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经营

2024-06-30

现代林业经营(精选7篇)

现代林业经营 篇1

现代化的林业经营是既要提倡对原始林的保护, 同时也允许对木材和林副产品的开发, 这对于收获木材和木材采伐之间的冲突得到有效的缓解。特别是近年来, 林业的重要性越发的体现出来, 国家也对林业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了更多的扶持, 这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使营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使森林蓄积量和面积都得到有效增长, 所以加强营业工作的各项措施的落实, 对推动林业更快、更好发展将起到现实的意义。

1 营林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实现水土保持

植树造林是营林工作中重要的内容, 而通过植树造林工作也有效的坚固了土壤, 使土壤中水分被树的根系吸收和储存, 这对于减缓水土流失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一些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方, 极易在雨季时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 所以在这些地方进行树木的栽植, 可以有效的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1.2 能够防风固沙

近年来, 风沙对我国的村庄和城市的危害不断加剧, 一旦没有阻挡风沙的屏障, 则会使村庄和城市变为废墟。所以为了有效的抵御风沙的侵袭, 加强造林和护林工作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不仅可以有效的减缓风速, 而且能够将刮起的沙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1.3 获取额外价值

森林是一个聚宝盆, 在营林工作中, 不仅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而且还可以收获更多的额外价值, 如药材、水量、橡胶及茶叶等。

1.4 可以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

树木不仅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同时还能吸收灰尘及有毒气体, 使空气得到净化, 减少病菌的传播。同时森林可以有效的减少城市的噪音, 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确保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为人们提供一个理想的生活场所。

2 营林整地

2.1 营林地的清理

在进行造林过程中, 对营林地进行清理是整地造林的一道重要工序, 通常都会采用割除、火烧及使用化学药剂来对造林地的杂物进行清除, 可以利用人工割除或是采用机械方式进行, 清理后的杂物和杂草推在一起利用火烧来进行清理。对于有条件的地方, 也可以利用喷洒除草剂来进行清理。

2.2 营林整地方式和方法

整地的方式一般会分为全面和局部。局部的整地则能够分为带状的整地或者是块状的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的全部土壤, 一般使用在平坦的地区。局部整地其实是对于翻垦的造林地部分土壤进行的整地行为。带状整地对于呈长条状翻的垦造林地土壤进行翻整。山地带状的整地方法可以分为反坡梯田、水平的带状、水平沟、水平阶、撩壕等;平坦地可以使用的整地方法为带状、犁沟。块状的整地可以使用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来整地。山地块状的整地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在平原的方面所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3 强化营林工作的具体策略

3.1 积极落实林业工作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的营林管理工作都对造林较为重视, 而对营林管理工作较为忽视, 所以需要加强这种观念的改变, 严把营林工作的质量关, 通过对植树造林进行验收检查, 加强造林后的管理, 特别是对于幼林更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做好检查和监督工作, 而且在建立长效的机制, 通过调查和摸底工作, 确保林地档案的完整。造林需要有科学的规划, 同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从而使各项重点项目做到早安排最落实, 而且充分发挥绿化工作的作用, 加强对城镇周边的绿化工作, 对于公益林, 更要加强资金的发放工作, 确保林业和政府的信誉, 从而实现林业建设的全面开展。

3.2 加快营林工作基础地位的巩固

营林工作应坚持把培育、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作为发展林业的立足之本。对陆地生态系统和林业生态建设中森林的主体作用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森林保护的内容包含禁止滥砍乱伐、森林防火和对病虫鼠害的防治。营林工作开展中, 强调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与发展, 这是营林工作的责任, 并将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监测积极地纳入到工作范畴中。当前, 是林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必须对其营林工作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营林工作必须夯实基础, 认清国际规则, 结合地方实际, 理清并制定相关的营林制度、办法和规程, 从而使其尽快同国际接轨。

3.3 对生产结构进行全面的调整

全面将营林推向市场, 是其工作进一步开展的大趋势。对于营林生产结构的调整, 应以较为完备的生态体系为前提, 通过发达产业体系指导, 按照分类经营和保护天然林的原则来实施。应尽可能地实现造林的多元化投入, 外资造林、义务造林、自费造林与常规造林相结合, 有效落实造林、抚育与管护的统一。在造林面积下降、育林资金减少的情况下, 强化森林抚育力度的意义十分重要, 通过对天坛幼林的合理抚育来进一步提高营林生产力, 实现人工纯林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增加。

