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制度

2024-10-23

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制度(共15篇)

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制度 篇1

关于印发《###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制度》的通知 各县市区统计局、开发区统计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为进一步夯实工业企业统计基础,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实现工业统计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现将《###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制度》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制度》

二0一二年七月二十三日

###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制度

为夯实全市工业企业统计基础,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实现工业统计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制度的目的工业统计数据是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建立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制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制度化,进一步规范工业企业的统计工作,做到数出有据,从而进一步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同时解决工业企业统计人员缺乏稳定性造成的企业基层报表散乱、资料不全等实际问题,确保工业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的对象

所有纳入企业一套表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三、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的法律依据

《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

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第三章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对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臵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

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调查统计违法行为或者核实统计数据时,有权要求检查单位提供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帐、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四、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的主要内容

档案盒要有封面及简明提示内容。档案盒内存放的内容主要包括:

1、工业统计年报、季报、月报报表。报表齐全,签字盖章,装订整齐,报表数据与网上数据一致;

2、计算工业产值的原始记录依据。一般主要包括:生产记录、产品入库记录、产品价格记录、财务记录、用电记录,等等。

3、工业统计台帐。纸质和电子台帐均可,生产台帐指标设臵,至少包括:产值、用电量、分类产品产量及价格等指标,要通过生产台帐上的指标可以直接计算出工业总产值。财务台帐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三项费用,利润总额、增值税等等。台帐数据要与原始记录、报表及网上数据相一致。

4、每个月企业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或利润表)。

5、工业数据异常情况说明;

6、其他与工业统计相关的材料。

五、实施工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的工作步骤1、5月11日,在###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的“全市工业企业统计业务知识培训会上”布臵。

2、8月中旬市局对各县市区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六、工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的管理

1、工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由工业企业统计人员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如变换统计人员时,要及时办理档案盒的交接手续,确保资料的完整不丢失。

2、各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统计局要把工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的管理作为加强工业统计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常抓不懈,加强对基层单位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3、市局将不定期地对工业统计资料档案盒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总结完善。工业统计资料档案盒工作开展情况将作为市局对各地工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和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检查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工业统计基础工作评比的主要依据。

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制度 篇2

目前状况下, 我国国家统计局所实行的工业统计制度从统计范围的角度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 分别是规模以上类以及规模以下类。而对于报表来说, 它存在着多种分类方式, 最为常见的有两种, 其一, 按照报送时间进行分类, 主要可以分为月报、季报以及年报;其二, 按照报送方式进行分类, 主要可以分为综合报表以及基层报表。表1和表2分别显示的是工业统计制度分类以及具体情况与报表分类及其具体状况。

2 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运用工业统计方法,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映了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其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下面我们做分别阐述。

2.1 挖掘市场潜力, 开辟销售市场。

当前状况下,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发展,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在这一体制之下, 企业要想获得利润, 必须要将生产的产品进行合理而有效的销售, 并且能够从销售额之中收回之前生产环节中所投资的垫支资金。因此, 其实销售对生产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决定作用。在对产品销售进行统计之时, 需要仅仅抓住市场占有率以及市场覆盖率这两个指标, 因为它们能够对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强弱进行准确而有效的反映。对于市场占有率来说, 它主要指的是企业所生产的相关产品在市场之中的销售量占市场同类产品销售量的比重。一般情况下, 产品竞争力与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呈正比例关系, 也就是说, 某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越高, 相应的, 这种产品在市场当中的竞争了也就越强。如果保证市场上的需求既定, 那么在这一条件之下, 会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除此之外, 如果两家产品的质量相同, 而在价格上占优势的那家企业必然会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所以, 企业要想对自己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行有序的提高, 就必须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前提之下, 想方设法对自身产品的质量进行提高, 并在一定程度上将成本降到最低。而对于市场覆盖率来说, 它主要指的是某种产品的实际行销地区数占该产品全部行销地区数的比重。这一指标可以对产品的竞争能力以及辐射能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反映。通过对这一指标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企业能够从分析结果中了解自身产品的销售范围, 并有针对性的研究如何对本企业产品的销售进行进一步的扩大。

2.2 改进生产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取得主动地位, 必须生产出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产品。对于工业产品的质量状况来说, 它并不是由某一个因素或是某一个环节决定的, 而是生产过程当中各个环节所共同决定的。一般情况下, 对工业产品质量进行过评价, 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指标, 分别是产品技术性能以及企业生产工作质量。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有效的统计, 可以实现对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的调节以及产品质量好坏的分析。这样一来, 企业就可以找出自身的不足与缺陷, 并有效的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并加强企业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并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3 工业统计制度的改革思路

3.1 对入统工业企业标准规模标准进行有效提高。

目前状况下, 我国存在着固定的入统工业企业标准, 标准主要为:年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事实上, 这种入统的标准相对较低, 这样一来, 使得入统工业企业个数逐年增加, 并逐渐饱和甚至趋于拥挤。而且相关的专业人员数量较少, 且这些机构人员往往工作负担大, 一个人需要负责多个专业。因此, 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必须适当的对入统工业企业标准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 只有对入统企业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使其达到最优化, 才能有效的对基层统计部门工业报表负担进行解决。

3.2 实行会计软件与统计软件对接。

从学科角度来看, 会计与统计本来就存在着较大的关联。而目前状况下工业统计之中所使用的大多数指标也来自于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因此, 相关统计部门应当将统计信息与会计信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可以设计一款统计软件, 在程序编辑时将工业统计报表与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对接。这样一来, 在生成报表之后, 统计软件就可以迅速、方便、有效的直接从其中进行取数, 这不仅对工作效率进行了有效的提高, 同时又对数据源头的质量进行一定程度的保证。

3.3 推行电子报表。

当今社会, 经济发展迅速, 各种新科学、新技术层出不穷, 尤其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 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业统计制度的改革同样应该抓住机遇, 引进新技术, 促进工业统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对于统计部门来说, 应该对原先采用邮寄、电话、传真等方式来传送报表的情况进行创新与改革, 并设计出一套统一的报表传送软件平台。依托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 推行电子报表, 实现无纸化办公。一旦实现, 必将大大的提高统计工作的高效性、及时性。除此之外, 还对统计信息化水平和上作质量进行了改善。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企业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制度的改革思路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介绍了工业统计制度的相关状况, 然后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最后, 从对入统工业企业标准规模标准进行有效提高、实行会计软件与统计软件对接以及推行电子报表三个方面分析了工业统计制度的改革思路。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给读者提供参考并带来帮助。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我国的企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步, 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企业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之下, 抓住机遇, 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取得主动地位, 必须做好经济管理工作。近几年来, 工业统计制度在企业的经济管理当中被广泛运用, 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业统计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必然会对企业经济管理造成影响, 企业对此问题十分关注。本文就企业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制度的改革思路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工业统计制度,改革,企业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1]梁雁斯.现行工业统计制度的优缺点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0, (13) .

