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价值链

2024-12-19

林业产业价值链(精选8篇)

林业产业价值链 篇1

一、价值链研究概要

价值链概念由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 (Michael E·Porter) 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 强调每个企业都是进行设计、生产、营销、进货及维护其产品各项活动的集合, 且所有这些活动都可用价值链来表示。英国卡笛夫大学彼特·海恩斯 (Peter·Hines) 教授进一步发展了波特的理论, 强调把顾客对产品的要求作为生产过程的终点, 把利润作为满足这一目标的副产品, 任何产品价值链中的每一业务单元在价值创造的不同阶段包含不同的公司, 并认为信息技术的运用构成辅助价值活动的重要环节。1995年, 哈佛商学院John J·Sviokla提出“虚拟价值链”的观点, 之后, 美国美世管理咨询公司顾问Adrian Slywotzky提出价值网的概念。

价值链概念最早基于企业层面, 但很快该方法被应用到产业层次和国家层次上, 并引起学者、企业管理者和各类组织的关注, 以价值链作为研究产业问题的工具在很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运用。

二、我国林业价值链问题研究现状

1. 我国林业价值链问题理论研究现状

研究认为, 产业链中各商品价值链的性质是不断变化的, 这种变化影响了价值链中利益和利润的分享, 如国家生产者与出口者、大型国际贸易与加工和零售企业、区域生产者与购买者之间的分享。同时, 利益分配的变化也使产业结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都无时无刻都在进行转变, 因此通过对产业价值链进行诊断分析和确立基准以便确定产业展战略就成为必要。

就农林牧渔行业而言, 把价值链理论或供应链理论用于农业的研究较多。研究普遍认为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耕地资源日益萎缩、新一轮竞争力的挑战压力不断增大等问题,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具有价值流和价值链的基本内涵, 对价值流要在体现农产品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基础上进行分类, 经济系统生态流与价值流要进行实质性耦合, 从流通环节看, 农产品流通过程是六个增值环节组成的产业链和u型结构价值链, 两链要进行协同管理。

就林业产业而言, 从以往的文献看, 对林业产业的研究基本是从产业经济学的中观经济层面入手来对林业进行分析, 而从价值链视觉开展的研究到目前几乎是个空白, 可参考的文献不过数十篇, 其主要原因是林业产业涉及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 业务类型、经济和环境的关系复杂、缺乏可靠数据。在林业产业研究中, 石永恒等人较早地用价值链理论分析林业企业管理战略与竞争优势, 他们认为用价值链管理是我国国有林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林业企业应从战略的高度进行价值链再造, 通过优化核心业务、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信息流, 创建一个能够最好地赢得顾客持续订单的业务流程和经营活动的商业模式, 以提高效率和效益, 培育核心竞争力, 增强综合竞争优势。

研究价值链必然涉及到物流问题, 学者王燕较早涉及林产品物流问题, 研究结合我国林产品物流结点多、流线路长、作业场所变动频繁、林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等特点, 提出改变林产品营销模式、林产品实行行业标准化、提高林产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品是提高物流体系效率的途径。研究指出, 就森工企业来说, 商品林原木产品采伐阶段、运输阶段、销售阶段分别有物流控制的复杂性、仓储周期的不确定性、信息处理的滞后性的特点, 产品品种、规模成为影响森工企业原木产品物流管理效益较低下的主要因素。研究者程南洋等人认为分析林产品经营过程时经济时间和经济空间是其中两个重要维度, 林产品经营要适应现代市场发展和产业变迁, 必须拓展林产品的市场时空;提高林产品产业技术可以促进林产品经营的时空延伸;产业集聚则创造林产品的经济时空。

从理论的运用上看, 有研究者把价值链分析法应用于森工企业成本管理, 分析成本行为的结构性影响因素, 通过经营领域和产品方向的选择提出森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并指出当前我国国有森工企业的企业流程重组就是一种创造竞争优势的过程。学者叶玉琴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价值链的构建提出了设想, 并以此分析了龙头企业价值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及龙头企业价值链管理的主要对策。

2. 我国林业价值链问题实证研究现状

Gereffi在对全球服装产业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商品链的概念, 同时还界定了价值链包括投入—产出结构、空间布局、治理结构和体制框架四个维度;Hump hrey与Schmitz根据领导公司对价值链控制的程度或者说是不同环节间的紧密程度, 将价值链的治理结构分成网络型 (networks) 、准科层型 (quasi-hierarchy) 、科层型 (hierarchy) 和市场型关系 (marketot ype relationship) 。Hump hrey等人将价值链问题重点引入到价值链治理组织结构问题上, 并指出产业集群、企业联盟、纵向一体化是价值链治理组织结构种常见的方式。

