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发展建设的问题(共12篇)
林业发展建设的问题 篇1
1 林业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林业行政能力角度看,林业部门主要存在机构组织结构、林业法制建设和科学技术应用这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林业行政能力的正常发挥。
1.1 林业行政机构职能定位不科学。
林业行政机构职能定位跟不上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越位、错位和缺位同时存在。这主要表现在:(1)林业行政机构职能界面过宽,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2)是职责不到位,应由林业行政部门履行的职责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来。(3)是职责不清,导致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和不作为、乱作为。(4)是责任泛化,模糊了责任主体。
1.2 机构设置不合理。
(1)机构的设置和精简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科学性、法制性。(2)机构设置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1.3 机关运作不规范。
近几年,各级各部门都制定了一些工作制度、办事指南,并推行了政务公开,但是在林业部门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尤其是在曰常审批办事中,往往缺乏明确具体的、可操作的工作规范和审批标准,办事机构和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潜规则”常常起关键作用;传统的“人治”思想和“官本位”思维模式仍然影响着实际的运作。
1.4 行政成本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的运行成本处于历史高位,缺乏成本意识还表现在,“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做事“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的思想仍然左右着一些地方、部门领导干部的行为方式。
1.5 管理方式、手段落后。
在管理方式上,主要表现在重事前审批、轻曰常管理,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方式、方法,忙于繁琐的行政审批。
1.6 林业法制建设还很不完善。
我国现行林业法规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森林法规和与林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组成,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的林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法律法规也还有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作进一步修改。
2 精心打造高效的林业行政机构
决策科学、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效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基本角色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是责任、法治、服务、透明、高效的统一体,是实现科学执政、执政、依法执政的基础。建设效能不是一项单纯的政治任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从观念、体制、管理模式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经过较长时间的不懈努力,精心打造起来的,实质上是全方位的再造工程。
2.1 切实转变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为确保林业机构高效运行,首先,必须严格行政管理边界,即凡属市场行为或法律管辖范畴的事务,都通过市场法则和法律的途径予以解决。其次,借分类经营之机,将现有企业与原投资或主管单位彻底剥离,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家”,放开企业手脚,把其推向市场。
2.2 合理设置林业组织机构。
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法制化、规范化的原则,进一步改革现行林业机构,系统、科学地设置办事部门,厘清部门职责,建立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清理、压缩并严格控制各类非常设机构,切实发挥现有职能机构和工作体系的作用。要按照实施《行政许可法》的要求,明确执法主体,解决政、事不分的问题;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合理调配行政审批事权调整后的人员编制。
2.3 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效能意识。
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效能意识,首先要从加大行政文化建设入手,提高林业职工的服务和自律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2.4 创新林业管理方式,引进竞争机制。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创新林业管理方式,在组织内部建立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益的激励机制。要加快建立相关市场的监管构架,制定公正、公开、透明的程序、规则,制订并强制实行林务公开制度,提高林业行政事务透明度,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
3 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建设现代化林业
将当今先进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及时地应用到林业生产中去,发展先进的林业生产力,全面提高林业发展速度,实现林业现代化。
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提高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要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快实现机关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现代化,并以此为契机,重组优化组织结构、工作流程;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整合共享信息资源;要充分利用现代办公手段,如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移动通讯、远程办公等,改进办文、办会、办事方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要以门户网站为政务信息发布、网上办事服务的总平台,通过内网改造和业务系统建设,逐步构建全天候、一站式的“电子”,从而极大地提升林业行政效能。
科技兴林,建设发达的大生态产业体系转变观念,加强高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将当今先进成熟的高新技术迅速推广应用到林业生产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林业法制建设
林业政策是林业战略理论的实践,林业法规则是林业政策具体应用。因而,林业政策法规建设只有在先进的林业战略理论指导下,才能使林业活动符合林业客观规律,实现林业高速发展。
4.1 森林法的修改。
对现行所有的有关森林法律法规进行清理,简化合并,根据实际情况,并入森林法或者森林法实施条例。例如,可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等中的要点是条款并入森林法,将其中的详细规定并入森林法实施条例。
4.2 森林法实施条例修订。
细化林业许可制度,细化林业调查规划管理、林业工程建设管理监督、林业职工岗位责任制管理与监督等条文,增加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管理内容,将所有森林公园和所有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纳入林业管理。
只有建立结构合理、决策科学、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林业组织机构,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决定精神,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发图强,才能把我国林业推向快速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摘要:从林业行政能力角度浅谈林业发展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林业,发展,建设
林业发展建设的问题 篇2
1森林的重要性
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在我国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林业产业化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功能,产业发展种类多,所形成产业链较长,因此可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改善我国当前僧多粥少,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有利于促进我国轻工业,平衡轻重工业比重,优化工业结构,森林资源不仅有极高的经济附加值,能够产生强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社会安定和谐,国家整个工业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森林作为环境助手,对生态有多方面的保护。首先,森林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森林是一种庞大的植物,自身总有极强大的空气净化功能,是一个巨大的.自然空气净化器,对我国各种严重的空气污染进行有效清洁,改善大气环境。其次,防风固沙。森林具有极强的吸附力和凝聚力,可以抵挡沙预防尘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减少水土流失。