[2]杨耿业.对当前工业统计制度修正的设想[J].中国统计, 2009, (01) .

[3]管旭青.工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法[J].魅力中国, 2010, (14) .

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篇3

【摘 要】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工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工业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工业统计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对工业统计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工业统计的发展,使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

【关键词】工业统计;经济管理;数据统计

工业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命脉,工业水平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由于在工业生产中需要管理的方面较多,普通的管理模式根本不适合我国当前的工业发展模式,因此,我国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实行工业统计管理方法。工业统计对企业的技术掌握状况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有所研究,而且对于企业运转的各种资金状况,企业的生产消耗成本和企业所创造的各种利润价值也都进行研究,并且以工业统计为基础途径还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完善的数据支持,以实现对企业经济管理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和规划。由此可见,工业统计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一、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工业统计能够发现市场潜力,扩展企业的销售市场

工业统计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的各项产品销售额进行充分的整理调查,并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统计就不难发现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度的大小,市场占有率越大就能够进一步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度,通过工业统计的相应分析,就能够发现企业产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来扩大企业的销售新局面,从而扩展企业的销售市场促进企业的发展。

2.工业统计能够提高生产管理的水平,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工业统计的运用,对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各项指标的统计和分析,找出企业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使得企业生产的产品更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的销售量,最大化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

3.工业统计能够加强对劳动资源的管理,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

工业统计通过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劳动资源进行精确的统计分析,并不断运用科学方法来分析各项劳动资源的分配是否达到最优效果,有效加强企业对各项劳动资源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4.工业统计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

企业的统计活动遍布上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能够长期稳定地搜集并提供各种统计经营管理信息,这些统计信息资料可以从各个方面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进度和运行状况,可以考核计划,任务的执行情况,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醒,敦促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调整部署,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等等,统计在这里就起到了检查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存在许多种类和职能都各不相同的部门,而且各部门之间在工作中都只考虑单方面的利益和问题,而不会对企业的总体发展进行考虑,因此,就需要工业统计将各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并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才能够制定出符合企业情况的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对工业统计的一些建议

1.数据质量的提高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工业统计需要根据数据才能够进行合理的判断,因此,数据的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前异常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统计数据时刻都在变化,根据统计地区的不同、统计人群的不同、统计时间的不同统计结果都会发生改变,因此,统计数据质量倍受各界关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切实采取得力措施,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准确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2.加强统计工作的完善

想要加强统计工作的完善,首先就要加强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统计能力,保存统计的原始数据,规范统计台账,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进行工业统计。其次,还要强化统计业务知识培训,经常性的对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基础知识,解答统计人员在工作中的疑问,从而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完善工业统计的工作。

三、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现状1.企业管理层对工业统计的重要性不够重视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工业统计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却没有得到企业的管理层应有的重视,工业统计是近年来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出现的新的概念,因此,企业管理层对工业统计的了解程度不高,只是单纯的将工业统计当做普通的统计汇报工作,而没有深刻的认识到工业统计对市场销售和企业发展做出的贡献。企业管理层对工业统计的重视性不足导致工业统计不能够完全的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从而阻碍了工业统计的发展。

2.企业内部的工业统计人员素质有待加强

工业统计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却需要使用相当多的专业的知识,而且工业统计的工作较为繁杂,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因此,工作人员需要拥有很好的耐心一直专业知识,但是,在目前的企业中大部分的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而且知识的水平也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以至于在进行工业统计的工作时,经常会出现统计方法错误、数据处理错误以及分析错误等问题,使得工业统计的结果的真实性降低,因此,企业需要对工业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培养,定期对工业统计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使得工业统计人员的知识水平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工业统计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的完善工业统计方法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五一,苗晓宇,游家兴.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工业企业统计调查制度的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04).

[2]张群.浅析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外资,2012(18).

工业企业统计大会的讲话稿 篇4

同志们:

2012年是我县实施“五大战役”的突破之年。一年来,全县工业统计战线的全体员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主攻工业、决战园区、赶超发展”为经济发展总方针,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狠抓企业技术创新,加速支柱产业培植,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初步形成了陶瓷、新型材料、鞋服纺织、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五大优势产业。至2012年底,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家,同比新增9家。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06亿元,同比增长17.7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2亿元,同比增长15.9%;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1.95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利税4.8亿元,同比增长24.4%。2012年我县获得“江西省工业崛起贡献奖”等多项省级奖项。在全市目标管理考评中我县被评为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战先进县。

一、工业统计取得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去年是统计部门全面实施一套表改革之年,从去年的一套表总体运行情况来看,工业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进展顺利且富有成效,平台数据总体很好,全部企业能够按时报 送。通过企业的联网直报,提高了统计调查效率,减轻了企业负担,推进了统计规范化,更重要地是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与在座各位、以及工信委、园区办的同志与统计系统的通力协作和敬业奉献是密不可分的。工业统计战线的同志们非常辛苦和不易,加班加点是常态。在此,向各位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对你们的辛苦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企业基础数据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从去年全年的一套表运行情况来看,企业基础数据质量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于我们企业统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数据质量。

一、部分企业产值数据增速异常。个别企业上报的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速上窜下跳,就象过山车一样。比如1-3月份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长40%,1-4月增长速度下降到增长只有10%,1-5月份又上涨到50%。二是部分企业利润增长异常。去年全年我县的利润增速为20%以上,企业上报数据则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的企业同比增速却超过100%,有的企业却大幅下降。

三、企业用电量、产品产量与产值数据不相匹配。即产值报增长,产量报下降;有的刚好相反,产值报下降,产量报增长。用电量上也是一样。有的企业更是把产值当产量上报。

四、企业流动资产居然等于资产总计。这个错误不应该,就是说企业根本没有 固定资产?还有在没有并购重组等其他条件下,工业总产值增速只有20%,而企业资产增速却超过80%。

