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法律(精选8篇)
林业法律 篇1
1 碳汇与林业碳汇辩识
随着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己经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地球增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以及毁林因素,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度增加,形成温室效应的结果。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手段是两个,一是提高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减缓能力。
为了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减缓能力,关键是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积累,方法一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即减源,尤其是减碳源;方法二是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即增汇,特别是增碳汇。
1.1 碳汇
目前对碳汇的概念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是碳汇专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其二是碳汇泛指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库的储量和积累速率[1];其三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1.2 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
有很多文献将森林碳汇和林业碳汇混为一谈,实际上,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是不同的。
从概念上看,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从属性上看,森林碳汇是专指生态系统中能量、信息流动的过程,只具有自然属性,而林业碳汇,由于其是人类通过造林与再造林,减少对林木的砍伐,保护环境的活动,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并对此碳汇进行交易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其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经济属性[1]。
从范围上看,森林碳汇的碳汇来源是整个森林系统,而林业碳汇的来源是造林与再造林项目的林木。
从可交易性上看,并不是所有的森林碳汇都可以交易。现代产权经济学认为,只有产权清晰的商品才能进入市场交易。碳汇和林业碳汇中都有来自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而森林生态效益具有较强的外部性,需要借助严格的计量方法学才能将其量化,并且通过严格的设计、审定、计量和核证程序后碳汇才被产权化。碳汇产权确定后,方可投入市场,按照市场规则和法律制度进行交易。根据《京都议定书》对可以抵减排放量的碳汇规定,目前只有造林再造林所产生的碳汇才可以作为第一个承诺期(2008一2012年)抵减排放量的额度,而且,该排放量只能占到国家基准年(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
1.3 林业碳汇的发展进程
1.3.1 林业碳汇产生的制度基础
1992年5月在美国纽约,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规定附件Ⅰ国家必须将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到1990年水平。
1997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会议上制定了《京都议定书》,以法律形式要求工业化和经济转型国家控制并减少6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并规定了减排限额,目标是在第一个承诺期内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京都议定书》确定了具体的减排目标,并确定了履行机制,即排放贸易、联合履约、清洁发展机制。一个时期以来,在《公约》谈判过程中,是否把实施有关“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等“汇”项目列入清洁发展机制,一直是谈判的焦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认为,将“汇”项目纳入清洁发展机制,将使发达国家在履行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上大打折扣。“汇”项目获得的每一吨碳意味着发达国家在其承诺的减排份额中少了一吨碳,或者说发达国家可以多减排一吨碳。因此,在早期谈判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不同意将“汇”项目纳入清洁发展机制的。
1.3.2 林业碳汇进入清洁发展机制
2001年初美国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一再坚持“汇”项目列入清洁发展机制,为了挽救《京都议定书》,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极大的让步。2001年7月在德国波恩召开《公约》的续会上达成了《波恩政治协定》,此后在摩洛哥召开的公约第7次缔约方会议达成了《马拉喀什协定》,两个协议同意将毁林、造林再造林活动引发的温室气体源的排放和汇的清除方面的净变化纳入附件Ⅰ国家排放量的计算,其中,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作为第一期承诺唯一合格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并通过了有关开展“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活动的定义、方式、规则和方法学等一系列规定。《波恩政治协定》为附件1国家利用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获取减排设定了上限,即在第一承诺期内,附件1国家每年从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中获得的减排抵消额不得超过其基准年(1990年)排放量的1%。
1.3.3 林业碳汇逐步发展
2003年在米兰召开了《公约》第9次缔约方大会,会议通过了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2004年在阿根廷召开的《公约》第10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简化小规模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这标志着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进入到了实质性的项目操作阶段。
2 林业碳汇法律制度的现状剖析
2.1 国际法领域
在国际法领域,我国参加的相关国际条约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波恩政治协议》、《马拉喀什协定》。
工业文明被人们称为黑色文明,其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当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国家(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先期排放的。从环境权的公平性角度来看,发达国家理应承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责任。因此,国际社会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下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率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附件I国家必须将200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到1990年水平。《京都议定书》确定了具体的减排目标即是在第一个承诺期内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并确定了履行机制,即排放贸易、联合履约和清洁发展机制。排放贸易是指已经达到减排目标的发达国家可以把温室气体排放权卖给其他发达国家;联合履约是指发达国家之间可以通过共同实施温室气体减排或碳汇项目,将获得的减排额度共享或转让给另一个发达国家;清洁发展机制是指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将项目所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完成发达国家的减排指标[2]。
排放贸易和联合履约都是关于发达国家之间减排机制,只有清洁发展机制是有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合作,该合作使发达国家以低于国内成本的方式获得减排量,同时也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通过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达到减排目标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是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在工业、交通和能源等部门中实施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等项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二是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而林业碳汇就是来自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根据《京都议定书》对可以抵减排放量的碳汇规定,目前只有造林再造林所产生的碳汇才可以作为第一个承诺期(2008一2012年)抵减排放量的额度,而且,只能占到国家基准年(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该议定书还规定了严格的审批核准程序,项目先由参与国政府和主管机构批准,再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派指定的审核机构进行核证,最后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方可交易。
《波恩政治协定》和《马拉喀什协定》规定将毁林、造林再造林活动引发的温室气体源的排放和汇的清除方面的净变化纳入附件Ⅰ国家排放量的计算,且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作为第一期承诺唯一合格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波恩政治协定》还规定在第一承诺期内,附件Ⅰ国家利用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获取减排抵消额不得超过其基准年(1990年)排放量的1%。
2.2 国内法领域
在我国除民商法范围内的国际条约可以直接适用外,其他都必须转变为国内法才能被适用。我国根据以上参加的国际条约制定了相关的国内法。如《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关于开展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指导意见》、《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关于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国绿色碳基金暂行管理办法》、《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绿色碳基金计量方法》、《中国绿色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2005年《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情节机制项目运行的具体操作,同时对林业碳汇转让规定了:植树造林项目等类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国家收取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2%。
2006年12月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关于开展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我国要积极推进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实施,并确定了我国开展CDM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优先区域。
2007年6月4日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本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关于林业碳汇方面,该方案规定要加快林业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和清理工作,其中包括关于林业碳汇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体制,加强执法检查,扩大社会监督,建立执法动态监督机制;改革和完善现有林业产业政策,进一步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民义务植树的多种形式,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义务植树和部门绿化工作的深入发展。通过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推动植树造林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增加森林资源和林业碳汇[3]。
2008年发布了《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关于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林业部门应进一步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质量等增加碳汇。
目前实施的林业碳汇项目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发达国家为履行其在《京都议定书》中承诺的减排任务而和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展的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二是一些企业、组织、团体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展示绿色形象,体现社会责任,自愿购买森林碳汇[4]。
