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市场(共9篇)
林业市场 篇1
1 林业市场化进程中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林业经济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住房、人们的健康、粮食的供给及能源的使用等方面, 林业的发展能够提供诸多的便利。所以, 林业经济已经在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中成为了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现阶段, 我国已经开始大力发展林业, 重视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工作, 同时也加强了对林业技术发展的资金投入, 使林业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1.2 林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生态环境
森林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源储存库, 其能够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 释放出氧气, 这一方法与一些工业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节能减排方法相比, 具有投资少、效益高的优势。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还能够有效调节气候的变化情况, 控制水土流失, 并在防风固沙及蓄水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 加快林业的经济发展, 还能够有效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率, 对维护社会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林业市场化进程中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2.1 加大各相关要素对林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资金的投入、劳动力、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及土地等, 对林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 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 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充足的资金是实现林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投资。所以, 要想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最重要的就是要优化融资渠道, 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其次, 现阶段虽然我国林业占据了较大的国土面积, 但在一些偏远地区, 由于受交通、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使得一些专业的林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到此工作, 因此出现了林业劳动力少的现象。对此,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林业事业的宣传力度, 弘扬不怕吃苦的精神;国家还应提高偏远地区林业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 解决林业技术人员生活上的问题, 使林业技术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林业事业中, 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再次, 凡是国家扶持的产业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有较快的发展, 所以国家对林业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保证林业的稳步发展。此外, 国家还应积极培养相关的林业技术人才, 为林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 林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土地, 只有足够的土地资源, 才能够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于林业来说, 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林地面积的大小。所以,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退耕还林相关政策的宣传, 让林业经济的发展深入人心。
2.2 在林业经济发展中融入科学技术
在任一行业的发展中, 科学技术都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其对这一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 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一定要加强对相关科学技术的应用率, 并通过利用高新技术, 培养耐受性较强的优良树种, 并在种植过程中利用科学技术来加强管理, 从而提升森林的覆盖率。如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林业的管理工作, 实现智能化管理模式, 从而减轻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此外, 在林业管理中, 防火监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森林发生火灾时, 如果单纯依靠人力去灭火, 是很难解决火灾安全隐患的。对此, 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智能监测手段及远程监控手段等来对森林火灾隐患进行有效的监测, 这样既能够节约成本, 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促进林业的经济增长。
2.3 将林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林业具有较强的生态效应和观赏效应, 所以要想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林业与其他相关产业有机结合起来, 强化林业经济的增长效益, 从而促进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将林业发展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发展观光林业, 对现有的林业资源进行开发, 并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提高林业可观赏性的同时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此外, 还可以将林业与生态保护事业结合起来, 在发展林业的同时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题活动, 吸引更多人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林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始重视林业经济的发展, 并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强化林业经济增长效应。本文主要从林业市场化进程中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入手, 提出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林业市场化,林业经济,措施
林业市场 篇2
徐海(2008075123)
【摘要】:高校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培养和科学成果生产的主阵地,高校办学的兴衰成败,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未来人才的质量。由于高校具有校区地域广阔、师生人数众多、学科门类相对齐全等特点,学校不仅要承担起成为管理中心的部门,同时还要肩负起提高师生凝聚力、打造优秀品牌吸引良好生源、加强相关学科建设、提高科研能力等重任。但是在很多高校中,学校的功能、权限和效能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也因此受到限制。在谈及高校应该如何发展的时候,普遍的观点认为学校的高知名度和高竞争力主要依托于所在高校的良好形象,以及学校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在21世纪,形象成了决定一个组织在激烈的竞争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性因素。高校所面临的激烈竞争的局面,对外的表现为学校形象的竞争。因此,高校应该注重自身的形象塑造,并以此赢得竞争优势,获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本调研试从形象学的角度讨论如何使高校发挥出真正的效用和功能,并选择东北林业大学进行调研。【关键词】:学校建设 组织形象 学校形象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一)对内调研
1、学校简介:
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于1952 年,195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授予单位。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地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原动力区)。校园占地百余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等三个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万3千多公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东北林业大学主楼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始终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形成了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以及成人教育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16个学院和3个教学部,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种类21个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点和61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12个二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4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和15个黑龙江省重点二级学科,有国家计委、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有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重点台站(即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有森林植物生态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林木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木材科学与工程等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有东北林业大学大庆生物技术研究院、植物资源生态与分子工程研究院等49个研究机构。学校的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现已设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经“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专家评审委员会审定,学校的植物学学科获准设置特聘教授岗位,学校的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国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
2、学校的发展历程:
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共建的国家“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近年来,学校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励29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奖46项、省部级奖励88项(其中一等奖17项),获得国家专利170余件。
学校连续13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至今连续被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先后两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三育人”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军警民共建共育先进集体,连续15次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3、CI的理念(MI)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和一批留学生,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省部级领导、企业家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创业人才,为我国的林业建设事业、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每年有100多位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与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研究、访问和考察;每年有100多位老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科研合作、参加学术会议等;每年还与美国、法国、芬兰、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姐妹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交流项目。
近年来,学校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励29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奖46项、省部级奖励88项(其中一等奖17项),获得国家专利170余件。
