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理论

2024-07-18

现代林业理论(精选11篇)

现代林业理论 篇1

1 几种主要的林业理论

1.1 森林多功能理论

早在19世纪60、70年代, 德国林业研究者就提出了“森林多功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国有林业的经营不能避开公众的利益, 要同时满足林产品生产与生态保护的需要”。通俗地讲, 就是在林业发展、经营与利用等过程中, 从地区、国家到全球的角度, 在容许依据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正确选择一个或多个主导功能利用并且不危及其它生态系统的条件下, 合理保护、不断提升和持续利用, 林木和林地的生态、经济与社会等所有功能, 以最大限度地持久发挥林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1.2 林业分工理论

20世纪70年代, 美国林业专家开始研究“林业分工”, 这是继“森林永续利用理论”后的又一重大理论, 它最重要的内容是提出了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的经营思想。该理论通过对森林特征和利用的关系研究, 最终评估出森林不同利用方式所形成的自然潜力和经济潜力。到后期阶段, 著名林业研究者海蒂在此基础上对分工理论作了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证明, 海蒂结合“效益标准”理论提出一个结论:对全部林地不能完全采取同一种经营方式, 只能在优质林地上采取集约化经营, 这使集约化经营更加单一, 从而引起经营目标的分工。

1.3 生态林业理论

我国生态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通过对“生态农业”的引申, 提出了“生态林业理论”, 该理论就是结合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原理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林业生产体系, 目标是最大化地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林业对森林植被给予了极高重视, 更注重利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和有利手段调整森林结构, 优化森林的各种功能, 在我国, 这种生态林业基本上和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是平等一致的。

1.4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林业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初成体系, 早在20世纪末, 联合国就发布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 明确了:“森林资源和森林土地应以可持续的方式管理, 以满足这代人和子孙后代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方面的需要”。这就宣告了可持续经营理论开始真正应用于林业发展领域。该理论以人类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更加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全面考虑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2 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几条策略

2.1 健全和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是保障林业正常生产和经营的重要措施。近年来, 林权改革进一步深化, 伴随而来的是许多新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依靠法律的力量来规范。针对我国目前的现状, 笔者认为应该多借鉴和参考他国实施效果明显的《森林生态补偿法》或者《生态补偿条例》等, 及时出台新规范, 让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有法可依, 让生态管理制度日益完善。

2.2 科学合理地规划林业用地

众所周知, 我国的人口、环境和资源三者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我国林业的建设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 要想实现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全面考虑各方利益, 科学地规划林业用地, 合理确定公益林的整体布局和类型比例。在规划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遵循国家公益林建设的相关规定, 根据各个地区的环境特点和经济特点进行划分, 避免盲目且不顾后果的胡乱规划。

2.3 千万不能忽视对生态的保护

理论证明, 公益林的经营应当建立在维持生态平衡与保护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之上, 所以, 任何一种经营策略实施之前都需要对环境影响与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在整个公益林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 都要时刻注意对生态的保护, 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少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比如, 最基本的要避免水土流失、保护稀有植物和减少化学杀虫除草药品的使用等。

2.4 制定一个生态效益评价体系

生态效益评价体系是检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工具, 制定一个合理、高效的评价体系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对于公益林而言, 其生态评价体系应当更有针对性, 更贴近公益林的现实状况, 更加全面, 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公益林建设的相关建设标准和评估规范, 制定一个综合评价体系。

3 结语

总而言之, 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就是对生态、经济、社会的一种平衡与协调, 就是为了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地相处, 它作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对策都应当与林业资源的状况相适应, 都应当更加注重下一代人的利益, 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 肖化顺.湖北宜昌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研究[D].中南林学院, 2003

[2] 尹桃.内蒙古大青山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评价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现代林业理论 篇2

摘要:本文针对现代林业发展的特点,深入分析林业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探讨了现代林业发展中的林业技术创新问题,并分析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林业论文

1、林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含义

创新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文,究其本质来说,创新是推动一个民族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著名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层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到关于技术上的创新的具体定义。技术创新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方面,如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也包括将这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在市场上得到实现。依此,林业技术创新就是要实现林业科研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并体现出规模效益。林业的建设要实现公益性、社会性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因此林业技术的创新必须要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实现环境的生态保护,保证国土安全,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妨碍林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问题

2.1 对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在传统的观念中,林业的经营一直被当做“靠天吃饭”的产业,这种消极观念严重的阻碍着林业技术的创新,技术的运用可以推进林业的发展,有无技术、技术水平高低不是林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普遍忽视林业科技投入、研究开发与应用。

2.2 林业科技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科技经费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林业科技创新一直依靠与科研机构或者高等院校,然而这种方法不能使技术的创新与企业的需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在以后的林业科技创新上,应当以企业作为主体,使技术的创新和企业生产的需要保持一致,推进林业技术的不断前进。

2.3 优秀林业科研成果少,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

据有关研究测算,我国农业科技获奖成果的转化率仅有50%左右,大大低于欧美国家70%的水平,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低于农业,只有34%;林业技术储备不足,优秀林业科技人才缺乏,尤其是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和高层次经营管理的人才奇缺,直接影响了高新技术成果的研究及转化。

3、林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对策

3.1 要调整林业科技的布局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林业科研机构相对力量分布较散,主要以行政区域设置,个数多,力量薄弱,科研课题少,经济也相对困难,发挥不到林业科研机构应有作用,对其发展调整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对于林业科技力量来说,应将其划分成总体与局部的发展关系,总体是指加强我国林业队伍的建设实力和林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使其成为林业科技发展的龙头,而局部就是在国内各省、各省区域内设立专业的林业科技研究所。

3.2 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

在林业技术的发展改革中,须对林业科技的体制进行大幅改革。在改革中,本着“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改善精神,对于一些非盈利性和公益性的科研机构改革则需遵循分类指导的改善原则。在改革中,切实做到科技攻关,稳定一部分专业的科研人员来重点从事相关生态环境建设技术有关的科学研究;再对于一些具有开发能力的部分组建科技开发公司,将其直接面向市场,加快科研成果的转换,从而实现科研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来开发带动科研的新机制。

