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发展

2024-05-20

现代设计发展(精选12篇)

现代设计发展 篇1

摘要:设计的世界也是人和物的世界, 人和物的世界由设计把两者粘合在一起。设计耸立在人和物相遇的那个地方, 人们的家园应该是一座城堡或是一座仅供生存的机器。

关键词:设计,工业革命,包豪斯,设计师

从最简单的石斧开始, 工具设计就越来越精密, 在现代城市中设计的高密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程度, 现代社会是一种新类型自然社会——人造自然社会, 它通过我们设计出来的东西反映出我们自己的面貌, 但对设计者而言, 新的物品的功能一直处于设计阶段, 设计师总认为凡事可以做的更好, 利用新条件、新技术设计出更好的物品。RAMS设计师曾说过“设计应该像英国管家一样慎重, 我最求的是把东西变得更平和”。他认为好设计要诚实、尽量简单、有创造性、要实用、要有美感, 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艺术性。J Mays是福特汽车全球最高设计师, 对行驶大约八千万辆福特汽车的外形全权负责, 他认为, 设计只是一种交流工具, 通过设计的改造, 使冷冰冰的金属板传达出去其品牌的价值以吸引顾客, 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买下汽车, 设计并不是一个分析的过程, 而是表达情感的过程, 追溯到2004 年刚开始设计福特汽车时, 将欧洲福特汽车产品引入一种新的设计语言, 称之为“运动设计”。如今, 运动设计成为一种能够明显表现出即使汽车静止时也在不断运动的理念的设计语言。无论如何定义, 不管是遵从Rams的戒律还是Mays的理念我们现在或多或少正处于对好的设计习以为常的阶段, 好的设计是一段复杂丰富的历史产物, 在此之前, 人们喜欢手工制作, 把设计物品和制作物品区分开来。工业革命之前物品如何创造出来, 工匠们在小作坊里劳动, 小规模的制作有限的产品每一件大体上都相差无几但又与其它同类产品又各不相同、各有特色, 工匠的手艺和眼光是他们所追求的灵感和标准。工匠们的技术能够被机械程序所重复, 即机器和人一样工作运动。大规模的生产系统中, 手工技术把生产线上进行装配的人同进行手工生产的人区分开来。在维多利亚的英国, 随着机器时代的发展, 公众的品味逐渐退化, 工业化的资本之一改变了英国, 这种改变发生在哥特式建筑物前面, 19世纪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威廉莫里斯, 他认为机器顶多是一个威胁, 最坏也是一个威胁, 他并不反对机器本身。因为它可以看见机器适当的利用可以较好的为人服务, 他是一个改革型的设计师也是一个拥有高超技艺的工匠。设计永远不可能是一种单纯的行为, 它还要考虑到原料的购买、产品的销售、如何使用、如何处理或回收, 所以这些有关商品运作的问题都要被学习和理解。当莫里斯考虑资本主义杠杆时, 他的一位同龄人成为了英国工业化的设计师Christopher Dresser意识到时尚是他设计发展的方向, 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品牌设计师, 当莫里斯正在为工业化的机器的副作用苦恼时, Dresser认为应该将目光放在产品上, 他曾经产于制造业、工业尤其是金属制品, 在他的设计里蕴含着一种精力和能量, 一种反映着那个时代的东西。

日本曾很长一段时间被西方国家设计者的思维所影响, 日本人对于美的定义不是在艺术品或装饰物里可以找到的美, 他们眼中的美在与物体的功能性, 例如工具和其他日常用品, 强调和谐并和世界融为一体, 产品可以和环境融为一体他们的目标是创造和谐, 设计可以融入哲学理念。在19 世纪后半期, 工业制造技术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 尤其在美国, 所有东西从缝纫机到自行车都用同一种方式生产, 工具制造标准化部件, 由半技术或无特别技术的工人组装成统一的产品, 这就是所谓的美国体系。大规模生产是为了满足数量而不仅仅是为了人人都可以用得上和大众可以承受的价格。

1919 年一家新的艺术学校在德国诞生了, 出现在一个城镇边缘, 显然对城镇的居民来说是有趣的, 这就是包豪斯。来到包豪斯首先看到的是包豪斯的字母和建筑, 它就像风景中一团燃烧的火焰, 整个学校看上去像个工厂, 但里面是间学校所以这意味着他们想教育青年人, 并以工业化的方式来设计制造产品。包豪斯是新思想的中心, 他们制造的产品代表着新思想的产品。包豪斯设计的产品具有一种朋克和无政府主义的观念, 这个学校使艺术生的梦想成真, 但是它也有严肃的一面, 课程是由包豪斯的创建者沃尔特. 格罗皮乌斯设置, 为了突破工业革命以来迅速成长的设计和建筑, 手工和大规模制造间的界限, 为了营造无边界的教育氛围, 这个学校包容了绝妙的画家、技艺精湛的舞台设计师、陶艺家、银匠、家具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并且他们通力合作, 没有距离、间隔。建筑师、建筑工人、泥瓦匠、木匠、油漆工、家具制造商每一个人都敞开心胸并且希望建筑工人从艺术家那儿吸取养分, 艺术家从工人那儿吸取营养。包豪斯反对统治整个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高度装饰的新艺术派, 在当时新艺术派成了现代生活的代言人, 是设计师生活方式的启蒙者。奥地利的建筑师Adolf Loos是首次尝试砍掉其繁杂枝叶的人之一, 他写了一篇名为装饰与犯罪的文章对新艺术派进行猛烈的抨击, 他主张把装饰从实用性的物体上除去, 装饰与过度点缀是一种伪饰, 物品以良好的功能为主而非过多的装饰。他还认为通过这种方法, 高端产品能大量生产, 成本更趋合理, 这才是设计和制造产品最为民主化的方式, 才能给大部分人以最优质的产品, 这是现代最重要的信条, 实际上是现代运动的开端。

从石器时代到电子时代, 每一次设计革命都有标志性的技术, 对现代人来说标志性的技术就是钢管, 采取原本用于自行车架的技术, 钢管能构造出各种机构, 它比木头更轻、更结实, 这是一项新的产品、新的技术, 它开启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领域。设计师将椅子作为新技术的试验田, 椅子在设计界占据着独一无二的优势, 椅子自始至终是设计师最为严峻的考验, 是最困难、最有挑战性的设计项目。包豪斯早期毕业生, 同时也是包豪斯现任老师马歇布鲁尔, 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把钢管椅——瓦西里椅。

美国和欧洲的设计区别在于欧洲的设计更倾向于设计师自我意识的表达而美国的设计更加实用, 他们服务大众人群, 因为金钱都集中在大众人群中。二十到三十年代服务于美国的设计者们知道商品贸易需要什么。美国公司发现, 如果改进产品或重塑企业形象, 使之与人民大众相联系, 他们的销售量就会向上涨。美国设计师罗维认为销售量上升的曲线是最美的曲线。罗维是美国的第一位设计顾问, 他把贸易与艺术完美结合, 罗维承认人们想要的并不一定行得通, 采用流线型操作方式, 这种方式是从更快地制造飞机、火车和汽车发展而来的并把它应用到其他各种地方, 比如电冰箱, 流线型方式生产的coldspot牌电冰箱, 其销售量是原来的六倍。罗维将现代主义总结为MAYA——最先进而又能让人接受。为了使尖端设计持久弥新, 设计师开始在物品外形上下功夫, 但在推销和取悦大众的方式背后美国的设计即像Le Corbusier一样合理又像包豪斯学派一样严密。通过致力于实现顾客的梦想, 满足他们的需要, 美国的设计师把欧洲现代主义乌托邦式的幻想转化为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李立新.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 (第一版2004.1重印) , 1985.1

[2]王受之.设计现代设计史[J].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社, 2002

现代设计发展 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持续的提升。如今,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建筑提供的生活环境,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和运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的需求,而且有效的节约了社会资源,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原则。本文就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具体需求和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建筑工程设计中绿色节能技术的设计特点、内涵以及原则,并对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

建筑工程设计;绿色技能技术;发展;应用

1引言

目前,绿化工程已经逐渐成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包括建筑区域环境内的环卫绿化工作,还需将这一技术不断渗透并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中,并保证绿色节能技术的落实[1]。绿色节能技术在具体施工中的应用,其目的是建立能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建筑物,同时降低资源的损耗,为人们提供会更好的居住服务,并降低建筑企业的经济成本。

2现代绿色节能建筑概述

2.1现代绿色节能建筑内涵

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对现代绿色节能建筑的建设提供了有效指导,使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现代绿色节能建筑通过运用先进的绿色节能技术,有效的对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了控制,实现了绿色环保和节省能源的具体要求。建筑工程建设需要利用大量的自然资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若建筑企业能做到这些资源的综合利用,即可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另外,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的采光条件、门窗、墙体等重要因素的科学性,使设计出来的建筑物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居住体验。

