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采伐

2024-07-25

林业采伐(共4篇)

林业采伐 篇1

林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 我国的林业资源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十分明显的下降, 而这种情况也使得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 抚育采伐的方法明显更加的科学和完整, 这对我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森林抚育和抚育采伐

1.1 森林抚育

森林在成熟之前是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处理的,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提升森林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森林抚育和林地抚育, 只有通过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证森林资源的健康生长, 在森林成长的过程中要给其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 同时还要根据实际的生长情况进行人工作业, 这些人工作业对把持水土、改良土壤等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1.2 抚育采伐

森林在采伐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比较适宜的生长环境, 所以为了森林资源可以健康的成长, 就必须要用人工的方式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这就需要人们的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森也资源的生产质量, 因此, 如果森林资源好没有成熟, 就应该对采伐部分的森林资源, 需要对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培育, 通常采用的措施有三种, 一种是透光伐, 一种是疏伐, 一种是生长伐。这三种方式因特点不同, 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也应该有不同的条件, 在森林生长的不同时期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透光伐通常要使用在幼林时期, 因为这一时期的林木谜底相对较大, 所以一些其他的灌木或者是阔叶林就可能对阳光起到了遮挡的作用, 而为了保证森林生长的过程中可以有足够的光照, 就需要使用这种方式。疏伐通常会使用在森林快速生长但是还没有进入到主伐期的时候, 因为这时候不同年龄的树木需养量是不同的, 而养分的接触面积也有着比较大的差异。

2 森林抚育采伐的意义

2.1 按经营需要, 调整森林组成

森林当中植被的种类有很多, 所以在林木生长的过程中不同的树木会在同一个空间和环境中生长, 这样就使得营林过程中需要的一些主要的树种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 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树种之间的空间和养分竞争, 最终必然导致大量林业资源的枯萎和死亡。次要树种通常都比主要树种的生命力更强, 所以如果不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就很有可能使得需要培育的树种不能顺利的生长, 这对森林资源的健康发展是无益的, 为了防止产生这种现象, 就必须要通过采用科学的采伐技术对其进行调整, 可以种植一些人工林, 使得经济林可以获得更好的生长环境。

2.2 根据去劣存优, 提高林业资源的质量

在天然林生长的过程中, 因为森林在生长的过程中通常都会处在自然的生长状态, 受到人工方式的影响相对较少, 种子的质量和植物生长的环境存在着比较大的区别, 所以在森林资源生长的过程中, 生长的情况也是不同的, 一些资深质量就不是很好的森林资源就会产生弯曲的现象, 这也是森林资源分布中比较常见的情况, 所以针对这样的树木, 一定要给其足够的生长空间, 避免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占用其他优良树种的空间, 在森林资源生长的过程中并非所有死亡的森林资源都是劣质的资源, 所以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好的森林资源留下来, 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森林抚育的积极作用。

2.3 调整林分密度, 缩短工艺成熟期

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下的森林, 由于受到外界干扰因素较少, 所以其密度通常都会过大, 同时其分布也呈现不无效的状态。当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人工林, 虽然分布呈现均匀的状态, 但一旦其郁闭后则也会呈现密度过大的情况。虽然自然稀疏对于调整林分的密度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其还无法与林木正常生长的适宜密度相匹配, 所以需要我们合理的进行抚育采伐, 这样可以使林分的密度处于合理的分布, 对林地土壤、林木的营养空间、植株的生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提高木材的质量和培育的水平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使林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3 森林抚育采伐的主要方法

3.1 透光抚育

透光抚育是在幼龄林时期, 主要解决林木之间、林木与其他森林植物之间的斗争, 保证目的树种或主要树种的林木不受其他乔灌木的抑制, 以调整林分组成为主要目标所采取的一项抚育采伐措施。

3.2 生长抚育

幼林经透光抚育, 进入壮龄林阶段后, 应进行生长抚育, 砍除下层被压木和有害木。其主要目的是林分自壮龄后至成熟主伐利用前的一个时期内, 为了解决目的树种个体间的矛盾, 不断调整林分密度, 使保留木得以良好生长, 并提高木材质量, 缩短成材期, 实现优质、丰产的目的。

3.3 低产林抚育

低产林是指天然次生林中, 由于密度稀, 结构不佳, 立地条件与种群生长很不适应等因素, 导致林地单位面积产量低, 生长率低, 年公顷生长量低形成的低质、低效林分。这种类型的林分种群多样性指数逐渐缩小, 生态系统脆弱, 循环缓慢, 对于低产林抚育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先造后抚。