林业发展建设的问题 篇3
【关键词】林业产业;生态建设;林业;森林资源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林业产业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已逐步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就当前社会发展现状而言,实现林业生态建设对于满足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需求与社会生产需要十分重要。森林可持续发展是森林资源与林地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林业工作的核心内容。在林业工作中,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森林资源状况和发展是一种重要性超强的工作模式,为了应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与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必须将生态建设理念深入到林业建设的各环节,满足林业的全面生态建设要求。
1.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林业产业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逐步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就当前社会发展中,为了满足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需求与日新月异的社会需要,林业生态建设在林业产业发展中不容忽视。林业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建设和产品输出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在建设中,其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同时在林业建设中追求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
森林生态建设也被称之为森林可持续发展,在运营的过程中要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的前提下进行林业生产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已发挥多样性的森林工作优势,并且在工作中能够保护森林土壤、空气和水质以及水量,使得森林建设工作既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也能够在不损害当前人们利益的前提下为后代子孙提供全面可靠的林业供给。生态化林业建设不仅是从健康、完整的生态体系出发,同时也是以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环境以及林产品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讨,从而实现森林的多重价值和要求,以致于在工作中能够从整体区域进行总结与处理,从而全面的完善工作模式和满足生态发展要求。
2.我国生态林业建设背景
从上个世纪末至今,我国可以说经历了一个多灾多难的时间段,从98年的洪灾开始,我国经历了沙尘暴、旱灾、蝗灾、地震、雪灾等多种自然灾害,这些灾害的存在造成了严重的国民经济损失和影响,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根据这些自然灾害分析与总结得出,这些灾害的发生与产生离不开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环境破坏与生态失衡的基础上产生与形成的。事实上,就目前我国社会现状分析,我国生态危机现象远远不止于此,有生态恶化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和人类生活环境破坏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较为明显。就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土地沙漠化严重、干旱缺水、洪水灾害、物种灭绝和温室效应等现象已成为世界性生态问题,其中各方面的生态影响,都与森林资源紧密相连,和森林资源的破坏息息相关。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以来都是以钢材与木材为主,对森林的破坏尤为严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不断提高,对经济建设需求也投入了较多的精力,但所受到的效益却微乎其微,其总体形势还较为严峻。就当前我国的林业状况还处于一种破坏大于治理的状态,而形势还较为严峻。
3.林业生产存在隐患的原因
20世纪末,随着国家六大林业生态工程的相继启动,我国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局部乃至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开始好转。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调整,发展生态建设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森林生态基础还十分脆弱,生态建设的速度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协调,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趋势,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极端性天气增多等主要原因:
(1)我国森林资源底子薄,表现在问题不足,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质量不高,平均每公顷林分蓄积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5%左右;分布不均,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工区和东北地区,西部森林资源极度匮乏;经营水平低,人工林经营水平不高,树种单一,林木过量采伐现象依然存在。
(2)人口、经济调整增长带来对森林资源的高需求,森林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相当尖锐,社会的发展给森林资源带来巨大的消耗。
(3)林业投入长期不足。近年启动的国家林业六大生态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国债资金,国家财政资金所占比重不高,生态建设投入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4)林业行业各项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不顺,影响社会资源向林业行业集中,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
4.发展林业产业必须正确处理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和谐社会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在木业资源的承载能力之内;另一方面,要求在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上,达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换言之,既要做到林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参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里面既包含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林产品的需求,又包含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作为林业整体中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的因果关系。
4.1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矛盾与制约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这种矛盾与制约关系主要是由人们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不同利益取向和与劳动者自身利益关系不同造成的。在林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中,投入和耗费一定的劳动,同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可能是负效益),但这两种效益被劳动者感觉到的时间先后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林业产业主要产出体现的是经济效益,劳动者的获得是直接可见,与劳动者之间是眼前的局部的直接利益关系;而生态建设主要产出的是生态效益,生态效益的体现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是不容易被立即感觉到的。
4.2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的依存与促进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之间不仅存在着矛盾与制约的关系,更主要的是依存与促进的关系,这种依存关系与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及林业生态的认识和利益取向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统一以森林为基础。林业生态建设的任务就是要恢复森林植被,增加森林的数量,提高森林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离开森林也就无所谓林业生态建设;而林业产业的发展是以森林资源为前提的,没有森林资源,就没有林业产业,更谈不上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5.结束语
林业建设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篇4
