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设计

2024-05-31

现代化设计(精选12篇)

现代化设计 篇1

现代设计的涵盖面非常之广,但是万事万物总是有迹可循。谈到设计,不得不提到审美。但也有必要将设计和审美分而述之。因为,设计与艺术原本的渊源关系,使它本身获得了理论研究价值及自身内涵。

一、设计美学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设计美学对现代设计本质和审美规律的研究不仅是为了有助于实现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而是为了实现一个更美的设计[1]。

(一)设计美学与设计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对美的追求是高层次精神需要和高质量生活的表现。美的设计是凌驾于功能之上的精神愉悦。设计美学可以提高设计师的审美修养及设计水平,同时也推动现代设计运动的不断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设计并不局限于经验的累积。 只有人们站在审美的角度对设计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认识,设计才具有其存在价值。设计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它的外在表现也充分体现了设计师对于审美的理解与表达。美学属于哲学范畴,哲学是文化的内在支撑。 内在的成长,促进外部的发展;而外部的飞跃, 也更加促使了内部的文化滋生。因此,两者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在动力,是相辅相成、互生互长的关系。

(二)设计美学成为现在设计的重要根基

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涉及了社会的诸多方面。然而,任何设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出现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则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优秀的设计师总有一套完整的审美理论体系,所以密斯的建筑设计具有强烈的个人特征。他的名言是:少即是多。这个原则奠定了他的设计方式和形态。

(三)设计美学成为现代设计的指向标

设计美学以研究设计的本质和审美规律为目标。当掌握了审美发展的规律之后,就会清晰地对未来设计走向作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从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可以探讨出未来观念的演变过程,同样的道理,审美的规律决定了未来设计的走向与发展。

二、设计美学的构成要素与现代设计

(一)材料要素

无论是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广场景观设计、工业造型设计还是日常生活用品艺术设计, 首先必须思考所用的表现材料和内部材料。如果设计作品是一个完整的“人”,那么设计师就是赋予这个“人”灵魂的开拓者。

(二)结构之美

结构的表现方式千差万别,造成这种原因的因素有很多,时代的变迁,人们审美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少即是多”成为了现代设计的“玉律”。这个“玉律”在过去要想得到完善和发展, 需要设计师冥思苦想甚至绞尽脑汁,但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依靠新的科技,设计师可以省去很多纷繁复杂的试验。

(三)无处不在的形式美

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在现代设计中,很多设计作品都是用形式说话,仿佛形式是设计作品的开场白,可以生动具体地表达作品的内涵。需要强调的是,从材料和结构出发设计出的产品未必不美;而从形式入手设计的产品如果背离了技术工艺的合理性,就不可能有美的感觉。

(四)功能之美

设计高于生活,却应当适用于生活。如果设计产品脱离了生活的轨道,变得不具任何功能性, 也就失去了本身存在的价值。所以功能美成为了设计美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通过实践和探索, 我们可以得知形式来自功能;形式服从功能;形式表现功能。我们应当拓宽对功能的认识领域, 将使用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统称为功能。 只有“形式依附功能”和“形式表现功能”,才有了理论的宽容度,因而真正成为全面的科学的设计原则。

三、设计美学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设计艺术家力图把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 艺术美和功能融为一体,设计出审美与功能兼具的艺术作品。现代设计虽然为人类的行为活动, 但它离不开设计美学的理论支持,设计美学不但可以作为现代设计的标尺,同时也成为现代设计的灵魂。只有符合了现代美学的审美认识,才能真正设计出功能、审美与内涵相结合的作品。

四、结语

现代设计是美学原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它将繁琐的美学知识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对于设计品来说,实用与审美同样重要,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需要审美与功能完美结合的产品。因此,设计美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空乏的理论知识,同时它确实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审美向导。

现代化设计 篇2

新农村规划设计,应以村民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为核心目标,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农村生态及人文环境等多角度综合思考和入手,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在近几年村庄建设规划的实践中,可归纳出村庄建设规划的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村庄的现状挖掘不到位;村庄规划千篇一律,没有自身的特色;村庄规划的成果只是“墙上挂挂”,失去对村庄建设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村庄规划设计时,应立足村庄的资源条件和已具备的发展优势,坚持以促进产业特色形成和经济发展、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延续乡村人文特色,促进村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特色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完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打造村庄特色构建基础平台。

一、新农村文化生态的延续

农民居民之间的生活模式还是以血缘联系为主,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这种模式将渐渐淡化。但对于以农村回迁居民为主的住区,这种模式还很明显,另外农村是城市与自然结合较为紧密的部分。自然化程度要求更高,要求居住的氛围更加自然,是一种小尺度的空间感受。

中国传统居住是以院落为核心的,院落表现出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传统围合是全围合。这与旧时对安全的需要相符合。现代的生活模式是开放的,生长的。因此在住区规划中,可以考虑在底层设置一些开敞性院落空间作为内外空间过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居民有自己种植的需要,院落中可建小型休闲设施,如凉亭、露天棋桌(供多人座位)。组团空间中,道路边上的小场地也是居民所喜爱的,中心绿地以实用为主。

二、促进产业形成和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必须通过科学规划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坚持从区域范围着手,分析村庄产业发展的前景,协调好村庄自身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从提供新的经济功能和就业机会、确保农民增收和受益、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就业出发,对村庄的产业发展项目逐一进行落实,加强了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指导,适当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强化产业发展配套设施的规划。同时,在住宅设计中,认真考虑农村家庭产业的特点及发展的空间需求,适当增加住宅的面积,设置相对独立的具有庭院生产功能的产业用房,以适应家庭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以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保持村镇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实现村镇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充分尊重村庄的自然生态环境,力求与自然界和谐共生,在生态和谐中求发展。①集约利用土地。从区域角度认真分析村庄的土地价值,本着不同地段土地赋予不同使用功能的原则,保证土地的集约利用,使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通过迁村并点,将原有的村民小组,布置为1个或2个主要的居住组团,适当控制其容积率、建筑密度及日照间距系数等规划技术指标,提高居住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对于节约的土地,按产业发展的需求,适当集中产业园区。通过这些措施,调整土地利用功能,做到地尽其用,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的价值。②注重资源节约。利用养殖业的发展,继续推广使用沼气。既避免山林砍伐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解决了清洁能源问题;又有效地处理了养猪所带来的环境卫生问题。从地方实际出发,在规划中落实环保措施,注重新技术的科学利用,重点加强对居民点、养殖基地的废水、污水控制。村民住户改厨、改厕、改栏、改浴率要求达到100%。立足于省水、省电、省燃料,降低农民生活成本支出。将主要居室置于南向,满足住宅的日照要求:采用明厨明厕;推广应用沼气、太阳能热水及雨水收集系统等。整治、利用并适当扩建已经形成的人工山塘,在进行水产养殖的同时使它成为可供观赏、垂钓的公共休闲水面。保持水面洁净,改善沟渠亲水环境,保护原生植被。人工护坡和场地铺装,采用本地片石,形式简洁,利于排水和减少水土流失。③保持环境友好。按照村庄规划方案,结合村庄地貌及建筑特点,本着少花钱、求实效的原则,新建的集中居住组团引导村民按照规划提供的户型设计建房,并进行庭院绿化,要求观赏树木与花草有机地形成立体结构。少数分散住户则因地制宜,按休闲农庄的设计要求,通过粉刷(如以白色为主)等方式对建筑进行适当的整饰,形成统一协调的村容村貌。村庄出入口、村民集中活动场所建设村庄小游园。充分利用不宜建设的废弃场地和空闲地建设小绿地,同时结合道路边沟布置绿化带,绿化品种选择体现村庄特色、适宜当地生长的经济林木或常绿植物,比如柘岱口乡的尹家村老人公园。与此同时,大力倡导植树和果树种植,让村庄在美化、绿化的同时,凸显环境特色。

四、延续乡村人文特色

在农村规划中,如何保护和延续村落传统、协调好现代生活与传统伦理之间的关系就显得意义重大。

村落是社会文化的最基层单元,在村庄规划中,注重延续村落原有的建筑形态、空间构成、院落布局等建筑文化特色,协调好与旧村的关系,使新村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和功能设计与旧村能有机衔接,实现新旧村落脉络的延续和空间形态的自然生长。迁村并点时,注意在挖掘出自然形成的村镇秩序安定、人情较浓的社会伦理观念特征的基础上,体现原有村镇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继续发扬重视教育的传统,规划建设好幼儿园、小学及村图书室、文体活动场所,满足村民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需要。在住宅墙面及休闲广场、文化长廊等地方,配以鼓励形成良好乡风民俗的宣传画,利用传唱村歌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彰显村庄的文化特色。