3.3 加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在林业科技推广中,由于推广工作人员工作的面对面性,其在工作中都与当地农户直接交流,因此,科技推广员的工作业务素养是林业科技进步的过渡和转折,科技推广员工作的效率直接关系到林业建设的发展。作为最受地方农户欢迎和尊敬的推广员,在面对机构的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对工作的认识,要把深切的认识统一到国家对于农村农业的意见、政策上来。

3.4 努力抓好各类林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中,在对于如何发展林业技术创新问题的长效机制中,培养一只高素质和适应能力强的管理人才队伍也是必不可缺的。在对于管理人才的选拔上,本着造就一支高学历、专业性强、职称结构合理的综合型技术队伍,形成一支具有一定的文化技术水平和以林、农技术专业人才为骨干的林、农队伍。若想实现此目标,则需拓宽人才的培养渠道。首先,在现有的队伍中以现有的有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培养对象,充分利用当前社会各种培养教育学校来通过学习成为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和产业人才。最后,是在对于农民技术人才的培训上,对其重点培训农、林业实用技术以及退耕还林等相关技术的培训上,使其树立起正确的林业技术意识和了解正确的林业技术知识。

4、总结

综上所述,林业的良性发展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盛世兴林,科教为先进,只要我们本着扎实工作、积极进取的向上工作精神,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创新之路,为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晓光.浅析现代林业生态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19).

[2] 牛婷.科技创新如何推动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北方经济,,(04).

构建湖南现代林业2.5林业集群 篇3

概念定位

现代林业2.5产业是指全方位服务于林业现代化的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相对于消费性服务业而言的。1975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对服务业进行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概念。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生产过程不同阶段提供服务产品,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包括物流、研发、信息、中介、金融以及贸易等相关服务。

为了追求较低的交易成本、更优的资源配置,林业生产性服务需要逐步从传统林业中剥离出来并独立成长为一个新产业,即现代林业2.5产业。它将充分运用园区经济的先进理念,集研发、设计、物流、商贸、金融、会展、培训、信息服务等于一体进行创新性产业规划,有效地促进林业企业间物流、能流、价值流、信息流的优化配置及利用,为湖南现代林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推动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发展理念

顶层设计、政策搭台、项目唱戏、市场运作。用“物理空间分散,网络平台聚合”的方式,将长株潭益打造成湖南现代林业2.5产业示范区,把湖南全方位的林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把价值优势转化为资本优势,把中部优势转化为国内优势乃至国际优势。

在发展体系上,要建立以林产工业为龙头,以林业资源相关产业链为支撑的集林种、土肥、机械、农药、动植物繁育等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培训服务、外包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技术推广等于一体的林业服务体系;建立以银行、信托、林业产业基金、动植物保护基金、动植物育种保险公司、林产品交易所等金融资本进入通道的林业金融体系。

功能分区

1、科技研发型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大力发展现代林业2.5产业,依托国家级开发区、部分省级开发区转型和产业集聚及功能提升,改变当前全省开发区以单一工业为主导产业的格局。

2、物流型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建立与国际水平接轨的物流配送和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专业化物流服务,促进园区经济转型升级。

3、近郊特色专业型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对商务成本和区位条件不适宜发展大规模工业经济的近郊,通过园中园建设和功能完善,拓展为生产性服务项目和休闲旅游度假服务项目,进行产业转型和功能提升,在绿色湖南建设中完成经济转型,将集聚区分为企业总部经济、行业服务中心、研发服务中心、分销中心、文化旅游度假休闲核心区、金融服务平台等多个功能区域。

体系建立

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引导林业科技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林业科技的产业化,加强科研院所和林业企业的协作,向林区、林企、林农和林业工作者提供先进技术支持。

商贸服务体系。通过平台为林产品的流通提供信息获取、实物交易等商贸服务,特别需要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及时获取市场行情,降低营销成本,提高林产效益。

总部经济体系。为众多大型林业企业提供专门的业务场所和服务支撑,以综合环境形成辐射平台支持企业运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产业链条上各企业的协同发展。

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林业技术创新,在支持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降低林业经营风险。

信息服务体系。为林企、林农提供市场信息、企业信息、产品信息和技术信息,不断开拓市场,搞活流通。

会展培训体系。为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和林业工作者提供会展平台和培训平台,促进林业信息交流、林业产品和林业工具交易,提升林农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物流服务体系。不断为林业主管部门、相关单位、林企和林业从业人员物流交易、物流配送、电子支付、物流管理等服务,推动林产品、林业运输,并为面向林业领域的物流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核心板块

高新科技产业板块。依托林业科技高等院校,聚集动植物林产研发资源,建立国家级的林业生物科技中心、动植物繁育示范基地、林业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分子育种研究中心、太空育种研究中心、转基因试验中心、高新企业孵化基地等。

总部经济板块。国际动植物种业交易中心、林业金融CBD、国际林产品交易所、林业产业基金、动植物林产保险公司、商务配套区、生活配套区、林业云计算中心、国际林产网等。

国际会展板块。“两型社会”生态保护论坛、国际交流中心、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公园、生态保护博物馆、生态度假休闲中心、林耕文化创意中心等。

林业投入品产业板块。林业机械研制产业、肥料研制企业、农药研制企业、饲料研制企业、兽药研制企业、林产品添加剂研制产业等。

加工商贸板块。动植物林产品深加工企业、动植物林产品生物科技中心、林产衍生产品加工企业、食品加工基地、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等。

仓储物流板块。冷库基地、林产品仓储物流基地、林产品交易市场、动植物林产品仓储物流基地、林产品集散中心、检疫检验中心、林业物流信息中心等。

现代林业理论 篇4

科学技术是将生产力有效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坚实桥梁与基础, 其对于促进当前我国林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今, 我国林业的技术水平已经逐渐接近世界水平, 这不仅提高了我国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对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 要根据我国当前的林业发展状况, 制定有利的措施促进我国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从而实现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当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从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来说, 我国的森林资源丰富, 且木材种类繁多, 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 丰富的森林资源总量相较于我国的人口数量来说, 人均占有的森林资源还是比较贫乏的。同时, 当前我国的林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1 森林资源支持能力弱

