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

2024-05-09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通用12篇)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 篇1

0 引言

成本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取胜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业绩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技术、质量、价格、服务是现代市场竞争的四个核心要素,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可以这样认为,谁的成本最低,谁就在竞争中占据相对有利的地位,因而成本控制成为“同质化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核心因素中的核心。

1 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成本控制是对构成产品成本各种因素及影响产品成本的各个经营环节实施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我国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积累了一些成本控制经验,但还是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成本控制思想落后,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

工业企业往往大型企业居多,对新事物的变革较为缓慢,企业成本管理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而忽略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或者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

1.2 企业采购成本对市场价格变动的灵敏度低

工业企业材料成本占成本总额的绝大部分的比例,高的占到70%~80%,低的也接近40%~50%,可以说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和源头都是从采购成本开始的。但是又由于物料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比例较大,很多生产业企业的物料或设备无法以合理的价格获得,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经营,采购价格过高,则产品成本也高,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利润;如果采购价格过低,则很可能采购的物料品质很差,影响到产品的品质,从而使产品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所以工业企业采购成本对市场价格变动的灵敏度偏低是成本控制的一大问题。并且询价也只限于为数不多的几家供应商身上,并且在采购时经常是习惯性的围绕固定的老客户,创新有限。其次,现在供应商的报价有时候和合理的售价相差很大,常常给老客户的折扣点少则10个,多则50个。

1.3 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益不高

人工成本,是众多企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信息化、技术化发展日新月异,多数企业对占制造成本约25-30%的人工成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通过挖掘内部潜力,科学地构架企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模式,合理地搭配具有优劣互补、和谐高效的员工素质结构。加之企业冗员过重,内部富余人员较多,效率低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低廉的劳动力是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但是通过研究发现,虽然我国生产业的劳动力低廉,但是其劳动力的使用效率比较低下,这不仅降低了我国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严重制约了我国工业的产业升级。而且在调控管理上造成人工成本的增大,人工成本管理多头化,控制与管理人工成本的单位有计无法相互制约,也缺少成熟的考核体系和控制手段,在调控管理上造成了人工成本的增大。

1.4 企业交易成本难控制

工业企业交易成本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签约前市场调研所发生的费用;(2)签约时所发生的费用;(3)签约后所发生的费用。都具有不确定性,没有预算标准。资金成本贯穿于整个成本控制,它即是成本控制的主线也是成本控制的目的,所以成本控制至关重要,资金成本控制中所存在问题将影响整个成本控制的实施。

2 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缺少和市场的沟通及自我协调

据相关报道,飞利浦和德力电器的财务数据显示:1%的采购成本下降,使两个公司的利润分别增加7.5%和16.5%。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越大,降低采购成本对利润的贡献就越大。因此在有经验的管理者看来,采购部门不仅仅是发生成本的部门,更是企业利润来源的中心,做好采购成本控制对企业意义重大。制造业企业采购成本难控制的原因如下:

采购受到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影响,由于大多数生产企业一直以来只和固定的供应商长期合作,所以材料采购的价格有可能偏离市场价格而企业却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又由于不合理的采购数量与不适当的采购时机,不能避免生产车间停工待料,又不能降低物料库存,增加了资金积压与占用。加之采购部门不及时搜集市场情报时,提供新的物料以代替旧物料,无法达到提高品质,降低成本之目的。尽管目前大多企业建立了材料成本的数据库,但招标询价比价这几个环节进行的还不是很理想。

2.2 人员配置调控不合理

工业企业由于企业特性通常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开发市场,扩大市场营销份额上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造成人工成本高居不下。制造企业大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并沿袭运行起来的,内部富余人员较多,效率低下,同时人工成本管理多头化,控制与管理人工成本的单位有计划、人事、劳资、财务、工会等十多个部门,有的企业甚至将人工成本控制管理分离为计划、财务和工会各管一块,形成管理分散,职能分离,各行其是,人工成本计划控制与实施脱节,无法相互制约,也缺少成熟的考核体系和控制手段,在调控管理上造成了人工成本的增大。

2.3 传统的成本控制思想为主导控制思想

这种以“成本节省”为主导的成本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会挫伤企业为未来绩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是高昂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还会因顾及局部要求而损害企业的整体目标。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落后,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

2.4 交易成本缺乏信息的对称性

交易成本是整个成本控制中最难以把握的,在企业运作过程中,这些费用不得不发生,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对交易费用的研究,在“经济人”假设前提下,产生交易费用的原因包括:机会主义倾向、有限理性和资产专用性。机会主义倾向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上,表现在使收益内在化、成本外在化,使得利用我们现在所处的环节导致我们和交易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的信息不对等性在交易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高于正常交易价格的。同时管理存在的漏洞也是造成交易成本难以把握的人为因素。有限理性,市场、产品、技术和交易是复杂的,而人的知识、能力和理性是有限的,要认知这些复杂的世界,就必须花工夫去学习和研究,因此,在复杂的世界里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边际成本也是很大的。资产专用性指某些投资因地理位置的专用性、物理属性引起的资产专用性和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一旦投入,就很难转移或转移成本很高。有的企业因非生产性成本过高而导致利润空间很小以至于无法盈利或者盈利空间很小、而有的企业因非生产性成本控制得力在2到3年时间内就能盈利的现象。

3 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改变控制观念,完善企业内部制度

改变控制观念,告别传统成本控制认为的控制成本仅仅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即力求在工作现场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成本,片面的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而是应该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控制,使成本控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应当建立在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建立与之相关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靠制度,用激励与约束的方式来调动员工控制成本的主观能动性,将节约成本与控制者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利用奖惩的办法将企业被动成本控制转换为全员的主动成本控制。同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由于该企业是大型的制造业企业通常在核算上不精确这也是需要改进的,在建立完善健全的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对成本核算,进行全面的量化、细化、精化的管理没有数字进行的标准量化,就无法量化谈及节俭和控制,成本控制需要一份数字清单,包括可控费用(人事、水电、燃油、耗材等)和不可控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原料采购、利息、销售费用等)。每月、每季度都由财务汇总后发到管理者的手中,超支和异常的数据就用红色特别标识。在月底的总结会议中,相关部门都必须对超支的部分做出合理的解释。

3.2 建立科学的材料采购体系,及时进行市场调研

采购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应从采购部门的组织结构、采购方式与流程、供应商管理以及采购部门的绩效考核几个方面全面着手,统筹规划。具体来说制造业比较适合采用集中采购的组织形式,各部门的物料需求集中到采购中心,各个采购员负责各自种类的原材料、元器件的采购,相互之间不重叠。更具体的说,采购部门可在搜集市场情报时,提供新的物料以代替旧物料,以达到提高品质,降低成本之目的,及时的关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尤其是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国际环境下,有时进口国外的材料更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要改变依托单一的供应商的模式,同一原材料选择多家供货商也可以采用竞标的模式来确定新的供应商。同时按需采购严格控制采购数量和入库情况,设立及时的库存反馈体系避免由于采购不合理导致库存物料堆积,占用资金,或是采购不及时停工带料。

3.3 交易成本外在化

交易成本产生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有限理性和资产的专用性,所以,控制和减少交易费用就应该抑制人的机会主义倾向,解决有限理性问题,规范和激励人的行为以及合理调配资产的投入。

3.4 加强调控管理,提高人工利用率

由于工业企业的产出较为一定,所以为了提高人力资本的产出比率就要提高人工成本效率,而不是降低工人的工资福利水平,我们可以从三点入手:第一,将人工成本中的隐性成本显性化,实现人工成本完全货币化,只有这样才能对劳动力使用成本进行计量,才能真实反映企业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第二,对人工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及时的对不需要的临时雇员进行剪裁,以及工艺的完整度精确度都要进行全面的控制,合理配置劳动力,充分发掘劳动潜力。第三,加强调控管理。实行人工成本控制是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就是从人工总成本上进行计划和调控,它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和利润的实现,又要兼顾增加员工收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还要考虑人工成本的合理投入,确保人工成本比率指标保持在有竞争力的水平之上,才能利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形成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摘要:每个企业的运作都要遵循这样一个公式,那就是:收入-成本=利润,收入是我们无法确定的,但成本却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成本的控制的强弱不仅关系着企业的利润的多少也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以生产业企业为例,深入地分析企业成本控制,为企业选择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以及成本控制的要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成本控制,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刘定辉.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4,(12).

