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研究

2024-06-04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研究(共10篇)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研究 篇1

森林采伐限额是上级森林主管部门依据法定程序和方法制定的, 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 具有法律效力的特定行政区域或管理单位每年以各种方式采伐消耗的森林资源蓄积最大限额, 是国家对森林和林木采伐限定的最大控制指标。依照森林法, 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产量的原则, 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 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 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 对包括超限额采伐在内的滥伐林木的行为, 滥伐林木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项法律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 而对于一项法律制度的完善, 必须充分考虑个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在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 为该项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1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问题

虽然国家对采伐限额的管理有所调整, 对制度的执行也越发严格, 但超限额采伐依然存在, 这说明采伐限额制度的执行甚至采伐限额制度本身都面临着许多需要考虑的问题。综合起来, 该项制度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凭证采伐制度的执行力不从心。

经国家批准的森林采伐限额必须分解并分配到森工企业及林场才能得到落实, 但是指望被分配到采伐指标的单位自觉地按照限额进行采伐是不现实的, 因此, 为了使限额采伐制度得以执行, 除了由主管部门对限额采伐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之外, 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还规定了凭证采伐制度。《森林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 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还对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核发权限作了相应的规定。凭证采伐制度是保证森林采伐行为能够按照核定的采伐限额及木材生产计划进行的管理制度, 林政部门也正是通过核发采伐许可证实现对采伐限额的监督管理, 核发采伐许可证的部门不得超过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发放采伐许可证。但是, 至今为止许多林政部门仍然存在超限额发证、关系证的情况。

1.2 采伐限额编制依据的不准确。

科学而准确地编制采伐限额是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达到逐步增加森林面积及森林蓄积量的目的的首要保证, 可以想象, 如果采伐限额的编制本身就是不准确的,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功能就无法实现。具体的单位特别是国有林场, 由于首要的目标是发展地方经济及维持本单位的生存与发展, 他们更少甚至根本不愿意考虑管理的生态效益, 加上现有的体制缺乏促使在管理中注重生态效益的内在及外在激励, 他们显然更倾向于通过多报采伐限额来获得经济效益。

1.3 超限额采伐现象依然严重。

本来, 森林采伐限额作为国家对森林和林木采伐限定的最大控制指标, 是具有法律强制力的,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 但现实的情况时, 虽然国家每年都限定了采伐数额, 但超限额采伐实际上在我国森林采伐中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无证采伐问题也仍然突出。

1.4 对超限额采伐行为的处罚左右为难。

不能得到执行的法律制度比没有制度更可怕。对于违法限额采伐制度的行为, 森林法、刑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确定的处罚措施是明确而且严厉的, 但是, 很多超限额采伐行为是由地方政府与企业法人引起的, 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完全是为了公益事业被迫超限额采伐, 对于这样的“违法”、“犯罪”行为, 执法部门、司法部门处理起来常因他们毕竟“事出有因”而感到左右为难。

1.5 现行的采伐限额制度妨碍了社会资金投资森林的积极性。

社会资金投资森林无疑是利国利民利己的事情, 从所有权的层面考虑, 社会资金投资森林所形成的林木应当属于投资者所有, 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处分自己的林木, 这是所有权的本义也是市场经济的本义。

2 完善现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意见

2.1 对改革现行采伐限额制度的观点的评析

无论是森林管理部门、森林从业人员还是研究人员, 都意识到了现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存在的弊端并纷纷提出改革和完善现行采伐限额制度的设想。综合起来, 关于改革采伐限额制度的观点主要有三类:

2.1.1 认为应当取消采伐限额制度。

该种观点认为, 不允许或限制经济人采伐林木, 好像是保护了森林, 事实上是打击了经济人从事生产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限额采伐及采伐许可证制度纯属多余, 国有森林谈不上限额采伐, 也没有必要实施限额采伐, 国家完全可以根据生态需要和木材市场拟定生产计划, 行使自己的所有权。集体所有、个人所有的林木, 他们自己会权衡何时采伐、采伐多少, 无需政府参与。

2.1.2 认为应当将采伐限额制度仅限定在国有林区。

该种观点认为, 应当取消对集体林和私有林所采取的强制性的采伐限额制度, 将采伐限额的适用范围缩小到国有林区。考虑到我国国民生态观念及生活水平的现实, 特别是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 取消对私有林的采伐限额约束也是值得商榷的。

2.1.3

认为应当在实行森林分类管理及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坚持并改革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自2002年始, 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改革现行采伐限额制度的文件, 都体现了这一观点。在法定的采伐限额内确保用材林、私有林的采伐要求。根据我国现在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 这一措施应该是恰当的选择。

3 完善森林限额采伐制度需要采取的措施

为了保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确实有利于使我国的森林发展从木材向生态转变, 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对该项制度加以完善。

3.1 尽快完成森林分类区划。

由国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森林分类区划标准与方法, 各地按照区划标准与方法尽快完成森林分类区划工作, 在将森林资源区划为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基础上, 将公益林进一步区划为国家重点公益林和地方重点公益林, 将商品林进一步区划为天然商品林和用材林。

3.2 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 对公益林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给予相应的补贴;对集体及私人业主营造的林木被区划为公益林的, 由国家收购, 不愿意被区划为公益林的, 当地主管部门应当与集体或私人业主签订禁伐、限伐协议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3.3 根据森林分类区划制定不同的限额采伐措施。

对于重点公益林特别是国家重点公益林, 实行禁伐, 严格保护, 对于天然商品林实行限伐措施, 确保商品林的采伐额度。对天然商品林和商品林分别编制采伐限额并执行。

3.4 加强采伐限额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

应当加强对公益林、天然商品林在伐区调查设计、伐后验收、采伐更新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虽然对商品林的采伐限额予以放宽, 主要由管理者按照森林方案确定, 但是, 商品林的采伐同样事关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 因此, 管理者应当严格按照森林管理方案的内容实施, 主管部门则应当加强对森林管理方案实施的监督检查。

摘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我国《森林法》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 是森林采伐管理的重要内容, 目的是通过对森林采伐数量的控制来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该项制度与森林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 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则成为了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总结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也提出了完善该项制度的意见。

关键词:森林,采伐限额,问题,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森林.科学出版社.1997.

