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林业产业

2024-10-02

乡林业产业(精选10篇)

乡林业产业 篇1

摘要:分析了加鸠乡林业发展状况, 指出了其林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其林业发展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阐述, 并就加鸠乡目前林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林业发展,问题,建议

1 引言

林业是生态建设主体,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根本、最长远的保障。在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3大要素中, 林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保护和利用好森林资源,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农持续增收, 促进林业以短养长, 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加鸠乡位于贵州省从江县西部, 东连宰便, 南接加勉, 西邻光辉, 北依东朗, 距县城125km。境内丛岭环抱, 群山叠翠, 坡高路遥, 气候凉爽, 最高海拔1 341m, 最低海拔590m, 各村寨均坐落在海拔600m~940m的山岭之上。全乡辖19个行政村, 1个居委会, 45个自然寨, 91个村民小组。加鸠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农业山区, 林地占75%, 森林覆盖率为65%, 主产杉、松等树, 林业发展前景广阔。

2 林业产业存在的问题

(1) 资源匮乏短缺, 发展后劲不足, 山上资源破坏殆尽, 林业资源严重匮乏, 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少。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力发展的造林运动, 在近几年已经采伐殆尽, 但资源培育落后, 林业得不到可持续发展。原因是因为在政策的指导下, 在不断的调整树种结构, 忽视乡土树种, 即杉树的发展;由于木材市场不景气, 价格与周边区县相差较大, 造林成本又高, 给林区林农育林、护林积极性不高;林区大量劳动力发生转移, 常年外出务工, 林区缺乏劳力发展林业。

(2) 基础设施落后, 制约林业发展。虽然还有可开发的木竹资源, 但由于地处偏僻, 交通不便, 运输成本太高, 而又没有就近的木竹加工企业。

(3) 林农文化素质低, 大量劳动力发生转移外出务工。同时, 林农发展经济意识较低, 没有发展计划和发展资金等。

(4) 林改后, 林权分散, 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林改使“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山林权属得到细化, 但由于权属过于细化制约了林业的规模化经营发展, 使林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得不到应用和推广。

3 发展对策研究

3.1 完善林业发展规划

(1) 认真做好公益林区与商品林区的规划, 把生态脆弱地, 不宜发展商品林或需要培植大径材的山林地块规划为公益林区;把立地条件好, 交通便利的山林地块区划为商品林区。

(2) 在树种结构的规划上要因地制宜, 优先和大力发展乡土树种, 其次考虑其他树种的搭配发展。

(3) 由于林业是个周期长, 效益见效慢的产业。因此, 要做好林区发展规划, 实现以短养长, 在促进林农增收的同时, 激发林农对林业发展的积极性。

(4) 随着国家多森林生态旅游业的不断重视, 以月亮山、孔明山等为背景, 规划好自然保护区建设, 为下步开发森林资源旅游做准备。

3.2 发展林下种养殖经济

林下种养殖业是见效快的好项目, 如林下养鸡、养蜂, 种植草药等, 这些项目比较适合加鸠乡 (月亮山腹地) 林区的发展。这些项目能在较短时间内产生效益, 且发展势头好, 市场前景广阔, 需要的劳动量不大, 是促进林区林农增收, 实现林业以短养长的好项目。

3.3 引导组建专业合作社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 原集体经营的山林分山到户, 使林农拥有自己的一片林地, 林业经营主体、经营山场相对分散, 而林农又缺资金、缺技术, 没有长期打算, 信息不通, 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加。同时, 由于劳动力发生转移, 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这使得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形成成为林区发展的必然。

(1) 政府引导, 制定优惠政策或在全县扶持一到两家专业合作社, 以起带头示范作用, 促进林农对合作社及相关政策的了解。

(2) 为支持合作社的发展, 避免因常年外出务工或没有劳动力来管护自己的山林, 但有不肯流转、租赁、合作等的林农, 应该制定相应政策。例如, 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等无立木林地在两年内尚未更新造林的, 须将林地转包或租赁等方式纳入合作社进行管理;对于幼林地在规定时间内尚未抚育间伐的或低效林尚未积极配合林业部门进行改造的须将纳入合作社进行管理。林业合作社组建之后, 将筹集到社会的大量资金来发展林业, 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便于林业科学技术的推广, 提高林地生产潜力的最大化。

3.4 争取项目, 完善林区基础建设

随着林业基础性建设地位的提升, 国家对林区基本建设投资逐步加大。把握时期, 抓住机遇, 积极争取项目, 使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新台阶。确保林区的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修建好, 为林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保障。

3.5 加强林业政策宣传, 促进林农投身林业发展

加鸠乡林农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对林业政策理解不透, 一般以张贴或发放等文字形式宣传林业政策, 林农无法读懂读透。建议以工作组形式下乡下村与林农座谈, 以面对面的形式, 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宣传林业政策, 使林农能够理解和接受, 促使他们投身林业发展。

3.6 保护古大珍稀树种

古大珍稀树木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 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见证, 具有重要的科研、文化、生态、历史价值。经初步调查, 加鸠乡境内生长有古大珍稀树木有396株, 主要是楠木、枫香、南方红豆杉等树种为主, 均未实行任何科学保护措施, 大部分属于村寨风水树, 以村规民约来保护。鉴于这些古大珍稀树木频繁遭到人类的破坏, 建议以单株挂牌保护, 完善相关档案。同时, 政府要加大对古大珍稀树木的保护意识, 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确保古大珍稀树木在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态环境下生存。

3.7 加强基层林业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飞速发展, 社会对木材及林副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 对林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基层林业队伍的建设是林区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为适应林业发展的要求, 除了乡政府设有林业站之外, 每个村应派员驻村进行指导。在各村选出懂知识有文化的人进行业务培训, 以便搞好科技示范带头和指导作用, 在林区中形成村村有能人, 户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弼.龙陵县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J].林业调查规划, 2011 (2) :36~37.

[2]肖水清, 李红珍, 曾正泉, 等.林改后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形成与发展探索[J].江西林业科技, 2009 (8) :17~18.

