教学语言。所谓关键教学语言就是直接指向活动目标的教学语言,以及每个活动环节导入与总结时的教学语言。这种预设方式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去打磨、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能够有效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将教学语言加入活动反思内容中去,对自身的教学语言做出切实反思,日积月累,有利于提高自身教学语言的质量和对教学语言的理解与把握。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 篇5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激情与教学变革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整个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深入,对教师队伍,对教学变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农村中小学教育目前已成为国内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随着农村教育研究的深入,农村教育、农村教师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激情与教学变革二者是相辅相成,彼此交融提升的一个过程,缺一不可,农村小学教师如果没有教学激情就不会参 与到当今社会国家所需要的的教学变革中来,同时,教学变革需要教师的激情,教学变革也唯有激情才有效能。才能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的公正公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消除城乡二元制的提供有效途径。

内容:

如何激发农村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工作积极性关系到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而要调动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考虑农村教师的教学工作激情问题。所谓教师的教学工作激情,是指教师充满主动、活力、积极的工作表现。教师工作激情不仅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它还制约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只有明确哪些因素会影响农村教师的工作激情,才能采取更有效的激励措施,进而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农村小学教师教学工作激情主要原因(一)工资低以及福利待遇差

教师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是影响教师工作激情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诸多矛盾归根到底也是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问题。从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与作用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及教师这一职业应当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六章第25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然而事实是,中小学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教师在经济上归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农村教师的待遇福利问题尤为突出,农村教师基本上拿的是“裸体工资”,很多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并未从社会福利制度和保障制度的改革中真正落实到位。甚至一些地方还存在扣减教师工资的现象。农村教师待遇偏低,必然会影响教师的工作激情。我所在的单位,工作了近二十年的教师,全部工资才一千七百多元,这样的工资收入,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能够让教师激情飞扬的工作?(二)成长空间

小学校能否为教师提供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环境,将影响教师对工作的激情。教师对能考虑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为教师提供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的学校会更满意。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对工作激情的内涵更倾向于个人的发展和前途。但是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机会有限、成长空间小。首先,农村社会不能给教师提供方便条件,让教师获得教育和发展的机会。农村社会是一个分化不充分的社会,没有书店、图书馆、大学、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想要买书、看书、提高学历、参与培训都要到县城和大中城市,这无疑增加了教师提高素质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其次,农村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少。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传授新教法、新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教师培训经费困难。部分地区因为地方财政薄弱,没有专项的教师培训经费,造成许多农村教师不得不放弃接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再次,农村学校本身为教师提供的发展机会相对较少,农村学校抓教学强,抓教师教育弱,教师看不到自身发展的前途,从自身成长的角度出发,农村教师的工作激情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降低。(三)工作负担过重

农村的中小学教师缺编严重,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繁重,还疲于应对各种检查、评比、考核的任务,长期超负荷的劳动影响农村教师工作激情。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校大量增加,由于学校缺少甚至没有专职生活教师以及保安人员的编制,导致农村教师除了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学生的生活管理、学校的治安工作。在一些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小学,教师大都从早上六点开始工作,直到晚上学生入睡才能休息,普遍感到压力过大。另外,目前农村地区还存在着许多小规模学校,这些学校因为教师欠缺,一个教师要同时兼任几门学科的教学,在部分农村地区还存在复式教学,教师要担任几个年级的教学任务,使教师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激情。我所在的学校平均每个教师一天要上5节多课,一个星期20多节课是平常事,还要照顾学生,在学生起床后一直到休息的这段时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四)工作条件差

工作条件主要反映在教学条件、学校环境和教师住房上。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把工作条件归属于保健因素,保健因素虽不能带来对工作的满意,但当保健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尽管农村学校近几年在硬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与城市相比,农的教学条件依然较差,如音体美教学设备缺乏、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奇缺等。许多农村教师认为学校的教设备根本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由于没有相应的设施备条件,很多课改计划中的教学课程和试验在农村学课堂上都无法完成。另外,农村教师在生活条件上也法与城市教师相比。(五)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的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是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属于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综合定义可以看出,由于教师职业是典型的助人职业,工作负荷大,社会期望值高,工作责任重,使教师常常不能很好的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导致情绪低落和身体的耗竭,工作满意度低,以至丧失工作的热情,长期下去产生了倦怠心理。