1 林业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口快速增加, 物质需要等成倍增长, 人们对自然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 自然资源尤其是森林资源面临着日益减少的趋势, 森林系统资源日益退化, 林业环境主体缺位, 林业环境恶化, 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这些林业现状导致今天的林业没能按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导致林业发展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 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而环境破坏的程度也不断增加, 林业也在其中, 传统的林业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人类资源的需求, 因此必须大力实施以林业为主的发展战略。
2 加强林业建设发展的对策
2.1 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
加强林业建设发展的对策要从2方面考虑, 一方面是在科技上, 另一方面是从资金上考虑。首先要加强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这是关系林业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处, 要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必须要加强林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水平, 提高从事林业研究人员的专业素质, 实现理论知识高新化, 从而使林业建设实现高素质科学发展, 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的研究力度, 实现研究结果资源共享, 从而实现积极的林业建设。此外, 更要注重研发林业建设的相关技术工作, 从而促进林业建设工作加速稳定发展。其次, 要加强林业建设的资金投入, 林业建设要想能够有序稳定发展, 必须保持充足的资金, 从而才能保证林业建设和其它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做到充足的资金投入要从2方面考虑, 一方面是国家, 另一方面是政府。国家要给予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 而政府在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同时也要提供财税减免等政策。
2.2 林业建设加入社区林业理念
林业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 需要长时间的投入, 这也是一项高投入的工作, 更需要有组织的、科学的、专业的主体承担, 其在经济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林业环境保护和建设时要动员社会和人民的力量, 在保护林业环境的同时把林业融入到自然中。社区林业理念主要是以农村社区为主体, 以林业为客体, 通过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引导农民参与到林业的建设中来, 其核心原则是群众主动参与, 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通过让当地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林区的管理经营工作中, 实现林业建设平衡发展的目的, 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经济效益。放远眼光, 摒弃以前林业发展的狭隘性, 实现人与自然、人与林业和谐相处。主要有体现在以下4点: (1) 建立社区林业。将林业建设工程规划到当地的战略发展计划中, 进而形成人与林区建设的新型合作关系。 (2) 要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参与性。 (3) 将林业建设发展成为一种产业。在社会大系统中, 使其成为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建设和服务的工程。积极使林业建设产业实现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使林业保护产业社会化, 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到林业保护产业中。 (4) 大力提高森林覆盖率。要继续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 大力推进退耕还林、防护林、速生丰产林、绿色通道等林业建设工程;严防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健全林业法治, 切实加强林地、林木保护管理。同时, 将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全社会投入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大力招商引资, 为造林绿化事业注入活力;加强科技支撑, 提高造林绿化的质量和效益。
3 结语
综上所述, 林业建设工程不仅在我国环境建设工作中起着基本保障作用, 而且环境建设工程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林业建设的质量对我国的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是人与自然发展中的桥梁, 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 加强林业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林业工作者以及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林业建设工作, 努力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柏青, 吴楚材, 吴章文.中国森林公园的发展方向[J].生态学报, 2011 (5)
[2] 杨亮亮, 崔国发.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特征分析[J].林业实用技术, 2010 (3)
关于林业生态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篇5
1当前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1.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没有形成法制化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筹集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一是补偿基金筹措机制不健全,目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来源只有中央财政一途,对地方财政和以消耗生态产品为主的企业(如高排放的钢铁、水泥企业)缴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没有约束性要求,致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筹措难,现有资金杯水车薪;二是补偿范围过窄,目前国家只对列入国家重点防护林范围的森林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这一部分森林只占全国生态公益林总面积的不足三分之一,且补助标准过低,其他大部分生态公益林没有任何补偿。1.2种植技术差 林业种植建设虽然是种粗放型的工作,但是对其技术与责任要求也是比较高,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这种技术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目前林业种植建设方面表现出的问题:一是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地难,由于土地都承包到户,影响了正常施工和农防林规划设计。二是造林质量差,一些地区在具体造林中,造林人员素质差,采取粗植滥造、苗木不假植、造林不开沟、精品地块不浇水、造林成活率低等等问题现象。1.3林业建设滞后,林业工业基础差 林业企业生产方式和设备陈旧落后,木材加工企业多以优质木材为原料,且企业规模偏小,重复建设突出,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低,价值消耗现象严重。2抓好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2.1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保护和建设生态公益林的一项根本措施。特别是全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后,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尤为迫切。各级政府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关于“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有关规定和“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水电、旅游、矿山、水利等生态效益的直接受益单位,应当从其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建设以及对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的补偿。要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经济赔偿制度,提高生态补偿能力。2.2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
关于山区林业发展的建设与开发 篇6
关键词:山区 林业 建设
山区的林业建设应本着从实际出发,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为本进行开发。随着近些年不断的退耕还林、营造人工林以及一些保留的自然林业保护区项目的开展,为山区的林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山区林业的建设不仅仅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更营造了自然的人工生态保护系统,可进行旅游业的开发。根据全面分析,山区林业建设的现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需要进一步的解决。在山区林业的建设中,将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山区林业的现状