乡林业产业 篇2

马溪乡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城北部,地形呈三角形,与三地区(遵义地区、铜仁地区、黔东南州)、四县(镇远县、石阡县、余庆县、施秉县)、五乡镇(大地乡、坪山乡、白泥镇、牛大场镇、白垛乡)毗邻接壤。距施秉县城48公里,距遵义地区余庆县19公里,东西长18.05公里,南北长18.01公里,周长75.8公里,总面积为180平方公里。地属山区,境内高山林立,岩容发达,东北方较高,最高海拔为1869.3米,西南方偏低,最低海拔656米,全乡辖5个行政村,76个村民组,110个自然寨,1961户,8402人,其中农业人口7779人。乡内居住有汉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是典型的农业、林业乡。全乡有林业用地面积17800公顷,有林地面积为15210.67公顷,其中有10438.9公顷被划为天然林重点管护范围,全乡天保工程管护员28个,2002年至2005年共完成退耕还林2329.11亩。

(一)“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林业产业开发为平台,整合林业发展资源,推动林业进步,发展现代林业。通过深化改革,科技创新,解放思想,抢抓住机遇,加大投入等措施推动马溪林业平稳较快发展,为马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

1、以封为主,封、造、改、管相结合,提高全乡林分质量,提高林地利用率,提高林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

2、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区域领先,整体提高全乡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形象、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的原则。

3、区域生态地位重要,要增加投入加大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努力提高森林防护作用,提高林业生态效益的原则。

4、加大林业产业开发工作力度,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努力 提高全乡林业建设经济效益,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原则。

5、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立体开发,努力提高林业建设的综合效益的原则。

(三)产业富民工程

加大对林业产业开发的领导力度,扩大规模,增加效益,打造区域产业优势和龙头产业,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全乡林业生态建设良性发展。在适宜区域、适宜村组重点抓好以下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1、板栗造林和嫁接改造。

2、利用现有的马尾松资源种植茯苓,建立茯苓种植合作社,以重点户带动散户。

3、重点小流域内封沟进行林蛙半人工养殖。

4、香菇等食用菌种优良品种培育和种植,全乡建立食用菌协会或合作组织1个,培育以马溪香菇为主的生产、销售集散地市场。

(四)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领导,巩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成果。

1、加强护林防火工作,严格控制野外用火,火灾、火警过火面积每年控制在上级规定的范围以下。

2、依法严厉打击林业“两乱”,杜绝大面积毁林违法犯罪行为。

3、严格审核征占林业用地手续,对违法占用林业用地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减少林业用地无偿流失。

4、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做到有害不成灾;严格对检疫性森林病虫害进行检疫、检查和预测预报,减少检疫性森林病虫害对全乡森林资源造成侵害。

5、依法进行森林经营活动,避免因工作失误造成森林资源过量消耗。

乡林业产业 篇3

【关键词】 林业产业 林业生态建设

1. 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直接影响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大洪水的背后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尘暴的背后是沙漠化、荒漠化;气候变化背后是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加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事实上,中国的生态危机远不止此,早在世纪之交的1998年,一场持续百天的全国性特大洪水,冲毁了无数良田、家园,洪峰频率之密、洪水流量之大、流域范围之广,百年罕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2.3亿人,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各地估报的直接经济损失2484亿元。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发生10余次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造成部分地区机场关闭、交通中断,其频率之高、来势之猛、影响范围之大,不断刷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沙尘暴和沙尘灾害纪录。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叫人不得不联想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

当前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沙漠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温室效应加剧等六大生态危机,在中国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六大生态危机,每一样都与森林的植被破坏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以木材生产为主一直是中国林业的首要任务。中国林业的状况产出多于投入,中国生态的状况破坏大于治理,总体形势十分严峻。

20世纪末,随着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相继启动,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局部乃至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森林生态基础还十分脆弱,生态建设的速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协调,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趋势,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极端性天气增多等主要原因:

1.1我国森林资源底子薄,表现在总量不足,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林分蓄积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5%左右;分布不均,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西部森林资源极度匮乏;经营水平低,人工林经营水平不高,树种单一,林木过量采伐现象依然存在。

1.2人口、经济高速增长带来对森林资源的高需求,森林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相当尖锐,带来森林资源的巨大消耗。

1.3林业投入长期不足。近年启动的国家林业六大生态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债资金,国家财政资金所占比重不高,生态建设投入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1.4林业行业各项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不顺,影响社会资源向林业行业的集中,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

1.5我国主要林区90%为山区,森林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问题还没有完全协调好。中国林业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2. 发展林业产业必须正确处理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森林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面既包涵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满足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如何认识和协调两者关系的问题。而且,随着人们对森林功能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和对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对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生态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1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能是负效益),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直接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的,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2.2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依存和促进的关系,这种依存和促进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2.2.1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的数量,提高森林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产业,更谈不上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2.2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关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森林的主體植被是木本植物,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种环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等工业原料的基地,是动物的栖息场所,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水库”,在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环境卫士”之称,是天然的“过滤器”,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林业产业发展,说到底是在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改善和利用森林资源,把森林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林业产业的生产力结构同森林生产力结构实行最佳组合。

2.2.3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生态经济学讲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既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又可在产业高速发展中保护和建设林业生态,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泽慧,中国现代林业[M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68-69.

[2]张大红,中国林业经济发展问题:基点、视角、途径EJ1林业经济,2005,(1)24-28.

[3]曹建华,王红英.林业政策摸拟模型研究--一个分析的框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

乡林业产业 篇4

一是森林资源管理重视不够, 当地群众护林、爱林意识不足。早些年还存在少批多砍、无证采伐、开荒种地、非法占用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

二是林业特色产业规划不到位, 发展的随意性、无序性突出。真正符合当地特色的林业产业发展的基地没有, 林业发展没有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忽视了生态建设的目的, 忽视了兴林与富民协调统一, 没有体现林业产业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

三是当地群众营造林积极性不高, 对林业资源索取太多, 反哺太少, 没有建立起生态建设与开发利用良性互动关系, 无法满足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是缺少科技支撑, 产业发展水平低。当地的林木培育技术、林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普及应用落后, 不适应现代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林业经营者整体素质偏低, 科学种养殖知识技术少, 严重制约了林业产业发展。林业基础设施投入不够, 林农收入增长缓慢,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林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五是生态文化产业建设落后。森林景观资源开发利用不高, 基础设施、文化元素、服务功能等体系建设落后, 没有形成集约化经营, 整体经济效益差。

因此, 进一步加快乌蒙乡干热河谷地区林业发展、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十分必要。我们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加快林业发展和搞好生态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尽快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围绕全乡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 进一步调整完善林业建设思路, 明确发展目标、战略重点, 落实推进措施, 以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 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 保护与发展并重, 质量与效益并举, 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努力构建全乡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不断提升林业功能, 充分发挥林业效益, 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由此, 提出采取以下六个方面的探讨措施:

一是大力加强生态教育, 要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宣传, 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态道德素质, 要通过举办关注森林、森林论坛、森林城市建设等等活动, 充分利用广播“村村响”的宣传力度加大宣传面。营造当地群众关心、支持、参与林业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让干热河谷地区全民都参与进来, 提高他们爱林护林的认识, 更要让他们投身于全民植树和林业生态建设的自觉活动中。

二是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 推进生态保护和治理, 主要依靠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公益林管护等大的林业生态工程。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 加大防护林建设力度, 逐步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防护林体系。对困难立地, 造林难度较大的地区, 加强林业科技支撑, 突破传统方式, 加强以生物技术、生命工程技术等为核心的林业新品种造林, 实现林业“品种革命”, 创造出速生优质抗旱的林木新品种, 突破当前造林极限, 推动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的飞跃, 确保实现造林成功。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行动。完善森林分类经营和生态补偿机制, 逐步提高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 实现国家级公益林补偿和管护全覆盖。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多项生态建设工程为依托, 狠抓林业产业“四大基地”建设, 以热带水果种植为主来加快林业产业建设, 以实现林业发展“三大”转变, 即造林从荒山荒地向道路、水网和四旁用地转变;造林质量从传统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单纯建设林业生态屏障向发展产业、生态并重转变, 从而推进当地森林的覆盖面, 提高森林覆盖率。