3.4 加快营林产业化进程的发展

营林工作并不是单一的一项工作, 在营林工作中不仅需要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更需要对森林质量进行不断的完善, 这是营林工作的重点内容。只有不断的加强对优良树种的抚育, 对天然进行合理的经营, 才能确保优质苗木的生产, 所以可以说营林工作需要产业化的形式,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集合林业的各项资源, 实现优化配置, 从而使营林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另外营林工作在生产过程中, 还需要不断强化的其市场推广, 从而实现优质苗木的生产。

3.5 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强调科技运用

将营林工作纳入到生态环境建设中来, 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提高林区灾害的有效监控, 从而最大程度避免自然灾害所导致的损失。对林区气候进一步细化, 使营林生产、多种经营等同自然规律更加符合。强调对于林区内病虫鼠害的有效自控, 充分发挥生物防治有效性, 将化学防治比重间可能地减少, 有效杜绝其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强调营林工作中科技的运用, 增加科技投入, 进行专项资金的设立, 来保证科学研究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推广先进技术, 抓好科研转化, 使其最大化地转变为生产力;进一步提升营林队伍的综合素质, 来使其同新时期发展的需用相适应, 更好地完备营林工作。

4 结束语

营林工作作为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所以加快营林工作的开展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当前的营林工作, 要加强其工作内容具体落实和执行的基础上, 还要对市场环境进行充分的考虑, 结合其工作实际, 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 实现营林工作的目标, 使营林工作得到不断完善, 对推动林业的更快、更好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长清.浅析加强我国营林生产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7) .

[3]佟建民.我国林业的发展及现阶段发展的对策[J].改革与开放, 2010 (4) .

[3]王晓花.加强和改进我国营林工作的策略与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 2010 (12) :33-36.

[4]刁继彬.试论营林工作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8) :115-117.

现代林业森林经营应对方案分析 篇2

关键词:现代林业,存在问题,总结分析,控制,森林经营

1 关于现代林业森林运作现状的分析

在现阶段林业管理模块中, 影响其稳定发展的因素非常多。现阶段的林业管理是现代化科学管理模式,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满足林木生长的客观需要, 从而满足现阶段森林经营工作的需要。这就需要进行林地利用率的分析, 进行全国林业用地的控制, 进行林地面积的优化。根据对现有林地面积模块的分析, 得知现阶段的森林覆盖率是比较低的, 远远的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其林地过低的利用率, 充分体现了林业较低的生产力水平, 这影响了林地资源最大效益的发挥。

通过对现阶段的森林运作模块的分析, 可以得知其质量比较差, 这受到诸多原因的影响, 比如较低的单位面积蓄积量, 从而影响了森林管理模块的有效开展。根据我国的森林运作情况的观察, 可以得知, 当下的我国森林人工林蓄积量比较低, 其伴随着较低的林地产出效益。这也体现在一系列的林分结构失去平衡模块。针阔混交林面积比重仅有3%, 针口纯林面积高达47%。林术生长发育好的林分仅占42.22%。人工林树种单一化严重, 森林生态系统很不稳定。三是林龄分布不合理。林分幼龄林和中龄林面积占67.85%, 而蓄积量有38.94%, 按照可持续经营要求, 可采资源接续不上。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这表现在其产品需求的增加, 也就是全国森林资源消耗量的提升, 这与我国当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块是密切相关的。受到其计划外的限额采伐模块的影响, 其森林资源消耗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采伐连锁反应。单一树种大量利用、非法设施和不合理建筑占地、环境大气污染以及人为烧荒放火等等人为行为, 给无声的森林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样洪灾、雷击、地震、飓风和极端气温等自然灾害也是时有发生, 也给森林以重创。

2 现代林业森林经营方案的优化

现阶段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 影响了林业的整体生产模块。特别是近现代林业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的开展, 贯穿了林业生产的整个过程, 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主体地位。这与其高质量的森林管理模块是密切相关的。森林经营管理的本身具备生态系统特色, 需要进行科学化的经营管理。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森林资源, 更不可能建设现代林业。加强现代林业森林经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仅要完善现代林业森林经营的各项技术措施, 而且要对现代林业森林经营采取技术的、经济的、行政的综合措施。全面配套推进森林科学经营, 促进现代林业森林经营上新水平。

