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会计作用

2024-06-09

工业企业会计作用(共12篇)

工业企业会计作用 篇1

会计监督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能,在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当前的企业具体管理过程中由于影响因素比较多,存在监督职能弱化的现象,导致监督管理责任无法落实到实处,甚至出现管理困难等现象,因此必须落实会计的监督管理工作,强化企业财务管理。

一、当前工业企业会计发展现状

工业企业会计是财务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由于大部分管理者对其缺乏必要的重视,导致目前工业企业会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工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工业企业本身具有法人资格,能自主进行独立的核算,组织形式,盈利手段也日趋多样化,主要是以工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主,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通常来说,工业企业会计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同时需要具备财务筹划、分析,管理等能力,能及时对各项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处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工业会计人员财务筹划、分析,监管能力欠缺的现象,仅能应对传统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工作,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2)管理指导不合理。在现代化发展阶段,工业企业会计管理的内容众多,同时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指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的飞速发展让部分企业管理者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已有发展趋势缺乏有效的了解。此外工业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受到利益关系的驱动,对职业会计的选择存在舞弊的现象,选择拥有裙带关系的关系户担任,而不是聘用具有相当专业水准并且能够胜任会计专业岗位的会计人员,此类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企业管理出现漏洞,最终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财务运行机制不健全。当前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停留在原有的计划经济层面,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监督管理体系本身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合理发挥监督体系的最大化作用,提升资源利用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财务运行机制不健全,相关管理职能流于形式,整体上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管方式。

(4)企业账目不细致。工业企业会计人员在对财务进行核算的阶段,要对各类账目进行有效的监管,以总账和细账为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企业账目管理不细致的现象,财务核算的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5)缺乏有效的财务核算系统。目前大多工业企业的财务核算系统还是较为单一的财务软件核算系统,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财务数据处理不及时,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

二、发挥工业企业会计的监督管理作用,促进企业财务管理

针对企业监督管理机制的具体要求,应在管理工作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发挥监督机制的最大化作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1)加强工业企业会计系统控制。工业企业的管理者要对当前企业发展状况和趋势进行分析,了解会计核算监督系统和财务控制之间的关系。首先企业需要做好财务机构以及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划分工作,具体包括: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监督岗位、会计管理岗位和财务管理岗位。内部会计系统控制要对企业监督管理发挥重要作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实物资产盘点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针对不同财务制度的特殊性,需要以《会计法》、《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基础,做好企业会计系统控制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从而保证公司的健康、高效运营。完善的会计控制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考虑到内部审核机制的要求,必须加强工业企业会计系统控制,按照项目审核要求将其落实到实处。

(2)发挥工业企业会计在财务监管中的作用。工业企业管理者要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进行了解,尊重市场发展规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要适当转变经营理念,重视工业企业会计的工作。工业企业会计应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做好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加大企业资产物资管理力度,建立资产物资购置授权制度、使用监督制度、定期盘点制度、报废处置审批制度等,最大程度地保证财产物资的完整性,促进财产物资地合理使用。工业企业管理者应充分关注工业企业

会计的信息的反馈,积极听取其意见与建议,充分发挥其在财务监管中的作用。

(3)提高工业企业会计的综合素质。内部财务工作的内容有很多,对工作人员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格局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业会计人员要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理念,与国际会计管理接轨。财务管理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熟悉财务管理具体内容,掌握经济学、财务管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运用财务预测计划、风险控制、成本效益分析等财务管理方法,逐一落实企业各项管理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会计人员进行适当的专业知识、综合管理能力培训,对于工业企业会计在实践经验方面的缺乏,可以通过进修或者参加培训班,通过职业资格等级考试等方式解决,不断提高工业企业会计的综合素质。

(4)进行科学的资金管理。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效率不高,资金管理不科学的情况,因此需要考虑到企业当前资金的利用情况,对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合理利用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企业内部各部门应进行合理地协调,做好资金的统筹安排、集中统一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资金投入与筹措预算计划、风险管理制度等安全高效地运用资金。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关键所在,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不断优化资金结构,确保资本的保值增值。

总之,工业企业会计监督管理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逐步建立健全财务运行机制,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企业管理人员要重视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工业企业会计在财务监督和管理中的作用,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工业企业发展也面临很多问题,因此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财务基础管理工作,满足企业管理要求。本次研究将以工业企业会计监督管理现状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对如何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业企业,监督作用,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虎雅娴.分析如何发挥工业企业会计的监督管理作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财经界(学术版),2014(01).

[2] .陈鑫玲.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3] .孙洪心.运用管理会计加强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方式探究.会计师,2015(01).

工业企业会计作用 篇2

1.统一核算的专业公司或有独立核算的附属企业的企业,可以增设“拨付所属资金”科目;附属企业可以相应增设“上级拨入资金”科目。

2.有调剂外汇业务的企业,可以增设“外汇价差”科目。

3.企业内部各车间、部门周转使用的备用金,可以增设“备用金”科目。

4.有外购商品的企业,可以增设“外购商品”科目。

5.国家拨给特种储备资金的企业,可以增设“特种储备物资”科目和“特种储备基金”科目。

6.经常收取包装物押金或其他保证金的企业,可以增设“存入保证金”科目。

7.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可以不设“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增设“在途材料”科目。

8.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企业,可以增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科目。

9.根据需要,企业可以不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而在“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科目内分别设置“成本差异”明细科目。

10.低值易耗品、包装物较少的企业,可以将其并入“原材料”科目。

11.预收、预付帐款不多的企业,可以不设“预收帐款”、“预付帐款”科目,将预收、预付帐款在“应收帐款”、“应付帐款”科目核算。

12.管理上不要求计算自制半成品成本的企业,可以不设“自制半成品”科目。

13.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的企业,可以将“原材料”科目分为“原料及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辅助材料”、“修理用备件”、“燃料”等科目。

14.企业根据管理要求,可以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合并为“生产费用”科目或将“生产成本”科目分为“基本生产”、“辅助生产”两个科目。

15.采用计划成本进行产成品日常核算的企业,可以增设“产品成本差异”科目。

16.企业如发行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债券,可以增设“应付短期债券”科目。

17.对其他业务中经营规模较大、收入较多的经常性业务,企业可以参照相应行业会计制度,增设有关资产、收入、成本、费用、税金等科目,单独核算。

工业企业会计作用 篇3

【关键词】工业会计;信息失真;监督力度;会计人员素质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高标准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实效性与真实性原则,其中,真实性是其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会计信息是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最有效的信息来源与理论依据,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会给信息使用者带来实际的经济损失,还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阻碍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近几年来,信息失真现象已逐渐引起了相关学者与工业企业经营者的广泛关注,根据对工业会计信息失真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在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寻求治理信息失真现象的方案,成了当前会计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工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1. 工业会计信息的会计凭证,即信息源,对会计信息真实性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在信息的源头就出现了误差,那么会计核算的结果肯定也会出现错误。在目前的工业会计工作中,原始的凭证在进入会计信息系统时,虽然会有相关人员对其真实性进行审核,但在实际操作中,原始凭证能否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却是由工业企业或单位的领导人决定,而不是专业的会计人员。在这种操作模式下进行的工业会计信息核算工作中,自然是强行的加入了上级领导的主观意见,严重影响到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原则。