2.2现代绿色节能建筑特点

现代绿色节能建筑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环保节能,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是两者的根本性区别,而现代绿色节能建筑必须实现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各施工环节的贯穿与应用;二是促进业主消费心理的健康,建筑企业通过向业主提供绿色节能的居住环境,让人们逐渐意识到消费的适度性,赞同节能施工的行为,以此提升患者的消费观念。但在此基础上要保证建筑质量,满足其宜居需求。三是使用寿命长,现代绿色节能建筑的建设,使用寿命是关键问题,其使用寿命要比传统建筑的使用寿命长。在进行工程规划时,需要综合考量工程设计、施工阶段的各项工作,包括建材的运输、垃圾处理和材料回收等环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3现代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原则

现代中国书籍设计发展现状 篇3

书籍设计在中国源远流长,自秦汉,经由简牍、卷轴、册页而演变的经折装、旋风装、蝴蝶、包背装,至清代线装都有其历史时期的发展顶峰。古人创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书籍艺术珍品,独秀于世界书籍之林。现代书籍设计从早期新文化运动以“装帧”概念为核心理念的书籍设计到当代流行的书籍整体设计,现代书籍设计在中国从已走过近百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增加,现代书籍设计发展也多样的趋势发展,具体如下:

本土文化的回归,对“书卷气”的尊重和新诠释

西方文化的过度入侵,人们开始反思泛西化,传统文化内涵被人们重新拾起和诠释。尊重本民族的审美习惯是设计成功的基石,而中华民族重意境、气韵、品味的传统审美倾向深深地影响了国人。对书籍文化的尊重,淡化电脑痕迹,追求反扑归真的的书卷气,是我国书籍设计的一种文化精神,为我国现代书籍设计提供了一种文化根基和底蕴,但本土风格绝不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它追寻中国精神与时代气象和谐统一。现代书籍中,对具有中国精神、气象的作品国际上是赞赏和肯定的。在这方面吕敬人先生在对传统式书籍设计的创新和传承的探讨,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如其设计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就获得了2009年“世界最美的书”称号。

新观念的引入,设计风格多元化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和影响,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决定了书籍设计风格的多样性。设计是与时代同步的,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不可否认,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结合西方发达的印刷技术,是有效和快速地跟上西方发达国家设计的途径,也开拓了设计师的眼界和思路。如赵清设计的《恋人版中英词典》,全书采用雪清色和玫红色两大基色,分隐喻书中男女主角的属性和性格特色,整本书采用手写页码,eigenvalue故事配上随性小插画(一个10岁小女孩所绘),采用中英对照手法,中文竖排,英文横排,书籍采用裸脊形式。全书的文字编排、章节划分、装订方式都构成了另一种中西合璧的“恋之风景”。

探索实验概念性,探讨交互性

观念与思维的变化是书籍装帧设计出现现代感较强的新形态的前提。实验性书籍设计就是书籍装帧设计的一种新的设计观念和思维的具体物质呈现,其设计方法不按常规出牌,是书籍装帧设计的新形态,它的出现是对书籍装帧设计的一种探索。它丰富和拓展了书籍的功能,使书籍在某种程度上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商品,超越了书籍形式本身,同时现代书籍也注重与读者的对话。如朱赢椿的《蚁呓》,是一本圖文并茂充满探索精神的实验性图书,它能与读者产生互动,即可以当做收藏也可以在书后的空白页记录下阅读过程的感受的特殊笔记本。

强化材质工艺之美

书籍是一个有体积的物体,不同于当下的电子阅览读物。它是实实在在的物化产品。传统的书籍装帧大抵是纸质的,纸的种类也很单一。大量新型材质用于现代书籍设计,给书籍带来富有现代气息的材质之美,大大增加了设计的表现力。如韩湛宁设计的《G*国际平面杂志NO.1》整书用锡箔纸包裹,在读者打开书的那一瞬间就与书完成书的整个设计过程,也是一种阅读体验。现代的书籍形态,甚至已然超脱于纸质的约束,以玻璃、金属、木头等材料为媒介的设计作品层出不穷,以后现代艺术的思维方式,彻底反传统的手段,向书籍和刊物的基本设计规律发出了挑战。

读图时代的信息设计

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视觉时代,其基本特征是所传递的信息视觉化、图形化。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对书籍这一传统媒介产生了根本影响,它直接改变了书籍的媒介地位、功能以及大众对书籍的观念、需求,间接改变了书籍的内容和形式。在书籍设计中,信息传递是藉由文字、图形、色彩和编排等元素组成的。书籍信息的合理设计,能够使读者的阅读流畅度、舒适度、方便性,信息的吸收率得到提高。

信息时代下的新媒介书籍设计

信息时代下,液晶屏显下的各种阅读器,或其他承载的媒介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电子书给我们提供信息量更大更生动更直接的阅读内容,互动字体、动态画面、声效的结合更加激发人们的视觉,颠覆了传统设计的表达,使视觉、声音、互动等结合完美再现一个鲜活的书籍。但量感、触感、质感等感官享受却不能在设备上体现,这需要技术的发展和设计师的努力,数码时代使设计师可以结合现代新视听技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阅读表现力。

结 语

现代书籍整体设计观念已极大地提升了书籍设计的内涵,充分地扩展了书籍设计空间。书籍设计由单一维度像多种维度扩展,书籍的功能也由此发生革命性的转化,由单向的平面结构向知识横向、纵向、多方位、多元化转化。新时代的中国书籍设计也会有新的气象。

现代机械设计发展趋势初探 篇4

无论市场上还是正待开发的机械设备, 其更新换代的方法和渠道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第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是机械基本工作原理的改革;第二种是对机械的构建的材料和工艺结构进行改进, 进而使得其技术性能得以提升;第三种则是通过对机械辅助功能进行强化, 让机械应用能够与市场需求更为匹配。其中, 第二种和第三种是机械设计发展中发展势态较强, 开发力度逐渐趋于成熟的设计方法。据笔者所知, 机械基本工作原理改革的机械更新的应用方式是当下设计师所关注的改进方法。科技的进步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机械类产品功能原理造成约束限制, 不同时代的机械产品都具备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推移和发展, 机械产品的原理和功能会更趋向于成熟。

二、现代机械设计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 机械功能的满足

机械产品功能规定的构造满足和实现是产品设计工作的最终目标, 如果机械产品的功能不具备市场性, 那么设计工作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因此, 各类机械产品的设计工作一定要遵循功能满足的基本设计原则。

(二) 质量保障原则的遵循

机械产品与其他销售类产品的应用场所不同, 因此产品质量的保证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设计原则, 机械产品的使用价值是建立在可靠性有所保证的基础之上的, 只有这样, 产品的功能和价值才能够得以发挥、体现。质量保障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性能指标。所谓性能指标是机械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的总称, 以机床为例, 传动系统运动精度和加工进度就是该类机械产品的性能指标, 而高质量产品就是依靠技术指标的先进性才得以体现的;2) 可靠性。规定时间内产品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是评价产品可靠性的基本依据, 机械类的产品只有在可靠性得到保障的基础上, 才能够体现出实用价值。同时, 可靠性也是机械产品性能正常发挥的依赖基础;3) 稳定性。外载作用下产品平衡状态恢复的性能表现是稳定性的评价标准;4) 刚度性。外载作用下状态下, 产品形变必须要控制在弹性形变的规定范围内, 才能保证机械的正常运作;5) 强度性。机械类产品的构件要具备能够抵抗整体塑性变形、断裂以及表面损伤等多种损伤的强度能力。

(三) 经济合理原则

在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中, 设计人员应该将设计开发成本和使用费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以此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最大化。

三、现代机械设计理论和实践

在对机械产品的结构和构思进行描述时, 许多设计师都借助了超媒体技术和三维图形技术来加以展示。笔者所接触的产品设计, 在初期阶段设计师辅助设计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 而系统的开发环节则利用多了多媒体工具, 期间还借助了设计方法学理论科学合理的引导。依照这样的设计流程和方法, 在考虑到系统开发方法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产品设计技术的基础上, 结合数学系统理论, 研究制作出适合产品设计开发初始阶段所使用的多媒体开发系统软件的产品。对上述设计开发过程的描述, 可以将整个产品设计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 分别为产品规划期、产品开发期和生产规划期。期间, 设计工作都涉及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充分利用, 保证产品设计的质量。

(一) 产品规划期

产品外部特征的确定是这一工作时期的核心任务, 最基本的像形状、色彩构成、产品表面质量、人机工程安排布置等等因素, 小组对规划设计进行讨论后, 会利用C A D立体模型将最初的设计规划展现出来, 并以简装模型的形式展现出产品外形。

(二) 产品开发期

这一时期的工作任务是以系统合成原理为依据, 以立体模型为媒介, 完成解元素的配置和集成, 完成了功能实现性关键解元素的配置工作后, 直接可以通过立体模型的产品配置开展分析工作, 这是产品规划和产品开发融合的重要过程和方法。

