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调研表

2024-08-08

工业企业调研表(通用8篇)

工业企业调研表 篇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生产环节调查问卷

请在相应□内打勾

一、基本情况

1、企业名称

2、企业所有制形式: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三资企业□

3、是否为上市公司?

是□否□

4、是否是农业龙头企业?

是□(a、国家级b、省级c、市级)否□

5、是否有出口产品

有□没有□

6、是否是以初级农产品位原料进行直接加工的企业?

是□否□

7、企业员工数量:

300及以下□300-500人□500-3000人□3000人以上

8、主要原料产品类型:

农作物种植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

二、原料供给

9、是否有企业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有□没有□

10、基地的农产品原料是否满足生产的需求?

满足□基本满足□不足

11、农产品的原料是否能够得到保证?

能□不能□很难说□

12、是否提供保护收购价?

是□否□

13、是否从本地市场收购原料?

是□从不□偶尔□

14、本地农产品原料收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原料供应不足□原料质量不过关□原料价格过高□收购渠道不方便□ 原料收购不存在问题□其他

三、检验检测

15、是否有自己的检测中心?

是□否□

16、是否对基地原料进行质量检验?

每批都检□抽检□

17、主要的检测设备?18、11、对不合格农产品的处理措施?

19、是否建立追溯体系?

是□否□

工业企业调研表 篇2

一、辽宁工业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分析:缺乏资金, 融资意愿强烈, 目的为补充流动资金不足

本文对2011~2012年辽宁工业小微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选取2012年样本1 965户 (小型企业为890户, 微型企业为1 075户, 选取2011年样本1 700户 (小型企业为642户, 微型企业为1 058户) , 相关统计结果见表1。

当小微企业被问及目前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时, “资金短缺”仍是首选项;当被问及融资的主要目的时, “补充流动资金”是首选项;当被问及企业资金缺乏的主要原因时, 原材料价格上涨、货款回笼困难、订单减少、用人成本增加这些原因排列在前面, 而“固定资产投入增加”选项则排在后面, “小微企业扩大规模”选项排在后面。

根据调查资料分析可知:小微企业缺乏资金;资金短缺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目的是补充流动资金不足。补充流动资金实则是补充救命的“血液”, 一旦补充不上, 小微企业可能马上面临破产。据统计, 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时间大多数不超过三年, 资金短缺是导致其寿命较短的主要因素。小微企业的融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 且需求资金时间较短, 主要是补充流动资金不足, 其次是扩大规模意愿, 即“先保命, 后成长”。

(二) 小微企业资金供给及渠道分析:传统渠道起主要作用, 新型融资方式少, 担保机构作用小

从以上资金需求分析可知, 小微企业有强烈的融资意愿, 但是融资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呢?表2是对辽宁工业小微企业2011年度和2012年度融资渠道的调查结果。

注:1代表银行贷款;2代表民间借款;3代表农村信用社贷款;4代表向股东和员工集资;5代表信用担保机构贷款;6代表其他。

从2011年到2012年, 75%以上的小微企业没有进行过融资。融资意愿强烈却又没有进行融资, 说明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大于资金供给, 即存在资金供给缺口。有过融资的企业从资金渠道分析, 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和民间借款。没有融过资的企业, 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内源融资, 即内部利润留存。从融资渠道分析, 传统的融资方式贷款仍是小微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 风险投资、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方式很少见于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担保机构在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仅发挥很小的作用。调查中, 当被问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改善企业融资难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时, 40.51%的小微企业选择不了解, 4.27%的企业认为没有作用, 只有8.3%的企业认为有重要作用。

(三)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效果分析:政策未起到应有效果

针对小微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国家和各级政府已出台多项政策帮助小微企业融资。但是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这些政策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近七成以上的小微企业没有享受到任何优惠政策, 仅4%的企业享受到融资担保政策, 7%的企业享受到贷款贴息的优惠政策;45%的企业根本不了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作用;17%的小微企业认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作用不大;仅8%的企业认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38%的小微企业根本不知道政府搭建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48%的企业知道有这个平台但从未使用过;七成以上的企业只听说过国家和省市相关扶持政策但不了解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正如在调研中有位企业负责人反映:好政策和小微企业中间好像有一个隔离层, 上面政策很好, 但是照不到下面的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只能看到光明, 却感受不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四) 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测算

小微企业如果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 银行贷款利息加上担保费等其他手续费用, 则贷款综合利率要达到7.5%以上 (年利率, 考虑担保手续费率和其他费率, 下同) , 有时甚至达到10%。如果是民间借贷, 则融资成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隐性融资成本, 即企业之间相互无利率拆借, 表面资金成本为零, 但是一旦其他企业需要拆借资金时, 自身必须也以零利率拆借资金, 存在隐性资金成本;二是显性资金成本, 即典型的民间借贷, 属于一贷一议形式, 多数小微企业对此不愿多谈, 综合融资成本至少在10%以上。

而小微企业对产品成本、市场需求的预测力和掌控力弱, 只能顺应市场而动, 无法影响市场走势。小微企业的多数产品无自主品牌、科技含量低, 产品竞争只能依靠价格战, 多数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在10%左右, 剔除融资成本所剩无几。由于融资成本较高, 小微企业处于既想融资又怕融资的尴尬境地。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 表层原因分析

1. 小微企业融资观念狭窄, 融资渠道单一。

小微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 企业主年龄偏大, 企业外部融资以银行借款或民间借贷等债务融资为主。当债务融资遇到困难时, 小微企业囿于观念、知识和经验的缺乏, 对于新型融资渠道如协议投资、小额股权转让、融资租赁等不知如何开拓。尤其是小微企业主对出让部分股权进行融资的做法相当抵触。观念狭窄、融资渠道单一导致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2. 小微企业制度不规范, 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财务报告不规范, 可信性不高, 很难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

在调查问卷中, 问及申请贷款被拒绝的主要原因时, 因财务报表不实和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不能满足贷款要求的企业占到8%, 居贷款被拒绝原因首位。小微企业生存时间短, 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 为应付税务、工商、银行等机构审查, 常常违反相关规定设置多套账簿体系, 加之其制度不健全, 很难取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 贷到款项。即使部分小微企业提供了前景良好、内容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 也很难让银行等金融机构相信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3. 小微企业贷款抵押物少, 取得有效担保较难。

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贷款都需要提供抵押物或担保。据调查显示, 因抵押无法落实或缺乏有效担保是小微企业申请贷款被拒的第二原因。很多小微企业很难提供银行等级融资机构认可的抵押物, 导致银行等级融资机构拒贷。同时, 小微企业很难取得具有担保资格的担保机构或大企业的担保, 这些原因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度较大。

