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电子商务研究

2024-09-30

工业企业电子商务研究(精选11篇)

工业企业电子商务研究 篇1

摘要:文章分析电子商务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指出电子商务手段的优势与好处,预测其发展前景。分析电子商务的特点,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工业企业为何要发展、开发电子商务,指出电子商务会是传统工业企业技术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将会提供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电子商务,工业企业,信息时代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商务在新时代的经济竞争当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子商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商务模式,人们在生活当中可以切身体会到电子商务带来的便捷,而电子商务同时也给工业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这其中自然蕴含着有电子商务带来的无限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潜在未知的风险。所以,需对其进行准确分析,以便做出相对正确的判断,提高工业企业的应变能力,在竞争挑战中把握机遇、掌控风险,使得更好地促进我国工业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物质、能源、信息是现代社会三大主要社会资源,继物质、能源的不断开发之后,信息资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日益成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产业正无声无息又快速地改变着全球经济的情状,渐渐成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对于我国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电子商务迎合了工业企业在激烈竞争中所要发展的各方面需求,在不久的未来,必将成为工业企业在竞争当中一种重要的制胜法宝。

何为电子商务?可以从“电子”和“商务”两方面进行理解,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各种商业事务的活动。现在网络走进千家万户,我们都知道可以在网上交流,譬如聊天;可以在网上浏览商品,购物,汇款。这样的方式为电子商务提供了可能,由此实现信息、物品、资金的流动。如此既能有效处理交易的问题,又能应对协调和服务的事项。自从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逐步提高,也大大提高了重视程度,甚至在高校学科的划分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这在过去的传统学科划分,不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是不曾有过的,其重要性与时代性可见一斑。人们渐渐意识到电子商务其实是信息技术和商务的一种结合,电子信息技术的发达带动了生活中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工业、教育、医疗、军事等等领域,甚至带来了新的技术革命,在许多领域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各个领域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电子商务影响了社会经济,改变了人们消费的方式,改变了商务活动方式,也为工业企业带来了新的运行模式。无论是被迫还是主动,传统的工业企业模式必须改革,跟上时代的脚步,利用高新技术,实现转型。电子商务不是说要完全抛弃工业企业的运用模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网络手段,使工业企业的商务活动利益获得最大化,所以说工业企业的商务活动其本质是没有变的。我们只是提倡商务活动的网络化、电子化、自动化,利用电子手段来完成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使传统的工业企业活动更高效率。

传统的商务活动其本质不变,但是其活动方式,必将由电子商务带来相应的变化。这是时代的特点,时代的潮流不可逆转。倡导电子商务,并非追求标新立异,而是一种适应客观现实的需求,甚至是一种不得不的生存之道。新时代的经济环境已几乎全是网络世界,网络化在加快,信息化在加快,这是一种客观现实。这样的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工业企业必须时时关注着市场行情,追踪、分析其发展走向,对客户的需求做出迅捷、准确的判断,而电子商务的技术手段,恰恰为这样的时代特征、为这样的主客观需求提供了一种可能。电子商务会大幅减少工业企业的经营成本,如果依旧依靠传统的劳动力形式参与竞争,而不利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这方面上必然会失去价格优势。同时,上文也已提到,政府、家庭等等都已连入网络中,供应商、客户都已习惯使用互联网进来交流合作,如果工业企业不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方式,那么势必成为孤立、闭塞的部分,被排除在外,渐渐被淘汰。还有一个因素不能忽略掉,就是大环境下的自身发展,即我国正不断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电子商务会是使自身跻身于国家前沿企业行列以及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法宝之一。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电子商务于工业企业的重要性。

经过分析之后,有必要提出几点对电子商务于工业企业中的应用的可行性建议。首先,我国工业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尚不如发达国家,对电子商务技术手段的开发也远远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工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信息化意识的灌输以及信息技术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到电子手段的优势,并能充分利用、发挥此优势,再由他们向下宣传、普及,使整个工业企业拥有对电子商务良好的应用。

其次,当下还存在这样的情况,就是有许多工业企业已经意识到电子商务的优势与巨大潜力,但是他们却受限于自身的条件、设备,以至于不能够应用、开发电子商务技术,这样的情况特别常见于中小企业。可能是总体环境的发展水平,也可能是自身建设初期设备欠缺。所以这部分工业企业尤其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从电子商务的核心部分做起,使自身的电子商务能够发展起来。

再次,引进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上文曾提到现在的高校以及设立电子商务系列的专业及电子信息的相关专业,高校正培育着无数的电子信息人才。工业企业欲求发展,可以引进这些专门人员。人才才是未来,这样的人才一般具备专业素养,也同时拥有技术创新能力,这是替工业企业的明天做铺垫。

最后,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需要考虑维持维护,得以长久。这一点需要制定一套健全电子商务规则的法律法规。信息化有自身的发展特点,它的迅猛、它的优势有目共睹,但是事有两面,电子信息也同时存在着缺陷,所以必须有这一点防范意识,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其进行约束,使其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的同时,不会因为自身的缺陷而自行崩塌,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工业企业服务。

总而言之,电子商务在我国的现阶段虽然受到重视,但是在技术、体制、体系、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上,还处于尚待充分开发、利用的起步阶段。未来潜在机遇,也充满风险,但是这一切都是可以把控并且预防的。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我们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现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以面向未来的长远眼光,不断探索、不怕失败的精神,去开拓新时代的电子商务道路,提高自身的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晶,朱镇.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实施关键成功因素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

[2]劳帼龄.论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电子商务[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3]张俊良.21世纪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站点设计方案和实施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5,3.

[4]傅泽平.企业电子商务组织结构探析[J].情报杂志,2002,10.

[5]李智,崔校宁.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由虚到实——北京世佳配送中心的创新经营[J].管理现代化,2000,5:34-36.

[6]李剑虹,薛骄龙.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1,23.

工业企业电子商务研究 篇2

[摘要]在工业生产中,工业自动化通过工业自动化硬件、软件和系统,在提高质量的同时,能够大大降低消耗,是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工业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对工业控制领域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从工业生产效率和加工精确度出发,探究了工业控制领域中应用电子技术的可行性。

[关键词]工业控制领域;应用电子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正处于整整升腾的上升趋势。加上现代信息技术在全国的普及,在工业生产过程之中融入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手段,从而增加工业化生产的生产效率。但是在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之下,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且随着工业生产与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融合,这种差距正在处于缩小的状态下,这对于我国的工业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我国工业控制领域中的概述

我国的工业起步较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初次进行工业革命之时,我国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农业大国;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我国正处于办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动荡时期,没有时间参与到这场大变革之中,也就是说,当西方正在进行工业快速发展的时候,我国的工业改革处于萌芽阶段,导致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差距过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以来,我国通过自主研发和国外引进双层手段,加大对工业设备与技术的投资,大力发展工业,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提升,此时我国也正式开始进入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自动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的开发利用,逐渐应用进工业控制领域方面,加大了工业生产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电子技术也开始渗透进工业生产之中,让我国工业控制领域再一次进行了重大的突破。从传统落后的陈旧设备到如今的先进电子器械,提高了工业设备的精密程度与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资源,增加了生产效率。