(三) 生产规划期

解元素在产品相应位置的装配过程可以在这一工作时期中利用C A D技术和计算机来加以显示, 模拟产品装配的过程中揭露了装配间和造型之间的相互联系, 并由此突出产品制造的重难点所在, 有利于设计生产问题的分析讨论。

四、绿色制造的发展对技术创新的推进

随着经济全球化, 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 要想生产率有所提升, 必然离不开现代化管理方法和高新技术的应用。就目前机械设计的发展状况来看, 当下产品设计技术的发展已经收到了绿色设计的影响, 然而绿色设计制造的实施的过程十分复杂, 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系统的构建是当务之急, 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绿色设计制造研究和实施问题得以解决。这一创新设计技术发展的技术和概念已经处于发展状态当中, 值得期待。

五、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充分利用

学科交叉和科技发展是时代进步的显著特征, 而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能够全面促进机械设计工作的学科发展。作为一种复合型较强的应用技术, 它实现了微电子信息技术和机械技术的互相渗透, 起到了极大的科学促进发展作用。整体最佳化的实现, 让其巩固了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应用技术地位, 决定了现代机械设计发展的未来趋势。

综上所述, 现代机械设计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该设计工作的未来一定会日趋完善, 最终带领行业发展走向世界巅峰。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现代机械行业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开发用时、成本和后期跟踪服务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适宜这一发展趋势, 现代机械设计体系已经将构建重点放在了设计水平、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上,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是现代机械体系构建的两大支撑。

关键词:现代机械,设计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魏玉新.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方法研究[J].装备制造, 2009.

现代设计发展 篇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在现代建筑中应用绿色节能设计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阐述了绿色建筑以及节能设计的内涵与特征,明确了现代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了我国现代建筑绿色节能设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针对性措施。通过在空间组织、屋顶、墙体、门窗等设计中融入绿色节能理念,采用绿色节能材料与方式等措施,促进我国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引用绿色节能设计理念的发展。

关键词:

建筑设计;绿色节能;应用

1引言

在全球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增强了生态发展的思想意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现代建筑中体现绿色节能的设计受到了重视和支持。同时,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宣传和推广绿色节能设计,降低环境的影响,创造舒适生态的人文环境十分重要。

2绿色建筑及节能设计的内涵与特征

浅谈现代机械设计及其发展趋势 篇6

【关键词】机械设计;产品制造;现状;发展趋势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制造成为了衡量一国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成为了各个国家之间科技竞争力的重大内容。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在传统制造技术的基础上,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完美结合,是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与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一个国家的制造水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是工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工业大国,我们最薄弱环节是机械制造技术。展望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必须与人类和社会的进步同步,但是无论怎样发展都必须与自然界保持和谐,这样才可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的机械制造业而言,了解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把握现代机械制造的发展趋势,抓住发展机遇,不断的更新理念,把机械制造技术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才能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过渡的伟大目标才有可能尽早实现。

1.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自从我国工业时代的兴起到现在,机械制造业不断在发生变化。从手工到机械,机械手工相结合,到自动化、智能化等等,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进步不断的发展新的机械制造技术。根据生产方式的变化,可以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类是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这包括早期的工业生产和手工制造业。第二类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加快,设备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出现,汽车制造业和轴承等这样的大批量流水线生产业被研发,这些均属于设备密集型。第三类是信息密集型生产方式,这类生产方式是指新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加工生产,它实现了人与机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机器能够通过获得的信息实现快速准确的加工。第四类是知识密集型生产方式,制造理念的飞跃即属于此类生产方式,其典型代表有计算机集成制造和柔性制造在内的较少信息参与的加工,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第五类是智能密集型生产方式,敏捷制造和智能制造是这类生产的主要内容,它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目前正在被研究和实施智能密集型生产方式的技术可以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超前地开发产品,从而实现多品种产品的全过程管理。

2.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其特点

近年来,我国虽然不断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并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是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方面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实现了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最近十年来,发达国家致力于新型自动化制造系统,并且研制出一系列的制造系统,比如敏捷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并行工程等然而我国的机械制造技术水平还处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大约落后发达国家20年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制度落后发达国家通过计算机管理制造,摆脱了人的因素,生产模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组织管理得到了重视,推动了新的管理思想的发展,新的技术的发展,这些新的思想和技术包括准时生产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而我国,计算机辅助管理只有在少数大型企业局部被采用,大多数的小型企业依然处于经验管理较低的阶段,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我们在这方面存在着不足。第二,设计方法落后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广泛采用,新的设计方法的应用,不仅如此,无图纸设计生产早已经在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我国企业采用CAD/CAM技术的的比率都比较低。未来的日子里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新型的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已经是迫在眉睫了。第三,制造工业落后。纳米技术、电磁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复合加工技术以及超塑加工技术等这些高精度加工的细微加工技术在发达国家制造业中得到广泛的使用,而我国尚在开发之中,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都很少使用,普及率不高,差距很大。第四,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已经达到知识智能化和柔性自动化的制造系统在发达国家制造业得到应用,比如先进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等等。然而我国的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仍在初级阶段徘徊,仅在少数大型企业中使用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了,而是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特征有:第一,对于机械执照这样一种综合性的制造技术,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整体健康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因此,这项技术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制造过程本身,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才是最终的目标。第二,机械制造技术是产品获得市场竞争力的要素之一如今,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制造技术是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矛盾的统一。第三,先进的制造技术经过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已经成为了完善的系统工程,它能方便的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第四,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机械制造技术,将其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一项关键性技术。

3.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兴的制造技术以传统制造技术为基础,这保证了对传统的传承,同时又将最新的成功运用到了机械生产的过程中。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朝以下两个方向发展:第一,机械制造的高度自动化,这方面的代表是敏捷制造和CIMS等的进一步发展第二,精密工程技术以精密加工为基础,它使得现代机械制造技术进入到微型电子技术时代,这主要包括细微加工、纳米技术等。当今,随着技术、经济、信息、营销的全球化,21世纪的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又可以概括如下:第一,虚拟化,虚拟化的核心是计算机仿真。虚拟化技术在设计过程和制造技术过程中的拟实技术和虚拟技术,它能够大幅度的加快产品开发速度,而且能够降低开发的风险。第二,绿色化是指可持续发展的制造技术。该技术主要承担双重职责,包括承担产品生产中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绿色制造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保证能源最高的利用率。第三,全球化。网络化、标准化和集成化这些因素构成了全球化的技术基础。第四,制造业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制造业的发展依赖于信息,不再需要依靠加大投资来获取利益,通过项目的引进,规范每一个环节,完善机械制造过程,他们的大力发展快速的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第五,设计与工艺一体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发展,企业对产品的需求不再和传统相同,更加注重产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如今小批量生产已经取代了大规模的批量生产,现代制造技术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了产品生产制造中原料的耗费,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4.结束语

现代陶瓷茶器具的设计与发展 篇7

关键词:陶瓷茶器具,设计,发展

随着人们对现代陶瓷茶具的审美要求逐渐提高,人们开始关注陶瓷茶具自身的独特性与艺术性。陶瓷茶具的制作人员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必须要从陶瓷茶具自身的材料成型、设计方法、装饰及烧成等方面来寻找陶瓷茶具美感的体现,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一、现代陶瓷茶具的审美取向

1. 现代陶瓷茶具和传统文化

在历史悠久的茶具发展历程中,不断形成了一种完善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的陶瓷茶具中,许多美术元素都源于传统的艺术文化。由于现在世界文化都是相互融合与相互渗透,因此,与之前的审美取向相比,现代的人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陶瓷茶具方面也是同样。然而,人们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所以在现代的陶瓷茶具中,仍然延用了许多传统艺术文化元素。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现代陶瓷茶具的需求,在其设计时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创新,并吸取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并融入了中国民族精神,有机的将传统文化与艺术审美结合在了一起,提高了陶瓷茶具的艺术性、美观性,以及使用性,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文化的追求。在现代陶瓷茶具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思想,更加体现出了人与社会、自然共同和谐发展的目的,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在现代陶瓷茶具所设计中,其审美方向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现代陶瓷茶具在审美方向的设计思路即是有效融合传统文化审美艺术与现代陶瓷茶具的审美艺术,并以人与社会、自然共同和谐发展的思想为宗旨,这也是现代陶瓷茶具发展的必然趋势。