4. 小微企业单笔贷款额度小、成本高、效率低, 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惜贷。

小微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偏小、行业分布广、成立时间较短、产品品种及销售渠道不稳定等特点, 银行放贷给小微企业审查和监管等费用、风险与放款给大中型企业基本相同或甚至超出, 收益却远小于放款给大中型企业。衡量成本效益后, 许多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小微企业。

5. 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准入条件较高。

在我国能够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和通过上市融资的小微企业非常少, 只有受到国家或地方政府扶持的极少数高新技术型小微企业才具有这样的机会。这些企业除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盈利机会外, 还需具有规范完善的企业制度和财务报表等。这些准入条件对大多数小微企业而言是具有相当难度的, 因此, 现阶段直接融资对小微企业而言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 融资难原因的经济学分析

1. 小微企业存在融资上的“金融缺口”。

小微企业外源性融资得不到满足, 资本金和债务资金的筹集面临困难, 进而形成融资上的“金融缺口”。一般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小微企业面临好的投资机会, 即投资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但由于资金供给不足而不能进行投资, 即资金实质缺口;二是小微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远大于大企业获得资金成本, 致使小微企业无法通过正常投资实现其增长潜力的情况, 即融资成本缺口;三是当小微企业拥有具备盈利潜力的投资项目, 但是该项目存在一定的投资时限, 即使资金能够得到、成本也能够承担, 但是因为金融交易所需的时间较长, 小微企业无法在最佳时机及时得到资金而导致投资机会错过, 即融资时限缺口。这三种“金融缺口”, 在我国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普遍存在, 是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瓶颈约束。

同时, 我国小微企业还面临结构性金融缺口, 即对整个宏观经济环境而言, 资金供给是非常充裕甚至是超过需求的, 但是缺少对小微企业的资金供给机构或现有机构对小微企业“惜贷”, 形成对小微企业资金供给的结构性缺口。小微企业融资的结构性金融缺口为表3阴影部分所示。

2.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金融制度缺失与滞后。

制度变迁有两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我国融资制度变迁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 金融制度是通过国家行政力量构建起来的, 并按照政府的目的建立融资体系, 按照政府行为进行融资活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重心一般放在扶持国有企业和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上, 在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过程中, 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活动往往没有纳入政府行为融资活动中, 有的甚至与政府目标相冲突, 因此制度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同时, 我国金融制度的变迁落后于整体经济制度的变迁, 金融部门的产权安排落后于产业部门的产权改革。在现有银行体系下, 国有银行依然是资金供给主体, 是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 并且其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在国有经济占主体的时期, 这种外生型制度安排符合国家的效用目标, 具有合理性与必然性。但是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 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崛起和壮大, 这种典型的外生型制度安排则严重滞后, 使得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缺乏可供选择的、融资成本较低的、多样化分层次的外部融资市场, 导致小微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困难。

3. 金融抑制使利率的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 导致小微企业资金供给不足。

金融抑制表现为政府对金融活动的强制干预, 如限制名义利率、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等。我国对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 规定了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在这种情况下, 对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均产生了影响:较低的贷款利率刺激了资金需求者强烈的借款需求, 导致资金供不应求;资金的供给者不能根据风险程度决定利率, 只能在现有利率条件下选择低风险、低收益项目, 而摒弃高风险或生产性项目, 此类项目只能通过信贷配给取得贷款或求助于非正规金融市场。在金融抑制下政府的偏好决定了金融资源投入方向, 我国政府较为偏好大项目和国有项目, 而对小微企业和非国有经济部门支持不够。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惜贷, 而国有大中型企业贷款相对容易, 但贷款使用效率较低, 形成金融资源的浪费。

三、解决辽宁工业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

(一) 依托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核心企业, 开展供应链融资

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集群布局已经完成, 小微企业需以产业集群作为其成长的摇篮, 依托集群核心企业规模和信息优势, 开展供应链融资, 克服其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经营活动不透明、财务信息不规范等劣势, 更好地进行融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逐渐转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整体绩效差的供应链将被淘汰出局, 包括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为保持供应链的绩效和竞争力, 必须维护本链上其他成员的利益。而提高供应链上小微企业信用能力, 助其融到发展所需资金, 是核心企业与小微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最重要的事情。银行面对的是供应链整体, 因为核心企业的参与和供应链整体利益, 使得信贷风险有效降低。供应链融资模式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供应链融资又可细分为采购链融资、生产链融资和销售链融资三种模式。采购链融资有厂商租赁、买房租赁、供应商赊销融资、预付款融资和动产信托等融资模式;生产链融资有仓单抵押、售后回租等融资模式;销售链融资有应收账款、商品质押等融资模式。这些融资模式在我国金融制度改革滞后的现实条件下, 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最切合实际的途径。

(二) 地方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托地缘优势, 为小微企业开展关系型贷款

关系型贷款是指银行贷款决策主要基于通过与企业长期和多种渠道所积累的关于借款企业及企业主的相关信息而做出的关系型融资。关系型贷款要求银行和企业间必须保持长期、密切的交易关系和稳定及时的信息渠道。关系型贷款不需要企业提供规范的财务信息和合格的抵押品, 并能以较低利率获得贷款, 因而比较适合于小微企业。

地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银行在规模、收集和信息处理上处于劣势, 但是地域特征使其与当地小微企业保持密切的近距离接触而获得各种软信息, 这些信息具有较强的人格化特征, 地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中小银行可以通过获得小微企业这些非公开信息来获得信贷成本优势。如锦州银行开展的“三小” (小企业、小门店、小摊位) 企业贷款, 即是基于银企关系开展的关系型贷款, “三小”企业申请贷款当天就能得到所需款项, 没有良好的银企关系, 贷款决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无法确定下来的。

(三)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促进民间金融组织正规化, 填补结构性金融缺口

美国小微企业融资较容易是因为存在很多社区银行, 如地方性的小型商业银行、互助储蓄银行、储贷协会等。我国沿海经济带有很多小型金融机构, 但它们因为激励不足和风险过大不敢向小微企业贷款。对这些小型金融机构, 应适当放开利率, 调动其放款的积极性。

民间金融在小微企业融资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民间金融内生于小微企业的经济环境, 能够及时获得小微企业的软硬信息, 节省信贷成本, 且手续简单, 放贷迅速, 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短、频、快”的特点, 所以将民间金融组织纳入公开和规范的金融体系, 不但可以减少我国金融业风险, 而且还能弥补小微企业资金供给的不足。

(四) 充分发挥融资担保机构的中介作用,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减少信息不对称, 弥补小微企业融资缺口