对于现代农村的规划建设,因其自然资源、地理条件、人文环境等的差异,应进行分类指导,做到村村有特色、有品位,避免求新求洋、千村一面。通过对村庄进行的建设规划设计实践,要打造村庄特色,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1、立足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贯彻村民是使用者、受益者的思想,以促进农村发展和改善村民生活为核心目标。

2、促进产业特色形成和经济发展、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延续乡村人文特色为原则,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人文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3、注重合理配置产业发展空间和配套设施的共建共享;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并通过节能等新技术的利用,降低村民生活成本的支出;注重总体布局体现农村的生活特点、方便村民开展生产活动,并设计符合村民生活习惯和村民家庭生产的需求的农宅,延续地域乡土文化等,是打造村庄特色的基本手段。

参考文献:

[1]郑有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政策突破[J].教学与研究,2006(1):18—25。

[2]罗莹.“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J]求实,2006(1):86—88。

[3] 郝继明.建设新农村的内涵、动力及阻力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6(2):43.47.[4]刘刚,雷俊忠,赵世勇.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四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初探[J].农村经济,2006(7):10—12.来源:中研智业集团

现代化公共卫生间设计探讨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我国城市的公共卫生间设计也越来越人性化,对于公共设施基础建设越来越重视,在公共修养和环境意识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丰富了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现代化公共卫生间建设应注意的因素

现代化的公共卫生间的设计,在除了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要应该考虑三方面因素:首先公厕要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也就是要有入厕设施,以及基础配套设备,如洗手池,烘手机,卫生纸等配套物质的提供;其次公厕的建设要体现人文关怀,在设计上要考虑以使用者的根本需求为设计出发点;第三公厕要在满足上述需求的同时,尽量作到节能环保,倡导绿色设计。在上述三方面因素中,满足生理需要是不言而喻的,而人性化的设计和节能环保材质的选择,正是我们目前公厕建设所缺少的。

1.公共卫生间基本的功能性

现代公共卫生间的设计越来越能体现人们的生活质量,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人待在卫生间的时间比以前更长了,原来的急匆匆变为现在的慢悠悠,有人习惯在如厕时候看看杂志,读读报纸,翻看一些书籍打消时间;有的人打開手机查看新闻,或是聊聊电话;还有一部分人会在公共卫生间里听音乐,用手机看电影;也有人将公共卫生间看做是完全私密的空间,不想受到其他人打扰。所以,公共卫生间的面积规划从几平方米发展到几十平方米。在设计风格上也越来越讲究与整体建筑的统一,既要通风明亮,又要具有一定私密性,在整体建筑内既不哗众取宠,也在人们又需要的时候,指示清晰好找。在这个空间中做好影壁隔断设计,这样的设计是一种文明,更注重个人的隐私性。每个便池都是一个独立的单间,应考虑墙壁上要有挂钩设计,另外设置一个可以放下来的面板,方便人们特别是女士的包包放置。

2.公共卫生间的设计

这个空间的设计特别要注重人性化设计,也就是说,在已有公共卫生空间的设计中,要把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与舒适度放着设计的首位,如各项设施是否齐备,是否具备冲水设施、卫生纸、洗手设施、挂钩以及是否有休息室等;设施是否易于使用,包括设备是否清洁卫生,是否适合残疾人使用以及环境是否舒适、整洁、优美、空气是否清新等诸多方面。

(1)前室空间布置。公共卫生间要做到干爽、卫生、无杂味,要满足这些基本要求,采取有效的相应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在现代的公共卫生间设计规范里,都要求公共卫生间不能缺少前室空间布置,常见的设计方案是把公共卫生间的整体空间部分一分为四,为男女厕所各配一个前室。设置前室的基本因素,一是为了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二是防止气味流传影响空间舒适度。

(2)公共卫生间的标识设计。人们来到一个新的空间区域,对于周围设施建设并不熟悉,导致人们在新的环境中找不到公共卫生间的位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公共卫生间的标识指向不明确,人们不知道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位置在哪里。由此可见,公共卫生间的标识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中,公共卫生间的标志设计要求按照规范设计,另外还有其他的附属指示标识的设计也很重要。比如,残疾人专用厕位、母婴专用厕位都应该给与清晰的标出。如果在清理卫生或者设备维护阶段,应能明确贴出告语告知使用者。

(3)公共卫生间的服务标识设计。公共卫生间服务标识包括在洗手间位置设有“非饮用水”的标牌,在卫生间内部标注“使用后请冲水”,“保持室内卫生”,在清理完毕的地板上,树立一个标牌“小心地滑” 等。这样做可以对使用者进行环境卫生方面的提醒,也可以做到保持卫生从每个人做起。

公共卫生间的未来发展趋势

城市公共卫生间是收集、贮存和初步处理城市粪便的主要场所和设施,对于维护城市环境卫生、保障市民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粪便不但是蚊蝇及各种致病微生物的孽生处,还是城市卫生环境的污染源和传染病的污染媒介,公共卫生间的清洁度对保证整个城市公共卫生起到很大的作用。随着人类的人性化特点突出,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提升,现代公共卫生间除具备方便、干净、环保、美观等特点外,兼有卫生整理、休息以及个性、消费、等多功能。公厕建设管理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空间布置合理性、建筑设计风格统一、选用材质环保绿色节能、服务以人为本、内部设施多样性、服务质量精品化等方面。

结语

公共卫生间是一个开放的、服务大众的开敞式使用空间,要服务于人民的基本要求,满足使用者的生理要求和审美需要。公共卫生间的环境与文化设计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同时,要考虑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基础,在其空间布置的合理性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化设计风格,注重空间卫生,清洁。现代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厕所形式,仅仅满足人们内急的要求,他不是传统观念中的解决人们生理需要的场所,随之而来的是更加体贴,更为个性的环境空间。从人的审美水平和人的基本要求出发,人们绝不仅是为了简单的达到基础设施功能的要求,更要在感官、视觉冲击和实际体验中达到高层次的享受,要有更私密的空间体验,更个性化的空间设计,更绿色环保的材质应用,以及更舒适通透的环境。一个好的设计师,要运用自己所学,结合环境特点,营造出好的空间设计,把公共卫生间的空间设计做到更好更完善,为人们的生活添加更多新的亮点。

现代化设计 篇4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 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近百年来, 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究其原因, 可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1 现代科技冲击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 生活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电脑、手机、电视等现代工具的普及, 使人们发现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于是传统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逐渐减少。当人们在无意识地遗忘传统文化的时候, 在对下一代的传承上出现了大量的问题。由于上一代对他们在传统文化方面教育的缺失, 在孩子们看来, 现代科技才是主宰世界并该传承的, 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寥寥无几。

1.2 别国文化的侵入与攻击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随之涌入了大量的外来文化。中国人开始发现外国文化的不同性与进步性。思想进步的年轻人开始了解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论。逐渐地, 外国文化开始在中国普及开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加入WTO更加促进了这一现象, 外来文化在中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随之而来的, 是人们对本身传统文化的怀疑和对外来文化的崇拜。

其次是中国文化的起源正遭到别国文化的攻击。其中韩国表现尤为突出, 例如一开始“江陵端午申遗”, 到后来公然宣称孔子是韩国人、道教起源于韩国、韩国是印刷术起源等等。这些攻击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被误导认为这些属于别国,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冲击。

2 如何挽救传统文化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强烈冲击下, 中华民族积淀了千年的传统文化逐渐被世人所冷淡,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大同化的文化世界里独树一帜呢?