1、由于山区经济的普遍落后,人民的收入水品也较低。在山区虽然有许多的林业资源,但是由于缺乏经营或经营粗放而导致山区的林业经济根本无发展。由于传统的观念引导中,其占有的资源并未达到有效的开发,致使占有的资源与经济的收入不能成正比。这样,由于没有先进的思想,致使山区的经济发展不上来。使长期的收入水平处于地下状态。
2、林业产业发展滞后。资源与产业链缺乏有机整合,“大资源,小产业”的特点十分明显,林业企业和林副产品加工等十分薄弱,结构比较单一,尚未形成具有产业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名、优、特产品开发滞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3、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还面临体制机制障碍。现行山区林业管理模式与现代林业产业构建尚存在差距,现有林地产权制度制约产业开发,山区林业市场机制还不健全,林业生产要素流转不畅通,投入不足,投入多元化机制尚未形成,山区基础设施较差,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
4、观念、技术和信息相对落后。山区农民占有林地面积较大,但只注重木材的价值,忽视对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由于大多受教育文化程度低,致使思想观念陈旧,新技术掌握应用困难,适应市场经济能力低。林业技术人才缺乏,林农组织化程度低,各类专业协会和民间合作组织刚刚起步,作用尚未得到真正发挥,林业科技支撑力量不够,政府投入不足,限制了林业附加值的提高。
5、森林资源分布与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与产业配置有待提高与调整。全区林地及森林面积所占比重高,但林地生产力水平较低,低效林占有较大比重,山区森林资源配置比较单一,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林地利用率低,资源对产业开发的支撑力度较弱。
6、森林生态功能与作用较弱。生态公益林建设尚处于初步阶段,防护功能较佳的生态屏障体系还未完全形成,森林生态功能整体不强,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仍较严重。
二、山区林业建设解决的对策
要促进山区林业的建设,就要打破常规的以木材为主要生产项目的经营模式。在建设神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多下功夫。现代的林业经济与传统的大不相同,所以在建设中,就要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学习先进的思想观念。充分利用现代的林业发展理念,深入了解林业发展中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相结合。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新型的山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建设道路。
1、理清思路,科学规划,以政策指导方向。首先我们立足于要发展生态良好、产业发达、林农增收、林区稳定的林业产业,就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形成了“林业发展林优为先,林优产业加工为先,加工产品特色为先,生态保护防火为先”的林业开发思路,提出把仁化打造成生态体系完备、产业体系发达、林业文化先进的现代林业强县战略目标。
2、调整结构,延伸产业链。坚持林工结合。积极探索适应山区林业发展的激励政策,通过分类经营和“一本账”管理,实行“管死”与“放活”相结合,发展大型的精细加工工厂,把精细加工作为仁化主要特色产业进行发展,让大量的、主要的、优良的商品材用于精细加工,提高竹木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形成精细加工产品市场,并依托旅游景区,充分研发可以利用自用材、间伐材、竹木剩余物加工木制工艺品的技术,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林特林副产品加工,形成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加工型龙头企业。
3、科学规划生态林,大力保护生态林,积极争取推进碳汇造林,开辟改善环境的新途径。要根据各乡镇地形、发展方向,科学的规划生态林,让生态林能真正发挥最大的作用,在生态林管护区,要禁止放牧毁林和乱挖乱采、乱砍滥伐等破坏林木资源的行为;要对林木、矿业等与生态建设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源依法实施管理,加大执法力度,遏制矿山非法开采及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发生;要通过相关政策措施的完善,引导放牧人员加入生态林管护行列或从事其他工作,使这些人员弃牧转岗后仍有就业渠道和致富保障;要继续强化网格化管理,加强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控,确保生态安全。
三、总结
在人口剧增、消费不断上涨的社会发展中,林业的生态系统,简单的靠自身的生产是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在供求之间不断的越拉越大,使这种矛盾日益尖锐。为加速社会的发展,需要林业系统为人们提供日益变多的功能。林业的市场是十分广阔的,这就需要人们不断的进行开发与研究,以便发挥其在环境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山区林业的发展在于其综合的开发与利用,在林业的建设方面要综合其多角度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加上政府的指导,减小城乡的贫富差距,使山区林业合理快速的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加快林业建设增强林业发展的探讨 篇7
林业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源泉,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发展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林业建设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 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空气中的污染源、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大力开展营林造林工作, 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 林业逐渐得到重视,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加大林业的发展, 使得近年来我国的林业面积逐渐呈增长趋势。然而, 由于我国的国情及林业的实际情况, 我国林业发展还存在明显的问题。
1.1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由于地域辽阔,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东南部地区和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分布远远少于东北和西南地区。因此, 森林面积较少的地区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及环境的改善, 这种现状不符合社会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1.2 需求量大于林木增长量
我国由于人口数量大, 森林资源少, 导致人均森林占有面积较小。人们对木材需求量地不断增加, 也相对增大了开采数量, 从而导致森林面积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 木材需求量远远大于林木增长量。这种情况不利于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1.3 林业部门体制相对滞后
目前, 林业经济呈低收入阶段, 使得各项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大大减弱。各级政府部门职能地转变尚未到位, 政府行为方式也不尽合理规范, 林业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市场经济发育不全, 这些都很大程度地制约了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
2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 林业种苗的改善
种苗工作是林业工作的基础, 只有种苗好, 才能营造出优质的林木。因此必须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培育种苗, 快速繁殖种苗。为种苗的繁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设备, 并将培育的优秀种苗进行推广, 加快优秀种苗的繁殖。
2.2 经营方式的优化
将过去粗放型的经营模式, 改用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现代手段, 提高营造林的工作效率, 提升营造林质量。还要加强林业管理, 优化营造林的管理工作, 促进林业发展。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 鼓励林农最大程度地利用当地条件进行营造林工作, 使林业得以健康发展。
2.3 政府部门对林业的扶持
随着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发展, 林农营造林工作的热情也持续增长, 形成了良好的形势。林业部门要在这种新形势下, 正确思考林业管理工作, 正确指导林农进行有序的营造林工作, 建立高效及时的服务指导系统, 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加强林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要想切实做好营造林工作, 必须要培养一支优秀的专业人才队伍, 切实做好营造林地管理生产, 提高工作效率, 促进营造林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各林业部门一定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5 提高林业技术水平