学校一直遵循并改善其经营方针,发展不断地强大。根据学校向研究型大学过渡的整体战略规划,学校为本科生的基础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保障。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获得了职工和学生的认同感,责任感和凝聚力。
学校不仅承担起成为管理中心的部分,同时还肩负起提高师生凝聚力、打造优秀品牌吸引良好生源、加强相关学科建设、提高科研能力等重任,但是该学校的功能、权限和效能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也因此受到限制。
学校将继续发扬“团结拼搏、自我激励、发挥优势、争创一流”的东林精神,秉承“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继续坚持和丰富办学特色,到2032年(建校80周年)把东北林业大学建设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4、视觉部分(VI)
(1)学校的形象缺乏完整性和明确性。部分在校学生对于学校在经营、管理等方面了解很少,而且对学校的形象没有一个完整和明确的认识,只是对于规模、效益、发展前途等某些方面有一个模糊的印象。
(2)学校在校知名度高。知名度高达87.5%。
100806040200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大三学生大四学生学校知名度
可以看出,学校的知名度比较高,知名度高达79.5%,高的知名度有利于形成高关注度,有利于学校形象的宣传。
(3)认知途径
6050403020100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网络其他
注:“其他”中大部分是听说或者是参加学校办的活动而获取信息。
可以看出,被调查者所接触的媒介主要有网络、报纸等。学校的宣传力度比较薄弱,需要加大形象宣传力度。
(4)标志认知度
可以看出,学校标志认知度低。仅
知道不知道有20%的被调查者知道学校标志,这说明学校的标志形象宣传不成功,应该改变标志是比较有利的。
(5)信誉度
***0信誉度安全性较典型
被调查者对学校的信誉度和安全性评价都很高,说明学校的信誉度还是不错的。(6)现有标志评价
100806040200非常典型较典型一般较不典型非常不典型简洁具有现代感和蔼可亲强烈印象呆板
可以看出,学校标志与东北林业大学文化形象的关联度很低。有43%的被调查者认为标志不太符合校园文化形象,标志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不够强,不能准确传达出标志的内涵。需要改变标志,加强标志的代表性。
(7)是否希望学校有自己的吉祥物
非常不典型非常典型一般较不典型希望不希望无所谓
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希望学校有自己的吉祥物,而且吉祥物要能表现学校的主题特色,更好的提升知名度。
(8)美誉度
很大较大一般不了解学校对社会的影响
有67%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对社会的影响力较大或一般,有部分被调查者很少见过或听说过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所举办活动的宣传,借以树立健康、良好的形象。
5、活动部分(BI)
(1)对学校办事效率的评价
504030北部20100快较快一般较慢慢
被调查者中有45%认为一般,有39%认为较快,满意度较好。(2)对学校服务态度的评价 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0102030405060西部
被调查者中有51%认为态度较好或很好,可见师生对学校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还是较高的,但仍有13%的人认为较差或很差。因此,学校在这一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师生的要求。
(3)行为层面:学校行为、领导风格、领导者行为、行为规范。学校决策层:有能力、实干,在师生中有较大向心力和凝聚力。
学校在近一两年的经营活动开始加强学校管理,重视学校行为、领导者行为对师生产生的影响,学校在行为层面上没有一套规范的行为做法。
(二)对外调研
1、视觉部分(VI)
(1)学校的形象缺乏完整性和明确性。校外的人对于学校在经营、管理等方面了解很少,而且对学校的形象没有一个完整和明确的认识。
(2)学校对外知名度高。知名度高达45%。(3)认知途径
***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网络其他
注:“其他”中大部分是听说或者是参加学校办的活动而获取信息。
可以看出,被调查者所接触的媒介主要有网络、电视、报纸。学校的对外宣传力度还是比较薄弱,需要加大形象宣传力度。
(4)标志认知度
可以看出,学校标志认知度低。仅有
知道不知道10%的被调查者知道学校标志,这说明学校的标志形象宣传不成功,应该改变标志是比较有利的。
(5)美誉度
很大较大一般不了解学校对社会的影响
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对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不太了解,很少见过或听说过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所举办活动的宣传,借以树立健康、良好的形象。
6、活动部分(BI)
(1)对办事效率的评价
504030北部20100快较快一般较慢慢
被调查者中有45%认为一般,有35%认为较快,满意度较好。(2)对服务态度的评价 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0102030405060西部
被调查者中有48%认为态度较好或很好,可见校外人士对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还是较高的,但仍有13%的人认为较差或很差。因此,学校在这一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才能满足校外人士的要求。
二、调研分析
调研分析有关研究结果如下:
(1)本研究学认为要对学校组织形象进行探讨,应该从对内调研和对外调研进行,对内调研包括CI的理念(MI)、视觉部分(VI)和活动部分(BI);对外调研主要是视觉部分(VI)和活动部分(BI)在外部环境的影响。
(2)从主体维度即学校内部师生员工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本校形象的评价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但是在年龄、学历、在校时间、职业的评价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来说是26-30岁年龄阶段的内部公众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内部公众;学历越高,对本校评价越高;在校时间越长,对本校评价越好;教职工的评价显著高于学生的评价。
(3)从客体维度即外校人士对学校组织形象的评价来看,外部公众的评价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但在年龄、学历、在校时间、学科、职业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4)从主客体关系维度对学校组织形象评价的结果可以看出,学校组织形象整体水平一般,在最适合学校组织形象宣传的方式选择上,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选择不一致,对于该学校的总体形象的评价,内部公众显著高于外部公众。
(5)现有标志分析:校标以绿色基调为主,校标上方镶嵌英文“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校标正中镶嵌学校英文字母的开头字母 “F”和建校时间“1952”,下方镶嵌学校中文名称“东北林业大学”。
现有标志由红、绿二种颜色构成,仅仅用字母“F”来表现林大的特色是完全不够的而且没有中国的特色和东北地区的地域特色,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绿色在一定程度上虽能代表学校的标志色,但是校标的内涵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如今时代变化,现在的东北林业大学不仅要延续前身的优良传统,而且更应该要突出本校的办学特色。只要把林大精神和办学特色巧妙地结合,校标在外表和内涵上就会更进一步,更能正确地传达学校的涵义。把英文字母“F”放在整个标志的中心位置就显得不够有冲击力和感染力,也不能很好的体现东北林业大学现在的办学特色。所以校标应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为主题去改进,巧妙地结合加强标志的代表性和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学校吉祥物:大多数的师生希望学校能有自己的吉祥物,无论对内还是对外(对内是师生或在校工作人员,对外是来访人士或其他传媒),吉祥物不仅能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而且能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对于吉祥物的设计上应该要突出本校的办学特色和哈军工的文化与精神,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总结
对于提升学校组织形象的策略,本研究从主体、客体、主客体关系三个维度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对学校组织形象进行理论和实证的研究,丰富了高校形象研究领域的相关内容,同时也是对学校组织形象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把学校组织形象划分为主体、客体和主客体关系三个维度,并从企业识别系统(CI)中衍生出学校组织的形象,既是对以往调研研究成果的整理与概括,更是以后新研究的起点。我们将现代设计理念和东北林业大学形象相结合,以长远的角度来整合、塑造东北林业大学的品牌形象,提高社会大众对东北林业大学的认同感、支持度,不断提升东北林业大学的声誉和影响,实现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林业市场 篇3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健全碳汇交易市场、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趋势,林业碳汇项目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上升。因此,如何更好地促进林业碳汇市场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林业建设的一项新工作。当前,在没有明确的国家政策规定下,非京都规则下的林业碳汇市场为主流市场。本文介绍了中国非京都林业碳汇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发展发展潜力分析,并探索我国非京都碳汇市场建设与完善的途径。
关键词:非京都规则;碳汇市场;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
一、非京都碳汇市场概述
按照《京都议定书》和相关规则的要求或出于志愿行为,交易的买卖双方(有时与中介),在市场上相互买卖经核算证的碳信用指标或投资进行减排增汇活动,这就形成了碳市场。其中碳汇市场是碳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际碳市场由京都市场和非京都市场构成。而碳汇市场形成了以非京都市场为主流市场,京都市场为辅助市场的基本格局。
1.背景
(1)生态危机
20世纪以来,在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带来极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空间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森林资源,特别是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大量的温室气体被释放进入大气层,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度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
(2)生态安全
生态危机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态安全问题的思考。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工农业生产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致使人们生存环境恶化。当前生态安全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环境退化及其可能引起的暴力冲突,被视为非传统的重大安全威胁之一。
(3)林业与经济市场
林业是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安排就业、国家建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森林的固碳作用在缓解生态问题的同时又为自身的森林碳交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借鉴“京都规则”林业碳汇市场的成功经验,积极研究并构建“非京都规则”林业碳汇市场、扩大林业碳汇需求、保证林业碳汇供给和规范林业碳汇市场交易秩序,成为建设中国非京都碳汇市场的重要任务。
2.概念
对“碳汇”概念的界定,目前尚未形成共识。而笔者认为碳汇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吸收并固定C02的能力或过程,林业碳汇是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和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C02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非京都市场是指不为实现《京都议定书》规定目标而购买碳信用额度的市场主体之间进行的碳交易。
二、中国非京都碳汇市场现状
1.碳交易的中国机遇
(1)中国减排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能耗高、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且中国能源结构以火电为主,水、风、核能等清洁能源所占份额较小可改造空间大,结合CDM项目的实施,运用新技术改善火电实现节能减排是大有可为。
(2)必将有力促进节能减排,彰显社会责任
根据《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应在2008-2012年的承诺期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由于巨大的减排成本差异,促使发达国家积极进入发展中国家寻找合作项目。在中国的非京都市场,志愿购买碳补偿的买家不仅仅购买的一件实物商品,而在创造一种社会认可、展示社会责任。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更加注重自身形象和社会责任的承担。
2.中国碳交易市场面临的挑战
(1)印度等发展中国国家的竞争
在碳市場建设方面,首先,全球第二大排放权供应国印度已成立了两家相对成熟的碳交易所,采取的一系列的创新措施有效地刺激了国内的碳交易市场,碳汇市场发展状况优于中国。其次,拉美在实施CDM减排项目方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2)无定价权
现今我国有3家环境权益交易机构在北京、天津、上海,其他地方的环境能源交易所也有不少,国家未设计明朗的碳市场机制以及一套完整定价、核证的制度体系,目前主要参考欧盟碳交易所以及加哥气候交易市场规定的价格。
3.企业参与碳汇市场状况