截至2012年末, 辽宁全省共有融资性担保机构443家, 注册资本440亿元, 期中民营担保机构335家, 占全省75.6%。2012年, 实现新增融资担保额731亿元, 为1.1万户企业和9.4万个人提供了融资担保服务, 极大地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但从调查问卷分析, 融资担保额流向中型企业的数额较多, 小微企业获得的融资担保额度较小。

小微企业融资因制度缺失而形成融资缺口, 在制度环境难以快速转变时, 担保是弥补融资缺口的理想选择。担保机构按照投资来源可分为三种类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中小企业政策性扶持机构;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以盈利为目的的民营担保机构。面向小微企业的担保机构应主要是前两种担保机构。政府应加大对小微企业担保力度, 同时促进小微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的建设。

摘要:融资难一直困扰着工业小微企业发展。本文根据辽宁工业小微企业抽样调查数据, 通过召开座谈会和走访相关部门等形式, 观察小微企业融资情况, 分析融资难原因, 并结合辽宁工业小微企业特点, 给出解决融资难的对策。

关键词:工业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原因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姚益龙著.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2

[2].熊泽森著.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制度创新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

[3].卫龙宝, 阮建青, 傅昌銮.产业集群升级、区域经济转型与中小企业成长——基于浙江特色产业集群案例的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4].陈晓红, 陈建中.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5].冯岚, 吕金记.中小企业金融体系不足与民间融资突围路径选择.上海金融, 2012;9

[6].姚双.财政资金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模式探讨.财会研究, 2012;15

工业企业调研表 篇3

【关键词】县域经济 中小型工业企业 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210-01

当前,以工业为主的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在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财税收入、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型工业企业“重要地位,弱势群体”的现状尚未改善,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为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笔者围绕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在问卷调查、实地视察、座谈走访的基础上,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出台多项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总体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劲头日益强劲,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截至2012年末,全县拥有中小型工业企业(法人单位)3411户,从业人员52147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26.3亿元,销售收入579.7亿元,利润总额20.7亿元、上交税金4.1亿元,较2011年分别增长了49.1%、78.3%、12.8%和48.8070,其创造的增加值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070,较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

二、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尽管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调整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目前,辽中县多数中小型工业企业是以传统的加工配套行业为主,在转机制、调结构等重大产业政策调整时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挑战。同时,受国际能源、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家不断调高资源能源价格,无形中也推升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使得该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正在经受严峻考验。

2.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近年来,辽中县设立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以及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贴息等扶持政策,对缓解融资难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受县财力所限,专项资金规模小,无法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发展需求。该县大部分中小型工业企业不得不将民间借贷作为首选融资方式,致使信贷成本不断上升,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

3.产业结构不合理。受资源和传统发展模式影响,中小型工业企业结构不合理,多为农副产品初级加工(稻米、饲料加工和食品酿造等)和工业产品配套加工类企业,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和采用先进生产工艺设备的制造类工业企业较少。科技型企业总量偏小,多数企业科技投入少,研发创新能力弱,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牌产品少,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强。

4.产业集群的集聚功能尚未完全发挥出来。规划建设的机泵阀、铸锻造与机加工业园,虽然为中小企业的孵化成长和集约利用公共资源创造了条件,但行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生产链条的拉动作用不强,众多中小型工业企业仍然立足于为域外企业做配套制造服务,还没有在本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分散独立发展的情况较为普遍。

5.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还不强。中小型工业企业多数是从乡镇、集体或个体私营经济创办发展起来的,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多数为家族式管理,在外聘高层次管理人员上很谨慎,在股权融资或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时也较为保守,缺乏对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规划。多数企业经营者习惯于传统生产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意愿不强,已经成为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内部体制障碍,束缚了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

三、关于促进辽中县中小型工业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辽中县县域经济发展中,中小型工业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促进中小型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建议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继续深入实施副县级领导包扶企业制度和县直部门对口联系企业制度,不断强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政策协调和督促检查,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辽中县现行的《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比较具体、实用,但是扶持标准还很低,建议县政府进一步研究分析该县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及时调高扶持标准,加大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进一步加大产业集群的建设力度。建议县政府把产业集群的服务平台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促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集群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建立以集群内优势中小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支持世润重工、海泰泵业和艾克电缆等行业骨干企业做强技术创新平台,服务和辐射更多的中小企业,形成推动集群自主创新的基本构架。

4.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议县政府充分利用该县作为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和环保产业示范基地这一重要发展平台,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抢抓机遇期,按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总体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加快农副产品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变初加工为深加工,如白酒加工、肉牛加工等,打造品牌如寒富苹果、辽中鲫鱼等,努力提高企业效益;支持、鼓励制造加工类企业与大集团做好协作配套衔接,依托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引导中小企业在调结构中,与“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相融合,与当前新城、新市镇建设相衔接。

5.努力改善投融资环境。建议县政府加快推进担保体系建设,适当扩充担保机构资本金,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积极协调各商业银行尽快在该县恢复和新建分支机构,并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推出包括厂房抵押、库存抵押、订单抵押、应收款抵押、实行企业联保无限连带责任制度等多种灵活高效的贷款业务,为中小企业贷款松绑;统筹协调好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三者权责利的关系,在提高支持力度、规避风险和创新服务中实现互利共赢;引导较成熟的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善部分中小企业股权单一的现状,完善上市育成机制,支持中小企业直接上市融资;积极尝试和推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

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实践调研报告 篇4

龙腾盛世,XX年是中国统计不平凡的年头。在这一年,中国政府统计迎来了统计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全国70万家“三上”企业和房地产企业齐齐联网直报!在这一年,中国

统计将开启一个全新的纪元。在这重大变革浪潮之中,宜春统计人敢于担当,勇于改革,迎变善战,成效显著。

一、基本做法和特点

实施企业一套表,是我国统计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是统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举措,体现了政府统计工作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它对统计的传统思维观念、统计

基础工作、调查单位管理、政府统计工作组织模式和数据生产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时至今年8月,在忐忑不安和紧张有序的工作运转中,宜春统计人历经

怕“塌陷”、见“隆起”、转“回归”的考验,樟树市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总体上已顺利渡过“双轨制”运行阶段,取得阶段性工作成效。

回顾宜春统计改革的实践过程,总体上初步实现了以下三个工作目标:

一是逐步实现了常规统计向联网直报的平滑过渡,较好地完成了年报衔接和上半年各项定期报表工作。上半年,樟树市定报及调查等联网直报工作进展顺利,1220多家企业报送率、直报率和验收率等省局考核指标均较高。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工业增加值及增速等核心指标数据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工业主要指标数据更趋客观。“双轨制”运行阶

