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林业

2024-10-15

社会林业(共12篇)

社会林业 篇1

林业在维护生态安全、构建生态文明, 改善生态环境, 应对气候变暖, 促进生态和经济和谐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林业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 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作为连接人与生态环境枢纽的林业企业也必然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征。因此, 林业企业社会责任也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

事实上, 自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提出以来, 相关研究就日益深入, 成果非常丰硕, 但以林业企业为对象的研究相对较少。纵观国内文献, 以林业企业为对象, 与社会责任相关的研究文献非常少。笔者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以“林业企业社会责任”为题进行搜索, 只有5篇文章;以“林业企业”及“社会责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与主题相关的文献只有十几篇。虽然国内有些学者 (胡江、陈刚华, 2007;田月香, 2010;蒋德启, 田治威, 2011;耿玉德、张默涵, 2011;印中华、宋维明, 2011等) 在研究中注意到了林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但行业特性对企业社会责任有何影响;林业企业社会责任和其他企业相比有何不同, 有无特殊性;如何践行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实践中, 林产品质量低劣、污染环境、危害消费者健康等现象也频繁发生。如2011年的“达芬奇”事件、林业企业乱用胶粘剂、甲醛事件等都昭示着林业企业社会责任在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鉴于林业企业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及在理论研究中的不足, 加强对林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必要性

(一) 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林业产业是指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 以森林资源为基础, 以技术和资金为手段, 有效组织生产和提供各种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行业。林业企业是指以森林资源的再生产为基础, 以满足社会和人民对各种林产品的需求为目标, 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从事林业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单位。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 各国政府都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并将林业作为战略发展规划的重点, 林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而必须关心、履行的责任, 既有强制的法律责任, 也有自觉的道义责任。据此, 我们认为, 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是指林业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 对股东、员工、消费者、债权人、客户、社区、政府、环境等利益相关群体所担负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生态责任、道德责任等。

(二) 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分析

一方面, 大部分现有研究都认为:从长期来看, 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另一方面, 社会责任运动的日益兴起, 并引起了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关注。因此, 林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势在必行。

1.承担社会责任是中国林业发展的需要。

彼德·德鲁克曾经说过:“一个健康的企业和一个病态的社会是很难共存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有效推动力。林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更是中国林业发展的要求。一方面, 中国森林资源相对稀缺。从统计资料来看, 中国森林覆盖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3, 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 居世界第122位;人均木材消费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人均纸制品的消费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另一方面, 林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林业不仅为社会发展提供木材和竹材、木本粮油、药用植物、林化产品等产品, 还具有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效益, 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中国林业企业应该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保护林木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在保证林产品供给满足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需要基础上, 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林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2.承担社会责任是林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承担社会责任是林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企业要被社会所接纳, 就必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意伦理道德, 履行相关的社会责任。从长期来看,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会对企业绩效造成不利影响, 反而有可能是发展机会和竞争力的来源。林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比较大, 经济效益不稳定, 竞争压力比较大。因此, 林业企业更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林业企业要为消费者着想, 在研究、设计和生产林业产品时做到“绿色”, 提供高质量、价格合理的林木产品, 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形象, 提升品牌价值, 获得消费者认同, 从而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利润来源。同时, 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都离不开森林、土地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对林业企业的效益和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反作用, 因此, 林业企业也必须要履行环境责任。

二、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性

林业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组织中的一种形式, 既有普通企业的共同特征, 又有其独特特点。因此, 林业企业社会责任也有特殊性。

(一) 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极端重要性

林业和农业一样, 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 林业不仅要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林业产品, 还肩负着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 林业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林业基础产业的地位决定了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极端重要性。林业企业的产品一般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 如果林业企业提供给社会的产品存在安全问题, 将给人们造成直接的伤害。因此, 不管是政府还是消费者对林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都格外重视。

(二) 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物质基础的薄弱性

林业与农业一样, 是一个弱质行业, 部分林业企业 (尤其是种植型林业企业) 对自然资源依赖性较强, 林业企业的经营业绩除了受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影响外, 还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由于自然条件的客观性和不可控性, 使得林业企业经营风险大、效益不确定, 使得大部分林业企业缺乏广泛实施社会责任的物质基础, 直接导致林业企业社会责任具有物质基础薄弱性的特点。

(三) 环境责任地位突出

有学者指出, 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蔡剑辉、张春霞 (1999) 认为, 狭义的社会责任就是林业企业对社会和生态环境应承担的责任。由此可见环境责任在林业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突出地位。林业在构建生态文明, 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自然资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林业企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及其加工产品, 与生态环境紧密相连。因此, 保护社会生态环境是林业企业的重大责任。林业企业不仅要考虑物质财富创造问题, 追求经济利益, 更要考虑如何实现林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三、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分析

林业企业是现代经济组织的一种企业形式, 因此, 林业企业首先要承担所有企业都应该履行的共同的一般社会责任。由于林业企业的特殊性, 它还应该承担一些特殊的社会责任。由此, 我们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 分析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般内容;从林业企业的产业链来分析其特殊内容。

(一) 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般内容

企业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因此, 林业企业应该追求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需要承担对股东、消费者、商业伙伴、员工、政府、社区和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般内容如表1所示。

(二) 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内容

在分析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时应考虑林业企业的特殊性, 林业企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产销链上。因此, 笔者基于林业企业产销链角度分析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内容。我们认为, 林业企业的产销链主要包括采购环节、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特殊内容如表2所示。

四、提升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则和措施

提升林业企业社会责任, 首先需要考虑林业企业自身的特点, 针对林业企业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其次, 需要政府完善法律、法规, 需要消费者进行监督, 需要企业提高认识, 采取必要的行动。

(一) 原则:根据林业企业的特点提升企业社会责任

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 林业企业有两个典型的特点。一是林业企业以森林资源为依托。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如果开发利用适当, 森林资源可以做到永续利用。但是, 森林资源的生产周期比较长, 在整个过程中, 林业企业不仅投资回报期较长、资金周转慢, 而且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高, 经营风险大。二是林业企业的产销链具有不同特点。如上文所述, 林业企业的产销链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过程。在不同的过程, 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和表现形式差距比较大。因此, 在研究如何提升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时, 要充分考虑到林业企业的特点, 要充分考虑林业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不同要求与特征, 在行动中, 要始终遵循这一原则, 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最终目的是实现林业经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 具体措施

1.政府: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负有引导和监管的责任。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企业的自觉行为, 政府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对林业企业进行监管。如不断完善劳动标准方面的《劳动合同法》, 环境保护方面的《环境保护法》, 职业安全卫生的《安全生产法》, 消费者权益方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企业竞争方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特别是针对林业企业来讲, 通过法律、法规遏制非法采伐是促进林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因此, 在木材采伐领域, 政府应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通过规范性的法律法规防止破坏生态、乱砍滥伐等现象的发生;在木材贸易领域, 政府应建立完善监管体系, 保证市场上的木材来源合法。

2.消费者:

提高素质, 增强维权能力。消费者、员工、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都能影响林业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其中, 由于消费者可以通过产品购买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效益, 因此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影响最大。首先, 消费者应该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对所购买林产品的认识和了解, 增加对林产品的辨别能力, 并增强维权意识和能力, 当碰到那些不讲责任的林业企业时, 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次, 消费者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在购买林产品时, 能将企业社会责任情况纳入到购买决策中来, 在同等条件下, 优先购买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产品, 使有社会责任意识的林业企业能得到经济回报, 激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

3.林业企业:

