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先至

2024-10-08

后发先至(共5篇)

后发先至 篇1

在2014年度工作会议上, 中国电信计划进一步推进“一去两化新三者”, 实现企业转型发展新突破, 为再造一个新型中国电信奠定基础。

近期,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京召开2014年度工作会议。面对电信业激烈复杂的竞争形势, 在会议上, 中国电信总结2013年各方面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一去两化” (去电信化, 市场化和差异化) 深化战略转型, 以创新和服务双领先推动规模与效益双提升。

进入2014年, 随着4G牌照的发放, 中国电信面临4G规模建网, 业务迅速商用的挑战。如何通过流量经营实现“智能管道”, 通过多网融合实现4G、3G、宽带业务统筹发展也成为中国电信2014年发展方向。对此, 中国电信此次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

瞄准4G全面布局

在此次会议上, 中国电信再次肯定了2013年移动通信业务的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尤其是3G业务。据2013年11月最新数据显示, 中国电信当月新增3G用户280万户, 累计用户数突破1亿户, 达1.0238亿;新增CDMA用户206万户, 移动用户总数达1.8547亿;3G用户渗透率达55.2%。

业内人士对比分析, 中国电信的3G用户渗透率为三大运营商排名之首。在3G用户总数上, 中国电信的1亿用户也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 这对移动业务后来者中国电信来说, 显得尤为可贵。

随着2014年成为抢占4G市场的关键节点, 中国电信正从网络建设、市场营销、终端完善等多个方面全力布局4G。“加快4G商用, 强化4G、3G、宽带业务统筹。”被会议列为中国电信2014年移动网络发展的核心思路。

在会议举办前夕, 有消息称, 中国电信强调了其在4G网络建设方面的投资计划。据悉, 中国电信2013年的4G投资约为100亿元, 2014年4G建网费用将达到457亿元, 预计这两年中国电信在4G方面的总投资将超过550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 尽管中国电信对4G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但面临CDMA向4G演进的网络互操作性、终端和应用还不够丰富、FDD LTE牌照发放时间不明朗等挑战。

因此, 2014年中国电信要使用户拥有良好的移动业务体验, 依旧离不开3G网络。目前中国电信依然拥有成熟的3G网络, 借着4G发展的“窗口期”, 中国电信需要将3G、4G的统筹发展作为重点。

智能管道缓解建网压力

2013年, 中国电信固网业务也得到迅速发展, 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在会议上, 中国电信公布其有线宽带用户净增1101万户, 累计9943万户。i TV用户超过2600万户;固话用户有所减少, 累计为为1.62亿户。

然而从去年下半年以来, 中国电信的资金压力不断增大, FTTH规模建设所带来的巨大投资成本迫使其反思FTTH的规模推进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尤其是投资回报率偏低, 规模投资没有带来相应的收益,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带来较大压力。除此之外, 中国电信2013年投入较大资金在LTE网络建设上, 这也使得固网投资规模进一步减少。

展望2014年, 由于中国移动也获得了固网牌照, 可以预见, 中国电信在固网市场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为此, 中国电信在工作会议上提出, 2014年除了规模发展基础业务外, 还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 加快新兴业务发展, 努力提高发展的规模、效率和效益。“深化流量经营, 加快智能管道建设。”再次被中国电信作为2014年度工作重点。

据了解,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摸索, 目前中国电信在智能管道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大多数省份已经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多维度的感知体系, 用户可以感知账号、位置、业务以及业务流量。在技术角度上, 中国电信向合作伙伴开放智能管道能力, 与合作伙伴提供通信网络延伸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业务。

“再造一个新型中国电信”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中国电信赖以生存的各个基础业务都在经受来自互联网等多方面的严峻的挑战, 以创新实现战略转型成为重点。2013年, 中国电信大力推进“一去两化”, 让公司的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中国电信在会上表示中国电信去年与网易成立合资公司, 积极打造互联网入口;支付业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38.8%;互联网应用基地拉动流量快速增长;创孵体系进一步完善, 新建广州创新孵化基地;内蒙古云基地投产, 贵州云基地开工建设, “4+2”云数据中心布局初步形成。

基于上述优势和整个行业发展背景, 中国电信在会上对业务创新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 要求各级公司紧紧围绕深化转型的“新三者”战略和“再造一个新型中国电信”的目标, 牢牢把握“变革创新、开放合作、提质增效”三个关键点, 进一步转变企业发展方式, 优化客户获取方式, 扩大价值创造领域。

谈及创新,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在会上表示, 中国电信计划2014年继续拓展信息服务领域, 加快新兴业务发展;加快拓展互联网应用;加快拓展行业信息化应用;加快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建立完善新兴业务隔离体系。

在产业合作方面, 王晓初表示中国电信将加大开放合作力度, 共同繁荣产业生态, “顺应竞合加速趋势, 在新兴业务和基础业务领域, 广泛开展业务层面和资本层面的合作, 积极探索建立混合经济体, 通过合作开拓市场、谋共赢, 提高国有和民营资本的投资效益”。

中国电信2014年聚焦五大工作重点

1.转变客户服务方式, 扩大基础业务规模;

2.拓展信息服务领域, 加快新兴业务发展;

3.加大开放合作力度, 共同繁荣产业生态;

4.持续深化精确管理, 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5.切实做好支撑保障,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首创:“芭蕾雨”后发先至 篇2

2010年9月,首创置业和中国基建通过其共同成立的奥特莱斯(中国)有限公司,创造性地提出了城市新中心的国际化运营模式——“芭蕾雨”。

“芭蕾雨”就是在大城市周边或者城际之间打造“以奥特莱斯名牌折扣店为龙头”的多种商业业态集群的新型现代产业模式,形成奥特莱斯商业集群、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商务会展与低碳居住为一体的城市新中心。

经过几年酝酿和一年多的运作,北京房山、浙江湖州、广东佛山、海南万宁相继下起“芭蕾雨”,累计计划投资将超过数百亿元。

“芭蕾雨”造城

从去年开始,刘晓光几乎在所有公开场合,推销他的“新城市中心和新都市”概念,他认为奥特莱斯业态与城市新中心是“芭蕾雨”创新模式的两大基石。

具体来说,同步全球的奥特莱斯名品折扣中心,将为“芭蕾雨”集聚高档品牌、优惠价格、充足货源、舒适环境、专业运营五大优势。而城市新中心,即是在欧美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将流行全球的奥特莱斯购物、世界级休闲商业集群、原味欧洲生活新都市进行融合,并根据地方特色,增加独特资源产业。

