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发展林业经济

2024-09-27

健康发展林业经济(共12篇)

健康发展林业经济 篇1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尊重发展规律、讲究发展效益、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发展理念上要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 在发展道路上要实现根本改变, 在发展的国际环境上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定要结合本地资源、生态及环境承载力, 寻找适合当地发展产业, 才能真正实现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来的实践, 科学分析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提出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不仅仅是两个字的改变, 而是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在涵盖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 体现了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理念上的深化, 道路上的拓展, 国际环境认识上的提升。

经过多年努力,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明显进步, 效益不断提高。区域发展出现新变化,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战略性调整加快进行, 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研发投入不断扩大,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企业管理得到加强, 宏观调控不断改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由于我国客观存在的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大等基本国情及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把加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 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如何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首先, 在发展理念上要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 不仅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而且要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经济总量小, 社会物资匮乏。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 在推动经济发展时, 自觉不自觉地把速度看得更重, 更多地追求总量的增长。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已跃至世界第二, 供求关系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一定程度的相对富裕, 人民生活由解决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在解决了这些紧迫问题、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后, 不仅要继续保持发展得快, 更要注重发展得好。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继续保持量的增长, 而且更要注重质的提升, 坚持好字当头, 好中求快, 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 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 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 在发展道路上要根本改变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支持经济增长, 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煤炭、钢铁、铁矿石、氧化铝、铜、水泥消耗最大的国家, 是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如果说以往缓解能源资源矛盾还有较大回旋空间, 发展到今天, 由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负担过重, 一些地区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同时, 随着地球环境变化, 为保护全球气候和地球家园, 我们也必须为此做出贡献。因此, 不管是从可利用的能源资源看, 还是从保护环境看, 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是在发展的国际环境上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全球经济加快重组和国际产业加快转移,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呈现高技术化、服务化、生态化的特征。一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优劣, 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分工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目前, 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整体上还处在“要素驱动型”而不是“创新驱动型”阶段。资源消耗过大, 低劳动力成本投入, 科技贡献率低, 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 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这些都表明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还不高。不转变这种发展方式, 我们就不能从根本上提升经济的整体素质, 就会直接影响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经济发展的理念、道路、环境, 都是对经济发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战略问题。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艰苦的过程, 时间紧迫, 任务繁重。我们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贯彻落实好党的一“三个转变”, 即:在需求结构上,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根本性突破。

去年,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指出,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他先后视察了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海螺水泥公司、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国通高新管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 强调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 推进自主创新, 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求, 正确把握好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以好促快、以质促快, 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 促进协调发展, 提高质量和效益。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实现速度与质量有机统一,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 全国都在很抓节能减排工作, 目的就是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市地处山区, 环境较为敏感、环境容量较低, 经济欠发达。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更好地统筹起来, 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和环境状况, 科学考量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 建立符合市情特点、适应发展需要的产业导向。要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实施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环境监管,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环境,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1]《十八大报告》

健康发展林业经济 篇2

问:《实施意见》如何阐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市工商联工作的重要意义?

答:《实施意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重要意义,强调福州正处在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全面推进海西省会中心城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各级党委、政府及其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重要意义。一要进一步明确工商联工作的指导思想。二要进一步明确工商联的基本任务。三要准确把握工商联的性质、基本特征和工作对象。

问:《实施意见》提出的工商联工作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工商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我国保守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把工商联建成为政治坚定、特色鲜明、机制健全、服务高效、作风优良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问:《实施意见》如何阐述工商联的基本任务?

答:《实施意见》指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培养拥护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非公有制制经济人士队伍;参加政治协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积极参政议政;推动经贸交流和协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建设,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反映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利益诉求,维护其合法权益。

问:《实施意见》如何阐述工商联的性质、基本特征和工作对象?

答:《实施意见》指出,工商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是工商联的基本特征;工商联工作要牢牢把握统战性,充分发挥经济性,切实体现民间性。工商联工作对象主要包括私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成份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企业等,私营企业出资人、个体工商户、在内地投资的港澳台工商界人士、原工商业者等。

问:《实施意见》是如何阐述充分发挥工商联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导作用的?

答:《实施意见》指出,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党的领导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支持所在企业建立党的组织,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

问:《实施意见》是如何阐述充分发挥工商联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中的重要作用的?

答:《实施意见》指出,要认真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密切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联系,深入了解和反映他们的意愿和要求,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和建议。要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高其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引导其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市及县(市)区人大、政协和其他人民团体中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要充分听取工商联的意见。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量增加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在人大、政协和其他社会团体中的比例。

问:《实施意见》是如何阐述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助手作用的?

答:《实施意见》指出,要重视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优势作用,为政府相关重要经济决策充分听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提供服务保障。积极参与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体系建设,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息、法律、融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服务。加强同境外、区域间工商界的交流合作,更好地为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国际、区域间经济合作提供服务。要发挥工商联(回归办)在联系异地榕商方面的优势作用,加强异地商会建设管理,深入推进“回归工程”。

问:《实施意见》是如何阐述充分发挥工商联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中的促进作用的?

答:《实施意见》指出,要认真履行经济类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职责,参与行业协会商会建设的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工作,指导和推动商会组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内部管理、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其政策宣传、提供服务、反映诉求、维护权益、加强自律的作用。各县(市)区政府应授权本级工商联作为本地区有关经济类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

问:《实施意见》是如何阐述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积极作用的?

答:《实施意见》指出,要着眼于畅通渠道,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其他有关企业方代表一道,共同推动劳动关系法规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和劳动争议的调处,正确处理协调投资者权益和劳动者权益的关系,努力构筑和谐企业。

问:《实施意见》是如何阐述充分发挥工商联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推动作用。

答:《实施意见》指出,要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努力完善政策配套,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以股权、实物和知识产权等非货币方式扩大投资,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融资、管理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动非公有制企业按照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导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培养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造就一批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非公有制企业自主创新成果,扶持一批省、市重点产业集群和成长型产业集群的非公有制经济骨干企业。

问:《实施意见》是如何阐述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深化两岸四地经贸交流合作和开展民间外交中的商会作用。

答:《实施意见》指出,要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为契机,坚持先行先试,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参与榕港、榕澳、榕台经贸交流合作。要鼓励工商联积极开展民间商会外交,适当放宽工商联干部因公出国(境)开展项目对接工作的审批限制,加强工商联同境外工商社团的联系,更好地为非公有制企业拓展国际合作提供服务,促进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大“走出去”步伐,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国际竞争力。

市、县(市、区)党委、政府每三年开展一次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评选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工商联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人才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把工商联纳入人才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单位。

市工商联还将继续探索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统战部组织协调、工商联具体实施、有关方面积极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工商联积极培养、选拔优秀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到各级人大、政协等组织任职;推荐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与政府职能部门的特约监督工作;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意见反映机制。

深入解读:非公经济人士参与政治生活与社会事务,已经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今后,各级工商联组织将进一步发挥组织体系完备、联系面广的优势,密切与非公经济人士的联系,在企业与政府间搭建好平台,不断改善温州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

建立相关重要经济决策委托工商联征询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意见的制度;吸收工商联参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发挥工商联在为非公有制企业法律维权、人才信息服务以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专项资金安排等工作中的作用;加大对协会商会组织融资担保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给予相关优惠政策。

授权工商联为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工商经济领域行业协会、商会由市工商联管理;支持工商联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异地温州商会可作为团体会员加入市工商联;建立健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与工商经济领域协会、商会及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联系制度,形成双方直接交流沟通的机制。

