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头孢唑肟钠

2024-07-25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精选6篇)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 篇1

头孢唑肟钠 (Ceftizoxime Sodium) 为半合成的第3代头孢菌素, 具有广谱抗菌作, 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产生的广谱β-内酰胺酶 (包括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 稳定, 其临床应用广泛。阿昔洛韦 (acyclovir) 为一临床使用频率较高的广谱抗病毒药, 主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Ⅰ、Ⅱ型感染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临床上有时将两药配伍用于治疗病毒和细菌的混合型感染, 但尚未见有两药配伍稳定性的相关报道。为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本文参照临床使用剂量, 对两药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UV-2401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 ;p HS-3C型精密p H计 (上海雷磁仪器厂) ;HH-420恒温水浴箱 (上海比朗仪器有限公司) ;ZWF-J6激光注射液微粒分析仪 (天津天河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BS110S型分析天平 (东莞万兴电子厂) 。

1.2 试剂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批号为B20081007, 规格为0.5g/瓶) ;头孢唑肟钠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0484-9901) ;注射用阿昔洛韦 (武汉普生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080515, 规格:250mg/瓶) ;阿昔洛韦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140630-200602) ;0.9%氯化钠注射液 (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 批号070201601, 规格:250m L) 。

2 方法与结果

2.1 测定波长的选择

分别以纯化水配制浓度为1 0μg/m L的头孢唑肟钠溶液和10μg/m L的阿昔洛韦溶液以及二者的混合溶液, 以纯化水为空白, 于200~400nm的波长范围内扫描, 其紫外扫描图谱如图1所示, 头孢唑肟钠和阿昔洛韦分别在234.2、252.6nm处有最大吸收, 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2], 二者混合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52nm左右。由图1可知, 两种药物的紫外吸收在最大波长处有重叠, 相互干扰较大, 故选用双波长-等吸收消除法作为含量测定方法。头孢唑肟钠的测定波长为234.2nm, 参比波长为287.5nm;阿昔洛韦的测定波长为252.6nm, 参比波长为218.0nm。

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称取头孢唑肟钠对照品40.0mg和阿昔洛韦对照品25.0mg分别置100m L容量瓶中, 以纯化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得浓度为400μg/m L的头孢唑肟钠溶液和浓度为250μg/m L的阿昔洛韦溶液。分别精密量取两种对照品溶液各1.0、2.0、3.0、4.0、5.0、6.0m L置100m L量瓶中, 用纯化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 得浓度梯度为4.0~24.0μg/m L的系列头孢唑肟钠标准溶液和浓度梯度为2.5~15.0μg/m L的系列阿昔洛韦标准溶液。以纯化水为空白, 在234.2和287.5nm波长处测定头孢唑肟钠溶液的吸光度值, 计算二者吸光度的差值 (ΔA=A234.2-A287.5) , 以ΔA对浓度C进行回归, 得线性回归方程为C=32.57ΔA+0.049 (r=0.9996, n=6, 线性范围为4.0~24.0μg/ml) ;在252.6nm和218.0nm波长处测定阿昔洛韦溶液的吸光度值, 计算二者吸光度的差值 (ΔA=A252.6-A218.0) , 以ΔA对浓度C进行回归, 得线性回归方程为C=25.85ΔA+0.036 (r=0.9996, n=6, 线性范围为2.5~15.0μg/m L) 。

2.3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头孢唑肟钠和阿昔洛韦对照品各适量, 用纯化水配成高、中、低3个质量浓度的头孢唑肟钠和阿昔洛韦的混合溶液;按照“2.2”项下操作测定吸光度值, 所得数据代入回归方程并计算回收率, 结果见表1。