2我国工业控制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让精密的工业设备取代了人工生产力,增加了工业生产的效率。但是对于中国与西方国家工业化程度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人民群众对于生活的品质追求趋于优化,这也就要求工业产品的质量与数量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虽然电子技术能够满足工业精细化控制的要求,但是因为电子技术的起步较晚,导致生产之中会出现一些不确定的问题,如工业产品的合格率参差不齐等,电子元件的日常维修较难、更换成本过大,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这些都会影响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为此,我国在工业控制领域发展上仍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需要对电子核心技术和电子产品进一步开发,降低电子产品的生产成本。

3我国工业控制领域中电子技术发展

自从改革开放施行以来,我国的工业控制领域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但是这种工业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生活状况。为了保证我国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在工业生产之中引入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能实现工程生产的现代自动化控制,这为日后工业生产能够实现大规模现代化、自动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并且如今的电子技术几乎成了国家尖端工业发展的标志之一,电子技术强大,其工业生产的现代化必然不弱。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电子技术方面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的持续存在会将国家之间的生产力与经济持续拉大,不利于中国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工业控制领域的行业分布较为广发,其具有各自的特色,这就导致工业生产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封闭性。随着工业控制系统不断向着网络化和开放化的模式进行发展,导致工业控制领域的信息安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次在电子技术的核心技术问题上,西方发达国家要优于我国技术的发展,这就导致我国工业控制领域的电子技术发展会受制于发达国家,对于国家的自立自强是不利的;在我国的电子产品使用中,部分产品是由国外进口的,要想子啊工业控制领域利用这些尖端技术,就需要从国外进行引进,这严重限制了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要想摆脱这种现状,就要对电子核心技术进行自主创新,才能够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促进国家工业现代化生产的发展。

4工业控制领域中电子技术的应用

4.1控制成本资金。在成产过程中,企业都是考虑实际利益的,为此在进行工业生产之时,企业会充分考虑成本的问题,成本过高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成本过低又担心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为此企业的工业生产急需一条既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道路,从而促进工业生产的利益。在传统的工业控制领域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相互配合进行生产,这些人力与物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成本,对于企业的整体收益来讲是处于负面状态的。为了解决这种多余资金的浪费情况,电子技术的开始涌进人们的视野之中,在工业控制领域中融入电子技术可以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连续化,大大减少了人力资源的花费,节约了资金成本;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现代电子技术还能够对工业生产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出现工业隐患后,能够及时报警引起管理人员的重视,以免出现重大事故,对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将电子技术运用在工业控制领域还能够保证工业流程的优化,减少多余没必要的生产环节,从而减少企业的运营资金成本;将现代通讯设备融入进工业生产之中,减少了工人日常巡逻的次数,从而提升生产力,是工业生产得到显著提高。4.2提高生产效率。电子技术手段能够实现企业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经过特定的程序编写,通过电子芯片实现对生产设备的自动控制,保证工业生产可以连续不断的进行,减少开工、关机产生的高额费用。对于电子自控设备主要有电量的供给,就可以进行全天候的工作,远远超出了人工的运行效率,使生产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前为了节省人力的成本和实现长时间的生产工作,许多先进大型企业都应用了电子自控设备,为企业带来了丰富的经济收益。4.3提高加工精度。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对产品质量的需求提高,这也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工业生产时的产品精度要得到有效的保证。将产品精度提升上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也就直接提升了企业的经济利益,相应的,生产力水平也会得到有效提升。传统的人工操作存在一定的粗糙程度,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一定的规格差距,满足不了生活的需求。随着先打电子技术的加入,工业控制领域的生产能够达到纳米级别,完全能够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这是人工控制和人工经验所弥补不了的问题。在电子技术的运行过程中,只需要编辑特定的精读自控程序,听过电子软件的操控,便能实现工业生产精度的需求,减少了废料、残次品的生产,既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利润,又能够减少企业生产的成本,从而促进工业控制领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是随着现代化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工业产品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的需求,需要对工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进一步发展。将电子技术融入进工业控制领域的发展之中,可以极大的减少生产物料成本与人力资源成本;做到全年连续自动化生产,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增加产品的经态度,可以满足现代生活水平的要求,从整体水平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生产利润,促进工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工业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研究 篇3

关键词:工业企业;存货;计价方法1.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总体介绍与利弊分析

1.1 计划成本法

企业使用计划成本法的时候,企业在存货方面的数据都会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成本来统计,与此同时还会设立“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此科目是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距记录下来,最后企业在统计时将发出的存货和剩下的存货的成本转为实际成本,这种方法可以大大的减少企业的工作量,减少计算,适合用于存货品种多样且收货发货频繁的大型企业。

1.2 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顾名思义就是以先入库的存货和先发出(出售或消耗)为假设前提,平时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需要依据库存现有存货中最先入库的那批存货的单位成本来计价,计价时所依据的存货按照存货入库的时间顺序来排。就是说,如果第一批货物已经出货,就按照第二批货物来计价,依次类推。这种计价方法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便利,使企业在月末的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同时可以使反映在企业负债表上的存货价值靠近当前的市价。但是这是在物价稳定的环境下的情况,如果物价一直上涨,企业在这一阶段发出的存货成本就会偏低,那么企业对这一阶段的利润估计就会偏高[1]。

1.3 一次加权平均法

这个方法的具体操作就是财务人员在一个阶段的最后一次性的算出每种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为依据来算出当月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使用该方法时发出的货物只需要记下数量,不需要记下单价和金额,方便计算,最后算出的发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都较准确和稳定。但是这个方法也存在缺陷,在平时不能明确看出发出和剩余存货的金额,很大程度上放松了存货资金的管理和掌控。

1.4 移动加权平均法

这种方法是说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成本,除以目前库存总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同样的这种方法也存在利弊,对企业有利的是企业可以随时的知道存货的情况,而且算出的各项成本都会比较客观。

1.5 个别计价法

这个方法又被称作个别认定法,在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时依照买进或生产时的单位成本分别计算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少易辨认,并且存货单位价值高的企业,因为这种方法的优势是计算结果准确。但是它也存在缺点,在企业存货收发频繁情况下,其发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较大。适用于单位价值较高的贵重物品,如珠宝、名贵字画等。

2.不同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2.1 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本文举例说明先进先出法、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假设某企业 3 月份购销存货明细情况如下:月初存 300 吨、单价为 50 元/吨,5日购进 700 吨、单价 60 元/吨,10 日销售 600 吨,单价75元/吨,15 日购进 400 吨、单价70元/吨,20日销售600吨,单价90元/吨,25日购进100吨、单价80元/吨。