要想将中国博大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早年有不少国学大家提出可以将道德经、繁体字、孙子兵法等民族精髓编入小学课本, 让我们的后代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现在对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外国的民族学家研究的反而比我们更深入, 我们应该要采取相应措施避免这类尴尬情形的出现。

数十年的改革开放证明了闭关锁国是误国误民之举, 传统文化也一样, 虽然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 但它只有在不断的精简与发展中才会永久流传下去。所以我们应该勇于将其推向全世界, 让世人一起了解我们的文化, 发展我们的文化, 流传我们的文化, 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服务于世界。

将我们的传统文化结合于其他领域中, 相互辅助发展的方式在今天来说无疑也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法。时代在发展, 我们不能要求将其与传统文化相匹配, 但我们可以寻找突破口, 将它们合理的结合在一起, 各自作用, 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事物的作用与反作用中去除糟粕, 留存精华, 从而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 传统竹竿舞的现代化设计方法探索

中国文化历久弥新, 千年传承, 竹竿舞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闪熠在渊源流淌的文明长河中。

传统竹竿舞, 又称竹杠舞, 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 变化多样。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 跳舞者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 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 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纵观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态度, 面对传统文化日益匮乏的社会现状, 为我们敲起了保护传统文化的警钟, 向我们摆出了肩起民族文化传承的重担。因而, 以传统竹竿舞为契机, 想要呼吁人们保护传统文化, 引起人们对名族特色文化的注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历史在发展, 生活在改变, 传统不应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继承和延续上, 而是要结合现实, 生活现状, 给传统注入新的活力, 才能保证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让传统在传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弘扬, 在弘扬中走向永恒。所以, 我们把竹竿舞作为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契机, 结合现代设计理念, 紧合现代人生活方式, 进行现代化设计方法的探索。

3.1 突破传统竹竿舞推广局限性的探索

传统竹竿舞虽然保持了最原始形物状态, 是文化面貌最好的呈现方式, 但也正由于这些因素造成了它推广流行的制约性, 使它在流行地域, 使用场合, 操作人员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这也是它不能走出特色区域, 为更多人所熟知的重要原因之一。考虑到现代人对简约时尚生活的追求, 对健康高效方式的注重, 结合现代人的思想观念, 改变竹竿舞冗杂庞大的操作器具, 纷繁复杂的操作方式, 大规模的占地面积等问题, 采用简便可折叠, 自行拼装的方式, 易于存放和取用, 突破限定地域的这一局限性。

3.2 形式探索

传统竹竿舞, 选用的器材多为简单易取的竹竿, 需要六到八人操作才能实现活动, 是比较大规模的活动。不仅占地面积达, 需要人员多, 而且由于人员的操作的个人因素导致节奏的过快或是难于把握, 可能会初学者会造成一些意外伤害等。考虑到现在人们对于高效简单生活的追求, 对于“竹不出户”的设计为手摇式[1], 不仅可以一人操作, 而且很好地保证了每根柱子的转动频率与速度, 将对人产生危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我们应该认识到,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机械照搬, 时代是发展的, 不能与现实紧密接轨适应现代的变化, 即使在优秀的传统会因为不能适应现代的特点以及现代的文化特征而终将被淘汰。我们要有所取舍, 扬长避短, 留其精华, 改其不合, 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良好的契机点, 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内涵, 为现代文化导入传统精髓, 只有再次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的内涵, 使二者紧密高效的融合在一起, 才能保证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 生生不息, 绵延不尽。

4 设计原理及市场分析

4.1 研发产品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快速的现代化、国际化, 很多传统的文化正以指数级的速度淡出我们的视野, 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 投入了很多资金来挽救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 但收效甚微, 因而亟待创造一种有效的, 有生命力的模式, 来保留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

因此, 创造一种融合娱乐和健身, 并适合室内环境使用, 同时可促进家庭成员间交流, 又可弘扬传统文化, 使传统文化现代化、生活化、商品化的产品显得极为重要。

4.2 产品材料分析

“竹不出户”主要材料运用了竹子, 目前在国内市场中, 竹子的品种类型还比较少, 在娱乐健身方面就更加缺乏了。

木质材料的不足和局限性正随着各产业的发展而日益显现。与木材相比, 竹子的成材率比树木高很多, 成材周期短, 并且韧性好, 易于成型, 自身带有抗菌性, 使用无污染, 应用范围也比木材更广泛, 价格还要比木材低廉得多。

4.3 产品自身结构及工作原理展示

本款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 每个模块都可以自由组装拆卸, 从外边框到内部横竖杆每处都可自由拆分, 进行自由组装, 可根据需要自主调节运动难易程度。为了便于收纳该装置, 用户也可在每次活动之后按包装指示图将其拆卸装包, 避免器材占用过多空间而造成浪费, 可玩性强, 极具趣味化, 又安全可靠。

4.4 项目优势及发展前景

此项目是针对竹文化 (竹竿舞文化) 和现代人们的的娱乐健身产品的研究。希望创造一款既可娱乐又可健身, 还可使传统竹竿舞文化现代化、生活化、商品化。从而提高现代人的生活趣味性和健康生活理念, 并传播竹文化、发展低碳经济, 倡导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

近年来, 在全球原木资源紧缺和“低碳环保之风”盛行的大背景下, 竹制品逐渐凸显出其优势, 同时竹制品市场也开始不断升温。中国在竹利用方面无论从生产品种规模和产品均居世界之首, 产品远销国外。

目前我国竹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企业创新及新技术、新品开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竹产品应用十分广泛。我国的竹材产业以每年3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 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林业行业发展的亮点, 2010年产值达821亿元。

5 总结

对于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 借用美国文化社会学家E·希尔斯的话很能说明问题。他说:“即使我们承认, 每一代人都要修改前辈传递下来的信仰和行为范例, 我们还必然会发现, 大量的信仰过去被拥护, 现在仍然被拥护, 许多行为范例过去被奉行, 现在仍然被奉行, 而且, 这些信仰和模式与近期出现的范型相互并存。”[2]这短短的一句话包含了四层意思:一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已发生“错位”, 传统文化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生活;二是传统文化有很大的稳定性, 因而现代生活中仍存在着传统文化的某些因素;三是尽管现代生活仍继承着传统文化的某些内容, 但这种继承不是一成不变的拷贝, 而是有所修改的被接受并发展;四是现代生活在创造着新的文化。用错位—继承—发展—丰富的辩证关系来表述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再合适不过。我们必须认识到, 对传统的传承是要有所取舍, 扬长避短, 留其精华, 改其不合, 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良好的契机点, 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内涵, 为现代文化导入传统精髓, 只有再次赋予传统文化新时代的内涵, 使二者紧密高效的融合在一起, 才能保证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 生生不息, 绵延不尽。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思想的萌发, 传统的民族文化正在逐渐被人们淡化, 当人们在无意识地遗忘传统文化的时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但不可否认, 历史在发展, 生活在改变, 传统不应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继承和延续上, 而是要结合现实, 生活现状, 给传统注入新的活力, 才能保证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让传统在传承中发展, 在发展中弘扬, 在弘扬中走向永恒。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将要探索一种新方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水平等.体育指导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2.

现代化设计 篇5

推荐阅读: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公园,和谐公园的规划设计符合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以地方文化为背景,以全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表现形式,为新乡市民营造了一座融人文景观与天然雅趣为一体,纳地域特色和城市精神于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各地涌现出大量的城市公园、游园以及广场等各类园林景观绿地,其规模和性质各异,设计质量或良莠不齐,或缺乏特色。以新乡市和谐公园的规划设计为例,论述了兴建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必要性以及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以为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和谐公园;规划设计;特色;原则;河南新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城市化的普及,全国各地加速发展城市基础建设。公园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开放空间,是市民健康所必须的生态基础设施。公园不仅具有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同时又以其独特的城市文化折射出城市形象和公园形象,吸引着周边地区的人们前来观光、游览、娱乐,因而还具有城市名片的功能。可以说,一座富含特色的城市公园,如上海的世博公园、洛阳的洛浦公园、开封的龙亭公园等,其本身就是这座城市的旅游性标志。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休闲空间,改善了居住环境质量。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公园,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魅力尤为重要[1],这也是适应时代需要的一种发展方式。

1建设城市公园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乡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乡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打造“中原城市群强市”的总体发展目标,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框架迅速拉大。已经初具规模的城东新区是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居住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功能新区,承担着集聚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并带动整个市区发展的功能。因此,新乡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新的中心区域建设一座开放式的大型综合公园。

1.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乡市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文化有了明显的进步。虽然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均相继创建成功,但是在城市规模和环境建设方面与周边同类城市相比仍然相对滞后。无论是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看,还是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方面看,建设一座位于行政文化中心区域的城市综合公园都是完全必要的。和谐公园的规划建设标志着新乡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将跨上一个新台阶,有助于树立新乡市良好的风貌与形象。

1.2是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框架不断加大,新增人口大量涌入,新乡市目前的休闲场所从数量、规模、档次上来看已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位于城东新区的和谐公园的规划建设,将会极大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不仅给市民营造了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去处,而且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生存避难空间。

1.3是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带动周边项目开发建设的需要

通过改造已经废弃的砖瓦窑场和垃圾填埋场,不但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效果,而且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从而带动了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提升的和谐共融的良好局面。

2城市公园的功能及类型

公园一般是指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出资建设经营,供公众游玩、观赏、娱乐的公共园林景观绿地。有着改善城市生态、防灾避难等作用。我国城市公园一般分为综合公园(市、区、居住区3级)、专类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公园等)、花园(专类花园等)3种类型。

此外,还有1种较为特殊的带状公园,是指沿城市道路、城墙、河岸等设置有一定游憩设施、公用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带状绿地。