明确工商联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参加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及有关企业方代表一道,共同推动劳动关系立法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和调处劳动争议。会同有关单位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和评选表彰活动,以企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实施意见》指出,按照面向工商界,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坚持广泛性、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工商联的会员发展工作,适当提高企业会员和团体会员的比重,注重吸收行业协会商会和异地商会等经济类社团为团体会员。各级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可作为团体会员加入同级工商联,接受工商联的业务指导。着眼于非公有制人士健康成长,按照思想品德优、社会贡献大、公众形象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培养造就一大批有影响、有实力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工商联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工商联领导班子,优化班子中党内外、专兼职人员结构,把综合素质好、各方面表现优秀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选拔到各级工商联(商会)领导班子。

《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工商联基层组织网络建设。支持和重视工商联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各县(市)区工商联领导班子,统筹考虑工商联工作人员编制情况,从工作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工商联特别是回归办、榕商网站等服务工作力量。有条件的乡镇(街道)、社区、市场应成立基层工商联(商会)组织,不断健全网络,提升工商联(商会)组织地覆盖面。乡镇(街道)基层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副会长)一般由分管基层统战工作的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担任,副主席(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般由党委统战委员担任。

《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异地商会建设发展与管理。把加强和改进异地商会工作作为工商联服务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切实推进异地商会发展和“双重管理”工作,努力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健全异地商会网络,建立异地商会信息互动平台,加大对异地商会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力度,定期走访各异地商会,及进协调解决异地商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异地商会健康发展和广大会员健康成长。要适应形势发展和各个时期我市工作重点,切实办好福州新闻网“榕商频道”和相关网站,向异地商会会员企业及所在地关联企业宣传推介福州投资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市、县两级异地商会的主要负责人,符合条件的应推荐安排为同级政协委员或特邀委员。

《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强工商联机关建设。要着力提高工商联机关的执行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大兴求真务实、调查研究之风,加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现代市场经济、现代科技、现代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加强对关系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全局性、基础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促进工商联机关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干部培养、考核、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队伍。答:《实施意见》指出,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商联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党委定期研究工商联工作制度,及时研究部署新时期工商联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党委领导班子抓工商联工作的责任。工商联党组主要负责人不是同级党委委员的,应列席同级党委全委会议。党委召开经济和纪检、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重要会议,应视情安排工商联党组负责人参加。各级党委要把工商联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通过教育培训、挂职锻炼、内外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工商联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为工商联干部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实施意见》指出,各级政府要按照党和国家对工商联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对工商联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为工商联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要建立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与工商联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商联工作和非公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政府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联系工商联工作。工商联的办公经费和考察调研、教育培训、招商引资、协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异地商会建设管理工作以及指导支持基层工商联工作等专项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实施意见》指出,统战部作为党委主管统战工作的职能部门,要经常研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和工商联工作,协助党委制定并贯彻落实有关工商联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工商联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和工商联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健康发展林业经济 篇3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235-01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情况与人民的生活质量。自林业部门成立以来,至今已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国的林业水平由于先天条件的不足以及不合理的应用,导致我国林业当前的发展情况始终处于国际上的较低层次,进而也会影响到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工作进程,所以,如何加快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国当前的重点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对于林业工作的重视度日益增加,林业部门较以往的定性定位、指导思想、管理体制等方面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告别了以生产木材为主的工作形式,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以生态建设为主,国家以及各级林业部门都提倡采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1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1)森林资源匮乏,森林质量不高。我国的森林面积在全世界的份额仅有4%,森林蓄积量甚至不到世界总水平的3%,森林覆盖率仅有14%,人均森林面积与人均蓄积量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我国一直以来都对森林进行过量的采伐,进而导致大径级的木材数量越来越少,其中大部分还是公益林。我国当前的中幼林中,大部分都是人工林,这些人工林不仅树种单一,而且稳定性也不高,因此极易死亡,进而直接导致了我国森林总量难以提高。为使林业经济快速发展,首先应确保具有足够的森林资源,当森林资源不足,质量也不高时,会对林业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2)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不当。在林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追求灭荒的速度与数量,而不顾林木的培育目标及市场情况。同时,对林木质量的重视度还不够,尤其是在种苗与抚育工作方面。另外,由于火灾及病虫害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生态功能出现严重退化,无法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3)林业基础建有待加强。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工作的进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可是我国在林业方面的基础十分薄弱,而且起步较晚,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如当前的三防体系以及四站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

(4)林业企业生产技术落后。当前多数的林业企业无论是在生产技术还是在所配备的装备方面,与国际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十分落后的。其中有某些设备我国还无法自主生产,只能在国外引进。

(5)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林业企业具有规模过小、生产分散、重复建设等一些不良因素,因此会对产生产成本、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林业企业还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密集型企业少等一些问题,不仅会降低生产效率,还极大的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情况。

(6)开发与建设相对不平衡。我国的林业工作一直以来是以用林为主,对于造林、护林、养林方面的工作没有较高的重视度,导致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不是十分可观,难以开展后续工作。当前我国现有森林中,大部分都是人工林,且成林率及郁闭度较低,进而无法充分发挥出森林的作用。由于开发与建设工作的失衡,对于我国林业的继续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 加快林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应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确保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共同发展。

(2)为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需要考虑到区域之间的差异,应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调,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决策、管理及技术措施,使当前的森林情况得以改善,加快实现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3)应按照当前的市场需求,尽量培育出速生、丰产、优质、短轮伐期的造纸材等相关工业原料林,并对其进行定向培育,采用集约经营方式,使木材市场供需矛盾得以缓解。

(4)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在做好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小流域治理等项目的基础上,应推广栽植红松坚果林,如刺五加、山杏、枸杞等树种,此类树种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也可收获较高的经济价值。在平原农牧区,尤其是降雨量不足的地区,在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上,应推广栽植柠条等一些耐干旱、可加工饲料的灌木树种,同时也可为畜牧业提供所需的饲料。

(5)合理的利用间作技术,采取复合经营手段,并尽可能的提高新植林地的利用率,将广大人民群众的造林积极性调动起来。对于林业过程中一些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可在不造成水土流失的条件下,在造林后到林木郁闭前的期间内,实施林草、林药、林经、林粮等间作,不仅可以收获较高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实现一地多用、一举多收。

(6)为加快实现绿色生态产业,对于不同的地区应采取不同的政策。首先应在不破坏林下植被及不造成水土流失的条件下,积极开展林下经济。期间可围绕着绿色山副土特产品的开发,同时发展山野菜、食用菌、北药等绿色食品的生产工作。对于林区林草资源丰富的地区,应积极开展养殖业及野生动物驯养业。同时,可充分利用我省的一些自然资源,建立相应的国家级或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推动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7)为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一方面应重点发展林业生态建设,另一方面还可利用林业的多种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加工及利用,推动林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促进林业的对外开放情况,应做到鼓励并支持广大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参与到林业的建设工作与各种经营项目的开发工作,努力建设一批具有牵动作用及较大发展潜力的民营型、龙头型、特色型的林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使林业资源优势能够转化为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

3 结语

对于我国当前的林区情况主要可从以下几点进行研究与分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途径,分析和研究林业经济管理的适宜性和重建性,以适应国有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要求、政策要求和管理要求。其中可持续发展主要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二是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生態环境可持续改善,四是林区社会可持续进步。我国林区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情况与目标主要是由以上四点组成的,当前的工作重点应是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来将其实现,并将这四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协调好,提出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及其阈值。并就这四项内容的可持续性,建立适宜的管理平台,以在最大限度上适应我国林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马阿滨.黑龙江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问题[J].森林工程,2000,16(5):4-6.