五、新增企业同期数据问题,非常不严肃。由于新增企业的同期数由企业自己上报,十个企业上报的同期数,十个企业都对不上去年上报的报表。上面列举的几个原因,有些是我们统计人员是通过自身努力,可以避免的,当然也有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比如我们个别企业的统计人员非常忙,忙得每次都是快要关网的最后一天踩着时间点上报统计报表。这样非常不利于我们统计部门开展工作,企业上报报表以后,我们统计部门还要进行数据审核,进行超级汇总。对全县的数据进行宏观调控等等,因此希望企业统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统计基础数据质量,并且及时上报统计报表,为县级统计部门进行数据质量的宏观调控争取更多的时间。

今年统计部门工业统计的总体思路是:

1、高度重视平台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业统计工作整体水平

平台数据质量是今年工业统计工作的核心任务,是从国家到地方各级领导对统计部门的基本要求,也是工业企业一套表的生命所在。平台数据基础打牢打好,服务科学决策、引导科学发展才有保证。工业统计工作人员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统一到提高数据质量上来,在工业企业 联网直报平台数据质量上狠下功夫,加强对基础数据的事前审核和质量控制,尤其是企业分管工业统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本企业数据质量责任。县统计局也将严格按照省、市局“三个转变”和“两个搞准”的要求,严格基础数据的审核,严把源头数据质量关口,加强对企业基础数据的审核查询,加强对汇总数据质量的评估控制,加强对本地区工业经济形势的研判,准确反映工业经济运行趋势,从着力管控趋势,转向趋势、水平同抓,总量、速度共管,更好地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服务。

2、切实提高源头数据质量,进一步加强统计基础工作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灵魂,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统计工作的终级目标,也是统计工作的根本基础。我们要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相关文件要求,一是把好源头数据质量审核关。加大工业企业直报数据的审核、查询力度,从源头上确保工业统计数据质量。二是把好数据质量实地核查关。指导、督促企业加强基础建设,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做到资料齐全、完备、规范。三是加强业务指导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业统计人员工作能力,切实提高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报送和发布等统计环节的管理水平,扩大统计工作影响力,及时反映和解决企业一套表改革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3、进一步做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和认定工作。依照国家统计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国家统计局令第10号令)规定,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实行考试制度。因此,请没有办理统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6月30日前,到县统计局807办公室办理。

为了把我县的规上工业数据质量既能反映我县经济发展现状,又能体现各企业统计队伍的素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向县领导争取,2013年对规上企业统计员予以100元补助,同时对各统计人员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具体包括

1、报表及时性。

2、报表准确性。

3、报表质量要求。

4、工作配合情况等等),则年终评比出若干先进个人,予以表彰。这也充分体现了县政府对我们规上企业统计人员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希望各位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继续不辞辛苦,把企业统计工作搞得更好。

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制度 篇5

企业统计数据是经济社会各项主要统计指标的源头数据之一,它具有数量性与综合性的特点,是生产经营成果实物化、数量化的数字表现,体现在供、产、销整个经营过程。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必须加强企业的统计工作。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不仅对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非常重要,而且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强化企业统计,无论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工业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临朐县统计局在具体统计工作和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一)企业领导者普遍认为企业统计工作职能单一,大多数企业中存在重会计轻统计的现象。一直以来,企业管理者认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核算会计是必不可少的,各种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成本控制体现的是企业的根本利益,是真正的为企业服务,而统计工作主要是为政府各级统计部门服务。对于企业而言,统计有也可,无也可。因此,在企业改革、重组、调整中,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精简、下岗的较多;统计人员专职的少,兼职较多,且变动频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统计数据的连续性。

(二)企业统计制度不健全。随着企业面临市场的逐步放开,企业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和正规化,企业的统计工作,已不仅仅是加减乘除,“抄抄报表”的报表型统计,而是必须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统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统计工作,强化统计职能。而现实情况是,绝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制度,部分企业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或统计工作岗位,少数企业甚至设置多套账,统计指标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三)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要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必须依据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报表制度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等,真正做到“数出有据”。从多次执法检查的情况看,一些企业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采集、整理、计算、汇总、审核的方法和程序不够严谨,虚报、瞒报、纂改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部分企业甚至没有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仅仅是机械地从企业会计报表上抄上几项数据填到统计报表上。

(四)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不高。现有企业统计人员除少数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其统计业务水平较低。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人员大多

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而且很少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二、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企业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以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当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制度,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一)科学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使统计资料实现为企业经营管理所用与为统计部门所用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必须根据企业管理需要完善企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删繁就简,讲究高效务实。在具体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时,应既满足国家宏观的要求,也要满足企业微观的需要,使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得到尽可能的发挥。使企业领导人引起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二)企业应自觉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和管理体制。“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提高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应先保证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统计制度和管理体制。企业应设立一个专门的统计部门并明确各层次统计岗位工作责任制,做到统计工作有岗位、有职责、有标准。企业统计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向企业管理者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清晰、可信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统计信息产品。同时,及时、准确地向政府各级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满足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

(三)建立健全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强化企业统计基础建设。企业应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着眼点放在最基层的生产车间和项目部,坚持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依据统计法律法规和企业统计制度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等。规范统计数据采集、整理、计算、汇总、审核的方法和程序,使统计数据经得起检验,把住数据质量关,使企业统计成为反映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一面明镜。

(四)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可以积累经验,为企业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政府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企业统计数据。从政府统计部门来说,应严格执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做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保证企业统计人员 “持证上岗”,搞好统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定时或不定时地对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他们学习统计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和微机知识,使广大统计人员不断增强业务素质,提高驾驭统计工作的能力。从企业统计人员来说,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同时,积极参加统计业务培训会议,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

统计档案管理制度 篇6

1、档案统计工作是以档案工作中大量的现象为对象,以表格、数字的形式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中诸现象的现状、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性的工作。

2、统计作用。档案统计工作,为制定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编制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开展档案科学研究,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

3、统计内容。对档案的收进、移出、整理、鉴定、保管数量和状况,以及档案的构成、利用、机构和人员等情况的基本统计和其他专门统计。

4、统计任务。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5、统计对象。对档案实体及其管理状况的统计和档案事业的组织与管理现状的统计。

6、统计方法。档案统计工作,必须把零星的个别的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整理,使之成为能反映整体现象的资料,再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典型性的经验教训,以提高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

7、按期统计。平时必须积极收集资料,做好单项的统计;半年必须做好各项工作的初步统计;年终必须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统计。

8、专人统计。配备统计人员,熟悉统计业务;掌握统计资料,数字统计连贯;准确统计数字,按时统计上报。

-------------------华丽丽的分割线------------------

1、档案统计工作是以档案工作中大量的现象为对象,以表格、数字的形式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中诸现象的现状、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性的工作,