3.4 特种林抚育

特种林抚育主要针对特殊功能类型的林分进行。

4 森林抚育的技术要素

4.1 抚育采伐起始期

抚育采伐起始期的确定, 在考虑树种组成、林分起源、立地条件、原始密度的同时, 还必须考虑可行的经济、交通、劳力等条件。

4.2 抚育采伐强度

采伐强度主要考虑提高林分的稳定性, 改善林术的生长条件, 形成理想的林分结构, 增加林分的防护功能或其他有益效能, 提高单株材积和林木利用量, 同时应兼顾抚育采伐木材利用率和利用价值, 在有利于培育森林的前提下增加经济收入。

4.3 抚育采伐重复期

抚育采伐重复期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林分郁闭度的增长速度。喜光、速生、立地条件好的林分, 重复期短。抚育采伐强度直接影响重复期, 大强度的抚育采伐后, 林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郁闭, 需要较长的重复期。

5 结论

最近几年, 我国的林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森林抚育采伐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所以在林业资源的发展中还是需要有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作为重要的支撑,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健康发展, 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进步。

摘要:最近几年,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 同时对资源的消耗也日益加剧, 在这一过程中, 我国的森林资源数量在逐渐减少, 生态系统也无法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因此我们的生活环境也不能和以往相比, 当前, 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在不断的增强, 在森林的采伐和抚育中方法也越来越科学, 这对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森林,抚育,采伐,意义,方法,技术要素

参考文献

[1]王化军, 周爱民.森工企业森林抚育采伐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吉林林业科技, 2010 (2) .

[2]李淑华, 杨继承, 刘妍妍.森林抚育间伐研究综述[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 (1) .

林业采伐 篇2

发布时间:2010-02-04 来源: 浏览次数:44

林资发[2009]166号

为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精神,进一步调动广大森林经营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现就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重要意义

1.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要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改革商品林采伐限额管理。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只有建立科学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才能使造林经营得到应有的回报,让经营者充分共享林业发展成果,才能形成森林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已成为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科学的森林采伐管理是“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关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林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广大林农成为森林经营的主体,只有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才能切实保障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广大经营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释放出人的巨大潜能和林地的巨大潜力,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3.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是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举措。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内容。科学的采伐管理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途径。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逐步实现由限额指标管理转向森林可持续经营、多功能发挥和多目标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在林业分类经营中的科学引导作用,在林业生产力发展中的激励作用,在林业改革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促进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推动现代林业健康发展。

4.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需求的有效途径。立足国内解决林产品供应问题,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科学的采伐管理是形成森林资源培育与林产品供给良性循环的基础措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林产品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必须改革和完善集体林的采伐管理,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森林经营、合理采伐、科学利用的机制,才能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保障森林产品的供给,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5.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在集体林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基础上,创新森林采伐管理机制和经营模式,大力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优化森林结构、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建设和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基本原则。

坚持分类管理、分区施策,对不同森林类型、不同森林经营主体,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

坚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森林经营者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

坚持先行试点、循序渐进,确保森林采伐管理改革有序推进。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保障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坚持统筹兼顾、协同推进,全面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综合措施。

7.总体目标。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机制的任务。改革采伐管理服务方式,简化审批程序,推行采伐限额公示制,建立健全简便易行、公开透明的管理服务新模式;创新采伐管理方式,逐步建立森林分类管理新机制;完善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由限额指标管理向采伐备案管理的转变,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新体制。

8.改革范围。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范围是指: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产权明晰给林农所有的森林和仍由集体经营的森林以及其他非国有林。

三、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内容和方式

9.简化森林采伐管理环节。森林经营者需要采伐林木时,可由就近的林业工作站协助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简化环节,提供林权审核、伐区设计和审批发证等“一站式”服务。实行伐区简易设计,林业主管部门由“伐前拨交、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的全过程管理,改为森林经营者伐前、伐中和伐后自主管理,林业主管部门提供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

10.推行森林采伐公示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公布采伐限额(含追加和结转的限额)以及森林采伐管理政策;凡符合采伐条件的森林和经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后的林木采伐计划,必须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网站和乡村告示栏公开。森林经营单位或个人对采伐计划和采伐审批有疑问的,可提出书面质疑,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公开反馈。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有关监督机构,应加强对辖区内采伐指标分配、采伐审批的指导和监督,并定期公布检查监督结果。

11.实行森林采伐分类管理。非林业用地上的林木,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由经营者自主经营、自主采伐;林业用地上的林木继续实行采伐限额管理。