3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城市公园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公园的性质、规模、标准、功能布局及其与周边用地乃至整个城市体系的空间组织、功能衔接和交通联系等。城市公园规划设计除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2]。

3.1以人为本

2004年,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由此成为新的城市理想。其本质意义,在于确立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表达了人们要把城市从经济舞台变成生活乐园的期盼。“以人为本”的城市就是宜居城市。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理想,建设宜居城市,是中华民族文明历程中的又一次巨大进步。带给我们的将是一次新的“城市革命”,而新的规划建设理念、管理方式、城市形态都将发生深刻而显著的变化,城市也将在未来进入到更高境界。

(1)和谐公园为开放式设计,规划面积11.9万m2转自:http://,其中绿地面积7.8万m2,水体面积1.2万m2,硬化面积2.9万m2。作为城市的绿肺,绿地和水体面积超过了总面积的70%,充分展现着舒适宜人的环境氛围。

(2)自然起伏的地形塑造、蜿蜒荡漾的环抱水系、错落有致的植物搭配,再现了大自然的原生态气息,令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3)贯通全园的沥青砼环形主路、曲径通幽的透水砖小路、朴实无华的天然山石铺装、以及看似随意的草间汀步,顺畅地组织着游人的交通流线。

(4)布局合理的坐凳、路牌、娱乐设施、健身器材,以及新颖别致的公厕、凉亭、亲水驳岸、情景雕塑,也都时时处处体现着为“人”服务的宗旨。

3.2地方特色

城市公园不仅是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载体和表征,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即社会特色和自然特色[3]。

(1)城市公园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突出其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等。城市公园建设应继承城市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这样才能增强公园的凝聚力和城市的吸引力。和谐公园的规划设计非常注重对新乡市历史文化素材的挖掘,结合公园具体的地形特点进行合理布局。如祥云广场两侧弧形排列的8座花岗岩浮雕,反映的是新乡市所辖8个县(市)代表性历史人物或事件;雕塑广场四周8座景观灯柱的青石基座,刻画的是新乡市八处著名旅游景点。

(2)城市公园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公园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谐公园的规划设计利用现代的艺术手法,充分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努力打造地方自然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市公园。如80%以上的植物选择乡土树种;园内多处采用当地太行山特有的青石和红砂岩或铺路或立景,尤其是入口处矗立的长约6m的整块红砂岩点题景石,上刻著名书法家侯德昌先生遒劲有力的“和谐”二字,更显出一种浑厚与大气。

3.3突出主题

城市公园无论规模如何,首先应有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主题,其后围绕着公园的主要功能,以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综合考虑公园的整体布局。这样的规划设计就会有轨可循,才能实现城市公园在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多层次活动需要的三大功能。

(1)新乡市和谐公园以“自然生态,和谐共融”为规划主题,秉承“构建城市自然美景,承载百姓和谐生活”的设计理念,通过广场、喷泉、雕塑、小品以及水系景观等园林要素,形成了“园内有山、山上有林、林下有水、水中有鱼”的和谐景观。如惹人怜爱的童趣小品、催人奋进的原阳鼓舞、亲水设计的自然驳岸、寓意深刻的主题雕塑,巧妙地塑造了一座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的开放式生态空间。

(2)凝聚整个公园灵气的环抱水系以“瀑、涧、溪、湖”等形式,自西北流向东南,由最低处经过净化处理后重新输送回水源处,在给游人带来不同观赏感受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的生态循环。

(3)高高耸立在全园最高峰上的主雕塑,是4只和平鸽与新乡市市花——石榴花的抽象造型,寓意着新乡市“厚善、崇文、敬业、图强”的城市精神,展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坐落在公园东南角下沉式广场的副雕塑,是由刻有体现仰韶文化发展繁荣的回形文字与多种字体的“和”字巧妙组合而成,表现了新乡市源远流长的人文脉络。特别是位于中轴线上采用古代竹

简形式雕刻的《新乡赋》,则完美诠释了出自《左传》的“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所表达的千百年来国人对和谐社会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3.4协调发展

城市公园在城市中应具有多样的价值体系,如生态价值、环境保护价值、保健休养价值、游览价值、文化娱乐价值、美学价值、社会公益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无论在社会文化、经济、环境、防灾避险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公园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公园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多种价值体系协调发展的思想[4]。

(1)城市公园是城市中2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之一,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城市中人与环境互相协调的标志,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对于这种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应予以优先的开发权。

(2)城市公园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衔接等方方面面。在进行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

4结语

“现代”设计师规划现代企业 篇6

与展览的邂逅

八十年代初,在上海广告公司如鱼得水的张定国,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参加了公司为意大利米兰、日本松下、夏普等国外公司来华巡回展示活动,这个活动使他隐约感觉到展览展示是一片更广阔的天空。自此,他开始有意识地参观当时在国内刚刚兴起的展览会,逐步对展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发现,在这些展示活动中,不仅可以展示美,而产品和信息的交流更是异常丰富。

两年后上海广告公司为上海外贸系统举办了第一届上海商品交易会(上海小交会)并开始组织上海企业出国参加展会。此时,张定国第一次将自己的职业从广告范畴转向展览,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搏击展览,初战告捷

1993年,对展览业已有初步设想的张定国受命于危难之中——在公司异常艰苦的情况下,出任上海广告公司新组建成立的上海现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常务副经理,挑起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重担。尽管如此,公司成立当年,张定国就看准了当时在国内刚起步的广告业,在中国率先推出了“上海国际广告印刷展览会”,这极具潜力的产业没有让张定国失望,当年就产生了利润。随后他还创立了上海第一个珠宝展览会、第一个食品展览会、第一个生物医药展览会、第一个时尚生活博览会……

在成熟中壮大

如今:张定国带领的主办、设计,搭建队伍多次受到国家部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承办了多次大型展览会的设计布展工作,如”上海申办2010年世博会”展台、“一切始于世博一世博会150年历史回顾展”、“中法互办文化年一巴黎一上海周”、“上海一马赛友好交流会”、“国庆55周年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游园活动”,并参与其它大型展会和交易会,获得无数奖杯和赞誉,而公司的”上海国际广告、印刷、包装、纸业展览会”已举办了12个年头,和“中国国际生物技术、分析仪器、制药机械展览会”等,同为现代国际的传统项目,在国内具有较大的知名度。2004年公司被批准成为UFJ会员的同时,“上海国际广告、印刷、包装、纸业展览会”也通过UFI认证。

不满足现状,寻求新的增长点

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不断发展,世界先进的经济业态在我国的发展也相当迅猛,会展业就是其中之一。会展经济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新世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张定国意识到,会展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中国会展业从一开始发展就面临着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的竞争,这是中国会展业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没有品牌的展览会好比一个没有品牌名称的产品,是不能够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他不仅将原有的展会品牌做大做强,更不断探索创立新犁品牌。

在不满足现状的情况下,以确保不断巩固扩大现有经典展览项目为基础,张定国总经理积极开发新型项目。如:“中国(上海)国际家用车、商务车展览会”、“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展览会”中的“海洋展览会”等等。有些展会则从原有展会中引申而出.如:历年成功举办的纸业展览会,将于2005年从原来的以工业用纸为主的展会中诞生“上海国际生活用纸交易会”,由国际包装展发展到”上海国际软包、塑包展览会”;而原有的”上海国际机械设备展览会”,从中又诞生出“中国国际新技术及应用博览会”、“上海国际压铸展览会”。这无疑也是一种良好的发展方式。

注重人才和企业文化

当然,品牌的创立和优化,离不开极具招展能力的会展从业人员。张定国注重招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并对新进:人员进行多次专业性的培训。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重视对现有人员的培养,不断对专业知识加以巩固和提升。并实行有效的竞争机制。

除了员工培训、节假日联欢活动等公司固有的员工特色。张定国觉得还应继续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的同时要注重加强信息的沟通,改善员工工作环境.营造一种人性化;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文化环境。

加盟世博,力求成为办博“主力军”

会展业的蓬勃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上海申博的成功。世博会一直被视为展示各国经济、科技和文化综合实力的”经济奥运”。而世博会与会展业密切相关。会展的举办可以促进城市的国际化.提升上海作为亚太地区或世界会展中心城市的知名度。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舞台和窗口,能加入世博集团为这样的盛会服务,实在是非常荣幸,也可以说是一种幸运。今后,公司的展览项目将更专业性,日后,上海会展企业的专业分工会更细。用好上海世博会的平台,抓住这个机遇来发展自己,同时也为中国会展业的提高做出贡献。与此同时,张定国认为这也是今培养会展人才的契机,充分地了解世博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是对其概念、内容的了解,也是对历届成功举办的世博会进行分析研究,积累办博经验,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力求成为办博的“主力军”。

