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会计实训(精选10篇)
工业企业会计实训 篇1
会计实训报告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的第三学年应经接近尾声,所学的内容都是专业课,其中会计实训是非常重要的课程,经过前几学期对基础会计和企业会计的学习,会计实训是由理论到实际操作的重要转变。这次的工业会计实训是对我们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对我而言,可真可谓是受益非浅。
(一)工业会计实训的意义:在得知这一学期我们试训工业会计的做账时,我有点兴奋同时也有点担心。因为以前学期专业课老师就说过工业会计是会计中最复杂的会计处理类型,我自认为理论知识学的还行,可以把这次的实训看作是一次检验自己的测试。但是问题也是有的今年我们学的是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方面的会计知识,对于工业的成本会计,会计往来记账要求有点生疏。
从一开始的做会计分录,到填写记账凭证,然后登记账簿,再是结帐,对账,编制报表,装订等一系列繁琐的工作,其中我在做帐中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错误,然后修改,又会出现其它的错误,在错误和改正中我又重新学习了一遍工业会计的知识。通过模拟实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缩短与会计实际工作的距离,为学生进入企业会计岗位实习和从事会计专职或兼职工作奠定技能基础。
(二)工业会计实训的收获:通过会计实训,使得我们较系统地练习工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我们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我们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从而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
正所谓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滋味。工业会计实训和上学期的基础会计实训有明显的区别,就是在建账时比以前的会计科目要多。尤其是以前在课本中出现的不常用的工业会计科目在这次试训中被用到。无形中我把会计科目熟记了一遍。
我们系统地掌握了工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为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此次实训无容置疑是对每一个学生所学会计专业知识、技能的一次综合检验。同学们都感到本次会计实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会计职业能力。当同学们再回到书本时发现原来未理解、不清晰的问题,现在都迎刃而解了。同时在做账时由于知识有遗忘的原因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是在我们组的其他的成员的帮助下一一得到改正。使我感觉到这次的工业会计实训让我在以后的会计做账中怎样避免再出现我这次出现的失误。
我们小组是一个非常团结友好、互帮互助的集体,遇到困难集体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感觉到集体的力量。还有就是上会计实训课要有“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意识,会计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对于计算、管理、分析要求比较严格,不能有半点马虎。“精于计算,善于管理,勤于理财”,是社会和会计行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三)工业会计实训的建议:通过这一学期的工业会计实训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在实训的学习中我发现各组之间缺乏交流,应为在做账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可能是彼此各组都可能遇到的,这样的问题集体反映给老师,老师就会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们。学习的效果会更加明显、有成效。希望在大四上学期的会计实训中各组之间充分交流总结成果和失误。希望在接下来为期不多的在校学习中,多上会计实训,以便让我们能不断的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会计专业的学生学好会计这门课,为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接触到了工业的账本、凭证,亲手进行了简单的实际业务的处理,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地了解了工业会计
业务处理的流程,使我对会计实务的认识从纯理性的上升到实践,从实践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更深刻的理性认识。尽管实习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受益匪浅,我深信这段实习的经历会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今后还得加强练习会计实训,让我体会到会计的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支出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会计工作在企业的日常运转中的重要性,以及会计工作对我们会计从业人员的严格要求。总而言之,实训让我对“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等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能给我们这些的多的实训课,以便我们能不断地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学好会计这门课,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实训,我们对会计核算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强。我们这次实训是综合性训练,既是主管会计、审核、出纳,又是其他原始凭证的填制人,有点不合理。加深理解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将所有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相关课程进行综合运用,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熟练掌握了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进了我们对企业实践运作情况的认识,为我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分感谢老师这一学期的辛勤的教育和细心地指导,让我在会计实训的学习中得到进步。
工业企业会计实训 篇2
一、会计专业学生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现状
(一)校内实训现状
校内模拟实习往往是教师给学生一整套实习资料,一般是一个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要求学生从填制凭证、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直至编制会计报表独立完成一整套核算程序。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充当多个角色,既是企业的会计,又是企业的出纳、仓管员、销售人员等。这样,学生身份不明、岗位不清、思维混乱、理不清头绪。结果是虽然学生对单笔业务的凭证、账薄、报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企业整体的财务工作是如何操作、各岗位之间如何连接、凭证如何传递、各岗位明细职责是什么却不清不楚。
会计手工实训室少,实验教师上会计实验课,大多在教室上,没有实训的环境,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实验室。如果可以在实验室里,分成小组,来分任务,合作完成,效果会好一些。会计电算化教室少,不能满足学生上机的需要。有的学校有机房,不是会计专用的,电脑上有还原卡,不能满足继续操作业务的需要,有的学校没有购买软件,只是用的课本后的随书光盘,这样的弊端是不能操作年度账,学生做错后,只能重新建立系统,效率降低。学期结束,前几章很熟练,后边章节不能得到训练。
(二)校外实习的现状