我国于2007年7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主要是通过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鼓励企业、其他组织、个人自愿捐款进行植树造林活动,利用植树造林方式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实现间接减排,提高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并逐步建立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其主要目标是提供资金渠道,从京都和非京都碳市场(自愿市场)、政府和私人部门到最需要发展的领域,而这些领域能够带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支持社区发展和减轻气候变化多重利益的项目[5]。与绿色碳基金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国绿色碳基金暂行管理办法》、《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国绿色碳基金计量方法》、《中国绿色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3 林业碳汇法律制度设计建议
3.1 完善林业碳汇的项目管理制度
3.1.1 注重项目公益性和可行性
林业碳汇项目是一项国际减少碳排放行动,其环境保护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我国在审批林业碳汇项目的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其公益性。一个项目能否实施,可行性起着决定作用。我国在项目的建设中,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详细的评定,以利于项目的落实,保护我国和投资方的利益。
3.1.2 设置多学科专家咨询制度
由于林业碳汇项目是集林业、生态、经济知识相结合的综合体,但目前对林业碳汇进行管理的主要为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其林业知识丰富但生态、经济知识有限,所以我们想要将林业碳汇项目经营好,管理好,需要增加听取其他方面的专业意见环节,尤其是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多学科咨询完善。
3.1.3 制定统一严格的计量制度
对林业碳汇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充分了解我国的林业碳汇的现状和潜力,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虽然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公室在2009年制定了《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该指南从成本有效性原则出发,采用的基于固定样地的连续测定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基于中国绿色碳基金支持下的造林项目产生的碳汇监测工作,其对类似造林项目的监测提供了参考[6]。但是关于整个林业碳汇的计量还没有一个全国的标准,希望早日出台关于全国林业碳汇的计量与监测法规,有利于林业碳汇整体的发展。
3.2 制定林业碳汇交易的配套法律制度
3.2.1 确定林业碳汇产权
林业碳汇是来自造林与再造林,造林与再造林既是森林资源,又是人类有意识地补偿环境的成果,所以林业碳汇既具有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公益属性。
参与CDM机制下的造林与再造林,根据《京都议定书》、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该造林与再造林的森林自然资源归我国,温室气体减排量归投资方。
自愿参与我国绿色碳基金实施造林再造林的企业、组织和个人,根据《中国绿色碳基金暂行管理办法》、《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可获得该项目森林所产生的碳汇指标,也可以被看作是碳信用指标。而中资控股企业所生产的碳汇,如果符合清洁发展机制或者《京都议定书》的林业碳汇项目要求,可以进入京都市场或者非京都市场进入交易。
中国绿色碳基金产生的碳汇目前大多数还只是作为一种储存指标,少数能进入碳汇制度交易,我国应尽快建立林业碳汇产权制度,制定相关物权法律法规。如,在《物权法》中增加林业碳汇为物权指向的物或者起草林业碳汇物权法规。林业碳汇产权化,应更加注重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公益属性,它的管理制度与一般商品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将林业碳汇产权化目的是将林业碳汇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交易,但它又不同于一般商品,交易过程应由国家施以特别调控,因为林业碳汇对环境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如果林业碳汇交易不在一定的国际和国家排污指标的限制之下,会使购买了指标的企业肆无忌惮的排放温室气体,不利于减少温室气体,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我国的绿色碳基金走向国际碳汇市场是必然的趋势,而在进入国际碳汇市场之前,我国应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以配合林业碳汇的发展,确立林业碳汇的产权制度是重中之重。
3.2.2 建立碳汇交易所
2009年前中国在《议定书》下没有承担减排义务,也没有在《议定书》外自愿承诺减排,所以我国一直没有建立碳汇交易制度,而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因此我国急需对加快林业发展,促进林业碳汇。
林业碳汇交易能够加强社会公众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以充足的资金加强我国森林建设,提高森林保护意识。建立碳汇交易所,是促进林业碳汇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趋势。我国由于在《议定书》下没有承担减排义务,所以我国有大量的碳汇和碳信用可以交易。关于碳汇交易所的建立,我国可以参照国外碳汇交易市场的成立。如,美国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欧盟气候交易所等。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己经成为全世界的焦点,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应加速林业的发展,积极增加林业碳汇。本文阐述了林业碳汇的概况,总结了目前林业碳汇的法律制度,提出了完善林业碳汇法律制度的构想。
关键词:林业碳汇,碳汇交易,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李怒云.中国林业碳汇[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李怒云,王春峰,陈叙图.简论国际碳和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J].中国发展,2008,8(3):9-12.
[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http://news.qq.com/a/20070604/002123_4.htm.
[4]《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关于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管理工作的通知》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thw/s/1807/content-162556.html.
[5]《中国绿色碳基金暂行管理办法》http://www.cgf.org.cn/zt_lst/detail6.asp.
[6]杨绍辉.林业碳汇研究进展简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0,3:206-207.
林业法律 篇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规定森林分为以下五类: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规定:采伐森林和林木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成熟的用材林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皆伐应当严格控制,并在采伐的当年或者次年内完成更新造林;
(二)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三)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
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和个人承包集体的林木,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
审核发放采伐许可证的部门,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采伐许可证。
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十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三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五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盗伐、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植物检疫条例》中规定: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属于下列情况的,必须经过检疫:
1.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的,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之前,必须经过检疫;
2.凡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论是否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运往何地,在调运之前,都必须经过检疫。
四、《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规定: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仸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措施和制度,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其所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具体组织工作。区、乡林业工作站负责本区、乡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规定: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仸。违反本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林业知识知识问答
1.森林资源指那些?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何为林木采伐许可证?
林木采伐许可证是指采伐林木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法律规定领取的准许采伐林木的证明文件。其内容包括采伐的地点、面积、蓄积(株数)、树种、方式和完成更新造林时间等。
3.国家保护森林资源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森林法》第八条第四、六款规定,国家保护森林资源的主要措施是征收育林基金,专门用于造林育林,并建立林业基金制度。
4.滥伐林木(不办理采伐许可证)2立方米以下(按林木材积计算下同)的如何处罚?
采伐林木不办理采伐许可证的属滥伐林木,滥伐林木2立方米以下按《森林法》第39条规定,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的2倍至3倍的罚款。
5.滥伐林木2立方米以上10立方米以下(不含10个立方米)的如何处罚?
滥伐林木2立方米以上10立方米以下(不含10立方米)按《森林法》第39条规定,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3倍至5倍的罚款。
6.国家允许农民养殖野生动物吗?
由于野生动物在自然界里的增长是有限度的,加上不断受到捕杀,所以国家确定保护野生动物的总的方针是: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中还明确规定“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正确地开展野生动物的养殖活动,就可以减少野外资源的消耗,也是对资源的保护。但是,根据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状况和不同的养殖目的,按照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并不是任何情况下、任何种类的野生动物都允许饲养的;对于农民来说,养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所以应当选择有比较稳定的市场,国家允许产品加工、经营的种类;对于野生动物管理部门来说,农民的养殖活动能够符合以下两点,一般都是允许的:(1)养殖的动物是国家政策允许或正在推广养殖的种类。如鹿、蓝孔雀、鸵鸟这类传统养殖或外来的。(2)饲养的种源是合法取得的。一般是指从具有林业部门发给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或“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的养殖场购买的。
7.“家养”动物还是不是野生动物?
是不是野生动物,并不是根据繁殖了多少代或者动物所处的场所,即圈(笼)养还是野生状态来决定的;凡是珍贵、濒危与有益的、有重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的种类,不论野外的还是圈(笼)养的,包括它们繁殖的后代,都是野生动物,都要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管理。这是因为它们虽经多代饲养,并没有发生生物学上的变化,从外观和遗传方面与野外的相比也没有改变。比如山鸡(环颈雉)经过长期饲养,已经很普遍并形成很大规模,但由于没有经过定向培育(例如杂交育种)的过程,养殖场所养的和野外的山鸡是无法区分的,所以仍然属于野生动物。
8.什么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二级保护动物?
答:《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并在其他条文中规定了不同的管理措施,但它们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丹顶鹤等共90多种;国家二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小熊猫、穿山甲、黑熊、天鹅、鹦鹉等共230多种。
10.《林权证》代表什么?有什么作用?