“这个商业模型里,不仅要有绚丽的规划图,还要有一张产业图、就业图、税收图、经济图和可持续发展图。”刘晓光如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奥特莱斯(中国)所扮演的角色是城市新中心的运营商。

奥特莱斯(中国)提出了未来发展的两个大方向,一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周边的新城建设;二就是关注一些城市群的新城镇建设,在它的新城区里规划出一定规模的地块,由奥特莱斯(中国)按照国际化的规划来进行七通一平的拆迁,使它具备一个城镇化的条件,然后再用国际化的理念,国际化的开发运营模式进行建设,从而带动大城市周边以及城市群的全面发展。

钱从哪里来?

公告显示,光是广东佛山、浙江湖州和北京房山三个奥特莱斯项目,保守推算总投资就高达180亿元。

刘晓光曾透露过,要把产业地产、商业地产、住宅地产混合以后再研究一下做新的都市,需要大量的现金。“奥特莱斯做下来可能需要8年的时间,在全国布局约15个项目,建设规模达3000万平方米,需要1400多亿元现金。”

首先,作为港股老牌上市公司,首创置业自身具有良好的造血功能。而首创置业的股东首创集团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也都是相关领域的领先者,在信托、企业债、直接融资、私募等多元化融资领域有明显优势,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商业地产及物流投资商。

其次,奥特莱斯(中国)有限公司的另一出资方,中国基建集团也是一家以大型工业生产、房地产开发、商业地产投资及租赁、能源投资和大型基建建设为主导的多元化经营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具有相当丰富的商业地产开发及运营经验,在内地20多个城市和地区都开展了相关业务。

第三,传统“以宅养商”也是芭蕾雨的资金来源。在奥特莱斯“芭蕾雨”项目中,商业与住宅的配比一般在30%~40%。“住宅地产很快就可以收获,而商业地产估计几年才能有回报,投资压力很大。我们必须开发住宅,否则很难撑住。”刘晓光表示。

而在融资渠道上,首创也几乎启动了所有可能的融资方式,从自有资金、银行贷款、信托计划到中短期债券。对首创和“芭蕾雨”来说,如何找到适合的长期股权性合作资本,是规模化扩张的关键。此外,首创置业已经与其他机构联合做了境内、境外两只基金,将一些与产业结合的地产项目吸引地产基金进入。

除了资金,在对商业地产同样重要的运营方面,“芭蕾雨”也有备而来。他们与拥有丰富国际品牌资源及运营经验的英国FREEPORT与法国SCC联合投资成立OOM公司,全面负责芭蕾雨奥特莱斯及商业集群中的国际品牌的招商与运营管理工作。同时,请来将奥特莱斯业态引入中国,并创建燕莎奥特莱斯的万文英,领衔其精英商业管理团队全面负责芭蕾雨·奥特莱斯的国内招商和运营。

后发先至 篇3

一、垫江教育事业发展的背景分析

(一)现实基础

——各类教育快速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幼儿入园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全面推进,各项指标居全市领先水平;普高教育稳步发展,学生人数比直辖前增长10倍;职业教育再谱新篇,拥有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2所;高等教育实现“零”突破,成人教育不断加强,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型农民培训基地。

——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不断落实;以岗位设置管理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办教育快速发展,民办教育机构达88个;“留守儿童”托管家园建设成效显著,被评为“全国关爱留守儿童示范县”;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逐步健全。

——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以桂溪、澄溪两镇小学为龙头,中心镇小学为区域中心,建制小学为“点”的小学教育体系不断优化;以直属中学为骨干,乡镇中学为补充的初中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以城区为核心、南北为两翼,覆盖全县的高中教育体系日趋完善;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教育城域网接入率达89%,“农远工程项目”覆盖率达100%。

——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质量稳中有升。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完成,高中新课改正式启动,“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全面推进,“唱读讲传”广泛开展,德育示范县建设成果巩固提高;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全面实施,科技创新教育成果丰硕;高考质量稳中有升,重本上线人数逐年增加。

——队伍建设逐步加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明显,长效机制逐步健全,热难点问题不断破解;干部教师选用机制不断创新,选人用人公信度有效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广泛开展,教师学历水平全面提升。

(二)面临的挑战

——“纵尺”分析问题突出。教育经费缺口较大,“普九”欠债达5000万元,未来5年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达24.7亿元;办学条件相对滞后,学校用地尚差5200余亩,教学及辅助用房尚差997000m2,学校危房面积占鉴定校舍的85.27%;城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城区学校规模小,容量严重不足,班额普遍较大;高中教育差距明显,仅有市级重点高中1所,普职比例尚未实现大体相当;队伍建设仍待优化,教师结构不甚合理,专业成长进程缓慢,专家型人才、名师严重不足;教育科研比较薄弱,教研队伍规模极小。

——“横尺”比较差距明显。与渝西地区以及主城区相比,垫江教育投入、办学条件、优质教育资源量、学校核心竞争力都还存在一定差距。教育经费预算增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普九”债务尚未有效化解;生均占地面积比全市低3.83m2,生均教仪设备值比全市平均值低51.47元,市级重点中学数量居全市后列。

——“国尺”衡量压力巨大。从“314”总体部署和“统筹示范”要求看,探路示范步伐还不够大,教育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思想观念解放不够,制度机制活力不强,教育均衡程度不高,各层次教育、各类别学校以及城乡之间不够平衡,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偏小。