2. 工业会计从业人员是会计制度执行的主体,他们直接受聘于工业企业,并对其负有一定的责任。在当前的工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下,会计的人员对企事业单位的领导者有着直接的利益依附关系,会计人员的工资与福利是由其领导直接决定的。这样的利益关系直接决定了会计人中的工作性质,他们更多的时候不能按照作为一个合格会计人中的工作方式来处理会计信息,而是更多听从于领导的指示,致使无法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为了使市场经济得到持续高效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工业企业外部的监督机制,对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目前,我国虽然设有代表利益的财政与税务等审计机关,但由于各工业企业的工作重点不一样,所以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其监督职能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致使社会审计工作大多停于表面,没有得到更深入的检查与落实。

4.在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当中,部分的定义和解释都有一些模糊性,但准则与制度一旦确定,短时间内又难以更改。本来就不完善的准则与制度,在面临新问题时就更显示出其中的不足与缺陷,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处理措施,就很容易造成会计人员工作方法的错误选择,造成信息的失真。

二、工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途径

工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会对企业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偷税漏税、国有资产流失、企业资产与账不符等后果。因此,我们应针对工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和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治理,维护市场经济的良好经济秩序。而如上所述,造成工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其进行研究也要从各个方面切入,具体操作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我国应该从一些外国的发票管理办法中吸取营养,对其存在可行性的一些有效办法可以适当的加以借鉴,为我国的发票监管工作服务。如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来进行工业企业大宗物品的购置与维修,积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从源头上解决发票问题,为工业会计信息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原始资料。

2.人才是工作的基础,为了信息失真现象的高效解决,就提高工业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首先素养。目前,存在于我国会计领域中最严重的现象就是会计人员普遍的素质偏低,对于自身的职业操守处于放纵的态度,只有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

3.建立和健全工业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一是应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工业企业应根据《会计法》和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建立和健全会计内控体系,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二是应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是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后期审查,但是这个制度的设立有助于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并通过所建立的奖惩制度对相关责任人产生警醒和预防的作用。

4.建立和健全工业企业外部监督机制。外部的监督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业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产生预防作用。一是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对会计信息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对于国有性质的工业企业,应通过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加强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预防。同时,可将会计信息的质量作为国有企业管理层的考核指标之一。二是加强社会中介机构对工业企业的外部监督机制。随着我国会计制度规范程度的提高,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参与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审计等事项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应设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他们的监督职责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5.加大打击会计信息失真的力度。一是完善国有工业企业的治理结构,制定对国有企业责任人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加大处罚力度预防会计信息的失真。二是建立对私有制工业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人追究制度。三是加大对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事务所)参与会计信息造假的打击力度。

三、结束语

对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对策,不仅是对会计工作环境的治理,也是落会计管理工作的体现。只有各单位和部门,以及会计人员共同协作努力,才能真正的解决会计失真现象,还会计工作一个客观自然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张西萍.内部控制方法改进与创新的若干設想[J].财会月刊,2009(35) .

[2]张复生.谈会计软舞弊及其治理[J].财会月刊,2009(34) .

工业会计的财务管理作用研究 篇4

一、我国工业会计发展现状

工业会计应用于工业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及财务管理中, 是企业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会计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能够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我国工业企业尚在发展和完善阶段, 许多地方还不成熟, 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尚有余温, 因此在对工业会计的重视程度上还有所欠缺。许多企业管理者多把眼光盯在经济效益上, 殊不知维护经济效益促进管理转型的重要工具就是工业会计。幸而,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 管理者的理念在快速的转变, 绝大部分工业企业可以认识到财务管理的作用, 并着手于提升工业会计的管理方面, 希望能够以此增强企业自身实力, 提高市场竞争力[1]。

二、我国工业会计工作中存在问题

1.工业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面对告诉发展的市场经济, 全球化已然成为经济的发展趋势, 我国要与国际水平全面接轨就需要与时俱进, 增强工业企业会计的综合素质, 不断缩短与国际工业会计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讲, 工业企业会计不仅需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 更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敏锐度。但实际上, 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会计仅仅局限于记账、报账等基本工作, 却在专业能力培训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故此, 这种情况导致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 工业会计的水平存在局限并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作能力的发挥[2]。

2.管理层领导问题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工业企业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 这种发展速度和趋势造成一部分工业企业的领导者产生盲目乐观的心态, 对未来的发展形势估计不清, 并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足。同时, 在许多工业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的选择上, 多以裙带关系为前提, 而不是考虑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这种任人唯亲的行为极易导致企业会计工作的漏洞和缺失, 从而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阻碍。

3.部分企业明细账不够细致

我国部分工业企业在对账务进行核算时, 偏重于总账而忽略了明细账的设置, 这就大大影响了财务核算的真实度。这一点上暴露了工业企业财务核算机制的不健全性, 使得在采购和生产过程中易出现“偷”、“漏”的现象, 只有将相关的明细账进行健全的设立, 才能避免财务漏洞的产生[3]。

三、我国工业会计的企业财务管理作用

1.转变经验理念, 发挥工业会计作用

曾经的计划经济使得我国的工业企业发展受到相当的局限, 并且对于会计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 工业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若企业领导者仍旧抱着老旧的会计观念, 必定会阻碍企业的持续发展。当前工业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处于优胜劣汰的大环境之下, 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实力以立于不败之地。要做到这点, 就需要企业管理者首先从转变思想开始, 高瞻远瞩地对企业进行内部改革和创新。鉴于工业会计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企业管理者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使其作用得以完全发挥。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 我国财务管理机制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财务会计管理流程更为规范, 管理更加严格, 企业的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我国会计行业的标准, 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积极配合财务管理人员做好工作, 善于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补救措施。

2.完善管理工作, 夯实工业会计基础

工业会计最基本的就是财务工作。工业会计要落到实处, 就需要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做到规范认真。首先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建立科学的预算制度, 并完善内部会计工作标准[4]。对于记账的流程要严谨详细, 提高账物相符度;在记账过程中要充分实行监督职能, 确保账面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一些长期挂账的现象要及时清理, 减小账物核算的损失。诸如此类的基础问题需要企业领导者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样才能完善会计制度, 夯实会计基础, 规范会计工作。