2. 现代陶瓷茶具的时代发展

陶瓷茶具是一种文化艺术品,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茶具器皿,因此,在设计陶瓷茶具时,必须符合现在的审美取向,从而使其设计元素于现代建筑物、家具相互协调、搭配。由于现在人们提供了对艺术品的要求,所以,制作人员在设计现代陶瓷茶具应勇于创新,且赋有特性,避免太过死板,以满足人们对陶瓷茶具的不同需求。为了推动现代陶瓷茶具的快速发展,需不断创新现代陶瓷茶具的设计思路,以及创作方式,从而创造出别具特色的产品,以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代陶瓷茶具是通过工匠设计,以及制作人员制作而生产出来的一种艺术品,为了提高陶瓷茶具的功能性,以及审美效果,需要制作人员不断创新其制作材料,同时,还需对陶瓷茶具在市场的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为自己的设计思路,以及制作手法创新提供依据,在陶瓷茶具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还需融入陶瓷茶具的文化、传统的审美观念、现代审美观念等,从而提高陶瓷茶具的艺术性、审美性。另外,制作人员还需不断改进陶瓷茶具的材料、造型等,及时更新理念,并对现在社会中的审美取向,以及社会的艺术文化特征做好充分了解。此外,也可在传统的审美取向基础上进行延伸,不要仅仅局限在传统文化角度方面,重点突出陶瓷茶具独特性与新颖性,突出茶具的文化特色,另外,还与现代审美的要求相同。

二、个性化设计在陶瓷茶具中的体现

1. 造型的个性化处理

造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首先是通过物的外在表现,来表现其对物的喜好程度。“造型是各种器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器物存在的前提条件即是其造型形态,所以说造型和人类造物活动是一起出现”。这是诚如杨永善先生说的。陶瓷茶具的造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主体部分,它又包括杯体、茶具壶体;另一部分是构件,它包括壶钮、把手、壶嘴、壶把、其他附属构件等。总的来说,茶具设计的中心即是壶体的造型设计,其风格决定整套咖啡具的整体基调;构件是在满足产品实用价值的基础上,起“画龙点睛”之用处,它是依附于主体结构,在形式上与其形成相互呼应。所以,要想使产品从视觉到思想上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需合理设计主体与构件形式。人们的视觉中心通常是壶体,因此,我们应从壶体开始设计其造型,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进行壶体的设计时,同心圆的壶体造型主要是在立面上形成变化,个性的表达体现在线形的韵味和节奏感上。而异形的壶体设计则从形态上改变了同心圆在垂直方向上的单一变化,从而以多样的形态构成造型的个性语言,形成鲜明的特征。但是,在进行异形的造型设计时要结合陶瓷工艺要求,做到限制与设计自由的完美结合。

2. 装饰的个性化构思

通过装饰设计可以将产品的形象充分的展现出来,从而满足人们在视觉上的要求。“装饰的目的是为了美化原有的图案造型,从而使其外观造型好上加好,这种艺术加工手法有机结合了装饰的主体和客体,使其形成一个统一的、和谐的整体,从而使艺术形象更加多彩,这样不仅增大了视觉冲击力,而且还扩大了艺术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市场价值,以及社会价值”。陶瓷茶具的装饰设计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有效结合釉色与造型的装饰形式,该装饰形式在选择釉料类型时,需结合产品的造型,以及材质特点合理选择,以充分展现产品的自然美的特性;第二,图案与造型结合的装饰形式,该形式体现的是直观的纹饰美,主要是将产品造型与相关纹饰、图案等结合在了一起。

3. 材质的个性化运用

陶瓷产品的色泽和质感,都是材料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材质是诱发新形态的因素之一。目前,设计人员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即是结合材质特点,完美融合形态构想和质地美,以使材质达到最佳展现状态。所以,设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材质的内外品质,并掌握其加工方法,以更好地融合其他设计要素,从而实现最佳状态。

结语

由于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审美观念的改变,使得人们对陶瓷茶具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陶瓷茶具除了要满足其基本的使用功能外,还需满足人们对文化精神的追求,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必须在基于产品实用性功能上,应不断创新,以提高产品的美观性、艺术性、多样性,以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修林,史文轩.谈仿生设计与日用陶瓷茶具设计的应用关系[J].艺术评论,2012(11):100-102.

[2]杜晨晨.陶瓷茶具中的情感体验分析[J].艺术与设计,2013(13):100.

论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相关问题 篇8

建筑业的权威曾说过, 21世纪的高消费就是回归大自然, 回归乡土。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也在我们的不断探讨中改善、进步, 从而满足更多人群对建筑本身的需求。新纪元的到来使人们从工业时代转入到了信息时代, 建筑设计成了人们需求的大问题。在行业领域里, 专业的学者分析家们将它的发展趋势主要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

1.1 寻求可持续、渐进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

21世纪是信息时代, 更应该是生态文明时代。人类运用高新科技, 探索生存、生产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按照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原则进行设计。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涉及的地方性、地域性理解, 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②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 结合建筑功能要求, 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③树立建筑材料蕴含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 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 避免使用高温能量, 破坏环境, 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 征求重新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和构件;④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 采用别动式能源策略, 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⑤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 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⑥减少建筑过程中对环境损害, 避免环境的破坏, 资源的浪费以及建材的浪费。

1.2 重结构体系将以框架结构为主

目前大量的住宅均以砖混结构为主, 这种建筑结构体系有很多的缺点, 如抗震性能差, 总高度受到施工限制, 机械化程度难以提高, 作业量大, 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等。住宅采用框架结构之后有利于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应用, 提高了住宅的抗震性能, 并可以为住户提供自由分割的空间, 丰富住宅的立面造型, 使用面积系数也可提高自重, 比砖混结构的轻, 单位面积造价与砖混结构持平。由此可见, 框架结构是住宅在承重结构体系上的一大发展。

1.3 住宅的寿命将大大延长, 超耐久性住宅将大量出现

目前, 住宅的使用寿命按其设计方案来说一般是在50年左右, 人们花费一生的积蓄来购买一栋房屋, 可能在使用之后就要报废, 这种现实的现象实在是有点太残忍了, 所以人们很迫切的要求提高住宅的耐久性, 现在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兴起, 在不远的将来有望使混凝土的耐久性达到几百年以至上千年, 当住宅采用框架结构之后, 就可以采用超耐久型混凝土从而大大的提高住宅的耐久性, 实现我们拥有超耐久型住宅的梦想, 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

1.4 建筑时空的延续性

住宅建筑中时空的延续性, 就是要求在住宅创作中, 在遵循自然因素的前提下, 从传统居住形态中汲取养分, 提取要素, 结合当代住宅科技特点和居住需求, 再现建筑地域空间文化特点, 以寻求住宅建筑的个性表达。这种延续形式的传统居民范式中的要素运用现代建筑语言创新的再现, 其再现可以是局部或全部, 有形的或无形的, 可兼而有之, 目的就在于给传统居住形式一个延续和生存的空间, 并使之与时代同步与传统居住文明相辅相成。空间有诗意的尺度、比例, 方便家具的布置和人的活动, 同时要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相对私密性。为满足室内环境质量, 各功能空间要采光充足, 通风良好, 使用率高, 并体现一定的艺术性和超前性。对于外部空间的环境, 居民交往的空间创建也是居住舒适性的重要体现, 应力求把原有的生活纳入进来, 作为居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要结构明朗, 形象纲举目张, 群体设计要多种围合, 变化多变的私密, 半私密的空间, 配合如一, 广场, 绿地, 小品, 通透环廊等构成统一景观, 做到安全宁静, 温馨而利于交往。未来的世纪将是一个注重生态、环保, 追求人与自然科学整体协调发展的社会。传统的粗放型工业生产对城市和自然造成的环境污染, 生态恶化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的得到遏制, 未来的工业生产必须在生态环保方面加大力度, 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 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 达到既能保证生产, 又具有自净能力, 杜绝废气, 废料, 有害化学物质对城市空气水源, 土壤, 生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同时, 尽可能利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余热, 对于可重复利用的废料实现循环利用, 降低能源, 资源消耗。其中的环保措施如净化回收装置, 空调洁净设施, 采热利用设备等。在国外, 一些工厂在保护自然, 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生态环保意识不仅体现在建造阶段, 而且体现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如生产中只能用生态的被降解的原料, 而最后的产品也要尽可能是再生产的, 从而将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力降到最小程度, 未来的工业生产对生产工艺, 工人专业技能, 生产环境, 企业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其中, 室内的恒温, 恒湿, 洁净, 照明, 防火, 保安等方面需要先进的技术措施加以管理。现在, 这些方面已开始逐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监控, 对供暖, 空调, 供电等设备专业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生产的安全, 高效, 高质量, 才能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企业才更具有发展前途, 网络化,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对传统的工业建筑设计观念提出了挑战, 顺应时代, 研究新时代工业建筑的新特点, 新模式, 努力做到以人为本, 创造具有时代精神, 人文关怀的工业建筑形象, 是我们当代建筑师的历史责任, 我们相信, 工业建筑一定会在有着高科技, 多样化, 个性化的时代, 重新绽放异彩, 为城市景观增辉添彩。如今, 世界大型建筑的主流是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 我国目前正在建造和将要建造的大型综合建筑使用期限至少在50年以上, 都是面对21世纪的, 无论是在建筑艺术上, 还是在设备上, 都应有超前意识。随着生态意识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入人心, 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 建筑技术, 科学技术的实际水平, 建设有前途的大厦将作为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 将带动建筑业的迅猛发展。