(三)发展机遇

——强教思想牵动全局。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总体战略思想;胡锦涛在2010年7月13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明确提出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温家宝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国必先强教”理念。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意义,必将牵一发而动全局,必将进一步释放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城乡统筹带来特惠。2007年6月,国家批准重庆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7月,重庆市将垫江确立为3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县之一。2008年7月24日,教育部与重庆市政府签署《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使重庆成为首个部市共建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试验田”。2009年1月26日,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将重庆市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支持重庆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已经并将继续为垫江带来“先行先试”的特惠政策,为垫江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战略定位赋予重任。县委十二届四次全委会确立了“建设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打造川渝东部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战略定位,将“五个垫江”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县委十二届五次全委会提出要努力打造渝东教育强县;县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要求建成川渝东部文化高地;县委十二届七次全委会提出要努力推动垫江经济社会后发崛起、全面跨越。垫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赋予教育新的更大历史重任。垫江教育唯有立足教育公平这个原点,加快思维嬗变,加大统筹力度,推进实践创新,着力解决羁绊教育“加快”和“率先”发展的矛盾,大力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才能为垫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知识贡献和智力支持。

——重教环境日益浓厚。胡锦涛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关键。”薄熙来提出,“教育是民生工程,也是扶贫工程,还是民主工程”,并强调“教育事关未来,抓教育就是抓接班人”。县委书记李光金认为,“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生产力。”县长罗德强调,“要采取多种形式,探索多种主体投资办学,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不断培养和储备人才,增强发展后劲。”县委常委徐兴旺认为,“教育是拉动经济,尤其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是招商引资的一张靓丽名片。”现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党委政府重视教育,职能部门支持教育,社会各界理解教育”的氛围日臻浓厚,跨越发展的有利环境基本形成。

——区域竞争催生动力。教育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教育正在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而呈现出新的竞争态势,区域教育的强弱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具有现实和潜在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当前,周边区县教育呈现出百舸争流求发展、千帆竞发谋跨越的比拼格局。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催生了慢进则退、后进则忧的巨大压力。作为后发地区,垫江教育整体水平还不够高、竞争实力还不够强。要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将巨大压力转变为强大动力,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高点定位,改革创新,抢占先机,求真务实,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力,最大程度地提升执行力,谋求后发崛起、全面跨越。

二、垫江教育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想

(一)“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后发先至”的主要涵义。“后”,指发展状态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比较落后,处于劣势;“发”,指发展,强调提档提速,跨越发展;“先”,指率先;“至”,指达到,强调全面崛起。“后发”之所以可“先至”,在于后发者可以吸取先发者积累的经验,利用先发者取得的成果,越过先发者走过的弯路,节省发展的人财物和时间,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内涵。“后发先至”发展战略,即落后地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借鉴吸取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在应对危机中弯道赶超,在抢抓机遇中后发争先,从而实现后发快进、跨越发展的方略。“后发先至”的跨越发展,不仅是线性跨越,更是立体跨越。对垫江教育来讲,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就是要全面集聚发展智慧,造后发先至之势;深入推进发展改革,强后发先至之力;大力规范发展行为,塑后发先至之形;努力保障发展协调,奠后发先至之基。

(二)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

——高举一大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落实一大方针。贯彻“提速提档、奔跑前行、跨越发展、后发先至”的16字工作方针。

——突出一大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三个维度,切实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核心问题。

——把握两大目标。到2014年,初步建成统筹城乡教育示范县的框架体系和渝川东部开放型教育高地框架体系。具体达到“五个更加”的目标:普及教育更加提高,公平教育更加惠及,优质教育更加丰富,教育体系更加完备,制度机制更加充满活力。

——坚持六大原则。即坚持和谐发展、质量立教、人才强教、改革开放、教育公平、依法治教等原则。

——处好八大关系。即处理好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的关系,自我加压与借力发展的关系,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政府办学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显绩与潜绩的关系。

——倡导十六字工作作风。倡导“铁腕治教、强力推进、雷厉风行、说到做到”的16字工作作风。

(三)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具体步骤

“后发先至”发展战略是筹划和指导2009—2014年垫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方略,是垫江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性蓝图。

——2009年为奠定基础年。2009年,教育系统倾力打造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思路,精心描绘发展蓝图,不断增强发展信心,积极创新管理机制,着力加强教育管理,强力破解历史难题,奠定了后发崛起基础,攒足了全面跨越后劲。

——2010年为重点突破年。以培育特色幼儿园为抓手,规范民办教育;以创建特色学校为抓手,推进优质教育;以“创重扩容”为抓手,加快普及高中教育;以建设“渝东职业教育城”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以“五个校园”建设为抓手,促进教育均衡公平;以项目对接为抓手,推进城乡教育统筹;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提升工作效能为抓手,推进自身建设;以信息宣传为抓手,提升教育形象;以强化督导评估为抓手,确保“后发先至”发展全面贯彻落实。

——2011年为全面推进年。坚持高标准、创一流,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坚持调结构、优布局,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坚持增后劲、添活力,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高起点、显品位,全面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坚持促和谐、保稳定,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坚持强交流、促合作,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对外开放;坚持提效率、促落实,全面推进教育系统效能建设;坚持强基础、固根本,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着力实现育人质量全面提高,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全面提升。

——2012年为内涵发展年。坚持以品质提升、质量提高、特色彰显为工作核心,大力推动人本发展、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和效能发展,着力实现教育自身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学校管理、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学校布局、打造内涵队伍、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方法、规范教育行为,开发和利用教育要素的潜在优势,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以及共享率、使用率,切实增强学校效能、提高育人质量、提升教育形象。

——2013年为特色凸显年。围绕“高位均衡、特色发展”,大力开展“区域教育发展特色实验县”研究,启动实施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县”创建工作,深挖潜力,打造特色,争创品牌。突出“高位均衡”,全面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努力确保各级各类学校硬件设施到位、人员配备到位、工作开展到位,全部达到优秀级以上标准;突出“特色发展”,实现“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形成百花齐放的教育发展新局面。力争到2013年,使垫江在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和渝川东部地区率先建成竞争力强的特色教育县。

——2014年为承上启下年。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提高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不断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关注民生,扎实工作,努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强化管理,完善保障,全面落实教育发展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着力优化教师队伍、全面规范教育行为;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师德师风、教育品牌三大建设,着力破解教育投入、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三大难题,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位实现教育和谐稳定,高质实现教育公平,力争各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基本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基本建成渝川东部开放型教育高地,为下一阶段实施新战略、谋求新发展构建新的更高平台。