在现阶段森林管理模块中, 进行产林的改造是必须的, 这需要针对低产林的具体情况, 进行改造模块的优化, 比如进行不同树种的造林模块的开展, 进行森林整体质量及林地利用率的提升, 进行森林病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保证病虫防治环节的有效开展。从而满足现阶段森林工作的开展。要从思想上重视病虫害防治, 要从人员配备、资金预算、药品及工具购置、病虫害检测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等方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森林病虫害能及早监测, 提前预防, 及时灭治, 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 使其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在现阶段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 进行不同细节工作的开展是必要的。比如进行适地种树模式及其造林模式的开展, 进行造林质量的提升。保证树种应用模块及相关模块的协调, 保证幼林抚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这需要进行森林经营模块的优化。保证其综合运作效益的提升。森林采伐量应依据功能区划和森林分类成果, 分别主伐、抚育间伐、更新、低产林改造等, 结合森林经营规划, 采用系统分析、最优决策等方法进行测算, 确定森林合理年采伐量和木材年产量。给林木创造最适合的生长条件, 达到快速生长早日成材, 良性循环永续利用的效果。

在现阶段森林管理过程中, 进行法制制度的健全是必要的, 从而进行一系列的森林事件的预防, 保证破坏森林情况的避免, 这需要进行执法难度的提升, 进行贯彻力度的提升。这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砍伐情况、破坏情况的控制, 保证其综合运作效益的提升。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单一树种大量利用、非法设施和不合理建筑占地、环境大气污染以及人为烧荒放火等等人为行为屡有报道。这就要求我们的执法部门, 要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 加大对各种破坏森林、违犯森林法的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 切实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森林环境。

通过对相关行政法律制度的健全, 更有利于一系列的森林经营方案的执行。这就需要进行明确的法律规定, 保证森林经营方案的运作, 进行其保障性技巧约束性的控制, 进行森林经营方案的优化, 按照现阶段的森林经营方案进行运作, 保证森林经营方案的稳定运行, 提升其综合运作效益。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森林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自然条件, 编制的森林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 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 是森林经营主体和林业主管部门经营管理森林的重要依据。

在现阶段森林资源利用过程中, 进行森林生产力的提升是必要的, 这需要进行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控制, 保证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保证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 进行强制性的森林经营方案的运作, 保证其编制的合理性、执行的顺利性, 避免出现林业森林经营得到随意性。实现森林采伐程度与经营模块的结合, 避免其不合理的森林经营模块的应用。总之就是提升森林采伐的合理程度, 拒绝不合理的森林采伐模块。森林经营过程中的抚育采伐、卫生伐、透光抚育、疏伐等采伐方式, 都是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森林健康、加速林木生长的重要手段。所以确定森林采伐限额要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和依据, 落实到森林经营单位。按照森林经营方案需要经营性采伐的林木, 应当在森林采伐限额中予以充分满足。确保森林采伐作为森林经营、调整结构的有力手段,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以利于实现森林经营方案确定的经营目的。

通过对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模块的开展, 更有利于进行理论模块及其技术模块的实践, 这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技术体系的优化, 保证不同树种、条件等的应用, 保证经营目标的控制及其优化, 保证森林经营效益的提升。这需要进行长久的工作实践, 保证编制方案的人员的素质, 保证不同工作模块的经营目标、方法等的协调。而且还要由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专门培训, 使其熟练掌握方案编制的各项基本工作。另外在方案的编制中要有责任心地、实事求是地反映林分的实际情况, 杜绝主观臆断, 使森林经营方案偏离合理经营的轨道。这样确保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 非常的合理准确, 在森林经营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3 结束语

现代林业经营 篇3

关键词: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现代林业

1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地位

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在林业发展中占据了很大分量, 森林资源是一切林业发展的基础, 没有森林何谈林业, 生态文明的建设也是依靠森林来完成的, 森林中的生物链是天然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存在为森林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对森林资源进行经营管理的同时, 也是对林业建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森林的经营管理, 这项工作是保证林业发展能够顺利开展的核心。林业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与发展, 在过去的生产生活中, 由于人们对生态系统的忽视, 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破坏, 所以在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的时候就会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不仅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保护与发展, 还要对以前遭到破坏的森林资源进行恢复建设, 这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就要加强森林资源在数量上增加, 在质量上的提高, 在生态系统功能方面的增强。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脚步, 要全力的经营管理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加大投入力度, 提高全民意识, 使人们充分的认识到森林资源在我们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便利条件。

2 加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措施建议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 为林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也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显著、任务更加繁重。要做好新时期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 就要牢牢把握经营管理森林生态系统, 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利用, 突出抓好天然林和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 着力加强林地林权保护管理、森林资源消长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森林资源利用管理三项工作, 全力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林业产权制度、森林资源使用权流转和采伐限额分类管理。