销售收入:600×75+600×90=99000元

(1)使用先进先出法

销售成本:300×50+300×60+400×60+200×70=71000 元

销售利润:99000-71000=28000元

(2)使用一次加权平均法

销售成本:1200×(300×50+700×60+400×70+100×80)/(300+700+400+100)=74400 元

销售利润:99000-74400=24600元

(3)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

10 日销售成本:600×(300×50+700×60)/(300+700)=34200 元

20 日销售成本:600×(300×50+700×60-34200+400×70)/(300+700-600+400)=38100 元

本月销售成本总计=34200+38100=72300 元

销售利润:99000-72300=26700元

通过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进货的市场价格呈上升趋势时,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为最近的成本,而发出存货为历史成本,当期利润较高。移动加权平均法以平均价格计价,当价格不断升高时平均价格随之升高,导致收益降低。一次加权平均法利润最少。反之,当市场价格呈下降趋势时,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利润最高,移动加权平均法次之,先进先出法则最低。所以,选择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可以减轻企业的所得税税负。

2.2 对企业税务筹划的影响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通过影响企业当期营业成本进而影响按收益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但无论采用哪一种计价方法,纳税人缴纳的总体税款金额都是一样的。由于纳税人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在不同的纳税年度中反映的存货成本是不同的,进而会影响该纳税年度的所得税款分配,将更多的税款转移到以后年度缴纳,起到了延期纳税的筹划目标。从长期来看,最终的存货成本、销货成本、利润、所得税、现金流入量等都不会有差异。但在短期内,在物价不断变化的环境下,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得出不一样的所得税应缴额,产生避税效应,从而减轻企业当期税负,增加当期资金可支配量。

2.3 对存货管理的影响

当计划成本法选择不当时,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差距会拉大,这样就无法通过两者之间的差距来考察采购部门的工作成果。因此,在選择计划成本法时,要考虑到这种情况,让计划成本尽可能的靠近实际成本。当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产生巨大差距时,必须要调整。先进先出法方便企业随时计算出存货的发出与结存的数量和金额,这就极大的减少了工作量,简化计算,这就方便了企业在管理方面的工作[3]。

2.4 对企业管理人员业绩的影响

企业评价管理人员的业绩多数是按利润的多少来定位的,利润多业绩就高,业绩高奖励自然就多,而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对利润的估计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物价持续上涨的社会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为了拿到更多的奖励,就会采用先进先出法来计价存货,这样会高估其在工作期间的利润和业绩。不管企业采用哪种计价方法,都会综合考虑其他相关因素。企业应结合存货特点、物价变动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取存货计价方法,这样才能从中受益。

小结: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和销售成本的计算,进而对企业的利润、税收负担、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产生影响。各类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一般财务影响又会因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其所处的不同时期而产生差异。在实际工作中,存货计价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据物价的变动情况、企业所经营存货的特点、企业管理要求及自身发展的特点等,考虑全面,统筹安排,采用合适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科学管理存货,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利润,扩大企业的规模。(作者单位:郑州新力电力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邱淑松.存货会计计价方法对存货管理模式的影响分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3(11)

[2]张志远,王汉平.浅谈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5)

工业企业电子商务研究 篇4

关键词:工业品超市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采购成本

1 电子商务环境下工业品超市发展现状

1.1 工业品超市概述

工业品超市源于美国,是集工业品的展示、零售、批发、维修、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流通平台,包括信息化、物流配送、PTP (Person To Person) 、维修超市、供货商同盟和企业会员等六大网络,主要从事通用机械、专用机械、输变电设备、仪器仪表等工业品的流通。

我国工业品超市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超市中建立工业品专柜,此种形式需要店面费用和装修费用,因此成本比较大,此外局限性很大。一种是网上工业品超市,这种形式的配送店经销商可为客户大规模免费开发网上广告,赠送网上电子订单,可以使供应商和采购商都实现“进入一个点、得到一大片”的连锁效应,有效降低供应商的销售成本,降低采购商的采购成本。

网上工业品超市因为所有采购流程均采用电子商务,为那些急需采购的企业提供了方便,因此有效的节省了采购时间。工业品超市物品比较齐全,对于所需产品要求比较多的采购单位来说大大的节省了采购费用。此外,工业品超市在国内很多大型的城市设有多个仓储中心,不需要跨区域调货,就可以解决客户的货期问题。同时工业品超市在很多的地方都设有技术部门,解决了因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售后问题。

1.2 工业品超市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1.2.1 工业品超市的经济价值

现在国家越来越鼓励和支持工业品超市的发展,随着管理流程标准化的提高和上下游客户认可度的提高,其未来的发展速度将成指数级递增。而除了其自身行业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价值外,还会带来众多的间接经济价值。比如工业品超市的发展会对中小型生产企业的发展带来福音。

1.2.2 工业品超市的社会价值

就国家物流行业发展来说,现代商业与物流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经济命脉,拥有我们自己的现代物流品牌,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推动作用。而在我国现代物流行业被国外所垄断,提高中国自有物流企业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对工业品制造行业起到了优胜劣汰的作用,还能促进技术的扩散和转移。另一方面,从物流成本看,我国的物流成本占国民经济总成本的20%,而发达国家的物理成本仅为10%左右,降低工业品超市的整体物流成本我们还有10%的提升空间。

工业品超市形成规模后,由于掌握着庞大的终端客户群,对于优质产品推广必将产生主导作用。通过与上游生产厂家形成强强联手的战略伙伴关系,并且对优质企业技术进步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必然能够增加优质生产厂家的规模经济效益。此外,工业品超市的快速发展也会对国内的就业带来很大的帮助。

2 电子商务环境下工业品超市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2.1 仓库数目减少,库存集中化

工业品超市会为常规的物资设立库存,企业可以直接向工业品超市下订单。配送与JIT的运用可使某些企业实现零库存生产。将来由于物流业会成为制造业的仓库与用户的实物供应者,工厂、商场等都会实现零库存,自然也不会再设仓库了。配送中心的库存将取代社会上千家万户的零散库存。

2.2 优化库存管理, 降低库存积压

一个好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集成企业的采购系统、生产系统、库存系统、销售系统、财务系统。根据企业的生产模式,采用科学方法,确定存货的实物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价格管理制度方法,可以实时监控存货的物流,并根据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最佳库存模型,以最优的价格、最合理的数量、分批次进行采购,使库存成本最小化。

成熟的工业品超市能够解决企业的库存积压问题,它使企业可以对一些采购金额比较小,但消耗比较大的物资设立一定的库存,对采购金额比较大的物资不设立库存,这样可以大大减轻企业的资金问题。

3 电子商务商务环境下工业品超市发展的主要障碍

(1) 采购企业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直接性生产物料和大型的设备的采购上,工业品超市采购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重视和管理。因此一部分品种多、采购量小、消耗低且无规律的备件只能从市场上众多的零售商处采购,造成备件质量无法保证,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2) 工业品超市采购行为往往分散在企业不同的职能部门,很难实现集中管理,部门间沟通不流畅,导致工作量的加大和潜在的采购错误风险。

(3) 采购部门管理和人员配置存在问题,采购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常常需要相关部门的协助才能确定物料规格型号、缺乏对采购成本和风险的科学认识等。

(4) 由于企业对设备维护和维修计划性不强,对于易耗品的消耗程度每月存在差异较大,而且不关注历史数据的发掘和需求的预测,导致不确定的提前期和不合理的库存。

(5) 缺乏对供应商的战略管理。据调查估计,制造企业备件采购占采购部门约80%的精力,但采购成本却只占企业采购金额的10%左右。而且采购人员的精力主要花在采购业务的具体运作上,根本谈不上对供应商的战略管理,甚至有的企业连自己到底有多少家供应商都不清楚。