诚信——经济健康发展之前提 篇4

一、诚信的概述

(一) 诚信的基本理论

“内不欺己, 外不欺人, 上不欺天, 君子所以慎独”, 把诚信一词进行了合理的阐述。诚信, 不仅诚且信, 诚, 即是自身要诚实、真诚;信, 则是对外信守承诺、表里如一。“古之所谓正心而诚信者, 将以有为也”, 古往今来, 诚信贯穿在社会的每个发展阶段,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更塑造了众多的诚信典故、有为人士, 为世人所推崇。

随着社会的进步, 诚信已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简单的道德伦理, 涉及经济诚信、政务诚信、社会诚信等更为广阔的领域, 诚是信的前提, 一言不实, 百事则虚, 仅仅一次不坚守诚信, 则积累起的信誉瞬间崩塌。

(二) 西方诚信理论

资本主义社会主体的市场经济, 有异于我国社会主义模式的市场经济, 在纯利益化经济环境下, 诚信更趋向于一种契约, 是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以法律为保障, 形成的公文式的信赖或承诺, 这种契约式的诚信, 不掺杂人文道德, 依据的就是条条法律条文, 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诚信关系, 这与我国传扬的以道德熏陶为出发点的诚信理念不同。

(三) 诚信的分类

如今的诚信诠释不能局限于个人的道德范畴或伦理关系, 而应展开视角, 重新给予定义, 如今常见的诚信主体有政务诚信、经济诚信、社会诚信等, 不同领域的诚信即是相对独立、本质不同的, 同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且同时反映着大环境道德修养的高低, 政府诚信是主导和表率, 规范着社会的发展方向;经济诚信是则是社会发展的保障;社会诚信是基础, 是一切诚信内容的有力体现。

二、诚信与经济的关系

(一) 诚信在经济领域的重要性

中国模式的市场经济, 离不开悠久的历史文化灌注, 诚信作为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已不仅仅局限于人的道德范畴, 而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诚信这一前提, “诚者, 圣人之本, 百行之源”, 只有做到“内诚于心, 外信于人”, 才能立足各行业领域, 成为佼佼者。

诚信, 是生产资料中的一项特殊内容, 并作为企业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之一, 影响着每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 良好的服务、物美价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等都是作为企业诚信的一种宣传, 好的口碑并不是仅靠经营手段就可获得的, 一个成功的企业, 需要经历历史的磨砺, 在民众心中才能扎下根, 在行业竞争中才能脱颖而出, 成为为大众所熟悉的百年老店、知名品牌。

(二) 诚信经济的内涵

市场经济是以国体、法制为基本保障, 以政府为督导, 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模式, 存在其自由性, 也有制度性、法制性, 促成了市场经济的多个主体, 政府、市场、企业、人等, 这些主体即有独立分工, 又相互协作, 形成关联的纽带之一就是诚信,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诚信、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诚信、企业立足市场的诚信、政府对市场督导的诚信, 人自身的诚信等等, 可见, 诚信是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特殊生产资料, 丧失了诚信, 造成政府无信、企业无信、人无信的混乱市场氛围, 那经济不可能得到长足而健康的发展。

如今, 反映诚信的市场一面即是信用, 各个银行将个人、企业的信用联网共享, 规避无信无德的个人和企业给国家造成损失, 而且在一些企业招聘时, 会将信誉作为参考条目, 哪怕你是一个专业素养非常高的特殊人才, 若丧失信誉, 一样会被企业淘汰, 不为录用, 另一方面, 诚信用户坚持守信, 信誉良好, 其信贷额度也会逐步上升, 在处理贷款、抵押等等事项中, 相对都比较顺利, 而丧失信誉之流, 则会经常享受闭门羹。

诚信本身不是经营策略, 不会带来发展、效益, 但却是发展和效益的保障, 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无形财产, 坚守诚信, 就个人而言是高尚的人品, 对企业而言是良好的形象, 对社会而言是文化素养。经济与诚信是相辅相成的, 经济环境越好, 诚信机会越多, 反之, 诚信度越高, 经济的健康度越高, 可见, 诚信经济已经成为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到一个阶段后, 所必须经历的经济环境, 大力提倡诚信经济, 树立诚信形象, 发展健康经济势在必行。

(三) 诚信与企业关系

诚信, 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企业外部形象好坏的具体体现, 也是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 诚信对企业本身而言, 是激励企业职工、形成企业凝聚力的前提。

完成对外承诺, 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达到的要求等都是诚信的一种表现, 用户通过直接认可了产品和服务, 感受到产品和服务如企业宣传的一样, 则就间接的就认可了企业, 相信了企业的诚信, 在激烈竞争市场经济, 较高诚信度的基础上, 对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提升竞争力就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反之, 如三鹿奶粉类典型案例, 就丧失了企业诚信, 最终落得被收购的下场。

此外, 实现对内承诺, 例如兑现职工福利待遇、满足的某些要求等内容, 可以树立企业在职工心中的诚信形象, 说到做到, 如商鞅在变法中, 采用的立木南门的做法一样, 立信于民, 才能让职工有归属感, 形成众志成城的团结范围,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竞争力, 反之, 企业本身就丧失诚信, 偷工减料、虚夸功能、以次充好等, 那么职工的诚信如何保证?这样的企业谈何竞争力, 早晚会被市场所淘汰。因此, 企业的雇佣关系本身, 也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近几年, 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愈来愈少, 这就是国家对诚信治理效果的积极体现。公平公正、诚信可靠的劳动雇佣关系, 是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 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四) 诚信在国际市场的作用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 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日趋提升, 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就是以诚信为前提建立起的贸易群体。早期, 个人出国旅游时的一些低素质行为, 给国家形象抹黑, 造成了非常不好的诚信影响, 甚至导致许多国家在旅游方面, 贴出对中国公民旅游的诸多限制及负面标语, 这不仅仅导致旅游经济的下滑, 也因为诚信度的丧失, 在其它经济领域形成了恶性后果。诚信是打开国门, 迈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是企业开启通关的金钥匙, 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三、诚信经济的发展策略

当今市场经济中, 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诚信经济的发展, 实现真正的诚信经济依然任重道远, 面对诸多问题, 就要有相应对策予以解决, 具体做法有几下几个方面:

(一) 政府引导, 加强诚信掌控力

做到诚信经济, 就需要政务诚信作保障, 政府是市场经济的督导者, 是计划经济的执行者, 只有积极发挥好政府表率作用和主导功能, 才能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 让经济在法制、诚信、健康的氛围中得以发展。首先, 要有商鞅南门立木的宣传, 让大众相信政府诚信, 了解政府诚信不仅口头表述, 而是真正的落到实处, 同时让大众普及诚信经济理念, 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其次, 广泛宣传诚信在市场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明确诚信经济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并做好不诚信行为的反面宣传, 揭露违法行为、扰乱经济秩序行为的丑恶事实以警示大众;最后, 要运行社会诚信的积极影响力, 加大对社会成员的道德法制教育、诚信教育, 提升大众的思想认识和人文素养, 让诚信待人成为一种习惯, 让诚实守信变成一种社会现象。

(二) 完善经济法制建设

法律, 要求行为人要无条件的遵守, 是对经济建设的一个硬性约束, 加强法制制约也是规范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诚信的法制化, 不仅仅是一项法律条文, 而应是一套法律体系, 对赊销、信贷、融资等诚信交易的多样化, 要借鉴国际上成功的法制案例, 在诚信法律规范和诚信的法律执行上予以完善。以解决实际问题、带动实际进步为出发点, 让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行为得到遏制。