2.4 精密度试验

精密量取头孢唑肟钠溶液和阿昔洛韦溶液适量, 用纯化水配制成含头孢唑肟钠和阿昔洛韦分别为5.0、5.0μg/m L, 10.0、7.5μg/m L, 15.0、10.0μg/m L的混合液;按照“2.2”项下操作测定吸光度值, 每种混合液分别测定5次, 将所得数据代入回归方程后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RSD) 。浓度为5.0、5.0μg/m L的混合液:头孢唑肟钠RSD为0.79% (n=5) , 阿昔洛韦RSD为0.51% (n=5) ;浓度为10.0、7.5μg/m L的混合液:头孢唑肟钠RSD为0.67% (n=5) , 阿昔洛韦RSD为0.34% (n=5) ;浓度为15.0、10.0μg/m L的混合液:头孢唑肟钠RSD为0.38% (n=5) , 阿昔洛韦RSD为0.29% (n=5) 。结果显示该方法进行含量测定, 精密度较高, 方法可行。

2.5 重复性试验

精密量取头孢唑肟钠溶液和阿昔洛韦溶液适量, 平行配制头孢唑肟钠和阿昔洛韦浓度分别为7.5和15.0μg/m L的混合液5份;按照“2.2”项下操作测定吸光度值, 将所得数据代入回归方程后计算二者的浓度, 头孢唑肟钠RSD为0.41% (n=5) , 阿昔洛韦RSD为0.27% (n=5) 。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误差较小, 重复性较好。

2.6 配伍液稳定性考察

2.6.1 配伍液的制备

模拟临床用药浓度, 取100m L容量瓶, 加入注射用头孢唑肟钠和注射用阿昔洛韦各0.2g, 用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定容得到二者的配伍液。将配伍液于25℃条件下放置, 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等浓度的头孢唑肟钠和阿昔洛韦溶液作为对照液。

2.6.2 配伍液外观、p H值和微粒数变化

分别于0、1、2、4、6、8h观察配伍液在25℃条件下的外观、p H值并测定不溶性微粒数。头孢唑肟钠对照液和阿昔洛韦对照液均为无色澄明, 其p H值分别为 (6.59±0.07) 和 (11.02±0.03) 。配伍液在8h内均呈微黄色澄明, 颜色无明显变化, 也无沉淀、结晶、气体产生;在各时刻测得的p H值和不溶性微粒数量见表2。

2.6.3 配伍液中的含量测定

分别于0、1、2、4、6、8h精密量取配伍液适量, 用纯化水稀释至200倍, 按照“2.2”项下操作测定吸光度值, 所得数据代入回归方程后计算药品含量, 并以0h时的测量值为标示量100%, 再计算各时刻两种药品的百分含量, 结果如表3所示。

2.6.4 配伍液吸收曲线变化

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空白对照, 对稀释后的配伍液在200~400nm范围扫描, 在不同时间内配伍液的吸收曲线如吸收峰的峰形、峰位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阿昔洛韦是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具有高度选择性和较低毒性的抗病毒药物, 在临床应用中经常将其与抗菌药联合用于治疗细菌和病毒的混合感染, 已有很多文献报道阿昔洛韦与某些抗菌药的配伍稳定性研究[3], 而头孢唑肟钠与阿昔洛韦的配伍稳定性尚未见报道, 故本文研究二者的配伍稳定性问题,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头孢唑肟钠与阿昔洛韦的紫外吸收光谱有重叠, 在含量测定时相互干扰较大, 故选用双波长-等吸收消除法以消除干扰, 该方法操作简单且样品无需处理。实验是模拟临床用药量进行配伍的, 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阿昔洛韦配伍液在8h内外观、p H值及二者的含量均无显著变化, 且紫外吸收曲线也没有明显变化, 故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阿昔洛韦可以在临床上配伍。

摘要: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注射用阿昔洛韦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于25℃条件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阿昔洛韦在配伍液中的含量, 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微粒数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 两药配伍在8h内含量稳定, 配伍液外观、pH值、微粒数及紫外吸收光谱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阿昔洛韦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可配伍使用。

关键词:头孢唑肟钠,阿昔洛韦,紫外分光光度法,配伍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陶玲玲, 朱建国, 金卫坤.头孢唑肟钠与三种常用输注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9, 19 (9) :1002-1003.