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首先, 林业企业要提高社会责任认识, 把社会责任主动纳入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中。林业企业要强化内部环境建设, 通过构建优秀的林业企业文化, 引导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都采取合乎道德的行为, 将社会责任意识融入林业企业的经营中。其次, 林业企业在经营中要节约森林资源, 遵循可持续的原则。林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要根据森林资源的特点, 按照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要求, 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林业产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降低产品综合能耗, 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第三, 林业企业要积极植树造林, 保护生态环境。林业企业主要是通过对森林资源的种植、采伐、加工实现经营目标的。因此, 林业企业要格外重视生态环境责任, 在消费森林资源的同时通过积极的植树造林等活动, 增加森林资源的供给, 维护生态环境的和谐。

摘要:鉴于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林业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开始引起学界关注, 但相关的研究成果还较少。基于此, 文章首先归纳了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认为林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既是中国林业发展的需要, 也是林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其次指出了林业企业社会责任具有极端重要性、物质基础薄弱性和环境责任地位突出等特殊性, 并分析了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一般内容和特殊内容;最后, 文章提出, 要提升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水平, 必须根据林业企业自身的特点, 从政府、消费者、林业企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特殊性,内容

参考文献

[1]蔡剑辉, 张春霞.林业会计管理模式改革的研究 (三) ——林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J].林业经济问题, 1999 (6) :20-22.

[2]耿玉德, 张默涵.林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价研究[J].林业经济, 2011 (10) :64-67.

[3]鞠芳辉, 谢子远, 宝贡敏.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基于消费者选择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 2005 (9) :91-98.

[4]蒋德启.中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0.

[5]蒋德启, 田治威.试论我国林业企业的社会责任[J].林业经济, 2011 (8) :75-78.

[6]田月香.林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 2010 (3) :56-58.

[7]汪建新.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D].天津:南开大学, 2009.

[8]杨春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 2009 (1) :66-76

[9]印中华, 宋维明, 田明华.中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思考[J].世界林业研究, 2011 (4) :71-75.

社会林业 篇2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已经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同时也越来越受到人民的欢迎和认可。本文是对企业当前生态发展和绿色生活问题加以探索,了解国家现行的关于生态和绿色的政策措施,及具体实施手段,并提出相关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生态发展绿色生活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想子子孙孙延续和发展下去,必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一、国家近年来关于生态发展和绿色生活的政策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继续大力实施保护工程,推进文化生态名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文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协调发展,实现双赢。坚定不移地实施“三个坚决不搞”的原则,即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搞;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职工安全的项目坚决不搞;黄、赌、毒的项目坚决不搞。一以贯之地强化“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等理念,突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重,在发展中加强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做到生态环境景观好、生态环境质量好、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效果好,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2、坚持科学定位,规划先行。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完善科学的发展规划,作为保护、整治、建设的基本依据。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规划内容。

3、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府加大投入,强化监管,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和运行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机制。

(三)主要目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是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

境破坏,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的绿色生活,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实施工程

(一)公路、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和矿山开采复绿工程。按照复绿工程的要求,所有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红线范围内的山坡地,必须修建护坡,工程竣工后,必须恢复植被,做到施工不流土、竣工不露土,并注意提高道路两旁绿化带的观赏性。矿山开采必须兼顾生产与生态保护,尽量保护山体不遭破坏,因开采而受毁的植被必须尽快恢复。此项工程由交通、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落实。

(二)国家级自然保护、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保护工程。制定严格的保护方案,不准设立企业的坚决不许设立;不准有的设施和建筑物坚决不许建设,获得批准的建筑物要注意与整体环境保持协调,做到和谐美观。此项工程由建设、林业部门负责落实。

(三)江河源头及湖库保护工程。科学划定抚河源头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不能搞工业园区,不能搞项目,不许开矿。此项工程由环保、水利部门负责落实。

(四)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合理布局畜禽禁养区、控养区和适养区,强化规模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监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和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合理确定围网养殖规模,切实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此项工程由农业部门负责落实。

(五)城镇饮用水保护工程。科学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禁止向保护区内排放污水及其它可能污染水源的生产活动;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此项工程由环保、建设部门负责落实。

(六)工矿企业退城进园及节能减排工程。用3-5年时间,分期分批将位于城市主城区的高能耗、高污染工业企业退城进工业园区;淘汰、搬迁建成区和近郊主导风向内所有污染严重的燃煤锅炉、工业窑炉。此项工程由经贸、中小企业部门负责落实。

(七)创建生态市、生态县(区)、生态工业园区工程。加快创建生态示范县(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建设步伐,积极引导和推进工业园区向生态工业园区方向发展。此项工程由环保、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落实。

(八)植树造林绿化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加快推进平原绿化、“四旁”造林、农田林网培植和道路绿化。此项工程由林业、建设部门负责落实。

(九)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工程。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绿色食品供给率和覆盖率。到2012年,争取我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达到3个,“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基地)”达到4个;绿色(有机)食品环境监测面积(含山林、水面、耕地)达260万亩;实现绿色食品销售收入15亿元、出口创汇达1200万美元。此项工程由农业、农垦部门负责落实。

(十)市、县(区)水、空气质量达标升级工程。编制好市、县(区)水质、空气环境质量达标升级规划,严格控制和监管废水、废气的排放。各县(区)地表水达到Ⅲ类标准及以上,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此项工程由环保部门负责落实。

三、相关意见及建议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了生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项目实施中的有关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协调相关部门间的行动,将绿色政府创建任务纳入目标考核责任状,层层抓落实推进,实行半年一考评,一考核,做到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

(二)制定方案,细化措施。按照整体推进,分布实施的原则,突出重点,有序组织实施。制定了《绿色政府、绿色决策创建方案》、《绿色政府创建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创建绿色政府相关保障措施》,从组织领导,机制建立,体系构建等方面逐一明确。同时,细化创建工作任务,制定了绿色创建政府创建项目分实施计划安排表,强化各项工作举措,注重实效。

(三)建章立制,创新管理。从建立健全生态建设、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强化监督,做到依法行事,遵章办事,有章可循,制定和完善了《休宁县关于加强生态建设工作的决定》、《休宁县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此外,健全了环境监督管理生态创建考核考评制,并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报道生态建设先进典型,激发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发挥政府在生态创建中的协调作用,提高服务保障力,积极探索区域治理新经验、好做法,创新管理模式,为绿色政府创建提供良好的前提保障。

(四)加强教育,营造氛围。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增强公众对绿色政府、绿色决策创建重大意义的认识,着力构建公民生态意识大教育体系,一是突出政策宣传;二是突出项目宣传;三是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宣传;四是围绕生态建设,集中开展宣教;五是抓成果报道,大力营造生态创建的浓厚氛围。并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不断提升各级各部门的生态意识和广大群众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始终,倾力打造绿色休宁,促进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形成了上下配合、统筹兼顾、平稳运作的工作格局,创建氛围日渐浓厚。

参考资料:

社会林业 篇3

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项目自2003年启动以来,已连续执行了10年,连续出版了年度监测报告,对系统、深入、连续反映我国林业建设成效,扩大林业对外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

10年来,按照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关于大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从2003年开始,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连续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县(重点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村(林场)和农户(职工家庭)进行定点跟踪监测,利用布局广泛和入村入户入企业的独特优势,及时、准确跟踪林业重点工程进展和政策落实情况,深入反映林业重点工程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和惠及民生等方面的积极贡献,为准确把握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发挥了特殊作用。