根据《京都议定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但中国企业却一直通过CDM参与碳排放市场,企业希望通过碳补偿的投资来满足碳排放要求,或者使企业完全达到碳中性。碳补偿广受“绿色企业”欢迎,购买碳汇成为它们最佳的选择。仅在2008年10月30日~2008年12月18日期间,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就有13个水电站CDM项目成交。中国企业实施CDM项目的成功案例很多。如,2005年浙江巨化股份公司与日本JDM温室气体减排株式会社签订了一份C DM项目合同,可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4.个人参与非京都碳汇市场状况: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社会责任感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个人开始购买碳补偿来抵消他们的假期、汽车或居所所产生的碳排放,但很难量化这个市场规模。对于个人来讲,购买碳补偿的动力主要源于个人社会责任。在我国,个人购买碳汇的市场状况不太乐观,对碳补偿很陌生,这对于我国非京都碳汇个人市场的发展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三、中国非京都规则林业碳汇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1.行业分析
(1)既有的竞争者。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兴起而走入我国的,未来的几年中国会有相当数量的碳交易中介机构。但也存在很大困难,国内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碳交易市场的巨大商机,对碳汇交易的价值、操作模式、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由此看来,公司参与碳汇交易正处于一个竞争者少的阶段。
(2)潜在的竞争者。随着国内碳交易市场的逐渐规范与完善,将会出现碳交易中介的同业竞争。
(3)替代品。目前企业的减排方式主要有工业减排及林业碳汇减排。但是处于企业自身的工业减排技术的要求及成本相较于碳汇减排要高出很多,因此,作为替代品的工业减排目前没有什么优势。
(4)买方。企业借助碳汇交易这个新的机制和平台,无疑可以树立企业绿色形象,展现企业社会责任,完全符合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然而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在购买碳排放信用额时也必将追求成本最小化,以最低的价格购买。
(5)供方。作为碳汇项目的项目方,投资于碳汇项目追求的就是效益最大化,因此也会提高价格。但是国际市场的碳交易成本价格已有明确标准,因此并没有太强的讨价能力。
2.非京都规则下林业碳汇市场SWOT分析
(1)市场容量
根据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目标,今后50年森林覆盖率将由目前的18、21%提高到26%以上,计划净增森林面积9000多万公顷。因此,我国具有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项目的资源优势和较大潜力。
(2)市场机会
随着我国林权的改革,生产了大量具有碳汇潜力的项目业主。《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使国际碳交易活动会进一步活跃,碳价格正在呈现上涨的趋势,这将将有助于推进碳汇交易项目活动的开展,碳交易成为世界最大宗商品势不可挡。
(3)行业政策
首先,2002年底国家林业局针对气候谈判出现的新进展,
成立了碳汇管理办公室成立。在充分了解国际规则,在国内推行碳汇项目试点,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市场机制来促进我国林业发展的机制创新。其次,为了积极了解学习国际林业碳汇项目的经验教训,国家林业局先后在浙江、北京等地举办了几次国际研讨会和国内培训班。再而,国家林业局积极推进林业碳汇项目的试点工作:①世界银行生物碳基金造林再造林碳汇子项目;②保护国际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合作;③在我国开展的意大利政府援助的“阿根廷、中国、莫桑比克青年防治沙漠化造林项目”。
(4)风险
①政策风险。国际层面上,国际社会对森林碳汇项目的方法学问题和衡量标准存在的争议。国家层面上,对碳汇项目的选择涉及国家主权的认识(如林地权结构等)、市场政策和规则的清晰度以及森林资源和森林碳汇的产权界定明确。地方层面上,森林碳汇交易的知识、政策能力、解决问题的水平、政策法规、可能遭受的侵害等。
②资源(原材料/供应商)风险。森林碳汇生产具有依靠自然生长、周期长、地域广阔、难于管理等特点,火灾、旱灾等自然风险以及病虫害等风险将始终伴随森林的生长过程。
碳汇造林供给者(发展中国家)规模往往较小,本身的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知识相对贫乏,但对林业碳汇市场比较陌生,无疑将影响市场竞争力。
③市场不确定性风险。一是碳汇价格风险。当前国际碳汇交易市场仍处于分散割裂状态,交易商品和单位也不尽相同,远未具备价格发现功能,无法准确预测碳信用的价格。二是林地价格风险。项目选址不当将会提高土地价格促进土地流转从而给森林碳汇项目带来巨大风险。三是远期风险。森林碳汇交易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不管是哪种,合同到期后都必須有新合同替代,从而导致合同风险增加,交易成本加大。
四、探索我国非京都碳汇市场建设与完善的途径
1.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纳入中央及各级政府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结合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等条件,分步骤实施。注重研究推广新技术、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低效和排碳量日益增加的问题。同时,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为碳交易市场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2.加大宣传、培训、咨询等配套服务
大多数中国企业对林业碳汇交易市场比较陌生,因此政府要加大宣传,提高企业的认知和了解,培训企业和中介机构碳市场交易和管理的合格人员,针对有意向实施C DM项目或其它形式碳交易的企业予以咨询,并推广示范项目。
3.积极构建碳金融体系
构建完善的碳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中国争取碳交易的定价权,也是我国金融创新的机会。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构建统一的碳交易平台。第二,促使商业银行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履行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第三,增大碳金融产品创新的力度,不断拓展其他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业务。
4.借鉴京都市场——重视CDM项目在未来碳汇市场上的发展
林业市场 篇4
1.1 政策机制不够灵活, 造林积极性不高
林业建设优惠政策少, 林地征用和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不能及时落实到位, 造林绿化主要依靠乡 (镇) “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骨干道路、乡村路和村庄进行补贴建设, 造成乡 (镇) 财政难以支撑巨大的建设压力。
1.2 建设资金比较短缺, 市场运作比较难
林业以生态公益为主, 建设主要依靠区、乡 (镇) 财政和争取项目资金, 投入力度不够, 难以对骨干道路开展专业规划设计和招投标运作, 制约着绿色通道建设质量和效果。
1.3 营林方式比较粗放, 绿化档次较低
群众性小面积造林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制约, 造成标准不统一, 致使林相不整齐。道路绿化由于单户承包经营规模有限, 同一路段树种不同、管理水平不一、采伐时间不同, 造成道路绿化断档断带、参差不齐等现象, 影响了道路景观形象。
1.4 经营主体作用较差, 制约林业配套改革
林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 群众思想认识不够, 生产组织形式落后, 规模小, 投资少, 收入低, 缺乏市场竞争力, 尤其是对集体林权改革的认识仅停留在发证确权上, 没有看到林地流转、抵押贷款和政策性保险等对林业发展深刻影响的政策。
2 市场机制下的林业创新发展
2.1 拓宽资金来源, 破解资金瓶颈
建立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与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机制, 主要采取财政预算列一块、部门帮扶一块、村一事一议投工投劳一块、企业捐助一块、争取项目资金倾斜一块的办法, 合理筹集分配使用资金, 并严格申报、审批、审计制。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 建设资金纳入区、乡 (镇) 2级年度财政预算, 安排以奖代补专项资金, 建立起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上, 积极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机遇, 由林业部门筛选编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林业发展模式应用》项目, 争取国家和省市政策资金的支持。林业部门积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探索资源使用权、排污权交易等补偿模式, 根据企业能源、资源消耗和“三废”排放总量, 研究确定补偿标准, 建设企业生态补偿基金公益林。
2.2 创新政策机制, 强化市场运作
林业政策先从林地政策入手, 解决林业用地问题, 进而完善投资方式、招投标管理、监理审计等一系列政策机制, 使林业建设做到有章可循。在林地政策上, 对生态林场和骨干道路造林用地由政府作为永久性林地进行征用, 征地费用由区、乡 (镇) 2级财政统筹解决;在市场运作上, 对林业重点工程通过招标竞标选取施工队伍, 由监理对造林过程实施监管, 形成发包、施工、监理3方责任明确, 做到市场化运作和政府监管的有机统一。工程建成后, 由林业部门统一组织检查验收, 根据验收结果及苗木成活保存率分3a兑付工程款, 有效确保了绿化建设成效。
2.3 坚持规划先行, 提高理念品位
对林业建设项目进行专业规划设计, 统一编制《规划建设方案》和《可行性论证报告》, 聘请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和审核审批后, 由造林绿化公司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在规划设计上, 因地制宜进行绿化, 注重节水、节地, 提高绿化资金、土地的利用率, 走科学技术与园林艺术相结合道路;在树种选择上, 以乡土树种为主、特种多样性原则, 以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明显的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 体现本地特色的乔灌花草, 丰富绿化景观;在种植设计上, 注重按照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合理配置, 增加乔灌藤和宿根花卉的使用, 力求扩大绿地的层次结构, 充分发挥绿地的最大生态效益;在空间设计上, 采取见缝插绿的形式, 把裸露的土地全部绿化覆盖, 进一步优化生态效果。
2.4 实行工程造林, 提高成活保存
大力推行工程造林模式, 选好工程承包队伍, 明确造林质量和要求, 特别是签订造林成活率及管护责任合同, 把造林质量作为提高树木成活和增加景观效果的关键环节来抓, 彻底扭转树木成活率低、保存率差等问题。在绿色通道绿化中, 工程承包队伍动用大型机械大搞土方工程, 做到“先整地形后植树”, 进一步提高绿化景观效果。对低洼盐碱地采取工程筑台的方式, 修筑绿化带, 通过大水压碱的方式改良土壤, 取土化验盐分等指标合格后再造林。严格筛选造林树种, 做到“适地适树”, 做到建设一次成型、效果一步凸现的良好效果。
2.5 落实林地政策, 完善配套改革
林业市场 篇5
况 水 标刘 晓 勇
(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江西 南昌邮编 330046)
摘要:根据江西省林业发展实际,深入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江西省非公有制速生丰产林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体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等,提出促进我省非公有制速生丰产林发展的对策。
Forest development is actual according to Jiangxi province , thorough analysis is not that public ownership fast-growing , high-yield timber forests develops have problem in lower Jiangxi of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province , includes system ,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control etc., bring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boosting my province being not that public ownership fast-growing , high-yield timber forests develops.关键词:市场经济、非公有制、速生丰产林、发展对策
分类号:F31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非公有制林业是指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所从事的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总和。它是非公有制经济在林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非公有制经济与林业经济的结合。根据林业分类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发展非公有制速生丰产林既能体现森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能,又能推动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转变,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1]非公有制速生林在江西的现状
江西省气候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据“十五”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显示:江西省有林地面积13075万亩,森林覆盖率60.05%,活立木总蓄积35357.23万立方米,竹林面积1236万亩,活立竹总株数15.01亿株。为了充分利用好资源,全力加快山区农民致富步伐,积极促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结合省情与林情,省政府提出了以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为指导思想,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林业发展战略。自2003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国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并将全面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