三是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 做精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要加快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薪炭林基地建设, 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增加有效供给;加快以花椒、核桃、香蕉为主的经济林产业发展;加快以林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工业发展, 提高野生动植物培育利用水平和效益依托普渡河峡谷风光的资源优势, 开辟新的生态旅游景区, 做活森林休闲旅游、湿地体验旅游和河峡风情旅游。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发展林下种养殖, “不砍树也致富”, 是富裕当地群众, 调动群众护林植树积极性的关键所在。要以适应市场需求、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为牵引, 重点发展森林绿色食品种植业、绿色肉蛋养殖业结合林业发展特点和各地资源禀赋, 有序推进特色林业产业建设, 拓展林产品市场, 完善信息、物流等服务。

四是改革林业生产方式, 大力弘扬创新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价值, 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行动, 结合昆明市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对当地25°以上陡坡地, 15~25°生态区位重要、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干热河谷特殊生态区域等的坡耕地进行生态治理。

五是大力推进法制建设, 不断地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 实施生态红线保护行动, 划定生态红线, 制定生态红线管理措施, 严格保护森林植被。加快推进林业法律法规建设, 创新森林、湿地、荒沙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 加强普法、执法工作。

六是不断完善服务体系。这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也是林业行政部门的工作着力点。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林区社会事业, 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 不断增加林农收入。在推动制度创新中增强动力, 改革增添活力, 创新促进发展。要引导当地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大胆探索、积极创新, 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改革。加快林业产业化、信息化建设, 推动林业产业化与林业信息化融合, 不断创新林业发展模式。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先进经验, 完善推动现代林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不断创新提升政策的前瞻性、系统性、协调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切实增强政策能效。发挥当地资源优势, 大力推进林业科技创新, 整合林业科技资源, 构建林业科技研发平台, 充分利用社会科技力量, 采取科技示范、科技创业、优化产业链、加强培训、强化基础等多种措施, 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全面提高当地群众的素质和林业生产水平, 为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提供持续动力支撑。

结论:

通过上述六个方面的措施的落实, 那么多年后, 全乡干热河谷地区森林资源会持续增长, 生态功能会不断增强,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应该会取得一些比较显著的成效, 生态体系建设将会得到持续加强, 可以有效改变当地生态恶化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Z].

[2]曾庆祥.建立科学的林业资本运作机制促进林业经济快速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

乡林业站工作总结 篇5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林业站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林业站工作总结1

一、营林绿化

造林是林业工作的基础,经县验收共完成新造林150亩,河渠和公路绿化各2公里,新建花园式单位1个,四旁植树16万株,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2500亩,20xx退耕还生态林和20xx退耕还经济林顺利通过省级和国家级阶段验收。

二、林权改革

林改是今年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技术操作要求高。自启动至今,我乡已全面完成村组林改方案制定、通过、摸底调查,一榜公示和前期勘界等基础性工作,外业勘界已完成12个村,内业完成4个村,进展较快,成效明显,我们的主要方法是;

1.领导力量到位

我乡领导高度重视林权工作,多次召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林改工作,为加强领导,成立了由书记任顾问,乡长任组长,其它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各村也成立了以书记任组长,其它村组干部为成员的村级林改工作组专门负责林改工作。

2.宣传发动到位

乡、村、组层层召开林改会议,并通过电视、广播、标语、黑板报、宣传车、发放资料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林改,使林改政策进村入户、家喻户晓,据不完全统计全乡共召开大小会议500余次,张贴标语1000余张,出动宣传车12台次,进行技术培训56次,发放资料11000余份。通过宣传增强了广大林农参与和配合林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乡营造了良好的林改工作氛围。

3.技术培训到位

为切实抓好林改工作,分管领导罗昭华亲任林改办主任,为加强力量,除林业站人员外,还抽调了3名行政干部,3名大学生村官和1名退伍军人充实到林改办。林改前我乡仅有1名林业技术人员,这成为制约我乡林改工作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林改办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即派人去县参加培训和请县林改办领导来我乡培训以及以老带新等方法,先后安排专人参加技术培训,林改办主任罗昭华为了熟悉林改工作流程,熟悉掌握技术操作,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主动参加培训,多次到村组召开林改会议,亲临山场和技术员现场勘界,在他的带领和激励下,林改办的同志通过认真学习和现场实践,大多掌握了林改操作技术,现已有7人能胜任林改技术操作,加快了我乡林改工作进度。

4.奖惩措施到位

乡党委、政府将林改工作纳入了文明目标管理,与各村,各单位及驻村干部签订了责任状,并将其完成情况与驻村干部补助,村干部工资以及年终评先评优挂勾,由于奖惩措施得力,增强了大家的责任心,提高了大家的积极性。

5.工作经费到位

为保证林改工作顺利开展,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乡政府安排了6.6万元的林改工作经费。各村也从村级公用经费中安排了500-1000元的林改专项经费。

三、森林保护

三分造,七分管,保护森林资源我们狠抓了三点;一是抓源头管理,坚持‘‘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和“伐前设计,伐中检查,伐后验收’’制度。二是及时预报和防治森林病虫害,对东子冲,罗公庙两村受松毛虫危害严重的600亩山林进行了地面化防。三是严厉查处林业行政案件。对乱砍滥伐和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进行查处,已查处林业行政案件6起。

四、森林防火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扑灭”的方针。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乡成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应急分队,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二是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上半年我乡仅防火宣传投入就达0.8万元,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三是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四是进一步加强野外用火管理,严厉查处火灾案件。由于宣传到位,措施得力,我乡仅发生2起森林火警。

五、其它工作

1、依法征收林业规费3.5万元。

2、完xx县林业局和石门乡党委、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

乡林业站工作总结2

这半年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站职工团结努力,扎实工作。积极贯彻各级领导及文件指示精神的宗旨,认真做好本部门各项工作,现将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20xx的森林防火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及林业局的关心支持下,最有效地预防和扑救我乡境内的森林火灾,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免损失,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保证我乡顺利通过了今年的高火险天气,杜绝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具体工作如下:

(一)、认真开展了森林防火宣传工作

1、标语宣传 在森林防火期内我乡在公路沿线、重点林区等醒目地点共书写了永久性标语15条、半永久性标语19条、临时性标语86条。

2、会议宣传 自进入森林防火期以来,我们深入村、社,广泛宣传森林防火工作,让森林防火家喻户晓。共召开群众动员大会79场(次)。

3、墙报宣传 共出森林防火专版墙报5期。

4、“五个一”宣传 在森林防火期内,中、小学认真组织开展了“五个一”宣传教育活动。共上防火课96节、书写标语2条、发出公开信158封。

(二)、及时调整充实了森林防火指挥及扑火机构

1、调整充实了指挥所1个,指挥组4个。

2、组建了森林防火义务队乡级1支,村级4支,共计140余人。

(三)、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值班调度制度

在森林防火期内,无论是指挥所还是指挥组都安排了专人24小时值班,且确保通讯畅通,做到一有火情及时上报。

(四)、切实签订了各级责任书

在森林防火期内,加强了责任落实工作。乡共与村签订责任书4份、与乡直单位签订7份,村与社签订79份,指挥所与护林员签订6份、与放牧人员签订20份。通过这些责任书的签订,使森林防火工作任务真正落实到了村、社、山头、地块和个人。

(五)、努力加强了野外火源的日常管理

在森林防火期内,始终把对野外火源的监控和管理纳入预防森林火灾的重中之重,采取经常巡回检查,实行逐户进行监控的方式从根本上杜绝了野外火源。

二、认真开展森林管护工作

森林管护是关乎发展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没有管护,林业就谈不上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加强对护林员的管理

对护林人员的工作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发现不履职者及时对其处理,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我乡林业不受损害。

(二)加大对幼林和新造林的管护

幼林和新造林最易受人为损害,所以加大对其管护力度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新造林,我们实行专人管护。

三、及时查处林政案件

对盗伐和滥伐林木者,根据《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及时对其进行处理。这半年以来,共处理林政案件4起。

总之,以上工作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乡林业站

20xx年6月17日

乡林业站工作总结3

20xx年,凌云乡林业站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林业局的业务指导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抓好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积极做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林地清收还林工作

清收还林工作是当前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站积极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发挥好职能作用。为林地清收还林的规划、设计、施工、资金兑现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1、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制定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人,细化落实到人头、到岗位、到区域、到地段,层层传导压力。一个村一个村地推进,一个组一个组地清收,一块地一块地地落实。

2、现场勘查,埋桩拉网。为准确开展清收还林工作,由林业站、承包方、村干部组建核查划界组。采取“两对照一划界”的方式,即对照林地核查图、对照土地确权图,现场划定林地与在册耕地的界线,从而确定收回林地的地点、面积、范围。在划定的边界线上,用水泥桩、刺轨对清收地块围圈。用GPS实地测量面积,并现场录像,留存影像资料。

3、密切配合,强力推进。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林业站、承包方、村干部密切联系,相互配合。顶住方方面面的压力,强力推进林地清收还林工作。截止目前,三良村收回1500余亩,化龙村收回1100余亩,柳叶村收回1100余亩,化新村收回1200余亩,平川村收回1600余亩。

二、造林绿化工作

我站全年完成迹地更新造林253亩,迹地更新补植650亩,林地清收还林补植2500亩,河流绿化5公里,村屯绿化2个,道路绿化2公里,裸露山头治理2个。

三、森林防火工作

1、认真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在森林防火期,在我乡公路沿线、重点林区等醒目地点共书写永久性标语15条,临时性标语86条,出动宣传车30台次,发放十户联防公约5600份。

2、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值班调度制度。在森林防火期内,安排了专人24小时值班,且确保通讯畅通,做到一有火情及时上报。

3、加强了野外火源的日常管理。在森林防火期内,始终把野外火源的管控纳入预防森林火灾的重点,结合秸杆焚烧管理,组成专业执法队伍,经常巡回检查,发理火源,及时处置,从而有效减少了野外火源数量。

四、资源保护工作

森林资源管护是关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没有管护,林业谈不上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对护林员的管理。对护林员的工作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发展不履职及时处理,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我乡林业不受损害。

2、加大对幼林和新造林的管护。幼林和新造林最易受人为损害,所以加大对其管护力度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新造林,我们实行专人管护。

3、及时查处林政案件。全年共查处林业案件8起,收缴罚没款及林木损失费共计12836.7元。其中处理林地埋坟3起,侵占林地开荒种地2起,盗伐林木案1起,野外用火案1起,非法采山砂1起。

4、加强了疑似林地、非正常变化湿地、25度以上坡耕地的排查和整改工作。我站20xx年共排查疑似林地2处、非正常变化湿地3处、25度以上坡耕地排查9处,完成整改5处。

五、切实加强美国白蛾防控工作

今年我站加强了美国白蛾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5月份在全乡设置了10处监测点,对越冬代美国白蛾进行诱捕。经过调查,没有发现美国白蛾成虫。

本,虽然我站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由于下乡时间较长,站内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开展次数较少,有待提高。林政管理点多面广,林业站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人员配备有待加强。

20xx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抓好春季造林绿化工作。完成县林业下达的造林绿化任务,重点抓好20xx-20xx年林地清收还林补植补造工作。

二、继续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由于20xx年秋季秸秆禁烧工作力度大,林缘堆积的秸秆量非常大,导致20xx年春季森林防火的形势异常严峻。我站将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力度,加大野外用火的处罚力度,确保明年无森林火灾的发生。

三、继续抓好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着重打击乱砍滥伐及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着力做好涉林环保案件的查处和整改工作。

凌云乡林业站

乡林业产业 篇6

乌蒙乡为西部普渡河、南部洗马河所半包围结构, 形成的东高西低轿子山西南部山区, 全乡呈阳坡形, 因境内惠鸟河自轿子山至普渡河海坝田分割成鲁初大山和石白阳山两大山系, 属深切割和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境内多山脊, 沟谷、邹折和突起使全乡形成阳坡、阴坡、半阴、半阳和小面积平地等复杂地形。乌蒙乡属北亚热带气候类型, 年平均气温15.6摄氏度年温差小, 日温差大、年降雨量900~1100mm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5.6小时, 日照率为56.3%, 且降雨分布不均。乌蒙乡土壤主要由玄武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等发育而成, 呈垂直性地带分布由下而上分布着红壤、燥红、黄红壤、棕黄壤、棕壤和高山草甸土、各地还分布部分隐形地带土壤如水成土壤中的沉积土等以及非地带性土壤中的石质土等。

2 社会经济状况

全乡辖9个村委会、126个村小组4152户、总人口16669人;现有耕地约781.566hm2, 人均耕地面积不到667m2, 人均纯收入1537元, 外出务工人员6354人, 属贫困山区乡。

3 乌蒙乡森林资源状况

乌蒙乡林业用地面积12338.9 hm2, 森林覆盖率41.2%, 有林地面积6862.8 hm2、经济林约613.333hm2;乔木林6862.8hm2, 灌木林5239.4hm2, 宜林荒山135 hm2, 未成林造林地82.5hm2。

4 乌蒙乡林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1 天然林面积不断的减少, 资源日趋枯竭

由于历史原因, 乌蒙乡的森林曾一度遭受过毁灭性的破坏。主要是“文革”时期的“大炼钢铁”和“大跃进”, 至实森林被大面积的毁坏;当地农民产生、生活落后, 能源消耗仍以薪柴消耗为主, 造成生长量小于消耗量的, 森林承载量过重的局面;群众缺乏科学管理和利用意识, 为追求眼前利益, 很多地方过牧, 乱开垦和乱开采或滥伐盗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造成石漠化加剧和水土流失, 森林覆盖率下降, 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等, 使森林资源日趋枯竭, 部分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和已经消失。