[2]张碧玫, 李娟.阿昔洛韦与3种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试验[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25 (4) :373-374.

[3]闫双银, 蒋瑾, 杨琳.注射用阿昔洛韦的配伍稳定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 2007, 16 (13) :59-60.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 篇2

头孢唑肟钠是日本藤泽公司研发的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化学名称为(6R,7R)-7-[(Z)-2-(2-氨基-4-噻唑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8-氧代-5-硫杂双环[4.2.0]辛-2-烯-2-羧酸钠。该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由敏感细菌所致的败血症、泌尿及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该药所具有的特点是耐酶、广谱、高效、通过血脑屏障等。头孢唑肟钠的.合成主要以头孢唑肟为原料。合成工艺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以碳酸钠为转钠剂;另一种是以乙酸钠为转钠剂,在丙酮中析出得到产品;另一种方法是以三乙胺为助溶剂,形成头孢唑肟那酸的三乙胺盐,再以异心酸钠为转钠剂,在乙醇中析出得到产品。以下是对头孢唑肟钠生产工艺的分析。

1仪器与试剂

头孢唑肟钠合成所需仪器为BruckerAMX-500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温度计等。所需试剂为:头孢唑肟酸(质量分数99.8%)、氢氧化钠、碳酸氢钠、丙酮、无水乙醇、碳酸钠、异辛酸钠等。

2合成方法

将15.32g的头孢唑肟酸加入100mL的四口瓶中,使之悬浮于30mL水中。之后滴加含有异辛酸钠16.7g的异丙醇20ml,溶解后成为淡黄色的透明溶液。运用活性炭1.0g对溶液进行室温脱色30min,再进行过滤,用5ml的水洗涤,将滤液合并[1]。滴入300ml的异丙醇,析出白色固体。白色固体析出后,在0~5°环境下,以较慢速度搅拌2h,再次进行过滤,采用异丙醇洗涤滤饼在35℃真空环境下干燥4h,最后得出头孢唑肟钠16,23g。其含水量为6.20%,收率为145°,熔点为227℃,旋光度为145°,纯度为99.34%。析出头孢唑肟钠质量符合《中国药典》版二部标准规定。

3结果与讨论

3.1转钠剂对头孢唑肟钠收率的影响

对产品收率进行考察时,先称7.66g的头孢唑肟钠酸,在水体积与乙醇体积1:10的条件下以Na2CO3、NaOH、NaHCO3和异辛酸钠为转钠剂,以此考察转钠剂对产品收率的影响。详见表1从表中可看出,三种无机盐中,NaHCO3的收率为86.3%,其具有较强碱性,易使内酰胺开环,此碱一般不作为转钠剂使用。Na2CO3、NaOH的收率分别为83.9%和81.9%,这两种碱具有的特性是不溶于乙醇,产品中容易引入杂质。异辛酸钠比其他三种碱类收率都高,异心酸钠可溶于乙醇,对于过量的异辛酸钠不用担心其对产品的纯度产生影响,在色泽上对产品也无影响。因此四种转钠剂相比,选择异辛酸钠作为头孢唑肟钠转钠剂最适宜。

3.2溶剂对头孢唑肟钠收率的影响

头孢唑肟钠在合成的过程中会运用到多种溶剂,这些溶剂对头孢唑肟钠的收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判断溶剂对头孢唑肟钠收率的影响程度时先固定称量头孢唑肟钠酸7.66g,水15ml,异辛酸钠8.30g,三者发生反应后生成淡黄色溶液。选异丙醇、乙醇、丙酮各150ml作为有机溶液,观察不同溶剂反应收率的变化。详见表2.从表中可见,三种有机溶液相比,运用乙醇时产品收率较低。选用异丙醇和丙酮时产品收率较高。滴加丙酮易使产品结团、粘稠,干燥之后不易碾碎[2]。选用异丙醇滴加生成的产品晶体好,干燥之后易于粉碎,因此,三种有机溶液相比,选用乙醇更为理想。

