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

2024-05-20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共4篇)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 篇1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商品名:V佳林)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入院的20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微生态制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辅助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安全有效,可缩短病程。

关键词: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轮状病毒肠炎,小儿,临床疗效

轮状病毒(Rotavirus)引起的腹泻是发展中国家婴幼儿腹泻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全世界的医学问题之一[1]。在我国多由轮状病毒A组引起,好发于秋冬季,故又名“秋、冬季腹泻”。目前对该症尚缺乏特殊的治疗方法,笔者对100例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09年3月9个月间,对住我院的20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了研究,对照组100例,男71例、女29例,平均年龄1.21岁;治疗组100例,男64例、女36例,平均年龄1.28岁。200例腹泻患儿均在发病后48 h内入院,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表现为:(1)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或数十次;(2)治疗前全部患儿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196例,稀糊便4例;(3)收集患儿新鲜大便,做大便常规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ELLSA法),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均为阳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给予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微生态制剂治疗,治疗组加用水溶性维生素(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0020795)静脉滴注,体重10 kg以上小儿,每次1支;体重小于10 kg的儿童,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10支,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支,加入5%葡萄糖(盐)水50或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使用至大便恢复正常。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2006年5月全国腹泻病防治会议关于腹泻病疗效判断的标准[2],显效:治疗72 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 h,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72 h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资料录入和分析均采用SAS 9.0统计软件,主要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准取α=0.05。

2 结果

2.1 两组病例疗效和病毒抗原转阴率比较

经临床观察比较,治疗组疗效及轮转病毒抗原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0%和85.0%,轮状病毒抗原转阴率分别70.0%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轮状病毒治病原因是病毒侵入小肠上皮细胞,肠绒毛变短及脱落,导致小肠功能丧失。黏膜双糖酶活性降低肠腔内木糖及蔗糖水解并吸收障碍,被细菌分解而产生有机酸,致使肠内渗透压增加,大量水及电解质进入肠腔,而引起严重的腹泻症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应用补液,纠正水电酸碱紊乱及微生态制剂治疗,疗效并不理想。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取得了较好疗效,总有效率达到94%,与常规治疗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中一些成分为机体代谢的辅酶或辅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叶酸0.4 mg、硝酸硫胺3.1 mg,核黄素磷酸钠4.9 mg,烟酰胺40 mg,盐酸吡多辛4.9 mg,泛酸钠16.5 mg,维生素C 113 mg,生物素60μg,维生素B125.0μg,甘氨酸300 mg,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5 mg,乙二胺四醋酸二钠0.5 mg等。

其中所言叶酸对细胞DNA合成起到关键作用,其结构上的2个羧基易与体内Na+、K+合成叶酸盐,叶酸盐可促进被损害的带有刷状缘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它还影响前列腺素的代谢,使分泌减少,肠蠕动减慢,水电解质吸收增加,纠正脱水和腹泻次数,缩短病程[3]。叶酸口服[4]及灌肠[5]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已有较多报道,但目前尚未见静脉叶酸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报道。

维生素B1具有保持循环、消化、神经和肌肉正常功能;调整胃肠道的功能;构成脱羧酶的辅酶,参加糖的代谢;维生素C对毛细血管壁的各个细胞间有黏合功能;增加抗体,增强抵抗力,有抗病毒的作用。补充维生素A、B12、B1、C与叶酸等,有助于肠黏膜的修复[6]。

因此,此项研究提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加用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Pant N.Hultberg A,Zhao Y,et al.Lactobacilli expressing Vaviable do-main of llama heavy-chai antibody fragment;(Lacto.bodies)confer protes-tion against rotavirus-induced-diarrhea[J].J Intect Dis,194(11):1580-1588.

[2]方鹤松,魏呈毓,董宗祈,等.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临床儿科杂志,1998,16(5):328.

[3]刘宁,李苏琴.思密达联合叶酸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36例[J].医学文选2004,23(4):472-474.

[4]郑凤娟,李煌,潘生丁.叶酸、乳酸菌素片联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200例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9,8(5):287-288.

[5]周必军.西米替丁、叶酸、普鲁卡因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5):48-50.

[6]薛辛东.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8.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 篇2

关键词:反相色谱法,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中间品,含量测定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是由维生素E,维生素D2,维生素A及维生素K1组成的复方制剂。其成品检测方法采用正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D2含量,采用反相色谱法测定另外3种维生素含量。由于中间品为水溶液与正己烷不互溶,无法按照成品检测方法采用正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D2含量。为了确立最佳中间品检测方法,笔者尝试采用反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中间品中4种维生素含量,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LC-201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AG245型(瑞士产)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1.2 试药

维生素A棕榈酸酯对照品(批号:HBHX200903,河北省药检所标定);维生素K1对照品(批号:100156-200003,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维生素D2对照品(批号:100155-200505,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维生素E对照品(批号:100062-200608,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甲醇(色谱纯),水(纯化水);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中间品(批号:090801,090802,090803,保定三九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Semmetry RP-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见表1);检测波长:265 nm;流速:1.5 ml/min。

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维生素A棕榈酸酯对照品98.46 mg于25 m量瓶中,维生素K1对照品15.24 mg置于100 ml量瓶中,维生素D2对照品14.23 mg置于100 ml量瓶中,各加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另取维生素E对照品16.09 mg置于10 ml量瓶中,加少量无水乙醇使溶解,并分取上述3种维生素对照品溶液各1.00 ml置于溶解维生素E对照品的10 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4种维生素混合对照品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供试品溶液取中间品原液(由生产车间按处方比例配制)。