[2]姚莹.工业企业成本控制路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6,(02).

[3]刘国炎.浅谈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18).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 篇2

中国工业企业生产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

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工业企业进行生产管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的改革,从生产管理模式的变革,生产管理的优化和生产管理的集成化-企业综成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 者:沈祖志 李浩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决策优化研究所,刊 名: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年,卷(期):24(z1)分类号:F213 TP315关键词:工业企业 管理模式 优化管理:CIMS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 篇3

在2010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明确提出了要把“卷烟上水平”作为全行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并在“十二五”期间实现“532”、“461”的品牌发展规划。这将对今后中国烟草市场竞争格局及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对于卷烟工业企业而言,谁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卷烟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为适应这一系列的变革,必须推行财务战略管理,这是目前卷烟工业企业共同面临的难点问题。

一、卷烟工业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务战略管理以理财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为逻辑起点,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加强企业竞争优势,运用财务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观察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对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实施与控制、计量与评价等全局性、长远性和创造性的谋划,增强其对外部环境的应变性,不断提高卷烟工业企业的持续竞争力,确认企业的竞争地位。财务战略管理着眼于未来,规划企业未来较长时期财务活动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是卷烟工业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和指南。

二、卷烟工业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战略管理观念薄弱,财务战略思维缺少特色

我国卷烟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财务战略管理思想淡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观念有待改进。规范、健全的财务战略管理过程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组成,部分卷烟工业企业领导者缺乏战略思想及发展远景,存在急功近利心态,随之产生了短期行为,在制定财务战略的阶段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资源,进入实施阶段后由于工作的复杂性,尤其是遇到较大困难时就会热情大减,很难能保证企业长期的持续经营,难免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被淘汰。有的企业在财务战略管理中只简单模仿其他成功企业的做法,虽然可以吸取较先进的财务战略管理模式,但企业之间不同发展时期因其内外环境不可能完全相同,财务战略也必然不同。照搬硬套,不是根据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制定适合自身的财务战略,缺少本企业财务战略思维特色,则容易把企业财务管理带入误区。

2、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贯彻国家统一的企业财务规章而制定的企业内部具体的财务管理实施办法。它约束经营者财务行为,明确出资人和经营者的权利与相应责任,规定企业重大事项的财务管理程序与财务政策,是企业处理财务关系的依据。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预算管理制度和内部的控制制度建立完善,对加强财务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在《企业会计准则》、《烟草行业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实施以后,烟草工业企业管理者逐渐重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但大部分企业并没有从财务战略管理的高度对目前实行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费用等方面的制度进行重新梳理,也没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没有从根本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业绩评价体系不合理

一套完整的烟草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应当是既贴近烟草行业工商卷烟企业的特点又能兼顾内部效率与外部效果,有助于增强财务分析的深度与广度,为财务分析向经济运行分析乃至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烟草行业一直以“目标责任书”作为对领导政绩的考核依据,考核重点集中在卷烟销量、毛利、利润费用率等财务性评价指标上,而较少运用和分析一些相关的非财务性评价指标,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对报表的真伪及准确度考核较少,以及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有所忽视。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只进行结果分析,难以确定差异产生的原因,更没有寻找改进措施的积极性,预算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4、财务战略与其他职能战略以及总体战略不匹配

职能战略必须在战略上协调一致,但目前大多数卷烟工业企业财务职能属会计核算型和日常理财型,将精力集中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上面,重视费用核算、财务核算,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有很大局限性,不符合企业战略管理要求。不能实现战略的动态管理,导致我国卷烟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能很好的为总体战略服务,影响了实现战略目标的进度。而且与其他职能战略之间的协调性差,造成相关职能部门互相推诿,权利责任不明确,从而降低了战略管理的效率。

三、卷烟工业企业完善财务战略管理的對策与建议

1、强化财务管理战略意识,全面推行财务战略管理

目前,卷烟工业企业经过跨省联合重组,品牌联营加工等一系列的改革后,资产规模扩张已经完成,今后应采取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企业各级领导须强化财务战略思想,进行有关财务战略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有效实施财务战略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重视知识和智力资源的理财观念,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开展财务决策、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活动。全面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根据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制定适合自身的财务战略。

2、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制度与流程的匹配

根据烟草行业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卷烟工业企业需要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改革原行政管理体制下制定的有关制度,并且要加强基础性制度的建设。烟草企业要根据烟草企业管理体制和业务流程的变化,加强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设。要按照确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约束经营者财务行为,明确出资人和经营者的权利与相应责任,规定企业重大事项的财务管理程序与财务政策。从筹集资金、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财务监督、信息管理等方面加强财务管理,强化资金监管,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保持制度体系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适时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测试、检查,及时发现不能满足管理需要的问题,进行系统、全面修订并及时发布,保证制度满足管理需求。

3、改进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注重对经营过程的评价

烟草企业由于其垄断经营地位,行业特色鲜明,要准确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侧重点,就必须在构建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烟草企业的共性,又要兼顾企业的特殊性。

4、加强财务战略的动态管理,改善财务战略的协调性

著名战略家霍夫与申德尔提出的战略管理模式,认为财务战略管理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渗透到整个战略管理流程中的。由于资金运动贯穿于各个职能部门之中,要达到资金长期、均衡、有效地流转和配置的目标,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与其他企业经营管理的协调与配合,共用信息系统平台,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管理目标,开展全面绩效考核工作,使企业的部门与员工均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企业资本增值作为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谢彩玲.关于完善烟草行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研究[J].中国商界,2010,(10).

[2]程开榆.探讨烟草企业财务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0,(22).

[3]李剑锋.我国企业实施财务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J].财会研究,2008,(19).□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 篇4

一、中小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工业企业指资产规模不大、产品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比较简单的工业企业, 此类企业组织体系通常利用垂直式管理体系, 管理跨度较小。市场经济体制下, 我国大力发展中小工业企业, 为数众多的中小工业企业应运而生, 中小工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从过去的配角转变为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表现出的问题也日渐突现,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领导成本意识不强。

具体表现在分解产品成本时, 不是认真按产品设计要求, 按零部件工艺流程的成本形成逐个计算, 也不是自下而上逐级填报、汇总, 只凭主观印象算大帐, 按产品成本切成工时、材料消耗、管理费用等大块分摊;有的认为成本统计只是鸡毛蒜皮之小事, 很少过问;还有的认为企业产品结构简单, 生产周期短、工序少, 不值得搞成本统计。成本意识淡化, 自然难以发现成本形成中的问题。

(二) 原始成本数据的收集不够及时。

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或未将系统末端延伸至生产班组, 即不是由班组直接将原始数据输入系统, 仍然采用填写报表, 再由专业人员将报表数据统一汇总或输入微机。有的操作工和班组长不认真填报工时、材料消耗等表格, 造成漏报数据和数据失真;有的未能及时随班填报, 而是事后补填, 由于时过境迁, 单凭记忆凑数, 很难保证准确;还有的字迹模糊, 或将表格沾上油污, 致使辨认困难。

(三) 统计表格不够科学合理。

有的企业印制的统计表格, 要么名目繁多, 要么容易产生歧义, 且不能适应不同产品、不同工序的特点, 填报费力, 汇总困难, 严重者能引起生产人员厌烦甚至反感, 产生应付心理, 自然影响填报质量。

(四) 产品设计的成本意识缺位。

有的企业尽管采取措施强化成本统计, 如分车间独立进行成本核算, 严格控制材料和工时消耗等等, 但效果有限, 成本依然上升。其原因在于没有把好产品的设计关, 忽视了产品设计阶段各零部件成本的估算统计工作, 致使产品一投产就出师不利。

