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共12篇)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 篇1
一、生产成本控制内容及方法
(一) 生产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
1. 事前成本控制
事前成本控制是影响产品成本的关键因素, 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成本, 工艺成本, 开发成本, 采购成本, 生产组织模式, 材料定额和工时定额的编制等。产品正常生产前合理控制好事前成本可以更好地节约开支, 提高效率,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这项事前控制方式基本上决定了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总体水平。
2. 事中成本控制
事中成本控制是影响产品成本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主材和辅料的限额领用、人工成本和能源动力的消耗、生产过程中物料流转费用、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部门等制造管理费用的支出。企业成本目标的实现和产品设计方案的有效贯彻实施与事中控制过程息息相关, 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成本控制的核算信息做到及时, 做好每个细微环节的管控。
3. 产品流转中的成本控制
包括产品外包装、货运、宣传促销、销售市场开支和售后服务等费用。目前许多企业为了强调加强企业市场导向, 采取各种促销手段而忽略成本增长, 从而抵消了利润增量, 所以销量增长的同时要考虑成本分析。
4. 事后成本控制
事后成本控制统称为过程控制或反馈控制, 实际上就是对产品实体形成过程和经济事项实际发生过程的控制。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 要将在发生的成本与目标成本、定额成本与费用限额等进行对比, 将偏离情况及时形成信息, 反馈到职能部门、责任部门或决策部门,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巩固成绩、克服缺点、节能减耗。
(二) 生产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1. 指标分解法
可以将综合指标分解为具体指标。可以按项目、部门分解, 也可以按不同产品的品种和某种产品的不同生产步骤或产品组成构件进行分解, 如果更细致一点, 还可以按各个细化生产环节进行具体分解。
2. 预算控制法
预算控制涵盖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通过编制和检查执行情况, 可以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 并采取改进措施。由管理层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 各单位组织实施, 并由相关部门负责监督执行, 主要环节包括:确定预算的标准、程序, 编制和审定预算, 指标下达和责任人落实, 执行的授权与过程监控, 差异的分析和调整, 业绩考核和奖惩。
3. 定额控制法
根据产品工艺技术水平、生产流程和产品构成制定不同品种产品的单件消耗定额、工时定额等。实行定额控制的办法能排除各种偶然性和意外情况, 可以作为评价业绩的尺度, 成为督促员工努力争取的目标, 具有激励性, 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二、生产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者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1. 管理者的成本控制观念落后
目前, 随着经济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没有意识到成本是一个全程管控的概念。成本控制的过程仍停留在生产过程, 重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流程设计, 在生产流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成本控制中心的划分, 并依据成本控制中心进行责任划分, 确定各生产环节责任中心、确立中心权利划分及制约机制的制定, 把成本降低的着力点放在对生产成本的单一控制上, 忽视了事前的项目调研、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和事后的成本分析等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2. 员工素质不高、成本控制意识薄弱
部分企业由于规模小, 制度弱, 随意性强, 薪酬不合理, 难以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员工, 导致员工技术差, 管理经验不丰富, 成本意识弱。再加上企业培训制度不健全, 技能得不到提高, 没有成本控制理念, 对先进的计算机生产工艺技术, 不能有效地利用好, 同时也不能正常贯彻管理层下达的先进成本管理思路, 造成企业整体生产经营落后, 资源浪费, 直接影响成本控制的实行。
(二) 企业采购、领料方面的问题
1. 采购及供应商管理方面的问题
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 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 可能导致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供应商选择不当, 采购方式不合理, 招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 授权审批不规范, 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 出现舞弊行或遭受欺诈;采购验收不规范, 付款审核不严, 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2. 生产及领料方面的问题
在生产成本控制环节, 存在没有考虑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和当前库存等因素领用材料过多或者短缺, 直接导致存货周转成本增加或生产中断出现误工现象。在生产过程中材料发出和领用管理机制欠缺, 相对减少了材料耗用的限制和控制, 增加了材料的浪费现象, 加大了成本和提高了废品概率。
3. 企业人力成本方面的问题
目前部分企业存在生产员工缺乏或者过剩, 结构不合理, 开发机制不健全, 员工的激励约束制度不规范、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不完善, 培训不到位, 可能导致人才流失, 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商业秘密泄露。
(三) 企业生产成本缺乏市场观念
部分企业很少考虑到外部市场、顾客需求和同业竞争等因素, 市场变化预测不准确、销售渠道管理不当, 客户信用调查不到位。盲目地加大生产力度通过提高产品产量来降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 反而导致销售不畅, 库存积压, 经营难以为继。企业利益受损, 成本加大, 利润降低, 这种失真的市场观念使得预期的成本控制目标的出现误区难以实现。
(四) 成本控制目标制定不科学、缺乏全面长远意识
现在许多企业没有从长远的全面发展方向制定成本控制目标, 缺乏明确的成本控制目标或成本控制目标制定不到位, 可能导致企业盲目控制成本, 难以形成的成本竞争优势, 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由于主观原因频繁变动成本控制目标, 可能导致资源浪费, 甚至危及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没有根据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技术进步、行业状况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对成本控制目标作出相应调整。
三、企业加强生产成本控制的措施
(一) 建立成本控制机制
加强产品生产成本控制, 提高生产效益, 需要建立适宜的成本管控制度和落实各项控制措施, 主要有:
1.企业管理决策层的成本控制。制定可行的成本控制目标。根据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利弊不断改进目标方案;对各项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实行奖罚措施。并据此加强成本分析, 更好地完善下期的目标成本和控制措施。
2.职能与监督部门的成本控制。根据成本目标和实际生产情况落实各项成本控制措施, 跟踪和监督各部门成本控制的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上一层报告。
3.操作执行者的成本, 将各自成本控制在目标成本的范围以内。严格按照成本目标方案降低各项成本和费用支出。最终形成人人都主动去控制成本的良好局面。
(二) 加强材料成本领用控制
对产品的各种材料领取、使用加强管理, 要采取限额领料单和严格审核发货相结合的办法, 加强材料使用管理工作考核。主要从管理创新、节能降耗、定额消耗执行是否到位、查出的问题是否及时整改等方面进行考核, 目的是促进各部门合理规范, 减少材料损失浪费。
(三) 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将实用性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控制中, 可有效地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利用EXCEL电子表和财务软件等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控制, 并实施监控分析。
(四)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 可以减少单位产品的生产人工成本, 同时可以提高产品产量。设备利用率的提高, 定期内可以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 减少产品的能源消耗, 提高产品数量, 单位产品的分摊的折旧、水、电等费用必然降低, 从而使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 实现规模效益。
(五) 注重企业技术管理工作, 促进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等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消耗, 提高成本控制效果。通过科学的生产规划与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设备闲置造成的成本增加, 降低企业的综合生产成本。
另外, 在进行生产消耗定额制定时, 生产型企业必须以自身设备情况、人员操作水平为基础进行消耗定额的制定, 以此保障定额的是影响, 避免过高或过低定额带来的成本控制实施困难, 促进成本控制的实施。
四、结语
要搞好企业的成本控制, 切实确保成本控制的有效发挥, 企业必须要紧密围绕生产基础、市场信息、管理环境, 提高各部门的成本管控意识, 协调成本控制工作的更好开展, 确保成本控制贯穿在企业各项业务运营的全过程。同时对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或发现的问题, 要加以重视, 并及时给予解决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成本管理控制确实发挥实效, 促进企业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2013
[2]赵霞.浅析企业成本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7)
[3]秦帅英.浅议企业成本控制[J].冶金财会, 2010 (6)
[4]龚建林.浅析企业成本控制方法[J].职业时空, 2010 (8)
[5]赵莉.浅析企业成本控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 篇2
×年×月×日,×××领导率领集团部门一行×人前往大宇公司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听取了公司总经理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总监的工作报告;查阅了财务报表、会计凭证和采购、供销合同等有关资料;了解了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有关会计制度、机构和人员设臵、职责等方面的情况;我们认为,公司现有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管理机制灵活、简单、有效;但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管理上比较薄弱和不足的地方,现将我们认为存在的薄弱和不足及改进建议提出,供参考。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现状
企业前身为民营企业,从1993年起致力于钨系列产品的生产开发。×年×月被×集团并购,×集团持股60%。公司总部设在赣州,生产车间设在赣州120公里的成南县;公司内设5部1室和四个生产车间,从业人员200人。
产品是以钨为主要原料的硬面材料,主要品种有四个:铸造碳化钨粉、碳化铬、结晶钨、喷焊料;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为1000吨/年。
产品80%出口,产品品质已被国外主要厂商认可,产量具有一定规模;目前正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产品在业内已具备相当的影响力和地位。
(一)财务状况
截止×年×月末,资产总额28600万元,负债总额15500万元,资产负债率54.2%;所有者权益23385万元,其中:实收资本22000万元。速动比例为0.75:1,偿债风险增大。
(二)生产经营情况
受金融危机影响,产量逐月呈下降趋势,由最高的1月份为110吨,下降 1
至最低的5月份为45吨,主要是因为国外市场仍处低迷,订单少,预期短期内难以回升。
今年1-5月份产品销售量477吨,营业收入13351万元,利润总额120万元。
(三)公司内部管理流程情况
1、管理制度基本健全但简单,建立了部门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明确了业务工作程序及合同会审制度,但实际运作透明度不够,执行力度不强。
2、帐务处理规范,能按集团统一要求规范财务核算,账目清楚,但在公司的费用审批、资金支付等主方面没有执行联签制度。
3、合同齐全,合同条款基本符合法务和营销合同要求的内容,尤其是合同中对付款条件和合同的诉讼地的约定符合公司的利益。但合同审批程序不规范,缺乏监督制机;合同会审制度有但未有效执行,没有合同会审原始资料,部分合同签订程序不到位,部分合同仅盖合同章而没有合同签订人签字;设备、原料等物资的采购未按照规定的招标或比价采购的程序实施采购。
4、基础管理工作相对薄弱,基础资料欠缺。如产量没有原始记录、没有统计台账,没有生产统计人员,各班组不清楚当月的产量和原料消耗,产品产量采取月末库存量加销售量倒推计算;计量、检测没有贯穿到生产流程各环节;营销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基础资料缺失,不能提供完整的购销台账和付款回款明细台帐及与回款付款周期有关的应收、应付账款表;尚未建立各项资料的备案制度。
5、未明确财务总监岗位职责和营销副总岗位职责,未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对公司生产经营缺乏知情权。
二、基本评价
1、班子成员勤奋节俭。领导班子工作勤奋努力,作风俭朴,身体力行,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有一支年轻化、知识化的营销团队,市场开拓效果明显,已发展销售客户70余家,拥有很好的营销网络。
2、管理力量薄弱。总经理既负责公司的生产、技术、技改、人事等工作,又负责原材料、设备和产品的定价、采购和销售。
2、产业布局不合理。生产指挥中心远离生产地,不利于生产指挥调度,也不利于生产现场管理和对生产流程进行有效监控;交通不便带来运输成本增大,优惠电价使高能耗铸造碳化钨生产具有的成本优势正逐渐递减。
3、缺乏技术骨干。新产品技术是通过咨询,并靠自行消化而来,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实力和研发能力,产品仍以传统铸造碳化钨为主,新产品的比例不大,在技术上处于“跟随者”;产品工艺装备的技术门槛不高,产品已严重同质化,利润空间狭窄。