2.4 检测波长确定

取“2.2”项下的4种混合对照品溶液适量,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结果4种维生素均在265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故以此波长为检测波长。

2.5 系统适用性试验

分别精密量取上述混合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20μl,按照上述色谱条件,进行试验,4种维生素分离度R>1.5。色谱图见图1。

2.6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量取“2.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16.0、18.0、20.0、22.0、24.0μl进样,记录色谱图,测定其峰面积,并以峰面积值A对进样量C进行回归,得到标准曲线方程如下所示:

维生素A棕榈酸酯:A=1.1658×10-4C-2.665 2×10-2(r=0.999 4)

维生素K1:A=2.489 3×10-5C+1.539 5×10-2(r=0.998 9)

维生素D2:A=1.368 5×10-4C-2.653 3×10-2(r=0.999 9)

维生素E:A=4.950 0×10-7C-1.004 6×10-3(r=0.999 3)

结果表明,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D2及维生素E浓度分别在0.144~0.216μg、0.240~0.360μg、8.000~12.000 ng、14.560~21.84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7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D2、维生素E混合对照品溶液20μl,重复进样5次。结果峰面积积分值的RSD分别:维生素A棕榈酸酯为0.45%(n=5),维生素K1为0.63%(n=5),维生素D2为1.02%(n=5),维生素E为0.59%(n=5)。表明本法中间精密度良好。

2.8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供试品(中间品批号:090801)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每2小时进样一次,测定5次。维生素A、K1、D2、E的RSD分别为0.92%、0.67%、0.88%、0.75%,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8 h内基本稳定。

2.9 回收率试验

按低、中、高3个量级分别精密称取维生素A棕榈酸酯、维生素K1、维生素D2、维生素E对照品一定量,按处方比例加入辅料等其他组分制成模拟样品,依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每个浓度平行测定5次。结果见表2。

2.1 0 样品含量测定

取3批中间品(批号:090801,090802,090803),按照“2.3”项下方法制备样品溶液,并进行含量测定。见表3。

3 讨论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 篇3

1 临床资料

注射用阿乐西林钠是半合成青霉素, 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及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维生素B6能促进氨基酸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 还用于治疗抗癌、放射及妊娠等引起的恶心、呕吐。我们在加药时发现把注射用阿乐西林钠1 g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或0.9%生理盐水100 m L及10%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液体中, 溶液澄清无浑浊, 然后加入维生素B6100 mg, 3 min后出现白色浑浊, 再过约5 min出现许多小块状结晶体。这说明注射用阿乐西林钠和维生素B6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基层医生基本用药手册》中明确指出注射用阿乐西林钠应现配现用, 液体澄清透明才能使用, 故出现白色浑浊属于配伍禁忌, 禁止输入。

2 对策

(1) 每种新药在使用前应详细查看说明书, 熟悉掌握新药的有关知识, 记录发生配伍禁忌表。进行综合归纳, 制订适合临床应用的药物配伍禁忌表。 (2) 将多种药物同时注射时, 更应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适应证。在加药过程中应尽可能采取一瓶只加一种药物, 既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还可防止降低药效[1]。 (3) 加强管理, 专人负责, 护士在加药前注意对每名输液患者的用药进行评估, 判断有无配伍禁忌, 加入液体后观察有无浑浊, 有无絮状物。 (4) 严密巡视, 一旦出现浑浊变质及絮状物时, 应立即关闭调节器, 更换液体和输液管。安慰患者, 消除紧张情绪。同时通知医生做相应检查,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保留换下来的液体输液管以备检测, 记录配伍反应药物的名称并及时上报。

参考文献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 篇4

1 病例介绍

我门诊一男性病人突发胃部不适, 恶心、呕吐于我院就诊, 医生诊断急性胃肠炎, 遵医嘱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50 mL加奥美拉唑钠40 mg加维生素C 1.0 g, 在药物配制时发现溶液变混浊, 静置5 min中后, 仍无变澄清。

2 实验证明

方法一:将注射用奥美拉唑钠40 mg用生理盐水5 mL溶解后, 溶液无色澄清, 再加入维生素C 1.0 g, 溶液变混浊。方法二:将维生素C 1.0 g加入生理盐水5 mL, 溶液无色澄清, 再加入奥美拉唑钠40 mg, 溶液变混浊。方法三:将奥美拉唑钠40 mg与维生素C 1.0 g溶解后溶液变混浊。

3 小结

我院临床用药系通过药品招标正规渠道进药, 一次性注射器检测合格, 排除药品及注射器的影响, 奥美拉唑钠或维生素C单独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中, 溶液无色澄清, 未发生颜色变化, 若是奥美拉唑钠与维生素C, 溶液即发生颜色变化。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证明,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和维生素C之间不宜配伍, 为保证用药安全及有效性, 建议两种药不宜配伍。随着临床新药的不断推新, 很多药物的配伍禁忌是没有出现在《400种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里的, 只靠药物配伍禁忌表已不能满足工作上的需要。所以,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该严格做好“三查七对”, 在更换液体时应该密切观察茂菲滴管内有无混浊现象再离开[1,2]。如果是新生产药物, 为了保证输液安全与病人用药安全, 可以事先把药物抽取混合做实验, 药物不出现反应后再使用。护士还应不断学习用药知识, 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纠正和总结, 以保证病人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孙佩芳, 夏卫华, 王建民, 等.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70种针剂配伍结果[J].数理医学杂志, 2001, 14 (2) :137.

上一篇:薪酬管理与税收筹划下一篇:UI界面图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