档案统计制度

2、统计作用。档案统计工作,为制定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编制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开展档案科学研究,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

3、统计内容。对档案的收进、移出、整理、鉴定、保管数量和状况,以及档案的构成、利用、机构和人员等情况的基本统计和其他专门统计。

4、统计任务。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管理制度

5、统计对象。对档案实体及其管理状况的统计和档案事业的.组织与管理现状的统计。

6、统计方法。档案统计工作,必须把零星的个别的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整理,使之成为能反映整体现象的资料,再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典型性的经验教训,以提高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

7、按期统计。平时必须积极收集资料,做好单项的统计;半年必须做好各项工作的初步统计;年终必须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统计。

8、专人统计。配备统计人员,熟悉统计业务;掌握统计资料,数字统计连贯;准确统计数字,按时统计上报。

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制度 篇7

一、工业企业设备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设备档案是上级有关设备资产管理工作文件;设备申购报告、计划、论证报告;上级批复;订购合同、会谈记录;设备购置过程中的技术商务文件;开箱记录及装箱单;安装调试记录和双方签字移交文件、保修单;验收报告及文字材料;索赔来往函件及结果文件;设备说明书及全套随机文件材料、使用、检修、故障事故记录;重大的调查分析及处理意见;技术改造和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

1、设备使用阶段档案收集不全

(1) 日常堵漏消漏记录收集不全。目前有些单位对堵漏消漏的记录不够重视, 忽视归档的现象时有发生。 (2) 设备日常管理记录收集不全。一方面, 由于操作人员不及时整理移交, 日积月累造成原始记录堆积;另一方面, 有些档案人员也认为日复一日的原始记录内容千篇一律, 重视程度大打折扣, 造成存档不完整。

2、设备检修期间科技文件管理薄弱

(1) 设备检修现场管理指导不到位。有些档案部门仍然还在走“你交我存, 你借我发”的老路子, 缺乏主动参与精神, 或者很少参加相关专业会议, 到会也极少发言, 或者设备检修期间很少深入现场进行指导。 (2) 新购设备的科技文件收集不到位。大型企业生产装置在购置和替换新型设备时, 较大的机组和重要设备在收集时会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但是, 一些小型设备由于体积小、价格低、安装简单, 对随机文件的收集就显得重视不够, 收集也不得力, 这部分资料的遗缺将为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生产装置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 (3) 设备检修结束科技文件归档不及时、不规范。

3、对压力容器设备档案的形成缺乏了解

压力容器设备是石化企业根据生产的需要和特点, 专门制造的非标、自制专用设备, 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点, 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设备。近年来, 压力容器设备事故频发, 给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及环境污染带来了巨大损失。但是, 有些档案人员只具备收集、归档、保管的一般管理知识, 平时缺乏对压力容器等自制设备档案形成的了解和学习, 知识面窄、工作层次浅, 遇到设备检修需提供利用时就无法全面、准确、及时、有效地为检修现场服务。

二、工业企业设备档案管理创新性分析

工业企业设备档案整理工作创新必须坚持一切为了档案事业的顺利发展, 对档案服务创新进行主动支持的原则, 同时重视继承和创新, 做好档案的抢救和整理工作, 积极寻求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档案整理的新途径。

1、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档案整理工作中, 一定要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要大胆探索前人未走过的道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也应该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在新形势下, 必须积极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当今时代是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时代, 已经出现了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 为了保证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移交进馆, 同时, 做到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有效整理、保管与利用, 已经不再只是档案的计算机专业技术部门单独关注的事情。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 正在逐步地渗透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建设。因此, 必须大胆创新档案整理工作。档案整理工作创新的方法主要表现在:一方面, 传承弘扬仍然适用的传统的手工整理档案的原则和方法, 另一方面, 发展超越传统的档案整理思维模式与具体的档案整理方法。绝对不能为了档案整理工作的创新而将传统舍弃, 必须通过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将档案整理工作创新的方法拓宽。

2、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和妥善的整理方法

在档案服务创新中, 档案利用起着重要的主体作用, 在档案基础工作中, 档案整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档案整理状况可以通过档案服务创新得到切实的体现, 档案服务工作和档案整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可以通过人们具体地利用档案的活动很好的体现出来;而同时, 做好档案整理工作能够为档案利用和档案服务创新做好充分的准备, 要保证档案信息服务创新, 必须做好档案整理工作, 使档案方便查找并且方便利用。

能否做好档案整理工作, 与历史档案的抢救、整理与挖掘是密切相关的, 同时, 也关系到是否能够做好档案服务创新工作。因此, 在档案业务实践中, 档案整理始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 要保证档案整理工作做到具备创新思想和创新举措, 鉴定划控工作能够提前执行, 应该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的工作中:一方面, 应该定期开放那些到期应该开放的档案;另一方面, 应该及时、全面的向公众开放那些不会泄露党和国家机密、不会使国家利益受到不良的影响的允许在规定时间之前进行开放的档案或现行文件。如果在档案利用服务之前就进行了档案划控鉴定工作, 那么, 就能够实现档案的提前开放, 并且能够给公众提供现行文件进行利用;相反, 如果在档案利用服务之前没有进行档案划控鉴定工作, 那么, 就不能够实现档案的提前开放, 不能够给公众提供现行文件进行利用。

3、注意方法创新

在档案整理工作中, 一定要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要大胆探索前人未走过的道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也应该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在新形势下, 必须积极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当今时代是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时代, 已经出现了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 为了保证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移交进馆, 同时, 做到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有效整理、保管与利用, 已经不再只是档案馆的计算机专业技术部门单独关注的事情。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 正在逐步地渗透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建设。因此, 必须大胆创新档案整理工作。

档案整理工作创新的方法主要表现在:一方面, 传承弘扬仍然适用的传统的手工整理档案的原则和方法, 另一方面, 发展超越传统的档案整理思维模式与具体的档案整理方法。绝对不能为了档案整理工作的创新而将传统舍弃, 必须通过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将档案整理工作创新的方法拓宽。

在工业企业从事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完善自身对于档案服务创新和档案整理的认识程度, 紧跟时代的发展, 认真做好档案基础工作, 并且积极寻求档案整理工作创新的方法, 切合实际的调整档案整理方法, 从而促进档案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喻颖.工业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 2009, (12) .

[2]沈舒.档案服务创新与档案整理的关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1) .

[3]张光成, 孙世勃.工业企业测量设备管理若干问题的研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5) .

