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重点专题八大国崛起

2024-09-05

中考历史重点专题八大国崛起(共6篇)

中考历史重点专题八大国崛起 篇1

2015中考历史复习重点:大国崛起

一、英国的崛起

1、原因: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2)英国是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英国最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2.英国崛起的表现

(1)18世纪后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建立起“日不落”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2)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

二、日本的崛起:

1.日本的崛起过程

(1)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2)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了中国。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

(4)巴黎和会上,日本成为五个决策国之一

关键提示: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弱国变为强国的转折点。日本对亚洲邻国的侵略扩张和掠夺,是日本崛起的主要途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成为世界大国,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的地位是其标志。

2.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对日本的抑制

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严重的冲突,同时也威胁到英国。在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受到抑制。

3.日本法西斯的崛起

(1)1931年,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2)1936年,日本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对外扩张。

(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1941年12月,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法西斯势力达到鼎盛。

4.战后日本的再次崛起

(1)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在当前的联合国改革中,日本为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三、西欧的崛起:

1、原因:(1)战后美国的经济援助。

(2)制定符合本地区的发展政策。

(3)重视科技,培养人才。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4)走区域经济联合之路。

(5)良好的经济、科技基础。

2、表现:(1)1967年成立欧共体。

(2)1993年创立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一极。

四、美国的崛起:

1.美国崛起的过程

(1)经过独立战争,美国摆脱了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通过南北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为经济的起飞扫清了道路。

(3)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5)两次大战,远离本土,大发战争财。

(6)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使经济得到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

(7)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2.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形成与演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但在巴黎和会上没有达到目的。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取得与英国并驾齐驱的海军力量,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达到了抑制日本的目的。

(2)二战后初期,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确立。

①条件: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强大,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②表现:操纵联合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主要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后期,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增强,同美国展开竞争,外交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③美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欧和日本,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④第三世界兴起,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3)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霸权地位加强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两极格局结束。美国的战略地位相对提高,妄图建立一个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近年来,美国对外政策上的霸权主义倾向又有所增强。

五、中国的和平崛起:

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坚定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顶住了西方的压力,政治局势稳定,经济高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提高,从而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2)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作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3)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高速、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国际贸易不断拓展。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上述情况表明,中国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强大力量,中国成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大国。

2.中国选择走和平崛起的道路的原因:

①中国人民崇尚和平、反对暴力和战争。②中国致力于睦邻友好和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③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国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六、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

1、建立与本国相适应的政治经济制度,寻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

3、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发展经济。

4、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与交流。

5、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6、不断改革创新。

7、殖民扩张与掠夺。(中国除外)

七、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启示:

1、从国情出发,制定符合本国的政策。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

3、重视科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5、抓住机遇,努力发展,尽快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6、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7 篇2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我国民族关系史的主要内容。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注重与他国的友好往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依据国情,也实行过不同的对外政策,我们在此紧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望对同学们备战中考有所帮助!

一、知识链接

(一)民族关系

1、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主要措施:迁都洛阳,以利对中原的控制,客观上有利于吸收先进的中原文明。改汉姓、穿汉服、讲汉语、用汉制、习汉礼等,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2、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⑴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⑵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青藏高原。

⑶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多次派使者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夫妇二人为促进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密切唐朝和吐蕃的交流、增强汉藏人民的友好做出了贡献。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后改为辽。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定都东京,史称北宋。后辽军大举攻宋,辽宋议和,史称澶渊之盟。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连年与宋交战,后来,双方议和。

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金军继续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是这一时期杰出的英雄人物。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4、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元朝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蒙古、汉族、契丹、女真等各族人民交错杂居,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5、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⑴驻藏大臣的设置

①清统治者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清初册封五世**和五世**。

②1727年,清雍正时设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共管西藏事务。③驻藏大臣享有行政、军事、财政、外交等大权。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继承人时,也由驻藏大臣督办。驻藏大臣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①18世纪中期,清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了重大作用。

6、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提出:在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就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实行:建立了五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补充: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二)外交关系

1、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张骞通西域: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为后来使今天的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通过丝绸之路而进行的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国和中亚、西亚各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遣唐使:日本政府派到中国交流的使节团。来华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对日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玄奘:唐朝著名僧人,到天竺求法,后整理的《大唐西域记》是今天人们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鉴真:唐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历尽艰辛,到日本讲授佛经。同时还向介绍中国医药、建筑、书法等知识。

