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理论(共12篇)
现代设计理论 篇1
引言
道路设计是公路建设的基础, 优秀的设计是高质量工程建设的基础保证。交通部组织开展的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活动, 正是希望通过借鉴国内外的设计经验, 力求以新的思想和理念指导设计, 努力提高设计者的设计水平, 以确保公路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代道路设计的新技术有全球定位系统、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数字地面模型技术、三维动态技术等。
1 GPS (全球定位系统) 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1.1 GPS介绍
美国国防部于1973年批准建立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GPS技术按待定点的状态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大类。静态定位是指待定点的位置在观测过程中固定不动的, 如GPS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动态定位是指待定点在运动载体上, 在观测过程中是变化的, 如GPS在船舶导航中的应用。
1.2 静态相对定位的应用
静态相对定位就是至少有两台接收机同时接收卫星信号, 经过信号的差分处理可精确的计算两点在WGS-84地心坐标系统中的三维坐标差, 根据其中一点的坐标系可推算出另一点的坐标。由于静态相对定位精度高, 因此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形变观测、工程测量等领域中。
GPS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主要是用于建立各种道路工程控制网及测定航测外控点等。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线路首级高精度控制网, 比如沪宁、杭沪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 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 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 同时大大缩短了工期。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动态差分定位及其应用
所谓差分动态测量, 就是将一台GPS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不动, 而另一台 (或几台) 接收机处于运动状态, 根据基准站与移动站信号的差分解算出移动站点各时刻的位置参数。差分动态测量数据处理有实时处理及后处理两种方式, 实时处理需要实时地把基准站的信息传到移动站, 需要传递数据的发射与接收设备 (称为数据链) , 后处理无需实时传递数据。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选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如在利用动态GPS测定某些点的坐标时可通过后处理进行计算。差分动态GPS在道路勘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领域。
2 航空摄影测量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2.1 航空摄影测量介绍
为了取得供测制地形图用的航摄像片, 在飞机上安装摄影机对地面进行有规律的摄影以取得航摄像片全部过程, 称为航空摄影。航空摄影一般分为两大类:垂直摄影和倾斜摄影。当摄影时主光轴倾斜角很小 (倾斜角小于3°) 时, 称为近似垂直摄影;摄影时主光轴处于倾斜 (倾斜角大于3°) 时, 称为倾斜摄影。在航测中主要采用近似垂直摄影。
2.2 公路测设阶段航空摄影测量的作业过程
公路航测的主要任务是为公路设计提供大比例尺地形图, 根据航片立体观察和判断提供有关地质、地貌、水文等资料, 以及为公路设计提供原始地形数据。公路航测的作业过程包括:准备工作、摄影工作、外业工作、内业工作等4个阶段, 如图1所示。
准备工作。包括接受任务, 收集资料, 进行路线方案研究, 并会同航摄部门进行航带设计, 完成航摄技术计算, 编制领航图等。
野外摄影工作。选天气晴朗、阳光照射角度合适、气流平稳、雾气很小的条件下进行航空摄影工作, 以保证摄影质量, 并且要尽可能选择植物稀疏季节进行, 以消除植被影响。
外业控制测量工作。外业工作包括像片调绘和野外控制测量, 是内业测图的基础。控制测量的任务是根据已知的高级控制点测定外控点的坐标和高程, 内容包括点位选择、像片调绘、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
内业工作。内业工作包括电算加密、立体测图、底图清绘整饰、晒印等。我们采用解析测图仪或经改装加有自动记录装置的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 则可在测图的同时, 自动记录地形量测数据, 以提供能用计算机自动识别和处理的地形数据资料, 满足公路测设的CAD与GIS数字化成图的需要。
路线设计。在完成的数字化地形图上, 结合公路设计原则与要求, 进行路线的在完成的数字化地形图上, 结合公路设计原则与要求, 进行路线的设计。
2.3 航空摄影测量在公路测设中的应用优势
利用航摄像片并配合少量地面控制测量 (GPS) 工作, 为公路勘测设计提供各种像片平面图和地面信息, 供选线和纸上定线使用, 特别是对人烟稀少、气候恶劣和地形困难地区, 效果比较明显。
利用航片上丰富的地面信息, 通过立体观察、判断和少量实地调杳工作, 可以在航测像片构成的立体光学模型上选线, 并通过航测判释和遥感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水文等有关的资料。
借助于解析摄影测量以及处于研究发展阶段的数字摄影测量, 直接产生被摄区域的大比例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三维坐标数据, 为公路测设提供原始地形数据。
利用航测技术与数字地面模型技术相结合, 可以自动高速地为路线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3 数字地面模型技术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地面模型 (digital terrain model, DT M) 主要应用于模拟地形表面, 便于存储、更新、传播和计算机自动处理, 特别适合各种定量分析与二维建模, 是实施路线二维空间设计和进行全方位优化设计的前提条件。数模应用可对数字地面模型进行各种计算和分析, 它在公路勘察设计中主要应用以下几个方面。
3.1 公路选线
数字地面模型真实地模拟了地形表面, 包含有三维真实坐标数据, 设计人员可以不用到现场踏勘便可利用数模在计算机上完成公路的选线。
3.2 进行任意桩号或己知平面坐标点的高程插值
在数模边界内可以获得任意桩号或任意点的高程值, 也可以通过指定任一个x, y平面坐标, 程序通过搜索, 确定该平面点位于哪一个三角形中, 并通过插值计算准确得到该平面点在数模上的投影高程值。
3.3 完成路线任意方案的纵、横断面高程插值 (即对数模进行任意剖切) 。
设计人员利用数模不需要通过现场放线、打中桩、测横断面即可准确方便地获得路线纵、横断地面线数据。
3.4 路线方案的三维真实模型。
生成地面模型和路线三维真实模型后, 设计人员可以从任意的角度来浏览观察公路建成的景观;可以从行车时驾驶员的角度观察路线一公路全景透视图;设计人员也可以通过路线透视图发现所设计的路线是否合理, 以便及时改正;还可以将AutoCAD中的地面、路线模型输出到专业渲染、动化制作软件如3dmax或ads, 经过渲染制作后, 即可制作成漂亮的公路全景三维透视图或公路动态全景三维透视图 (公路动态仿真模型) 。
3.5 可以进行各种计算
利用数字地面模型可以进行面积计算, 如公路占地面积计算;也可以进行体积计算, 如公路土石方计算;还可以进行流水线、高程内插等计算。
4 三维设计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三维设计是一种以三维数字地面模型为基础的CAD技术。采用三维设计方法进行土木工程设计, 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程方案的优化及多方案比较, 对于提高工程的技术指标和品质、降低工程造价、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均可起到重要作用。
结语
总之, GPS、航测遥感、CAD技术使得地面数据采集、资料获取、数据处理、数模建立成为现实, 数模又使公路设计从一维平面设计变为三维空间设计, 由静态设计变为动态优化设计。数字地面模型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则力, 还可以提高公路路线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在道路设计中可以进行多种设计新技术的应用, 可以大大改善道路工程设计水平, 同时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等。
参考文献
[1]符锌砂.公路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杜勤.道路设计的三维可视化[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4, 11 (6)
[3]王国强.道路、机场CAD系统三维工程设计模型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1994.
[4]王福建等.三维表面模型在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 1998, 11 (3) .
[5]蒋红斐, 蒲浩等.铁路线路三维设计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J].铁道学报, 2000, 22 (4) .
[6]Miles R E.Solution to Problem67215 (Proba-bility Distribu2tion of a Network of Triangles) [J].SIAM1969 (11) , 3992402.
现代设计理论 篇2
现代道路设计理论与方法
随着计算机、航空摄影技术及遥感技术的发展,道路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得到快速的发展.本文从路线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综合应用以及数字地面模型的应用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一些道路设计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特点,结合道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说明了这些技术的优越性.