实习单位提供的岗位数量不足、接待实习学生的质量不好。会计岗位本身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会计岗位具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实习单位担心实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会把自己单位的账目搞乱,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亲自做。还有会计信息、会计资料保密性的需要,让实习的学生基本上不会接触到实习单位的会计资料。这些原因造成了能到实习单位进行会计毕业实习的比例很低,人数少。能真正在会计岗位进行会计实习的比例就更少。
学生自己在学校没有上好实训课,不敢到单位实习,没有自信心,总怕做不好。另外,家长也怕孩子吃苦,到实习期间,不让学生到单位去锻炼,觉得将来找工作,就得利用人际关系。并且,我们中职的学生校外实习,好多也不是对口,服务行业较多。基于上述原因,造成学生校外实习也不理想。
鉴于中职学校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探索“把企业搬进校园”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胜任工作。
二、“把企业搬进校园”实训模式的内容
“把企业搬进校园”是产教融合,实践育人,在学校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了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中心。把企业厂房设备用虚拟技术实现,把真实企业业务流程、数据、案例和岗位职责、岗位设置用仿真技术实现,将这些场景和企业训练员工的模式搬到校园,解决校内实习问题。让过去经管专业从没有实践到有实践,从实践弱到实践强,让学生学真本事,到企业就业时能顺利上岗,缩短企业的再培养周期,降低企业再培养成本,实现“上学即上班”,“校内实训=校外实习”。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财务部门的各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为学生提供高仿真的企业工作环境、业务流程、业务数据,让学生通过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方式的演练,理解企业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处理之间的逻辑关系,掌握各岗位财务技能,熟悉各财务岗位之间协同关系,以及财务部门与商业社会环境中各组织间的工作关系,并通过信息化的训练让学生感知信息化处理流程与手工处理流程的差异,认知信息化下的财务处理流程。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是一款面向学校的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体验到身临其境的岗前实训,认知并熟悉现代商业社会内部不同组织、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性,培养我们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通过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提升就业竞争力,打造“宽、专、多能”的“T”形人才。
学生分企业分岗位进行角色扮演,真实模拟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课堂瞬间变为职场,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兴趣被激发,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宰,由学生扮演的公司各部门之间积极配合,互相鼓励,大显职场精英的风范。
三、“把企业搬进校园”的准备工作
“把企业搬进校园”,学校应该建立新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平台,高仿真的企业环境,在模拟的办公室格子间,每个桌面上摆着一台电脑,墙壁贴着模拟公司的海报和口号、成员介绍。几家虚拟制造公司、供应商和客户。由学生通过竞选CEO,招聘成员的方式自由组合成立一家由7人或18人共同自主运营的虚拟公司,不同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在这个虚拟的市场环境中除了企业之外还有银行、税务局、会计事务所等相关的外围单位。
教师通过网上学习、现场研修、跟踪服务、顶岗实践、合作开发多种方式,帮助教师走进企业,提升实战能力,核心目的是让教师能教真本事,学生能学真本事。在系统中每向学生推送一个任务就自动出现相应讲义和知识点;让教师感知企业的工作状态及真实的项目运作。让教师成为“进过企业、做过项目、接着地气的技术技能型导师”。
摘要: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学完理论后,进行实训和实习,目前各中职学校的实训和实习的现状和效果不好,这就要求学校探索新的实训模式。“把企业搬进校园”是在学校建立高仿真的商业环境,让学生通过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等方式的演练,掌握各岗位财务技能,熟悉各财务岗位之间的协同关系,并通过信息化的训练让学生感知信息化处理流程与手工处理流程的差异,认知信息化下的财务处理流程。
工业企业会计实训 篇3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紧密结合实际,以满足经济建设第一线的需要为最高目标,强调与产业界的有机结合。工业自动化专业是机电类技工学校的主要专业之一,同其他专业相比,电类专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培养技能的操作性强、培养目标的复合性高、专业应用范围广。
一、企业实训的作用
为了培养具有优秀职业素质的技能人才,职业学校应该积极地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实践机会。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进入企业实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重视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技术和能力的培养。电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训课程来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因此,要注重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需要,在应用、技术、技能等方面加大实训力度。通过进入企业实训锻炼,学生可以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毕业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所从事的一线生产工作,克服以往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的现象,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工作环境,缩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
2.完善教学体系
职业学校的教学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论教学体系,二是实践教学体系。笔者所在学校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但是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远未达到企业的要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实践教学体系的滞后性更加显现出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国内职业院校普遍认识到,建立企业实训基地是逐渐完善专业教学体系的有效方法,也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根本途径。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培养生产一线高级技术专业人才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企业及相关部门的欢迎。其主要原因就是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适度的市场接轨性。要保持住如此高效的市场适应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广泛建立企业实训基地。企业实训基地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完善了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有助于课堂理论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从而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技工院校常用的两种校企合作模式