3、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⑴目的: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⑵概况:1405年-1433年,郑和前后航海其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⑶评价: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里上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4、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戚继光抗倭:元末明初,我国的倭患严重。明朝海防松弛,百姓身受其害。在台州,九战九捷,后来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

郑成功收复台湾: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奉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夺政策,在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1624年荷兰又入侵台湾。经过激烈战斗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雅克萨之战: 17世纪中期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侵占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发动雅克萨之战,沙俄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闭关政策的含义:是指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

清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一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二是清统治者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会“滋扰生事”,推翻它的统治。

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限定通商口岸;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提高关税,抑制进口;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监视外国商人。清代闭关锁国的影响: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6、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外交也是屈辱的外交,具体内容在中国近代侵略与反抗专题中详叙,在此不再赘述。

7、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万隆会议: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8、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中美建交: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

9、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会议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APEC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了《上海共识》。会议结束时,江泽民宣读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上海APEC会议是中国迄今为止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二、测试平台 单项选择题

1.右图反映了北魏经过改革后出现的“胡人”汉服的社会时期。这次改革的领导者是()

A.商鞅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孝文帝

2.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C.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3.“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在唐朝历史上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的是()

A.唐高祖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4.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说明了()

A.少数民族的势力强大 B.汉族被少数民族所同化

C.民族交流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D.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5.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为当地的开发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有关民族关系的史实属于唐朝的有()

①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②灭东突厥,设都督府 ③“金瓶掣签” ④文成公主人藏 ⑤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④⑤

6.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秦兵马俑遗址 B.大昭寺会盟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敦煌莫高窟 7.某班排演历史课本剧《澶渊之盟》,允许出现的角色有()①阿骨打 ②寇准 ③岳飞 ④宋真宗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在今天的俄罗斯语种,仍用契丹的音译“其大夷”来表示中国,这充分说明了()A.契丹曾经统一过全国

B.契丹对世界影响大,对中国的历史也做出了很大贡献 C.契丹与汉族常年战争 D.契丹的文明程度高

9.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在一座英雄的墓前有两尊铸铁的跪像(右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曾经触景生情写下了两句诗“自从贼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种感慨()

A.文天祥宁死不屈 B.王严抗金 C.秦桧谋杀岳飞 D.葛尔丹叛乱

10.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其中位于北方与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是()

A.西夏 B.金 C.辽 D.蒙古

11.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属于()A.契丹族 B.党项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12.清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当时代表中央同**、**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A.伊犁将军 B.黑龙江将军 C.驻藏大臣 D.乌里雅苏台将军

13.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皇帝是()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14.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区域的行政管理坚持的重要原则是()A.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共同繁荣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造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 16.我国历史上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是()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唐太宗

17.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

A.使中国与欧洲直接交流

B.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 C.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D.沟通了东西外交之间的联系

18.在活动探究课中,同学们畅谈从玄奘、鉴真事迹中所获得的启示不包括()

A.不畏艰险 B.勇于开拓 C.和平使者 D.追求名利

19.现在,世界上好多国家都把华人称为“唐人”,把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原因()

A.那些华人是在唐朝时迁居到国外的 B.唐朝时才开始与这些国家交往C.唐朝时才开始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D.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20.如果你想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可以选择的书籍是()

A.《西游记》 B.《资治通鉴》 C.《大唐西域记》 D.《马可·波罗行记》 21.右图航海家下西洋最远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印度南端 C.好望角 D.澳洲海岸

22.“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这段话中的“我之云帆高张”是指()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文天祥抗元斗 D.郑成功收复台湾 2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民族英雄郑成功在给殖民者的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信中所说的“贵国”是()

A.葡萄牙 B.俄国 C.英国 D.荷兰

24.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率领的两次雅克萨之战三者的共同点是()

A.反侵略性质 B.抗清性质 C.反殖民斗争 D.内部战争 25.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年)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 C.增设关税,加强管理 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6.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客观上起的积极作用是()A.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B.不能及时学习世界先进的知识和技术 C.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D.使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

27.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原因之一是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28.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尼克松访华

29.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会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大力支持 C.台湾当局政权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不满和反对

D.美国也有意让台湾退出联合国

30.以“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为主题的会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APEC会议 读图简答题

31.阅读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观察图一,其中心人物是谁?他率领船队曾几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哪里?(2)你认为图一船队下西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如何评价这次远航?