作 者:梁兴胜 作者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7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年,卷(期):“”(7)分类号:U4关键词:道路设计 计算机 航空摄影
现代住宅电气设计相关理论的探讨 篇3
关键词:用电负荷 配电系统 导线及设备选择 消防系统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各类家用电器逐渐增多,特别是空调、大荧屏彩电等大功率电器进入普通家庭,使住宅设计由原来纯照明向多功能的方向发展。目前,家庭住宅的电气安装比较混乱,电气设计不够规范,许多住宅的电气安装没有考虑家用电器普及和快速发展的态势。当有些家庭使用空调、电炊等用电设备容量较大的家用电器时,由于墙内所布的导线线径小、电压低使家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严重的还引起电气火灾。另外,旧住宅室内插座安装数量较少,住户住进后随意布线,这容易使劣质的导线和插座等电器进入电网中。这些情况制约了居民家用电器的使用,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随着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形势的出现,挖掘市场潜力,抓住居民生活用电这一全社会用电的增长点,规范住宅电气设计不仅给电力企业带来效益,同时实现的社会效益也相当显著。
1 设计依据
1.1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1.2 国电公司《城镇一户一表改造的若干规定》。
2 设计要达到的目标
2.1 住宅电气设计的设备选型应能满足居民在住宅居住期内(一般按30~50年考虑)用电的增长,以居民远期负荷发展为依据,以居民生活用电达到中等电气化水平为目标。
2.2 根据居民生活情况,使每户住宅的供电达到4~10kW的水平,并保证在住宅居住期内不再改造。
2.3 具有合格的电能质量,家用电器能正常工作。
2.4 为新建居民住宅电气设计提供参考,使电气安装一次达到要求,不搞重复建设。
3 住宅用电负荷的预测
我们将住宅面积分为三类:小型住宅60m2以下,中型住宅60~100m2,大型住宅100m2以上。一般小型住宅照明用电负荷500W,娱乐用电(包括电视机、音响、电脑等)负荷950W,厨房用电(包括电饭煲、电热开水器等)负荷3500W,卫生间用电(洗衣机、排气扇)负荷1170W,空调用电负荷2250W,综合上述各类用电负荷共8370W,中型住宅乘1.3系数10881W,大型住宅乘2.6系数21762W。根据统计调查,一般住宅用电负荷的高峰期是夏天晚饭后的时间,这时用电负荷有:电视、电冰箱、电热开水器、消毒碗柜、电脑、空调,共有住宅用电负荷的40%,查设计手册得需要系数0.4~0.6,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设计时取0.4系数便可以,则小型住宅负荷计算取3.5kW,中型住宅负荷计算取4.5kW,大型住宅负荷计算取8.5kW即可。
4 住宅的电源与配电系统
住宅供电由小区变配电所引入,应采用三相四线(TN-C系统),经重复接地后进入单元总电表开关箱,改成三相五线制(TN-S系统)后再放射到各用户,配电箱中应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断路器应选用能同时切断相线——中性线的断路器。住宅用电负荷计量应采用一户一表制,建议将单元总开关及分户电能表集中设置以便管理。户内配电系统: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为避免电气线路过载和降低谐波电压的影响,户内配电系统应采用多回路形式,至少应设照明回路、一般插座回路和空调回路,如实际需要也可将厨房和淋浴室设为单独回路。此外考虑到家庭办公和信息化的发展,还应增加一条专用回路。
5 导线及电器设备的选择
室内外导线及电器设备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住宅用电的安全及经济效益,因而必须在工程设计中合理选用导线和有关电器设备。
5.1 导线的选择:导线的选择主要是确定导线的型号和规格,其原则是既能保证配电的质量与安全又能节省材料,做到既经济又合理。其中导线型号应按使用工作电压及敷设环境来选择;导线的规格(导线截面)可按下列要求进行选择:①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为防止出现断线事故,导线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一般照明回路计算电流较小时(<10A),其导线都应按机械强度选择。②能确保导线安全运行。选择导线时应保证其安全电流大于长期最大负载电流,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在选择进户线及干线截面时应留有适当余量;b单相制中的中性线应与相线截面相同;c三相四线制中的中性线载流量不应小于线路中的最大不平衡负荷电流。用于接中性线保护的中性线,其电导不应小于该线路相线电导的50%,气体放电灯的照明线路因受三次谐波电流的影响,其中性线截面应按最大一相电流选用。③能确保电压质量。对于住宅建筑来说,电源引入端至负荷末端的线路电压损失不应大于2.5%,如线路电压损失值大于规定电压损失允许值,应加大导线截面以保证线路的电压质量。总之,在选择导线时要考虑实际使用及未来发展需要,适当留有余量,减少电压损失,保证导线使用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有效。
5.2 电器设备的选择:电器设备主要指电源配电箱、电表、控制开关、漏电保护开关及电源插座等。电器设备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选用时应根据住宅的负荷情况、安装要求、使用环境、设备的工作电压和工作电流等合理选择电器设备的型号规格,注意设备的容量等级宁大勿小,但又要避免选得过大造成浪费,一般来说在计算工作电流的基础上选大一级即可。为确保其质量,应选用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和国内GB、JB有关行业标准,并具有产品质量认可证书的电器产品。总之,电器设备的选择尽可能做到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
6 防雷与接地
6.1 防雷内容与措施。防雷内容一般可分为:防直击雷,防感应雷及防高电位入侵三个内容。就防直击雷而言,一般是在屋面易受雷击部位安装接闪器,然后通过引下线与接地电阻很小的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安装时要注意屋面突出的金属部件与避雷针、带、网应全部可靠连接。目前一般利用屋面板钢筋作为避雷网,柱主钢筋作为引下线,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这是较为实用经济的作法。为了防止感应雷和高电位入侵的危害,可在电缆进出户处将绝缘子的铁脚支架可靠接地,同时安装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
6.2 安全接地的形式与要求。在住宅电气设计建设中为确保电器设备和人身安全务必做好用电系统的安全接地。目前我国的住宅配电系统方式一般有三种:TT、TN-C-S和TN-S系统,在进行设计施工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接地系统。以下着重谈谈住宅配电系统中的保护接地。此外,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及智能化的发展,应作好防静电接地和屏蔽接地工作。
7 消防系统
大型现代住宅中由于电气设备越多就越容易发生火灾,因此应安装完善的消防系统。笔者认为大型现代住宅在电气消防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供电电源应采用两路方式,一路为市电电源,另一路为应急电源;②有应急照明系统;③应用手动响鸣火警警报系统,如可能,可加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④开关和导线应选用符合防火规范的开关和阻燃型的电线电缆。
现代设计理论 篇4
1. 园林设计的概念以及现代园林设计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1.1 园林设计理论的概念
人们在园林中不但要求环境舒适、美化, 更追求一种心灵上的满足, 园林不但是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 更体现了一种社会艺术形态, 园林建设在设计过程中, 应该调查大众人群的审美观念, 了解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 对建设环境加以合理利用或者创造建筑条件, 以满足人们的追求。园林设计就是研究环境和建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在园林建设时结合周边环境特点, 利用园林艺术和现代工程的施工技术, 充分利用地形环境, 使建筑与环境更加完美地相结合, 增强园林建筑整体的美感和艺术感, 营造更好的园林环境。
1.2 现代园林设计的特点
由于人们地球资源的无节制开发、滥用, 对环境没有做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全球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造福后世, 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们更加注重节能型和环保型的生活, 园林建设在设计时也同样遵循这种环保理念。现代园林设计在设计时遵循自然法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优化园林设计结构, 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等, 这些都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特点, 这些设计特点既能完美展现园林整体的美感, 也加强了园林的实用性, 更加有利于现代园林的发展。
1.3 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源远流长, 传统园林在设计过程中追求一种古典美, 富有艺术美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西方现代园林设计理念传入中国, 在外来设计理念的冲击下, 经过长期的创新和实践, 中国园林设计理念中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化元素, 这些现代化元素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与环境相结合, 使园林设计更加自然化、实用化、现代化, 既做到了与环境的科学结合、做到了对环境的充分利用, 达到了美化园林的目的, 也满足了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 使人在舒适的园林环境中回归自然, 提高人的心境, 陶冶情操。现代园林设计理念是我国园林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今后的园林建设中, 这种设计理念会不断地探索创新, 在实践中被不断完善, 促进我国园林的发展。
2. 现代园林设计的原则
2.1 功能的原则
功能的体现是园林设计的意义所在, 在园林设计是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只有更好地服务大众, 满足大众需求, 为大众生活休闲提供更多方便和帮助, 园林才能体现其设计价值, 所以现代园林在设计过程中, 应该充分考虑园林的设计目的, 园林不但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也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 所以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全面分析思考园林的功能, 发挥园林的实用性。
2.2 为大众服务的思想
设计的本质和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 园林设计同样遵循这种原则, 园林属于大型的公共性场所, 在园林设计时应该着重表现为大众服务的设计理念, 不要过于追求设计形态及特征, 尽量简化设计过程, 用最简单的设计提供更好的服务, 提升服务的内涵。
2.3 简洁实用性
现代设计理论讲究回归基础, 即用最简单的设计, 保留环境本身的特点,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结合环境特点, 用最基础的几何单体, 形成简洁实用的设计, 如果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改造, 应该尽量保留原有特点, 不做过多的改动, 不做过于花哨的修饰, 不追求华丽的外表装饰, 做到简朴大方。
2.4 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用现代技术, 加入创新的思想, 可以使园林具有时代感, 结合传统园林设计过程中所追求的艺术美, 使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相结合,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实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3. 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1 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的点根据不同的对照物定义是不同的, 比如林间小道尽头的凉亭, 以整条小道为参照物, 就可以看作一个点, 凉亭作为视觉的一个焦点, 影响人们对园林整体环境的思考和看法。点虽然在平面面积中占有极小的比重, 但是点的聚集性可以获取目光的焦点, 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园林设计过程中应该以点为基础, 把点作为周边环境的中心, 与周边环境相结合, 进行扩散性的设计, 注重点与点之间的联系和配合, 设置合理的点组合, 增强园林的整体节奏感, 使园林设计更加有序, 创造出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的意境。
3.2 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线的形成是点连续移动后的结果, 不管是平面还是立体面的构成都需要线条的组合, 现代园林设计中很多地方仍然讲究对称美, 那么对称线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正确的对称线位置, 能够更好地展示出对称美;而对放射线的使用, 是一种向外发散的表现, 表达出一种向往远方的感觉, 给人以想象感。在园林设计中要注意各种线条的组合, 平行线、垂直线、交叉线等各种线条的合理组合, 能够更好地表现园林设计风格, 体现园林的设计价值。