3.发挥监督职能,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对于工业企业来讲, 工业会计有效的监督职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的运营状况可以通过会计结算表现出来, 从而使得管理者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和完善;单位的经济往来情况通过会计工作反映出来, 可以使管理者针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避免浪费, 节约成本, 提升经济效益;而企业内部经济运行情况通过会计工作的解析, 为管理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有助于审核自身资本状况, 加强对资金的管控和利用。如此, 会计的监督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企业能够在清晰的客观环境下进行健康有利的发展。

四、总结

工业会计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能够有利于企业进行财务系统的升级, 加强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时有助于企业针对内部经济状况进行合理的财务分析, 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提高控制程度, 促进企业发展。只有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使我国工业企业更好更快的与国际接轨, 得到全面的发展。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 我国工业行业发展日新月异。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工业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实力, 增加经济效益。这种全面的发展和提升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自身的完善, 我国对于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在逐年递增, 通过宏观和微观多种手段促进工业行业的发展;而就内部而言, 会计作为管理内部经济体系的重要手段, 其在企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本文立足于工业会计的企业财务管理, 分析了其对于促进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旨在对我国工业企业发展提出一些参考。

关键词:工业会计,企业,财务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肖亚峰.浅谈工业会计作用与企业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22) :191.

[2]曲永秀.发挥工业会计作用,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3) :231.

[3]虎雅娴.分析如何发挥工业企业会计的监督管理作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5) :203.

工业企业会计工作总结 篇5

2014——2014年第一学期

《工业企业会计》教学工作总结

何倩玫

这一学期我担任10春季三班《工业企业会计》教学。对教学工作我丝毫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

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老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财务会计》工作环节的时候,这课的内容比较少,且多为文字性的内容,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授课内容,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准备许多实操的账本进行讲述,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相反,如果备课不充分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

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另外一方面,教学要从学生的感受出发,因材施教。10春三班的同学比较沉闷,上课气氛消沉,不注重平时学习,总是临时抱佛脚。因此,在讲课过程中,对学生要讲得深一点,找到她们感兴趣的话题挤入课堂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

教学,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

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师树立“终生学习,否则不当教师”观点。会计学科,知识更新很快,市场经济下,新的会计事项不断出现,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一些与财务有关的制度、法规、规章。作为教师,即使在大学里学会计专业,那时所学的知识,已经落后,也需要更新,因此任何教师都必须不断的学习,别无他路。我每年都自掏腰包学习会计继续教育的新课本,《工业企业会计》教材,教师要非常熟悉,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每一本教材都有一总的线索,《《工业企业会计》》这门课,贯穿始终的线索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就好像一棵大树的树干。具体各部分还需要详细解释,那就是树枝和树叶。有树干和树叶的大树才能够茁壮成长。另外,这门课的重点、难点,就是资产。如果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该部分内容,其余的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仅仅掌握课本,对于学生

是足够的,但对于教师那是不行的,教师必须学习与《工业企业会计》相关的知识,《财务会计》、《税法》《经济法》、《工业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等,还要学习财务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各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制度》等等。教师讲课要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教师的知识台阶也应远远高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学。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每一个专业发生巨大的变化,会计与经济联系非常紧密,它的变化可想而知了。学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精力充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要当一名好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教师的工作很艰苦!

强化练习,学会应用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理论,不会应用,怎么办呢?根据认识的规律,在认识的过程中,要完成两次质的飞跃。即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

理性知识到实际应用。会计的学习和教学必须很好的完成这两次飞跃。最后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我在讲解理论的时候,联系大量的具体的经济业务,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一些理论知识。但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应用,这也是学习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每学一个账户,我的脑子里都有相关的经济业务,我会随口出一个业务题,让学生作会计分录,通过做题,学生会很好的体会该账户的用法,借方记什么内容,贷方及什么内容,期末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意思。这样讲完所有的账户后,学生只是理解了各账户。不会具体应用,一些账户,学生容易混淆它们的用法。特别是损益类,学生必须熟记这12 个账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这4 个账户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贷方。“主营业

务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这8个账户期末转入本年利润的借方。本年利润的余额要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年末,将利润分配几个明细账的余额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中去。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借用t账,以便于学生理解。仅仅将知识讲透、讲明白那是不够的。学生必须学会自己作账。为了达到此目的,首先分类练习,主要分下列几类:筹集资金、生产加工、销售过程、利润及分配过程、所有者权益。每一类让学生做大量的题目,各种各样。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教师读业务题,同时学生理解分析,然后学生依次按顺序站起来回答,因为每个学生必须站起来回答,所以他们不得不努力思考,站起来表现一个最好的自我,整个教学过程很流畅。一节课学生能够做上好几十个业务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必须将知识系统化,给学生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带领学生

作一遍,再给学生另外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做。提醒学生注意,作练习的时候,要考虑该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应用那些知识。这样反复练习,几乎每个学生学会了应用该部分内容。考试的时候,很少有学生在业务题上丢分。

指导学生看书,培养自学能力一个成年人,回首他所学的知识,绝大部分是自己学习,并不是教师交给他的。在学校里,那些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出类拔萃的学生。实际上,学校开设的有些课程,专门用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任何事情都有其客观规律,看书更不例外。同样的教材,学期结束,大部分学生不定时看课本,而且只是看一部分,很少有学生系统将课本看一遍,也就很难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也有学生读课本时,只是嘴巴在读,并没有动脑想书中的内容。有的学生读了很多遍,如果不看书,不能说出书中讲的内容。更有甚者,看书时,走神,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常说这样的学生“书

在看他,他没有看书”。针对这种情况,每次让学生看书时,我都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问题

越具体,学生通过看书回答得越准确。因此,看书之前,要带着问题去看,看书的过程中,要不停地问问为什么。

以上所言,《工业企业会计》是一门会计专业的基础学科,对学生而言,打好基础尤其重要,要教好《工业企业会计》,就要让学生喜爱管理,让他们对《工业企业会计》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工业企业会计》实例,让他们更了解《工业企业会计》,更喜欢学习《工业企业会计》。因为只有扎实地掌握了《工业企业会计》知识,才能为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工业企业会计作用 篇6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提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因而作为与企业自主创新相关联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一、新会计准则对研究开发费用处理的规定

我国以前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而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但是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一定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新准则对研究开发费用的“费用化”进行了修订,研究费用依然是费用化处理,进入开发程序后,对开发过程中的费用如果符合相关条件,才可以资本化。即:

(一)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二)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下列各项时,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

1.从技术上来讲,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具有可行性;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3.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等。

国际会计准则亦规定:1.研究费用应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并且在随后的会计期间也不能确认为资产;2.一个项目的开发费用,如果满足一定标准时,才应确认为资产。

可见,我国的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于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方式是相同的,而与原准则的处理方式不同。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新准则认为研究费用应在其发生期间确认为费用,并且不应在其以后的期间确认为资产,开发费用只有在符合一定条件下才确认为资产,否则确认为费用,最初已确认为费用的开发费用,不应在其后的期间确认为资产。显然新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采用的是一定条件下的资本化,即部分费用化,而原准则采用的是全部费用化的做法。

二 、现行会计处理方法的分析

全部费用化,虽然遵循了谨慎性原则,但是其缺点很明显,就是影响企业当期利润,低估企业的总资产和净资产,研发成功之后的受益期间成本摊销不符合配比原则等等。但是是否我国现行的一定条件下的资本化就是一种比较完美的方法呢?笔者认为不然。

(一)我国仍将研究与开发费用分离进行处理

虽然我们在会计实务中,是待研究取证完毕后,由一定的评估部门进行评估,进而决定是否对该项目进行开发,即:研究费用与开发费用可以完全分离,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分离的意义不大,而且若该项目开发成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与之直接相关的研究费用计入成本当中呢?这是否仍然违背我们会计中的配比原则呢?