尽管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丰富, 但是用总量除以我国的13亿人口数量, 森林资源就相对不足了。同时, 当前我国森林中树木的质量也在下降, 其各项指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我国森林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但是还不足以支持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我国林业发展缓慢, 使得当前我国林业中人工林树种单一, 其稳定性较差, 这又进一步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发展。

1.2 林业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从当前我国林业的管理体制来看, 不仅管理模式落后, 并且运行机制也不够健全, 从而使得我国的林业企业经营能力不足, 发展缓慢。同时, 中国当前实行的林业经济体制还存在着林权不清的情况, 使得企业的经营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与创新性, 也就缺少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2 制约我国林业技术改革的因素

尽管当前我国具有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 其对于我国林业的稳定发展以及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 在我国当前的林业技术改革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制约着我国林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2.1 林业技术改革的资金不足

从我国林业发展的整体来看, 科学技术水平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科技所带来的林业发展往往集中于当前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对于我国大部分的林业待发展地区, 由于林业技术改革资金的不足, 使得其自身的技术得不到有效的改革与创新, 从而不能促进林业的进步与发展。

2.2 林业技术不具有创新力

尽管我国林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 但是, 从客观方面来说, 在林业技术的创新发展方面, 我国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明显不足。当前我国的高水平林业技术, 大都是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真正属于我国的林业技术还是比较少的。同时, 对于这些由国外引进的技术, 我国还存在着应用效率不高、缺乏整体认识的问题, 从而使得我国林业技术水平以及经济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3 促进我国现代林业技术改革的有效措施

3.1 加大林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训力度

充足的资金投入以及高素质的人才是我国林业技术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对于当前我国林业技术的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 我国林业建设方面的工作人员, 其所拥有的知识体系比较陈旧, 已经不能适应现今我国林业发展需要。因此, 对于这部分林业技术人员, 要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 使他们能够提升理论知识, 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 承担起现今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林业技术工作, 从而促进我国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3.2 瞄准当前市场的发展需求

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其根本目的在于对林业经济的提升与促进。因此, 当前市场的林业需求对于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林业企业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对林业技术改革、创新会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投入会促进我国林业发展, 也使得林业企业会得到有效的利润回报。因此, 林业技术创新对于市场需求的瞄准, 不仅能够获取有效资金的支持, 对于林业的稳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3.3 建设林业技术推广网站

林业技术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动我国现代林业产业的发展。而对林业技术进行推广, 对于提高林农与林企的林业生产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其在推动林业技术快速传播的基础上,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符合当今林业发展需求的林业技术的创新与改革。

网络作为当今时代中传播速度最快、涉及范围最广的传播途径之一, 对林业技术的推广有着推动作用。因此, 建立林业技术的推广网站是现今加强林业技术推广、促进我国林业技术改革的有效方案。

4 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4.1 林权改革

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重点在于林权的改革, 传统的林权使得林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不高, 从而影响了林业的总体发展。同时,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经济速度下, 提高林农收入, 保障林农生活水平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因此, 对于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是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基础与关键。

4.2 提高林业技术的推广效率

林业技术的有效推广与使用, 是促进当前林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但是, 要使得林业技术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就必须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推广体系, 同时还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因为当前我国市场对树木的需求量较大, 且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市场导向的推广体系使得林农、林企获取信息的效率明显提高, 同时, 这对于提高林农收入, 改善林农生活质量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4.3 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无论林业如何发展, 低效的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对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 保证现代林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森林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因此, 对于当前我国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同时还要在森林利用中注意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从而实现我国林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以及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4 加强林业的信息化发展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了世界上多个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同时其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同样具有推动作用。比如, 林业部门可以建立相关平台, 定期发布林业政务信息, 并提供林业问题的在线咨询服务。这样就能够提高林业部门与公众的互动性, 从而也提高了林业信息的流动效率。

林业的信息化发展对于我国林业保护也有着现实的意义。如今我国森林防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信息化的林业管理能够利用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 例如, 遥感卫星、互联网技术等来对林火进行监测、报警等, 从而为消防部门提供各种及时、有效的信息, 确保救援工作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最大限度地保护林业资源。

5 结语

森林资源作为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 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 尽管我国林业技术水平较高, 但是其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 限制了我国现代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因此, 为了促进我国林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必须注重林业技术的改革与发展, 通过林业技术改革, 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利用率, 促进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恒刚.推进我国林业产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33) .

[2]何志辉.浅谈林业改革与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22) .

[3]吴远志.现代林业技术推广的改革与发展[J].科教创新, 2011 (05) .

[4]蒲梅林.探讨林业技术创新中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园艺, 2013 (18) .

[5]郝彦惠.试论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J].现代园艺, 2013 (20) .

[6]刘艳春, 冯彦.林业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49) .

现代林业理论 篇5

关键词:林业发展;现状;林业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76-1

我国的林业发展一直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使得我国的林业得到蓬勃的发展。目前,现代化的林业发展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林业的持续发展,和谐林业的建设为现代化林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我国林业发展现状

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林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工作十分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从1999 年开始,林业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掀起了林业发展的新高潮,先后启动了6项国家重点工程,人工林的面积在不断增加、天然林得到休养生息的目的。这些政策的下达与实施,使得我们的林业发展进入了繁荣的阶段。

但是,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及实际林情,我国的林业发展还有一些很明显的问题。

1.1 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国的实际国情

我国人口基数大,但是森林数量较少,导致人均占有资源少,同时,由于大多数林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没有先进的技术与资源,使得能源的消耗大,产出的产品质量较差,数据较少,这些问题是我国目前林业发展中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1.2 林业发展与环境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大的矛盾