[2]林学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研究 篇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局:

林业局《关于全国“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请示》(林资字〔2016〕3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林业局审核确定的全国“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见附表),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实施采伐限额管理,对保障我国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坚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确保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

三、“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是每年采伐森林、消耗林木蓄积的最大限量,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不得突破。采伐限额要分解落实到限额编制单位,省、市级均不得截留,不同单位间的采伐限额不得挪用,同一单位各分项限额不得串换使用。因重大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需要采伐林木且在采伐限额内无法解决的,应上报国务院批准。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限额另行确定。

四、各级人民政府要健全领导干部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把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林地保有量和天然林保护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要不断创新森林经营管理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森林经营者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科学开展森林培育和采伐。对因保护不力致使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

五、林业局要进一步细化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措施,并对各地执行情况组织定期检查,检查结果向国务院报告。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森林经营的监管、指导和服务,依法打击乱砍滥伐、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确保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

附件:全国“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汇总表

国务院

2月4日

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的探讨 篇3

关键词: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2.001

限额采伐制度和凭证采伐制度是我国森林采伐管理的两项基本制度,在1985年实施的《森林法》中有明确规定。实行限额采伐的目的是科学、合理、永续地开发利用森林资源,避免大规模、盲目采伐破坏森林;凭证采伐是落实采伐限额的具体管理措施,限额采伐制度和凭证采伐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的不利局面,为促进我国森林资源增长、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批转林业局关于全国“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审核意见的通知》指出:“非规划林地上的林木,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由经营者自主经营、自主采伐,具体管理办法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制定。”这进一步明确了限额采伐制度的适用范围,同时并没有规定“非规划林地上的林木采伐可以不办理采伐许可证”。因此非规划林地上林木的采伐要按照《森林法》的规定,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在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时不受限额指标控制。目前我国正在进行集体林采伐管理改革和完善,其总体目标是:改革集体森林采伐管理服务模式,简化审批手续,执行采伐限额公示制度,建立、健全新模式,开放和透明的管理服务;创新采伐管理模式,并逐步建立森林分类管理机制;改进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并逐步实现从限额指标管理向采伐备案管理的转变,建立以森林管理计划为基础的可持续森林管理的新系统。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控制森林资源过度消耗不要触摸不可逾越的红色“高压线路”,因为森林资源的过度消费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过度危害,已经影响了林业的全面健康发展。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配套改革全面展开,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政策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

1 实行明确的采伐规定

很多国家对森林采伐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如禁止在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计划或国家公益林的地方进行天然林采伐;在所有已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计划或许可的天然林地中设立了完全禁止采伐、保持原始的自然状态;可以依据某一林地年度或特定时期内的产量确定可持续采伐率,并明确相应受损木或枯木的保护措施;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限额采伐;规定对某些阔叶针叶树种将采取低影响的采伐形式。

2 控制更新采伐的强度

有的国家还规定,实施采伐作业时,保留林必须保留,促使林木更好更快地生长,同时应当尽量避免采伐区外的林木受到损害;采伐时,应避免对土地的损害,以保护林分的生长条件。相关部门还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林木的生长,有利于林木水土保持和土壤维护。还规定了,造林应该在开始更新伐5年之内或完成更新伐3年之内完成。

3 倡导林木的天然更新

芬兰规定,林木的间伐必须保证保留有良好长势的树木。如果在采伐前通过对林分的评估,发现该地的立地条件、土壤和地表植被有利于自然下种,森林的更新就应该尽量采用天然更新的方式。因为这样既促进了树木的增长,又符合树木的生长规律。

除此之外,对采伐林木有两条重要规定:幼龄林不允许采伐,如果是皆伐不能超过规定的面积。还有严格规定,树木皆伐后必须在限期内补栽,保证林地的面积不受损失,在条件较好的地方,一般采用天然更新,也可以采用人工更新。

我省农田防护林在中西部地区,以县、乡(镇)规划和建设为骨架,道路两边的树木高速公路是保护身体的框架,和占农田防护林的比例更大。这一部分森林树木等林业土地、规划不合理利用,将极大地破坏生态环境。因此,树木沿着铁路、公路应该清楚地划分绿化树木,保护森林树木和所有权。县一级可以合理计划这一部分树木的采伐。

4 关于采伐后更新

实行采伐后更新后的制度。为了确保森林土地皆伐后可以更新,更新后新建系统必须建立,限制对森林采伐及时更新,和保证金返回措施。省级部门和机构如果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将更有利于该系统的实现。如果村屯原林带已经扩张成为森林,这部分应由村民更新,不纳入原来的林种管理。

参考文献

[1] 龙新毛,张向前.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5,(1).

[2] 张默涵,郑瑶.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研究综述[J].中国林业经济,2013,(4).

[3] 欧阳勋志,谢传金,吴自荣.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J].江西科学,2008,(6).

[4] 李明.完善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研究 篇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决策、新举措,其中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明确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按照这个要求,提出了经济领域众多新的重大改革举措。现行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也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因此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对于管好、经营好、利用好宝贵的森林资源,解决当下社会经济发展及林农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国家设定的森林采伐改革的目标,从限额指标转为采伐备案管理,势必会转变农户的森林经营行为,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此种改革对于农户的采伐行为影响以及此改革所带来的挑战和问题仍然值得探讨。

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建立,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基于林业发展的需要,历经了一个曲折艰难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我国森林资源面临枯竭,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法规明确规定了以需定产,保证木材的消耗量必须低于木材的生产量,严禁非法采伐。同年,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更好的实施,我国颁布了《制定年森林采伐限额暂行规定》,法规明确规定了各个省份的年采伐量。从此,我国的森林采伐管理由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转入森林采伐限额。其后,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从“八五”期间的消耗结构分项管理向“九五”期间的采伐类型分项管理过渡,“十一五”期间第一次开始提出将采伐限额和森林管理相结合的方案,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要明确编限范围、编限单位、合理年伐量测算方法,以及规范林木权属、林分起源、森林分类、树种(组)划分、采伐类型、采伐年龄、龄组划分、生长率以及出材率等技术指标。国家林业局近日下发《关于编制“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工作的通知》,对各地做好“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本研究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基于浙江省采伐限额试点县(市)的实地调研,分析在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约束下农户采伐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找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及建议,为政府推动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理论研究

为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林木用材相协调,应当建立可持续森林采伐制度,该制度首先必须明确可持续森林采伐内容,核心在于建立可持续森林采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蔡斌等,2009)。黄斌和张兰花分别分析了采伐限额制度对林农抚育采伐行为、采伐决策的影响。黄斌认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不影响农户抚育采伐决策,农户抚育采伐决策主要受到抚育采伐技术规程、抚育采伐的木材生产成本、短小材和小径材市场价格的影响;张兰花则基于林农采伐成本的视角,通过运用政府与林农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来探讨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对林农采伐决策的影响,得出限额采伐管理制度是导致“林木滥伐”的重要因素(黄斌,2010;张兰花等,2010)。葛文光等(2011)基于河北省3个平原试点县的调查,就林农对现行林木采伐管理改革的认知、评价和意愿进行考察与分析,并在尊重林农意愿的基础上,对完善非公有制林木采伐管理改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耿玉德等(2013)运用Fuzzy方法识别和选取了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中关键制约因素,并运用ISM方法对采伐限额制度制约因素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层级划分,并把制约因素分为国家、林业管理部门和林业生产经营者3个层面。徐珍源等(2004)研究如何有条件地取消采伐限额政策以提高林业生产主体从事林业投资的积极性,以及如何采用经济激励制度来解决由于取消采伐限额政策可能带来的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使林业企业有发展的动力,环境保护能持续有效。