2.1 建设和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 必须把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优化森林资源结构, 建设和培育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的战略目标。目前, 我国林地单位产量很低, 森林每公顷蓄积量仅为84.7立方米, 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5立方米左右;每公顷林分年均生长量仅为3.55立方米, 只有林业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必须大力强化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走森林可持续经营道路, 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2 执行“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

严格执行“十一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特别要保护好天然林资源, 保护好生物多样性, 要管好公益林, 搞活商品林。森林经营管理的重点要放在提高林分质量上, 注重建立森林生态系统, 多培育混交林、复层林, 人工林、工业原料林的采伐管理, 要继续进行探索和改革。要继续严格对天然林的采伐管理, 研究放宽人工林的采伐管理政策。要进一步加强各项核查检查工作, 通过改进营造林综合核查、征占用林地检查、采伐限额核查的方式方法, 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评价水平, 为林业宏观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要积极推进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切实加强领导, 加大投入, 力争在3-5年内基本建成上下一体、互联共享、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3 抓好林地林权管理

林权管理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 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 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进程, 我们要切实加强林权制度改革。一是要做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严格审查把关, 确保登记依据充分, 内容准确, 程序合法;同时, 要按照《物权法》的要求, 尽快出台配套规定,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林权登记制度;要尽快完成对尚未发证的林地确权发证工作。二是要促进和规范林权流转管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 林权流转日益活跃, 必须加强监管, 积极推进林权流转办法的出台, 真正做到林权流转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要做好林权纠纷调处工作,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建立健全调处工作机制, 尊重历史、尊重事实, 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林权纠纷调处工作, 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4 强化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

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建设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与监督。如果只是一味的把精力投入到森林建设中, 而忽略了后期的监督管理, 那么前期所做的工作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损失, 所以加强后期的监督管理实质上也是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建设管理。在执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 将是非常的艰巨的, 由于森林资源的自身特点具有分布范围特别广, 视野范围小等, 加之对其投入的监督管理人员少, 使得这项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困难。所以要加大对森林监督队伍的建设, 提高监督队伍的工作效率。由于森林地处比较偏远的山区, 交通信息都比较落后, 当地人们的生活状态还很封闭, 与社会的思想脱节, 没有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当地的森林资源滥砍乱伐, 肆意的进行放牧, 加大了森林资源的流失, 树木的毁坏将会形成水土流失, 以点带面, 恶性循环, 又会使更多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如此又会给森林在监督保护上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从这方面来看, 要加强对地方民众的教育宣传, 提高人们的意识, 向他们灌输一种思想观念, 讲解森林与他们的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利害关系, 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他们自己的利益。同时充分的重视当地百姓中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 发挥他们在百姓中的带头作用, 调动他们保护森林的积极性, 只有机构联系大众, 才能更加彻底的对森林进行有力的监督保护。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对林业建设中, 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国家已经把这项工作放在了首要位置来实施。新的历史时期, 赋予了我们新的任务, 在和谐社会的号召下, 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下, 人与生态文明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心。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 发展森林资源的多样性, 在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要有所提高, 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积极的响应党在“十一五”期间对森林资源赋予的重任,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节江.简述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3) :124.

[2]唐宏宇, 李娜.浅谈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J].民营科技, 2008 (1) :68.

论林业可持续经营 篇4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经营

随着林业分类经营、集体林权制度和森林采伐政策等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 不同类型森林主导功能日益明确, 产权主体日趋落实, 为加强森林经营工作明确了方向,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意义, 真正把编制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作为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 转变林业增长方式, 提高森林资源整体功能的重要措施, 摆上议事日程, 全面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 实现在经营中利用、在利用中经营, 越采越多、越用越好, 为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社会目标:满足社会的林产品及服务的需求; (2) 经济目标:通过获得林产品, 带动林产工业及相关产业 (渔业、水电、运输、牧业等) 发展, 创造经济效益; (3) 环境目标:生态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4) 发展目标:健康的生态系统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 也就是说森林可持续经营结果应该是分布越来越广, 林分质量越来越好, 森林总量越来越多。

为探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途径, 有必要从理论上探讨和澄清森林永续经营分类经营森林资源资产化经营生态系统经营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等几种森林经营模式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1 森林资源资产化经营

为克服长期以来森林经营中经营权不清和森林资源无价的弊端, 有必要进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经营, 满足市场经济需要其实质是把森林资源作为商品, 为森林资源进入市场经济创造条件因此, 森林资源资产化经营是森林经营的条件或基础森林资源资产化经营同样也涉及评价标准和管理体制及公众参与。