会上,国家林业局保护司、计资司、天保办、退耕办和治沙办的参会领导对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开展监测工作以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广大基层调查员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国家林业局经研中心主任刘东生在会议总结发言时指出,林业重点工程监测是服务局党组决策的重要平台,也是经研中心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10年来,在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各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林业重点工程监测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广大基层调查员以自己的辛勤工作为林业重点工程监测工作提供了大量扎实而鲜活的数据,成为领导决策时的重要依据。有了大家的努力工作和扎实的监测成果,不仅能更好地为局领导和各相关重点林业工程办提供决策服务,而且得到了广泛的好评。这次更新一线调查员的监测设备,确保硬件设施建设到位,既是监测工作的需要,也是各级领导关怀协调的结果,希望各位调查员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进一步深入基层,通过入户调查得到真实有效的数据,提高监测的决策服务水平。

社会林业 篇4

关键词:乡镇林业站,自身建设,职能变化

林改后, 我国林业由政府大包大揽逐步转为政府只负责其中的一小部分, 而大多数功能由社会和市场来完成, 即出现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它指为林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服务组织和活动的组合。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才是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乡镇林业站的服务对象由村集体变为千家万户之后, 林农的需求千变万化, 林业站由于自身资源的限制, 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林农所需的所有服务;并且随着林改的进一步深入, 林农的需求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的变动和增长, 会出现其他林业服务提供者, 承担了部分原来由林业站承担的职能。所以, 林业站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处理好林业站与其他林业社会化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同时加强自身的建设。

1深化认识林业站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

乡镇林业站工作范围涉及林业建设的方方面面, 林业站确保了林业政策和林业工作在基层的落实。首先, 林业站受县 (区) 级林业管理部门的委托, 行使林业执法权。在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技术推广、林业生产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组织管理作用。其次, 基层林业站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组织。基层林业站的服务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过程的始终。一方面, 基层林业站向林农广泛宣传林业政策法规;另一方面, 积极为林农提供科技服务。有计划地组织林农、乡村林场广大职工、乡村护林员、林业专业户开展技术培训, 培养林业科技致富带头人, 创办林业技术示范基地。积极引进林业先进实用技术, 开展试验示范, 有效地促进了林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 为林农提供法律咨询和市场信息服务, 积极引导林农走上科技致富的道路。实践表明, 乡镇林业站在基层林业建设和林农致富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林业站职能的转变

就目前龙泉市的情况来看, 林业服务的需求强度是很大。林权改革完成不久林业的规模经济效益表现还不十分明显林农对林业服务的需求强度是很大的。虽然建立了一些专业合作组织, 但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还较小。这些组织多数是由政府出面组建的, 产生的时间还不长, 在整个林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有限, 还不能取代林业站的很多服务功能。从目前来看, 林业站仍然要承担相当重的服务任务, 职能转变可以分两个步骤:一是短期内, 林业站可以从以前的重点抓组织生产, 转移到重点抓资源管理上来, 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二是从长期来看, 随着林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的逐步成熟和林改的进一步深化林业站的工作应重点突出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 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林业企业走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道路。

3乡镇林业工作站今后的工作重点

3.1充分发展林业站宣传作用, 切实加强领导,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林业站是林业政策的“宣传部”, 要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 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 切实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林业的重要任务来抓。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宣传媒体的作用, 采取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林业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和繁荣农村经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中提高林业部门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3.2加强林业站的管理职能, 注重生态公益林的种植与管护

随着林业的发展和政府工作方式的转变, 国家越来越重视林业的生态功能, 实行生态优先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等。所以从林业站工作目标上来看, 林业站也应将其工作重点放在生态建设和资源管理及对生态公益林的种植与管护上。在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 商品林的种植、经营主要由个人来承担, 所以林业站这部分职能主要是管理功能。在职能转变中, 可将这部分职能弱化或直接取消。

对生态公益林的种植与管护要明确责任主体, 落实管护技术措施。对护林员培训考核, 经考核合格的, 方能聘为管护员, 否则不能上岗。与护林员签订管护合同, 要明确管护面积、管护责任、管护质量要求、管护年限、管护措施, 以及管护报酬、奖惩措施等内容。管护人员按照管护合同完成管护任务, 达到质量要求的要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兑现管护报酬。要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例会, 一是让护林员汇报当月管护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二是安排近期主要工作;三是加强对护林员进行业务培训, 集中学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以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努力提高护林员素质。做到依法护林, 依法兴林。要建立完整的森林管护档案, 及时准确提高管护报表和信息。要积极采用先进手段, 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不断提高管护水平。要按月对护林员日志进行审核, 并逐一签字。护林员巡山护林的同时, 对退耕还林地进行补植, 对新造林地进行管护。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落实管护责任, 明确到人, 制定奖惩措施。要加强对森林的抚育管理工作, 严格林地林权保护管理, 实行林地用途管理制度。

3.3发挥林业站的服务作用, 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对林业站兼有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的部分和单纯服务功能的部分, 应根据各林业站自身的条件和其他林业服务提供者的情况等有选择地提供其中有限的一部分。这符合我国政府改革需要, 而且从林业站的资源配置来看, 也更加现实、有效, 能够保证林业站为林农高质量的服务, 让林农满意。从林业生产过程来看, 根据林业经营主体的变化和需求, 林业站应重点强化那些林农需求迫切 (如产前市场信息) , 以及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 (如伐后验收) 。例如在育苗过程中, 林农可以自主选择种苗的来源, 即除了林业站的统一调拨苗, 还可以自由选择市场上的其他苗木, 甚至不再需要林业站的苗木;林农对市场信息的需求很强烈, 特别是对经济林产品的价格、市场的需求了解不够, 这是林农在产前迫切需要的信息。在造林过程中, 林改前林业站在整个造林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 从取苗、林地准备、栽种、抚育到质量验收, 都由林业站组织完成, 这时的技术指导的力度较大。而在林木生长过程中, 林业站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随着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林农个人, 林木管护的工作主要由个人承担, 盗伐的现象基本消失;林木防火问题由林农交纳一定数量的防火费用给村集体, 由村组建防火队或防火协会, 如有火灾发生, 由林业站统一指挥各村组建的防火队灭火;林业站的服务重点要放在病虫害的预测与预报上面。为此, 需要加强以下工作。

(1) 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乡镇林业站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 充分利用农村护林员的人力资源, 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病虫害调查监测, 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 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 做到及时发现, 及时除治, 防患于未然。从长期发展来看, 要在各个基层林业站之间建立起一个健全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 使各基层林业站之间的森防信息实现共享, 以便能够及时掌握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发展动态, 进行区域性短期预报或预警, 而且能够结合森林资源状况、气候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 进行区域性主要森林病虫害的长期预报。

(2) 加大科技含量, 改进防治手段。针对当前基层林业站人员老化、技术力量薄弱的现状, 选派年轻有为、专业知识水平高的人员充实到基层林业站去, 切实加强基层林业站的技术力量, 为搞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此外, 还需强化防治手段:一是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 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 采用良种壮苗, 营造混交林, 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生产措施, 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增强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病虫害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二是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 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农药、植物性农药、仿生农药、动物源农药、矿物性农药等, 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要大力普及和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四是加大科研开发和技

办刊宗旨

深入研究、预测、报道科教创新发展现状以及改革热点、焦点;广泛探讨、交流科教工作中的优点;多方位、多层次介绍科教创新的前沿性内容;有效传播我国科教工作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合理构建我国科研教育学术交流平台。

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为更好的提升本刊的信息技术全面性, 我刊现面向各级科技与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科教领域管理人员、科技教育人员、各类院校的广大师生征集优秀稿件。

投稿须知

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真实、逻辑严谨、文字准确、语句通顺。

2.文章以2200~2700字为宜;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 (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等要素齐全。

3.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须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标点符号使用准确;表格设计合理, 推荐使用三线表;图片清晰, 注明图题图号。