段,保证了数据不断、不乱,得到了省局的表扬。

二是初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企业一套表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一套表工作模式下数据监管办法。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企业开网报送至报送截止期、数据查询期至正式上报国家全过程中

各个环节的数据监管办法,如工业数据,基本做到一企一审核,一日一汇总,实时掌握报送情况、数据质量、运行态势,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袁州区在网报初期的几个月,采取QQ群预审企业电子报表的办法,提前监审企业数据质量,确保企业网报数据顺利报送,使企业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网报习惯,减轻了统计部门专业人员的工作压力。

三是稳步推进了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各级以实施企业一套表为契机,积极争取政府领导的关注和重视,高位推进 基层基础建设。原来一些反映统计基础相对薄弱的网报企业,绝

大多数充实了统计人员,购置了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建立健全了保障机制。同时,为鼓励企业即时、准确报送统计数据,要求企业建立规范完整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

纵观宜春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全过程,其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强化宣传造势,引起社会关注,助推宜春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深入人心。

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是国家统计“四大工程”建设的核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改革的领导者是地方各级政府,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现统计数据生产方式的“两点一线”

式联网直报,改革的主体是企业,改革的具体组织者是政府统计部门和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当前,宜春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和全国、全省同步,已顺利进入“并轨”实施阶段,各地继续加大对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宣传意义十分重大。围绕着实施企业一套表,前期准备阶段和“双轨制”运行阶段,樟树市各县市区及各相关职能部门都做了大量

的宣传工作,企业一套表不仅得到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宣传 造势方面,樟树市主要通过视频会议、一套表业务培训、新闻报道、工作简报、给企业一封信、工作督导、召开宣讲会和开辟网上宣传专栏的方式和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

对企业的宣传多箭齐发,务求实效。一是印发致企业的《一封信》。于XX年12月,以市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领导小组名义,印发《致企业实行“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一封信

》,对企业重点宣传统计改革的“五个需要”、工作要求及对企业的实际作用。向企业发送《国家统计局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1500份,使企业明白了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和权力

。樟树市于XX年2月15日至17日以领导小组名义组织实施了对县级政府在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前期准备工作情况的督查,促进了一些实质性问题的解决。二是对企业联网直报情况

进行督查督导。根据省统计局《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开展统计人员进万家企业督导企业一套表工作的通知》要求,市局下发《关于开展统计人员进企业督

导企业一套表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在2月24日前完成了对企业的督导任务,各县市区共督导302家企业,了 解了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统计工作的

意见和建议。同时,市级一套表办公室也深入县市区和企业,重点了解了一些相关情况。三是召开企业座谈会或宣讲会。如:靖安县请县政府领导出面,召开企业老总座谈会,为

了帮助企业老总搞好企业网报基础工作,确保数据质量,消除网上直报顾虑,在座谈会上,县政府一套表办公室工作人员从政策、法律,技术层面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使企业老总

理解并支持配合网上直报工作,该县提前三天高质量完成XX年统计年报。奉新县工业园组织企业老板召开优惠政策和一套表改革工作宣讲会,分管工业的副县长和分管园区工作 的副县长在会上就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提出了工作要求。四是开展企业基本状况摸底调查,掌握实情。从去年9月中旬至10月底,统计部门部署了樟树市“三上”企业及房地产企业

基本状况摸底调查工作,整个调查涉及1200多家网报企业。五是抓业务培训和工作部署推进,在一套表业务培训期间,樟树市共培训企业统计人员1500多名。各地召开的工作部署

动员会议,有乡镇领导、相关部门领导、企业负责人和 统计人员出席会议,樟树市参会人数达2600余人。

对党政领导和部门的宣传借助统计产品,拉长时效。樟树市采取在《宜春国民经济动态》月刊上持续刊发《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知识简介》,宣传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知识,《宜

春国民经济动态》月刊每季度还发送到樟树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扩大了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宣传的广度和影响面。随着企业一套表工作的推进,市一套表办公室不定期刊印《

宜春市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工作简报》,发送县市区、成员单位和政府分管领导。到今年7月止,共刊印20期。

对社会的宣传借助媒体效应,引起社会关注。一是开辟网上宣传专栏。宜春统计信息内网设置了“企业一套表”宣传栏目,在外网发布“企业一套表”工作动态信息。二是利用媒

体,对重大工作活动进行新闻报到,如:樟树市的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全省一套表督查市政府工作情况汇报会,省中小企业局主要领导来宜检查指导工业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工作,等等,宜春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都进行了新闻报到。

2、政府高位推动,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宜春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工作合力。

为加强樟树市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宜春市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涉及15个市直部门。各部门在推进企

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工作中,职责明晰,责任到位,紧密配合,包括落实工作经费、前期准备工作政府督查、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搭建统计系统网报平台、企业网报数据质量检查

等,各部门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具体工作运作中,樟树市建立了部门联络员制度,及时沟通,促进问题的解决。在涉及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全局性问题方面,各级政府领导都

会作出积极的应对部署。如:针对一些地方一季度网报数据异常问题,市政府两批次派出督查组,深入县市区和重点企业,掌握实际情况,提出应对措施,及时取消XX年一季度

有关考核要求。宜丰县政府与各相关职能部门不仅签订了工作责任状,而且总是在工作推进的关键时点召开部门联系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全局性、关键性问题。

3、企业大力支持,统计群策群力,奠定宜春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重要基础。

在正式启动联网直报的初期,由于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加上统计部门的不懈努力,樟树市1220多家企业统计报表的报送率、直报率都达到了上级所要求的标准,经过短时间的磨合,企业网报的报送率、直报率和验收率都达到100%。从总体上看,企业大力支持,主要体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领导都比较重视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按照市政府《致企业实行

“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一封信》和《国家统计局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充实统计人员,完善基础工作,配置网报设备,督促企业统计人员参加一套表业务培训,下载企业证

书。统计部门把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作为首要工作,重中之重。集中精兵强将,形成有效工作机制,在全局多次进行动员部署,成立一套表统计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落实人

员,明确工作职责,建立网报情况通报制,统计专业人员网报期间在线监控制,及时“出诊”解决企业网报实际问题,认真实行数据质量督查制和网上查询返馈制。为使樟树市企

业一套表改革正常有序运转,市县两级统计部门作了大量艰苦细仔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赢得了统计改革阶段性成果。