4 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工业品超市的对策分析

4.1 加强对供应商的有效管理

对供应商采取供货记录的存档,对于供应商耽误货期的进行登记,达到一定的次数之后要取消供应资格。对于供应商供应假货或者三无产品,直接取消其的供应资格,必要是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其责任。或者对供应商进行综合的评分,以付款时间为制裁的手段。对供应商的资质,缴税情况以及财务状况进行评估,尽可能采取一年一次实地稽核,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对供应商的货款进行年结或者月结的方式,有利于工业品超市企业对供应商的有效管理。

4.2 培养专业的相关方面人才以及企业培训

针对工业品超市所需要的人才进行需求分析,人事部门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尽量选取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并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进行培训前首先进行培训需求分析,主要从组织、人员和工作任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企业的培训需求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组织的需求;二是员工的需求。组织需求表现在组织战略的变化、业务的调整,以及应对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提出的要求。员工的需求表现在员工是否胜任岗位工作任务、员工是否达到业绩目标要求,以及员工个人的发展等。

4.3 做好库存管理

工业品超市重在快速,简单和方便,因此要做好库存管理。

4.3.1 建立库存报警机制

出现在库存预警报告中的情况有以下三种:当前库存数量超出货品资料设置中的最高库存;当前库存数量低于货品资料设置中的最低库存;当前库存数量为负数。

4.3.2 采用ABC管理方法

通常来说,工业品物料可以分为A、B、C、D四种,A类的物料通常来说是价值金额比较大而且非常重要的设备备件,安全库存量少。这类物料库存的多少往往决定了设备是否可以正常的运行,是瓶颈类库存。这一类库存占库存总金额的70%左右,但是库存数量占总库存数量的10%左右。B类库存的总金额占库存总金额的20%,库存数量占总库存的30%,这类物料可以设立最大值和最小值库存,定期检查并且按照最大库存量补充库存量的方式进行采购。C类备件通常是指价值较低的易耗品,这类备件虽然占库存数量的60%左右,但是金额只占库存总金额的10%,由于这类库存交货周期短,且占用资金少,但是零件品种繁多,需求量大,对于这类备件可以采用按需批量订货的方式。D类备件是指价格高昂的固定资产,这类物流无需设立库存,有需求后安排采购。

4.4 对社会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

(1) 合并分散业务,获取规模化优势。在企业的供应链中, 把分散的采购订单整合, 如每个经销商自己送货不如由核心工业品超市企业统一配送, 每个供应商送货不如核心企业组织统一取货。在生产环节中, 多个品种多条生产线, 这时把某条生产线专用于生产量大的品种, 即使空闲也不变换生产其他品种, 这也是一种合并零散订单获取规模优势的策略。

(2) 缩短各环节时间, 提高各环节时间匹配, 减少等待时间。如果将分散的采购订单交由一家核心工业品超市企业配送,这无疑是节省了各个环节的时间,这是一种基本的优化策略。时间缩短了周转库存, 订单提前期等指标都会优化, 减少等待而带来的损失。做时间优化的基础是先画出运作流程, 把各环节时间标注出来, 画出时间图逐项分析哪一项时间可以缩短或者取消, 从而可以优化供应链。

(3) 销售环节与生产环节信息共享, 核心企业与工业品超市供应商信息共享, 从共享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到短期计划信息, 共享需求需求预测信息, 再到业务细节中的信息共享等等。共享信息可以促进业务优化,当核心工业品超市供应商了解了重点客户在不同时期的计划,分别在不同的时期进行库存设立,最大化的保证了库存的使用情况,同时也避免了库存的积压。

参考文献

[1]韩潇咏.一站式采购的营销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9) .

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研究 篇5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控

本文首先介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及一般程序,然后通过分析现阶段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现状,提出问题,最后提出几点提升我国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水平的对策,希望能给我国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参与者带来一些启示。

一、 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

工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同时也是生产经营管理的耗费过程。工业企业在进行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各样耗费的货币额表现,就是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

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包括: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生产成本)、用于产品销售的费用(销售费用)、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的费用(管理费用)、用于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的费用(财务费用)。其中,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就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简称为产品成本。而工业企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通常总称为经营管理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而也称期间费用。因此,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包括生产费用和经营管理费用。相应地,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包括产品成本的核算和经营管理费用的核算。

二、 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

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

第一,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定其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计入生产费用的有三大项,分别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是指为生产产品而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是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各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如车间主任等)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机物料消耗、办公费、水电费、保险费等。

计入期间费用的有三大项,分别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由企业负担的包装费、运输费、广告费、装卸费、保险费、委托代销手续费、展览费、租赁费(不含融资租赁费)和销售服务费、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差旅费、折旧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以及其他经费等。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财务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金融机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第二,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如果同一车间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时,能按产品区分的材料及人工费则分别核算;不能区分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可按各产品的定额消耗量等对材料进行分配,按定额工时等对人工费进行分配。

第三,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对于月末未全部完工的产品,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企业应当根据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项成本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额管理基础的好坏等具体条件,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6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固定成本计价法;

(3)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成本计价法;

(4)约当产量比例法(最为常用);

第一步,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率(完工程度)

第二步,计算费用分配率(即每件完工产品应分配的费用)

费用分配率(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量 )

第三步,求出完工产品的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数量×费用分配率

第四步,求出在产品的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成本

(5)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6)定额比例法。

三、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控的现状

第一,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不完善。就目前我国的工业企业环境而言,工业企业的规模及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的成本核算等基本制度还不够完善,实际运用中显得捉襟见肘。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完善突出表现为无法正确运用成本项目。一般而言,工业企业应当正确设置具体的成本项目,但调查显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容易出现概念不清的现象。以工业企业的制造费用为例,制造费用应包括各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如车间主任等)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机物料消耗、办公费、水电费、保险费等。但一些企业的会计人员把其中一项或几项制造费用内容直接列入到期间费用的管理费用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品成本的准确性。

第二,企业会计成本管控不到位。

(1)一些工业企业的管理者由于种种原因,不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合理的管控体系,而是完全照搬其他成功企业的管控体系,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这些成功的管控体系便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

(2)企业成本虚高,缺乏与原材料供应商和产品销售方的沟通。

第三,相关部门人员各自为政,没有计划,不能相互配合。一些工业企业里,生产部门只管生产,缺了材料就让采购部门采购;采购部门只管采购,把材料运到仓库,就算完成任务;而保管员就一直守在仓库,看材料、商品,写出入库单和记自己的保管账;到头来只有做成本的会计在忙着成本核算与管控。

四、提升我国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水平的对策

第一,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制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认真解读《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解释,正确设置成本项目,并明确成本项目所涵盖的内容。

实时关注国家最新发布的相关信息,并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做出相应调整。

第二,加强企业成本管控。

(1)构建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是企业做好任何一项工作的基础内容,在工业企业成本管控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合理的体系,然后再紧紧地围绕这一体系服务,尤其是针对一些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的成本管控环节更加需要我们进行合理的体系建立,以防止成本核算出现问题。