技工院校隶属于劳动部门,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要落后于高职院校。如何利用好企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也是一个能够缓解实训设施不足问题的良好方法。按照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特点,结合实训教学的体会,笔者认为,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企业实训基地的构建可尝试采用如下两种方法。
1.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合作型企业实训基地
电工电子类课程,内容空洞,专业知识抽象,学生的学习就会十分盲目,态度也会变得十分被动。例如《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等课程,虽然学生通过一体化课程可以掌握到其基本的原理和简单的操作,但往往难以理解工程实践中的环境因素。尤其是进入企业后,他们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更多得只能应用在理想状态,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制约条件。为更好地再现生产环境,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通过实训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建立合作型企业实训基地。这种实训基地,最初一般由实训教师或相关的专业教师与企业进行联系。如果在长期的合作中双方产生了信任,有意进一步加强协作,学校就可以与企业进行沟通与协商,并以此为基础拟订“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企业实训基地。
与企业合资合作,成立“冠名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系统的投资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同时,有远见的企业家也开始注意到操作型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开始注意培养既熟悉本企业组织文化又愿意长期为企业效力的技能型人才。此时,如果企业能够以合作办学的方式参与学校事务,就可以用“订单式”的方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2.建立经济实体,转化生产力
实际上,技工院校原有的校办工厂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但管理和运行模式需要更加符合市场运作模式。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如果学校能够提供担保注册一家电器公司,为社会提供工程管理咨询、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服务工作,则不仅能够方便地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而且还能为年轻教师提供一个工程技术平台,扩大研究视野,充实工程技术实践经验。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学校管理模式下,各利益方的经济关系存在诸多含混之处。所以,与其他方式相比,该方式的风险较大,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工业企业会计关税的会计处理 篇4
2009-3-23 15:53【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工业企业通过外贸企业代理或直接从国外进口原材料或其他产品,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进口关税,不通过“应交税费——应交进口关税”科目核算,而是与进口原材料等的价款及其他费用一并计入进口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借记“材料采购”或“原材料”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对于企业根据与外商签订的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合同而引进的国外设备,其应支付的进口关税在支付时,借记“在建工程——引进设备工程”科目,贷记“长期应付款——补偿贸易引进设备应付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工业企业会计工作总结 篇5
2014——2014年第一学期
《工业企业会计》教学工作总结
何倩玫
这一学期我担任10春季三班《工业企业会计》教学。对教学工作我丝毫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
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老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财务会计》工作环节的时候,这课的内容比较少,且多为文字性的内容,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授课内容,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准备许多实操的账本进行讲述,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相反,如果备课不充分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
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另外一方面,教学要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因材施教。10春三班的同学比较沉闷,上课气氛消沉,不注重平时学习,总是临时抱佛脚。因此,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要讲得深一点,找到她们感兴趣的话题挤入课堂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
教学,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
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师树立“终生学习,否则不当教师”观点。会计学科,知识更新很快,市场经济下,新的会计事项不断出现,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一些与财务有关的制度、法规、规章。作为教师,即使在大学里学会计专业,那时所学的知识,已经落后,也需要更新,因此任何教师都必须不断的学习,别无他路。我每年都自掏腰包学习会计继续教育的新课本,《工业企业会计》教材,教师要非常熟悉,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每一本教材都有一总的线索,《《工业企业会计》》这门课,贯穿始终的线索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就好像一棵大树的树干。具体各部分还需要详细解释,那就是树枝和树叶。有树干和树叶的大树才能够茁壮成长。另外,这门课的重点、难点,就是资产。如果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该部分内容,其余的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仅仅掌握课本,对于学生
是足够的,但对于教师那是不行的,教师必须学习与《工业企业会计》相关的知识,《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工业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等,还要学习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各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制度》等等。教师讲课要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教师的知识台阶也应远远高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学。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每一个专业发生巨大的变化,会计与经济联系非常紧密,它的变化可想而知了。学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精力充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要当一名好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教师的工作很艰苦!