我国会计准则将“研究”定义为:为了获得新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的调查分析活动;同时将“开发”定义为:为了创新新的或有实质性改进的产品、材料、设备和工艺等,而在开始商业活动使用前所从事的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付诸应用的一系列活动。从定义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实际上研究是开发的基础,二者是有着必然的因果联系的,因此我们不需要把二者强硬的拆分开来。

(二)研究开发费用的处理还与我国的企业行政机制有关

对于研究开发费用的资金来源,我们可以概括为:国家资助、国家以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的赞助、企业自筹资金。

对于工业企业没有取得国家资助、国家以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的赞助时,笔者认为即使是新准则的这种处理方法也不会促使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因为我国的企业行政机制是年段制,即领导的任职具有一定的任期(一般是3—5年),特别是国有企业更加明显,而项目的研究与开发阶段往往比较长,这样不但较大的费用开支会影响领导在任期间的当期利润,而且该领导也从中得不到任何实惠,因为项目研究开发阶段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现金流入。我们从《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中也可以看出,国家在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时还是以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长率等这些当期静态指标为主。因此,在这种体制的影响下,领导往往会比较注重企业的短期目标而忽略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处理的新思路

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认为,评价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是否符合确认资格有时是困难的。因为企业难于确定是否存在以及何时存在将产生可能未来经济利益的可辨认资产,以及难以可靠地确定该资产的成本。鉴于这一困难,对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进行计量时除了要遵循无形资产确认和初始计量的一般要求外,国际会计准则还根据企业无形资产研发过程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将自行开发过程划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并据以规范不同阶段研发费用的处理。

通过国际会计准则和对我国研究开发费用处理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工业企业行政机制,笔者认为以下的处理方法比较合理。

当企业得到国家或国家以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赞助时,作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研究开发费用基金——国家资助或国家以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赞助

这种基金是企业的一种负债式基金(外部仅提供资金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列于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类)或企业的一种营业外收入基金(外部提供资金,列于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类)。

但是不论企业是否取得国家资助、国家以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赞助,企业在期末都需要从税后未分配利润中进行预提(不妨暂定1%)研究开发费用基金,会计分录为:

借:未分配利润

贷:研究开发费用基金——企业预提

实际上这种预提是作为企业内部留存收益的一部分而存在,处理上类同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基金,亦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类中。

若研究开发失败,则将研究开发费用转入“营业外支出”,因为此时该项费用支出不属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费用,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 同时这样处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企业乱用该基金进行研究开发,因为企业的“营业外支出”是由于企业正常营业外的其他原因引起的,若是金额过大,必然会引起检查评审部门的注意。

若研究开发成功,则需要对该研究开发费用进行资本化:

借: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

借:研究开发费用基金

贷:研究开发资本

以上这种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领导者由于考虑到其任期内的业绩而放弃研究开发的问题,因为该基金的设立不会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是税后预提,而且对何种情况下研究开发费用进行资本化也做出了很好的定位。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完善,比如说当这种基金达到多少比例时,可以停止预提等。

四、结束语

工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监控研究 篇7

1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及其存在的问题

对于工业企业的发展来说, 其相关的财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相关的成本核算决定的, 对于工业企业来说, 成本核算的实质在于对相关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事项进行合理的监控的环节, 对于相关的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对产品的原材料, 人工和其他进行相关的核算, 换句话说就是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 投入原材料的价值, 进行加工的人员的相关工资以及各项福利的相关核算。对于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来说, 是以相关的计算来时的相应的成本得到一定的将低,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营业利润为根本目的的一项财务运行工作。对于工业企业在相关的产品生产的过程中, 对于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成本都要进行详细的核算, 借以更好的了解相关企业的产品生产支出的情况和相关资金的支出份额。对于使得企业在现在竞争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就要对相关的成本进行较为详细的核算, 对产品价格大的方面要合理的安排, 从而提高相关行业的企业竞争力, 使得企业在中国工业企业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上对于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已经做出了详细的论述, 但是对于如何进行合理的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在现在的社会上来说还是一项值得考虑的问题。对于目前社会的发展状态来说, 相关的工业企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 其自身相关的成本核算和监控后工作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以下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1.1对于大多数工业企业来说在相关的购买原材料的环节重视程度过高就导致相关的产品生产的环节的重视程度过低, 这就导致了对在进行产品加工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问题的重视程度不高, 使得相关的成本的核算与实际需要的成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就会导致相关的成本预算满足不了实际的需求, 使得工业企业的唱本核算和相关的监控存在很大的独断性。

1.2在购买相关的原材料时, 大多数企业都会进行货比三家的购买方法,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但是这种做法在进行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企业对相应的供应商进行压价的情况, 使得相关供应商的利润受到一定的影响, 长此以往供应商就会寻找更好的企业进行服务, 与原企业之间的销货渠道不断的减少, 这种情况的发射管就会导致相关工业企业的供应商大幅度减少, 对相应的原材料的购买也烧到了一定的影响, 对工业企业的正常运营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1.3对于降低企业的相关成本, 一些工业企业开始在相关的生产环节上动了歪脑筋, 这些工业企业开始在生产环节上使用较为恶劣或者品质不良的原材料, 尽管这样确实可以降低企业的先关成本, 但是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 就会导致企业出现大量质量不好的产品, 这种质量不好的产品就会使得相关工业企业的市场受到严重的压迫, 最后悔导致相关的工业企业在社会的竞争过程中被社会淘汰。

2工业企业成本监控对策

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监控不是简单的统计出各环节的成本并相加, 而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统筹规划, 对工业企业的成本进行具体的划分, 找出适合自身具体情况的工作模式一般而言, 为了提高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监控工作的科学性, 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2.1完善成本核算与监控体系工业企业在构建成本核算与监控体系时, 一定要避免出现间隙, 从而影响整个成本核算与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行各个部门不仅需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而且还要遵循着全面性与科学性的原则, 及时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 通过企业的管理人员, 对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事宜进行有效分析与管理, 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核算与监控体系。