4、产品质量不稳定。公司无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工人多是附近农民,流动频繁导致生产工人责任心不强,质量观念意识淡薄,现场管理职责不明,产品检验水平有限,产品常出现质量问题,再加上产品种类多且零乱,容易造成交叉污染,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由于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所实施的调研范围有限,不可能全面了解公司所有的内部控制,提出的改进建议仅是我们注意到的,不具全面性和完整性。有些管理建议是当前要完善和建立的,有些是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公司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我们提出的工作建议, 结合企业的发展分步进行完善,最终建立健全符合江钨博大公司规范统一的内部控制管理体制。现就我们关注到的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企业基础管理
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我们认为,公司的财务管理和基础台帐以下几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1、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部门的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过去的记账、算账和处理会计凭证、填制各类报表以及应付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的事务性工作上,要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财务部门要从这几方面来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1)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公司5月末存货3381万元,财务部门要会同生产部门想尽办法逐步压缩和消化库存,避免资金呆滞和形成潜亏;要准确、及时地核算应收账款并定期核对,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
(2)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和控制。一要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立即入账。二要对于财产物资必须采用永续盘存的方法,随时反映其收、发、存情况。
(3)加强成本控制和财务风险防控。要提高生产工人的成本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从配料第一道工序开始,严格按配比进行生产;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通过“产出”和“投入” 对比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分析影响成本变化的可控和不可控因素,杜绝浪费现象和质量问题;公司目前的速动比率较低,偿债能力差,要注意防范风险。
2、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基础台帐
(1)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和部门岗位职责建设,明确财务总监、营销副总、部门经理、业务人员岗位职责。
(2)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建设,建立健全各业务部门的原始记录和各种台账,特别是要建立车间日产量统计台账,目前公司产品产量以月末盘点倒推全月生
产量,即采用实地盘存制,不符合统计法要求,要改实地盘存制为永续盘存制。
(3)进一步规范营销工作,完善业务操作流程、合同审批程序和合同的建档归档工作;健全和执行物资采购中招标或比价采购的操作程序;制定年、季、月营销计划;建立购、销客户的管理及评审制度。
(4)完善生产报表系统建设,健全生产日报、月报制度。
(5)加强计量、检测和化验工作,从原材料购进、生产投入到产品产出、入库、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有相应的计量、检测、化验手段并记录准确,确保分析数据的可靠,提高检验水平,找出产品质量原因,稳定产品质量,确保公司的信誉和效益。
(二)加强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是否高效、规范、有序,对公司未来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认为应当适时改进现场管理和加强质量管理,以提升公司的生产管理水平。
1、改善现场管理
通过初步接触与了解,我们感到公司当前生产机构的设臵、岗位职责与管理流程还存在不足;与企业的预期发展相比,目前的生产队伍及管理体系明显薄弱;企业主要领导者担当着生产一线管理人员的角色,这在企业发展的初期和企业规模较小阶段是可以理解并不失为实效、合理的。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生产能力成倍增长时,这种创业者事必躬亲的做法就显露出其弊端且难以支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将成为阻碍公司发展的瓶颈。通过对公司生产现场的走访我们看到,公司的生产现场管理总的来说是比较粗放的,在交流中我们发现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就需要
公司拟定出具体可行的现场管理方案,着眼于通过培训一线生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来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生产管理队伍,制定合理、高效的生产流程和科学、实效的管理制度提升公司现场管理水平。
2、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命运,由于公司没有工程技术人员,现场管理力量薄弱,加上员工责任心不强,质量观念淡薄,对出现产品质量后果认识不足,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没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因此,加强公司产品质量管理刻不容缓;做好产品质量管理必须要有“全员参与”的理念,我们认为应从这四个方面来加强:一是强化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并签订“质量责任书”;二是通过宣传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强调人与产品质量的关系,使人人明白每个人工作不到位,如:操作人员未按规程操作,生产现场环境维持不到位等等,都可能导致产品的不合格;三是制作“警示”牌,引起相关人员重视;四是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实行动态监管制度。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很薄弱,我们认为公司要在吸纳多种文化和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建立自已独特的企业文化。公司领导班子要在统筹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矛盾平衡点上,进一步明晰公司的战略发展定位,确定公司的产品和市场策略,建立符合公司发展、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一要收集分析行业信息,明晰发展规划和企业中长期定位;二要用公司发展的愿景和企业文化吸引、培养、留住和激励人才;三要探素实行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四要着力培养技术骨干,提高研发能力。
(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1、要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管理规范透明的运行
机制;建立合理的企业组织架构,比如:高层管理职位设定、中层管理职能部门设定、基层管理功能部门设定。
2、完善财务总监的联签和知情权制度,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3、加强集团各部门对公司进行业务的指导、服务和监督。
(五)要抓制度落实
抓制度落实是制度建设的关键所在,要从四个方面抓制度落实:一是制度本身要到位,没有规矩不成方园;二是认识要到位,制度不是写在纸上,谈在嘴上,挂在墙上,而是要实实在在落实到每项工作的每个环节;三是管理要到位,制度管理缺失,必然导致执行不力;四是监督要到位,有了制度,有了明确的责任和责任人,监督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最后一环,没有监督检查,制度必定是形同虚设。
以上基本情况和建议,是我们基于对江钨博大公司有限的调研范围形成的,不具有全面性。加强企业管理带来管理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管理成本,如何在效益和成本二者间取舍,是江钨博大公司需要运用专业知识权衡眼前和长远利益,统筹规划。从长远看,加强管理是永恒的,管理薄弱带来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必然导致人才缺乏,从而带来产品创新不够,市场竞争力差等等一系列弊端。
管理不能照搬,要去粗存精;管理和被管理是博奕的双方,但又是根本利益的共同体,关键是如何找到结合点和平衡点;江钨博大公司可以在这些方面作些探索,我们的愿望就是最终能树立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长远的现代管理理念。
试析工业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 篇3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管理
1.成本管理在工业企业发展中的必要性
1.1成本控制的意识薄弱
许多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意识比较淡薄,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行动上也不可能将成本控制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来实施,这必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1.2成本控制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
成本控制的实施需要用制度来保障。但目前而言很多工业企业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有的企业即使制定了类似的规定,但并没有严格的执行,严重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这对企业的成本管理非常不利。
1.3企业成本控制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过程成本控制的需要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成本忽视了其全过程的控制,不能满足企业实行全过程成本控制的需要。有的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却忽视销售过程的成本控制,有的只注重投产后的成本控制,却忽视了投产前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2.现阶段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现状
2.1现阶段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1成本管理观念狭隘
狭隘的成本管理观念在于以企业是否节约成本为依据,片面地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可以归纳为减少支出、降低成本,这样直接造成了成本管理工作推动缓慢。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经济效益始终是企业管理追求的首要目标,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应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观念向现代效益观念转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企业管理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向市场提供质量尽可能高、功能尽可能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力求使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2.1.2成本管理方法的滞后
尽管我国一些企业引进了先进成本管理方法的试点,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整体上讲,成本管理方法依然滞后,仍然有超过50%的企业使用品种法,41.5%的企业使用分步法,其中使用平行结转法的达到22.9%,使用逐步结转法的达到16.8%,这些传统的成本管理过分强调采购的价格低廉,往往忽略了企业设计成本等方面。
而当前新的生产方式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因为购买者的偏好并非完全相同,随着生产的发展,购买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厂方设计并生产自己最满意的商品,厂方 也可以高效益保证购买者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一条生产线上可能只有几台相同甚至是没有两台完全一样的产品。这样的生产方式将适用于分批法计算成本。
2.1.3缺少健全的成本控制机构
大多数工业企业目前都是由财务部门来负责,缺乏进行成本控制的组织体系,导致管理控制与实际工作脱节。为了更好的配置资源,不少工业企业将部分工程分包出去,导致工程施工建设过分分散,成本控制标准无法统一,资源浪费严重。另外还有的管理者单纯认为成本控制主要存在于施工阶段,致使忽视了对决策、设计阶段的费用开销,造成前期大量的资源浪费。
2.2关于企业管理问题的控制分析
2.2.1抛弃成本控制的“最佳主义”
抛弃过去一味强调重物力成本而轻视人力成本的旧观念,也就是抛弃成本控制的“最佳主义”,抛弃成本必须最大化节约的狭隘观念,必须把人力资本管理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到全员全过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核心,管理者总是把人看作是管理的主体,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人的劳动潜力和全部智慧发掘出来,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有利于减少劳动损耗,最大程度控制生产销售等环节中的成本,并使企业的资产快速增值;有利于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一味追求物力成本的节约则很可能忽视人力资源,把人置于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中,以至于权力的滥用造成人力资源的流失和士气的损害。
2.2.2建立以ERP为中心的现代成本信息处理系统
企业的ERP系统开发应以成本管理系统为中心,成本管理系统建设的目标是:以作业为动因,以预算成本为基础,依托责任会计和标准成本制度框架的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体系。ERP系统的运用对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体化运行,改善管理效率,建立自己的效绩系统以及持续改善企业管理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设计、运用好ERP系统中的成本子系统实现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改变了以往企业成本控制缺乏计划性或者有计划而不能适应现实变化的情况,改变了企业不能从整体上获取成本信息的局面,实现整体成本控制。