现代化电子信号系统设计及应用 篇7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信息系统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而作为信息系统核心内容的通讯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讯技术的基本内容是研究信号传输问题。传输设备应具备基于电子信号的特点兼容各种不同类型的信号的能力, 并完成异构信号的传输任务。

1.1 信号分类

信号是通过电子学方法传送、处理和存储外界信息的载体, 一般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1) 模拟信号。模拟信号在数学中表现为信号波形中幅度、频率及相位随时间而变化的连续函数。它的特点是连续值, 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任意一个时刻都可以取到一个与之对应的值。现实世界中大部分信号都是模拟信号, 例如温度、压强、声音等。 (2) 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在数学中表现为值随时间而变化的方波。它的特点是离散值, 从上一个值过度到下一个值时没有连续的过度空间, 通常是以跳转的方式表达信号信息, 例如计算机系统中使用的二进制代码。

1.2 电子信号特点

信息传输时由传输设备产生不同的电压或电流, 系统将这种变化的电压和电流定义为电子信号的数值, 其技术特点包括以下两种特性。

(1) 高频性。电磁波谱按照波长由大到小分为伽马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 (紫、能、蓝、绿、黄、橙、红) 、红外线、无线电波 (微波、超短波、短波、长波) 。性质不同导致分别有不同的用途。高频波基于其读取距离较远、传输速率较快、抗干扰性强、可同时传输多路信号的特点, 在信息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2) 固定性。电子信号可实现点到点的定向传输, 这种传输方式可固化在传输设备中, 以模块的形式发挥其稳定的功能。

2 电子信号系统设计的主要层次

为了满足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 电子信号系统在设计时需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层次。

2.1 电子设备层

系统设计的两大模块即软件模块和硬件模块。电子设备层作为系统设计硬件模块是开发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首先开发者需要同用户进行沟通, 获得用户需求, 写出可行性报告。

2.2 业务逻辑层

由实现各种业务功能、流程、规则、策略等应用业务的一组信息处理代码构成, 适用于企业生产或现代化电子信号与系统设计及其应用办公事务的自动化处理, 为电子信号传输提供了最优化路径。电子科技系统采用逻辑层作为分析平台, 可帮助用户对数字信号结构进行多样式处理, 在业务项目调整与改造中提供可靠的信息传输方案。

2.3 应用表现层

现代电子信号传输并非满足于某一种形式, 信号传输自动化控制已经成为了现实, 未来电子信号将朝着智能化级别发展。例如:城市数字化交通系统利用电子信号处理系统, 为路面车辆运行提供了指导信号从电视监控、交通诱导、地理系统、导航定位等多方面表现出交通的运行动态。

3 电子信号系统应用意义

3.1 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电子信息系统在构建过程中要注意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研发过程中要有创新思维, 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提高研发实力。系统推广要迎合市场需求, 将理论技术转化成科技成果, 实现良性的利润分配, 以利润驱动研发, 减小科研投入, 推动技术不断发展。

3.2 有助于数字信号处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 各企事业单位和高校都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科技攻关。例如:MATLAB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迫切需要开展以下技术难题的研究:1 MATLAB技术对信号处理的应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项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着广泛的应用, 引入到我国信号处理系统中时需要我们考虑其系统集成的应用环境问题;2产业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推动, 市场不认可则带不来利润, 没有利润则不利于行业研发和发展, 因此我们在进行电子信号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自主核心知识技术问题, 一定要在市场汇总占有主动权;3为了吸引人才, 引进技术, 集成设备和装置, 提高管理水平, 需要我们构造一套完整的电子信号系统应用平台。

3.3 有利于电子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1) 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要。1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发, 完善MATLAB技术, 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系统设计;2为了提高市场效益, 大力提高电子信号系统研发力度, 以突出的特点占有市场, 收到更高的效益。 (2)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电子企业转型和发展要以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作为指导思想, 将MATLAB技术应用到现有系统之中, 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争取垄断技术市场, 确立企业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3) 提高电子企业综合实力的需要。评判一个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 可以以其综合实力来作为标准, 即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表现状态。硬实力包括设备、资质、工作环境,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软实力指的是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系统设计中往往不考虑人的因素, 这样的系统最终不会对行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硬实力和软实力要同时发展, 彼此之间相辅相成, 协同工作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结论

信息化时代数据传输的主要方式依赖于电子信号的传输, 电子信号在通讯领域中表现为多种形式, 以最基本的模拟信号传输和数字信号传输形式最为普遍。以这两种信号传输的特点为基础, 设计出可靠、专业的电子信息信号传输系统, 能够促进信息系统的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信未来的电子信号系统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摘要:社会信息化推进离不开电子信息系统的发展。基于电子信号传输理论的系统能够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完整性。本文综合分析了电子信号的类别和特点, 并阐述了电子信号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应用意义。

关键词:电子信号,传输理论,功能应用

参考文献

[1]曾大国.基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子信息系统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 2010, 16 (07) :27-29.

[2]陶秀丽.电子信息系统的常见形式及功能分析[J].电子信息技术, 2012, 27 (10) :35-37.

现代化设计 篇8

一、我国《现代设计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基本是于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 因此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发展的经验得失就显得尤为必要;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 在政治、道德上对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日趋敏感的今天, 设计史对鉴别事物, 以及在地理广阔和历史背景下设计文化价值的形成和持续提供了独特的视角。[1]

但是我国的设计史课堂教学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我国的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教育中长期存在着“重技法、轻理论”的严重弊病。二是在设计史教学过程中没有按照设计自身发展的特点来进行阶段性划分。例如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等现代设计变革的划分就非常混乱。三是因为对于当前世界设计的新进展缺乏关注和研究, 导致设计史教学中纯粹谈故纸堆, 忘记了历史之用在于以古鉴今。四是轻视讲解纯艺术、政治、经济等因素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例如纳粹政府的标准化运动使现代主义设计在德国纳粹时期仍然在生产和消费领域继续发展, 尤其在很多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关键生产部门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二、《现代设计史》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现代设计史教学问题的普遍存在, 导致有些从设计院校毕业的学生, 甚至连“功能主义”、“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后现代设计”、“新现代主义设计”这些名词都搞不清楚。

现代设计史教学问题的普遍存在, 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设计史是一门新兴学科。设计史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后, 方从属于美术史、建筑史等传统人文学科的范畴中独立出来。1936年尼古拉斯·佩夫斯纳的《现代设计的先驱——从威廉·莫里斯到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是西方设计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是西方设计史学科发轫的重要标志。20世纪60年代设计史专业进入英美高校教育层面, 英美等国的大学率先成立了设计史专业, 并组织起以“设计史学会”为代表的专业研究组织, 这标志着设计史学科地位的全面确立。虽然近几十年来, 世界各地设计史的研究成果蔚为大观, 但是我国设计理论研究依然非常薄弱, 远远落后于国外。[2]

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切实把握现代主义设计在现代设计史中的核心地位。这导致现存的有关现代设计史的教材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信息不准确, 过多从美术史、建筑史中借鉴, 生搬硬套, 没有真正体现设计学科的自身特点, 加上时效性不足, 和研究方法较少发掘社会背景, 从而使设计史教学存在着相应的问题。

此外我国实用主义盛行, 设计理论受到轻视。孰不知, 人类活动区域的历史性研究与单个从业者的技能和认知的发展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尤其是“史学提供一种特有的训练, 让人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史料开始, 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 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 去积累一种贯通今古的智慧, 去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那理性和良知的训练, 才是使人终身受益的东西。”[3]

三、以现代主义设计为主线构筑《现代设计史》课程体系

设计史的教学必须按照设计自身发展的特点来进行阶段性划分, 在此基础上把介绍设计史基础知识与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呈现设计发展脉络与揭示经济、艺术、科技、政治等等影响设计的作用因素相结合, 史论结合、寓评于述, 从设计发展脉络的条分缕析及其因果关系的阐述中体现具有一定概括性并密切联系历史实际的理论认识。

从设计本体发展的角度出发, 这需要在现代设计史教学中不仅要分析世界各主要地区设计的基本特点与发展历程, 还应揭示对整个世界设计发生影响的力量或运动。无疑, 20世纪设计的核心是现代主义设计, 它对该世纪的各种设计和艺术都具有决定性的冲击作用。