(4)观察图二,可以看出此幅图揭示的是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5)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影响?

(6)通过读图和回答上述问题,请用概括性的语言归纳明清对外政策的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2.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亚非会议 图二: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请回答:

(1)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及作用是什么?

(2)APEC的全称及2001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什么?

(3)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4)联系所给信息,谈谈你的感受。材料分析题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材料三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引自元末诗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具体改革措施?(3)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哪几种形式?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日本的唐招提寺内,有一座鉴真和尚坐像,被日本人民视为国宝。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⑵“鉴真和尚坐像,被日本人民视为国宝”的原因是什么?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合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尺带朱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⑴唐太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⑵尺带朱丹自称是唐朝皇帝的“外甥”,这种亲戚关系确立所依据的相关史实是什么? ⑶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2.D 3.C 4.D 5.C 6.B 7.C 8.B 9.C 10.C 11.C 12.C 13.D 14.A 15.D 16.B 17.C 18.D 19.D 20.C 21.A 22.B 23.D 24.A 25.D 26.C 27.C 28.A 29.A 30.D 31.(1)中心人物是郑和,他率领的船队曾7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①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富强;个人:具备相当的地理和航海知识、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能力等。

(3)评价:①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②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③但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且耗资巨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给明朝带来了不良影响。

(4)闭关政策。

(5)对清政府来说,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加分辨的关闭国门,却导致中国与世界的日益隔离。

(6)明初国力强势,积极地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清朝初年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启示:我们今天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实行对外开放,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这样才能让中华崛起,屹立与世界强国之林。

32.(1)求同存异,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亚太经合组织,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政府积极促进世界和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成就;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等角度答题均可。(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33.(1)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内迁。

(2)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

(3)民族迁徙、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及通婚等。34.⑴鉴真东渡。

⑵他在日本传播唐文化;日本人民纪念他。(意思相近即可)

35.⑴唐太宗这句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⑵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部编初中历史中考专题复习 篇3

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1)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对抗

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一战爆发(1914—1918年)。

(2)一战后的国际关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

(3)20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

1937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4)二战后国际关系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5)当今国际关系(政治格局)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总之,20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③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

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的发展

名称演变: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16世纪中期—1917年“二月革命”)→苏维埃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苏联(1922—1991)→独立国家联合体(俄罗斯)

一、彼得一世改革

①积极性: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局限性: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

二、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年改革

三、16—19世纪的侵略扩张

四、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沙皇专制

3、对外:①对中国的侵略(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机强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强租旅顺和大连,划长城以北和新疆为其势力范围;1912年煽动外蒙古“自治”并加以控制。)②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

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

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年十月革命

原因: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六、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苏联的成立

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1936年新宪法七、二战前后的苏联

1、二战中: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与重大国际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攻占柏林和对日宣战。

2、二战后初期

(1)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四五计划

(2)对外:对德国和柏林进行分区占领;控制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支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美苏争霸

八、苏联的改革历程

1、赫鲁晓夫的改革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九、回到资本主义道路——苏联解体(1991年)

影响: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美国的发展

一、美国的建立——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评价:

①民主性——确立了联邦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原则。

②局限性——存在种族歧视,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保留了奴隶制度;

第一届联邦政府的成立:1789年组成,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

二、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美国内战

1、评价“西进运动”:

①印第安人遭到屠杀,被称为“血泪之路”。

②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原料和市场)

③开发了西部。

2、内战局限性——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

三、工业强国地位的确立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主要发明:爱迪生(电灯泡、留声机和电影放映机)、莱特兄弟(1903年飞机)

(2)经济发展四、一战前后的美国

1、一战中

1917年,美国参战(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债权和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成为主要战胜国之一;一战削弱了欧洲列强,美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

2、一战后

(1)代替欧洲,开始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2)对外关系:巴黎和会上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由于未达目的而没有参加;在东亚特别是中国,美国同日本争夺势力范围,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压制日本。

五、二战前后的美国

1、二战前(1)罗斯福新政(2)纵容法西斯侵略,纵容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2、二战中