2.2.3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结构
建立健全的系统成本控制结构,包括项目成本核算、分析、考核制度等,实现对成本支出的各个环节有效的控制。控制项目一般着重于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费用。成本形成过程包括产品投产前、制造过程中和流通过程中。成本费用包括原材料费用、工资费用、制造费用、期间费用。控制项目完成后,对项目成本进行全面分析,建立项目成本管理档案,并将分析得到的信息反馈到超前成本控制阶段,为以后的成本预测和成本过程控制提供可靠的分析资料。对成本控制的效果要建立考核制度,最普遍的就是建立责任成本制度,通过成本预算和设定考核指标作出评价并完善相适应的奖惩制度。
3.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业化企业成本管理
3.1加强成本控制观念
树立全员成本管理观念。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教育,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变少数人的成本管理为全员的参与管理。
3.2建立健全的系统成本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的成本控制系统它是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系统工程,是企业全体员工的事,需要一个完善的控制体系,这个完善的企业成本控制系统包括成本控制的组织系统、企业信息系统、企业考核制度和企业奖惩制度等内容。
成本控制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得先划分各个责任中心,再根据企业战略和总体目标,来给定各个责任中心应当达到的成本、费用控制目标,简单地说就是企业成本费用预算,这个预算应当根据各个企业、企业内部各单位所承担责任、控制要求和控制阶段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成本预算方法,因此成本控制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企业情况选择适用企业管理要求的成本控制方法。
3.3建立以责任为中心的成本核算体系
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单位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为范围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建立以责任成本中心,进行事前分解、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的成本核算体系。事前分解即根据预定的生产量和预定的生产消耗定额及成本标准,确定各个责任中心的功能,运用灵活的预算方法编制各个责任中心的预定责任成本;在具体的工作中对各个责任中心及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综合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各责任中心的成本管理工作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突出人力资源的核心地位,企业要按照责任成本核算的具体内容、操作规程和定额标准,本着“谁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权责分明,给予奖惩激励。
4.结语
工业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流程,积极调动各部门和人员参与成本控制,进而实现工业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淑君.市场营销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 篇4
一、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要素与要求
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物资的消耗, 人力的消耗, 这些消耗及生产活动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全部费用, 用货币形式来表现就是生产成本, 即生产费用。这些生产费用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 完成生产目标, 生产一定数量产品, 所要支出生产费用的总和。构成生产成本的要素包括:实际材料消耗、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直接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销费用等。在成本核算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制度和企业经营管理要求, 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计算, 从而为企业生产决策和财务管理提供数据依据。生产成本核算不仅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 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想要实现经营战略目标, 合理配置资金, 提高资金利用率, 必须进行成本核算。具体核算过程中, 要按生产特点, 选用适当核算方法。具体核算方法有:成本项目核算法、一般程序核算法、品种核算法、分步核算法、分批核算法等等。不同核算方法有着不同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核算方法选择中应结合企业特征和实际生产情况, 从而保障核算的准确性、真实性、合理性、科学性。
二、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内部控制特点与职能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利益最大化的实现离不开成本核算与控制。而想要提高成本核算水平与质量, 就要采取一定内部控制措施。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的内部控制应是全过程、全方面的, 贯穿于产品研发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售后阶段等过程, 应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中。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涉及到的部门包括: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供应部门、仓储部门等。成本核算内部控制策略制定必须全面考虑, 科学设计, 应由财务部门负责成本费用核算管理, 其他部门负责辅助协调, 进而形成各责任主体制衡有力, 权责分明的生产成本核算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结合企业特点和生产流程, 对成本核算范围、核算方法、核算依据进行管理控制, 确保核算合理性和真实性。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数据是否真实可靠非常重要, 加强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势在必行。
三、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内部控制现状
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关系着成本计划、预测、考核、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 关系到企业经营、发展、决策。对生产成本核算进行内部控制, 提高核算质量, 以促进成本核算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且有效的内部控制更能够对核算真实性和科学性进行验证。然而, 当前很多工业企业在生产成本核算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问题, 管理控制有效性差。目前大多工业企业不重视成本核算内部控制, 成本核算往往全权交予财务人员负责, 且人员配置结构简单, 没有建立专门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只是一到两个人展开工作。而实际工作中, 生产成本核算信息量非常大, 涉及内容非常多, 一到两个人难以展开高质量的内部控制, 更无法满足核算需求和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并且由于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更导致工作人员工作中责任心缺乏, 内部控制力度严重受到影响。此外, 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普遍没有一个明确的控制目标和计划, 缺少内部控制意识, 没有正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生产情况, 导致无法获得预期控制效果。另外, 控制计划更是十分笼统, 不科学, 不严谨, 缺少可操作性, 往往只是纸上谈兵, 流于形式, 缺乏执行力, 计划落实情况不理想。另外, 大多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停留在事后控制模式和思路中, 这种控制模式具有明显滞后性, 控制结果严重失真。另一方面, 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 一些人员并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工作岗位要求, 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 缺乏相应业务技能, 不能有效发挥内部控制效能。
四、加强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内部控制的措施
从前文分析中, 可以知道当前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质量不高, 控制效果并不理想。想要促进生产成本核算效能发挥, 工业企业应提高对生产成本核算内部控制的重视, 针对当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应对措施, 提高控制水平。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加强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内部控制的措施:
1. 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想要实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 企业必须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 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健全内部控制组织结构, 为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奠定基础。不仅要构建专门内部控制部门负责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同时还应设立相应监督部门, 建立内部控制质量评价体系, 对内部控制结果进行评价。另外, 要制定内部控制制度, 为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依据, 从而使企业内部控制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以促进成本核算效能的发挥, 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具体工作开展中, 要明确责任, 采取实名责任制, 设立监督、实行、核算、控制等负责人, 确保成本核算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各项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2. 制定内部控制计划
通过对生产成本核算要素和要求的分析, 可以知道生产成本核算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及各项经济活动中, 数据量和信息量非常庞大, 核算过程繁而杂, 这就决定了内部控制过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制定详细内部控制计划非常有必要。一些时候, 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出现不知如何入手的现象, 就是由于缺乏详细计划。制定详细计划, 能够为工作开展提供导向, 明确内部控制目标, 提高内部控制实施力度。计划制定必须要科学、全面, 不仅要对显性成本核算进行考虑, 还要将隐性成本纳入控制范围, 针对材料消耗、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各环节特征和实际核算特点来设计。内部控制计划应与成本核算计划相配套, 能够真实反映成本核算情况和进度。计划制定后要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合作关系, 配合计划的实施。
3. 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综合素质
从内部控制特征可以知道, 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对相关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内部控制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管理知识、技能, 同时还要具备财务管理知识, 才能展开高质量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然而, 当前很多企业缺乏专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人才, 一些人员并不能胜任岗位。高质量人才是保障控制质量和效果的前提条件, 因此工业企业应加强人才引进, 同时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 使其掌握专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知识和技能, 全面提高相关人员综合素质。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以提高相关人员职业素养, 使其在工作中能够认真负责, 确保内部控制效能。此外, 应培养员工信息意识, 使其掌握信息技术。新时代背景下, 成本核算将走向数字化和信息化, 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要适应信息化环境, 逐渐走向信息化内部控制。
五、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 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想要保障成本核算质量, 采取相应内部控制措施非常有必要。然而, 很多企业对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缺乏认识, 实际控制质量不理想, 严重影响了生产成本核算功能发挥。因此, 工业企业应针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应对措施, 构建合理内部控制结构体系, 制定控制计划和策略, 提高控制水平, 以保障核算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晓明.低碳经济下火电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研究[D].南华大学, 2014, 13 (11) :119-124.
[2]鞠秋云.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2, 13 (11) :119-124.