林业法律 篇3
【关键词】 林业 建设 持续 发展
《森林法》的立法目的体现了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其宗旨是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在这一立法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运用法律体系维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
1.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点
1.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快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大力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1.3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3.1林农结合式 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
1.3.2造林规模化 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加大成片造林力度。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
1.3.3造林多样化 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发展苗木养林、林木加工养林、经济果林养林。还可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2.加快建设高效林业产业,实现兴林富民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林业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一定要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把发展林业和林农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二是实施种苗工程,发展林木种苗、花卉产业。三是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产业,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经营管理及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创名优绿色品牌,提高商品附加值。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林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增加林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减轻生态建设压力。五是培育林业后续产业开发,重视引导农民开展林药、林草、林特等林下高效复合经营,发展森林野生食品采集业,发挥森林最大效能。
3.建设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要不断完善资源管理法规体系,通过立法、完善法规,做到以法治林;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机构建设,完善林政稽查队伍和木材检查站的规范执法,改善护林队伍办公条件;要严格森林资源限额,严格“三总量”控制;积极开展林政执法检查和林区综合治理工作,强化管理措施,杜绝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努力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4.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林业碳汇法律机制实证研究 篇4
近些年来, 林业碳汇制度伴随着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凸显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研究伊始, 我们需首先明确林业碳汇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掌握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规律与演变趋势。
(一) 林业碳汇与森林碳汇
我们所理解的林业碳汇, 主要是从其自然属性出发来完成对于人类社会的改造和完善, 因而这一活动愈发凸显社会属性与服务功能。这也就是林业碳汇与森林碳汇的最显著区别。从概念上看,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 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 减少毁林等活动,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1]。 (1) 由此可以得出二者在属性上的差异, 森林碳汇只是简单的生态系统意义上的能量的流动, 仅具有自然属性特征;而林业碳汇则不单单停留在发挥已有林木吸收储存二氧化碳的功能上, 除此之外, 更是强调通过减少树木砍伐与人工造林来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最终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因此, 林业碳汇既具有自然属性, 又具有社会经济属性。森林碳汇侧重森林吸收碳的物理特性, 而林业碳汇则侧重其社会特性, 强调人的参与。
(二) 林业碳汇的起源与嬗变
林业碳汇这一概念发端于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世界气候大会之上, 在其所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首次提出了“汇”的概念。在随后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京都议定书》的通过确立了“京都三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鼓励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投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 所获得的减排量可以折抵其京都减排承诺。随后的《波恩政治协议》、《马拉喀什协定》允许将林业碳汇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但限于造林和再造林活动[2]。2003年在米兰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九次缔约方大会更是为林业碳汇制定了新规则。自此, 国际社会将森林系统作为考量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 林业碳汇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之一。
(三) 林业碳汇的内涵与属性
林业碳汇有着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林业碳汇概念主要是从林业碳汇的自然资源属性角度来进行阐释的。有的学者认为,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植被以及土壤来吸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3]。还有的学者从自然科学角度更为具体地解释林业碳汇的概念:尽管林木可能成为温室气体的碳源, 但如果保护得当, 它也能成为碳汇, 减少温室气体浓度[4]。狭义的林业碳汇概念则是一个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项下的特定的名词, 是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5]。本文主要从狭义的视角来阐述林业碳汇的内涵与要义。
二、中国林业碳汇机制的发展现状
林业碳汇制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可概括为“立法未动, 实践先行”。虽然中国已在林业碳汇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部分成绩, 但总体而言, 立法的缺失导致林业碳汇交易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的瓶颈难题。
(一) 立法界定
2004年中国颁布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其中明确强调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是清洁发展机制重点开发项目之一。《关于开展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指导意见》可谓是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的细化说明与界定, 它确定了中国开展造林再造林项目的优先区域。2007年, 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相关管理办法的通知》, 随后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绿色碳基金又相继组织出版了图书《中国绿色碳基金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中国绿色碳基金计量方法》。2008年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发布了《关于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管理工作的通知》,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之要求, 应努力推动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展运行。2011年中国又对早期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 进一步完善了项目的申报程序。2012年1月14日,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 确定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七省市将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二) 实践成果
中国在京都规则和在非京都规则的志愿市场上都在积极开展森林碳汇项目。目前中国实施的林业碳汇项目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基于《京都议定书》条款下的实施清洁发展机制下的碳汇项目, 属于非志愿市场的碳汇交易, 简称“CDM碳汇造林项目”, 京都规则下的碳汇项目申报时间长、审批程序复杂、要求相当严格;二是非京都规则下的志愿市场项目, 主要是指中国绿色碳基金支持开展的碳汇项目, 也包括少量的国内企业购买碳排放而开展的碳汇交易项目。
截至2013年9月2日, 中国在联合国EB签发的CDM项目总数为3 736项, 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数仅有3个[6]。广西林业碳汇项目是全世界首个京都规则下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 项目的实施包括二年的建设期和三十年的运行管理期, 这是中国开展的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规则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实践证明, 林业碳汇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农民增收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双重目标, 为中国接下来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积累了诸多经验。
(三) 现存问题
现阶段中国林业碳汇发展面临诸多瓶颈难题, 找到阻碍林业碳汇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 方能更为有效地推动中国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展运行。
1. 林业碳汇产权归属尚不明确
明晰产权是进行林业碳汇交易的首要前提, 从形式上来看, 当前中国的林业碳汇似乎具备了一般产权所应具有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及处分权等基本权能, 然而在林业碳汇项目实际运行过程中, 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出现了难以平衡的矛盾。有学者将林业碳汇产权形容为“残缺的产权”[7]。 (1) 在中国, 森林资源归属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 农民集体成为林地的所有权者, 但这种共有权并不能等额地量化到每个农民个体身上, 对于林农而言并没有独立的林业碳汇财产, 这便产生了公权力对于私权利的限制和剥夺。
2. 林业碳汇市场法律机制尚未统一
如上文所述, 现阶段中国尚没有任何一部法律法规专门就林业碳汇交易程序、形式等做出明确界定, 而仅有一些《办法》《通知》等原则性政策规定, 这些《办法》《通知》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更没有国家强制力的保障。由于法律机制的缺失, 目前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有关林业碳汇计量和监测标准, 也没有统一适用的林业碳汇交易规则和规范林业碳汇交易合同。“特别是经济条款的约定、使用术语的解释、法律的适用、纠纷解决的途径等”[8], 并无统一的标准参考。故而, 统一全国性的林业碳汇标准与健全市场交易法律机制已迫在眉睫。
3. 林业碳汇监管与公众参与机制缺失
林业碳汇作为一种市场行为, 肩负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双重目标, 国家政策的引导与扶持让更多投资者看到了发展林业碳汇项目的经济利益, 越来越多的“理性经济人”纷纷将目光转向林业碳汇交易, 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投机倒把出售不合格的林业碳汇信用指标的行为, 而针对这一危害交易市场良性发展的行为, 中国并没有专门的国家机关或机构对其加以监督管理。加之林业碳汇于中国而言实属舶来品, 对于其重要性与积极影响的认识与理解尚未达到深入人心的地步, 因而公众参与机制也并不完善。
三、构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林业碳汇机制
林业碳汇制度孕生于中国的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过程之中, 面对已有的立法与制度缺陷, 中国应在充分借鉴他国已有经验与考量中国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 有针对性地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碳汇发展机制。
(一) 推动林业碳汇项目发展的现实意义
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有益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倡导的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 与低碳经济发展之目标相契合, 有助于实现环境公益与私益的平衡, 更是中国勇于承担国际公约义务的有力见证。
1. 加强环境保护, 践行低碳发展
此起彼伏的全国水污染事件让我们痛心疾首, 挥之不去的连日雾霾让我们无可奈何,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频繁发生不仅让我们深谙环境的日益恶化, 更为接下来的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工业文明社会本不可避免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冲突矛盾可谓是愈演愈烈。发展林业碳汇项目有助于弥补经济发展给环境保护带来的破坏与伤害。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不应仅仅成为一句口号, 落实减排目标、加强营林造林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2. 平衡私益与公益, 实现环境公平
亚当·斯密曾说, 利己性是“支配个人的一切行动、使其在某一问题上根据利害观点采取某一行动的原则。”[9]在公众行使环境权利时, 固有的利己性不可避免地会与环境公益产生冲突, 据此, 平衡环境公益与私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林业碳汇交易的出现可谓是雪中送炭, 一方面, 该制度可以使林业碳汇经营业主获得其本应享有的林业碳汇收入, 另一方面, 从环境公益角度而言, 更是实现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初衷目的。
3. 应对气候变化, 履行国际公约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桑德尔曾预言, “国际碳交易市场将最终成长为超过十万亿美元的超大型市场, 有望超过石油市场, 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10]碳汇市场存在着无限的潜力与商机。有关资料显示, 虽然中国目前的人均排放量很低, 但是年排放总量却已经超过全球总量的10%, 中国于2007年成为温室气体世界第一排放大国[11]。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公约的缔约国, 中国有责任在实现减排目标、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尽到应有之义务。