4、完善监控办法,科学评估数据,确保宜春企业一套表统计数据质量客观真实。

一方面,加强在线监控,及时指导和反馈。面对樟树市1220多家企业的源头数据,如何有效掌控数据质量,是重要而现实的问题。除县一级统计部门在线监控企业网报情况外,市

一级统计部门也加大了在线监控的力度,不仅重点监控对樟树市有影响的重点企业,而且网报期间实行一日一汇总,既掌握企业网报进度,又密切把握统计数据的变化趋势,一旦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和反馈。另一方面,完善办法,科学评估,市局修订和完善各专业统计主要指标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如工业根据省局评估工业数据的新要求、新特点,适时修

订了工业增加值评估办法,建立了以工业基础数据质量为基础,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指标为核心的数据评估制度,增强了评估数据的科学性、客观性,评估结果基本真实客观

反映了各地工业发展态势。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县级统计部门面临的困难或困惑。

一是统计数据出现的“过山车“现象,难倒了统计行政 长官。当前,县级统计部门总体上渡过了“双轨制”的艰难考验,经历了担心“数据塌陷”和“双轨制”初期“数据隆起”

又“数据降伏”的“过山车”考验。但在极少数地方,统计“一把手”在地方数据要报高而下管一级的“数据评估”门坎难过的处境中,产生了消极应对的情绪。对上级的工作咨

询 “关机”不予理睬,把握数据走势缺乏方向性全局性概念。

二是统计部门网报数据查询工作遭遇企业的“冷战”对待。由于网报在线时间的限制和国家编制一套表制度有关企业数据审核关系相对简单,加上许多企业统计人员素质不高,工

作负担重,造成企业网报数据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必须得到解决,因此,市县两级统计部门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查询任务。现在,有不少被查询的企业,腻烦了统计

部门的报表查询,只要是听到统计部门专业人员的查询声音,就搁下电话不以理采,使工作难以为续。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是国家顶层统计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特别是国家制度中

报表审核公式不配套不合理,如:工业专业要转到九其 系统审核才较全面,而网报企业上报国家的审核比较简单。

三是县级统计部门面临“催报”与“监审”的双重压力,精力和财力难以打“持久战”。长期以来,县级统计部门人员编制偏紧,人员结构老化,一线报表专业人员年龄老龄化问

题比较突出,45岁以上人员比例过半。一套表改革正式实施以来,一线报表专业人员几乎没有“双休日”,时常加班加点为国家作贡献,而额外报酬为零。

四是统一数据处理平台运用和开发水平整体不高、个别地方统计数据质量仍然较差。

五是上级统计部门下管一级的数据评估时间较晚。早的月度报表数据国家在月初4、5号就关网,而上级统计部门的评估在月中旬才完成,严重影响了县一级地方政府对统计资料的

工作需求。、网报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源头数据仍然存在被少数部门干扰的危险。笔者在深入企业督查时发现,少数政府部门因考核所迫,干扰企业网报数据,造成一些地方统计数据虚报,速度偏高。

二是一些地方统计基础仍然薄弱。不少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历来不被重视,不能把统计作为经营发展的有效手段,仅作为国家强制完成的“义务”对待,或视为累赘,没能把统 计工

作列为企业管理目标。统计成了财务、生产等部门任何人都可干、却都干不好的“捎带活”,并且经常换人,导致业务生疏、责任心差,形不成完成企业统计所必须的长效机制。

三是新增入库企业存在申报材料不实的现象。笔者曾经遇到过有关资质审核企业,在办理有关审核手续时,在统计部门办公大楼用手机明目张胆的叫企业工作人员篡改申报数据。这一现象,当时就受到笔者的口头警告。

四是网报企业统计人员年龄老化,或身兼数职或身兼数个企业的统计工作,如:有的地方一个统计人员身兼三个企业的统计报表业务,缺乏一套表综合性处理问题的能力,执行力

较差。、国家网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国家开网时间过短,给基层统计机构形成了巨大的“催报”与在线“监审”的压力。仅就工业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分析,大多数定期报表的企业网报时间确定在报告期后5

日前结束。笔者清点了一年里月初“双休日”的分布情况,企业网报期间,有五个“5日前”的时点是分布在“双休日”。但“双休日”企业统计员可以不上班,势必影响网 报进度,统计部门也无可奈何。

2、网报指标过多,报表频次过密,使基层统计部门难有精力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如:工业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年报报表9个表种,仅从业

人员及工资总额、财务状况、工业企业成本费用三个表种要求网报的指标个数多达246个。定报表种多达9个,5个月报,3个季报,1个半年报,可见,4、7、10月份是县一级统计机构工作任务最繁忙的时期,同时也是各级领导对统计数据最为关心的时期。

3、国家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汇总模块存在一些缺陷,不能较好的满足县一级统计机构在线数据汇总的工作需要,企业原始数据要转换到九其系统才能满足数据汇总的具体要求。

4、企业网报关网时间太早,与财、税部门的核算时间脱节,迫使不少企业提前估计上报,形成源头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也给统计执法检查对数据真伪性的判断带来尴尬影

响。

三、实践中的思考

现在,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已进入到并轨联网直报新阶段,面对工作新要求,我们要理清思路,拓宽视野,立足现 实,精心谋划未来。

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与企业一套表相适应的统计工作体系。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的全面推进与实施,正在影响人们固有的统计思维观念,以往的工作模式也或多或少的正悄悄地在

发生变化,如基层统计部门以往花大量精力收集企业报表,录入企业报表数据的任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在线监控、信息反馈和汇总评估。实施企业一套表,是统计工作流程的

再造,工作环节与任务较过去全面改变,原有的统计工作体制机制已经难以适应,各个工作环节的资源配置也难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可以预料,一套表新的工作流程必将促进基

层统计机构工作模式发生重大变化,未来基层统计机构基本工作职能主要是:突出统计网络管理与设备维护、基层基础建设与业务培训指导、统计知识的普及与宣

传、统计法制保障、网报统计数据监控与综合评估、统计分析调研与信息咨询、部门统计合作与协调、机关后勤保障与统计行政事务管理等八大职能模块。无论是企业

还是政府统计机构,企业一套表的全面实施和一套表实施范围的扩大,都涉及到事关统计工作方面人、财、物等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从政府统计部门而言,需要按照企业一 套工

作流程环节,及时调整统计部门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从统计设计、组织实施、名录库管理、数据采集审核验收、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研究、数据编缉与发布等节点设置机构

和搭配力量。需要调整现有统计业务工作分工,改变各专业多头布置、催报、审核、验收数据的状况,改为按行业布置、催报、审核、验收数据。在县一级建立企业联络员制度,通过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确保源头数据质量。需要改进各专业数据质量评估方法,保证地方总量数据和企业汇总数据衔接。