江西省处在“南用”区域,是我国发展速生丰产林主要区域之一。随着资源的减少和人口的剧增,目前木材市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供需缺口日益增大。速丰林属商品林,相对于一般用材林而言,它具有投入大、经营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随着林业体制改革的深化,非公有制林业,特别是非公有制速生丰产林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个体造林专业大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
户现已突破了22万户,经营面积达370多万亩;全省计划用5年时间将国有林场的400万亩商品林和乡村林场的300万亩商品林进行民营改造;全省各地参与非公有制林业建设的经营主体不断庞大,尤其是几十家大规模林产品加工企业的进驻,采用“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预营造各类工业原料林基地(主要以速生树种为主,如杨树、桉树、桤木、酸枣湿地松、和杉木等)面积上百万余亩,其中仅印尼金光集团的旗舰企业亚洲浆纸(APP)现已营造了22万余亩。江西非公有制速生林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林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和非公有制林业的快速发展,商品林业,特别是速生丰产林在经营管理上相继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经营体制不顺、经营主体多、经营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经营管理粗放、活立木市场不成熟等方面。
2.1 经营体制不顺
根据分类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属商品林的速生丰产林要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由
[2]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必要扶持。但是,在计划经济发展起来的我国林业,进入市场经
济后,相应的部分林业体制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如采伐指标制定等同于一般用材林管理,管理严格,缺乏针对性,相应政策支持不够,税费繁重等,导致经营主体利润空间小,积极性不高。因此,在经营利润较小,风险系数又大的情况下,个体、私营或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参与林业建设积极性不高。
2.2 经营主体多、经营规模小、经营措施粗放
全省非公有制林业经营形式主要有林农承包集体林地自主经营、“基地+农户”经营和外商投资承包经营三种,其中以林农承包集体林地自主经营形式居多,这种经营形式由于经营主体多,层次不一,其掌握相关技能良莠不齐,导致科学集约经营面积小;同时,由于承包经营的林地面积小而且很分散,非常不利于科学规模经营,且林业产出年收入低,所占家庭收入比重小,所以经营者未将林业收入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集约经营积极性不高,经营措施粗放。
2.3 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全省非公有制速丰林建设经营主体多,个人经营规模小,经营主体投入的成本较低,相关的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2.4 活立木交易市场不成熟
由于缺少成熟的活立木交易市场,在当前中、幼林交易困难的情况下,经营主体经营效益不能随时得到体现,而且经营风险系数又大。因此,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参与速生丰产林建设积极性不高。江西非公有制速生林发展对策及前景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是市场发展的源动力,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形式是成本的竞争、价格的竞争、科技的竞争。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格局的形成,林产品市场不再是局部的区域市场,而是整个国际市场。为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非公制速丰林发展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发展生产力,通过规模发展、延长产业链和调动一切发展的积极因素调整生产关系,大幅降低经营成本,争取更多市场份额,最终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经营目的。根据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立足江西省省情和林情,剖析林业发展新形势,贯彻《决定》精神,笔者从发展生产力和调整生产关系上就江西省非公有制速丰林发展对策提出以下几点看法,望能推动其跨越式发展。
3.1 政府参与长远规划,并给予政策扶持
森林是最大碳库,提高森林资源总量,是减少空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最有效的途径,是降低温室效益关键。发展速丰林具有两面性,科学经营不仅能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也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相反,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而且也会导致地力的衰退,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必须为速丰林发展区域、面积、采伐限额和经营措施做出一个长远科学的规划,要求各单位做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并按方案中的要求坚持贯彻实施,同时政府也要在税费、资金上的给予适当扶持。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速丰林发展区域应选择在立地条件和水热条件好的坡度平缓地段;二是发展面积坚持林业生产周期的可持续性,确保资源总量不减少;三是采伐限额应根据动态资源和生态监测及市场需求,政府宏观调控;四是经营措施首先应小心谨慎引进外来速生树种,大力发展乡土速生树种;四是应大力推广小块纯林的块状混交或不同树种轮作经营模式;五是推行小班作业法,即在营造、采伐过程中按照小班进行作业,尽可能不剖小班经营。
3.2 建立责权利明晰的林权管理制
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处置权都来源于资产的所有权,而林权是体现森林、林木和林地资源资产所有者经济利益的核心,所以,明晰稳定的林权是提高林权所有者经营积极性和促进林业市场成熟的基础。为了建立明晰稳定林权和科学管理林权,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林权管理信息系统,将林权信息输机入库进行规范管理,对今后发生变化的林权也应及时更新,并输机入库。目前,我省已开始进行林权制度改革,将林权落实到户,完善林权管理制度。
3.3 规模发展基地林业和订单林业,走产供销一体化道路
江西省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区位优势,而且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更是发展商品林业优越条件。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发挥承东启西和横贯南北的区位势及资源组合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建立速丰林生产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林业产值增益,实现多次增值,提高木材综合利用率,这是策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我省发展非公有制速丰林的必然选择。
当前,江西省林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林地为集体林,由林农粗放经营。受人均林业产值所占人均收入构成比重小和林权不明晰的影响,林农缺少积极性。为了跨越发展我省非公有制速丰林,在明晰责权利的基础上,采用“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和“公司+农户”等形式,发展规模林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不仅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加大科技投入和新技术的应用,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激发经营主体的活力,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健全林业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积极推进林业标准化和森林认证工作和积极
应对加入WTO后国际市场供求的变化。
3.4 加强森林培育的源头管理,大力推行监理制或质量全过程管理制
江西省属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多为集体,大多数由千家万户的山区林农和村、乡集体经营,在市场调节下,受林业特点传统经营影响,目前主要为粗放经营,从而形成科技技术含量低、造林成活率低、造林保存率低、成林后林分质量低、综合效益低的恶性循环。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做到“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加强造林源头管理,大力推行工程监理制或质量全过程管理制非常有必要。在操作层面上,监理队伍可以由省、市、县组建通过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在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经营等全过程中进行质量跟踪监督,提高作业设计科技含量,做到适地适树,管护到位的目标,从而切实提高工程建设科技含量与工程质量,做到“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
3.5 科学合理管理速丰林的采伐限额
《决定》中提出要改革和完善林木限额采伐制度。对速丰林的采伐限额的制定,根据“管死一片,放活一片”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小班源头管理,以森林资源总量增长为标准,有机结合区域的生态监控结果,采用森林面积与林木经济成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另一方面,在抓好采伐限额源头管理的前提下,木材进入市场领域各环节中应减少相应放行检查,特别是出县区后的检查。
3.6 积极培育林木市场并促其成熟
《决定》指出要“改革和完善林木限额采伐制度,对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采取不同的资源管理办法,商品林要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必要扶持”。发展社会林业就必须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就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的诱导和竞争的压力是激活市场活力的动力要素,可以促进经营主体不断改进技术、强化管理、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效率。为了加快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政府在积极培育活立木市场、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同时,应向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其拥有与公有制林业同样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市场,同时也可以通过承包、租赁、联营、兼并、招标、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或发展订单林业、基地林业等经营形式扩大其经营规模,从而让林业成为经营实体的主业,促进其自发自觉参与林业市场的合理竞争,从而加快非公有制速丰林的发展。因此,要积极培养与发展林业市场并促进其成熟,必须在责权利明晰、政企分开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适宜林业市场发展的各种媒介手段和相应机构设施及制度规则,如公证仲裁机构、计量和质量检验认证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信息媒介通讯手段、市场活动的各种制度规则等,从而形成完备的林业市场体系,让完备的林业市场成为林业发展的指挥棒,由市场对林业资源进行配置。参考文献:
[1] 柴浩放,姜志德《论当前我国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论林业经济中的“市场失灵”问题 篇6
林业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对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关注林业经济的发展,尽可能地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对于近几年出现的林业经济“市场失灵”的现象一定要认真分析其具体现象,以及出现的原因,然后再探讨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而有效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谓林业经济的“市场失灵”,主要是指林业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将林业的相关商品与林业的劳务情况合理地分配起来,最后导致整个林业市场不能和谐平衡的发展,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阻滞作用。所以,林业经济的“市场失灵”问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分析。
一、林业经济中“市场失灵”问题的造成原因分析
“市场失灵”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对这一问题认真仔细地分析,进而探索出相应的缓解策略,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我们需要分析“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进而推导出造成该类现象的原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缓解林业经济的“市场失灵”问题。以下就林业经济“市场失灵”问题的造成原因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一)林业经济的产权问题不完善
目前,我国许多的森林、树木等都没有严格的界定,许多都没有相应的所属者,这些林木相对于有所属者的林木来说是公共物品与私有物品的区别。公共的林木所有人都可以无条件使用,而不需要付费或者其他类型的报酬,而私有林木只属于单个人,其他人对该类林木的使用必须是有偿的,而不是共享的。在这种情况下,公共林木的使用频率无疑会增高,这样无条件的使用会影响到私有林木的售出,对私有林木的市场会有阻碍作用,从而导致林业经济“市场失灵”问题的出现。