20世纪初期, 现代主义设计在德意志制造联盟、荷兰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等各种设计改革思潮和艺术变革的推动下, 在欧洲建筑领域发展起来, 30年代中期以后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与美国丰裕的市场相结合, 在战后造成空前的国际现代主义设计高潮, 四五十年代以后则完全改变了我们的意识形态, 70年代接近终结。通过这场运动, 设计第一次成为为工业化批量生产服务、为大众服务的活动。[4]现代主义设计从功能和结构出发追求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创立了工业化时代现代设计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标志着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的现代设计真正结束了旧有装饰形态存在的历史。[5]

而以现代主义设计为主线构筑《现代设计史》课程体系, 则可以更为清晰地划分现代设计史的演变阶段, 即1、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 2、艺术与手工艺运动, 3、新艺术运动, 4、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 5、早期的现代主义设计, 6、包豪斯, 7、美国现代设计的兴起, 8、二战后各国的现代设计, 9、后工业社会的多元化设计。这些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如图所示。

具体而言, 工业革命引发了设计的根本性变革, 暴露了欧洲设计领域里技艺分离、复古风与装饰风盲目盛行, 尤其是机械产品的设计滥用手工艺的装饰手法, 形式与内部结构、机械化生产不相适应等设计危机。针对这些危机, 欧洲开始掀起了探索新时代条件下设计发展新道路的运动。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首先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 新艺术运动重新以自然主义的风格一开设计新鲜气息的先河, 装饰艺术运动则设法把豪华的、奢侈的手工艺制作和代表未来的工业化特征合二为一, 这三者都是侧重现代设计形式的艺术装饰的形态探索。

早期的现代主义设计脱离传统的观念、风格和技术手法, 适应工业化时代特色, 着力解决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设计问题与社会问题, 因而具有民主主义和理想化色彩, 其发展到高潮的集中体现就是融设计实践与设计教育于一体的包豪斯。美国现代设计的兴起是建立在本土商业性设计的基础之上, 吸收并发展了欧洲的设计思想, 美国的设计追随市场, 工业设计迅速发展, 20世纪30年代流线型设计广泛地流行。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观念与美国的市场相结合, 现代主义设计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 二战后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国际现代主义设计, 并逐渐出现了本土化特色, 如德国的理性设计、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设计等。

20世纪60年代进入了后工业社会, 现代主义设计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逐渐走向衰退, 设计出现了多元化的特征。形形色色的设计风格和流派此起彼伏, 既有对现代主义设计的修正, 如新现代主义设计;亦有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反叛, 如波普风格、解构主义设计等。另外, 在后工业社会背景下, 人们重新思考设计与环境、设计与人、设计与技术等的关系, 直接导致了绿色设计、通用设计等新的设计风潮。

四、《现代设计史》教学方法的探索

《现代设计史》课程的授课, 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地把握现代设计风格的演变, 方便地讲解纯艺术、政治、经济等因素对具体的现代设计作品的综合影响, 从而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文字讲解与图片分析的分离状况。此外还可以辅助下列形式提高以现代主义设计为主线构筑《现代设计史》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比如辅助讲座、专题讨论等形式, 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引导性学习;或者是学生根据专业实践方案的重点, 适宜地获取直接的历史经验并就地展开讨论。

总结

综上所述, 以现代主义设计为主线构筑《现代设计史》课程体系, 可以从设计本体的角度清晰地把握现代设计发展的规律。此外, 在教学中如何重点深入地剖析西方政治、艺术、经济等因素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变动社会中的设计演变, 也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2007年9月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 (QAA) 学科基准声明之“艺术史、建筑史和设计史” (HAAD) 草案咨询。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P11.

[3]刘洪彩.《现代设计史》[M],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8.

[4]Jonathan M.Woodham.Twentieth-Century Design[M], Oxford:Oxford Press.1997.P96.

关于现代化办公建筑设计的思索 篇9

1 外部形象

办公建筑的形象特征不同于别的建筑, 是由于其使用主体具体而定的, 是政府行政办公楼还是企事业单位办公楼, 都由于其使用主体的不同而凸显其不同的形象特征。政府办公建筑往往以其宏伟的尺度和巨大的体量, 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而企事业单位办公楼由于其所属不同的行业也将呈现不同的形象, 或严谨含蓄, 或灵巧活泼;或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 或平展朴实的低层。不管什么样的建筑形象, 都会决定和影响着所在城市区域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所以我们设计办公建筑时更应该通过对基地环境的细致分析, 来寻求既能体现现代化办公建筑新颖、独特的整体形象, 还要与城市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当真正把建筑看作是城市环境的一部分时, 建筑设计就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单纯设计, 单纯满足使用功能、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已不再是设计的全部内容, 而强调环境与城市对存在于其中的建筑的重要性, 探求空间形体与内在秩序的和谐统一, 将是设计方案的基点。例如, 对于用地比较紧张的市内繁华商业地段, 一般应采用集中布局, 这样不仅能解决留停车、人流活动的空间, 还可以更好地解决外部交通条件, 给城市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 并注重了与城市景观的协调统一。下面简单谈一下创作外部形象时常用的一些方法。

1.1 主与从的构图方法

以轴线的关系表达主与从的构图手法。比如以建筑为轴线组织平面和空间形体;体量组合中的主从关系, 不仅限于对称的布局, 在不对称的体量组合中依然可以运用体量的大小、高低、粗细、横竖、虚实以及材料的不同质感和色彩的处理手法, 来强调其体量组合中的主从关系。

1.2 采用对比的手法

对比的内容一般有体量之间、线形之间、虚实之间、质感之间以及色彩冷暖、浓淡之间的对比等。对比的手法易产生个性突出、鲜明强烈的形象感。

1.3 节奏与韵律

所谓韵律常指建筑构图中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 使变化与重复形成有节奏的韵律感, 给人以美的享受。各种韵律所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在体型处理中, 既要注意有规律的重复, 又要有意识地组织有规律的变化, 才能更好地解决建筑型体中的韵律问题。建筑形式应具有简洁而附有表现力的几何形式, 以突出建筑的时代感与标志性, 采用高新技术和现代材料, 以增强其表现力。整体上丰富城市轮廓线, 细部要做到质量一流, 二者巧妙融合在一起, 使建筑语言达到统一, 增强建筑的标志性与独创性。

总之, 在设计中我们要把握现代办公建筑的时代特征, 利用一些新的科技手段不断创造新的建筑形象。

2 办公建筑综合体的办公功能发展趋势特点

我国办公建筑综合体的办公功能发展趋势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a.办公、餐饮、休闲各功能空间围绕中庭布局的设计模式:b.办公内部空间大空间开敞式办公的设计模式:c.办公建筑内部空间单元化模式的布局, 各个办公单元之间以设置具有观赏性功能的空间廊道来连接:d.办公综合体内部社会化服务功能的日趋完善化。

3 设计中考虑的建筑物的主要属性

3.1 集成性

也就是说, 建筑设计要在考虑所有相关因素的前提下构思。除此之外, 大楼的建设用途和维护方法也很重要。为保证建筑的完成与建筑物维护相分离, 由建筑用途出发而得出的建筑设计就很重要。这意味着高效能办公建筑的整体设计必须在建筑师、工程师、业主和委托人的合作下, 贯穿于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

3.2 可变性

高效能办公室必须能够简单、经济地装修, 必须适应经常性的更新改造。这些更新改造可能是由于经营方重组、职员变动、商业模式发生变化或技术创新的来临。但是不管怎样, 办公楼的基础设施、内部系统、家具配备必须进行升级换代以应对这些需要。技术创新正在飞速进行, 特别是在电讯、照明、计算机领域。先进的办公室必须通过有效采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 通过革新设备如电缆汇流、数模配电, 来迎接技术的发展变化。

3.3 关于安全、健康与舒适

在办公环境中, 对雇主来说, 最大的一笔支出费用就是办公室中这些雇员的工资。这类支出一般来说超过设备租赁费和所耗用的能源费用。因此, 在高效能办公室中, 员工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是最最重要的问题。在正在形成中的新一代先进办公室中, 这些问题已经被制定为标准列入建筑说明书, 如, 提高新鲜空气流通率, 采用无毒、低污染材料和系统等。居住者的舒适度是工作场所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 高效能办公室能够提供个性化气候控制, 允许用户设定他们各自的、局部的温度、空气流通率和风量大小。虽然难以衡量满意度的高低, 但有一点被广泛接受, 那就是当办公室职员被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后, 员工满意度和业绩提高了。提高工作场所满意度能够得益于此, 部分原因是员工们可以接近自然, 视野开阔, 有相互交往的机会, 还可以控制自己周边的小环境。