林区的生态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持,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没有根本改变。不实施林业的跨越性发展不足以解决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3 我国林业行政能力不够,林业部门的法制建设也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渡,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市场经济发育不全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各级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政府行为方式还不尽规范、合理。政府的政策管理有时也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发展。

2 现代林业建设的对策

林业建设是一项关乎生态、社会以及经济等多方面共赢的事业和产业,如何发展现代化的林业,从而实现我们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都是国家林业部门所面临的当务之急。

2.1 以人为本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进一步使小康社会的建设面临严峻的危险。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加快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必须更加充分地依靠林业;加快发展山区农业和区域经济,最大的潜力在山,最大的希望在林。

作为林业的主要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他们相对贫困,资金周转困难,国家应该给予相应的照顾,在政策上应该有所保护,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农户的利益,只有这样,才可以加快发展林业。同时在林业发展中,也应该注意保护农民及职工的合法权益,解决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困难。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增加他们的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问题等。特别是解决贫困林场、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贫困职工的脱贫以及基本设施建设问题。

2.2 加强管理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管理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林业的管理模式也应该进入正轨。首先要改变管理职能。为确保林业机构高效的运行,首先要严格规定行政管理边界,即凡属市场行为或法律管辖范畴的事务,都通过市场法则和法律的途径予以解决。其次要完善林业相关的产权制度。可以采用承包制的激励政策来鼓励农民进行林业种植、生产等,最大程度地利用当地条件,使林业健康发展。再次可以采用竞争机制。适当的奖惩机制可以鼓励林业管理人员思考自身优劣,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错误的发生,健康的竞争机制一定会使林业市场在现代经济市场中生存。

2.3 提高技术水平

技术是核心,任何产业都需要有技术的支持,现代化的林业更是如此。目前,国内林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技术条件落后的制约,我们的林产品在质量上也难以保证。首先,要做到科学地种植,合理的规划,提高种植的数量与质量;其次,要提高林业产品的开发技术,利用先进的技术对林业产品进行开发,从而增加林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分量,促进林业产品经济的蓬勃发展。

3 结语

我国林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虽然国家的大力支持给予了林业发展更好的基础条件,但我国林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现代化林业的发展不仅要以人为本,还要加强管理职能的转变,同时要提升林业开发技术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宝生.论和谐林业背景下的林业建设[J].发展战略.

[2] 侯彩霞,刘俊花,李峻.林业发展新问题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36(4):125-127.

[3] 杜天真,郭圣茂.林业建设的战略性转变与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的变革[J].江西林业科技,2005,(6):1:3.

现代林业发展与林业技术的关系 篇6

1林业技术对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的作用

1.1 林业产业发展需通过林业技术给予支撑

从我国林业局势来看, 林业总体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深入, 需革新过去林业发展的形式, 优化及调整林业构造。运用林业技术, 可以创造良好的林业发展形势, 透过对林业技术的革新, 提高林业技术含量, 将各类科学技术持续地运用在林业发展中, 并且透过创新林业技术, 发挥出林业技术的作用, 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打好基础。所以, 在林业的发展中, 林业工作人员需要本着创新的理念, 将林业技术当做林业产业的基本因素, 运用林业技术支撑林业发展。提高投入林业的资金, 提升科研的重视度, 以此稳固林业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令林业发展在林业技术中不断得到创新[1]。

1.2 林业技术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森林资源在我国传统生产生活中尤为重要, 因为其应用较为广泛、历史久远, 长时间以来, 林业采用粗放式管理, 而这一方式并不符合当前发展的需求, 所以, 改革林业技术, 打造良好的林业产业体系则尤为必要。透过改革和应用林业技术, 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产业构造, 而且可以提升林业的生产力。

1.3 林业技术的革新加快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技术革新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展现出相互辅助的关系, 两者紧密结合, 不但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形成了长期的经济效益, 能够反馈并创新技术, 为技术研发打造良好的环境及充分的资金, 还透过林业技术的革新, 加快深入生态环境建设。所以, 林业创新技术在投入生态环境建设的应用中, 不但可以为长期发展提供稳固的基础, 还可以提升科研人员的激情, 确保革新的速度及成效。

2提高现代林业发展的措施

2.1林业技术创新和林业素养教育

当前, 我国最重要的是加大林业技术的创新力度。因为传统林业经济形势和差强人意的林产品相撞, 一旦未进行变革, 则会被时代的浪潮推翻, 林业经济会瞬间坍塌, 因此, 在未来发展中, 需本着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理念, 不断完善林业技术。并且, 在林业素养的教育方面也不可松懈, 必须强化林业素养的教育, 才能够为林业的发展给予更多富有技术的人才, 才能让林业发展得更加美好[2]。

2.2 强化技术创新理念

加快林业技术发展, 则需提升技术的创新意识, 不可仅仅依照以往的理念与技术, 如此则不利于林业的发展。行动需依靠意识前行, 因此, 需转变意识, 提高本身的理念, 才可付诸于行动, 从根本上处理林业技术的创新问题。因此, 所有部门均应强化思想建设的力度, 设置培训班。还需具备相关的示范性建设, 透过示范作为样本, 激励林业的发展, 令人们意识到林业技术发展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2.3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及可持续性

只有本着林业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才可以确保林业能够可持续发展。因此, 对林业技术创新与发展进行改革时, 不但要有效运用森林资源, 还需加强保护森林资源, 通过发展的理念对待林业创新技术, 为了令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完成共同发展的目标, 可以使自然环境与林业系统在这一氛围中一同发展。

3结语

总体来讲, 林业作为支柱型产业, 其发展需得到社会的重视, 林业的发展形式与我国民族的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 近年来, 科技也获得了显著进步, 林业工作管理人员需不断运用新技术, 强化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 以此不断提升资源的可利用率, 加快林业的发展。同时, 需不断推进林业技术的发展, 以此真正展现出林业发展的科学化, 令我国林业改革为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林业。

参考文献

[1]张金栋.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J].林业经济问题, 2010 (2)