抓源头,切实加强基层统计工作平台建设,提升基层统计执行能力。实施企业一套表,基层统计机构和人员承担着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和更新维护的主要工作,肩负着保障联网直

报源头数据真实准确的重任,是企业一套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是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的使用者和检验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县级统计机构要高度重视统计基层建设,把加

强统计基层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常抓不懈,抓出成效。要特别加强基层统计工作平台 建设,切实提高统计地位。在乡镇、街道要依法设置统计工作岗

位,在当地政府的主导和部门配合下,推行乡镇、街道统计站机构建设,以适应全省统计信息网络延伸到乡镇街道的新要求。一套表网报企业要进一部强化统计基础工作,努力推

动企业加强和完善包括综合统计职能、统计台帐、统计规章制度等在内的各项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实现企业原始资料有存档,填报资料有凭证,特殊情况有说明,切实做到

帐实相符、数出有据。作为企业,要尽可地减少统计人员在不同企业之间的兼职行为,以集中精力做好本企业的业务工作。

扎实推进基层统计网络化建设步伐,提高基层统计技术保障能力。从XX年统计年报和XX年定期统计报表一套表运行情况来看,虽然国家一套表统计方法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但互联网报送平台基本保证了全国70万家企业在线网报的负荷,其中县一级统计机构和企业提供的统计信息网络平台,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有效地保证了国家新的统计制度的全面

贯彻执行。在未来,为适应国家一套表统计改革实施范 围的扩大,如:劳动情况扩大到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等,基层统计部门做好统计工作网络化管理人才的储备很有必要,也很重

要。

加强综合业务学习,提高统计人员工作适应能力。要强化业务学习,熟悉一套表数据处理平台,认真研究一套表工作改革的新特点,积极摸索新环境下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的

技能和方法,尽快适应并轨后的工作要求。加强经济运行态势的监测与分析,客观分析评价本地区经济形势,不断提高对经济运行态势的把握能力和预判能力。

县级基层统计机构既要抓好自身业务水平的再提高,同时必须认真抓好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一套表综合业务素质。要继续加大对乡镇统计人

员和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和水平。要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努力提高基层统计工作质量和适应能力。

强化统计法制工作,规范具体行政行为,提升法制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工作机制,不折不扣地恪守联网直报“四条红线”,继续营造确保企业独立真实报送数据良好氛围

。一要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公众和各级领 导的统计法律意识,为统计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大统计执法及惩处力度,开展经常性的统计执法检查,严肃查

处统计违法行为,为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要进一步加大企业数据质量的检查力度。统计工作的源头是企业,统计资料和数据来源于企业。并轨以后一套表的正常运行,企业配合是关健。为提高企业的配合程度,一方面,应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对新入库企业和统计人员要加大宣传企业一套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提高企业的认知度和

配合程度。另一方面,应深入开展对网络直报环境下的统计违法行为的专项治理,充分发挥统计法制工作保驾护航作用。对发现的统计数据违法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四要实行统计法律事务告知制度,凡未与调查对象确立具体统计调查关系的,均应履行向统计调查对象实行统计法律事务告知的义务。按在地统计原则,由县一级政府

统计机构依据国家统计方法制度作出具体的行政行为,对具体调查对象,以统计行政机关的名义制作《统计法律事务告知书》,并按照法定程序送达,明确告知相关的权利、义务

以及相应的统计法律责任,构建具体的统计法律关系。

国家应尽快完善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国家顶层统计制度设计合理是减轻基层负担的最佳途径。半年多的一套表运行实践表明,国家顶层统计制度设计还

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特别是报表审核制度的不配套不完善,增加了基层很多麻烦,引发了许多新的矛盾。而国家开网时间短,与部门核算时间不吻合,挤占了基层统计部门大

量的“双休日”时间,也给企业源头数据核算形成了时间上的压力。为此,建议国家做如下制度调整:一是合理确定企业网报截止时间,做到与财、税部门对企业的核算时间相吻

合,消除企业估计上报的无奈,使源头数据回归真实。二是以人为本,网报实行逢节假日或“双休日”顺延制度,还给基层统计人员和县级统计机构法定休息日。三是进一步减少

网报指标,合理确定报表频次。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保留目前的月报制度是必要的,但关网的时间应适当后推一些,晚一些时间关网能缓解各方面的矛盾,也不会影响

宏观需求。其他非工业专业的报表都可实行季报制度。四是尽快完善国家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以满足基层统计部门在线数据汇总、数据监控、分析开发的工作需求。五是相对

集中时间段,一次性完成网报任务。所有网上报送的企业报表,在季报期间应相对集中时间段,不要东个时点报一个报表,西个时点报一个报表,要考虑企业的工作时间分配和统

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六是完善报表重要指标的审核关系,最好能在企业“确定上报报表”之前,所有必须“审核通过”的关系一次性敲定,这样能大大减轻基层统计机构“查询”

企业问题的工作负担,避免遭遇少数企业的“冷战”。

巩固和完善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长效工作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准确把握一套表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有应对预案,切实掌握一套表并轨实施的

主动权。要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将一套表并轨前各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责任人,确保顺利完成一套表并轨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指导检查。要加

强对一套表工作薄弱环节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指导 工作落实。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在认真检查分析前段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指导企业解决一套表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督促企业解决好综合统计员配备和完善联网直报工作环境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强统计数据评估工作。数据评估既要完善方案,提高科学性,也要注重时效性,努力做到数

镇工业企业调研报告 篇5

3月2日-23日,镇经委会同财政所部分人员对全镇部分工业企业进行了调研,先后深入**有限公司、**集团等数十家规模企业,就企业经营情况、人员结构、行业态势、面临的发展瓶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了解。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我镇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初具规模。目前,我镇共有企业31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固定资产7.1亿元,2011年,全镇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14亿元,利税11亿元,其中国税8560万元、地税3238万元。其中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2亿元,增加值7.1亿元,利税3.4亿元,税金8561万元。

通过调查,今年2月份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49%;利润22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从销售收入看,比去年增长的企业只有**热能、**集团、**新材料三家企业,其他企业均比去年有所下降;税金比去年增加的有**热能、**焦化等6家企业,其他8家均比去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见附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镇的工业经济基础依然十分薄弱,加上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突出表现在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底子薄、财税贡献率低、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行业影响力等方面,工业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而且,就现有的企业来看,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二、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企业流动资金供求矛盾突出。

企业流动资金短缺主要原因是有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企业库存原材料、产成品和应收账款占用流动资金增多。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库存占用资金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亿元;应收账款