4.投稿请使用word格式并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邮箱。5.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所投稿件进行修改。

6.本刊已被相关电子期刊等网络媒体所收录, 本刊发表的文章将在网络媒体上全文发布。7.严禁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 否则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办刊宗旨及投稿须知

术推广力度, 研究和探讨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

(3) 加大资金投入, 保证防治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必要条件。因经费投入不足, 每年都有不少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防治的。因此, 今后应继续加大资金投入, 确保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 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 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三是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按“谁受益, 谁补偿”的原则, 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总之, 在病虫害防治等服务方面, 林业站应与林农更多地沟通和宣传, 林业站在技术指导中应该更加强调针对性、示范性、定向性。当然, 林业站也有少量的服务针对林业加工企业, 如提供原料信息、作为企业与林农之间的中间桥梁等。这些事实上也为林农的生产提供市场信息。

3.4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主动服务新农村建设

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国家林业局林业工作管理总站关于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好4件实事的通知》精神, 乡镇林业站应该结合全区实际, 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的活动体, 抓好林农培训、开展林业科技推广、扶持林业合作经济组织, 兴建“绿色小康乡”、“绿色小康村”、“绿色小康户”等实事, 进一步推进村庄绿化工作。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形成, 林业站作为基层的林业部门, 其职能应该突出重点, 有选择性地提供林农满意的服务。此外, 林业站的职能转变, 要从市场需求政府工作目标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有计划、分步骤进行, 同时还应协调好林业站与其他林业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总之, 乡镇林业工作站今后要在林业政策宣传、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近如.从集体林区看林业站的作用[J].中国林业, 2002 (10) .

[2]陈祖挺.浅谈林业站在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中的作用[J].福建林业科技, 2 0 0 4 (4) .

社会林业 篇5

班级:11食品科学与工程

学号:11110216

姓名:黄睿

实习单位: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一、实习概述

经过一个月的专业课学习,在掌握了一定的管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月末本人在佛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开始工作实习。沐浴着夏天的阳光,已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现在,已经迎来了初春,而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自己的工作实习也是经历了由陌生到熟悉是过程。所以,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工作实习的地方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们,在这样的一种大环境里锻炼充实自我,使自己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这些都是在学校和教材中没有接触到的东西。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古人带给我们的启迪。实践,才能出真知。

大学的恬静也许让我们忘记了社会残酷的竞争,在这社会人才需求多元化的时代,对那个手握一张文凭就走遍天下的年代只能是回望。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个人能力却日益成为另外一个人才评定的主要标准。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对能力培养这一问题的思考,都有或迷惑或清晰的答案。是肯定的: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的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接受实践的考验。为了让同学们初步了解社会,初步了解自我的能力定位,体会到社会的气息,明确自己需要如何塑造以适应社会需求,从而从现在坐起,时刻谨记提高自己。

一、思想政治方面:

在思想政治上,认真学习和领会党十七大的报告精神,始终认识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进一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继续深入学习“八个优良作风”,深刻领会和践行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尊重领导和团结同志,思想作风端正,工作作风踏实,敢于坚持原则,求精务实,开拓进取,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二、业务工作方面:

在挂职的近一个月的时间中,工作上,我做到勤奋敬业,尽职尽责,不折不扣地完成工作任务,严格按照领导的部署和要求,对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能够按时认真完成任务。在挂职期间,我被分配到人事处,主要工作如下:

1、学习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主要负责整理底稿工作;

2、学习所内技术人员实验操作及实验后的数据统计工作。此项工作琐碎,繁杂,多为重复性的工作。但为了

搞好工作,我不怕麻烦,向前辈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便熟悉了档案室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整理方向及方法,提高了工作效力和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档案室的工作是我了解工作进程的第一步,为我将来的工作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不足:

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本人各方面的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较好的适应了当前的工作,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由于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的积累不够,工作上缺乏实践能力,所以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今后努力方向:

新的一学期即将开始,这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加倍努力工作,认识学习专业知识,在平时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用新理论、新的实践知识丰富自己,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专业人才。通过一个月的挂职锻炼,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观念得到了更新,同时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经验,增长了才干,各方面素质明显提高,收益颇深。在下步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把挂职期间学到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到学生工作中去,干好本职工作.五、实践意义:

1、迈出了大学生走经社会的第一步,使他们更切身的了解社会现状,特别是就业现状。

2、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克服困难的方法。

3、增强对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了解,对已学知识在实践中巩固。我们让社会见识了我们新生代的力量,点起民众对中国新的强的大的即将空前发展的希望之火。良好的地工作的热情,不仅有影响到正值事业功的中年人,甚至会激起某些老年朋友继续事业第二春的热情。

这段时间生活让我明白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最基础的,不管现实情况怎么变化,专注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要搞好人际关系也不仅仅限于本部门,各部门间的协调,可以增加公司工作效率。

社会林业 篇6

二、来稿具体要求:

1. 观点新颖,论证有力,文字简练明确。字数在6000~8000字之间为宜。课题项目析出成果请注明项目来源及项目编号。

2.本刊要求作者提供2份纸质文稿(请挂号邮寄,以免丢失),其中一份删除所有可以提示作者信息的内容。另请将电子文稿发送至journal@njfu.edu.cn。

3.参考文献不要列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以页下注的形式标注。参考文献不少于10条。所引文献应在正文引用处右上角标出文献号。书写格式请参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05。

三、本刊坚持“求是、创新”的办刊理念,严守学术规范,执行双向匿名审稿与传统三审制度相结合。限于来稿太多、人手不足,本刊概不办理退稿;作者自投稿之日起2个月内如没有收到回复,则可自行处理,敬请自留底稿。

四、投稿论文所有列名作者均同意投稿文章经本刊发表后,其著作财产权(含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让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但作者仍保留该论文人身权,并保有未来自行集结、教学等个人使用的权利。作者若不同意,请务必在来稿时申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论文列名作者承诺文责自负,无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对其所投论文的著作权问题自行担保,本刊编辑部概不负责。本刊所刊载的论文乃作者见解,不代表本刊编辑部观点。

关于社会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篇7

要突破传统林业生产关系的束缚和思想观念的束缚, 充分认识到发展社会林业不仅是对林业生产关系调整的重大突破, 也是林业生产经营机制和组织形式的全面转换和调节, 是提升林业的社会地位, 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林业资源资产管理, 增加林业投入,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 增加林农收入, 全面提高农村经济的有效形式, 是新世纪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纵观30多年来的发展与实践证明, 通过社会林业的发展, 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林业的高度重视, 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林业, 吸纳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为城市绿化和山区林农增收创造了条件, 加快了林业生态建设和林农脱贫致富的步伐。

2 产权制度

山林属地, 是社会林业的核心问题, 长期以来, 由于集体林沿用旧的管理模式, 由集体统一组织造林和管理经营, 导致一些地方林木产权不明晰, 严重阻碍了社会林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 必须加大产权制度改革步伐, 特别是林权制度改革, 要把它当做当前林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和推动社会林业发展的根本切入点来抓, 积极鼓励和支持其他经济主体 (形式) 打破行政界限, 参与林业生产与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允许继承和转让”等要求, 加快培育林木市场, 规范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流转, 盘活林地的经营使用权和森林、林木的经营管理权, 真正建立起明晰规范的林木产权制度, 做到明晰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 有效促进中国现代社会林业产权制度模式的实施。