3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

随着集体林改制度改革和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一些学者注意到现行的采伐限额制度存在一些急需改善的问题。不少学者还从其他方面来阐述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陈济友、刘义和谢守新等各地林业厅相关人员还分别分析了江西省、东北及内蒙古林区以及湖南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管理工作情况,并指出了森林采伐管理面临的问题(陈济友等,2011;刘义等,2002;谢守新等,1998)。吴华香、王清军、李锴和田明华从采伐限额编制依据的准确性收到质疑,超限额采伐现象依然严重,凭证采伐制度的执行力不从心,现行的采伐限额制度妨碍了社会资源投资林业的积极性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吴华香,2014;王清军,2010;李锴等,2004;田明华等,2003)。位俊波、宫丽彦、吴雪燕和李俊杰从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与经营方案等脱节,森林采伐管理制度难以平衡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不合理、不科学等方面指出了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仍需改进的地方(位俊波等,2011;宫丽彦等,2010;李俊杰,2005)。李俊杰和祝令辉还指出,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仍存在林木采伐许可证发放不规范,伐区调查设计粗放,采伐作业管理流于形式,伐区凭证采伐率不高等问题(李俊杰,2005;祝令辉,2001)。沈文星(2004)还指出,木材加工业迅速发展加大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难度,采伐限额制度限制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4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对策建议研究

针对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众多学者提出了各自相应的对策建议。龙新毛和谢守新分析了湖南省森林采伐管理的现状,提出要调整森林采伐限额结构设置,改进采伐限额编制与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森林采伐技术体系框架,改革和完善森林采伐管理政策(龙新毛等,2005;谢守新等,1998)。不少学者还从其他方面来提出改进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政策措施。吴华香和李锴从尽快完成森林分类区划,根据森林分类区划制定不同的限额采伐措施,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加强采伐限额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等方面,提出加强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具体措施(吴华香,2014;李锴等,2004)。吴雪燕和王清军还指出,应科学编制采伐限额,以确权和分类为指导,建立许可与备案结合的采伐审批制度,突出森林经营方案审查,加强经营指导和采伐技术培训,建立采伐公示制度,增加公众参与程度(吴雪燕,2010;王清军,2010)。陈济友、刘义和李远畴等各地林业厅相关人员还分别分析了江西省、东北及内蒙古林区以及黑龙江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管理工作情况,并提出了加强改进森林采伐管理的对策措施(陈济友等,2011;刘义等,2002;李远畴等,1998)。李俊杰和祝令辉还从严格执行伐区调查设计规程、健全完善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度、加大林政执法力度、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办法(李俊杰,2005;祝令辉,2001)。

摘要: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是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根基。然而,随着人地矛盾的加剧,林地流失状况严重,林地保护管理形势严峻。通过对浙江省采伐限额试点县市的实地调研,分析在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约束下农户采伐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找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及建议,为政府推动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森林,采伐限额,采伐行为

参考文献

[1]张广胜,罗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采伐限额与林农生产决策[J].林业经济,2010(12):51-55.

[2]黄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林业收入的影响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06):63-67.

[3]黄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农户抚育采伐行为的影响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0(01):60-64.

[4]宫丽彦,展洪德.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问题研究[J].林业经济,2010(6):105-109.

[5]张兰花,江家灿,杨建州,等.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对林农采伐决策影响分析--基于采伐成本的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06):511-515.

[6]吴雪燕.森林资源采伐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2020年我国减排目标为视角[J].农村经济,2010,(07):36-38.

[7]王清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森林采伐管理体制变革研究--兼论森林法的完善[J].东南学术,2010(05):20-25.

[8]王清玲.林改后永安市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探索[J].林业资源管理,2009(05):1-4.

[9]蔡斌,周伯煌,刘刚.可持续森林采伐初探[J].林业科学,2009,22(09):138-141.

[10]朱磊,李永岩,马国青.南方集体林区人工用材林按面积限额进行采伐管理的改革探索[J].林业资源管理,2008(02):15-18.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研究 篇5

贵州省林业厅(2011年8月)

一、什么是森林采伐限额?它是怎样制定的?

答:森林采伐限额是《森林法》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是对森林资源采伐利用采取的一项保护性措施。森林采伐限额是指各市、县和有关限额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每年采伐消耗林地上胸径5厘米以上(含5厘米)林木蓄积的最大限量。

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法定程序:根据森林资源现状,测算其可承受采伐消耗的最大承载能力,并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客观需要,经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测算,报同级人民政府平衡、汇总后,逐级上报国务院审批。经国务院批准后,再由省人民政府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

森林采伐限额的执行期为5年。当前,我省正在执行“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全省每年年林木采伐限额是842.3万立方米。

二、“十二五”期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政策比“十一五”作了哪些较大的调整?

答:为深入推进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森林采伐管理配套政策 改革,充分落实广大林木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处臵权、保障收益权,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林业厅关于分解下达全省“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意见的通知》(黔府发[2011]13号),在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政策上较“十一五”期间作了以下12个方面的较大调整:

1、每个县(市、区)可以预留不超过10%的限额指标,以解决因自然灾害、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森林经营保护等特殊情况的采伐指标,便于基层林业主管部门统筹管理,满足抗灾抗灾抢险、保障民生等重点工作的需要;

2、短轮伐期用材林采伐具有优先采伐权,采伐指标不足可以占用其他人工林限额进行采伐。有利于经营者加快森林培育,缩短经营周期,提高林地产出,促进群众增收;

3、公益林抚育和其他采伐指标不足可以占用更新采伐限额指标,商品林抚育和其他采伐指标不足可以占用主伐指标。这是因为:一是我省中幼林面积、蓄积占全省森林总面积、总蓄积的70~80%,比重非常大,大量中幼林需要抚育,以改善林分卫生状况,提高森林质量。二是因为我省属自然灾害较多的省份,森林火灾、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较多,林木受灾严重,每年损失森林蓄积基本都在20~30万立方米以上,受灾林木急需及时清理。三是“十二五”期间,我省有一大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将陆续上马,这些工程征占用林地后采伐林木需求量大。为保障这些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工建设,将采伐指标优先安排工程建设是必要 的;

4、年度间的木材生产计划可以依据森林经营方案作调整,实现指标管理与早期规划相衔接,有利于促进自主经营。对已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并审批备案的,可以依据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的合理年伐量调整年度间木材生产计划,提高了森林经营者的采伐自主权,也增加了指标管理的灵活性;

5、对因自然灾害、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等特殊情况下,经批准且办理林木采伐手续后的林木采伐期限及计划指标执行期限到期后,可以在办理延期手续后,顺延至下一年度,以方便清理受灾林木和保障工程建设。

6、森林采伐限额按蓄积量单项控制管理,不再实行蓄积量、出材量双向控制。避免因树种、材种差异以及造材水平与利用水平等影响,导致蓄积量、出材量难以同步,常常出现出材量不足而蓄积量尚有节余的问题。

7、天然林保护工程县(市、区)继续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因自然灾害、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森林经营保护等特殊情况确需采伐天然林的,按程序上报省林业厅批准后,可占用自有天然林采伐限额,天然林采伐限额不足的,可以占用人工林采伐限额。经封山育林、补植补造等人工措施培育的乔木林、灌木林,以及人工造林地上天然更新的林木可以作为人工林进行管理。

8、竹林,以及非林地上林木的采伐,不纳入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由经营者自主经营,自主采伐,不需办理林木 采伐许可证。所采伐木材需运输销售的,凭当地村委会或乡镇林业工作站证明作为木(竹)材合法来源的依据,到林业部门办理木材运输手续,凭证运输。