(二)外部条件因素的影响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活动,外部条件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林业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林业经济的发展也是具体的互惠互利、平衡交易的市场经济活动。所以,林业经济活动大多数是金钱与利益并存的,但是,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林业经济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而其他的外部条件(如:经济、个人利益),也是导致林业经济“市场失灵”的关键。例如,当甲为了自己的利益需要砍伐林木时,很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别人的利益,也可能给他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也会是“市场失灵”的形成因素之一。
(三)林业经济的相关信息不够完善
在林业生产的经济活动中,各种各样的调配也会与信息资源息息相关,有时候,某些不法分子会把信息资源的优势利用起来,然后在林业市场中进行不同类型的经济交易,最后会影响到整个林业市场经济失衡,也会促成许多不正当交易的产生,最后导致整个林业市场不能正常运转,进而出现“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
二、解决林业经济中“市场失灵”问题的对应策略
我们已经了解到“市场失灵”对林业经济的危害性,因此,缓解林业经济的“市场失灵”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探索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落实到林业建设的实践工作中,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下从具体的几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方面对缓解林业经“市场失灵”
(一)通过政府的介入进行缓解
为了缓解林业经济中“市场失灵”的现象,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的介入来解决。首先,政府可以严查林业市场中的不正当交易,然后通过一些必要的经济手段来阻止、杜绝,尽可能地将不正当的因素清除。其次,对于林木所有权的分配要科学合理,在使用公共林木时也需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限制,从而有效避免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也能有效推动“市场失灵”现象的缓解。再者,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推进林业市场的不断成熟、完善,才能有效缓解林业经济的“市场失灵”的问题。
(二)通过市场的合理调配进行缓解
要缓解“市场失灵”的问题,除了国家及相关政府的介入处理,还需要林业市场本身的合理调配。首先,要严格遵循林业市场的市场秩序,确保整个市场的公平和谐地发展。其次,市场需要宏观地调控经济水平的增减,让林业市场的经济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再者,对于公共林业的共享也要科学合理,并且要适度,让林木的供给与市场的需要成正比。
三、结束语
林业碳汇市场运行机制的探讨 篇7
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 各种极端天气发生越来越频繁, 尤其是雾霾天气和污染天气越来越严重。高污染以及高能耗现象都是碳汇生产力较低所导致的。所以, 应该减慢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 减少大气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尽快推行林业碳汇项目, 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 相关概念概述
碳化指的是清除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碳的过程, 能够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林业碳汇能够利用森林植物的光合作用, 降低二氧化碳浓度, 将其吸收固定在植被中, 净化空气。由此可见, 林业碳汇是自然现象, 在森林中必然会有林业碳汇现象。当前提出的林业碳汇就是指通过人工改造自然, 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更好的增加碳吸收、保护碳储存以及实行碳替代过程, 并且结合碳汇市场, 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林业碳汇需要很多人的参与, 通过市场活动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因此林业碳汇能够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3 林业碳汇市场运行机制的构建
3.1 供求机制
3.1.1 供给机制
为建立有效的林业碳汇供给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刺激扩大对林业碳汇的有效需求, 包括国际需求和国内需求、单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等。有需求才会有供给。 (2) 规范林业碳汇市场供给, 完成林业碳汇标准生产和认证一体化进程。因此要加快林业碳汇标准体系建设, 尤其是碳汇交易标准的制定, 包括交易标准、交易规则和其他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3) 加快碳汇交易平台建设, 完善林业碳汇登记注册制度, 及时发布林业碳汇的供给和需求信息及价格信息等, 建立一个碳汇供需信息库, 使碳汇交易市场的供需信息完全透明化, 降低碳汇交易的信息搜寻成本, 以促进碳汇交易的顺畅发展。 (4) 降低林业碳汇供给者的风险, 包括价格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等。
3.1.2 需求机制
为建立有效的林业碳汇需求机制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1) 要出台温室气体减排的强制性政策。应该出台温室气体减排的强制性政策来履行减排义务。当然, 在现行条件下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此可以分阶段实施。在承诺减排前, 可以先让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和部门, 如交通、电力、钢铁等行业部门先行带头履行减排义务, 制定试点单位, 摸索碳汇市场的有效运行机制。在承诺减排后, 则要科学确立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目标, 建立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配额分配制度, 全方位实行林业碳汇交易。 (2) 加强对碳汇交易理论的宣传和研究。碳汇交易理论的源头在欧美, 到目前已有二十年的历史, 发展相对比较完善。但碳汇市场在我国的兴起不过六七年的时间, 还属于比较新兴的研究领域, 很多理论、方法、政策扔在探索和研究中。通过加强对气候变化和林业碳汇及碳汇交易的宣传, 能够提高社会公众对气候的变化意识, 加强公众的低碳意识和林业碳汇意识, 这样能刺激公众对林业碳汇产生有效需求, 积极参与到林业碳汇交易中来, 推动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3.2 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主要包括价格形成机制以及价格调节机制。商品价格是价值的体现, 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 林业碳汇市场的价格形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价格的构成因素包括生产成本、流通费用以及利润和赋税。但是, 林业碳汇服务商品的生产成本很难进行核算。
林业碳汇商品价格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全球碳市场价格。碳汇服务的商品价格会受到市场价格的影响, 而市场主要是由以项目为基础的碳汇市场以及排放许可证交易市场构成的。 (2) 林业碳汇服务本身的特征。林业碳汇服务商品的特征主要需要考虑一下两个方面:a.与能源等项目的减排成本相比, 林业碳汇项目的成本较低;b.林业碳汇服务本身的复杂性又对其交易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而这些都会导致林业碳汇信用需求和供给的不确定性。 (3) 土地利用的机会成本。土地资源用途多样性决定了在林业碳汇市场需要考虑机会成本。林业碳汇服务总的成本价格模型可以表示为:F-C-T≥A。其中, F指的是林业碳汇收益, C指的是林业的造林与管理成本, T指的是林业碳汇的交易成本, A指的是土地的机会成本。为了建立有效的林业碳汇市场运行机制, 必须积极改进现有的价格体制, 建立适合林业碳汇市场的价格体制。
3.3 竞争机制
由于目前林业碳汇的购买者主要是《京都议定书》附件中规定的承担强制减排义务的一些发达国家, 因此造成了林业碳汇市场的购买者较少, 有效需求不足, 交易量有限。而我国目前还是非附件I国家, 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 因此我国政府或企业并不存在对温室气体排放指标的强制需求, 当然对林业碳汇的需求也就较少, 基本以自愿需求为主。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的林业碳汇市场属于典型的买方垄断市场。
由于我国的林业碳汇市场是典型的买方垄断市场, 供给者较多, 而需求者较少, 因此: (1) 必须解决碳汇交易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建立有效的碳汇交易市场需求机制。 (2) 规范碳汇供给市场, 防止碳汇供给垄断的出现, 形成良性市场竞争。 (3) 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市场交易制度法规。由于目前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仍是一个松散发育不完全的市场, 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还很缺失, 因此应该重点研究。
3.4 融资机制
若缺乏相应的资金, 林业碳汇交易市场则很难有效运行, 因此融资机制是促进林业碳汇交易市场正常运行的助推器和润滑剂。林业碳汇融资的主体主要是碳汇企业, 融资的方式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碳汇交易平台融资。实现碳汇交易是林业碳汇融资最有效, 也是最具融资潜力的方式之一。就目前而言, 建立碳汇交易融资平台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商业贷款融资。林业碳汇是林业的特殊表现形式, 其商业贷款融资可参考林业项目执行; (3) 产业投资基金融资。林业碳汇具有诸多不确定性, 林业碳汇产业投资基金的组织模式应以封闭式为主; (4) 资本市场融资; (5) BOT系列项目融资。根据当前的实践, 可采用BOT和TOT模式。林业碳汇融资机制图, 如图1所示。
3.5 风险保障机制
由于林业碳汇项目自身的特殊性, 导致林业碳汇项目的经营风险比一般项目要更大一些, 因此建立风险保障机制、规避各类风险尤为重要。林业碳汇市场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价格风险和资金风险等。上述经营风险的存在会对林业碳汇的供给者造成利益损失, 从而影响碳汇易的供给, 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来降低林业碳汇市场的风险, 建立健全林业碳汇市场的风险保障机制。 (1) 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林业碳汇的供给者必须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 降低由于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引发的风险。 (2) 要发展林业碳汇保险市场, 开设森林火灾保险、自然灾害保险、病虫灾害保险、政治及政策损失保险等降低自然风险。 (3) 要规范林业碳汇交易市场, 建立和完善林业碳汇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让碳汇交易市场制度和规则清晰化、标准化, 减少碳汇交易市场的不确定性, 提高林业碳汇交易商品的流动性, 以最大限度节约交易成本、降低风险损失。
4 林业碳汇市场良好运行的建议
4.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无论是何种市场行为, 都会受到法律保护和约束。我国林业碳汇市场刚刚起步, 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约束。所以, 有关部门应该加快立法步伐, 加强宏观调控,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业碳汇市场法律法规。
4.2 加强林业碳汇项目产权制度建设
为了确保林业碳汇项目的顺利进行, 首先必须明确具体的林权, 包括以下几点: (1) 确定林业碳汇项目的林地所有权主体; (2) 协调林业碳汇项目中的林地所有权、使用权和经营权的关系; (3) 碳汇项目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可以自由转换。
4.3 加强宣传和倡导低碳经济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 改善人们对林业碳汇的认识, 能够影响消费者的个人消费情况以及生产部门的生产情况, 进而会直接影响社会总效用的曲线和社会总生产函数。在群众中形成低碳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能够增加对林业碳汇的需求, 促使人们更好的参与林业碳汇市场。
5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 森林碳汇的稀缺性、公共物品性和外部性特征会导致森林碳汇面临较高的交易成本, 从而引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近年来, 森林碳汇交易的实践也显示出了市场的高效, 森林碳汇市场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有利于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在森林碳汇市场的构建过程中, 政府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更好的实现森林碳汇市场的高效运行, 建立一个完善的森林碳汇市场, 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杜涛.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科学发展煤化工产业.科技创业家, 2013 (15) .
[2]郝家林.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科学发展煤化工产业.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 (8) .
[3]范爱琴.节能减排打造兖矿新品牌.化工管理, 2010 (8) .
[4]王鹏飞.焦炉煤气二级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 2013 (学位年度) .
[5]白保平.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科学发展煤化工产业.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7) .