(2)要充分进行沟通。这里所说的沟通主要是指工业企业和与之相关的原材料供应商及产品销售方所进行的有效交流。这种交流沟通必须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性和充分性,尤其是对于原材料的供应商而言,更加需要对于进行充分合理的沟通,既不能够过分的压价导致出现沟通中断也不能够任其抬价导致成本过高,这些都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来解决。

第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实现全员成本核算与管控。成本核算与管控是全员的,不只是哪一、二个人的事,所以要按照范围明确责任人,将会计数值同经济责任、会计控制同业绩考评相结合,使每位管理人员都必须从大局出发,通过分析比较反映实际核算成果的有关会计数值,从而来调节和控制自身的工作活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工业企业来说,成本核算和管控是极为重要的,也是需要我们长期努力改善的,应该把它当做一个重点工作来做,尤其是针对当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的不良现状更加需要我们进行合理的成本核算来提高工业企业生产的效率。(作者单位:辽宁岫岩青花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任悦.论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实施[J].华章.2010(29)

[2]唐志青.试论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现状与改进措施[J].知识经济.2012(17)

[3]韩青.关于成本会计核算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0(15)

[4]张新红.浅谈企业成本核算的改进[J].科技创业月刊.2009(10)

工业企业电子商务研究 篇6

电子一所现有在职员工800多人,办公面积5万多、平方米,总资产6.7亿元,净资产4.7亿元。经过50多年的发展,电子一所己形成了政府支撑与管理服务、情报研究与决策咨询、知识产权研究与实务咨询、信息传播与媒体服务、信息资源与技术开发服务等五大业务板块,服务对象遍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科技部、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等政府和军队领导机关,以及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和高等院校等。仅“十一五”期间,承担政府和军方部门的科研课题任务就达2000多项,其中10余项荣获国家级、部级等奖励,多项研究成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肯定。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多项行业管理职能的挂靠单位,电子一所还重点承担了部科技情报、科技成果、声像资源、科技期刊、年鉴编辑、电子工业档案、知识产权、工程建设等行业管理职能,并开展了大量创新性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电子一所紧密围绕部的职能和中心工作,在强化原有业务领域的同时,积极探索大部门制和两化融合新形势下的支撑体系和工作模式,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两化融合、物联网、信息安全、工业经济、基础软件等关键科研业务领域取得一定突破,推出了相关领域的科研指标体系,建成了一批权威的行业服务平台。电子一所还是国家军工一级保密资格单位,也是部内唯一同时荣获“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的双标兵单位。

工业企业电子商务研究 篇7

电子一所现有在职员工800多人,办公面积5万多平方米,总资产6.7亿元,净资产4.7亿元。经过50多年的发展,电子一所已形成了政府支撑与管理服务、情报研究与决策咨询、知识产权研究与实务咨询、信息传播与媒体服务、信息资源与技术开发服务等五大业务板块,服务对象遍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科技部、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等政府和军队领导机关,以及相关科研院所、企业和高等院校等。仅“十一五”期间,承担政府和军方部门的科研课题任务就达2000多项,其中10余项荣获国家级、部级等奖励,多项研究成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肯定。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多项行业管理职能的挂靠单位,电子一所还重点承担了部科技情报、科技成果、声像资源、科技期刊、年鉴编辑、电子工业档案、知识产权、工程建设等行业管理职能,并开展了大量创新性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电子一所紧密围绕部的职能和中心工作,在强化原有业务领域的同时,积极探索大部门制和两化融合新形势下的支撑体系和工作模式,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两化融合、物联网、信息安全、工业经济、基础软件等关键科研业务领域取得一定突破,推出了相关领域的科研指标体系,建成了一批权威的行业服务平台。电子一所还是国家军工一级保密资格单位,也是部内唯一同时荣获“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标兵”的双标兵单位。

工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篇8

1 工业企业应收账款的不利影响

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虽然在增加企业销售、降低企业产品库存、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及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具有相对积极的作用, 但是前提是应收账款管理妥当, 额度比例合适, 如果应收账款管理不力, 回收困难, 对企业将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不利于企业现金流的运转。应收账款其实质就是没有现金流入的资金, 是企业的债券资产。企业的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生产、销售这一环节的运作均需要足额的资金作为支持, 如果企业产品货款回收不力, 应收账款不断增加, 企业有限的流动资金就会逐步消耗在生产成本支出上, 长期下去会由于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减慢, 造成企业出现资金压力, 甚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正常运转。

( 2) 造成工业企业投资机会的流失。对于工业企业而言, 如果进行项目投资或者是扩大生产, 都需要资金作为支持, 这也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应收账款回收不力, 企业资金短缺, 会造成企业对于一些优质项目或者是改扩建计划有心无力, 应收账款占用的大量资金以及资源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企业利润创造以及战略发展十分不利。

( 3) 造成工业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同样还会造成与销售业务相关税费的缴纳增加、管理费用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增加、财务费用增加, 造成企业承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此外, 还会造成企业由于客户占有应收账款造成机会成本的损失, 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收入。

2 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 1) 对于客户的信用管理缺失。当前我国工业企业在产品的营销管理上, 对于客户的信用情况缺乏有效的评价分析, 尤其是对于应收账款金额较大、风险较大的客户, 缺乏准确全面的事前分析, 没有对客户进行全面的资信评价, 造成了与资金实力薄弱、缺乏担保客户的交易后期出现应收账款风险问题。

( 2) 合同管理不完善。在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上, 普遍存在着较为松散的问题, 对于一些大额货款的客户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未能充分全面的考虑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 在合同中对于债券转让、债券抵消以及项目转让等降低风险的措施运用较少。

( 3) 应收账款管理流程不完善。一些工业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够重视, 管理方式较为简单, 对于一些数额较大以及时间较长的应收账款也没有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 甚至没有与客户进行及时的对账, 造成了应收账款催收力度不足。应收账款管理的不合理还会造成收账成本与坏账损失的增加, 造成工业企业经营风险概率的增大。

3 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创新管理措施

( 1) 强化对于客户的资信评估, 实施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为了避免工业企业交易后出现应收账款风险问题, 企业在进行销售交易之前, 应该对客户企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资本构成、财务状况、经营能力等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分析, 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整体资信评估, 明确客户的应收账款还款能力, 进而结合市场行情、工业企业的资金压力对企业产品交易与否进行决策, 并结合客户资信的评估分析结果细化完善相应的客户信用政策。通过全面的客户信息资料分析, 实现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 在源头将应收账款的风险降到最低。

( 2) 完善工业企业的合同管理。在合同的拟定阶段, 应该组织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积极地参与合同条款的制定, 尤其是对财税条款、税务风险以及账款风险防范等方面, 确保合同条款能够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 在工业企业的营销部门与客户完成合同签订意向后, 应该由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对合同金额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 并及时地对客户的付款进度按照合同规定进行跟踪管理, 确保客户能够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付款义务。