与价值链相关的实证研究主要体现在产业集群研究上, 重点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法、区位商法、Grubel-Lloyd指数法、CMP竞争力综合指数法、协整检验和葛兰杰检验等研究市场发育状况、产业投入产出水平、产业集群识别及评价等方面, 通过数据并结合理论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战略指导。投入产出分析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反映经济系统各部分 (如各部门、行业、产品) 之间的投入与产出的数量依存关系,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可以分析产业链上的上下游关联呈现出产品或部门间垂直的投入产出联系;区位商法通过区位商系数来判断区域是否存在产业集聚的现象, 产业的区位商系数体现了区域产业相对于整体经济中该产业的专业化程度;Grubel-Lloyd指数用于从静态的角度衡量某一年的产业内贸易情况, 运用Bruelhart指数可以在贸易变化量的基础上从动态的角度刻画贸易量的变化形态, 而运用Thorn&Mc Dowell指数则对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进行区分和测度;CMP竞争力综合指数是反映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制造业竞争力的综合值。综合指数越高, 则竞争能力越强, 它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可比性, 在空间进行比较可分析不同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相对强弱程度, 在不同时间进行比较可以反映地区制造业竞争力的变动情况。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法强调各个价值阶段的竞争优势性, 在研究具体的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 常用的指标还有市场占有率、净出口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相对国际竞争力指数。协整检验、葛兰杰检验则是研究市场整合问题和市场效率的常用方法。

总的来说, 上述实证方法运用于林业产业还是不多的, 有研究者曾通过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的测量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 而原木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则更低。在Grubel-Lloy指数运用上, 曾玉荣2001年用Grubel-Lloyd对台湾近10年的农产品贸易状况表明台湾在林产品方面的需求今后仍将主要依靠进口解决。孔凡斌2006年利用贸易竞争指数, 投资利润率指标结合其他因素评价了中国林业产业的竞争环境条件及中国主要林产工业品国际竞争能力。在市场发育程度上, 孙顶强等人2005年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测试了中国木材市场发育程度, 其研究认为中国木材市场在长期上整合但短期不整合, 2006年王怡等人运用协整检验法和误差修正模型 (ECM) 对中国苹果产量最大的两个省份省内各地市场进行整合程度的分析, 其研究表明山东省内各地苹果市场的短期整合程度要高于陕西。

三、对目前我国林业价值链问题研究的简评

从以前研究的成果来看, 从宏观角度对林业的研究较多, 热点主要体现在林产品的国际贸易及产品竞争力、林业生态价值上、信息林业、社会林业、林业投融资等问题上, 这些研究固然与林业价值链相关, 但由于完整全面的研究林业价值链结构及治理问题具有很大的难度, 在中观层面大多数研究者多采用相对单一的方法定性或定量的研究林业产业中发展中的局部问题, 以产业集群的研究而言, 产业集群的识别标准、集聚度和绩效评价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结合以上分析, 我认为, 目前对林业价值链全面深入的研究是现实的且必要的, 在全球价值链框架下, 林业价值链框架的研究、林业价值链特点的研究、林业价值链治理结构的研究、林业价值链组织特征及演化格局的研究将成为林业经济管理研究的热点。

林业产业价值链 篇2

【关键词】 林业产业 林业生态建设

1. 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直接影响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大洪水的背后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尘暴的背后是沙漠化、荒漠化;气候变化背后是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加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事实上,中国的生态危机远不止此,早在世纪之交的1998年,一场持续百天的全国性特大洪水,冲毁了无数良田、家园,洪峰频率之密、洪水流量之大、流域范围之广,百年罕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2.3亿人,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各地估报的直接经济损失2484亿元。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发生10余次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造成部分地区机场关闭、交通中断,其频率之高、来势之猛、影响范围之大,不断刷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沙尘暴和沙尘灾害纪录。2008年初我国南方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叫人不得不联想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

当前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沙漠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温室效应加剧等六大生态危机,在中国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六大生态危机,每一样都与森林的植被破坏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以木材生产为主一直是中国林业的首要任务。中国林业的状况产出多于投入,中国生态的状况破坏大于治理,总体形势十分严峻。

20世纪末,随着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相继启动,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局部乃至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森林生态基础还十分脆弱,生态建设的速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协调,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趋势,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极端性天气增多等主要原因:

1.1我国森林资源底子薄,表现在总量不足,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林分蓄积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5%左右;分布不均,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地区,西部森林资源极度匮乏;经营水平低,人工林经营水平不高,树种单一,林木过量采伐现象依然存在。

1.2人口、经济高速增长带来对森林资源的高需求,森林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相当尖锐,带来森林资源的巨大消耗。

1.3林业投入长期不足。近年启动的国家林业六大生态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债资金,国家财政资金所占比重不高,生态建设投入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1.4林业行业各项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不顺,影响社会资源向林业行业的集中,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

1.5我国主要林区90%为山区,森林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问题还没有完全协调好。中国林业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2. 发展林业产业必须正确处理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森林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面既包涵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满足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

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如何认识和协调两者关系的问题。而且,随着人们对森林功能多样性认识的深化和对森林不同效益的追求,对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生态和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1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能是负效益),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直接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的,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2.2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依存和促进的关系,这种依存和促进的关系同样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2.2.1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的数量,提高森林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产业,更谈不上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2.2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关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森林的主體植被是木本植物,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种环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等工业原料的基地,是动物的栖息场所,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水库”,在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有“环境卫士”之称,是天然的“过滤器”,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林业产业发展,说到底是在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改善和利用森林资源,把森林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林业产业的生产力结构同森林生产力结构实行最佳组合。

2.2.3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生态经济学讲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既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又可在产业高速发展中保护和建设林业生态,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江泽慧,中国现代林业[M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68-69.