2 分类经营

分类经营是森林资源管理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课题之一, 是森林资源经营的基础和手段, 即通过森林分类经营这一手段来实现经营目的关于森林经营方式存在着不同看法, 争论的实质是单目标还是多目标经营的差异, 也包含了对森林资源管理的理解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健康的森林能同时发挥森林多效益, 不健康的森林其生产力和生态环境效益都低下。森林经营的一般原则有国土保全人类生命财产生态环境和经济原则等, 对于具体的区域涉及经营原则的优先顺序和标准。

3 森林永续经营

森林永续经营理论和模式始于17世纪中叶, 目的是为了永续提供木材产品而经营森林资源, 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 是长期指导世界各国经营森林的模式和途径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其概念在不断演变, 经营目标从木材生产永续到森林多资源永续利用。

4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在实践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方面, 美国和加拿大提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美国在1995年森林和林地资源的长期战略规划中明确了管理生态系统通向可持续性的工具1992年美国林务局正式宣布采用生态系统经营模式, 这是美国国有林自创立以来的最大改革, 正在各地进行实践美国林学会1993年发表了保持长期森林健康和生产力的专题报告, 认为要在景观水平上长期保持森林健康和生产力, 即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生态系统经营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管理模式, 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定义, 郑小贤教授 (1999) 认为:第一, 生态系统经营不仅涉及资源管理模式的改革, 还涉及思想和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改革;第二, 超越传统的时空尺度和专业分工, 实行综合资源管理;第三, 以社会需要为基础, 根据政策法规等制定管理目标;第四, 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第五, 在实践中首先重视公众参与和协作把生态系统经营与社会改革相结合, 认为各种利益集团和个人的协作及共同参与决策的管理是不可少的;第六, 现阶段的资源管理是在对复杂生态系统及其社会现状与未来不十分了解, 缺乏充分知识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 对计划的制定实行监测评价和计划的修订不断重复这样一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这个过程被称为适应性经营, 是生态系统经营的一个关键概念。

林业经营必须坚持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坚持所有者、管理者和经营者责权利相统一, 坚持保护、发展与利用森林资源相并重,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加强对森林、林木、野生动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经营、保护和利用, 提高森林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 改善林区社会经济状况,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存德, 师瑞峰.森林可持续经营:从木材到生物多样性[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2]罗明灿, 马焕成.区域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 1999.

[3]陈建成;参与式林业经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年Z1期.

林业经营道路之生态发展 篇5

1 林业经营与生态发展目标

1.1 改善环境, 维持生态平衡

森林的生态平衡要建立在合理的规划林区, 高效的林业经营之上, 只有合理规划和有效经营, 才能让水土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 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改善林区气候环境。为生物的多样性打好基础, 保障林业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1.2 保证社会需求

林业树木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它是制作生产品的重要原材料, 只有林业资源的质量得以保证, 才能更好地满足人类在生活中对衣食住行相关产品的需求。要想做好合理的林业经营管理, 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 这样就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 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 满足了他们的经济精神需求。

1.3 促进林业及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学角度来讲, 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经营与发展不仅使得人类获得了生活中所需要的各种林产品, 还带动了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当地的林业和全国的经济水平。若能合理地整合资源, 做好规划及高效率的经营, 与森林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行业, 如水利、旅游、畜牧业等还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总体经济的效益。

2 实现林业合理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的有效对策

2.1 研究林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2.1.1 生产技术的研究。

首先要做的是选择优良的树木品种, 产量品质得以保障的根本之源, 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 适当合理的用药, 研发出用途多样性的林业产品, 使林产品更具有商业化的价值, 提升经济价值。

2.1.2 林业经营技术的研究。

人工林在林业经营中扮演较重要的角色, 所以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的研究, 在整个林业经营技术中尤为重要。其次采用遥测技术对人工林生产力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 从而进行评估。最后分析处于短伐期的经济林, 从而分析出国产木材市场的供需情况和进口木材代替国产木材的实际情况。

2.1.3 健康的管理和保护的研究。

为了能够更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林业, 如何健康管理树木, 成为一门较为重要的课程。采用最新的树木医学, 建立一个完善的树木医疗体系, 以领先的信息技术为依据, 建造起更为科学的树木保护信息系统。

2.1.4 生态维护的研究。

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林业经营呈现不同的变异性, 以此为依据, 建立起更为科学性的基础资料数据库, 为维护生态平衡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2.1.5 林产多元化的技术研究。