( 3) 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第一, 企业应该组织财务部门强化对账管理, 通过与客户进行定期、及时的对账, 增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 同时保存好对账记录以及催款记录作为应收账款回收的法律资料文件备用。第二, 应该对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采取全程监控的管理方式, 重点是对客户企业资产结构、主营业务等重大事项变化的监督以及对于客户付款进度的监督, 及时地掌握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情况。第三, 应该强化坏账的管理, 由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确认坏账, 并尽快采取委托收款或者是法律诉讼等多种措施, 加大力度争取回款, 以尽可能地减小坏账对工业企业造成的损失。

( 4) 积极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信息化管理技术的管理效率和质量较高, 尤其是在信息的沟通与共享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在工业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中也应当积极地运用信息化的技术, 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沟通平台, 及时地为财务管理部门提供生产、营销、销售等各方面的信息, 并及时掌握好企业的客户资信信息、赊销产品市场报告、货款回笼情况、应收账款周转率、坏账损失情况等全面的信息资料, 进而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全面分析, 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在企业内部形成全过程的、动态应收账款管理流程。

4 结 论

应收账款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需要侧重的内容。工业企业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市场形势以及工业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 在企业内部创新应收账款管理模式, 协同企业的生产、销售以及财务管理部门, 强化应收账款的监督控制, 以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水平, 降低应收账款风险问题, 确保新时期工业企业发展的稳定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敏, 刘芳.浅议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 2009 (9) :54-55.

[2]鲍静海, 马延, 王佼.金融危机中企业利用应收账款融资方式探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 2010 (2) :54-59.

工业企业电子商务研究 篇9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以及运行原理

本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 PLC) 、 一台变频器、一台管路压力变送器、多台循环离心泵。其中电动差压变送器对给水量、蒸发量以及管路水量这三个变量进行检测,最后由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 PLC) 进行计算,并输出4 ~ 20m A的电流信号,对变频器进行控制, 实现调节给水泵转速的目的。

系统的设计需要全面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保证正常运行,由于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对整个系统的控制效果具有直接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首先应对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进行确定,通过对水泵流量、扬程以及用水量的最大程度与最小程度进行确定,确定输出频率。在系统中,PLC可以通过压力变送器将用水量的大小反映出来,再分配给循环离心泵,同时工作人员应对循环泵的频率进行及时调节, 以保障能源分配的合理性。管路循环水的压力是本系统中的关键控制变量,使用点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管路循环水压力的大小,压力情况通过压力变送器传输到PLC实现控制调节。

2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特征与应用情况

2.1特征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 PLC) 作为工业控制器具有逻辑运算、计数控制、定时控制、步进控制、数据处理以及A / D与D / A转换等功能,主要进行微处理。PLC具有体积小、省电、价格低廉、实现积木式组合等特征,同时吸取了计算机技术与微电子技术,其发展速度很快。PLC在机电设备单机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控制、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在柔性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以及大型分散型控制系统中均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优势。当前PLC、工业机器人以及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发展成为机械工业中自动化控制的三大关键技术。

当前,PLC已经实现了直接与工业现场信号进行连接的功能,其数字及模拟量输入、输出功能不仅在离散型开关量控制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连续的流量控制过程中也经常被应用。

PLC的控制程序可以按照需求进行调整和变化,柔性较好。当生产设备需要更新或生产工艺流程出现调整时, PLC的硬件设备不需要进行改变,只需要对其控制程序按要求进行调整即可,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PLC的编程操作较为便捷,安装及维修都十分方便。 PLC的编程和监控是通过利用编程器实现的,因此,使用者在对控制程序进行调试和编程时只需掌握梯形图语言就可以。同时,PLC的自诊断功能较好,在故障出现时能够及时进行维修。

2.2应用情况

PLC应用程序的开发可以直接在个人计算机上进行并生成可执行文件,对Microsoft embedded Visual C + + 开发环境提供的下载功能可以进行直接使用。PLC在应用中运行控制程序,同时人机界面中会运行可执行文件。利用串口两者可以实现通信,并且人机界面为主动方。PLC通过接收人机界面发送的监控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并将相应的控制数据反馈给人机界面,从而实现监控数据的存储、打印以及传输至ERP管理系统等。

3变频器调速器的作用

其一,相较于传统的正弦波控制技术,由于变频器采用电压空间矢量控制技术,在性能上体现出更好的先进性与独特性,并且具有低速转矩大、谐波成分小以及运行稳定性更好等明显特征,相对于我国电网来说其输出电压自动调整的功能发挥出很大优势。其二,变频器具有键盘电位器、外部端子以及多功能端子等多种操作方式,使其功能更加全面,能够对多种模拟信号进行输入,包括电压、 电流、频率等效范围检测、转速追踪等。同时,变频器还具有摆频运行及程序运行等多种模式。其三,由于变频器全系列主元件均采用西门子产品,保护性能更强,更具可靠性,能够对短路、过流、过压等问题进行预防,保证本机的正常运行。同时变频器的绝缘耐压性能较好,产品质量高,键盘布局合理、设定简洁等特征使其应用性更强。

4变频器的工作状态

变频器的工作状态包括手动和自动两种,其中手动工作状态主要是在PLC停止工作时进行人工操作行为,通过调节电位器对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进行给定。自动工作状态即由PLC的输出信号对变频器的输出频率进行控制。 相较于传统的调节阀控制方式,PLC控制具有节电、控制水泵磨损等优点,对延长设备寿命以及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5调试电路

在进行电路调试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一是在全部电路安装结束后进行统一调试,二是在电路安装过程中进行调试,以电路原理框图中的功能将复杂电路划分为单元进行同步安装和调试,在单元安装与调试的基础上逐渐扩大范围,最后完成整机调试。下文主要对应用第二种调试方法的调试工作进行分析。

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10

关键词:工业企业;组织结构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条件和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管理界的学者已经充分认识到,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不再仅仅是不断研究变化中的环境以及相应的有效战略的能力,而是以不断变换的方法调动其资源以成功地实施战略的能力,即公司的組织管理能力[1],在今后的竞争中,企业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尤其是大型工业企业纷纷加强了组织结构变革的力度,掀起了组织结构变革的热潮,这些组织结构的变革具有如下基本特点:(1)由纵向科层结构向横向扁平结构转变;(2)对传统的作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安排;(3)变革目标长远而且深刻,带有明显的战略性;(4)“网络化”组织模式大量出现;(5)在共同的战略和政策体系下运营,形成一种具有一体化效应的虚拟组织。由此出现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质的组织结构形式,包括虚拟型组织[2]、无边界组织、三叶草结构型组织、网络组织、学习型组织[3]、自适应型组织、扁平化组织[4]等等。由此可见,国外发达国家在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理论研究、组织结构方案的实际设计和管理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

一、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省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组织的运行效率低

很多工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是以职能型、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形式出现,职能机构一直设到车间,这种组织结构如果有这样一个前提:即由职能部门多头领导下的各类下级组织与职能部门本身和这些部门的上级领导人具有事先规定的合理的工作秩序(包括完整的职责划分及体系化的工作程序等),那么这种结构就能在保证系统指挥力、系统运行效率的基础上,发挥其专业管理能力强的作用[5]。但是,工业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目前最缺的就是如上描述的一条可运行的“管理生产线”。于是这种结构成了推卸责任,互相扯皮的“温床”,普遍存在着职能部门与生产指挥系统的摩擦,使企业处于指挥、运行效率极差的状态。