(1)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外政策调整,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重大战事:中途岛海战、诺曼底登陆、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

(3)参与并主导四次国际会议

3、二战后——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推行霸权政策

(1)美国的“冷战”政策和对亚洲的侵略

(2)美苏争霸

六、两极格局瓦解后的美国

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表现: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干涉别国内政,严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如海湾战争、波黑冲突(北约轰炸南联盟)、伊拉克战争等。

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

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

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

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

“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

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

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9)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中日关系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

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

③信守和平承诺;

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8)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9)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10)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

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1)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列强侵华史

列强侵华史(1840—1953)

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1、军事侵略----中国近代六次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⑤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⑥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

2、政治侵略------三大不平等条约:

①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②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有突出特征的条约:

①中俄《爱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中日《马关条约》最能反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特点

④《辛丑条约》中国赔款最多《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⑤《二十一条》:灭亡中国的条约。

3、经济侵略

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

②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方法: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

日本对沦陷区的掠夺:抢劫银行、滥发纸币、掠夺炼铁资源、掠夺土地、农产品和劳动力。(抗日战争时期,了解)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上海世博会 篇4

发布日期:2010/6/2 15:43:52 来源: 作者: 点击:191

5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背景资料:

1、2010年世界博览会是一个筹备中的世界博览会,2010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中国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是注册类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支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

2、2010年1月2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誓师动员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大会并讲话。他强调,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我国继北京奥运会后举国期盼、举世瞩目的又一盛会。办好上海世博会,对于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明,展示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对于促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经济走向复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归纳:

1、1842年结束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立了江南制造总局,洋务运动开始,中国近代化起步。

3、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提出只有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4、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从1919年6月初起,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和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从此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6、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7、1984年,上海列入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1991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8、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元首举行会晤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它是一个具有广泛合作领域的区域合作组织,也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9、2001年10月15日至21日,第九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国际活动。

10、1999年12月,在国际展览局第126次全体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2002年12月3日,经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表决,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

直击中考:

单项选择题1、1851年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应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铁路设备,蒸汽锤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2、世界博览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民以深刻启迪。下列主题,最适合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的是()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科学、文明和人性”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与未来”D.“环境、资源与人口”

3、2009年3月以来,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科学家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测出该病毒同时包含猪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如图)。这主要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个领域的重大突破?()

A.原子能B.计算机C.航天技术D.生物工程

4、下列体现洋务派最早要求实现“自强”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设立农工商总局5、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B.《少年中国》C.《青年杂志》D.《每周评论》

6、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7、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B.人民公社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8、1972年,周恩来总理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这次握手最直接的成果是()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发表了《建交公报》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非选择题

1、材料:19世纪人类的知识量大约50年翻一番,20世纪初则缩短为30年,20世纪中叶为20年,到80年代只需3到5年。世界的重大发明在16世纪只有26项,17世纪增至106项,18世纪156项,19世纪546项,进入20世纪,仅前50年就达961项,比此前的总和还多127项。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回顾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回答相关问题。

(1)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是哪个国家?工业革命加剧了西方的殖民扩张。请写出19世纪40年代中国遭受的殖民侵略战争。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何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资产阶级先后领导了两次政治运动,请举一例。

(3)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面对这一挑战,中国实施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4)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这说明我国科技在世界的影响力增强。请举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成果一例。

(5)你认为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一项?它对你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6)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你准备怎样应对?

2、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1)概述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

材料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博览会会场内,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在中国展馆里,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茅台酒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博览会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展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材料三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3)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如果上海世博会设有北京奥运会场馆科技成果展台,请你分别给设计一个简单的解说词。

3、世界博览会源于1851年的英国,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早在19世纪60年代,曾担任美国驻法外交官的毕格罗、曾任职1867年巴黎世博会美国参展团的诺顿将军以及大学教授坎贝尔,写信给当时的费城市市长,建议在费城举办世博会。其间沉寂了许久,直到1871年3月3日,国会终于通过举办1876年费城世博会的议案。应邀前来参加本届博览会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共有37个。中国政府派出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团去美国,并破天荒地第一次派出了中国工商界的代表李圭参加。李圭回国后写了一本《环游地球新录》记录了这届世博会,李鸿章为此书做了8页的序文。

——中国与1876年费城世博会

材料二 20世纪一些世界博览会简表

请回答:

(1)毕格罗等人建议1876年在费城举办世博会主要出于什么考虑?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李鸿章为《环游地球新录》作序说明了什么?