二、提高教师工作激情的对策

(一)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

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城市同等学历和同类学校的教师相比,其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经济地位是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没有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的提高,就谈不上教师社会地位及教师对工作激情的提高。因此,国家在政策方面应给予农村地区教育大力扶持和相对倾斜,建立国家指令性补给政策和规范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逐级转移支付的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要建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中央和地方都应拿出相应的资金,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增加农村地区教师工资津贴补助,通过工资、津贴、医疗保障、住房补助等经济杠杆和评定职称、荣誉等激励措施,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改善农村地区教师生活工作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激情。(二)优化农村教师成长空间

进一步完善教师晋升及进修提高的制度,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并充分体验教师职业的责任感、成就感。首先,学校要为教师晋升提供条件。对于学校来说,行政职位是有限的,为了满足众多教师的晋升需求,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善、合理、透明的竞争机制,开拓教学业务方面和教研方面等多条晋升渠道,让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师在公平竞争环境下都有自己的晋升渠道,满足不同价值观教师的需求,鼓励和建设性地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以最终提高教师工作激情。其次,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鼓励教师定期脱产或在职进修,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的水平,通过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让教师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提高其满意度水平。(三)减轻农村教师工作压力

现阶段的教育对分数的追逐并未减缓,社会、家长、学校仍然以统考成绩、升学率来衡量教师的工作,升学率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福利奖金、职称评定等切身利益。同时新课程改革又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但是农村教师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人对新课程改革只听其名而不知其然,工作压力大、负担重更是不争的事实。社会和学校应该关注农村教师,切实帮助他们减压,建立减轻教师压力的机制,多与教师沟通,要鼓励教师说出自身的感受,以减轻心理负担;建立健全合理的奖惩制度,通过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来考评教师的工作业绩,在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的同时,满足教师荣誉、自尊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环境,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组织氛围 教师的职业是培养人,教师劳动的“产品”是人而不是物,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农村中小学应尽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和宽松、自由的环境,提供充裕的图书资料、现代社会中获取信息的物质条件以及面向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技术手段,以满足教师的教育教学需要。另外,农村学校管理者应实行民主管理,应意识到教师是有知识、有能力、有个性的特殊群体,应以尊重、信任、沟通、交流、引导、促进等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工作氛围,让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真正享有教育自主权并参与学校管理。(五)缓解教师职业倦怠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 篇6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才能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的专业知识是过硬的,可教师的角色并非教会学生们某一种数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却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要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不会束缚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二、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学习教材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师生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材展开的。虽然现在提倡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然而前提都要基于教材与课程标准基础上。有的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热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快乐”了,兴趣浓厚了,却没学到应掌握的知识,那岂不是是本末倒置?熟悉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作为数学教师更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保证不“偏题”,从而让有趣的课堂更具效率!

三、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方式与心理,其自身更应具备良好的心理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心理,并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这样 ,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就有所差别。教师就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思考,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信息,但却费时间,教师就应引导该学生如何筛选重要信息,忽略无关紧要的部分,从而节约时间;又如某些学生比较马虎,这种性格往往会犯一些简单的“错”…… 而教师要掌握学生心理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心理健康起来,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练员可以因年龄等到因素自己运动成绩不好但可以训练出成绩出色的运动员;医生也难免有病,但他们仍然可以给人看病;而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他们全面发展,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教师应当灵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鲁迅曾经说过:“会使枪的使枪,会使棒的使棒”。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首先,通过种种的研修学习,我们每一位教师从专家那里已学到了很多好的经验、好的教学方法。但是我要提醒大家:别人认为“最佳的教学方法”,对于我们农村数学教师来说不一定适用。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搬硬套,别人的方法只能借鉴,要灵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年龄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对于这一点,教师要充分考虑。因为教师长时间的运用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学生就会厌倦,兴趣就会减弱,当然教学效果也会随之降低。所以,教师要随着班级的不同、年级的不同、学生个性的不同,多选择、多转换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积极性上多下功夫,已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因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模式,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就是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少数的学生,教师则要多课外时间和精力“开小灶。”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學生学习方面的损失。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 篇7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 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 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 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为了考试而学习. 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 堵死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道路. 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 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 要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 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 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 才能保证不“跑题”, 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三、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方式与心理情感