2.6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2亿元。两项资金占流动资金比重达到39%,相

比之下,银行贷款增加相对较小,企业融资比较困难,加剧了企业流动资金的紧张。主要是银行出于对降低信贷风险的考虑,对企业申请贷款的条件较为严格,一般都要求贷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又由于抵押财产变现难等风险因素,银行一般不接受财产抵押。加之我镇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信用等级低等原因,一般很难找到稳定畅通的融资渠道,从而造成了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金融体制规定严格的融资条件和企业融资条件的先天不足,客观上决定了企业融资处于劣势。二是企业融资手段单一,信心不足。融资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寻求风险投资,吸纳入股资金等,而目前我镇企业融资往往盯着商业银行贷款这一方面,从而造成融资手段单一,融资困难。

2、受市场影响,企业生存空间受限制。

纺织业作为我镇的主导产业,是最近几年迅速成长起来的,能力达到11万纱锭和20余条气流纺生产线,年生产棉纱6万吨。尤其是**纺织、**纺织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一直持续较快增长速度。但今年受国际金融大气候影响,整个行业也受到很大影响,总体市场不容乐观。棉纱平均价格在2.1万元左右,而去年同期达到3.2-3.5万元。现皮棉价格在2万元左右,所以企业在原材料涨价和产成品降价的夹缝中生存,举步维艰。同样,作为明集支柱产业的焦炭行业也受钢铁市场影响,市场需求不旺,价格较低,库存增多。仅两家企业库存就达到1.5亿元。近期没有上涨趋势。

3、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焦化、纺织、食品加工、机械加工等这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

4、外在的压力和挑战,限制企业的发展

现在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土地制约、环保制约、节能减排制约等。例如邹平天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于工业用地指标问题,土地证至今没有办成,制约企业发展。同样,**集团的食品快餐、冻干项目投资近亿元,正准备立项,也是因为等不来土地证,延误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发展环境和前几年大不一样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在不断调整,我们只能顺应国家政策发展。现在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管控政策,每年都进行一次土地检查,越来越严。由于用地指标问题,影响项目建设效率和企业融资。

5、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十几家规模企业中,只有**材料有限公司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

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例如**焦化、**焦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对焦化行业的下延项目。

6、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部分企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

针对我镇企业存在的种种差距和不足,需要镇党委、政府和企业同心协力,克难攻坚,采取超常的举措,打破常规,积极创新,解决问题,寻求突破,取得快速发展。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1、扩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环境

结合我镇实际,建立和完善对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要在企业资产抵押的基础上,鼓励企业之间实行互联互保,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贷款抵押的保险金和业务收费。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完善政府引导、企业自助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他们的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拓宽企业直接,间接融资渠道。二是要增强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企业要有信用意识,诚信为本,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及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等信息反馈给银行,增进相互了解,实现信息对称,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合作关系。

2、发挥政策指导作用,整合资源培育特色

积极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要积极引导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商会,发挥其为企业沟通、协调、传递市场信息、引进技术等服务作用。要帮助企业调整投资结构,结合本镇实际情况,要大力引导他们向科技型、知识密集型转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与外来投资企业合资、合作经营,促进更多的企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尤其是那些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又要引导我镇企业因地制宜,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市场占有率高的一批企业。

3、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形成全民创业机制

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6

通过调研,获悉企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企业普遍缺乏技术人才,人才引进困难。即使勉强留住的人才也因待遇问题容易跳槽。人员流动性大,许多人员走后不转养老保险,根据养老保险政策等于给企业方面造成资金浪费。

2、单一经营缺乏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受限严重。省药品实行“三统一”,对市场竞争有很大影响。

3、收入分配是职工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总体看,职工的收入在稳定、持续提高,但收入增长的幅度、速度各具差异,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一方面企业经营追求利益最大化、管理高效化,另一方面一线职工收入普遍较低,工资涨幅与职工期望值有很大差距,企业党组织“边缘化”和群团组织不健全,职工思想工作难以深入,直接影响了劳动关系和谐及职工队伍的稳定。

4、矿产品经营受地方政策影响,市场面窄,得不到公平买卖。各项收费增加,收费没有随矿产品市场调整,企业得不到优惠政策,从而发展困难。

5、民爆物品供应形成恶性竞争,爆破员培训费用高,民爆物品运输费用高。

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对企业党组织建设必要的考核和管理体系,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态度冷漠、存在戒备心理,党组织负责人没有独立工作条件,身份仅是“政治荣誉”,缺少报酬待遇和精神奖励,不能找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表现为重视抓生产促经营,轻视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和党建工作,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缺乏长远规划,致使企业党建工作停与表面,流于形式。同时,由于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把党建工作经费列入企业预算,已建党组织普遍存在党员活动无场地、教育培训无经费、党建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未建党组织的企业由于务工人员流动性强,党员队伍很不稳定,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保障“主人翁”地位,企业对困难党员的走访慰问带有福利性质,不能切实调动党员为企业谏言献策的积极性。

7、村容村貌落后,村领导班子不团结;群众小额贷款担保困难;教育和医疗水平差,缺乏好医生、教师。

二、对策建议

1.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要深入开展“排查整治突出问题,服务保障跨越发展”活动,全力提升政府形象,打造优质外部环境。一要重点解决破坏企业生产秩序、干扰企业经营活动的问题;二要重点解决政令不畅、作风漂浮的问题;三要重点解决企业发展负担过重、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问题,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举报反馈、跟踪落实等行之有效的制度,通过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和机关效能监察平台,坚决杜绝违规检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以及强制收费、随意罚款、“吃、拿、卡、要”等违法违规行为,真正使政府部门做到无事不扰、有事不推,全力为抬商引资和

企业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2.着力完善工作制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要把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企业负责人正当利益相结合,真正把群众路线落实到“能力关怀、情感关爱、心理关注、成长关心、利益关切”上。一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完善以平等协调集体合同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劳动关系协调制度,创新以扶贫帮困、激励关怀为主要载体的救助服务制度,通过制度体系的整体合力和综合效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利益;二是健全群团组织,创新工作方法,发挥职能作用,建立群众利益诉求制度,拓宽维权途径,增强维权实效,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三是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设、群众性活动,为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搭建平台。

工业企业调研表 篇7

调研组听取公司汇报后, 认为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投产以来, 为大理市城市建设、劳动就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十一五”期间, 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规模、产品销量、工业产值、销售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 在景洪、腾冲布点项目, 实现新的发展, 继续巩固了滇西地区水泥产能最大的行业地位。

调研组充分肯定了云南红塔滇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成绩, 认为公司在云南省水泥行业率先实施的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清洁发展机制 (CDM) , 高压变频调速改造等项目, 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社会效益明显, 推进了大理市水泥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步伐。