企业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须知 篇5
一、企业申办许可证需交费的项目
1.企业将申报材料报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局,需交纳审查费2200元,同一次审查时每增加一个申证单元加收审查费440元;
2.企业将样品送国家指定的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单位,需按规定交纳产品检验费,企业可要求查询相关收费标准;
3.企业现场生产条件审查不合格,需重新申报,重新交纳审查费;
4.企业更名需交公告费,每个企业400元。
二、企业申办许可证无需交费的项目
1.企业领取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
2.企业领取许可证申请受理决定书;
3.审查组对企业进行现场生产条件审查;
4.企业领取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书;
5.企业委托有证企业加工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办理委托加工备案。
三、审查组对企业进行现场生产条件审查时,企业不得给审查组成员送红包,如有违反,一经发现,判定该企业本次审查不合格。
四、企业提出取证申请后,应当随时接受审查,不接受审查的,按审查不合格处理。
五、企业自取得许可证申请受理决定书之日起,可以试生产申请取证产品。企业试生产的产品,必须经承担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依据产品实施细则规定批批检验合格,并在产品或包装、说明书标明“试制品”后,方可销售。对国家质检总局做出不予许可决定的,企业从即日起不得继续试生产该产品。
申请许可证企业承诺
1.对申请许可证产品的许可证换(发)细则已充分理解。
2.企业已系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并对其中的内容充分理解。
3.申请书中所填写的信息及附件真实可靠,若有虚假愿承担一切后果及有关法律责任。
4.自提交申请之日起,企业已做好充分准备,随时可以接受生产条件审查和产品抽样检验。
5.审查过程中不弄虚作假,采用欺骗手段。
6.审查组对企业进行现场生产条件审查时,不送审查员红包。
企业签名(盖章):
如何加强工业企业成本核算 篇6
关键词:加强 工业企业 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28-01
企业成本核算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工业企业进行成本核算,首先要审核其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是否已经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的直接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一、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国家,有着“世界工厂”的美誉,很多工业企业成为世界范围行业内的排头兵,例如:纺织业、服装制造、电子组装业、化工业等。一些企业积极学习最新的管理理念,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在成本核算环节可圈可点。然而,很多企业仍然沿袭过去的管理方法,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力每况愈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传统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账册设置不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未结合工业企业制造业特点以及具体工艺流程来制定,很多企业在成本核算时没有做到将流程分开,没有设置生产环节、原材料环节、制造环节、库存环节以及设备折旧环节等几个部分,笼而统之,只从总金额的角度上进行控制,没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深化、细化;有的企业在成本核算环节没有根据权责发生制与成本、收入相配比的原则正确归集产品成本,结转当期销售成本以及确定期间成本,核算环节比较混乱,无章法可循,导致这些企业生产成本升高,产品竞争力下降。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成本核算团队建设不力。一些企业不注重企业核算团队的建设,很多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沿袭过去的经验,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核算理念,更新核算方法;有的企业不重视新人培养,没有对新人进行专业的培训,而是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陈旧的管理理念、管理思路在企业中一直沿用,管理团队得不到新的核算理念。
2.成本核算方法落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工业企业的订单日益增多,成本核算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很多企业没有及时学习当下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管理不力,在成本控制方面成效欠佳;还有一些企业生搬硬套新的成本核算方法,没有总结本企业多年的经验,将过去的方法全盘否定,强行使用新的方法,导致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无法与企业自身具体情况完美融合,反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3.企业对成本控制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传统企业重视销售环节,而忽视成本核算环节,成本核算没有专人负责,由会计人员兼职,而对于成本核算环节相当重要的车间、仓库管理粗放,导致各种成本核算资料的混乱、缺失,生产过程中内耗增长,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企业效益下降。
4.税务机关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监督力度不够。税务部门对工业企业的管理仅限于税务收取以及税收相关法规、相关政策以及相关事务的宣传,没有对企业成本核算方面进行正确引导。税务部门在对企业进行税务稽查时,对于成本核算环节混乱的企业,只是采取处罚性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加强核算方案探究
1.成本核算过程中,要做到成本核算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正确划分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正确划分产品生产流程各个阶段的费用界限;建立健全各种材料以及物资的收发、盘点以及计量制度,建立健全生产流程中各项记录工作。
2.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规范成本核算各环节的标准。准确界定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方法、折旧方法、折旧率的种类和高低,规范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待摊体制,规范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制定出本企业材料成本内容以及材料成本计算方法,制定出低值易耗品以及包装物价值的摊销方法、摊销率的高低及摊销期限的长短等方面的规则。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根据国家统一的财会制度制定各种财产物资的价值转接制度,确保这些制度、规范在生产过程中得以有效执行。
3.建设成本核算团队。对核算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重视新人的培养,给核算团队注入新思想以及新鲜的血液;不断学习新的成本核算思想、核算方法,不断总结工业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以往成本核算的经验,将先进的理念、方法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出科学的、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机制。
4.企业高层要认识到成本管理、成本核算环节对于工业企业效益的重要性。大力培养成本核算团队,有效地引导和支持成本核算团队的工作,掌握生产过程中所有涉及到成本管理的环节,让成本核算环节细化到每一道工序,做到有章可循;此外,企业还应该向税务机关反映企业在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上面临的困难,配合税务机关做好成本核算方面的培训和引导工作。
四、结束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成本核算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很多企业还面临着成本核算这样或那样的棘手问题。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是工业企业增加效益的重要一环,只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管算结合、算为管用,建设好核算团队,规范各生产环节的标准,打造优异的核算团队,才能够有效地控制制造成本,进而为企业节约开支、减少浪费、创造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再声.20世纪成功企业案例.中外企业家,2009(5)
2.张福吉.中国企业成功典型.北京:科技出版社,2011
3.王虎生.生产型企业成本控制.中国经济,2009(4)
4.李梦冉.工业企业实施ERP经典案例.科技技术信息,2010(3)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 篇7
1内容与方法
1.1 评价内容
对生产或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以及物理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及其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以及对建设地点、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布局、车间建筑设计卫生要求、卫生工程技术防护设施、个人防护措施、辅助卫生用室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2 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京卫监字[2008]110号《北京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北京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为评价依据[1,2,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为检测原则[4], 结合委托方提供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环境影响报告表等资料对本项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
1.3 评价方法
运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及职业卫生检验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2结果
2.1 项目概况
该项目涉及的生产设备全部为利旧设备。所有人员均为原厂油漆生产车间的工人, 定员7人, 生产为一班制, 每班工作8 h, 年生产天数约220 d。
2.2 主要工艺流程
该项目油漆生产工艺为:颜料、填料、树脂、溶剂混合搅拌→研磨→调漆→过滤包装→检验→入库。工艺说明:①下料混合搅拌:准确称量配方中的树脂、颜料、溶剂, 备入预混合缸中进行预分散, 该工序在制漆车间东侧;②研磨:将预混合缸中分散好的液体, 用泵抽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分散, 并在研磨机中进行循环多次研磨, 直至细度合格后, 经齿轮泵输入漆浆计量缸;③调漆:按照配方中规定的主要色浆和副色浆用齿轮泵输入到调漆缸中, 待颜色达到要求为止;④过滤包装:经检验合格的色漆成品, 经过滤机后进行人工或自动包装。该生产工序每周平均1~2次, 每次2~4 h;⑤包装工序在制漆车间的西北侧, 紧邻研磨工序。
2.3 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项目主要使用的原料有醇酸树脂、钛白粉、200号溶剂、丙烯酸树脂、丁醇、二甲苯。通过对公司提供的原料、辅料MSDS分析, 结合对制漆车间搅拌及研磨工序采集空气样品进行的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定性, 确定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丙酮、丁醇、乙酸丁酯、乙苯、二甲苯。经过对原料、工艺流程、辅助材料、产品的综合分析, 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丙酮、丁醇、乙酸丁酯、乙苯、二甲苯、粉尘、噪声。有机溶剂的挥发是有害气体的主要来源;生产性粉尘主要存在于下料搅拌混合工序;噪声来源于高速分散机、研磨机等生产设备运行时产生。