林产品具有多元化的性质, 例如我国的国产木和进口木等。通过对林产品多元化的技术研究, 可以标准国产制材的规格和品质等级, 进而提高林产品在整个市场中的竞争力。

2.2 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的经营利用

无论森林还是生物都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高效地利用森林及生物的多样性, 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林业的经营。首先是对自然资源的经营与利用, 通过有效利用蔬伐木资源, 以高效率的生产技术为基础, 研究不同树种、坡度的疏伐作业方式。然后是野生物的保育和管理, 对全国的濒危物种进行分类, 对每一种类进行危害程度分级, 建立一个完善的物种管理系统。最后研究和应用生物多样性, 通过研究野生物的基础分类及保育管理, 推动国家生物多样性监测, 使得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化的得以利用。同时也要注意大力推广生物多样性环境的教育, 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学习。

3 总结

林业资源的合理经营, 是促进生态发展的基础。换言之, 生态发展是林业经营的必经之路, 二者相辅相成。林业资源的合理经营, 要得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充分支持和配合, 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 且从实际出发, 根据以往的经验迈向前方。使得林业资源可得得到相关的保护, 提升森林的整体质量, 促进林区及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只有做到林业的可持续性的经营和管理, 才有可能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现在, 我国经济发展更快速, 但林业经营以及生态发展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有关部门必须采取科学系统的方法, 以保障林业可持续经营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根据森林的生态发展目标对林业经营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有效策略。

关键词:林业经营,生态发展,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俊峰.林业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对策[J].现代园艺, 2014 (14)

[2] 吴树芹.林业经营与森林生态发展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 2014 (4)

林业分类经营的设计与实施 篇6

1 林业分类经营的体系划分

1.1 林业分类经营类型的划分体系

按照森林功能主导利用的原则, 将森林划分成不同类型的森林[1], 即公益林和商品林, 然后按照不同类型的森林进行不同的经营, 即形成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分类类型的划分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 没有对森林类型的划分, 就没有对林业性质的划分。

林业分类经营类型的体系从2个方面划分和建立。从横向上讲, 森林可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 林业经营即可划分为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从纵向上讲, 森林可以在划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基础上, 各自进一步划分。公益林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国土保安等生态需求为主体功能, 主要提供公益性服务, 进一步可分为生态性和社会性公益林2种类型, 生态性公益林以满足自然生态需求为主体功能, 还可进一步划分为5种;社会性公益林以满足人类生态为主体功能, 也可进一步划分5种。商品林则以提供林特产品, 获得最大经济产出为主体功能, 主要是提供能进入市场流通的经济产品, 具体又可划分为木材产品林和非木材产品林2种及进一步划分为5种。森林类型的划分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 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 包括投资渠道、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 对整体的林业采用不同性质的经营, 而形成了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 公益林业也可进一步划分为社会公益林业和生态公益林业。

1.2 我国林业经营区域的划分体系

我国幅员辽阔, 全国各地在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 为了使林业分类经营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调整, 并协调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林业分类经营要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区域性的划分, 以保证商品林业和公益林业合理布局, 有差别地采取经营措施。因此, 在森林分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林业分类经营, 反过来又积极地指导更大范围的商品林业和公益林业的区域建设, 发挥着提高区域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的作用。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可将我国划分2类4个区域:第1类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 包括2个区域, 即: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 西北北部、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风沙干旱地区。这一类的2个区域都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对当地环境, 乃至全国地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这一类地域主体任务是发展公益林业, 采取停止砍伐, 制止毁林开荒, 实行退耕还林等措施。第2类以商品林建设为重点, 包括2个区域, 即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 东部沿海及东南部地区, 这一类的2个区域, 商品林建设条件优越, 且属经济发达地区。因此, 这一类地域主体任务是发展商品林业, 采取集约经营, 按项目管理的办法发展市场需要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同时兼顾生态公益林建设, 按阶段和进程实行转换, 变商品林为公益林、公益林为商品林。建立林业分类经营区域的划分体系更有助于我国的林业建设, 有重点、有层次地推进林业的发展进程。

2 林业分类经营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

依据林业分类经营的要求, 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需建立不同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2]。

2.1 公益林业

公益林业发挥社会公益的作用, 从管理上必须体现明显的行政性和法规性。公益林业必须由代表国家全局利益的中央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针对公益林业对全社会的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采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公益林业的作用、地位、投资、发展、保护都要由政府明确下来, 并要用相应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加以确定。同时, 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相应的部门对其进行管理。