每名学生的性格不同, 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 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 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 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 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 但是, 却花费时间比较长, 教师就应当教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 忽略不重要的部分, 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 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 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 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 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到一起, 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 这比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师应当灵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 而相对来说, 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 合适的教学方法, 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 其真正的含义就是适合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 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 别人认为“最佳的教学方法”, 对于我们来说不一定适用. 作为教师, 千万不能生搬硬套 (别人的方法只能借鉴) , 要灵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首先,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因为在同一本教材中, 内容不同, 难易程度也不同,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 灵活的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教好学.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年龄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 对于这一点, 教师要充分考虑. 因为教师长时间的运用一种教学方法教学, 学生就会厌倦, 兴趣就会减弱, 当然教学效果也会随之降低. 所以, 教师要随着班级的不同, 学生个性的发展, 多选择、多转换教学方法, 在提高学生积极性上多下工夫, 已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教学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的动态性, 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这是因为教育与社会发展有着互动的关系, 社会进步不断赋予教育新的含义和功能. 同时教育科研的深入, 又使人们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拓展和深化. 教师要达到“贵在得法”的境地, 尚且需要不断地加以探索、研究和优选教学方法, 更何况教学工作并非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 由此可见, 教育科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今天, 教育面临着深刻变革的形势, 社会不断地给教育教学工作增添新的任务, 提出新的课题和要求, 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 勇于接受挑战, 自觉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有意识地运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并善于思考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方面, 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 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 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另一方面, 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 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 唯有如此, 教师才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被动的工作, 而是主动地创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烧得什么也没有的蜡烛, 而是用科研不断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个只对教材做肤浅了解、按教案简单操作的工匠, 而是必然成为攀登教育科学艺术高峰的实践者.

六、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 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 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教学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总结出:哪些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 哪些经验适用于哪种特殊情况. 有了这些经验, 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 才更能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 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 也要借鉴其他教师的方法和经验, 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取得过优秀教学成绩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 不但要教学生, 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反思, 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 让学生也跟着自己一起进步.

摘要:新时期推进的素质教育,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不断地进步,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要加强专业的培训、认真研究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并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总结教学经验, 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并且让这种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运用.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基本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农村,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江萍.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与培养[J].科技咨询导报.2007 (17) .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 篇8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得以步入校园,接受科学文化的教育. 然而,在农村,受到落后的传统观念和教育方法影响,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学习效果较差, 与城里的学生还有很大差距. 作为一位在农村一线教学多年的工作者,根据我个人教学实践,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该怎样提高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时间短, 如果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没有兴趣, 则课堂教学的质量将难以得到保证. 每节课40分钟,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学生将会出现下列问题:走神、打哈欠、 睡觉、交头接耳、玩游戏、看小说等. 久而久之,学生落下的功课越来越多,基础越来越差,数学成绩跟着下滑,学习信心和兴趣大幅下降. 兴趣对学生来说,永远是学习动力的源泉,是最有效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初中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可以通过如下几个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都是 “填鸭式 ”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停地在黑板上书写,不停地说教,而缺乏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抢答比赛、 分组讨论和角色转换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2. 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课堂氛围低沉,缺乏活力,难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为了活跃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质量, 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可以适时穿插一些笑话、小故事等,使得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幽默.

二、注重课前备课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很多教师往往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 误以为自己对课本内容非常熟练而忽视了备课的重要性,导致其课前不备课或者草草了事. 这种教学方式都是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 为了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 数学教师一定要科学备课. 备课就是教师在课前学习新课程标准, 明确课堂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做到有主有次,层次分明. 然后对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浏览,完成模拟教学,理清教学思路,还要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重心.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一节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因此,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恰当的练习尤为重要. 最后,通过备课,教师还要根据书本的特定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方案,力求在有效的时间里面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注意为学生减轻负担

在当前教育大环境下,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片面的追求升学率,大部分教师都采用题海战术,为学生布置了大量的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 这样的后果是导致大部分学生变成了做题的机器,呆板地一味做题而缺乏思考其中的来龙去脉,在考试时题型一旦变化就不知所措. 当然,数学科目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确保一定量的练习是十分有必要的. 所以, 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要保证教学的质量,教师就要在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上面下工夫. 一般而言, 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有针对性,具有典型性,而不是偏题怪题. 严格控制作业的量,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每一次的作业都认真批改, 并将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 确认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是属于学生的马虎,还是概念不清、原理错误等,在讲评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四、教师要关心学生,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 有些教师总是以教师的身份自居,这样学生与老师之间竖起看不见的墙, 导致师生间的交流甚少,使得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不了解对方的想法,这样的后果是学生在退步而老师却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想帮助学生也帮不上. 因此,为了提高数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上,努力让自己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既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也要关注他们生活中的困难,了解他们心理上的波动并帮助他们稳定心态. 这样学生每天都以快乐、积极、自信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数学科的成绩才能不断提高,老师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观念特点 篇9