(三) 加强市场经济诚信建设

诚信经济的主体是市场, 市场的主体是企业、个体经营者、用户等, 推进诚信经济建设, 就要着力完善各个市场主体的诚信体系, 包括企业的诚信体系、农村信用社诚信体系、诚信的公开体系、企业信用的管理体系等, 让诚信社会化, 让社会成员都认识到对企业诚信的监管责任, 做到反映诚信情况有途径、有力度、有反馈, 逐步塑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四、结语

健康发展林业经济 篇5

摘 要:林业作为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的重要自然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里,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做好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不仅对于林业本身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还能创造巨大的生态财富。本文根据工作实践,对于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对策,旨在促进林业资源管理工作。

关键词:林业;林业管理;生态林业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我国重视林业发展,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如今我国在建筑业、室内装饰等方面以及对纸产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其森材、人造板、纸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林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林业资源管理的重点

1.1 林木管理

在人类产生之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树木的存在,生物在丛林中栖息生存,那时起对于陆地生态系统而言,森林就已经成为其主体。树木是构成森林的主体,而当前在不少地区存在过度砍伐树木的情况,违反森林法的相关要求。虽然部分地区的林业资源依然没有减少,处于资源丰富状态,但还是要采取相关措施对采伐现象进行控制,可实行采伐限额管理及科学经营措施。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其经营方案予以科学编制,便于分类经营管理。

1.2 林地管理

对林地进行科学保护是促进林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展林业现代生态建设的关键点。当前,人们处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不断毁林开垦,侵略林地资源,导致林地资源损失逐渐增加,由此便对林地管理的正常运行形成阻碍。可依据国家颁布的林地使用许可制与限额制,对林地予以宏观调控,可避免林地流失过多。为了缓解部分工程建设方因追求经济效益而大量占用林地,导致林地保护与使用需求之间出现的矛盾现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林地规划,促使林地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更有利于开展林业生态建设活动。

1.3 林权管理

林权管理是保持现代林业制度规范性与文明性的重点,也是林业建设的目标之一。众所周知,无规矩不成方圆,有制度来规范社会才能够更加文明,对于林业来说亦是如此,只有林权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效果突出,才能更好地建设现代林业甚至是生态文明。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强化队伍建设

要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人员队伍建设,林业站作为基础机构则应该做好保护森林资源、宣传国家政策、推广林业科技、组织林业生产活动以及执行林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工作,还要创建流动监管与巡查机制。强化队伍建设。要依据工作实际,建立一支与其林业建设相符的执法队伍。而后,当地政府要扩大林政资源建设投资渠道,增加资金投入,以维持队伍的稳定性。要保证队伍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精湛的林业技术、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及严肃的组织纪律,从而实现依法治林的目标。

2.2 更新管理设备与技术

当前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其改革幅度也在逐渐加大,为了促使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能够更科学化、权力使用更规范化、建设目标更民主化以及行政审批更高效化,需要对管理设备与技术进行更新升级,从而提升思南县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效率,以促进现代林业生态建设。

2.3 健全林业法规,将其落实到位

由于林业是我国基础性建设,为此国家制定和颁布了诸多法律法规,诸多领域都有所涉及。然而,随着现代林业建设脚步的加快,在林业法规方面也暴露一些不完善之处,例如湿地保护与林权管理等方面国家并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由此在开展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时产生了一些阻碍。因此,需要健全我国林业法规,以加强对林木、林地以及林权方面的管理和规范,促使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步入规范化与法制化的轨道中。

2.4 做好林政资源防火管理工作

2.4.1 监控火源,对于野外用火予以严格控制

规定任何人不准以任何理由进行野外用火,对于各个单位也有明确规定,在林区或者其周边禁止烧火、抽烟、点香、放鞭炮或者野炊等活动。对于禁火区域一定要明确标示,起提醒之效。要严格防范火种禁止其进入林区,若出现违规现象,则一定要当即进行制止或处罚。在清明节一定要严加防范,增设岗位,增加人员,加大巡查力度,避免上坟时点蜡烛或者烧香对林区造成损害。

2.4.2 增加防火物资储备,做好后勤工作

为了防范火灾,以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应在诸多乡镇均建立防火物资储备站,购置大量的扑火拖把、砍刀、喊话器、风力灭火机、手电筒以及防火服装与手套等,将其分配至各个乡镇。还成立应急小组,对其灭火技能予以培训,这样即使发生火灾也能够予以及时扑救,避免烧毁森林资源。

2.4.3 加大检查力度,遏制隐患发生

在春节、清明等节假日前后最易发生火灾,因此对于重点区域一定要加强防范和把守,定期予以全面巡查。在防火期一定要制定24h值班制,一旦发生隐患则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结束语

健康发展林业经济 篇6

但现今,全球产业发展进入新一轮变革期,中国产业发展也进入结构性调整期,亟需突破和升级。一方面,传统沿海发达地区,因各种经营成本的急剧上升和地区政策的倾斜,当地产业面临结构性调整;另一方面,随着交通和信息的不断进步,内地经济开始崛起,自外向内的新一轮中国产业转移进入高潮。中国产业发展如何规避沿海地区因盲目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低附加值、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如何打赢产业这一场世纪之战,再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6月3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南方现代市场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和中国兴邦产业集团共同承办的兴邦产业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政府、学界、以及企业的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把脉中国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嘉宾发言精选

传统制造业不能丢

龙永图(博鳌亚洲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副部长)

过去几年来,我一直强调要大力发展中国的传统产业,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人说用8亿件衬衫才换一辆飞机时,我就说这是产业分工而已,只是发展阶段不一样。中国人不仅要做十年的衬衫,还要做五十年、一百年的衬衫,衬衫不一定是廉价的产品,它可以在地铁口或者地下道卖几十块,也可以到伦敦巴黎去卖几百几千块一件。

过去说要由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我认为最好的提法应该是,由中国制造走向有更多中国制造元素的中国制造。如果说某一年不制造,只搞创造,建设的都是最前沿的科学实验室、最一流的设计室,这反而不好。

美国人吃了很多的苦头以后,也知道他们要搞工业,要搞制造业。美国的制造业在上世纪70年代曾为美国的GDP贡献了30%;2007年经济危机时,工业对美国的GDP贡献率只有10%。一个国家的工业只占GDP的10%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会造成包括失业在内的很多问题。奥巴马也说,要增加美国的生产,降低美国金融业的比例,发展包括中低端传统工业和制造业在内的各种经济类型,从而使美国新的经济导向建立在岩石上而不是沙滩上。

当然也不排斥某些城市,比如说深圳和广东的一些城市,服务产业的贡献大大的超过制造业,但他们只是中国一小部分而已,我们说的是从整个中国的情况出发。深圳代表不了中国、上海也代表不了中国。中国经济的转型,不能以深圳这样的地区转型来代表,必须以全国13亿人口为基数,把升级的大方向把握住,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

我们的产业升级要按照中国国情,用市场化的原则来进行。根据国家发改委对30个新兴省市和地区的调研,全国27个省市区100多个城市都在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确实出现了产业重复的问题。这是搞运动,你一搞运动,肯定出问题。

浙江有几十个搞打火机的企业,政府给一些号召,再给一些政策,很多的企业都搞了打火机企业,而这帮人根本不擅长搞这个产业,最后以失败告终。我们搞产业的时候如果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按市场规律办事,这样肯定是10个有10个失败的。