4 内部空间

办公建筑为生产、办公议题综合性建筑, 不同的功能要求建筑提供相适应的空间形式, 不同使用性质要求建筑塑造与之相协调的风格特点。作为现代办公建筑, 功能要求必须放在首位, 平面布局时一般应把行政办公部分与技术用房分开, 并尽可能使平面布局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政办公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生活福利设施相对来说与外部交往较多, 因此一般应布置在底层或者裙房中, 其中大部分功能集中在一侧配楼内, 领导职能办公部分集中配置在另一侧, 形成两大功能区。办公路线横向展开, 以保证各部分功能空间的紧密联系。集中中心可设一个现代化中枢, 使之与功能空间形成一个整体, 为各层提供一个不同形式的趣味空间。人流量大的空间 (比如多功能报告厅) 可布置在建筑首层, 在院内设单独入口, 满足大量人流疏散要求。有些办公建筑都设有现代化中庭与办公走廊连接, 中庭设有回廊, 共同形成“办公室内街”, 将办公楼的内部功能划分变得富有弹性, 既能形成明确的竖向分区, 又能满足不同要求的大、中型办公室, 在使用过程中, 可动态地根据需要改变格局, 具有更大的可变性和适应性。因此在设计时, 第一步, 重视生态环境设计。对于办公建筑, 创造舒适、健康的空间环境是永恒的话题。这部分可以提高项目品牌形象, 吸引高端公司入住。第二步, 重视节约能耗设计。节约能耗并不是项目最终的目的, 而是降低客户的运营成本, 同时提高项目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第三步, 提高室内健康舒适度。提高室内健康舒适度一方面能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能减少生病缺勤率, 增加对客户的吸引力。

结束语

在建设阶段, 过去几十年来形形色色的设备的出现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显著的挑战。对于现代化办公建筑领域来说, 其关键领域还是要看建筑的外观和实用, 其中包括安全、健康、舒适、经济等等。提高工作场所质量和能源性能, 加强安全使之能适应承租人的频繁改造是重中之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陶娅.关于现代办公建筑设计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5) .

[2]张建钢.浅谈当前多层办公建筑综合体设计[J].山西建筑, 2009, (9) .

探讨建筑设计的现代化理念特征 篇10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建筑形式与功能越来越变得多样化, 人们对建筑产品的设计水平和要求也越来越重视, 建筑工程的设计也应充分体现出民用建筑的整体要求和质量目标。也就是说, 如果建筑设计的水平较高, 那么民用建筑更具安全性、可靠性及功能性。

1 现代化理念下民用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迅猛发展, 人们对生活、工作以及环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现代化理念下的民用建筑设计也必须跟随时代的发展, 建立高度符合人们需求以及高技术会计师的设计标准, 因此, 在现代建筑设计时, 我们通常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 顾名思义就是要求树立以人的需求为基本条件的设计理念,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一定要积极配合人们的实际需求, 充分尊重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设计必须能体现对人的关心。具体方法就是, 首先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室内功能设计、周边交通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系统, 多方面研究, 达到人们对建筑的高标准、多层次的需求, 为人们创造出清洁、舒适、环保、健康、合理的室内建筑空间。

1.2 因地制宜原则

在社会发展的新型下, 建筑设计方案必须与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科学地结合在一起。所以,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 我们要把建筑和周围的自然条件、土地特点等客观条件综合在一起考虑。重视建筑周围环境以及土地的特点, 切实处理好人与环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在建筑设计的风格上, 设计人员应当首先考虑建筑与当地环境协调一致;在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损耗上尽量压缩。尽力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 降低建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对各类能源的过度消耗。最后, 在绿化的环节上, 我们应该考虑当地特殊, 引用当地物种, 减少绿化过程中, 因植物不能适应新环境而产生的资源消耗。

2 现代化理念下民用建筑设计特征

现在的民用建筑多向商品经济发展, 居民使用的住宅设计质量飞速提升, 已经出现了许多先进的设计理念, 同时出现了更加繁杂的居民住宅设计样式。于是在民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也适时地显现了出来。现代化理念下的民用建筑设计从结构上看存在以下特点:

2.1 人性化设计, 注重实用性以及美观性

建筑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要, 故在建筑设计形成的过程中, 一定要将建筑物的室内设计, 交通情况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统一地结合在一起, 创造出更加符合人们要求, 实用的, 美观的建筑环境。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民用建筑设计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 建筑周边要有健全的交通设施, 以满足人们对交通的需求, 在小区内建立自行车棚和地下车库, 停车场内应当人车分流。做到确保人身安全的同时, 不影响小区整体的美观。为了方便人们出行, 自行车车棚最好建在离住宅更近的地方。

(2) 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建筑的无障碍设计针对的是包括老年人、残障人士在内的特殊群体。能为这些特殊群体提供更安全的出行以及更便利的居住环境。无障碍设计充分的体现了成功建筑的细节, 是一个优秀的建筑应有的配套建设以及服务设施。无障碍设计具体应体现在:要在住宅入口处设置坡道, 用以方便轮椅通行, 坡道两侧设置扶手。室内的一切生活娱乐设施都要细致的考虑老年人以及残障人士的特殊要求, 在利用空间时, 注意轮椅回旋面积以及空间的通过性能。另外, 住宅电梯的桥厢深度也要满足医院救护担架的出入要求。

(3) 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 合理对小区进行整体布局, 提高绿化面积, 增加小区绿植, 提高小区人们生活舒服度。设计者在做某一设计之前, 头脑中要对所设计的整体有清醒地认识。坚持以人为本设计宗旨, 确保建筑最大限度的服务人的生活。在体现建筑的宜居性和美观性要求的同时, 要综合考虑怎样人们的生理要求, 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多项关系, 以期达到建筑综合满足使用、安全、环保、舒适、美观、等各种要求;同时, 还应该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特征, 将地域文化与历史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 使得建筑与人文相得益彰, 并成为一种文化的标识。

2.2 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体现节能设计

当今社会的发展, 以及建材工业技术的发展, 要求我们在建筑设计中能够充分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 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我们在做建筑设计时, 充分的发挥循环利用的理念, 是促进建筑行业中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 促进了节能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行业中可使用的绿色能源有很多, 比如:生物能、地热能、风能以及太阳能等。其中属太阳能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太阳能技术的种类也最丰富。它在建筑上, 可以应用在采暖上, 它有污染小、成本低的特点。我们现代建筑设计者, 应该尝试这些绿色能源的应用, 以降低建筑的能耗。

2.3 做好内部设计, 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

从我国民用建筑的内部设计来考虑, 内部设计应遵守以下原则:户型和室内面积的合理性、通风与采光较好、洁污分区等满足要求以及动静结合等。在我国, 中小型的民用住宅较多, 应对住宅面积进行合理的分配与利用。分配面积时, 应充分考虑到住宅的实际使用功能、家具以及人员活动等实际情况和交通流线。任何一套住宅都应配备居室、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功能空间。另外, 也可以利用空间结合的方式以及角落等设施作为储藏空间, 这样可以有效增加可使用面积。

2.4 处理好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是否处理好人与建筑以及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是衡量一个建筑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对人与人、人与建筑、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统一, 从而创造出一个更加具有人文关系的小空间, 同时, 这个空间又能很好的融入到环境当中, 并且破坏环境, 实现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另外, 建筑设计要和该地区的建筑风格协调一致, 不损坏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 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能够长时间的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在建筑原料选材时, 我们要注意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必须选用对人体无害的建材, 以防止建材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的辐射以及有毒气体等危害;同时, 建筑设计者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等自然条件, 进行适当地控制, 使建筑设计中室内环境能够为人们的需求服务。结合自然环境与室内空间实现对自然文化的延续性, 达到自然过渡, 尽可能多的保留自然美景。在设计前充分调研当地的历史背景以及文化特征, 尊重地方特色文化, 在建筑能吸纳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以及建筑工艺。

结语

长期以来, 我国的建筑设计方法与设计理念都在不停的完善与革新, 人性化设计、节能设计以及生态建筑等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不断出现。只有多从这些角度共同出发, 才能有效提高我国民用建筑设计的水平。

摘要:现代化理念下, 建筑的设计水平直接关系到民用建筑的安全性与使用性, 民用建筑产品的质量直接受到了民用建筑设计的影响。每一个建筑设计人员都应当明确民用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能够将民用建筑设计的质量放在首位, 以此来满足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现代化理念下民用建筑设计的原则以及特征。

关键词:现代化理念,民用建筑,设计特征

参考文献

现代设计影响下的现代性消费 篇11

【关键词】设计 消费 现代性 发展

引言

现代设计将新的材料与更具视觉效果的创意联系起来,具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双重特征。设计的最首要目的就是刺激消费。随着批量生产与大众消费的发展,直接催生了设计领域现代化发展,设计在艺术与工业制造之间架起了桥梁,产品以及各个开发领域空间不断壮大,更多的消费者被吸引,同样更多的文化信息也被带动起来进行相互传递融合。