[2]张大红,中国林业经济发展问题:基点、视角、途径EJ1林业经济,2005,(1)24-28.

[3]曹建华,王红英.林业政策摸拟模型研究--一个分析的框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

论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篇3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协调发展

现如今,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 同时也对林业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是, 由于林业资源增长速度十分缓慢, 无法充分满足于现代社会对林业资源的需求, 致使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加重。因此, 本文将会以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作为重点研究课题, 具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有效的改善措施。

1 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如今我国的林业工作中,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 没有产生应有的关联。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两者具有不同的利益取向。

目前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森林资源的分布

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的聚集地, 贫困地区发展的重点是经济建设, 从而忽略了对生态资源的保护, 致使地区的林业资源不断遭到破坏。

1.2 林业体制需要改革

目前我国的林业体制已经不能满足林业产业发展的新需要, 在某种情况下反而成了林业产业发展的障碍。

1.3 国家对林业的投入不够

资金的不足是限制林业产业发展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同时对林业发展的保护性政策的缺失, 也使得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遇到瓶颈。

此外, 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在近年来也时常发生。天气变暖, 多地出现的高温状况, 洪涝灾害, 泥石流的发生都是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引起的, 乱砍滥伐是导致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 我国林业的砍伐量明显大于种植量, 怎样做好林业产业的发展和生态建设是我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2 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2.1 两者间相互制约, 存在矛盾

首先, 当前人们对于林业资源的索取与林业建设投入呈现了不平衡的比例, 这才导致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之间产生了相互矛盾的问题, 当人们在对林业产业进行投入时, 更多是侧重于经济效益。其中, 生态效益的获取较为缓慢, 并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而林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则是注重于经济效益, 相关的劳动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创造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但是, 林业建设带来的生态效益远远要久于生态效益, 因此这是一个逐渐在发展与进步的过程, 虽然生态环境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改善, 而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 才会使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2.2 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

这两者之间不仅仅是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关系, 更是相互依存和发展的关系。并且, 林业资源作为林业产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林业生态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能够有效扩大森林覆盖面积, 促使森林生态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如果没有森林, 就无法保证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开展。所以, 在林业产业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应该将森林中的林业资源为主, 一旦缺少其中任何一点, 都将会极大限制到林业产业的长远发展。另外, 从生态建设角度来看,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 协调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3.1 加强林业循环体系的建设

现如今, 在一些发达国家中的林业发展水平较高, 我们可以通过借鉴这些优秀的管理经验, 加强建立起完善的林业循环经济体制, 切实根据林业产业生态学理论知识, 这样有利于保证林业产业资源的输入, 还可以对废弃物的排放进行有效的控制, 真正实现对林业生态系统起到保护的作用。并且, 由于林业产业体系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体, 其中, 前者将废弃物排放以后, 后者将会作为生产原料进行循环利用,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林业资源的利用率, 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3.2 加大实施森林认证的力度

森林认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利用市场机制的职能作用来对森林经营进行管理, 具体包括了两方面工作, 经营认证和产销监管认证, 能够对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发展之间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前, 在部分林业发达的国家中, 已经实施了森林认证, 以此来验证自己生产的林业产品并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让林业企业自觉主动的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但是, 就我国当前森林认证工作现状来看, 虽然逐渐受到了林业企业的重视, 但在实际的认证工作中, 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进一步提高我国森林认证管理水平, 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3 加快相关政策体系的完善

目前我国对林业资源的消耗越来越严重, 大约一半的木材要靠从国外进口, 但是为了保证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 还必须不断扩大森林的覆盖率。于是如何解决好这两方面的矛盾, 关系到整个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未来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要充分调动人们种植森林的积极性, 政府要加强营林方面的政策鼓励, 并给与适当的经济奖励, 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努力发展高质量的森林资源, 使林业产业得到发展,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调节好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促进两者的和谐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当前林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首先要及时对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之间的矛盾问题进行解决, 对这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 同时采取相关有效的改善对策, 从而确保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雷.探析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科技与企业, 2012 (7) .