2.2加强与供应链上游的沟通

为了保证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与监控的持续性, 企业应该优化供应链, 及时与供应链上游保持沟通, 这样才能吸引与维持到更多的供货商, 给予工业企业更多的选择余地这样,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和销售情况, 及时的与供应链上游企业协调, 既不能放任供货商抬价, 提高成本, 也不能过度打压价格, 导致联系中断在原料的选择上, 不仅要关注材料成本, 同时也要注意运输成本, 综合材料和物流成本, 对成本进行控制。

2.3监控成本使用全过程, 降低风险成本

在对成本进行监控时, 不仅要加强对生产各个环节所涉及的成本进行监控, 也要考虑到各个环节之间各个节点的成本支出对整个生产过程全程监控, 及时的比较预测成本和实际成本, 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所在, 分析其产生, 对成本核算体系进行完善, 降低风险成本此外, 要注重对工作人员成本意识的培养, 成本核算与监控要符合规范, 尽量的减少误差, 并及时向管理者汇报当前的工作情况, 以便成本监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于先关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相应的监控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在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 对于在工业企业中能够受到重视的成本核算和相应的监控也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问题, 对于这些文明地就要想出护理有效的方法和对策进行解决, 从而使得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白百合相应的监控能够更加完善的为企业服务, 进一步使得工业企业的发展更加良好。

参考文献

[1]赵蕾.探究工业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与控制[J].商场现代化, 2015 (Z1) .

[2]赵净静.浅析降低工业企业成本的途径[J].西部皮革, 2016 (04) .

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构建 篇8

关键词: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

1 建立“企业ERP系统”

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今天, 已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 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延伸到通信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运筹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的推广应用不再是单纯的财务管理系统, 而是正朝着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 (ERP) 方向发展, 甚至发展成为不同企业之间跨地区、跨行业相互链接的大网络系统。

通过几年来在基层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所积累的经验, 要想实现真正的财务管理现代化, 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ERP系统”。通过把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建立企业内部综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 在业务量比较大的几个部门建立独立的资源子网。比如:财务管理信息子网、物资管理信息子网、生产管理信息子网等。各子网要以财务资源子网为中心, 通过网间联合与财务管理局域网相连接, 其它部门可采用电信线路用单机挂接方式或者通过光缆与财务管理局域网连接。同时, 制定一套“财务管理局域网管理规范”, 规范各资源子网的数据结构、操作规范, 安全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确保“企业ERP系统”运行畅通无阻, 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资源共享。

2 以商品化软件为契机, 开发更具实用性的会计软件

目前, 我国工业企业财务部门使用的会计软件, 一种是外国公司开发的经过汉化的会计软件, 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设计的, 适用于西方资本主义管理体系, 而不适用于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另一种是国内企业开发的商品化会计软件, 这种软件由于受知识产权的影响, 价格比较昂贵, 而且商品化软件维护起来比较麻烦, 使用它势必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当然后一种商品化软件是由各方面专家共同开发的, 软件比较规范、功能比较齐全、操作也相对简便, 而且软件实施周期短、见效快, 因此, 对于缺乏软件开发队伍的单位采用商品化软件是比较明智的。另外, 我们还可以在同行业之间组织力量开发适用于某行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 实行集中开发、集中管理和维护, 共同使用, 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 而且行业之间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共上级部门可直接进行汇总处理, 而不必再开发专用的汇总软件, 这是我们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既经济又适用的捷径。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财务会计知识, 建立一套科学的财会综合管理体系和会计电算化软件发展规划, 采用在行业内部或同行业之间选拔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建立行业计算机技术开发公关小组, 开发适合行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电算化软件, 在企业各财会部门推广应用。达到集中开发共同使用的目的, 缩短软件开发应用的周期, 同时在应用管理上也可纵观全局, 从长远利益出发, 制定一套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长远发展规划。走出仅限于统计报表管理和数据存储管理的初级探索阶段, 向大规模数值计算的专用软件、面向问题和过程分析及判断推理的高层次软件综合开发阶段迈进。由单机单用户、联机终端网络向标准化网络体系结构发展, 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网络结构, 更大程度地共享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 建立一套完善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专家系统和智能系统, 使计算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向更广泛更深层次发展。为企业领导和决策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情报, 编制出合理的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报表及财务报表。有效地控制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源浪费, 加快资金流通, 降低资金占用消耗和产品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创以商品化软件为契机, 以自己的软件开发队伍为中心, 实现企业自己的智能化信息与专家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路子。

3 搞好计算机技术培训工作, 走“全员化管理”的道路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关键是应用, 特别是从事具体管理工作的人员, 他们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决定本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水平, 他们中有多少人会使用计算机, 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工作, 甚至有多少人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机软件编程工作都对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会计电算化工作要得到全面的发展, 必须走全员化管理的道路。

全员管理就是动员企业内部从事各项管理工作的工程师、会计师、管理师、统计师、会计员、技术员及一般管理人员等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肘, 协同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人员一起研究学习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和其它管理科学的知识, 应用计算机去从事各项管理工作。把计算机同现代化的管理科学融合在一起, 培养出大批能从事多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形成一个企业内部全体上下相互协作, 同心协力的全员学电脑、用电脑的局面, 让更多的人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用学到的知识去为管理服务, 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通过几年来从事基础管理工作的经验,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想在管理工作中有所发展, 首先要从领导开始转变意识, 让他们意识到科技信息和开发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经常参加计算机技术展示会和计算机操作培训班, 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不仅能简单操作计算机, 而且要能开展一些简单的编程工作, 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及其在管理工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促使他们在这方面下大力气、舍得投资, 为应用计算机技术打下可靠的经济基础。其次组织更多的管理人员采用拉出去或请进来的方法, 或与其它技术实力雄厚的单位、科研院校联合起来, 开发出经济实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鼓励企业职工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 积极主动去学习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编程技巧, 提高上机操作的水平, 甚至参与一些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作。同时要求从事计算机专业的编程人员, 在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 注重基础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掌握多种管理业务知识, 把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同具体的管理业务结合在一起, 开发出更高水平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二个强大的培养双向或多向人才的学习潮流。

工业企业环境成本会计处理探讨 篇9

1.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 工业企业环境成本现在尚未进行单独的核算。目前, 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只将部分环境成本确认为制造费用、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与其他费用混合在一起核算, 没用进行单独核算。

(2) 工业企业对自然资源消耗占用成本尚未进行核算。由此可见, 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已不能适应工业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要求, 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业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系统的必要性。