(二) 林业碳汇机制的域外考察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际上存在着两大林业碳汇交易市场:京都市场和非京都市场。京都市场是指以欧盟为中心, 符合《京都议定书》碳交易机制的国家之间的交易;非京都市场主要是指以美国为中心, 基于自愿碳减排的志愿市场[12]。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减排交易市场———欧盟排放贸易计划从2013年起, 增加排放权拍卖量, 2013年至少有50%的排放权用于拍卖, 与第二阶段相比约增加了3%[13]。美国则通过建立集中的碳汇交易市场机制, 监督管理相应州的林业碳汇交易与运行。其中从事森林碳汇信用交易的机构主要有四个:一是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二是加州气候行动登记所;三是区域温室气体排放倡议;四是国家自愿申报温室气体排放计划[14]。其中,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影响最为显著。国际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为中国提供了借鉴与启示。完善国家立法, 统一行业标准, 明确各方权责, 规范交易行为, 加强政府监管等, 都为中国的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确立指明了道路。
(三) 完善中国林业碳汇交易的法律与制度构想
林业碳汇机制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唯有现行立法与制度构建相结合, 方能实现国家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监督并行推进, 真正发挥“林业”于“碳汇”的积极影响, 推动中国林业碳汇制度的日臻完善。
1. 完善林业碳汇法律保障机制
在京都规则下, 碳汇双方皆为国家, 且适用《京都议定书》之规定, 不属于国内法的调整范围。在这里笔者探讨的主要是志愿市场下的林业碳汇法律规制问题。现阶段中国林业碳汇交易过程中凸显的产权模糊, 交易规则、交易合同、计量和监测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林业碳汇交易的平稳运行。承认林业碳汇的私有性, 明确碳汇作为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 赋予林农更多的碳汇权利方为推动林业碳汇交易发展的题中之义。
2. 注重林业碳汇项目风险防范
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展需要较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投资, 申报、运行的程序复杂且期限较长, 相较于普通的经济活动, 林业碳汇交易并不具简便快捷的特性。加之中国现行立法鲜有对交易的程序、方式、期限等具体问题加以明确细化, 因而在林业碳汇项目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困难重重。
3. 鼓励公众参与加强国家监管
林业系统专业法律知识考试试题 篇5
一、单项选择题
1、除可以当场作出林业行政许可个人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_______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D)
A、30日
B、15日
C、60日
D、20日
2、在国务院领导下,国务院_______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防沙治沙工作。
(C)
A.、农业
B、水利
C、林业
D、土地
3、我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面积,不得少于本行政区域森林总面积的______。
(C)
A、10%
B、20%
C、30%
D、40%l
4、下列______属于特种用途林。
(C)
A、护路林
B、护堤林
C、母树林
D、水源涵养林
5、下面______不属于森林林种的分类。
(D)
A、防护林
B、经济林
C、特种用途林
D、环境保护林
6、违反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将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改变为其他林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收回经营者所获取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并处所获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_______的罚款。
(B)
A、2倍
B.、3倍以下
C、3倍
D、3倍以上
7、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_______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C)
A、县级
B、乡级
C、县级或者乡级
8、滥伐森林或者林木,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_______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_______的罚款。
(A)
A、5 2~5倍
B、5 3~10倍
C、10
2~5倍
D、10
3~10倍
9、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_______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_______的罚款。
(D)
A、5 2~5倍
B、5 3~10倍
C、10
2~5倍
D、10
3~10倍
10、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临时占用林地的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年,并不得在临时占用的林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B)
A、1
B、2
C、3
D、4
11、符合规定条件的,受理木材运输证申请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_______日内发给木材运输证。
(B)
A、2
B、3
C、4
D、5
12、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擅自改变 林地用途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处非法改变用途林地每平方米_______的罚款。
(D)
A、5元至10元
B、20元
C、10元至20元
D、10元至30元
13、运输木材持无效木材运输证、无木材运输证或者运输起止地点与木材运输证记载不符的,没收所运输的全部木材和无效证件,可以并处相当于木材价款_______的罚款。
(D)
A、10%
B、20%
C、30%
D、10%至30%
14、以牟利为目的,在林区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处_______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B)
A、两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14、临时占用除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以外的其它林地面积_______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A)
A、2公顷以下
B、2公顷以上10公顷以下
C、10公顷以上20公顷以下的,15、国有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林地的,由_______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内国有森林经营单位需要占用林地的,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批准。
(A)
A、省、自治区、直辖市
B、地、市、州
C、县级
16、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委托的单位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对用地单位提出的申请,应当在收到申请或上报材料后,在_______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或者审批意见。(C)
A、5个
B、10个
C、15个
D、20个
17、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木材检查站依照本条例第十九条扣留木材及运载工具的,应当在3日内将运载工具发还给当事人,并对所扣留的木材作出处理决定;确因情况特殊,3日内难以作出处理决定的,经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延长至_______内作出处理决定。
(C)
A、5日
B、8日
C、10日
D、15日
18、因自然死亡影响交通、危及安全必须砍伐或因国家建设需要必须移栽古树名木的,须经_______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A)
A、省级
B、市级
C、县级
19、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法,对公民处以_______以下的、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B)
A、三十元
B、五十元
C、一百元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_______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C)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七年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条规定: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数量较大的,处_______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量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量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B)
A、两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零七条规定: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森林法的规定,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违反规定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情节严重,致使森林遭受严重破坏的,处_______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七年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或者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_______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A)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七年
24、关于我省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B)
A、立案起点为15立方米或者幼树700株
B、立案起点为3立方米或者幼树150株
C、滥伐林木50立方米或者幼树2500株以上为重大案件
D、滥伐林木10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5000株以上为特别重大案件
25、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_______首先倡议的。
(B)
A、毛泽东
B、邓小平
C、**
26、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共鸣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_______棵。
(A)
A、3~5
B、5~8
C、3~6
27、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A)
A:未经批准在自然保护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B: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或者在自然保护区内不服从管理机构管理的C:经批准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内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的单位和个人,不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活动成果副本的28、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________等活动。
(C)
A、科学试验
B、标本采样
C、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29、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A)
A、以保护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B、以保护风景名胜为主要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C、以保护草原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
30、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特殊情况下需要猎捕国家重点野生动物的,必须申请_________。
(C)
A、驯养繁殖许可证
B、狩猎证
C、特许猎捕证
D、猎捕证
31、未取得采集证或未按照采集证的规定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由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所采集的野生植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_______倍以下的罚款;有采集证的,并可双吊销采集证。(D)
A、3
B、5
C、8
D、10
32、一般森林火灾是指_________。
(B)
A、受害森林面积不足1公顷的B、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的C、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 D、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
33、重大森林火灾是指(B)
A、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不足100公顷的B、受害森林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C、受害森林面积在200公顷以上不足1000公顷的 D、受害森林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的
34、林权发生变更时,林权权利人应当到(A)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A、初始登记
B、变更登记
C、注销登记
D、工商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森林法规定将森林分为五大林种,包括防护林、用材林、_________。
(BDE)
A、水土保持林
B、经济林
C、风景林
D、薪炭林
E、特种用途林
2、依照法律规定可以归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
(AC)
A、森林
B、矿藏
C、草原和荒地
D、水流
3、森林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
(ABCD)
A、蓄水保土
B、调节气候
C、改善环境
D、提供林产品
4、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______________的方针。
(ABCD)
A、普遍护林
B、大力造林
C、采育结合D、永续利用的方针
5、农村居民在_________种植的林木,归个人所有。
(ACD)
A、房前屋后
B、道路旁
C、自留地
D、自留山
6、森林法所称森林覆盖率,是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森林面积,包括_______ 的覆盖面积。
(ABCD)
A、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
B、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
C、农田林网
D、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
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ABC)
A、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进行非抚育或者非更新性质的采伐的,或者采伐封山育林期、封山育林区内的林木的;B、上采伐后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 C、上发生重大滥伐案件、森林火灾或者大面积严重森林病虫害,未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的。
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一条规定,采伐森林和林木必须遵守下列规定: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______________风景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ABD)
A、国防林
B、母树林
C、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
D、环境保护林
9、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履行林权登记职责。林权登记包括_________登记。(ABC)
A、初始
B、变更
C、注销
10、按照《四川省木材运输管理条例》的规定,运输木材必须持有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的木材运输证件,纳入凭证运输的木材包括:
(ABCDE)
A、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所列全部木材
B、大宗木制成品和半成品
C、从林区向外运的旧房料和薪材