三、垫江教育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重点工程

(一)布局结构调整工程

以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为重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布局结构。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保留实验中学、一中、职教中心现有初中教学规模,扩大十中、垫中办学规模,新建朝阳中学;扩大凤山小学、实验小学、城北小学和城南小学办学规模,将文毕村校改扩建为文毕福彩小学,将红光村校改扩建为红光小学。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扩建太平中学,改名为牡丹中学;保留各乡镇所在地中心校,在5万人口以上的镇选择性地新建完小或扩建中心镇小学,推进中心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整合乡镇中心校资源,将规模极小的完小调整为点校;逐步撤销或合并规模极小的村校;将规模极小的乡镇中学归并到邻近直属中学或与邻近小学整合为九年制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布局,扩大垫中、实验中学、一中办学规模,保留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现有高中办学规模;扩大职教中心、一职中、二职中办学规模;扩建太平镇成人学校。

(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制定实施标准化建设规划,全面实施“五个校园”建设,促进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加快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硬件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加快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室建设,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功能室建设;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抓手,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优质资源开发、应用和共享,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快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服务和管理机制,着力建立教育网络互通体系、资源共享体系、应用服务体系、运行保障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到2014年,力争全县农村寄宿制小学达到50%以上、乡镇中学达到80%以上,80%的农村中小学基本达到办学条件标准化,“校校通”实现率达100%。

(三)学前教育普及工程

坚持“因地制宜、试点示范、分类指导、科学规范”的原则,深化办园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完善学前教育规划,形成以公办园为主体、以民办园为补充,以示范园为龙头、城区和乡镇中心园为骨干、完小附属园为辅翼的幼儿园网络;推进名优幼儿园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幼儿园和示范幼儿园;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探索开发0~3岁婴幼儿教育,高水平满足学前教育与婴幼儿教育的社会需求。

(四)高中普及工程

按照“全面启动、区域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针,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努力调动社会力量,切实加大发展力度,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坚持以城区为中心,以中心镇为补充,坚持公办与民办并重、普高与职高并举,逐步向城区和中心镇集中的原则,全面推进高中“创重扩容”工程,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全力打造示范名校;完善制度机制,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推进“捆绑发展”工程。到2015年,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96%以上,基本实现普职规模大体相当,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发展协调、充满活力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

(五)职教振兴工程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创新,不断深化职教城乡互动、校企互动、园校互动、产教互动;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加强“学分银行”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进免费中职教育;围绕垫江四大工业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大力打造品牌专业;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加强实作实训基地建设;整合职教资源,推进联合办学,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强化项目包装与对接,积极建设职业技能鉴定站、城乡统筹中职研究中心;大力引进和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全面推进“渝东职业教育城”项目建设。

(六)人才强教工程

树立和落实“教育家办学”理念,以全面提高教育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引领,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名教师、名校长为重点,创新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五个校园”建设要求,足额优质配备教师,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定期举办“校长论坛”,积极筹建“垫江县基础教育百家教育专家”联谊会,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以及学历提升、骨干培养、校本培训等工程,深化干部教师培训,纵深推进行政干部队伍、教师队伍以及教研队伍建设、专兼职督学队伍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本土“教育家”。

(七)质量兴教工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原则,深化“和谐育德”教育创新工程,拓展“唱读讲传”活动,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突出素质教育主题,大力创建“质量兴教示范校”、“德育星级学校”、“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校园文化示范学校”,加快建设“人文校园”,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八)特色学校建设工程

坚持把特色学校建设作为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政策驱动、学术引领、学校主动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创建思路;紧扣“规范+内涵+特色”的目标,推进创建活动;组建创建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强化创建保障;探索完善特色学校评价标准和评估认定办法,落实评估表彰,鼓励、引导和支持学校走内涵发展和错位发展的道路,加快建设教育质量优质、办学特色显著的人民满意学校,加快形成以区域特色为基础、学校特色为龙头的特色发展格局。

(九)蓝天助学工程

以推动城乡教育统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健全农民工子女入学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完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保障体系,着力构建以政府为主、部门配合、社会参与,覆盖从幼儿园到大学、从贫困生到学困生、从残疾学生到健全学生、从城区学生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救助体系,努力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受教育者都能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十)依法治教工程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健全组织机构,建立教育行政执法大队;强化宣传教育,推进“六五”普法;完善管理制度,保障公民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深化创建活动,推进“法律进学校”活动,积极创建县级、市级和国家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将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行为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十一)安全稳定工程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构建现代化的安全防范体系;强化安全管理,全面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开展创建活动,巩固安全稳定成果,全力打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到2012年“平安校园”创建达标率达到85%,2015年达到100%。

四、垫江教育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主要路径

(一)坚持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

一是将人本意识放在第一位,把创新驱动作为第一动力,在后发快进中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二是进一步鼓足后发崛起、全面跨越的志气、锐气和士气,提振教育系统“精气神”。三是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中央和市委精神,用足用活政策。四是善于用市场化理念和手段集聚发展要素,争创发展优势。

(二)创新制度机制,注入发展活力

一是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努力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创新考试招生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四是创新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互助和同步发展。五是创新监督管理机制,提升科学民主决策水平。

(三)强化教育科研,提供发展支撑

一是营造教育科研氛围,形成崇尚、参与和支持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二是完善教育科研体系,探索建设县教科所,成立片区中心教研组,着力建设素质精良、数量充足、实绩突出、指导有力、教师公认的教研员队伍,完善县、镇(乡)、校教育科研网络。三是创新教育科研载体,深化“课堂教学达标晋级”活动、特色项目与品牌项目展示活动,大力发展学术期刊,健全科研成果奖励与转化机制,促进教育科研提档升级。

(四)推进改革试点,拓宽发展领域

一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工作,积极建设教育均衡发展示范校、示范区,带动全县教育均衡优质发展,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垫江特色的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格局。二是推进强校带弱校捆绑发展试点工作,健全完善城区学校结对帮扶农村学校、直属中学结结帮扶乡镇中学机制,提升农村学校综合实力。三是推进干部教师城乡互动交流试点工作,探索实施学校行政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健全完善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支教、农村教师定期到城镇学习制度,促进干部教师素质整体提升。四是推进农村中小学名师培育试点工作,以项目、课题等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大力培育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和名师。五是推进教育融资试点工作,探索引入市场机制,激活教育投融资市场,探索组建教育集团和教育发展投资公司,尝试采用BT、BOT模式,着力解决财政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