本文是对教师观念研究的一个缩影, 作者将关注点放在农村英语教师教学观的研究。教师观念的研究始于九十年代, 外国学者Simon Borg在此领域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 被外界称为此领域的泰斗, 因此本文研究框架基于Simon Borg (2003) (1) 的语言教师的观念模式, 从三个维度:学校、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师教学, 对农村英语教师教学观进行研究。

1.1 教学观的界定

“教师和学习者的观念作为个人差异的一部分, 它能影响二语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和产出”。在语言教学中, 学者们广泛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是他们教学观念的投射和反映, 教学观念作为过滤器, 通过它指导性的判断和决定得以形成”。这正如Freeman和Richards (1996) 所述:“理解教师对教学、观念、思考和做决定的概念化, 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教师教育的本性, 从而更好地我们作为教师而做准备”。 (2)

1.2 教学观念的重要性

Wedell (2001:3) 强调道,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 教师调适自己的新教学观, 定位自己的新角色是势在必行的。教学观作为教师教学的思想基础, 为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提供指导方针, 它是教师教学的灵魂。教师观念也会影响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 Liao (2002) 也提到, “中国英语教师首先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学观, 才能提升在英语课堂中的互动”, 教师观念与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此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和教学需要, 及时汲取先进教学理念的精华, 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观, 为英语教学奠定先进的思想基础。

2. 研究发现:

2.1 农村英语教师教学观的特点

2.1.1 提升教学观的积极性不高

调查中约48%的农村英语教师几个月参加一次学科培训和会议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观, 而且教师对此持不情愿的态度。迫于现状和自身职业发展需求, 很多农村英语教师易满足于现状, 继续学习的动机不强。而这一特征是内在的关键因素, 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农村教师教学观的发展。

2.1.2 在教学中沿用旧的老套教学模式

数据显示约43%的农村英语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 并自己进行教学理论学习, 但多数教师仍沿用老套教学模式, 并且语法翻译法广泛采用, 相反交际法、任务型教学等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很少采用。因此, 意义性教学很少融入到农村英语教学中, 农村英语教学课堂较为枯燥乏味, 并且教师观念仍旧停滞不前。

2.1.3 缺乏英语教学的专业知识

英语课程标准在英语学科中起着纲领性的作用。然而, 在英语教学中, 农村英语教师非常缺乏对新课标的学习, 尤其在偏远农村山区, 存在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充当英语教师, 这些老师更加缺乏对英语学科课标的专业学习, 因此很难掌握课标精神, 更难提升自身教学观念。

2.1.4 过度依赖于原有的教学经验

很多农村英语教师往往依赖于原有教学经验和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学中的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很少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理论的学习, 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速度慢。

2.1.5 教师自我效能感不强

农村英语教师常常对自己的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自我效能感持有消极态度。由于客观的教学环境, 农村和城镇的英语教学条件和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差距较大, 很多英语教师被环境所改变, 逐渐安于现状, 并且对自己的英语教学信心不足和自我效应感不强。这些内在心理因素从各方面影响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进步, 更加阻碍了自身职业发展的道路。

2.2 农村英语教师教学观的影响因素

2.2.1 职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欠佳

农村英语教师缺乏参加职业发展的渠道。在偏远山区, 教学设施不健全, 当地英语教育政策不健全。

2.2.2 专业职业能力

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职业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观。调查显示约60%的农村英语教师毕业于专职院校, 教师年龄层偏高。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 农村英语教师很难适应新教学理论和课标知识。偏远地区的农村英语教师存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现代英语教学脱轨的情况。