回过头来看中国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广东提出“腾笼换鸟”没什么不对。这是一个很形象的说法,把低端的产业转移出去,把高端的产业引进来。但是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最好的情况就是笼子腾出来了,好的鸟飞进来了,成功实现腾笼换鸟;或者是鸟飞了剩下几个鸟蛋,你要培育它,使它成熟成为一个产业,这就是一个过程。为什么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广东这种沿海地区的增长速度放缓,因为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过程,这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还有第三种情况,笼子腾出来了,但是没有鸟飞进来。

所以如何搞产业转移,转什么,什么时候转,都应该由企业家说了算,由企业说了算,政府不能够搞行政命令,否则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再四万亿救市不现实

钟伟(北京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经济周期包括复苏、繁荣、高涨、衰退这四个阶段。美国处于衰退的末期和繁荣复苏的初期;中国属于衰退的初期,俄罗斯、印度处于繁荣末期;欧洲、日本处于衰退的初期到中期之间,澳大利亚以及中东国家处于繁荣的末期。除了美国有比较明朗的复苏势头,世界各国都站在衰退的起点上,中国也不例外。我不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增长有任何值得自我夸耀的地方。

今年我们要讨论的是去库存化。房地产库存巨大,40多亿平米的在建面积,2009、2010、2011三年在建面积足以支撑未来3、4年的销售,而且要跟之前的3年一样火爆才可以,所以房地产行业重新购置土地的必要性很小,你只要等你的同行倒下去把它的土地和公司收购过来就行了。制造业同样如此。将来的3~5年,制造业的盈利水平将不断下降,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将不断地摊薄。

在新兴战略产业方面,我个人看好三个行业。一是与互联网相关的电商产业,二是页岩油气资源的利用,三跟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相关的领域,比如高科技医疗、生化。

当下我们如何理解中国的经济?一季度好一点,二季度减低,三季度起来,四季度平稳,所以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一个L型的,今年混个8%没有问题,“十二五”还有三年,达到7.5%的增长也是没有悬疑的,它离我们很近。

有很多人说,政府应该来一轮新的救市措施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企盼着新一轮的4万亿刺激?2009年初的时候搞了,有了成效,但是中国人的产能过剩以及通货膨胀,这都是我们要付出的代价。产业转型一有痛苦就想政府来做刺激,这样的想法太天真。在短期之内,甚至在未来三五内政府出台4万亿的支持政策这是不现实的。

另外,民间投资提出了新的开放领域,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垄断行业,比如说铁路,电力、医疗、教育、市政、银行等。这些领域民间资本进得去、坐得住、做得大吗?不要低估这些行业的复杂性,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领域,要民进国退,民营资本购买垄断性的国有股份,到你持有控股权,这样的过程暂时看不到有太大的希望。这些行业之所以成为垄断行业,在经济学上说,是有其天然属性的。

比如铁路领域,过去十多年时间里显示,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你起到的只是投资人的作用,其他的跟你没有关系,你的义务就是掏钱,你敢进吗?如何引导这些民间资本进入到我们想进的行业中,并且活下来,这不是国务院一纸文件立竿见影就可以见到的。我想民间资本,民营企业家对此不应该有乐观的想象。

健康发展林业经济 篇7

1 林业资源管理的重点

1.1 林木管理

在人类产生之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树木的存在, 生物在丛林中栖息生存, 那时起对于陆地生态系统而言, 森林就已经成为其主体。树木是构成森林的主体, 而当前在不少地区存在过度砍伐树木的情况, 违反森林法的相关要求。虽然部分地区的林业资源依然没有减少, 处于资源丰富状态, 但还是要采取相关措施对采伐现象进行控制, 可实行采伐限额管理及科学经营措施。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对其经营方案予以科学编制, 便于分类经营管理。

1.2 林地管理

对林地进行科学保护是促进林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也是开展林业现代生态建设的关键点。当前, 人们处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不断毁林开垦, 侵略林地资源, 导致林地资源损失逐渐增加, 由此便对林地管理的正常运行形成阻碍。可依据国家颁布的林地使用许可制与限额制, 对林地予以宏观调控, 可避免林地流失过多。为了缓解部分工程建设方因追求经济效益而大量占用林地, 导致林地保护与使用需求之间出现的矛盾现象, 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林地规划, 促使林地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从而更有利于开展林业生态建设活动。

1.3 林权管理

林权管理是保持现代林业制度规范性与文明性的重点, 也是林业建设的目标之一。众所周知, 无规矩不成方圆, 有制度来规范社会才能够更加文明, 对于林业来说亦是如此, 只有林权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效果突出, 才能更好地建设现代林业甚至是生态文明。

2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强化队伍建设

要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人员队伍建设, 林业站作为基础机构则应该做好保护森林资源、宣传国家政策、推广林业科技、组织林业生产活动以及执行林业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工作, 还要创建流动监管与巡查机制。强化队伍建设。要依据工作实际, 建立一支与其林业建设相符的执法队伍。而后, 当地政府要扩大林政资源建设投资渠道, 增加资金投入, 以维持队伍的稳定性。要保证队伍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精湛的林业技术、良好的工作态度以及严肃的组织纪律, 从而实现依法治林的目标。

2.2 更新管理设备与技术

当前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 其改革幅度也在逐渐加大, 为了促使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能够更科学化、权力使用更规范化、建设目标更民主化以及行政审批更高效化, 需要对管理设备与技术进行更新升级, 从而提升思南县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效率, 以促进现代林业生态建设。

2.3 健全林业法规, 将其落实到位

由于林业是我国基础性建设, 为此国家制定和颁布了诸多法律法规, 诸多领域都有所涉及。然而, 随着现代林业建设脚步的加快, 在林业法规方面也暴露一些不完善之处, 例如湿地保护与林权管理等方面国家并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 由此在开展林政资源管理工作时产生了一些阻碍。因此, 需要健全我国林业法规, 以加强对林木、林地以及林权方面的管理和规范, 促使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步入规范化与法制化的轨道中。

2.4 做好林政资源防火管理工作

2.4.1 监控火源, 对于野外用火予以严格控制

规定任何人不准以任何理由进行野外用火, 对于各个单位也有明确规定, 在林区或者其周边禁止烧火、抽烟、点香、放鞭炮或者野炊等活动。对于禁火区域一定要明确标示, 起提醒之效。要严格防范火种禁止其进入林区, 若出现违规现象, 则一定要当即进行制止或处罚。在清明节一定要严加防范, 增设岗位, 增加人员, 加大巡查力度, 避免上坟时点蜡烛或者烧香对林区造成损害。

2.4.2 增加防火物资储备, 做好后勤工作

为了防范火灾, 以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 应在诸多乡镇均建立防火物资储备站, 购置大量的扑火拖把、砍刀、喊话器、风力灭火机、手电筒以及防火服装与手套等, 将其分配至各个乡镇。还成立应急小组, 对其灭火技能予以培训, 这样即使发生火灾也能够予以及时扑救, 避免烧毁森林资源。

2.4.3 加大检查力度, 遏制隐患发生

在春节、清明等节假日前后最易发生火灾, 因此对于重点区域一定要加强防范和把守, 定期予以全面巡查。在防火期一定要制定24h值班制, 一旦发生隐患则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3 结束语