(二)组织的战略能力差

每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而目前我省工业企业普遍存在战略能力差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企业几乎没有开展战略制订,特别是开展战略实施和评价的组织形式,许多企业的情况是,从外部而言,没有建立可以依赖的较稳定的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外部专家系统,从内部而言,也没有建立实施正确战略决策的机制(更谈不上评价)。主业的操作者经常就是其行业投资决策的拍板人,外脑、内脑均无稳定组织形式。现在走在前面的一些工业企业己经开始改变目前的状况,在专业咨询机构帮助下,把“外脑”确定为一个企业的战略研究机构(如委员会等),包容了基于外部的企业政策顾问、法律顾问、企管顾问、投资顾问、金融顾问、信息技术顾问等[6],由这个层面从一定高度来提出企业发展的战略,把内脑部分确定为一个专门部门(如规划发展部),由其落实发展战略的战术实施,例如项目投资,若肯定了就成为了新的主业,这部分组织在全组织中大约占20%—30%,也就是说企业的哪些组织管“埋头干活”、哪些组织主责“抬头看路”是需要成熟的组织来实施的。

(三)多数企业“工厂制”的组织结构仍然保留

从总体上看,我省多数工业企业改制以后,就其组织结构来说,形式与内容不统一。大部分工业企业改制为公司制以后,其组织结构仍然保留了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工厂制”的组织结构。其特点是单一型、层级型、全能型的。所谓单一型,是指仅从事单一的产品的生产,整体上尚未形成跨行业多元化经营的布局。由于这些经营厂点规模小,竞争力低,抗风险能力差,依附性强,大部分随企业产品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与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谓层级型,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基本上都是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外型呈金字塔式,以集权为主,管理幅度很宽,组织的刚性很大,信息、链条长,决策效率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所谓全能型,即企业的功能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在企业整体上是“大而全”,还表现在企业下属二级单位的“小而全”,甚至基层区科(车间)三级单位也有自己的一套辅助生产、后勤服务设施,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复配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组织的自我评价与调整机制缺乏

组织需要稳定的组织能力形成过程,所以组织要相对稳定,才能与“人”联系起来形成组织能力。我省许多的工业企业领导一更换便调整企业的组织,甚至一些领导人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经常是首先想到变更企业组织,其结果是更糟,因为这不仅打碎了“人”与“人”依赖“组织形式”好不容易才凝聚的“组织”能力,还影响了企业文化的基石——稳定与凝聚。所以,在企业发展战略下的组织要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组织也不能一成不变,一个企业有没有评价和调整自身组织的机制,是其是否成熟的标志,而目前我省工业企业的组织在这方面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五)组织的环境适应性不强,缺乏市场创新性

目前我省大多数大中型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均属于直线职能制或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因其指挥统一、决策集中,适合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外界环境。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企业自身规模的扩大,现有组织结构将制约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经营运作的灵活性。

企业缺乏市场创新的一个原因在于部门之间不能很好地进行横向协调,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7]。因此,通常市场部门对顾客需求的识别和研究部门对技术开发的界定不一致,导致组织不能创造性地对正在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

二、促进我省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措施和建议

(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政府要着力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产业政策、行业规划,通过各种经济手段、法规、政策来引导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对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以及技术改造和专业化协作的联合、兼并,政府在政策上应给予扶植和鼓励。对那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处于低水平过度竞争、产品无销路、质次价高、长期亏损、污染严重的企业,政府应采取强制的手段,迫使它们关停并转。同时,要把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与区域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以发挥本地区的优势,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此外,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着力加大高新技术的运用,并要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使辽宁省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不仅能够适应国内分工协作,更要适应国际分工协作的要求。

(二)建立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体制

母子公司体制是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也是实现企业集团制度创新的关键。建立母子公司体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好集团成员企业,重点是集团母公司的公司制改建,从母公司到子公司都要按《公司法》重新核定公司资本和资产结构,确定出资者和公司的组织形式,构造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以产权关系为基础建立公司的新型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二是以资本联结纽带为基础建立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资本联结纽带实质上是一种资本出资关系,即母公司持有子公司全部或大部分股权,以出资者即股东身份对子公司进行资本经营,从发展战略、人事、投资、资本运营、财务管理等方面对子公司实管理。在建立母子公司体制中要科学界定母子公司的权力、义务关系,形成既能充分调动成员企业积极性,又能发挥整体优势的发展机制。

三、结 论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牵引着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变革,新的组织形态需具备更高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本文在重点分析发达国家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特点、我省工业企业结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政府引导、公司体制、内部管理组织结构调整、企业网络、组织结构创新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我省工业企业组织在新环境下适应能力的提高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蒋峦,蓝海林等.企业边界的渗透与模糊[J].中国软科学.2003,(4):59-63

[2] 贺盛瑜,邓勇.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3,(3):56-60

[3]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性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6:10

工业企业危险废物监管模式研究 篇11

新修订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016版) (以下简称《名录》) 共有危险废物46大类别479种, 比原《名录》新增117种。根据环保部公布, 2014年时我国大概有232个大型和中型城市受到了工业污染, 其中每年产生的工业危险废物达到了2138×104t。这些工业危险废物具有很强的化学毒性和污染性、易燃性和腐蚀性, 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 同时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对工业危险废物进行监管主要指的是对废物的产生进行控制, 合理收集和贮存废物, 运用科学的方式来转移和销毁废物, 但是对工业危险废物进行监管控制, 需要的时间非常长, 监管难度系数大。一旦出现监管和控制不力, 必然会给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 为了降低危险废物的社会危害度, 必须尽快完善工业企业危险废物监管模式。

2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危险废物监管模式以及其中存在问题

2.1当前监管模式

2.1.1危险废物标准及法律法规

目前, 我国主要发布了这些危险废物监管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同时制定了《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8484-2001)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 《含多氯联苯污染控制标准》 (GB13015-91) 等标准。

2.1.2对危险废物进行有效监管的相关制度及措施

(1) 对危险废物进行详细申报和登记的规章制度; (2) 为危险废物制定合理的收归名录制度; (3) 对危险废物的鉴定标准进行严格规定, 完善危险废物的识别标志制度;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度;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

2.1.3对危险废物资料进行审核以及危险废物的现场巡查制度

(1) 在对工业企业危险废物资料进行审核时, 主要针对企业的危险废物防治计划、申报资料、管理方式以及其它危险废物的记录资料等是否健全和规范。 (2) 现场查看危险废物暂存设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对于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 进行严格规定, 确保危险废物的标识达到规范标准, 防止危险废物的贮存不能超过标准期限。