现代的林业需要技术的支持, 林业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我国目前的林业技术整体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林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技术的制约, 林产品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必须加大投资力度, 促进我国林业技术发展。要科学种植, 合理规划, 提高种植的质量与数量。利用先进技术提高林产品的开发, 增加林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分量, 促进林产品经济地发展。
2.6 在科研上深入探讨
林业发展需要科学研究, 需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来指引林业发展。因此, 要给科研工作人员提供优惠政策及完好的工作环境, 来激发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使科研人员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林业科研工作。
2.7 使融资渠道达到多元化
林业要想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中稳步地发展, 需要政府、银行及群众的共同支持和支援, 并建立相应的战略政策促进林业的发展。政府要尽量给林业调拨一定的资金支持, 银行也要放宽林业贷款政策, 还要充分发挥社会群体的力量筹集林业用款。这些都是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虽然政府部门给林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条件, 但就目前来看, 我国的林业发展还处于特殊时期, 林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营林生产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因此, 就需要林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提升林业开发技术的支持, 从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在长期的林业建设中, 林业发展不是很快, 但也进入了可持续发展阶段。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只有加快林业发展, 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 并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就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现状, 分析了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并对林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林业,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永益.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吉林农业, 2010 (8) .
[2]王臣, 赵军.关于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20) .
[3]侯彩霞, 刘俊花, 李峻.林业发展新问题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3, 36 (4) .
林业发展建设的问题 篇8
1.1生态林业体制的建立
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处于一个初级的发展阶段, 需要一个新的体制来进行科学的规划。改革体制要适合社会的发展, 并涉及到生态林业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在建立新体制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好其他各个方面的关系, 这样才能使其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求。生态林业体制的建立是整个生态林业发展的基础,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有效的发挥生态林业建设的作用。
1.2生态林业建设创新工艺
传统的林业发展已经适应不了当前生态林业建设的需求, 因此, 一定要结合当地的环境来设计出新的施工工艺, 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原来的技术基础上改革和改良, 来保证生态林业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还要充分的利用高科技因地制宜设计出树种林种合理的布局, 实现其机构的多样化。
1.3生态林业环保意识的培养
人作为生产和发展直接操作和执行者, 一个人的意识决定着事情的成败。因此, 在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中要加强培养工作人员生态意识, 让员工能够从心里上认识到生态林业的必要性, 这样才能使员工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建设中。只有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将生态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 在保护好环境的同时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 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趋势
2.1生态林业的可持续性建设
农林业建设的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林业建设的这种发展必须要依照国家制定的发展战略去实施。不能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 从而危害到不可再生资源、环境等。生态林业建设要在可持续性发展的状况下, 结合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建立一个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科学的设计生态林业建设方案, 合理的规划林业建设的布局, 这样才能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生态林业系统主要由森林系统中海岸线、自然保护区、天然树林等组成, 还包括防护林体系诸如沿河防护林、道路旁树木、农田周围树木、村子中树木等。生态林业是网络状呈现片、点、带、网的紧密结合, 这种森林生态体型主要的特点是主次分明。能够合理的布局整体上生态林业的设计, 利用生态林业的优势来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
2.2生态林业建设的稳定与多样化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就要求生态林业建设必须以稳定与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的发挥生态林业建设的作用。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生态、经济之间有着巨大差别, 其林业的发展模式诸如林牧式、林工式、林渔式、林林式都会存在于建设中, 在生态环境中有着多种的生物物种、机构层次也不相同, 就要求生态林业建设必须适应这种多样性, 林林的资源也要合理的利用起来。
2.3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度化建设
生态林业建设要想在社会经济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就需要看其是不是能够适应当地生物圈中森林资源基础状况。生态林业的生态效益必要发挥出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和自然条件来合理的布局, 打造一个完善的设备功能的生态林业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要实施一个均衡的发展状况, 才能有效的进行林业的建设。
2.4生态林业整体化发展
生态林业建设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存在的, 每一个环节都要发挥出自己的功能。生态林业整体化发展才能够防止生态被破坏、改善自然环境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还能够带来更多的生态效益和提高经济的效益, 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林业体系。生态林业建设不仅仅是一个表现在有经济目的的人工生态的系统, 还表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系统。生态林业的功能比较多, 要把生态林业系统中各种产业结合到一起, 实现其整体化的发展把加工业、运输业、种植业、养殖业等都融合到生态林业的规划设计当中。生态林业还能够在经营的方面提供木材产品;还能够改善生态的环境, 保持水土完整性、防止风沙的侵袭等作用。在保证森林承载力的前提下, 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出整体化发展的林业体系。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 生态林业建设已成为了当前重要的任务。要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生态林业建设的原则, 结合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趋势, 面对决林业建设中的问题, 制定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使生态林业建设能够健康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洪雪, 杨清福, 张光华.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 2006 (5) :52-53.