保护森林资源就相当于保护人类自身及其主要生活环境。而林业资源管理, 即管理相关机构依据国家所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或者政策, 计划、组织、指挥以及监督林政资源的相关生产或者经营活动, 因此提高管理效率, 提升管理水平, 有效促进生态林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林业作为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的重要自然资源, 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里, 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 做好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不仅对于林业本身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还能创造巨大的生态财富。本文根据工作实践, 对于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对策, 旨在促进林业资源管理工作。

健康发展林业经济 篇8

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良性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 经济效益则是发展林业, 把其当做生产原材料所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收益。一般认为森林具有3 方面的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生态效益的价值远超其作为原材料的经济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 环保意识的增强, 生态效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也意识到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联系密切, 生态效益实质上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如果过分追求林业的经济效益, 而忽视生态效益, 尽管在初期经济效益可能收获较大, 经济增长速度在短期内迅速增长, 但是到后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 导致环境恶化, 其造成的损失会使经济发展停滞或萎靡。

2当前我国林业资源管理现状

2.1 利益当先

当今社会对于林业资源的使用, 存在目光短视、利益当先的风气, 对林业资源的破坏多过保护, 造成林业资源不断减少。可持续发展观念不强、滥砍滥伐现象严重造成了林业资源不断被破坏, 造成水土流失等灾害, 甚至由于林业管理未到位, 在防洪抗涝这方面也越来越弱, 使得林业资源日趋减少, 林业资源管理无法真正得到落实。

2.2 管理制度、法律、规范不够完善

在制度、法律、规范方面, 目前还处在“人治”状况, 森林资源管理法规的不配套, 会给不法分子制造钻漏洞的机会, 有法不依的现象无处不有;另外, 没有处理好责、权、利三者的关系, 使得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分配不均、流失过多。

2.3 管理不力

林业资源管理包括考察、计算、策划、管制、监察和开采砍伐等多方面内容, 管理上必须与实际相结合, 才能有良好的管理质量。但目前, 缺乏快速全面的考察、精确有力的计算、整体优化的策划、强硬严格的管制, 再加上没有及时而动态的监察制度, 没有制定出合理的开采砍伐管理条例, 这些都弱化了管理上的力度。再加上森林地区没有一个全面优化的森林运行计划, 缺少一个科学性、预见性强的采伐量, 在林业管理上的滞后与失控也就不难理解。

3加强林业资源管理, 促进生态林业发展的措施

3.1 实践中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现在, 人们越来越重视森林资源带来的生态以及经济利益。在实际工作中获取了许多有用的协调手段。包括:林业与农业联合, 使用合理的管制手段, 创建林农联合的很多运行方式, 集中探索使用林业开发的新形势, 使其拥有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利益。例如林草联合、林药联合、林禽联合、林菜联合、林果联合等栽植形势, 调节产业构造, 促进经济增收, 同时生态利益也有所提升。集中栽植开发经济果林以及速生丰产林等, 并且能够迅速提升经济、生态、景观利益。

3.2 宣传管理

现今生态林业不合理开采的现象依然很多, 因此, 只有管理精细化才能更有效地发现不合理开采现象。针对性进行管理, 加大惩罚力度, 奖罚分明, 实现林业资源的保护与生态林业的有序利用。如广西桂林, 其林业资源越丰富的地方, 经济发展水平越低, 所以, 一方面要不断宣传与引导群众生态环境的意义与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要不遗余力地开发广西桂林林业生态产品, 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只有群众真正从生态林业中获益, 才能从内心深入实践生态林业发展要求, 自觉保护林业资源。

3.3 更新管理设备与技术

当前, 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 其改革幅度也在逐渐加大, 为了促使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能够更科学化、权力使用更规范化、建设目标更民主化以及行政审批更高效化, 需要对管理设备与技术进行更新升级, 从而提升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效率, 以促进现代林业生态建设。

3.4 建立完善法律机制

法律是最有效的保障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 目前建立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的道路上, 还需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利用管理、森林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等, 实行强有力的执行力度, 逐步由“人治”过渡到法治。

3.5 加大检查力度, 遏制隐患发生

在春节、清明等节假日前后最易发生火灾, 因此对于重点区域一定要加强防范和把守, 定期予以全面巡查。在防火期一定要制定24h值班制, 一旦发生隐患, 则要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4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宣传力度的加强, 制度的健全, 管理的优化与应用的实用性, 在发展中摸索, 坚定原则, 灵活应用, 才能真正把生态林业做到长远。

摘要:林业作为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的重要自然资源, 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里, 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根据工作实践, 对于林业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对策, 旨在促进生态林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林业资源,管理,生态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尹锦珊.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协调发展的思考[J].吉林农业, 2015 (9)

健康发展林业经济 篇9

1当前我国林业资源管理现状及问题总结

1.1我国林业建设现状分析

生态的概念自提出以来便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特别与生态发展密切关联的林业建设领域的波动更为明显。在改变传统林业资源管理模式的情况下, 当下国内林业建设、发展的模式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传统模式的痕迹过重, 现代化林业建设形式的本质模糊化。也就是说, 在市场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林业资源管理机制的调整速度已经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 脱节情况的出现, 难免会造成我国林业整体健康、可持续生态发展的阻碍。本文对林业资源管理机制的调整及完善方面做简单阐述。

就林业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 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 我国在林业资源管理模式上的调整由来已久, 各方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力度也不断加强。在相关学者、专家、工作人员的努力下, 拟定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完整的林业资源管理体系。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内, 已经有效改善了林业建设初期的混乱局面, 在资源开发的同时兼顾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但尽管效果不错, 但随着此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这套方案已经不足以与现状匹配, 不断的问题开始涌现。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国内现有林业资源地狱范围较广, 现有林业资源管理模式无法做到最大范围的覆盖, 这就造成了林业建设中出现空白区域, 对林业建设及资源开发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此外, 就现有我国林业资源的分布情况而言, 呈现出一种不均匀分布的形式。在林业资源管理机制不全面的情况下, 不均匀分布的林业资源客观条件, 难免造成林业建设的力度不足的现象。某些区域因过度采伐开发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资源资产的利益。

1.2我国林业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2.1林业建设的实质是经济利益的提升, 而国内林业资源管理模式的问题也可以说归结于此。目前一些林业资源管理者过分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 对生态发展的认识不足, 造成了林业资源的过度开发, 影响了生态平衡, 将会造成林业资源开发的恶性循环, 根本结局将会是利益的重大损失。

1.2.2国家在林业资源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也制约着我国林业建设的可持续生态发展的速度。相关制度、法规、规范的缺失造成了林业资源管理局面的混乱, 难免造成林业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 相关法律的不够完善也滋生了不法分子违法开采林业资源的土壤。

1.2.3在当下林业资源管理模式中, 在发现林业资源管理模式存在问题时, 相关的管制措施不完善, 换言之, 管制方式缺乏科学性及有效性, 基本上还采用传统手段进行, 降低了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体系的不合理难免造成这部分工作失去原有意义。

2林业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所谓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良性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 经济效益则是发展林业, 把其当做生产原材料所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收益。普遍来说, 一般认为森林具有三方面的效益, 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生态效益的价值远超过作为原材料的经济价值。但是, 林业发展所带来的三种效益中, 由于经济效益能让人直接感受到。往往其最先受人关注, 而生态效益则容易被人忽视。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 环保意识的增强, 如今生态效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也意识到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态效益实质上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两者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如果过分追求林业的经济效益, 而忽视生态效益, 尽管在初期经济效益可能收获较大, 经济增长速度在短期内迅速增长, 但是到后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 导致环境恶化, 其造成的损失会使经济发展停滞或萎靡。