2 生态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其实现途经

2.1 特点

(1) 尊重设计地段内的土地、环境及植被的特点, 因地制宜。

(2) 整体, 全面的考虑设计区域内部与外部环境关系。

(3) 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不可分割。

(4) 设计过程的多学科综合性。

2.2 途径

2.2.1 开发地下空间

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向城郊发展, 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生态平衡破坏, 城市化程度增加;二是向高空发展, 往往导致人口密度增加, 空气污染严重, 交通更加拥挤。而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却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1) 节省土地资源, 减少对城市土壤的破坏, 减轻地面上住宅, 交通生产和生活服务, 社会活动的相互干扰。 (2) 节约能源, 土壤具有隔热和蓄热的双重功效, 据测地下建筑比地上建筑可节省热能25.80%。 (3) 有利于生态平衡, 不破坏植被, 不侵占农田, 有利于美化环境, 净化空气, 改善小气候。 (4) 防尘, 防毒, 地下空间无大气污染。 (5) 利于储存蔬菜、水果、粮食, 地下环境相对湿度适宜, 避免鼠害虫害。 (6) 抗震性能好, 维护费用低。

2.2.2 物质能量循环利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展, 各种生态住房, 低能耗住房大量兴建。将来的房屋建设对能量的利用将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 自然能 (太阳能, 风能等) 的直接利用。

直接利用各种技术装置如风车, 太阳能收集装置, 将太阳能, 风能转化为人们生活的动力来源。

(2) 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生物能循环。

1991年9月, 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进行的生物圈号计划, 八个人与3 800多个物种在一个建筑物内生存了2年。室内有缩微的沼泽、海洋、草原、沙漠、热带雨林等生态系统, 空气、水、营养物质将在其中循环, 以取得生物能循环的经验。生物能循环的简单形式是立体种植, 通过绿化可以美化环境、利用空间、增加产量, 同时又可以起到保温节水、净化空气、调节室内气候等效果。

2.3 加强绿化设计

城市与建筑的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绿色植物有时放氧, 净化空气, 杀菌, 调节空气等作用。还具有一等的心理功能。要提高环境的绿化覆盖的因素和环境内因素按一定的规律相互联系。保护原因的环境的生态平衡是不可能的, 虽然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诗人们实践活动所必须遵守的, 但保护是为了利用, 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就可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的目标。

3 智能型建筑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电子科技高度发达, 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智能建筑应运而生, 人们的梦想成为现实。智能建筑就是把现代的高新技术——智能型计算机, 多媒体现代通信, 智能保安, 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建筑艺术相融合在一起, 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 对信息资源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优化组合, 使人获得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 并且具有安全, 高效, 舒适, 便利, 灵活的建筑空间。简而言之, 智能建筑就是一种有创造力的环境。在智能建筑里, 人们可以获得:一是安全、健康、节能、舒适宜人, 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的环境。温度, 湿度, 照度可以自动调节, 环境的色彩, 味道与背景噪音可随心所欲, 尽量利用自然界的光, 冷, 热, 大气等, 自动调节室内环境, 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消耗, 创造更有人性的生存环境。二是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环境的要求。开放式的大跨度和大空间结构, 允许拥有迅速, 方便的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三是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办公条件。在智能建筑内, 人们可以通过国际直播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等手段, 获得全球性情报、信息, 以空前的高速度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商贸活动。综上所述, 不仅仅是概括了现代人对新一代建筑设计革新的所有需求, 也涵盖了不少学术界、专业经济师、建筑师一直致力于钻研和开发的课题。在此, 笔者谨就“智能建筑”这一话题, 进行重点探讨, 以求教于方家。

3.1 首先,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我国智能建筑概况

我国智能建筑开始于80年后期与90年代初, 随后便与该公司联合在国内推广楼字自动化系统 (BAS) 。从1991年开始, 我国建成了不少智能建筑, 但根据有关资料介绍, 我国已建成的智能建筑有70%以上运行不正常, 造成投资浪费现象惊人。国家有关部门对此也予以了高度关注, 成立了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 开始着手编制有关标准与设计规定, 对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进行资质审定工作。

3.2 智能建筑运行不正常的几种情况

最严重的是系统处于停运状态, 这种项目大都建于90年代初期, 通过代理商订货, 调试, 验收及培训工作不完善, 后期服务无法保证, 出现问题找不到原订货商, 找到了费用也很高;另一种情况是系统仍在运行, 但只能进行显示与手动控制, 这种情况比较多, 部分自动控制能正常投入的项目不太多, 达到自动控制全部投入运行, 实现经济运行的工程确实不多, 只有在近几年来人们注意了对供货商或代理商

资质的审查, 并对设计、调试、验收、培训及后期服务在合同中都作了明确规定之后, 情况大有好转。

3.3 造成大量智能建筑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

有些是对智能建筑定义认识不正确, 有些是设计上的原因, 有些是供货商的原因, 有些是施工单位的原因。需要我们认真去分析, 总结经验, 并不断改进。电气施工图设计不完善也是智能建筑不能正常投入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智能建筑中所涉及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 通信自动化系统 (CAS) 与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都是当前世界上的先进技术, 设计单位很难一下子掌握, 熟悉起来要有一个过程, 设计单位对选用系统不熟悉, 施工图设计就会相当困难, 对每个系统应包括那些内容, 都会存在分歧。因此3A之后, 又出现5A, 把本来己经包括在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中的消防自动化系统 (FAs) 与保安自动化系统 (SAS) 单独分出来。在国外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 当然应包括消防自动化系统 (SAS) 与保安自动化系统 (FAS) 。国内由于消防部门的要求, 消防自动化系统 (SAS) 要单独设计, 否则有关部门无法审批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 与通信自动化系统 (CAS) 也要求由设计单位来完成设计。这两个系统施工图设计与产品的关系比较密切, 各个厂家的产品在网结结构、产品功能及价格上判别也比较, 施工图设计如果定了某一家产品, 随着建设周期的拖延, 资金的变化等原因, 很难按设计图纸进行订货, 订货一旦有变化, 设计就要变化, 所以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 与通信自动化系统 (CAS) 施工图设计只能作到综合布线, 并提出一个概算, 由于设计上认识的不统一, 加上一个工程设备订货往往变化多次, 这也是造成智能建筑不能正常运行, 影响基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正常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供货商及其产品质量是影响智能建筑正常运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运行不正常, 不能发挥其经济效益, 造成投资浪费大都指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 因为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运行不正常往往是无法保证自动控制正常投入运行, 或者无法实现工况目动转换, 以有效利用室外新风来节约能源, 显示部分一般都能保证正常运行, 由于不直接影响工作, 就引不起业主的高度重视。国内智能建筑中所选用的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基本都是国外产品, 而且以兰吉尔、江森与霍尼威尔三大公司的产品为主。国外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的供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以及对国外产品的熟悉程度, 也直接影响到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的正常进行。接线错误, 特别是因电源线与信号线接错, 或地线接错引起设备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施工质量保证不了, 接线混乱给现场调试及系统投运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所以有些供货商在签订合同时往往希望从工程安装开始承包, 事实证明这种办法能够有效保证现场调试与系统的正常投运。但甲方能否接受, 施工单位能否同意就很难保证。

3.4 智能建筑标准的制定

智能建筑中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正常投运率低, 造成投资与能源的大量浪费, 己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专门成立了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工作委员会, 该委员会作为建设部勘筹设计司的顾问, 参谋和助手, 协助设计司开展工作, 其中一项任务是协助政府制定有关标准、规范与行业法规。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如何制定, 制定之后如何招待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标准制订出来, 大家就要执行, 如果标准制定的不合理, 制定出来以后大家都不去认真执行也就失去了制定标准的意义。有些设计单位结合多年设计工作中的经验, 制订了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当地政府还发了文件要求本地区参照执行;这种积极性是值得学习的, 但标准出来之后, 也引起了许多不同看法。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大家对智能建筑及其标准的制定理解与认识上差异较大。市场经济情况下标准如何制订, 制订出来以后又如何去执行, 这都是一个新问题, 有些专家建议标准按建筑面积制定, 有些专家建议按行业划分来制定, 有些专家建议按地区划分来制定, 这些都需要由专家去论证, 按建筑面积去制定, 建筑面积达不到, 但投资允许, 实际使用又需要, 就不能按标准去设计与施工, 建成以后再改造如果按行业划分, 那么多的省委大楼, 市委大楼能否按标准去设计与建设值得讨论, 按地区划分来制定问题就更大了, 作为论文发表出来, 让大家进行分析讨论是完全可以的, 作为一个政府部门制定出来的标准规定什么地区可以建什么标准的智能化建筑, 什么地区不能建什么标准的智能化建筑, 可能就不太合适。所以智能化建筑标准的制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引起标准制定者的高度重视。