(五) 市场营销费用过高。

中小企业虽然营销渠道较短, 但由于促销活动频繁, 人员费用过大, 单位产品营销费用一般偏高, 产品档次不高, 容易过时, 有时会陷入要么退出市场, 要么降价促销, 压缩利润空间, 甚至蒙受亏损的两难境地。

(六) 行政费用超支严重。

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中小企业虽然组织结构相对简单, 但随着规模不断扩大, 仍免不了设置或增添若干职能单位, 加之对外应酬面广, 行政管理费用难以控制, 这势必会增加产品的成本。

(七) 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

任何领导层决策的失误, 都会使整个企业承担重大损失。由于产品开发、市场选择、资金运作不当, 领导优柔寡断、或议而不决, 丧失的发展机会, 都直接或间接增加企业开支, 必然拉动产品成本上升。

二、中小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上述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主要从中小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制度、基础, 以及员工培训方面做一些分析。

(一) 中小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1、成本核算制度

历史成本和预计成本是成本核算制度中的两种基本标准。历史成本以账面数据为依据, 一般具有客观性, 通常可用过去的事实做证明。预计成本是根据以前、未来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测算而得到的成本, 是事前通过分析和预测确定的成本, 它不反映过去发生什么, 而是只预测将来可能或应该发生什么, 因而带有主观性。从内部管理的角度讲, 预计成本的作用大于历史成本, 它被广泛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 能够帮助经营管理者进行成本的计划和成本控制。中小工业企业在构建成本核算制度的同时, 没有将财务成本与责任成本有机统一起来, 不能体现历史成本与预计成本统一的内在要求。[1]

2、成本分析制度

成本分析主要是指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对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主要是系统地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形成的原因, 总结成本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以便在此基础上, 正确认识和掌握成本变动的规律性。采取有效措施, 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大多中小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分析, 既没有根据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分析, 又没有深入生产技术领域, 从工艺流程、技术操作方法、耗用原材料的质量以及控制生产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而且其成本分析工作只局限于成本管理人员进行综合分析, 没有发动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进行分析。

(二) 中小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薄弱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和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对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 中小工业企业有“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 事事有人干, 人人有专责”岗位责任制并做到的企业比例仅占27.02%, 基本做到的占59.11%, 部分做到的占11.08%, 还有2.79%的企业没有制订岗位责任制度, 以上数据说明, 中小工业企业除了在安全方面的工作标准和制度比较健全外, 其他基础管理工作还相当薄弱, 需进一步加强。令人忧虑的是, 有四成左右的较好的中小工业企业的主要制度仅是纸上文章, 制度化管理无从谈起, 这也是诸多问题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三) 员工培训不受重视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和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对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 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 75.19%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要提高员工素质, 67.65%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要提高经营者素质, 64.05%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要加强基础管理。但是与管理者注重自我培训的现状不同, 企业对员工的培训相对较低。66.73%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经常接受培训, 很少接受培训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比例为30.22%, 从不接受培训的比例为1.8%, 另有1.25%的企业回答不清楚。调查结果还显示, 中型企业经营管理者经常接受培训的比例为77.02%, 比小型企业高出近17个百分点。只有58.47%的中小企业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 有36.23%的中小企业对员工只是进行过简单的岗前培训, 还有5.3%的中小企业从来没有对员工进行过任何培训。小型企业对员工提供培训的情况就更差, 小型企业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比例只有48.94%.抛开培训质量不说, 即使仅从培训比例来看, 我国中小企业对员工培训还远没有达到重视的程度。

三、改进中小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通过对中小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中小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

(一) 树立成本管理的思想意识, 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不论是企业主管、生产或财务负责人, 还是全体员工, 都应树立成本意识。要进行全员成本教育, 使大家明了企业成本与本职工作的关系, 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填报原始数据联系起来, 奖优罚劣, 进而造成人人关心成本, 个个献计献策的良好氛围。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 强调整体与全局, 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然后根据成本决策的具体内容, 编制成本计划, 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组织成本核算工作, 加强成本审核监督, 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二) 提高成本管理专业队伍人员素质

1、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层人员的培训, 使他们具备相

应的专业知识和政策水平, 提高他们的经营决策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艺术,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强化成本管理意识, 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成本管理全民化。

2、搞好成本管理, 仅有成本意识是不够的, 还必须提高全员的素质。

成本管理专业人员应熟练掌握现代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组织和生产工艺的特点了解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他员工也都应结合自身工作岗位, 学习和了解成本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以保证与成本管理部门的良好合作。

(三) 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首先, 从财务成本与责任成本对象入手, 寻求两者统一核算的途径。责任成本核算对象是责任单位, 它将应归集的费用一次分配到车间 (责任单位) , 而财务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 它将应由产品成本负担的费用, 先分配到车间, 再分配到产品种类。为了使责任成本与财务成本的核算对象相统一, 必须将责任成本也进一步落实到产品品种上。其方法是:备责任单位在归集成本的同时, 按产品设置明细账, 登记相应的费用。月终, 按产品品种归集的责任成本发生额应与按责任单位归集的发生额一致。这样, 责任单位既核算本单位的责任成本, 又按产品品种核算责任成本, 就为会计核算产品实际成本奠定了基础, 使责任成本与财务成本的核算对象相一致[2]。

其次, 从内容入手寻求责任成本与财务成本的统一。企业为了划清经济责任, 使责任单位更关心自己的经营成果, 责任成本制度采用内部价格结算, 且只包含本责任单位的可控成本, 核算到制造费用为止。而期间费用等属不可控制费用, 应由财务成本制度掌握核算, 各个责任单位不核算这部分费用;财务成本制度是按实际价格计算其成本, 包括应由产品负担的制造成本。这是它们之间区别, 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产品的实际责任成本加上应由该产品负担的不可控费用, 再加 (或减) 内部结算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异, 就是产品的实际成本。

(四) 强化一线统计, 及时收集数据, 实行精细化管理

全员成本管理, 既是全面成本管理, 又是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要纠正只抓产值、利润等大指标, 忽视一线质量和成本数据的错误认识。如果产品生产工艺落后, 操作人员技术素质低, 责任心差, 不注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必然导致材料与能源消耗过高, 成本上升, 影响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应设计科学、简明的统计表格。产品生产过程是成本形成与统计的过程, 对生产流程中的每道工序、每台设备、每位操作者所发生的材料与工时消耗数据, 都要及时记录, 准确填报。要做好这项工作, 就必须从本企业的产品与工艺、设备、人员的实际情况出发, 设计好适用于本企业的统计表格。并尽量为一线人员着想, 表格要简单明了, 不生歧义, 且提倡一表多用。同时, 由于日常的成本核算工作离不开仓库和车间等单据的传递、归集、整理等, 这就需要企业起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生产通知单、领料单、入库单等资料要及时转交会计部门。日常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费用归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科目。月底计提折旧, 结转制造费用科目到生产成本科目;取得原材料库月报表, 先比对已入财务帐原材料与库房所报购入数量是否有出入, 若有应属发票未到者, 要估价入帐。原材料发出采用加权平均法;取得工资相关资料, 计提工资及福利费;由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提供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及完工程度。

成本管理最核心的是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个关键的作业, 了解车间最新的生产情况, 月底通过编制成本核算报表将财务与生产业务相结合, 及时地分析每个月的成本波动, 坐在办公室每天进行核算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必须深入生产, 了解产品, 成本核算细化。