D、大宗竹材及竹制成品和半成品
E、活立木
11、以营利为目的,移栽胸高直径10厘米以上活立木的,必须制定移栽方案,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并按有关规定办理_______,实行凭证运输。
(ACD)
A、采集证
B、采伐证
C、植物检疫证
D、木材运输证
12、国家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________。
(ABCD)
A、登记造册
B、发放证书
C、确认所有权
D确认使用权
13、依照《森林法》规定,防护林及特种用途林中的__________,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ABCD)
A、国防林
B、母树林
C、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D、风景林
14、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采伐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______林木除外。(AB)
A、自留地
B、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
C、自留山
D、个人集体承包
1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
(ABCD)
A、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进行非抚育或者非更新性质的采伐的B、采伐封山育林期、封山育林区内的林木的
C、上采伐后未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D、上发生重大滥伐案件、森林火灾或者大面积严重森林病虫害,未采取预防和改进措施的
16、凡采伐林木都要申请采伐许可证,只有_____________情况除外。()
A、采伐农村居民在自留地上的林木
B、采伐农村居民在自留山上的林木
C、采伐农村居民房前屋后的零星林木
17、我省盗伐林木的立案标准为_________。
(ABD)
A、一般案件立案起点为3立方米或者幼树150株
B、重大案件立案起点为30立方米或者幼树1500株
C、重大案件立案起点为10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2500株
西平县林业局普法考试复习题(100题)
一、填空题
1.《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2.《宪法》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3.《森林法》的制定,是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4.《森林法》将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其中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5.《森林法》第十一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6.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7.《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单位和个人所有的林木,由所有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由该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林木所有权。
8.《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国家保护承包造林者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权和其他合法权益。未经发包方和承包方协商一致,不得随意变更或者解除承包造林合同。
9.《行政许可法》规定,被许可人未依法履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义务或者未依法履行利用公共资源义务的,行政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改正;被许可人在规定期限内不改正的,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10.《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规定,案件调查终结,在报行政负责人审查决定前,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将全部案件材料送法制工作机构提出初步意见。
11.《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规定,同一行政复议案件申请人超过 人的,推选1至5名代表参加行政复议。
12.《种子法》规定,国家建立种子贮备制度,主要用于发生灾害时的生产需要,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良种选育和推广。
13.《种子法》规定,转基因植物品种的选育、试验、审定和推广应当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
14.《种子法》规定,调运或者邮寄出县的种子应当附有检疫证书。
15.《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16.《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生物技术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维护和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资源。
17.制定《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是为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18.《野生植物保护条例》规定,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发放采集证后,应当抄送环境保护部门备案。采集证的格式由国务院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19.《退耕还林条例》规定,国家对退耕还林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制。
20.《退耕还林条例》规定,种苗造林补助费应当用于种苗采购,节余部分可以用于造林补助和封育管护。
21.《森林防火条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营林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林区建立森林防火工作站、检查站等防火组织,配备专职人员。
22.《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凡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大、能随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试验、推广的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得带有植物检疫对象。
23.《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试验室、检疫检验试验室、林木种苗及木材除害设施、物资储备仓库、通讯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药剂、器械等有关物资的储备。
24.《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规定,属于从国(境)外新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以及首次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发生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应当经过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鉴定。
25.《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规定,上级交办的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终结,承办的单位应当将案件的处理结果向交办单位报告。
26.《林业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规定,《林业行政执法证》实行每 2年审查注册制度,持证人员所在机关应当根据 发 证
机关的要求,将证件报送注册。
27.《 林木转基因工程活动审批管理办法》规定,用于生产、经营的转基因林木,应当取得转基因林木安全证书。
2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刑法规定的“珍贵树木”,包括由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确定的具有重大历史纪念意义、科学研究价值或者年代久远的古树名木,国家禁止、限制出口的珍贵树木以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树木。
29.《行政处罚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30.《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
日的除外。
31.《宪法》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32.《刑法》第345条第3款规定,非法收购、运输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情节严重的,处__3__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___3____以上__7__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3.《森林法》将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其中的薪炭林是指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3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35.《野生动物保护法》第18条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持枪猎捕的,必须取得县、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
36.《野生动物保护法》第15条规定,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建立野生动物资源档案。
37.《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中,调运检疫办理程序包括受理报验、现场检查、检疫处理、签发证书4个环节。
38.《野生动物保护法》第17条规定,国家鼓励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持有许可证。
39.《森林法》第31条规定,采伐森林和林木必须遵守下列规定: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40.《行政许可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许可,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示。
二、选择题
41.《刑法》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改变被占用土地用途,数量较大,造成耕地、林地等农用地大量毁坏的,处_______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D)
A.五年以下
B.五年以上
C.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D.三年以下
42.《行政许可法》规定,下列
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A B C D)A.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B.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C.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D.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43.《森林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森林植被恢复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______应当加强对森林植被恢复费使用情况的监督。(B)
A.林业主管部门
B.审计机关
C.财政机关
D.监察部门
44.《种子法》规定,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收购______。(B C)
A.濒危树木种子
B.珍贵树木种子
C.同级人民政府规定限制收购的林木种子
D.国务院规定限制收购的林木种子
45.《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利用外资营造的用材林达到一定规模需要采伐的,应当在国务院批准的_______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实行采伐限额单列。(B)
A.木材生产计划
B.年森林采伐限额
C.国家林业发展规划
D.五年森林采伐限额
46.《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规定,实施林业行政处罚的机关,必须是_______。(A C D)
A.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B.地州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的组织
47.《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对经审查符合登记条件的登记申请,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C
内予以登记。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48.《林业行政处罚听证规则》中,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作出______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并制作林业行政处罚听证权利告知书。(A B C)
A.依法作出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C.较大数额罚款
D.行政拘留
49.《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规定,除主要林木良种外的其他林木种子(包括苗木)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种子生产、经营所在地
B 核发。
A.地市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C.县级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50.《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规定,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是:_____。(A B D)
A.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及其工作职责
B.预警和预防机制
C.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和防治措施
D.应急响应
51.《植物检疫条例》规定,省际间调运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调入单位必须事先征得(B)同意并向调出单位提出检疫要求。
A、调出地森检机构;B、调入地森检机构;C、销售单位
52.承担种子质量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并经___ D ____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A.乡
B.镇
C.市
D.省
53、《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因实施检疫需要的车船停留、货物搬运、开拆、取样、储存、消毒处理等费用,由(A)负责。
A、托运人;B、承运人; C、检疫机构;D、林业主管部门
54.违反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将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改变为其他林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收回经营者所获取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并处所获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___ B ____的罚款。
A.2倍
B.3倍以下
C.3倍
D.3倍以上
55.《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对可能被植物检疫对象污染的(A B C D)等,也应实施检疫。
A、包装材料;B、运载工具;C、场地;D、仓库
56.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违反规定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情节严重,致使森林遭受严重破坏的,处___ B ____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2
B.3
C.5
D.7
57.《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规定,调运检疫时现场检查苗木、块茎、播条、接穗等繁殖材料,按一批货物总件数的(C)抽样。
A、0.5%—1%;B、2%—3%;C、1%—5%;D、4%—5%