强化练习,学会应用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理论,不会应用,怎么办呢?根据认识的规律,在认识的过程中,要完成两次质的飞跃。即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
理性知识到实际应用。会计的学习和教学必须很好的完成这两次飞跃。最后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我在讲解理论的时候,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每学一个账户,我的脑子里都有相关的经济业务,我会随口出一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的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及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账户。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特别是损益类,学生必须熟记这12 个账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这4 个账户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贷方。“主营业
务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这8个账户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借方。本年利润的余额要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年末,将利润分配几个明细账的余额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中去。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借用t账,以便于学生理解。仅仅将知识讲透、讲明白那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学会自己作账。为了达到此目的,首先分类练习,主要分下列几类:筹集资金、生产加工、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所有者权益。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题目,各种各样。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教师读业务题,同时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学生依次按顺序站起来回答,因为每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回答,所以他们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来表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一节课学生能够做上好几十个业务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必须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
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那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几乎每个学生学会了应用该部分内容。考试的时候,很少有学生在业务题上丢分。
指导学生看书,培养自学能力一个成年人,回首他所学的知识,绝大部分是自己学习,并不是教师交给他的。在学校里,那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出类拔萃的学生。实际上,学校开设的有些课程,专门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任何事情都有其客观规律,看书更不例外。同样的教材,学期结束,大部分学生不定时看课本,而且只是看一部分,很少有学生系统将课本看一遍,也就很难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也有学生读课本时,只是嘴巴在读,并没有动脑想书中的内容。有的学生读了很多遍,如果不看书,不能说出书中讲的内容。更有甚者,看书时,走神,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常说这样的学生“书
在看他,他没有看书”。针对这种情况,每次让学生看书时,我都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问题
越具体,学生通过看书回答得越准确。因此,看书之前,要带着问题去看,看书的过程中,要不停地问问为什么。
以上所言,《工业企业会计》是一门会计专业的基础学科,对学生而言,打好基础尤其重要,要教好《工业企业会计》,就要让学生喜爱管理,让他们对《工业企业会计》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工业企业会计》实例,让他们更了解《工业企业会计》,更喜欢学习《工业企业会计》。因为只有扎实地掌握了《工业企业会计》知识,才能为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工业企业会计每月工作流程 篇6
1、审核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
4、产品成本核算:
(1)核算间接部门费用(制造费用)直接部门的投入(生产成本)
(2)制造费用在间接部门之间分摊,然后结转入生产成本。
(3)计算当期材料收发存。
(4)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5、月末作相关的提取、摊销、结转凭证。
6、根据记账凭证、结转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7、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帐。
8、月末结帐、对帐,做到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
9、编制会计报表。
10、装订凭证。
11、每月的纳税申报一定要及时。
会计处理流程:
如果企业的规模小,业务量不多,可以不设置明细分类账,直接将逐笔业务登记总账。实际会计实务要求会计人员每发生一笔业务就要登记入明细分类账中。而总账中的数额是直接将科目汇总表的数额抄过去。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量每隔五天,十天,十五天,或是一个月编制一次科目汇总表。如果业务相当大。也可以一天一编的。
二、具体内容:
1、每个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做记账凭证时一定要有财务(经理)有签字权的人签字后你在做),然后月末或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之所以月末登记就是因为要通过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保证记录记算不出错),每发生一笔业务就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2、月末还要注意提取折旧,待摊费用的摊销等,若是新的企业开办费在第一个月全部转入费用。计提折旧的分录是借管理费用或是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这个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月末还要提取税金及附加,实际是地税这一块。就是提取税金及附加,有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有税务决定。
3、月末编制完科目汇总表之后,编制两个分录。第一个分录:将损益类科目的总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贷本年利润。第二个分录: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等)。转入后如果差额在借方则为亏损不需要交所得税,如果在贷方则说明盈利需交所得税,计算方法,所得税=贷方差额*所得税税率,然后做记账凭证,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所得税虽然和利润有关,但并不是亏损一定不交纳所得税,主要是看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是正数,如果是正数就要计算所得税,同时还要注意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相等的,采用纳税影响法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不相等的)。
4、最后根据总账的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等)负债(应付票据,应附账款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料,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的余额(是指总账科目上的最后一天上面所登记的数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或科目汇总表的损益类科目(如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投资收益,主营业务附加等)的发生额(发生额是指本月的发生额)编制利润 1
表。
(关于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金,应该根据每一个月在国税所抄税的数额来确定。因为税控机会打印一份表格上面会有具体的数字)
5、其余的就是装订凭证,写报表附注,分析情况表之类
6、注意问题:
a、以上除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账之外,均在月末进行。
b、月末结现金,银行账,一定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每月月初根据银行对账单调银行账余额调节表,注意分析未达款项。月初报税时注意时间,不要逾期报税。另外,当月开出的发票当月入账。每月分析往来的账龄和金额,包括:应收,应付,其他应收。
三、报表问题:
企业会计报表包括四个报表,除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外还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而利润分配表只需要在年末编制,因为只有在年末企业才会对所盈利的利润进行分配。而现金流量表只是根据税务部门的要求而进行编制,不同地区不同省要求不同。在四月年检时税务部门会要求对你提出要求的。(管理,财务,营业,制造等费用月末没有余额,结帐方法采用表结法下,损益科目月末可留余额;制造费用如果有余额,是属于在产品的待分配费用,在负债表上视同存货。钟书补充)你要看你在利润表有的东西,只要你的账上有你就结转利润,这样不容易错,利润表的本年利润要和资产表的相吻合。
细节补充:
1、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在国税报(2002年1月1日以后注册的企业才在国税办理;个人所得税和其他税在地税报)
2、月末认证(进项税);月初抄税(销项税)
3、以工资为基数100%,福利费为14%,工会经费2%,职工教育费2.5%,(税法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缴拨的经费,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其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4、三险一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
5、流通企业运输费,装卸费,合理损耗,检验费均计入营业费用,工业企业计入成本
6、单位无工会组织的,不能计提工会经费,更不必计提后再调整。所得税只须每季提一次就可,不需每月计提。
7、现金一般从“基本存款户”中提取,一般规定结算帐户不能提取现金。
8、差旅费的开支范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邮电费,行李运费,杂费
9、出纳日记账保存5年
12、会计档案保管工作。
13、财务分析,给老板当好理财参谋。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一、成本核算的要求
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各项要求。
(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应当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就是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归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贯彻受益原则,即何者受益何者负担费用,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费用;负担费用的多少应与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
(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企业财产物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方法、折旧方法、折旧率的种类和高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是否采用待摊或预提方法以及摊提期限的长短;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材料成本的组成内容、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时发出材料单位成本的计算方法、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材料成本差异率的种类、采用分类差异时材料类距的大小等;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价值的摊销方法、摊销率的高低及摊销期限的长短等。为了正确计算成本,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的结转,应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各种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1.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3.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4.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二、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
生产费用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生产费用的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的分类。
(一)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
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因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归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生产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将生产费用划分为若干要素费用。
1.材料费用。
2.燃料费用。
3.外购动力费用。
4.工资费用。
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6.折旧费。
7.其他生产费用。
(二)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
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提供产品成本构成情
况的资料,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
(1)原材料,也称直接材料。
(2)燃料及动力,也称直接燃料及动力。
(3)工资及福利费,也称直接人工。
(4)制造费用。
企业可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上述成本项目做适当调整。对于管理上需要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费用,以及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的费用,应专设成本项目;否则,为了简化核算,不必专设成本项目。
2.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可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三)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
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直接计入费用是指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间接计入费用,是指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科目
(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
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定其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
4.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二)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账户
工业企业会计实训 篇7
为了适应工业自动化和电气传动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 交流自动化系统、设备最新发展技术和应用维护经验, 促使企业设备维修技术人员对数控设备故障维修技术具有更多的了解, 提高对数控设备的检修能力、故障分析能力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解决企业数控自动化设备维修人员紧缺的矛盾。《中国设备工程》杂志社与上海宝欧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将联合举办“企业增效设备在行动——工业自动化维修课堂”系列实训活动。通过讲课、上机操作实验和实际的现场案例分析, 使学员掌握数控机床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维护、调试、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的方法, 提升学员现场分析故障和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手段。
垂询电话:010-68054838、010-68052048、021-63186668、021-36532081
工业企业会计实训 篇8
【关键词】工业企业;会计核算;会计集中核算模式;预算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监督