(五) 做好产品设计的成本控制。

在市场竞争环境中, 企业开发新产品, 不仅要作到市场可行, 技术可行, 还要注重经济可行。市场可行, 是指企业产品必须适销对路;技术可行, 是指企业具备制造该产品的设备、工艺、人员条件;经济可行, 则是指该产品有利润空间。有的企业强调市场导向, 也有的企业搞成本导向, 其实二者是一致的。在生产力发达、科技进步、商品丰富的今天, 卖方市场已全面转向买方市场, 消费者需求是企业产品开发的源泉。保证质量, 降低成本, 是企业产品开发永恒的努力方向。产品设计者的成本意识至关重要。任何厂家开发的产品, 不论其功能选择如何科学合理, 倘不注意简化产品自身结构, 合理挑选制造材料, 改进加工工艺, 降低生产成本, 都可能因价格高于同行企业的同质产品, 市场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乃至夭折。在产品设计阶段, 必须对材料质量、加工工艺等作好成本估算, 既要保证关键部件的过硬质量, 又要防止对非关键件、非配合件精度要求过高, 从而加大此类零部件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 造成因质量过剩而引起的浪费。如果产品各零部件功能都能与其相应成本相匹配, 且与产品整体使用寿命基本一致, 便实现了产品制造成本的优化。

(六) 选择适宜的目标市场, 按单生产。

根据市场集中原则, 应在全面市场分布和动态分析基础上, 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目标市场, 投入企业全部力量。由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 营销能力有限, 用于广告宣传的资金不足, 撒开大网, 漫海捕鱼, 必然难有所获。而相对集中的市场可培育相对优势, 提高局部市场占有率, 且能节省营销开支, 获得相对完整的市场信息, 以达事半功倍之效[3]。中小工业企业资金短缺, 除低值易耗商品和小日用品采用存货生产外, 一般厂家宜采用订货生产。各协作厂家间可按订单, 形成产销网络, 既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又能保证产品质量, 且要特别重视按合同期限交货, 以建立良好市场信誉。确定目标市场, 按单生产, 既降低了中小工业企业的营销费用, 又可避免由于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

四、结束语

本文从中小工业的成本意识、成本管理制度、原始成本数据的收集、成本统计表格的制定等方面入手, 指出了中小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工业企业的成本管理至关重要, 决定着中小工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由于时间仓促, 笔者水平有限, 本文案例不够丰富,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扩大研究视角, 将成本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以帮助中小企业健康、良性地发展。

摘要:中小工业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 我国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已有很大进步。但从成本管理层面来看, 仍有一些中小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缺乏市场竞争力和盈利空间, 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本文分析了中小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并从树立成本管理意识, 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中小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祝宏武.成本会计.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9.

[2]谢丽萍.成本核算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8.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 篇5

内容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的文明范式。生态文明也是人类在后工业化时代应对工业与自然环境危机四伏的博弈中所产生的新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生态文明存在两个基本维度:一是自然的维度,另一是人的维度。生态文明是两个维度的和谐与统一。生态工业正是整合两个维度,促进生态产业化,通向生态文明的路径之一。工业企业生态工程是产业生态化的微观途径与具体举措。生态文明中“人的维度”中“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伦理观,积极实施企业生态工程,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生态文明及其内涵

(一)文明的含义

汉语中的“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干·文言》)。唐朝大学问家孔颖达对此文注疏曰:“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孔颖达对“文明”的注疏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是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一词相对立。汉语的文明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为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后引申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伦理道德、民族意识、礼仪规范、技术水准、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与文化进步等等。

韩伯成先生撰文指出,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有些学者认为“文明”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经济文化的地区;二是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二)古人对文明的阐释及价值取向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 篇6

【关键词】工业企业管理;创新趋势;信息化

“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这是十七大提出的战略部署,信息化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信息化建设面临新机遇。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工业化融合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企业管理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最优选择。

1.工业企业管理现状及问题

企业管理制度和方式与市场不匹配或脱节,企业管理信息沟通不畅,命令难以准确完全执行,企业管理条块分割严重,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管理方式落后,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工作效率低,经营管理漏洞多,办公成本高,运营费用大;企业工作重心处于事后“核算型”,只能被动接受企业管理的后果,而不能实现事前“管理型”,主动预调,迎接瞬息万变的市场化需求。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企业创新管理方式,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信息化应用于企业管理成为新趋势。

2.工业企业管理信息化架构和应用平台

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作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要建立“三大平台”,即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以MES(生产执行系统)为核心的生产运营平台和信息基础设施与运营维护支持平台,三大平台的建成和有效运转,标志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正式建立和管理能力的大幅提高。

2.1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主要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综合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所以,ERP首先是一个软件,同时是一个管理工具。它是IT技术与管理思想的融合体,也就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借助电脑,来达成企业的管理目标。 ERP的核心目的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管理整个供应链资源、精益生产同步工程、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它可以实现:(1)优化销售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加速货款回收效率。(2)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管理,解决了内部信息不畅通及管理困难等弊端。(3)业务数据实时处理,决策命令准确下达。(4)库存下降30%~50%。(5)延期交货减少46%。(6)采购提前期缩短55%。(7)停工待料减少45%。(8)制造成本降低12%。(9)产品物料结构管理规范,确保业务部门严格执行,提高产品质量。(10)生产能力提高30%。(11)成本核算自动化,随时掌握资金动态。

2.2 MES系统,MES就是制造执行管理系统,它是企业CIMS信息集成的纽带,是实施企业敏捷制造战略和实现车间生产敏捷化的基本技术手段

MES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快速反应、有弹性、精细化的制造业环境,帮助企业减低成本、按期交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提高服务质量。适用于不同行业,能够对单一的大批量生产和既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又有大批量生产的混合型制造企业提供良好的企业信息管理。主要负责车间生产管理和调度执行。一个设计良好的MES系统可以在统一平台上集成诸如生产调度、产品跟踪、质量控制、设备故障分析、网络报表等管理功能,使用统一的数据库和通过网络联接可以同时为生产部门、质检部门、工艺部门、物流部门等提供车间管理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强调制造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帮助企业实施完整的闭环生产,协助企业建立一体化和实时化的ERP/ MES信息体系。

2.3信息基础设施与运营维护支持平台,它是企业建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共享信息资源提供的物质基础

它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新的开发应用。

3.工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1)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助于企业决策的进一步科学化。

(2)能促使企业业务办事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3)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组合及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

(4)能给企业提供一个的强大、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有助于我们紧紧跟踪一些先进经验和成果,从而有助企业的发展,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

4.结论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若干问题探析 篇7

一、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成本核算不规范。

首先, 少摊或不摊。就是对应摊已经发生的费用, 不摊或少摊, 对该提的费用不提。例如:少提或不提贷款利息;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其次, 少记或不记。就是企业的生产耗费已经发生, 不记入或只有部分记入成本。例如:少记材料运费、对外加工费;降低材料价格, 记入生产成本的材料单位价格低于材料帐的实际平均单位价格, 少记材料费用;第三, 报账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目前工业企业的报账人员多是由原来的出纳或非财务人员担任的。他们对成本会计核算的相关业务不熟悉, 使得在其报账时, 常常不能对资金性质、来源以及开支渠道等进行正确、规范的填写。第四, 与财务管理工作的脱节。大部分企业, 成本会计核算独立于工业企业, 这就使得它对工业企业内各部门的具体项目业务的开支及资金性质、来源等不能有一个清晰、准确的把握, 进而影响到成本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从而造成会计帐务的处理不当。

(二) 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起步较晚, 对成本会计核算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工业企业对成本会计核算的职能到底有哪些, 如何发挥等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系统的了解和把握, 因此在实际的运用落实过程中, 常常没有达到其工作的宗旨, 从而导致成本会计核算不能良好的开展。同时, 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 往往以是否节约为标准, 过分强调缩减费用开支, 而忽视成本效益。这样的观念与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特点是相适宜的。由于需求得不到满足, 产品不愁卖, 市场对产品差异要求也不高。这种情形下, 尽管工业企业降低成本开支可能会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及产品差异性的牺牲, 通常还是能够带来利润的增长。

(三) 缺乏有效的监督。

有的工业企业由于未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因此在进行成本管理时, 没有对部门和责任人进行明确分工, 执行人对自身的职责范围也是含糊不清。在产品的生产阶段, 各部门责任不清, 容易造成直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失控。另外, 工业企业在实际的成本会计核算过程中, 没有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和方法, 使得工业企业中有些部门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 以保效益等借口搪塞、推诿会计核算人员, 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内部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提升工业企业会计工作水平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 规范成本核算机制。