2.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4.1 毒物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要求, 在正常生产且各职业病防护措施正常运转情况下, 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 连续采集3个工作日, 每个检测点每个工作日采集3件样品。短时间接触浓度 (CSTEL) 采用定点采样, 以9个样品最高值进行达标与否的判定, 并根据其接触时间计算得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 , 结果见表1。在制漆车间3号高速分散机下料处工人操作位 (搅拌工序) 、制漆车间9号研磨机工人操作位、分装工序、制漆车间休息室内设置了4个监测点, 采集丙酮、丁醇、乙酸丁酯、乙苯、二甲苯5种毒物共计216件样品 (含复测样品) 。经检测, 制漆车间3号高速分散机下料处工人操作位 (搅拌工序) 乙酸丁酯CSTEL最高值为600 mg/m3, 二甲苯CSTEL最高值为200 mg/m3;制漆车间9号研磨机工人操作位乙酸丁酯CSTEL最高值为610 mg/m3, CTWA最高值为200 mg/m3, 二甲苯CSTEL最高值为250 mg/m3, 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余工种接触的有毒物质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
造成制漆车间3号高速分散机下料处工人操作位 (搅拌工序) 、制漆车间9号研磨机工人操作位第1次检测乙酸丁酯、二甲苯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是:①现场操作工人违反操作规程作业, 将废料、剩料倒入车间地沟中, 随着有毒物质的不断挥发, 造成二次污染, 加剧有毒物质对工人的危害, 使得作业现场浓度提高;②局部通风排毒设施出现故障, 不能正常运转, 使得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车间;③物料下料、搅拌、研磨过程, 容器敞口放置, 有毒物质不断挥发出来。针对上述问题, 公司进行了改进, 第2次复测结果明显好于前次检测, 制漆车间9号研磨机工人操作位乙酸丁酯浓度符合国家卫生限值要求, 但3号高速分散机下料处工人操作位 (搅拌工序) 乙酸丁酯浓度仍超标。见表1。
2.4.2 生产性粉尘
在制漆车间3号高速分散机下料处工人操作位设置一个粉尘采样点,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要求, 在正常生产且各职业病防护措施正常运转情况下, 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 连续采集3个工作日, 每个检测点每个工作日采集3件样品, 共采集18件粉尘样品 (含复测样品) 。粉尘种类为二氧化钛粉尘, 经检测, 制漆车间3号高速分散机下料处工人操作位粉尘浓度CSTEL最高值为36.3 mg/m3, CTWA最高值为4.13 mg/m3, 超限倍数为4.54, 不符合超限倍数要求 (2.0) 。造成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为:①工人手工下料速度过快, 造成二次扬尘, 搅拌容器敞口放置, 未进行密闭处理;②局部通风排毒设施出现故障, 不能正常运转, 使得粉尘不能及时、有效地排出车间。整改后再次检测该操作位, 粉尘浓度CTWA为0.11 mg/m3, CSTEL为1.24 mg/m3, 超限倍数为0.014, 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限值的要求。
2.4.3 噪声
本项目所涉及的噪声为稳态噪声。在正常生产情况下, 按照有关检测规范的要求进行检测, 每个检测点检测3次, 在操作人员耳高位置测定, 10个检测点分别设置在设备巡检位、操作位。经检测, 各检测点噪声强度均低于国家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2.5 选址及总平面布局
本项目厂区在南侧设有主要入口, 分为人流通道和物流通道。办公楼位于厂区中东部, 紧邻主入口, 生产车间位于办公楼西北侧, 研发及实验楼位于厂区的西南侧, 原料库与成品库、备件库位于厂区西北侧。生产区 (包括原料库房) 与办公生活区有一定安全距离, 便于交通运输。总平面布置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
2.6 设备布局
车间内各工序相对独立布置, 工艺布局遵循人流物流协调、工艺流程协调, 设备安装以保证工艺流程顺序为原则, 生产区域布局顺应工艺流程, 减少生产流程的迂回、往返。
2.7 主要职业病防护措施
(1) 防毒:下料搅拌、研磨、过滤包装工序设置有上吸罩 (伞形罩) 局部排风装置;车间墙体上安装有大功率轴流风扇;搅拌罐加装有盖子, 减少有毒物质挥发。搅拌、研磨过程基本处于自动化、密闭化作业。 (2) 防尘:该项目主要产尘点为制漆车间下料搅拌过程, 搅拌机旁设置有通风排尘装置。针对粉尘超标, 公司采取了整改措施:①对现有通风排尘系统进行改造, 更换了大功率风机, 并将上吸罩罩口位置进行了调整, 使其尽可能靠近产尘点;②对设备采取了密封措施。 (3) 防噪: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车间风机、搅拌机、研磨机等设备。根据现有的工程技术水平, 选用低噪声设备, 现有产生噪声的设备均设置减振装置, 管道采用软联结方式, 风机吸封口处设置了消声装置。
2.8 个人防护措施
该项目管理方建立了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制定了个人防护用品配置计划, 为制漆工人配备了防毒口罩、护目镜、橡胶手套;为接触粉尘的工人配备了防尘口罩、手套;为接触噪声的工人配备了耳塞。现场调研发现部分工人未按要求有效佩戴防护用品。
2.9 辅助用室设置
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对卫生辅助用室的规定, 该项目卫生特征为3级。厂区内设置有存衣室等生产卫生用室, 休息室、厕所等生活卫生用室。
2.10 职业健康体检
该项目劳动定员45人, 其中生产员工7人。2009年4月该公司委托本中心对本项目7名接触苯及苯系物、噪声作业人员进行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目前未发现苯及苯系物、噪声对作业人员健康产生危害的明显依据及职业禁忌证。公司未能提供员工岗前体检、离岗体检以及既往体检相关资料;也未能提供接触粉尘作业的人员体检既往资料。
2.11 应急救援措施
公司制订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预案内容包含有关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内容。为防止化学用品外洒或溅到皮肤和眼睛里, 公司在制漆车间洗手池旁、研发楼第二理化实验室洗手池旁安装了WJH0755B1型洗眼器, 上述措施可行。
2.12 职业卫生管理
办公室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 设有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制定有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针对超标情况, 公司及时对车间内地沟中废液进行清除, 严禁员工向内倾倒废料、剩料, 加强员工教育, 放慢倒料速率, 避免二次扬尘污染。车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缺少警示说明, 员工缺少职业卫生方面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等相关培训。职业病防治工作仍需加强及完善[5]。
3讨论
3.1 评价
结合现场检测情况, 综合建设地点、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布局、车间建筑设计和防毒、防尘、防噪卫生工程技术措施等方面评价, 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符合我国相关卫生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能满足职业卫生要求。
3.2 建议
3.2.1 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间的联合作用
本项目涉及的主要化学毒物有丙酮、丁醇、乙酸丁酯、乙苯、二甲苯, 其中丙酮、乙酸丁酯、乙苯、二甲苯可引起呼吸系统损害, 丙酮、乙苯、二甲苯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这几种毒物应具有相加作用。另外, 本项目噪声作业岗位操作工人同时接触苯系物等多种有毒物质。苯系物本身对人的听力并无明显影响, 但其与噪声的联合作用不仅能加剧噪声对人耳的高频听阈损伤, 更能加剧对人耳语频听阈的损伤。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 苯系物与噪声的联合损伤作用会更明显[6]。建议本项目管理方采取技术手段, 改进生产工艺, 提高设备自动化、密闭化程度, 尽可能缩短工人接触时间。
3.2.2 局部排风罩的选择
本项目采取上吸罩进行排风, 由于产生毒物的设备如高速分散机、研磨机安装高度较高 (2.2 m) , 管道布置较高, 搅拌时上吸罩罩口受到设备影响, 无法有效靠近污染源, 排毒效果不理想。建议公司考虑选用侧吸罩更为合理, 在便于生产操作、检修工艺设备及管道安装的原则下, 可以将罩口靠近污染源, 确保有效地以最少风量, 最大限度地排走散发的有毒物质, 达到更好的排毒效果。
3.2.3 职业健康监护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及时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 并将相关材料存档。尽快组织制漆车间7名生产员工进行接触粉尘、乙酸丁酯、丁醇、丙酮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 将体检资料存档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劳动者。
3.2.4 职业卫生管理
①本项目管理方应完善和补充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制度, 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识,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②应对工人进行严格的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培训, 提高工人防护意识;③加强日常监督力度, 督促工人严格佩戴防护用品, 并定期进行清洗与更换, 保证个人防护用品的有效使用, 以降低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④完善操作规程, 杜绝违规操作现象发生。如严禁将废料、剩料倒入车间地沟中造成二次污染, 加剧有毒物质对工人的危害;严禁在职业病防护设施未开启或出现故障时进行生产操作;严禁员工未佩戴有效防护用品进行生产操作等;⑤加强车间卫生管理, 及时对撒落在工作台面、地面、设备上的粉尘进行清扫, 派专人对生产设备及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
参考文献
(1) GBZ/T 197-200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S) .
(2) GBZ 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S) .
(3) GBZ 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S) .
(4) GBZ 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S) .
(5) 胡玮.某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 (J) .职业与健康, 2009, 25 (23) :2603.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 篇8
由卤代烃与镁在醚类溶剂中直接反应, 是制备格氏试剂的最广泛的方法:
以异戊醛为原料通过格氏法合成异植物醇生产过程中大量用到格氏试剂氯乙烯镁, 下面以工业生产氯乙烯镁为例探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存在的主要危险及宜采用的控制措施、注意事项。
一、氯乙烯镁制备工艺过程简单描述
将四氢呋喃 (含套用四氢呋喃) 、镁粒 (镁屑) 、投入已有母液 (氯乙烯镁四氢呋喃溶液, 作为反应的引发剂) 的反应釜, 并一次性加入氯乙烯 (VCM) 配比投料量的10-20%, 加毕, 关闭氯乙烯滴加阀门, 用蒸汽将混合物升温到55-65℃后关蒸汽, 排尽蒸汽, , 判断开始反应 (工业上一般称为引发反应成功) 后迅速通入冷却水, 控制反应温度为:60-70℃, 在一定时间内滴加入剩余VCM, , 滴加完毕继续反应90分钟, 控制温度在60-70℃, 使反应完全, 保温反应毕, 开启冷却水将釜温冷至45℃以下并静止10分钟以上, , 使未反应完全的镁粉得以沉淀。沉淀后格氏试剂转料去进行格氏反应, 反应完毕回收溶剂四氢呋喃, 并套用至格氏试剂的制备, , 回收四氢呋喃中含有一定量的氯乙烯。
二、试剂制备各环节主要危险及控制措施
格氏试剂制备过程用到的反应物、溶剂均为易燃、易爆或有毒物料, 危险性较大, 同时反应过程放热剧烈, 而产物格氏试剂本身又极为活泼, 能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反应并放热, 过程要求无水、密闭、隔绝空气, 一旦反应条件失控, 极易导致超温超压泄爆, , 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环境污染等事故。
1. 氯乙烯的使用:
氯乙烯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无色有毒, 比空气重, 容易在地沟处沉积, 可以与空气中氧形成具有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 闪点低 (-78℃) 、空气中爆炸极限4-22%, 容易导致爆炸、中毒等事故, 储存使用过程要严防泄漏。氯乙烯一般情况下带压储存, 为液体, 当泄漏时汽化吸热, 泄漏点会产生白霜, 相对比较容易发现。主要控制措施包括:高点设置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 定时定点巡查, 管道连接尽量焊接, 法兰垫片宜选用金属缠绕垫。
2. 套用四氢呋喃的使用:
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四氢呋喃均为循环套用, 后续工序将四氢呋喃回收后再送至格氏试剂岗位使用, , 使用时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
(1) 四氢呋喃含水:如果因为夹套、内盘管、冷凝器等故障导致四氢呋喃带水, 投料时其中水分将与反应釜内母液剧烈反应放热, 釜内温度、压力急剧上升, 反应釜泄爆甚至爆炸;要解决此安全风险, 一方面需要加大套用四氢呋喃含水量的监控,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投料过程中釜内温度变化的监控, 因四氢呋喃一般是使用冷冻盐水冷却回收, 温度比较低, 投入反应釜后正常情况下釜内温度会下降, 如果发现温度有上升趋势, 则说明四氢呋喃内很可能含水, 应立即停止投料, 查明原因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操作。为防止系统进水, 特别要注意设备泄漏尤其是内盘管、冷凝器的泄漏, 必须把好设备制造关和年度监测关, 包括材料选用、焊接工艺和质量等, 从严要求。