(五)破解实际难题,解除发展瓶颈

一是着力破解城乡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不均衡的难题,不断提高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均衡化水平。二是着力破解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的难题,着力培育一支在教学业务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农村骨干教师和名师队伍。三是着力破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普遍负债沉重的难题,有效化解历史债务、切实遏制新增债务。四是着力破解特色学校建设不明显和教育质量整体不高的难题,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五是着力破解制度机制不适应城乡教育一体化和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深入研究解决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六)规范教育行为,提升发展形象

一是切实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坚持“阳光收费”,严格“三限政策”,扎实开展“规范教育收费示范校”创建活动。二是切实规范学生课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三是切实规范招生考试行为,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完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四是切实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健全学校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常规管理合格校”“常规管理示范校”创建活动。五是切实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违规补课,强化教师从教行为专项考核。

(七)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一是培育三个意识,培育教育行政干部的敏锐意识、博学意识和敬业意识。二是树立四种精神。树立说了算、定了干的雷厉风行精神,树立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自我加压精神,树立敢与强者拼的亮剑精神,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者精神。三是形成五好风尚。形成讲政治、带头干、重实绩、保廉洁、善宣传的好风尚。四是建设六型系统。全面推进服务型、廉洁型、效能型、学习型、创新型和竞争型系统建设。

(八)完善督导评估,确保发展实效

一是创新督导评估机制,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二是加强督导机构及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适应需要、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专兼职督学队伍。三是扎实开展教育督导评估,不断提高教育督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权威性。四是加强教育督导科研,全面提升教育督导与评估水平。

(九)加大投入力度,筑牢发展保障

一是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二是优先安排城乡教育用地,保障教育发展用地需求。三是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促进“校安工程”有序推进。四是强化教育经费管理,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安全,提高教育经费的投资效益。

五、垫江教育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

(一)在提高学习力上下功夫,破除思想上不适应的问题

教育行政干部特别是校长,必须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修养,通过学习勇于摒弃过时的、陈旧的、落后的东西,建立起与时代相适应的新观念;必须掌握正审时度势,确的学习方法,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中学,向身边的人学,做到学干结合、学用相长,以学习解放思想,以学习开阔视野,以学习提升素质,以学习增长本领,以学习促进教育后先先至、跨越发展。

(二)在提高判断力上下功夫,解决决策不果断的问题

教育行政干部特别是校长,必须全面提高准确判断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变化趋势的预测能力,在学校改革发展中切实做到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必须全面把握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总体要求、具体步骤、重大工程、主要路径,将战略思想转化为判断力、决策办,从而服务和推动垫江教育实现提档提速、奔跑前行、跨越发展、后发先至。

(三)在提升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解决工作方法不科学的问题

教育行政干部特别是校长,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准确分析全县和学校教育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现实背景,抢抓机遇,破除陈规,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在脑海里时刻装着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和核心话题:建成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建设学校?在工作中,正确处理好“八大关系”。

(四)在提高执行力上下功夫,解决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教育行政干部特别是校长,必须准确把握大局,细化责任分工,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全面提高把思想转化为行动、把理想变为现实、把决策变为成果的能力;必须身先士卒,吃苦在前,当好表率,切实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必须强化调度督查,保证任务推进,目标实现。

(五)在提高凝聚力上下功夫,克服心不齐劲不足的问题

教育行政干部特别是校长,应当以共同的事业和追求来催生凝聚力,以优良的作风来营造凝聚力,以规范的制度来提升凝聚力,以先进的文化来持久凝聚力。在实际工作中,要勇于“舍小顾大,求同有异”,要掌好权,用好权;要有气度、有风范、有亮节;要既能干事,又会共事。坚持以大局为重,以垫江教育事业为重,班子成员要多补台、不拆台,要多配合不计较,真正做到合心、合力、合拍干垫江的教育事业,营造精诚团结、同舟共济的良好局面,形成一心一意干教育、众志成城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垫江教育后发崛起、全面跨越,既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垫江教育事业发展提出的宏伟目标,更是在新一轮竞争中把垫江教育驶入城乡统筹示范县快车道的战略抉择。对此,必须以抢占发展先机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负重奋进的责任感,自我加压,只争朝夕,迎难而上,举全县之力坚毅地迈出“后发先至”新步伐,聚全民之智实现垫江教育事业后发快进、跨越发展新目标,努力谱写垫江教育科学发展的辉煌篇章。

注释

后发先至 篇4

虽然尚无一个厂商在商业智能领域处于绝对领导地位,但随着微软的进入这一状况将彻底发牛改变。

2009年11月,微软发布SQL Server2008 R2社区预览版(CTP)和公测版的ShamPoint server 2010和Office 2010,为即将在2010年3月推出的上述前两种企业级产品正式版营造声势。微软认为,即将面世的新一代微软SQL Server将在商业智能上作出更大的投入,它的代码为Kilimanjaro(中文名称为“乞力马扎罗”)。

事实上,Share-Point server是微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这项业务营收超过1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IDC数据显示,微软2008年在协作内容工作区市场上取得了很大份额,Office sharePoint的增长率在各大软件厂商中名列首位。

观察微软的每一次布局,让人不得不佩服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对技术和市场准确的判断。现在,微软将出拳的方向定为商业智能领域,希望让“BI(商业智能)像PC一样走进千家万户”。

微软的愿望看来很美,但在群雄并起的商业智能领域,它是否能敌过竞争对手,从而获得客户的认可?