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工业;企业统计;武汉

近几年,工业企业统计不断的发展,一些达到规模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始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从多方面的统计工作来看,有些企业取得了一些发展成绩,但是还是存在一些問题,以下就是针对武汉劳动街两家工业企业进行统计分析,从统计工作展开数据分析,分析了工业企业的工作现状,并提出了如何解决工业企业中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2015年,中国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基调下,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经济发展下行压力重,但仍稳中求进,全年GDP67.67万亿元,增速6.9%、未达7%。这一切构筑了极大制约武汉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我就我们劳动街道两家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撰写了此文。

一、两家工业企业概况

两家企业都属武汉政府大力支持的企业范围,都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武汉市高雄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后简称高雄科技)创建于1994年,主要致力于电力、石油、化工、钢铁等行业安装、检修机具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集成化经营,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高雄科技现有员工200多人,学历主要是大中专,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约30人,具中高级职称的约20人。

武汉世城集团有限公司(后简称世城集团)创建于1993年,主要从事政府、组织、企业等的职业制服需求的研发、设计、生产,是湖北省规模最大、设计能力最强、最具文化特色的专业制服制作企业,是华中地区的行业龙头企业。世城集团现有员工235人,其中女性188人,专业技术人员32人,有硕士、博士学历员工。

二、两家工业企业2015年发展情况

1.发展优势

两家企业都是细分行业的重要知名企业,综合实力较强,有自己的独到优势——主业,很重视科研创新,重视计算机、信息等高新技术在企业的充分运用,创建了自己的网站,内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软件的集成高质效的信息化管理,并且都只专注于自己的主业,没搞全面开花、多元化经营策略。在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严峻复杂的背景下,二者依然坚守住了自己的行业地位,有较高的竞争力,虽然营业利润都是亏损状态。

2.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营发展处困境

大环境,订货、产值、销售收入、存货、企业员工人数等,营业利润

中国经济自2010年始增速下滑,走向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模式,在复杂多变、不利有利交织的这样的大环境下,两家企业的经营发展在2014年、2015年都处亏损状态,且2015年亏损更重,处在发展的困境。

2015年,高雄科技营业利润-2114千元、同比下降 约 45.8%,工业总产值20272千元、同比下降约10.7%,销售总产值18928千元、同比下降约16.7%;2014年,营业利润-1450千元,工业总产值、销售总产值都是22710千元。

2015年,世城集团营业利润-3005千元、同比下降约161.2%,工业总产值23422千元、同比下降约6%,销售总产值21206千元、同比下降约11.7%,服装产量26.14万件、同比下降约13.1%;2014年,营业利润-1390千元,工业总产值24915千元,销售总产值24029千元,服装产量30.08万件。

联系中国及其全球的经济发展大环境,根据上面的数据可分析出二者处困境的另一些原因:市场萎缩严重,全国不少企业的经营规模、效益等在缩减,消费能力不足,两家企业的用工成本、经营成本等上升重,库存上升。

(2)在科研创新上投入不足

两家企业近两年经营陷入越来越深的困境,亏损加重,没多少钱投入科研创新上,都只投入几万元到十多万元,世城集团还从外部花钱买他人的技术服务或成果直接自己用,政府对二者的一点科研创新的经费补助也只是车水杯薪。这反过来影响二者的发展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三、两家工业企业摆脱困境持续发展的建议

聚焦优势,重视科研创新针对两家企业经营的优势、存在问题,结合国内外的发展大环境,二者应继续聚焦、壮大自己的主业,充分重视科研创新,同时寻求外界在技术、资金、资源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支持,灵活应对复杂多变严峻的市场。这样一定能持续发展,摆脱亏损困境。

四、总结

以上对两家工业企业的统计得出统计数据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的源头数据之一,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不仅对工业企业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企业的生产,发展,管理都非常重要。强化工业企业统计分析,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具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惠. 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现状及完善分析[J]. 统计与观察, 2014 (7): 175-176.

[2] 傅崇辉. 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回顾与思考 [J][J]. 中国人口科学, 2008 (5): 18-23.

[3] 周林刚. 工业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 2008, 6: 85-92.

作者简介:

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篇9

一、档案保管制度

1、档案管理人员按照规定对归档的文件材料,做好档案的分类登记、保管工作,存放整齐,统一编号,科学排列,查找方便。

2、做好防盗、防火、防强光、防尘、防潮、防霉变、防虫鼠、防污染工作。

3、档案排列整齐,分门别类,依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的顺序排列。

4、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核对,做好收入、移出、借阅登记。

二、档案借阅、利用与保密制度

1、档案借阅必须登记,归回时办理注销手续,接受档案管理人员指导和监督。

2、查借阅业务范围的档案,需主管领导同意,查阅非隶属业务范围的档案,任单位证明和公司经理同意后方能调阅。

3、一般只在室内查阅,原则上不外借,否则需经公司经理同意。

4、不得擅自摘录、翻印、复制,不得在档案材料上划线涂改。

5、借阅人要严守机密,不得转借他人,不得泄露秘密。

6、借阅人按时归还,管理人员认真核对,当面签名注销。

7、保密是每个档案管理人员与借阅人员的基本职责,应严格遵守。

8、对保密文件应设专柜保管,专人兼管。如人事档案、电脑光盘等,利用时要经公司经理,不得擅自翻印、摘录。

三、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1、以档案的保管期限表为依据,定期进行鉴定,对超过保管期限或确无保存价值的档案提出销毁。

2、经鉴定后,拟定销毁报告,填写销毁清册和必要的文字说明,经公司经理、总经理批准后即可进行销毁,必须2人以上鉴销,并在销毁清册上签名,销毁清单交档案室保存。

3、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销毁档案。

信息资料与档案管理制度 篇10

信息资料与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使科研档案的管理更加系统、规范和科学,提高科研的管理水平,制定以下制度:

一、科研档案的建立规范

1、档案实行一题一档制度。

2、每个课题必不可少的材料(开题报告、论证书、立项书、批准书、中期成果鉴定、结题报告、验收鉴定书等)。课题研究过程中全部纪实材料及主卷的佐证材料。(现象记录、调查问卷、访谈记录、教案、教学实录等)

3、课题档案材料要注意原始性、真实性。

4、每卷档案都要有卷首页,便于查找。

二、科研档案内容:(一)、课题档案

课题档案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全部资料,它指文字资料、电子资料、音像资料等。

1、前期档案:包括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论证报告、课题立项、申报材料、立项批准书等。

2、中期档案:中期档案是课题的核心部分。包括课题实施过程的原始材料(实验数据处理、组织培训记录、召开会议记录、课题研究实录等),中期研究成果(阶段总结、论文、获奖证书等),阶段检查记录等。