2.工业企业环境成本确认的条件

环境成本的确认是环境会计的基础, 有助于环境会计的核算。一项支出是否能确认为工业企业环境成本, 有如下重要的条件:一是企业的交易或事项是否与环境保护活动有关;二是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交易或事项能否引起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三是环境成本金额能否可靠计量或估计

3.工业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会计处理

为了强化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使环境成本的核算具体可行, 应当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反映环境成本信息。本文认为, 为了方便应用, 可以在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基础上设置“环境成本”一级会计科目, 根据工业企业环境成本的分类设置“环境预防成本”、“环境维护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三个二级子科目, 同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发生项目设置三级子科目, 以充分反映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分配、结转及留存, 便于企业进行管理控制, 使信息使用者能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环境支出。下面将从每个二级科目入手, 对具体的处理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4.工业企业环境成本常用科目的核算

(1) “环境成本——环境预防成本”科目的核算。该科目借方表示环境预防成本的增加, 贷方表示环境预防成本的减少和转出。

例如, 当工业企业因举办一次环境保护知识图片展而发生一笔支出时, 其会计处理如下:

工业企业购买用于降尘等环保型固定资产后, 固定资产发生的折旧应计入该科目, 其具体的账务处理如下:

当购买环保设备时:

当计提折旧时:

(2) “环境成本——环境维护成本”科目的核算。该科目借方表示环境维护成本的增加, 贷方表示环境维护成本的减少或转出。例如, 当工业企业为专门从事检测废水是否达标的工作人员计提工资时其会计处理如下:

(3) “环境成本——环境损失成本”。该科目借方表示环境损失成本的增加, 贷方表示环境损失成本的转出。

企业在把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排入河流前, 要对废水进行处理, 因此会发生一笔费用支出, 其会计处理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反映因废物利用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当工业企业发生因废物利用而产生的收益时应冲减“环境损失成本”账户, 以反映环境效益。

“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科目的核算。生态环境损害成本是指工业企业生产活动造成的生态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而需要进行补偿的成本。其科目借方核算的是因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引发周围生态环境资源破坏而发生或将要发生的补偿成本, 贷方表示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的转出, 其会计处理如下:

总结

对于无法计量的环境活动, 可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或在专门的环境报告中进行阐明。反映的内容包括:由于损害或改善环境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所造成的影响;企业履行环境受托责任的情况等。而对于可以计量的环境活动, 可采用在现行财务报告中增设有关项目, 会计报表附注、附表以及补充资料的方法来反映。煤炭企业在报送会计报告时, 应考虑向相关利益方提供专门的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应根据企业进行的与环境有关的活动的具体情况来编写, 以反映企业环境政策的执行情况、环境措施的进展情况、环境保护的效果以及在环境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其他情况。对于增设的“环境成本”会计科目。

摘要:按照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 由于环境污染现象日趋严重, 已经越来越不适合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 本文通过对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强化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使环境成本的核算具体可行, 应当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反映环境成本信息。本文提出了在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基础上设置“环境成本”一级会计科目, 以充分反映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分配、结转及留存, 便于企业进行管理控制, 使信息使用者能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环境支出。

关键词:环境成本,确认,核算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宁福顺, 邵周元.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简介[J].财会, 2006 (3) :44-46.

[3]魏素艳, 肖淑芳, 程隆云.环境会计:相关理论与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4]刘晶.煤炭环境成本核算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 2006

[5]李秀香, 刘俊文.论环境成本内在化与外在化[J].生态经济, 2007 (3) :5

[6]张帆, 李东.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87.

[7]马金平.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浅析[J].中国矿业, 2007 (12) :8-11.

关于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创新的思考 篇10

一、会计环境变化对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会计环境会对会计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会计环境与科学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教育环境发展水平都有一定的关系, 经济制度和社会政治也与会计环境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会计环境会受到社会的负面影响, 比如说, 会计环境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物价发生变化会计环境也会发生变化, 特殊情况下企业还会破产, 从而破坏工业企业的会计环境。通常情况下, 会计环境与会计思想紧密结合, 有什么样的会计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会计思想, 同时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会计方法对会计工作也会产生影响。会计制度的建立、实施要与会计环境相适应, 从根本上提高会计制度的创新水平, 推动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改革, 使会计工作在制度上得到保障[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也需要随之进行改革。以往工业企业大都是全民所有制, 而现在向着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方向转变, 因此会计制度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才能适应企业所有制变化的要求。工业企业在市场环境下发展需要围绕市场这个主体, 从政府的附属物中转变出来, 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市场在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市场上的企业作为经营主体能够自主地进行投资、筹资、生产经营,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只有向多元化方面发展, 才能符合市场经济对工业企业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工业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投资目标更具多样性, 对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不断调整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则, 才能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2]。

我国工业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模式要求, 建立起统一的会计制度, 从而保持会计模式的一致性。2001年, 我国制定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 这对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会计模式的实质性改变具有深远的影响。

会计环境决定会计制度, 因此, 会计制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确定会计模式, 使会计模式能够符合国家标准, 推动工业企业会计事业不断发展。工业企业会计可以反映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变化规律, 对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创新的思考

我国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创新需要重视财务报表要素的确定。会计报表要素定义不准确对会计工作会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从我国会计制度的情况看, 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负债、资产、收入、所有者权益、利润和费用表要素。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创新需要从收入、利润、费用表等方面进行优化, 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工业企业财务会计报表, 从而实现工业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创新。现行财务会计报表要素中没有设置现金流量表要素, 但是不能说明现金流量表不重要, 这主要是因为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是按照发生制原则编制的, 因此会计报表要素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会计报表情况进行要素优化, 从而实现会计报表要素处于最优状态。财务管理过程中收付实现制的数据需要进行转化, 才能更好地对数据进行管理, 从而提高财务会计管理水平[3]。

资产是工业企业控制和拥有的经济资源, 这种经济资源需要通过货币进行计量, 其中包括债权、财产和其他权利, 会计制度创新过程中需要对资产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 从而实现资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对提高工业企业经营业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才能提高工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从而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从工业企业资产管理的基本特征和本质情况看, 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为企业发展带来利润, 资产只有给工业企业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经济利益主要是能够转化为现金或者非现金的资产, 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利益主要分为直接经济利益和间接经济利益, 间接经济利益主要是指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现金或者与现金等价的物质, 从而促进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 从根本上提高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4]。如果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对某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利润进行预期, 那么就不能把它看成是资产。资产是经过交易形成的, 所有财务会计主要是对过去发生的经济行为进行评估, 是对过去资产的一种统计分析。从资产的性质角度看, 它应该是企业拥有的并且能够控制的。