3.5 智能化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

设计规范在设计中起到法律的作用, 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实际上就是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必须遵守的法规。安全性在智能化建筑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安全性, 舒适性和使用性都无法保证。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智能化建筑人员集中, 设备昂贵, 安全性就尤为重要, 所以智能化建筑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规范, 所以大家都希望智能化建筑的设计规范早日制定。但仔细分析一下智能化建筑的设计规范如何制定, 制定出来又如何执行都存在不少问题。就这个问题曾经拜访过国内制定电气专业有关设计规范编制的专家学者, 他们介绍, 设计规范一般都按专业制定, 它要求各种类型的建筑物都要遵守, 国外还没有类似的智能化建筑的设计规范供参考。对电气专业来讲, 国家颁布了许多规范, 如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9-92)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94) ,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7-95)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J65-83)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500174-93) , 工业计算机监控系统抗干扰技术规范 (CECS81:96)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修订本) (CECS72:97) 以及消防设计规范等。智能建筑物的电气设计首先要遵守上述规范, 不需要组织人力再去专门为智能化建筑制定一个专用的设计规范, 否则一旦两个规范出现不统一, 或设计施工与验收人员理解不一致, 就会给建设工作造成混乱。接地系统设计一直是困扰着计算机控制与网络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的一个较重要的问题, 这方面由于专业不同, 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 认识也就很难统一。所以在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臻地设计规范 (GBJ65-83) 制定时, 没有明确计算机控制系统与通信系统的接地要求, 严格讲计算机控制与网络系统, 以及通信系统接地设计也属电气接地设计范畴, 在安全接地方面也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J65-83) 。计算机控制与网络系统, 以及通信系统本身地如何接,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J65-83) 就没有专题进行论述。我们也曾拜访过编制该规范的有关专家, 双方还进行过讨论, 结论是当时没有计算机专业的专家参加编制工作, 国外虽然有些规范可以参考, 对有些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还不能统一, 现在看来有必要进行补充或修订。当前在计算机控制或网络系统, 以及通信系统的接地上还有一定分歧, 其他线除保护接地外, 还分为系统地、现场地、逻辑地、数字地、模拟地、信号地等, 这么多种地线, 有无重复, 要由该专业方面的专家去认真分析研究取得统一之后才能对其如何接地作出合理的规定。接地方式有的提出要单独接地, 但国家有关规范提出集中一点联合接地, 这就发生了矛盾, 接地电阻有的提出要求小于1, 有的要求小于2, 国家有关规范规定要求小于4, 这里也发生了矛盾, 工作实践中曾遇到过有些计算机控制系统要求接地电阻小于0.5 (多见于国内计算机控制系统) 。国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接地电阻要求各个厂家也不统一, 有的要求2, 有的要求4, 还有的要求10, 但没有遇到过小于1的要求。分析其原因主要与计算机控制系统本身的硬件设计, 产品加工制造质量有关, 硬件设计越先进, 产品加工质量越高, 对接地电阻的要求就不那么小。当然, 我们可以看到, 现在国内智能化建筑选用的设备大部分都从国外进口。但近几年来我国计算机系统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提高也非常快, 足以满足一些中小型智能化建筑的使用要求, 造价却比国外同类系统低很多。国内有些公司与大专院校也开发出国产的楼字自动化系统, 但由于敏感元件、执行机构、阀门与变送器等没有形成配套开发与生产, 给国产楼字自动化系统 (BAS) 的推广与应用造成较大影响, 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与专家工作委员会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与技术支持。为了降低工程造价, 我们在一些工业生产的空调系统中, 敏感元件、执行机构、阀门与变送器选用国外产品, 计算机系统自己开发, 运行。实践证明这一方案不仅可节约投资, 减少外汇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自己开发的计算机系统的软件更适合于值班人员使用, 而且可以合理地实现空调系统各种运行工况的自动转换, 对于温湿度控制精度要求高的工业生产空调系统, 更应选用国内开发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精度要求±1℃或±0.5℃, 湿度控制精度要求士3%以内时, 现场调试周期长, 现场各种干扰影响也比较大, 这时就要优先考虑选用国内开发的计算机系统, 以便通过软件的控制水平来满足温湿度控制的要求。在国内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还没有从敏感元件开始形成配套生产之前, 可以采取过渡的办法, 敏感元件、执行机, 阀门、变送器选用或部分选用国外产品, 计算机控制系统选用国内开发的产品, 对于一些中小型智能化建筑是完全可行的, 这就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与支持, 为楼宇自动化系统 (BAS) 早日实现国产化生产作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 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文是作者结合工作实践, 就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到智能建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以供参考!

论我国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 篇9

建筑设计是建筑项目施工的依据。通常, 设计人员会在此过程中会根据建设的任务, 结合建设单位的要求进行项目设计, 同时还会将项目建设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事先考虑清楚, 并最终在图纸中予以解决。建筑设计作为一套系统性工作, 它对于建筑项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需要将与项目有关的所有问题都在设计阶段予以解决, 包括建筑内部的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建筑内部与外部的视觉效果, 外部造型, 建筑与各种设备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 以及建筑的环保、节能效果等, 其最终目的就是在于使建筑物获得实用、耐用、经济且美观的效果。

1 现代化建筑设计原则

1.1 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结构是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 尤其是传统的砖混结构建筑, 其高度有限, 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差, 机械化程度低, 在施工中质量难以保障。而近年来广泛流行的现代化框架结构建筑, 则是建筑设计本质上的提升。框架结构通过科学的计算与合理的设计, 新型建材和环保节能材料都得以应用, 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也有所提高。框架结构建筑不仅改善了建筑本身的面目, 减轻了建筑的重量, 同时节省了人力, 降低了施工成本, 为建筑室内提供了自由分割的空间, 使得室内使用面积大幅度提高, 充分展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1.2 功能的多样性

传统建筑因为受到体量和结构的限制, 使用功能较为单一, 不具备现代化的智能化设备和系统, 业主居住及生活质量相对要差一些。而现代化的建筑设计, 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满足建筑质量要求的前提之下, 尽可能的丰富建筑的使用功能, 营造多元化、综合性的居住环境, 从而满足不同人们的需求。例如近年来建造的新型客运中心, 许多都囊括了机场、地铁、出租车以及公交车等多种交通设施, 以提供不同的交通方式来供人们选择, 并且形成了快速的分流。

1.3 能源的循环与节约

现代化建筑设计应当同我国当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传统建筑在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都有着极大的能源消耗, 究其原因就在于设计阶段没有对此进行重视。建筑项目过度依赖于外在能源的供给, 一旦外界动力失常, 则整个建筑就容易陷入瘫痪状态。而在现代化建筑中, 通过采用一些新型的可循环能源为基础, 如风力发电或者太阳能发电, 不仅满足了建筑本身的要求, 而且可以将多余能源加以储存, 以备后用;又如中水循环利用系统, 将生活及生产废水用来冲洗道路或者浇灌植被, 从而提高有限能源的使用效率, 实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2 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2.1 建筑耐久性设计

根据目前我国建筑设计方案来讲, 住宅建筑的使用寿命通常在50a左右, 这对于一些将房产视为终身积蓄的业主来说无疑是无法接受的。而且, 随着房屋年龄的增长, 其屋顶防水、外墙保温等质量也大不如前, 给业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 在未来的建筑发展中, 对于建筑的耐久性应当是业主们重点关注的问题。近年来超耐久性混凝土正在研发, 采用框架结构的住宅建筑, 其耐久性有望提高至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相应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

2.2 推广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是指根据项目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等手段, 合理安排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使得建筑融入环境, 与自然环境形成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建筑设计中加强生态建筑设计理念, 一方面较好的维护了环境的自然生态, 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性, 通过建筑周边植被、树木的健康生长净化周围空气,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3 高度民族化

现代化建筑设计既需要对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积极探索, 同时又不能丢掉传统建筑中的人文精神。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在建筑发展中, 往往致力于现代化设计与高度民族化的完美结合, 这样的结合体现在建筑中能显著提高建筑的内涵。如日本的东京雅叙园饭店及办公大楼的建筑设计, 既有浓重的传统风格, 又有新颖的现代化设备及工艺, 室内空间处理及装饰细部处处引人入胜,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深受启发。对于我国来讲, 民族文化始终是建筑的一部分, 因此在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中, 应当着重于探究二者之间的结合, 在追求新颖、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不能忘记民族化意识在建筑中的体现。

2.4 整体艺术化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于建筑的整体艺术化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然这是建立在完整的使用功能之上的。现代化建筑中有了智能化系统的引进, 可以说是极大地丰富了建筑的使用功能, 但在此之上需要做的是将业主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 结合艺术、美学等学科内容, 美化建筑的视觉效果, 把握好室内的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 把握好功能组合关系。以目前许多成功的建筑设计案例来讲, 都是艺术上强度整体统一的作品。

2.5 个性化设计

工业化生产容易给人带来冰冷且千篇一律的感觉, 面对同一化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中, 需要追求一定的个性化设计。目前, 流行的一种个性化设计方法是把自然引入室内, 使得室内外通透或连成一片。还有的设计方法是用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 以此来打破混凝土结构中水平、垂直线条以求得变化, 又或者利用图案、图画、色彩以及玻璃镜面的反射来扩展空间等, 通过精心的建筑设计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给建筑室内装饰带来个性化的改变。

3 结语

设计过程是建筑项目建设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它是建筑质量、建筑环保以及建筑使用功能的根本所在。对于建筑设计的发展来讲, 应当是一个综合考虑的话题。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 既需要继续提高建筑的质量, 保障建筑使用的耐久性, 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 与环保节能、民族艺术、美学等多个内容结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红锋.浅谈二十一世纪建筑设计发展方向及意义[J].科技资讯, 2008 (05) .