商品林采伐类型简化为主伐、抚育采伐和其他采伐,抚育采伐和其他采伐可占用主伐指标,各项指标可向以后各结转使用;公益林可以依法进行抚育采伐、更新采伐和其他采伐,采伐指标不可结转使用。

12.完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办法。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依据森林经营方案核定年森林采伐限额;对森林采伐实行由蓄积量和出材量双项控制改为由蓄积量单项控制;皆伐作业的按照面积控制;木材生产计划实行备案制。

四、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体系建设

13.编制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纲要。构建以全国林业发展区划及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分区施策导则为基础的宏观指导体系,指导森林经营方向及生产力布局。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纲要》,总结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成就与经验,提出新时期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明确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强化保障措施,指导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为全面提高我国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14.编制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在《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纲要》的指导下,构建以区域可持续经营规划为基础的区域决策体系,进一步细化森林功能分区,制定最佳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模式,形成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区域基本构架。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的基础上,省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以森林分类经营为主导,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编制省、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通过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确定森林经营方向、经营模式、采伐利用方式及相应的政策措施,形成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区域空间框架,协调森林功能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

15.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构建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体系,使森林经营和森林采伐利用活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森林经营方案相衔接。国家林业局研究制定简易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范;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在县级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框架下,引导森林经营者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特别是林业工作站要指导和帮助林农编制简易森林经营方案。通过实施森林经营方案,将森林资源培育和采伐利用等森林经营措施落实到山头地块,逐步实现经营者科学经营森林资源。

林农编制的简易森林经营方案,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认定;林农联合体及其他森林经营者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审定;跨行政区域单位编制的森林经营方案,由双方共同的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审定。

16.推广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构建以多种森林经营方法、模式为基础的技术支撑体系,指导各类经营者科学经营森林资源。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试验示范点建设,通过对典型森林经营模式的总结,形成不同类型森林经营的采伐利用技术标准和多种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

五、抓好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

17.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国家林业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的森林采伐管理改革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为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探路子、出经验、作示范。各地试点工作必须自始至终贯穿森林可持续经营这条主线,抓住建立便捷高效的森林采伐审批机制和县级森林经营规划、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这两个重点,细化试点方案,宣传试点政策,落实保障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试点工作。

18.发挥试点的创新和带动作用。各地要结合经济社会和林业发展实际,在推进试点工作过程中,突出分类指导,突出地方特色,突出机制创新,在采伐指标分配、简化审批手续、优化限额结构、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和森林经营方案以及推广可持续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对经过实践检验,广大森林经营者满意的试点成果,及时吸收到相关的技术规程和政策法规中。

六、做好集体林采伐管理的基础工作和相关改革

19.推进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各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明确管理机构,充实专业人员,加强森林资源档案建设和管理,及时更新森林资源信息,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二类调查为基础、动态管理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做到监测区域全覆盖,监测成果数字化;要规范林业数表管理,积极开展基础数表的修订工作,完善林业数表体系,为森林采伐管理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

20.完善森林采伐管理相关规程规范。各地要抓紧对现有的森林采伐管理相关规程规范进行系统清理,凡是法律依据不明确、制定主体不当及超越职权范围,或者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要及时废止;凡是与现代林业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及森林科学经营不相适应的规程规定,要结合实际,尽快修改完善,为广大森林经营者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1.强化木材运输检查监督。各地要进一步理顺木材运输检查管理体制,切实解决木材检查人员编制和经费;组织编制《全国木材检查站建设规划》,合理调整木材检查站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固定检查为主、流动检查为辅的木材运输检查监督新机制;执行持证上岗和统一装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实行全国统一的木材运输证;在报刊、网站等媒体以及木材检查站公告栏,公布各地凭证运输名录,规范木材运输秩序。

七、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保障措施

22.加强对集体林采伐管理改革的组织领导。按照《决定》和《意见》的要求,各地要将森林采伐管理改革作为当前林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组成专门工作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及时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对改革成果进行总结梳理,研究制订相应的采伐管理办法和配套措施。

23.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地要积极筹措资金做好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编制好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和各类森林经营方案,加快各类数表修编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特别是采伐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安排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规划、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专项资金,逐步加大对基层木材检查站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24.建设廉洁高效的森林资源管理队伍。森林资源管理队伍肩负依法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利用和保护实施管理与监督的重大责任。要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强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业务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依法行政和执政为民意识,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逐步建立起制度完备、作风优良、廉洁高效、运转协调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25.加强森林采伐管理改革的监督检查。国家林业局各派驻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和各直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要强化服务意识,主动融入改革,调整检查方法和监督内容,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作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