3.3温度对头孢唑肟钠收率的影响

头孢唑肟钠合成过程中温度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头孢唑肟钠收率有着一定的影响。考量温度对头孢唑肟钠收率的影响时先固定称量头孢唑肟钠7.66g,异辛酸钠8.30g,水体积与异丙醇水体积比为1:10,在0°、10°、20°的温度下考察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详见表3。从表中可见,0°、10°、20°三种温度下,其对产品的收率影响不大,当温度较低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不容易被放出,异辛酸钠粘度会增加,对反应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应该选择较高的温度,所以温度选择20℃较为合适。

4结语

以异心酸钠作为头孢唑肟钠酸为原料合成头孢唑肟钠具有良好效果。过量的异辛酸钠可以溶于异丙醇中,产率较高,比选用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作转钠剂效果更优良。得出的产品头孢唑肟钠符合《中国药典》20版二部规定标准。

参考文献

[1]李航;于奕峰.头孢唑肟钠合成工艺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8(04)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 篇3

患者, 男, 3岁, 体重15 kg, 因发热、咳嗽、咯痰4天来我院就诊。查体:T 38.5℃, P 114次/分, R 30次/分, 呼吸平, 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痰鸣音;心腹检查未见异常, 双眼睑及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5.8×109/L, N 0.90, L 0.44, M 0.09, 血小板207×10 9/L;尿常规检查无异常;胸片示左上肺炎。初步诊断为左上肺炎。既往无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给予头孢唑肟钠 (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070102) 1g, 加入葡萄糖氯化钠 (儿童4∶1) 100ml静脉滴注。用药7小时后出现肉眼血尿, 无尿频、尿急、尿痛, 查尿常规, 示:尿隐血 (++++) , 尿酮体 (±) , 白细胞 (-) , 尿蛋白 (+) , 镜检红细胞 (++++) , 立即停止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由于我院条件有限, 嘱其转诊上级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4天后肉眼血尿消失, 回我院复查尿常规、肾功能正常。

2 讨论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 篇4

关键词:头孢唑肟钠,贫血, 溶血性

1 病例简介

例1, 患儿, 女, 2010年5月26日出生, 1岁, 住院号454559, 体质量10kg, 2011年5月24日患儿受凉后出现咳嗽于当地医院就诊, 予“头孢唑肟钠, 氨溴索”治疗, 次日患儿输液后, 面色苍黄伴有恶心、呕吐, 呕吐物为奶汁样, 无咖啡样物, 2次/d, 家属未予以重视。2011年5月26日, 在输注头孢唑肟钠过程中患儿再次出现面色苍黄, 并有呼吸困难, 四肢湿冷, 烦躁, 时有尖叫, 呻吟, 不久患儿意识不清, 呼之不应, 双眼上翻。考虑药物过敏立即停用, 予肾上腺素0.1mg静推3次、地塞米松3mg静推, 吸氧后于16:15转至我院就诊, 门诊发现患儿尿量极少、四肢湿冷、意识不清、心率偏快, 拟过敏性休克收治入院。体格检查:体温 36.9℃ (肛表) , 脉搏 160次/min, 呼吸 45次/min, 血压 100/70 mmHg, SpO2 72%, 血常规:WBC 82.90×109/L, N 29.30%, Hb 25g/L, L 59.50%, PLT 205×109/L, 网织红细胞计数3.2%。尿常规:尿隐血 (3+) 蛋白 (2+) 、尿糖 (4+) 、尿白细胞 (2+) 、红细胞23.00。血生化:AST 119.3 μ/L、LDH 838.5μ/L、糖 32.68 mmol/L、BUN 2.5mmol/L、Cr 46.9μmol/L、UA 506.6μmol/L。初步诊断为溶血性贫血;溶血危象;休克;支气管炎。直接COOMBS 1:1024, 异丙醇试验阳性;抗C3 阳性, 考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入院后予特级护理、心电监护、血氧监测、血压监护、头罩吸氧, 阿奇霉素、氨曲南抗感染, 甲强龙冲击, 静脉丙种球蛋白对症, 输洗涤红细胞。入院第十天患儿无发热咳嗽, 无呕吐、呼吸困难, 精神反应好, 临床复查血象、血生化、凝血常规等指标无特殊异常, 病情稳定予以出院。