9、推行集体林简易伐区设计,简化林木采伐申报手续,减少采伐审批环节,提高森林采伐审批和办证效率。

10、改革管理方式,森林采伐由森林经营者对伐前、伐中、伐后自主管理,林业主管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督促森林经营者认真履行凭证采伐的法定义务。

11、皆伐作业按照面积控制采伐,核定采伐量。减少技术标准、系统误差等因素造成蓄积、出材量不同步,影响测算准确性的问题。

12、改进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管理制度。对农村居民采伐自有的木材出售,办理木材运输证时不需提交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即可办理木材运输手续,方便群众。

三、“十二五”期间,哪一类公益林不能采伐? 答: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有关要求,国家级公益林中的一级公益林禁止采伐,但因工程建设征占林地,改变林地用途确需采伐一级公益林的除外。

国家级公益林的一级公益林范围主要有:

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江河源头的林地。2)山体坡度46度以上江河两岸的有林地、灌木林地。3)重要水库周边的有林地、灌木林地。

4)山体坡度46度以上地区的有林地、灌木林地。其它国家级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在按程序上报市(州、地)或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开展更新采伐、抚育采伐和其他类型的采伐。

四、目前申办林木采伐许可证需要哪些手续? 答:一般情况下,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申办林木采伐许可证应当提交林木的所有权证书或者使用权证书、采伐区调查设计文件和上年度采伐更新验收证明;其它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交林木的所有权证书或者使用权证书、伐区调查设计表及附图,上年度有采伐任务的要提交采伐更新验收证明。

除此之外,因采伐被占用征用林地上的林木,还应提交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采伐自然保护区以外的珍贵树木的,还应提交省林业厅的专项批文。因科学研究、人工培育、文化交流等特殊需要,以及因自然灾害死亡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需采伐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树木的,还应提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证》;因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修建防火通道、防火隔离带等需要清理或采伐林木的,还应提交相关部门的审批文件或书面意见。

五、如何理解皆伐作业按照面积控制采伐,核定采伐量? 答:由于伐区调查使用的数表只能反映一定区域的平均水平,而不同伐区存在地理位臵差异、林木生长差异及林相状况差异,即使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设计,一些伐区设计的出材量与实际出材量之间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对于皆伐伐区,由于非主观因素,伐区实际出材与调查设计出现超出精度误差的,只要皆伐的地点、面积、边界与调查设计相符即可视为按面积控制采伐,允许按照实际出材核定采伐量。若伐区采伐量超过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数量的,超过部分不视为滥伐,允许在采伐期限内补办超出部分的林木采伐手续。

浅谈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制定 篇6

实行年森林限额采伐是我国《森林法》规定的一项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基本制度, 也是国家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的重要手段。10多年来, 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紧紧围绕限额采伐这个中心, 初步建立了全额管理, 分类控制的采伐限额管理体系, 对保护森林资源, 控制森林资源消耗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实现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做出了贡献。并且, 有利于发挥森林资源的消耗, 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 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2 制定森林采伐限额的依据

2.1 制定采伐限额必须正确理解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的法规。

《森林法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全民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营林业局、林场、农场、厂矿为单位, 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及农村居民自留山的林木以县为单位;根据合理经营和永续利用的原则, 提出森林采伐限额指标, 逐级上报,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汇总, 平衡, 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 报国务院批准。”这里对制定采伐限额的单位规定制定采伐限额的原则是“合理经营, 永续利用”, 而不是消耗量低于生长量。《森林法实施细则》并规定“除了用材林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超过用材林总蓄积量的三分之二的个别省、自治区以外, 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必须按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 核定年森林采伐限额。”由此可见, 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定采伐限额的依据, 并不是省以下制定采伐限额的依据。

2.2 制定采伐限额必须依据生产的需要。

林业生产有自身的生长规律, 由于森林资源既是劳动产品, 又是生产资料。作为生产资料的森林资源其有不断扩太, 才能生产更多的本材, 因此, 消耗量低于生长量, 使森林资源不断增加, 是符合扩大林业再生产要求的, 它既是必须遵循的法律依据, 又是必须遵循的生产原则。但是, 当前林龄结构极不台理, 从某一空间来说, 消耗量低于生长量就不是必须遵循的唯一原则, 如果用材林的成过熟林多, 消耗量就可相应大于生长量, 如果用材林的成过熟林过少, 消耗量不但必须低于生长量, 还必须遵循不得采伐中幼林, 破坏森林资源的原则。如果空间缩少在采伐地上, 采伐当年生长量已等于零, 资源消耗量必然无穷大于生长量。采伐限额是落实在采伐地上的行为, 因此, 从采伐限额的落脚点一一采伐地来说, 它遵循的原则不是消耗量低于生长量, 而是在单位面积采伐地上得到年采伐量的最高值, 年单位面积采伐量是越多越好, 而不是限额采伐。

2.3 制定采伐限额依据市场的需要。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林业生产必须遵循自身规律, 扩大再生产, 但是决不能忽视扩大再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当前在供需矛盾紧张情况下, 也必须在节约消费原则下, 力求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的最低的基本需要, 否则即使有法律的严肃性, 人们也会千方百计的避过法律或顶着法律, 突破限额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所谓林农要求最低限度解决为维持生活问题的经济收入, 地方政府要保证地方财政收入, 维持地方事业的发展, 社会要满足自己对术材与林产品的需要, 三股力量拧在一起, 过低的采伐限额, 那能不被突破呢?与其过低的采伐限额不断被突破, 造成无法解决的乱砍滥伐, 不如在制定采伐限额时, 适当考虑人们的基本需要。在森林资源上的公开“赤字预算”, 比被动的资源危机难道不好一些吗?法律, 生产, 消费三个观念是制定采伐限额必须统盘考虑的相关因素, 它们相辅相成, 是缺一不可的, 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制定采伐限额, 才能既促进林业生产发展, 又有利于满足消费者需要, 并为社会共同接受。

采伐限额在一个规定的时间点上, 是一个不变数, 一经法定手续确定下来, 就必须认真执行。但是把一些规定的时间点联系起来, 它就是一个动态的可变数, 将随着林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森林资源的增加, 林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当然也可能因林业经营管理混乱, 森林资源下降, 林业生产受到破坏而不断减少, 因此, 在林业生产发展的长河中, 我们必须从林业生产的特点出发, 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增加森林资源, 使森林采伐量能从限额中解脱出来, 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摘要:本文就实行年森林限额采伐是我国《森林法》规定的一项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基本制度, 也是国家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的重要手段, 对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的依据进行简单分析。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研究 篇7

1 目前我国森林采伐限额控制制度存在的具体问题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 在规范林业开采工作,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家林业相关部门针对林业开采的实际情况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森林采伐限额方面的制度, 希望通过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制定来有效地规范森林采伐行为, 控制超限额采伐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尽管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对森林超限额开采具有一定的规范与制约作用, 但这一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超限额采伐问题的发生, 超限额采伐问题依然时有发生, 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依然存在问题, 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就目前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贯彻落实的情况来看,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采伐限额编制依据的准确性受到质疑