4.2 灌木林比重大, 残次林较多, 林分质量较差, 分布不均

乌蒙乡全乡现有有林地面积12102.2hm2, 其中乔木林6862.8hm2, 灌木5239.4 hm2;灌木占43%, 而且大多为次生林分, 质量不高, 林地利用率较低, 平均每667m3活立木蓄积仅为340m3;全乡森林多分布在中海拔2000m以上的地区, 低海拔地区仅分布干热河谷的植被类型多为残次林。

4.3 土地利用率低, 产业结构不合理

乌蒙乡土地多为坡耕地, 土地产值较低, 基本上是广种薄收, 很多村民仍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营意识, 种植结构单一、传统、缺乏科技含量, 管理粗泛;缺乏对土地资源总体规划和科学利用意识;缺乏生态与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造成土壤肥力贫瘠, 耕作效益低下, 也加剧了沙漠化和泥石流进程, 导致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

4.4 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 经济林、用材林比例较低

乌蒙乡经济林仅为613.3 hm2, 经济林分布零星、品质差、缺乏规模效应;人工林多为中幼林, 且所占比例较少;天然林 (除轿子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外) 多为薪炭林和防护林;用材林比例较低, 远远不能满足本乡的需求。

4.5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 生态效益下降

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 气候恶化, 旱涝灾害也威胁着我乡的很多地区, 最为严重的如施宽村委会的松岗岭村、恨中村、小施宽村、发岭干村和机鲁村委会的洼鲁村、干河村等多个地质灾害点。由于森林土壤退化、使森林土壤肥力下降或丧失生产能力;由于生态系统的退化使得森林生态功能减弱, 破坏了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也造成部分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以及森林病虫害的大规模暴发。

5 乌蒙乡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充分的利用我乡资源多样性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优势, 结合现代林业科技和生物技术的运用与推广, “因地制宜”的建立乌蒙乡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 充分发展我乡林业生态建设的基本骨架;加强林业队伍建设, 增加林业投入, 提高林业科技水平和林业法制化进程;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乌蒙特色果业;增加林业科技含量, 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发展多种经营, 克服林业生产周期长的弱点, 实现“以短养长”, 综合利用;充分利用乌蒙乡资源优势, 以旅游产业为龙头, 调整产业结构, 全面建设乌蒙乡特色的林业生态, 实现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充分利用地区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结合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 因地制宜的在乌蒙乡推广应用林业科技知识, 总结出乌蒙乡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措施。已被当地政府采纳, 几年来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也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处, 期望各位行家点评、指导, 以便改进。

摘要:本文通过对乌蒙乡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森林资源现状、特点的分析, 针对存在问题, 提出乌蒙乡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乌蒙乡,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措施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彭小烈, 魏天儒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物技术革命[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 (1)

乡林业产业 篇7

五龙壮族乡位于曲靖市师宗县境东南部, 距师宗县城59km, 全乡为壮、汉、苗、回、瑶等多个个民族的聚居区。少数民族共12692人, 占总人口的38%, 其中以壮族居多, 共8717人, 共有耕地2269.1hm2, 人均占有耕地706.7m2。五龙乡位于滇、桂、黔三省的结合部位, 东与罗平县接壤, 西与龙庆乡相连, 北与大同乡相邻, 南与高良乡隔南盘江相望。324国道从境内北部通过, 南昆铁路斜跨五龙乡北部, 以马省道由北向南贯穿于五龙乡境内, 形成中枢交通, 县乡村公路交织, 形成网络, 区位优越, 交通便捷。五龙乡域最高海拔为望湖坡, 海拔为2326.1m, 最低海拔为便流河入南盘江口737m。

2 林业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

五龙乡的林业资源丰富, 全乡有林面积达34 466.66hm2, 森林覆盖率高达56.8%。因为地势北高南低, 海拔悬殊, 从而形成了具有寒、温、热独特的“一山分四季, 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全年平均气温达28度, 年平均日照达3013小时, 无霜期340天, 年平均降雨1250~1600mm, 年活动积温4500~4700℃。五龙乡境内分山、槽两区, 特别是槽区地处湿热河谷地带, 自然环境优美, 风光宜人, 素有“小西双版纳”之美誉。五龙壮族乡的水资源较为丰富, 全乡河流年径流程180.59km2, 平均年径流深达907.2mm, 平均年径流量为4.32亿m3, 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林业产业的迅猛发展也为五龙乡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雄峻的南丹山, 神秘的凤凰谷, 美丽的五龙云海, 最大的天然花园菌子山等自然景观就在这里。

3 林业的建设

五龙乡以发展现代林业、建设文明和谐的生态环境为重点, 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步伐。林业功能齐全, 林业产业体系较为发达, 林地面积21 800hm2, 灌木林地4 933.33hm2, 疏林地3 800hm2, 未成林造林地3 933.33hm2, 合计林地面积34 466.67hm2。全乡现有天然防护工程面积13 066.67hm2, 退耕还林面积673.33hm2, 世行贷款造林1 000hm2。全乡有人工山木林12 000hm2, 各类竹林1 333.33余hm2。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 搞好林业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不断提高林业科技含量。全乡去年实施项目造林400hm2, 无偿发放苗木198.8万株, 实施中低产林改造173.33hm2, 扩大全乡森林覆盖率。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 进行全方位监测和大面积防治, 保护森林资源安全。不断加大对林木的保护力度, 强化林政执法工作, 加大对林业案件的查处力度, 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针对严峻的防火形势, 把“三防”工作纳入到当地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职责范围和日常工作。充分利用全乡各地现有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火灾预测预报系统, 实行干部包山包户, 明确责任, 将800份森林防火应急预案发放到林业大户及135个村民小组, 确保发现火情齐抓共管, 做到上山快、扑灭快, 切实保护造林绿化成果。积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严格控制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 确保项目林健康生长。林业的建设要坚持“巩固成果、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原则, 根据全乡各地实际情况, 加强林业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 巩固建设成果, 保证工程项目设计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目标的如期实现, 为推进启动新的世行贷款林业工程项目提供借鉴。要明确后期经营方案, 各级管理部门要根据“幼林摸底调查”结果和林业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编制本辖区的林地后期经营方案, 并认真地组织实施。坚持从实际出发, 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做到保护好一类林, 加强管理二类林, 促其尽快转化为一类林;采取必要措施和方法尽可能的挽救未达标的三类林, 通过加强幼林管理, 科学经营, 提高林分质量, 保证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的目标如期实现。