(2) 四氢呋喃含氯乙烯:后续溶剂回收岗位二三级冷阱会使用深冷冷凝, 冷凝下来的四氢呋喃也要套用至格氏试剂制备岗位, 该四氢呋喃内含有一定含量的氯乙烯, 使用时必须考虑在配料时减去这一部分氯乙烯, 否则引发反应过程可能相当剧烈, 温度、压力难以控制, 导致反应釜泄爆甚至爆炸;要解决此安全风险, 一方面需要加大套用四氢呋喃中氯乙烯含量的监控, 及时调整氯乙烯投料量, 另一方面反应系统最好配备温度、压力报警装置及压力与放空系统的连锁装置。必要时主动放空泄压。
3. 物料的初始反应引发:
工业上间歇反应装置生产格氏试剂, 存在一个引发反应的过程, 引发是否顺利一般取决于四氢呋喃含量、母液 (引发剂) 质量及数量、引发前加入氯乙烯的量 (包括四氢呋喃中溶解的以及从滴加槽一次性加入的) 等因素, 大多数情况下会比较顺利, 大约几分钟后反应釜内温度会迅速上升, 这时候只要及时通入冷却水, 控制温度在合理范围内, 继续将剩余氯乙烯滴加完即可。但如果引发过程不顺利, 就可能带来较大安全风险。如引发过程超过1小时, 一般认为引发反应已经失败, 这时候严禁通过补加氯乙烯的方式来继续尝试引发, 因为这样如果引发成功, 因反应釜内氯乙烯较多, 很容易导致反应剧烈, 短时间内温度、压力迅速上升, 造成反应釜泄爆、爆炸等安全事故及后续安全环保事故;可以通过将反应釜内温度适当提高, 继续保温一段时间, 尝试是否有引发可能, 如保温30分钟无引发迹象, 不宜再尝试引发, 按照正常程序冷却、静止进行下一步处理。
4. 未引发成功物料的处理:
未引发的物料中存在大量四氢呋喃, 少量格氏试剂, 不可直接通过加热方式回收其中的四氢呋喃, 因为格氏试剂在溶液中不是简单的CH2CHMgCl, 而是与溶剂形成类似四元环的稳定结构, 一旦溶剂回收出来后, 格氏试剂将极不稳定, 很可能导致爆炸;需要先用适量后续格氏反应使用的醛或酮将其中的格氏试剂反应掉, 再用常规的方法回收其中的溶剂。
5. 反应过程停电或反应釜减速机故障:
反应过程中如果发生停电或减速机异常停机, 必须立即关闭氯乙烯滴加阀门, 如果继续滴加, 导致釜内大量氯乙烯积聚, 供电恢复正常重新开机时, 釜内温度、压力很可能急剧上升, 带来安全风险, 所以试剂制备反应釜最好配备电动机运转状态与氯乙烯滴加阀门之间的连锁控制系统, 如果没有此连锁系统, 则重新开机时必须采用点动启动的方式, 观察釜内温度、压力变化, 如果压力没有明显升高迹象时, 再正常开启搅拌继续反应。
6. 反应过程的温度控制:
反应釜内的压力主要是四氢呋喃、氯乙烯汽化引起, 当温度升高时压力会上升, 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也要控制温度在适当范围;温度控制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一个是控制氯乙烯滴加速度, 另一个是调整冷却水阀门开启度;如果反应过程中冷量不足或冷却水系统出现故障, 就会造成釜内温度、压力无法控制, 所以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好两方面问题, 一是反应釜冷却面积必须足够大, 夹套面积不足时需要设置冷却面积足够的内盘管, 二是冷却水宜采用双路供水, 一路冷却水故障时立即转至备用冷却水系统。
三、总结和展望
格氏试剂的制备虽然不属于重点监管的十八种危险化工工艺, 但其危险性完全可比对十八种危险化工工艺, 况且格氏反应本身是烷基化反应, 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 实际生产中宜将试剂的制备列入危险化工工艺管理, 参考烷基化反应重点监控内容 (釜内温度和压力、搅拌速率、物料的流量及配比等) 及其安全控制的基本要求、宜采用的控制方式, 设置反应物料的紧急切断系统、紧急冷却系统、安全泄放系统等, 将反应温度和压力与釜内搅拌、物料流量、反应釜夹套冷却水进水阀形成联锁关系, 当反应釜内温度超标或搅拌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停止加料并紧急停车。
因为是间隙反应, 试剂的引发判断带有一定的经验性, 每一次引发都是对安全生产的挑战, 对大吨位的生产来说, 连续生产是方向和选择, 而要做到连续生产, 必须解决密闭设备的固体连续进料问题, 目前尚没有稳定可靠设备能做到这一点。对现有间隙生产系统来说, 寻找合适的在线反应分析仪、回收溶剂在线分析仪, 监测判断反应情况、溶剂含水量, 将提升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黄培强, 靳立人, 陈安齐.有机合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59.
[2]高鸿宾.有机化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245~248.
[3]俞凌羽中.有机化学中的人名反应.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402~404.
电气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篇9
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对于电气控制领域的影响极为深远, 从根本上改变了电气设备的控制模式。现代的电气控制技术与自动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软件分析技术, 实现了较好的对接, 其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都有大幅度的提升。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与现代制造工艺、电气理论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传统的控制技术使用继电器接触器进行设备的控制, 在现代机械化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具有成本低、易于组装和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是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 即不能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操作, 安全可靠性也有待提高。随后, PLC技术的出现并且与机械电气控制相结合, 表现出了强大的功能, 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自我诊断修复等巨大优势。
2 电气控制技术的功能
整体来说, 通过电气控制系统可实现以下功能:第一, 监视功能。电气控制系统能够通过自身的信号分析, 对电路和设备是否带电做出判断, 并且通过计算机分析系统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 为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及故障的检修提供依据;第二, 保护功能。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的对象为低压电路和高压电路, 在实际的运行中经常会出现电流负载过大引起的故障。电气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对这些故障信号进行检测, 并通过对设备和线路进行自动调整, 如电闸断开和切换等实现其保护功能;第三是测量功能。通过观察仪器设备自带的指示灯只能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定性的判断, 但是运用电气控制技术可以将电压、电流、功率等参数通过仪表现实出来;第四是自动控制功能。电气控制技术的最大亮点就是其自动控制功能, 传统的电气控制系统如继电器自动性能相对较弱, 但是PLC自动控制技术则在很大程度上, 实现了系统的自动化操作和故障自我诊断修复。
3 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
3.1 起重支撑装置的电气控制技术
起重支撑装置由车架、固定支腿、活动支腿等组成, 由于车架的设计必须满足在少数一些恶劣的工况下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此时吊臂的安全储备往往较大) , 而事实上90%的工况安全储备很大;为了减轻车架的重量, 合理利用材料性能, 设计时可以适当降低少数工况的安全储备系数。通过设置车架扭转角度、车架整体变形等传感器, 控制车架的变形, 从而控制车架的应力, 来保证车架的安全。为了支平支腿,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水平仪或操作员的感觉采用手动调平, 或者看地面是否平坦, 将支腿全伸。显然, 这种调平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精确性, 自动调平技术将是支腿调平的新发展, 先将垂直支腿全伸, 然后通过对水平仪传感过来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 控制单个支腿的伸缩来实现支腿调平。通过设置垂直支腿受力传感器, 保证支腿调平时四支腿受力均匀, 在作业时软腿提示防止整车倾翻。
3.2 重物起吊装置的电气控制技术
重物起吊装置由回转、变幅、伸缩、主副起升五个主动作组成, 这里简单介绍五个执行机构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回转机构控制技术很简单, 只设有前方区域报警装置, 为了精确显示上车的作业位置和防止回转机构的过载而造成元件的损坏, 将设置转动齿数计数器和扭矩超载报警器。对于多回转机构, 通过压力传感和数据处理实现多回转机构均匀受力。变幅机构为力矩限制器提供压力信息, 微机对信息进行处理推算出重物重量, 其压力信息也是微机计算重量的唯一材料。由于吊臂的刚度很难确定, 因而其压力信息难以真实反映重物重量, 高精度的力矩限制器取自变幅缸压力的信息, 将只是微机计算重量的一种参照信息。
3.3 电气控制技术在高炉鼓风机中的运用
随着我国大型建筑行业的发展, 对钢材的需求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钢铁产业一方面要提高产钢量, 另一方面还要控制好钢材的质量, 这就要对炼钢的设备和技术进行改进, 以满足我国发展的需要。高炉鼓风机是炼钢行业的新型设备, 可以大幅度提高钢水提取量。钢铁产业设备的运行最起码的要求是稳定性和连续性, 一旦出现故障, 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高炉鼓风机的整体性能, 就要对鼓风机低电压跳闸的电气控制技术、二次控制电源的电气控制技术以及瞬时断电的电气控制技术, 进行大力的技术改造。通过有效的改进措施使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 在高炉工作中起到明显的作用, 炼钢水平也有了整体性的提升。
3.4 电气控制技术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如果不注重环境效益将会对人类整体生活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并且这种状况已经在很多国家发生或正在发生。由于现今人类的生活理念不断提升以及国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视, 环保工程成为近些年发展较快的一个行业。在环保工程中经常涉及到燃料脱硫过程, 在此过程中运用电气控制技术能够实现脱硫的高效化, 提高脱硫率和安全性。传统的脱硫技术利用人力控制风机水泵的运转, 这种作业方式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都是极大的威胁。将电气控制技术运用到煤炭脱硫中, 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在实际操作中, 工作人员只需要对控制平台进行远程操控就可实现脱硫工作, 省时省力, 同时也避免了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
4 电气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
电气控制系统性能的提升, 在很大程度取决于硬件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单片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技术创新对电气控制系统硬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使其向开放性的发展方向迈进。新型的电气控制系统不仅要能满足运行快捷高效、成本低廉的要求, 还要能够为企业进行生产控制创造更多的平台, 控制系统硬件的更新使电气控制系统的开放性成为了必然。尤其是在网络化发展的时代, 网络模块运作模式的出现为电气控制提供了更多最新的通信途径, 在一定程度上使电气控制系统的局部性能提升和整体性能提升, 成为了可能。
5 结束语
电气控制技术则是一项较为系统和科学性的技术。因此, 在应用电气控制技术的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其中会涉及到的各个不同环节, 并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电气控制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规范性, 从而达到其最终目的来实现电气的自动控制。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迫切要求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而由信息技术的进步所带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极大地满足了这样的需求。电气控制技术是基于电气设备二次控制回路理论所产生的新型控制技术, 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目前企业广泛采用的电气控制技术研究的基础上, 探讨了其应用现状, 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以下展望。
关键词:电气控制技术,工业生产,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龙娟.电气控制技术在高炉鼓风机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 2010 (24) .