[2]张建国.生态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2) :195-196.
林业发展建设的问题 篇9
1 正确面对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 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不可估量, 对大自然索取的多, 保护的少, 产生的价值解决了人类发展的需求。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 缺少环境的保护, 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对环境的破坏不成正比, 造成现在的林业生态系统十分的脆弱, 林地退化、荒漠化、湿地减少、成过熟林面积比例减少, 每公顷森林蓄积量不到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
目前, 党和国家政府十分重视林业生态建设。我县三年清收林地19.6万亩, 并全部设计还林,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 还要进一步开展林业生态工作, 对流失的林地进行清理还林, 打击毁林开荒、非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进行严肃的处理, 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力度, 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资源。
2 林业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和责任
国家和政府越来越对生态建设予以重视。我县也加大了对林业生态建设人员、资金配备的投入, 成立了罗通山森林公园、三仙峡森林公园、哈尼河保护区、大甸子湿地保护区, 生态建设取得成效。对林业生态进行保护的同时, 也加大了对林业科技的利用和发展, 以林养林的思路发展林业生态建设, 林业资源是绿色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所在, 要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功能的同时, 大力发展木材培育、木本粮油和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林下经济、花卉苗木、林业生物、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利用, 玄武岩开发利用。通过各项绿色产业的发展, 带动生态林业建设保护开发和利用, 建设美丽的家乡。以绿色生态建设为本, 努力为大地铺绿、加快荒山绿化、大力发展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增加森林的覆盖率、森林的碳汇量, 使我们生活的土地山清水秀。
3 林业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措施
林业发展建设的问题 篇10
1 生态林业建设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生态林业不仅仅是单纯的林业发展, 而更是一种结合了经济学后, 将生态学和环境学有机的融入的一种科学。它的理念更是符合我党针对我国的现阶段的各种发展中的问题所指定的, 是一个更加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林业发展理念和方式。基于它的特殊性, 我们在发展的时候, 应该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才能达到效果:第一, 优化组合的原则。即根据自然搭配的理念来选择和组合林业中的各种树种, 才能达到优化生产和自然环境的目的。因为只有符合自然规律的, 才是最合理的。第二, 因地制宜的原则。仍然要根据自然规律, 选择最合适的林种和树种, 该原则主要指的是根据该地区的具体情况来栽植树木。第三, 注重效益原则。这里指的效益不仅仅是经济效益, 还是生产的效益, 也就是林业的总体的产出情况的综合评估。第四, 综合发展的原则。即要在发展的过程中, 注重对周围环境以及其他的产业的协调发展。
2 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新的体制的规划和调节。一种新的发展理念的改革必须要从各个方面入手, 因为每一个发展理念都涉及到发展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所以, 我们要调整好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 要从根本上改革体制和制度, 使其符合新的发展要求。所以, 调节和规划体制是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其次, 新的工艺的设计和改进。再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 我们要根据当地的情况, 改革和改良原有的各种发展技术, 结合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和栽培方法, 将林业建设的工艺发展水平调节到与生态临也的发展相适应的情况。
第三, 培养和调控生态意识。任何的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操作和管理, 而人的种种行为都是基于自己的意识和理念的指导。所以, 我们只有加强了人的意识的培养和宣传, 才能使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认识到生态林业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3 生态林业建设与发展前景
3.1 生态林业的可持续性建设
生态林业之所以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是因为可持续发展是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一种发展理念。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而断送了长期发展的道路。生态林业建设在整体的发展过程中, 如果想达到这一效果和目的, 就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要调整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方式, 才能达到生态环境和人的和谐持久的发展关系。我国的生态林业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 并且有很多的地方已经开始落实这一政策和理念。各种自然保护区的形成以及生态区的建立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
3.2 生态林业的稳定与多样化建设
生态林业的发展的最佳模式就是达到自然和生态的稳定的发展, 保持原有的和谐的状态就是一种稳定的表现。其多样性则表现为形式的多样性, 即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将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融入到其发展的体系中。虽然林业发展的主体是森林和树木, 但是我们可以适当的开展各种其他形式的物种的共同发展模式。
3.3 生态林业的均衡适度化建设
任何事情都要控制适当的度的问题, 不能因为生态林业的方式新颖, 成效显著, 我们就一味的大力发展, 否则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还会适得其反。在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要始终坚持适度的原则, 将生态林业的发展步伐控制在社会经济和林场经济可接受的范围内。以防止因不协调的发展而造成的生态林业的超前或者滞后导致的生态林业的发展不平衡和不适应。
3.4 生态林业的整体化与功能齐全化建设
生态林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能够充分发挥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建设生态林业不仅能够改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还能够显著地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形成了一个前后内外、上下左右相互配合的合理林业体系。生态林业既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 又是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生态林业在自然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都显著优于不合理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林业应当具有齐全的功能, 合理的生态林业系统中应当将多种产业整合为一体, 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纳入到生态林业的发展规划当中。在经营方面, 生态林业可以向社会供应木材等林产品;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 生态林业能够发挥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二氧化碳等作用。在森林承载能力范围内, 科学地规划、逐步建设具有齐全功能的林业体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生态林业的建设强调森林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和促进, 这是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许多国家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在发展林业时, 都在不断地调整战略规划, 做出深刻的革新。在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方面, 提供林产品方面, 发挥森林环境服务功能方面, 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方面, 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方面等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立、维持一个结构稳定、优势突出的森林生态系统, 在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进行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将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 在保护水土资源的生态稳定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运用快速的工程绿化和水土流失控制工程等技术, 保护、发展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 促进区域生态的协调发展。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生产资源、文化资源等大力发展, 制定包括生物多样性、综合生存力、经济效益、农区发展、产品多样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管理发展计划。目前, 我国在生态林业领域应用了一些技术和科研成果, 但是从生态林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角度来看, 生态林业建设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洪雪, 杨清福, 张光华.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 2006 (5) :52-53.