4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在能保证其生产能力和更新能力, 以及对森林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 充分发挥其多种功能, 并且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 以及森林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对林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云南实现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是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林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把林业可续发展作为统领林业发展全局和保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看待, 全面加快五龙乡的现代林业发展, 提高生态环境承受能力, 拓展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创新森林经营理念, 要把握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森林可持续性、林业可持续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围绕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采取最有效的的可持续方式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经营管理, 实现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进而实现森林整体可持续性经营。

参考文献

[1]兰思仁.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求是, 2012 (2)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分析 篇8

林业有着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承担着生产物质产品、文化产品、生态产品的重要职能。保护森林发展林业, 是减少自然灾害, 改善生态环境, 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 是实现农业稳产高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是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压力, 保障木材安全和资源安全的一个重要方式。

2 林业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

林业建与对林业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因为林业的发展无论如何都以森林资源的存在和扩大作为根本。中国森林资源的状况决定了林业发展的可行性和可能性, 森林资源的变化对林业的发展规模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 林业发展中的科学技术使用和发展方式也影响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3 林业生态建设

3.1 林业生态建设的作用

建设生态林业即在达到林业产业作为产业本身需要获取利润的目的基础上, 拓展林业产业对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的最大可能性。生态林业的建设, 能够有效改变目前粗放型林业产业对森林资源的过度使用状态, 减少森林资源的破坏性使用,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目前林业生态建设的情况

由于洪涝灾害和随之而来的其他自然灾害如土壤沙漠化和雾霾天气严重等土地、气象方面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第一个值得记录的就是人工林的增长。自“天保工程”开展以来, 中国人工林以每年500万hm2的速度增长, 进入21世纪后, 人工林的增长速度更加迅猛, 除了人工植树外, 以飞机播种进行树种播撒的造林方式也加快了树林增长的速度。现在, 中国的人工林面积已有4700万hm2之多, 约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6%, 堪称世界首位。

4 林业产业发展

4.1 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林业产业是指那些使用森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企业, 林业产业发展的表现集中体现在林业企业的建立、投资规模扩大和科学技术研究方面。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 其经济效益的达成直接作用于社会的表现, 就是为国家提供税收, 并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林业企业的建立除了这2个作用之外, 还能够使林区周围居民摆脱过去的“靠山吃山”的落后经济状况, 为山区和林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提供条件。除此之外, 林业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作用, 表现在林业产业发展带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反过来作用于林业建设上。林业产业是依托于林业建设而诞生的产业, 一切林业企业所进行的专利技术发明和产业模式开发, 都与林业建设息息相关。林业产业的生产技术发展, 实际上也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建设的行为。

4.2 目前林业产业发展的情况

首先, 国有大中型森林工业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使得林业系统成为为GDP增长贡献最多的五大产业之一。目前, 林业所包含的产业已经涵盖了轻工业、医药行业、旅游产业等多个方面, 据2003年林业利润产值报告, 林业全年总产值已经高达4000多亿。保守估计, 10年来, 林业产值的增长绝不输于其它主要行业。其次, 林业本身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林业科技贡献率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21.2%提高到90年代中后期的30.3%。林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完善, 如《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定》、《防沙治沙法》等, 这些法律的颁布保障了我国森林保护活动有法可依, 也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但是, 林业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使林业发展的作用并未达到理论上的效果。一方面林业企业作为追求经济效益的组织, 即使有先进科技支持, 还是不能克制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是集约式的产业模式并没有被推行到所有的林业企业中去, 很多欠发达地区的林业企业, 仍以砍伐树木作为实现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

4.3 林业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一直是林业产业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全球都以“可持续发展”为产业主要的发展模式的情况下, 林业企业作为对环境保护负有重要责任的产业, 再坚持粗放型的产业模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进入到生态绿色的产业模式当中, 避免林业产业陷入由于砍伐输出和原料输入 (造林) 的速度不平衡导致无木材可用, 无土地可植树的产业恶性循环中。面对林业产业发展和森林资源消耗的矛盾, 国家政府也将大力介入到其中, 未来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国家森林保护和产业限制法律的制约, 采用什么样的生产模式可能不再是林业企业的选择题, 而是被固定的发展线路。

5 结语

综上所述, 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相辅相承、共同发展的环境下, 我国的森林资源使用状况朝着绿色、可持续、科学的方面演进, 在未来, 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将是林业产业的主要模式, 而中华大地也必然会被大面积的森林覆盖, 重焕神州风采。

摘要:探讨了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的作用、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以期为我国建设绿色、可持续发展林业提供帮助。

乡林业产业 篇9

林业贷款可以说是我国很多部门协调工作, 针对林农和林业相关单位贷款难, 贷款的资金缺乏等问题, 展开的一项很好的政策。林业局, 财政局, 和各个银行还有其它融资机构。各级领导都需要密切的关注林业贷款, 要将贷款资金落实到实处。要林业贷款充分发挥资金的有效作用, 加快林业建设, 增加林农收益。在新时期, 我国对林业贷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开展的政策和福利也越来越多, 使得贷款资金增多, 为建成丰产林区和护林防护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链。有了资金就有了建设和发展的实力, 林农可以利用贷款所获得的资金, 发展经济型林业, 增加种植苹果, 枸杞等多种经济产物。增加林业经济收入, 同样可以安置很多待就业人员, 从而带动林农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好的项目自然会引起社会的关注, 各个融资机构也会将大量的资金投放在林业贷款业务中, 这对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1.1 一个产业想要长期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反思自己不断的去创新, 对于林业产业, 我们想的不应该仅仅是如何去保护好林业产业, 还要考虑新的发展道路, 保护和发展相互合作, 我们需要对目前我国的林业产业进行调查, 要积极的关注林业产品的加工, 花卉的种植和出售情况, 森林旅游业一些林业的主要产业。按照国的政策和执行方针, 以林业贷款为中心, 落实一些以龙头产业为主的贷款项目, 对待开发的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要林业发展成为持续不断发展的项目, 在此林业贷款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国有林场在我国的林业资源中占有的比例是最大的, 许多自然保护区以优美的环境吸引游客前来。有了林业贷款, 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森林旅游建设中。有了资金可以建设旅游基地, 有了资金可以对原有的风景区进行宣传, 有了资金可以在自然保护区培育和种植更多的苗木。旅游基地同时还可以发展当地的饮食行业, 娱乐行业的发展。大量的苗木不仅仅对我国植树造林工作提供了坚硬的物资保障, 而作为经济产物还可以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 从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当然这些工作的和项目发现的前提就是林业贷款的落实。所以林业贷款与林业发展有着不可小看的推进作用。

1.3 小额贷款对林农有很大的作用, 农民可以说是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 他们的经济收入和人均收入水平都需要很大的提升, 一切的活动离不开物质的保障。农民没有资金就像是空有一身能力却没有办法没有机会去发挥一样。但是林业贷款对于农民有了很大的帮助, 他们可以拥有资金去创建大量的经济型作物林地, 如苹果、桃子。根据当地的真实情况种植与之项符合的水果或药材。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林农贷款的的总金额逐年增加, 因为更多的人发现了林业贷款对于林农的帮助和好处, 他们才会主动地加入到贷款之中, 这对林农的经济收入, 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都有显著的效果, 也实现了林业贷款对于促进林业发展的目的。