首先, 扎实基础, 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扎实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工作, 为企业及时准确的测算产品成本, 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提供了核算基础。因此, 加强成本管理, 企业应该首先建立健全成本和费用相关管理制度, 包括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费用报销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产品销售及发货制度等等。其次, 采用现代科学的成本管理手段与方法。采用计算机管理和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传统的成本管理单单是被动地计划和记账以及算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成本管理是不能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 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 最后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和维修以及处置。

(二) 强化成本控制理念。

要转变会计理念, 正确认识成本会计核算。工业企业要深入了解和学习目前经济社会中有关成本会计核算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模式, 并将之运用到自身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来。工业企业领导要加强对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和投入, 并建立健全成本会计核算的相关制度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规范的成本会计核算内控模式, 落实会计核算责任制, 从而确保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实施。拓宽成本会计核算范畴, 建立多元化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为应对新形势下的成本多样化问题, 工业企业需要拓展成本会计核算范畴。按照全过程管理、全面控制的原则, 我们可以将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划分为, 研发设计成本、工艺选择成本、原材料及物流成本、制造成本、资金使用成本、质量控制成本、市场营销成本等。工业企业应该以将以上对象全面纳入成本会计核算范畴, 建立多元化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三) 强化会计监督机制。

在对工业企业工资费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当中, 主要的工作内容即通过车间劳资工作人员针对基层员工的出勤率、工时定额以及工时利用率指标进行详细审核, 在此基础之上实现对岗位工资以及福利待遇的合理调整。与此同时, 工业企业车间劳资工作人员还需要针对以上指标存在的偏差问题进行严格分析与研究, 及时明确原因, 并加以妥善处理。从而保证人工费计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三、结束语

随着全球化经济进程的加快, 对企业的成本会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标准。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与利润由息息相关, 同时而利润是每个企业关注与立足的核心, 因此怎样才能花费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是每个企业不断追求的核心。这就使得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管理的效率及标准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变得至关重要。

摘要:众所周知, 绝大多数的盈利性企业机构, 都以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为最终的奋斗目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自身的生产和经营密切相关。成本会计核算在节约成本、资金使用率和效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都有着加大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就当前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从而预防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在实际核算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郝福锦.新经济下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 4.

[2]温阿妮.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计量.2010, 10.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 篇8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控制,财务管理,探讨分析

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工作就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 关于资产的购置 (投资) , 资本的融通 (筹资) 和经营中现金流量 (营运资金) , 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现代商业环境正在经历巨大变化, 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卓越企业的内涵, 引导企业思考如何为顾客增加价值、构建新型商业模式、建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等核心问题,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企业管理, 尤其是成本管理正经历着深刻变革。

一、传统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广义上讲, 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价值牺牲, 它可以用货币单位来衡量。20世纪初, 当许多企业刚刚建立正式的成本核算系统时, 直接材料、人工成本等几乎占到产品成本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当时所设计的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系统主要针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这两大类成本项目;与此相反, 产能相关的成本由于仅占产品制造成本的较小比重, 企业往往将这类成本归入单一的成本池中, 并简单根据产品产量、机器小时等动因将其分摊与不同产品成本之中。因此成本控制的方法以减少开支和节省生产材料作为限制, 但是由于管理部门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 对于原料的采购价格一定要低廉, 不断压榨供应方的利润空间, 并且在劳动力报酬方面也尽量降到最低, 完全忽略了企业设计成本、市场成本、竞争者及员工工作积极性等方面因素, 只是纯粹地为了控制支出, 而不是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而去降低成本费用。现代商业环境变化对企业成本结构影响的基本标志是:在直接材料成本维护在一定水平的同时, 直接人工成本在制造成本中比重却大幅降低, 而产能相关的成本却大幅上升, 大量现代制造技术、设备的使用加大了产品中折旧成本的比重;同时, 为满足顾客的小批量、多产品等定制生产需求, 企业需要将制造设备、工艺流程等进行不断调配, 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机器调配、生产准备等作业并消耗相关资源。从企业管理要求看, 与传统制造技术及大批量生产环境相比, 现代企业需要更为准确、更具相关性的成本信息来帮助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定价决策、确定和分析产品或顾客等的成本, 以实现顾客导向下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可见, 传统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正在失去相关性, 它造成了成本信息扭曲, 也难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基础。如果不提高成本信息的相关性, 则成本管理就难以为企业竞争力提升提供管理基础。

成本管理责任没有明确好。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未能有效实施, 有的工业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没有对部门和责任人进行有效率的分工, 导致执行人完全不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到底是什么。并且在产品的生产阶段中各部门由于不清楚自己的责任, 造成直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失控;在管理服务阶段, 企业没有严格管理好差旅费和招待费等相关的管理费用, 使不必要的支出大量增加。

成本管理数据不及时。财会人员往往会为了达到企业管理层的需求, 利用会计报表来提供数据。因为企业存在业绩考核, 企业高层会要求会计人员对生产班组或者某个生产线进行详细的成本核算数据。但是这种考核机制有一定的片面性, 只能对已经发生的费用进行核算, 而无法进行追溯控制, 对过程成本控制于事无补。

二、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关系

自从国家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 财务管理就一直存活至今。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能够最大化地提高企业及股东所得的利润率, 为了渗入到所有企业的经济活动当中, 其利用了自己的所有价值形态, 综合管理了企业的所有资金。由于财务管理有较高的灵活性、涉猎面宽广、超强的社会性质, 具备了动态循环性和完整性, 被各大企业家及经济学家认作工业企业管理的心脏。近年来, 社会企业和经济学家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工业企业成本提出了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控制好工业企业的成本, 使其达成预期成本的限额, 学习并运用新对策。为了改变成本条件去学习新的对策和制度, 利用各种创新措施, 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最终使减少成本的方案成功。第二个观点就是完全忽略新对策的运用, 降低成本以达到工业企业的预期成本。然而上述两点都存在片面性, 因为其只谈到应如何减少成本, 观点太过狭隘。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应以最终能否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作为目的。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 工业企业的主要目标不能只是为了减少成本, 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将目标放在正确运用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处理好流动状态下的成本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将社会资源利用好。

三、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一) 财务管理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并且还是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财务管理内外环境息息相通, 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共同构成研究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发展的整体环境, 即理财环境, 或称财务管理环境。深刻认识和认真研究理财环境。从理论上讲, 有助于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性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规律, 塑造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 并围绕该目标确定一套与理财环境相适应的理财观念和制定一套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财原则、程序与方法;从实践上看, 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 选择和规划企业财务管理行为, 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二) 财务管理目标

人们从事财务管理实践过程中希望能完成的任务称之为财务管理目标, 制定了目标财务人员就有了工作目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揭示财务管理职能如何具体化为财务管理目标, 以及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内在规定性, 提供了一个相对标准的概念框架来帮助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行。

(三) 财务管理原则

管理部门通过学习和积累经验, 在对财务管理环境有了更加深刻认识的情况下制定的原则就称之为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它将已经形成的对财务管理的理性认识再返回到财务管理实践中去。根据财务管理假设和财务管理目标来采用财务管理原则可以更有效地做好财务管理。

四、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二者耦合联动的原则把握

为了能成功构建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这二者的耦合联动机制, 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几个原则:第一, 在团队工作的范围内细化成本的控制, 并保证成本控制指标具有动态性;第二, 企业成本控制应该将财务管理放在辅助的位置上, 并在资金上严格管控企业的专用性资产的采购;第三, 把资金使用论证优势发挥出来, 建立薪酬分配机制对企业组织资源有针对性的协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多数的工业企业都建立了专家团队, 目的都是为了做好成本控制和财务管理工作。