3、后期档案:包括课题研究总结、申请验收报告、结题报告、最终科研成果、课题验收鉴定书,成果应用等。

(二)、教学成果档案:论文、创新、教具制作

(三)、试题:试卷档案

(四)、综合档案 包括:⑴各级教育行政和科研管理部门印发的有关科研工作的文件、法规、制度;⑵科研规划、计划、科研工作总结;⑶有关会议材料、领导讲话;⑷科研信息资料;⑸教师培训材料;⑹科研工作检查记录;⑺获得的各种奖励材料等。

三、科研档案归档:

1、原则上每学期进行一次科研档案的收集归档。根据工作性质,相关研究人员于期末将本学期资料交科研办。

2、归档工作实行签字制度。

3、对于个人有关资料,个人需要保留原件,应将复印件交档案室留存。

4、课题档案实行结题统一上交(或分阶段上交)。

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制度 篇11

【关键词】档案统计管理;统计工作;水平;问题;措施

一、前言

对于现阶段我国各级各部门单位来说,统计档案管理的内容已经逐渐广泛起来,传统的四个环节虽然非常重要,但却存在片面性,单纯的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和整理与分析统计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和管理需求,这就需要统计人员重新审视当前统计档案管理的特点,立足于社会发展形式和改革形势,用前瞻性的眼光和现代化的手段管理统计档案,这不仅是各个单位的发展要求,也是完善工作过程,替身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找到规范档案统计的有效方式,以为提升统计工作水平带来借鉴。

二、当前统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思想不全面

统计过程所需要最大的要求就是严谨,对于统计档案规范管理来说更为重要,但就目前形势来看,统计人员和各个统计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管理思想问题,管理思想是管理策略、手段的指导,带领着人员统计工作的方向,落后和片面的管理思想会导致工作范围的缩小和工作能力的减弱,尤其是针对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过于注重对环节的依赖性,很容易使得统计档案管理的过程形式化,缺乏工作效率。众所周知,统计并非向上级提交统计报告就可以的,而是由很多很复杂的过程组成的,统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却常常用片面的思想和错误的眼光看待,私自简化流程,常导致平时工作看起来万无一失,但一到检查考核时就手忙脚乱,大大限制了统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性。

2.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统计档案管理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统计自动不完善,这里所提到的统计制度与档案规范化管理有关,是形成各个单位数据记录,为上级部门和人民群众所监督的重要内容,需要科学细致的分类,而目前的统计档案管理过程拖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内容也不够全面高效,普遍给人以统计档案工作就是又多又乱又复杂的第一印象,对统计档案管理十分不利。不仅如此,现如今多数统计档案管理人员都将应付上级检查作为主要工作目标,日常工作松散怠惰,一到领导检查时便效率超高,将统计资料的服务性和规范性发挥到极致,非常影响领导对工作的评价考核,对统计档案管理工作十分不利。

三、提升统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

1.拓展管理思路

想要提升统计工作水平,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拓展管理思路,将眼光放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思考统计档案管理,作为一项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工作,统计工作的类别分界并不明显,常常做不到完全科学的分类管理,但这些只需要管理思路的正确引导,不局限于刻板的教条之中,丰富工作经验,才能够完善思想,实现实际统计工作的效率提升。对于统计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提升工作的标准化模式,将工作标准层次性提高,规范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都是拓展管理思路的重要途径,只有管理思路有所拓展,才能做到统计档案的长久保存,为单位的长久发展打下良好的资料收集基础。

2.规范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统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与管理思路不同,管理制度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在科学管理思路的指导下,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才是保证统计档案管理工作高效科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方面,各个单位要多吸纳统计方面和档案管理方面的人才,让专业的人才参与到统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不仅如此,统计档案管理最重要的并非知识储备,而是经验积累,许多年长的统计人员虽然工作思路较为刻板,但却可以为新型的管理制度提供经验借鉴。因此,要让现代化人才和经验型前辈协同配合,相互补充,提升制度的合理程度,促进统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模式科学化,最终达到提升统计工作水平的目的。

3.创新管理模式

规范统计档案工作的最后一步就是创新档案管理模式,从过去经验可知,统计档案管理的模式刻板教条,但却无法让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因此,统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但与之配套的档案管理工作却长期无法取得有效进展,大大影响了统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在这一方面,统计部门分工作人员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趋势,根据本单位实际的工作情况,设置规范的统计档案分类,便于单位查阅检索的同时,也便于统计部门的科学管理,如,将档案分为4项内容,政策规章、责任制度、培训考核、财务统计,完善这四方面的统计工作,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统计档案管理程度,从而提升总体工作水平。不仅如此,在对统计资料的管理中,要采用专门的设备存放,既便于统计人员记录分类与查阅,也便于对统计数据进行良好保密,对于存放时间过长,单位已不再需要的统计文件要及时销毁,若一直需要,则需要封藏永久保存。

四、总结

总而言之,统计档案管理是各个单位日常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统计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了单位运行的效率。因此,应当从目前其存在的问题入手,依据发展的现实情况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升工作水平,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德香.浅谈档案数据统计与利用效果[J]. 中国科技信息. 2013(04) .

[2] 李守花.加强统计资料管理 提升统计服务水平[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16) .

工业企业统计资料档案盒管理制度 篇12

一、健全工业企业统计数据监管体系

要提高工业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 首先应健全企业统计数据的监管体系, 建立合理的企业数据调查制度。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完善工业企业名录, 确保及时更新。要做到对工业企业完整的数据统计, 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并能及时更新的企业名录, 工业企业名录不仅应包括成规模的企业, 也应包括规模以下的企业。 (2) 确定规模以上企业划分标准, 对成规模企业数据重点调查统计。利用经济普查数据, 结合工业总产值与当地实际情况对地区的工业企业进行划分, 对成规模的企业数据进行重点调查统计, 减少统计数据中的误差比重。 (3) 建立定期将统计数据对外公布的机制。定期将统计数据对外发布, 将数据的准确性交给公众检验, 对提供不准确数据的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惩罚, 提高数据统计监管的威慑力。 (4) 建立临时企业数据报表与抽样机制。如今大多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已经实现了统计数据网络直报, 但网络直报的时间都是统一的, 因此在统一网络直报外还应建立临时企业报表制度, 随时调查数据以发现不同之处, 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抽样机制, 完善统计数据监管体系。