会计核算指的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为基本前提,通过运用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七种会计核算方法对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的一种计算方法,具有综合性、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以及严格遵循会计规范的特点,以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分为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和多栏式日记账会计核算形式以及日记总账会计核算形式五种种类。工业企业作为企业的一种类型,指的是依法成立的,从事工业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法律上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有着不同的分类,以生产过程为标准分为原料工业企业、加工工业企业、装配工业企业;按照组织结构形式划分为单一企业和联合企业;以生产规模划分为大型工业企业、中型工业企业和小型工业企业;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分为国营企业和资本主义私营企业。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当前的会计核算早已不能适应工业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需要。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以撤销单位账户、设立会计核算账户,实行会计档案资料集中管理,办理工资直发,统一财务公开为方法是实现对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型会计管理模式,具有当前会计核算所不具备的优点,从根本上提高了工业企业会计管理水平,成为当前工业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主要手段。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会计核算集中模式在工业企业实施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加强对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构建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对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工业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优点
(一)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的会计核算在运行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方式是在不同的部门设立不同的报账会计来负责企业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和报账工作,从而增加了企业中的会计人员,造成部门机构臃肿,再加上不同部门在具体的工作中有着不同的标准,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需要经过许多中间环节,从而大大降低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打破了将会计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做法,在企业的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取消单位会计和出纳,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統一的管理,减少核算的中间环节,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服务于一体,实现资金核算和结算工作按照统一的指标进行核算的这一目的,从而提高了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也能实现对会计财务人员和相关部门机构的精简,以达到节约工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办公成本。
(二)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有效控制企业支出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将企业的所有财务进行集中管理,因而通过对工业企业会计核算中心情况的分析,能够从中清楚的了解到工业企业各个部门和单位的经营情况,掌握各个部门单位的财务状态,对财务支出有个详细深入的了解,因此工业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具体的管理时能够以此为基础对企业的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提高各个部门作用和职能的最大化,实现对工业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合理科学的分配,从而对工业企业的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工业企业的管理者对各个部门财务支出失控情况的发生。
(三)增强宏观调控,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我国的一些工业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经常面临着因规划和调控的不足,使得在竞标重要的工程项目时因资金不足而和这些工程项目失之交臂,或者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面临着资金周转不灵等问题,从而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改变了过去每个部门和单位都开设一个银行账户的局面,将分散账户进行集中管理,实行中心账务的统一管理,在立足工业企业当前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的基础上,从工业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出发,对企业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以此来实现对工业企业资金的宏观调控。因此,当企业在面临一些紧要的事情时,可以将资金花在重要的事情上面,将资金的价值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为工业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资金保障。除此之外,工业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能够有效避免专款乱用问题的发生。通过对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为工业企业的专款资金的专用提供保证,在进行项目投资的过程中以可行性为标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项目成功率,消除工业企业的一些部门和单位乱用资金、花钱大手大脚、浪费企业财务等不良行为,从而保证工业企业的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可以有效的将各项的资金支出详细的记录在册,再加上会计中心有权对工业企业的各项经济行为进行调查从而让工业企业各个部门和单位的资金交易行为放置在会计中心的监督和管理视野之下,因此会计中心成为监督贪污浪费、违法乱纪行为的有利屏障。特别是当前我国的一些工业企业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存在着拿回扣严重的问题,从而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在工业企业的推行过程中,使得工业企业在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能够严格按照《会计法》中的标准和规定来约束会计工作行为,从而推动《会计法》在我国工业企业内部的推广和有效的实行,有效解决很多工业企业将《会计法》置于高阁的这一问题。我国的会计核算水平之所以发展得十分的缓慢,落后于当前的很多国家,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很多企业从事会计管理的员工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工作业务水平比较低下,企业人才体系构建不完善,从而造成很多会计核算的具体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快速的开展。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在对会计核算的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思想上受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因而对会计核算没有给予到足够的重视,从而使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高,降低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实施一方面,将企业的会计方面的员工进行整合,对企业的人才体系进行重构;另一方面,会计中心的出现使得很多企业管理者提高了对会计核算的重视,从而带动对对相关人才的重视,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待遇和福利待遇,最终从效率和质量两个方面在根本上提高了工业会计的管理水平。
nlc202309081106
二、工业企业实施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监督管理职能日渐削弱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在会计中心人员数量的安排上一般是20多人,这就意味着工业企业所有的财务工作全部由这20多人所承担,大大加剧了这些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的要求,从而使得核算员工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时只能简单机械地进行记账,无法有效保证工作规范性的有效落实,报账员将自身职务限定在现金收付和凭证供应层面之上,在往来款项核对以及有机清理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从而使得财务对工业企业的监督管理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最终造成财务监督管理职能的削弱。虽然会计核算模式在表面上将财务管理权进行集中,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却赋予了下属单位和部门进行自由核算的很大权利,部门和单位只需要定期将核算的结果上报到会计中心就行,缺乏对下属核算员的有效监管,使得很多人利用监管的盲点和死点通过虚报财务情况、隐瞒财务收入,转移财产收入等方式进行贪污浪费。更为严重的是企业的内部员工通过利用财务监督的空隙,和其他企业进行勾结,以损害本企业的公司利益为代价,造成很多死账和呆账,来为自己谋求经济利润。