五、提高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 成本作业核算方法

在成本作业法推出以前, 社会上大中小各类型企业, 无论其生产规模如何庞大, 绝大部分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式, 此计算方式通常将产品成本分类成三个部分:产品生产支出、人工支出、生产物料支出。生产物料支出及人工支出同被归类于相关产品成本, 产品生产支出则因无法判断其所属何种成本对象, 被归类为间接支出, 产品生产支出无法直接算进产品价值中, 需先行计算总数, 至月底再按企业自身分配标准、运用分配法将其配入产品成本当中。此种方法所得的成本核算结果并不完全真实、相关。与此不同, 作业成本法则以作业为成本分配对象, 跟踪与产生生产相关的作业全程活动, 以各项作业的作业量及单独确定的分配率为依据, 分配归集共同成本, 有助于提高产品成本数据的相关性、真实准确性。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的核心用途在于通过信息提供, 服务或支持企业经营决策, 主要包括产品的本量利决策、产品的盈利性分析、产品的定价决策。

(二) 系统执行对价和购买物料管理

影响企业成本限额的条件就是产品生产物料支出的情况, 加大企业所得利润的重点就是要对企业购买支出做好合理分配, 根据情况适量地减少。首先必须先了解清楚市场再进行购买, 可以通过在互联网上搜集资料来确保该工作的质量。在确保其无质量问题的情况下, 在各个供应商之间询问同一类产品的价格, 通过比较选择合适的商家再进行压价, 而批量购买、大宗购买则需要使用竞标方式, 在竞标中, 各个供应商往往会为了成功竞标彼此间进行激动斗争, 竞标结束后企业即可得知此货物底线价格。综合上述, 比价有效的减少了企业成本, 提高了其所得利益。

(三) 将现代责任会计与预算结合

现代责任会计是一种拥有业绩量化、便于考核、职责清晰、责权对等等优点的内部控制体系, 其动作方式是将责任中心作为目标, 核算并考评其分工负责的经济业务。比如:我们按照责任会计的要求, 将某工业企业的财务预算中的某些成本项目当中除去无形资产摊销、折旧、税金及工资等九项支出之外的其它所有支出转换为内控责任预算, 同时将其全部分解, 分配到各基层单位及各科室。

(四) 全面预算管理

对企业的预算进行编制, 也就是将产品所得利润作为前提, 在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市场的基础上, 全面编制成本预算、利润预算、销售预算和费用预算等, 其目的就在于能够按照科学预算管理的轨道进行企业的各项活动, 对预算管理全面实施, 确保企业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六、总结

随着国家的不断进步, 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已经与工业企业息息相关, 社会正在全面发展, 工业企业要想在我国经济改革中有所贡献, 就必须处理好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的相关问题, 通过加强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必然能使其走出市场化甚至是国际化的局限。在短期内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已不再是现代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 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 最终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得以实现, 这才是现代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加强成本控制、使全部投入最小化能够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与先进成本控制方法是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唐晓宇.关于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2011 (12)

[2]张振沛, 王国栋.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成本管理[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04)

[3]郝福锦.新经济下的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策略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 (04)

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探讨 篇9

关键词: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0 前言

工业企业作为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独立经济组织, 从事的都是与社会需求息息相关的劳动并从中获得利益, 自负盈亏。 在工业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中, 固定资产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 占据着有形资产的重要份额。 一个工业企业管理水平的优劣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在对固定资产的分配和控制上。 所以, 如何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一直是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点, 也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简要总结了工业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然后分析了我国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并结合现状针对如何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议, 希望能为我国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参考作用。

1 工业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属于广义上的有形资产, 在工业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中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其中。 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提高工业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 做好对固定资产的登记、保管、维护和报损的工作, 帮助工业企业重新整合资源, 防止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看好自己的财产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根本。 其次, 通过固定资产的变卖、转让等方式加速工业企业资金周转速度, 提高工业企业的盈利水平。 最后, 做好固定资产的审批报验, 保证工业企业内部账目的合法性和清晰度, 降低违法的风险督促工业企业合法经营。

2 我国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1) 高层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 不管是工业还是企业, 大部分高层领导者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都不够重视。 自古以来商人经商一向重视直接利益的可观性, 现代经济活动也一样。 前期很多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增加市场销量源源不断的购置各种固定资产。 当金钱效益的目标实现之后, 部分固定资产可能报废或是折旧。 如果不遵循相关的处理程序就会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或是浪费。 这种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处理不当或是不重视往往会造成工业企业直接经济利益受损。

(2)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缺少威严。 在实际的工业企业内部管理中, 有的工业企业管理相对比较合规, 制定了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 但是这些制度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还存在很多漏洞和瑕疵。 比如制度中可能规定了如何做好对固定资产的登记和盘点, 却没有详尽的写明固定资产的划分范围, 这在执行起来的时候就会有理解偏差或是纠纷。 而有的工业企业虽然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 却不能保证后期执行的可行性, 很多条文往往形同虚设没有威严。

(3) 固定资产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受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的制约, 很多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都会闲置浪费甚至是流失。 具体表现在很多方面, 有的是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 有的是固定资产登记在册的与实际不相符, 有的则是对固定资产判断失误提前报废。 所有这些都会造成固定资产的极大浪费和流失, 直接有损工业企业的利益, 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而这些损失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通过提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是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或是直接规避这种风险。

3 工业企业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1) 完善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要想提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就必须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并附加各种奖惩措施, 切实保证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做到有制度可以遵守, 违背制度必须惩罚。 此外还应加强制定对固定资产的监督机制, 切实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每一个环节都受到制约和控制。

(2) 成立专门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小组并实名制负责

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工业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必可不少的工作。 要想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 包括采购、保管、报废、折旧和变卖等事务。 针对每一个工作环节必须实行实名制负责的制度。 这样不仅能增强岗位工作人员的紧迫感和认真度还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查找原因。

(3) 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固定资产的范畴本就属于财务的职能, 比如其中会经常提到净现值、折旧费等概念。 但是在很多工业企业都会误以为是综合科或是后勤等其他部门的工作范围。 这是对固定资产一种严重的错误认知。 工业企业要想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就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让他们实时掌握工业企业的财务状况、设备状况、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等等, 这不仅能保证账面上的工作符合审计要求也能让他们发挥专业素养提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4 结语

总而言之, 在工业企业持续有效的运行和经营过程中,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虽然现在我们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一定会得到实质性的飞跃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跃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12) .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 篇10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 我国企业产品在各国产品的冲击下,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并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的加快, 原材料价格以及人工等方面的成本大幅度提高, 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减少,企业生存愈发困难。受传统经济思想影响我国工业企业存在成本管理观念薄弱, 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得到一定的相关数据人为调节的现象也较为严重,获得短期利益同时造成企业长远发展动力不足,在如何应对外来商品的冲击、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企业长远发展动力的问题上, 成本控制成为企业所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 落后的成本控制观念和简单的成本控制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自身需求。

成本控制对于工业企业重要意义在于, 企业做好成本控制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有利的依据, 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 以及相对准确的产品定位,合理的预计目标价格。这样就可以在保证企业利润的同时大大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使利润空间有一定的可控性和预见性,增强企业生命力。

二、工业公司成本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材料采购阶段成本控制现状

目前工业企业, 尤其是中小规模企业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大部分依靠外部购进,外部采购占了相当大的成本。近几年来企业采购成本稍高于同期钢材市场价格, 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效益流失。

首先,企业根据所需要原材料的技术要求,以及综合价格来选择供应商,不同批次的产品大多供应商不同。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缺乏长久的工作关系, 无法得到更优惠的价格,另外,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很难得到材料供应企业的大力支持,对初级阶段的采购成本控制不利。其次采购部门负责对原材料的采购, 采购部门根据企业下达的生产计划来编制企业的采购计划, 与生产部门制定的需求计划和库存结合的不够紧密。

最后, 企业日常以邮件或电话询问的方式进行供应商价格的调查,在日常执行中,问询的覆盖面较窄且询价的供应商往往是不固定的,并不能做到综合对比。在确定供方资格时也存在任人唯亲的风险, 往往造成问价达不到理想目标。