我国对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依据森林资源的所有权不同而略有差别, 全民所有的森木资源由林业局、林场等主管单位依据合理经营与永续利用的基本原, 并根据所拥有的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编制森林采伐限额指标, 并就该指标向上级进行汇报, 获得批准后方可实行。而归集体所有的林木资源则以县主体, 进行森林采伐限额指标的制定, 并逐级进行汇报。每次制定的森林采伐限额指标可以持续五年。由此可见森林采伐限额指标是有林业经营主体的根据森林资源经营方案加以制定的。通常状况下, 商品林的采伐根据森林生长量的基本情况来制定采伐计划, 采伐量应不超过森林资源的净增长量。而针对生态林的采伐, 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的严格的规范, 就不同的林种及其林分得实际生长状况, 制定更新及改造采伐计划。

然而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 我国林木资源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 林木资源的数量、结构以及质量都在不断地调整变化当中, 由此增加了森林采伐限额制定工作的难度。从理论上讲, 森林采伐限额应该是根据单位多拥有的森林资源的数量以及对林木资源规划调整所得出的结论, 但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 森木资源拥有单位处于对经济效益以及自身生存发展的考虑, 往往忽视了森林资源经营的生态效益, 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以及发展的速度导致森林采伐限额的制定往往不够准确和科学。

1.2 超限额采伐在森林采伐工作中时有发生。

本来, 森林采伐限额作为国家对森林和林木采伐限定的最大控制指标, 是具有法律强制力的,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 但现实的情况时, 虽然国家每年都限定了采伐数额, 但超限额采伐实际上在我国森林采伐中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国家林业局最近一次的森林采伐限额情况检查表明, 被检查发现的超限额采伐单位数量虽然有所下降, 但超证采伐问题还是比较普遍, 无证采伐问题也仍然突出。

1.3 凭证采伐制度的执行力不从心

《森林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 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还对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核发权限作了相应的规定。凭证采伐制度是保证森林采伐行为能够按照核定的采伐限额及木材生产计划进行的管理制度, 林政部门也正是通过核发采伐许可证实现对采伐限额的监督管理, 核发采伐许可证的部门不得超过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发放采伐许可证。但是, 至今为止许多林政部门仍然存在超限额发证、发人情证、关系证的情况。另外, 由于森林面积太大, 结构复杂, 执行关于伐前设计审批、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的规定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 执行成本太高, 基层林政部门几乎无法承受, 因此, 上述规定在基层实际上很难得到执行。

2 有效完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具体措施

2.1 进一步加强森林分类区划管理

由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森林分类区划标准与方法, 各地按照区划标准与方法尽快完成森林分类区划工作, 在将森林资源区划为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基础上, 将公益林进一步区划为国家重点公益林和地方重点公益林, 将商品林进一步区划为天然商品林和人工用材林。

2.2 根据森林分类区划制定不同的限额采伐措施

对于重点公益林特别是国家重点公益林, 实行禁伐, 严格保护, 只能进行抚育性采伐或者改造性采伐;对于天然商品林实行限伐措施, 确保人工商品林的采伐额度。对天然商品林和人工商品林分别编制采伐限额并执行。

2.3 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 对公益林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给予相应的补贴;对集体及私人业主营造的林木被区划为公益林的, 由国家收购, 不愿意被区划为公益林的, 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与集体或私人业主签订禁伐、限伐协议并给予相应的补偿;对于私人业主营造的商品林, 其不愿意继续经营又不能转让给他人的, 也应当由国家予以收购并给予一定的补偿;逐步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缴纳制度, 要求生态公益林使用者、直接受益于生态公益林的供水、风景旅游、林地矿产开采、征占用生态公益林林地等经营单位或个人缴纳生态公益林补偿金。

2.4 加大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执行检查的力度

针对公益林的采伐, 首先应对采伐区域事先进行调查设计, 确保区域采伐工作的合理性。其次在采伐过程中做好采伐监督工作, 避免出现违规采伐行为发生, 最后在采伐结束后要由林业部门管理人员进行采伐验收。通过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过程控以达到规范公益林采伐的目的。人工林的采伐工作要加强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均衡, 经营者制定森林经营方案时要做好各种利益的权衡, 林业主管部门则应当加强对森林经营方案制定以及实施方面的监督检查。

总结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对规范森林采伐活动, 保护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各界对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所具有的作用都十分的肯定, 但我们必须针对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所面临的问题加以正视, 采取有效地措施提高森林采伐限额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进一步规范森林采伐超限额的问题, 确保我国森林资源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摘要:作为我国《森林法》当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对森林采伐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森林采伐数量实施有效的控制, 已达到保护森林资源面积, 提高森林资源蓄积量的目的。森林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 具有净化空气, 涵养水源以及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作用, 被誉为地球的肺。此外森林资源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木材, 以及其他生产生活必需品, 森林资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为此我国在进行森林采伐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对森林资源采伐工作进行有效地调节与控制。现阶段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发展并不完善, 为此本文就现阶段我国森林采伐制度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及其具体的解决措施展开论述, 希望通过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相关规定, 能够更好的保护我国森林资源, 促进我国森林采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生态系统,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晓艳, 郑凤荣.实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的具体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9, (03) .

[2]孟庆峰.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问题[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02) .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研究 篇8

森林采伐限额是上级主管部门依据法定程序和方法制定的, 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 具有法律效力的特定行政区域或经营单位每年以各种方式采伐消耗的森林资源蓄积最大限额, 是国家对森林和林木采伐限定的最大控制指标。依照森林法, 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产量的原则, 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 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 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 通过控制森林的年采伐量来达到逐年增加森林资源存量, 从而最终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 可持续经营并改善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安全。本文根据当前林区的实际情况, 在针对我国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诸多问题, 为完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1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问题

对于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几乎所有与林业有关的部门和人员都或多或少地有所认识, 根据森林采伐限额的分析表明, 虽然国家对采伐限额的管理有所调整, 对制度的执行也越发严格, 但超限额采伐依然存在, 这说明采伐限额制度的执行甚至采伐限额制度本身都面临着许多需要考虑的问题。综合起来, 该项制度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采伐限额编制依据的准确性受到质疑。

毫无疑问, 科学而准确地编制采伐限额是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达到逐步增加森林面积及森林蓄积量的目的的首要保证, 可以想象, 如果采伐限额的编制本身就是不准确的,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功能就无法实现。而采伐量的准确性是森林采伐限额准确性的前提。从森林经理的角度讲, 为保证经营单位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分析论证合理年伐量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 制定合理的森林采伐量以保证森林采伐限额。

1.2 超限额采伐现象依然存在。

本来, 森林采伐限额作为国家对森林和林木采伐限定的最大控制指标, 是具有法律强制力的,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 但现实的情况时, 虽然国家每年都限定了采伐数额, 但许多林业企业中极个别的林场还存在着超限额采伐的问题, 给采伐限额的控制造成很大的影响。

1.3 凭证采伐制度的执行力不从心。

经国家批准的森林采伐限额必须分解并分配到森工企业及林场才能得到落实, 但是指望被分配到采伐指标的单位自觉地按照限额进行采伐是不现实的, 因此, 为了使限额采伐制度得以执行, 除了由林业主管部门对限额采伐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 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也对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核发权限作了相应的规定。凭证采伐制度是保证森林采伐行为能够按照核定的采伐限额及木材生产计划进行的管理制度, 林政部门也正是通过核发采伐许可证实现对采伐限额的监督管理, 核发采伐许可证的部门不得超过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发放采伐许可证。但是, 由于森林面积太大, 结构复杂, 如果执行伐前设计审批、伐中检查、伐后验收的规定及严格的技术要求, 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 执行成本太高, 基层林政部门几乎无法承受, 因此, 上述规定在基层实际上很难得到执行。