例2, 患儿, 男, 2010年8月18日出生, 1岁零1月, 住院号469983, 体质量10kg。因咳嗽发热2d, T 38.0℃, 于2011年10月5日于当地医院输注头孢唑肟钠1min左右, 即出现面色发绀、呼吸费力、气促、意识不清, 无抽搐, 立即停止输液, 予地塞米松5mg静推, 予吸氧, 纳洛酮对症。患儿仍意识不清, 急转入我院, 拟过敏性休克收住入院。体格检查:体温 39.2℃, 心率220次/min, 呼吸 54 次/min, 血压 110/70 mmHg, 查血常规:WBC 59.00×109/L、L 50.70%、RBC 0.51×1012/L、HB 84g/L、PLT 136.0×109 /L, 患儿面色苍白解茶色尿, 肝大。尿常规:尿隐血 (3+) 、蛋白 (3+) 、尿糖 (2+) 。血生化:AST 179.3μ/L、LDH 1734.7μ/L、糖 29.71mmol/L、BUN 5.1mmol/L、Cr 46.5μmol/L、UA 404.9μmol/L。初步诊断为溶血性贫血;过敏性休克;DIC;支气管炎;高血糖症。抗人球蛋白试验1:512, 阳性;抗IgG 1:512, 阳性;抗C3 1:512, 阳性, 考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休克。入院后予心电血压监护, 血氧监测, 低流量吸氧, 西地兰保护心功能, 非那根、甲强龙抗过敏抑制免疫反应, 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大剂量静脉丙球抑制免疫反应, 氨曲南抗感染、洛赛克保护胃黏膜。输血浆、少白红细胞、血小板、补液及低分子肝素对症支持治疗, 多次复查凝血常规, 患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APTT已逐渐正常, D-二聚体仍高, DIC好转, 但多次复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均不高, 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10月9日行骨髓穿刺术, 考虑白血病可能, 家属要求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予签字出院。

2 文献资料

使用外文数据库PubMed和Elsevier Science及中文万方数据库进行了系统检索, 共检索到头孢唑肟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5 例, 其中国外报道 4 例, 国内报道 1 例。其中男 3 例, 女 2 例, 年龄39~87 岁。有1例国外72岁的男性死亡。本文报道了两例幼儿使用头孢唑肟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

3 讨论

3.1 可能原因

患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因不明, 可能与感染、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多种药物使用有关, 多种药物可通过半抗原药物依赖性非特异性抗体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 而破坏红细胞发生溶血性贫血。例1患儿由于先后使用了头孢唑肟钠和氨溴索, 但是《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1] 中氨溴索的不良反应未涉及贫血, 考虑可能为头孢唑肟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为了避免类似现象发生, 入院后我院医生选择了与头孢唑肟钠结构不一样的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和氨曲南两种抗生素抗感染, 经治疗好转, 说明选用药物安全有效。急性溶血可以发生在首次用药时, 也可以发生在多次用药以后, 以免疫性溶血为主, 且发生的主要人群为免疫力低下或罹患血液疾病的未成年人及老年人[2], 说明该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个体的免疫力有关, 是否与遗传因素相关尚未见报道。例2患儿后来发生了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怀疑白血病, 是否药物引起还是本来就有, 不得而知。