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分析 篇7

科技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林业是目前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社会的稳步前进提供动力。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林业必须做好技术创新工作, 实现科技型林业, 这也是林业发展转型的突破口。因此, 林业单位开始加强对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视, 并在引进先进林业技术的同时不断创新适合自身发展的林业技术。不过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创新和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经验的欠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使得林业技术创新很难推动现代林业的发展, 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相关人士的思考。

1当前林业技术创新中面临的问题

1.1创新意识欠缺, 资金投入不足

自从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以来, 林业实现快速发展, 并且已经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关注。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外部发展环境的需求, 林业单位必须重视林业技术创新, 但是由于我国林业都集中在比较偏远的地区, 使得创新意识比较缺乏, 而且林业工作人员已经适应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 所以没有兴趣进行林业技术创新, 始终还是沿袭着过去的林业发展模式。虽然有些林业单位已经认识到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而且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技术创新, 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和高素质人才的帮助, 使得相关工作很难进行下去。

1.2体制建设滞后, 主体地位不明确

当前我国林业基础创新主要依靠林业高等院校以及相关的科研机构, 而在具体的工作中林业单位参与度不高, 而且只投入比较少的科研经费, 这就导致整个创新过程比较混乱, 使得科研成果和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不一致, 这不仅不会促进现代林业的发展, 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 作为林业单位必须确定林业技术创新在整个林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把林业技术创新和林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才能够帮助林业产业快速地实现经济转型, 实现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

1.3科研成果过少, 成果转化率过低

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 我国林业的科技成果比较少, 而且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比较低。这已经成为林业技术创新的限制因素。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林业对创新意识的提升并不重视, 而且国家对林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也比较少, 缺乏相关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 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林业技术创新队伍, 以及提高林业单位人员的素质, 已经成为林业部门应该关注的重点课题。

2林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2.1转变观念, 加大资金投入

思想观念决定着行动。培养林业工作者们的创新意识, 转变传统工作模式理念是落实林业创新工作的首要问题。为此, 各地区的林业工作站可以通过开设讲座, 发放林业技术宣传单等方式加大林业技术创新的宣传力度, 也可以建立林业示范园, 将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新技术应用其中, 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林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果, 帮助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为了保证林业技术创新的质量, 政府要加大相关的财务支持, 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

2.2完善机制, 确立主体地位

林业技术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完善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经营效果不佳、林业人员收入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林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林业单位应该建立并完善林业技术创新机制, 进而解决所存在的这些问题, 进一步提高林业的市场竞争力。林业企业是林业经济发展的主体, 林业企业的相关需求和林业发展的目标紧密相连, 在现代林业发展中融入林业技术创新, 能够有效地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2.3加强培训, 建设创新队伍

针对我国林业技术科研成果较少、高素质的科研和管理人员欠缺的现状, 林业技术创新工作先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建立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并且技术创新能力过硬的技术队伍。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工作。例如以林业工作站或林业企业的名义邀请林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讲授林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知识。也可以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社会和网络上的培训课程, 加深对林业技术创新知识的理解。可以通过调整薪酬结构和奖惩机制等提高林业企业和林业工作站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挽留力度, 使更多的高素质科研管理人员参与到林业技术创新工作中来。

3林业技术创新对现代林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3.1帮助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为了促进林业更好的发展, 国家提出了林业应该走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这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要措施, 但是当前在林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病虫害的威胁以及林业产品不符合市场等现象。在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后, 林业的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方向转变, 并逐步实现了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对林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光照、温度等的合理化控制, 进一步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 而且林业技术创新还包含很多培育技术、林木恢复基础以及荒漠化防治技术等, 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的密切结合, 帮助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2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传统林业模式下林业种植的品种都是传统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成活率低、生长时间长、易发生病虫害等缺点, 很难满足当前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所以, 林业单位要想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就必须创新林业技术, 培养新型林业品种, 进而推动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林业技术创新, 可以实现新型林业品种代替传统林业品种, 提高了林木成活率, 进而有效地优化林业的发展结构, 增加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不断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我国林业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3.3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

人员是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的主体, 所以作为林业单位应该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的人员结构。传统的林业发展模式中人员主要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开展相关的工作。自从实现林业技术创新以来, 不仅减轻了林业人员的工作量, 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林业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 在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使得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完善。当前新型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体现在人员素质的提升, 还体现在人员结构的优化, 帮助当地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 为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帮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尽快实现林业的绿色化和规范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林业技术创新, 进而实现了现代林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出了当前林业单位的指导地位。尽管在林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不足, 影响到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所以林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林业工作人员也应该加强团结意识, 共同进行林业技术创新工作, 进一步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型, 促进现代林业的稳定发展, 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辛晓梅.浅谈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J].科学与技术, 2014 (10) .

[2]李家琳.林业技术创新的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11) .

[3]郭明, 曾书平.加快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发展[J].华东科技, 2012 (11) .

现代林业理论 篇8

传统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是以林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 忽视了生态及社会效益。当前, 林业经营的指导思想从“木材利用”转变为“生态利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生态林业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 林业会计核算不仅要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 更应从社会及生态效益出发, 构建基于生态林业理论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一、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缺陷

长期以来, 我国林业经营基本上停留在传统林业阶段, 林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角色。在“木材利用”原则指导下的林业经营以森林的经济效益为主, 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 导致森林资源锐减,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 林业陷入“两危一困”境地。同时, 林业会计核算也围绕“木材利用为中心”进行, 没有把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纳入会计核算体系。

1.森林资源消耗的价值没有计入木材成本, 被摒弃于经济循环之外。这一弊端表现在以下两点: (1) 在林木资产的计价方面, 只考虑历史成本, 却未将时间因素对林木资产的影响考虑在内; (2) 在育林资金的“提取—使用”这一循环过程中, 没有将资本保全原则体现出来。育林基金是维持林业进行简单再生产的资金, 其提取主要来自各林业单位的销售收入, 但是在使用这一基金时, 由地方财政进行统筹安排, 无形之中就导致林业单位无法实现资本保全。