1.4 对超限额采伐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对于违法限额采伐制度的行为, 森林法、刑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其中确定的处罚措施是明确而且严厉的, 但是, 很多超限额采伐行为是由地方政府与企业法人引起的, 在很多情况下, 超限额采伐行为也并非是简单的违法、犯罪行为, 其背后大都有很多无奈的理由, 有的森工企业是为了清偿沉重的债务或者为了支付工人工资、维持企业的基本生存条件而被迫超限额采伐, 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完全是为了公益事业被迫超限额采伐, 对于这样的“违法”、“犯罪”行为, 执法部门、司法部门处理起来常因他们毕竟“事出有因”而感到左右为难, 力度不够。

2 完善森林限额采伐制度需要解决的措施

为了保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确实有利于使我国的林业发展从木材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 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对该项制度加以完善。

2.1 尽快完成森林分类区划。

由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森林分类区划标准与方法, 各地按照区划标准与方法尽快完成森林分类区划工作, 在将森林资源区划为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基础上, 将公益林进一步区划为国家重点公益林和地方重点公益林, 将商品林进一步区划为天然商品林和人工用材林。

2.2 根据森林分类区划制定不同的限额采伐措施。

对于重点公益林特别是国家重点公益林, 实行禁伐, 严格保护, 只能进行抚育性采伐或者改造性采伐;对于天然商品林实行限伐措施, 确保人工商品林的采伐额度。对天然商品林和人工商品林分别编制采伐限额并执行。

2.3 加强采伐限额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

首先应当加强对公益林、天然商品林在伐区调查设计、伐后验收、采伐更新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其次, 虽然对人工商品林的采伐限额予以放宽, 主要由经营者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确定, 但是, 人工商品林的采伐同样事关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 因此, 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的内容实施, 林业主管部门则应当加强对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监督检查。

摘要:本文在总结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该项制度的措施。

论彭水县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篇9

关键词:森林,采伐限额,改革

森林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森林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森林对于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的重要价值, 因此, 对于一个老少边穷的农业大县来讲, 可持续林业也就成了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县是全市七个林业大县之一, 长期以来, 林业的建设与发展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出现了森林过度采伐、树种结构简单、林分趋向幼龄化、林地大量流失等森林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在这些森林不可持续性发展林业的表现中, 人们对林木的过量采伐和乱砍滥伐, 导致森林资源消耗失控, 形成资源危机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森林采伐限额是《森林法》确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是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保证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的核心措施, 也是统筹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协调发挥的重要手段。它是市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定程序和方法制定的, 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 具有法律效力的特定行政区域或经营单位每年采伐胸径5厘米以上林木蓄积的最大限量, 各区县必须严格执行, 不得突破。采伐限额实行分类管理, 抚育采伐可用主伐限额, 人工林采伐可占天然林限额, 工业原料林采伐可占一般用材林限额, 其它各分项限额指标不得相互挪用、挤占。从一系列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来看, 应该说, 它的目的及本身的价值是十分直接而明了的, 那就是通过控制森林的年采伐量来达到逐年增加森林资源存量从而最终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 达到改善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安全,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是, 长期存在的超限额采伐的现实使得该项实施多年的法律制度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反而使其有形同虚设之嫌。对于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 本人现提出其不成熟的见解, 并为该项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以供参考。

一、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面临的问题

1、采伐限额指标下达的不准确性。

毫无疑问, 科学而准确地编制采伐限额是森林采伐限额制度达到逐步增加森林面积及森林蓄积量的目的的首要保证, 采伐限额编制结果的偏大或是偏小,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功能就无法实现。依据规定, 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程序是, 全民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有的林业局、林场、农场、厂矿等为单位, 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及农村居民责任山的林木以县为单位, 根据合理经营和永续利用的原则, 在满足人们基本生产生活的基础上, 按照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要求, 提出年森林采伐限额指标, 逐级上报。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对上报的森林年采伐限额指标进行汇总、平衡, 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 报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 每5年调整一次。可以看出, 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依据是可靠的。然而采伐限额在实际的编制下达中, 存在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在“九五”计划中, 我县采伐限额就是先偏大而后缩小,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九五”计划的开端, 全县的采伐限额是18万多立方米, 然而在1998年的长江、淞花江、嫩江流域的洪水泛滥, 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不根据各地实际办事, 于是就把我县的采伐限额实行急锯缩水, 由原来的18万立方米变成了32772立方米, 从满足人们基本生产生活来看, 实际上利用3万多立方米的限额, 最多只能基本满足全县农村生活烧材, 也就谈不上其它发展生产之所需了。另一方面, 森林采伐量的准确性又是森林采伐限额准确性的前提。从森林经理的角度讲, 为保证经营单位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分析论证合理年伐量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 由于森林资源本身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内在结构都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 这种特点决定了行政辖区或经营单位制定森林年采伐量的复杂性。

2、凭证采伐制度的执行难度大。

经国家批准的森林采伐限额必须分解并分配到各乡镇及林场才能得到落实, 但是指望被分配到采伐指标的单位自觉地按照限额进行采伐是不现实的。市上给我县在“十一五”期间下达的年森林采伐限额是54450立方米, 比“十五”计划的32772立方米多了21678立方米, 这样对我县采伐限额的差距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为了使我县的54450立方米限额采伐得以很好地执行, 除了由县、乡镇林业主管部门对限额采伐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之外, 还实实在在的宣传《森林法》, 依靠《森林法》所规定了凭证采伐制度来控制好森林采伐限额。凭证采伐制度是保证森林采伐行为能够按照核定的采伐限额及木材生产计划进行的管理制度, 森林资源管理部门也正是通过核发采伐许可证实现对采伐限额的监督管理, 核发采伐许可证的部门不得超过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和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发放采伐许可证。在采伐限额不变的情况下, 办证人员只能在限额的指标下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 明知申请采伐者要多采伐林木, 为了不超限, 也只是多收取一点育林基金来完成任务, 形成你知我知的采伐管理, 而申请的采伐者为了满足本身生产生活的需要, 也只有实行批少砍多来应付森林资源管理者的检查, 甚至逃避森林警察大队的处罚。

另外, 作为非商品材的采伐, 面广事杂, 作为基层管理上, 非商品材的采伐管理严格按程序办理, 由农户书面向所在乡镇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采伐林木, 护林员核实, 村委会签注意见, 乡镇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派人现场核实采伐地点、采伐树种、采伐数量和采伐蓄积是否与申请内容一致, 乡镇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申请上签注现场核实情况和意见, 乡镇政府领导一支笔审签, 资源管理的办证人员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在采伐过程中, 由乡镇人民政府安排人员现场监督, 采伐后由乡镇人民政府安排人员实地检查, 同时如发现严重的乱砍滥伐林木的不良行为, 要及时与县森林警察大队报告, 以便及时得到处理, 这种伐前审批、伐中监督、伐后检查验收的规定有严格的技术要求, 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 执行成本太高, 基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几乎无法承受, 导致凭证采伐制度的执行难度大。