3.2防治

提醒医务工作者在应用头孢唑肟钠等类似抗生素前, 应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药物过敏史, 关注其不良反应, 发现可疑药物不良反应立即停用该药;使用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尿色及贫血症状, 警惕溶血性贫血的可能。当发生溶血反应时, 还应避免使用其他结构类似的头孢菌素类药物, 防止交叉反应[2]。并严密观察用药后患者临床表现, 以免再次用药加重病情。一旦发生药物溶血反应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防止红细胞继续破坏, 同时输注洗涤红细胞以纠正贫血。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9:658.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共110例, 经体检、胸部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均确诊。同时排除严重的心肝肾功能损害者、造血系统疾病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者、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近期接受过其他相关抗菌药物治疗者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由于选用了不同的治疗方案, 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各55例。研究1组55例患者中男70例, 女40例;年龄18~63岁, 平均 (36.4±12.1) 岁;其中包括15例急性支气管炎, 13例慢性支气管患者, 24例支气管扩张感染, 3例肺部实质病变。研究2组55例患者中男72例, 女38例;年龄19~62岁, 平均 (36.1±12.3) 岁;包括16例急性支气管炎, 12例慢性支气管患者, 25例支气管扩张感染, 2例肺部实质病变。经统计学软件分析,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研究1组采用头孢曲松钠 (生产厂家: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604, 产品批号1102228) 进行治疗, 即将加入2g头孢曲松钠加入250ml浓度为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后行静脉滴注, 每天1次;研究2组采用头孢唑肟钠 (单位名称: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438, 产品批号110415) 进行治疗, 即将2g头孢唑肟钠加入250ml浓度为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后行静脉滴注, 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0天。

1.3 观察指标

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和咳嗽、咯痰、气促等临床症状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以及细菌学检查。

1.4 疗效评价标准[3]

疗效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划分为4个等级:①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检查、肺部X线检查、细菌学检查等均恢复正常;②显效:病情显著改善, 但上述指标中至少有1项未达到正常水平:③进步:病情有所好转但不明显;④无效:用药72h后病情无变化甚至有所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率与显效率之和。

1.5 成本-效果分析[4]

成本-效果分析就是将药物治疗成本 (C) 与临床疗效 (E) 转化为以以货币为单位的具体数字, 以利于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经济性评估。其分析目的是实现寻求达到治疗目标的最低成本的治疗方案, 即在成本与效果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C/E) 即成本 (C) 与效果 (E) 比值, 将成本与治疗效果有机结合起来, 表示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 比值越小越好。

1.6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 研究1组总有效率为89.1%, 研究2组总有效率为85.5%,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2.2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的确定:本研究只统计整个治疗过程每组患者的直接医疗成本。其中, 研究1组所用头孢曲松钠单价为4.37元/支, 剂量为0.5g/支, 治疗总费用=4.37×4×10=174.8元。研究2组所用头孢唑肟钠单价为36.3元/支, 剂量为1.0g/支, 治疗总费用=36.3×2×10=726元。研究1组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值明显低于研究2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情见表2。

2.3 两组敏感度分析[5]