3 林政管理

要革除原来林政管理上不分生态公益林、商品林, 也不分自然林还是人工林, 一样手段、一样管理, 特别是对商品林采伐管理存在要求过多、规定太死、管理太严、手续繁杂的旧办法。要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 对社会林业中的商品林经营在林政管理上要充分考虑其经营目的和市场因素, 营造的商品林要及时给予采伐指标允许采伐, 营造的生态公益林受有关政策及时给予生态保护补偿。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区分对待, 区别管理, 减少限制, 简化手续, 确保林农经营者真正能够以市场为导向, 以效益为中心, 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的, 来调整自已的经营方式和行为, 从而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这也是落实制度改革中林农经营者财产处置权的关键所在, 让投资经营者有实实在在的财产拥有感和经营自主权。

4 生态经济特征

林业产业是以经营森林为主体, 保护、培育及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和生态经济系统的产业。林业是培育、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 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产业和公益事业部门, 肩负着治理国土, 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提供林产品、农村能源和繁荣山区、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 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

林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有许多特殊性。森林的培育、保护和管理, 即森林营造业, 具有种植业性质, 属于第一产业;森林的开发与利用, 即木材采运业和林产工业, 是工业的组成部分, 属于第二产业;森林提供的生态、社会效益以及森林旅游, 林区社会的商业、服务业等, 具有为其它产业服务的性质, 属于第三产业。林业具有的三种产业属性, 均以森林资源为基础, 三者关系密切, 融为一体。因此, 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 林业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产业体系。

林业产业是根据生物资源具有的再生性, 人为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干预、调节的生产活动。林业产业是以森林资源为基础, 受地域、树种、产量、加工品、资源量等平衡的限制, 经济运行是在森林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进行的。所以, 在发展林业产业的过程中, 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 是保障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林业产业具有明显的生态经济特征, 林业的生产过程不是一般性的的生产规模。它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 但是可以被人们驾驭的规模性、系统性、连续性较强的生产方式。森林资源作为生物资源的主体, 由植物、动物、微生物所组成, 具有很强的再生性。它们是通过物质的转换进行循环的。首先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把二氧化碳、水和无机养料合成植物体的有机物质;然后再以植物为食料的动物及昆虫, 把部分植物性的蛋白质转化为动物性蛋白质;最后由微生物把动物和昆虫的残体及其排泄物, 分解成为无机物质, 归回到土壤环境中, 再被植物重新利用。这就形成了植物生长、动物转化和微生物分解还原的统一循环运动。生物资源这种循环的实质, 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统一和物质的转换, 它是靠光、热、水、大气、土壤循环和物种繁衍来维持的。实现生物再生长, 在循环转换中创造经济价值, 这是生态经济型林业产业的一般原理。

5 税费征收

林业税费过高是制约社会林业健康快速发展、挫伤林农经营者积极性的最主要经济障碍, 也是造成集体林经营管理粗放, 生产量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很不相称的根源。因而, 要想推进社会林业大跨度、跨越式发展, 必须从调整林业税费政策入手, 结合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落实, 在国家有关税费政策规定和各级政府权限范围内, 因地制宜, 尽可能地调低税费征收标准。要逐步清理废除不合理的林业收费项目, 统一收获标准, 规范收费程序, 让利于林农经营者, 尽可能地减轻负担, 增加林农经营者的收入,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林农经营者的经营积极性。

6 社会化服务体系

由于林业的生产周期长, 获效益慢, 市场风险比较大, 而社会林业又具有鲜明的多方参与和公益性特点, 这就决定社会林业的发展除了需要政府的强有力引导和推动外, 还必须要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推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 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或形成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不论在其性质、结构、功能, 还是在其服务主体、方式、内容等方面都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林业发展要求的需要。因此, 必须建立守起一个服务结;需要各省、市、县建起林业技术服务中心, 乡镇办起林业技术服务站, 重点乡镇建立林业科技示范村, 村有科技示范户, 要有科技明白人, 形成较完善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相比较稳定的科技队伍。

摘要:社会林业是一种能较好地协调林业生产者与社会的利益关系, 从而有利于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社会林业是以制度的内在机制来规范和固化人们的生产行为, 促进林业生产在不断的循环反复中实现再生产的连续性。

关键词:社会林业,可持续发展,思考

参考文献

[1]范少辉.从文明进步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与森林可持续经营[J].林业科学, 1999 (1) .

社会林业 篇8

社会林业(community forestry),又称社区林业,具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林业组织形式,是林业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含义有广义的社会林业和狭义的社会林业之分。广义的社会林业指以保存生物基因,协调全国、大区域的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社会林业。其有很多方面的内容特征在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生物的基因。还有以防护林体系、天然林区等来协调较大区域内人类生存、生产环境等。广义上的社会林业涉及很高的目标取向,它对国民经济素质、民族发展等国计民生的大方向影响重大,在经营管理上讲求很强的科学性,有国家相关机构的系统管理。当前,生态建设要求十分迫切,社会林业的发展也刻不容缓。

一、发展社会林业的意义

1. 加快发展社会(社区)林业,直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发展。

当前中国的文明建设内容正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不仅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而且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目标,很长一段时间来,这一目标逐渐深入人心,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为实现它而群策群力,共襄大计。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大约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1/3,发展林业,通过林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社会林业的发展也不应忽略,在社会林业发展中,社会对整个林业的参与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林业发展,由于社会林业发展水平不高,林业观念的不完善、林业发展意识不强等,也会制约着林业的发展程度或水平,进而影响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发展社会林业,能够直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中,发展社会林业可以有力地推动低碳发展。

2. 加快发展社会(社区)林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早些时候就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一种较高的发展愿望,它要求构建一种高质量的社会生态,少不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助推,而社会林业的发展与这种高质量的社会生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为和谐社会的形成添砖加瓦。和谐社会首先应是一幅较为完美的人类社会画卷,缺乏森林就会失色,也就是说林业是让其生色的重要元素,而一旦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社会林业就无可回避。社会林业发展滞后必将影响和谐社会蓝图的实现。不难了解,发展社会林业非常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加快发展社会(社区)林业,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弊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寻求绿色的生活环境,那就是渴慕从林业上寻找生活质量。比如现在的贵阳、重庆等城市正在声势浩大地高呼建设森林城市,这都表现了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欲望,如果没有系统的社会林业发展,城乡统筹脱节,构建社会生态的灵活性和探索性缺失,就不能科学和快速地建设起人们所希望的森林城市,自然森林和人类社会的交融就不会协调。所以,人们生活质量,特别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待于社会林业的加速发展和科学发展。

4. 加快发展社会(社区)林业,现代林业的发展内容可以得到丰富和完善。

现代林业是在现代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用现代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社会林业作为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好它,现代林业的内容就会得到充实和完善,整个林业发展的素质就会提高。

二、实现社会林业发展的途径

1. 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社会林业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等方面给予社会林业发展支持,例如印度发展社会林业就很有借鉴价值,那就是政府高度重视,把开展社会林业作为国家五年经济发展计划中的主要部分。中国目前十二五规划(计划)正处于酝酿出台阶段,有必要在林业发展中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等,为社会林业发展提供更广的发展空间。社会林业只有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才能有效实施发展步骤,实现其科学发展。

2. 加大对社会林业发展的投入。

实现任何发展目标,少不了给予足够的投入,既要有包括人、财、物的投入,也应有充分的政策投入等,政府部门应支持和鼓励各种社会(社区)林业发展和促进活动,关心社会(社区)林业的物质硬环境和政策、法律规制等软环境的配套建设,引导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社区)林业建设。