3、对超限额采伐行为的处罚实效较差。

不能得到执行的法律制度比没有制度更可怕。对于实施限额采伐制度违法的行为, 《森林法》、《刑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其中确定的处罚措施是明确而且严厉的, 但是, 很多超限额采伐行为是由地方政府与企业法人引起的, 我县在2001年国有毛尖山林场的低产林改造和风灾雪压木清理以及抚育间伐的实施也主要是属于法人违法, 当然地方政府因修建致富路、实行西部地区农村电网的改造等情况, 可以说是比比皆是。而且, 在很多情况下, 超限额采伐行为也并非是简单的违法、犯罪行为, 其背后大都有很多无奈的理由, 地方政府完全是为了公益事业被迫超限额采伐, 国有林场的采伐可能是为了清偿沉重的债务或者为了支付工人工资、维持企业的基本生存条件而被迫超限额采伐, 对于这样的“违法”、“犯罪”行为, 执法部门、司法部门处理起来常因他们毕竟“事出有因”而感到左右为难, 有的或许不了了之, 如果说是“扯出萝卜带出泥”, 必须要进行处理的话, 也无非是对法人罚一点款而已, 这样又把企业增上了又一笔新的孽债。

4、现行的采伐限额制度妨碍了林

权所有者以及社会资金投资林业的积极性。作为农业大县来讲, 林业是支柱产业之一, 林权所有者是自发投入, 大力造林, 封山管护的主要力量, 我们知道, 投资林业无疑是利国利民利己的事情, 从所有权的层面考虑, 投资林业所形成的林木应当属于投资者所有, 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处分自己的林木, 这是森林、林木及附作物所有权的本义,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是, 在采伐限额制度下, 投资者“十年树木”所带来的成果也仍然要受到采伐限额的约束, 因为所形成森林的起源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 何况还有部分是属于经自己苦心经营, 通过封山育林而成长起来的天然林了, 这样也就导致了按照采伐限额的分项指标不得占用的要求, 不能给投资者下达天然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采伐计划, 投资者无法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自己的所有权, 客观上妨碍了投资者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二、完善森林限额采伐制度需要采取的措施

1、搞好森林分类区划, 制定不同的采伐限额。

森林分类经营工作必须做细、做实, 落实到每个山头地块, 对于林权证上的小班号一定要与分类经营区划的小班号相符, 分类经营区划的小班号要与实际规划地块相符, 这样有利于分类管理。对国家公益林, 实行禁伐, 严格保护, 在特殊情况下, 只允许抚育性地采伐薪材;对地方公益林在保护的同时, 只能进行抚育性采伐、更新性质的采伐;对于商品林应根据基层工作的实际, 区划成人工商品林和天然商品林, 既然是商品林, 也就应该有经营的必要, 目前的采伐计划只涉及了人工商品林, 对于天然林, 只要是划入了商品林的, 也应该有涉及商品的需要, 天然商品林只能实行抚育性采伐和低产林改造, 采取限伐措施, 确保人工商品林的采伐额度。市上应对天然商品林和人工商品林分别编制采伐限额。

2、在坚持总限额不突破的前提下,

取消非商品材分项控制指标和商品材木材生产计划。现行林木采伐管理制度规定, 既有按采伐类型 (按主伐、抚育采伐、更新采伐、低产林改造、其它采伐分项控制) 和消耗结构之分 (按商品材、非商品材分项控制) , 又有起源 (人工林、天然林) 的分项控制, 还有木材生产计划。这些规定, 在理论上虽然可行, 但不符合客观实际。在总限额内, 采伐只要分成商品材和非商品材就行了, 依法采伐的非商品材, 农民采伐是按当时的实际情况在采伐, 他们没法考虑采伐的类型, 与此同时, 各乡镇由于管理水平的限制, 有部分乡镇管理人员也还分不清它的采伐类型, 实际上, 只要是林木采伐, 均已消耗了森林资源, 政府只要控制好森林资源的消耗量就行。如果取消了采伐类型的界限, 可以减轻管理难度。所以, 凡非商品材采伐, 采伐胸径5厘米以上的林木, 只要限额控制就行了。作为木材生计划来讲, 只有在“九五”后两年和“十五”前三年, 有了森林采伐限额而没有下达木材生产计划外, 其余各年下达的木材生产计划与所下达的森林采伐限额相等, 一是专门下达木材生产计划已失去了现实意义, 二是每年必须等木材生产计划的下达才予以实施, 木材生产计划下达迟, 错过了木材生产的有利时机。

3、加强采伐限额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

首先应当加强对天然商品林在伐区调查设计、伐后验收、采伐更新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其次, 虽然对人工商品林的采伐限额予以放宽, 主要由经营者按照规划设计实施, 但是, 人工商品林的采伐同样事关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 因此, 经营者应当严格按照人工林商品性采伐林木的程序进行, 林业主管部门则应当安排具体的人员, 跟班作业, 加强对人工林商品性采伐工作的监督检查。

4、实行电子计算机信息管理, 及时掌握林木采伐、木材流通动态。

一是各乡镇采伐管理人员在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时, 做到边发证、边录入到计算机予以上报, 县林业局资源管理机构可以及时掌握发放采伐证和木材购销信息, 做到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二是木材收购单位必须将收购的木材数量、树种、材种、收购地点等信息及时录入到计算机, 报县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机构, 否则不予签发木材运输证件。三是县林业局木材经营加工批准信息、木材运输证件签发信息等均用计算机管理, 以利于公众查阅木材经营加工批准信息, 以利于森林警察大队、资源管理人员查阅木材运输信息。

5、建立生态效益补偿金制度。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研究 篇10

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森林法》的重要内容, 是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工作的核心。弥勒市属珠江上游天保工程区, 多年来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为森林资源总量增长、质量提高以及合理利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工作的通知》 (林资发[2014]62号) 和《云南省林业厅关于认真做好“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的通知》 (云林林政[2014]41号) 的文件精神, 弥勒市林业局成立了“十三五”采伐限额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从资源林政科、营林队和规划队抽调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编限工作组, 严格按照《云南省“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方案》和《云南省“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技术方案》的要求, 开展外业调查, 对《弥勒市2006年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中资源数据进行更新。采用国家林业局“森林合理年伐量测算系统”进行合理年伐量测算, 在此基础上编写《弥勒市“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报告》, 作为“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量限额指标的依据。

2 编限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1646-20005)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T18337-2001) 、《云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 (2013年修订) 、《云南省弥勒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 (2006) 。

3 编限原则

(1) 坚持森林采伐分区施策、分类管理的原则。按照不同森林采伐管理类型合理测算年伐量。商品林中的用材林采伐量不超过用材林年生长量, 生态公益林不编制主伐限额, 禁伐区不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

(2) 坚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原则。突出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生态地位, 在保障生态优先的前提下,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确保中、幼龄林森林抚育项目实施。