二、完善数据统计报表指标

统计指标是数据报表的核心, 科学的指标体系可以使监管部门更加完整的了解工业企业的运营情况, 从而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政策。完善数据统计报表指标, 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 要规范指标数据的计算方法, 对一些需要以会计数据为基础进行计算的指标, 给以以财务数据为取值口径的计算方式, 使得工业企业能够根据统计指标的要求, 直接从自身的会计报表中提取数据进行计算。其次, 要修正工业企业统计数据指标的科学性, 在很多情况下, 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受制于政府的不完善, 由于政府部门及人为干扰的因素, 导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降低, 因此统计报表的数据指标要坚持均衡与全面的原则, 不仅要测算流量, 也要衡量存量财富, 增加一些为获取更多经济效益所付出的资金成本及环境代价的指标, 综合的评价工业企业的运营。第三, 在统计指标的设置上应该尽量与工业企业的会计指标相衔接, 减少工业企业的填报的难度与误差, 降低企业乱填乱报的几率。

三、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当前, 基层统计人员调动过于频繁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 我国虽然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了联网直报, 但是对于工业小微企业的数据统计, 还是要依靠基层的统计人员。因此, 保障基层统计人员工作岗位的稳定性, 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保障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关键所在。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体系, 确保不同的人员相同的方法。由于基层工作人员工作不稳定的原因, 要使得在人员流动大的前提下获得好的工作效率, 就要严格制定一套规范的工作流程, 使得工作人员按照流程规范就能上岗。 (2) 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一个业务水平较低的统计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几率较大, 因此在平时应该加强对于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 将统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成教案, 交给所有统计人员, 并使其迅速的运用于工作中。 (3) 招收适应新环境的统计人才。在统计信息化条件下, 应该大力招收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计算机的, 善于利用数据进行分析的复合型统计人才, 同时要求统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四、在统计工作中引入信息化管理

在传统的工业企业数据统计模式下, 统计的中间环节过多, 有些中间部门为了提高业绩政绩而修改获得的统计数据, 造成数据质量无法保证。而现阶段, 我国实行了企业联网直报, 利用信息化的垂直性特点, 企业可以直接将自身的数据上报至国家数据库, 避免了统计中间环节的干预,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统计数据的质量。但在这种信息化填报下, 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例如由于填报方式从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模式变成了人机模式, 导致统计人员无法与工业企业面对面的交流, 并掌握企业的最新动态, 造成统计数据的分析工作缺乏预见性。要解决这个问题, 还需在统计工作中引入信息化管理, 一方面, 设立专门的工业企业信息化沟通平台, 可以与数据直报平台捆绑在一起, 负责收集工业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 及时的将问题发送给当地监管部门, 并对有问题的工业进行信息跟踪反馈, 实时的了解解决问题的进展, 使得数据统计工作更侧重于服务工业企业。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工业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关乎整个工业甚至于国家经济政策的确立, 作为经济数据统计部门, 要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提升工业企业数据统计的新路径与新方法, 努力构建获得高质量统计数据的环境体系, 使得工业企业数据的统计能更好的帮助国家了解我国工业的实际状况, 找出企业运行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工业企业, 使之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摘要: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灵魂, 努力提升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 当前我国正处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 如何创新思路, 提高工业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是当下统计工作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结合实际, 本文提出了健全工业企业统计数据监管体系、完善统计数据指标、提升统计人员素质以及在工作中引入信息化管理四个方法, 从而希望对提升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创新思路, 作出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工业企业,数据,报表,指标,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程家瑛.提高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J].中国统计, 2012, (11) :38-40.

档案统计制度 篇13

2、统计作用。档案统计工作,为制定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编制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开展档案科学研究,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

3、统计内容。对档案的收进、移出、整理、鉴定、保管数量和状况,以及档案的构成、利用、机构和人员等情况的基本统计和其他专门统计。

4、统计任务。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5、统计对象。对档案实体及其管理状况的统计和档案事业的组织与管理现状的统计。

6、统计方法。档案统计工作,必须把零星的个别的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整理,使之成为能反映整体现象的资料,再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典型性的经验教训,以提高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

7、按期统计。平时必须积极收集资料,做好单项的统计;半年必须做好各项工作的初步统计;年终必须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统计。

档案资料保密制度 篇14

一、档案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保密法》的规定,维护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二、凡利用涉密档案材料必须凭单位介绍信方可查阅,不得随意扩大调阅范围。

三、凡利用涉及国家安全、军事、重大科技成果、以及生产配方、工艺诀窍等的档案,必须同时持有主管单位的介绍信方可查阅。

四、凡县委、县政府或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和人事部门移交的说明不宜向外公开的档案材料,除本单位外,未经原单位同意不得向外借阅。

五、本馆秘密以上文件一般不借出。如确需借出,须持有关单位证明并办理借阅手续,限期归还。

企业档案信息化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篇15

笔者以知网期刊网络出版数据库为样本库,以“企业档案信息化”为检索词,以“题名”为检索项,共检索到177篇文献。下面是对这177篇文献的统计分析情况。

一、学科类别分布

从学科类别看,177篇文献分别涉及到9个学科,其中与企业相关的学科7个,占学科数的77.78%。具体情况是:档案及博物馆140篇,占79.1%;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86篇,占48.59%;企业经济77篇,占43.5%;工业经济10篇,占5.65%;石油天然气工业3篇,占1.69%;电力工业、建筑科学与工程各2篇,各占1.13%;冶金工业、有机化工各1篇,各占0.57%。档案学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和企业经济。如果将全部涉及企业7个学科的文献数量加在一起则有96篇,所占比例则超过了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

二、研究层次分布

从研究层次上看,属社科类研究共计168篇,占94.92%;其中基础研究96篇,行业指导66篇,职业指导3篇,政策研究2篇,高级科普1篇。属自然科学研究9篇(工程技术)占5.08%。整个研究偏重于社科类研究,其中又以理论性比较强的基础研究为重,技术层面与实践层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弱。

三、研究资助基金

从研究成果得到资助基金的情况看,全部177篇文献中,只有一篇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仅占全部文献的0.57%。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信息化研究更多的来自于企业档案工作者的自觉,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深度的行业性、地方性、国家层面的研究还非常少。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还没有上升到地方与国家战略的层面,没有得到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

四、发表年度分布

从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上看,2000年到2012年6月,13年间共发表文献177篇,年平均13.62篇。最高值为35篇,中位数为17.5篇。具体情况见下图:

从图中可见,2000年至2004年,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活跃度不高,发表的文献数量也不多。2005年起研究进入快速活跃期,发表的文献数量大增,仅2005年一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就超过了之前5年发表文献数量的总和。在经历2006、2007两年的数量回落后,发表文献数量再次回升,2012年更是达到了目前的最高值。

五、期刊名称分布

从文献涉及的期刊名称看:177篇文献分布在81种期刊上,刊均2.19篇。发表2篇以上文章的有28种,共发表124篇。具体情况是:机电兵船档案18篇,占10.17%;黑龙江档案15篇,占8.47%;兰台世界10篇,占5.65%;浙江档案8篇,占4.52%;中国档案7篇,占3.95%;档案天地、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北京档案、黑龙江科技信息、山东档案、山西档案、档案时空各4篇,各占2.26%;云南档案、办公室业务、档案、湖北档案、黑龙江史志、陕西档案各3篇,各占1.69%;才智、民营科技、中国新技术新产品、中国科技信息、一重技术、山西科技、城建档案、办公自动化、兰台内外、东方企业文化各2篇,各占1.13%;档案与建设、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四川档案、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云南科技管理等53种期刊各1篇,各占0.57%。

在全部期刊中档案学期刊18种,占全部期刊数的22.22%;发表文章95篇,占全部文章数的53.67%。在18种档案学期刊中核心期刊8种,占全部期刊的9.88%;发表文章29篇,占全部文献数量的16.38%。档案学期刊发表的文献数量与非档案学期刊发表的文献数量大致相等,这表明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关注面不仅仅限于档案行业,许多行业对此均有关注。但2篇以上的28种期刊中,档案学期刊占了18种,占到了近2/3。档案学期刊仍然是最为关注这一研究的主要载体。

六、文献作者分布

全部177篇文献中署名的169篇,涉及的作者超过了186名。其中发表2篇文章的4人(李明明、戴文禄、王剑刚、张智平)占全部作者的%,占全部文章量的%。在全部文献中合著9篇,占全部文献的%;涉及作者21名,占全部作者的%。在合著文献中4人合作的1篇,3人合作的1篇,2人合作的7篇。

由此可见,在企业档案信息化研究的作者中,高产作者还没有,且合作率不高。这充分说明关于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研究,目前还处于相对分散的,浅表化的个体研究阶段,还没有进入一个有核心研究者与核心研究团队的阶段。

七、作者单位分布

从文献作者单位分布看,全部177篇文献中注明作者单位的有155篇,共涉及到151个单位,其中两个单位合著的5篇,合作率不高。发表文章在2篇以上的有9个单位,分别是上海大学3篇,占1.69%;山西省潞安矿业集团公司、黑龙江省宁安市交通局、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浙江省档案局、四川省川化集团川化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北仑发电厂2各篇,各占1.13。上海市档案局、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广东省佛山市信息中心等142个单位各1篇,各占0.57%;在151个单位中,企业127个,占84.11%;档案行政管理部门7个,占4.64%;高校10个,占6.62%,其他单位7个,占4.64%。企业对此问题的关注度远远高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高校,这一方面说明是企业档案信息化研究的主力军,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档案信息化问题并没有引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高校的足够关注。

八、中文关键词

从文献涉及的关键词来看,在前60个关键词中,使用频率在2次以上的有24个,分别是企业档案36篇,占20.34%;信息化36篇,占20.34%;档案18篇,占10.17%;信息化建设13篇,占7.34%;企业9篇,占5.08%;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各7篇,占3.95%;建设、管理各6篇,各占3.39%;信息化管理、对策各4篇,占2.25%;数字化3篇,占1.69%;电力企业、网络环境、加强、数据库、文档一体化、知识管理、档案信息化管理、企业档案信息化、企业档案管理、网络化、系统、建设问题各2篇,各占1.13%。使用频率为一次的有:资源共享、信息化管理系统、档案信息化系统、联网、保障体系、发展、创新、服务、密级、信息化体系、机遇、标准、无纸化办公、规范、Access数据库、中小企业等,各占0.57%。

主题词分布比较集中,相关性较强。特别是与主题相关的企业档案、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信息化等关键词均进入中文关键词,并且使用频率处于高位。从这一点来看,“企业档案信息化”是上述文献作者撰写论文时的主要研究对象与内容,至少在文献主要内容上已经占到主导地位。

九、结语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整个研究中档案学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涉及企业的相关学科和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文献涉及的学科与研究内容的相关性非常高。整个研究偏重于社科类研究,其中又以理论性比较强的基础研究为重,技术层面与实践层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弱。研究成果得到基金资助的极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信息化研究更多的来自于企业档案工作者的自觉,而非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深度的行业性、地方性、国家层面的研究。从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上看,整个研究是一个活跃度不断提升的上升趋势。档案学期刊发表的文献数量与非档案学期刊发表的文献数量大致相等,这表明档案学期刊仍然是最为关注这一研究的主要载体。在企业档案信息化研究的作者中,高产作者非常少,且合作率不高,表明研究目前还处于相对分散的,浅表化的个体研究阶段,没有进入有一定核心研究者与核心研究团队的成熟阶段。从文献作者的单位分布看,企业对此问题的关注度远远高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高校,这一方面说明是企业档案信息化研究的主力军,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档案信息化问题并没有引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高校的足够关注。有关文献的内容从主题词分布上看,内容比较集中,相关性较强。特别是与主题相关的企业档案、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信息化等关键词均进入中文关键词,并且使用频率处于高位。从这一点来看,“企业档案信息化”是上述文献作者撰写论文时的主要研究对象与内容,至少在文献主要内容上已经占到主导地位。

摘要:企业档案信息化是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知网期刊文献为样本,从学科类别、研究层次、期刊名称、发表年度、作者、作者单位、关键词等方面,对历年来有关企业档案信息化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化,企业档案,档案信息化,文献,统计

参考文献

[1]张锦云,.对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电子文件保护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J].档案管理,2011,(6).

[2]郑新兴,.我国档案信息服务研究论文统计分析[J].档案管理,2012,(2).

[3]李国华,.对1997—2008年档案保护技术学学科体系论文的统计分析[J].档案管理,2009,(2).

[4]何玉琼,.我国公共档案馆网络信息服务分析及启示——基于公共档案馆网站数据统计分析[J].档案管理,2008,(4).

[5]王长艳,管先海,刘伟中.2000年至2004年数字档案馆研究论文情况统计分析[J].档案管理,2005,(4).

[6]申兴兰,.企业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J].档案管理,2011,(6).

上一篇: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修读双学位专业实施办法(试行)下一篇:咖啡店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