(二)生产环节成本控制现状

工业企业对于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以实际消耗作为成本合算的依据, 以公司生产钢产品的不同品种作为核算的对象,将成本分配和归集到不同品种的产品上。根据公司成本控制有关制度规定, 生产部门领用生产资料时填写的领料单一式三份,生产领料部门、库管部门、财务部门各一份, 财务部门再根据领料单和生产工人直接人工费用相关数据进行成本核算等一系列账务处理,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都为直接费用, 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的有关科目中。以实际消耗入账,没有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

(三)产成品库存、售后服务成本控制现状

近几年来工业企业受经济下行影响, 产成品库存较大,公司的库存管理成本每年都有所增长。由于钢产品的特性以及体积等问题,所需存储面积通常较大,对于这个“寸土寸金”的社会仓储成本所占产品总成本比重越来越大,如果不加以合理控制,会大大增加公司成本。

企业采用厂家直接服务的方式进行售后服务。在接到用户报修后由公司直接派技术人员到被服务单位进行维护修理。技术人员到被服务单位后确定其存在的问题,将所需要的维修材料上报,公司会根据用户所在区域,选择最近的供货点尽快供货,再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售后维修服务,技术人员在完成修理后回到单位对维修耗用的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费用进行整理上报,对于上报的各项花费公司会进行邮件回访,接收到被服务单位回信后会将其打印,留档以示维修活动真实发生。在整个售后服务的过程中技术人员的权力过大,整个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

三、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供应商不稳定

现今, 当以企业为主的经营理念转为供应链为主体后,单一的企业成本控制也逐渐向供应链控制转变,其主张突破彼此间的买卖关系, 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分享数据信息,实现合作共赢。而该公司恰恰缺乏这种稳定的供给关系。不稳定的供应商关系降低了企业的议价能力,尤其在货款支付方面商议余地较小,并且很难在货款支付期限上获得更多优惠, 这样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情况下, 公司在采购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损失。从企业材料采购现状来看不稳定的供应商关系大大增加了企业生产风险。

(二)询价机制不健全

工业企业在物资采购定价方面往往采取询比价采购的方式,其目的是为防止企业采购价格混乱,降低采购成本。而就目前采购询价的现状来看,公司采取电话或邮件问询的方式单一,而且电话询价不存在双方书面凭证,可操作性较大,不利于对供应商报价的控制。询价选择供应商的不稳定也是询价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缺乏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

工业企业目前所采用的是以实际耗用计量成本的方法,只是单单的将实际耗用计入成本,缺乏对成本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对于成本耗用没有明确的标准,实际耗用的生产成本节约和超支没有比较,实际的耗用就是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提高生产部门的节约意识, 容易造成生产成本不稳定和生产浪费等问题。

(四)售后服务流程不合理 、售后服务成本控制不严格

工业企业在进行售后服务时,维修人员权力过大,缺乏有效的维修费用监管体系,售后服务流程不健全,工业企业往往采取事后上报制度, 由于是事后上报无从进行验证, 服务费用也只能根据维修人员和被服务单位开具的票据来确定。简单的邮件回访并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用户使用产品产生的问题有轻重之分, 而维修人员上报的问题又无从验证,在这种有利可图的情况下,程序的漏洞可能会被一些人利用,扩大维护问题,在公司免费或存在优惠政策的制度范围内,从公司谋取维修差价,加大了企业在售后维修时维修成本浪费的风险。

四、工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与供应商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找到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契合的供应商。供应商的选择应主要从之前合作关系良好,信用程度高的企业中筛选。并对筛选出的企业进行考察,对其经营风险,供货能力实行综合评估。必要时要求提供有关的生产数据,对供应商的生产成本进行合理估值,保证企业的采购成本。在确定合作关系,完成合同签署后,为企业正式确定长久合作的供应商建立供应商档案。每个企业对应唯一的供应商档案编号。供应商档案在审核无误后归档,交由档案部门管理。企业采购时必须在存档的供应商中选择, 这样既是对签订合同的供应商负责也是对企业自身负责, 在彼此利益都有保障的情况下,长久的合作关系更容易建立。潜移默化中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良好合作状态, 面对突发状况时强强联合更容易规避风险。从长久来看稳定了材料供应和获得合理的价格保障, 减少原材料市场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冲击,为企业生产提供一个稳定的后方支持。

(二)综合制定采购计划

生产资料供应商确立后, 要有合理的采购计划才能达到控制采购成本的目的。编制采购计划时首先要求生产部门提供明确的需求预算, 对于这个需求预算要求生产部门必须结合销售部门的销售预算以及现有的产成品库存情况编制,保证所提供的数据科学合理。将可用于下一生产阶段的物料、物资与生产部门所提供的需求预算相结合,现有库存可以满足的物料需求,应当从需求预算中扣除,以此确定生产需要的物资种类和数量。避免材料存储过多造成的资金成本占用。采购计划按年度、季度、月度编制。由于钢材料采购成本较大的问题应将年度,季度编制好的采购计划在审核无误后交由财务部门安排采购资金。

(三)完善询价机制

在询价的问题上首先要求采购部门设立专门的询价人员,并由财务部门和生产部门各派一人进行监督。公司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后,材料采购询价时,应在建立合作关系的供应商之间进行筛选, 每次询价的对象不得少于3家, 当特殊材料必须从某一家供应商中购进时必须由公司派专人监督, 当其提供的报价高于市场价的百分之五时,询价的范围可不仅限于现有的供应商中。由于钢材料体积大, 重量大的特性在询价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域的问题,采用就近原则减少运费,询价结束后由负责人出具询价报告,交由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批,组织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确定最后的材料供应商。

(四)避免产销脱节问题、减少库存成本

任何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都要面临库存的问题,库存本身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在这种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进行合理的规划。按计划生产,以销定产。从而减少库存商品的积压,提高库存商品的周转率。企业的库存量减少,仓储所需的场地费用,库存管理费用以及存货废弃损失和损毁维修费用等都会大幅度下降。从而实现减少库存成本。企业库存成本减少不仅使产品成本下降, 同时还能节约大量的流动资金, 增加企业的投资机会。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规范售后服务流程、控制售后成本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 篇11

1.工业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对象及关系

1.1核算与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做得好,才能够实现成本会计管理的高效实施,反过来,成本会计管理的高效又直接促进了核算工作的做好。工业成本会计核算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和依据,使得管理决策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准确无误。成本会计的管理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发现不足加以规范核算行为,使核算顺利落实。正是核算与管理之间的这种相辅相成的作用关系,使得工业企业会计的核算工作在实际生产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为生产的有序化带来更大的益处。

1.2概括来讲,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对象一般可分为五部分:

1.2.1工业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

工业企业的终极追求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为经济效益的好坏是衡量企業整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从经济学角度讲,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是成反比的关系,即成本越低则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高,反之成本越高则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降低。所以,一个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严把生产成本关,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很重要。

工业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需要掌握企业生产各类产品将会耗费的成本金额、构成结构,包括各项技术改造措施、专有技术与专利权的应用效果,作为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参考,并以之来分析生产成本的高低对当前和今后的企业利益的影响。另外,行政管理部门需了解期间费用、管理费用等信息,了解每一笔经费的去向和用途,了解在产品销售中包括广告费以及包装费等各种费用的支出和使用情况,作为做出管理决策的依据。

1.2.2 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

工业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包含的工作部门比较多,具体又分为工程、车间等均属于其管理的范畴。生产管理部门处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最基层,是企业产品生产的关键部门,构成了工业企业成本的核心。构成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如生产原料、工人工资等费用是企业生产部门直接负责和管理的,他们要按照成本会计提供的相关信息,做好产品生产成本的登记、审核,根据生产实际尽力减低生产成本,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1.2.3 工业企业的基层生产单位。

工业企业基层生产单位主要包括各个生产工段和生产班组,它直接的管理各种生产材料的使用量和费用,同时也是生产工人领取工资的工作部门,是直接与资金打交道的单位,所以这些单位是发生材料费、人工费的中心,也是企业的责任成本核心。成本会计要细化基层部门的各种相关经费,为整个公司生产运作的成本核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4 工业企业的内部工作人员。