(2)20世纪下半期与上半期相比,世界博览会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

4、材料一:一战之前的古典世博会期间,科技发明是世博会展示的重要内容。甚至有人这样评价:“一切源于世博会”。然而,20世纪的人类经历,却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基础这一主张,在梦幻般经济增长的同时,人类面临着由于一些科技成果所带来的灾难。——选自电视专题片《百年世博梦》

材料二:1939年纽约世博会在美国举办,美国人总算找到了一个可以无忧无虑放纵自己的场所。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科技发明。不过,德国没有参加这次世博会。不久,苏联从纽约世博

会上撤回展馆。这次世界博览会,波兰政府送来了一尊十四世纪的国王亚盖洛的塑像参展。但是,这尊塑像直到今天都没有运回它的祖国,仍立在纽约中央公园内,俯瞰着一池碧水。——选自电视专题片《百年世博梦》

(1)一战之前1900年法国巴黎第5届世界博览会,会展示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

(2)举例说明20世纪的人类面临着由于一些科技成果所带来的灾难。

(3)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4)从以上世博会的材料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5、在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与国之间政治交流和经济联系进一步增强。请根据下面关于上海世博会的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上海世博会还应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的平台。世界是多元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历史与文化。只有各国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世界才能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这一点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必要。在为期半年的时间里,将有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7000万人齐聚上海世博会。这将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全球盛会。参展团队带去的将不仅是产品和技术,同时还有先进的理念和对事物的不同看法。这种思想的交流,远比商品的交换更为重要。——选自世界百位名人谈上海世博专题——陈冯富珍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起始于哪一个重大事件?

(2)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共同面临着哪些挑战?请写出两个。面对这些挑战,针对世博会的内容,你认为世界各国应该如何应对?请提出一条建议。

(4)请举出一个事例来说明全球化趋势对你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6、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19世纪中期,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以及同一时期的中国在经济、政治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1)结合史实阐述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政治上分别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2)结合史实说明在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中国的社会变化与世界发展有哪些内在联系?

7、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次货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危机造成的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城门失火,映及池鱼”,像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艾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践,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以此为重点,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拙地位,健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将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

材料三2009年4月2日,一胡锦涛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同舟共济》的重要讲话。指出,世界经济金触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们应该进一步落实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树立更坚定的信心,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实施更合理的故革,努力取得实质性成果。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上一次大恐慌’,是指哪一次经济危机?美国是如何化解那次危机的?

(2)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分析,为什么两次大危机都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中国政府应对本次危机与美国八十年前应对危机有何共同特点?

(3)结合材料三,谈谈我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应该注意什么?

8、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从旧中国惨遭列强欺凌开始,“民族复兴、工业强国”就成为中华儿女的梦想。新中国成立,更加激发了中华儿女艰苦创业、振兴民族的豪情壮志。

(1)哪两项重大举措可分别看作新、旧中国政府追求工业化的起点才两项重天举措实施启的结果有付木同?

材料二6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60年的创业历程,富民强国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

(2)以1992年的重大史实为例,谈谈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执政治国方略日益完善”的表现。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要实现“民族复兴、工业强国”,我们从近现代历史中可以汲取哪些重要经验或启示?

参考答案:

选择题:1.C2.C3.D4.A5.C6.A7.A8.B

非选择题

1.(1)英国。鸦片战争。

(2)19世纪中后期(或19世纪70年代)。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

(3)科教兴国战略。

(4)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神舟系列飞船、银河系列计算机、嫦娥一号等中一例。

(5)任举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一例,并谈进步作用。如:电脑,有利于获取信息。

(6)好好学习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注重创新意识。

2.(1)19世纪中期英国较早地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即成为“世界工厂”;拥有广大的殖民地;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

(2)原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胜利前后,中国的民族工业进一步的发展,重视开辟世界市场,参与国际交流;

(3)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民的热情参与;上海自身的地理优势与综合实力。

(4)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方面说明

3.(1)考虑:费城是美国诞生地,借举办世博会纪念美国诞生一百周年。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说明:李鸿章对世界博览会持开明的态度、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举办国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反映: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除关注科技发展外,越来越多地关心人类生存与发展、寻求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