3林业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想要完成林业资源管制以及生态森林的有效结合, 想要保证经济以及生态利益同时有所提高, 就一定要完成森林的永续前进。林业的永续前进重点体现在社会合力、生态支撑力、经济状况三方面。社会合力就是讲人口数量、道德与品质、文凭、体制等情况。生态支撑力就是生态本身的调控能力以及承载状况。经济能力就是资源存储情况、资源运用效果、利益增长状况等。要想完成林业的永续前进就要搞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

3.1科学发展观在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协调统一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必须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改变以前粗放式发展模式 (即以环境为代价) 。实现科技兴林, 不断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 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

3.1.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竞争力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 从而促进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 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 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 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3.1.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实践检验科研成果这一真理, 然后将经实践检验了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去, 起到指导作用, 从根本上解决林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严重脱节的问题。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鼓励技术人员采取技术承包、转让、服务等手段及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3.2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分析

现在, 人们越来越重视森林资源带来的生态以及经济利益。在实际工作中获取了许多有用的协调手段。包括:林业与农业联合, 使用合理的管制手段, 创建林农联合的很多运行方式。集中探索使用林业开发的新形势, 使其拥有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利益。例如林草联合、林药联合、林禽联合、林菜联合、林果联合等栽植形势。调节产业构造, 促进经济增收, 同时生态利益也有所提升。集中栽植开发经济果林以及速生丰产林等, 并且能够迅速提升经济、生态、景观利益。

法律是最有效的保障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 目前建立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的道路上, 还需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利用管理、森林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等, 实行强有力的执行力度, 从“人治”转变为“法治”。实施强有力的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和完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林业政策、法规、法律方针, 逐步由“人治”过渡到法治。

结束语

林业资源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与提高是符合可持续生态发展背景下的必经之路。在不断加强相关机制的健全性的同时, 相关从业者需要巩固、提升自我技术水平与行业从事能力, 实现林业资源管理体系与林业建设生态发展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吴清文.谈如何加强森林资源管理[J].科技:科技天地, 2011 (17) .

[2]邵凯先.谈对生态林业发展的分析[J].中华民居, 2011 (1) .

健康发展林业经济 篇10

关键词:姜堰市,林业有害生物,林业健康发展

2004年以来,江苏省姜堰市持续加大植树造林绿化力度,林业资源增长迅猛,截止2010年全市林业资源面积已有近2万hm2,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1.05%。但由于人工林中纯林比例过大,林间害虫天敌种类少,林业生态系统自我调控能力差,极易发生和蔓延林业有害生物,给林业生产造成了一定损失,对林业健康发展也造成了一些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了保护全市林业绿化资源安全,近两年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系统地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收到比较明显的成效,促进了林业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发挥,推动了江苏省姜堰市生态市创建和宜居城市打造进程。

1 提高人员素质,打造一支政治先进、业务精湛的优秀队伍

为适应新形势下林业有害生物工作发展的需要,提升团队凝聚力,加强队伍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近年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因为森防工作直接关系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也直接影响到生态、经贸、食品安全,也是今后林业部门加强森林抚育、促进林木健康的中心环节。面对新形势下对森防工作的新的要求,应着重从两方面入手,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政治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加强业务学习。目前全省已知的林业病虫害有1 073种,其中不乏重要的检疫害虫,随着人、车、物流的快速大流通,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威胁增大,给森防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姜堰市杨树害虫以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为主,樟树以樟巢螟为主,女贞以白蜡蚧、龟蜡蚧为主,银杏以超小卷叶蛾为主。为了与时俱进,紧跟新形势下森防工作要求,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加相关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知识储备,钻研相关的森防森检法规,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升了全站人员的业务水平。

2 严格检疫规程,防范美国白蛾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近年来,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生物对姜堰市的潜在威胁越来越大,如何积极有效防范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把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控放在突出位置,认真抓好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工作,确保了全市林业生态安全。

2.1 明确监测方针,做好应急防控预案与物资的准备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提早落实防控经费,采购防控所需物资,采取综合措施,切实加强监测、检疫监管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扑灭。

2.2 加大检疫力度,认真执行林业检疫制度

严格落实产地检疫专人负责制,严格执行苗木调运检疫要求书制度,实行调苗前咨询备案和调苗后申报复检制度,防止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随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调运传播扩散蔓延。

2.3 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营造良好防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氛围

按照省、市关于美国白蛾会议要求,对全市各镇林业技术人员开展美国白蛾专题培训,普及美国白蛾防控知识;对全市从事园林绿化造林的个人和单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防止从疫区调进未检苗木。

2.4 突出重点监测区域,严防美国白蛾入侵

以二类调查的树种分布为基础,查明喜食树种主要集中市区,明确专人经常观察;市镇重点绿化工程调运苗木经常去异地调运大规格苗木,是监测工作主要方面;一些绿化公司片面追求大树和木材加工企业也是监测工作的重要方面。

3 加大防治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杨树食叶害虫防治工作

目前,姜堰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有:杨树舟蛾类害虫、樟巢螟、银杏超小卷叶蛾、女贞白蜡蚧及绿篱蚧类害虫危害。其中,杨树食叶害虫最为主要,常常于6~9月间在局部地段暴发成灾。因此,突出加强杨树食叶害虫防治工作,对于确保全市森林资源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从2012年2月拟定了周密详尽的计划,及早开展杨树食叶害虫监测、防治工作,通过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全方位围剿杨小舟蛾、杨扇舟蛾、刺蛾等杨树食叶害虫,全年共防治杨树食叶害虫近2万hm2,叶片保存率达95%以上,维护了生态平衡,取得了良好防治效果。在杨树食叶害虫防治期间,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休假日,确保了防治工作的时效性,保证了防治效果。

4 立足本职工作,坚持为基层服务、为林农服务

立足本职岗位,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和为林农服务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做好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工作。一方面对上门广大林农,总是有疑必解,有问必答,真正做到了带着疑问而来、带着满意而归。如有必要,还可视情况而定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对一些重点镇和重点村,由森防站派人深入到田间地头,对林农、果农进行现场讲解,提高了林农的防治技术水平,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健康发展林业经济 篇11

1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1.1基本原则

借助于投资人自主结合和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机制,遵循资源最佳配置和构建区域竞争优势的原则,一般意义上的产业结构由显示区域分工优势的产业集合即空间定位体现出来,不断地发育、发展出系列面向国内外市场的专业化特色产业小区,形成极富生命力、竞争力的立体式辐射格局。

1.2模式框架

以各县(市)区、镇为支点,各地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布和产业分流,各市(镇)依功能分工形成各具特色的主体产业群。同一主体产业则依环节分解在不同的工业小区和乡镇之间,显现出不同的特色。如此,市、区(镇)间功能分工、产业分流、城乡间产业同构、产品分流这一格局,将会自动形成区域内生的乘数效应,因而生产组织成本最低,生产效率最高。

1.3模式步骤

第一步,归纳提炼我国目前各种民营的经济发展模式。针对我国目前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我国5种比较典型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第二步,通过深入分析目前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找出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明确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确定建立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原则及其框架;第三步,根据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原则,参照国内目前各种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构建符合吉林省实际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第四步,对此模式进行充分论证和比较,并在一定范围内模拟运行,逐步形成适应吉林省实际、操作性强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

2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

2.1模式的目标

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历史机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孕育、发展包括化工、汽车零配件、环保产业等门类齐全、分工协作的优势产业,壮大优势产业规模、增强产业集聚性、提高产业吸引力,提升吉林省的竞争力。