3. 优化现代林业的资源动员方式。

加大对社会林业的投入,即需要在人、财、物力等方面下工夫,这就涉及发展现代林业的劳动力、资金、科技、设备及林业资源等要素的动员(调动),这些要素的动员方式不能功能紊乱,否则就会影响社会林业的发展步骤。为此,必须对现代林业的资源动员方式进行优化。发展现代林业,不可偏废社会林业,这就不可不能增加资金、劳动力、科技及其他资源要素在社会林业上的投入,这些要素如何动员,如何组合,须讲求在方式上的优化,比如发动全民义务植树,大力培育商品林等都需要合理的动员方式。比如,可以在路旁水旁造林,做法是:土地归国有,由当地群众造林,由林业局雇人看护,收入由林业局与参与造林的村庄对半分。这都是其讲求林业发展动员方式的体现。此外,重视科技进步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进行林业科技创新,进行其他林业资源动员,也需要讲求科学的动员方式,这样才能有效调动,不然就会将发展社会林业引向让社会大众不解的境地,各方资源瘫痪,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4. 加强科技创新,搞好社会林业的调查评估与规划设计工作,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社会林业(社区林业)调查评估工作是在运用参与性调查评估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的,强调以人为本,虽然不像其他调查评估方法那样需要进行非常精确的调查,但它要求立足于了解社会(社区)森林资源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及人文活动等的相互作用与多方面联系,调查了解社会(社区)资源的管理、利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经验,需要一系列的方法与工具调查与分析,没有一定的技术经验是难以完成其调查评估工作的。社会(社区)林业规划设计是根据社会(社区)林业的发展要求,对特定的社会(社区)林业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具体设计,为社会(社区)林业发展制订具体的林业活动计划提供依据,涉及的内容繁多,因此在规划设计原则下进行进行社会(社区)林业项目规划设计,进行项目管理,推动林业活动进行,都存在着方法与实施上的技术也需求,难度并非一般,需要一定的科技手段支持。社会(社区)林业调查评估或规划设计等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或能力),为此,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为社会林业(社区林业)调查评估工作和项目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实施保障。

5. 推动社会林业发展的多种活动齐头并进。

推动社会林业发展,可以通过许多社会林业发展活动进行,在此可以以印度的社会林业为例,组织管理完善,各级政府都建立了社会林业计划的管理部门。专门负责技术培训工作的林业工作者,经常深入农村免费向农民传授林业技术。采用多用途的速生树种造林,薪炭林树种是各类社会林业人工林中的主要树种。政府广泛建立苗圃,免费供应苗木和化肥,在社会林业发展中大力投入,在引进外资上下大力气,虽然有大投入,但并非粗放发展,而是采取集约经营方式,科学发展。具体做法是,在发展乡村林业方面,主要在公共土地上造林,由政府和村庄联营,多数由政府雇工造林,村民负责管护,所得收入由政府和乡村对半分。农户林业:为个体农户所有,主要是林粮间作或农田林网。大力发展城市林业:主要由居民、学生、士兵在城市土地上造林。发展中国社会林业,不妨可以从印度的做法中借鉴。

结语

当前,中国的社会林业的发展要求已十分迫切,但是其发展问题还很多。社会林业对各种资源特别是森林资源的依赖性高,它的发展对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不同的地域发展方式不同,发展途径也各有所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在中国发展社会林业,应该十分注重因地制宜,各类发展社会林业的实施主体应从上述的大致发展途径中得到启示,进而有的放矢地推动社会林业的时代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庆奎.社区林业[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5.

[2]张建国,林迎星.社会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马洪军.社会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社会林业 篇9

当今社会, 由于森林资源减少和生态环境胁迫, 森林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养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成为各个国家及其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可依赖其强大的行政权威, 设计“激励约束”机制, 借助于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等手段, 刺激经济主体积极培育森林资源, 限制其过度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以促进森林资源增长、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而制度经济学认为, 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有限理性经济人, 他们各自的理性决策是为了追求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同理, 作为森林经营的主体———林农或林业企业, 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 由于森林培育和利用比较利益的存在, 短期内经营者必然出现森林资源培育动力不足而森林资源利用动力“过剩”, “森林培育与利用”难以达到博弈均衡状态, 从而导致森林资源减少、环境恶化, 最终影响到森林经营的不可持续和威胁到全社会的生存利益。特别是林改后, 林权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组织决策分散化, 如果没有政府的有效参与, 资源增长和生态良好的目标则很难实现。

由于在林业上公权力历来强大, “部门林业”一统天下, 限制了多元主体参与, 窒息了林业发展活力, 因此政府应在“集权与分权”间作出选择, 进行适当分权。而治理理论告诉我们, 公共事务治理参与者是由包括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部门和行为者所组成的。政府为实现“保护森林资源与环境”这一公共目标, 在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的同时, 必须兼顾“三林”问题 (林农增收、林业增效、林区增益) , 通过建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以达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资源保护培育与合理利用”的统一, 这既是现代公共事务治理范式的必然选择, 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由此,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应遵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部门推动、稳步发展、平等实惠、服务林农”的方针, 也就是说要突出政府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地位, 政府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建设中来, 同时林业部门要积极推动, 并协调好政府、部门、企业、林农多元化主体间平等、互惠、协作的伙伴和利益关系, 稳步推进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林农组织化程度, 切实为广大林农这一特定主体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2 建设原则

2.1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遵循林业自身特点和林业服务的规律, 突出政府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导地位抓好各级林业经济技术部门的建设, 调整机构布局和结构, 转变政府职能, 强化服务意识, 巩固林业社会化服务基础, 逐步充实基础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 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和林业服务效率。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利益分配中的作用, 加强组织和制度创新, 引导、鼓励和支持林业事业单位、林业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林农组建各种林业中介组织、专业协会和林业经济合作组织, 扩大服务覆盖面, 依法督促管理。

2.2 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带动相结合的原则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涉及方方面面, 不可能一步到位, 服务体系的发展需要量力而行, 既要抓紧, 又不能操之过急, 也不能强求一律。对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牵涉全局性问题和矛盾不同, 因此, 要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 因地制宜.需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积极稳步发展。

2.3 民办服务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

林农协会、各专业协会是农户在商品生产中为解决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 自己创办、自主管理、自身受益的群众性组织, 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可引导、支持和依法管理, 但不可非法。

2.4 林农接受服务实行自愿的原则

服务组织要根据林农的需要开展服务, 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吸引农户做那些自己可以决策和自己办得了的事情, 或者暂时不愿接受的事情。

2.5 实行分类施策的原则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有偿服务, 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 这类服务根据保本微利的要求, 不以盈利为目的, 合理收取服务费用;另一类是无法或不适合通过提供有偿服务实现自我发展的, 这种类型是属于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对林农的扶持, 以及协调组织方面的工作。目前第一类服务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服务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市场服务不够专业, 服务质量有待标准化管理, 需要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第二类服务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政府作为投资者主体相对缺位, 需要进一步强化投资主体功能。对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领域, 国家要制定特殊政策, 扶持其尽快发展。

3 建设重点

(1) 强化林业技术服务部门的建设。加强对现有为林业技术服务部门的领导, 调整布局, 充实力量, 改善条件, 转变职能, 提高其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2) 建立林业专合组织体系。积极引导林农自愿组建家庭联合经营、股份制等形式的新的林业经营实体, 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扶持各类林业专业协会和林业经济合作组织, 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 (3) 建立森林资源“三防”体系。引导农民建立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防止乱砍滥伐为主的群防群治体系, 积极探索共管、村民联防等管护的有效形式; (4) 建立林业综合服务体系。切实建立完善金融、保险、科技和产业服务体系, 搭建政企、农企、银企、科企合作平台, 为林业经营主体提供优质服务; (5) 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体系。依照有关政策法规, 尽快制定森林和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实施办法、林业中介组织管理、森林资源评估等管理办法。加快培育林业要素市场, 搭建流转平台, 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 促进商品林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6) 加强双层“三防”体系建设。防火、防伤、防病虫害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在强化森林专业消防队、森林公安、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建设基础上, 政府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民间“三防”协模式在重点林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要引导、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加紧组建, 使之基本覆盖林业重点乡村;即以政府职能部门建立为主、各村组采取村规民约户户联防形式, 效果也很明显, 不必强求一致; (7) 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要抓好基层林业工作站的规范化建设, 定期进行标淮站、示范站等达标评估。强化林业工作站的服务职能:一是负责区域内林业规划、调研、技术指导与推广服务, 并负责村组干部、林业大户、林农实用先进技术培训和技术辅导工作;二是围绕信息、法律、种苗、科技、流通等方面, 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三是负责织建乡村林业技术服务网络, 推动林农协会、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 形成以林业站为中心、辐射到各村组和林农的林业经济技术服务网络。

参考文献

[1]张颖.伊春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1.[1]张颖.伊春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1.