[2]张友政.浅谈建筑设计发展趋向[J].魅力中国, 2008 (28) .

现代设计发展 篇10

西方艺术从古到今经历了多个时期, 多种变革。同时历史上也出现了多个流派、多种风格。从早期古典主义表现事物具体形象的传统绘画, 不断演变到各种流派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总称为现、当代艺术时期的20世纪。无论如何发展变化, 出发点都同样围绕着一个亘古不变的词汇“艺术”。艺术在20世纪之前的概念是绘画, 是技法。是普通人所无法触及的仅仅是供人膜拜的一块“圣域”, 只有那些“艺术家”才可以介入的领域。也从未有人想过要去改变这些, 一切的发展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然而每个时代都会有“英雄”人物的出现, 从而改变一些常人无法改变的事, 而这个人就是杜尚。

一、“杜尚精神”的产生

杜尚的一生都在实践着他的艺术, 所以对于他来说他的生活就是艺术。如果单单这么说, 一定许多人都无法理解。起初我对杜尚的了解也仅止于他的那副惊世骇俗的作品:画了两撇胡子的《蒙娜丽莎》, 还有那个名为《泉》的小便池。对于前一副作品我的理解仅为这是一次恶搞, 而后一副我是怎么样也想不到那到底是什么。它又在说明什么。这可能是常人在欣赏一件作品时的一种思考定势。那时更让我不解的是这样的两幅作品为何反复的出现在美术史研究中呢?出于对人物作品的好奇, 我开始了对于他个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的了解。关于杜尚, 很多书中都这么写过“他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一半时间在巴黎, 一半时间在纽约;一半时间在搞艺术, 一半时间在下棋。”这只能说明他的一生过的是相对轻松自在的。没什么特别。而让他与其他艺术家产生巨大区别的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态度。他从不看重名利功勋, 也从不为自己艺术上的突破、创新而自大、自负。

杜尚早年接触艺术也同其他人一样, 是从传统绘画入手的, 而且画的很好。在杜尚思想发生转变以前, 他也算是个“规规矩矩”搞艺术的人。接着, 在1912年, 杜尚生活里发生的一件小事, 成为了他思想转变的转折点:杜尚在这一年参加了巴黎一年一度的独立展, 他送去了画作《下楼梯的裸女》, 这幅画中用分解的形式探索了一种运动感, 这对当时立体主义的绘画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但是作为评审的立体主义艺术家对杜尚的作品颇有微词, 认为他的画作涉有未来主义之嫌 (立体主义强调画面的构成, 而未来主义强调画面上的运动感) 。并未让其参展。因为当时未来派与立体主义都想做现代派的旗手, 因而彼此不合。因为这件事杜尚敏锐地发现, 原来人类思想的狭隘是一种普遍而深入的秉性, 不只是平常人有, 老派艺术家有, 甚至连提倡解放思想的新派艺术家也有。他认识到, 原来艺术并不是一片陶冶人的净土。甚至标榜风格革新和思想解放的现代艺术, 一样也可以成为滋生人类偏狭本性的地盘。从此之后但凡是以正统、权威、革新为名目的活动, 他一概不介入。他独自踏上了一条自由之路, 开始他的反其道而行之的“反艺术行为”之路。于是就有了后来让世界震惊的传世名作。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什么?除了杜尚充满智慧的幽默感, 更多的是他敢于挑战权威, 打破传统枷锁的精神。当人人都将这些艺术奉为神明的时候, 杜尚却敢于站出来表明立场:“它什么也不是”。就我们的生存经验来说, 建立规矩和守规矩并不算难, 难的是超越规矩, 不让规矩来限制我们生动活泼的生命, 但是这一点杜尚做到了。

二、艺术革新的开始

杜尚的这种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达达、超现实、以及后来的波普艺术等等。虽然他们并未完全理解他的思想,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杜尚忠实的追随者。尽管这些艺术流派在表现形式上各有不同, 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让艺术生活化, 尽其所能地混淆艺术和生活的界线。正如杜尚的现成品艺术发出的深思, 艺术为什么不能是生活?为什么要人为的划分艺术和生活的界线?杜尚的这种无分别的、合一的思想完全迥异于西方一贯的传统而特别接近东方的禅宗。而他从未接触过任何东方的思想或哲学, 这种不谋而合, 只能说明任何一种智慧在最高的层次上都是相同的。杜尚为后人的自由探索开辟了一条道路, 让艺术不再是挂在博物馆中那一幅幅冰冷的画作, 成为了可以融入生活、随处可见的东西。艺术的表现不再诉诸于视觉的享受, 更多的是在传达一种思想, 在当代艺术中, 观念比技法更重要, 更值得表现, 表现的手法也不再受到任何限制, 因为现代人在艺术上什么都见过了,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别出心裁, 无所不用其极的别出心裁。

三、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

设计也是一样, 作为一种“conception”。它所需要的也是别出心裁, 尤其是在现下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 电脑技术的应用, 使得表现手法更是多种多样、层出不穷。如此一来思想就被摆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 在这个万事都求新求变的形势下, 设计的高度却未被提高。抄袭、模仿的情况屡见不鲜。跟风之势盛行。这时是否该反思一下设计到底该朝着一个怎么样的方向发展下去。

在看罢了艺术史上种种风格的更迭替换之后, 作为传达理念的形式—设计, 从中又学到了什么?艺术形式在一次次被推翻和重建的过程中反复进行着, 然而这种推翻和替代并不全然是一种否定, 如果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整体, 那么它们是在前进着的, 不管结果是否是好的, 它们是不断的尝新和探索着的, 尽管在艺术风格上可能大相近庭, 且不论它们是不是按着规定的轨道在前行着, 这种不断的尝试与突破也算的上是一种可敬、可爱的精神吧!再来看设计。与艺术不同, 作为一种服务于人的工具, 它所要做到的就是将意思丝毫不差的传达给每个观众, 不管是高深的还是浅薄的, 它不像艺术或许给人猜不透也是一种美妙的感觉。

相比艺术上的“斗争”而言, 设计上的“斗争”的确是太少了, 多数作品毫无创意、甚至有时连清楚表达主题的能力都丧失了, 除此之外, 还有权利强加给它的压力。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下, 是很难做出真正的东西来的。因此很多艺术家们旅居国外。对于这种现状, 一种强烈的情感让我觉得:我们需要杜尚。我们需要他的那种精神、思想。需要的是那种百无禁忌的创作态度, 需要的是一种不拘小节、不墨守成规的大家风度。要像杜尚对待艺术那样的, 给予设计无限的可能性。希望在吸收了西方艺术精华之后, 当代设计能够趋利避害朝着更高更好的方向迈进。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艺术也经历了多个不同时期, 向着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发展, 现当代艺术作为艺术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一时期艺术的表现形式也突破了传统的限制, 有了新的面貌。这个时期也产生了许许多多杰出的艺术人才, 通过对此过程的研究, 从而使一脉相承的设计获得些许启示。

关键词:现、当代艺术,杜尚,现代设计

参考文献

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及发展 篇11

【关键词】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现状;发展

工业建筑迄今为止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过去中国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等各方面限制, 对工业建筑的认识不够全面,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偏向于从工艺流程考虑,使工业建筑设计实用性不强。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合理利用,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各行各业迅猛发展,工业建筑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工艺生产、基本建设、后期使用等方面都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 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

近年来工业建筑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科技产业化与产业科技化共同发展。这两者一方面给工业建筑创作提供了多种建筑手法,另一方面也给工业建筑的实践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样工业建筑在发展中不断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协调,在借鉴民用建筑中比较流行的建筑手法的同时,也不断的谋求自身的新的发展。