3.3 面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面是线平移后形成的, 通过了解面的构成线条, 可以更好地对园林的整体框架进行构思。面分为平面和立体面, 可以是对称的, 也可以是不规则的, 在园林建筑中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面, 可以提高园林整体的美感, 不同的面在使用时所传达的思想是不一样的, 面的使用目的也是不一样的, 对称面经常运用在具有纪念意义的园林广场的设计中, 表现一种严肃、庄严的设计目的;而不规则面经常用在休闲娱乐的园林建设设计中, 使园林更具有活力和张力, 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3.4 立体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就是指空间构成, 不同的空间构成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 更加科学、合理地空间规划和空间搭配, 会传达出一种更加舒适的感觉。在园林设计过程中, 对园林空间进行科学地利用, 合理搭配空间构成元素, 产生一种新的视觉效果, 使园林建筑的整体空间传达出一种全新的意境, 营造更加舒适的氛围。
3.5 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合理的色彩搭配能够凸显表现的重点, 色彩构成是现代园林设计工作的研究重点, 对表现设计效果、体现设计力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设计者可以通过色彩的搭配, 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表现设计者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目的;通过对冷暖色的不同应用, 可以营造不同的环境氛围, 表现不同的设计意境;不同色彩的搭配还能够发挥人的想象力, 激发人的游玩兴趣, 增加园林中的乐趣。
结语
随着各种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建设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通过在园林建设过程中的实践, 不断探索完善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做到深入了解现代园林设计特点, 遵循现代园林设计原则, 才能够更好地在园林设计中运用现代设计理论, 提高园林设计水平, 使我国园林建设事业更好地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传统的园林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园林建筑设计需求, 园林设计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了现代设计理论, 革新了园林设计原则、完善了园林设计方法, 开辟了园林设计的新纪元, 使园林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现代设计理论在经过不断地创新完善后, 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完整的设计理念, 本文通过对园林设计概况的描述, 分析了现代园林设计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在现代设计理论的原则基础下, 对园林设计中现代设计理论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园林设计,现代设计理论,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文哲.园林设计中现代设计理论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 2013 (32) :178-178.
[2]杨小娟.园林设计中现代设计理论的应用[J].现代园艺, 2016 (1) :107-108.
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论文 篇5
相对任何时期而言,现代设计在制造业中的作用都显得更加的突出,甚至有人说,设计的竞争属于制造业竞争的焦点,现在要想将一些设计任务完成就需要涉及到更加广泛以及更加复杂的知识领域。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也就有了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特点,因此极大地拓展了产品创新的空间,而且也对产品具有了越来越高的创新要求,产品也涉及到了越来越大的复杂程度。而传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已经无法使这样一种设计活动的要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因此出现了很多新社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有鉴于此,本文对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设计过程理论的研究
对设计过程构成和任务进行研究的理论就是设计过程理论,现代设计理论中的过程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研究。然而设计过程在其中的一些研究显得太过复杂,实际上设计过程的复杂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涉及的对象的复杂程度,同时也与可能涉及到智力资源的复杂程度有关,因此不能够对设计过程的复杂程度进行一概而论。不管是复杂设计也好,简单的设计也好,都可以很简单地讲清楚其过程构成和任务。我们都清楚,现在创新设计的说法非常流行,那么既然存在着创新设计,也就意味着“不”创新的设计的存在。然而实际上这种理解严重的危害到了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创新是设计的灵魂是设计过程理论必须要遵守的一个原则,这样才能够符合设计的竞争是制造业竞争的焦点这样的一个时代特征。除此之外,从垂直水平转变的资源结构也会导致设计过程和任务出现相应的变化,这是由于分布式智力资源环境下的设计很多都会需要通过对外源的利用才能够完成,也就是说需要不同利益方提供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任务的最优分解,也就是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过程的最优划分等问题。
性能需求驱动理论的研究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将别人不能制造的产品制造出来是设计的主要任务,这是竞争的需要,因此设计追求的首要目标就是使人们对性能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也就是说,性能需求推动了设计的发展,其中包括在设计过程中的知识服务准备、提供知识服务以及请求知识服务等。
在这里要讨论一下什么是性能,作为一个被广泛应用的词,性能对于不同的人而言会具有不同的理解,严格的来讲,质量和功能的集成才是性能。功能实现和保持性的度量就是质量的定义。设计对象在全生命周期设计中属于一个时变系统,也就是说,质量和功能都属于时间函数而对这个函数进行预测和控制就是全生命周期设计的主要任务,同时还要对约束条件有关的变量进行控制和预测,比如成本、环境友好、机器以及人,这就直接导致现在的设计具有越来越复杂的任务,并且与很多有待获取的新知识有所涉及。真正意义上的全生命周期设计现在很多作品的设计过程中无法实现,导致这种情况的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将足够的知识和知识获取手段准备好,然而全生命周期设计却是设计者必须要追求的一个目标。用户一般都是立足于性能从而产生对作品的要求,同时性能也是设计的起点和完成标志,所以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控制的基本特征就变成了性能特征。由于无法直接找到满足一些复杂产品的性能需求的解,而是必须要利用一系列的功能分解以及非常多分功能的实现,也就是说设计的很多子过程,才能够最终保证产品性能需求的实现。
在各个子过程中性能驱动有时候表现为功能需求驱动,有时候又表现为质量需求驱动,而有时候有表现为质量需求和功能需求的交替驱动。如同上面所说的一样,其主要的来源可能来自于外源,也有可能属于一种知识服务,还有可能属于两外一个产品或者设计,因此知识的载体可能是每一个设计和产片,同时其也可能属于一种隐含的知识,这样要想将服务和评估得到的可能解找出来,就需要到外界去,也就是要将以使其性能需求得到满足为接受的标准以及性能需求驱动。
现代设计理论 篇6
一、前言
《现代设计方法》是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融汇了当今科学技术的精华,与各相关学科紧密相联。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常用现代设计方法的理论、创新思维和技法有深入的了解,对计算机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有较深刻的认识,扩大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其创新设计能力和理论认知能力。课程的特点是设计方法种类多、复杂抽象、理论性强,涉及数学建模、数值分析、模拟仿真等方面的知识较多,因此课程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学生修完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工程数学、概率论等数学课程,有一定的前期知识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遇到太大的难度,影响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设计方法原理的讲解不可避免要涉及到大量数学公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只需建立数学模型、设置参数、确定条件,求解过程由计算机和软件来完成,因此,枯燥的理论学习和良好的计算机应用界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学生往往对上机应用感兴趣,而对理论学习缺乏热情。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积极应对、认真思考、总结经验,探索在教学中如何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既学习好现代设计方法的理论知识,又掌握好实际的应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的新型人才。以下从教学方法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教学方法探讨
1精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
现代设计方法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融会新的科学理论和科技成果而形成一个知识群体,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已有几十种设计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计划的授课学时是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内接触更多的知识,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正确应用,是教师在策划和组织教学内容时要首先考虑的问题,要根据现代机电产品的特点,学校所在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考虑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可能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精心选择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授课老师也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参加过多项的科研项目,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多的工程实际案例,对于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吸引力,使授课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现代设计方法教材,可以把教学内容分成两大类:一是概念性强的内容,如绪论、设计方法学、创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章节,主要涉及设计理念、创新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二是理论性强的内容,如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法、机械动态设计等章节,主要涉及现代设计方法原理的讲解,数学公式推导、计算机算法的建立等。
2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特点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讲授概念性强的教学内容时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图片、动画等讲解难以用语言表达或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便于理解,避免教学内容的单调枯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概念设计、虚拟设计、机械结构的虚拟装配等有关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内容时,采用三维设计软件,调出设计实例,使讲解更生动、更贴近工程实际,使学生印象更深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较大帮助。