2.2 商品林业

商品林业应满足社会的经济需求, 作为经营的主体, 通过生产产品, 增加经济效益而开展各类各式的经营活动。因此, 商品林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原则建立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一是必须实行企业化经营[3]。商品林业讲求经济效益, 只有企业化经营才能适应商品林业的需要。二是采取企业性质多样化。可以按规模、所有权、隶属关系划分成不同性质的企业, 可以有国家的总公司、分公司, 核心层企业, 也可以有私营企业、个体所有者的经营。三是组建企业集团, 形成产业体系。商品林业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不仅林木生产中要提高经济效益, 木材加工也必须提高经济效益。因此, 必须建立集团化经营的产业体系, 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 培育有加工利用前途的林木;另一方面对现有林木进行加工开发利用, 增加附加值。例如新西兰, 就是在辐射松已成林可利用的前提下, 对辐射松进行产品加工开发, 使辐射松成为有高附加值加工前途的林木资源。四是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 使林政资源管理更适合商品林建设的需要。

3 林业分类经营的科技措施

林业分类经营是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 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通道。《森林法》第六条规定, 国家鼓励林业科学研究, 推广林业先进技术, 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科教兴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 林业发展需要科技的支持。在林业的发展中, 科技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技进步, 可以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可以提高森林的防病虫害、防火、防灾水平;可以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进而提高林分质量和林业生产力。因此, 应加强林业科技教育工作, 要重视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 提高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重点研发林木良种选育、条件恶劣地区造林、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防沙治沙、森林资源与生态监测、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林农复合经营、林火管理与控制及主要经济林产品加工转化等关键性技术。积极推进林业标准化工作, 建立健全林业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不断加强林业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根据林业建设特点, 建立各类林业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切实加大对林业职工的培训力度, 提高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

因此, 林业分类经营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以支撑林业分类经营。一是提高森林培育技术, 针对各种性质的林业采用不同的措施;二是分类划分及评价的方法, 要采用既符合国际通用, 又适合我国林情需要;三是提高目的树种选择及良种育苗技术。要以林木改良为主, 选育速生、优质、抗逆性强的新良种;四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特别是对生态环境恶劣、对森林影响大、要求高的地域, 要研究适合的林木及森林系统, 以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五是进一步研究现有林木加工深度拓展和附加值高的产品的综合技术, 充分利用林木资源。总之, 科学技术是林业分类经营的最有效的支撑条件, 缺少这个条件, 林业分类经营就很难实施下去。

4 林业分类经营的政策策略

政策是国家、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完成确定的任务而规定的行动准则;策略则是实施和启动政策而采取的方法和途径[4]。作为一项政策包括形成和后续2个过程。一项专门政策的形成包括3个主要阶段, 即分析问题、确定目标、制定行动准则和路线;政策的后续过程主要包括政策的启动、政策的结果检查和政策的修订。林业分类经营的政策和策略, 就其政策而言, 应包括法律、规定、办法、制度和规程, 而目前实施和形成的政策应该有《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防沙治沙法》《天然林保护管理条例》《林地管理条例》《湿地管理条例》《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森林培育管理规程》以及调整林业税费政策、调整国土整治的有关政策等。一项成功的政策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方法和手段。林业分类经营政策应采取的策略有:一是建立健全行政机构, 组织实施;二是必须按标准制定规划和实施办法, 并相应采取许可证制度, 公益林经营有公益林经营许可证, 商品林经营有商品林经营许可证;三是通过税、费、资金投向、财政补贴、市场价格、经营协议、奖励及商业手段促使政策的实施;四是通过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意识, 维护政策的实施;五是运用推广、咨询、信启、公约和相互间的协议, 辅助政策的启动和实施。由于林业活动的复杂性和森林的多功能性, 在划分不同性质林业的前提下, 林业分类经营的政策具有多样性和连续性, 因此政策的形成和采取有效策略、启动和实施是不可分割、同等重要的过程。

此外, 应加大政府对林业建设的投入, 要把公益林业建设、管理和重大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 并予以优先安排。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国家财政要重点保证;地方规划的区域性生态工程建设投资, 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部门规划的配套生态工程建设投资, 要纳入相关工程的总体预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分别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 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财政支农资金, 也要适当增加对林业建设的投入。对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和珍贵树种用材林建设中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优良种苗的开发推广等社会性、公益性建设, 由国家安排部分投资。逐步规范各项生态工程建设的造林补助标准。此外, 随着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逐步深入, 有关地方政府要承担起原来由森工企业承担的社会事业投入, 同时国家给予必要支持。

摘要:就林业分类经营的设计与实施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主要分析了林业分类经营的体系划分、林业分类经营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 最后提出了林业分类经营的科技措施和政策策略, 对今后林业分类经营具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林业分类经营,体系划分,管理体制,科技措施,政策策略

参考文献

[1]石道金, 冯迎春, 杨丽霞, 等.试论林业分类经营条件下林业经营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J].浙江林业科技, 2003, 23 (2) :49-52, 67.