26.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各地要强化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切实保护好广大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借改革之机出现的乱砍滥伐、无证运输、非法经营加工等严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案件,实行逐级挂牌督办,一查到底,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009年7月17日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

发布时间:2007-10-26 来源: 浏览次数:49

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出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以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防止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流失,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实施。《规定》的出台,将有利于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约束政府行为,避免人为随意干预,促进林木和林地流转,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按照《规定》,森林、林木、林地、森林景观资产,以及与森林资源相关的其他资产,由评估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特定目的和条件下的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进行分析、估算。

《规定》明确了必须依法进行评估的8种国有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变动情形:森林资源资产转让、置换;森林资源资产出资进行中外合资或者合作;森林资源资产出资进行股份经营或者联营;森林资源资产从事租赁经营;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担保或偿还债务;收购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涉及森林资源资产诉讼;法律、法规规定需要进行评估的其他情形。以及根据需要可进行评估的3种情形:因自然灾害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损失;盗伐、滥伐、乱批滥占林地人为造成森林资源资产损失;占有单位要求评估。并对从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的机构和人员资质条件、工作程序、审核要求,以及有关单位和各级工作人员的责任作了明确规定。

《规定》明确,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其他地区涉及国家重点公益林的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涉及国家重点公益林的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项目,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核准或授权核准。

从事国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具有财政部门颁发的资产评估资格,并有2名以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参加方可开展评估业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须经2名注册资产评估师与2名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共同签字方能生效,签字人员对评估报告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非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按照抵押贷款的有关规定,凡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应委托财政部门颁发资产评估资格的机构进行评估;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银行抵押贷款项目,可委托财政部门颁发资产评估资格的机构评估或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具有丙级以上(含丙级)资质的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科研教学等单位提供评估咨询服务,出具评估咨询报告。

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占有单位在进行与资产评估相应的经济行为时,应当以核准或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为作价参考依据。在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交易。

近年来,我国稳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了广大林农造林积极性,以森林资源资产为对象的转让、抵押贷款以及合资、合作、股份经营等经济行为越来越多。但也出现了森林资源资产产权流转操作不规范、评估市场混乱、国有森林资源资产流失等问题,现行资产评估机构难以满足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业务快速增长的需要。《规定》的出台,将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中国绿色时报2007-01-22)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

发布时间:2007-09-25 来源: 浏览次数:184 范 围

本规范规定了用地单位申请占用征用林地(含临时占用林地,下同)时应提供的由具备相关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作出的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内容。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占用征用林地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2 总 则 2.1 目的

为严格执行《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规范占用林地征用林地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内容,提高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质量,防止发生违法使用林地的情况,严格控制占用征用林地,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2.2 编写原则

2.2.1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必须依法编写,以不占用征用或者少占用征用林地为原则,对国家禁止供地项目,不得为其编写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2.2.2 要科学、客观、公正地编写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采用的技术方法要符合有关技术规程和标准,采用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要具体明确。

2.2.3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拟占用林地及其林木的现状。

2.2.4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要全面评价占用征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综合影响。特别对涉及重点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对项目区域和项目区的森林资源的影响,以及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2.2.5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应依据设计单位资质,严密组织、认真调查、深入分析、精心编制。对超越资质或粗制滥编的,经核实后要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造成森林资源重大损失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2.3 编写内容要求

1、符合基本建设程序,项目本身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批复文件具备;

2、森林资源的基础数据时效性强、精度高,外业勘察、专业调查资料齐全,数据符合精度要求;

3、采用的各种相关数据及社会经济情况等背景资料的来源可靠,数据详实,具有时效性;

4、项目使用林地的方案科学,总体布局合理,项目选址得当,用地规模符合实际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有效;

5、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所做的评价全面具体、方法科学、论证充分;

6、采用的经济技术指标、参数、定额符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

7、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

8、提出的综合评价和结论性意见、措施及建议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9、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资料完整,附件材料及专题论证报告齐全。3 编写单位资质要求

凡是承担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单位必须具有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或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认证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

1、下列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由乙级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写。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需报国家林业局审核同意的占用征用林地项目。

(2)按照《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规定,需报国家林业局审批的临时占用林地项目。

(3)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征用林地项目。

2、下列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由丙级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写。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规定,除农村居民修建住宅以外的其他需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占用征用林地项目。

(2)按照《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规定,需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审批的临时占用林地项目。

3、其他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由丁级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写。4 有关调查技术标准和方法 4.1 林地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即: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4.2 占用征用林地类型