2.2模式的栽体

根据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分析,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应确定以下几个产业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化工产业,重点依托吉林省石化优势,进一步壮大吉林省石化工业;环保产业,重点是各种环保设备的生产和环保工程建设;汽车配件产业,依托一汽集团将汽车配套行业等作为当地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农牧产品深加工,结合农业产业化,依托大成集团、皓月集团等企业,重点发展玉米、肉牛、羊、皮毛、大豆、蔬菜、葡萄、高粮等深加工;医药产业,依托吉林省熬东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治疗心血管等新特药。

可以重点抓住环保产业为主攻方向,并贯穿于所有产业之中。在第一产业,生产无公害、绿色、环保的农作物,以此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第二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形成以环保设备生产制造和环保工程建设为主的门类齐全、关联度高的环保产业体系;在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环保会展业、咨询业和流通业,并努力成为环保工人的培训基地和环保专业人才基地。

2.3模式的特色

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模式为“产业的专业特色+投资的主体多元+运作的市场机制+政府的引导保障+社会的中介服务”。即吉林省民营经济应以市场机制为主体配置资源,鼓励所有投资者到吉林省投资创业,在政府的产业引导和环境保障下,为社会积极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务。在明确的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对总体产业进行细分,分别由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某一相关的行业,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产业规模,产生聚集效应,通过这些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具有明显特点的吉林省优势产业,从而真正地带动吉林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吉林省经济的整体发展。

2.4模式的运行方式

吉林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明确吉林省的产业方向,通过市场机制配置各种资源,鼓励各方投资者共同参与。在良好的社会服务环境中,以建设各个相关的专业化特色产业区为路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产生产业的聚集效应,形成吉林省的产业优势,提高吉林省民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以专业化特色产业为基础,按市场规律进行行业分工,构筑以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医药产业、环保产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2.4.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当前,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诸多矛盾(如增加就业、三次产业结构失调、消费低下等)形成成因之一。但信息不畅、资金流动缓慢、物流成本偏高已成为影响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粮食体制改革的深化,加快物流的发展,盘活吉林省粮食资源的优势,又是一篇尚未破题的大文章。因此,在吉林省发展民营经济的布局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应有其战略的地位。

2.4.2市场主导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相互协作、相互依赖的产业群体。政府在明确产业方向后,要根据市场规律,进行科学地产业布局,避免各种形式的资源浪费,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4.3从小做起根据城市规划,建立各个工业小区,分别生产某一类产品。在农村,则采取“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邻近村或乡发展相关度高的产品。为此,政府应根据全市产业政策,对专业化特色产业区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并负责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三通一平”或“六通一平”,对专业化特色产业区实施相对封闭的管理,减少人区企业的投资成本。在这个特色产业区中,以某一个或几个较大的企业为龙头带动其他投资者共同发展类似产品,逐步壮大规模,产生聚集效应,从而最终形成某一专业的特色产业区。

2.4.4专业化特色产业区发挥重要作用产业区的发育、发展过程也是生产的地域分工优势在选择中逐步确立的过程。“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可以充分利用邻里效应,使众多参与者信息共享、互教互学、提高整体竞争技能的“学习型社区”,“创新型组织”,人人都是生产者,都是市场的主体,从而在发展过程中将培养出千百万市场竞争主体,而这些市场竞争主体就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健康发展林业经济 篇12

1 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

1.1 林业发展的实际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我国的经济和建设工作走向正规, 林业的基础性地位再一次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林业资源保护、造林绿化事业得到了普遍开展, 形成了林业发展的基础和态势。进入新世纪, 林业的价值和作在社会上已经建立了共识, 根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最新结果显示, 我国已有近20 0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 首次突破20%的森林覆盖率, 有150亿立方米左右的活立木总蓄积, ≥135亿立方米的森林蓄积。其中, 人工林面积在6 000万公顷以上, 已经成为世界首位的人工林建设国家。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人口不断增长, 环境和生态日益恶化, 这都给林业资源保护带来了现实性的问题, 林业工作者必须迎接这一挑战, 通过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实现对行业和社会发展的支撑。

1.2 林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首先, 我国是一个经济待发展、社会待提高的人口大国, 尽管有非常丰富的森林面积以及储量, 不过由于人口众多, 加之高速增长的经济需求, 使得林业资源的利用不规范, 消耗很大, 以至于林业资源保护的严重不足。一般的说法为:我国人均森林储量仅有世界人均储量的1/8, 这一实际情况值得林业工作者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要时刻提醒自己。其次, 受气候以及地形的影响, 我国的林业资源分布很不均匀, 从整体上看西部更为落后, 再加上投入不够, 不完善的林业体制、机制, 以及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突出;最后, 因人们受利益所趋对林木大肆地砍伐, 没有重视林业资源真正的价值, 因此造成了不合理的开发与保护, 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 最终使整个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 再就是管理体系的缺失、执法不到位等, 尽管林业资源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 但消耗的却要多得多, 这就要求在开展林业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 管理与种植齐抓, 科学地管理和保护。

2 提高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措施

2.1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的工程性措施

浪费以及破坏林业资源, 不但严重威胁到生态系统的平衡, 还会造成人们生活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和灾难, 也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 必须加大整治措施, 特别是采取一些工程性的措施。首先, 采取工程性措施对天然林加强保护, 以保证天然林面积和储量的稳定。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 对现有资源进行保护, 使林草面积不断扩大, 加快林业培育速度;其次, 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价值和功能的认识, 不能把其内在和价值忽略掉了, 加大投入力度, 倡导退耕还林, 是人工林的面积以及储量不断增加, 减缓甚至解决一些地方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问题;最后, 对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 建设重点防护林体系, 确保稀有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更加宽阔, 进而更好地保护自然, 保护湿地, 即使发生旱涝灾害, 也不会严重威胁到生命以及安全。

2.2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的管理性措施

林业行业的强项就是管理, 在当前的背景下更需要狠抓管理, 因此这就必须深化改革, 对管理机制、体制进行完善, 通过法律、法规等强制手段, 对林地林权加强管理, 以防资源流失;其次, 对林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 完善管理制度, 提高森林利用率, 加大森林砍伐以及木材加工的管理力度, 使林业建设更加规范化、法律化, 提高森林质量, 减小付出且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最后, 对现有林业加强监测, 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 使森林事故的预警和应急系统更加完善, 重视林业信息化建设, 搭建林业信息化平台, 确保林业发展得更加健康和安全。此外, 加强对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确保管理队伍的稳定, 使管理人员的质量不断提高, 倡导团队合作精神, 促进管理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 营造良好的森林执法环境;还需加大旅游业倡导的力度, 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并保护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管理和政策层面上实现为林业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 确保林业健康地发展。

3 结语

需认识到林业资源对人民群众和社会生产的重要价值, 要从促进进步和社会和谐的角度看待林业资源的保护问题, 要将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转化为促进林业工作全面进步的途径和动力, 从林业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实际出发, 真正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 以促进林业工作整体性的进步。在文章的最后, 该研究者还是要在此强调提高管理工作的价值, 要依靠法律、技术的力量, 发挥管理的优势, 在促进林业资源保护目标实现的同时, 创造出林业健康发展的新态势。

参考文献

[1]叶庆辉.浅谈林业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 (现代园林) , 2009 (5) .

[2]吴剑锋, 张燕婷.如何解决林业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农业信息, 2012 (17) .

[3]祝思明.浅析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J].安徽农学通报 (下半月刊) , 2012 (14) .

[4]廖忠华.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J].政策, 2002 (2) .

上一篇:后续服务管理下一篇:数据备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