目前国家正在迅猛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也采取了很多有利措施,比如新建一些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新区的建设带动了城市商业区、住宅区、能源供应区的开发建设,使得工业建筑类型与城乡整体文化环境关系日趋紧密,,从而成为城市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对旧城区老厂房的结构改造也显得行之有效,这样使得一些大型骨干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随着施工工艺技术的发展,不少国外现代工业建筑中高新技术、新工艺也被引进,这样使得工业建筑形式在不断发展中日趋完善,从而实现了标准化、多样化。特别是多高层厂房、现代交通能源建筑等一批新型工业建筑的出现,不仅满足灵活性、通用性的要求,还大大节约了土地。

2 进行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2.1 开放性原则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产业、通讯业等都非常重视自身发展,采取各种手段加大企业的透明度和对外自我宣传的力度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以便打入国际市场,有的把自己的工业理念作为一个参观点,间接的做成了工业旅游项目,为此,这个过程中就建筑设计方面布置了适宜对外开放的参观路线,在参观途中还可以接触或购买该企业宣传的展销产品。

2.2 主导性原则。

当今的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方面不仅要抓住自身企业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还要考察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以便找出差距,及时采取措施。目前竞争不仅仅来自于国内,改革开放的实施也使很多国外企业加入竞争中,为了更好的发展,企业在进行工业建筑设计时自我形象应该具备主导性原则,要积极的做好对外自我宣传、加强企业与外界的沟通。从前那种对外封闭自守的建筑设计概念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经济发展,要想把企业做活做大,就必须使企业具有新的功能概念,努力营造环境优美、选材精致、造型新颖、跟进发展步伐的国际工业建筑体系。

2.3 安全环保原则。

现在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已得到了一些控制。俗话说“安全第一,环保先行”。这不仅仅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原则,更重要的是考虑到眼下整个地区、国家以至全人类的安全。在整个工业建筑设计初期,作为设计者就应该秉着此项原则,结合生产过程中的某些特殊情况,并对工艺流程有所了解,以便合理布局,避免日后人身、设备事故的发生。除此以外,有些工业涉及到半导体、医药以及生物化工、原子能电站等,这些企业在建筑设计中需特别创造一些洁净工作区间,以防止各种辐射给人体带来损害。

3 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

3.1 工业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省地

随着自然资源的不断利用,各种能源都在逐渐匮乏,特别是今年来工业建筑等大型建筑的大规模新建,使得土地面积减少速度加快。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节能省地必须放在首位。 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的利用也较为普遍。目前很多工业企业不断引进先进技术,严格控制发展新增加工业建设用地,发展节能型工业厂房。

3.2 工业建筑设计的人性化趋势

当今社会在不断进步, 人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在逐渐加大,而工业建筑的设计主体也从以生产设备为中心越来越朝着以人为本方向发展。因此人的因素在建筑中的作用就越来越显得重要。工业建筑中的空间及环境与人相融合 ,这样就需要在建筑设计的初期把人性化这个潜在优势尽可能的发挥,让人们置身于工业建筑的良好环境中产生归属感、生活感和亲切感 , 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标。

3.3 注重工业建筑的社会文化职能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人类文明组成的工业及工业建筑,同样也承担着文明继承和发扬的责任。现代社会的工业建筑不再仅仅是生产活动的场所,也应作为传播文化的场所。在工业建筑设计中, 建筑师应充分发挥地区性及地域性的文化特点, 将工业建筑的特点、功能与民族、文化、企业相结合,发掘并塑造独特的企业形象、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追求工业建筑与环境的整体协调。比如北京国家体育场、北京香山饭店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标志性建筑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工业建筑新象、新趋势,他们诠释着这个国家的独特的文化底蕴。

3.4 工业建筑设计的可延续性

一个建筑有着它自身的价值与意义,它可能是体现一个时代的标志。也可能是记录某个时代发展历程的依据。我们可以通过对建筑的探索和寻觅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民族和国家,在它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文化。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因素的作用,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建造设计过程中,对于工业建筑的技术改造和合理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适当保留可以延续历史记忆, 为企业留下深厚的企业文化,这样也有利于更好的保护人类特有的文明。

3.5 工业建筑的多元化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这种情况在工业建筑中也是存在的。近年来由于国际贸易往来的逐步扩大,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现象也慢慢展现出来。建筑场地的地域性文化差异、企业文化及品牌不同、民族性的各异加之大量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境外”设计事务所的参与,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工业建筑逐步走向多元化。在接受全球性的同时, 承认各民族、地区和地方文化的价值, 在平等合作互利竞争的同时, 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跨文化的、有特色有个性的工业建筑。

4 结语:

虽然现在工业建筑发展已逐步完善,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工业建筑设计思想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内部和外部应该相互结合,尽量使两者能够相辅相成。总的来说,工业建筑设计需要回归艺术。随着高科技产业区迅速蔓延,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工业建筑的使用者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不断增长,产品生产和更新换代周期的不断缩短,对工业建筑以及工业建筑环境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在日常的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学习,为这个行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林建,李旗.工业建筑形象的发展与创作.工业建筑

[2]刘德华.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势[J].新建筑

[3]铁军,王雪松.工业建筑的技术运用与表达[J].工业建筑

[4]黄兴元.工业建筑的文化表现.建筑学报

[5]蔡榮.浅谈现代工业建筑发展趋势.建筑科学.

[6]李芗, 魏晓红.新世纪工业建筑设计的思考.

现代建筑设计的技巧与创新发展 篇12

1 现代建筑的设计技巧

1.1 掌握建筑设计的规律

建筑设计是人们学习和应用建筑设计学和设计理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设计师应该努力提升其设计水平和综合技能, 不断丰富自己设计建筑的经验, 同时提升自己的审美价值, 进而设计出更加独特、完美的建筑物。另外设计师应该勇于在实践中探索, 不断创新, 掌握设计的可观规律, 开阔视野, 使自身的审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1.2 融入情感增强感染力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 除了熟悉基本的技术和原理之外, 还需要投入足够的情感。建筑设计是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设计师创作时投入的情感成正比。进行建筑设计时, 设计师极强的创作欲望能使其文化、生活素质被充分的唤醒, 连同大量的生活素材一起融入建筑设计作品中, 使其更加具有感染力。设计中, 建筑的色彩和空间等都包含着设计师创作的情感, 带有情感的建筑设计的形式语言, 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使人身心愉悦。

1.3 盲目追求时尚影响个性

欧式风格传入国内后的一段时间里, 几乎所有的建筑设计都在模仿, 但是后来又因其古板、没有个性而被很对人拒绝, 这恰恰说明建筑设计创新引进新元素并被大众所接收和喜爱时, 设计师应该综合民族和时代特征, 认真分析其利弊关系, 使其在建筑设计市场中能够被很好的利用。

2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

2.1 建筑形态的创新发展

当前建筑业的相关人士普遍在研究建筑的形态, 本文提到的建筑形态的创新, 指的是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摒弃传统的建筑形态结构, 使其思维不受设计框架的约束, 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设计建筑, 进而得出不同于传统建筑, 独特的建筑形态。在建筑设计中, 其形态能够很好的体现建筑作品的魅力, 人们可以利用视觉、触觉等感官直接感知建筑作品, 因此建筑形态设计非常重要。在建筑形态中构成的主要要素有其实体形态和空间几何结构, 所以设计师在设计建筑形态时, 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并进行有效的创新。另外建筑形态的创新还要综合考虑方位、数据、时空、光线等方面的因素。

2.2 建筑功能的创新发展

建筑功能的创新指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 对新方法和新途径运用的活动和结果。建筑功能包括设计中所要考虑到的, 如技术、经济、实用、心理、感情、美学等一切因素, 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有机整体, 建筑功能复杂的构成程序和利用感觉、精神等作出的解释, 在不同地区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在建筑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能持久的反应社会生活的方式, 随着人们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对建筑功能创新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进而产生了新的建筑类型, 对建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3 建筑技术的创新发展

建筑技术的创新发展指的是建造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中人们所运用新方法和新手段的过程和结果, 建筑技术创新很大程度影响着建筑设计的创新。人类利用建筑技术不断进行创新, 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建筑作品, 任何建筑作品都是依靠建筑技术而存在的, 技术完善的作品, 可能欠缺一定的艺术效果, 但是到现在为止, 没有哪一个美学观点否认建筑的技术, 也就是说技术是建筑设计的一个分支, 而建筑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其美学价值。同样一个完美的美学建筑作品, 其技术肯定也占据很大的优势, 所以建筑形态和功能的创新需要高超的技术支撑, 现代建筑设计的技术条件对建筑设计创新的趋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要注意, 建筑技术的创新会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应该加以重视。

3 结语

现代建筑设计要求建筑物不但要美观, 被大众接受, 还要求其设计和造型理念独特、与众不同。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在社会、人文、空间上有了新的探索, 利用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激发建筑设计的灵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霍军, 夏捷.浅谈建筑设计的理解与创新[J].广西城镇建设, 2009, (10) :45-49.

[2]王明.建筑工程中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J].广东科技, 2010, (8) :89-96.

上一篇:淮安市物流业下一篇:资本配置效率