不陌生的商业智能

商业智能的最早定义是在1989年。当时Gartner Group公司的Howard Dresner提出“它描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业决策的制订”。现在,信息化的发展让放量递增的数据正在变成一种负担。人们开始寻求数据中的价值,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由此诞生。它是一种运用数据仓库、在线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来处理和分析数据的崭新技术,旨在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啤酒加尿布”的故事一直被奉为商业智能经典案例。在美国沃尔玛连锁超市。尿布和啤酒被摆放在一起出售。当商场对拿到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夜间的很多客户买了尿布的同时还买了啤酒。风马牛不相及的二者,为何会出现在同一个购物篮里?原来,夜里来买尿布的男顾客常常是被太太派遣出来给孩子买尿布的。这些男顾客觉得晚上买尿布是一件苦差事,顺便买箱啤酒作为犒劳。尿布和啤酒的销量因此双升。销售数据本身并不能帮助企业指导商业运营。但当对这些数据深入分析,发现之间的关联,就可以预知哪些商品一起卖可以拉动更多的销售。

商业智能经过20年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今天的商业应用上仍处于发展阶段。以往只注重一些高端应用的商业智能要么不实用,要么条件苛刻。居高不下的价格和抽象的宣传让企业望而却步,买方市场局面迟迟未见扭转。

但这并不意味着商业智能的前景将暗淡无光。IDC早在2008年3月发布报告称,全球企业的业务决策制订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而商业智能技术已成为导致领先企业与普通企业差异化的重要因素,BI在日常运营中的不断深入应用将使这种差异更加突出。

IDC商业分析研究项目副总裁DanVesset认为,“商业智能最终将进入一个大众市场。这是下一个市场周期的前奏,将会引领商业智能的普及。”预计到2010年,BI市场规模将达到19亿英镑。随着BI市场的日益火爆,IT巨头纷纷布局自己的BI战略,一场硝烟弥漫的BI争夺战悄然打响。2007年,甲骨文斥资33亿美元收购绩效管理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海波龙公司,SAP也以48亿欧元现金出手,收购了一向以BI系统老大自居的BusinessObjeets(BO)公司。IBM、微软也都积极参战,纷纷出手并购BI中小企业。

从这场博弈来看,未来BI市场格局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微软的优势

虽然不是第一个进入BI(商业智能)领域的企业,但微软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始赢得市场的认可。

来自深圳的深信通软件有限公司(简称“深信通”)对微软BI深有体会。这家专门从事企业信息化基础平台软件开发、通用应用软件开发的企业凭借其自主研发的IRMP信息资源管理核心平台,曾先后为多个行业客户提供综合应用平台等相关软件与解决方案。

它能成为微软的客户很有戏剧性——一次为移动运营商提供服务的经历,一下让深信通喜欢上了微软商业智能解决方案。深信通负责人告诉《IT时代周刊》,在服务过程中,他们在进行客户系统内部数据优化前,就发现系统间频繁的数据复制、粘贴、查询及整理、导入占用了客户太多的时间。而为了避免人为错误,还要进行数据核查工作,才能得到最终的报表、统计分析结果。业务流程上,客户在处理内部业务时涉及多部门(网络优化派单系统、网管系统、工程管理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系统、客户投诉处理系统、运维管理、性能监控、管理类系统等),需要收集多个数据源信息。而应用程序及服务中的数据库源格式又各不相同,在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时,只能人工处理及核查,工作量相当大。而且,客户为了加强数据汇总分析能力,还需要一种无障碍、透明的交换解决方案,即构建企业内部的“数据网关”。

但是,深信通公司在开发“数据网关”时遇到了数据自动提取、数据自动格式化、数据获取、交换规则、数据校验、结果预览与报表呈现、存储效率等多个不可回避的挑战。最后,微软提供的SQL Server 2008数据平台帮他们完成了这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运营商对深信通的服务非常满意。深信通客户公司信息技术中心部门经理王建平认为,微软提供的SQL Server 2008简化数据管理的效果非常明显。“以前由5-6个部门协调几天才能完成的多种报表、数据统计、数据导入导出任务,现在通过系统几分钟内就能准确完成。”王建平说,“而利用SQL Server2008的数据整合及分析能力实现了无缝数据交换,并加速了企业内部信息沟通。”

此外,新系统与现有平台紧密结合,体现了“一个基础平台,承载多个应用”的建设理念,充分利用已有软硬件投资,加快系统建设速度,有效降低建设成本,直接减少了项目的开发风险。而最直接的体现是,以往多个部门多人完成的数据获取、统计等日常工作任务,现在只需两个系统管理员就能在十几分钟内完成,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而现在微软自身也通过商业智能解决方案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业务的提升。微软商业智能专家朱宁告诉《IT时代周刊》,以前,微软销售人员带着笔记本跟客户谈项目时,往往是一个人为了一款产品要向十几个人推销,有时还卖不出一套产品。但现在通过商业智

能解决方案,销售人员在外出推销时,会通过这套系统对潜在客户进行分析,从数据分析中挑选出最有意愿购买产品的客户。”

中国成主战场

在美国,500强企业中有90%以上使用了商业智能。要在商业智能领域赢得先机,尚属起步阶段的中国市场成为各家企业竞争的焦点。

在中国市场上,几大国际厂商占据高端市场,国内BI厂商分食低端市场。其中,信息化水平很高的金融、电信成为BI应用最集中的两大行业,约占70%的市场销售额。虽然现在尚无任何一个商业智能厂商处于市场绝对领导地位,但相比大多数商业智能厂商产品线不完整的天生缺陷或是聚焦某一块发展的思路,微软突然出击的实力开始让业界刮目相看。

第一个感受微软压力的是甲骨文,在多维分析市场上,甲骨文是进入时间最早的一家企业。但1999年微软看到甲骨文在规模上的局限性后,就在最初设计上作出调整,使微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能做到TB级的厂商,在多维引擎技术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现在,微软利用自身平台的优势,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可以容易而迅速地在其BI平台上创建不同的应用,吸引客户的加盟:

微软BI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从事商业智能应用项目实施多年的北京迈思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鹏深有感触地告诉《IT时代周刊》,很少有厂商像微软如此有耐心地长期关注于这个领域。

事实上,选择一个应用平台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系统的建立需要持续支撑其业务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成长。而即使部署后,而对不断出现的科技创新,企业究竟是全部推翻重建,还是选择其中20%~30%重新投资建设,这又是一大问题。

而现实中的难题是,很多BI软件在中国部署时,听到的坏消息和好消息同样多。BI如同高级衣装定制,而非标准化成衣,每一个企业都是单独定制的。如何让客户认可?在雷鹏看来,标准化的产品和平台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投资与量身定制。