讲解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时,要让学生理解设计方法的原理和解决问题的算法,必然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推导。总结教学经验时发现,使用板书的教学效果好于多媒体,因为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推导过程前后连贯、清晰,信息停留时间长、内容可以及时修改等优点。在课堂上的公式推导过程是单调、枯燥的,为了避免学生精力不集中,产生厌烦情绪,应分步骤详细推导,层层设问,逐步求解,注意引导学生思维,在得到最后结果时,要进一步讲解计算机算法的建立,让学生理解公式推导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对实际项目的应用。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最忌讳的是:教师灌得多,学生接受少,学习气氛沉闷。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尤其是难以理解或枯燥的教学内容,更应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添加新的刺激成分。大学生通常对一些新事物感兴趣,讲课时注意穿插一些工程实际中的新鲜事物,科技发展热点,教师科研项目的进展等,增加知识的新颖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减少板书,避免冗长的公式推导,减少理论教学枯燥感。
(2)采用比较法的教学方法。将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进行对比教学,从系统性、社会性、动态化、最优化、创造性等方面讲解两种设计方法的特点,传统设计方法只能获得简化条件下的近似解,而现代设计方法能获得准确解和最优解,从而认识现代设计方法的先进性,提高学生设计理念的现代意识。
(3)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的方式有:采用逻辑推理,讨论的方式;典型案例,引导讨论的方式等,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尤其是在难以理解的设计方法原理或枯燥的公式推导过程,如果平铺直叙地灌输式教学,学生就会来不及理解而容易走神,影响学习积极性。在创新设计章节的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更需要采用案例启发,能从想象的事物看到虚拟结果的,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更能启发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采用交互式教学。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了解学生兴趣所在和学习难点,听学生谈论对现代设计方法的感受,或就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某一具体的科研项目所需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等内容进行探讨,改变教师单方面灌输的局面,让学生有表达思想的场所,同时也给教师一个了解教学效果的机会。
4注重实践环节,培养设计能力
(1)课后作业和大作业。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现代设计方法的应用的重要步骤。在理论课学习中,做作业是学习过程中实践环节的一个部分,主要是课后作业和大作业,通过做作业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加深对现代设计方法理论的理解,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学习内容,从而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通过精选适量的习题,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基本训练,掌握基本内容和知识点。
在优化设计章节安排有一个大作业,学生在课后根据理论公式和程序框图,应用c语言编写并调试计算机程序,操作界面和数据输入方式由学生自主设计,计算过程由电算程序完成,最后得到题目的最优解,通过大作业培养学生独立运用设计方法的理论和计算机编程的能力,激发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兴趣,加深了参数选择对设计结果影响的认识。
(2)工程实际案例的演示。由于教学大纲没有现代设计方法的课程设计,加上授课学时、学校教学条件的局限,设计方法的综合应用环节,只能采取课堂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将自己以前参加过的科研项目作为实例给学生作演示讲解,选用的典型案例是:大型液压机的设计,机器工作情况是:压制频率高,工作压制力大,采用液压驱动方式。首先进行机械结构的功能分析、概念设计、设计方案的对比论证,然后应用三维设计软件如:SolidWorks、Pro-E进行零部件的建模,建立装配结构的实体模型;接着要对虚拟样机进行分析评价,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如:ANSYS对关键零件和主体结构进行载荷数据输入、约束条件设置、建立解算模型,对立柱进行力学分析、横梁进行疲劳强度分析、主体结构进行动态分析、进行模态仿真,观察主体结构的应力、应变分布、振动的频率和振型图等,最后进行结构优化分析计算,获得需要修改的部位和数据,以获得准确的最优解。
通过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应用实例,使学生对机电产品设计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获得大彻大悟的感觉,原来机械设计要考虑这么多的问题,同时又有这么多的设计方法可以解决,对比以前采用传统设计方法的课程设计(主要是指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更能领会到现代设计方法的先进性,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在后来带毕业设计时,教师感到学生有现代设计方法的学习基础,通过后来再深入的学习,毕业设计项目完成得非常好,他们将自己设计的机械结构在电脑里观察,简直就像是做了一件真的机械设备,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悦,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篇7
以“造型美学法则”著称的现代设计理论,不仅可以运用在绘画、雕塑、设计之类的装饰科学中,也可以作用在对园林设计的布局中。现代设计理论为园林设计注入了新思维和新理性,现代设计能成功运用在园林设计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园林设计属于现代设计的一部分。二是现代设计和园林设计师是相互作用的。
1 现代设计理论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时代发展趋势越来越广泛,包含其中的现代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在设计手法、设计形式、还是设计理念等方面。都将传统设计模式焕然一新。设计师通过一系列运动变革探索,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等使现代艺术不管在形式上还是思想上都得到了大解放,在研究设计的竞争规律和分布式环境设计活动中,研究目的之一是提高设计的竞争力。现代设计理论具有强调创造能力开发和充分发挥人员的创造性,以及具有程式性,要求设计人员有步骤和计划的进行设计,与此同时,也把设计对象看成是一个系统,同时考虑系统与外界之间的联系,因此现代设计理论的综合性特点的存在也显得理所当然。
2 园林设计
园林筹划策略可规整于园林设计当中。简要说,就是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地形改造。是运用于种植花草树木,布置园路和迎合建筑等途径进而创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的过程所形成的昵称。园林设计是将生活中最美的自然环境和理性、感性相结合所创造出最和谐的自然状态的结果。假如将园林设计视作一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性质的艺术,那么我们应当赋予其理性主义思想,遵循理性主义思想,才能将园林设计归于自然、归于生活。虽然园林设计是一种与实际生活相融合的设计,但也要将安全环境视为必要内容,实用意义也都应当考虑在其中。实用意义和作用体现了园林设计的功能原则,这些功能原则可为园林设计提供一些朴质。园林设计中对空间进行装饰是一种必要的功能责任(其功能责任不是在于摆鲜花等纯装饰类的),这种功能责任不仅使园林设计产生一种独特的艺术气息,还将园林环境美化为使人感觉舒心的一种艺术品。
3 现代设计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设计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有四点:(1)科技创新的应用。园林技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达到了园林设计的基本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工艺美术的改革,例如,运用ED灯光作为园林建筑外墙的装饰,在园林水景设计中运用放入音乐水幕等传统形式的新表达。这样更容易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2)平面构成的应用,现代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即点、线、面三点构成,这是我们研究形态学或者任何抽象理论的基础。(3)不同的色彩会带给不同的视觉感受,园林设计中通常运用色彩来塑造出视觉艺术,例如:利用黄色系,可以舒展身心;利用绿色系,可以缓解视觉疲劳,不同色彩的搭配可以凸显出不同的效果;与园林设计的效果相呼应,由于高明度的浅色系显得轻快,低明度的深色系显得稳重,而冷色系则是可以突出肃静与安静的环境氛围。因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当适搭配,让人们在视觉感触的情况下,充分满足人们的视觉感触,进而提升园林的视觉效果。(4)传统园林建设更多的是使用木质材料,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设计思维下的园林设计材料则运用高技术材料和低成本材料,这些技术材料的应用与传统的木质材料相比,大都有价格便宜、性能好等特点,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对它们进行合理应用,产生的影响也将会是极好的。
4 现代设计理论对园林设计之间的关系
现代设计在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丰富,明确。而要求设计者对历史、科学和社会的发展达到深刻的理解,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设计理念。此外,虽然艺术设计性高于生活,但是,艺术也是源于生活,我们必须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吸收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用心感受最真诚的人类情感,并将这些灵感与现代设计理念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使现代设计更贴切于生活。设计者设计理念完美结合成果,则是对历史、科学和社会的深刻理解的基础,就是对于最基本生活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也是被设计者们忽视的,在西安市生活中,许多设计者都是借鉴于书中的图纸,或者将国外国内的设计,以及相对比较成功的设计当做自己的设计理念,而完全忽视了现实生活这个丰富的灵感渠道。作为设计者来说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而是将自己收获的知识放入自己的设计当中,并将这些设计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才能使设计更加成熟,有内涵。
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需要运用现代设计理论知识,还需要把传统的设计或是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设计转变为理性观念,并从经济和技术的视角出发,科学性的思考分析现代设计理论与园林之间关系。在园林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吸收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用心感受最真诚的人类情感,并将这些灵感与现代设计理念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现代设计理念原理优势。使园林规划设计中不只是包含艺术特性,还增添了园林设计韵味,达到现代园林设计基本本质内涵。从而,提升园林设计的美感。
5 现代理论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不能忽视的是现代设计理念和园林设计规划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升华的,现代设计理念是一种思想层面的物质,是依附在实际物体上才能得以充分体现的一种思想,而园林设计就是人们肉眼能看见的实际物体,两者在存在的性质上有区别,但也有相互作用相互推进的关系。例如,美国著名建筑师欧姆斯特的著名作品-纽约中央公园的规划设计中,给人的感受有点像是保留一片原始的地貌,基本看不到太多的人工痕迹。中央公园的设计充分的体现了现代设计的理念,同时也添加了对生活的理解等等,是饱含了科学性质的艺术产品。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吸收新的营养和理念,来为思维注入新活力。
园林设计是存在于当下社会环境中,也从属于现代设计的范畴里的一种形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里,现代设计创作手法和审美的标准都符合于时代的气息。虽然园林设计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是现代设计又赋予了他们新思维和新形式,在技术准确和设计理性的前提下,现代设计理念也成为了人们想要了解的焦点之一。富有特色的创作理论使园林设计的内涵别具一格。而作为实用性较强的现代设计,它也有着独特的特点,用来思维概念传递的一种设计形式,能够结合园林自身环境,进而构成一个新的心情,新的视野,极具感性特点的园林效果,并营造出更加完美的意境。由此可见现代设计原理和园林设计是相互依存的。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理论和园林设计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也是更好发展园林设计的途径之一,只有在充分的掌握现代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再结合当前园林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将其更好地融入到设计中去,才能使园林的性能效益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征.园林景观设计[M].气象出版社,2001,7.