(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监控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中的会计人员脱离了各委派单位的实际业务工作,主要是通过每个月单位和部门上交的报账表来进行核对,至于这些报表中的资金具体用于哪些方面,真实的花费情况,会计中心的核算人员是无法得知的,因此不可避免这些会计信息中存在着虚假和不真实。特别是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核算站已经实行了會计电算化,使得某一单位或者某一部门在做假账的时候只要通过计算机就能迅速的完成,大大降低了做假账的难度,与此同时增加会计中心在进行核算时的难度,从而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无法进行有效的监控,因此做到账实相符是十分困难的。除此之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市场经济风云变幻,因此每个部门和单位仅仅依靠会计集中核算模型中会计中心依据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原始凭证、会计档案信息等依据制定而成的会计财务报表是完全不能应对和解决市场经济发展变化的速度。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在工业企业中经常存在着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企业在做相关决策的时候又往往是以会计中心所做的会计财务报表为依据的,从而降低了企业决策的科学性的和合理性,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甚至有可能让工业企业面临破产的危机。
(三)基层单位内控制度开始于上级规范要求产生强烈冲突
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过程中,工业企业的上级和基层单位组织因所代表利益的不同,使得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基层单位的内控制度和上级规范要求产生了强烈了冲突。基层单位的内控制度指的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而对此采取的一些制度和方法的一个系统管理工程。但是这里的基层单位内控制度更多表现在于因上级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损害了基层单位一部分人的一些利益,因此基层单位在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方案时,通过设立财务机制来进行对财务监督的有效规避,将一些本应上交的资金转换为单位的补贴和奖金的形式在基层单位内部进行分发。
三、完善工业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策略
当前,会计集中核算制在工业企业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着的一系列问题,因而加强对工业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完善是迫在眉睫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会计法》是在立足当前会计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而提出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会计法》早已不能解决会计集中核算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相关的部门应该加强对会计集中模型规章制度的制定,为会计集中核算制的推广和实施提供统一的标准,维护会计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明确界定会计核算中心与各报账单位在会计处理、会计监督等方面的责任,促进工业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制朝着行为规范,责任明确,的正确方向发展。
其次,核算中心人员少,业务水平低、工作量大是当前工业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制面临的主要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工业企业在构建会计中心时应该立足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配置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来减轻核心中心人员的工作压力,让核心工作人有时间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会计的监督当中。除此之外,工业企业更应该通过定期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核算中心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对管理人员的账务管理水平进行重点考核。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岗位实行等方式让核算中心人员对工业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有着详细的了解,从而将专业知识和实际情况进行紧密的结合,加快会计职能的转变,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充分发挥会计集中核算制的财务监管职能,提高工业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水平,促进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总结
综上所述,工业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虽然具有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有效控制企业支出,增强宏观调控、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管理水平的优点,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财务监督管理职能日渐削弱、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监控和基层单位内控制度开始于上级规范要求产生强烈冲突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核算中心人员的业务水平、实现会计职能的转变等方式来实现构建工业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制的这一目的。
参考文献
[1]马东升.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相关探讨[J].审计月刊,2006,(15).
[2]程光辉.会计集中核算弊端及改进[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1).
[3]楼莉光.浅析工业企业会计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1,(7).
[4]郑丽颖.关于工业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探讨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
[5]刘春青.工业企业会计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6).
作者简介:袁莹(1994-),女,山东济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会计。
工业企业会计内控体系思考论文 篇9
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的整理和阅读,以及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按照企业规模划分,大中型工业企业一般都建立了会计内控体系,而且大型工业企业的内控体系也是较为完善的`,而小微型工业企业则一般都较少建立会计内控体系,而且制度也都较为不完善。按照上市与否来划分,一般上市工业企业的会计内控体系较为完善,这主要是在上市之初,工业企业都要接受投资银行的上市辅导,进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控体系,并且都要达到证监会的硬性要求才能上市,而非上市工业企业的会计内控体系则同按规模划分的企业状况差不多,大中型非上市工业企业较为完善,小微型非上市工业企业则较为薄弱甚至是未建立内控制度。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工业企业的会计内控体系还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一,管理层对工业企业会计内控体系的重视度不够。尤其在很多中小型和微型工业企业中,很多的管理层不太重视会计内控体系,甚至认为会计只是起到记账的功能,对于会计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更谈不上建立会计内控体系。而在民营工业企业中,也存在着对会计内控体系的认识不足的问题。往往正是由于对会计内控体系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容易出现财务管理问题,比如会计出纳串谋等现象。第二,工业企业会计内控管理体系不完善。在一些工业企业中,存在着会计内控管理体系制度不健全的情况。比如,在设计会计内控制度之初,就重效率、轻控制,制度安排以效率为主,忽视对会计业务的控制。当然,这类制度安排有利于会计工作的高效率运作,但潜伏着一些会计控制的威胁因素,特别是一些不相容的职务未得到有效分离的弊端。例如,有些小微型工业企业为了降低人员成本,可能将会计和出纳岗位由同一个人担任。此外,有些工业企业的会计内控制度也存在着集权和分权不合理的现象,比如任何金额的报销都必须经总经理签字等等现象。第三,工业企业会计内控体系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这个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程度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尤其是传统的工业部门可能信息化程度要普遍低于财务管理部门。二是存在着财务人员不能熟练使用财务管理软件的现象。第四,会计数据管理不规范。由于在一些工业企业中,各个部门的信息化程度不一致,有些部门报送的会计原始凭证是机器打印,较为规范,而有些部门就是手写的会计凭证,因此,未能做到统一和规范。这种会计数据管理的不规范,也给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进而给会计内控制度的开展制造了障碍。