4.(1)电灯、电话、电影、汽车等。

(2)例如一战使用的飞机、坦克、毒气、二战使用的原子弹等。

(3)、美国人刚刚摆脱经济危机。这时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吞并了波兰,并且苏联也宣布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4)、科学技术是双刃剑。

5.(1)新航路的开辟;(2)第三次科技革命;(3)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毒品问题、能源问题、国际金融安全、恐怖主义、贫富差距拉大等;加强国际合作,提倡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打击恐怖势力:珍爱生命、远离战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能源,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4)麦当劳快餐盛行、海尔产品畅销世界、使用不同品牌的手机等

6.(1)经济上,工业革命在英法美等国完成并向其他地区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政治上,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的发 生和发展,使一系列国家迅速走上资本主采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巩固并迅速发展。

(2)经济上,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或写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也可)同时,西方列强入侵,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部分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3)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针对中国,西方列强发动了继鸦片战争之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战争的失败使清王朝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和西方武器装备的先进,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7.(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2)世界市场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共同特点:都是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发展(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都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能够准确表述即可)(3)应注意问题:要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携手合作;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把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要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要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我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

中考历史重点专题八大国崛起 篇5

【时事热点】

2007年8月1日,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80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八一”这个光荣的日子,成为人民解放军的盛大节日。8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解放军高举党的旗帜,高举人民的旗帜,牢记使命,英勇奋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考点链接】

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力量薄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5.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6.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7.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8.1947年3月,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9.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0.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作战,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11.1950-1953年,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最终中朝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1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建立了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命题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活动是2007年重大时政新闻之一,本热点内容几乎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而本部分内容又是中考的重点所在,因此需要高度关注。预计本热点内容中考命题的主要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和读图题,考试的重点相对集中在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百团大战、三大战役等。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与下列所给图片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中共一大 D.北伐战争

2.某影视剧制作中心准备拍摄电视连续剧《一代伟人──毛泽东》,下列镜头不应该出现的是

A.毛泽东指挥军队进攻长沙城 B.毛泽东带领军队进军井冈山

C.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紧紧握手

D.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

3.朱德元帅在1962年视察井冈山时,将井冈山称为“天下第一山”。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中国第一农村革命根据地

C.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始发地

4.在1927-192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不断发生变化,下列军队名称与历史事件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南昌起义──国民革命军 B.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

C.三湾改编──工农革命军 D.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

5.某旅行社计划推出一条红色旅游路线,以便使游客重温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光辉历程。你认为以下景点哪一个不应在设计路线之中()

A.井冈山会师纪念馆

B.秋收起义纪念碑

C.南昌起义纪念塔

D.会宁会师纪念塔

6.在红军长征途中,红军进行下列行动的顺序是

①强渡大渡河

②渡过金沙江

③ 四渡赤水河

④过草地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①④②

7.彭德怀因为功勋卓著,建国后被授予元帅军衔,下列历史史实与彭德怀有关的是

①井冈山会师②百团大战③转战陕北④抗美援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组织了多次大规模战役,下列哪两个战役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A.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和辽沈战役

9.建国初期,人民解放军就经受住了一次重要的考验,向世界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实力与战斗力。在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两位英雄人物是

A.黄继光、邱少云

B.王进喜、雷锋

C.董存瑞、刘胡兰

D.杨靖宇、赵一曼

10.右图为我国在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组建一支新型部队的臂章,这支部队的名称是

A.海军部队

B.炮兵部队

C.导弹部队

D.武警部队

二、非选择题

11.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以上两幅油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以上两件事对于中国军队的创建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新时期我国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12.写出以下事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

(1)南昌起义

(2)秋收起义:

(3)四渡赤水

(4)百团大战:

(5)淮海战役:

(6)抗美援朝

参考答案

1.A2.A3.B4.D5.D6.B 7.C 8.B9.A10.C

11.(1)图一:南昌起义;图二:井冈山会师(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的队伍(2)科技强军。

中考历史重点专题八大国崛起 篇6

中国国土辽阔,区域特征差异大。读图15.11,完成1~2题。

图15.111.图中甲、乙两区域的气候特征相比,甲区域()A.全年高温 B.冬季寒冷漫长 C.降水较多 D.夏季高温期长

2.符合乙区域土地资源特点的是()A.草地资源丰富 B.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C.城市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 D.林地比重大,土地利用价值低