[2]邱婷.简析如何运用现代设计理论体现园林艺术[J].大陆视野,2012(7).
[3]胡来宝.孙筱祥园林设计思想及风格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
现代设计理论 篇8
关键词:现代设计理论,园林设计,科学融合
1 从现代设计与园林设计的关系探求融合点
1.1 两者共有基态是生活
现代设计理论是应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创造出性能先进、结构合理的产品, 因此现代设计理论与现代生活生产和现代文明休戚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现代设计理论即是一种对生活意义的感知。对于园林设计, 小至居民区的花坛草坪, 大到闻名遐迩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真正需要的也是来自生活的灵感, 这就是现代设计理论与园林设计不谋而合的地方, 亦是我们寻求的突破口。
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设计是设计者对文化科学和历史的深入精髓的理解和独到见解, 都是基于生活。从古今中外书本到图纸, 从资源共享的互联网到“独家秘笈”, 想从已有的造型语言和设计中寻得设计理念, 而很少返璞归真汲取生活给予的钻石原矿, 可以说, 不懂得生活的设计者很难创造成功的设计, 也是不会被生活接受的。
1.2 园林设计需要现代设计理论支撑
在现代设计中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园林设计用到现代构成的理论和方法是不容置喙的, 现代构成的形式美原则和基本组成要素都能够和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园林设计的基本要素一一对应。园林设计空间不仅仅是情感的实体, 也是社会需求的产物, 使功能设施超越功能本身成为概念, 现代设计的作用是使这种功能设施与概念硬化。同时多元化园艺设计如果是一幢别致大楼的话, 现代设计就是钢筋骨架, 牢牢支撑着大楼屹立不倒。
另一方面, 现代设计多元化有很强的自由度, 一个物质在设计者眼中就有形态万千的变换, 这一点也为园林设计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疆域, 现代设计与园林设计就像是两个集合, 园艺设计就是被包含的小集合, 如果现代设计种类单一, 园艺设计亦不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这个前提一点也不为过。
现代设计理论不能封闭, 要处于永恒的流动之中, 这样方可带动园林设计收益, 这使得园林设计与现代设计理论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会终止。
2 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研究
2.1 研究平面构成理论对园林设计的作用
平面构成是园林造型的根本, 从构成基础的角度看, 平面构成甚至还可以延伸到园林景观设计的平面布置和界面设计中。“美”是由点线面创造出来的, 三者有无穷的变换, 常说的美学法则, 包括比例尺度, 对比平衡等都是长期总结出的形态美的特征和规律。在园艺设计中有亭子、石刻、休憩椅等看作是点, 它们具有一定的位置;长亭、走廊、河岸线则是线的部分, 园林设计中线是个矢向量, 有长度和方向;再者面就如广场、墙面、地表。然而点线面三者内部亦可互相转化, 例如湖面相对于整个园林是个点, 但湖面本身可以称为面。这些源自于人们的想象, 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美化艺术化, 才诞生繁多的设计形式, 点线面的设计需要遵循现代设计理论规律, 不然凌乱无续搅成一团乱麻, 毫无美感可言。
2.2 研究色彩理论对园林设计的作用
色彩细微到生活中的各个元素, 它具有节奏感、距离感、轻重感、质感等, 在色彩缤纷的世界里, 不同肤色的人即便审美有差异, 但对于色彩的理念却是相同的, 在色彩的感知有共同点, 这就铸成了色彩理论的基础。
比如说色彩有冷色调和暖色调之分, 它们在无形之中调控着人们的情绪。暖色轻快活泼可是比较容易使人烦躁, 红色能把园林渲染的喜庆热闹, 黄色能体现出旧时皇室的高贵典雅;冷色趋于平静又多少略微显得沉郁, 在气候炎热的地区被用于园林示人以清凉。因此在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方面需要技巧, 熟练掌握色彩理论并不是把思维囚禁在条条框框之中, 需要不断地实践创新推陈出新。
3 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前景的探讨
经济文化高速发展, 城市的人口大量聚集, 生态危机加剧, 园林设计循着时代前行的脚步改革创新, 现代园林的热议词汇是生态型, 节约型和低维护管理等等, 尤其是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如今, 园林设计就更加离不开现代设计理论的指导, 日后现代设计理论的主要目标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靠拢。
生态园林要可持续发展前提是尊重自然, 可是近来园艺设计中刮起了一阵浮夸风, 各种斥巨资打造的园艺, 过度崇洋风让中国园艺设计失去了本真的个性。90年代各种喷泉石雕席卷全国, 仿造的洋房不伦不类, 追求所谓的异域风情让人咋舌, 园林设计开始把本土特色淡化。
总而言之, 园林设计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给人身心的调和, 需要现代设计理论科学指导, 我们应该肩负起时代予以的重任, 不断实践创新摸索前行, 深入探讨理论研究, 创建一个生态友好型, 可持续发展的园林设计科学理念。
参考文献
现代设计理论 篇9
“现代”一词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与过去断裂而面朝未来的时间向度, 哈贝马斯将其描述为“把自己理解为新旧交替的成果”。一般来说, 在历史时间的意义上, 其断裂是针对中世纪而言的, 而序曲则是以欧洲文艺复兴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为标志;在社会学意义上, 其过程是去魅除魔、理性生成的过程;在政治学意义上, “现代国家”的概念得以建立, 一种技术化的国家机器替代了“天-人”天然一统的秩序法则;在文化意义上, “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意识形态的自我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我们非要从“现代性”概念边界生硬划出一个最重要的概念, 笔者个人以为非“理性”莫属。韦伯将理性视作现代社会组织形式 (无论国家, 还是企业) 的内在根基, 现代社会充斥着这种计划性, 以至于像福柯这样的哲学家带着满满忿恨, 干脆直接称呼这样的理性机器为“监狱群岛”。在现代社会, 包括自然在内的所有客体都完完全全地被人宰制, 成为完完全全的“算术和几何学的冷静对象”, “它以其巨大的物质性不动声色地沉睡在人的面前, 并保有一种钟表般精确的规律在于世。”再也没有什么神神鬼鬼的、不可控制的玄密, 天地间成了理性知识施展的主要场所, 笛卡尔、牛顿、培根……驾驭着工具力量的凡人驱逐了天上的诸神。正是这种叫作“工具理性”的武器披荆斩棘、征服自然、造福人类。而这种工具理性作为一条重要的内线, 贯穿于整个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历史, 成为我们理解、研究现代主义设计的一把关键钥匙。
2 现代主义
一般来说, 现代主义是指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 一方面是时间意义上的定义, 即20世纪初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运动, 范围极其广泛;另一方面也是意识形态上的定义, 它的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都非常典型和鲜明。因此, 又可以这么认为, “现代主义是一次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 其范围极为广泛, 几乎包括了意识形态的所有范畴, 涉及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在每个不同的领域, 它都有特别的内容和观念。
3 现代主义设计
从某种意义来说, 现代主义设计是一种饱含现代性基因的设计思潮与风格史现象。在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不同时期, 诸如“机器美学”“少就是多”“装饰即罪恶”之类的众多理念口号、概念名词闪烁其间, 但笔者个人以为贯穿始终的仍然是这种“工具理性”精神。首先我们来看现代设计的一个旗帜性人物——柯布西耶。他将房间看作是“居住的机器”。类似的设计高度依赖工程师的技术, 而非艺术家的创意。此外, 这种设计与生产过程的集体性创作手法产生于对桥梁、飞机制造以及其他高科技产品在工程学方面“所取得的造诣的敬仰”。柯布西耶认为,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解决法兰西民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面临的急迫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这种科学理性的注入全新地塑造了现代设计的面貌, 一种工程师的方法论开创性地改变了现代设计的内涵, 而机器主义、工程科学都是这种理性的典型外化形式。这种带着典型集合外形的形式普遍受到了逻辑学和经济学原理的支配, 由机械选择这一大“规律”来决定。这种叫作“新精神运动”的思潮也出现于包括荷兰、俄国和德国的种种艺术、设计运动中。这些相关的运动出现了一种共同的趋势——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们的创作方案与原型都开始显示除了他们对抽象艺术和工程学奇迹的欣赏外, 一种具有机器理性面貌的设计风格应运而生。正如设计学者彭尼·斯帕克 (Penny Sparke) 所描述, “这正是欧洲设计历史上‘第一机械时代’的经典写照”, 而这也深刻地影响到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主义设计的继续向前发展。无论是乌尔姆设计学院、布劳恩的产品设计, 还是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科学、客观的理性功能诉求都成为贯穿始终的恒定因子。
在知识和生产标准化的各种条件下, 对于“线性进步、绝对真理和理想社会秩序的理性规划”的信念变得尤为强烈。一个直接的结果便是, 由此产生的现代主义设计在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们手下成为了一种“实证主义的、技术中心论的和理性主义的”经典范式。而这种范式与内在的精神一直绵延到了我们生活的当下, 并且仍然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设计理论方向、实践形态, 包括小到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与实现精微到毫厘的i OS (苹果移动端操作系统) 界面设计和大到流体力学应用成熟的子弹头高铁列车的整体外观设计。今天我们的生活是一个浸透了理性精神的容器, 而现代设计则是一个无处不在的“酿酒师”。
摘要:“现代性 (modernity) ”是一个庞杂且不断生成变化的概念, 现代论文中对其的探讨始终是一个焦点议题。在每个不同的领域, 它都有特别的内容和观念, 因此, 要对“现代主义”下一个确定的定义, 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其概念也必然是庞大又迂回的。这里, 现代主义主要指涉设计领域 (也包括相互渗透交叠的美术、建筑领域) 的相关概念与现象。
关键词:现代主义设计,现代性,设计运动,工具理性
参考文献
[1]汪民安, 陈永国, 张云鹏.现代性基本读本[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108.