(3) 坚持采伐限额总量控制分项管理的原则, 在设置总量限额的同时, 设置采伐类型和两类林分项限额。采伐类型分项限额为主伐限额、抚育采伐限额、更新采伐限额、低产 (效) 林改造限额和其他采伐限额;两类林分项限额为公益林采伐限额和商品林采伐限额。

(4) 坚持用材林年采伐量必须低于生长量的原则。速生丰产用材林、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桉树除外, 生态公益林年采伐量优先考虑生态效益不受破坏, 严格控制采伐量, 合理进行测算和布局。

4 编限单位森林资源数据来源

4.1 森林资源数据获取技术方法

弥勒市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成果于2007年12月验收, 根据历年森林经营采伐、征占用林地、灾害损耗和森林资源消长等情况, 将资源数据更新到2014年底, 用于“十三五”期间森林合理年采伐量测算。具体步骤如下。

(1) 根据地类、林种、优势树种、起源、龄组、郁闭度等级等, 对小班数据库进行分层。

(2) 根据小班分层结果, 采取典型抽样方法, 在各层中分别抽取5%的小班, 进行现地补充调查, 调查其单位面积上的蓄积量。

(3) 蓄积年净增长率计算:根据补充调查结果, 计算各层小班更新期间的蓄积年净增长率。

更新年数 (n) =2014-2007=7,

蓄积年净增长率= (∑小班补充调查蓄积/∑小班原调查蓄积) 1/n-1。

(4) 小班面积蓄积更新:分层抽样调查的小班, 根据补充调查结果, 直接更新小班面积、蓄积等因子;为进行补充调查的小班, 采用公式计算:

小班更新蓄积=小班原蓄积× (1+蓄积年净增长率) 7。

(5) 散生木蓄积根据补充调查的综合年净增长率进行更新。

4.2 使用森林资源数据

按森林资源数据获取技术方法统计, 弥勒市国土总面积391127hm2, 活立木总蓄积7910690m3。其中, 林业用地面积221422hm2, 占国土总面积的56.6%, 活立木蓄积7788737m3, 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8.5%;非林地面积169705hm2, 占国土总面积的43.4%, 四旁树蓄积121953m3, 占活立木总蓄积的1.5%。在林业用地中, 生态公益林面积84586.6hm2, 占林地总面积的38.2%, 林木蓄积2420944m3, 占活立木总蓄积的31.1%;商品林面积136835.4hm2, 占林地总面积的61.8%, 林木蓄积为5367792m3, 占活立木总蓄积的68.9%。

5 编限单位情况

5.1 独立编限单位的基本情况

弥勒市参加“十三五”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的独立单位有2个, 即弥勒市国有、弥勒市集体。

5.2 编限单位资源数据情况

弥勒市森林资源总面积221422hm2, 活立木总蓄积7788737m3。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84586.6hm2, 活立木蓄积2420944m3;商品林面积136835.4hm2, 活立木蓄积5367793m3。

5.2.1 弥勒市国有

在弥勒市辖区内的国有森林和林木, 未提出单独编限的所有国有森林资源, 以弥勒市国有为编限单位进行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森林资源总面积78121.7hm2, 活立木总蓄积1347142m3。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4613.7hm2, 活立木蓄积666222m3;商品林面积53508hm2, 活立木蓄积680920m3。

5.2.2 弥勒市集体

在弥勒市辖区内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 未提出单独编限所有森林资源, 以弥勒市为编限单位进行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森林资源总面积143300.3hm2, 活立木总蓄积6441595m3。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59972.9hm2, 活立木蓄积1754722m3;商品林83327.4hm2, 活立木蓄积4686873m3。

6 纳入和未纳入编限的森林资源数据

“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 弥勒市纳入编限的森林资源总面积206565.9hm2, 占林地面积的90.3%;活立木蓄积7140408m3, 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1.7%。

弥勒市未纳入编限的国家一级公益林面积14645.7hm2, 占林地面积的9.7%, 活立木蓄积629398m3, 占活立木总蓄积的8.3%;四旁树蓄积121953m3不纳入编限范围。详见《编限单位资源数据统计》 (表1) 。

森林资源数据与国家生态公益林、省级重点公益林进行了全面衔接, 做到编限森林资源的森林类别、林种、亚林种与分类经营区划结果保持一致, 各类林业用地的面积、林种、蓄积的对应项保持一致。并与相邻的编限单位石林县、华宁县、建水县、开远市、丘北县、泸西县进行了核对, 做到不重不漏全覆盖。森林资源数据上报省、州“十三五”采伐限额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 用于测算合理年采伐量。

7 合理年伐量测算情况

测算方法由编限单位采用国家林业局“森林合理年伐量测算系统”对商品林主伐、抚育、其他采伐和公益林的抚育、更新、其他采伐的合理年采伐量进行测算。

7.1 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1) 森林资源数据:蓄积依据2007年二调的基础数据, 开展补充调查和数据更新;面积与2012年完成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面积相吻合, 即221422hm2;

(2) 采伐年龄:按《云南省“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技术方案》规定的各树种年龄执行;

(3) 生长率:各树种生长率以第八次全国连清云南省清查成果为主确定;

(4) 速生丰产林、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桉树的采伐年龄和生长率由经营单位或编限单位自主确定, 报省编限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

(5) 出材率:依据近5年的实际出材水平测算, 本市综合出材率为60%;

(6) 其它采伐的采伐强度为20%, 采伐周期为5年;

(7) 活立木总蓄积量7910690m3。

7.2 测算结果

通过国家林业局“森林合理年伐量测算系统”测算, 弥勒市森林合理年伐量529708m3, 面积7776hm2。其中天然林129573m3, 占合理年伐量的24.5%;面积2533hm2, 占总面积的32.7%。人工林400136m3, 占合理年伐量的75.5%;面积5243hm2, 占总面积的67.3%。详见天保工程区合理年伐量测算结果一览 (表2) 。

8 总量限额建议指标

弥勒市“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测算的“十三五”期间合理年采伐量, 在充分考虑本市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结合森林资源状况和速生丰产林、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桉树比重大的特点, 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后, 确定弥勒市合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529708m3。

(1) 按权属分:国有年森林采伐限额46732m3, 占总年年采采伐伐限限额额的的88..88%%;;集集体体年年森森林林采采伐伐限限额额448822997766m3, 占占总总年年采采伐伐限限额额的的9911..22%%。。

(2) 按采伐类型分:主伐年森林采伐限额455868m3, 占年限额86.1%;抚育采伐年森林采伐限额18715m3, 占年限额3.5%;更新采伐年森林采伐限额28406m3, 占5.4%;低产低效林改造年森林采伐限额16833m3, 占年限额3.2%;其它采伐年森林采伐限额9886m3, 占1.8%。详见天保工程区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汇总 (表3) 。

9 小结

弥勒市“十三五”期间应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 强化林政执法, 探索森林资源管理的新模式, 转变林业经营方式, 提高林业科技含量, 切实有效地保护利用好森林资源。

摘要:以弥勒市“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为例, 简述了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原则、范围和技术方法, 为森林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采伐限额,技术方法,资源数据,合理年伐量

参考文献

[1]贾治邦.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十二五”展望[J].林业经济, 2011 (6) .

上一篇:调节水位下一篇:接地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