(2016·宁德市)上海到西藏樟木的318国道,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读“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图”(图15.12),完成3~5题。

3.这条景观大道从起点到终点的变化是()

A.年平均气温增高

B.平均海拔增高

C.年降水量增加

D.人口密度增大

4.景观大道沿线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途经湖南省可游览的景点有()A.黄山 B.林芝 C.张家界 D.贡嘎山

5.景观大道沿线的大河是()

A.长江 B.黄河 C.珠江 D.闽江

6.小明追随《舌尖上的中国Ⅱ》镜头从上海出发,先后沿四条路线游览各地,品尝美食。读图15.13,下列说法不可信的是()...

A.①线路地区传统饮食习惯以米饭为主 B.②线路经过我国四类干湿地区

C.③线路依次穿越地势第三、第二、第一级阶梯 D.④线路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7.(2016·济南市)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减低

B.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C.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D.自东南向西北,人口分布东南稀疏,西北稠密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它贯穿亚欧大陆,东部连接亚太经济圈,西部到达欧洲经济圈,将有力带动周边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读图15.14,完成8~9题。

8.在“陆上丝绸之路”中,从乌鲁木齐到鹿特丹沿途自然景观变化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差异

B.海陆位置 C.地形类型 D.地势高低

9.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甲所在的海洋通道是()A.马六甲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霍尔木兹海峡 D.巴拿马运河(2016·枣庄市)读图15.15,完成10~12题。10.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11.图中数字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与其简称、省会匹配正确的是()A.①—秦—太原 B.②—鄂—武汉

C.③—渝—重庆 D.④—宁—兰州

12.关于图中山脉的描述错误..的是()A.该山脉为东西走向

B.该山脉是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该山脉是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该山脉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读图15.16,完成13~15题。

13.下列描述符合甲区域的是()A.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B.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 C.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D.地表植被自东向西,从草原过渡到荒漠

14.丙区域显著的自然特征是()A.高寒 B.干旱 C.暖湿 D.炎热

15.下列传统民居最能反映丁区域自然特征的是()

16.图15.17中各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4

A.①——秦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B.②——太行山脉——第一、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③——贺兰山脉——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界 D.④——长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17.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独特的地貌类型有塬、梁、峁等 B.黄土高原是流水沉积形成的 C.水稻和小麦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D.信天游、锅庄舞是当地的传统文化

18.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人口少 B.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C.青藏地区主要发展高山牧业和绿洲农业 D.南方地区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9.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

B.青藏地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中草场自然条件最好的 C.南方地区地形单一,平原面积广大

D.云贵高原地形平坦广阔,是我国主要牧区之一

图15.18阴影部分为我国部分农业区的分布,读图完成20~21题。5

20.下列关于图中四个农业区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耕地以水田为主

B.②地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 C.③地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④地农作物一年两熟

21.四个农业区发展农业共同的优势条件是()A.光热充足 B.地势平坦 C.降水丰沛 D.人均耕地面积多

读图15.19,完成22~24题。

22.图中序号与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A.①北方地区 B.②西南地区 C.③南方地区 D.④华北地区

23.确定分界线a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地势

C.夏季风 D.降水

24.下列关于图中分界线b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B.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 C.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D.该线以北河流无结冰现象

读“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示意图”(图15.20),完成25~26题。

25.下列农产品主要产区与产品的 6 连线正确的是()A.新疆——畜产、水产 B.黄淮海平原——玉米、甘蔗 C.长江流域——水稻、油菜 D.华南地区——大豆、棉花

26.图中我国各产区的耕作制度和种植品种差别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耕作习惯 B.地形

27.(2016·连云港市)2016年春夏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持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A.台风、洪涝

(2016·广东省)读图15.21,完成28~30题。B.火山、地震

C.雾霾、沙尘暴 D.滑坡、泥石流

C.土壤 D.气候

28.有关甲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人口稠密地区 C.我国最北的地区 D.最广泛的黄土分布区

29.乙地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基地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量大

B.邻近香港、澳门 C.水热充足 D.地形平坦开阔

30.丙地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学困生问题下一篇:工业企业会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