社会林业 篇10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林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状况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促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 扩大城乡就业, 增加农民收入,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林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找准林业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位置, 切实提高认识, 把握发展方向。

1.1 发展林业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

农村生产发展必须依靠农林牧副渔业协调发展, 发展林业对农村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是林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林业生产的主体, 农村经济发展包含林业经济的发展。农村通过发展林业, 利用林地资源, 宜果则果、宜林则林, 可以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二是发展林业有利于保障农业稳产高产。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功能, 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环境, 提高农业生产力, 有着独特功效。据有关权威机构测算, 平均每公顷防护林能保护农田10.8hm2, 增产粮食9360kg。三是发展林业可以提供林果、木本植物等丰富的林产品, 可以缓解对基本农产品的需求, 减轻基本农产品的生产压力。

1.2 发展林业是实现农村生活富裕的有效途径

农民增收是农村生活富裕的前提条件。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能发挥独特作用。一是林业产业不断发展, 林业经济效益显著增强。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 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林业果品生产、木材产业、竹产业等传统产业得到了不断发展;森林旅游、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花卉、药材等新兴林业产业方兴未艾, 林业已经成为扩大农民就业,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二是林业工程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公安县林业工程基本覆盖全县农村, 农民通过参加农田林网改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高标准平原绿化工程、绿色致富工程等直接或间接获得效益。调查显示, 2008~2012年间, 全县通过参加林业分类经营、林权制度改革而从事林业生产的农户人均每年纯收入来自林业的在1600元左右, 占农户人均年均总收入的58%。

1.3 发展林业是促进乡风文明, 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

乡村文明整洁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发展林业, 一是可以提高农民生态道德意识。通过乡村绿化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有助于改变农民传统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提高农民道德意识。二是绿化美化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通过农田林网建设、“四房”植树、庭院林业, 可以增加村庄和农户院落的森林覆盖面积, 从而美化家园, 美化农村环境, 绿化人居环境。

1.4 发展林业是推动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手段

民主管理是通过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使农民取得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林权制度改革是当前农村发展林业的重要途径, 林地和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 是广大农民群众在从事林业生产过程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由农民自己管理和经营好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 不仅能保障农民各项合法权益, 还能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 是推进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公安县林权制度改革以来的实践证明, 林农重合同守合同意识、依法处理纠纷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农村民主政治随着林业的发展正在不断发展。

2 发展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措施

2.1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2.1.1 大力实施绿色示范林工程

充分调动全县人民的造林积极性和社会各方面力量, 以沟渠、道路、湾子林改造、四荒地 (荒丘、荒滩、沙荒地和低产农田) 、农田林网植树和庭院林业为重点, 扩大农村森林面积, 提高森林覆盖率。一是5年内每年在全县20%的行政村实施“十株百元”工程, 即一户新植湾子林30~50株, 人均10株, 每株年增值10元, 即人均增收百元。二是改善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 使全县村庄绿化率由目前的35%提高到50%, 使全县80%以上的农户庭院实行绿化美化;同时创建16个县级“绿化家园示范村, 创建30个“绿色致富文明村”, 创建10个“万树村。”

2.1.2 加强长江干支堤护岸林工程建设

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长江干支堤安全为出发点, 计划用3~5年时间, 通过改良品种和营造杨树、桤木等树种的混交林, 科学规划种植密度, 建立健全森林病虫防治体系, 建成10万亩高质量防护林, 增强防洪减灾能力。

2.1.3 持续开展兴林抑螺工程建设

兴林抑螺是公安县林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防疫血吸虫病有着重要作用。该县要在花基台综合治理兴林抑螺试点的基础上, 总结经验, 以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整县推进”项目为契机, 利用3年的时间大力开展林业血防项目建设, 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投资, 以埠河镇雷洲外滩、杨家厂镇沿江外滩、黄山头镇建红外滩等江河外滩及垸内大型沟渠较多地区为突破口, 在全县1 5个乡镇50个重疫村结合灭螺、水利工程整治、营造重点防护林5万亩, 从而改善疫区生态环境, 创造不利于钉螺孳生的环境, 达到兴林抑螺、降低疫情的目的。

2.2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实现生态和经济发展双赢

2.2.1 发展杨树工业原料林培育业

一是以培育自主招商引资工业原料林基地为重点, 继续依托私营造林, 营造以杨树为主要树种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 形成稳定的30万亩的工业原料林基地。二是围绕竹产业加工的需要, 建立竹林基地3000亩, 抚育改造老竹林地500亩。

2.2.2 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一是整合、优化现有木竹加工厂, 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和开展精深加工, 并加强技术指导和政策引导, 合理利用公安县人工商品林资源。二是加强招商引资, 提高林业产业规模。坚持对外招商与对内招商并举, 在积极开展对外招商的同时, 充分利用县内从事林业二、三产业的人方开展招商引资, 引进发展了以丽森木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现代木材加工企业。

2.2.3 发展绿化苗木产业

以黄山头镇、章庄铺镇绿化苗木生产基地为基础, 通过扶持苗木协会进行品种改良、拓宽销售渠道, 做活绿化苗木产业, 并不断向周边乡镇辐射, 在公安县形成年产绿化苗木200万株、年产值5000万元的绿化苗木产业带。

2.3 依法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保护和节约森林资源, 是林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林业建设周期长, 成果来之不易。必须坚持依法治林, 大力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 切实巩固林业发展成果。一是认真落实《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各项林业规章制度, 规范林业行政许可行为。二是进一步强化森林、野生动植物等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加强对木材采伐、运输、经营加工、植物采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监督和管理。三是积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开展森林资源评估, 不断健全和完善活立木市场, 规范活立木流转机制。四是认真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 落实防火预案, 强化火灾预防和火源管理, 加强监测, 切实提高火灾防控和扑火能力。五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杨树病虫害监测防治为重点, 切实做到“预防为主, 科学监测, 依法治理”。

2.4 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和技术创新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 公安县林业以科技为依托, 坚持走科技兴林之路。一是建立林业科技推广和创新体系, 大力开展林业科技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 推动林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全县要以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为中心, 乡镇林业站、村林业大户为补充, 形成县、乡 (镇) 村三级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二是大力兴办林业科技产业, 推动林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 拓宽林农致富门路, 实现科技绿化科技富民。三是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培育林业人才, 推动先进林业实用技术进村入户。

2.5 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林业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凝聚各方面智慧, 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要针对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 认真开展调查研究, 抓住典型。通过典型事例, 积极宣传, 统一认识, 让更多的人理解林业, 支持林业工作。

3 完善机制,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加大投入, 是确保林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 也是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一是要加强领导。要把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提上议事日程, 及时研究, 并督办落实。二是要加强政策保障。政策保障是林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是工作能否持之以衡, 能否长期开展的关键问题。要及时调整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政策, 在政策上扶持新农村建设, 形成林业发展合力。三是加强工作督办力度。坚持分级管理, 分级负责, 分解目标任务, 落实责任, 一级抓一级, 级级抓落实, 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4 结语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可作出重要贡献, 对促进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增加农民收入, 改变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绿化、美化农村面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林业工作实际, 指出了把林业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 发展林业有利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粮茂林丰。促进乡风文明, 实现村容整洁, 提高乡村林业生态建设, 治理改善疫区生态环境, 控制降低疫情的发病率。通过乡村绿化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有助于改善农村传统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提高乡村农民道德意识, 改变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绿化、美化农村面貌, 让农民享受大自然生态文化和美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林业,发展探讨

参考文献

[1]国家林业局.2011年林业年鉴[R].北京:国家林业局, 2011.