林业产业价值链 篇4

林业贷款可以说是我国很多部门协调工作, 针对林农和林业相关单位贷款难, 贷款的资金缺乏等问题, 展开的一项很好的政策。林业局, 财政局, 和各个银行还有其它融资机构。各级领导都需要密切的关注林业贷款, 要将贷款资金落实到实处。要林业贷款充分发挥资金的有效作用, 加快林业建设, 增加林农收益。在新时期, 我国对林业贷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开展的政策和福利也越来越多, 使得贷款资金增多, 为建成丰产林区和护林防护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链。有了资金就有了建设和发展的实力, 林农可以利用贷款所获得的资金, 发展经济型林业, 增加种植苹果, 枸杞等多种经济产物。增加林业经济收入, 同样可以安置很多待就业人员, 从而带动林农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好的项目自然会引起社会的关注, 各个融资机构也会将大量的资金投放在林业贷款业务中, 这对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1.1 一个产业想要长期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反思自己不断的去创新, 对于林业产业, 我们想的不应该仅仅是如何去保护好林业产业, 还要考虑新的发展道路, 保护和发展相互合作, 我们需要对目前我国的林业产业进行调查, 要积极的关注林业产品的加工, 花卉的种植和出售情况, 森林旅游业一些林业的主要产业。按照国的政策和执行方针, 以林业贷款为中心, 落实一些以龙头产业为主的贷款项目, 对待开发的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要林业发展成为持续不断发展的项目, 在此林业贷款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国有林场在我国的林业资源中占有的比例是最大的, 许多自然保护区以优美的环境吸引游客前来。有了林业贷款, 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森林旅游建设中。有了资金可以建设旅游基地, 有了资金可以对原有的风景区进行宣传, 有了资金可以在自然保护区培育和种植更多的苗木。旅游基地同时还可以发展当地的饮食行业, 娱乐行业的发展。大量的苗木不仅仅对我国植树造林工作提供了坚硬的物资保障, 而作为经济产物还可以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 从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当然这些工作的和项目发现的前提就是林业贷款的落实。所以林业贷款与林业发展有着不可小看的推进作用。

1.3 小额贷款对林农有很大的作用, 农民可以说是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 他们的经济收入和人均收入水平都需要很大的提升, 一切的活动离不开物质的保障。农民没有资金就像是空有一身能力却没有办法没有机会去发挥一样。但是林业贷款对于农民有了很大的帮助, 他们可以拥有资金去创建大量的经济型作物林地, 如苹果、桃子。根据当地的真实情况种植与之项符合的水果或药材。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林农贷款的的总金额逐年增加, 因为更多的人发现了林业贷款对于林农的帮助和好处, 他们才会主动地加入到贷款之中, 这对林农的经济收入, 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都有显著的效果, 也实现了林业贷款对于促进林业发展的目的。

2 加强管理, 强化服务, 加大力度推动林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林业贷款对于林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促进作用, 但是如果不能将林业贷款工作有效的去落实, 不能保证贷款者快速的获得贷款资金, 我们怎么能看到林业贷款推进作用的效果呢。所以这就需要加强对林业贷款的管理, 做到真正的去帮助需要资金的林农或是过关单位。

2.1 加强领导的管理, 无论是政府机关或是放贷机构我们都需要增加对林业贷款项目的重视程度, 要将工作提到眼前, 高度重视。要不定期的, 时常进行监督和调查, 对贷款落实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处理, 并开会学习, 使得大家以后面对该种问题该如何应对。还要加大宣传力度, 要林农和相关单位, 真的意识到林业贷款的意义和作用, 要资金缺乏者主动参与到林业贷款工作中, 从而解决自身的资金需求。不仅仅对贷款者的宣传, 我们也需要放贷机构理解, 林业贷款不仅是为了可以扩展放贷机构的业务, 更是要知道所作的事情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使其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2 为规范贷款及贴息资金管理, 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制定了《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省财政厅、林业厅也联合制定了《甘肃省林业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各市县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研究制定各自的管理办法, 同时要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林业小额贷款管理办法, 进一步规范项目的申报、贴息审核、资金拨付、监督检查等工作。

2.3 抓好落实, 推动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切实发挥林业贴息贷款在增加森林资源、壮大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农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突出重点, 打造特色, 培育龙头, 产业化推进。一是要对林业产业进行科学规划, 依据规划确定扶持重点。二是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运营模式, 依托基地建设带动开发利用, 注重产品精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条,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大力发展用材林、经济林、林产品加工、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为主的林业支柱产业, 确保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要抓好项目的储备, 根据资源、市场等条件, 选好选准项目, 充实项目库, 及时储备一批发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四是要主动服务企业, 想企业之所想, 积极为资源培育企业、造林大户等提供技术、信息、投融资等方面的服务, 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 为林业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五是要按规定审查、筛选符合林业贴息贷款范围的项目, 严格贴息申报, 确保项目的真实可靠, 规范运行。通过贴息贷款的扶持, 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 切实推动全省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4强化监督, 确保项目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加强贴息贷款的监督检查, 是确保资金安全运行的有效途径。随着我省林业贴息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 监督检查的任务越来越紧迫, 各级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要对林业贷款及贴息资金的到位、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对项目进展缓慢、资金使用不规范等要督促和整改, 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确保贷款及贴息资金专款专用, 安全有效运行, 提高贷款使用效率, 使林业贴息贷款在林业产业建设和林农增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林业贷款项目在我国的林业发展工作中, 就像是汽车的轮子, 只有它的运转才能带动车子的前进, 我们需要各个部门高度重视, 对工作快速的落实到实处, 将林业贷款项目对林业发展的意义和目的完整的体现出来, 从而使我国的林业, 快速的, 稳定的, 健康的, 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诚忠, 刘群, 郭训忠.引导林业贴息贷款项目实现最大效益[J].中国林业, 2012 (4) .