我国林业碳汇市场融资机制的探讨 篇8
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器"和最经济的"吸碳器", 即造林就是固碳, 绿化等同于减排。通过构建碳市场的融资机制, 是实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市场化, 货币化的新途径。中国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林业大比例的资金, 但相对缺乏市场机制, 造成生态林业建设资金我们政府投入严重依赖的局面, 因此, 打造中国林业碳汇市场融资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际上有关碳汇市场融资机制的研究较为零散、还未成体系, 出现了一些林业碳汇经济价值的评估理论,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定量研究森林碳汇经济价值的生态产品, 然后对林业碳汇市场的价格做一些指导后, , 但在实践中不能完全照搬理论得出的结果。
1 国际林业碳汇市场融资现状
(1) 国际林业碳汇市场的发展历程
国际林业碳汇市场经历了"萌芽阶段-雏形阶段-成长阶段-规范阶段"的发展历程。世界上最早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是美国应用能源服务公司, 它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际扶贫组织的帮助下在危地马拉投资200万美元建设一个农用林业项目, 以弥补它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家火电厂的温室气体排放。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至1997年《京都议定书》通过之前, 由于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林业碳汇信用的生产成本可能会远远超过降低按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气候变化"的规定, 碳排放和其他替代能源, 或转型, 一些国家的政府和企业的成本减去开始有意识地利用森林固碳信用来抵消并赔偿减排义务, 寻求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效益。2003年12月, 联合国大会COP9发展林业碳汇项目达成了林业碳汇交易的共识和操作规则到一个更大的能量。一些政府或企业的林业碳汇市场也实现了巨大的商机, 希望通过排放减量 (CER) 通过造林, 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和保护的学分, 如碳汇项目的第三方认证, 以取得进步, 然后转换成京都减排单位, 销售和赚取利润。
(2) 世界银行的支持
世界银行作为一个跨国金融机构积极支持, 从有利于造林碳汇项目的开始, 并逐步实现国际碳交易市场前景良好。在林业碳汇交易刚刚开始, 世行就先后酝酿设计了3个碳基金--原型碳基金、社区发展碳基金及生物碳基金, 努力推动通过一些合适的项目减缓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 增强森林碳汇作用。碳基金以及其中的生物社区发展碳基金涉及林业项目的范围。
2 我国林业碳汇市场融资现状
(一) 我国政府为构建林业碳汇市场融资机制的努力
(1) 成立管理机构
2003年底, 我国国家林业局成立了碳汇管理办公室, 具体负责林业碳汇活动的协调和管理工作。2005年10月12日, 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有关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实施的国家规则--《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2011年8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技部, 外交部和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 明确了管理系统, 应用程序和执行程序和法律责任问题。
(2) 搭建信息平台
为了宣传和普及气候变化和林业碳汇这个新事物, 除了我们的政府, 开展人员培训, 组织访问交流, 专题报告, 国家协调委员会气候变化办公室, 科技部, 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和国家气象局等单位也结合自身业务分别设立了网络信息平台, 包括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 中国气候变化信息网, 中国净碳汇, 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网及时发布和相互交易所提供的信息快速, 便捷的渠道和平台。
(3) 依据国情划定重点发展区域
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中国推出了优先发展领域的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和再造林碳汇项目开展的第一个承诺, 基本建立了我国提出的碳汇项目的专项项目地块发展机制造林和再造林研究的优先领域开展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项目的优先级和次优先发展区主要分布在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 热带雨林, 雨林带, 青藏高原和暖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森林分布区。
(4) 专项资金, 设立碳汇-中国绿色碳基金
2007年7月, 中国国家林业局, 加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绿化基金会, 嘉汉林业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和保护国际等单位和机构建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该基金是一个特殊的基金, 中国绿化基金会是全国性公募基金。基金捐赠3亿元在事先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为旨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重新造林, 森林管理以及能源基地建设及其他活动的目的的活动。据估计, 这些捐款用于造林将其固定在未来十年内, 以吸收二氧化碳500-1000万吨。该基金成立的, 为企业, 组织和个人自愿参加植树造林和森林管理保护活动, 从而增加碳汇的平台。
(二) 我国林业碳汇项目实践现状
2004年, 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云南, 四川, 山西, 辽宁, 六省 (市, 自治区) 开展了林业碳汇试点项目。
(1) 广西林业碳汇项目
(1) 项目概况
广西林业碳汇项目是世界银行"广西综合林业发展和保护项目"的一部分, 它包括三个子项目, 其中之一是林业碳汇试点项目,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按照"京都议定书" (造林CDM) 造林规则的碳汇项目。2006年6月30日, 广西和生物碳基金托管人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签订了"中国广西珠江流域再造林项目"碳减排量购买协议。在同年十一月, 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注册成功成为全球首个林业碳汇项目的项目, 该项目正式开始。该项目主要是推动植树造林活动, 在珠江流域地区, 勘探和林业碳汇示范及相关的技术和方法。
项目的实施主体为苍梧县康源林场、苍梧县富源林场、环江县绿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环江县兴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和18个农户小组、12个农户。其主要的经营方式有三种, 即单个农户造林、农户小组造林、农民 (村集体) 与林场 (公司) 股份合作造林。
(2) 项目总投资和融资情况
该项目的总成本为2270万美元, 其中:建设投资302万美元, 运营成本1968万美元。筹资渠道有: (a) 113万美元来自广西地方商业银行长期贷款; (b)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提供113万美元配套资金; (c) 470万美元为参与项目的当地农户和林场 (公司) 的股本; (d) 1574万美元为广西当地银行的短期贷款, 为采伐和木材运输的流动资金。
(3) 取得的成绩
广西林业碳汇项目获益农户4815户, 通过在4000公顷荒地上的造林, 可在15年里吸收50万吨二氧化碳, 到2035年将固定二氧化碳77.3万吨。在世界银行安排下, 这一吸收量将为中方的项目业主带来220万美元。因此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打造中国林业碳汇市场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 辽宁项目
(1) 项目概况
该项目由辽宁省沈阳市林业局与日本庆应义熟 (Keio University) 大学合作, 在辽宁省康平县创建防风固沙试验林。日本将提供23500000日元为该项目提供资金, 负责测试的林地种植, 抚育和管护林业康平, 沉阳农民的综合管理种植协会负责该项目的数据采集, 负责的方法煮熟日本庆应大学发展并帮助日本企业购买项目产生的碳汇的接触。
(2) 存在问题
原来根据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愿景, 该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以换取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日本, 并将所得资金用于造林康平县熟。但自从项目开始并没有按照程序CDM项目, 无论是设计和审批的方法, 有我国政府没有确认。日本因此, 碳汇造林项目, 在2006年之前形成的, 不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即不能成为清洁发展机制的碳汇造林项目, 只能作为志愿的林业碳汇项目。
3 我国林业碳汇市场融资机制构建的问题及建议
(一) 构建我国林业碳汇市场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
(1) 碳信用流通的二级市场未形成
目前, 已经出现了林业碳汇试点项目, 但国内森林碳汇项目在我国一级交易境内, 仅停留在项目层面, 对于流通林业碳汇信用没有二级市场, 使得中国的林业缺乏流动性的碳交易。类似股票和期货市场, 碳市场的发展, 二级分销市场将不可避免地发展, 使碳信用的流动二级市场出现一些专业的投资者和投机者, 这些人看上去既活跃了市场, 已成为较为固定的主要市场之一。
(2) 市场机制和制度保障不够完善
我国碳汇市场仍没有形成价格竞争机制, 因此所表现出来的价格、需求等信息未能真正反映碳市场的供求, 造成了我国林业碳汇交易融资成本过高、信息不对称等不利影响,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林业碳汇市场的发展。同时, 我国林业碳汇贸易的正常有序进行还缺乏国家法律和制度上的有效保障。
(3) 技术不成熟
完善的林业碳汇市场需要林业碳汇的计量、认证技术以及森林种植培养技术等技术条件。目前在我国, 这些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特别是在林业碳汇认证, 计量和权威性等方面仍是在发达国家。技术不成熟, 不仅可以延长每一个碳汇交易的时期, 可能会令一些碳汇项目不能承受过多的交易成本, 使我们的国家不能得到的成本优势, 在碳交易市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一员, 最大的一个碳汇潜力的卖家, 不平等在这个技术水平, 必然损害的碳汇的国际贸易我们国家的利益。
(二) 构建我国林业碳汇市场融资机制的建议
(1) 建立国内的碳信用二级市场
国际上一个比较成功的碳信用二级市场是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我国可以仿照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模式, 结合实际情况, 在全国, 旨在建立碳信用额, 每一天, 碳交易的上市价格公布的当天二级市场上, 碳权利人可以像买卖股票, 期货, 根据市场交易在二级市场上的碳信用额。由于碳交易的特殊性, 为了防止多次使用的碳交易, 中国应建立从中央的碳交易注册和碳信用档案到地方, 增加透明度, 碳交易和公平性。
(2) 完善市场机制和制度保障
首先, 我国政府应积极引导使其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产权机制、交易机制。随着林业碳汇项目的不断增多, 市场参与者不断丰富, 我们的林业碳汇市场有望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其次, 中国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 阶段推进部门的相关规定, 区域和国家立法的限制, 使中国的林业碳汇在市场上建立法制化轨道, 市场将使生态林业繁荣和发展, 有利中国建设。
最后, 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加强林业碳交易体系的完善, 包括健全和完善市场交易主体和客体资格的交易规则和其他程序和规定各方面的制度。
4 结论
第一, 为了支持我国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做出了一些努力, 包括建立相关监管机构, 信息平台、划定优先发展区域和设立中国绿色碳基金等, 都为日后我国林业碳汇市场融资机制的构建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二, 我国林业碳汇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从广西及辽宁等项目实践能看出我国在林业碳汇市场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及存在的不足。
第三, 目前来看, 我国的林业碳汇市场还只是停留在项目级别的市场, 存在了很多不足, 针对不足笔者相应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我国林业碳汇市场融资机制的构建不仅需要我国政府承担重要的角色, 还需要企业、公众这些市场潜在参与者的共同配合和努力。
摘要:在清洁发展机制下, 所提供的森林变成可交易的商品, 这使得林业碳汇市场化融资成为可能碳汇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林业碳汇市场的融资情况, 着眼于一些中国政府建立了一个国家级森林碳汇市场融资机制的努力以及在中国实施林业碳汇项目的概况, 采用案例分析法, 得出了我国在构建林业碳汇市场融资机制时存在的问题, 最后针对不足提出了改善建议, 以期为我国林业碳汇市场融资机制的构建做好理论准备。
关键词:林业碳汇,市场,融资机制
参考文献
[1]魏殿生.造林绿化与气候变化--碳汇问题研究[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2]吕学都.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林德荣.林业碳汇市场交易成本问题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
[4]李怒云, 章升东, 宋维明.中国林业碳汇管理现状与展望[J].绿色中国, 2005 (6) .
[5]曹开东.中国林业碳汇市场融资交易机制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08.