雷鹏认为,微软平台的标准化程度非常高。过去6年跟微软在BI的持续合作让他的体会非常深刻。只有在中国有长期计划的大型软件公司才有这种耐心去持续性地维护它的生态系统,最终使它的科技和产品在中国不会停留在纸面上,而是真正切切实实地得到应用。但落地不是产品部署上的落地,而是从中国企业的业务角度去考虑,最终怎样在投资保护和科技之间寻求一个好的平衡。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开发处高级经理沈斌对微软平台有着更直观的认识。他认为,微软SQL Selver2008平台系统在易用性、方便快捷地搭建其业务系统等方面能很好地满足人寿养老股份的业务需求。以前,人寿养老股份自己定制的系统中很多报表是同定格式,不易随业务用户需求的改变而灵活变化。而且多数时间各个业务部门要求不一样,报表格式也不一样。微软的商业智能平台帮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

微软商业智能平台的易用、易修改等特点让朱宁很自豪。在雷鹏的眼中,目前让他愿意紧密合作的厂商为数不多,微软就是其中之一。在业务变化非常快的今天,微软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现在,摆在微软而前的首要问题还不是开拓市场,而是如何让更多的企业认识到它在企业商业智能应用方面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微软的目标

微软最厉害的不仅是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而且它能够充分消化吸收对手产品的优点,然后将自己的产品做得比对手更好,进而击败它,成为市场的赢家。

自SQL Server 7.0初次尝试做基本的BI功能,到第一个最完整的BI版本SQLServer 2005(包括BI从端到端需要的工具、技术和各种解决方案,后来的Office Share-point2007为BI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现工具),从前端展示平台到后端底层数据平台,微软对商业智能的理解呈现出一个清晰的平台化发展思路。

在商业智能领域,微软是第一个提出“真正做好BI的,一定是端到端的厂商”的观点。而这,也让微软赢得了市场声誉。

何谓“端到端”,微软商业智能专家朱宁博士告诉《IT时代周刊》,每一个企业都存在很多不同的数据源,如何从中抽取数据进行必要的清洗、转换及整合;怎样建立多维模型,进行深层分析;怎样通过丰富的前端展现让重要信息“一目了然”……这个将多个异构系统中的数据解读为信息并用以指导业务的过程即为端到端。被视为单纯的数据库是对SQL Server的一种误解,其实它包括了中间层的数据转换装载工具,包括报表平台、多维数据分析平台以及数据挖掘平台,这些是构成端到端的商业智能解决方案中最基本的必要元件。

朱宁在商业智能领域颇有见解,言谈举止间并无袒护东家之意。她认为,并购容易但消化整合难。在她看来,企业进行大量并购有两个结果:一是并购后能完全融合,将两个企业变成一个企业;还有一种并购后的现象——沙拉,无论怎么融合,最后的结果还是你是你,我是我。如果一个企业买很多产品来组装一个解决方案,就会发现每个产品版本和补丁的不同会给企业增加很多后续的麻烦。微软的并购属于前者。历史上,微软进行过很多并购,但融合难的问题并未困扰微软,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微软每次买来一个好的产品就能消化,融为一体。

后发先至 篇5

古人曰:百舸争流, 奋楫者先。在区县教育百舸争流求发展、千帆竞发谋跨越的新形势下, 教育发展必将演变为“百舸争流, 善楫者先”。当前, 垫江教育要抢抓新机遇, 破解新矛盾, 谋求新跨越, 缺的不是思想, 而是求实奋进的策略;差的不是信心, 而是开拓创新的能力;少的不是勇气, 而是超凡脱俗的方式。因此, 要很好地实施“后发先至”发展战略, 实现垫江教育跨越式发展, 必须坚持近期与中期、务虚与务实、宏观与微观、速度与质量、传承与创新这“五个统一”。

一、近期与中期相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育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 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垫江教育来讲, 要建成统筹城乡教育示范县、打造渝川东部开放型教育高地;要实现教育现代化, 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县 (区) 行列, 也必然既是长期艰巨的, 又是循序渐进的。“后发先至”战略提出, 垫江教育发展的近期目标是, 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跨越为工作主线, 切实把握十大切入点、努力实现十大新突破, 全面完成2010—2011学年教育工作目标任务, 在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和渝川东部开放型教育高地建设上不断开创新局面;中期目标是, 在2014年建成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框架体系和渝川东部开放型教育高地框架体系, 初步实现由人口大县向人力和人才资源强县跨越;远期目标是, 在2020年建成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和渝川东部开放型教育高地, 进入人力资源强县 (区) 行列。可见, 这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战略部署, 也是一个步步为营的实施策略。因此, 全县教育系统既要有长远眼光, 更要立足当前实际, 尤其要着力把抓近期和抓中期统一起来。实践中, 无论是县教委及机关各科室 (中心) , 还是各片区、乡镇及各级各类学校, 重点要把握三点:一是要有战略眼光。也就是要着眼未来, 明确方向, 瞄准目标, 理清思路。树立长期作战、持久奋斗的思想, 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增强工作的计划性, 避免步伐紊乱。多抓促发展、利长远的大项目, 少搞急功近利、一锤子买卖的小动作。二是要有统筹谋划。根据国家和重庆市教育规划纲要特别是垫江教育“后发先至”战略, 结合片区、乡镇和学校发展实际, 科学规划, 统筹安排, 分阶段落实目标任务、推进发展项目, 使全县教育近期发展和中期发展有机融入、有序贯彻到各片区、各乡镇、各学校和各类教育中去。三是要有现实行动。无论近期目标还是中期目标, 任务都重、时间都紧、要求都高, 这就需要把握工作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 求真务实的作风, 抓住重点, 集中力量, 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争创发展中的实际成效。要多做打基础的事, 少干只求眼前利益的事。只要脚踏实地, 稳扎稳打, 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 目标任务都是能够实现的。

二、务虚与务实相统一

马克思曾形象地说:人比蜜蜂不同的地方, 就是人在建筑房屋之前早在思想中有了房屋的图样。这里的“图样设计”与“房屋建筑”, 其实就是指务虚与务实。一般来说, 务虚, 就是在工作前从理论上、思想上、政治上、政策上进行学习、思考、研究、讨论, 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鼓舞士气;务实, 就是在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 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求实效。