林业产业价值链 篇5

《林业产业振兴规划 (2010-2012) 》作为指导林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行动计划方案, 调整振兴的方向和重点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人造板等木材工业及相关产业。《规划》提出, 用两年时间对已颁布的70种人造板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全面清理;3年内重点扶持100家国家级林业重点企业和10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各类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 增加国内林产品后备资源储备, 力争到2012年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总规模超过1亿亩 (1亩=1/15ha) 。

据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介绍, 我国目前已跃升为世界林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但我国林业产业整体素质偏低,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国将重点培育木材加工、森林旅游、林产化工、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油茶等木本粮油、竹藤、花卉等十大支柱产业, 力争实现兴林与富民两大目标。

林业产业价值链 篇6

林业经济建设的发展, 离不开其内部生态建设管理的健全, 要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先进的管理技术, 实现对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 所以为了保证经济建设的发展, 就要能够保证不间断的资源供应, 这就需要对林业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 我国只是注重对经济的发展, 而忽视了对森林的保护, 过分的乱砍滥伐, 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林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为林业建设做的好, 植被保护就到位, 良好的植被能够防风固沙, 防止水土流失, 林业建设在生态环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植被能够防风固沙, 防止水土流失, 对于洪涝灾害有很好的调节和控制能力, 林业带的建立, 防止沙尘暴的出现, 并且森林的含水性比较高, 对土壤的蓄积能力强。同时森林有很强的空气净化能力, 在城市中的绿化带, 是有效的噪声隔离带, 并且对于城市中的废气有很好的吸收能力, 在净化了城市的空气的同时, 还美化了城市的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 还加剧了生物危机, 大量的物种濒临灭绝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森林面积的减少致使温室效应的加剧, 全球面临气温上升的险境。这其中的每一项因素的变化都和森林的植被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我们国家加大了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力度, 对于林业发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并且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执行。但是在总体来讲, 我国在林业方面的生态建设还是破坏要相对大于治理, 所以说对我国的林业发展来说, 这将是一项非常严峻的课题。

20世纪末, 随着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相继启动, 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 局部乃至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但是, 由于经济社会的调整发展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森林生态基础还十分脆弱, 生态建设的速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协调, 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趋势, 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 极端性天气增多等主要原因:

1.1 我国森林资源底子薄, 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人均森林蓄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

质量不高, 平均每公顷林分蓄积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5%左右;分布不均,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工区和东北地区, 西部森林资源极度匮乏;经营水平低, 人工林经营水平不高, 树种单一, 林木过量采伐现象依然存在。

1.2 人口、经济调整增长带来对森林资源的高需求, 森林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仍相当尖锐, 带来森林资源的巨大消耗。

1.3 林业投入长期不足。

近年启动的国家林业六大生态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债资金, 国家财政资金所占比重不高, 生态建设投入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1.4 林业行业各项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 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不顺, 影响社会资源向林业行业集中, 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

1.5 我国主要林区90%为山区, 森林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是我

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问题还没有完全协调好。中国林业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 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 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 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2 发展林业产业必须正确处理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资源的承载力之内;另一方面, 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 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 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面既包含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 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及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 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

2.1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在发展林业建设的过程中, 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但是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和精力与收到的回报之间出现了利益矛盾, 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的不完全体现方面。在对林业付出劳动之后, 在短时间内可以看到产出的经济效益, 这是人们能够亲眼目睹的, 也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 但是由林业建设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经营管理才能够发挥出来的, 并且一般来讲生态效益都是无形的, 有些是人们感受不到的, 所以在这两方面出现了矛盾。

2.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的过程中,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二者之间是互相对立的, 同时又是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因为要想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产出木材来获取经济报酬, 那么木材的缺失就会影响到生态建设, 但是如果一味的强调生态建设, 全面的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 那么对于林业的运行又是一项极大的负担, 是不现实的做法。所以说应该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在不影响到互相利益的基础上, 求同存异。

无论是发展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还是创造生态效益, 都是需要以森林为基础的, 所以说这是二者的共同点。在经济效益方面来讲, 木材的数量和质量是发展的基础, 而对于林业生态效益来讲, 森林的覆盖率和森林健康是基础。

森林资源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在森林体系中, 有庞大的生物链, 是发展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 在这个生物链中, 要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以使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有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可以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净化空气, 防风固沙, 降低噪音, 绿化环境等等, 都是森林生态系统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如果森林的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 那么森林系统将进入恶性循环, 森林的数量和质量将会有所下降, 由此影响到森林经济效益的产出。所以良好的林业生态系统是保证林业经济效益的基础。

实现林业经济价值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木材和林业副产品的销售, 那么就需要有一个长远稳定的林业发展体系来保证木材的数量以及副产品的加工链。在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如果过度的乱砍滥伐, 破坏了林业的生物链, 影响到林业的健康发展, 那么不仅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同时也造成了木材的供应出现中断, 后劲发展不足的现象, 无法实现持续不断的木材和副产品的供应。所以说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 要兼顾林业生态效益,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协调发展, 才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 最终实现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结束语