58.野生动物资源普查每___ C ____年进行一次,普查方案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A.五
B.八
C.十
D.十五
59.《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具有(A B C D)情形,尚不构成犯罪的,植物检疫机构可以没收非法所得。
A、未依照《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办理植物检疫证书或者在报检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B、伪造、涂改、买卖、转让植物检疫单证、印章、标志、封识的;
C、未依照本条例规定调运、隔离试种或者生产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
D、违反植物检疫条例规定,擅自开拆植物、植物产品包装,调换植物、植物产品,或者擅自改变植物、植物产品的规定用途的;
60.《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规定,森检机构收取的检疫费只能用于(A B C D)等森检事业,不得挪做他用。
A、宣传教育;B、业务培训;C、检疫工作补助、临时工工资;D、购置和维修检疫实验用品、通讯和仪器设备
三、判断题
61.《民法通则》规定,公民、集体依法对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由集体使用的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承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依照法律由承包合同规定。(√)
62.《行政许可法》规定,行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有些事项虽然未经公布,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作为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
(×)
63.《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三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64.《行政诉讼法》规定,虽然法律规定某项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具有最终裁决权,但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审查,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确有不当的,应当予以受理。(×)
65.《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
66.《防沙治沙法》规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得批准对防风固沙林网、林带进行采伐。(×)
67.《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涉及科学技术保密的野生动物物种的出口,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
68.《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的,不得改变村内各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权。(√)
69.《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方在承包期内交回承包地的,在承包期内可以再要求承包土地。(×)
70.《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该法实施前已经预留机动地的,机动地面积不得超过本集体经济组织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十。(×)
71.《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72.《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狩猎者有计划地开展狩猎活动。(√)
73.《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规定,授权品种的保护期须届满,销售该授权品种才应当使用其注册登记的名称。(×)
74.《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规定,品种权的终止,由审批机关登记和公告。(√)
75.《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被责令限期除治森林病虫害者不除治的,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应当代为除治,并承担防治费用。(×)
76.《森林防火条例》规定,国家级气象部门,应当根据森林防火的要求,做好森林火险天气监测预报工作,特别要做好高火险天气预报工作。报纸、广播、电视部门,应当及时发布森林火险天气预报和高火险天气警报。(×)
77.《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规定,人工更新和造林应当执行林业部发布的有关造林规程,做到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密度合理、精心栽植、适时抚育。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应当培育速生丰产林。(√)
78.《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规定,林业行政执法人员调查处理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应当询问当事人或者其他知情人(以下称被询问人),并制作《林业行政处罚询问笔录》。被询问人拒绝回答的,林业行政执法人员不得对案件事实予以认定。(√)
79.《松材线虫病疫木加工板材定点加工企业审批管理办法》规定,松材线虫病疫木加工板材定点加工企业审批专家评审论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期限内。(√)
80.《行政许可法》规定,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因行政管理的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
81.凡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论是否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运往何地,在调运之前,都必须经过检疫。(√)
82.森林防火检查站的设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森林防火检查站有权对入山的车辆和人员进行防火检查。
(√)
83.在发生疫情的地区,植物检疫机构可以派人参加当地的道路联合检查站或者木材检查站;发生特大疫情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植物检疫检查站,开展植物检疫工作。
(√)
84.出售、收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批准。
(×)
85.松材线虫病疫木安全利用定点加工板材企业由国家林业局批准。(√)
86、行政处罚听证时,听证主持人应当在举行听证十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当事人和案件调查人员。(×)
87.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主要森林病虫害的测报对象及测报办法。
(×)
88、《植物检疫条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的检疫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89、《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规定,兼职森检员能够签发《植物检疫证书》。(×)90、《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规定,在检疫过程中发现检疫对象和其它危险性病、虫的,必须保存样品,保存期至少4个月。(×)
四、简答题
91.森林法所称的森林覆盖率的概念是什么?
答:《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森林法所称森林覆盖率,是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面积和竹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林木的覆盖面积。
92.《森林法实施条例》对滥伐林木行为应负的法律责任有何规定?
答:《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 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2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50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2倍至3倍的罚款。
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2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50株以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3倍至5倍的罚款。
93.《物权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哪些事项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经本集体成员决定?
答第五十九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下列事项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经本集体成员决定:
(一)土地承包方案以及将土地发包给本集体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
(二)个别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之间承包地的调整;
(三)土地补偿费等费用的使用、分配办法;
(四)集体出资的企业的所有权变动等事项;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事项。
94.《种子法》规定的种子的概念是什么?
答《种子法》规定的种子的概念是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95.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实行什么工作方针和防治理念? 答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必须坚持推行森林健康理念,以培育和恢复健康森林为目标,促进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96.某林木种苗销售者,在林木种苗中掺假,以假充真,销售金额为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请问该林木种苗销售者是否已构成犯罪。如果已构成犯罪,请说出罪名及判决结果。
答该林木种苗销售者已构成犯罪。《刑法》第 140 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 5 万元以上不满 20 万元的,依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 50% 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97.《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规定的测报对象是什么?
答《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 测报对象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造成危害的害虫、病害、害草、害鼠等有害生物及其对森林造成的灾害。
98、行政许可法中规定哪些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答《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主要有六类:
(一)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二)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三)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四)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五)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99.为了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我国《森林法》规定了哪些经济性措施?
答(1)林业基金制度。用于林区的造林、育林、护林。
(2)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防护林的特种用途林的造林、育林、护林。
(3)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用于恢复因占用的征用而减少的森林植被。
(4)国家财政援助。国家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长期贷款。
(5)针对煤炭、造纸等部门产品的收费。从煤炭、木浆纸张等森林产品中提取资源产品费,专门用于营造坑木、造纸等用材林。
100.某村村民杨某盗伐幼树8株。县林业局派人进行了处理,责令其赔偿损失,补种80株树木,并处罚款400元。杨某不服,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该案中杨某承担的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县林业局适用的法律根据是什么?当事人能否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并作出判决?
《森林防火条例》知识竞赛题目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
1、新《森林防火条例》自
起施行。
A、1988年1月16日
B、1988年11月16日
C、2007年10月1日
D、2009年1月1日
3、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效。
A、净化空气
B、生产建设
C、减少疾病
D、防止火灾
4、我省森林防火期为每年的 月1日至次年的 月30日
A、10/5
B、11/5
C、10/4
D、11/4
5、建国以来我国最大的一次森林火灾发生于
年5月6日至6月2日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给国家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A、1965
B、1987
C、1999
D、2001
6、我国森林防火工作实行的方针。
A、扑救为主,综合治理
B、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C、预防为主,打早打了
D、综合治理,积极消灭7、2005年9月6日召开的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森林防火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提升能力,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健全机构,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强化素质,实现队伍建设专业化;减少损失,实现扑救指挥科学化,严防特大火灾、重大伤亡和火烧连营,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
A、1‰
B、2‰
C、5‰
D、10‰
8、燃烧的三要素是
。只要缺少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燃烧就不能进行。扑救森林火灾时,只有消除其中一个要素,森林燃烧就会停止。
A、可燃物、氧气、温度
B、可燃物、氧气、湿度
C、氧气、温度、气压
D、可燃物、气压、氧气
9、是浓烟中对人危害最严重的气体,一般在森林可燃物燃烧不完全时产生。
A、一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氧气
10、森林火灾的燃烧类型常分为地下火、、林冠火和树干火。
A、飞火
B、狂燃火
C、地表火
D、雷击火
11、火源可以分为自然火源和
两大类。
A、人为火源
B、生产性火源
C、非生产性火源
D、雷击火
12、森林火灾是指林地上
的火,它是自由蔓延,超过一定面积,造成一定程度损失的林火。
A、失控
B、自燃
C、人为
D、生产性
13、火场自救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强行顶风冲越火线、快速转移、、卧到避烟等。
A、点火解围
B、继续扑救
C、原地不动
D、呼叫
14、森林火灾的卫星监测是通过
监测来实现。
A、人的活动
B、热点
C、火
D、烟
15、《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森林防火工作实行地方各级
行政首长负责制。
A、人民政府
B、林业部门
C、防火部门
D、森林公安机关
16、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国的森林防火工作。
A、国务院
B、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C、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
17、为进一步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完善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组织指挥体系,充分发挥各部门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年经国务院同意成立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