2 加强管理, 强化服务, 加大力度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林业贷款对于林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促进作用, 但是如果不能将林业贷款工作有效的去落实, 不能保证贷款者快速的获得贷款资金, 我们怎么能看到林业贷款推进作用的效果呢。所以这就需要加强对林业贷款的管理, 做到真正的去帮助需要资金的林农或是过关单位。

2.1 加强领导的管理, 无论是政府机关或是放贷机构我们都需要增加对林业贷款项目的重视程度, 要将工作提到眼前, 高度重视。要不定期的, 时常进行监督和调查, 对贷款落实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处理, 并开会学习, 使得大家以后面对该种问题该如何应对。还要加大宣传力度, 要林农和相关单位, 真的意识到林业贷款的意义和作用, 要资金缺乏者主动参与到林业贷款工作中, 从而解决自身的资金需求。不仅仅对贷款者的宣传, 我们也需要放贷机构理解, 林业贷款不仅是为了可以扩展放贷机构的业务, 更是要知道所作的事情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使其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2 为规范贷款及贴息资金管理, 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制定了《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省财政厅、林业厅也联合制定了《甘肃省林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各市县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制定各自的管理办法, 同时要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林业小额贷款管理办法, 进一步规范项目的申报、贴息审核、资金拨付、监督检查等工作。

2.3 抓好落实, 推动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切实发挥林业贴息贷款在增加森林资源、壮大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农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突出重点, 打造特色, 培育龙头, 产业化推进。一是要对林业产业进行科学规划, 依据规划确定扶持重点。二是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营模式, 依托基地建设带动开发利用, 注重产品精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大力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林产品加工、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为主的林业支柱产业, 确保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抓好项目的储备, 根据资源、市场等条件, 选好选准项目, 充实项目库, 及时储备一批发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四是要主动服务企业, 想企业之所想, 积极为资源培育企业、造林大户等提供技术、信息、投融资等方面的服务, 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 为林业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五是要按规定审查、筛选符合林业贴息贷款范围的项目, 严格贴息申报, 确保项目的真实可靠, 规范运行。通过贴息贷款的扶持,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 切实推动全省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4强化监督, 确保项目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加强贴息贷款的监督检查, 是确保资金安全运行的有效途径。随着我省林业贴息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 监督检查的任务越来越紧迫, 各级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要对林业贷款及贴息资金的到位、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对项目进展缓慢、资金使用不规范等要督促和整改, 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确保贷款及贴息资金专款专用, 安全有效运行, 提高贷款使用效率, 使林业贴息贷款在林业产业建设和林农增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林业贷款项目在我国的林业发展工作中, 就像是汽车的轮子, 只有它的运转才能带动车子的前进, 我们需要各个部门高度重视, 对工作快速的落实到实处, 将林业贷款项目对林业发展的意义和目的完整的体现出来, 从而使我国的林业, 快速的, 稳定的, 健康的, 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诚忠, 刘群, 郭训忠.引导林业贴息贷款项目实现最大效益[J].中国林业, 2012 (4) .

乡林业产业 篇10

集体林权改革后, 农民除了土地又用了一种绿色财富, 部分农民也有了一种新的身份“林农”。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升林业质量效益为主线, 以实现兴林富民为目标, 政府会在政策、资金投入等各个方向鼓励林业的发展。林业产业是以培育、加工、利用森林资源为主的基础产业,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具有一般产业的共同属性, 也有自身的四大特性:即资源的可再生性, 产品的可降解性, 经济、生态、社会3大效益的统一性和第一、二、三产业的同体性。

现代林业产业是贯通一、二、三产业的综合型产业, 第一产业是森林资源培育业和森林采运业;第二产业是取自于第一产业的森林资源进行加工生产的产业, 包括森林资源加工利用、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林产化工等;第三产业是为林业第一第二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 包括林业品流通业、林业服务业、林区生活服务及森林旅游业等。林业产业不仅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包括木材、竹林、人造板、木桨、林化产品、木本粮油、花卉、药材、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等在内的大量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 而且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解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 提供社会就业机会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金融作用于产业发展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金融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过程。林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 目前发展尚处于成长阶段, 资金的“瓶颈制约”表现得非常显著, 林业存在一定的“金融弱质”, 林业资金投入与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相称。因此现阶段从完善林业金融支持体系入手, 研究如何合理优化林业资金结构, 扩宽外部融资渠道, 发挥国内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平台作用, 健全林业风险保障体系等问题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2 在金融需求层次上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 林业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 资金来源存在巨大缺口。

现阶段林业资金的投入主体以财政投入为主, 外资和社会资本投入的比重明显偏小。一方面林业经营主体由于难以达到金融信贷条件的要求以及资金或去驱动有限, 面临融资困境, 仅依靠经营主体自身积累进行再投资来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 社会投资者因为对林业经营特征和产业政策了解不足, 在难以准确判断林业投资收益与风险水平, 以及缺乏有效保障收益的投资方式情况下, 对林业投资只能是望而却步。在我国整个林业发展历程中, 始终没有建立一个合适的林业特点, 满足森林多重效益发挥的林业投资融资机制, 尚未形成多元化投资融资渠道, 最终导致我国林业发展主要依靠国家投资, 未能有效地吸引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社会资本流向林业, 林业产业资本积累严重不足, 林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极不相称, 林业发展面临严重的资金瓶颈, 已经成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数据来源:中国林业统计年鉴)

(2) 林业保险发展滞后, 林农抵御风险能力弱。

林木在漫长的生产周期里, 既易受到火、风、雪、水、病虫害等自然灾害袭击, 又易遭到乱砍乱伐、毁林开荒等人为破坏, 林农还面临着市场销售、自身素质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据粗略统计, 我国发生森林火灾每年平均约1.35万起, 受害面积73.71万公顷, 相当同期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20%-25%。每年因各种森林病虫害损失的立木生长量达1000万立方米左右,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我国林业保险出现较早, 但发展十分缓慢。一方面由于林农的收入偏低、保险意识薄弱, 投保率过低。森林保险基础比较好的福建省南平地区2004年该地区森林保费收入19万元, 比上年减少42%, 承保面积0.93万公顷, 不到该市林地总面积的千分之五。另一方面, 林业保险经营效率较差, 亏损严重。福建省南平地区2004年森林保险赔付率高达796%, 近3年的平均赔付率也达176%。最后造成森林保险供给主体严重不足。面对高赔付率, 开展业务职能赔钱的现状国内的商业保险公司都不敢轻易进入林业保险领域。目前, 国内市场上只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开办森林保险业务, 由于常年亏损, 业务量也在急剧萎缩。自1984年至2007年的24年间, 中国人保平均每年承保的林木只有1300万亩, 仅占我国森林面积26.25亿亩 (2005年林业普查数据) 的0.5%, 占人工林保存面积79, 885.5万亩 (2005年林业普查数据) 的1.6%, 森林保险覆盖面很小。