林业市场 篇9
一、碳汇林业融资机制
碳汇林业融资的方式很多, 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开展商业贷款, 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发行企业债券和企业股票;同时, 建立碳汇林业产业投资基金, 可以直接投资碳汇企业;此外, 还可引入BOT系列项目融资。但是, 就目前而言, 建立碳汇交易融资平台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碳汇林业融资机制架构见图1。
(一) 碳汇交易平台融资
实现碳汇交易是碳汇林业融资最有效, 也是最具融资潜力的方式之一。碳减排已上升到国家层面, 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具体减排目标。随着减排目标的逐级分解和落实, 志愿市场的碳交易需求巨大。林业碳汇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和机制, 据测算, 树木每生长1m3, 可固定二氧化碳1.83t。因此, 林业碳汇潜力巨大, 必须建立基于志愿市场的碳交易平台, 实行林业碳汇市场化运作。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碳汇计量与监测, 所获得的碳信用即碳权可在一定平台进行交易, 所获得的资金继续投入碳汇林业建设, 从而形成碳汇林业投入的长效机制。交易价格可由国家实行最低限价, 以保障林业碳汇提供者利益, 项目实施参照“京都市场”的CDM项目, 实行可报告、可计量、可核查“三可”制度, 以便于未来与国际接轨。
林业碳汇只有通过交易才能实现价值化。目前, 我国还没有建立碳交易市场, 现有的北京、上海、天津等环境交易所, 所交易的对象只限于减排技术和二氧化硫排放以及排污权等。林业碳汇市场属于碳市场的一部分, 由于碳市场的缺失, 林业碳汇交易无法实现, 志愿市场的林业碳汇交易只停留在项目级上。因此建立自己的碳市场非常必要, 可参照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比较成功的志愿市场模式, 结合实际, 建立碳市场。每天公布当天的碳交易价格, 碳权犹如股票、期货一样可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在碳交易市场内被自由交易。同时, 要建立碳登记处, 给每个碳汇信用提供者建立诚信档案, 以防碳权被重复交易, 增加碳交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首先可挂靠现有的排放权交易所或能源交易所, 如可在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或者北京、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设立林业碳汇交易项目, 经国家权威部门计量确认的碳信用可以上交易所挂牌交易, 价格实行国家指导和市场形成相结合的方式。其次还可通过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 先确定各单位的碳排放基数, 超额部分需通过购买碳汇以冲抵排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公示每天的林业碳汇交易价格, 部分林业碳汇需求者如政府部门, 可实行公开招标方式购买。最后可在现有的林权交易中心增设碳汇交易项目, 林业碳汇属于林权的附属资产, 可凭借现有的交易条件, 制定详细的交易规则, 实现碳权的流动性。
(二) 商业贷款融资
碳汇林业是林业的特殊表现形式, 其商业贷款融资可参考林业项目执行。目前, 林业商业贷款方式除常规商业模式外, 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是当前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贷款融资的创新之举。此外, 林业碳汇形成的碳信用若可交易, 便被赋予资产的属性, 亦可考虑试行碳信用抵押贷款。
1. 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简单的讲, 就是森林资源资产所有权人将经过有关部分评估的该项资产, 进行债权担保抵押的行为, 通过资产抵押从而获得银行的融资。森林资源资产经林权交易中心进行流转交易, 集中到林业碳汇企业, 有关森林资产评估机构对森林资产进行评估, 其价值获得银行的认可, 银行再发放相应的森林资源抵押贷款, 其流程见图2。
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的模式很多, 可借鉴目前国内成功做法, 发挥比较优势, 从森林资源资产转变可用于经营的资本为出发点, 根据各地金融和市场环境差异, 创建适用于碳汇林业经济体的贷款模式。一是碳汇林业经济体直接贷款, 即以其所拥有的森林资源资产作抵押向金融机构直接借款。二是专业担保公司保证贷款, 即由专业担保公司提供保证, 碳汇林业经济体向金融机构借款, 碳汇林业经济体再以自身所拥有的《林权证》向担保公司进行反担保。三是建立政府主导型的政策性信贷模式, 可以国有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为依托, 构建政府信用平台, 以国有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为借款主体, 实行统借统还, 各碳汇林业经济体为最终借款人, 偿还贷款本息, 贷款行办理贷款的具体发放和结算业务可委托给当地农村信用社。但是此种模式贷款银行仅限于政策性银行。
2. 碳信用抵押贷款。碳信用即碳权, 从国际上来讲, 采用以碳权作为抵押的融资方式, 是在非志愿碳市场下, 具有良好信誉的CDM项目实施主体以其稳定的碳收益权的作为质押, 向银行申请贷款, 是权利质押的创新形式。但碳收益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需要关注实现碳收益权的风险。从国内来讲, 由于碳市场的缺乏, 碳信用抵押贷款并未开展。从相关的实践来看, 浙江省嘉兴市的排污权抵押贷款具有类似性, 按照有关规定, 企业在环保部门办理排放权证抵押登记, 才可将排放权证以抵押授信的担保方式在银行申请贷款。但是在抵押额度和贷款发放期限上要加以控制, 以防控风险。通过碳权抵押贷款, 可以使碳汇林业经济体获得更大融资空间。
(三) 产业投资基金融资
投资基金自1868年于英国创始以来, 经过在西方国家的快速发展, 已成为目前金融市场最流行的投资工具之一。有金融市场出现的地方, 大都会出现投资基金的踪影。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投资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按照当前碳汇林业发展的现状, 急需引入产业投资基金, 加快碳汇林业产业发展。
根据目前的现状, 碳汇林业具有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 如果按照开放式基金的组织模式, 投资者一旦对碳汇林业投资收益预期下降时, 必须会大量撤回资金, 不利于投资的稳定性。因此, 碳汇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组织模式以封闭式为主。碳汇林业项目具有投资期限长的特点, 要经过对碳汇项目的严格筛选、价值评估和管理, 实现增值, 才能实现退出。采用封闭型基金形式, 基金管理公司就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划, 避免出现基金赎回的现象。其组织模式见图3。
碳汇林业产业投资基金的发起人, 可以为大型的碳汇林业企业集团或者投资银行等, 其投资对象也可以是这些发起企业。确定基金发行总额, 筹足基金后, 并进行封闭, 不再接受新的投资者。基金发起人可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金优势, 积极开发具有潜力的碳汇林业项目, 并扶持整个行业的发展, 以带动形成碳汇林业产业的新体系。
(四) 资本市场融资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1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融通或金融证券买卖的市场, 其基本功能是激发民众的储蓄, 促进资本的形成, 并将资本合理有效地分配于各个经济部门。完备的碳汇林业资本市场应该包括信贷、债券、股票、保险等各种类型, 它们在碳汇林业的不同领域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这里着重分析碳汇林业债券、股票市场以及碳金融资产证券化问题。
1. 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具有发行成本低、筹集的资金期限长、数量大等优势, 非常适合碳汇林业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等特点。因此, 发行债券是碳汇林业企业非常好的筹资方式。应通过政府担保和担保公司担保等方式, 鼓励和扶持符合条件的碳汇林业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筹资。
碳汇林业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战略意义, 因此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从碳汇林业企业发行债券模式上看, 可探索以下方式:以国家政策性银行和政府作担保, 金融机构借款给碳汇林业企业, 实施碳汇林业项目, 经过一定时间的碳汇积累后, 公司以该林业碳汇项目为基金单位对外公开发行“公司债券”, 所募集的资金先偿还前期贷款和利息。其特点是:政府和政策性银行承担碳汇造林前期风险, 贷款利息获得低, 林业碳汇项目公司承担债券发行风险, 持有该公司债券的人承担后期碳汇交易风险及其他政策性金融风险, 拥有最终碳汇所有权, 实现风险分担, 有利于项目的实施。此外, 在债券管理方面, 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 对碳汇林业债券实行“零息债券”, 让利于投资者。
2. 股票市场。从长远角度看, 碳汇林业企业上市融资是解决其资金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上市后, 可通过股票发行以及后续的增资扩股或发放配股, 增强企业融资和再融资能力。从而给企业带来充足的发展资金, 不但扩大企业规模, 增强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而且不断优化生产结构。截止到2009年底, 全国沪深两市2 013家上市公司 (包括中小板和创业板) , 其中林业上市公司仅15家, 仅占0.75%。从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规模上看, 林业企业都处于边缘化地位。
碳汇林业企业要抓住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机遇, 通过各种途径, 争取上市发行股票融资。针对目前企业上市成本高、各方面要求严格等现状, 各级政府应出台各种优惠政策, 引导和鼓励企业上市。碳汇林业企业可通过合并、联营、兼并和重组等多种形式, 做大做强企业, 形成一批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大型碳汇林业企业集团。主要应重视以下两方面:一是积极辅导和培育碳汇林业企业上市主体, 使其具备上市条件, 以提高碳汇林业企业直接上市融资能力。同时, 要鼓励现有的上市林业企业投资碳汇林业。二是提高已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能力, 加快碳汇林业企业资产重组, 通过深化技术改造, 提升综合竞争力, 缩短与其他行业的差距。
3. 碳金融资产的证券化。全球二氧化碳减排压力的不断增加, 促进了碳信用即碳权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从而碳金融应运而生。碳金融的发展是实现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将形成极具潜力的金融市场。中国已开始尝试开发碳金融产品, 如深圳发展银行于2007年8月推出的二氧化碳挂钩型人民币和美元理财产品, 其基础资产就是欧盟第二承诺期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合约价格, 两款产品于2008年9月到期, 并分别取得了7.4%和14.1%的较高收益, 并计划再次推出类似产品。