分为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用材林地(含采伐迹地)、经济林地(含采伐迹地)、薪炭林地(含采伐迹地)、苗圃地和其它林地。4.3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地调查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现地调查全面掌握项目区森林资源的基础数据,通过社会调查掌握项目区域及项目区的相关背景情况。现地调查主要采用森林资源采伐更新作业调查设计规程(即三类调查)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调查内容,更充分利用GPS等技术进行定位和求算面积。

现地调查应增加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古树名木的调查内容。4.4 有关补偿费标准

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财政、林业部门批准颁布的补偿费标准执行。鉴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补偿费标准可能会被重新修订或颁布,计算补偿时应执行各地的最新补偿费标准。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依据、报告组成及正文内容 5.1编写依据

1、有关的法律法规;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批复文件;

3、国家及行业经济发展长远规划,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项目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及项目区域发展总体规划;

4、有关生态公益林、商品林基地建设的专题报告文件,包括项目区及项目(周边)区域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有相关专题报告;

5、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有关政策规定及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6、项目区域有关经济技术指标;

7、国家颁布的有关社会、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5.2 报告组成

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由正文及其附件、附表和附图四大部分组成

1、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正文一般由以下各章内容组成: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项目区域及项目区背景情况 第三章 项目区拟占用征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第四章 占用征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综合评价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七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八章 相关说明

2、附件

(1)项目区森林资源调查报告和有关专业(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等)调查报告(2)拟占用征用林地各项补偿费用估算(包括估算范围、估算标准和估算结果)(3)其他有关材料

3、附表

(1)项目区林地分权属按占用征用林地类型面积蓄积统计表(2)项目区林地分权属各地类面积统计表

(3)项目区林地分权属、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组)各龄组面积蓄积统计表(如为经济林、应附分产期面积统计表)

4、附图

(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2)项目建设总体布局图(3)拟占用征用林地现状图 5.3 正文内容 5.3.1 总论

概述建设项目的提要情况、拟占用征用林地的总体情况及可行性报告编写依据等,包括:

1、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名称、业主性质(国有、集体、私有、合作、独资、外资、股份等)、隶属关系、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项目批准单位,项目建设的目标、投资规模及来源、拟用地规模、项目效益,项目提出过程及前期准备情况。

2、拟占用征用林地概况。包括拟占用征用林地的空间位置、拟占用征用林地面积蓄积、占用征用林地类型等。

3、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依据。5.3.2 项目区域及项目区的背景情况

包括项目的由来及提出等情况、项目区域及项目区自然地理(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情况)、社会经济(面积、人口、经济等情况),以及森林资源、重点野生动植物、风景名胜等基本情况。

项目区的情况调查,以涉及到的最小行政单位为范围,可以是行政村、乡(镇、林场)、县(区、市)及地(市)。

5.3.3 项目区拟占用征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1、需明确林地现状情况调查分析方法。拟占用征用林地的面积单位为公顷,保留4位小数;蓄积单位用立方米,保留1位小数;拟占用征用林地权属为集体的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权属为国有的以场(圃)为基本单位。

2、详细阐述拟占用征用林地的位置、地貌等基本情况,占用征用林地类型情况,林地的主要调查因子情况(地类、权属、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组)、面积和蓄积、龄组、经济林不同产期等),竹林记载株数。

3、调查项目区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情况,其中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要采用中文-拉丁文对照,要特别注明属于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物种情况。对于项目区内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境情况要认真调查与分析。5.3.4 占用征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林地资源及林木资源的影响;

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的影响;

3、对生态效能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森林生态防护效能(包括生态脆弱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4、对景观风貌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景观风貌的影响;

5、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6、对林业发展的影响。具体分析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林业发展的影响; 上述内容应分析项目施工期的可能影响,还应分析项目实施后的潜在影响。5.3.5 综合评价

对项目占用征用林地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

(1)立项依据是否充分,占用征用林地是否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对此,要综合分析项目与区域规划的协调情况,并从项目建设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效能出发,对拟占用征用林地的需求情况进行客观分析。通过该项目的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内容的可能作用和潜在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2)项目占用征用林地的建设条件是否具备,拟采用的建设措施是否优越,拟采用的保护和使用林地的措施是否合理

对此,要综合分析项目占用征用林地的选址情况,全面对比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林地的背景情况和现状,科学公正地分析该项目建设占用征用林地的选址是否科学,对林地的占用征用是否最小,是否立足于全局且有利于有效控制林地逆转。(3)项目占用征用林地的相关技术措施是否可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对此,针对项目建设特点,根据前述占用征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是否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措施,以减少占用征用林地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4)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包括防护效益,水土保持效益,景观效益)如何,是否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5.3.6 保障措施