[2]汪民安.现代性[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2:2-6, 121-125.
[3]〔美〕大卫·瑞兹曼.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174.
现代设计理论 篇10
产生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景观学最初作为一门研究景观形成、演变和特征的学科, 二战后得以发展, 景观设计不断地从现代艺术的发展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它逐步现成了现代景观设计以景观生态功能、景观社会功能、景观艺术审美功能的这三个方面的价值观。现代景观是多个学科相互交融综合性的学科, 特别是现代艺术对现代景观的影响非常明显。
分形艺术是最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艺术设计门类, 目前较多的是借助于电脑软件在服装、包装、工业产品设计图案等平面设计上。分形艺术在景观设计上的应用目前在国内还较少涉及到, 但在国外最近几年已提出将分形艺术用于景观设计上的概念。
二、分形艺术与分形景观的概念
“分形”一词是由美籍法国数学家曼德勃罗于1975年提出的新概念, 他把分形定义为一个不规则的几何形体, 但是在不同的尺度下看它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结构。不规则性在大自然中普遍存在, 所以分形又可以称之为自然几何学, 它以自然现象为切入点, 反映自然现象的本质。自相似性是分形的主要特点之一, 其特点简单来说就是整体与局部之间存在相似的地方, 就像一颗大树的外轮廓形与一片树叶的外形具有相似的形状一样。分形艺术这种具有严密逻辑的特点最近几年才被应用到各种艺术设计中去, 艺术总是相通的, 景观设计也从艺术这个大家庭中吸收了有意义的营养, 并且进行了积极的实践。
在国内, 把分形思想用于景观设计中的案例很少, 从事分形景观研究还不成体系, 而在现代景观设计中, 设计师已经在无意识中把分形思想应用于景观设计中了, 但是这种无意识是偶然的、自发的、不成体系的, 而在未来景观设计中, 如果能应用分形等现代设计思想到景观设计中去, 无疑是将现代元素与时代的发展结合的很好的方法, 将会给景观方案注入更多新的活力, 创造具有强烈个性的景观艺术空间。
三、分形理论应用在景观设计中的方法
将分形理论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中, 其实就是一种方法论的体现, 理想的现代景观是艺术性、功能性、生态性的完美融合的产物。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应当把其当成一项艺术作品来对待, 然后在艺术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的功能需求和技术要求, 使景观成为一种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产物, 从而达到科学与艺术相互渗透。
(一) 模仿自然环境中的元素
统一性和同一性是宇宙万物具有的特性, 相似性是事物变化的属性。类比也是利用相似、类推进行的信息转移, 这实质上是一种立足于自然基础上的运用分形理论的创造手法, 也是现代景观设计中具有无限潜力的丰富源泉。以自然为原型, 不仅意味着对自然形态的模仿, 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运作规律、形式结构的学习。分形理论源于大自然, 必将应用于大自然, 这也是把分形理论引入现代景观设计的现实性意义。分形景观中可以充分体现重复、节奏、对称和平衡的美学法则, 这些美学法则都可以从自然中模仿。
(二) 景观平面设计中的分形艺术构思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 可以根据实际项目的切实需求, 比如有些景观周围需要俯视或者站在高处观看, 那么在实际方案中就可要充分考虑景观的平面效果, 可以将方案的平面布局当成一副抽象的分形艺术画和立体主义绘画来创作。在分形景观设计中常常会用到“三角”和“方形”的设计主题, 那么就可以用这些主题来进行一定数量的复制和组合成景观方案中的趣味的铺砖、丰富的地形、广场、水景、草坡、树阵、景观盒、花坛、庭院等, 从平面的地面艺术设计到立体的地形改造, 同样都采用一种的设计主题, 这样在景观带给人们的视觉美和形式美形成了统一的美的。
(三) 景观空间设计中的分形设计构思
美国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流动的空间”理论, 他认为建筑空间不是静止的, 而是流动的。根据景观方案的需要, 强化空间的设计意识, 突出轴线和视线的设计, 将空间中的景观设计成不同的景观层次, 逐一递增或递减, 类似于金字塔的堆砌方式或是有序的植物按照不同类型配置的方法, 形成不同的景观外轮廓形, 让人们欣赏景观时对各个景点的印象进行叠加, 从而对景形成一个观整体的印象, 这就是用分形的自相似性的原理, 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对空间的处理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 它直接决定着景观方案设计成败的关键所在, 如果不能把景观空间处理得当, 那么其设计的意义更不必多说了。分形景观设计对空间处理手法要求更为严格, 处理在平面上可以体现出分形设计思想, 那么在空间上的处理上要求与环境的融合, 在平面与竖向设计上达到协调统一, 这就要求在建筑、景观小品设施、植物配置上体现分形艺术的处理。
(四) 分形景观中的小品设计
景观小品是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一般没有内部空间, 体量小巧, 造型别致。园林小品既能美化环境, 丰富园趣, 为游人提供文化休息和公共活动的方便, 又能使游人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良好的教益。分形艺术应用于景观设计中, 使得景观非常具有现代的设计感, 所以在进行景观小品设计时, 应把分形的元素应用到其中, 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现代设计气息。景观小品在园林空间中起着组景的作用, 除具有自身的使用功能外, 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外界的景色组织起来, 在园林空间中形成无形的纽带, 引导人们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 起着导向和组织空间画面的构图作用, 如在设计景墙时不但要考虑其形式更要考虑到功能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把分形的元素应用到景墙设计上, 在景墙上可以做浮雕或是图案, 采用的是与平面构图上相似的分形元素做主题, 形成理论上点、线、面的和谐统一, 相互联系。由于应用分形设计艺术的景观墙具有色彩、质感、肌理、尺度、造型的特点, 加之成功的布置, 其本身就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景。
四、结语
分形理论引入现代景观设计中有着极大的塑造力, 通过多门跨门类学科对景观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 那么分形理论引入现代景观也就有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这一课题的不断摸索, 在今后将形成一些有价值的设计手法和原则, 从而不断丰富景观设计的内涵和不断满足人们对现代景观的社会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彦鹏.陈益阳.略谈后现代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J].学术论坛, 2010.
[2]廖生安.分形景观的艺术魅力——以苏州工业园区创意园B区景观设计为例[J]
[3]周祎铭.分形理论引入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性研究[D].硕士论文, 2008.