A、2006
B、2005
C、2004
D、2003
18、全国统一的森林火情报警电话是:。
A、12119
B、96309
C、96119
D、96110
19、森林火灾扑灭后,火灾扑救队伍应当对火灾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清理余火,并留有足够人员
。经当地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检查验收合格,方可撤出看守人员。
A、原地待命
B、清除枯死木
C、开辟隔离带
D、看守火场
2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
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森林防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A、护林员
B、森林消防队
C、森林防火基础设施
D、森林消防宣传教育
21、按照受害森林面积和伤亡人数,森林火灾分为一般森林火灾、较大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其中一般森林火灾指
A、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下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或者死亡1人以上3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人以上10人以下的B、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的C、过火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不足100公顷的火灾
D、受害森林面积在1公顷以上100公顷以下的,或者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的,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的22、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划定森林防火区,规定森林防火期,并向社会公布。
A、乡镇
B、县
C、地市
D、省
23、森林防火期内,预报有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的,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划定森林高火险区,规定森林高火险期。
A、乡镇
B、县
C、地市
D、省
24、扑救森林火灾应当以专业火灾扑救队伍为主要力量;组织群众扑救队伍扑救森林火灾的,不得动员残疾人、孕妇和
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
A、未成年人
B、青年
C、军人
D、干部
25、“造成 人以上死亡或者
人以上重伤的森林火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报告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由国家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按照规定报告国务院,并及时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
A、一/三
B、二/四
C、三/十
D、四/八
26、森林火灾信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或者林业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信息由
发布。
A、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B、地市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D、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27、违反《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人未履行森林防火责任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个人处
罚款,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A、50元以上500元以下
B、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C、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D、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28、违反《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森林防火期内未经批准擅自在森林防火区内野外用火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
罚款,对单位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A、50元以上500元以下
B、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C、200元以上3000元以下
D、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29、违反《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森林防火期内未经批准在森林防火区内进行实弹演习、爆破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
罚款
A、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B、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C、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D、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30、违反《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森林防火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未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对个人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并处
罚款:
A、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
B、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C、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D、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
二、是非题(共20题,每题2分)
31、国家鼓励通过保险形式转移森林火灾风险,提高林业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后自我救助能力。()
32、森林防火期内,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森林防火警示宣传标志,并对进入其经营范围的人员进行森林防火安全宣传。()
33、新《森林防火条例》规定,森林火灾分为森林火警、一般森林火灾、重大森林火灾和特大森林火灾()
34、森林防火期内,禁止在森林防火区野外用火。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进行实弹演习、爆破等活动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
35、因扑救森林火灾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可以决定采取开设防火隔离带、清除障碍物、应急取水、局部交通管制等应急措施。()
36、因扑救森林火灾需要征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决定。()
37、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的误工补贴和生活补助以及扑救森林火灾所发生的其他费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由火灾肇事单位或者个人支付;起火原因不清的,由起火单位支付;火灾肇事单位、个人或者起火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部分,由当地人民政府支付。()
3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对森林火灾发生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面积和蓄积、人员伤亡、其他经济损失等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调查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调查报告,确定森林火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依法处理。()
39、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森林防火责任制,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确定森林防火责任人,并配备森林防火设施和设备。()
40、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单位配备的兼职或者专职护林员负责巡护森林,管理野外用火,及时报告火情,协助有关机关调查森林火灾案件。()
41、扑救森林火灾组织群众扑救队伍扑救森林火灾的,不得动员残疾人、孕妇和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
42、新《森林防火条例》规定,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43、违反新《森林防火条例》最高可罚款10万元。()
44、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火灾,应当立即报告。接到报告的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核实,采取相应的扑救措施,并按照有关规定逐级报上级人民政府和森林防火指挥机构。()
45、火场自救过程中,当点火或其他条件不具备时,切忌顺风跑,要选择已经过火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衣服蒙住头部,快速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可安全脱险。()
46、森林防火期内,禁止一切野外用火。()
47、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无偿提供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服务。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及时播发或者刊登森林火险天气预报。()
48、扑火时为确保安全,不要直接迎风打火头,不要打上山火头,不要在悬崖、陡坡和破碎地形处打火。()
49、扑救森林火灾应当以专业火灾扑救队伍为主要力量,群众扑救相结合的原则。()
50、森林高火险期内,可以不经批准进入森林高火险区。()
林业法律 篇6
1 农村林业资源管理
1.1 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
农村林业资源的管理应该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 由林业执法部门通过法律手段对林业加大宏观控制。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 推广农村生态价值和商品价值相结合的经济产品。
1.2 森林资源管理的目标
森林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增加森林资源的总量, 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 并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质量的提高就要从分类经营、造林设计、提前整地、良种壮苗实现技术和管理突破。加快对林业产业的发展, 提高森林质量。
1.3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管理
现在信息化的时代, 应该充分的利用网络信息对林地资源进行管理, 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 运用一些较好的管理手段, 通过网络向政府和林业站提供相关信息, 提高林业资源的管理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
2 农村林业资源保护的实施
2.1 建立健全的队伍网络
建立健全的队伍网络必须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为了做好林地保护工作, 必须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这样建立的护林队伍和护林网络才有实际意义。具体的实施方法:
2.1.1 确定保护的对象以及保护范围
必须要明确在哪个范围, 并在林业站加挂“林地保护站”的牌子, 规定林业站在实施林地保护中的职责和任务, 并派专业人员负责当地林地的保护工作。
2.1.2 组建护林队伍
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公开招聘, 护林员必须热爱林业事业、责任心强、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并且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的人来担任。
2.1.3 对所在的林地进行划分
分配到每个林业站点, 认真搞好林地的勘测工作, 并做好林业资源的管护工作。
2.1.4 对所有的林业站形成一个网
做到每个村都有护林员, 每个镇都有林业站, 从而很好地开展林业保护工作。
2.2 完善队伍的制度
建立了护林队伍, 就要有一个完善的制度来管理这些护林员, 在建立林地保护工作时, 只把中心放在了林地资源保护管理的工作上, 对林业站自身没有一定的约束。因此,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林地资源管理制度, 制定《林地资源管理保护制度》、《护林员主要职责》、《护林员学习培训制度》等制度;对林地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要求, 并依法进行林木管理。
2.3 管理好护林员队伍
从实际出发要做好林地管理工作, 最重要的就是护林员是否敬职敬业, 护林员如果工作认真, 那么林业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在林地保护工作中, 护林员起到主要作用, 他们负责管理保护区森林的防火、防虫和防止乱砍伐的三防工作;保护野生动植物不被破坏;防止乱征用林地行为等。因此, 对护林员的管理必须落实的每个护林员身上, 严格做好护林员的招聘工作。
3 我国农村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法律制度
3.1 法律制度的现状
我国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法律法规没有完善, 主要是农村林区林补很少, 缺少政策上的扶持;集体的林权改革颇有成效, 但是相关的政策并没有完善;政府干预过多, 没有实施正确的采伐;林区的设备差, 导致无法实行旅游项目;资金的缺乏, 没有很好地实施保护措施;还有就是人们的积极性的缺乏, 使我国现在的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法律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3.2 法律制度的缺陷
在我国的林业发展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林业法律制度不健全, 我国现在林权流转法规的落后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 不能落实到实际应用中。这是因为林地流转市场的欠缺, 没有很好地发展林业市场, 不能合理的使用林地资源。
3.3 法律制度的改进
林业是我国关系国民生计和国家环境的重要产业, 应该极其重视林业发展并自觉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 然而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我国的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法律存在很多缺陷, 改进与完善法律制度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3.3.1 完善林权流转法律制度
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 并没有发挥林权流转法规的作用, 在实际中很多的林农失去林地的使用权, 对自然也造成了影响, 因此完善林权流转法相当重要。要制定全国性的林权流转法律, 并去积极培育林地流转市场, 让其职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3.3.2 完善集体林权法律制度
在2012年的再次集体林权改革中, 落实了“产权明晰, 包产到户”的改革任务, 因此, 完善林权法规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
3.3.3 增加公共参与形式, 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林业
提高人们对林业保护的意识, 改善生态环境, 保证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要想农村林业的发展, 就必须得到公众的积极参与, 改善林业资源管理的落后状态, 发展地区经济, 提高林农的收入, 这样就能很好的管理和保护林业资源。
总之, 管理和保护好林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也是维持国民生计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穆贵生.农村林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河南林业科技, 2010 (2) :58-59.