指使用和保护林地的相关支撑和保障措施,包括技术保障、资金保障等,确保项目使用林地相关补偿费用的落实、森林植被的异地恢复、项目区内拟采用的就地植被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措施的落实等。5.3.7 可行性研究结论

根据前述项目背景情况和拟占用征用林地的情况调查、影响分析、综合评价及制订的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可行性结论(即占用征用林地是否确实必要、可行)。5.3.8 相关说明

说明项目关联单位(用地单位、最初接受申请的林业主管部门及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单位)对项目占用征用林地承担的责任,其中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单位须对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准确性、真实性负责。

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07-08-28 来源: 浏览次数:27

第一条为了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以下简称林权)登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履行林权登记职责。林权登记包括初始、变更和注销登记。

第三条林权权利人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拥有者。

第四条林权权利人为个人的,由本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委托的代理人提出林权登记申请;林权权利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委托的代理人提出林权登记申请。

第五条林权权利人应当根据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提出登记申请,并提交以下文件:

(一)林权登记申请表;

(二)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的委托书;(三)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证明文件;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

第六条林权发生变更的,林权权利人应当到初始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七条林地被依法征用、占用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林地灭失的,原林权权利人应当到初始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第八条林权权利人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一)林权登记申请表;(二)林权证;

(三)林权依法变更或者灭失的有关证明文件。

第九条登记机关应当对林权权利人提交的申请登记材料进行初步审查。登记机关认为林权权利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本办法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认为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说明不受理的理由或者要求林权权利人补充材料。

第十条登记机关对已经受理的登记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森林、林木和林地所在地进行公告。公告期为30天。

第十一条对经审查符合下列全部条件的登记申请,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予以登记:

(一)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位置、四至界限、林种、面积或者株数等数据准确;(二)林权证明材料合法有效;(三)无权属争议;

(四)附图中标明的界桩、明显地物标志与实地相符合。

第十二条对经审查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登记条件的登记申请,登记机关应当不予登记。在公告期内,有关利害关系人如对登记申请提出异议,登记机关应当对其所提出的异议进行调查核实。有关利害关系人提出的异议主张确实合法有效的,登记机关对登记申请应当不予登记。

第十三条对不予登记的申请,登记机关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提出登记申请的林权权利人告知不予登记的理由。

第十四条对于经过登记机关审查准予登记的申请,应当及时核发林权证。

第十五条按照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核发林权证的,登记机关应当将核发林权证的情况通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第十六条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林权证式样,并指定厂家印制。

第十七条发现林权证错、漏登记的或者遗失、损坏的,有关林权权利人可以到原林权登记机关申请更正或者补办。第十八条登记机关应当配备专(兼)职人员和必要的设施,建立林权登记档案。

第十九条登记档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材料:(一)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申请材料;(二)林权登记台帐;

(三)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涉及的异议材料和登记机关的调查材料和审查意见;(四)其他有关图表、数据资料等文件。

第二十条登记机关应当公开登记档案,并接受公众查询。

第二十一条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登记机关应当将当年林权证核发、换发、变更等登记情况统计汇总,并于次年1月份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林业采伐 篇3

在林业砍伐运送的过程中, 假如运用的方式不对, 就会对林业能源带来很大的损坏, 因此要选取准确的砍伐运送方法。假如没有控制的砍伐, 会导致林业能源的荒芜。在运送的过程中, 要留意运送路途的定制, 防止对路途两边的林业带来损坏。因此在林业能源开展管辖的过程中, 要运用合理的方法, 留意开采的方法, 确保林业能源的永续前进为主要宗旨。

1 林业采伐运输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经济的前进需求大量的能源供给, 因此也一定要对林业能源开展正确砍伐, 那么对林木的砍伐肯定会对林业的前进带来作用, 对林业生态体系, 野生动物的呵护, 生态状况等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因此在经济前进以及林区前进中出现了冲突, 那么就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均衡两者间的关联。在林业砍伐以及生态状况呵护部分产生了冲突, 对林业能源的砍伐, 就会损坏林分构造, 破坏生物链, 对生态体系带来很大的损坏。不过在人口数量日益增多和经济飞速前进中, 又急切需要大量的能源供给。在生态状况受到损坏的局面下, 对人类的生存带来胁迫, 因此人类也愈来愈关注到林业在生态现状中的关键性, 认识到林业能源的降低对环境的损坏性, 这在对森林能源的运用部分存在很大的矛盾。想要完成对林业能源的呵护, 并且又能确保经济的永续前进, 就必须使用合理适宜的砍伐方法, 使用合理的管理思想, 优秀的砍伐运用方式, 培育出一批高品质的林业砍伐运用工作者, 减少砍伐运送费用, 提升经济利益。