对于垫江教育来讲, 我们拟定战略研究报告、开展“后发先至”大讨论、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等等, 是务虚;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建设“五个校园”、实施“三名工程 (名师名校长名学校) ”, 等等, 是务实。但有的同志认为, 务虚是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务实才是真功夫、办实事。其实, 这是对务虚与务实的误解。务虚是务实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没有必要的务虚, 那么务实就如同无头苍蝇, 只能盲目瞎转;务实是务虚的出发点和归宿, 务虚是为了更好地务实。一言以蔽之, 务虚与务实是“后发先至”战略全面实施的两个轮子, 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 必须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统一。全县教育系统干部职工, 都要正确处理务虚和务实的关系, 都要全面掌握务虚与务实这两个基本功, 从而提升素质, 卓有成效地贯彻落实“后发先至”战略。一是要加强学习。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切实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政治理论的学习, 以进一步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二是要深入调研。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了解一线情况、发现实际问题、摸清问题症节、探寻客观规律、提出对策建议, 从而牢牢把握对教育工作的话语权, 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更好地服务教育发展。三是要讲究方法。无论是机关工作还是学校工作, 都可谓千头万绪, 纷繁复杂。如果不分轻重缓急, 眉毛胡子一把抓, 必将事倍功半。这就需要抓主要矛盾, 抓关键问题, 讲虚实结合,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要以实为本。教育发展, 重在务实。在做到虚实并重、兼容相济的基础上, 一定要以实为本, 鼓实劲、办实事、下实功。

三、宏观与微观相统一

毛泽东有句名言, 叫“战略上藐视敌人, 战术上重视敌人”;中国还有句老话, 叫“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强调的其实就是在实际工作中要科学把握和始终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宏观指全局、整体、系统及面上的大的方面, 微观指局部、个体、部分、点上的小的因素。一般来讲, 宏观反映的对目标和趋势的大方向认识, 具有定位、指导和引领作用, 强调高瞻远瞩;微观反映的是对眼下实际情况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盘算, 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强调脚踏实地。由此可见, 宏观与微观就是整体和部分、虚与实的关系, 是俯仰视角的配合状况。

对于垫江教育来讲, 要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统一, 首先要正确理解三点:一是宏观和微观是相对的。“后发先至”战略相对于“三名工程”、布局调整规划等文件方案, 是宏观;相对于国家和重庆教育规划纲要, 又是微观;教委相对于各科室 (中心) 和各片区、乡镇、学校, 是宏观;相对于县政府以及全县大局来讲, 又是微观。二是宏观是由微观构成的。微观是宏观的现实基础。既然相对于全国、全市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工作全局, 教育工作及教委是微观, 那就需要我们不尚空谈, 脚踏实地地干好本职工作。唯有各个微观实体“低头拉好车”, 宏观目标才能有效实现。三是微观须在宏观指导下工作。任何宏观的思路韬略都依赖微观行动来实施, 任何微观的行动缺乏宏观的指引必然方向迷失。因此, 我们必须把握自身特点, 了解宏观全局、抬头看好路。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后发先至”战略中, 必须立足全局, 着眼宏观, 以微观为切入点, 切实把宏观和微观有机统一起来。一是要坚持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在谋划上超前思考, 从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中预见和把握发展大势, 立足当前, 面向未来, 做到领先一步, 高人一筹。二是要坚持宏观性与微观性相结合。正确处理两者间的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立足宏观, 高屋建瓴地谋思路、寻对策;立足微观, 脚踏实地地抓落实、求突破。三是要坚持理论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善于把握客观规律和工作特色, 在虚实之间寻求结合点, 搞好规划部署, 做好安排调控, 落实具体任务, 切实把宏观理论转化为微观操作, 使微观项目巩固宏观战略基础。

四、速度与质量相统一

江泽民同志在论述发展问题时曾强调:“质量效益上不去, 即使速度一时上去了, 最终也会掉下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好又快”, 说的也是质量和速度的问题。“好”是对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 “快”是对发展速度的强调。质量和速度是一对矛盾统一体, 速度是质量的体现, 质量是速度的保证, 质量是大前提, 速度处于从属地位, 两者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

对于垫江教育来讲,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年来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 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高, 但无论是用“纵尺”分析、“横尺”比较, 还是用“国尺”衡量, 还存在教育经费缺口较大、办学条件相对落后、优质资源严重不足、高中教育差距明显、职教振兴压大巨大、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等突出问题。因此, 加快实现垫江教育后发崛起、全面跨越, 必须大力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不断提升教育事业整体实力。在“后发先至”战略中, 我们提出“提速提档、奔跑前行”, 要的就是速度;我们实施“三名工程、质量兴教工程”, 要的就是质量, 也就是把“好”与“快”有机结合起来, 把速度与质量统一起来, 把两者贯穿于改革发展、教育教学、工程项目等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中去。坚持速度与质量相统一, 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更是推动垫江教育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实践中要注意四点:一是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教育事业“发展是第一要务、质量是生命线”的观念, 从而引领全县以及一个片区、一个乡镇和一所学校的教育发展。二是坚持改革创新。以制度机制改革为重点, 立足县域、片区、乡镇和学校实际, 大担探索和试验, 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创新人才培养、学校管理、教学方式, 为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三是把握核心任务。始终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注重学校及教育内涵发展,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下功夫, 在培育名教师、名校长和打造特色学校、品牌学校上做文章。四是注重均衡发展。把均衡作为加快教育发展步伐、提高教育整体质量的有效途径, 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致力职业教育优先发展。

五、传承与创新相统一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所谓传承, 是指对旧事物的或者传统的事物中的优良的事物进行继承, 是否定中的肯定, 克服中的保留;所谓创新, 是指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是“扬弃”, 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传承与创新的哲学内涵, 揭示了两者之间内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由此构成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和永恒运动的前进过程。教育事业不是化石, 是活的生命, 是在创新中传承的, 又必然在传承中创新。

上一篇:林业经济管理与发展下一篇:SSM分析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