2.传统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的收益部分只计量在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的货币收益, 而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无论是在“投入”还是在“产出”方面均未得到反映。传统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没有将森林资源的环境、社会效益纳入到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 因而在会计计量上, 对森林资源及环境会计对象的计量缺乏有效及准确的度量。进而导致现行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所披露的信息, 难以满足社会各界对林业的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充分披露的客观要求, 导致林业生产经营的个别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

3.传统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的成本只包含经济成本, 不包含林业经济活动对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的消耗, 造成某些林业生产者 (单位) 的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由于森林生态资源使用价值的公共品属性, 那些个别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个别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的林业生产者 (单位) , 其为社会的贡献成果为他人无偿享用却得不到回报;而那些个别收益大于社会收益、个别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的林业生产者 (单位) , 其对社会的损害后果, 也由他人无偿负担。

二、基于生态理论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不断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应充分地考虑到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状况, 避免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弊端, 使其与实际状况及实现林业和谐发展的要求相符合。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在计量收益时, 只计量在市场上可进行交换的货币收益, 对于林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生态效益及环境收益没有进行全面的反映, 而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则将环境及生态效益考虑在内, 是对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林业的经营及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但是当前的林业单位注重林业的经济收益, 而对于林业所提供的无形的生态效益却没有计入管理的范围, 结果导致林业具有十分典型的外部经济性。而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则可以使管理者开始关注环境及生态这些无形效益。

三、几点建议

1.用生态林业理论指导我国林业财会体制改革, 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要求把森林资源从宏观上划分为两大类:商品林和公益林。这两类森林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在会计核算上应根据森林资源的不同特点分别核算。商品林主要为社会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 其产品可以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商品林在采伐前同样具有生态、社会功能价值, 根据“生态利用”原则, 商品林经营单位必须在确保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状态下持续地供给木材等林产品, 因为在世界林业发展史上和现实中, 因商品林经营不当造成的生态性灾难并不鲜见。这样对商品林的会计核算除了计量其产品货币收益、经济成本外, 还应将森林资源消耗的价值计入木材产品成本, 同时计量森林资源的生态、社会功能价值, 而其生态环境成本集中表现在环境破坏的损失上。公益林是一项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具有典型的外部性, 其产品属于社会公共商品, 并且产品以无形的生态、社会功能服务于社会。因此, 生态公益林的价值不可能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 而必须通过政府行为来实现。

2.生态林业的目标是追求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高效, 要求在三者之间相互促进, 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整体。如果只注重眼前经济效益, 森林采伐过量, 那么迟早会导致经济效益的下降。反之, 只保护、没有经济效益的刺激, 这种保护也不能持久。因此, 在“生态利用”原则指导下, 客观上要求林业生产者 (单位) 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承担责任,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林业会计作为林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必须与这一客观要求相适应, 不仅要反映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要把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社会的贡献和损害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记录有关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环境资源成本, 以完全成本替代传统的成本, 以综合收益替代传统的货币收益, 真正使林业生产者 (单位) 的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 个别收益与社会收益相一致, 有效地协调林业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的关系。

3. 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决定了林业经营的目的只能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并以生态保护为首要目标。林业不仅为国家提供木材和各种林副产品, 而且还承担着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生态和社会功能。林业生产又必然会消耗一定的森林资源。为维护并提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林业生产者 (单位) 必须进行相应的投资;同时林业生产经营不当会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从而给社会带来损失, 所有的这些都应作为林业生产经营的生态环境资源成本。不论是林业生产提供的生态、社会功能价值, 还是林业生产经营发生的生态环境资源成本, 林业会计都应对其进行计量、反映, 并对外报告, 向本地区、居民乃至整个社会提供有关的会计信息, 使社会各界都能真正认识林业、关心林业, 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林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提供依据, 也为林业生产经营者 (单位) 提供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以利于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四、结语

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同其他的经济学科一样, 它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特定的林业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与林业有关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之中。要完善我国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应在遵循林业内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以生态理论指导林业会计管理, 使其与当前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等诸方面相适应, 促进林业客观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统一, 才能从我国特定的林业现状出发, 逐步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充分“释放”林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潜能。

参考文献

[1].杨志军, 王晶皎.基于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0 (03)

[2].刘晓.以生态理论为指导, 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J].现代营销 (学苑版) , 2009 (08)

[3].范桂荣, 蒋颖.浅析我国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J].绿色财会, 2008 (09)

现代林业理论 篇9

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 从生态林业理论角度来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是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和需要, 也是避免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弊端, 或者是对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缺陷进行弥补, 让其与实际情况及和谐发展的要求相符合。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的必要性:

(1) 对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 弥补传统林业会计核算的缺陷。传统林业会计核算计量收益时, 只计量在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的货币收益, 但是对于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没有得到反映, 对林业的外部经济性不予以考虑。

(2) 林业生态效益远高于经济效益, 更加凸显林业会计核算需要从生态理论角度考虑。学者周冰冰在上世纪末对北京林业生态效益进行了测算, 结果显示森林提供的无形生态价值是森林木材实际价值的十几倍, 由此可见, 很有必要把生态效益纳入到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不但能够提供大量生态方面的价值信息, 而且可以使得人们重新认识林业的地位和作用。

(3) 给予林业生态效益补偿, 提供依据。林业提供无形的生态效益, 林业的经营和管理需要大量的投资, 但是当前林业提供的生态效益价值并没有计入收益, 导致林业具有很典型的外部经济性, 此情况下, 林业经营与管理的价值循环和资金周转不符合实际, 需要政府提供价值补偿以弥补林业经营与管理的部分开支。

2 生态林业理论角度下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用生态林业理论指导林业会计核算, 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2.1 从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看