[2]张建国.生态林业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2:195-196.
[3]王嘉发.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 2005, 30 (3) :46-48.
[4]郭志伟, 代力民.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和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 2003, 16 (4) :1-6.
林业发展建设的问题 篇11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发展
1.树立正确的观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满足全社会在物质、文化、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对林业的需要。同时在林业发展中注意解决包括农民在内的生产经营者的收人问题和合法权益,增加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解决贫困林场、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贫困职工的脱贫以及基本设施建设问题,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
(2)树立不侵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权的道德观当代人不能为了自己的发展,过度使用资源,造成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使后代人失去生存发展的基础。当代人在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既要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又要不断发展新的森林资源,为后代人留下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系统。
(3)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纵观人类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原始和谐,进入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索取,对环境的破坏,如果任其扩大和加剧,将必然导致人类文明本身的衰落甚至人类自身的毁灭。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抛弃人与自然的冲突模式而走向融合,去探寻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林业发展上,无论是造林、培育和采伐,都应当尊重自然规律。适地适树恢复森林植被,也是减少劳民伤财,求真务实的具体体现,这应当作为林业建设最起码的评价指标来实施。
2.推进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
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实现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推进这一战略的实施,在战略步骤上,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需要和森林功能,划分生态功能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培育和保护不同功能的森林资源。在生产组织和技术措施上,应调整生产技术规程,使森林植被建设由注重取材的经营行为向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转变,建设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同时根据生物多样性森林的多种功能利用实际,加大科技研究和成果推广,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经营者能够便利快捷地得到他们的技术指导,新技术开发研究能够引领林业发展各领域新的技术潮流;在生产关系上,应调整管理体制、投资经营政策等,明确新时期政府和市场在林业建设上不同的责任和义务,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财政支持体系和市场调控体系,形成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
要加大人工林培育,实现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的战略目标。采取强制性措施保护天然林资源。对我国森林利用结构和发展模式进行重大调整,加大人工林培育,逐步实现由采伐利用人工林替代采伐利用天然林,解决木材供需平衡矛盾,真正保护好天然林。充分利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木材及林产品市场潜力大、农村富余劳力多、山地面积大、社会资金充裕的有利时机,通过政府宏观调控,结合市场选择,按照不同所有制经济承担的不同职能实施分类经营,鼓励私人部门发展高投入、高收获的工业原料林及其它林产品,用较少的局部的林地换取全局的生态效益。
3.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建立生态建设的机制
要培育生态服务市场,推动生态效益货币化、资本化。生产或消费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应当计入成本,予以折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应当包括环境成本,环境成本包括资源开采和获取的成本,环境损坏和恢复的成本,以及当代人占用后代人资源的“用户成本”。
要发展高效益的木材加工业,以加工业发展拉动森林培育,增加“经济人”的利益驱动。应以科学合理的采伐利用引导造林、营林业的发展。森林发达的国家往往是林业加工业发达的国家,如芬兰、瑞典、加拿大等。实践证明,造林和管护不与人们的经济利益追求相一致,消极的保护和被动的建设,往往是低效益甚至是负效应的。
4.要加强宏观调控,坚持政府的财政金融支持,强化依法组织管理
从建设投入上看,林业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资,也需要企业、单位、其它投资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投资投劳,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从建设工程管理和行为主体上看,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计划、财政、农业、水利、林业、国土、环保、司法、行政执法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的通力合作和参与;从建设收益上看,生态的改善事关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触及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由于生态建设不仅是社会公益性基础工程,而且正是宏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入高、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在投资上具有很大的外部性,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使他人收益却不会因此得到补偿,社会收益或成本大大高于行为者的个体收益或成本,正面的外部性总是削弱私有部门的投资热情,需要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政府进行干预,经济的外部性才可能被内在化。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建设的公共物品属性、经济外部性和社会性,决定了需要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和依法组织管理,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保障生态建设。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林业的建设强调森林生态环境的意义,这是现代林业发展的趋势。森林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都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发展林业时,都在不断地调整战略规划,做出深刻的革新。在保持森林生产力的稳定和增长方面,提供林产品方面,发挥森林环境服务功能方面,营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林方面,现有森林的经营管理方面等均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维持一个结构稳定、优势突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森林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限度内进行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将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在保护水土资源的生态稳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运用快速的工程绿化和水土流失控制工程等技术,保护、发展流域治理的森林工程体系,促进区域生态的协调发展。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生产资源、文化资源等大力发展,制定包括生物多样性、综合生存力、经济效益、农区发展、产品多样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管理发展计划。目前,我国在生态林业领域应用了一些技术和科研成果,但是从生态林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的角度来看,生态林业建设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调整和完善。 [科]