林业产业价值链 篇7

1 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直接影响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大洪水的背后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尘暴的背后是沙漠化、荒漠化;气候变化背后是气候变暖, 极端天气增加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事实上, 中国的生态危机远不止此, 当前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沙漠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物种灭绝、温室效应加剧等六大生态危机, 每一样都与森林的植被破坏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的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以木材生产为主一直是中国林业的首要任务。中国林业的状况产出多于投入, 中国生态的状况破坏大于治理, 总体形势十分严峻。

20世纪末, 随着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相继启动, 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成效显着, 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 局部乃至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我国目前林业生产状态如下:

首先, 我国森林资源不足,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 总体森林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森林资源严重不足, 再加之, 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有些地区十分丰富, 而有些地区又十分缺乏, 另外, 我国林业经营水平不高, 种植的树种相对来说又比较单一, 而且很多企业只顾短期效益, 所以经常出现过量开采的情况。

其次, 众所周知,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再加之, 经济建设的需要, 对森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 另外因为早期我国森林开发技术还不够先进, 所以, 在开发的过程中, 存在大量浪费的现象, 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我国的森林资源将会越来越缺乏, 也就不能为林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条件。

再次, 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投入相比较而言并不多,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所用到的资金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国债, 只有少部分就来自于国家财政资金, 但是随着近些年极端天气出现的越来越频繁, 无论是国家, 还是个人都意识到了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所以也在逐渐的加大其投资力度, 也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果。

最后, 我国主要林区90%为山区, 森林生态区位重要的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问题还没有完全协调好。中国林业尚处在较低层次的发展阶段, 森林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矛盾, 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 生态建设成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2 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林业产业发展需要考虑很多问题, 生态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林业产业是以生态破坏为前提而取得的发展, 这在短期内会取得一定的效益, 但是长期下去, 反而制约林业产业的发展, 所以在林业产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 必须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然后按照这个关系制定相应的发展措施, 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林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2.1 两者是矛盾与制约的关系

之所以会存在着中关系主要是因为在林业生产与建设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个体, 林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而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生态效益, 如果处理不好这种关系, 很多人就会以生态效益来换取经济效益, 这是因为经济效益是真实存在的, 无论是林业企业, 还是林业员工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经济收入感知到它, 但是林业生态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它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 而且也许最终的结果都不明显, 所以林业企业或者部门都将重心放在林业生产上, 而忽略了林业生态建设。

2.2 两者相互依存与促进

虽然林业生产与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是存在着矛盾, 但是如果能够处理好这种矛盾, 两者也会相互促进, 为各自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实际上这种关系并不难理解, 因为如果林业生态建设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 自然也没有充足的空间发展林业生产, 反而会限制其发展, 而林业生态建设的主体就是林业生产, 没有林业生产也就无所谓生态建设。

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为发展的基础。这种基础关系是由森林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决定的。森林是陆地上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生态系统。森林的主体植被是木本植物, 森林植被及其覆被下的其他生物和各种环境因子共同形成森林群落。森林是木材及其林副产品等工业原料的基地, 是动物的栖息场所, 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 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水库”, 在净化空气、防治污染、调节气候等方面, 有“环境卫士”之称, 是天然的“过滤器”, 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林业产业发展, 说到底是在认识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内在的运动规律, 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 改善和利用森林资源, 把森林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结构实行最佳组合。

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按照生态经济学的原理, 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的实质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 两者结合的结果就是生态经济学讲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林业社会化生产中, 如果把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结合救民于水火, 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相结合, 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就能使二者相得益彰。

3 结论

综上所述, 可知虽然林业生产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存在矛盾的关系, 但是两者之间关系的重点是相互依存与促进, 因为如果林业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 林业生产也会不取得长足的发展, 而如果林业生产陷入困难, 林业生态建设也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所以不应该将两者隔离开来, 只有将其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使我国的整体林业发展走向正规化。

参考文献

[1]孙垂川.关于发展林业产业,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08) .

[2]张洪生.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34) .

林业产业价值链 篇8

1 长水河农场林业产业基本情况

长水河农场地处小兴安岭西南麓, 位于北安市境内, 隶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管理局。全场占地总面积4.5万hm2, 耕地2.4万hm2;森林面积9067hm2, 其中:人工林4827hm2, 天然次生林4240hm2;林木总蓄积量43.3万m3。森林覆盖率达到20.3%, 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5.3%, 人口13199人, 职工2956人。覆盖境内有南北河、讷漠尔河、王老好河、长水河、柳毛河5条无污染河流, 属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按照总局党委书记隋凤富同志提出的“造林绿化与发展林业经济相结合, 与发展林业产业相结合, 与职工致富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长水河农场结合自身独特的自然优势, 始终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坚持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 在理清思路中发挥优势, undefined在统领全局中抓住关键, 在重点突破中整体跃升, 强力打造了以“林木、林园、林下”为主的林业经济产业。林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了“八大”种植区域, 培育苗木品种100余种。现已建设成为拥有苗木存量5000万株、占地300hm2的集生产、示范、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苗木生产基地。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培育建成了美国提子、坚果嫁接、五味子及万亩杞柳种植基地, 构建了林业经济占农场经济“半壁江山”的新格局, 农场被总局确定为垦区惟一的林业经济示范场。