由于药物经济学研究分析中的变量存在潜在偏倚或不确定性本市未不可控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因而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敏感分析。假设在不就得将来药品的价格下降约10%, 则两组C/E分别为1.76、7.64, 比较发现, 研究1租的比值仍明显低于研究2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现象, 且尚未造成器质性损伤。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之一, 主要指由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等微生物引起的声带以下部位呼吸道的感染, 包括慢性肺炎、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6]。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一般较高, 不仅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而使病情恶化, 甚至还可能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同时, 随着社会成本的不断增加, 医药成本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 而医药费用的过度增长、看医难、看医贵已发展成为一个公众的社会问题, 直接导致药品广泛的不规则使用现象, 且耐药性事件的发生情况也有明显增加,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7]。因此, 在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 不仅要不断加强对药物使用和开发的研究, 还要不断加强对各类药品的经济学分析, 尽量降低药物费用,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系一组母核为7-氨基头孢烷酸 (7-ACA) 即头孢烯的β内酰胺抗生素, 具有强效抗菌、疗效显著、毒性低、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8]。头孢曲松钠与头孢唑肟钠均属于第3代头孢菌素, 在药理、药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均对革兰阴性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且其抗菌作用明显超过第l、2代头孢菌素, 尤其适用于重症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例如免疫功能低下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者的重症感染以及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并伴随有革兰阳性菌或厌氧菌的混合感染[9]。同时, 第3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产生的β-内酰胺霉具有高度稳定性和更为强大的组织穿透力, 体内分布较广, 因此可广泛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胃肠道、胸腔、腹腔、瓮腔、胆管、骨关节、泌尿道、皮肤软组织等部位的严重感染, 以及术后感染、创伤、烧伤、脑膜炎、脓毒血症、败血症等重症感染[10]。此外, 在抗菌谱方面第3代头孢菌素较1、2代也有明显扩大, 对消化球菌、厌氧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11]。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头孢曲松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为89.1%, 头孢唑肟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为85.5%,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中, 由于两组患者的相关检查费用和治疗时间等基本一致, 因此本实验只对治疗药物费用进行了考虑。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头孢曲松钠具有较为理想的成本-效果比值, 且明显低于头孢唑肟钠。头孢曲松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且价格低廉,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与头孢唑肟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选取2011~2013年两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各55例。研究1组采用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 研究2组采用头孢唑肟钠进行治疗, 并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研究1组的总有效率略高于研究2组, 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研究1组的成本-效果比值为1.96明显低于研究2组的成本-效果比值8.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现象。结论:头孢曲松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且价格低廉,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头孢曲松钠,头孢唑肟钠,下呼吸道感染,药物经济学

参考文献

[1] 肖厚平.头孢曲松钠与头孢唑肟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药业, 2013;22 (6) :85~86

[2] 罗远良, 冯玉琼.不同抗生素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2;5:15~16

[3] 蔡国强.4种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0;17 (26) :117~118

[4] 谷玉行.三种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3:558~559

[5] 金利家, 童树洪.3种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药业, 2012;21 (4) :49~50

[6] 廖洪娟.两种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天津药学, 2009;21 (5) :44~45

[7] 梁爱东.四种抗生素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药学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2:388~389

[8] 秦德新.头孢类抗生活素药物临床应用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5 (z1) :385

[9] 黎剑.3种抗生素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药物经济学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09;7 (8) :168~170

[10] 祁相义.对头孢曲松钠与头孢呋辛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效果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2;22 (10) :3992~3993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 篇6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Agilent110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德国),hypersilC-18色谱柱(5μm,200×4.6mm),UVD-680-2紫外检测仪(上海金达生化仪器厂),HL-2恒流泵(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YB-2型澄明度测定仪(天津市光学仪器厂),PHS-3C酸度计(上海佑科仪器公司),MaxTitra 20V自动水分测定仪(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P211D型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1.2 试药

注射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6∶1),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090401、090402、090403,规格:1.0g/瓶。

2 实验方法

2.1 性状

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纸上,摊开,置300lex光线强度下肉眼观察,即外观色泽应为白色、类白色或微黄色粉末。

2.2 p H值

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头孢噻肟0.1g的溶液,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VIH),pH值应为4.5~6.5。

2.3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5瓶,分别按标示量加水制成每1mL中含0.1g的溶液,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IX B)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黄色或黄绿色9号标准比色液(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IX A第一法)比较,均不得更深。

2.4 有关物质

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ⅤD)测定。(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按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要求和方法测定。(2)测定法: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峰,按归一化法计算,最大杂质峰面积不得>1.0%,总杂质峰面积不得>4.0%。(3)质量研究:自身稀释法计算的结果较峰面积归一化法低,为有效控制杂质含量,且考虑稳定性考察的目的主要是观察样品的变化情况,故决定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稳定性考察样品中的有关物质含量。