在国际非志愿市场上, 碳资产相关企业将那些具有预期收益的清洁发展机制 (CDM) 项目卖给有特殊目的的购买者 (一般是投资银行) , 购买者将这些碳资产融入资产池, 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收益为支撑, 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 然后用资产池产生的收益作为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的资金来源。碳资产的证券化有利于提高碳资产的流动性, 转移风险, 并促进碳金融的发展。应加强建立碳资产的风险评估机构和碳资产担保证券的增信机制, 从而促进投资银行优先推动碳资产的证券化。
碳金融资产的证券化是碳汇林业融资方式的创新, 多样化的碳金融产品, 使其与其他金融产品一样, 渗透于金融市场体系中, 与金融市场联系更加紧密。而碳金融产品预期收益的不断增加, 将大大促进碳市场的发展, 从而为碳汇林业发展注入新鲜的金融血液。但是, 从目前碳汇林业的发展来看, 应把握碳金融市场开发的时机, 充分考虑国内外相关政策和市场条件, 过早的涉入, 反而适得其反。目前碳汇林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投融资工具应选择收益稳定、手续简便以及操作成本低的方式。
(五) BOT系列项目融资
碳汇林业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 但碳汇林业具有弱质性以及投资风险高、建设周期长等特点, 加上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 导致目前社会资金投入不足。从民间资本的逐利性来看, 碳汇林业并不是他们当前投资的主要领域, 从而形成碳汇林业资金的巨大需求与民间资本不愿流入的供需矛盾。但是只要加以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 以项目合作的形式, 引入BOT系列融资模式, 资金需求便可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碳汇林业项目融资涉及多方参与者, 项目融资模式选择非常重要, 根据当前的实践, 采用BOT和TOT模式。BOT模式运行方式如下:林业部门或者其他国有单位提供具有国有成分的碳汇造林地, 并明确经营期限和相关责权利, 通过公开招标或者竞争性谈判的方式, 确定项目投资方。项目投资方完成碳汇项目后, 可经营管理该项目。在有效经营期内, 通过林业碳汇的交易获得收益, 以弥补前期投入。待经营期满后, 该项目移交国有单位和林业部门, 后期收益归国有。TOT模式运行方式如下:林业部门或其他国有单位按照碳汇林业项目的实施标准, 完成项目建设, 并做好林业碳汇计量和监测工作, 然后通过公开招标或者竞争性谈判的方式, 确定该项目的经营和管理者。经营者根据该项目的预期收益, 一次性缴纳林业部门或国有单位资金, 以补偿建设方的投入。项目经营期满后, 收归国有。其中政府方主体可以是林业部门、国有林场、国有投资公司或国有控股公司, 项目投资方可以是私营企业或外商投资者, 但须具备一定的碳汇林业经营和管理能力。利用BOT系列融资模式开展碳汇林业项目融资, 既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和国外资金, 减轻当地财政负担, 还可转移国有公司建设碳汇林业项目的风险。此外, 政府亦可从项目运营的经济活动中得到一定的税收, 以增加财政收入。
二、碳汇林业融资风险防控
从短期利益上分析, 由于碳汇林业建设的长周期和未来森林碳汇交易的不确定性, 投资者会付出一定的机会成本。但从长期利益上分析, 正是由于碳汇林业属新兴的行业, 如果投资者能适时抓住投资机遇, 提早占领该领域, 随着国内外形势政策的发展, 碳汇林业将成为具有相当经济效益的朝阳产业。 碳汇林业融资风险主要有:
1.政策风险。一方面是未来森林碳汇交易政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收益损失, 另一方面是实施碳汇林业的林地或耕地存在被征占用的风险。
2.决策风险。要准确把握决策的时机, 既不盲目跟风, 也不犹豫不决、错失良机。由于部分投资者没有认真分析碳汇林业项目的可行性, 盲目超前或保守滞后, 失去决策最佳时机, 导致投资失败。
3.项目实施风险。要根据地质和水文条件, 在满足当地有关规划和布局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项目实施地, 项目总体布置要科学合理, 以提高土地资源的产出率。另外, 成本的上升也会增加项目风险, 如人工成本、浇灌成本、土地租金上涨等。还有就是林农法律意识的淡薄, 导致盗伐、滥伐林木带来的风险。
4.技术风险。主要来自大规模的、毁灭性的病虫害, 如速生杨的美国白蛾、松树的松毛线虫等。同时, 林业碳汇的计量、确认以及增汇等需要较高的技术, 相关人才的缺乏会带来一定的技术风险。
5.自然灾害风险。主要来自森林火灾, 如针对马尾松等容易燃烧的树种, 应按照标准设立防火林带;在沿海地区要加强台风防范;在西北部地区, 必须选择耐寒树种。
针对以上风险, 碳汇林业投资者应明确投资目标, 根据各自的资本能力、人才资源水平和控制能力, 增强风险意识, 对项目的收益和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测算, 准确判断投资和收益的安全性, 从而保证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保证企业投资效益最大化。
三、碳汇林业融资机制保障体系
(一) 财政补贴体系
林业碳汇属公共产品, 应该发挥公共财政在碳汇林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建立完善的财政补贴体系 (见图4) 。尤其是在碳汇林业发展的起步阶段, 只有创新制度设计, 减少碳汇林业的建设和营运成本, 才能引入更多的投资主体, 碳汇林业才能真正实现市场化。政府应设立碳汇林业发展专项资金, 对涉及的各方面进行一定的财政补助。同时, 政府补贴应该根据碳汇林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采取不同的补贴策略:当碳汇林业无盈利性成为纯公益性项目时, 应由政府拨款和民间捐赠为主;当碳汇林业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时, 将以民间投资为主、政府补贴为辅;当碳汇林业具备完全盈利能力时, 政府就可以退出, 完全依靠市场化运作。
(二) 政策性保险体系
政策性保险是政府运用商业保险的原理, 出台相应扶持政策而开办的保险, 目的是为了扶持某种行业或者其他政策上的需要。政策性林木保险即林木保险政策性补贴。
1.要提高参保率。一方面要调整保险政策, 使承保公司和参保者获得双赢;另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广大碳汇林业经营者了解该项保险政策, 以便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险种。
2.适当提高保额和降低费率。在保险额和保险费率上可根据不同的碳汇林业项目发展阶段, 确定一定的浮动范围。如在碳汇林业项目实施初期, 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可适当提高保额, 降低费率, 让利于碳汇林业经营者。但碳汇林业项目建成投产, 并能进行碳汇交易的前提下, 保额和费率均可适当提高。
3.进行险种创新。碳汇林业保险的客体具有双重属性, 一方面是作为正常生长的林木, 会遭受自然灾害、火灾等危害;另一方面是作为商品的林业碳汇, 各种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 都会影响碳汇当量, 从而影响碳收益。因此, 政策性林木保险应充分考虑碳汇林业的特点, 在险种上进行创新, 如其保额和费率可直接与碳市场的价格挂钩, 体现其真实价值。
4.成立风险基金。针对承保公司亏损的现状, 应建立涵盖碳汇林业的政策性林木保险风险基金, 以弥补承保公司因超过最高赔付额而产生的亏损。
(三) 林权改革配套体系
碳汇林业融资涉及林权配套体系的主要是基于森林资源资产的抵押贷款, 因此, 建立完善的林权改革配套体系, 有利于碳汇林业的内源融资。
1.建立和完善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加强林权交易中心的网络化建设, 建立各级林业产权交易中心, 并实现信息共享。在各级林权交易中心设立碳汇林业产权交易模块, 以满足规模化经营的碳汇林业对特殊林地的需求。
2.要建立森林资源收储中心, 以处置不能如期还贷的森林资源抵押物。其主要职能是通过代为借款方偿还银行贷款, 从银行方转让作为抵押物的森林资源资产, 并进行管护。若借款方在规定期限内筹集资金, 并可从森林资源收储中心重新获得该项森林资源资产。若不能在规定期限内筹集资金, 则该项资产由森林资源收储中心通过公开拍卖等形式转让, 资产差价由政府风险准备金支付或森林资源收储中心举办方自行承担。
3.要积极培育中介机构。一方面要积极培育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评估机构, 总体而言, 森林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在数量上和专业技术上还是非常缺乏的。另一方面是森林资产延伸出的碳权评估, 这是在形成成熟的碳市场前提下, 开展碳权抵押贷款时遇到的问题。当然这里还有个前提条件, 就是林业碳汇当量是经过权威部门认定, 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并在有关部门颁发的碳汇证书上载明。
4.改革林木采伐制度。放开商品林采伐审批, 尤其是碳汇林, 应充分考虑其自主经营权, 放开采伐审批权, 交由林业经营者自主选择。若涉及一定规模的采伐, 可到林业部门备案, 无需审批。
(四) 林产品市场体系
碳汇林业除了提供林业碳汇外, 林产品也是其重要的经济产出, 因此构建完备的林产品市场体系, 是碳汇林业实现资金流的重要途径。本文讨论的林产品市场主要是针对碳汇林业的, 其交易对象包括林木、木制品、干果等林产品。从经济学角度看, 一个理想状态的市场应当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即竞争充分、信息充分、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和行业出入不受限制。 碳汇林业林产品市场的开拓, 应主要构建和完善以下五类市场:
1.活立木市场。主要针对木材类,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交易规则, 规范市场管理, 并定期发布活立木交易市场指导价, 促进公平交易;
2.林果市场。针对碳汇林业的干果类, 可建立专业的林果市场或者融入其他农产品市场, 但必须要体现自己的特色;
3.木制品市场。在温州其交易对象主要是木竹制品、家具及人造板等, 一方面要通过参加林产品博览会等途径进行产品促销, 另一方面要加强木制品市场检验防疫工作, 尤其是对外出口方面;
4.网络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网络营销成为时尚, 应充分利用网络市场的优势, 建立林产品网络销售中心;
5.期货市场。为规避风险, 林产品期货市场是非常好的途径, 可尝试开发温州林产品期货市场, 或者挂靠其他产品期货市场, 上市交易。
参考文献
[1].李怒云, 杨炎朝, 何宇.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概述[J].开发研究, 2009 (3) :95-97
[2].曹艳.创新金融产品推进排污权交易—嘉兴市排污权抵押贷款制度透视[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36) :206
[3].章金霞, 白世秀.林业投融资模式创新问题的探讨[J].生态经济, 2009 (3) :116-119
[4].李立清, 李燕凌.对我国林业资本市场的观察和思考[J].林业经济, 2002 (6) :52-55
[5].王增武, 袁增霆.碳金融市场中的产品创新[J].中国金融, 2009 (24) :51-52
[6].孙力军.国内外碳信用市场发展与我国碳金融产品创新研究[J].经济纵横, 2010 (6) :30-33
[7].石伟祥.企业投资风险防控的思考[J].现代商业, 2010 (27) :198-199
【林业市场】推荐阅读:
林业碳汇市场10-18
市场经济与林业革新农科论文08-12
林业改革与林业增长论文09-21
林业合作组织林业经济11-15
林业局林业工作总结10-17
“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要点”林业职称论文05-31
我旗林业局召开春季防火暨林业工作会议07-16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范文06-06
林业产品07-20
社会林业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