[2]徐海云.推进新农村林业生态建设[J].内蒙古林业, 2010 (1) :10-11.
林业法律 篇7
1 9 9 7年1 2月, 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在日本京都三次会议制定了《京都议定书》, 以法规形式规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从而限制了各国的碳排放量[1], 《京都议定书》的签订标志着全球变暖这一生态问题由碳汇交易的衍生而被转化成了一个新型市场经济问题。碳汇交易市场的形成对中国等发展中国而言是个机会, 要想抓住这个机会, 中国必须尽快制定出完善的配套法律制度以明确碳汇产权, 建议合法有效, 与国际接轨的碳交易市场机制。
2 定义
碳汇林指的就是碳汇林场。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功能, 即碳汇功能, 利用森林的碳汇功能, 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从而减缓气候变暖为主要目的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等活动, 就泛称为碳汇林业[2]。
《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关于开展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的指导意见》中指出, 在国际社会围绕如何履行《议定书》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后, 已正式将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列为第一个承诺期内的CDM项目, 并对造林再造林即所谓的碳汇林做出了特别规定。造林是指在过去至少50a以来的无林地上开展的人为造林活动;再造林则是指在自199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上开展的人为造林活动。所以, 国家自1990年1月1日之前就已经存在的林地、林场不属于碳汇林范围内, 这些已建林地的固碳功能也不会被计算在国家的碳排放指标中, 不能拿到碳汇市场上做交易, 大家也就无需分析它的碳汇产权归属问题。
3 产权特性分析
根据上述对碳汇林的定义, 对于林业碳汇项目中涉及到的产权问题, 理应从林地产权、林木产权和碳汇产权3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其中林木产权又分林木的所有权和林木的使用权, 碳汇产权则指的是碳汇林经过本国碳汇权威机构和清洁发展机制认证后所发放的可认证减排量[3]。
3.1 林地所有权
碳汇林是指在过去至少50 a以来的无林地上或是在自199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上开展的人为造林再造林活动, 所以, 首先要对过去至少50 a以来的无林地和自199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的产权归属问题开始进行分析。《中华人名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了我国土地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指出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 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还指出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 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地利用土地的义务。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 国家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和农民集体所有, 个人或企业只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所以, 林业碳汇项目中涉及的林地产权归国家或农民集体所有, 林业碳汇项目的投资者在获得国家清洁发展机制主管机构的批准后, 可以依法享有林地的使用权, 从而投资建设碳汇林。
3.2 碳汇产权
碳汇的产权问题也非常明确。根据《京都议定书》和清洁发展机制的规定, 森林碳汇的产权属于项目认定下的某个企业或部门, 即该企业或部门在认购期内拥有林业碳汇的产权。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中也已有明确规定, 指出鉴于温室气体减排量资源归中国政府所有, 而由具体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归开发企业所有, 因此,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因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所获得的收益归中国政府和实施项目的企业所有。分配比例如下。
(1) 氢氟碳化物 (HFC) 和全氟碳化物 (PFC) 类项目, 国家收取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65%。
(2) 氧化亚氮类项目, 国家收取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30%。
(3) 本《办法》第四条规定的重点领域以及植树造林项目等类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国家收取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2%。
CDM (清洁发展机制) 项目中包括多种减排项目, 碳汇项目仅适用于造林和再造林项目, 所以,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中的第三点, 就明确规定了碳汇项目的收益归国家和实施项目的企业所有, 国家收取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额的2%。
3.3 碳汇林林木产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 林木的所有权主体可以是国家、集体和个人。其中第四章第二十六条指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由集体或者个人承包造林。第二十七条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营造的林木, 由营造单位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支配林木收益。集体或者个人承包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的, 承包后种植的林木归承包的集体或者个人所有;承包合同另有规定的, 按照承包合同的规定执行。
对于碳汇林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 也是后续工作最复杂的问题。森林的碳汇功能存在非持久性, 当对碳汇林进行烧毁、砍伐等破坏时, 原本固定在碳汇林里的碳便会释放出来, 即碳泄露[4]。所以, 碳汇林的经营与管理, 需要在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监督约束下进行, 没国家清洁发展机制主管机构的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碳汇林进行砍伐或破坏。当一笔CER交易完成后, 若投资者想继续依赖此碳汇林以后产生的CER做交易, 则此投资商就要全权承担此碳汇林的看护义务;若碳汇市场不景气, 投资者不想继续出资经营此碳汇林而将其转让给其他投资者或政府, 其他投资者或政府从原投资者那里购买这片碳汇林后, 碳汇林的林木所有权同时转移给其他投资者或政府。
在碳汇林的经营和碳汇交易过程中, 必然会牵扯到诸多经济主体的利益, 在国家法律制度的保障下, 大家有信心解决碳汇交易涉及到的所有产权问题, 相信我国会尽快跟上国际步伐, 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碳汇林业法律制度, 促进企业积极投资开发荒山、非利用地的造林再造林项目, 建立合法、有效的国家碳汇交易市场机制与信息服务平台, 与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为改变全球变暖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雅骎, 王化雨.林业碳汇产权归属浅析[J].价值工程, 2011, 7 (8) :293-295.
[2]胡品平, 徐正春, 刘成香.森林碳汇服务的经济学分析——基于产权角度看森林碳汇服务交易[J].中国林业经济, 2007, 3 (83) :34-37.
[3]黄亚宇.低碳经济下碳排放权法律问题探讨[J].改革与战略, 2011, 21 (7) :31-33.
林业法律 篇8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涵义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 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 (1949-1978) , 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 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 (1978-1992) , 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 划定自留山, 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 林业改革的进展, 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 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 受世界环发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 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 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 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 基于经济的诱惑, 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否则, 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 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三、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以上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集中从政策制度层面进行了理解和阐释。我们知道, 除了政策制度, 法律是最有效的保证和监督执行机制。以下将简单地从现存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以及存在不足需要完善的地方进行评述。
(一) 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以下简称《森林法》) 及其实施条例。
在《森林法》的立法目的种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加快国土绿化, 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 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制定本法。”在这以立法宗旨中, 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在总则中, 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 普偏护林, 大力造林, 采育结合, 永续利用的方针。”第11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反映了我国法律对林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关注。
在第二章“森林的经营管理”中的第14条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制度、16条政府制定林业的发展计划、18条占用林地时的处理;第三章“森林保护”和第四章“植树造林”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实施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同样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二) 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 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充和和完善:
1) 首先, 重新确立林业立法思路。我国的林业立法, 没有全面反映生态规律的要求, 没有真正贯彻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 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的先进经验, 实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生理方法, 以林为主, 林农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 优先考虑生态利益。
2) 立法原则的创新。
a.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林业立法充分地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运行规律, 重视生态平衡理论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规律, 尊重自然和生态规律。
b.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林业立法应当充分地考虑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生态环境与森林资源条件, 考虑地球环境与森林资源的保护。
c.突出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 在进行林业行政立法时, 注重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我们应当将森林生态环境损益分析立法和对法律规范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别运用到对森林开发行为的预测、评价、管理以及拟定 (或既定) 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分析之中, 作为指导法律以及确定法律规范的理论基础。以真正通过立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均衡和综合发挥。
3) 在执法方面,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 健全管理机制, 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必须加强林地管理, 防止有林地逆转, 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 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必须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 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发行和统计报告制度。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林, 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 抓好林业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 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 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 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4) 在监测方面, 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 整合现有监测资源, 扩展监测内容, 建立健全全国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综合监测体系, 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
5) 在诉讼方面, 我国资源状况的严重问题和资源诉讼的特殊性联系起来, 建立专门的资源诉讼法院。“在我国, 土地法院、水事法院、矿业法院等专业法院已经存在, 这表明资源诉讼的专门化已经优先例和经验可循。”所以基于森林资源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我国也应设立森林法院。
【林业法律】推荐阅读:
林业改革与林业增长论文09-21
林业局林业工作总结10-17
“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要点”林业职称论文05-31
我旗林业局召开春季防火暨林业工作会议07-16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范文06-06
林业产品07-20
社会林业10-15
经营林业10-17
云南林业05-12
集体林业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