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每个工作人员最关心的问题,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经济利益。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都实行责任制,企业员工势必关心其消耗的生产成本。因此,成本会计应该及时向工作人员报告相关的生产成本信息。

1.2.5 其他相关部门。

在企业的内部,不能仅仅拥有成本会计工作部门,还应该有其他相关的分支单位。成本会计与其他部门是密不可分的,例如对于企业的半成品、在产品,企业的成本决策、控制等都需要成本会计提供相应的会计数据。

2.新经济形式下工业企业成本会计体现出来的一些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在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式下,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有很多新的挑战,暴露出一些问题。

2.1成本控制观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常以节约为标准,重点强调缩减费用开支,对成本效益关注不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种观念还算适宜,因为那种经济环境中工业企业降低成本开支,不用顾忌产品质量的变化,会达到利润增长的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如果工业企业扔坚持那种旧观念,一味追求成本的节约,就造成产品品质下降,在竞争中失去市场,非但不能带来利润增长,相反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2.2成本会计核算范畴未及时拓展,不能适应企业成本多样化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环节的成本在工业企业的运营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如果再坚持计划经济时代只重视生产制造成本的思路,不及时拓展成本核算范畴,会极易导致企业管理决策失误。

2.3成本会计核算方法需加快创新,以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

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工业企业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才能在竞争中立足、发展。更重要的一点事,工业企业在重视研发投入、重视技术进步的同时,更应该重视会计成本核算技术的改进,使其跟上企业技术进步的需要。以先进的成本控制管理方法,巩固和提高企业的优势地位。

3.提升工业企业会计工作水平的方案措施

3.1转变成本控制观念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是工业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应该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要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及合理性,把握好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既要有效的降低成本,也要不断地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产品销量,寻找投入和产出的最佳利益平衡点,为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成本会计要在运用成本效益观来为产品研发、技术改进及市场营销提供决策支持。

3.2拓宽成本会计核算范畴

新经济形势下成本多样化日益突出,工业企业必须不断拓展成本会计核算范畴,才能适应形势发展。按照全过程管理、全面控制的原则可以将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划分为:研发设计成本、工艺选择成本、原材料及物流成本、制造成本、资金使用成本、质量控制成本、市场营销成本等多个方面。工业企业应该以将以上各个方面都纳入成本会计核算范畴,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为工业企业的生产提供支持。

3.3改进成本会计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在加快技术进步步伐的同时,应该改变传统的手工式的成本核算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与方法提升成本会计工作水平,特别是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处理及自动化系统,实施会计电算化,是一个非常有效和必要的手段。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积极开发或引入先进的成本会计信息自动处理系统,归集处理、综合分析各类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及时提供相关会计信息。

3.4提升会计人员工作水平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 篇12

(一) 工业企业生产控制部门

生产控制部门是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对象, 其主要包含工厂、车间等等组织和控制生产过程的部门。生产控制部门位于工业企业第一线, 其承担着产品生产制造职责, 较为熟知产品的各项耗费方式, 所以, 工业企业对生产控制部门进行成本核算, 有助于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提升工业企业经济利润。

(二) 工业企业内部员工

员工作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执行者, 有权及时了解各项生产耗费情况, 同时, 工业企业各项生产耗费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员工的自身利益, 因此, 工业企业应将内部员工列为成本核算的主体对象。

(三) 工业企业行政控制部门

工业企业往往将自身的经济效益作为评价工作业绩的标准和依据, 而在诸多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中, 其中以成本费用的影响力最为显著, 因此, 工业企业必须全面把握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费用支出状况, 加强对行政控制队伍建设, 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降低产品成本;另一方面是工业企业行政部门应着手于产品生产耗费金额及其结构研究, 掌握各项产品生产技术, 之后, 不断引进新型的先进技术, 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 同时, 对各项行政部门的考核实施工作奖惩, 切实提升行政控制部门考核工作的高效性。

(四) 工业企业基层生产单位

基层生产单位是工业企业最基本的责任成本中心, 该生产单位承担着人工费、材料费的发放与控制, 因此, 工业企业将基层生产单位作为成本会计核算的主体对象, 有助于为工业企业控制者决策提供完整、及时以及准确的成本会计信息。

二、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成本指标分解不到位

成本指标的分解, 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虽然部分企业一直在做, 但指标制定很粗糙, 没有认真的去分解, 更没有和奖惩挂钩, 所以只是流于形式。采用的具体做法就是用行政手段, 从上往下下达指标, 要求各分厂在上年实际成本的基础上, 次年要降多少, 给出一个成本降低率的指标。由于这个指标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 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效益差的问题。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成本指标分解无法实现与市场接轨, 不可能分解到位。

要对成本指标进行分解, 就需要确定企业的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的制定方法实际上就是用每种产品最具市场竞争力的销售价格扣除目标利润后的结果。目标成本一经确定, 怎样保证目标的实现对分厂和各处室来说是一个大问题。这一难题的解决不能只靠空想。应该设法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进一步明确责任, 层层分解指标并进行落实。用这样的方法来调动全体员工人人当家理财的积极性, 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二) 考核不严格, 奖惩兑现不到位

一般工业企业对各分厂的考核注重合同履约率和产值, 成本指标虽然也有考核, 但因为成本指标定的偏松, 各分厂感觉不到压力, 在奖金分配中所占比重又小, 考核不严格。

三、加强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 转变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理念

对于传统的成本控制而言, 其过分的降低产品成本, 忽视了产品的质量, 没有正确把握“产出”与“投入”, “花钱”与“省钱”之间的关系, 使其工业企业虽能够获取到短期利益, 难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因此, 现行工业企业应打破这一糟粕观念, 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将各项成本控制活动建立在成本效益观念的基础之上, 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将实现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作为作业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 作业成本控制喜爱, 应将作业划分为“不可增值的作业”和“可增值的作业”两部分, 工业企业在实施以上两部分时应将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作为最终目标, 在成本控制时, 不仅需要注重制造成本和销售成本相关问题, 而且还需要充分认识到设计成本的重要性以此, 不断提升工业企业产品加工效率和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

(二) 降低资金成本, 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和收款速度

首先, 工业企业运用制造业新型成本控制模式, 该模式下, 基于工业企业定单信息由专门的人员负责, 所以, 应收账款子定单也需要由专门的人员负责, 当工业企业明确各人员职责时, 应对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 即其工作业绩直接与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 以此, 可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自主性, 进而, 起到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和收款速度的作用;其次, 杜绝应收账款。工业企业实行应收账款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金风险, 若工业企业树立起自身的产品品牌和信誉, 则可以撤销应收账款, 实现销售的同时收回货款, 同时, 工业企业可依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 对其进行预收账款, 营造工业企业与消费者双赢的良好局面。

(三) 降低库存成本, 实现“适时制”生产

“适时制”生产是一种新型的生产系统模式, 该模式是指工业企业依据客户所提出的产品要求, 由后向前合理安排生产任务, 并将生产划分为两个工序, 前一生产工序需严格按照后一生产工序的要求开展生产, 而后一生产工序需严格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生产。同时, 工业企业运行制造业新型成本控制模式时, 应结合“适时制”生产对各项产品生产进行成本核算, 进而, 最大限度上降低库存成本。

(四) 全面落实作业成本差异分析

作业成本事后分析是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 其主要是指对已经发生的各项作业成本和预先估计的各项作业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之后, 全面挖掘出引发作业成本差异的原因, 从而, 有针对性制定相应措施, 以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同时, 工业企业在进行作业成本控制时应实行定期报告制度, 及时将生产经营中的事前预测情况、事中控制情况以及事后分析情况上报企业相关部门, 由相关部门编制为作业成本报表, 并制定出更好的标准和措施, 推进工业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桑振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如何强化核算单位财务控制[J].财经界, 2010, (09)

[2]周彩节.浅析会计集中核算与单位财务控制的关系[J].技术与市场, 2010, (08)

上一篇: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下一篇:高速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