工业企业会计实训 篇10
摘 要 随着现代高科技广泛被应用于生产,电脑化、自动化、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加上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给企业成本的计量工作以猛烈冲击,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必然,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还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尤其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企业需严格成本控制,加强资金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挖掘企业潜力。
关键词 成本核算 问题 对策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现状
1、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起步较晚,对成本会计核算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工业企业对成本会计核算的职能到底有哪些,如何发挥等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因此在实际的运用落实过程中,常常没有达到其工作的宗旨,从而导致成本会计核算不能良好的开展。
2、成本核算不规范
目前,一些工业企业存在,成本核算不规范、不准确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个是报账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目前工业企业的报账人员多是由原来的出纳或非财务人员担任的。他们对成本会计核算的相关业务不熟悉,使得在其报账时,常常不能对资金性质、来源以及开支渠道等进行正确、规范的填写。二是与财务管理工作的脱节。大部分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独立于工业企业,这就使得它对工业企业内各部门的具体项目业务的开支及资金性质、来源等不能有一个清晰、准确的把握,进而影响到成本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从而造成会计帐务的处理不当。
3、缺乏有效的监督
工业企业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和方法,使得工业企业中有些部门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以保效益等借口搪塞、推诿会计核算人员,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内部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强化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具体对策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
工业企业务必要进一步了解学习当前市场经济中有关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新思想、新认识、新技能、新模式,并将它们灵活地应用到企业内部的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当中。尤其是工业企业的领导更应该转变观念,重视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加大相应的投入,建立健全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相关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模式,贯彻落实与之相对的责任制,以此来确保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能够顺利进行。
2、强化成本核算监管
建立以责任成本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为了解决当今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使企业成本核算符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防止成本核算混乱局面的出现,建立责任成本制度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责任成本制度是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组织系统中确定成本责任层次,建立责任成本中心,按责任成本指针控制成本耗费,传递、考核、报告成本信息,从而把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层组织和执行人,按照经营决策所规定的目标,进行事前指针分解、事中行为控制和事后成效考核的一种内部经济责任制度。责任成本就是按责任归属,归集成本资料,计算责任者的成本。原则上使干与管一致,也就是说要按照产品成本的可控性归类,干什么就管什么,管什么就对所管范围发生的成本负责。实行责任成本制,要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组织特点,把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责任成本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以责任制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成本核算改革的要求,使成本管理与经济责任密切挂钩,弥补了传统成本核算的缺点,打破了成本责任的“大锅饭”,做到权责分明,有效地控制成本,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
3、通过内部模拟进一步减少生产成本
通过对成本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例如通过内部市场模拟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该方法是指在具体的生产部门,把市场作为主导,利用行业内先进单位的最优业绩水平作为参考,以原材料以及产成品的价格为相应的核算依据,得到当前产品在企业内部的价格以及成本。将内部各具体生产部门模拟成相应的买卖关系,并根据内部价格和成本推算出利润然后做出相应的决策来降低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
4、改善收款速度的成功比率及速率减少资金成本
开展新型的成本管理方案,将工业企业内部的订单数据进行市场链分解的方式,可以形成多个专人专职的子订单。这就是说,对于应收账款的相应子订单也会被分配给会计部门所属的专人负责。这种责任制制度能够促使员工有效地实施,如果加以适当的机理及时,便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任务的实现也就得到了保障,进一步使得收款的成功比率和速度得到提高。其次,一些有实力的工业企业完全有能力削弱甚至消除应收账款。一些工业企业可以通过完善企业形象,成立一个标志性的、独立的品牌,提升企业的信誉,可以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就完成款项的收回。此外,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工业企业还可以通过负营运的方式,即在得到订单而未销售产品前便取得账款(预售账款),这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压缩资金成本。
5、选用逆向拉动式生产降低企业库存成本
逆向拉动式又被称为适时制,其核心是要求企业根据客户订单的相关信息数据来组织生产活动。逆向拉动式的本质就是以顾客需求为中心,从后往前组织企业的生产活动,这样能够保证生产活动的每个工序都能够按照标准进行。逆向拉动式是一种系统化生产,能够进一步保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采购——生产——销售各大环节环环相扣,进而降低企业的存货现象,因为此方式毕竟是根据明确的订单信息数据而制定。
6、作业成本法适用环境下的成本控制理念创新
工业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往往都是以企业节约为依据,片面地缩减企业成本,过度重视节约,导致一些必要开支也不得不缩减,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所以工业企业务必要在作业成本法适用环境下,在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过程中,正确掌握企业“产出”与企业“投入”,“花钱”和“省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企业成本增减与企业收益增减之间的关系,以此才能制定出更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效益的成本控制方案。
三、结束语
【工业企业会计实训】推荐阅读:
工业企业会计作用06-09
工业企业会计成本研究05-20
工业企业会计的概念11-15
工业企业会计记账流程12-03
工业企业会计成本管理论文参考11-09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会计分录题目08-19
会计专业毕业生工业企业实习报告11-22
工业企业05-12
卷烟工业企业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