2.2.3 缺乏学习英语大纲和提升教学的意识

农村英语教师在英语课标学习上存在惰性现象, 因此他们不能很好地掌握新课标的结构和目标。

2.2.4 教学观念与教学实践存在悬差

农村英语教师意识到教师观念的重要性, 但在真实教学中, 因为教学观念与现实教学不相匹配, 所以他们很少关注于提升自己的教学观。

3. 总结

随着城乡发展, 农村英语教学不断进步, 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农村英语教师在教育改革浪潮中要成为弄潮儿, 就必须革新自身教学观念, 并且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处于客观教学环境的农村英语教师, 有着自己的特殊教学观, 但应该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符合现代英语教学的要求, 并且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 努力提升自己的英语教学观念, 在英语教学职业生涯中探索教学规律, 促进农村英语教学, 缩小城乡英语教学差距。

注释

11 西门博格.“语言教学中的教师认知:回顾语言教师思考, 知道, 信念和所做”[J].语言教学:6, (2003) :81–109.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 篇10

关键词:农村教师,写作,教学能力,策略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教学欲其收效, 欲令学生获得实益, 最重要之一点在提高教师之业务水平。教师业务水平高, 讲读课教得好, 作文课指导得好, 学生自能日进有益。”写作教学中教师的职能是在一个又一个的教学设计中向学生示范如何想、如何写、如何创, 展示思维过程, 让学生在具体的可感知的“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中学习写作。这就要求教师要致力于自身写作素养的提高, 致力于写作教学中指导能力的提高。

一.读书练笔, 提高写作素养

目前, 学生写作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写作水平不高。在农村, 绝大部分教师平时根本不写作, 所以就写不出一篇让人满意的文章, 少部分教师平日练写, 但仅以狭义的“下水文”为主, 这部分教师中的大多数人写“下水文”时, 忽略学生的心身规律和习作特征, 致使“下水文”成人化, 学生难能有效的学习和模仿。教师不会写或写不出好文章, 怎能教会学生习作或教学生写好呢?由此看, 要让学生会写、会创, 教师首先要会写、会创。教师在提高写作素养方面必须做好两件事, 一是“读书”, 二是“练写”。

语文教师读书, 既要“博”, 又要“精”。“博”即博览群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文学等等,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见多”才能“识广”。“精”即精读, 就是有选择地细细品味。教师要精读三部书:一部是文学类书籍, 一部是教育心理学书籍, 一部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书籍。这三部书, 利于教师对语言的感知积累, 利于教师对写作技巧的理解掌握, 利于教师写作能力的提高。

“读书破万卷”, 不一定就能“下笔如有神”, 要想“下笔如有神”, 必须在“读书破万卷”的同时, 写万卷“书”。“打铁才能成铁匠”的谚语道出了这个真理。因此, 教师在博读、精读的同时, 要“博写”、“精写”。“博写”指教师练写各式各样的文章, 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 虽然这些文章不能与作家的作品媲美, 但它们能够让教师在广泛涉猎中掌握各类文章的基本特征, 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 为“精写”打下坚实的基础。“精写”主要指写好“下水文”。教师要写好下水文, 就必须熟知学生的心身特征, 熟知学生的习作规律, 必须把自己变成学生, 用学生的眼睛看, 用学生的头脑想, 用学生的语言表达。这样, 下水文才“源于学生, 高于学生”, 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文章与自己的水平贴近, 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文章的绝妙之处, 产生“跳起来摘苹果”的愿望。这样的下水文才具有针对性、示范性、指导性。

二.研究写作的指导技巧

教师提高了自身的写作素养, 还不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写作教师。有的优秀作家走进课堂教学生写作时, 不受学生欢迎, 这是因为, 他们不会“指导”学生写作, 他们是“作家”, 不是教师。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一种职业, 这里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写作素养”上, 而且体现在“指导能力”上, 因此, “写作素养”与“指导能力”缺一不可, 要二者兼得, 互补共进。

1.构建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既符合“教”的规律, 又符合“学”的规律, 同时符合作文本身规律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举措。例如, 从“材料取舍”角度切入, 可拟定“搜集—交流—取舍”的模式。不同学段学生的习作都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 运用各种方法, 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还要引导学生在“共同交流”中分析材料, 让学生领悟自己占有材料的优与劣, 并根据自己的需要留取与舍弃, 从而使学生对材料不再囫囵吞枣。又如, 从“发表”角度切入, 可构建“示范—模仿—独写”的模式、“话题交流—教师下水—创意表达”的模式、“自由表达—相互交流—赏导评价”的模式。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 篇11