2 减少采伐干扰的途径

2.1 提高森林生长量和收获量

对林业能源的砍伐会使树木量降低, 因此能够经过增多林业的成长量以及收获量来减少砍伐所形成的困扰。在单位面积上提升林业的生产量, 提高幼苗的存活率, 能够经过下面方法来完成:

2.1.1 以人工林为主要发展方向

在工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 对林业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多, 因此要增强林业的生产量。自然林在运行管辖的程序中, 存在很多的耗用, 同时自然林的耗用对动植物的种类存在不良作用。假如使用人工林取代天然林是不合理的, 不过假如在农荒地抑或已退化的位置栽植人工林是可行的, 不光提升了林业的生产量, 并且还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2.1.2 应用营林知识

经过运行林举措、立木蓄积革新以及别的林分培养措施能够增强林木纤维成长量。很多运营林业技术的不足是因为金融投资获利中间隔得时间久。所以, 要把运营林技术当做砍伐工作的一个部分, 在使用选择砍伐体系时更需要这样。

2.1.3 减少木材废弃物

经过有关的调研证实, 在很多的国家区域中, 从树木的砍伐到最终的制造木材体积大多只余50%, 导致大量的木材形成了浪费消耗。因此说能够经过降低在对木材的砍伐、运送和最终的制造步骤的耗用, 来提升木材的运用效率, 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木材的有效运用。

2.2 采取政策措施

在对林业开展的砍伐运送过程中, 要创建健全的法律制度, 对林业的开采运送作业开展监管管辖, 防止长久的开采运送对生态的损坏。

2.2.1 建立森林采伐实务规范。

在认识到林业前进关键性的形势下, 我国的专业机构和社会民众要对林业永续前进有了充足的注重, 不过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 又会存在矛盾。在创建了林业开采砍伐事务标准之后, 能够对林业能源开展科学的运行以及运用, 为有关的林业部门工作者供应了参考的规范, 使林业能源不仅可以呵护生态环境, 还能够达到生产者的需求。

2.2.2 FAO的森林采伐实务规范范本。

世界粮农组织范本主要为各国在制定自己的森林实务规范时提供参考。其具体目标是改进森林采伐实践以提高木材利用水平, 减少采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确保未来的森林能永续经营, 并提高林业对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率。这一范本设定:森林可持续经营要求采伐作业做到:全面的采伐规划设计;对采伐作业的有效实施和控制;对采伐的充分评测;有一支能胜任并有充分激励的劳动队伍。

2.3 技术措施

新技术出现不一定就能使采运作业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研究表明, 在地面长期被雪覆盖的地区, 冬季采运比其它任何采运方式对土壤的保护都更有效。畜力集材对森林的干扰通常也比其它任何集材方式都低得多。当然, 林业新技术值得加以探索。以下列举经济上有效且环境上可接受的森林采伐运输技术的新进展。

2.3.1 林区道路

在对森林的运行以及开采运送作业中, 林区道路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些区域乃至是国家公路网络建筑的构成。假如林区道路策划和建筑不相符, 就会导致水土出现流失现象, 因此对林区道路开展科学的筹备策划是非常必要的。能够运用车载称重体系完成对所负荷的重量开展准确的计算, 防止由于重量超重对道路带来的破坏。

2.3.2 联合采伐和加工处理技术

过去十多年中, 最重要的采伐新技术是可选材长的伐木-造材联合机。它与集材车配合作业, 即组成目前对伐区干扰最小的一种地面采集系统。该系统与油锯伐木和地面集材相比, 生产率可提高10倍, 生产成本减少30%~50%, 适用坡度可达35%以上。虽然该技术目前只限用于直径相对较小、树干通直且枝丫较小的林分, 但通过重要的改进将可应用于处理直径较大、树干弯曲或带大枝丫的林木, 如用于阔叶树的采伐。

2.3.3 行走伐木机

行走伐木机不仅能前进、后退, 而且可以侧行和斜行, 需要时还可以原地转向。与传统的轮式和履带式集材机相比, 大大减少了与地面的接触和相对运动。行走机械可跨越障碍物并自动适应不规则的林地条件, 机械离地间隙可在20~120cm之间调整变化。今后几年将对该机械作进一步的测试, 以决定其能否用于大规模的生产作业。