2 长水河农场发展林业产业的基本做法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 长水河农场从一个弱场穷场, 发展成为一个生态环境优美、林业产业发达, 职工增收致富快, 农场经济效益好的强场, 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以战略思维审视自身, 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发展规划

在富民强场进程中, 长水河农场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 发展林业是职工增收致富的坚实基础, 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实保障, 始终把林业产业发展摆在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他们坚持规划先行, 围绕场情, 深入调研, 借助“外脑”, 确定了本场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项目、产业布局和保障措施, 科学制定出了适合本场林业产业发展的具体规划, 千方百计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同时, 他们改变发展观念, 拓宽发展思路, 探索出以发展林木、林园、林下“三林经济”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每年召开林业专题会议, 解决林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每年拿出一定资金重奖林业经济发展大户, 鼓励职工植树造林, 推进林业产业化经营, 把林业办成了长水河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2 以造林绿化为重点, 培植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 长水河农场始终坚持大面积、高标准造林, 大力培育森林资源, 发展以造林绿化为主的林木经济, 培植了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也实现了“人居楼房中、楼置花园中、花园森林中、森林自然中”的城镇建设理念。农场始终坚持“造林绿化与发展林业经济和林业产业”相结合的原则, 在绿化的同时, 扩大以杞柳、五味子、坚果种植为主的经济林种植面积, 实现农场与职工双赢。从2008年开始, 农场以每年133hm2的造林速度发展, 2009年实施了“全场总动员, 大干三十天;四年任务一年完, 再造秀美山川”的“万亩大造林”工程, 投入资金1100万元完成造林533hm2, 实现了“四年任务一年完”的工作目标。2010年, 农场又投资600万元完成造林绿化133hm2, 共栽植各类苗木85万株, 实现了全场累计人工造林5733hm2。与此同时, 农场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共栽植“公仆林、党员林、青年林、护士林、金盾林、学生林”3万余株, 形成了“人人爱林、人人造林”的良好氛围, 实现了“一夜成林”的梦想。2011年农场又紧紧围绕“抓城”建设, 按照绿化与坚果、杞柳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完成场部133hm2造林绿化任务, 并且加速大苗栽植进程, 完成容海公园的卧虎山度假村和凤凰岭度假村的高标准绿化任务。预计到2020年全场将实现森林总面积11333hm2, 森林覆盖率达到25.2%, 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0万m3, 林木蓄积以每年3.78万m3速度增长, 按每立方米300元计算, 年增值1134万元, 户均200m3, 价值6万元, 林木资源总价值3亿元。

2.3 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为主线, 推动林业经济处处开花

为了给职工群众寻找更多的致富门路, 长水河农场认真研究场情, 积极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 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把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作为促进农场经济发展、职工可持续增收的一个突破口。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林木资源、荒山弃地, 发展林下经济, 探索出“房前屋后种五味、空地闲壤插杞柳、荒山弃地栽坚果”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调研得知, 杞柳种植一次可连续采收6~7年, 是一项当年投入当年回本, 一次性投入多年受益的产业,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而且从种植、管理到加工、成品制作等过程需要大量劳动力, 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是解决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项目, 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好产业。2007年, 农场引进山东的柳条在农场试种, 获得成功。于是近2年, 农场通过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对种植户进行科技示范、农场出台回收优惠政策等措施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 重点发展杞柳种植。2011年全场杞柳种植已发展到1333hm2。该场计划到2015年, 全场杞柳种植发展到6667hm2, 带动周边赵光、红星、二龙山、龙镇4场种植杞柳13333hm2, 形成2万hm2的柳编原料种植基地, 实现产值5.4亿元, 职工收益1.8亿元, 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可增加1.5万元。

2.4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大力推广林业种养殖先进实用技术

长水河农场大力实施林业富民工程, 根据当地实际和职工意愿, 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 重点发展五味子、杞柳和苗木, 创造性的发明了“松柳间作”栽植模式, 即在造林地的松树苗间种植杞柳, 两者互不影响生长但却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创造性地开展苗木培育、定植方式、修剪整枝定干成形、灌溉管理等先进适应技术, 取得了明显突破。农场按照“实用、管用、够用”原则, 围绕林业产业发展, 以致富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 实施“一年一户一人一技”致富技能培训工程, 大力加强培训力度, 聘请东北林业大学专家采取课堂授课、现场实习、召开现场会、制作科教专题片等有效形式, 积极开展了林业科学管理、适用实效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科技素质, 着力培养出了一批土专家和典型示范户。