工业企业在市场环境下扮演市场主体的角色。既然是市场主体, 就需要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经济关系, 因此需要通过财务会计手段对资产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经营者只有对资源拥有经营权、使用权, 这种资源才可以被看成是企业的资产;如果经营者依据合同的规定能够对资源拥有所有权, 那么这种资源也可以看成是经营者的资产。所有资产都有多样性的特点。资产也是工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资源, 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 才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促使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利用会计手段进行处理, 只有财务手段科学合理, 才能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 从根本上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工业企业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拥有完整的会计制度, 因此, 需要对会计制度的各种要素进行改进, 通过优化会计要素, 实现会计制度创新, 从根本上提高工业企业的资产利用率, 这样, 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从资产的性质角度看, 资产可以分为流动性资产和长期资产。资产负债表需要按照相应的排列顺序进行分类, 如果资产从形态角度进行划分, 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有形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和存货、货币性资产等, 无形资产则主要包括工业产权、著作权等。从工业企业资产情况看, 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 每一个资产要素都要进行准确的划分, 才能更好地对工业企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 从根本上提高工业资产的管理水平。工业企业的资产管理需要会计制度支持, 因此需要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建立过程中需要把会计信息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只有把会计信息质量作为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依据, 工业企业的会计制度创新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工业企业会计信息量特征制订过程中需要增加质量特征, 把质量特征作为工业企业会计信息的重要内容, 从而丰富会计要素内容, 推动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创新。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选择什么样的会计政策就会产生什么要样的会计报表, 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会计质量标准, 因此会计政策对会计制度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工业企业会计实施过程中, 可以对存货发出采取不同的方式, 比如可以采取先进先出法或者后进先出法。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需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状况, 在通货膨胀阶段和通货紧缩状况下采取的会计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些模式都需要通过会计制度进行规定。只有建立有质量层次要求的会计制度, 各项会计工作才能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不断进行。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创新过程中需要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 从根本上杜绝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会计信息真实的情况下, 才能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从而实现会计制度创新。

摘要: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实现对财务资源的有效管理, 从而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建立过程中, 需要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的分析, 按照会计政策的具体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 通过会计制度创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工业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关键词: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陈永坚.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不足与完善[J].现代会计, 2010, (2) .

[2]葛蓓.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与任务[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0, (1) .

[3]刘斌.谈《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3, (2) .

[4]张美青.新旧会计制度的整体比较探讨[J].公用事业财会, 2005, (1) .

工业企业会计作用 篇11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工业反哺农业” 作用 发展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更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工业反哺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业部门既要为农业发展直接提供产品,也要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以深化两大生产部门的内在联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反哺农业”说到底是一种外部动力,是一种“输血”过程,中国农业有自己的特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关键在于内部因素,在诸多内部因素中乡镇企业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有人片面地认为国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的战略,是对乡镇企业作用的超越,乡镇企业可以退出农村经济发展的舞台了,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一、乡镇企业是“工业反哺农业”的先行者

改革开放之初,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于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困境,缓解农业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压力发挥了重大作用,邓小平讲到“在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百分之五十的人的出路问题。”实践表明,什么地方的鄉镇企业多,实力强,什么地方的农业发展就比较快。在原有的农业税收体制下,许多地方农业的资金积累绝大部分来自于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显示,二十多年来乡镇企业直接在农村社区内部支援农业投入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基金高达二千多亿元,相当于国家同期对农村投入的80%。其中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乡镇企业支农力度最大的时期”。当时的苏南模式就是典型代表。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改革的重心转移到城市,乡镇企业以工建农,以工补农的优势已不鲜明,但是它仍然是发展中国农业重要的支撑力量。“据统计,2005年底,我国乡镇企业增加值突破4.6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2万亿元,上交国家税金4200亿元,就业职工超过1.4亿人,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工资性收入1100元。”与“工业反哺农业”的“输血”功能不同,乡镇企业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造血者”,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乡镇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产设备落后,科技开发能力差,资金有限,管理水平低的通病,没有成为城市工业化在农村的延伸,而是简单重复了城市的工业结构,这就造成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先天不足,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缩小了工农收入之间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城乡之间发展上的差距,但是最终没有能起到扭转“农业弱势发展”的作用,反哺农业的能力有限,潜力不足。

二、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同样需要乡镇企业的大发展

“工业反哺农业”不是工业出钱,农业受益的简单过程,每个国家国情不同,工业反哺的力度不同,农业基础不同,反哺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首先,我国的工业发展状况决定着对农业的反哺还不能是大规模的,全方位的。“工业反哺农业”的前提是工业应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雄厚的资金实力,深厚的科技创新能力。工业以自身对国家税收的贡献间接支持农业,用高附加值的产品来装备农业。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众多工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中国制造”正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工业已经具备了反哺农业的能力。但是我们也要承认,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尚不十分坚实,工业发展还面临着资源短缺,技术落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效益不高的困境。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在艰难地进行中。这就决定了我国还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大规模的、全方位的实施对农业的反哺。因此农业部门内部自身的发展依然重要,乡镇企业的发展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减弱。

其次,“三农”的客观状况制约着工业反哺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有长足发展,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但是,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在农村地区大量存在,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手工劳动仍然是主要方式,靠天吃饭的地区依然存在,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路依然漫长。农村劳动人口约4.8亿,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艰巨,农民人口素质不高,受教育年限短,劳动技能低。随着工业化的加快,可耕地逐年减少,中低产田比例较高,土地沙化现象还没有完全遏制。广大农村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生活基础设施薄弱,地区差距较大。发展经济学中的二元经济结构,在我国表现得十分鲜明,中国农村的工业化是不可逾越的历史过程。近几年来国家支农资金数额连续增大,仅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支农资金就高达3397亿元。尽管国家投资农业的力度非常之大,相对历史欠账过多的“三农”问题,仍显不足。

再次,乡镇企业的发展可以延伸工业反哺农业的触角,为反哺农业奠定基础。“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调查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458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0592亿元,实现利润3025亿元,上交税金1236亿元,支付劳动者报酬3286亿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工资性收入322元。”乡镇企业转移了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民离土不离乡,缓解了农民工对城市的压力,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乡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技能,转换着农民的传统观念,增加了农村公共积累,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乡镇企业的发展本身就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一种直接的反哺形式,为政府推行大规模的“工业反哺农业”战略提供了基础保证。乡镇企业涉及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等多个与“三农”直接相关的领域,借助乡镇企业的作用可以将“工业反哺农业”战略更为深入、有效地推进。

三、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为乡镇企业的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工业反哺农业”不仅体现在取消农业税,对农民种粮实行补贴上,还体现在公共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上,工业生产布局调整、规模扩张对农村工业发展的支持上,也体现在对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上。