[2]张秋良, 贾占元, 莎如拉.内蒙古凉城县林业分类经营若干问题的探讨[J].河北林果研究, 2001, 16 (4) :352-356.

[3]胡耀林.论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J].发展, 2008 (9) :53-54.

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及其重要意义 篇7

1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概念

分类经营, 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要求, 在充分发挥森林多方面功能的前提下, 按照森林各自主要功能特点分别采取有针对性办法, 指导其发展。从经营源头上调整林业发展结构, 优化林业资源的配置, 从大的结构和布局上更有力于发挥林业整体最大效益, 以满足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方面需要。

实行分类经营是转变林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条件, 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也是目前条件下林业企业面向市场取得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2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模式

森林分类经营是根据森林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 以及森林的结构特点, 将森林划分为重点生态公益林、一般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三大类型, 按照各自的经营目的, 采取相应的经营管理模式。

商品林:属集约经营区, 主要培育原材料林、纤维林、短轮伐期林。用高科技手段, 采取集约经营的方式, 以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

重点生态公益林:属保护经营区, 这部分森林主要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 以追求最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一般生态公益林:这部分森林主要在充分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可通过适当的森林经营活动来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

3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原则

公益林实行“谁受益, 谁负责, 社会受益, 政府投入”的原则。服务对象明确的, 由服务对象对公益林经营者实行补偿。服务对象不明确的, 由政府补偿。公益林建设应以生态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保安为经营目的, 以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 及其自然群落层结构多样性的特性, 采取针阔混交, 多树种、多层次、异龄化与合理密度的林分结构。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补植、管护并举, 封育结合, 乔、灌、草结合, 以封山育林、天然更新为主, 辅之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商品林是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 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 按市场需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可以依法承包、转让、抵押。商品林建设应以向社会提供木材及林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 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 要广泛运用新的经营技术、培育措施和经营模式, 实行高投入、高产出、高科技、高效益, 定向培育、基地化生产、集约化规模经营。以商品林生产为第一基地, 延长林产工业和林副产品加工业产业链, 构建贸工林一体化商品林业。

每一类型的森林既有它各自的功能性, 又有它的多功能性, 在其经营的方式上既有它各自的经营特性, 又有它的经营共性。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 森林资源才能得到更好的培育、保护、开发和利用, 可持续发展。

4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效益

实施分类经营, 就意味着以服社会目标、生态目标为主的公益林, 国家必须通过财政强制性地将社会其他部分投入转移到公共项目上, 因为生态和环境资源不是企业资产, 而是全社会公共资产, 所以保护经营生态公益林, 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各级财政必须对生态公益林经营实行经济补偿, 实行有偿使用, 使生态公益林能持续不断地为国家、为社会提供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来满足人们对赖以生存环境的需要。而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商品林, 经营者在按市场规律进行经营生产的同时, 必须服从于环境保护目标。这种服从要具体落实到采伐方式、采伐量等森林经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上。由于生态与环境方面的限制, 促使经营者一方面经营木材生产, 追求经济效益, 一方面充分利用其他资源以短养长, 来弥补由于受生态环境限制而经营商品林中用于生产资金的不足, 利用森林资源中除木材以外的其他资源的合理开发, 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经营森林、发展森林, 整个森林的系统结构才能保持稳定, 才能持续不断地为全社会提供所需的物质和木材, 来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不断增长需要, 实现青山常在, 森林永续利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发现, 转变传统的林业模式, 实行现代林业,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林业分类经营, 这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林业的进一步改革, 合理调整林业产业和产品结构, 使林业生产要素都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 最大限度地发挥林业生产力、提高其管理水平, 实现其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摘要:实施森林分类经营是林业改革的战略任务和促进林业发展的根本性措施, 有利于促使林业在发挥为社会提供木材的基础产业作用的同时, 尽快承担起社会公益事业功能, 从而实现“两大体系”的建设目标, 构建新型林业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这对于深化林业改革, 合理调整林业产业和产品结构, 科学配置林业生产要素, 提高林业生产力、管理水平和林业综合效益, 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上一篇:财政法治建设下一篇:工程桩病害分析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