【参考文献】
[1]洪雪,杨清福,张光华.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6(5):52-53.
[2]张建国.生态林业论(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195-196.
[3]王嘉发.浅淡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3):46-48.
林业发展建设的问题 篇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林业产业在发展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世界各国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关键。在当今经济的发展中, 为了满足我国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需要, 林业生态建设在林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林业作为世界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世界上各个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产品输出的关键内容, 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生态建设当中, 主要强调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各方面的协调发展[1]。本文对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做出了详细的介绍。
1 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据有关资料统计, 我国在20世纪初期, 森林资源相当丰富, 其中森林覆盖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5, 但是在20世纪之后, 很多资源型的国家在我国大量的开发和发展, 对森林资源乱砍乱伐的现象比较严重, 使得我国森林面积大量的减少, 从而造成了生态资源失衡的现象。近年来, 我国很多地区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人们也开始对森林的保护开始重视。就目前来说, 我国依然处于对各方面进行发展的阶段, 林业资源短缺和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 因为在林业的建设中, 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林业企业生产的主要内容以及生态建设工作的主要方法, 不仅如此, 生态建设也是当前林业工作的主要内容。
2 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使用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发展的战略方针, 在林业产业的发展中主要有2个方面的含义得到体现:在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下, 还要保证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产品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 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中对需要林木的开发, 一定要满足当前林业正常发展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不能对林业进行过渡的开发、砍伐, 这样不仅仅会影响林业的发展, 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林业资源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 也应该为经济的发展中所需要的林业材料进行有效的提供, 从而进一步使得社会经济能够进行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还能够保证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达到一种平衡的效果[2]。正因如此, 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是存在很大的关系的, 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发展。
2.1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的矛盾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 而造成这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林业生产的时候, 在林业生产的时候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取向和劳动者自身利益两者之间产生的。在对林业生产以及再生产的过程中, 对一定的劳动进行合理的投入和耗费, 与此同时, 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但是这些经济效益或者生态效益并不是一瞬间体现出来的, 而是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发展, 劳动者才会先后感觉到效益。对林业产业进行合理有效的发展, 主要应该对经济效益进行合理有效的体现, 对于劳动者获得经济效益是可以直接体现出来的, 而且和劳动者现阶段局部的经济利益是有着直接关系的。但是生态建设主要所体现的还是生态效益, 而生态效益又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一般是不能够立即体现出来的。
2.2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相互促进
在林业的生产过程中, 林业生产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不仅仅存在着矛盾的关系, 还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和人们对森林、林业产业以及林业生态的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两者之间都是以森林为基础的。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被破坏的植被进行有效的恢复, 从而进一步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 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建设。另外, 林业生态建设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满足林业产业生产发展需要的, 两者之间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所以,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直接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和统一的, 按照经济学方面讲, 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建设两者之间都是实质的经济关系, 生态经济效益就是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所以, 在林业产业的发展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提高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 不仅让林业生态建设得到充分的发展, 还应该要林业产业得到有效的发展, 这样就能够达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幸城.谈国有林场目前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 2013 (02) :16-17.
【林业发展建设的问题】推荐阅读:
生态林业的建设和发展07-27
低碳林业发展问题10-05
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07-13
林业发展法治建设研究07-23
林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11-1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快林业经济建设06-29
生态林业的发展趋势06-23
未来林业的发展趋势08-21
林业发展的现状与举措06-09
林业发展的重要性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