对于林业的正确认识应该从三大效益出发, 即从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着手, 对具体的指标进行会计核算。第一、生态效益层。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从历史数据和新测定数据进行对比, 主要指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涵养水源。不仅可以存储水资源, 而且可以净化水质、调节径流。林业树木通过生化反应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净化水质, 通过根系保持大量水土不流失, 降低水滴对表层土壤的冲击和防止地表径流的侵蚀。 (2) 天然氧吧。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减轻温室效应压力。同时对空气中污染有毒物质进行净化处理, 达到净化空气、提供高离子氧的目的。 (3) 改善气候。比如在北方, 森林可以有效的降低沙尘暴带来的危害。第二、社会效益层。同样对于林业取得什么样的社会效益, 可以从数据比较中得出。社会效益比较明显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林业企业的建设和经营、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可以带动就业, 缓解当前就业的压力。如果有条件可以开发林业旅游业务, 建立旅游点, 吸引游客拉动消费, 创造餐饮、住宿、娱乐等大量就业机会, 能够有效的保障社会安定。第三、经济效益层。开发旅游项目创造旅游收入。同时对森林木材资源进行有效的采伐, 实现经济效益。

2.2 以林业生态为首要林业会计核算目标

前面谈到林业发展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三者统一和协调, 但是前提条件是要以生态保护为首要目标, 因为只有林业生态是健康的, 提供净化空气、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不流失等方面功能, 才能保障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果林业生态不健康, 处于资源枯竭状况, 那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无从谈起, 因此对于林业生态方面的开支都应该计入林业会计核算。

2.3 以林业森林资源资产核算为基础

如果把林业森林资源分为两种, 即公益林与商品林, 那么在对其进行会计核算时候就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不同功能和特点进行不同的核算方式。对于公益林而言, 属于公共物品, 为社会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应该把这功能价值计入林业收益中, 而公益林的管理活动造成的森林资源消耗应该计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成本项, 对其投入采取专款专用的原则, 按收支平衡的方式来建立严格的预决算制度。对于商品林而言, 也能够提供生态和社会效益, 产生生态和社会效益的价值应该计入收益项, 为获得政府的补贴提供理论和实际数据依据, 对商品林的运作采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

摘要: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并没有把林业生态纳入其中, 存在很多的弊端。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森林的生态效益远远高于以木材为中心经济效益, 因此把很有必要把森林生态效益纳入到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才能更好的反映实际情况。因此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 把林业会计核算作为研究对象, 探析生态林业理论角度下的林业会计核算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生态林业理论,林业会计核算,浅析

参考文献

[1]阵平留, 刘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运作技巧[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2]刘梅娟, 温作民, 石道金.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6.

现代林业管理的生态观念 篇10

摘要:林业在我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林业生态建设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进入到发展新阶段,恶劣的生态环境制约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一问题凸显出来。因此,改善生态环境日益成为大家共同的要求,生态林业的建设也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林业管理中的生态观念,以及建设生态林业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文明;林业;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8-61-1

1 林业生态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生态文明日益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为了适应这种潮流和趋势,追求生态林业的建设也迫在眉睫。生态文明是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共处的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在未来的发展阶段,生态林业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出较之以往更加突出的作用。生态林业的建设理念应该根植于每个人心中,每一步工作中。要立足于生态林业这一理念,运用新的管理方法促进林业的发展。

建设生态林业的目标是要建立立体林业。立体林业是一种动态平衡的林业系统,这种系统具备综合生产能力、可以调节生态平衡、并且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发展立体林业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 林业的生态效益

林业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生态效益对人类的影响尤其突出。森林在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体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森林具有调节径流和蓄水的功能。每当有强降水时,地表植被可以减缓水流速度,使水流浸入土壤,减少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另外,树木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如果森林强大的蓄水功能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则相当于修建了一个水库。

2.2 防止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树木的根部及落叶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流失。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地区,由于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被带入黄河,并使之形成有名的“地上河”。近年来,黄土高原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的活动,有效改善了此地区的水土流失。

2.3 促进降雨

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饱受干旱摧残的国家,干旱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森林可以有效改善大气循环,促进云和降雨的形成。

2.4 防风固沙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大量的耕地和农田被沙漠所吞噬,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林业是改善这种局面的有效措施。一方面,森林可以防风,减小风速,成为一道有效的绿色屏障。另一方面,植物深深根植于土壤内部,可以有效固沙,防止土壤的沙漠化。同时也可以改良土地,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形成绿洲。

2.4.1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森林就犹如生物的家,各种动植物在森林中生息繁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滥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锐减,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野生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甚至于很多物种已经灭绝或者濒临灭绝。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发展生态林业的内在要求。这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及保护珍稀动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2.4.2 调节气温 近年来,“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两极冰川慢慢开始融化,海平面上升,威胁着世界各地人民的安全和生存。在这种情况下,森林发挥的生态作用尤为重要。森林可以有效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缓解全球变暖,同时也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3 建设生态林业的措施

首先,增强保护森林、建设生态林业的意识。要发展生态林业,最根本的是要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让全社会都认识到林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政府有关部分应该加强此方面的立法和宣传,在社会中形成建设生态林业的共识。只有全社会广泛认同建设生态林业的理念,才可能更好、更有效地采取措施。

其次,必须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长期以来人们总是错误的认为天然林是自然生长的,不必给予特别的保护,滥砍滥伐和开矿、采矿的现象屡见不鲜,以至于我国大面积的天然林受到了破坏。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必须严加禁止。必须避免破坏天然林,并且有序的治理已经被破坏的林地。

最后,加大建设生态林业的资金投入,转变发展模式。要改变农村单一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多种经营,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例如,可以改变传统的林业模式,种植不同的树种,可以适当的种植经济树种或果树,维护生物多样性。

4 结语

在林业管理中运用生态观念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也符合现代林业管理的现实。发展生态林业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可以发展当地的经济。只有让建设生态林业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才能真正地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不断的发展生态林业,改善林业管理的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家园。

参考文献

[1] 谭世明.论生态林业的理论与实践途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2] 张建国.论现代林业[J].世界林业研究,2012,(04).