一、正确认识美术课的重要性

(一)改变认识,增加投入:美术是一种视觉美术,需要观摩和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可是这些资料和展示的仪器(如:画册、投影仪、多媒体、场地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由于美术不是主课,在农村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因此学校对美术科目的软、硬件投资比重较轻,使得丰富多采的图片资料无法展示,使得本应丰富多采的美术课堂变得苍白无味,大大降低了美术课的吸引力,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学学“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们应说服领导为我们购资软、硬件设施,改善教学环境;说服主课教师让他们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二)努力上好美术课:我认为,任何一位优秀的美术教师都会意识到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应有选择的利用教材在坚持教学大纲的原则下,有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甚至我们还可以编写自己的校本教材,不断的优化和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如外出写生、组织各种活动、多媒体的运用等)营造美术氛围,不断的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越来越喜欢美术课。

(三)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美术是操作性较强的科目,需要准备大量的资料和绘画工具。因为这是一门副课,所以学生也不重视,因而有很多学生上课都不带工具,没有工具的操作课是上不好的,而且没带工具的那部分学生上课时无所事事,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这就使得兴趣很浓的学生也无法排除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美術课上,使得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老师应一方面想办法积极督促学生准备工具;另一方面也应选取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材料容易准备但又能出效果的教学内容。

(四)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虽然有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多一点美术的细胞,最好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因为美术是副课,所以还是有很多家长担心学生在美术科目上投入过多会影响文化成绩,这也导致学生对美术不重视,减少兴趣。那么我们美术老师应经常做学生、家长的工作,让他们重视美术,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直至学生能主动学习美术。

二、优化教学内容

现在初中美术教材里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涉及到欣赏、剪纸、国画、水粉、水彩、版画、设计、包装、摄影等等。有些内容需要准备大量的绘画材料和工具,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差异,难免有部分学生无法准备用作绘画的材料,这势必会影响到一些课程的开设和课堂质量,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一些校本教材。另外,可适当增加卡通画的课程,因为我发现中学生对卡通可称得上是情有独钟了,这可能是卡通剧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惟妙惟肖的心态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态较相符的原因吧!教材的本土化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这就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和喜欢,更能极大的提高他们的兴趣。

三、丰富教学方法

在现实美术教学当中,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持续,教师就必须不断的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这方面我作了一些这样的尝试:外出写生,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大自然中,让他们用自己的画笔挥洒出一幅幅优美的自然风光图,这样的学习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兴趣;辩论会,在上《世界油画欣赏》一课时,我让学生比较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凡高的《字画像》的两种风格,指出哪一幅更美让他们分组辩论,这样包含在两幅作品中的绘画知识被他们越辩越明,还训练了他们的辩论技巧和口才,同时满足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综合课,音乐、美术和文学都能陶冶人的情操,我在美术课上尝试着和音乐老师合上美术课,这样一节课的内容既有美术又有音乐,使学生感觉非常新鲜。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

美术是视觉美术,需要观摩和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以往大量的范画都由教师亲自动手画,工作量太大教师往往忙不过来,而现在有了多媒体后,网上的大量图片资料都能资源共享,给老师省出了大量的时间,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怎样更好的组织教学。多媒体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极大的丰富了美术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益、优化了课堂效果,所以我认为美术教师不应怕麻烦,应多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五、拓展课外活动

在所有的活动中,校课外活动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美术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美术比赛和画展,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画展中被展出时,他们的兴趣特别高。今年我组织学生参加了很多这样的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起了积极作用,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熏陶。

总之,只要我们在以上的这些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让学生对美术由“假兴趣”转变为“真兴趣”。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浅谈农村幼儿园的美术教学 篇12

我们要知道, 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 并不是以培养多少画家为目的, 而是要对幼儿进行思想上、心理上、情操上以及人格上的教育, 幼儿美术这一学科也是素质教育、全面教育中的非常重要的部分。幼儿在学习幼儿美术这一学科的过程中, 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幼儿借助于绘画表现自己, 抒发自己内在的想法和情感, 从而培养幼儿的情操, 陶冶他们的完美人格。也可以说, 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 可以表现出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看法, 是一个自我剖析的过程。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幼儿画出的画, 来了解每一位幼儿, 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想法、心绪和对周围一切的认识。幼儿教师也可以通过幼儿的绘画观察幼儿的智力成长状况、感情成长状况、直觉成长状况、生理成长状况、创造性成长状况等等。因此, 幼儿绘画可以被幼儿教师或家长当做检验幼儿智力和发育状况的参照物。总的来说, 幼儿美术这一学科在幼儿的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 怎样才能正确地、有效地教学幼儿美术这一学科呢?关于这个问题, 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要重视幼儿美术这一学科