2.5 头孢噻肟聚合物

按照柱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V C)测定。

2.5.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葡聚糖凝胶G-10(40~120μm)为填充剂,玻璃柱内径为1.3~1.5cm,体积为50~60mL;流动相A为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氢二钠21.85g和磷酸二氢钠5.38g,加水1000mL使溶解,混匀,调节pH值至7.0),流动相B为0.0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流速为每分钟1mL;检测波长为254nm。以流动相A为流动相,用1mg/L蓝色葡聚糖2000溶液进样200μL进行测定,理论板数以蓝色葡聚糖2000峰计算应不低于700,拖尾因子应在0.75~1.5之间,以流动相B为流动相,取对照品溶液,反复进样200μL,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应<5.0%。

2.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头孢噻肟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制成每1mL中含头孢噻肟100μg的溶液,摇匀。

2.5.3 测定法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制成每1mL中含头孢噻肟20mg的溶液,立即取200μL注入色谱仪,以流动相A为流动相进行测定,记录色谱图;另取对照品溶液200μL注入色谱仪,以流动相B为流动相,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计算。本品含头孢噻肟聚合物以头孢噻肟计,不得过1.0%。

2.5.4 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ⅧM第一法A)测定,含水分应不得过6.0%。

2.5.5 含量测定

按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V D)测定。(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磷酸二氢钾溶液(0.03mol/L)-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10%)(190∶795∶15)(用磷酸调pH值为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塔板数按他唑巴坦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拖尾因子应不大于1.5;头孢噻肟峰与他唑巴坦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规定[5]。(2)测定法:取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头孢噻肟和他唑巴坦对照品各适量,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分别计算供试品中头孢噻肟和他唑巴坦的含量。

3 实验结果

3.1 影响因素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是在剧烈条件下进行的,其目的了解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产物,为制剂工艺的筛选、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贮存条件的确定等提供依据。同时为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应采用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提供依据,还可为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在高温、高湿和光照三个独立条件考察批号090401药品的稳定性。

3.1.1 将去掉外包装的样品置适宜的密封洁净容器中,在60℃温度下放置10d,分别于第5天、第10天取样,按照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用拟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如表1。

3.1.2 将去掉外包装的样品(开口)置恒湿密闭容器中,在25℃温度下于75%±1%(氯化钠饱和溶液)条件下放置10天,分别于第5天、第10天取样,按照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用拟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

通过表2可知:在高湿条件下粉针会吸湿,有关物质的含量及聚合物也有所变化,而溶液pH值变化不大,头孢噻肟钠和他唑巴坦钠稳定性则均较好。

3.1.3 将去掉外包装的样品放在适宜的光照装置内,于照度为(4500lx±500lx)的条件下放置10d,分别于第5天、第10天取样,按照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用拟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结果见表3。

通过表3可知:在强光条件下,药品发生了一定的化学反应,有关物质及聚合物的含量有所变化,而溶液pH值变化不大,头孢噻肟钠较他唑巴坦钠稳定性好。

3.2 加速试验

加速试验是指在保证不改变产品失效机理的前提下,通过强化试验条件,使受试产品加速失效,以便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必要信息,来评估产品在正常条件下的可靠性或寿命指标。通过加速试验,可迅速查明产品的失效原因,快速评定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在温度、湿度同时作用下考察药品的稳定性[6,7,8]。

将市售包装(管制玻璃瓶)的三批样品放入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并分别在0、1、2、3、6个月末取样,按照拟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结果见表4。

通过表4可知:在组合条件(温度和湿度)下,药品发生了一定的化学反应,有关物质及聚合物含量有所变化而溶液pH值变化不大,头孢噻肟钠和他唑巴坦钠稳定性均表现较好。

3.3 长期试验

将市售包装的样品放入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并分别在0、3、6、9、12、18、24个月时取样进行检验,结果见表5。

通过表5可知:在试验温度和湿度下,药品有关物质含量略有变化,而其他指标的稳定性较好。

4 稳定性研究结论

上一篇:魏晋南北朝的美术下一篇:林业采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