工业企业调研表 篇8

一、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为促进农牧民增收,推动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农畜产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003年末,全区年销售额百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917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4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5户,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0户,有5户达10亿元以上。有12户企业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46户成为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区农畜产品加工量已占到原料生产总量的42%,农畜产品加工产值和原料产值比由2001年的049∶1提高到06∶1。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的三成来自于向加工企业出售农畜产品。在乳业加工、肉牛肉羊育肥加工、羊绒加工、马铃薯加工、粮油加工、草业加工和特色野生资源加工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一批以加工企业为龙头的跨区域、有特色、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农牧业产业化集群正在迅速崛起,培育出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名优产品,伊利、蒙牛、鄂尔多斯、鹿王、草原兴发、河套恒丰等9个品牌成为全国驰名商标。

总体看,农畜产品加工业正成长为各地重要支柱产业,涉及的加工领域不断扩大,加工深度不断提高,除了粮油畜禽等传统大陆产品的加工规模和加工深度继续在扩展,特色农产品、中药材、瓜果、蔬菜及沙区、林区、山区的许多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野生的人工培植的特色动植物资源加工也正在蓬勃兴起,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亮点。如阿拉善盟的苁蓉、盐藻、卤虫、沙葱、沙盖加工业、乌海市的蔬菜、葡萄加工业、巴盟的粮油加工业、鄂尔多斯市的羊绒、沙柳、沙棘加工业、包头市的甜菜、油料加工业、呼和浩特市的牛奶加工业、乌盟的马铃薯加工业,锡盟的羊肉加工业、赤峰市、通辽市的鸡、鸭、肉牛肉羊加工业、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的中草药、黑木耳、梅花鹿、野生果酒果汁加工等天然绿色野生资源加工业等,均初步形成特色区域优势。产品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加工企业的有力带动下,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迅速发展,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区域。

二、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数量少,总体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力弱。现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总体上看,除少数几个大型龙头企业成长为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系较为紧密,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对农牧业和相关产业的辐射拉动力较强,并形成跨区域经营竞争优势。绝大多数企业受资金、人才短缺制约,发展缓慢,规模较小、与农牧户没有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基本上以单纯的买卖关系为主,生产原料依靠多头采购,来源和质量都不稳定,生产技术落后,产业链条短,加工层次浅,基本处于初、粗加工水平,产品市场竟争力弱。另外,布局分散、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无序竞争现象严重。龙头企业群体小,产业集中度低,严重影响区域农牧业优势主导产业和优势品牌产品培育。

2原料基地建设滞后,不适应加工业发展需求。目前,各地农牧业生产与龙头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均衡化生产对原料专业化、标准化和安全性的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原因,一是农牧户分散经营,专业化生产较难统一。二是农村牧区现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多为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弱、妇、幼,吸收运用新科技的能力差,使得基地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和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发展缓慢。三是许多地方的种养业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发展联系不紧密,利益机制不健全,造成企业原料供给和质量保证率不稳定。

3行业标准体系和产品安全及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影响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内外市场开拓。现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业中,仅乳业、食用油、饲料等部分产品领域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现有行业标准中,也普遍存在着标准陈旧,指标不足等问题,远远不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畜产品营养、安全、卫生的要求,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差距更大。另外,在产品检测体系、检测标准、市场监管体系及相应的法规制度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完善问题。特别是产品安全检测机构数量少,设施装备简陋不足,工作条件差,经费和技术人员缺乏。面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点多面广和市场全面放开的状况,难以有效的承担起对生产和产品的全程项目检测以及对质量纠纷的界定和日常监督的抽检与市场流通产品的检查等任务,使得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在一定程度影响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三、促进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制定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政策法规。我区是一个农牧业大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农畜产品加工业必然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对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真正把具有优势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对提高我区农畜产品市场竟争力,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至关重要。为此,自治区政府应尽快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意见》、《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和《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协调各盟市旗县在总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地方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要加快制定促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改变农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和流通的分割局面,以培育区域经济优势和竞争力为目标,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为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重点扶持和加快培育一批带动力强和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与优势农牧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相结合,按照扶优、扶强、汰劣和资源、资产、资金相对集中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和隶属关系,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和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及对本地企业扶优扶强等措施,加快培育一批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大、与农牧民增收关联度高、外贸出口拉动力强的、具有市场开拓力和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在财政投入、信贷、融资、税收、科技和用地等方面制定优惠扶持政策,促进重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原料生产基地;积极为区内企业进入国家农业部扶持的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行列创造条件。

3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及农牧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根据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自治区政府要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国际农牧业标准动向的研究,参照国际标准和国家农业部制定的《农产品加工业标准(修)订指南》,抓紧制定和完善我区农牧业生产标准体系和农畜产品加工制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测、检查体系和相关规程制度,完善有关管理法规和管理机制,积极引导农牧民和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畜产品生产无规定疫病区的建设和申报及包括农畜产品加工制品的质量认证工作,提高我区农畜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同时大力加强农牧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面宽、时效性强的农牧业信息网络体系,并尽快实现与国内外的全面联网,加强信息资源的分析和处理工作,特别要建立对农畜产品加工品的国际标准、尤其是主要贸易国加工品标准的动态跟踪制度,为农牧民和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4进一步完善农牧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要按照主体独立、自愿合作、利益联动、风险共担的原则,加快建立农牧民与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产销联结机制、行为约束机制和利益调节机制,要通过完备的合同契约,确立企业与基地、农牧户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各方的责权利关系,把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机衔接起来,特别要着重加强产业化的法规制度建设,制定具有法律效应的产品交、收制度、价格保护制度、货款结算制度、违约惩罚制度等,以健全的机制,确保合同(协议)的信誉兑现,保证市场交易的规范运行。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利用土地使用权、资金、产品、技术等要素,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与加工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积极扶持农牧民组建合作社、专业协会、经纪人协会等产业化组织,通过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同时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农牧民合作组织建立专业协会,在政府、企业、农牧民、市场之间以及生产、贸易、加工之间充当沟通、协调的桥梁和纽带,引导协会根据农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技术推广、培训、管理、信息等各方面的服务,切实维护各方的权力与利益,从而使农牧民和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真正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5大力加强原料生产基地建设。要把基地建设与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企业发展对原料提出的规模和质量需求,按照市场化、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均衡化、标准化的要求,运用经济和市场手段,推动农牧业结构调整,扩大优势农畜产品种养规模,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带、产业区。在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牧户,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推进基地生产向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引导扶持培育发展种养专业大户、专业小区,大力发展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从源头保证加工产品安全,为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

上一篇:下雪的那一刻作文素材800字下一篇:烟草系统干部个人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