首先,给乡镇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乡镇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出现的一种新型农村工业化形式,在初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从农业而生,反哺农业。近些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短缺经济逐渐消除,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需求日前提高,加之不少乡镇企业管理不善,资金困难,缺少科技创新等因素的影响,乡镇企业一度较为沉寂。“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既表明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也反映了我国化解“三农”问题的能力在提升,这次调整不光有政策保证,更有资金、技术和市场支持,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其次,可以引导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乡镇企业根源于农村,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农民,乡镇企业既担负了农村工业化的历史任务,也担负着农业现代化的重大责任,这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两个两翼。长期以来处于第二产业部门的乡镇企业比重过高,在低层次上重复着城市工业的结构;而农业产业化的比重过低,乡镇企业涉“农”力度不够,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部门的发展不够。在“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形势下,乡镇企业要逐渐降低过高的工业比重,在农业上做文章,建立一大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组建一批农产品商贸企业,培植外向型的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更好地为农业现代化服务。

再次,对乡镇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工业反哺农业”可以弥补农村公共产品不足,减轻农民负担,对农民种粮实行补贴,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为农村发展提供稳定的金融服务。乡镇企业有集体所有制、股份制和个体所有制等形式,资金短缺是困扰乡镇企业的痼疾,农民手中有资金,可以投资办厂或者入股分红。既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更有利于在资金上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8页

[2]吴群反哺农业:寻求社会公平发展的有效途径[J],《求是学刊》2005年第9期

[3] 农业部危朝安副部长:顺应两个趋向 实施村企互动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立新功

[4]http://www.cte.gov.cn/index/asp/gzdt.asp?idd=1176

工业企业会计作用 篇12

绿色会计,也称为绿色会计,是将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来反映、报告和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绿色会计的目标是:组织相应的会计核算,确认和计量会计在一定期间的环境经济效益和经济损失,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各部门提供有关工业企业环境目标、环境政策、环境规划以及对环境保护的义务、贡献等方面的绿色会计信息。简言之,绿色会计的最终目标就是改善社会资源环境,提高社会总体效益。

二、工业企业应用绿色会计应做好的工作

1. 实施绿色会计应创造的外部条件

(1)政府部门应在工业企业绿色会计实施中发挥积极作用。

如美国的环境保护署(EPA)和日本的环境厅(现环境省)均在本国的绿色会计发展中担当了重要的正面角色,包括直接组织实务界与学术界等各方力量研究绿色会计,发布绿色会计指南,利用政府的权威推动工业企业采用这些指南开展绿色会计工作等。完善绿色会计相关法规,使绿色会计有法可依;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会计法》、《税法》等相关法律。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绿色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绿色会计有法可依。

(2)尽快建立绿色会计制度与准则,指导工业企业绿色会计的实施。

目前绿色会计制度尚在研究探索阶段。通过成立“绿色会计准则及制度研究组”,吸收会计界、工业企业界、环保界有关人士参加,研究提出纲要,由财政部审查颁发并组织实施。同时,在某些地区先行试点,特别是以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为主要内容,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最终逐渐推广、普及完善的绿色会计制度准则。

(3)明确工业企业应披露的主要污染物的指标数据,便于绿色会计核算。

为方便工业企业绿色会计要素量的确认,应明确规定工业企业需披露的主要污染物的指标数据。如废水披露指标应包括工业废水排放总量、达标量,主要污染物及工业废水处理回用量;废气披露指标应包括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燃料燃烧废气排放量、消烟除尘量、生产工艺废气排放量、净化处理量等。

(4)建立环境审计制度,强化绿色会计监督。

目前,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都没有设立环境审计组织,审计法和其他审计法规以及审计规范中也未作环境审计的相应规定。当前建立环境审计制度,一是要搞好环境审计法规和环境审计规范建设,二是建立环境审计组织,配备环境审计人员,以利于做好环境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监控作用。

2. 实施绿色会计应作好的内部准备

(1)为了绿色会计的顺利实施,在政府部门为工业企业创造一定外部的条件的前提下,工业企业也必须从自身出发,努力为绿色会计实施作好准备。

只有当工业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加强对环境的有效保护,才能真正达到绿色会计的最终目的,从而使工业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协调一致。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使其熟练掌握绿色会计确认计量方法。

绿色会计作为一门交叉性的边缘科学,涉及到许多领域,实行绿色会计,必然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难度。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应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绿色会计的专业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3)明确绿色会计核算的组织机构。

实施绿色会计不必设立专门的会计机构,具体核算可由工业企业现有机构和会计人员承担,属于工业企业会计工作的增加、扩充,只需分工负责,有专人即可。

三、工业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

进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应实现补充报告模式与独立报告模式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可以以价值量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形式披露,对环境与资源信息主要进行定量的货币信息反映。它是在现有的财务报告基础上对会计科目做出适当的增加或补充,所以是补充报告模式。另一方面,可以以自然量为基础的环境报告形式揭示,主要进行定性的实物信息分析。不管是在内容或是形式上,它都完全独立于财务报告,所以相对于现有的财务报告而言是独立报告模式。

1. 财务报告

通过财务报告反映工业企业的资源与环境信息,就是将与资源和环境相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予以揭示,所以应对原有的报表做出一些补充,使其科学合理地揭示资源、环境对工业企业财务的影响。资源、环境价值运动是工业企业价值运动的一个部分。工业企业的环境与资源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定的成本,获得一定的收益。按照不多计收益的稳健原则,笔者不主张把一些无法准确计量并能用实在的会计形式反映的收益予以确认。绿色会计对财务报告中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的所有科目,都必须能够在内容和形式上准确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现实状况。

为了使信息使用者更好地把握绿色会计财务报告信息,工业企业还应该采用报表附注的形式对报表加以说明。其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点:

(1)绿色会计基本会计假设;

(2)绿色会计重要的政策及特定方法;

(3)绿色会计变更事项及说明;

(4)绿色会计重要的或有负债;

(5)环境资产转让及其出售说明;

(6)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2. 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1)确定不同污染程度行业的划分标准。

这是我们健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所应该首先明确的问题。确定不同污染程度行业的划分标准后,应针对不同污染程度的行业制定不同的信息披露制度。

(2)以强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为试点工业企业,进行绿色会计核算的试运行工作。

因为上市公司较非上市公司规模大;且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较非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健全;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的素质较高,有开展绿色会计核算的基础,再者上市公司有建立良好公司形象的意愿。强污染行业污染程度重,以其为起点进行绿色会计核算的试运行工作,有利于公司重视环保工作,加大环保投入。

(3)健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财务会计规定

①尽快建立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统一标准,包括绿色会计准则、绿色会计制度、绿色会计审计准则、环境资产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的具体准则,形成比较完整的绿色会计理论与方法,逐步消除实务操作中的主要障碍。

②在未建立相关准则之前,可要求工业企业提供单独的环境报告。该报告应采用描述和统计兼有的形式,具体内容应包括工业企业简介与环境方针、环境标准指标和实物指标、废弃物、产品包装、产品、污染排放、再循环使用、绿色会计信息、环境业绩信息等。

上一篇:基本数学论文下一篇:管道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