[2]雷志银, 李延军, 李玉贵.隔离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 2009 (20) .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 篇10
化学工业是属于知识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当今社会的化学工业是一种综合利用资源和规模大型化的企业。化工产业的生产技术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对生产过程要求有严格的比例性和连续性。在其中, 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在许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使用工业催化剂。可以说, 化学催化剂渗透了整个化学反应的过程, 是我们必不可缺的重要产品。
目前世界上的催化剂工业所生产的催化剂共有23类。这些生产的工厂专业性非常强, 有专门生产单一类催化剂, 或专营某一类催化裂化催化剂的企业。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 在引进国外先进PP工艺的同时就开始了大型PP装置的国产化开发设计工作。最早开始研究和开发PP催化剂的是北京化工研究院, 迄今为止已开发出了N型催化剂、H型催化剂等[1]。
2 化工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 大型化工企业生产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很高, 但是所使用的现场仪表大约九成是国外原装进口产品;在剩下的一成中, 约有5%的产品为中外合资企业生产;只有部分辅助装置的现场仪表采用国产优质产品, 而这一部分仅占5%左右。控制系统上, 大型化工企业的主控系统所采用的DCS和FCS几乎全部为进口的国际知名品牌。而在大多数中型化工企业中, 主控系统的DCS和FCS也是采用进口的国际知名品牌, 这一部分大约占到总量的八成左右。并且在中型化工企业生产装置中很少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 只是在危险性较高的行业中为其主要生产装置配置了独立的SIS或ESD[2]。
3 传统化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分类
工业自动化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可分为过程自动化和制造自动化以及各种自动化测量系统, 对于这些不同的工业对象发展了相应的控制装置和技术。而在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中, 主要的控制系统有:DCS—集散控制系统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ield bus Control System) 、PLC—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等。生产中常常对于流程工业的控制常采用集散型控制系统 (DCS) ;而离散型制造业则主要依靠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 则多用于逻辑/顺序控制。
3.1 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
从单纯的传统标准信号时代, 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PLC的诞生, PLC以其可靠性、低价位迅速占领了中低端控制系统的市场。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 主要由:电源、中央处理单元 (CPU) 、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功能模块、通信模块组成[3]。其方案的优点是系统能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工作。主要是进行顺序逻辑控制, 无需计算机知识, 因此系统开发周期短, 现场调试容易。并且PLC的硬件配套齐全, 用户使用方便, 适应性强, 产品已经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 配备有品种齐全的各种硬件装置供用户选用。
PLC在化工技术中, 所需的物料投放和运输控制由PLC的位置控制模块来实现, 各个化学步骤中由各类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来拖动的执行阀门并随时改变传动速度的生产装置。而在过程控制中PLC对温度, 压力, 流量, 速度, 转速, 等模拟量实现闭环控制。
3.2 基于集散控制系统 (DCS) 的控制方案
相比较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控制方案, DCS控制方案则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 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
系统主要有现场控制站 (I/O站) 、数据通讯系统、人机接口单元 (操作员站OPS、工程师站ENS) 、机柜、电源等组成。系统具备开放的体系结构, 可以提供多层开放数据接口[4]。针对于化工工业, 一般以过程控制为主, 如果控制的点数较多, 要求较高, 而且控制方式常有变动的话, 通常工业中采用DCS控制系统。并且DCS可以满足采集和控制中占据比例较大的温度、流量、压力等模拟量的数据;在反应塔、反应釜等大型的设备中, 各自的风机、泵类及各种阀门的顺序控制开关等优势。
4 当代微型集散控制系统MDCS的原理及优势
基于催化剂的生产的复杂性和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 在实际的生产中仍旧需要对实际的自动控制系统做不断的更新。而微型集散控制系统 (MDCS—Micro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则是近期在化工技术生产自动控制上的一个较大技术飞跃。MDCS是将PLC和回路调节器的全部功能有机的溶为一体, 其在离散型制造业可取代PLC;而当用于诸如化学催化剂生产这类在流程工业可置换回路调节器和DCS;是一种功能完整、面向设备的通用设备控制系统。图1为上位机PC+CAN网络+MDCS的现场总线的基本控制系统图。
这样的MDCS与传统的单纯使用PLC或者DCS不同, 是一种设计思想的变革。他将DCS的控制功能与管理功能分离, 在现场的MDCS, 全面继承DCS的控制功能、软件组件集成技术和组态软件技术, 做到了控制级别的再次分散化、开放式现场总线网络。
除此之外, MDCS网络还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控制技术, 在传统的PID控制的基础上还可方便地实现串级PID控制, 变比值控制、程序给定控制、增益调度控制、前馈/反馈复合控制、选择性控制、多段非线性控制和史密斯控制等。由此MDCS可达到高可靠性、现场安装方便信号的衰减小以及性价比高这三大性能。远远超越了“顺序控制”的PLC、“过程控制”的回路调节器等其他可现场安装的控制器。
5 化工生产控制系统的前景
自动控制系统的好与坏, 常会影响到化学生产转装置的生产结果。所以我们唯有不断的提高控制的精度, 控制系统的分散性才能让自动化系统造福于我们的工业生产。化工生产的控制属于当代自动控制系统领域发展中的一部分, 在当代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的大前提下, 我们可以对化工生产自动化技术的未来抱着乐观的态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从传统标准信号时代即20世纪50年代以前, 到20世纪60年代, 随着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 出现了模拟式电子仪表与电动单元组合的自动控制系统。再发展到数字控制系统, 这一适宜于根据全局情况进行控制、计算和判断, 在控制方式和控制时机的选择上可以统一调度和安排的系统。直到到近代的集散式控制系统 (DCS)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 控制系统以及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CS) , 我们看见了自动控制领域的高速发展和可以预计的美好的前景。所以, 在未来我们的化工控制将更加的分散化、智能化。系统的分散度增加, 每个组成系统的最小单元都具有独立的控制、采集的能力, 彼此协议兼容, 克服商家品牌之间的协议问题, 从而使系统的智能化, 并且为用户以后的维修、升级和互换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燕, 胡清.国内外聚丙烯催化剂开发进展[J].合成树脂及塑料, 2003, 20 (5) :67.
[2]李江忠.SHCAN2000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在PP-催化剂主反应釜生产中的应用[J].太原科技, 2009 (5) .
[3]Musaria K.Mahmood Fawzi M.A.Naima.An Internet Based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A Case Study of Oil Refineries[J].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1, 3, 310-316.
[4]工业监控组态软件特点及发展分析[OL].北极星电力信息化网, 2013-1-30.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篇11
【关键词】工业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核算
1.工业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工业企业国际化、专业化趋势日益加快,全球性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必须更加注重约束自身行为,规范各项成本支出,在重大决策上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获得低成本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利润的“守护神”。利润=收入-成本费用,企业如果忽视成本管理,再优良的市场收益,也会由于过渡的浪费而抵消。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增加利润的途径有三种:一是提高售价;二是降低成本;三是另上新产品。从当前看,降低成本是最有效也最可行:首先,主动权在企业自己手中,企业挖潜改造、生产经营都可以利用原有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投资少、见效快。
定价的依据。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质量、性能相同的情况下,谁的产品价格低,谁就能取胜。但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成本,如果成本高而定价低势必导致亏损。因此,工业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降低成本,从而降低售价,赢得低成本竞争优势。
2.我国工业企业加强财务成本管理对策
2.1运用创新科学的财务成本管理方式
对于我国的工业企业来说,创新成本管理方式和传统成本管理方式相比,创新的成本管理方式更加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竞争性、长期性等优良的特点,是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的最高层次。创新成本核算会根据顾客需求以及日益激烈市场竞争而产生的。工业企业应该重视制定创新的成本核算方式,调整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将成本核算纳入企业创新管理的工作中。工业企业应该借助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基本职能来保持企业的长期竞争的优势,将成本核算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循环过程之中,控制并且改善企业的成本结构以及生产行为,并且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来寻求企业的优势。例如:某单位在进行尿素生产的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原本是采用“品种法”进行成本计算,但是在日常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发现,实际生产化学反应复杂,生产流程中各步骤工序繁多,最终选择了以“分步法”进行成本计算。成本核算是工业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是应该工业企业的总体发展来制定,控制企业经营和生产的全过程,将企业成本核算引入现代企业成本核算,将创新的观念运用于企业的成本核算,通过成本核算管理来寻求降低生产成本的最佳途径,实现生产由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向创新的成本核算方式的重大转变。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对成本管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片面地降低成本水平,强调节约和节省上。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企业成本管理,无论是作业成本法还是成本企划,其运用的都是系统的、全方位的成本战略管理观念,从使用的具体方法到参与的人员,无不体现了这一点。
2.2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
每一家企业都会采用各种方法来控制成本,成本降低到一定阶段后,企业只有从创新着手来降低成本,从技术创新上来降低原料用量或寻找新的、价格便宜的材料替代原有老的、价格较高的材料,从工艺创新上来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的损耗量、提高商品率或一级品率,从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创新上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以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与固定成本含量,从营销方式创新上来增加销量、降低单位产品营销成本,只有通过企业不断创新,用有效的激励方式来激励创新,从创新方面着手,才是企业不断降低成本的根本出路。利用价值链进行成本控制。现代企业成本竞争的方式不再表现为单一企业的成本高低较量,而是整个价值的成本高低较量。因此,企业须清楚与产品有关的整个价值链中的所有成本,从最初单纯核算自身的经营成本,转向核算整个价值链的成本,与处于价值链上的其他厂商合作共同控制成本,寻求最大收益。把影响产品成本的每一个环节,从项目调研、产品设计、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运输到售后服务都作为成本控制的重点,进行逐一的作业成本分析,按条理把每一程序及程序的活动环节中的各项成本项目进行预算,并按标准成本进行准确分摊。通过上述价值链进行成本控制,能够很好地解决整体性成本问题,有利于提高整条价值链的低成本优势,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
2.3培养全员成本意识
现代企业要求成本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知识,还应树立强烈的经营意识、竞争意识、技术创新意识和经济效益意识。工业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要认识到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以及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的效益的重要性。在当前背景下,工业企业应该大力培养专业的成本核算的团队,科学有效的进行成本核算团队工作的管理,全面的掌握生产过程涉及到企业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让企业的成本核算细化到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每一道工序,做到产品成本来源出去都有章可循。工业企业还需要向国家税务机关真是的反映工业企业自身在进行成本核算上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地配合国家税务机关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另外,工业企业还应该重视成本核算专业人员的培养,对于成本核算人员应该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专业技术培训,阶段性的给成本核算的团队更新成本核算的方式和理念。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人员也应该积极的学习最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成本核算的经验来完善成本核算方式,将新的成本核算理论和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制度。
2.4我国工业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視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企业面临了巨大的竞争的压力,此时,工业企业必须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有效的成本算来取得企业的长期的优势,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我国工业企业必须要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办法。提高工业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每一个员工对企业成本核算的认识,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工作作为真个企业工作的目标。工业企业必须加强成本核算,明确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的来源,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工作人员。企业应该将成本核算的内容拓展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将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贯穿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过程,使成本核算囊括企业生产产品的开发、企业经营的决策等各个方面,将企业的所有工作环节的成本核算组成一个多元化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工业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严密科学。
3.结论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求发展,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来优化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成本核算的水平,才能确保工业企业在当前的经济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的优势。任何一种有效的成本管理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我们决不能静态地去看它,而要动态地去研究成本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模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科]
【参考文献】
[1]赵宠.加强成本核算促进经济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3).