现代设计理论 篇11
关键词:现代课程理论 特色化 校本课程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课程改革一直是西方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始终是西方教育理论中的中心论题。目前,我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处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全球化”教育发展的形势下,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拓展教育的国际视野,推进学校的课程发展。如何结合现代课程理论,把握学校自身教育实情进行改革、创新;如何发展学校课程的特色、亮点,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影响力与竞争力,已经是学校发展中不可回避与忽视的问题。
德胜学校是一所以培养“学者、领袖和优秀公民”为愿景的中外文化交融的著名学校,为学生发展而改革创新,形成了“德胜教育特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结合现代课程理论,引入国际教育中的先进元素,实行适合校情的改革,推进学校教育的国际影响与竞争力。
一、现代课程理论对学校特色化校本课程的影响因素
1.现代课程理论流派
由于近年各国家、各地区的课程改革运动极为活跃,相应地,课程理论也不断出新。归纳起来主要有: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造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2.课程目标的依据
把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转化为课程目标,以此来指导整个课程的编制过程,最终使其成为学生的学习经验。确定课程目标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对教育目的或培养目标的简单推衍。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中提出来的课程目标三个来源: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
3.课程实施中“变革”的能力
在校本课程发展和培育阶段,必然产生许多新的课程、新的问题。实施新的课程需要实施者(主要是教师)的行为和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内容安排,以及教学组织形式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实施者既认识到变革的需要,并具有实施变革的能力。
二、基于现代课程理论的课程体系构建
德胜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改革中加强课程改造与重建,形成了具有德胜教育特色的建构型双板块“4+3”全课程体系。让学生既高质量地完成必修的国家课程,又满足于个性化学习和兴趣特长发展的需要,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未来发展、深度发展。
1.以“学生中心课程理论”设计的特长辅助课程
特长辅助课程,是参考新加坡的初级中学实行的课程辅助活动(Co-Curricular Activities, CCA)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而设置的校本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1)有明确的培养目的。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健康活力、公平竞争和团队精神;表演艺术活动培养学生优雅品味以及对多元种族社会丰沛文化和遗传的欣赏力;制服团体活动则通过灌输学生自立、适应力、自律及服务精神来使他们成为良好公民;社团与学会活动把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增强意志、强健体魄、增长智慧、求生体验等多方面内容融入到精心设计的各项活动当中,弥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不足。
(2)半专业化培养模式。每项课程必须提供一个为期30周的计划,活动开展前进行选拔,优先考虑有一定项目基础、相关特长的学生。经过2年的培养具备半专业化的水平,并具有参加相关的专业比赛的能力,使其优秀才华得以发展。由于各项课程专业化性质强,师资力量需要得到有效补充,部分课程由外聘专业教师担任。
2.以“学科结构课程理论”设计的兴趣拓展课程
兴趣拓展课程,由各学科根据学科课程培养目标进行整体规划,是第一板块课程的重要补充部分,也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1)要求各学科进行开发的课程配套并使用,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课程教材。可选用自编教材、选编教材或选用现有优秀教材,或拓宽现有教材。
(2)鼓励“师本化”和“生本化”精品课程建设,即结合教师的教学专长、专业专长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课程;及以“微问题、微研究、微专利”开发建设的课程和活动类课程。
3.以“社会改造课程理论”设计的系列游学课程
系列游学课程,是为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开拓视野,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及活动能力而安排的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活动。
(1)区别一般的春游或秋游活动,游学课程是学校教师及旅游专业人员共同开发的有一定教学范围、有学习目的、有学习进程、有任务及评价反馈的活动课程。课程开发人员提前三个月作准备,经过路线踩点后挖掘各学科相关的学习资源,编制学习手册。
(2)在路线中学习点的设计不仅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还安排知识讲座、与大师“面对面”交流、大学校园体验、探究学习活动、“手拉手”对口学校联谊活动、感恩教育活动、班级团队活动等等。丰富而贴近学生的课程设计,对学生的精神品质、学习意识、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提高。
(3)完善的组织工作为游学课程的开展保驾护航。课程开发人员对活动的路线、学习点进行先期实地考察,消除和规避安全隐患;对每一天、每一个活动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对各学习点的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和取舍。每条线路的安全预案、工作指引、学生活动须知等大量文件的准备,保证每一位课程参与者熟知活动安排,使游学课程顺利开展。
三、通过规范化的实施管理促进特色化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1.精细化过程管理的实施
出台《德胜学校校本课程实施与管理方案》《德胜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及推进方案》《CCA现场报名表及录取流程》逐步完善课程申报、录取与补录程序、微调审批流程、课程实施管理细则等。
2.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
从课程申报、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作品展示四方面对课程进行评价。其中,对“课程实施”方面需要再进一步细化,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
从考勤记录、学习表现、学习成果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采用“学分制”与评语相结合方法进行学生评价。学习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学习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
3.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实施者培训
教师是校本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因素,也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直接的参与者。虽然经验交流、相互听课和讨论能提高教师的理解和认识,但课程实施的理念、规划、方法等需要一定的专业培训。拓宽校本课程开发资源,组织教师学习各国先进教育理念,利用互联网各种课程学习资源,使特色化校本课程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
风水理论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篇12
关键词:风水理论,室内设计,风水美学,应用
一、概述
(一) 风水理论
风水学, 古称堪舆术, 又称地相之术, 核心是寻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其宗旨是在审慎踏勘、了解自然环境的前提下, 对自然有目的地改造, 创造“天时地利人和”, 构建出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环境。古代中国人将风水理论应用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 中国也由此拥有了独树一帜的环境营造体系。
随着时代发展, 现代风水理论也越来越多包含了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知识。风水的“经验性”法则对建筑乃至室内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二) 现代室内设计
现代室内设计, 也称室内环境设计, 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现代室内设计”这一领域极为综合, 涉及建筑学、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结构工程学、建筑物理学、建筑材料学、光学等多种学科, 并且与家具设计、装饰装潢、工艺美术、园艺绿化等密切相关。现代室内设计就是要合理地运用多学科知识, 对物质条件通过现代技术手法加以应用与改造, 为预想的室内工作、生活等营造宜居的室内环境。
(三) 风水学与现代室内设计的联系
开展现代室内设计的目的是达到室内的功能化、风格化、人性化, 在满足使用功能前提下的追求物质的精神化, 即首先是满足使用要求, 合理提高室内环境的物质标准, 在此基础上将物质通过设计与建造, 提高室内空间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质量, 将物质提供转化为精神层面的给予, 使设计者或使用者的精神价值得以体现, 满足更多的精神需求, 即实现风格化与人性化。
无独有偶, 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中对于人居环境极为重视, 英国学者李约瑟 (Joseph Needham) 就曾指出, 中国风水学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分和科学而富有深刻的哲理, 中国传统住宅环境同自然环境完美和谐地有机结合而美不胜收, 皆可据以得到证明。在现代室内设计中, 把握“风水”原则, 借鉴“风水”思想, 常常有助于设计建造出更为人性化的“人居”环境。