现代林业理论 篇11

自“十一五”以来, 我国传统林业建设工作开始逐步转向为现代化林业建设, 随国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重视, 现代化林业建设不断贴合生态保护的环保原则, 不断尝试科学有效的方法, 结合传统经验, 尽可能实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林业建设目标。而林业建设发展方向的宏观调整离不开基层林业站的微观变化。如何有效运用科学发展的建设理念, 推进林业建设, 成为每一个基层林业站工作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 基层林业站的工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基层林业站作为我国林业建设大旗之下的冲锋队, 在多年的工作过程中, 不断积累各类工作问题, 相关行业研究者们也不断开始重视基层林业站工作问题的有效解决。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可以发现, 就基层工作站所出现的问题而言, 大致可以分为技术方面及人力方面两个主要类型。技术方面的问题包括专业领域知识不足, 造成的对林地生产力高低较难有效控制、林木年龄及结构出现不合理现状、林地珍贵资源的流失不可控现状等。而人力方面主要是指由于基层林业站的工作任务量较大, 但现有基层林业站的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 很难实现工作任务量的有效分配及快速完成,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林业建设基层工作的堆积与推迟, 这难眠会影响林业建设的发展步伐与目标实现的速度。此外, 人力方面的问题还包括上传下达的障碍性现状。由于基层林业站多数处于乡镇级领域, 信息传达不流畅、周围资源相对匮乏等客观环境的限制, 对相关信息的及时传达或多或少会形成阻碍。与此同时, 由于人手不够的基层林业站工作现状, 与林业开发有关的工作, 如发放采访证、设计采伐规划、采伐过程中的监管监察以及采伐完成后的有效验收等内容的实现具有一定困难。在林改之前, 这部分体系工作的完成主要依靠乡镇政府、村级防护对等人员。加之以往我国在林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不完善, 所以造成基层林业站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的较难改善的工作模式。

在国家林业建设发展过程中, 相关政府机构意识到了基层林业站工作的弊端及改善的迫切性, 林业建设改革的发生可以说, 对传统基层林业站工作模式做出了本质调整。具体表现为, 国家制定的相关林地采伐计划通过县级林业局向基层林业站的所属职能部门--乡镇级政府进行传达, 巷镇政府再将政策要求及指示信息传达到村落。这期间可能会造成信息方向的变更及重要信息的遗漏。而在林业改革之后, 在政策信息传达方面做了完善性调整与变更, 巷镇政府必须按照新的要求将包括采伐计划在内的政策要求全面落实到林地产权所有者手中, 换言之, 即落实到林农手中。另外, 在相关监管体系的完善方面, 林业改革的内容中也做出明确规定, 原来以乡镇政府和村组为主的护林防火体系变成以林农个体为主, 重新建立以前的基层林业站的工作体系, 对以往系统予以去粗取精、进一步完善。

由于林地分到千家万户, 林业所有权、经营权多种多样, 林业站的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服务的对象多了, 内容广了。林农对林业方针政策的知晓、实用林业知识的培训、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林地权属纠纷的调处、自我权益的保护等等, 对林业站提出了更高要求, 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

因此, 作为乡镇林业站, 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政策宣传、规划设计、资源管理、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等职能和作用。

2 基层林业站工作模式转变的未来趋势及方法

2.1 加强资源管理

现代林业建设的第一目标是建设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通过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 着力保护和建设好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在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的循环发展中, 充分发挥林业的基础性作用, 努力构建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效益显著的林业生态系统。

乡镇林业站要认真贯彻“严管林”的要求, 切实把辖区内的森林资源管好。 (1) 狠抓采伐限额管理。林业站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把限额采伐管理当作林区保护工程的头等重要工作来抓, 尤其是要严格按照采伐审批程序, 积极配合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抓好农民自用材、培植业用材和烧材的采伐管理, 坚决杜绝无证采伐和超限额采伐。 (2) 切实强化林地保护管理。乡镇林业站要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管理制度, 发现非法征、占用工程区内林地行为的, 要及时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并协助查处防止林地非法流失和林地逆转。 (3) 强化林权管理。乡镇林业站要协助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林权证发放情况进行清理登记, 明确和稳定森林资源的权属关系, 同时积极协助调处林权纠纷, 保证集体林区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4) 加强木材流通领域和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乡镇林业站要严格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 依法查处非法运输木材的行为。同时, 要密切配合有关部门, 加大对天然林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 发现非法经营加工木材的, 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2.2 增强服务能力

林业站是提供市场信息、推广科学技术、开展林业社会化服务的“服务站”。掌握市场信息和林农的需求是最基本的要求。政府的职能就是服务, 林业站的职能之一就是服务林农。现在的林业, 是多种形式、多种经营主体的林业, 在市场经济中林农需要服务, 尤其是需要林业信息和林业技术方面的服务。想林农之所想, 急林农之所急, 帮林农之所需, 是对林业站最基本的要求。通过科学技术的推广, 切实加强第一产业, 全面提升第二产业,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 积极转变增长方式, 努力构建门类齐全、优质高效、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

林业站要不断加强自身组织建设, 提高林业站职工的整体素质。同时切实抓好科技推广和林业社会化服务工作, 积极创办科技示范基地, 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 把科技兴林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要积极组织果农、林农参加技术培训, 不断提供农民参与林业建设和产业开发的能力, 培养造就一批懂政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林人才。

2.3 搞好宣传活动

林业站就是林业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站。应充分利用标语、广播、电视、会议、宣传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用通俗的语言和群众可以接受的方式, 普及林业知识, 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

3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不难发现, 在继林改后对基层林业站工作的持续加强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就林改后基层林业站的工作现状而言, 欲进一步改善、加强现代化林业建设, 需要相关工作者从资源管理、人员服务体系完善及基层林业站宣传活动的加强三方面入手。通过对基层工作的有效性提升, 完成现代化林业建设的宏观目标。

摘要:林业建设在中国历史时代背景的影响下, 在我国发展历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 包括林业建设在内的五项综合农业的全面发展, 带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大跃进。而基层林业站作为林业建筑体系中的最小单位, 其良好作用的实现, 对于林业建设的整体目标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旨在对基层林业站的之能作用予以分析, 从而对林业建设如何协调现代社会特征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现代化,林业建设,基层林业站,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芳顺, 等.林业工作站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上一篇:大学生生命下一篇:免学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