工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初探 篇12
成本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取胜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业绩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技术、质量、价格、服务是现代市场竞争的四个核心要素,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可以这样认为,谁的成本最低,谁就在竞争中占据相对有利的地位,因而成本控制成为“同质化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核心因素中的核心。
1 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成本控制是对构成产品成本各种因素及影响产品成本的各个经营环节实施管理,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我国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积累了一些成本控制经验,但还是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成本控制思想落后,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
工业企业往往大型企业居多,对新事物的变革较为缓慢,企业成本管理仅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上,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而忽略成本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或者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
1.2 企业采购成本对市场价格变动的灵敏度低
工业企业材料成本占成本总额的绝大部分的比例,高的占到70%~80%,低的也接近40%~50%,可以说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和源头都是从采购成本开始的。但是又由于物料成本占生产总成本的比例较大,很多生产业企业的物料或设备无法以合理的价格获得,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经营,采购价格过高,则产品成本也高,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利润;如果采购价格过低,则很可能采购的物料品质很差,影响到产品的品质,从而使产品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所以工业企业采购成本对市场价格变动的灵敏度偏低是成本控制的一大问题。并且询价也只限于为数不多的几家供应商身上,并且在采购时经常是习惯性的围绕固定的老客户,创新有限。其次,现在供应商的报价有时候和合理的售价相差很大,常常给老客户的折扣点少则10个,多则50个。
1.3 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益不高
人工成本,是众多企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信息化、技术化发展日新月异,多数企业对占制造成本约25-30%的人工成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通过挖掘内部潜力,科学地构架企业管理体系和运行模式,合理地搭配具有优劣互补、和谐高效的员工素质结构。加之企业冗员过重,内部富余人员较多,效率低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低廉的劳动力是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但是通过研究发现,虽然我国生产业的劳动力低廉,但是其劳动力的使用效率比较低下,这不仅降低了我国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严重制约了我国工业的产业升级。而且在调控管理上造成人工成本的增大,人工成本管理多头化,控制与管理人工成本的单位有计无法相互制约,也缺少成熟的考核体系和控制手段,在调控管理上造成了人工成本的增大。
1.4 企业交易成本难控制
工业企业交易成本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签约前市场调研所发生的费用;(2)签约时所发生的费用;(3)签约后所发生的费用。都具有不确定性,没有预算标准。资金成本贯穿于整个成本控制,它即是成本控制的主线也是成本控制的目的,所以成本控制至关重要,资金成本控制中所存在问题将影响整个成本控制的实施。
2 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缺少和市场的沟通及自我协调
据相关报道,飞利浦和德力电器的财务数据显示:1%的采购成本下降,使两个公司的利润分别增加7.5%和16.5%。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越大,降低采购成本对利润的贡献就越大。因此在有经验的管理者看来,采购部门不仅仅是发生成本的部门,更是企业利润来源的中心,做好采购成本控制对企业意义重大。制造业企业采购成本难控制的原因如下:
采购受到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影响,由于大多数生产企业一直以来只和固定的供应商长期合作,所以材料采购的价格有可能偏离市场价格而企业却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又由于不合理的采购数量与不适当的采购时机,不能避免生产车间停工待料,又不能降低物料库存,增加了资金积压与占用。加之采购部门不及时搜集市场情报时,提供新的物料以代替旧物料,无法达到提高品质,降低成本之目的。尽管目前大多企业建立了材料成本的数据库,但招标询价比价这几个环节进行的还不是很理想。
2.2 人员配置调控不合理
工业企业由于企业特性通常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开发市场,扩大市场营销份额上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造成人工成本高居不下。制造企业大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并沿袭运行起来的,内部富余人员较多,效率低下,同时人工成本管理多头化,控制与管理人工成本的单位有计划、人事、劳资、财务、工会等十多个部门,有的企业甚至将人工成本控制管理分离为计划、财务和工会各管一块,形成管理分散,职能分离,各行其是,人工成本计划控制与实施脱节,无法相互制约,也缺少成熟的考核体系和控制手段,在调控管理上造成了人工成本的增大。
2.3 传统的成本控制思想为主导控制思想
这种以“成本节省”为主导的成本控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会挫伤企业为未来绩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来是高昂的费用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企业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还会因顾及局部要求而损害企业的整体目标。成本控制方法和手段落后,一些企业成本管理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真正形成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不利于企业成本的宏观调控。
2.4 交易成本缺乏信息的对称性
交易成本是整个成本控制中最难以把握的,在企业运作过程中,这些费用不得不发生,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对交易费用的研究,在“经济人”假设前提下,产生交易费用的原因包括:机会主义倾向、有限理性和资产专用性。机会主义倾向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上,表现在使收益内在化、成本外在化,使得利用我们现在所处的环节导致我们和交易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的信息不对等性在交易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高于正常交易价格的。同时管理存在的漏洞也是造成交易成本难以把握的人为因素。有限理性,市场、产品、技术和交易是复杂的,而人的知识、能力和理性是有限的,要认知这些复杂的世界,就必须花工夫去学习和研究,因此,在复杂的世界里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边际成本也是很大的。资产专用性指某些投资因地理位置的专用性、物理属性引起的资产专用性和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一旦投入,就很难转移或转移成本很高。有的企业因非生产性成本过高而导致利润空间很小以至于无法盈利或者盈利空间很小、而有的企业因非生产性成本控制得力在2到3年时间内就能盈利的现象。
3 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改变控制观念,完善企业内部制度
改变控制观念,告别传统成本控制认为的控制成本仅仅是通过成本的节省来实现的,即力求在工作现场不浪费资源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成本,片面的从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费用的发生入手,强调节约和节省,而是应该实行全员全过程的控制,使成本控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应当建立在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建立与之相关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靠制度,用激励与约束的方式来调动员工控制成本的主观能动性,将节约成本与控制者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利用奖惩的办法将企业被动成本控制转换为全员的主动成本控制。同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由于该企业是大型的制造业企业通常在核算上不精确这也是需要改进的,在建立完善健全的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对成本核算,进行全面的量化、细化、精化的管理没有数字进行的标准量化,就无法量化谈及节俭和控制,成本控制需要一份数字清单,包括可控费用(人事、水电、燃油、耗材等)和不可控费用(固定资产折旧、原料采购、利息、销售费用等)。每月、每季度都由财务汇总后发到管理者的手中,超支和异常的数据就用红色特别标识。在月底的总结会议中,相关部门都必须对超支的部分做出合理的解释。
3.2 建立科学的材料采购体系,及时进行市场调研
采购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应从采购部门的组织结构、采购方式与流程、供应商管理以及采购部门的绩效考核几个方面全面着手,统筹规划。具体来说制造业比较适合采用集中采购的组织形式,各部门的物料需求集中到采购中心,各个采购员负责各自种类的原材料、元器件的采购,相互之间不重叠。更具体的说,采购部门可在搜集市场情报时,提供新的物料以代替旧物料,以达到提高品质,降低成本之目的,及时的关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尤其是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国际环境下,有时进口国外的材料更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要改变依托单一的供应商的模式,同一原材料选择多家供货商也可以采用竞标的模式来确定新的供应商。同时按需采购严格控制采购数量和入库情况,设立及时的库存反馈体系避免由于采购不合理导致库存物料堆积,占用资金,或是采购不及时停工带料。
3.3 交易成本外在化
交易成本产生于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有限理性和资产的专用性,所以,控制和减少交易费用就应该抑制人的机会主义倾向,解决有限理性问题,规范和激励人的行为以及合理调配资产的投入。
3.4 加强调控管理,提高人工利用率
由于工业企业的产出较为一定,所以为了提高人力资本的产出比率就要提高人工成本效率,而不是降低工人的工资福利水平,我们可以从三点入手:第一,将人工成本中的隐性成本显性化,实现人工成本完全货币化,只有这样才能对劳动力使用成本进行计量,才能真实反映企业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第二,对人工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及时的对不需要的临时雇员进行剪裁,以及工艺的完整度精确度都要进行全面的控制,合理配置劳动力,充分发掘劳动潜力。第三,加强调控管理。实行人工成本控制是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就是从人工总成本上进行计划和调控,它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和利润的实现,又要兼顾增加员工收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还要考虑人工成本的合理投入,确保人工成本比率指标保持在有竞争力的水平之上,才能利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形成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摘要:每个企业的运作都要遵循这样一个公式,那就是:收入-成本=利润,收入是我们无法确定的,但成本却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成本的控制的强弱不仅关系着企业的利润的多少也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以生产业企业为例,深入地分析企业成本控制,为企业选择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以及成本控制的要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成本控制,工业企业,成本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刘定辉.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之友,2004,(12).
[2]姚莹.工业企业成本控制路径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6,(02).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推荐阅读:
工业企业成本控制07-09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06-16
工业企业成本计划管理05-19
工业企业会计成本研究05-20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05-09
工业企业成本管理刍议06-20
作业成本法与工业企业07-18
20090617-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规则10-27
工业企业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