二、风水美学与现代室内设计
风水学在实践应用中, 也包含了众多的美学原理,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值得借鉴采用。
(一) 屈曲生动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 曲线的美被充分重视。
在风水学中, “喜回旋、忌直冲”是一条重要准则, 以形态而论, 风水讲究屈曲生动, 只有曲折, 才有生气, 弯曲之妙在于“藏风聚气”。而《黄帝内经》中提到, “气者, 人之根本也”。在现代室内设计中, “曲径通幽”的手法正与此相呼应。“动中生活, 静中思考”, 曲面、曲线的合理利用有助于丰富层次感, 避免刻板、生硬的空间营造, 也有利于私密的空间的打造, 这符合中国人传统中庸温婉的文化思想。也因动静相生, 故能养“气”, 宜于人居。
(二) 端圆体正
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 不在于要素数量, 而在于要素的和谐与统一。
风水学中, 最基础的思想是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考量, 即整体性原则。整体中的每一项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都是为使人居于其中并能和谐相处而共同存在, 风水学从宏观角度出发, 优化结构, 寻求最佳组合。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 “统一”是所追求的美学目标, 这点与风水学所要求的是一致的。在室内的设计中, 其设计“节奏”的展示不是个体, 而是整体, 室内空间的层次和布局, 细节的描述与处理, 各种形状实物的相互渗透以及与环境的和融等均是设计成功与否评判的标准。
(三) 均衡界定
均衡、界定, 在风水美学中, 人们可以感知的时空应该是有限和闭合的, 这要求所呈现的必须是可感知的、是有界定的, 比如在风水选址中, 就要求“前有朝案, 后有靠山, 左右龙砂、虎砂分踞”;比如好的处所应当有山有水, 山水构成平衡的格局等。
这种界定的美学效果就是能够产生一种均衡效果, 人的视觉在均衡的布局中有明确的停歇和滞留, 在审美布局中可以获得满足和愉悦。
一般在现代室内设计中, 有形的墙、实物等已经产生了界定的作用, 而在此基础上寻求设计、装饰上的均衡则需要功力。各种建筑材料、多样的几何构型、不同的色彩等, 在整体中要各司其职、各就其位, 在平衡中求得和谐美。
(四) 谐和有情
作为风水的局中人, 中国古人把自然环境视为一种被同化了的客体存在, 而不是一种异己力量, 这其实是在整体原则下的人与自然和谐与统一的看法, 其中妙处常常伴随着“可意会不可言传”。对环境与客体施以亲切、和谐之情是风水文化存在的必要前提, 也是风水美学的原理之一。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 “谐和有情”并没有具体的条条框框, 而更多是一种热情的设计态度的体现。“有情”的设计师常常能够设计出更有“人气”的作品, 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 各种设计要素被赋予更多“人情味”, 使得作品更具生命力。
三、风水理论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只要有人居住, 住宅就是一个有生命的活体, 室内各个部分就如同人体的各个器官, 有新陈代谢的作用, “气”在其中流动, 居住其中的人从中获得滋养, 按照风水的说法, “气”是核心问题, 一切具体的风水改善都围绕“气”展开, 室内“气”要强弱适中, 这样才最吉利。
古今建筑差异很大, 与传统的建筑造型相比, 当下建筑的造型更是千变万化, 有些甚至超乎想象。但不管建筑造型如何改变, 住所内适应人体气场的和谐原理不变。
(一) 大门布置
门, 是居所进出之地, 也是纳气的地方, 极为重要, 故有“千金大门四两屋”一说。与中国古代对大门的方位、形状、颜色、尺寸等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不同, 现今城市中人们多居住于高楼, 房屋大门在购置时已经确定, 但有些风水问题是可以在房屋购置时或室内设计时注意的, 比如住家的大门不宜正对电梯门, 门不可高低歪斜, 楼梯不宜直冲大门等;进门见灶台或者门路直冲不宜, 有厕所相对或者横梁压顶也视为忌讳等。
风水中“喜回旋, 忌直冲”, 在室内设计时, 大门与客厅应有玄关设置, 使得内外之气有所缓冲, 回旋理顺后得以聚集客厅, 住宅内部也因玄关较为隐蔽, 不易窥视。风水中住宅内部隐蔽, 象征着福气绵延。
对于光线, 风水中认为自然光如太阳、月亮的光均视为吉光, 而反射、折射、散射的光线都是不利的。可以试想, 一旦大门入口处常常有霓虹灯光照射或者玻璃折射带来的光污染, 令屋内光线非常强烈并且刺眼, 就会令人不悦, 长期以往直接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 对于类似问题, 风水中视为“光煞”。这种房屋可在门上贴上反光过滤纸, 以避免强光入宅。
大门上宜贴吉祥字画, 红色门联、吉祥话等都是趋吉避凶的。一为迎喜, 一为镇宅, 现代高楼住宅中, 贴门联、吉祥字画等也比较简单实用。
现代公寓住宅中, 会出现大门对大门的情况, 常有甲家挂镜子或者八卦来辟邪, 乙家挂兽首或者符箓来挡煞, “斗风水”的结果就是彼此不和造成邻家不睦, 这对住户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最好就是门内做玄关或者屏风, 门外贴门联和吉祥字画, 同样可以挡煞, 做到不伤和气。
此外, 大门的颜色也有讲究, 一般而言, 可与住户五行相匹配, 既注意了风水问题, 也不失美感。
(二) 玄关设计
玄关设置时应“敞亮、整洁”。风水学中认为玄关狭小、阴暗、杂乱等均对居住者的运势不利。
《住宅设计规范》中有规定:“房内入口过道不宜小于1.2米”, 1.2米一般在设计中被视为是玄关设置的最下限, 过于逼仄, 不利于通过, 也不利于“气”的通顺。
玄关设置时应当注意光线的充足, 过于阴暗则被视为阴气太重, 照明装置的有效利用则有利于增强“阳气”, 是住家进出都心情愉悦。
玄关宜整洁, 这不光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 也是日常居住时应当注意的。一般住家都会将玄关作为放鞋子、雨伞、挂衣物的地方, 需要保持整洁, 玄关不应放置太多的杂物。值得一提的是风水学中认为鞋子常会粘土, 五行属土, 因此放置不能太高, 放置太高也不利于卫生。
此外, 如前所述, 风水中“喜回旋, 忌直冲”, 玄关不宜和大门成一条线, 风水中认为这样不吉, 事实上玄关与大门一条直线也容易使得室内的隐私性下降, 不利于安全。
在设置玄关时, 如设镜子不宜直对大门, 玄关顶部不宜有横梁, 从人的心理上而言, 这些均会对人产生紧迫压抑的感觉, 在室内设计时应当尽量调整, 比如调整镜子的方位, 横梁可做吊顶加以隐藏等。
(三) 客厅布局
客厅是住宅中公共活动的中心。在室内设计中的主导思想应该是和、福, 客厅整体布局适宜清雅平稳, 具有活力。
一般在住宅中, 客厅与大门后的玄关相连, 处于坐向前方的位置。客厅大多入门即到, 如果要穿越厨房或者卧室才能到达的话, 这样的设计是不可取的, 会导致内外不清, 风水中则认为这样会使家运不兴, 易出差错。事实上居家隐秘功能的减弱的确会让居者不适。
客厅聚财旺气, 风水中要求稳定为上, 因此客厅不宜分割成很多小块, 客厅反而居于通道中间, 人走动频繁就会干扰稳定。
客厅是会客与亲友相聚的地方, 应当营造出和谐、融洽、幸福的味道, 宜使用圆形的装饰物, 用弧线, 圆形属阳, 是动态的象征, 易于表达出温暖、有活力的气氛。
客厅的光线很重要, 明亮的光线能够带来高朋满座、家运兴旺。客厅设计时避免选用太暗的色调, 而适于选择淡雅、温暖的系列, 并尽量避免复杂炫目。
客厅摆设应追求流线型, 沙发、组合柜、屏风等均有讲究, 摆设适宜则可以调整风水, 利于居者。比如沙发摆放时, 其后要有壁, 后面不安镜子, 上面忌横梁, 方向不与大门对冲等;比如组合柜安放时要比例协调, 客厅高则组合柜高, 客厅小则组合柜小, 与沙发放在一起要一高一矮, 一虚一实;比如布面屏风可以遮挡部分光, 可以减缓气流流动, 石面屏风可以改变气流方向, 合适选择屏风有助于调整风水, 旺气等。这些都在风水学中有讲究, 但这些做法也符合一般人的心理感受, 符合美学要求, 产生的结果也利于居者的身心健康。
(四) 卧室布局
卧室是家庭的中枢。卧室设计时应强调宁静、平和, 达到的结果应该是利于休息, 不受干扰, 利于身心安宁健康。
卧室形状应方正, 多角的、有斜边的房间不宜用作卧室, 多角宜形成压迫感, 有斜边易造成错觉, 长期都会造成人的精神负担。
卧室的面积不宜过大, 太大不纳气。北京故宫的养心殿是皇帝的卧室, 面积也不过十余平米, “养气”才是卧室的主要目的。大客厅、小卧室不但在风水学中有印证, 从现代养生学的角度来看也是科学的。
并非所有房间都适于充当卧室, 比如骑楼上不能当卧室, 厕所下忌为卧室, 厨房上不可当卧室, 地下室不能当卧室, 楼梯下不可当卧室, 阳台加盖部分不可当卧室等, 这些禁忌在风水中都有明确说法, 而实际上这些都是在充分考虑了人的感受的基础上得出的经验。比如骑楼下人来人往, 卧室在此则睡不安宁;厕所之下污秽潮湿, 不宜人居;厨房之上当则空气中多油烟、多燥热;地下室潮湿、空气不畅、光线不足等, 这些经验在室内设计时都是需要充分考虑的。
在卧室中, 床是主要物品, “新、奇、特”的床造型固然视觉美观, 但在风水学中还是以长方形为佳。床摆设时, 床头要进靠墙壁或者实物, 风水上寓意为有“靠山”, 按照心理学上来讲, “床有所靠”更多的是能让人产生安全感, 易于安宁, 利于身心。
在室内设计时, 卧室床位置上方应避免有大吊扇或者吊灯存在, 一方面会比较危险, 另一方面会对人造成压迫感, 造成不安。另外, 卧室中天花板色彩斑斓或者造型奇特都不利于人心的安定, 适宜的应当是造型简单, 色彩温暖、柔和。
在床位设置时, 还有很多需要考虑的, 比如卧床忌压梁, 楼梯下不安床, 卧床不背门, 床头忌紧贴窗口, 忌直冲门口, 床后忌有隙, 忌后靠神位等等。细细分析, 其实都是与生态学、心理学、建筑环境学、人体生命信息学、人体工程学等学科知识相契合的。
四、结语
风水学对现代室内设计而言, 有很多参考价值, 其大量的规范和理论都是建立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 总结的经验有其内在的合理性。风水中提出的各种禁忌, 不是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制约, 相反是一种指引。从根本上而言, 室内设计追求的应当是“以人为本、追求和谐”。任由设计思想的天马行空, 一味追求个性、追求独特、追求美观, 而忽略了对人的心理、生理的充分考虑, 忽视传统有益的经验, 这样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因此, 设计师应当不断提高文化修养, 将风水学为我所用, 在其基础上遵循设计原则与理念, 才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 (第二版) [M].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08.
[2]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M].伦敦:剑桥大学出版社, 1971.
[3]于希贤.现代住宅风水[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0.07.
[4]檀明山.家居风水100忌[M].北京:北京团结出版社, 2005.1.
[5]王利新.浅谈商住楼自然通风与采光关键设计[J].经营与管理者, 2011 (03) :388.
【现代设计理论】推荐阅读: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试卷09-13
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论文11-11
现代设计发展05-20
现代设计方法07-13
现代版式设计07-31
现代陶瓷设计09-25
现代电子设计10-05
西方现代设计10-13
现代设计语境10-29
中国现代设计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