幼儿美术这一学科对幼儿的智力和人格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也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时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刚刚开始表现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 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是有明显的效果的, 而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其中一部分, 幼儿美术包括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极其简单的初步内容, 这些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 可以很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生活的美, 会以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并且还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提高幼儿的智慧。幼儿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对其一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以, 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儿教师都不能忽略, 应该重视幼儿教育这一学科。

首先, 学校应该重视幼儿美术这一学科, 尤其是农村的幼儿园。但很多的农村幼儿园, 由于师资的缺乏或教学设施的不完备, 就忽略幼儿美术这一学科, 我认为学校应该认识到幼儿美术这一学科的重要性, 然后去完善教学设施, 安排好相应的课程和幼儿教师, 然后还要对幼儿教师的教学适当的进行监督。

其次, 是幼儿教师要重视起幼儿美术这一学科。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要以饱满的热情和负责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 对待幼儿。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幼儿对幼儿美术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每一节课让幼儿有所收获, 有所进步。

我们在做每件事的时候, 只有重视了才会用心去做, 努力去做, 竭尽全力去做, 所以说, 在幼儿美术这一学科的教学中, 教师要了解幼儿美术这一学科的重要性, 然后真正重视起来。

二、培养幼儿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美术这一学科中, 学习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让幼儿体会到美术这一学科的美, 体会到幼儿美术这一学科的无穷无尽的乐趣, 才能让幼儿有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他们才会主动地去挖掘和探索, 所以说, 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培养幼儿对幼儿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那么, 如何培养幼儿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呢?关于这个问题, 我有以下建议。

(一) 幼儿教师要创造丰富的、有趣的、具有美术氛围的课堂

幼儿的年龄尚小, 对于新鲜的事物是非常感兴趣的, 直观的事物和形象对幼儿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所以, 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创造丰富的、有趣的课堂。举个例子来说, 幼儿教师可以布置一下教室, 在墙壁上或者是在窗户上都做一些跟美术有关的饰物, 在课堂上也要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道具, 这样不仅丰富了整个课堂, 而且营造了美术学习的氛围, 为幼儿创造了欣赏的气氛。

(二) 幼儿教师要给幼儿动手的机会

绘画也是幼儿美术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涂涂画画也算是幼儿的一种天性, 所以, 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一味地给幼儿讲解, 一定要给幼儿创造写写画画的机会和平台, 让他们尽情地画, 尽情地发挥, 这样有助于激发幼儿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语言调动幼儿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使用丰富的语言、丰富的表情以及丰富的情感, 将其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富有童趣的语言很容易让幼儿产生轻松、愉快的心理, 会使幼儿乐于参与这个课堂, 所以说, 丰富的语言、表情和情感有助于激发幼儿对美术这一学科的兴趣。

(四) 幼儿教师要适当地改变教学地点

我们都知道, 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喜新厌旧的情绪, 在幼儿那个年龄阶段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幼儿教师每天或者是每一节课都让幼儿闷在一间教室里, 那么, 幼儿很容易产生乏味和厌倦的情绪。所以, 幼儿教师应该适当地带幼儿走出课堂。美术学科可以让幼儿感知世界和认识世界, 那么, 这就说明美术这一学科与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将幼儿带出课堂也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 得到很多的收获。

例如, 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户外观察, 然后作画。这样既改变了千篇一律的教学, 做到了创新, 给幼儿带来的新鲜感, 又有助于激发幼儿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可谓是一举多得。

(五) 幼儿教师要给幼儿相对的自由

幼儿美术这一学科对于幼儿来说, 是一门特殊的学科, 幼儿在学习这一学科的过程中, 是不需要被像数学中那样条条框框的公式所束缚的, 美术这一学科需要的是想象力和创造力, 所以, 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要束缚幼儿的思维, 要让幼儿大胆地想象, 大胆地创作。

上一篇:拔桩工程下一篇:中学美术教学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