2.3.4 地面集材系统

大型机械对土壤造成干扰从而长期影响林地的生产力, 其作用效果还没有完全弄清, 值得加以探索。近年来, 有关地面集材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减少这些干扰上。已开发的一些对地压力小的集材机采用了履带式底盘或高浮轮胎。随着对天然林择伐的增加, 为了减少对剩余林木和植被的破坏, 采用了设定集材道、提供详细设计和地形图、标志采伐木等做法。为了减少原条集材造成的损害, 将集材机与联合机配合使用。

2.3.5 索道系统

虽然索道集材系统一般可认为对周围环境干扰相对较低, 但仍然需要进行仔细的设计并要求有熟练的作业人员。在进行择伐作业时尤需如此。因此, 与索道集材有关的进展主要是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上, 目的是用于设计或者教学。对索道集材机械本身的研究较少。

3 结束语

林业采伐 篇4

自查报告

根据《省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森林采伐管理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国家林业局将来我区开展森林采伐情况调研。为积极配合这项调研活动,××区林业局对全区2006-2008森林采伐管理工作实际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和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森林资源状况

根据2004年调整数据,××区林业

总面积为公顷,有林地面积公顷,总蓄积量为立方米,比1999年蓄积量增加%。其中生态公益林公顷,主要分布在××区的东部、中部地带,其他乡镇房前屋后的天然林也划为生态公益林;商

品林面积19033公顷,总蓄积量为立方米,商品林主要以××区南部为主,其他乡镇街也有少量的分布。

二、2006-2008森林采伐限额及林木采伐计划执行情况

1、“十一·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依据及执行情况

××区“十一·五”森林采伐限额编制于2004年11月底开始正式进行外业数据调查。依据有关资料: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1/1万地形图、原始小班卡片,2004年国家重点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资料,以及2000年至2004年森林采伐统计资料及造林资料(含退耕还林、环城生态工程、新造林面积)等,到实地进行全查和抽样调查。全查以国有林场、驻军部队等为单位独立编限;抽样调查分三个层次进行,即全区及乡镇、村。外业完成后进行内业数据统计整理,统计森林资源状况,分项编制我区森林采伐限额量。全项工作历时半年多,于2005年8月编制完成。

“十一·五”期间,我区认真落实了《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通知》(鄂政发[2006]31号)和《省林业局关于认真做好“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代限额管理工作的通知》(鄂林资[2006]167号)文件精神。根据我区森林资源现状,为进一步作好“十一·五”期间森林采伐管理工作,积极探索人工商品林中的工业原料林的合理经营利用,深入研究人工商品林中工业原料林的采伐管理与措施,全面保护天然林资源,坚持以生态优先,按计划采伐原则。根据“十一·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下达定额为89800立方米。2006-2008年我区实际生产木材总量为54397立方米,占限额总量的%,其他分项限额都未突破限额范围,在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上有效控制了我区的森林消耗。

2、2006—2008木材生产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上级下达我区木材生产总计划为16600立方米(含国有林场600

立方米及追加计划3000立方米)。全区年林木采伐许可证发证量为立方米,占计划96%。按采伐类型:主伐立方米,抚育立方米,更新立方米,低改立方米,其它立方米(其采伐主要用于工程征占用林地的林木采伐)。按其消耗结构:商品材采伐量立方米,出材量立方米,出材率65%;非商品材立方米。其中:(1)人工林总量立方米;(2)天然林总量立方米(主要用于林地征占用、防火通道建设采伐)。

2007年上级下达木材生产总计划22000立方米(含国有林场、追加计划5000立方米)。全区年林木采伐许可证发证量为立方米,占计划%。按采伐类型:主伐立方米,抚育立方米,更新立方米,低改立方米,其他立方米(用于工程征用占林地的林木采伐)。按消耗结构:商品材采伐量立方米,出材量立方米,出材率66%;非商材立方米。其中:(1)人工林总量立方米;(2)天然林总量立方米。

2008年上级下达木材生产总计划

20000立方米(含国有林场)。全区年林木采伐许可证发证量立方米,占计划的%。按采伐类型:主伐立方米,抚育立方米,更新立方米,低改立方米,其它立方米。按消耗结构:商品材采伐量立方米,出材量立方米,出材率66%;非商品材立方米,其中:(1)人工林总量立方米;(2)天然林总量立方米。

3、建立健全森林采伐管理制度

上一篇: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下一篇:网织红细胞分析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