社会林业 篇11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林权改革后林业生产要素的流动,需要尽快建立起完整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和林业发展。

关键词:林业社会化服务 巩固 集体林制度

0 引言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广大农民拥有了集体林地的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经营处置权和受益权。改革必将促进林业事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林权改革后林业生产要素的流动,需要尽快建立起完整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服务形式,主要应以政策引导为基础,以专业的经济技术部门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应履行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政策咨询、营销协作,联系政府等职责,这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和林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林改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各部门、各单位、各组织要紧密配合,促进林改后林业各生产要素能顺利地流动,促进林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顺利进行,切实实现林产品的价值增值,从而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增加林农收入。

2 进一步扩大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覆盖面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尤其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要求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原来的基础上必须增加服务机构的数量,改善服务的布局,增加服务的种类和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加适用技术培训服务、信息服务、销售服务、加工服务等内容。特别要针对广大林农的需求去搞好服务,这样才能巩固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促进改革的成效得以深化。

3 要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管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了林业产权,提高了广大林农发展建设林业的积极性,增加了林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林产品的经营规模增大,林业经营项目增多,使林业经营体系复杂化,对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强化和优化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扩大管理内容,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林业生产的要求,提高林业服务效率,增加广大林农林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林业生产要素的流通。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变意识,拓宽视野,彻底转变过去依赖“等、靠、要”的想法,建立激励机制,强化为林业服务、为林农服务的意识。

4 要进一步提高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人员的素质

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使林业部门的职能由过去的主要以管理型为主向服务型转变,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容决定了其服务者主要是林业基层单位,目前由于服务基础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工资低和待遇差等原因,相当一部分林业基层单位技术骨干缺乏,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这就需要尽快改善基层条件,改革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有效吸引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克服“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才能真正提高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质量和效果。

5 积极组建林业合作组织,参与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社会林业 篇12

1.1 发展林业是加快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

农村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依靠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发展林业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是林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是林业的主战场, 农民是林业的主力军, 通过发展林业, 可以扩展农村经济的发展空间。二是发展林业有利于保障农业稳定高产。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功能, 在改善农村生产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据实地观测, 平均1hm2防护林能保护农田10.80hm2, 增产粮食9360kg。三是发展林业有利于保证粮食安全。通过实施以山补田战略, 开辟大粮食生产的新途径, 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果品、菌类、山野菜等各种替代木本粮食, 丰富人们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减轻基本农产品的生产压力。

1.2 发展林业是实现农村生活宽裕的有效途径

农民增收, 是农村生活宽裕的前提条件, 林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一是资源充裕。发展林业, 有着广阔的林地、巨大的市场、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物种等资源条件。二是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果品、木本粮油、桑蚕业、竹产业等传统林业产业, 森林旅游、森林食品、花卉、生物质能源、药材等新兴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 已经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三是林业重点工程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范围涉及我国97%的县, 基本覆盖了我国农村地区, 农民通过参加退耕还林、风沙源治理等工程获得的钱粮补助, 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发展林业是促进乡风文明、实现村容整洁的重要措施

乡村文明整洁, 是农村社会发展向现代化迈进的一种显著标志。发展林业, 一是提高农民生态道德意识。通过乡村绿化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提高自身修养, 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 有助于农民改变传统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二是绿化美化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 通过构筑农田林网、增加村庄和农户院落的林草覆盖, 发展庭院林业, 能使农民的家居、自然环境和谐优美。

1.4 发展林业是推动农村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

管理民主是通过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是农民获得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当前广大集体林区发展林业的重要途径,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林地和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 是广大农民群众在从事林业生产过程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集体林地占全国林地的一半以上, 由农民自己管理好和经营好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 不仅能落实农民各项合法权益, 还能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 是推进农村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证明, 这项改革是集体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变革, 随着这项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 势必极大地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和林区的民主管理进程。

2 林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

党中央一直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 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 林业建设成效显著, 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年来, 亿万农村群众的林业生产实践证明, 兴农富民, 潜力在林。林业的多种功能和效益, 使得发展林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内在潜力。

2.1 林地资源优势

土地是财富之母, 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 我国人多地少, 尤为珍贵。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9%, 山区的发展主要靠林业, 部分重点林区农民收入的一半来自林业。我国可利用的林业用地2.87亿hm2, 是耕地的2倍多, 其中相当部分林地的潜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667m2森林的蓄积量仅为5.6m3, 与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 发展空间大。在耕地潜力有限的情况下, 通过先分利用非耕地资源发展林业, 能拓展农村经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2 物种资源优势

我国有木本植物8000多种、陆生植物2400多种、野生植物30000多种、林业还有1000多个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 许多物种都能开发出一个大产业, 这些物种绝大部分分布在山区林区, 为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发展培育养殖和加工业、增加农村就业收入, 提供了丰富的物种条件。

2.3 市场需求优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 社会对林业和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每年我国木材供给缺口达1亿m3以上, 2010年进口额达386.48亿美元。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形成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4 产业特色优势

我国农村大约有1.2亿剩余劳动力和1/2的剩余劳动时间, 经济林业、竹藤花卉业、种苗业、沙产业等林业产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与农民关联程度高, 可以吸纳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带动农民直接增收。林业产业已经成为农民新的增收渠道和许多农村地、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经济支柱。

2.5 资源增量优势

随着近几年来国家的巨额投资和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 林业积累了雄厚的资源增量。清查表明, 我国森林面积比上次清查增加1600万/hm2, 森林覆盖率提高18.21%, 森里蓄积增加8.9亿m3, 为成林面积净增28万hm2, 中幼林面积净增33.3万hm2, 2项后备资源的递增趋势十分明显, 为发展林业的二三产业, 满足市场需求, 提供了物质潜力的前提, 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奠定了资源基础。以商品材销售为例, “十一五”期间, 每年人工商品林采伐量为1.57亿m3, 生产木材9900万m3, 仅原木销售每年可达495亿元, 是山区林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3 扎实做好林业各项工作, 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决策的确定, 为林业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也赋予了林业更加丰富的内涵和神圣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继续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 以改革为动力, 突破体制障碍, 维护农民利益, 增进农民福祉。即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解决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继续实施和完善林业重点工程,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带动作用;启动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 创造农村美化大环境;建立参与式集体林资源管理体制, 促进农村管理民主;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 强化林业管理部门对“三农”服务职能;把兴林与富民、兴林与文明结合起来, 形成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实现“绿化促美化、绿化促文明、绿化促致富”的目标。在林业工作中不断提高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转农村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 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庄莉.中国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3

上一篇:小学应重视课外阅读下一篇:阅读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