(3) 农村信贷保障体系不健全, 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农民贷款难、贷款利率较高以致经营成本增加是一个普遍现象。林业发展由于受气候、自然环境、市场等因素影响, 不确定性风险较大, 担保、抵押难问题较为突出。一是抵押担保难。农民能用于抵 (质) 押的物品极少, 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难, 因此对超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的贷款需求一般很难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二是辖区无信用担保机构。三是未建立完善的评估、中介服务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入。虽然现在已有林权抵押贷款, 林业贴息贷款等金融产品但其体系仍然十分不健全, 贷款申请的程序繁杂, 这都严重削弱了金融支持力度。

(4)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与林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林农由于自身素质、市场经验等原因, 需要以林业产业化经营为取得高效益的途径。依靠龙头企业的科技带动或林业协会的组织带动将小规模的、分散的、盲目的效益低下的林业生产发展成贸工农一体化, 产加销一条龙的大规模、高效益的生产经营状态的林业产业形势。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现状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 政策性金融服务对象漂移严重。近年来, 国有银行商业化运作之后, 大多退出县域市场, 转向大中城市、大中型企业和优势行业, 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对象漂移严重, 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下降, 涉林业务减少。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了严格的信用评级管理制度, 农户难以获得贷款支持;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金融业务单一, 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作用有限。农村信用社由于结算手段落后、资金实力较弱等缺陷, 难以独自承担支持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重任。

3 关于完善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议

3.1 改善林业资本结构, 让林业“走出去”

鉴于外资和对国内林业发展的影响比较薄弱, 缺乏引资的主体和生产方式, 我们在改善林农产业资本结构时应该加强对外资的引进和合理的利用。

3.1.1 建立林业产业外资管理机构, 合理引导外资投向

为加强林业产业对外资的组织管理, 我们有必要在林业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外资管理机构。为林农提供切实可行的林业引资专门计划和发展规划, 提供高效益的产业项目。同时, 还要切实加强对外资利用的领导与管理, 在投资方向、项目立项、评估考察、审批、执行与绩效监察方面, 都应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应重点鼓励的外资投向: (1) 林业综合开发项目。主要是中低产林改造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 林产品精深加工。主要是林竹工艺品、技术含量高的林产品等创汇林业项目。 (3) 新兴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碳汇再造林项目。

3.1.2 完善林业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

因为林业项目的投资存在着投资回收期长, 不可预测因素多, 投资的市场与自然风险大等特点, 在林业产业利用外资上, 我们优惠政策不但不能削弱, 反而应该加强。对林业项目税收政策给予优惠, 可视为对林业的一种支持和投入, 应最大限度地给予减免。如实行所得税减免期的延长, 减免林产品特产税, 有关林业机械设备和林业物资的进口应降低关税, 减免进口增值税等。其次, 在土地政策上, 建议对外商投资的营林造林项目、林业技术开发项目, 给予土地出让、出租优惠, 延长土地使用期限。在使用期限内, 对已开发的土地, 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继承等。对外商从事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 免缴土地使用费。

3.1.3 以林业产业集团为载体, 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我国林业吸引外资的能力比较弱, 林农产业对投资者来说更有些“势单力薄“, 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建立和发展一批大中型林业企业集团, 充当吸引外资的主体。利用目前国家对林业扶持政策的契机, 建立由国家、地方、集体林场和林农参股的集林木育种、林木生产加工、内外贸、科研于一体的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大型林业股份有限公司, 为创业林农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3.2 完善国内金融服务机制, 让创业林农“走进来”

(1) 国内林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

(2) 充分发挥国内金融服务机构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商业性金融应该扩宽林农信贷的抵押范围, 提高林农贷款的能力。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办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业务。充分利用财政贴息政策, 切实增加林业贴息贷款、扶贫贴息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覆盖面。对于纳入国家良种补贴的油茶林等林木品种, 各金融机构要积极提供信贷支持。同时, 大力发展林业资本市场, 放开直接融资, 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方面进行融资创新,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使社会资本转化为林业资本。

在政策性金融方面, 最有效的措施是应该建立专门的林业政策性信用担保和融资机构, 专门为要林农提供支持。现有政策性银行也应该继续并且加大一系列惠农政策。发放政策性优惠贷款为林业的负债融资进行担保, 提供联系林农和投资企业的中介服务, 帮助创业者吸收社会投资。并且为林农开展相关资讯服务, 帮助他们不断扩宽融资渠道, 解决资金问题。

在风险保障方面, 针对目前商业性森林保险发展滞后的现在, 政府应该加强与商业保险的合作, 创立支持林业发展的新品种。例如创立“人寿保险式”森林保险, 林农参保后, 若发生火灾等造成巨大损失, 由政府财政资金辅助保险公司共同理赔, 如财政资金补偿70%。若在参保年限内没有发生损失, 则返还林农80%的保费, 这样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 能够保证保险公司和林农双方的利益。目前正在个试点试行的政策性森林保险也是完善风险保障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4 结论

发展林业产业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国家政策, 也跟林农自身的素质, 创业意识, 产业环境等诸多因素相联系。林业金融问题也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 牵涉到政府、金融、林业产业及林农自身的方方面面, 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体系。集体林权改革为林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林业金融体系的构建将是林农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将极大地推动其发展的速度, 同时也为林农提供了各方面的保障。合理优化林业资本结构, 扩宽林业融资渠道, 发挥各个层次的金融机构的作用, 定会使林业产业的发展更加顺畅。另外除了从林业金融支持体系中给林农以资金支持和指导外,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在技术和方向上给以支持, 比如设立农林课堂, 组织专家编写针对, 组织专家编写针对林农创业的培训教材, 系统介绍林产品的生产和维护、林业创业的基本规律、林业创业企业的组织管理等知识, 在农民中进一步宣传创业文化。

摘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林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新的投资热点, 使林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绿色银行的经济效益也充分激发了林农自主创业的积极性。目前林业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致使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着投资渠道受限, 信贷资金供给不足, 金融工具创新乏力, 林业金融服务功能单一, 以及风险管理体系发展滞后等多方面的挑战。在完善林业金融支持体系的视角下, 我们应从合理优化林业资金结构, 扩宽外部融资渠道, 积极发挥国内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开发林业信贷产品, 健全林业风险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促进林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林农产业,金融体系,资本结构,金融服务机构,风险保障

参考文献

[1]薛永基, 潘学焕.集体林权改革下的林农创业:一个研究框架[J].经济与管理, 2011, (5) :14-16.

[2]潘学焕, 秦涛.基于资本形成机制的林业金融体系构建路径[J].林业经济, 2009, (11) :62-66.

[3]赵常欣.关于林业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林业, 2004, (9) :33.

[4]任爱英, 白凌纯.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J].现代经济信息 (学术版) , 2008.

上一篇:小学美术课例分析下一篇:接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