2.5 以规模化经营为突破, 寻求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为了培育农场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长水河农场以总局党委提出的创建“森林垦区”战略为契机, 依托林业经济示范园区, 聘请有关大专院校专家帮助进行规划论证, 总投资3000万元, 重点打造占地面积333hm2的苗木生产基地。基地现有喷灌设备10套, 保护地钢骨架大棚30栋2万m2, 温室大棚2栋640m2;较大规模晒水池3个, 占地面积4.5hm2;苗木窖3栋800m2, 规划出针叶育苗区、花灌木区、中草药区、休闲区、嫁接区、大棚区、花卉区、果树区和杞柳区九个区域, 拥有苗木8000万株, 100余个品种, 可满足北安管理局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用苗, 实现年利润1000万元, 为绿化垦区做出了贡献, 实现了职工增收, 企业增效。

2.6 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 进一步延伸林业产业链

没有稳定的市场, 林业产业发展就会失去根本动力。长水河农场一手抓杞柳种植, 一手抓柳编工艺市场, 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对市场需求研究, 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大力发展订单林业, 按照市场需求组织产品生产。为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该场成立了临沭北大荒柳编工艺品有限公司, 在2009年春秋两届广交会上, 临沭北大荒柳编工艺品有限公司与德国、约旦、波兰等7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订单198份, 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2100万元。同时, 为拓展国内市场, 在临沂地区建立20多个销售代理点, 在上海、重庆、北京、哈尔滨等大中城市设立了4家产品代理商, 国内市场销售额达800多万元。目前公司生产的柳编产品已由建厂时的几百种发展到7000多种, 新产品开发2000余种。“虚拟经济、实体发展、先进市场、打造品牌、后建厂房、带动基地”的创业发展观, 不得不说是一种睿智, 一种创新。如今长水河正按照“引进来、走出去”的要求,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 着力稳定传统出口市场, 积极开拓新兴国际市场, 长水河北大荒柳编工艺产品正在跨步走向世界。

长水河的实践证明,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对于加强生态建设、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兴林富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长水河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 值得垦区森林资源丰富的农场认真学习借鉴, 不断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3 垦区发展林业产业的战略思考

在总局全力加速推进“强工”的大环境下, 在加快推进森林垦区创建活动中, 垦区林业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应成为林业的重要任务, 部分林业资源大场应以林业产业的大发展实现自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在推广长水河农场发展林业经济的新模式同时, 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3.1 切实加强领导, 尽快完善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垦区各级要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切实加强领导, 建立林业建设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 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加大对产业化发展的引导力度。要集思广益, 善用“外脑”, 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地编制区域“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明确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布局、主要任务及措施, 科学引导西部小兴安岭山区、半山区、东部完达山区农场发展林业产业, 同时要注重与“创建森林垦区”活动的衔接, 及时制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业产业规划, 构建科学合理的林业产业规划体系, 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

3.2 明确发展重点, 尽快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

从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出发, 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 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加快林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支撑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优势产业, 做强林业产业链。垦区的苗圃无论在规模和管理上都明显优于周边地区, 在此基础之上要做大做强育苗产业。林果传统产业也要壮大, 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推广丰产栽培技术, 提高苹果、梨、李、葡萄等经济林产量, 抓好基地建设,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垦区位于哈市和齐市的近郊农场林业应该发展围城经济, 以果蔬、花卉、食用菌等为主抢占市场, 远离城市农场应以苗木、特禽养殖、食用果等为主, 各农牧场应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做大做强苗木产业、食用菌产业、果蔬产业等, 把地理、气候、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3.3 制定优惠政策, 尽快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

林业是一项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回报慢的产业, 仅靠群众和少量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需要总局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因此要制定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增加林业投入。

a.用好用足国家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积极向上申报项目, 争取资金投入。同时提高农发基金支持林业产业的比重, 恢复并提高林业基地建设项目;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将农业政策保险、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惠及林业产业。

b.鼓励职工以林地、林木入股, 参与林业生产;建立森林资源评估机制, 允许垦区职工以林地、林木等林权证明, 在农村信用社融资、贷款。

c.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精心谋划, 设计一批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的林业产业项目, 通过招商引资平台吸引本地、外地的企业投资开发林业产业;建立合理、有效的林地流转机制, 解决投资者在林权、采伐等方面问题, 努力形成以企业和职工自筹为主, 总局扶持为辅, 金融和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林业产业投资体系, 加速建成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3.4 实施科技兴林, 尽快提高林产品的竞争力

a.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 组织开展林业科技攻关, 大力开发传统加工业,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培育扶持林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新型森林食品、林特产品加工业, 延伸林业产业链, 增加产业附加值;应重视品牌建设, 对获得绿色林产品、森林食品基地和特色基地等称号的, 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b.大力推进科技兴林, 制定科技兴林实施方案, 理顺、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 加强农场林业科和技术推广站科技能力建设, 提高林业总体科技水平, 搞好科技示范, 在重点林业大场设立林业科技示范园区, 延伸科技服务功能;加强对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 努力培养一支研究推广能力强、专业结构合理的林业科技队伍, 提高研究和推广指导水平。

c.加速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转化应用, 大力发展林业科技产业, 筛选并组装集成一批技术成熟、应用面广、见效快的科技成果予以重点推广应用, 总局科技经费安排中要加大对科技兴林的支持力度, 对关键难题可进行技术招标, 提高科技进步对林业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上一篇:开发决策下一篇: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