2.1.4危险废物的行政许可与年度考核

(1) 依照《固废法》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管理方案》在处理工业企业的危险废物是, 一定要去的行政许可之后, 才能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理和转移, 并且每年度对危险废物的处理结果进行考核, 确定危险废物处理行为达标。 (2) 在处理危险废物时, 必须严格依据《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 对危险废物的管理指标进行高标准、高要求, 并且每年度对危险废物的生产单位进行考核评定, 如果出现不达标的企业, 给予严厉的惩处措施。

2.2存在问题

目前, 我国对危险废物的监管水平和污染防治措施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的速度不相符, 而工业危险废物持续增多, 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 而且给人们的生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2.2.1缺乏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 我国对于工业危险废物的监管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在控制和处理工业危险废物是, 缺乏相关的管控技术, 支付给予经济支持不足, 缺乏政策引导和系统的法律配套。例如《固废法》第五十九条, 其中明确要求在转移危险废物时, 当地的政府部门必须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策略, 及时通知该地区的人们和相关部门参与环境保护工作。但是在设定的相关条款却缺少操作指导要求。

2.2.2危险废物监管手段落后

危险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对于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监控比较复杂, 所以, 必须完善危险废物监管好短, 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执法监管队伍, 才能有效监管危险废物的处理。但是, 当前许多环保部门缺少专业的执法队伍, 没有建立完善的废物监管机制, 对于危险废物的处理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 基本上全部通过人人监管危险废物的方式, 没有充分运用现代化危险废物监管技术

2.2.3危险废物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信息流通不顺畅

对于工业污染项目的环保审批和危险废物的监管之间缺乏交流沟通, 没有落实和协调环保监管机制。对于卫生环保的评价和危险废物的监管存在许多错评和漏评的情况。

2.2.4危险废物管理基础不实, 底数不清

(1) 企业危险废物种类非常多, 统计不够全面。同时对于危险废物和副产品的定义不够清楚, 其中存在较大的模糊性质, 因此, 造成了许多危险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监管。 (2) 许多企业为了减少废物监管支出, 所以逃避监管, 对一些危险废物情况虚假上报, 或者隐瞒不报, 而且当地的环保部门对于相关企业申报的危险废物数据审核不够严格, 所以造成许多危险废物流失的情况。2.2.5对于危险废物处置和综合利用技术及装备技术含量低, 布局不合理, 运输距离远, 处置成本高, 二次污染大, 成为危险废物监管瓶颈。

2.2.6尚未建立全国性跨区域的危险废物交换数据中心及相关配套政策。

3创新监管模式

总结近几年我国对危险废物监管的实践经验, 借鉴发达国家管理经验, 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创新对危险废物的监管模式, 合理控制危险废物的数量, 减少危险废物污染。

3.1对危险废物的源头进行严格管控

强化危险废物的源头减量化措施, 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有效的经济手段,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 调动企业清洁生产主动性, 力争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的品种和产量。

3.2优化顶层设计, 加大技术支撑

3.2.1新的《国家危险名录》中新增了《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管理条例, 这一重要举措能够有效减小危险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缩小管理风险, 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危险废物管理质量。需要定期调整更新《名录》及其《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

3.2.2根据危险废物的危害性、可利用价值等因素, 建立危险废物监管等级制, 对环境危害性小、利用价值高的危险废物适当降低监管等级;反之, 对环境危害性大、利用价值低的危险废物提高监管等级, 合理利用有限的行政执法资源。

3.2.3省以下监察、监测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 要强化对危险废物的监督管理,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危险废物监管模式, 确保危险废物的监管高效、合理。

3.2.4对于危险废物的鉴别和审核程序进行优化, 提高危险废物的鉴别技术, 新修订的《固废法》已经取消了省内危险废物转移的审批。

3.2.5编制行业危险废物的标准指数, 从而为监管危险废物提供理论支撑, 促进监管工作的有效实施。

3.3创新改革危险废物监管模式

3.3.1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对危险废物污染实施联防联控。构建危险废物监管大数据平台, 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工业危险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严格监控, 并且在处置危险废物时实时共享危险废物数据信息, 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

3.3.2建立执法监管合作机制, 作为区域危险废物污染联防联控的拳头, 开展区域危险废物管理风险排查与整治, 打击跨地区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行为。

3.3.3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 对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转移以及处置实现智能化监管, 同时实现《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电子化, 实施网上申报、审批以及联单的信息反馈, 降低企业成本, 提高监管效率。

3.4理顺监管体制

3.4.1对于危险废物的源头进行严格控制, 在危险废物管控之前就介入到管理工作中, 对于工业项目给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入手, 把危险废物的生产种类、环节以及数量纳入到监管环节中。

3.4.2项目验收中严格审核危险废物

3.4.3建立污染事件联合应对机制。对跨界或可能造成跨区域的环境损害的危险废物污染事件进行防范, 同时要统一管理, 增加决策指挥的正确性, 使信息能够顺利流通, 互相通报, 建立联合监控装置, 统一调配人员与资源。并加强建设应急处理系统, 企业也要定期对危险废物的突发事件进行演习。

3.5打下良好的监管基础

3.5.1首先必须增加产废企业的环保意识, 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并且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3.5.2企业的危险废物申报工作也要落实到位, 对于危险废物产生的种类、数量、转移和处理信息如实申报, 不能随意申报虚假信息。

3.5.3环境保护部门和危险废物管理部门也要认真核实产废企业的申报信息, 并且对申报信息的记录情况进行严格审查。

3.5.4建立完善的危险废物信息数据库, 结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行业危险废物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

3.6提高危险废物的处理能力

3.6.1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 可以在相应的区域范围内建立危险废物处理中心, 并且引进国外先进的危险废物处理技术, 制定危险废物处理机制, 加强对危险废物的处理。

3.6.2合理规划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的布局, 鼓励危险废物产生企业或工业园区建设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或处置设施, 规避危险废物转移、运输环境风险。

3.7加强对企业的环保意识教育, 提高环保意识

在危险废物的监管过程中, 首先必须让产废企业树立完善的环保意识, 所以, 必须加强环保意识教育, 提高相关企业的环保意识。可以通过媒体宣传的方式, 引起社会群众的关注和了解, 建立危险废物监督举报制度和渠道, 让社会群众发挥监督举报作用, 能够时刻保障危险废物的污染环境的安全。

4结语

危险废物从产生、贮存、转移到处置等环节都具有很大的风险, 由于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且治理起来非常困难, 受到区域的影响, 当前的工业企业非常多, 必须创新改革工业危险废物监管模式, 才能对工业危险废物进行规范、有效监管, 确保危险废物环境安全。

摘要:工业危险废物监管是环境保护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修订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016版) , 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通过分析目前工业危险废物监管模式, 提出环保执法部门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监管模式, 对工业危险废物进行规范、有效监管, 确保危险废物环境安全。

关键词:危险废物,监管,模式

参考文献

[1]资慧琴.中国危险废物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5 (6) :7-8.

[2]黄正芳.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措施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4 (8) :1-3.

[3]聂永丰.多措并举推进固废全过程管理[J].环境保护, 2012 (16) :21-23.

[4]徐玉海.试析危险废物监管困境及对策.中国化工贸易, 2014 (36) :167.

上一篇:I2C接口芯片下一篇:林业发展建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