新的消费者将物质文化作为宣扬自己追求和自我身份价值认同的方式,并更多地享受到现代设计带来的越来越多便利的服务,和更具视觉吸引力的商品形象。设计带动了市场,刺激了消费,带动了大众品味的扩张以及自我追求意识的觉醒。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成为了现代社会物质文化发展和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设计与消费更具有现代性,在现代物质文化社会中发挥着更关键的社会和文化作用。

1 现代设计影响消费的身份认同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下,竞争与相互之间效仿创造了更大的社会需求,并且,科技的进步以及现代劳动力的合理化分工促进了新兴产品的销售和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消费者也开始享受新的设计产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舒适,同样,这也是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认同。他们通过接受现代设计的视觉和物质文化性,来确认自己的社会地位。新一代消费者不断地追求新兴产品,对传统提出了质疑,不断追求时尚和新潮,这逐渐成为了他们显现身份和追求个性特征的一种方式。这同样反映出了大众品味的多样化,这种日益觉醒的个人身份认同,也意味着对过去个性泯灭和产品专制垄断的反叛,代表了人们不断追求发展和变革的强烈愿望。这种情况的不断发展,推动设计师处于了消费文化的中心。

现代消费模式逐渐转变为消费者对物质环境的选择,而反过来这样的物质环境也同样是消费者为自己选择和创造的。大众消费群体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成为了推动现代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新的物质文化不断兴起,这样不断扩大的大众需求,促进了市场的不断膨胀,在社会和经济上促进了设计领域里的创造和发展。

2 现代设计下消费品味的扩张

现代设计将产品的形象和审美功能结合在一起来吸引消费者,现代的购物方式和现代世界相互交流的方式也给产品赋予了一种新的力量,设计开始逐渐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设计逐渐担任起为社会精英服务的角色,这种观念是消费品市场发展和大众品味扩张的结果。工业与艺术结合起来,装饰艺术和品味之间关系更加密切,并且工业产品越来越多地被各个社会阶层所接受,那些具有良好设计和外形审美的产品更多地代替了单纯具有装饰艺术的产品。这开始成为了各个阶级区分社会等级的角色的标准,成为了表达自我追求和成就的手段。并由此引发的“炫耀性的心理消费”,人们开始选择更具有良好设计,并且更具时尚和品味的产品,来宣扬自己的社会层次。

对于不断追求新款的消费者,现代设计的任务就是抓住一切细节,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设计师就需要在不断追求商品的消费者中对产品的“消费符号”不断地进行更新,以此来促进消费,带动市场。现代设计将理性和非理性结合起来,将生产和消费结合起来,使现代消费具有新的视觉和物质框架,在这种情况下带来的消费品味的扩张,更多取决于现代设计在炫耀性消费的市场和社会文化需求里扮演的角色和任务。

结语

现代设计可以用来满足消费者,并且激发和鼓励消费者去购买,以此来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其实,在现代设计影响下形成的消费文化,更多地是受到了通俗大众文化的影响,设计与消费文化以及在商业领域形成了更加密切的联系,新一代消费者将物质文化作为手段来确立并传达自己的身份认同,在市场中获得越来越多的有力服务,这一切因素的相互有利影响成为了现代设计发展的基础。设计处于消费和生产交界的独特位置,并展现一种全新的现代的视觉和物质文化框架,这种文化定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在炫耀性消费和市场文化需求中担任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

在当下社会中,现代设计成为了促进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不断迎合扩大中的消费群体,引导大众品味发展的方向和提升,形成了自我身份的认同,由此带动消费的不断增长。尽管消费不是设计形成的唯一背景,但是设计通过视觉表达和物质来表达自己,并且以构成消费选择的品味为中介,在现代性的大环境中,二者始终相互影响相互发展,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强有力的冲击,作为设计师,这值得我们不断进行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彭妮·斯帕克著,钱凤根等译.《设计与文化导论》.译林出版社,2012-8-1.

现代化设计 篇12

1 现代化小区的设计方法

现代化小区的设计就是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 降雪情况, 湿度, 平均气温, 早晚温差, 四季的气候, 交通情况, 经济发展水平, 以及当地人文气息, 人均消费水平等情况进行设计。让住户不仅在这里能够住得开心, 玩得开心。比如, 设计方可以根据这个小区的消费水准, 以及这个小区的地理位置设置适当规模的购物广场, 设计方也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种植一些花草供住户欣赏, 使他们能够一年四季都看得到花开, 设计方还可以在小区内设置一些运动器材供住户锻炼, 设计方还可以根据这个小区的住户数量建立相应规模的幼儿园减轻住户的负担, 使得住户能够在这里感到身心愉悦, 有一种家的感觉。

2 现代化小区的建筑规划

现代化小区的规划不仅指的是整个小区的规划要符合住户的要求, 场地的要求, 而且它还要求现代化小区的建筑的整体规划还应符合整个城市的整体发展, 也就是从大局考虑。要想同时满足这些要求, 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现代人的住房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查, 然后再请相应的专家对此地的水土情况, 交通情况进行分析, 其次在按照当地的发展政策, 让设计师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遵循当地政策, 满足客户要求的情况下, 结合国内外的一些先进案例, 利用现代化的一些高科技设施, 设备设计出节约, 经济, 生态, 人性化的住房。除此着外, 还应注意整个小区房子的整体布局, 是自然风景和住房浑然一体, 构成一幅美丽的风画。

3 现代化小区建筑规划设计思路

3.1 建设节能型现代化小区

节能型的现代化小区就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 新发明, 以尽可能小的消耗来建设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房子, 能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小区设施。经过调查发现我国每年在建筑房子上所花费的能源大约占我国经济的40% 。它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人口众多, 要想实现全面发展, 共同富裕, 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而建设节能型的现代化小区有助于这一政策的实施, 更能给广大的人民减轻一定的买房负担。同时人们也渴望生活在一个环境良好, 空气质量高, 活动面积大的房子。

要想建设节能型的现代化小区, 在大力引进高科技的时候, 一方面要注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节约能源.例如设计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以及所学的知识科学合理对房屋的坐落位置, 以减少土地的使用面积;或者是通过合理的设计楼与楼之间的排列情况, 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3.2 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小区

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小区有助于改善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 有助于世界生态建设。同时建设生态型现代化小区对于当地的生态平衡也有很大的作用, 采用相应的技术比如在建设房子时, 可以引用吸光性材料, 这样在夏天的时候, 向上的吸光性材料就可以吸取太阳光的热量, 房子里就可以很凉爽, 那么住户就可以少开空调, 甚至不开空调来降温, 这不仅节约了用户每年因散热开空调所需的大量的电费, 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整个城市的耗电量, 为国家节省资源;同理, 在冬天的时候可以利用墙体表面的吸光材料吸收太阳光, 并将它储存起来传递到内墙, 已达到增强室温的目的, 这就又能给住户省去一笔不少的电费开销, 同时也为整个城市节省了一定的能源。除此之外, 设计师还可以在墙上种植一种生态植物, 这样不仅可以吸收空气中的废气, 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同时也为房子添加了一幅靓丽的风景线, 同时还可以达带降温的目的。虽然现在有很多关于生态建设小区的研究,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的生态小区的发展, 但很多的烟具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没有真正投入到现实中去实践。因此我们要把它真正应用到现实践中去。

3.3 建设安全性现代化小区

建设安全性现代化小区就是指在建设安全性现代化小区的过程中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在建设现代化小区之后保证住户的安全。

全力发展城市, 大兴土木, 建设现代化小区固然是好事, 但若不能保证安全, 那这就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了。因此, 即时人手再不够用, 工程在紧迫, 都要保证施工人员的质量, 施工企业应在施工之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 是他们对这项工程有一定基础的认识, 以此来减少少施工过程中的伤亡率, 以及保证施工的质量;另一方面, 在施工的过程中, 对施工产品要严格把关, 切忌偷工减料, 以保证住房的质量, 从而保证住户在入住此房之后的安全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 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 从中国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出发, 对现代化小区的建筑设计规划应该遵循保证人类健康安全, 经济可持续, 建设规划环保、生态、节能、绿色, 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思路、原则, 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这不仅要求我们在建筑设计规划的过程中, 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更需要我们用长远的眼观来看待问题, 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站在社会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

参考文献

[1]许韶立, 张帆, 江旅冰.论旅游区建筑规划设计的特殊性[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上一篇:西医护理下一篇:剖析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